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论文

2024-1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论文(精选14篇)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论文 篇1

摘 要:作为一种创意性和实效性兼备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合作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成为新课程所倡导的崭新学习方式。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历史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了解学生的工作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教学的原动力在于学,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地方点拨学生,指引方向;在学生思维出现偏差的时候,指出错误的地方并指导学生纠正,带领学生自主地從联系和互动中去构建知识体系。

一、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往往习惯包办代替,直接把历史知识《喂》给学生,严重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关注,学生的学习只是彻底地应试和接受。显然,这种单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和身心健康发展的。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改造我们的历史教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务之急。在过去,课本教好“学生考好,就被认为是《有效的教学》,《背多分》的事实谁也不能否认,其方法可谓五花八门。但是,用新课改的标准看,如果一个教师只理会他教的课本,教学生应付考试,而不谙熟学科的精髓,势必不能对学生的发展有益。因此,学科教学有效性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不是教的法则,而是要明确学习这门课程究竟有怎样的价值。笔者认为初中历史实施新课程改革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基础知识技能的学习,形成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和提高自我教育能力;有利于通过教学活动实践,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深入学习“理解和贯彻新课标的精神,了解新课程改革的特点,挖掘和利用新课程的有利因素,大胆地改造我们的历史教学课堂。

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正是我们教学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本,改革授课的方式“方法,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和科学化。所谓多样化,即教学内容呈现不再单纯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而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在农村,主要是指录音磁带“电视机“DVD“放灯片等简单教学仪器。所谓科学化,就是不再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并储存历史结论,而是结论与形成结论的过程并重。新教材在这方面给师生们留下了较大的思维空间。例如《洋务运动》这一节,新教材有意识地留下了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不写,却通过课后《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的练习题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学过程,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来得出历史的结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改革师生互动方式,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以改革历史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营造一个实事求是“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围,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人际关系在学校中的体现,是教育领域里人际关系中最直接、最现实、最重要的一方面。学生在学校中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而师生关系更是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保证。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所应追求的完美境界。在课程改革中,教师必须明确师生双方的角色定位,树立和落实适应课改要求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学到实实在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而丰富情感,健全人格,实现教学知识传授与品德重塑的育人功能。另外,要形成师生情感交融的和谐气氛,教师自身的情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情绪状态对学生的认知和师生关系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教师面带微笑,学生会感到亲切、温暖,学习就会很有劲头,反之,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利用情绪的感染力,使知识、信息带有情感色彩,使课堂具有融洽、亲切、充满温暖的氛围。

四、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历史学科包涵着极其丰富的时空变化,历史现象纷繁复杂,历史人物千千万万,历史事件层出不穷,在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手段下,仅依靠教师“一言堂”的讲解很难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传统的历史教学,一般都是靠嘴巴讲,有时会挂上一些地图,以增加感性认识,但形式仍比较单一,往往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热点。所谓的多媒体教学就是把文字、声音、图形等信息的载体按一定的要求和原则有机地整合起来,利用文字、实物等多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以实现一定教学目的的一种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具有形象生动的演示、动听悦耳的音响效果,给学生以新颖感、惊奇感,调动了学生全身的视觉、听觉神经,从而使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激疑——创设问题情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中都能保持高度兴奋,学习效果当然会明显提高。

尽管历史的事实是唯一的,但历史的结论却可以是多元的。历史教师把有效的信息传授给学生,学生具备了能力,就会化解成认知,进而升华为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对历史的认识是稚嫩的,他们对教学中心的理解也许与我们预设的那个教学中心不完全一致,这说明学生“加工”了老师的知识,产生了自己的思想,对此,我们应该小心呵护,静心倾听,并给予鼓励。

参考文献: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论文 篇2

一、重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兴趣。”在初中历史教学中, 学生缺乏对历史的学习兴趣的现状是普遍存在的, 主要体现为初中历史课堂气氛不活跃, 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前初中历史教育仍旧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使教师重视对历史理论的总结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迫于中考压力, 大多数历史教学仍旧是以教师讲授为主, 历史学科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讲授, 而在讲授历史的过程中缺乏对历史知识进行引人入胜的阐述使而单纯的照本宣科就造成了教学缺乏气氛的情况。所以在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中, 首先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认识到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历史知识热情及动力的基础。初中历史教学中, 教师要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自身是教学的主导这一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树立这一意识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其次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 重视与学生的交流过程, 努力做到课堂气氛的活跃, 比如教师重视对历史教学的情境的设计, 有学生提出问题以学生分组的形式对问题各抒己见, 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做到讨论结果的完善, 让学生通过体验历史学习的过程以及成就感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重视课堂资源利用的有效性

历史教学中的课堂资源是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基础与保障。从历史学科本身来看, 不仅拥有教师和教材这两种重要的资源, 同时拥有诸多的文字史料、影视史料、文物、遗址等等, 这些资源都可以通过学校或社会来获取,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多媒体也成为了一种逐渐被普及的重要课堂资源。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实现这些资源的有效性利用使当前必须要面对与考虑的问题, 尤其是在教材、多媒体这些触手可及的课堂资源利用上, 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仍旧存在很多的问题。多媒体教学已经在许多历史课堂中得到了应用, 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手段形成的惯性, 许多教师并不愿意对多媒体有过多的依赖或者是传统的教学工具仍旧占据主要的地位。要实现课堂资源利用的有效性首先教师消除传统教学手段的惯性, 树立现代化教育的意识, 将多媒体应用到历史教学工作中, 并不断的学习与借鉴一些多媒体教学方法, 学校方面也应当在多媒体利用方面给予重视, 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与交流, 实现多媒体利用的有效性;其次在多媒体教学中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地位, 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认识到多媒体虽然能够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但是应当是以教学工具的身份出现在历史课堂中的, 所以即使是在多媒体教学中, 也要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三、重视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实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氛围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影响着教学内容的传授质量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 教学方法的单一是阻碍教学有效性提高的重要因素, 在新课标以及新课改的推动下, 许多教师在教学方法的创新方面也做出了很多的研究和努力, 但是也产生了很多教学方法过分重视新课标的要求而脱离了新课标的实质精神。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 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够真正实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首先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以教学目标和任务为依据, 任何教学方法的试用与实行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服务的, 所以教学方法的选用应该实现学生知识层次的深化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平衡;其次教学方法的选用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原则和规律, 教学的原则和规律包括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结合等。再次教学方法的选用要与历史教学的教学内容相适应, 不同的课时需要进行不同教学内容的学习, 而根据教学内容的改变, 教学方法也需要作出相应的改变, 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的内容正确包围, 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适应不同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遵循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 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应当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学, 所以教学方法的选用上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兴趣状况等实际情况作出选择。教师要客观的对自己作出评价,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做到扬长避短, 如形象思维能力高的教师可以用情境设计以及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学习, 而组织能力强的教师可以用学生分组探讨的形式展开教学。

四、重视评价机制的有效性

评价机制是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评价机制是教学质量验收的过程, 反应着学生知识层次发展的状况, 同时也对教学的反思与改革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在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评价机制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依据, 这种机制能够直观的反映出学生在一段时期内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 但是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 所以评价机制多元化的发展具有必要性。在评价机制建构中应当在学习成绩评价发挥作用的同时重视学生的进步程度, 从而利用激励机制促进学生的发展, 同时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以及努力的方向, 实现学生的发展以及教学质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霞:《浅析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1年07期。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论文 篇3

关键词:学以致用 历史感 现实感 辨别 取舍 历史价值

雪莱曾写道:“历史,是刻在时间记忆上的一首回旋诗。”艺术的教学历史,将之像诗一样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让他们喜欢历史,学会分析历史规律,掌握好人生舵盘,以期将来也为社会做出非凡的贡献、青史留名。

一、学以致用

知识,要温故知新,耳濡目染,因此教师要利用一切手段促进学生与知识的接触、使之交融。在学校一切可以利用的地方,例如走廊、墙壁、宣传窗等等,可以粘贴一些宣传画报,可以整理一些催人奋进的古人趣事,以及和历史有关的名诗名句,以此来不断让历史信息进入学生的眼球和大脑,加深历史知识的印象,认识到历史学科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就是这个道理。这样,学生就能处处时时感受历史的人文熏陶,既让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民族精神生生不息,也会加深学生对历史内涵的理解,牢记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激发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自信心,提高自己的历史综合素质和文化品位。

二、科学地使历史感和现实感融为一体

人类生活造就了历史,传承了人类文明。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属于科学的、高层次的、真正的历史教育。学习历史就是为了吸取经验,不重蹈覆辙,借鉴文明,做一代新人,立鸿鹄之志,有为于天下,当然,前提是思维习惯良好,能够无误到位地分析社会热点,学会理解课程,学会进行正确的推理。

例如说到历代王朝治理国家,说到清政府管理祖国的大西北,现在仍然注重这个地区的开发,巧妙地向学生发出提问:历史上,中国的大西北原来是什么状态?清朝是什么情况?现在的开发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有什么重要的影响?这样学习历史,不仅完成学习任务,即便是学生长大成人,参加工作,对于国家的建设也必然能够有自己的见解,也必能做出与众不同的奉献。

三、提高辨别、取舍史料的能力

托夫勒说:“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教学首先要鉴别,运用史料要精确简洁明了,对史料先要正确地分析,过滤、加工、使用,依据史料的来源、内涵而取舍,了解史料的创作背景,进行自己独特的解读和分析。

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不仅仅是接受,还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等,以发现历史规律,增强历史感悟,借鉴历史经验,提高甄别能力、升华认识和修养为准则。

四、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的价值

认识历史的价值,才会对历史重视。历史源远流长,关乎成败兴亡,从课本知识中可以管中窥豹。历史上的成功者,无不对历史的真谛了如指掌,无不能够潇洒自如地驾驭人生。

一部《二十四史》与戎马生涯的毛主席朝夕相伴二十四年,战争不断,也没能耽误他的阅读和学习。就是在生命的最后岁月,许多的夜晚,别人鼾声阵阵之时,他还聚精会神地读着《二十四史》。翻开这部《二十四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许多册、许多页上都留有他当年阅读时的批画符号和批注文字。这是什么样的精神?没有认真学过历史,就不会懂得高瞻远瞩,就不会对民族、国家做深层的思考,每一个杰出的人才,无不对历史经验有汲取,对历史英雄有学习和借鉴。

综上所述,学历史,看成败,做智者,历史作用巨大,不可等闲视之,教师须刻苦钻研教学方法,以使每个学生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论文 篇4

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应该是课文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统一,是历史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结合,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有效性。追求有效性一直是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学业上有收获,懂了、会了,产生兴趣了,问题就是这么简单明了。”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夯实双基,培养能力,愉悦情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下面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应该注意的环节。

一、加强对历史课程标准的运用,吃透课标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国家新课程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之一,体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了学生各种素质在学科课程培养中的有机联系,体现了时代对基础性学习能力、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新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整体要求。所以备课要以课程的内容标准为依据,教学活动设计要全面落实“三维目标”,教师还须转变角色,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考虑教材,以一个学生的眼光来阅读教材、分析教材、审视教材,使备课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备课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只有好的脚本,才能有更精彩的表演。

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认同历史学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的授课中我发现如果学生学习动机明确,兴趣浓厚,自然产生求知欲,课堂效率就高。“每个年轻的心灵里,都有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关键在于老师怎样去点燃。每当在历史课上讲到有意思的历史典故时,平常不听课的学生也能够认真听课了,眼睛瞪得大大的看着你,甚至还能够认真思索教师的问题并试着回答。这也让我意识到应依据我校学生的特点首先得让学生听你的课,在此基础上才能深入到学生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所以说,作为一名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比如:可以创设好的情境导入新课,可以起到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作用。例如在讲到必修一政治史《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先提到热播的电视剧<汉武大帝〉让学生谈一下汉武帝的主要功绩然后进一步引入新课。再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章,课文中提到的首次用于战争的简陋的飞机、笨拙的坦克、远程大炮等武器,教学时可联系现在先进的水陆两用坦克、隐形飞机、海湾战争中的“飞毛腿”和“爱国者”导弹。教师略加讲解,学生即可饶有兴趣地了解到武器发展的粗略历史,明白现代技术的巨大进步给未来战争带来的残酷性。

三、适当采用多媒体网络资源

历史教材跨越时空之宽,信息量之大是众所周知的,教材中绝大部分内容中学生来说并没有生活经历或生活体验。而且教科书所选的历史资料非常有限,不可能全面生动地反映历史的原来面貌,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对历史的求知欲望。网络走进课堂,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能够直接阅读原始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学生可根据本人的学习水平自主地选择学习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知识,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全班学生都只能听什么,课本里有什么,学生只能看什么的被动学习局面。知识面得以拓宽,新信息及时获取。比如讲授“席卷全球的战火”内容时,我布置了“人类能否有效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怎样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等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网上寻找答案,结果获取的知识是传统的历史教学无法比拟的。有些学生介绍的内容甚至连教师都前所未闻。通过网络教学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视野,使历史课更富有吸引力,学生们也乐在其中。但并不是课程资源现代化了就是教学现代化了,也并不是有了新奇生动的课程资源,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能提高了。多媒体网络资源只能是课程资源中的一种,不能从根本上取代教师的地位。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条件、自身特点采用适当的多媒体网络资源,为教学锦上添花,而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为了追求课程资源的丰富、新奇而忽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果从头到尾演绎网络资源的话,很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另外,媒体利用时间过长、频率过快也不利于师生互动,教师的精讲、点拨以及学生的讨论都会被多媒体的连续演示挤掉,教师没有时间搜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学生也来不及对知识内容作出深入细致的思考,也就是说,教师引导学生真正参与课堂的机会被多媒体剥夺了。这样一来,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无法实现了。

四、在授课过程中实现角色的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过去我们一直把学生放在客体的位置,强调接受学习。他们从不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而是被动地接受,使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学生思维受到扼制。其实,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引导者,即老师不再局限向学生问问题,而是引导学生提问题;从传统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休,与学生在同一平台上互动研究,从“舞台剧的主角转变为导演”。最终在教师转换下,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

我的想法是:“让学生动起来,让历史课活起来”!如我们可以通过演讲等形式来点评历史。可以通过教师播放的影视图片来感受历史,通过学生编演的历史情景剧再现历史,加深认识。有条件的话,我们也可以通过参观名胜古迹等实地参观走进历史。通过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进行演讲、表演,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教师也可在学生的活动中毫不吝啬的运用赞美之词来肯定学生,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有利于教师发现课堂中稍瞬即逝的创新闪光点;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能在表演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提高了学生对事件的认知深度、水平,思维得到全面释放提升,虽然缺少了教师滔滔不绝的精彩讲述,但教学效果却出乎意料之外。

五、要有较好的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是检验一堂课有效性的重要内容,它可以让教师及时的掌握学生的本堂课的学习情况。不少历史课缺乏检测,即使检测,也是一背了事。事实上,好的课堂检测对课堂教学有补充、深化作用。当然课后测验也是重要的手段。在实践中,笔者尝试了两种形式的检测:一种是利用多媒体检测基础知识。针对学生较容易出错的地方,及幻灯片以选择或填空的形式列出,让学生练习。另一种是课后的测试,当然及时的批改也是一项重要的环节。以让学生形成反复记忆加强认知。

六、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法国牧师纳德•兰塞姆说过这样一句话,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反思将会使更多人获得成功。教学反思对于每一个教师的成长都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它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重新审视,对成败得失进行思考判断,它不是简单的回顾,而是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足进行理性的分析思考,寻找解决方法,并在随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使课堂教学趋于优化,从而达到最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有必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反思。

提高初中美术有效性教学的浅谈 篇5

新课改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对于美术课而言,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应该如何实施初中美术的有效教学呢?以下是本人针对如何提高初中美术有效性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当前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美术课程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同时在美术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惑,主要表现在:1)为了追求“人文性”目标,有些教师就偏离了美术课自身的特点。

2)三维目标该如何设计?三维目标写进教案但教学效果为何并不明显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3)教学活动生动活泼了、多媒体技术丰富多样了,但美术或教育内涵却变得有些淡薄了。4)课堂教学评价已成为常规,为何却往往流于形式,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发挥评价的作用呢。5)到底什么是好课、优质课(有效教学)的标准是什么?教师该如何打造自己的优质课呢?以上种种突显出来的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二、如何提高初中美术的有效性教学

(一)创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以前总是有一些人认为美术课就是教师把范画往黑板一挂,让学生临摹就行了。于是有些人把美术课称为“图画课”。当然我们不可否认是有这么一些教师这么做,但我们不难想象长久这样下去,呆板的教学方法怎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与之相对比,美国学生学习美术,老师往往不设样板,不立模式,让学生在现实生活到内心想象的过程中自由地“构图”。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用“心”参与,真实地表现自我修改。使青少年学生的猎奇心理和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学习美术的兴趣就会很高。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上采取生动的教学方法(如用多媒体,开设手工制作。),使教学活动保持新颖性,从而持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与教学环境的有效设计。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论文 篇6

logo设计

分享到: 本站编辑:admin 日期: 2013-05-10 11:26 点击:

189次

【摘 要】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核心,要想全面实现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势在必行。本文结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对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做以下论述。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的教学理念强调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切实有效地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成为物理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营造浓厚、和谐的学习氛围;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运用物理实验,明晰概念和规律,是不断探究和寻找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方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量的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只有对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才会积极、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并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进而发展成为强大、有效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才能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运用物理学科本身的魅力,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妙,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到《大气压》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用一张卡片盖在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卡片把水杯慢慢倒过来,让学生观察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让学生在惊讶和疑惑中,学习并解释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极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兴趣,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着关键作用。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方法

(一)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学是师生之间情感与知识的双边交流,只有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形成民主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教学活动活泼有趣,充满生机,才能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真正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物理课堂要摒弃教师是中心、学生是配角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主体地位,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物理知识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因此,教师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如运用图像、实验、小组讨论、多媒体等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亲自观察或亲自操作一些物理实验。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而且能够很好地帮助教师突破一些教学疑点、难点知识,从而使学生达到对这些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掌握。

例如,在讲分子的扩散和温度的关系时,教师可以先提出:把等量墨水分别滴到等量冷水和温度不同的等量热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让学生自己动手发现物理现象,分析物理现象,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的结论。通过上面对物理现象的观察,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还使整个课堂充满着趣味性。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还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能力。

(三)运用物理实验,明晰概念和规律

由于惯性思维的局限,学生在学习初中物理概念和规律时,对于一些概念和规律有一些错误的认识。作为教师,通过一些与学生的预期结果相反的实验,引发思维冲突,经过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得出科学结论,学生的印象就会非常深刻,不仅纠正了原来的错误认识,而且能使相关概念和规律的记忆深刻,对提高教学有效性很有意义。

例如:学习“浮力”问题,学生常误认为浮力跟物体的质量、体积、密度有关,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以及物体形状有关。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教师可以做如下实验:在盛有一定比重盐水的烧杯中,放进一个木块,木块便浮于水面;放进一个鸡蛋,鸡蛋则悬浮在盐水中,再将此蛋放进清水里,则见蛋下沉;放进浓度更大的盐水里,则见蛋浮在水面上。通过实验结果对比,学生不难知道“物体的浮沉不仅要看其本身因素,可能还要考虑其他因素”,从而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效率。

总结:

总之,要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不断探究和寻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周燕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J].吉林教育.2011.(22)

[2]唐绚红.提高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和谐发展[J].新课程学习(下).2011.(06)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论文 篇7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趣,有效

说到历史课, 很多学生就觉得枯燥乏味, 太多的历史事件、历史意义, 学生记得头昏脑涨, 毫无妙趣可言。其实, 历史课也能像其他学科那样有趣起来。“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 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 (苏霍姆林斯基) 历史教师只有不断钻研, 反思教学行为, 改进教学方法, 善于抓住“趣”点甚至制造“趣”点, 在实践中反思, 在反思中扬长避短,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打造一个有趣、有效的历史课堂。

1. 制造“趣”点, 激发兴趣

初中学生都喜欢轻松、氛围浓郁的课堂, 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 才会快乐地接受历史知识, 大胆提出质疑, 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所以历史教师要尊重学生, 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与学生多进行情感的交流, 还要制造“趣”点, 让学生爱学历史, 爱上历史课。

(1) 创设情境。良好的情境不仅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还能加快知识的掌握, 辅助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历史教师要做个有心人, 创设良好的情境, 打造“趣”点, 引发学生投入思考。历史情境的创设方式有很多, 比如联系生活、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等, 都可以成为情境创设的工具。比如教学《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节, 我给他们播放了有关电影视频, 红军的艰辛、坚强的精神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学生们被深深地感染了, 学习劲头陡增, 下决心要将红军的这种精神发扬光大。

(2) 竞答游戏。竞争机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 可以适当引入一些竞争游戏, 比如竞答历史知识、有奖竞猜等, 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更快更牢地记住知识。比如教学《三国鼎立》这一节, 历史离现在的学生很遥远, 如果光读历史教材, 能记住的知识肯定不多。于是, 我采用竞答比赛, 让学生先自学, 然后自己出题在小组内比赛, 最后教师出题在全班比赛。比赛的方式激起了学生的斗志, 让枯燥的历史知识顿时变得有味道, 学生兴趣盎然, 效果非常好。

2. 设计“趣”法, 提高效率

(1) 趣味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 带着问题探究, 是很多教师喜欢用的方法。的确, 历史教师只有在某个环节巧妙地提问, 激发学生思考, 才能使学习历史变成学生自己的事, 变成一件愉快的事。提问应该是开放的、趣味的、思考性的, 总之, 它能发散学生的思维, 激起学生斗志昂扬, 迎接挑战。

(2) 趣味记忆。历史知识的记忆, 学生往往感到内容多, 知识枯燥, 难以记忆。如果采用趣味记忆法, 效果就不同了。比如, 编口诀、漫画人物、讲故事等, 只要精心设计, 巧于安排, 就一定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历史, 爱上历史, 记住历史。初中历史教材中有不少重量级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历史知识的重难点需要学生扎实掌握, 如果光靠听讲, 是很难全部掌握的, 为了使学生加深对历史的记忆, 可以采用漫画的形式, 以达到寓教于乐的实效。

3. 幽默“趣”评, 收获自信

对学生的每一个回答, 历史教师都应正面回应, 给予肯定、合理的评价, 这对学生来说, 是收获自信的重要源泉。“我很欣赏你的观点, 你绝对是个小历史学家!”“听了你的回答, 我仿佛看见了战场上硝烟四起, 好浓的火药味啊!”等, 这些幽默有趣的评价, 不仅是对学生的肯定, 也是吸引学生注意的手段, 作为历史教师, 千万不要吝啬。另外, 教师也可授予表现突出的学生小史学家、小演说家、小评论家的荣誉称号, 让学生增强自信, 收获成就感。

有了上面手段的铺垫, 我们的历史课堂就能有趣起来, 学生再也不会觉得历史课是枯燥乏味的。当然, 教师没有过硬的基本功, 很难有效提高历史课堂的实效性。所以, 教师要从自身抓起, 不断充电, 为打造历史课堂的实效性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李丽文.历史趣味教学浅谈[J].新课程 (下) , 2012 (3) .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论文 篇8

关键词:探索;分组讨论;课后总结

现今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国家对于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对于历史课程也更加重视,这就要求要注重初中生文化素养和信息储备量。初中生的文化素养包括知识视野、情感态度、审美情趣、思想观念、道德修养、诚信做人、胸怀境界、传统习俗等;而初中生的信息储备量就和初中生的平时积累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教师要想历史课堂教育有效性的提高就应在平时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了解学生的兴趣,针对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慢慢引入

历史课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我们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首先,我们要知道学生对于历史的看法,要了解学生对历史的态度,了解学生对哪些年代的历史比较感兴趣。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慢慢引导,使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好奇心,从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我们模拟一个历史课堂,在课前,可以通过学生准备一些感兴趣的历史资料和同学们相互分享,这样不但可以使老师了解学生对历史的看法,而且也可以激发同学们之间的互动性与积极性。这样的一个活动可以把课堂的气氛一下子提升起来。在课上,教师可以先解答学生对于历史的疑惑然后引导到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小问题让学生自己讨论,这样会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记忆得更加牢固。我们都知道一节课学生都会有分神溜号的时候,这时老师在讲课时就可以适当地讲一些历史故事来吸引学生的关注,且应把握课堂上每一分钟的利用度。

二、充分调动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探索学生兴趣

目前,积极性对于人们办事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时候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一样东西会得到更多的知识与收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角度看,学习积极性通常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认真、紧张、主动与顽强状态。作为学习积极性的一系列心理现象,都与学习需要直接相连,受制于学习动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历史课堂上,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可以引用赞美品格、充满激情的名人名言,能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在教学吉林省古代民族和民族政权的时候,可以引用讲各大族系发生的小故事来加深学生对吉林省古代民族和民族政权的理解。这样不但可以传授了知识也让学生了解一些相关方面的知识。

三、采用分组讨论,设立游戏小组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过程,现如今,我们的生活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沟通,而在课堂上采用分组讨论则给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对历史的看法。这样大家可以互相学习、相互帮助,在课堂上会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设立游戏小组则是在枯燥的课堂里增添一些欢乐的氛围,游戏可以使学生在欢乐的氛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加深学生之间的友谊。我认为:“动如脱兔,静如处子”是对这样的学习课堂上学生们最恰当的形容。在学习中,我们应该乐学,就如孔子所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快乐的学习不但会使学生记得牢固而且也会让学生爱上学习,所以我们要充分培养这种学习思想。

四、课后总结,回顾课堂内容

课后总结是学生们对课堂知识了解多少的一种反馈,也是对老师课堂教学的反馈,所以课后总结是非常重要的,现今,任何场合都需要总结陈词。课堂上老师应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给学生们概括一下一节课的内容,把每一节课的内容穿针引线,让学生头脑里有一个清晰地思路,这样就会提高课堂效率。老师也可以让学生概括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了解到了什么、对历史有什么新的认识和自己的看法。回顾课堂内容是整堂课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学生通过在课堂上知识的学习,然后用自己的理解概括出来,不但可以使学生记忆深刻而且也会让学生对历史的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对历史有了新的兴趣。

总之,怎样提高初中生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关键的地方在于,老师给学生营造一个怎样的课堂氛围,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带动学生们的兴趣以及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历史课也是一门学生必须了解的课程,老师所起到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到知识,这对老师是一种考验,同时也是一种磨炼。

参考文献:

[1]刘发斌.浅谈有效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J].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2(2).

[2]李瑞莲.新课标下初中历史个性化教学[J].文理导航:上旬,2012(7).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论文 篇9

在新的课改形势之下,为减轻在校学生的学习负担,缩短学生的在校时间,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许多关注教育事业尤其是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们的研究热点,下面就是本人关于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1何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得到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使学生尽可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有的发展不需要通过课堂教学也能获得,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无效的;有的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配合,对教学产生抵触、排斥、厌恶的情绪,干扰自身的发展,这样的课堂教学是负效的。目前我们广大教师追求的当然是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2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方法

为了使课堂教学具有高效性,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积极去探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措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方法有: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活动过程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结果的有效性以及注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维护。

3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本人是一名初中化学教师,一直在探索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1)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前提。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良好的个人形象能增加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使学生更乐意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和思想。“学高为师,得高为范,”师得和学识是树立教师良好个人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精彩的语言及对教育工作的态度和责任心也影响着教师的个人形象。

(2)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主要途径。考察一节课有效性的高低就是看教师完成了多少教学内容和学生掌握了多少教学内容,因此教师能否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非常重要。教师可以通过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来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的内容,使知识点间联系紧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例如在将《自然界中的水》时,既要讲自然界中水的分布、水的组成、水的利用、水资源的污染,还要讲水资源的保护,在这些内容中水的组成、水的净化和过滤是讲解的重点。这样安排使课堂教学既能面面俱到又能重点突出,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3)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重要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由多个环节组成,如何使它们衔接紧密,过渡自然流畅,省时高效,这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我们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做到有效布置预习内容、有效导入、有效提问、有效讨论、有效思考、有效实验。例如,如何设计实验使之有效、高效呢?在做蜡烛等物质分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的对比演示实验时,我们可以让两个学生到讲台上同时演示对比实验,这样不但省时而且效果明显。

(4)改进教学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重要途径。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和运用对当今的教育教学起到了划时代的意义,它一改过去利用粉笔、黑板、模型的传统教学手段,取而代之的是多媒体教学,它将图、文、声、动画等有效地整合在一起,不但省时,而且直观、生动、高效。我在教学时尽量将教学内容制成课件并利用课件上课,尤其是某些实验现象的观察(如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我通过摄像头投射到大屏幕上,不但现象明显且节省了在学生中流动观察的时间,这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的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5)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效手段。课堂教学结果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体现。教师课上得再好,如果学生不能认真听讲并转化为自身的发展,那么这节课的结果是低效的无效的,肯定不是高效的。因此,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提高课堂教学结果的有效性。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预习习惯、思考习惯、做笔记的习惯。课堂不一定要“热闹”,但一定要有“收获”!

(6)合理布置课后作业,维护课堂教学有效性。人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淡忘,因此教师合理布置课后作业,及时复习,不但能维护课堂教学成果,而且能“温故而知新”,这也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论文 篇10

瑞昌市铜城学校 何忠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 如何依据学科知识逻辑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提高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也越来越成为教学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从当前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三方面阐述了个人观点和做法。【关键词】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一、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从教师方面看

(1)部分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学理念还不太了解,不能全面把握教学目标,对教学要求与程序心中无数,教学方向不明确,备课时对教材教法钻研不够深刻,没有挖掘、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教学只停留在对文本的复述、浅层次的分析与归纳上。

(2)教师在发展学生探究能力方面严重训练不足,不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注重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的培养,探究性实验少,而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操作更少。

(3)教师的反思意识不够强烈,有些教师虽然愿反思,却不知道反思什么,通过何种途径进行反思,怎样引导教师从教学反思中体会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教师对教学反思的困惑问题值得关注。

2、从学生方面看

(1)学生的学习方法存在问题。学生的学法特点可概括为“三重”、“三轻”。即重视课堂听课而轻视课前预习、归纳、整理;重视作业练习而轻视总结提炼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重视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及化学学科的特点而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轻淡。

(2)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不高。目前,学生的参与方式主要停留在教师问学生答的层次上,缺乏对其它参与方式的挖掘。怎样精心设计,激发学生兴趣、设计适合学生思考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情绪,也是提高参与有效性要解决的问题。

二、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新课标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新的问题,我认为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如下:

1、农村教师观念的陈旧。

2、传统课堂教学思想的束缚。

3、对新课程认识的偏差。

4、课堂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堂有效性的影响。

5、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三、提高初中课堂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共同合作的过程,所以,我认为要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建立好师生关系。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身为老师都知道,现在的学生很喜欢意气用事,如果不喜欢某一位老师,就根本不买他的帐,更不可能去认真地学他所教这一门科。我们只有放下为师的架子,与学生交朋友,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不论在教学语言上要文明得体,在教态上要和蔼可亲,而且在关注学生上要做到一视同仁。他们才能喜欢你,才会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就不会开小差,制造不和谐因素,影响教学进程,那么课堂教学时间有了保证,学生学习状态良好,课堂教学效率必然会大大提高。

2、认真备好课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过程中要下狠功夫进行备课。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掌握教学的重点内容,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只有认真备好课,才能准确把握,做到心中有数,从容不迫。这样讲内容才能讲到点子上。除此之外,还要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只有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要知道学生怕什么,才能重点解决什么。还要备练习,特别对重点内容应有适当的练习加以巩固,不要随便拿起一份练习就要学生去做,没有目的性、针对性,当然没有效果。要精讲精练,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学生得到最多的知识,让课堂最大效率化。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做什么都会充满活力。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于学生来说永远都具有无穷的吸引力。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做好每一个实验至关重要。象什么“增设化学魔术实验、猜谜语、联系实际、故事情境、将歌谣与化学口诀结合、让学生当课堂小老师、做实验、出外考查”之类,都是我们从其他老师那学得的经验,加以应用。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多媒体为课堂教学服务,以提高教学媒介的有效使用价值,是现代教学的一个有效手段。例如:在绪言课教学中可这样设计:先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大家看过魔术表演吗?”“现在,我来表演几个小魔术,请大家欣赏”。在学生惊奇的目光下,将四个事先已沾有不同液体的小烧杯摆在桌上,然后将一瓶无色液体分别注入四个小烧杯中,奇迹出现了,四个无色杯子中分别出现了红、蓝、白、黄四种不同颜色的“饮料”。此时,全班沸腾起来了。学生们既惊讶又不可思议,个个以期待的目光望着我,希望立即得到答案。但我没有正面回答:“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这魔术的答案就在这本书里。”我边说边扬起化学课本„„。

4、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对一堂课中的各部分内容的授课方法不能千篇一律,一法到底,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适当变换教学模式,精心运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过程的实施、知识的迁移、问题的拓展、练习的设计等多个环节上,始终处于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问题探究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的良好状态,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如在教学中可以采取边讲边实验法、对抗赛法、听题判断法、化学游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如:知识对抗赛法:每学完一章,教师事先拟订好题目写在投影片上,布置学生课后准备,课上或组与组之间或男生与女生之间进行对抗赛;化学游戏法:采取游戏学习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的书写,可使学生在娱乐中掌握知识,突破难点。如采取击鼓传纸片拼写化学式,全对为胜,写错了,表演一个小节目。这种方法能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应变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学习兴趣浓厚,知识掌握得牢固。

5、课堂上关注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

新课程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考查化学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真正有效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要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学习过程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关注学生参与程度,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合作的过程。例如:在《燃烧和灭火》教学中,课堂上组织了一次模拟火灾现场活动,让几位学生表演如何实施自救,教师适时给以肯定或指出不足,课堂秩序的宁静虽然被打破,但同学们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很快学会了知识的应用。

6、用成功的体验,鼓励性评价每一个学生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成功意味着学生在学习上获得进步和好评。因此,教师的表扬与肯定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对农村的学生,一次好成绩的取得,教师的一句表扬和赞赏,或是一种信任的目光,都会给他们以无穷的力量,使他们兴奋不已。教师应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充分信任、尊重他们,善于发现引导他们,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坚定他们克服困难的自信心。除此之外,我还喜欢在批改练习或试卷之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分析他们产生失误的原因,分析他们在学习态度上的不足或者是学习方法上的不当。对于完成得比较好的学生,我加上一个“好”或“good”,甚至是对学生进行物质方面的奖励,让他们感受到我的关注与肯定,使他们学习化学信心增强。

7、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巩固知识。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许多化学知识。化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及方式很多,大体上包括“化学游戏晚会”、“化学知识讲座”、“化学知识竞赛”、“化学园地”等,可以每学期或每学年举行一两次。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8、教师要注重教学反思的撰写,向专业发展。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已完成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目的的进行审视,作出理性思考,并用以指导日后的教学。因此,教师要不断检讨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行为,经常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常问“我的教学有效吗?”不断总结自己工作的得失,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不断修正自己的策略,从而获得专业成长。华师大的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为了提高今后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1)、总结成功的经验,将好的案例、教学方法等记录下来,进行整理并用于以后的教学中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记录教学中的失误。先认真分析失误的原因,再进行修正,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今后出现更多的失误。

(3)、记录学生在学习上的困惑。学生在学习上的困惑是一节课的难点。只有找出学生困惑的原因,再选用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困惑,提高课堂效率。

另外,课堂上的灵感也尽量要捕捉下来并加以修正,再用于今后的教学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新课标下,我们更要在农村初中化学进行有效教学,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这是我们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 篇11

1. 创设导语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创设生动、新奇、有趣的导语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中国古代史《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一课前,笔者在创设导语情境时播放了郑和下西洋的视频片段后,抓住最后一句“世界知道了那个伟大的国家叫——中国”,学生都可以默契的搭配出来,心中悠然升起民族自豪感,自然可以顺利地引入新课。过渡到戚继光抗倭这一条目学习前,以一句:“大明王朝和平的风帆,随着历史的发展,也遭遇了来自海上的危机。”自然流畅地导入了。

2. 巧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巧妙的历史故事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很多的历史知识和人生哲理。如何巧妙选择并运用历史故事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是值得我们历史老师探讨的问题。首先历史故事必须要基本忠于客观历史,不能只注重故事性;其次选择与课本知识相关的故事;第三故事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导向性;第四要对历史故事即时加以点拨。

3. 利用直观教学资源和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应充分运用地图册、教材插图、彩图等直观教学资源,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更易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让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更好地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介绍长征时,单纯用口头讲长征的过程,学生根本感受不到红军长征的艰难,所以笔者把电视剧《长征》的精彩片段进行剪截播放,既刺激了学生的听觉、视觉,又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了红军长征的艰辛,也更能激起学生的爱国心。

二、指导学法,提升历史学习效果

1. 指导历史记忆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知识千头万绪,包罗万象,因此,记忆成为学习中一个必须面对的艰巨任务。注重记忆方法的指导是培养学习历史兴趣,提升学习历史效率的有效手段。

①趣味记忆法。如:某些年代本身就有特征,如1234年(蒙古灭金)——四个连续的数字。如明朝建立于1368年,亡于1644年,就可以说“1368明朝陆续发,1644明朝死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提高了。

②数字记忆法。即依据一些数字的特点,记忆相关知识点的方法。如:在学习三国鼎立时,“三条2三国鼎立”,建议学生抓住这个特色来记住魏蜀吴分别在220、221、222年建立,三国鼎立局面在222年形成。

③对比记忆法。将英美法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发布的文献、意义(影响)并列比较;将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内容进行并列比较。历史的很多人物和事件既有个性又有共性,采用对比记忆的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④归纳法。事出必有因,事后必有果,怎样理解与分析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与历史意义(影响)是历史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指导学生比较归纳,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与记忆。如,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因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引起的,其影响的共同点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 利用直观教学资源,加深学生对史实的理解

虽然历史的特点是过去性,但历史又是具体的,有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人物的语言、思想、特定的心理活动,有遗址、遗物等,可见历史是生动、形象、具体的,其情景性强,但由于教材的简约性,使本来引人入胜的史实大为失色。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去创设情境,相应的情境氛围会让学生产生感情共鸣,轻松愉快地接受和较好地理解知识信息。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课本、地图册、练习册等资源,如插图、地图可增强直观性。形象生动的插图,学生不但感兴趣,而且也容易接受。教师可教授学生看图的方法和技巧,并引导去观察分析,通过这些感性的画面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让地方史融入教学,帮助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掌握

一方面地方史有浓烈的乡情色彩,可以强化学生的自豪感。另一方面地方史中所涉及的史实、人物、事件,往往就在我们的身边,学生不会觉得陌生,相反,会觉得十分亲切。学生对这样的知识往往不会抗拒,而是充满趣味地学习,对知识的掌握就更扎实。比如,学习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的时候,笔者提醒学生关注中国首条民办铁路创办人——新宁铁路之父陈宜禧。把陈宜禧为繁荣家乡经济和方便人们出行,年逾六旬从美国回乡筹建江门地区第一条铁路——新宁铁路,带领大家克服重重障碍的故事提炼重现。让学生既记住为国家修建铁路的第一人,也记住了为家乡修建铁路的第一人,激发学生实实在在的爱国爱家。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论文 篇12

一、培养兴趣, 注重学法

兴趣的培养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前提。常言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 能变无效为有效, 化低效为高效,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应该是初中历史教学的着力点。就初中历史而言, 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 比如多媒体音、频的呈现, 学生表演等。大家都喜欢易中天、于丹和纪连海的讲座, 因为他们的讲解生动、睿智、幽默, 善于设疑, 还结合了自己的理解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与反思。教师一定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爱上你的课, 爱听你的课。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备良好的口才, 还要有为学生搭建兴趣桥梁的办法。

历史学科除了具有生动、趣味的特点外, 还具有容量大、难以记忆的特点。如果不能掌握学习历史学科的科学方法, 是很难学好、学透历史的。这就需要我们历史教师对他们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帮助他们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不仅顺利地完成初中学业, 为今后高中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增长智慧、陶冶情操。归纳和比较是学历史的重要方法, 也是初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 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教会学生掌握、运用。比如, 对于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可以归纳为内因、外因, 主要原因、重要原因等;对一些具有关联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进行比较, 如中外历史上的改革等, 通过比较加强认识和理解。

二、精设教法, 提高教学

“喜新”“好奇”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 教师上课力争让学生感受到时有变化, 不能千篇一律。教师上课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求新求奇, 让教学手段和学生活动灵活交替使用, 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 有新意就能兴奋起来, 兴奋起来就会使学生学习过程本身出现美妙的境界, 新的境界就会使学生产生无穷的学习乐趣。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形象化的教学手段来创设优化的教学情境和不同的学生活动, 引导学生探究、创新。可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 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和学生活动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所以它不仅是促进学生“怎么学、会不会学”的关键, 同时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三、掌握知识, 培养能力

提高学生的能力是初中历史教学一个重要任务。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认知水平上的, 否则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有鉴于此, 加强对教材知识的整合, 并寻找适当的切入点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比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化”这一历史主题时, 表格归纳法的运用就很有效。把中国近代化的三个阶段的重大事件、领导人、主张或口号、性质、结果、影响等方面进行列表归纳, 通过这一教学手段, 学生就很容易明白“中国近代化是一个由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文化思想”这样一个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历程, 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知, 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除了表格归纳法, 运用历史地图进行教学也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古人云:“左图右史”, 可见“图”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作用非同一般。在知识传授过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学习和思考的方法, 使能力得到提升。在知识巩固阶段, 加强有针对性的练习, 多角度的思考, 掌握答题技巧, 规范答题的语言, 必然会事半功倍, 从而达到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终极目标。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与核心。向课堂教学要效益, 就是要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 所有学生都能按课堂教学目标去理解和掌握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总之, 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要因人因时而异, 需要进行不懈地探索。让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创新, 找到更多、更好的有效教学方法, 使历史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激情、智慧和个性的舞台。让有效教学成为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吧!

摘要:一节历史课, 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富生命意义的。它滋养生命、塑造心灵、点燃激情、播撒希望。如何让这短暂的四十五分钟最大限度地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思维得到启发、智慧得到提升、创新能力得到发展?本文重点从四个层面对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对策进行浅探, 旨在抛砖引玉进一步为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献计献策。

如何提高初中的历史教学效果 篇13

1.初中生对历史重视程度不够,无法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

由于初中历史开设的比较晚,导致许多学生不了解,由于对历史的不了解导致学生们失去兴趣,学生认为历史是一个不重要的学科,对历史不够重视,只看重数学、语文、英语,认为只有学好三大学科才是关键。

其实初中历史是一个很有趣的学科,只有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看到历史学习的价值,感受到历史学习的过程中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和感受,就会更加重视历史的学习,对历史更加关注,主动学习历史。

2.历史教师教学方法缺乏创新,给初中生的自主空间较少

由于新课程改革的措施还没有实施完善,部分老师还在沿用老旧的传统,观念守旧,学生们在历史课堂中提不起兴趣,教育观点缺乏创新。学生在课堂中没有得到思维发挥,提不起兴致,思维散漫,导致对历史知识不感兴趣。

有些老师只是注重背,没有培养学生的历史素质和应用技能,导致学生只是会考出很高的成绩,却没有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挥,限制学生的潜能的开发,导致学生遇到真正问题便会无从下手。

3.历史学科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学科设置存在不科学因素

对于初中生历史学不好有很多因素,一方面是学校的因素更一方面是自己的原因。例如,在学校方面,历史课程的安排量很少,学生对历史课程的不重视,无法按时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初中师资力量不足,有些历史老师并不是师范专业毕业或者学习历史的老师,甚至身兼数职,缺乏教学的经验,使学生在课堂中无法产生学习兴趣。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效果

1.改变学生对历史的错误认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历史学科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学科。可以陶冶初中生的情感,是学生们在学习主学科之外的重要学科,具有启发学生情感的作用。历史老师对学生的更好指导,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的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文化,培养历史素养。

2.巧妙设计历史教学策略,为初中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在历史课堂中,老师具有亲和力,吸引学生,学生的积极配合,才会出现高效率的历史课堂,促进学生的学习。老师要随着时代与时俱进,创造出有趣的课堂,不断优化自己的课堂水平,设计方案,学习最前沿的理论知识。从知识中让学生了解时代的大发展、大跨越,做到从书本中实国家大事。

3.不断整合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增强历史教学质量

随着科学不断发展,初中的各个学科都有了紧密的联系,对于各种教学资源都要积极收集,确保教学的顺利完成。初中的历史老师将每个科目的知识融入到历史当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素养,可以更好学习中的学习质量。可以在历史课堂中融入政治的内容,政治是对现在历史的反应,在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鸦片战争这一点讲起,我们可以运用政治当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分析,分析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分析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的导火索、对中国的影响,让学生们在了解政治的同时也学会历史知识。

师生互动才是最好的方法

在初中课堂中,学生是主体,在学生进行独立学习的同时,一定要对她们的学习进行关注,通过知道学习让他们在在学习中获得新的思路,发现自身历史学习的不足,在进行历史知识不断探究的过程可以更较了解历史知识,感受到整个历史事件的发生,让学生对历史教材更加记忆深刻,只有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才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所以对于学生的指导方面,初中老师是一个关键人物。

1.根据事件发生的时间进行列表归纳

教师指导学生建立主导线时间轴,可以让学生更快的掌握历史知识,理解历史知识,从历史知识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最后将这些知识运用到里面去。

2.结合地图进行教学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识图,并且分析地图中会出现的历史信息,从历史信息中获得有用的,进而分析,从而提高历史的学习能力。

3.结合阅读进行记忆

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培养学生阅读历史知识的习惯养成,做到认真阅读历史教材,边阅读边思考,对阅读中得重难点进行标记,最后统一进行知识讲解,或者学生们集体讨论,对于历史知识要整体把握,先整体后局部的对历史知识进行背诵。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提高有效性 篇14

江苏省泰兴中学历史组 毛伯海(225400)

有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为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性亦指能实现预期目的。我认同有效性关注效益。有效性要求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而且,有效性不是取决于内容的多少,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实现的结果。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我认为只有当有效性作为一种价值观植入到教师和学生的内心之后,追求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活动才能产生出其应有的效果。

高考是高中课程改革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社会、学校、家庭对历史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无疑将落到高考,所以高考的评价取向会非常明显地影响到教学有效性的评价上。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必须符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学科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现在比较多的是关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加强师生间交流、组织教学、完成学习目标与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等方面。但是,如果不区分不同学科的特点和不同学科教学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关于学科教学有效性的探讨,就不值得商榷了。我认为,这些年的教改,有一个需要反思的倾向就是没有充分地考虑不同学科的特点,尤其是没有考虑人文学科自身的特点,以自然科学学科的特点覆盖全局。应该首先理清历史学作为人文学科本身的特点,然后以此为基础再来探讨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一节历史课,要开展的热热闹闹很容易。如果只看到课堂上的热闹,而忘了学生学习的成效,在专业上仍未到位。历史课程目标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新面貌出现,蕴涵着新的教育理念。要在历史教学中提高有效性,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并准确地加以描述,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目标的制定和实施必须重视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

2.教学方式依据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无论是传统的讲授法,还是时下十分流行的课堂讨论、网络教学。关键是看能不能帮助三维目标要求的实现,是否更有利于内容的呈现,是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他们只是教学的工具,而不是目的。关键不是教师讲多少,而是怎么讲能让学生接受的更多。

3.重视教学内容的组合性,在新课程背景下,教材成为学习的素材之一而非唯一,尤其是“一标多本”的出台,专家们从不同角度去编写教材,各有特色。而重新整合教材内容,借鉴其它教材的优势使之为教学目标服务,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方面。

上一篇:农村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下一篇:托福阅读如何快速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