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反思

2024-08-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学中反思(精选13篇)

教学中反思 篇1

——青年教师学校公开课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投身教育教学改革是时代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我校组织了青年教师有效教学课堂评比,给了青年教师一个展示自己,促进成长的机会。每次做完课都会发现有很多遗憾。也许正如有人说的那样:反思+实践+研究=教师的成熟。我们就是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思考成熟起来的。

学校一直在提倡有效教学,实现教学的有效,是我们设计课的根本。为了上好这堂课,我们认真组织,精心准备。紧扣学校比赛要求:如何体现40分钟的有效,怎样将这堂课体现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评价一堂课的好坏,关键是学生的反应。学生的表现是积极的、主动的。对习题的反应也是很快的。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自己不同的收获,那么,这堂课就是成功的。

课上完了,回顾整个教学环节。我觉得本堂课成功之处在于教师尝试让学生力所能及的自己准备教学用具,以此,让学生认为化学的学习是离不开生活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找到课堂中的东西。我们课堂上所学的东西也是为了指导我们更好的生活。

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堆积模型,学生的主动参与课堂。总体来说,本节课很好实现了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尤其是在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计算能力的训练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不足之处,还是没有完全放开,让孩子们完全活起来,真正达到学生自己科学探究。课堂上完全是孩子们自己探究,尤其是我这节课,我还是没有胆量让学生们自己去设计,说明平时做的还是不到位,这种训练太少。

新课程要求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去探索,我们做的还是不到位。所以我们这次做课的经验与教训我会在平时的上课中继续延伸。。

课上完了,有很多值得借鉴还改正的地方,每次的公开课都会促进我的进步。而且同组人给我之处很多优缺点,我会继续在实践中摸索,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教学中反思 篇2

一、从案例入手

要求教师每节课课后都要撰写案例。实践证明, 这样做可以促使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系统的反思, 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如, 在教“□和□的和是8时”, 教师出示图让学生说图意:原来有5个小朋友在游泳, 又来了3个小朋友, 一共有5+3=8或3+5=8个小朋友在游泳。当教师为之叫好时, 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 还可以列成其他算式。图中套游泳圈的有2个小朋友, 没套游泳圈的有6个小朋友, 图中一共有2+6=8或6+2=8个小朋友。”受这个学生的启发, 马上又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 还能列出其他算式。图中戴泳帽的有1个小朋友, 没戴泳帽的有7个小朋友, 图中一共有1+7=8或7+1=8个小朋友。”这时, 我突然醒悟, 原有的教育方式已不能适应动态的课堂教学, 应找出传统教育教学观的弊端所在, 重建新的教育教学观。

二、从教学的得失入手

“得”的方面, 重点反思: (1) 教学目标是否实现; (2) 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适当; (3) 教师是否真正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4) 教学评价是否有助于学生的进步; (5)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6) 是否营造了一个师生平等对话、人人自主参与合作学习的氛围等等。“失”的方面, 也要从上述的各个方面去审视, 去查找问题, 查找哪一个环节设计得不合理, 哪一个问题设计得不科学, 哪一个活动组织、指导不得力, 合作不到位等等, 还要思考如何避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如何改进教学设计与教学行为, 如何应对课堂教学中的突发问题, 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三、从评价入手

1. 课堂中的个性化评价

不同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是不相同的, 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体现个性化。如, 将“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 很好!”送给外向型的学生;用“你讲得很好, 不错, 加油!”鼓励那些内向型的学生;将“这种想法别具一格, 令人耳目一新, 请再说一遍。”送给那些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用“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 这种方法值得学习!”来鼓励那些不善言辞的学生;用“善于倾听, 乐于思考, 也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来关爱那些反应较慢但虚心好学的学生等。这样的评价不仅能鼓励不同个性的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也能行。

2. 作业中的个性化评价

(1) 对一些优秀学生, 采用“优秀”、“真能干”、“真聪明”、“思维敏捷”、“解法妙”等评语, 肯定学生的成绩, 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同时提出更高的要求, 激励其继续奋发向上。

(2) 对各方面表现都一般的学生, 采用“良”、“进步真大”、“成功了一半”、“争取再努力”、“细心些会更好”等评语, 这样可以使他们认识到不足, 激励其不断进步。

(3) 对一些能力较差的学生, 采用“再努力”、“多动脑筋”、“书写认真, 如学习也这样认真就更好了”等评语, 激励其重拾信心, 不断进步。

3. 成长记录袋中的评价

在教学中反思,因反思而精彩 篇3

【关键词】小学英语 教学反思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139-01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转引自Germaine & Alfred,2008)。可见,反思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没有个人的反思,没有对自己的经验的寻根究底的精神,提高教学水平是不可思议的。”小学英语教师要想真正主动积极地参与课改,就离不开教学反思。只有反思,才能认清传统英语教学理念的陈旧落后,转而接受新英语教学理念;只有反思,才能发现旧英语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严重状况,转而注重新英语课程内容的改革、创新,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以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只有反思,才能看清“满堂灌”教学方式的弊端,转而注重倡导合作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

在进行教学反思时,教师可以“思得”,即思考课堂教学中的收获,品尝教学成功的喜悦;同时还要“思失”,因为“思德”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措施。一般来说,教师“思失”愈深,发现问题就愈深,就会找到较为有效地补救措施。此外,教师还要“思改”,即思考改进教学的方法,这样可以不断地完善教学(尹刚、陈静波, 2004)。

我在参加北京市海淀区六年级教研活动执教《新起点英语》六下 unit 15 trips 第二课时,就遇到一些教学事件。我从以下几方面来反思我的课堂教学: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

根据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来制定教学目标。第一次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围绕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制定。具体如下:

1.通过师生交谈、听录音圈图、模拟饭店就餐的场景,复习有关食品和就餐话题的重点词汇和用语。

2.在复习过程中教育学生要合理膳食。

个性化目标:(优秀生、学困生)

优等生:

1.能够根据实际生活改编对话,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2.能够熟练的将本课的对话运用于实际的生活中;

学困生:

能够运用: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I’d like …..的句型进行交际。

初次制定教学目标较为笼统,没有明确具体的教学内容。在个性目标中又分为优等生和学困生。这样制定教学目标,教师把关注点放在两头学生身上。忽视了处于中间段的大多数学生。学生处在一个发展的过程中,这样就限定了学生的发展,所以将目标改进为:

1.能够认读有关食物的词卡,听懂有关点餐的交际用语。并在适当的情景下运用: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I’d like …..的句型进行交际。

2.能够根据实际生活改编对话,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3.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能够认真观察同伴展示,发现同伴在点餐时的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并能给出合理饮食的建议。

经过这样的改进,制定的目标才更贴近于学生需求,学生也更能够完成教学任务。经过这样的反思,才使教师发现教学事件中的问题所在。能够更好的再次修改教学活动。

二、教学活动要根据学生情况,分层次,分步骤进行

试讲第一次结束后我对课上的教学活动再次进行了反思。在复习环节中,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两个大组采用看幻灯片快速抢答说单词的比赛。看似课堂气氛热热闹闹学生们积极参与,课下想想抢答说单词的学生都是各组程度好反应快的学生,那些程度弱点,反映慢点的学生根本就没有机会。长此以往下去他们会被远远地落在后面,逐渐的就会成为班里的学困生、后进生。采用抢答复习单词的方法也是教师平时在课上较为常用的一种复习方法。基于以上的原因,我把复习活动进行了调整。第一次修改,每位学生手中都有一套词卡,先自己认读再和同伴互相认读,最后四人小组合作分类粘贴词卡,完成菜单的制作。经过再次试讲发现,学生手中词卡的使用率很低,每人手中都是相同的词卡,操作起来趣味性不高。进行二次修改,由四人小组变为两人小组,学生手中的词卡也变为AB版,词卡中的内容有一样的有不一样的。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两人互相认读,并合作完成菜单的制作。有了两次的修改,使得学生有了思考,有了探究,不是坐在那里只是填鸭式的学习。学生学习变得主动了,变得积极了。

三、在反思后重构课堂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作师生之间积极互动的过程。教学中师生交往多了,对话多了,出现的教师意想不到的情况自然也多了。面对这些生成的资源,教师需要从教学要求出发加以把握和利用。从而改变教学预期的行为,重新构建教学全过程。教学活动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力求有效输入。融入生活内容的教学能使学生自然地学习语言。教师要努力营造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氛围,处理好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三者间的关系,运用不同的方式,使“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张伟琴,2008)

再次思考后,我以到餐厅点餐的内容作为一个大的背景来设计听、说、读、写几方面的活动。学生通过两人合作制作菜单,教师选择几份菜单作为班里同学可选择的餐厅菜单,并请制作菜单的学生担任餐厅的waiter,其余学生自由结合成新的小组选择到自己小组喜欢的餐厅点餐。这样设计出的活动有了层次,有了一定的衔接。学生在完成起来也较为容易。

四、深入反思,收获精彩

经过一次次“实践、反思、学习、实践、再反思”之后。学生在课上的学习过程的不断变化,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参与,由教师为主到教师为辅。经过这样的反思学生收获的是知识,教师收获的是精彩。教育之路还有很长,我会在这条大道上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提高教师反思力50策略,2008

教学中反思总结 篇4

我看了看自己的卷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好几个鲜红的大叉子,我才如梦方醒。试卷上有许多题是不应该错的,像“根据要求默写有关内容”中《孙子》我还以为这本与《孙子兵法》不是同一本书,又失去了1分;在“阅读短文”的第二篇文章,我把“最后一自然段”看成了“第一自然段”,我真是粗心,又失去了宝贵的2分;还有更冤的,在用几个词造句里,我把“都不会屈服”加了个“被”,扣了0.5分,要不然就满90分了……当然,不是我自夸,我也有做得好的,我作文因没有审错题而没扣分,有些同学因为审错题而扣了20分。

我感到很后悔,但是我却深深地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卖的就是后悔药,经过了这次的教训,我以后一定要改掉我粗心大意的毛病,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而且还要了解更多的知识,这样才能答上课外题。我想,经过我的努力,在下次的考试中,一定要超其他同学,我会更加努力。如果太阳是我的目标,那我会踮起脚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靠近阳光,才能向着目标一步一步的进发!

教学中反思总结篇五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最为一名数学教育工作者,在这一段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我思考了很多,因此总结了关于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期望对于其他的教育同行有所帮忙!

对学生来说是培养潜质的一项有效的思维活动,从所教学生来看,一部分学生根本不按老师要求进行作业后的反思,而这部分学生95%的数学潜质很低、成绩差,他们只会做“结构良好”的题目,以获得对问题的答案为目标,不会提问,这部分学生中,没有一个会对命题进行推广,而坚持写反思的学生状况就大不一样,因此,培养学生反思解题过程是作业之后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很大的现实好处。

案例1,在完成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的5个例题后,启发学生对5个题目的解题过程进行类比性反思,出示反思题目:请同学们再看看例题的解题过程,个性要注意在这些过程中相同方法的归纳概括,透过类比反思你能发现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发现这几个题表面虽有许多不一样之处,但却有如下几点相同:⑴它们都有一个实际问题作背景;⑵都用到了方程的知识;⑶都用到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⑷都用到了几何知识。在此基础上老师说:我透过解这几个题的过程的反思与同学们相似,我的反思结论是它们都运用了同一个解题思维策略或同一个解题模式,就是实际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方程化,而列方程的根据正好是刚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这样就把几个例题的思考过程和解题过程统一成了下列模式(板书,并解释每个箭头的好处)透过对5个例题解题后的反思,学生对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了,并对反思的对象和方法有了一些体会。

案例2:胡玲同学在解完“梯形ABCD中,点E是腰AB上一点,在腰CD上求作一点F,使CF:FD=BE:EA”之后在作业的反思栏内写道:“老师,如果E点在底边上,如何在另一底上找到F,我有一种方法,不知对否?作法,1。连结AC;2。作EO//DC交AC于O;3。作OF//AB交BC于F。AE:ED=BF:FC。”同时,另一位学生在作业本中提出同样的问题,写道:“如果,在梯形ABCD中,点E是底边上一点,那么在另一底边找一点F,使AE:ED=BF:FC,应怎样找?”两位学生对同一个题目,提出了相同的问题,前者解决了问题,但不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问题,后者虽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能准确的描述问题,两位学生都良好的运用了直觉思维,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潜质,我及时公布了两位的猜想,并鼓励他们的这种主动猜想的创新精神,公布之后,同学们反映强烈,并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且在讨论中思维更加深刻,问题得到引伸,方法也出现了多种。第二次作业本交上来了,一位学生对在讨论中提出的新方法给出了证明,他写道:“这天江乔说,如下图,已知梯形ABCD,E是底边的一点,延长腰交于F,连结EA交AB与G就是昨日胡玲要找的点。我觉得它说的是对的;证明如下:……(证明略)”我也即时公布了这位学生带给的江乔的发现和他的证明,并说,江乔能想

到这种方法,正如他在反思中所说,是他对解过的P244第22题的反思在那里起了作用,正因当时作了深刻的反思,从而对做过的题目有深刻的映象,自然很容易想到这种方法,因此,同学们应向他学习,解题以后不好停止,必须要多作反思。接下来的几天中,都有同学围绕着这个问题继续思考,并且有的同学还将此问题作了进一步引伸,如胡静在反思中写道:“任意多边形,知道一边上一点,就能够由胡玲那种方法,在其它任一边上找到一点,使与分得的线段的比等于这点分得的这边上的两条线段的比,只要先把多边形变成三角形后就行。对吗?”我批语道:“你已推广了胡玲提出的命题,很好,且你是对的,请试一试能不能给出证明”。

鼓励学生结合解题后的反思,提出问题,并将其指定为反思资料之一,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能构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还能培养学生的不断探索的精神,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保护和培养。这无疑对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的凸现,个性的张显”是十分有益的。

透过解题后对习题特征进行反思,用自己的语言或数学语言对习题进行重新概述,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提高解题潜质。思维的深刻性表此刻透过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提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而深入地思考问题,解完题后经常透过反思题目的特征,加深对题目本质的领悟,从而获得一系列的思维成果,积累属于个人的知识组块,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从而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教学中的困惑教学反思 篇5

今天在学习中发现了几个问题,也是平时在学习中出现的而难以改正的错误。

1、估算类的题目能出现在选择题中吗?

在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中有这样一道题:

71x28你的估算结果是什么?A:1288B:2100C:1760

学生的答案三种都有,我们应该怎样判?

2、在农村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保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农村中的学生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关注度是参差不齐的,优等生关注度高,而后进生的关注度很低,甚至是不闻不问。这样就给我们的课后辅导带来了障碍,特别是后进生指望家长辅导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怎样做?

3、让学生搜集材料的问题

在进行新课的教学时,不光局限在数学学科,免不了要让学生搜集一些材料,但在农村是有一定难度的,孩子们的知识面窄,见得少,获取信息的途径少,这样搜集材料的质量就得不到保障,全靠教师代替也是不现实的,我们该怎么做?

4、知识的活学活用问题

通过教学发现很多同学学知识太死板,不能灵活应用所学的只是,这样的`结果只能是狗熊掰棒子。例如:在学习了积的变化规律后,有这样一个题:一个长方形的公园面积是12公顷,将这个长方形公园的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宽不变。扩建后公园的面积是多少?很多同学无从下手,不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在这方面教师应该怎样做?

5、近似数的书写方法还有两种吗?

例如:把3908070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近似数。学生的答案有两种:39万390000

《在星空中》教学反思 篇6

从本课开始,学生将展开对星座的认识。涉及星座的教学内容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了解星座;第二部分建一个“星座”模型;第三部分认识夏季主要星座;第四部分开个观察交流会;第五部分制作活动星图。本课主要是开展前两部分的教学。

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对星座已有一定的认识,还能说出一大串星座的名称来。但对星座的含义,星座的特征,可能是知之甚少。如何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星座的概念,是 本课学习的重要教学日标。本课采用建立模型的方法,引导学生建立一个北斗一七星的模型,让学生客观真实地去认识和了解星座,建立正确的有关星座的概念,同 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北斗一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其实这一七颗星,离地球有远有近,远的离地球有近150光年,近的距地球也有50光年。活动中,让学生在一个纸板上挂 七个橡皮泥球,投影出北斗一七星的图形,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建立起星座的正确概念一远近不同的恒星在视觉上形成的一个构图。

星座也有实用之处,它们相当于夜空的平面坐标。教科书中让学生根据北斗一七星寻找北极星以确定方向。由于北极星位于地球自转轴北端所指的中心,所以看上去 北斗一七星和其他星座都在绕北极星转动一“斗转星移”。这些现象,如果指导学生作夜晚观察活动,都是可以观察到的,这对培养学生的天文兴趣具有很好的作 用。

在教学中进步 在反思中成长 篇7

故事中历史教师精湛、高超的课堂教学技艺令人折服, 震撼人心。它源自于五个字:用一生备课。课堂教学应是教育者一生的备课, 反思则是备课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反思的过程就是教育教学行为的革命, 不断地反思才能从根本上促使教育教学行为的转变、进步, 促使素质教育斗转星移, 迎来教育的创新发展。

一、对备课的反思

作为教师, 在教学前应该努力钻研文本, 不仅要熟悉所教的内容, 还要深入地去剖析文本中的重点、难点, 同时还要思考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遇到哪些问题, 自己在备课时是否都把这些备好、备透。在备课时尽管我们对教案、课件都经过多次认真修改, 但常常会忽略备学生, 很多时候我们都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 没有注意到理想与现实的反差, 没有准备好如何将高深的理论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传授给学生, 或者让他们亲自参与探究得出规律。比如在教学《力的合成》时, 我通过演示实验归纳总结出了平行四边形定则, 但我发现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而且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也不深刻不透彻, 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后来在备课时我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 实践证明, 这样做是正确的, 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在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 往往会出现深度与浅度相差悬殊, 师生互动交流并非融洽, 教法与学法相脱节的现象发生。此时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 且可对下一知识点的教学产生催化的作用。

例如, 在教学《自由落体运动》时, 我让学生用打点计时器测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 由于认为学生基础较差, 我只设计了一种计算方案, 只请一位学生回答, 结果他却说出了另外一种出人意料的方法。我经过短暂的反思后, 立刻表扬了他, 并让其他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如果有, 哪一种最好?这时, 课堂气氛也变得活跃起来, 最后学生想出了四种方法, 通过比较, 我们确定出了一种最好的方法, 并通过这种方法计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这样, 不但完成了教学任务, 而且还复习了前面的知识,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问题的考虑不一定全面, 对课堂上发生的情景也不一定能预测周全, 上完课后再重新审视自己的教案, 也常会发现很多问题, 此时应及时地反思与整理, 这样对教师本人的成长、教学能力的提高都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对教学组织的反思

教学组织能力即通常所说的驾驭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回顾五年多的教学工作, 我发现自己在这方面还是比较欠缺的。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我都是在“赶”课, 希望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全部讲完。心里想着这个目标, 无形中就忽略了学生的学习状态, 讲课的语言速度也在不知不觉中加快。有时觉得教室里鸦雀无声, 乍一看去, 才发现学生脸上满是“困惑”, 甚至有个别学生还在呼呼大睡。尽管如此, 我仍认为:要求每一个学生在一节课40分钟内自始至终保持高度集中的学习状态是不可能的, 让他们睡一会儿后, 或许效果会更佳, 况且学习是靠自觉的, 学不学是他们的事, 就让他们睡去吧!现在回过头来想想, 才发现这个想法是大错特错的。因为个别学生上课的状态有时会产生连锁反应, 直接影响到整个班级学生的学习状态, 导致惰性产生, 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一节不注重学生参与的课不能算是好课, 一个自编自演的教师更加不是一位好教师。我们应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才能最终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

四、对教学态度的反思

教师的教学态度对教学的实施及效果有很大影响。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 教师需要时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态度, 一要反思自己的工作态度是否严谨、认真, 这种态度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无感染;二要反思自己对教学资源的搜集与设计是否用心, 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体性;三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 发挥教学民主;四要反思在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的探究过程以及表现出来的求知欲是否关注。

善于在教学中反思 篇8

【关键词】高中物理  教学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158-01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高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每堂课“满堂灌”式地教学,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所以,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

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

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反思自己的角色,变主角为配角。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主动地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把自己放在主导的位置。本人亲身经历这个定位转换过程,深切地感受到了新课标要求下的探究式教学是传统意义上教学的深化和提高,要做好“主导”比做好“主演”更难。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在教学中会不自觉地沿着老路去走,要彻底转变,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认识、实践的过程才能达到。

在设计《人造卫星宇宙速度》课堂教学时,播放多媒体视频资源,提高学生的兴趣。展示出本节课需要完成的问题:能否让抛出的物体不落地?让学生通过自学、互学、讨论交流。这时学生十分活跃,议论纷纷:有的会说,将物体上抛,初速度越大,上升的高度越高,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的程度,物体飞到外太空,就不再回来了;有的会说,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物体从越高的地方、抛出的初速度越大,落地的水平距离越长,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程度,物体就落不回地面了;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进行反驳:落地的跨度长了,可地表就不是一个水平面了;也有的同学说,由匀速圆周运动可知,当重力正好提供它作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时,物体绕地球在圆形轨道上运动就不回地面了。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最后让学生展示出来进行交流互评、总结。

例如,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教学,以往的教学过程可能十分的简单,通常是教师在黑板上板演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接着讲演例题一、二、三、四,最后总结解题规律结束教学过程。表面上看,整堂课讲解了四道例题,教师会认为学生已经掌握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实则不能,很多的学生经历了几个星期的学习也不能把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和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记下来。这是因为,学生没有经历探究规律的过程,没有得到情感的体验,很难去对知识进行建构,很难把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识记。

新课标要求下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掌握,更有利于能力的提高。本人认为: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的第一项“知识与技能”相当于旧大纲的“教学目的”,但课标没有忽视对物理核心知识的要求,而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则提高了要求。新课标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我认为这样做,能够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亲近感,从内心乐意去接受新的知识,使知识变得更易识记、更易掌握。我在教学中就设计问题台阶低一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一步步达到教学要求。

《点阵中规律》教学反思 篇9

1、创设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情景,能使学生达到预想不到的效果,上课开始利用整齐的队列,引起学生的关注,也很自然的引出了课题:点阵的规律。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为学生创设探索问题的空间。开始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理解数学的模型和材料,这只是教学设计活动的第一步,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看到”其中所蕴涵的数学观念,因此,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规律。事实证明只要给他们提供空间,留充裕的`时间,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发现规律,经过同学相互交流,互相补充对点阵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在此也体现了20xx多年前希腊数学家们用图形研究数的意义,最后学生有了研究其它图形数的欲望。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不遗余力地为学生创设探索问题的空间,并鼓励学生能够积极探索和交流。

3、考虑不同学生的差异。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数学知识、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在探索数学问题时,必然会出现多种不同的思考方法。如,在探索点阵中的规律时,我并没有局限于书上的方法,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发现规律,正是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充分肯定不同学生的探索成果,鼓励他们多角度的思考方法,才能使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体现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理念。

4、充分体现教材图形结合研究数的思想。学生在找规律的过程中首先发现的是正方形面积的求法,这种发现,对于找到其它的方法提供了基础。同时从不同角度观察也使学生思维发散,最后得到:可以看作是相同的数字相乘,也可以看作是连续奇数的和,还可以看作是n个连续数的对称数列求和。此过程虽然时间长了一些,但收获是无法用时间衡量的。

数学教学活动中重视教学反思 篇10

教学反思是新课改下讨论的主要话题之一.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数学教学活动中重视教学反思谈些认识与体会.一、教学反思的意义与再认识

传统教学反思的理解就是教师在教授一节课后,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践进行回顾,将经验与教训记录在教案上,作为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总结经验的依据,也就是教学后记.这是狭隘的定义,至少是对教学反思的一种肤浅认识.随着新课标理念的确立,教师应重新认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又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查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相结合,从而提高教学科学性、合理性和艺术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可见,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二、重视数学教学反思

1.反思教学中的成败之处

任何一堂课都有精彩之处,或许是课堂引导巧妙、应变灵活,或许是教学方法新颖独到、教学观念超前先进等.凡是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都可以及时详实记载下来,供以后教学参考,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完善,推陈出新.同样,不管一堂课有多么成功,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课后要进行冷静思考、回顾、梳理,做出深刻的反思:剖析失败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良方,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的经验教训.教学中的成败之处及时反思并记载便形成教学后记,把教学后记整理加工完善后便成为教学日记.教师应对自己一天的教学效果、成败的地方、课堂感受以及存在问题和反思后得出解决办法与设想,作出真实的记载.2.捕捉瞬间灵感,珍视学生见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师生之间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不断融洽.此时师生之间往往会产生瞬间灵感,捕捉住这些智慧和思维火花,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们突然而至,转瞬即逝,不及时记录下来,以后的教学就失去好的教学资源.其实,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积极的认知过程,也是展示其思维品质的过程.在学习、探求的过程中,学生常常产生一些高见,给课堂添增色彩“师不必贤于弟子”..只要将学生见解及时记载,便是一个教学相长的机会.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师生相长的过程.灵感也是师生思维相互碰撞时产生的精彩火花.数学课堂上会经常碰到此类问题,教师应善于抓住这些好素材,进行认真全面的教学反思.3.关注教学案例研究

教学案例研究是以某一教学现象为研究样本,通过观察、反思等反复地分析和研究,以案例的形式来揭示其内在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因此,数学教师要了解当前数学教学的大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课堂观察、调查和访谈等途径收集典型教学案例(个案)后,围绕案例材料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可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也可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进行研讨,还可围绕教学理论进行阐释.这样,教师将自身教学行为与典型案例相比较,找出差距,进行反思,以提高自身对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的把握.作为教师,上课后要及时反思,备好“心案”.所谓“心案”是指教师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在教案实施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教学方案的弹性设计的总和.它把物化的、静态的“形案”(即写在本上的教案)变成一个有生命的、动态的生成过程.教师应备好“形案”,更应备好“心案”.数学课堂变化多端,学生可能提出许多意料之外的问题,教师应该有所预设,在教学过程中灵活控制信息,并作出合理解释,才能将课堂引向精彩.备好“心案”是教师教学睿智的体现,可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焕发出创造性的光彩.4.重视行动研究

在反思中提高教学水平 篇11

一、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标

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标,首先要反思教师的“教”:要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思考自己的教学过程是否合理,各教学环节的安排是否精当,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有突破,练习是否精要、富有针对性且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教法是否得当并有助于学生学习技能的提高,是否真正体现了“三维”的教学目标等。其次要反思学生“学”的情况,既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情绪和思维情况,又要抓住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特殊兴趣、情绪及学生对问题的独特思考,还要考虑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模式更新、更高的需求。具体来说,教学行为的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思“课堂是否和谐”。课上完以后,教师要好好想想自己在教学各个环节包括导入、点拨、调控、激励学困生等做法是否得当,并对教学情景创设进行回顾总结,反思自己所创设的情景是否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是否与上课内容相符,在引入过程中是否还存在不和谐之处。反思的目的,是要以教学体会和学生反馈的信息为基础,以便更好地修正,做好下次课的情景创设。

二思“学生是否主动”。反思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下次的备课,而备课的终极目标是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教师板书、生成性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塑造学生的思维品质等,都可以从每一位学生的上课表情、课堂作业、回答问题等细节反应出来。学生的这些反应,可以让教师知道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教学有效参与率、学习效率、思维状态、技能(合作、操作、质疑等)练习情况、学困生表现等等。反思“学生是否主动”,需要教师认真观察,这样才能心中有数。效果好要注意积累经验,效果差要及时找出原因,并在教案的反思栏中做好详细记录以便及时修正。

三思“教法是否得当”。上完一节课以后,教师要静心沉思:我又摸索出了哪些新的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得出结论后,要及时记下所得所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思考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得更好,并认真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进而把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思“评价是否科学”。课后还需认真思考一下本节课的评价内容是否更多地指向有价值的教学任务、教学活动,评价的方式是否多样,能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评价的主题是否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因材施教。这样不断地进行反思,会使我们的课堂越来越精彩。

二、反思教学效果是否良好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学更值得研究的,因为好的教法是从学法中“悟”出来的。教师只顾自己讲课,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不去考虑学生的听课效果,不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这样的“苦教”只能事倍功半。教学效果的反思,需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发现。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主要是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信息反馈,以及分析学生完成作业时是否审题正确、质量高、速度快等来实现。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反思,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思对学生的审题要求。课后习题属基础题,是解答综合题的“细胞”。通过思考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可以检查学生听课的情况,了解学生是否养成了认真审题的习惯。审清题意是解题的一个首要和重要环节,因而教师要要求学生在审题时做到:审清题意。把题目的每句话、每个词的意思“审”明白,要不错、不漏。如通过审题需要明白:题目的要求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给了哪些条件,有什么限制因素等等。找出特点。就是要认真弄清题目的基本结构,找出特点。特别是高年级的综合题和一些句式练习,更要认真仔细分析,把一道题分解成几个部分、几个方面,以便逐一研究。新旧结合。在分析的基础上,再联系学过的旧知识,找到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结合课文把问题有根有据地回答好。

二思作业的质量和学生完成作业的效果。留一些书面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一可以检查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否及时消化、巩固,二可以检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可以检查学生的阅读、表达和思维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四可以观察学生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品质,五可以检查学生是否学会了积累资料。教师的选题要注意典型性、系统性和多样性。所谓典型性,就是要按类型选题目,要让学生通过一个题目的练习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谓系统性,就是选择习题时要注意前后联系,讲求新旧知识相结合,使之形成系统。所谓多样性,就是每次布置作业,题型不要过分单一,要力争多样化,善于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布置作业和练习,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和视野,增强学生写作业的兴趣,提高作业的质量。

三思学生完成作业的速度。做题的效率要提高,作业不是越少越好,基础知识的掌握、记忆和运用没有一定数量的作业保证是不能达成的。但盲目追求作业数量,不注意选题质量也不行。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快速解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当数量的作业,使作业完成得又快又好。我认为,教师布置作业,需以基本题为主,辅之以一定数量的、难度适宜的综合题、灵活题。因为基本题练好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得到巩固,为解决难题打好了基础。此外,教师还要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作业要求。学生不能按老师规定的时间完成适量的作业,不仅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反映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批改一课学生的作业,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行为,用学生这面镜子照照自己,及时修正、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三、反思教学过程是否优化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在单元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奇思妙想”、迸发出创新火花,教师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信息捕捉并加以整合,借机引发学生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提炼这些“即兴”的精彩,将其记录下来,作为教学的宝贵资料,为教研积累第一手的素材,从而拓宽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教师还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因材施教,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

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均应“为了一切学生”,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地开展教育活动,因为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四、反思阶段性教学

一个单元结束了,教师要进行单元小结:教学还存在哪些问题,哪个问题最关键,其成因是什么,教师在阶段性教学后一定要认真想想、写写,好好思考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想一想:教学目标是否实现,课堂氛围是否和谐,学生上课是否积极主动,教学过程是否得到优化,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教学手段是否多样化,教学效果是否良好等。写一写: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或困惑以及寻求解决的办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反思后记录下来。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新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从事教育科研的丰富素材和实践基础,多一点教学反思,就多一些教育科研的智慧。

一要特别反思教学过程中成功的方法。这些成功的方法包括: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达到了预先设计的目的,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有哪些得当的措施,有哪些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有哪些教学思想得到了有效地渗透与应用,教学方法上有哪些改革与创新等,详细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

二要特别反思教学过程中失败的环节及原因。对课堂教学的过程、效果进行回顾、梳理,并能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找出失败的原因,及时弥补和改进。

三要特别反思教学过程中教学灵感的产生过程。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融洽交流,往往会因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教学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给自己留下遗憾。

四要特别反思学生的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不时会有“创新的火花”,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及时得到认可和推广,同时学生的见解也可以反过来补充与完善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五要反思教学设计的创新。一个单元教下来,教师要静心深思:摸索到了哪些教学规律,教学上有哪些创新,发现什么新的知识点,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教师的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要对这些反思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总之,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它不仅贵在及时,而且贵在坚持,贵在执著地“思”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可“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教学中反思 篇12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验的正式启动, 为新一轮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时代呼唤的是研究型、学者型甚至是专家型的教师, 因此, 作为教师的我们, 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学教育理论, 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上升到理性思考, 把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起来, 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那么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反思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课前预习中的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

一、课前预习中的反思

课前预习中的反思主要是:1.对新的课程改革, 如何突破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方法, 应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 改进教法, 优化教法。2.教学情境设计是否符合实际 (学生的实际、教材的实际、生活生产的实际等) , 是否有利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解决问题。3.对所选材料要“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取其长处, 去其糟粕, 避免差错。

二、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 它是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方案、教学策略, 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和高质。具体要反思:教学行为是否明确;教学活动是否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能否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地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能否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出现的问题, 并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等。

三、课后反思

教后知不足,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 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 一节课留下些许遗憾在所难免。课后可在新知导语、课堂氛围、学生思维、板书设计、课件应用等方面做出反思。课后反思可作为以后教学的借鉴和参考。

数学教学中追问反思 篇13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经常发生的—种对话,而追问又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是在提问的基础上进行的。所谓“迫问”,就是在学生基本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后,教师有针对性地“二度提问”,再次激活学生思维,促进他们深入探究。教师适时、有效的追问可以使课堂锦上添花,化平淡为神奇,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在粗浅处追问——深化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上,教师适当的深层次追问,在学生思考粗浅处牵一牵、引一引,引领学生去探索,能激发、启迪思维和想象,那么学生的思维就有可能慢慢走向成熟。

二、在矛盾处追问——催化

学生受知识经验的影响,有时思维会遇到障碍或产生矛盾,不能进一步思考、解释、分析,此时,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思维矛盾冲突及时追问,积极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开拓思路。

三、在错误处追问——点化

“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的确,错误是学生最朴实的思想、最真实的经验,往往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教师应该善于挖掘和发现错误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从错中求知,从错中探究。

四、在意外处追问——激化

在课堂上经常会发生意外事件,很多教师将这些意外事件视为课堂的最大干扰。所以一旦出现,或一句话搪塞:“这个问题我们以后再来研究”,或不予理睬、避而不谈,甚至加以批评。其实这些意外事件是学生独立思考后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是张扬学生个性的最佳途径。教师不仅要保护这类意外事件,而且还要在此处紧迫不放,让学生的智慧得以激发。

五、在寻常处追问——转化

追问的价值在于探明学生的思维状态,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思维的参与是课堂参与的最高境界,有经验的教师会提供给学生充分思考和表达的空间,对学生习以为常的答案及时进行追问,从而引领和转化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

上一篇:公司员工内部福利方案范文下一篇:长跑比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