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展板(推荐8篇)
共同团结奋斗
共同繁荣发展
2、民族团结手牵手、和谐发展心连心
3、同心创造和谐社会 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4、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携手共创伟大“中国梦”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学习贯彻中央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落实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加快发展民族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事业,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二、民族团结的目的意义
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一种追求,它对凝聚人心、整合社会起着重要作用。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社会的稳定;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加强民族团结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国策,是符合全国广大人民群众情感和意愿的大举。
三、坚持原则
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维护促进民族团结 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 进祖国的发展繁荣 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五、新疆精神
“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
六、如何加强学生的民族团结
1、宣传实现和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性,培养爱国情感。
2、树立远大理想,为祖国统一而努力学习。
3、坚决拥护祖国统一的各项政策,积极参加维护祖国统一的各项活动,如征文比赛...........4、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行为作斗争!
七、民族团结语录
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 国内各民族的团结
这就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根本保证
在当前,加强党的团结、加强与人民群众的团结
具有特殊的意义
——————毛泽东
中国的问题
稳定需要团结
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
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定
稳定需要团结
才能稳定
要使社会长期稳定
国家长治久安
离不开党和人民钢铁般的团结
——邓小平
八、马克思主义“五观”: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
九、“四个认同” :
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十、四个人人
人人都有民族团结的思想
人人都说有利于民族团结的话
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好事
人人都争当民族团结的模范 十一、五个维护
两反对
维护社会主义民主,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 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反对非法宗教活动
十二、“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十三、三个在一起
学习在一起
工作在一起
活动在一起
十四、新疆三史
新疆历史
民族发展史
宗教演变史十五、一反两讲
反暴力
讲法制
2009~2011年高考考查本专题考点的试题:
注: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这两个考点近3年高考试题未涉及。“选”指选择题, “非选”指非选择题。
【备考建议】
1.构建体系。
本专题内容涉及民族和宗教, 知识内容较多, 考生在复习时首先要构建本部分的知识体系, 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既有利于知识内容的有效存储, 又有利于知识的快速调用。尤其值得提倡的是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这种构建的过程是检查考生对知识及其内在联系理解和掌握程度的过程。
2.走出误区。
知识体系的构建是从宏观上、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掌握知识, 注重的是综合性。在此基础上, 考生还要加深对每个考点中具体知识内容的理解。针对本部分考点在高考中侧重以选择题的方式进行考查, 涉及的知识易错、易混点比较多的特点, 考生必须清晰、准确、完整地把握知识内容, 澄清认识上的误区, 这直接关系到选择题解题正确率的提高。
3.关注热点。
高考能力立意决定了高考试题更多地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就本部分而言, 要重点关注本年度内的与民族、宗教相关的社会热点。如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第二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国际道教论坛召开等。考生一方面对这些社会热点背景要有所了解, 更重要的是能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 从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考点指津】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 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因。
①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是巩固和维护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客观要求。②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有利于切实保障各族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 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客观要求。③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及历史原因, 各民族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2)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关系。
考点拓展:
(1)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
①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团结、民族的凝聚力, 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团结直接关系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
②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国际和国内敌对势力相勾结, 进行民族分裂和破坏活动, 是影响民族团结的重要因素。同时, 由于不同民族经济、文化、风俗习惯方面存在差异, 也影响到民族间的交往。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还不太健全也会影响到民族团结。
③维护民族团结的措施。国家不断完善法律法规, 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入,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缩小少数民族地区同发达地区的差距;政府履行文化职能, 进行宣传教育, 增强各个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公民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义务, 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做斗争。
(2) 需要澄清的认识误区。
①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扶持与帮助背离了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分析: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与发达地区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事业进行人力物力支持, 这是基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实际做出的正确决策。这恰恰是维护民族平等的客观要求, 而不是对这一原则的背离。
②我国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意味着各民族已经实现了事实上的平等。
分析:这种说法混淆了民族平等原则和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两个概念。民族平等指各民族都依法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的权利。由于地理、历史等原因, 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发展较为落后, 各民族间还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有利于消除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
③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指各民族经济上的共同发展。
分析: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指经济、政治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和民族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并不仅仅是经济的共同发展。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 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设立自治机关, 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 依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①我国历史上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这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社会基础。②“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也互相离不开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3) 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考点拓展:
(1) 全面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①前提和基础: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②范围: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不能理解为各民族, 也不能将“聚居”理解为“居住”。③自治地方: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旗) 三级。④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 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不包括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⑤自治权: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我国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 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2)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和基本原则的关系。
3.我国的宗教政策
(1)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原因。
①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 也是多宗教的国家, 许多少数民族都信奉某种宗教, 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也是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心理、风俗习惯的体现, 有利于维护我国民族团结。②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和广泛性,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保护公民信仰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是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③经过社会经济制度的深刻变革和宗教制度的民主改革, 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 我国宗教政策的内容。①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 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②依法管理宗教事务。③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考点拓展:
对我国的宗教政策的认识误区。
(1) 认为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就是要发展宗教事业。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国家不鼓励, 也不干涉公民信教。
(2) 认为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目的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目的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而不是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3) 认为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公民所进行的任何宗教活动都应受到法律的保护。国家保护的是正常的宗教活动。
【高考回眸】
1. (2011·重庆文综卷·34) 2011年, 中央决定大幅度减免新疆困难地区企业所得税, 免除新疆困难地区公益性项目的配套资金, 同时, 全国19个省市对口援助新疆资金将超过100亿元。这些举措体现了
①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②国家富强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 ③民族地区的发展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④国家方针政策和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的结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国家针对新疆实际, 对新疆实施优惠政策, 其他地区对口援助新疆, 体现了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以及国家方针政策和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的结合, ①④应选。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②③表述错误。答案为B。
2. (2011·安徽文综卷·6) 为加快发展民族教育事业, 内地省市根据国家要求认真落实对民族地区的教育对口支援工作。落实教育对口支援工作
①是增进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政治保证 ②是贯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原则的具体体现 ③保障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④体现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内地省市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进行对口支援, 有利于增进民族平等和团结, 也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贯彻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也体现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②④正确。①中“政治保证”表述明显错误;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是通过宪法和法律予以保障的, ③不符合题意。答案为B。
3. (2011·江苏政治卷·18) 2010年8月, 江苏举行“七彩假日——民族团结‘手拉手、一家亲、一世情’”夏令营活动, 此次活动是贯彻落实《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的实际行动。在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①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文化基础 ②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意识 ③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和谐共处 ④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途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在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有利于增强中小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深化对民族团结的认同, 增强民族自豪感, 促进各民族和谐共处, 故②③应选。①夸大了这一活动的意义;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开展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没有必然联系, ④错误。答案为C。
4. (2011·海南政治卷·12)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2001年成立中国伊斯兰教教务指导委员会, 正式开展“解经”工作。10年来相继出版的4辑《新编卧尔兹演讲集》, 从教义和教规角度对伊斯兰教经典作出了既符合伊斯兰教信仰精神、又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解释。中国伊斯兰教协会进行的“解经”工作
①保障了伊斯兰教教职人员的权利 ②消除了信教群众在教义理解上的差异 ③有助于丰富伊斯兰教文化内涵 ④有利于引导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从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角度对伊斯兰教教规、教义进行解释, 有助于丰富伊斯兰教文化内涵, 有利于引导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③④正确。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宗教教职人员的权利由法律规定, 受法律保护, “解经”工作与保障教职人员的权利无关, ①错误;②夸大了“解经”工作的作用, 应排除。答案为D。
5. (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38)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为西藏与全国一起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创造了基本前提。
1959年, 西藏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民主改革运动, 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 解放了百万农奴和奴隶, 开创了西藏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1965年, 西藏自治区成立, 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全面确立。昔日的农奴和奴隶享有了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自主管理本地区和本民族事务的政治权利。西藏自治区不仅享有一般省级国家机关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 而且享有广泛的自治权。1965年以来, 共制定了250余件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 有效地维护了西藏人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特殊权益, 促进了西藏各项事业的发展。
结合材料, 说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 并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解析:本题设问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 要求考生调动民族区域自治的相关知识, 说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原因。第二层, 要求考生通过解读材料信息, 概括出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题干信息分别从西藏人民当家做主、广泛自治权和西藏各项事业发展这三个方面作了提示, 考生要善于在阅读信息的基础上作答。
答案:根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在西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国情和西藏的实际, 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西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促进国家富强和西藏的繁荣, 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作用:使西藏自治区充分享有广泛的自治权, 保障了西藏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能够自主管理本地区、本民族内部事务, 提高了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效能;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
【创新设计】
1.2011年5月27日至29日, 在北京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提出, 从2011年开始, 未来五年中央财政对新疆地区的投资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这一措施
A.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
B.有利于巩固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是促进新疆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动力
D.能够消除新疆和内地的发展差距
2.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 先后制定了279件具有西藏特色的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 内容涉及民主政治、经济发展、文化教育、语言文字、人民司法、医疗卫生、文物保护、野生动植物和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 为维护西藏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权益, 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这说明
①西藏自治区的法制化进程不断推进 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③西藏自治区具有立法自治权 ④西藏人民的生活得到全面改善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3.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以来, 针对宁夏自身特点, 挖掘宁夏自身潜力, 积极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初步形成了具有宁夏民族特色和区域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宁夏经济社会取得全面进步。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民族自治机关人大及法院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自治权 ②民族区域自治能充分发挥民族地区的长处和优势 ③国家统一领导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多民族国家的人民如果把爱本民族与爱祖国、爱兄弟民族对立起来, 热衷于民族纷争, 那么怎能去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呢?我国的前途命运需要我们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大家庭里的每个民族成员结合起来。”这段话说明
①我国各民族不存在自己的利益 ②我国各民族的利益与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③民族团结是实现社会稳定进步的前提 ④民族热情和爱国热情的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A.②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5.美国东部时间2011年7月16日, 美国无视中方坚决反对, 安排奥巴马总统在白宫会见达赖喇嘛。此举受到中国政府的强烈谴责。这说明
①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灵魂, 我国反对任何外来势力干涉我国内政 ②我国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反对一切披着宗教外衣的分裂活动 ③美国政府的行为严重违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损害了中美关系 ④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反对宗教与其他国家往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2011年10月, 国际道教论坛在湖南衡阳举行。论坛旨在深入挖掘和弘扬道教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发挥道教在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推进共建和谐世界。这说明在我国
①宗教团体成为联系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 ②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③信教群众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 ④尊重少数民族的信仰传统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7.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51年5月23日, 西藏实现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以来,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制定了一系列适合西藏实际的特殊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 促进西藏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别是1980年以来, 中央先后召开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 专门研究不同时期的西藏工作, 明确了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 为西藏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强保障。
材料二: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在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 在座谈会精神指引下, 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 以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为主题, 以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改革开放为动力, 以民族团结为保障,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为重要内容, 从加快发展走向跨越式发展, 从基本稳定走向长治久安, 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新西藏伟大事业的新局面。
(1) 结合材料一, 说明我国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对西藏实施特殊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的原因及意义。
(2) 结合材料二,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 说明西藏从加快发展走向跨越式发展的有利条件, 以及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在实现西藏跨越式发展中应该发挥的作用。
参考答案:
1.A 提示:新疆自我发展能力是促进新疆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动力;援疆能缩小新疆和内地的发展差距, 但不能消除差距, C、D项错误。B项与题意不符。
2.D 提示:材料中西藏自治区法律、法规的数量和内容表明西藏自治区法制化进程不断推进, ①入选;西藏自治区制定法律、法规, 是西藏自治机关行使立法自治权的表现, ③入选;②④在材料中未体现。
3.C 提示:民族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大及政府, 不包含法院和检察院, ①错误;③表述正确, 但不符合题意。
4.B 提示:我国各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但各民族具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①错误, ②正确;④错误。
5.A 提示:西藏事务纯属中国内政。达赖长期打着宗教旗号从事反华分裂活动, 中方坚决反对任何国家的领导人以任何方式会见达赖, 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人利用达赖干涉中国内政。①②正确。美国政府的行为严重违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损害了中美关系, ③正确。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 ④错误。
6.D 提示:在我国, 应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②错误;④不符合题意。
7. (1) ①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对西藏的特殊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有利于巩固新型的民族关系。②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对西藏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有利于促进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真正实现民族平等, 维护民族团结。③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 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与其他地区还有一定的差距, 对西藏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 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 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2) 有利条件: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能够凝聚各方力量。②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有利于实现国家统一领导与民族自治的有机结合。③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能够保障西藏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调动西藏人民的积极性。④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 能够结合本地区、本民族的特点, 协调本民族的利益与国家利益。
作用:①西藏自治区党委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促进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②西藏自治区政府要依法行使自治权, 根据西藏特点, 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管理。
2006年8月,这个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首批“民族团结教育基地”。这个碑的意义起于团结,五十多年过去了,却有了更广的更深的意义。
伟大的精神应当应时而生。解放初,边疆地区的民族关系十分复杂和特殊,民族团结是民族发展繁荣的基础保证。
普洱专区是少数民族最集中的地区,处于西南边境,与缅甸、越南、老挝三国接壤,有的边界尚未划定,少数民族跨境而居,各民族的社会形态差异极大,发展不平衡。解放初期,由于长期以来的阶级压迫剥削,封建领主割据,民族隔阂很深,有的地方还经常发生仇杀械斗,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土司制度仍然存在,这样的背景下,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并不容易,甚至还面临着流血斗争。
为加强民族团结,1950年元旦,云南组织了30多位各民族代表和少数民族中有影响的上层人士,赴京参加国庆观礼,并到天津、上海、重庆等大城市参观。解放军和云南民族工作队员,为了做好这项工作,进行了艰苦细致的思想动员,甚至甘愿做人质,以打消民族代表及头人们的顾虑。由于当时交通、通讯不便,代表和头人们返往时间将近四个月,盘踞于境外的残匪乘机作乱,他们与境内外的反动头人相勾结,派遣小股残匪潜入境内,造谣说:“头人们都在内地被杀害了”,挑拨民族关系,煽动部落械斗,甚至袭击基层政府,杀害民族工作队员,气焰嚣张。
受到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和内地群众热情欢迎,而深受教育和鼓舞的各民族代表及头人们回到思普,他们对本民族发生的事件深为震惊,认识到残匪及反动势力的真面目,他们有了更深的打算。
1950年12月至1951年元旦,普洱专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在宁洱县城召开,全区15个县的26种民族(含支系)的代表和当地党政军领导300余人出席会议。1951年元旦,尊霞拉祜族、佤族代表的提议,按照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宁洱红场举行了隆重的剽牛、喝咒水盟誓,刻建了“民族团结誓词碑”。同时刻上头人们用各民族文字写下的签名。
这誓词碑对于云南民族团结具有深远意义。它是给反对势力,分裂分子最好的抨击,它系紧了人心,稳住了局势。它增进了各民族对党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的信任,增强了符民族对党和人民政府的拥护和信赖,更是增强了各民族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团结合作建没幸福民族大团结的信心和希望。在保卫和巩固祖国边防上,也有重要意义。
民族团结誓词碑是云南民族工作的缔影,延续它的灵魂云南民委与各民族人民共同开创了今天的大好局面。
以民族团结誓词碑为标志的普洱民族团结园,是新中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新中国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得体合适的象征。民族团结誓词碑标志着新中国成立后,边疆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个崭新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进步新关系的楷模,各民族共同走向光辉灿烂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可称之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新中国民族工作第一碑”。
民族团结誓词碑见证了历史,也激励着后世。前辈们的团结精神、爱国精神,如同那铭刻的碑文,永不褪色。在一代代的民政工作者的继承与发扬之中,誓词碑成为了云南民族工作最好的缩影。它不仅是云南边疆各民族团结进步的象征,也是全国各民族大团结的最好见证,它的精神值得永远铭记。
一直以来,云南民族工作得到了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2006年,普洱民族团结园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教育基地,进一步有力地推动了云南边疆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向前发展。
——记西乌珠穆沁旗*****镇****** 辽阔的乌珠穆沁旗草原,生机盎然。******位于这辽阔草原的最南端,是西乌珠穆沁旗所辖****镇的一个典型的“人口多,草场小”、草畜矛盾较为突出的村。村草场总面积8.1万亩,人均草场面积170亩。总户数148户,总人口490人,其中汉族364人,蒙族126人,党员22人,蒙族党员9人。2011年人均收入9650元,2006年以来曾先后多次获得旗委政府、镇政府各种荣誉称号、奖项近二十次。该村在村各项事业得到较好发展的同时,以实际行动,积极维护民族团结。
一、从稳定牧区社会入手,维护民族团结
1、******因历史遗留问题,造成部分牧户家庭人口少但草场面积大,部分牧户家庭人口多而草场面积小的情况,致使村内部因草场问题引起的纠纷较多。村针对这一情况,积极探索,联系相关的旗直部门,争取帮助;召开牧民大会,争取牧民的意见;经过几年的努力,将于近期开展草场划分工作,使草场能够公平公正的划分到户,并兼顾到村以前没有分到草场但有本村户口的牧民。从根本上解决矛盾纠纷隐患,杜绝非正常上访案件的发生,维护牧区社会稳定。
2、村针对邻里之间、家庭内部容易出现矛盾的情况,组建村调解委员会,由村德高望重的牧民群众和“两委”成员担任调解员,及时解决各种矛盾纠纷,保证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地维护稳定,保证民族团结。
3、针对村部分牧民在发展牧业生产的过程中,缺少资金的情况,村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自2009年至今,已累计为牧民群众办理贷款600余万元,为村蒙、汉族牧民的牧业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二、从关注民生入手,促进民族团结
1、多措并举,提高牧民收入。村针对“人口多,草场少”的现状,积极响应旗“两转双赢”战略,大力推进人口转移工作,并极为关注转移牧民的就业、教育、生活等问题。目前,已累计整户转移20户96人,零散转移119人,已有自主创业21人,进城务工135人;参加技能培训140余人次,提高转移牧民就业竞争能力。
村充分利用我旗育肥补贴户惠农惠牧政策,大力发展冬羔和肉牛育肥,增加牧民收入,并发挥典型户示范带动作用,组织村牧民一起参观、学习典型户的育肥技术,使牧民群众从转变生产方式中提高经济效益。
为改善村牧民打储草不足、购买饲草料养殖成本高的现状,村组织牧民群众成立了3500亩的高产饲料基地,从根本上解决了牧草不足的问题,降低养殖成本。
2、村60周岁老年人有近60人,这部分老人身体大多不好,劳动能力差,收入较低,有些老人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针对这一情况,村通过贷款、向社会募捐等方式为村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入社保,使老年人老有所养。
3、自2006年至今,村累计为牧民群众缴纳合作医疗参合费用1.8万余元,帮助村牧民报销医疗费用11万余元。
4、开展助学活动,保证贫困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辍学。村组织党员、周边企业为贫困学生捐款,2006年至今,已累计捐款近8万元。所得款项不但资助本村的学生,还惠及周边村的十余名大学生。目前,村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已毕业大学生5名,在读大学生4名,没有一名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
以上措施,极大保障了牧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有力的促进了牧区民族团结,使村牧民和谐相处,共同富裕,共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民族团结。
二、从提高自身建设的能力入手,加强民族团结 为了能够真正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切实加强民族团结,村断加强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和党员素质的提高。完善了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实行党员中心户联系制,每个党同志尤其是年富力强、威信高的党员包5---8户牧户,重点扶持,发展家庭经济。经常组织牧户进行经验交流,共同探讨致富经验。通过努力形成了团结向上;勇于开拓,求真务实、团结一致的的领导班子。
浇灌团结友爱之花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大家好:
我是畜牧中心周明高,我演讲的题目是:共铸民族团结之剑,浇灌团结友爱之花。
六月的可克达拉,花丛树海,鸟语飘香,处处充满无限生机与活力。六十四团迎来了第28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年年有,可今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月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也显得格外让人珍惜。因为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和“7.5”事件的双重考验。在全团各族人民的共同团结努力下,我们取得了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让我们为自已取得的成绩鼓掌欢呼吧!
每当我们说到民族团结话题,我们不能不谈到去年的“7.5”事件。我们无法回避,更不能回避。正是国内外的非法宗教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恐怖势力!是他们一手精心组织策划了这次民族分裂活动和恐怖活动。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事件很快得到控制、平息下来。但这件事无疑给我们的民族团结事业蒙上一层阴影,对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历史再次教训我们,民族团结是福,分裂**是祸,我们的民族团结工作还需要做得更细致、更扎实。只有将民族团结的种子种在我们每个同胞的心里,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只有我们各民族同胞间真正团结得亲如一家,丝毫不给我们的敌人可趁之机才行。
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在“7.5”以后,新疆各族人民逐渐把对敌人的仇恨和亲人的哀痛化作了加强民族团结的决心和行动。民族团结的先进事迹不断涌现。汉族少女捐肾给维族小伙、维族老人抚养各族孤儿、“马背天使”梅莲几十年如一日为少数民族牧工义诊看病、少数民族同胞自发为西南旱区和玉树地震灾区捐款等等许许多多的民族团结的事迹时时发生的我们身边,常常感动着我们各族人民。
最近,常有人问我:“小周,看你们最近好像很忙,在忙啥呢?”我说:“我们现在忙着万畜精养工程,给养殖户们忙项目申请、协调贷款、划养殖场地基、打桩定线、组织筹划养殖协会、搞养殖培训等”。我的领导同事们不分上下班和节假日在忙碌,团领导也在忙碌。这些养殖户里90%都是我们的少数民族同胞。虽然很忙很累,但一看到整齐划一的牛羊圈舍一幢幢拔地而起,宽敞结实的青贮窖池一座座蓄势待发,还有我们少数民族同胞充满感激和渴望致富的眼神,我觉得再苦再累,这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有一种信念,有一个目标在我们的心里逐渐强大清晰起来,那就是一定要让我们各族同胞都富裕起来。5月17日-19日,中央新疆工作会议召开了,党中央举全国之力支援建设新疆的好消息传来,全疆人民都非常振奋。尤其是可克达拉要建市的好消息更是让我们六十四团人欢欣鼓舞,六十四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历史提醒我们:好的发展,必须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这需要我们全疆各族人民时刻牢记,共同去努力,共同去维护、共同去创造!团结就是力量,让我们用纯洁的心去铸就一把民族团结之剑,把所有阻碍我们发展的妖魔都铲除!让我们用大爱的心去浇灌民族团结友爱之花,让她越开越艳,永世照耀!让我们各族人民,携起手来,共同创造可克达拉幸福美好的明天!
——爱心妈妈帕力达民族团结先进材料
平凡朴实的维吾尔族爱心爱心妈妈帕力达25年来,一直无私奉献,帮扶了老人、孩子无数,有汉、回、维、哈等各民族的人,以博大的慈母之心,创造了人间至真至纯的旷世奇爱。
一、泉水最清,母爱最真——哈萨克谚语
这要从帕力达妈妈的家庭说起,1959年8月,爱心妈妈帕力达出生在新疆托里县,家里有兄妹8人,在当时家庭还是比较困难的,为了能让其他的兄妹们上学,学习成绩优秀的她,决定休学,出外打工,帮助父母,供兄妹们上学,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她,深深的感受到想上学却上不上学的滋味。长大后,年轻漂亮的帕力达,与丈夫阿扎提养育着自己的3个孩子,加上母新和一起生活弟妹,一家人14口人,过着虽清淡却很幸福的生活。丈夫阿扎提虽然在县医院上班,但工资也仅仅才45元不到,家庭条件相对来说,还是较困难的。为了补贴家用,爱心妈妈帕力达和丈夫商量后,在1990年自己开起了一个小门市部,在这年年底的时候,爱心妈妈帕力达的商店来了一个汉族青年,抱着一个才出生一个月的女孩,对爱心妈妈说,家里实在太困难,别说吃面粉,就是架火的煤也没了,孩子在家只能等死,没有办法了,想把这孩子卖掉,爱心妈妈虽然听得不太懂汉语,但还是明白了这个汉族青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难,看着孩子可怜的小脸,生性善良的帕力达,深知即将失去孩子父母的辛酸和无住,没有利益的驱使,没有豪言壮语,只是一种人性最本能的选择:
“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这这个娃娃饿死,我养了„„”,一句再简朴不过却掷地有声的话语,让爱心妈妈帕力达的一生与人间大爱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也注定了她一生的劳苦艰辛。
时隔4年,爱心妈妈帕力达看到邻居一个60多岁汉族孤寡老人,没有人照顾,不禁动了怜悯之心,主动把老人接回家,洗衣、做饭、看病,这一照顾就是10年,2004年底,老人的亲妹妹找上门,把老人接走,爱心妈妈帕力达才算了放下了一桩心事。老人走时候,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在帕力达这个没有丝毫血缘关系的维吾尔亲人的照顾下,无人照顾的孤寡老人有了一个温暖的家,一份胜似亲人的爱。
自从平时照顾的老人走后,爱心妈妈帕力达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总觉得少了什么,她决心找些事做,这时她听说还有很多的牧业上的孩子上不起学,交不起学费,她心里就有了决定,一定要帮助这些孩子上学,自那以后,爱心妈妈就开始对牧业上贫困的孩子资助,帮他们交学费,买新校服、新书包和学习用具。25年来,爱心妈妈已经记不住,她资助了多少个孩子。不过,每年都有她资助过的孩子去她家看望她,让她心慰不已。性格开朗、乐观、善于持家的爱心妈妈帕力达,没有被生活的重担压跨,始终对生活充满着信心,她相信,孩子们终会长大成人,日子会逐渐好起来的。
二、骏马要看它的眼睛——哈萨克谚语
近六年来,爱心妈妈帕力达和托里二小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这个缘结来自她帮扶的三名哈萨克族学生,一名蒙古族学生,2名汉族学生和其他她关心的孩子。每到开学和“六一”,爱心妈
妈帕力达准时来到了学校,带着学习用具,送上新校服,交上保险和学费,还给孩子买上教辅材料,力求让孩子们在学习上没有任何的压力,帕力达成了孩子们最亲的妈妈。
特别是她帮扶的汉族学生罗序成,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母亲因车祸致残,以捡破烂来维持家庭,连孩子最基本的学费都交不起,更不要说学习用品了,爱心妈妈帕力达知道后,亲自登门拜访,送去新校服和学习用具,并对孩子的母亲说:“大妹子,你放心,虽然我们不是一家人,但我知道你家的情况,那你就不要担心孩子了,孩子上学的事情,你就不要操心了,全由我来负责。”朴实的话让罗序成母子泪流满面,激动的说不出话来。
现在眼看着孩子们都要小学毕业了,爱心妈妈帕力达在一次下决心,只要我身体还能坚持下去,我就要一直帮扶到他们大学毕业。孩子们以后有出息了,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三、英雄要看他走过的脚印——哈萨克谚语
爱心妈妈帕力达常常说:小时候,我的家庭也比较困难,兄弟姐妹们也较多,我自己非常想上学,但最终没有能上上学,出外打工,供兄妹们上学,我能体会这种心情。现在,兄妹们也都长大了,考了上大学,有了工作,慢慢的都过上了好日子,看到这些,我心里特别高兴。但看到有困难的的孩子,我就总想起自己小时候,读不上书的那种心情,所以我就决定能以帮扶贫困学生为荣,让更多的孩子能在快乐中学习,我知道,无忧无虑的童年,是每一个孩子的梦想。
爱心妈妈帕力达,说到做到了,她不仅自己帮扶,还积极参加了托里县爱心妈妈协会,和更多的爱心妈妈一起做慈善,并经
常到学校看望孩子们,带着对同情,带着关心,带着爱心,对不同民族的孩子给予帮扶,保证孩子们健康成长、幸福快乐。除了抚养孩子,爱心妈妈帕力达还要做了很多的好事,有人形容像天上的星星数不清。以至于她自己也说不清了,她说,我帮扶人,不是为了出名,帮扶了谁,只要以后他能有出息,我就很开心了,想不起来,就算了,不想了,不管怎么样,我以后还是会按照自己的心愿去做了,直到我老了,动不了才算为止。爱,多一点付出,就会得到更多更大的满足,也会让爱得到升华,因为,爱加上爱是更多的爱。在托里镜泉水边的这家朴素的屋子里,每天都上演着一幕幕人间温情剧,感动着每一个人。真是心底有爱天地宽,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就要面对什么样的命运和人生,爱心妈妈帕力达,每天就是面对着是平凡的日子,真实的生活,她和丈夫阿扎提都是脚踏实地的人,对生活没有太多的奢望和企求,唯一的就是帮扶贫困孩子,让他们长大成人。
帕力达
一、重视课堂常规, 运用体育常规进行经常性教育
看似简单的课堂常规在体育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教育作用。建立和贯彻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过程也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的教育过程。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来源于多民族, 在一个班级中, 汉族的学生往往占了很大的比重, 而少数民族学生相对分散, 有时候, 他们会觉得自己在班级中与别人不同, 甚至会害怕汉族的同学看不起他们, 排斥他们。因而要把学生团结起来, 加强他们56个民族是一家的意识, 必须在体育常规中进行经常性渗透。比如, 班级体育课中的队伍, 是一个班级风貌的窗口, 在课堂中队伍整齐, 做到快、静、齐, 不但可以显出班级良好的精神风貌,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在这一过程中, 逐渐把对方视为兄弟, 把自己真正当作班级中重要的一员, 班级凝聚力不断加强。教学时教师应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重点的把课堂常规的内容和集体责任感、团结协作精神、讲道德、守纪律等结合起来, 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的思想品质。比如每学期的队列练习时, 可以让学生先观看国庆阅兵仪式, 以此来教育激励学生。
二、挖掘教材内涵, 结合教学活动, 利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精神的渗透
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 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 教学中积极挖掘教材内涵, 特别是不断加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就能对学生的教育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例如, 耐力跑练习是一个经常使用的体育项目, 它的作用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于拼搏的精神。在教学中不少学生惧怕耐力跑项目, 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相对体质差, 在极度疲劳的情况下, 往往都会有放弃的决定。此时, 体育老师应号召大家互相帮助, 互相鼓励。旁观的同学会在跑道内给跑步的同学加油鼓劲, 有些甚至会在终点为其递水, 帮扶体力不支的同学。久而久之, 少数民族的学生会因为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而不再自卑, 汉族的学生也会因为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而更爱这个集体。实践证明, 耐力跑这个常用的体育教学活动在加强民族团结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象征。如何把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应用于新课程教学之中, 已成为广大体育工作者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武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 是中国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学习武术可以加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比如在给学生上武术课时, 将“抱拳礼”的知识拓展到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了解“抱拳礼”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礼仪, 进一步体会武术的博大精深。这种方法将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等教育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中, 就显得不空洞, 而且行之有效。再比如“抛绣球”, 学生本身对这一项目就有浓厚的兴趣, 在体育课上, 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引入这一传统项目。在体育场地中央竖立起约10米高的投球圈, 学生们微侧身体, 瞄准球圈, 手臂轻轻一甩, 绣球不偏不倚地穿过球圈。一个绣球抛完, 快速有序地跑到球圈的另一端继续投球, 直到规定的比赛时间结束。橙、红、绿、蓝、黄、紫六种颜色的绣球在空中来回穿梭, 宛如一道道横架高空的彩虹。这一项目集娱乐性、游戏性、健身性于一体, 使学生在练习中既锻炼了身体又弘扬了民族的体育精神, 另外还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言传身教, 以身作则, 认真总结, 积极交流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中可以看出教师自身表率作用的重要性, 体育教学也不例外。为了在课堂内外通过体育活动达到民族团结精神的渗透, 体育教师除认真教好教材之外, 还要根据各地实际, 把自己通过努力收集到的内容, 在本校传授之后, 同其他学校教师进行交流, 以便使教学内容更具科学性、实效性、可行性。积极做好器材的改制和活动形式的改进工作, 根据学校体育教学的规模及各年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实际需要, 对体育器材进行就地取材, 自己制作, 遵循一材多用、灵活搬运的原则进行必要的适当改制, 对许多呆板、单调划一的动作在保留实质的基础上改进为适合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灵活多样的、欢快轻松的运动项目。
总之, 在体育教学之中, 处处都存在着民族团结教育因素。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一群体比较特殊, 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更要适应新世纪对人力资源的需要, 必须在原有基础上, 加大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比重, 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 建立完整的体育教学体系, 将素质教育与终身体育有机衔接, 使民族团结教育在学校体育工作中获得应有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Z].2008, (11) .
关键词:民族法学;理论体系;民族关系
一、什么是民族法学
民族法学指国家或其授权机关制定和认可的,调整民族之间以及国家与民族地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该定义从民族法学的立法研究角度明确了民族法学的立法主体是国家及其授权立法的机关,立法的方式有制定和认可。凡可适用法律调整的民族关系和适用法律方法解决的民族问题都应属于民族法学调整的范围。
二、科学把握民族关系的现状
(1)影响民族关系的因素日趋多样化。第一,经济差异,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成为影响民族关系的主要因素。一些民族地区随着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经济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财富的分配并不平均,仍有部分少数民族同胞没有享受到经济增长带了的好处。第二,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相互勾结,利用各种手段对我国进行分裂渗透等破坏活动。在国际敌对势力的支持下,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不断挑起矛盾、制造事端,对我社会稳定危害极大。第三,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隐蔽化,国内外的分离主义势力通过互联网等现代通讯进行思想渗透,防范难度增大,直接影响民族关系。 第四,民族工作质量还存在一定差距,与形势和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长期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民族工作,民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开展不平衡。一些地方民族工作仍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二是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滞后,贯彻落实力度不够。据了解,我国5个自治区的自治条例,部分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至今没有出台。一些涉及民族方面的配套法律法规、实施细则的建立、修改和完善不够及时。部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法律法规尚未出台。三是对关系少数民族群众直接利益的突出问题,研究解决得不够,一些政策没有落到实处,一些制约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2)民族综合协调发展难题尤其突出。民族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差距依然很大,而在民族区域之内,不同地区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发展差距也是非常明显的。其次,民族问题集中反映在“贫富”问题上,我国的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老少边穷地区,其中少和穷这两种情况是高度重合的,这说明,解决生活问题是民族问题的根本。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因经济利益产生的矛盾纠纷明显增加。自治地方与非自治地方,民族地区之间,在土地、草原、森林、矿山、水源等方面的矛盾渐渐增多。一些地方还时常发生涉及少数民族的经济纠纷和经济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引发少数民族群众集体上访、静坐或与相关部门发生摩擦。云南省近年来因水源、土地、山林等資源权属和利益问题引发的纠纷不断增多。二是因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引起的矛盾纠纷增加。综观历史,民族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是最容易引发民族冲突、社会动荡的导火索。
三、民族法学在促进民族关系发展、维护民族团结方面的重要作用
应当说,在民族法学的作用中,促进民族团结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各民族大团结日益巩固。长期以来,党和政府一贯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改革开放以来,群众性创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三个离不开”思想和民族团结观念逐渐扎根千家万户。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培养选拔工作扎实推进。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日益壮大,结构不断改善,素质不断提高,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被选拔进县级以上各级领导班子,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法学的重要作用包括以下几方面:
(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上,长期存在着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制度。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对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废除了这一反动制度,开辟了民族平等团结的新纪元。此外,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还运用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歧视行为。
(2)维护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
(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繁荣发展。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参考文献:
[1]杨剑波,鱼波.民族法概述[J].今日民族,2004(8):55.
[2]彭谦.论董必武的法制思想及其对我国民族法体系的影响[J].满族研究,2003(4):15.
[3]杨秋华.民族法制建设的价值取向[J].河北法学,2004(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