海角七号歌词

2024-06-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海角七号歌词

海角七号歌词 篇1

七封满目岁月痕迹的情书,几十年无奈的两地等待,引人遗憾又感动于真诚。在《海角七号》出现之前,东来东往正在为自己的下一张专辑进行着录制工作,一直以来的.顺利被他一个临时决定打乱了,停下手边所有的工作,率先录制《海角七号》。也许是因为电影中的画面还反复出现在脑海里,也许因为那种对梦想和生活的坚持和自己如此类似,录制当天,歌声首次响起已经征服了录音棚中所有带着挑剔的耳朵,阻止了那些因为改变计划而还未说出的反对意见,于是,我们能幸运的听到这首让人念念不忘的歌曲。

曾经东东和他的制作团队在为歌曲要取恰如其分的名字而头痛不已,怕与电影混淆,又要将这份创作之初的感动体现出来。在众多意见都因无法准确的表达歌曲内容而没有被采纳之后,最终还是选择了和电影同名,虽然有和电影撞车的嫌疑,却只有这个名字才能诠释出歌曲在创作时的那份动容,也让东东松了一口气,能够将最初的感动带给大家的音乐才是完整的,也不难看出东东那份解不开的“海角”情结。

海角七号歌词 篇2

一、“本土化”元素在《海角七号》、《疯狂的石头》中的应用

《海角七号》是2008年导演魏德胜的作品, 电影围绕爱情与音乐的主题讲述了由七封没有目的地的情书牵引出的两代人的爱情纠葛与文明冲撞。可以说《海角七号》其实是表达了一代青年人的失落感。二战后西方电影就在持续表达这样一种青春经验:各种旧文明消失了, 新的文明一拨拨起来。年轻的生命长大了, 失落、焦虑、茫然, 不知道该怎么办?

《疯狂的石头》作为内地新锐导演宁浩的惊艳之作, 同时也成为了内地电影中成功应用本土化元素的范例, 《疯狂的石头》另辟蹊径在于, 既走民族路线又走平民路线、时代路线, 首先将地点设置在中国传统的古寺中, 然后从最贴近老百姓生活的东西入手, 比如说一些“国产”时尚元素, 如京剧摇滚配乐、如道哥搞笑又令人无奈的方言版手机铃声, 假冒的千手观音, “著名”的“易拉罐”诈骗。[1]你会发现, 当把中国当代的表征和我们身边这些再熟悉不过的元素加入电影中, 并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怪诞的情节中时, 其黑色幽默的效果正是建立在“本土化”元素应用之中而更能博得满堂彩。

二、当代电影运用“本土化”元素的目的和作用

1、本土化元素是电影体现人文意识的本能

所谓万事皆有源头, 往往一部电影的人文情怀致使电影本身便有笼络本土化元素的本能。在这儿我想到了导演贾樟柯和他的作品。他的作品的焦点都很特殊, 每部电影都渗透着电影背景所在的地域的深深地本土化情节。贾樟柯在《贾想》中谈到:“我为什么要一直拍这样的电影, 为什么十年的时间里我不愿意把摄影机从这样的面孔前挪走。我们太容易生活在自己的一个范围里面了, 以为我们的世界就是这个世界。我觉得我们应该去拍, 不能那么容易将真实世界忘记。”

2、继承和创新:增加真实度和可感性

“本土化”元素还是拉近观众与电影情感距离的一个有力的手段。往往一些本土化元素与观影受众联系密不可分, 而这些元素在影视作品中的出现也会瞬间增加该部作品与观众的亲切程度。像《功夫熊猫》、《2012》等近年来层出不穷的, 充满中国元素的影视作品在中国市场上获得骄人的票房战绩便可看出, 本土化元素的多少从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作品对受众的关注度, 这样的诚意直接影响着受众对作品的认可。

3、有效节约成本

《疯狂的石头》从影片的班底来看, 不仅宁浩是一个之前没有任何名作的新导演, 并且整部影片的演员里除了郭涛, 其他人都没有什么名气;影片的投资也只有区区三百万港币。但是, 该片上映一个月, 到2006年7月30日止, 票房却已接近1700万元;它的单拷贝产值也已经达到了15万元, 这一指标几乎逼近了票房最高的海外大片。我认为《疯狂的石头》的成功一定程度上依靠于其小成本制作的真相, 然而, 本土化元素的应用和发扬, 也在很大程度上对控制成本有着不可小觑的力量。例如片中的工厂, 建筑等陈设, 充满当地特色的元素纷纷可以就地取材, 各方面的环境也有助于电影营造出极具本土特色的意境, 种种于此在影片的成本控制力上也不容小视。

三、本土化在电影应用中应抓住的重点

1、提高电影本身的艺术价值仍是根本目的

本土化元素的应用是影片博得观众好感的一个手段, 但是却无法成为支撑影片价值的唯一标准。电影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本土化元素应用的好与坏, 而要归结于影片本身的思想、创作手法等诸多方面。如果要想提高电影的艺术价值, 一味在本土化元素应用上下功夫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这一切还要回归到电影创作的本质上来。

2、保留本土化元素的原生态形象

《海角七号》中有一段影像让我印象颇深。片中洪国荣在恒春的海边驻足, 嘴中喃喃地说:“你看我们恒春的海这么美, 为什么有些年轻人就是留不住?”这句话不仅道出了恒春人的困惑与担忧, 还说出了当下的人们在面临全球化大局之下, 如何守住我们最后的财富的心声。所以, 保留住本土化元素的原生态形象, 不被无意识的“改良”或“发扬”是我们甄别自我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分水岭。

3、“本土化”元素应用要有节制

在越来越多的作品应用本土化元素取得成功之后, 影视作品的本土化应用将面临泛滥的可能。应用上的节制依旧值得引起大家的关注。现在, 部分作品由于商业化的驱使, 盲目植入本土化元素的现象也十分普遍, 使内容与形式格格不入。同时, 现代文化中传统文化如何存留, 本土化元素被篡改和泛滥使用之后如何保护这都将成为本土化元素应用上的议题。

近日, 随着《功夫熊猫2》的上映, 外国大片中主流中国元素的应用再一次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随着一部又一部好莱坞大片将中国元素应用的如鱼得水, 并且凭借这种好感迅速抢占中国电影票房, 我们不得不反思自我在本土化元素的应用上为何频频被老外“后来居上”。其实有时候这种担忧折射了我们的不自信, 本土化是我们文化乡愁折射出的光线, 同时, 如何在全球化进程中成功守住本土文化的最后一方净土是我们从现在开始不得不思考的课题。

参考文献

在垦丁寻找《海角七号》 篇3

来垦丁少不了要去寻找《海角七号》的足迹。民宿一楼张贴的恒春半岛旅游地图完全按照电影取景地标注,分明是一副《海角七号》的旅游图。

第二天一大早,屋里别的女生还在熟睡,我和丁丁就起床奔赴恒春古镇,去重温阿嘉和友子的爱情故事。

早上的恒春镇只有菜市场是热闹的,许多阿公阿嬷在菜摊前讨价还价,鸡鸭在笼子里叫得响亮,没有拴链子的土狗在人群中穿梭。虽然是清晨,阳光却非常刺眼。

出了菜市场一切都显得很寂寥,街道上没有什么人烟,路旁是低矮的小楼房。路两旁的小店都没有开门,估计到晚上才营业吧,走出很远都难得看到人影。

走着走着,丁丁看见离城门口不远有棵大树,兴奋地拽我,“快看快看,这不就是《海角七号》里那群老人聚集的树吗?”

“电影里有这棵树啊?”我一点儿印象都没有了。

走了没多远,丁丁又大叫:“快看快看,这不就是电影里的警察局吗?”

“有警察局啊?”我还是不记得。

没走几步,丁丁叫声的分贝明显提高:“快看快看,这不就是那个教堂吗?啊呀,前面是阿嘉的家!”话音未落人跐溜一下就蹿出去了。

教堂?不记得,我简直要怀疑自己有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了,好在阿嘉的家我记得,只是眼前这个房子完全看不出来是电影里的样子啊。印象中那是个发出淡黄色灯光的温暖小楼,很美丽的白色小房子。可是眼前的房子看起来有点儿破败,在一排二层楼的尽头,又比其它房屋都矮一截,像是临时搭建的一样,再加上周围房屋大门紧闭,这条街像是荒废了许久没有人住过。仔细对照墙上贴的电影海报,才相信这的确是阿嘉的家,我只想感叹导演太有才了,能拍出那么好的效果。

阿嘉的家门口挤满游客,大多是女生,在挑选明信片塞到门口的邮筒里。丁丁坚持要去阿嘉工作的邮局寄明信片,我们问了路去找邮局。邮局大厅也挤满了写明信片、盖章的游客,基本上都是女生,看来《海角七号》打动了无数少女的心哪!

丁丁花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写明信片,把各种印章盖个遍,还专门写上一句:但愿阿嘉这次不要把它再忘到角落里去了。结果事实证明,在我们回大陆之后这批明信片还没有寄到她朋友的手中,阿嘉还是将它们忘记了。

拎着“马拉桑”去音乐节

我们再回到民宿时已是中午,街道上像变魔术般冒出来超多游客,下午就是音乐节第一场演出,看来春浪音乐节的吸引力比我想象的要大得多。

街上的游客百分之百都是年轻人,各式各样的年轻人。跑车、越野车呼啸而过,还有豪华车队招摇过市,放着震耳欲聋的摇滚乐,戴太阳镜的男生面容冷峻,几乎每辆车子里都有一个或几个正妹,穿着热裤或比基尼,站在敞篷车中长发迎风飞舞。成群结队的摩托车如过江之鲫,拥在并不宽敞的摩托车道中左躲右闪飞速离去。打扮犹如艺术家的男生手持单眼相机,对面前经过的正妹们咔咔拍个不停。

这会儿轮到我傻眼了,哪来这么多富二代?哪来这么多正妹?哪儿冒出来这么多年轻人?捧着一杯思乐冰和丁丁呆呆地站在7-11 门口,从来没见过这样的阵势,可以预见今晚的春浪必定够给力。

为了抢占观看演出的有利地形,我们提前两个小时就来到猫鼻头,结果看到入场大门口已经排了弯弯曲曲上百米长的队伍,天哪,这是来了多少年轻人啊!排在我们后面的是两个来自香港的女生,专程跑来台湾看音乐节。排在前面的是个二十多岁的男生,从台南骑了一夜摩托车来看春浪,因为住不起民宿,今晚还要连夜赶回去。啧啧,春浪的魅力可太大了。

意外看到这里有马拉桑小米酒卖,就是《海角七号》里面的马拉桑啊,我当即跑过去买下3瓶,回去送人他们一定喜欢。丁丁看到我抱着3瓶酒回来无奈极了:“这么多人,一会儿碰碎了怎么办。”我担心别处买不到嘛,就一路抱着沉甸甸的3瓶马拉桑挤进会场。

“春浪”尺寸超震惊

晚上正式开始前有几个小时的乐队比赛,天还亮着,气氛也不够high。主持人黄子佼出来热场:“哎,这边绿衣服的show girl不错哦!”“那边红衣服的更正哦!”引导着摄影师拍场中比基尼show girl 的特写,只见超大屏幕上不断出现她们的胸部、臀部特写,观众乐得哈哈大笑,台湾娱乐尺度够大啊!

随着天色变暗,观众越聚越多,乌泱泱一片人海望不到边。当天空黑透,星星亮起,一声贝斯的旋律令全场沸腾,春浪正式开始。恰如《海角七号》阿嘉的那场音乐会啊,只是场面更大。数万观众随着音乐大声高歌,挥舞双臂,夜色下的猫鼻头公园变成了巨大的露天舞厅,随着观众的蹦踏,地上黄土飞腾起来,在头顶形成一团黄色的沙尘随着海风扑向大海,每个人浑身上下裹满尘土也毫不在意。

热狗和张震岳的出场将音乐节推向高潮,众人扯着嗓子高唱“我爱台妹,台妹爱我”,这首歌的貌似内容不够健康向上吧,谁知道和他们其它的歌相比,这个绝对是最健康向上的。一首《狗男女》让台下观众跟着他们振臂齐呼“狗男女、狗男女”,接下来一首粗口歌更是上演了数万人齐声呐喊脏话的壮观奇景。我哪里还顾得上欣赏啊,华丽丽地被吓傻了,抱着我的3瓶马拉桑在汹涌高歌的人流中惊得嘴都合不上了。尺度,这才叫尺度大呀,真是台湾的音乐节,换别处怎么听得到。

演出到凌晨一点才结束,我们沿着漆黑的山路走了许久才拦到出租车,回到住处已是凌晨三点半,耳朵被音响震得还在嗡嗡作响,丝毫没有困意。春浪是一次难得的体验,人生怎能缺少春浪!

(连载完)

摘自《请问101在哪里?》

张昊著

译林出版社出版

定价:32.80元

《海角七号》观后感范文 篇4

《海角七号》讲述的是一个台湾小镇恒春为了迎接日本歌手中孝介要召开海滩演唱会需要立刻组织一个当地乐团作为暖场乐队,而阿嘉则是其中唯一有专业素养的主唱,乐队其他的人由米酒推销员、交警、退休邮差、未成年少女大大组成。而对如此业余的乐队,负责监督的友子小姐,极为失望,并频频与主唱阿嘉发生冲突。乐队成员之间也互相不买帐,内讧不断。

后来在当地人的婚宴上,友子喝醉了,后来与阿嘉发生了关系,同时,友子与从阿嘉那里了解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一位曾经在台湾当教师的日本老人死后,他儿女发现了他写给曾经的台湾女友友子却未曾寄出的七封情书,并按以前的地址寄到了台湾。而阿嘉在没有找到旧地址之后,把信拆开看了。也许是受这对苦命恋人命运的影响,阿嘉和友子都觉得应该好好珍惜这份感情。后来友子在大大的妈妈那得知老年友子的下落,并要阿嘉在演唱会开始之前把七封信送到了友子那,而友子竟然是大大妈妈的祖母!后来暖场乐队的演出非常成功,阿嘉也对友子说,留下来,或者我跟你走!他们坚定了在一起的决心。

本来一个很简单的一个故事,因为加入了一段60年钱的中日跨洋爱情,通过七封迟到的情书的传递表现出来,是这个故事充满青春和隽永的气质。电影从梦想和爱情两方面展示了人生:生命,只有一回!梦想,不会只有一次!错过的爱情,只要肯回头,还是有找回心灵相印的一天!

小人物在大城市里面的种种不如意,甚至是迷失自我,都可以因为一个机缘,让自己重新振作,看到彩虹。许多角色都不是什么青春偶像或俊男美女,他们看起来,就是你我身边的普通人,怀抱著称不上远大的热情或理想,也没有华丽的特效加以衬托;但是当他们出现在镜头上时,反而给与我们一种期待。小人物所表达出的是对生活的热情与积极向上态度。他们的生活看似绝望但不经意间却又暗藏了希望,每个受环境操纵疲于奔命人生,梦想却始终不屈不饶顽强的生长。电影中浓浓的乡土意识,反应了一个真实鲜活的小镇文化,对小镇市井民情的微妙写实,加上两代人浓浓的感动,配上忧伤的旋律,真实地打动了我的内心。

海角七号观后感 篇5

好的电影,是会让人不停回味的。一封寄不出的情书,就这么扔在一个自怨自艾的乐团主唱房里。这个无所事事的乐团主唱被半强迫成为演唱会的暖场乐手,并且和一群乌合之众合作。来台发展的苦命公关——友子和一位永远一张扑克脸的乐团主唱意外的谱出了恋曲。最后,男主角终于把那一封寄不出的顺利送到情书主人手中, 也为这段禁忌之恋划下完美的句点。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觉得人生,就像一部精彩的电影,任何桥段都随时会上演,即使你还没做好准备,但没关系,人生不就是要有那么一点的刺激,才不会无味平淡,不是吗?

海角七号歌词 篇6

这部影片最大的特色,是透过一个若隐若现的日本人,他对于台湾女性的眷恋,企图营造出一个现实国际社会中,日本对于台湾的无限暧昧又不便明讲情感(实则是绿色导演皇民化心态的具体体现),而影片中台湾女子终老守候日本人,更是反映了深绿导演魏圣德对于日本殖民时代的眷恋。

所以,电影的主线已经被定调:就是重拾台湾的殖民历史。

不仅如此,日本殖民文化的遗毒,至今仍在台湾各个角落随处可见。不仅老一代的“台独”分子如李登辉、金美龄极度亲日,连台湾上了年纪的一辈,也只会说日语而不会说中国话,甚至当年日本败退本土,很多日本人隐姓埋名留了下来,至今以台湾人自居。这个就是目前在台湾,所谓的日本次文化之发达的原因。

言归正传,回到剧情中象征“台独”的部分,深绿导演对于三代闽南人的特征的描述值得大家回味:一个是茂伯,一个是恒春镇主席,而另外一个就是所谓的男主角阿嘉。

茂伯代表老一代的闽南人移民,受日本教育会说日语,对于日本人极度友善,但却是传统闽南文化所谓“主体性”的代表人物。而恒春镇主席则是中生代闽南人,不懂日语但是“台语”(闽南话)不离口,本土意识极为强烈,尤其是剧中塑造出嚣张跋扈的神态,就是所谓“台湾要尊严”的具体体现;而主角阿嘉则是新时代的闽南人,对于西洋化的人性解放有所追求,会说闽南语但是并不标准,虽然不会觉得矮日本人一截,但是由于对日本的好感,对于日本次文化却是无法抵御。

可以注意到,绿色导演魏圣德对这三代闽南人,用了极大篇幅去阐释、描写;包括对这个族群进行非常正面化的塑造,成功营造出在“‘台独’福佬沙文主义”的心态下,闽南人在社会中占据绝对主角的地位。相反,台湾社会的四大族群中其他三个:原住民,外省人,客家人,却有着不同程度的丑化、贬低,甚至是歧视。例如代表原住民的劳马、客家人的马拉桑,以及当下最被歧视、在“台独”导演心目中犹如敌人的外省人。

电影中是如何描写他们的呢?原住民劳马出场,让人印象异常深刻,但表现形式却是情绪失控,作为交警却当街无故打人,对闽南人阿嘉暴力相向。这个相当符合台湾社会中,原住民一向遭到歧视、被认为“性情古怪”的印象。“台独”导演魏圣德巧妙地将此刻板印象,不留痕迹塞进了电影。而对于客家人的鄙视,魏圣德在影片中也给予了毫不留情的贬低。例如马拉桑在酒店推销时候的神情,点头哈腰的逢迎。重点是,即便客家人再勤奋努力,在影片结束后,仍然只是一个在闽南人占多数的台湾社会中的打工者角色而已。

至于代表与中国联结的外省人,不惜用巨大篇幅强调日台亲善如漆的导演魏圣德,就更加给予了蔑视,极度边缘化,甚至做出了与中国切割到底的安排:消毒酒店的总经理,一个代表1949年后到台的外省人,被恒春镇主席、也就是当今“台独”本土化势力最强的闽南人中生代,严词斥责为“用我们的地做生意,难道不用尊重我们吗?”

仅仅一句话,就点破深绿导演内心对中国的呛声:“你们是外来的,你们不尊重我们的尊严,你们在台湾捞到了好处。”这句台词画龙点睛,堪称外省人在《海角七号》中,被独派势力欺压的最高潮。

笼而统之,整个恒春镇就是一个台湾的缩影。三代闽南人是主角,原住民、客家人、外省人都是陪衬,是奚落讽刺、甚至是被打击和歧视的对象。而“台独”心态中国际化的代表,则是其殖民化的母国日本,而台湾之所以成为“正常国家”的困难重重,就是在于掌握了台湾经济命脉的外省人。外省人虽然家大业大,在整个剧情中堪称“地主”的角色(饭店老板),但是却是影片中最被边缘化与歧视的一个族群。

所以,一个令人思索的剧情就是,阿嘉对日本人友子说:“我在台北奋斗了15年,都失败了。我其实很不错。”

台北是什么地方呢?是“台独”势力心目中的中国城,是外省势力、所谓中国势力最集中的地方,在影片中暗喻联合国。一个恰好的事实是,台湾试图在联合国闯关,到目前刚好也是15年连续挫败,拉到片头第一句对白:我操你妈的台北!——难道我们还品不出“台独”心中的仓皇与愤懑吗?

所以,在台北势力的绞杀下屡屡失败后,深绿导演魏圣德就独辟蹊径,安排了一场本不会成功的乐团演出——人员复杂,老的老、小的小,不成气候——但是,结局却出人意料,得到了国际社会、尤其是母国日本(中孝介)的肯定,这个意涵,是在相当程度上抚慰了很多“台独”势力对现实的失望,寓意“‘台独’必成,日本肯定,国际欢呼”。

其实有个细节值得重视,深绿导演魏圣德为了最后的那两分钟片段,花了将近800万,占5000万台币预算的六分之一!这个代表什么?一个肃杀的当年“中国国旗”,一支肃杀的当年“中国军队”,一对在港口中被中国势力“拆散”的台日情侣,与浪漫的背景音乐完全不搭调!一幕完全可以不出现当年“中国元素”的场景,为何要花这么大力气去精心打造?深绿导演魏圣德的意图,其实相当明显,因为他的心态,已经借男主角阿嘉之口,对日本人说出来了:

“(日本!请)留下来,不然我跟你走!”

上一篇:收费停车场管理方案下一篇:家庭教育的误区和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