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和能知识点总结(精选2篇)
功和能
知识内容:
1、动能
2、动能定理
3、熟练应用动能定理,解决涉及力的作用与物体运动状态变化之间关系的一系列力学问题。知识要点;
1、动能:
在机械能范筹内,我们给能量下了个通俗的定义,什么是能?能是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据此可推出:物体能做功,我们就说物体具有能,运动着的物体就具有做功的本领,流动的河水推动船只顺流而下,对船做功,飞行的子弹打穿耙心,克服耙纸的阻力做功等等。因而运动的物体能做功,运动物体具有能。
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大小(量度):Ek12mv 2※ 动能是标量,单位是焦耳。
一个物体的动能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函数。
2、动能定理:
内容: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数学表达式:
1212WEmvvk2m1
2※ ①W,物体受到的所有力做功的代数和。
EEE②,末态的动能减去初态的动能,称为动能的增量。kkk21③,动能增加 W0,E0k
,动能减少 W0,E0k
,动能不变(速率不变)W0,E0k
3、应用动能定理处理力学问题的一般程序(思路)
①明确研究对象和初、末状态,明确初、末两状态的动能。
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明确各力对物体做功的情况。
③依据动能定理,列出所有力做功的代数和等于动能增量的方程。
④根据题目需要,解方程,统一单位,代入数值(题目提供的已知条件),求出答案。
※ a.动能定理由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得出。用二定律结合运动学公式解决的力学问题,一般用动能定理也能解,且解得简便。在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时,只考虑起、止两状态的动能和过程中各力做功情况,而不涉及过程经历的时间和经历此时过程中的每个细节。
b.动能定理反应了做功是能量改变的途径,同时是能量变化的量度的物理本质。
《功和能》这部分,老师们容易讲错的有下面两个问题:一是动能定理中功的计算;二是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先说动能定理中功的计算。
动能定理并不是力学中一个新的、独立的定律。它是从功和能的定义出发,直接由牛顿第二定律导出的。
由牛顿第二定律∑F= ma 和a=(vt2-v02)/2s可得: ∑Fs=(1/2)m vt2-(1/2)m v02,这就是动能定理。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牛顿第二定律中的加速度a是物体的加速度,所以,由公式vt2-v02=2as所确定的s也是物体的位移(注意:s不是力的作用点的位移)。
应用动能定理列方程时往往需要计算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动能定理中的“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各个分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代数和”吗?
请看例题:质量为M的长方形木块静止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某时刻,质量为m的小铁块(可视为质点)以水平向右的速度v0从长方形木块的左端滑上木块且未滑出,设铁块相对木块静止时,木块移动的位移大小为L,铁块相对木块的位移大小为l,若铁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f,试求:木块所受合力对木块所做的功。
先分析“合外力对木块所做的功”。由受力分析可知:木块所受合力的大小为f,方向水平向右。故:“木块所受合力对木块所做的功”等于fL。
再分析“各个分力对木块所做的功的代数和”。木块受到4个力的作用:重力、支持力、压力和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重力、支持力和压力对木块所做的功为零;由于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木块上是移动的,且力的作用点的位移是(L+l),所以,根据普通物理中功的计算公式可得,滑动摩擦力对木块所做的功为: f(L+l),故:“各个分力对木块所做的功的代数和”为f(L+l)。
显然,在上述例题中,“合外力对木块所做的功”与“各个分力对木块所做的功的代数和”是不相等的。问题出在哪儿呢?上题中,如果改为:某时刻,用水平恒力F拉动木块,木块向右移动L后又立刻撤去F,您可能就不会有这样的疑问了。二者不相等的原因,关键在于: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木块上是移动的,此时,木块不能被看做质点。
大学物理教材中所说的“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各个分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代数和”是有前提条件的,这个前提就是“质点力学”。换句话说:只有物体可以被看做质点的时候,“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才会等于“各个分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代数和”。
限于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中,过分强调W=Fs cos θ中的s是“力的作用点位移的大小”,我认为是欠妥的。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
初中阶段,我们可以这样讲:“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高中阶段,我们可以先这样说:“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与位移夹角的余弦这三者的乘积”,等到了高三一轮复习时,我们就可以再适当加深一点了:将“位移的大小”改为“力的作用点位移的大小”,然后,精选几个学生能够接受的典型例题练习一下即可。
例
1、问:某人蹲在地面上,用力向上跳起,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是否做功?(不做功。)既然不做功,那么,人体的机械能为什么会增加呢?(人体消耗了体内的生物能。)
例
2、某人从高为H的高台上直立跳下(可视为自由落体),脚落地后,两腿弯曲,重心又下降了h后,静止。求地面对人的平均作用力的大小。
注意:由于地面对人的平均作用力的作用点始终没动,所以,地面对人的平均作用力是不做功的。既然地面对人的平均作用力不做功,那么,怎样应用动能定理列方程呢?应用动能定理列方程时,可用一个作用在重心上的等效的力来代替。模型:重物下面固定一个轻质弹簧,然后,让该系统自由下落。
再说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大学物理教材中是这样推导的:由功能原理可知,系统从状态1变化到状态2时,它的机械能的增量等于外力的功和非保守内力的功的总和,即
∑W外力+∑W非保守内力=(E k 2 + E p 2)–(E k 1 + E p 1)显然,在∑W外力+∑W非保守内力=0时,有:E k 2 + E p 2 = E k 1 + E p 1
最后,作者得出结论:如果一个系统内只有保守力(重力、弹性力)做功,其他内力和一切外力都不做功,那么,系统内各物体的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可以互相转换,但是它们的总和保持不变。
据此,我们可得到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系统内只有保守力(重力、弹性力)做功,其他内力和一切外力都不做功。
何谓“其他内力和一切外力都不做功”呢?“其他内力和一切外力都不做功”与“其他内力和一切外力的总功为零”是否是一回事呢?或者说:“其他内力和一切外力的总功为零”时,机械能一定守恒吗?
“其他内力和一切外力的总功为零”时,机械能有可能是不守恒的。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先设计一个物理情景:一质量为M的木块静止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某时刻,将两个水平、反向的恒力F1、F2(假定F1> F2)同时作用于木块,木块移动L后撤去F1,在F2作用下,木块移动s后速度减为0。
在这个过程中,支持力、恒力F1和F2所做功的代数和为零,但木块的机械能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却是不守恒的(先增加,后减少)。
个人观点:“其他内力和一切外力的总功为零”只能保证物体在初末两个状态的机械能相等,并不能保证物体在整个过程中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怎样让学生理解这一点呢?
先给学生讲一个实验:在水桶下方按一个出水阀门,将水桶置于水龙头下方,实验开始之前,先往水桶里注入半桶水。
演示一:在关闭出水阀门和水龙头的前提下,轻轻晃动水桶。现象:液面有升有降,水的总体积始终不变,组成水的水分子也没有发生替换;
演示二:打开出水阀门和水龙头,并使得进水量和出水量相等。现象:水的总体积始终不变,但“此水”已非“彼水”; 演示三:打开出水阀门和水龙头,并使得进水量大于出水量,经过一段时间,关闭水龙头,当液面降至开始时的液面时,关闭出水阀门。现象:水的体积先增大,后减小,初末状态水的体积相等。
“演示一”和“演示二”形象地说明了“守恒”和“不变”的定义及关系,即:“守恒”是指它的“量”和“质”都不变(演示一);如果只是“量”保持不变,而“质”发生了变化,我们只能说它“不变”,而不能称之为“守恒”(演示二)。
鉴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守恒”一定“不变”,但“不变”却不一定“守恒”。
至于“演示三”,它是对“其他内力和一切外力的总功为零”只能保证物体在初末两个状态的机械能相等的最形象地解释。
【功和能知识点总结】推荐阅读:
高考物理功和机械能知识点07-27
初中英语知识点总结:动词知识点总结11-13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重要知识总结10-16
《台阶》知识点总结06-04
培训知识点总结11-10
世界地理知识点总结05-23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05-24
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05-30
seo知识点总结06-02
生物八下知识点总结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