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项目管理内容(精选8篇)
一、项目决策及施工准备阶段:
1、项目建议书
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黄金集团批复
3、初步设计文件及初步设计审查会议纪要、黄金集团批复
4、项目核准手续
5、环境影响评价手续(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6、安全评价手续(安全预评价报告)
7、地震灾害评价手续、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8、水土保持方案
9、建设项目用能评价及审批、卫生防疫手续
10、土地使用手续(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土地赔偿协议、土地出让协议、土地转让协议、土地征用协议等)
11、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各种手续(质量监督、安全监督、开工许可证、施工图设计审查)等
12、当地消防部门办理建设工程消防审批手续
13、设计单位的招标手续(招标申请表、招标文件、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开标会议纪要)或设计单位在当地建委的备案手续
14、监理单位的招标手续(招标申请表、招标文件、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开标会议纪要)
15、施工单位的招标手续(招标申请表、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控制价、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开标会议纪要)
16、勘察合同、设计合同、监理合同、施工合同、咨询服务合同等
二、项目实施阶段:
1、经集团批准的开工报告
2、完整的施工图设计文件(须经施工图设计审查批准后)及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有效的设计变更文件
3、建设单位项目建设相关部门的规章制度、内控制度、项目管理专业人员的配备情况、项目管理流程
4、建设单位对监理单位的授权书、监理大纲、监理规划、监理细则、施工现场监理项目部组织机构及人员的资格证书、监理每周例会的会议纪要、监理月报、监理日志
5、施工单位现场项目部组织机构及人员的资格证书、各项管理制度、各专业人员管理职责
6、各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进度计划及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的审批文件,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对各专业分包队伍资质的审查
7、经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批准的开工报告
8、施工单位的图纸会审记录、技术交底、安全交底
9、进场材料的见证、抽样、报验手续及材质证明书、材料复试报告
10、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日志、验槽记录、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分部分项工程验收记录、功能性试验记录、设备调试记录、单机或系统试运转记录、经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确认的现场施工签证等
11、建设单位采购大型设备的招标手续、采购合同、设备进场的检查验收记录、出入库领用手续、大型设备安装调试记录
12、建设单位供应各种材料的供货合同、进场检查验收手续、出入库领用手续
13、各施工单位每月完成工程的验收资料、每月完成合格工程的计量和计价资料,特殊工程的单价测算文件,施工过程中对变更签证的确认、复核手续,对施工单位自行采购物资的认质认价文件,施工设备租赁台班价格及租赁合同,每月施工用水、用电数量的确认文件
三、项目验收及交付使用阶段:
1、各单位工程的交工验收资料(施工单位验收报告、监理单位验收评估报告)
2、施工单位按国家建设工程竣工资料编制的规定和黄金集团建设工程档案验收要求提交完整的竣工资料及加盖竣工图章的竣工图纸
3、施工单位提交最终工程结算报告、建设单位委托工程造价咨询公司提供工程结算审核报告,建设单位内部自营队伍所完成工程的结算资料
4、建设单位材料和设备采购部门提供本项目材料、设备采购和领用的明细台账,剩余物资台账、及剩余物资处理情况
5、建设单位支付工程款明细表、中间结算付款情况资料、水电费和甲供材料费用的扣除情况、各月财务付款审批手续
6、建设项目财务收支账本、凭证、财务报表及审计报告
***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核心就是按照基于活动的方法来做好建设项目造价的确定和造价控制。其中, 基于活动的建设项目造价确定方法是按照基于活动的成本核算的原理开展建设项目造价确定的一种技术方法。这就要求对建设项目要有全面的了解, 列出项目活动清单, 并分析和确定各个项目活动所需资源, 收集和确定各个资源的市场价格, 最终确定建设项目的造价。
1 项目决策立项阶段的造价管理
项目决策立项阶段的造价管理是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源头, 其中最关键的内容就是要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这直接影响到项目投资的收益, 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 全面反映项目的各方面内容。具体来说, 决策立项阶段的造价管理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1 调查工作
调查工作是做好可行性研究的重点, 企业要派遣专业人员对建设项目的各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 如:项目投资相关的技术、经济数据资料。根据所得的资料建立相关数学模型, 以便于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得出建设项目投资与建设的各项数据资料, 如经济效益、市场前景。
1.2 编制科学合理的可行性报告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分析之后, 对建设项目有了全面的掌握, 对项目的前景、经济效益、风险等进行客观分析, 加上企业自身状况、融资能力进行分析, 编制出科学合理的可行性报告。在编制可行性报告时, 要综合从技术、经济、法律等角度进行分析, 确保做出的决策具有可靠性、可行性和科学性。
1.3 投资估算真实反映设计
投资估算是决策立项阶段造价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投资估算是根据项目设计而来的。但是, 由于决策立项阶段的项目设计比较简单, 因此投资估算也经常会出现漏估的现象, 这样就使得投资估算不准确, 进而导致企业做出的决策也不够科学合理。因此, 在决策立项阶段, 建设单位需要根据项目设计方案来做好投资估算, 从项目设计方案的优化选择上来做好造价管理, 将所有可能出现的动态因素都考虑到, 尽量避免漏估现象的发生, 确保企业决策的准确性, 为全过程造价管理打好头阵。
2 项目规划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
良好的设计会实现最优质的效果, 最大限度的控制工程造价。一般而言, 设计费用只占到整个项目造价的1%, 甚至更低, 但是它对建设项目造价的影响却是非常重大的。因此, 要充分挖掘出设计的潜力, 制定出最优化的设计方案, 做好造价管理。
2.1 实行招投标和设计方案的竞选
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中鼓励竞争, 选择资质老、信誉好的设计单位来做项目设计。设计单位以先进技术做支撑, 合理设计建设项目, 最大限度降低造价。在设计中还要注意建设项目的节能和环保, 注重环境效益, 为人们提供现代化多功能型的建筑, 从整体上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
2.2 推行限额设计
以决策立项阶段的项目投资估算为基础, 开展项目设计, 将项目设计概算控制在投资估算限额内。在保证限额设计之后, 明确各个单项工程的概算。
2.3 运用价值工程优化设计方案
价值工程涉及到价值、功能和成本。
价值=功能/成本
从公式中可以得出提高工程价值的五种途径:成本不变, 功能提高;功能不变, 成本降低;成本略有提高, 功能大幅度提高;功能略有降低, 成本大幅度下降;功能提高, 成本降低。根据价值工程来进行设计方案的优化和选择, 力求建设项目设计的最优化, 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3 项目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是全过程造价管理的重点和核心, 如果施工阶段不注重造价控制, 没有科学合理的组织工程建设, 那么前期的造价控制目标也会无法实现。施工阶段是工程成本产生的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 市场的变化有可能会导致材料价格的上涨, 因此要对市场有准确预算, 尽量在材料价格较低时购进适当数量的材料。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化
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包括: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方法、施工材料计划、用人计划、机械设备计划等。只有实现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化才能从整体上对工程施工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因此, 企业要从建设项目和企业自身的特点出发, 进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运用新技术、新工艺, 选择造价最低的施工方案;保证施工现场的良好管理;利用新机械和新技术, 提高工作效率。
3.2 健全设计方案变更审批制度
在建设项目的实施中不乏设计变更的情况, 一旦设计变更, 那么就会带来一些材料浪费, 就会带来预算之外的成本。因此, 尽量避免设计变更, 必须变更时则要有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在设计变更实施之前, 施工单位将工程量和造价的删减分析提交给原设计单位并获得批准, 当变更后的造价超过总概算, 那么就要经相关部门同意之后才能变更设计。健全设计方案变更审批制度是为了谨防通过设计来虚增项目, 提高设计标准, 提高造价。
3.3 完善隐蔽工程的现场签证手续
隐蔽工程是无法看见的, 如果没有现场签证, 那么在后期的竣工结算中就会比较麻烦, 而且隐蔽工程的造价比重较大, 因此要做好隐蔽工程的现场签证手续。
4 项目完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完工阶段是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 包括竣工结算和保修回访, 这一环节的造价管理效果与前面3个环节的造价管理是息息相关的, 前面的工作没有做好将会直接影响到这一环节的造价管理。竣工结算是根据合同来开展的, 因此前期就要做好合同管理, 施工严格按照合同要求来开展, 避免竣工结算出现扯皮现象。那么, 施工单位在这一阶段需要怎样做好造价管理呢?
4.1 收集整理各类资料
对竣工结算中需要的各类资料如施工图纸、材料合格书、工程预算书等进行归纳整理, 确保资料的完整, 使得竣工能够一步步按照合同来开展。
4.2 做好保修回访工作
在竣工验收之后的保修期内, 企业要做好回访工作, 当出现索赔时, 要做好索赔工作。
5 结语
任何一个环节没有做好, 任何一个细节内容没有做好都会引起造价提高, 都会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要认识到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 要改变思想, 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做好全过程造价管理, 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各类建筑工程呈现繁荣的发展态势, 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时期里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加上建设项目朝着复杂化、大型化方向发展, 建设项目投资变得更要谨小慎微。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 提高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 那么就必须做好项目的全过程造价管理。传统的造价管理主要集中在前期规划设计阶段, 并不是从起始的决策阶段到最终的完工阶段的全过程造价管理, 因此, 造价管理的效果也不好。本文就建设项目如何做好造价管理进行分析, 从项目的 4个阶段来阐述造价管理。
关键词: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造价控制
参考文献
[1]张鹏.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内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0 (02) .
[2]王英.工程建设全过程造价管理的特点及对策[J].中国招标, 2012 (21) .
[3]郑龙.浅谈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J].科技与企业, 2013 (06) .
施工阶段是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时间跨度最长、变化最多的阶段。为此,我们将随项目的进展而展开动态跟踪审计。
1、审查施工图预算及审查控制目标,使造价咨询单位制定的造价控制目标科学合理,能反映工程实际现状,避免漏算或高估冒算,预防性的规避施工过程中的糾纷;
2、审查是否超概算,概算调整是否经审批、依据是否充分,分析超概算的原因,是否有擅自扩大规模、提高标准,是否擅自调整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的比例;
3、项目变更审计:对变更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进行审计,是否按合同条款的约定程序进行审核,手续是否完善;
3.1 设计变更、现场变更的程序是否经实施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授权的代表签字;
3.2 重大变更的变更程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是否对变更的造价进行了测算;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制度的审批权限进行审核、审批、签署同意;变更是否控制在此单项分解的投资概(预)算指标之内;
3.3 变更、签证费用是否合理、准确;
3.4 过程中是否定期对已发生增减的费用进行统计汇总并对未来可能发生的费用变化进行测算,汇总出当期的项目预计投资额,同时与原项目投资控制计划进行比较分析;
4、对新增综合单价、乙供材料单价批价的审计,主要是审查核价是否符合内控制度,是否处在合理区间内。对造价咨询单位审核完成的新综合单价、材料价格的审批价进行审查,该审批价是否高于概算标准或投标时的暂定价,根据对应的品牌及规格型号,在市场上进行询价对比,如询价结果较审核价有偏差且超出正常市场价合理区间,将及时与委托单位相关部门进行沟通联系,要求重新确定单价;
5、对甲供设备、甲供材料、甲方指定专业分包工程进行审查,重点主要集中在审查采购制度的落实,审查确定供应商及专业承包单位的程序是否符合国家规定采购招标程序及内部控制流程。同时审查采购设备、材料及专业分包工程所确定的功能标准是否与扩初批复相符,避免由于提高标准造成超概算情况;
6、对工程进展过程中隐蔽工程进行审查,防止隐蔽工程环节的偷工减料及高估冒算等问题,合理控制造价;
7、付款审计:对建设方支付的款项进行审核并出具审核意见;
7.1 预付款支付是否符合合同约定的支付前提条件;
7.2 进度款的支付程序、支付方式是否符合合同条款的约定;
7.3 各阶段款项支付是否已按程序经过费用申请单位的申请及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的审核并出具审核意见;
7.4 进度款申请是否提供质量确认凭证;
7.5 进度款是否按合同约定的时间及方法进行计量;
7.6 审核进度款支付申请额度的准确性,进度款支付是否达到合同约定的时间节点;
7.7 审核建设单位付款流转审核表,合同执行支付管理台账。
(五)审核项目竣工结算
对建设单位确认的相关送审资料,按行业规定采用全面审查法进行检查与评价,同时对送审结算造价进行审核。
根据现场踏勘的施工实际情况和实际材料价格调整,结合相应的建设工程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与计价表、招投标文件、施工图纸、每月的签证、变更及甲方提供的结算资料确认单,审核工程结算造价,在约定的时间内按照委托方要求的方式与施工单位核对并确定工程结算造价。
1、审查竣工结算资料,包括是否系统整理工程建设的相关技术资料、是否已完成竣工图纸的编制、是否汇总整理工程建设的各项记录、各种设备的技术资料是否真实可靠、各类资料是否分类立卷并妥善管理;
2、提出工程质量缺陷、工期延误的造价评估及扣款意见;
3、核对原招标文件、投标文件中的项目组成单价包括的工作内容和实际施工工作内容是否变化;
4、审查原投标文件外新增的项目单价是否根据合同及投标原则计取;
5、根据竣工图和签证详细踏勘核对现场实际情况,审核划分甲供设备、材料的品种、数量、工作内容及施工界面,审查工程量计算是否符合规定的计算规则、是否准确;
6、详细了解原招标文件、投标文件中的措施费内容,核对投标施工组织设计,避免以签证的形式将属于包干措施费中的工作内容重复计取费用;
7、工程取费的相应计算基数和费率标准,是否同投标文件一致,是否符合有关造价文件;
8、设备、材料用量是否与投标含量或定额含量或设计含量一致;
9、设备、材料价格的取定依据是否充分,是否按双方确认的单价或有关规定进行计算,是否明显高于市场价格,对涨价较大的主要材料严格合同和招投标文件执行;
10、审查整个计算过程和结果是否有误;
11、计算钢筋及预埋件重量;提供完整和规范的钢筋翻样及预埋件重量明细表、汇总表;
12、对已完工并具备审价条件的分项工程进行结算审价,按审价程序和操作规范进行,出具工程结算审计报告,包括有最终造价确认书并由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和审核方签字、盖章;
13、所有分项工程结算审价后,编制总承包单位及指定分包单位的施工总结算审价报告,并汇总列出明细。
此次实习应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我们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现场观察和自学实习教材或实习指导书,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的用途,型号,规格。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2.了解数控机床的使用方法及其所用刀具,掌握刀具的安装方法。
3.通过数控铣床手动操作,掌握数控面板上各个功能键的功能。
4.通过编写数控铣床加工程序,加深理解数控车G代码的功能。
5.了解数控机床的加工范围及装夹工具以及削加工和达到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Ra大致范围。
6.了解机床的主要附件(铣床四大附件:平口钳,分度头,圆工作台和立铣头。注:分度头和立铣头均有万能的和普通的)的结构特点极其作用。
7.了解并遵守各类机床安全操作规程.我们在课堂上是以FANUC系统为例子讲解的数控编程及其操作。而我们实习工厂的数控车床有三种,包括FANUC、广州数控以及华中数控三种数控车床。但是数控铣床只有广州数控的。我们大家可以随便选择不同的机床,我选择的是广州数控车床GSK980TD。首先,我先熟识了GSK980TD的控制面板的内容,了解主要功能键的作用。操作面板分为几个区,大概包括如下几个:状态指示区、编辑键盘区、机床面板区、显示菜单区及LCD这五个区。在打开了机床前应确认:1)机床的状态是正确的。2)电源电压符合要求。3)接线正确、牢固。关机之前也要确认:1)确认CNC的X、Z轴处于停止状态。2)辅助功能(如主轴、水泵)关闭。3)先切断CNC电源,再切断机床电源。之后又熟识了那些主要功能键的使用。
关于数控车刀的磨法,我们认识了以下砂轮的使用方法,还有就是不同车刀(如外圆偏刀、切断刀、螺纹车到、尖刀)的用途及其磨法。使用砂轮时应注意事项如下:
1.砂轮机转速高时,使用时特别注意,精神集中,以免发生以外。
2.磨刀时,刀具应放在砂轮的中间部位稍高,不能过高或过低。
3.刃磨时,不准2人以上同时使用一个砂轮机。
4.刀具应轻轻接触砂轮,再是、逐渐用力,不能用力过猛。尽量采用砂轮的正面工作,为保持砂轮平整,刀具不能固定在某一个地方刃磨,应该左右移动,使其均匀磨损。
5.不得在砂轮上磨过大或过小的工件或其他杂物。
6.为避免砂粒伤眼,磨刀时尽可能使用防护眼镜。7.粗磨刀具时,应放在砂轮机架上。
内容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过程工业在向大负荷、高强度、自动化生产方式发展。另一方面,在环境、生化、食品等工业中,对生产过程的要求越来越高,过去的手工观测与操作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了。因此,在现代过程工业中过程自动化与检测技术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书向非自动化专业人员讲授过程自动化与检测技术、自动化装置、自动化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目的是使非自动化专业人员具备基本的自动化知识,使其在工作中能够利用这些知识更好的从事其本专业工作。
本书以实际应用为目标,重点讲授工程应用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用原则与要点,不过多的涉及理论和计算。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自动检测技术、自动化装置、自动控制基本原理、简单控制系统、复杂控制系统、典型化工单元的控制方案、过程控制工程设计基础等内容。
全书共分十章,其中孙洪程编写了6~9章;魏杰编写了1、3、5章;王俭编写了2、4、10章。全书由孙洪程统稿。由于作者水平有限,还望专家、同行多多指正。
本书可作为非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非自动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全书估计课时数为48课时,根据专业需要可作适当删减。
如何认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内容和含义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1927-1987)提出的教学理论和方法。20世纪70年代,为了克服学生普遍存在的留级、学习成绩不佳的现象,巴班斯基提出,要对学校教学进行整体优化。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师和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
巴班斯基将最优化分为“总体最优化”和“局部最优化”。学校实践中,领导和教师往往注意到的是个别的、局部的问题,更多地是集中精力解决薄弱环节,而有时甚至以损害其他方面为代价。教学过程最优化原理抓住了教学论中的关键问题,即如何通过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既得到教学的最大可能效果,又不致造成师生负担过重。
一、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仓储管理课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 课程设置不系统, 教学内容存在重复性, 教学效率发挥不充分
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 与专业相关的课程有数十门, 同一类相关的内容在不同课程中出现过多, 影响教学的效率;而且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各章节内容都是各自为政, 相互之间不能有机结合, 造成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被割裂, 使得学生所学技能不完整。如《仓储管理》中有一章专门讲仓库设备, 而《物流设施与设备》中也有一章专门讲仓库设备, 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先开设《物流设施与设备》, 所以在学习《仓储管理》课程时多数老师都将仓库设备这一章省略不讲, 可是在具体应用时又有很多学生对所学知识早已忘记, 造成需要补课的现象, 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如果按照目前的课程体系, 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被割裂, 一项完整的技能被分裂成多门课程, 导致学生学得盲目, 学完后无法在实际工作应用这些理论知识。
(二) 课程体系中设课太多, 导致仓储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不连续, 学生技能掌握缺乏连贯性
目前, 高职高专物流专业课程体系中, 几乎每个学期都有3门以上的与专业相关的课程。每门课程每周两次, 每次2课时, 交替进行。这种教学模式, 使得教学效率不高, 教学过程不连续。实际上, 仔细分析这些课程及其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 在现有的整个物流专业课程体系中, 课程之间存在一种或包含、或交叉、或延伸、或深化的关系。进行课程内容改革的任务就是要处理好这种关系, 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以及课程内容的不连贯性。
(三) 课程内容理论性过强, 与实践结合不紧密
前些年, 受传统教学和教学条件差的影响, 强调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 忽视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仅在理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 设置很少的一部分实践内容, 而大部分学校都单独设置了实践教学课程, 比如《物流信息系统实训》、《物流岗位操作实训》等整周进行实习, 即使如此仍然不能将所有岗位核心课程都进行集中的实践训练。其中仓储管理这门课程就很少有单独设立实训课程的。即使是有单独设立仓储实训的学校, 他们的这种模式也仍是把理论与实践分离开来, 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很难突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更无法突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四) 传统的教材不适应目前课程体系创新性要求
传统的教材仍是以独立的章节为主要方式进行编写,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都是独立的, 学生很难将这些分散的知识整合起来用于实践中来, 另外多数知识还是以理论为主, 且内容分散, 缺乏与实际工作的联系, 因此这类教材已经满足不了目前的教学要求。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仓储管理课程内容构建的过程
在管理类专业课程中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案还都在试验阶段, 且相关的配套教材及教学模式尚不完善。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并探讨, 所以我们在《仓储管理》课程中尝试使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教学法, 而项目教学法开展的成功与否, 其项目的确定至关重要。具体做法就是通过对物流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进行调研, 根据本校实际条件和特点设计成若干个可行的教学项目, 然后将这些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予学生独立完成, 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到完成后的评价, 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通过一个个学习项目的实施, 使所有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工作任务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 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一) 开展企业调研
本课程内容选取的基本依据是根据行业专家对仓储管理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 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的项目设置必需符合企业的真实环境, 因此只有通过大量的企业调研, 才能构建出符合企业工作内容的课程项目。在本课程的内容构建初期, 我们走访了大量的物流企业, 对其工作岗位设置及业务流程进行了充分的调研, 获得了课程开发所需的第一手资料。
(二) 确定教学内容
通过调研后的归纳和总结, 根据企业用人的需求和仓储各岗位具体业务流程, 对原有的知识进行解构与重构, 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 紧紧围绕仓储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构建了以岗位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内容。根据仓管员岗位需要对原有的仓储管理实务、物流设备与设施、商品学等课程的知识进行解构与重构后形成了行动导向教学法下的仓储管理学习领域。设置了仓库内部规划、入库作业管理、在库作业管理、出库作业管理四个教学项目, 在具体项目上进行了基于物流业务流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同时把职业资格证书认证考核中关于仓储管理的内容整合、提炼、分解, 纳入本学习领域中, 实现双证融通, 使本学习领域的知识更加符合基于仓储业务流程的人才培养需要。
(三) 开发项目教材
为了方便学生学习及项目顺利开展, 我们也需要开发符合项目教学需要的项目化的教材。我们通过近几年的实践研究, 将特色讲义经过整理、补充完善, 于2013年1月出版了仓储管理项目化特色教材, 这是一本创新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先进新型教材, 该教材在编排上完全适应基于业务流程的课程设计。教材体系按照项目、任务进行构建, 在每个任务下除了应有的知识内容外, 还设有任务描述, 课前思考, 任务实施, 技能检测等符合项目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采用任务驱动,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突出工学结合特点, 更符合高职教育的需要。
(四)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
在工作过程导向的理念下, 使理论学习与实践经历得以更好的结合。在课程中通过下发具体的工作任务, 强调真实工作情境中的工作过程, 团队精神, 以鼓励学生学习, 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 设置以团队合作为基础的工作与学习任务。教学中通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六个步骤将项目教学贯穿始终。通过项目的实施过程, 以真实任务、角色扮演、专项训练、模拟实战、工作体验等多种方式的运用, 不但锻炼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都具有显著效果。
总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仓储管理课程内容构建, 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 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 旨在培养的学生能掌握农产品仓储管理的基本知识和熟悉仓储作业流程, 会选择、使用仓储的各种设施设备, 具有较强物流管理和实践能力, 以提高学生走上社会之后的持续发展能力, 增加学生在现代物流企业中的就业机会和竞争力, 提高本校在物流企业的知名度。
摘要:当前, 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仓储管理课程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课程设置不系统, 教学内容存在重复性, 教学效率发挥不充分;课程体系中设课太多, 导致仓储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不连续, 学生技能掌握缺乏连贯性;课程内容理论性过强, 与实践结合不紧密;传统的教材不适应目前课程体系创新性要求。基于仓储管理课程内容构建, 应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 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 可尝试使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教学法, 旨在培养的学生能掌握农产品仓储管理的基本知识和熟悉仓储作业流程, 会选择、使用仓储的各种设施设备, 具有较强物流管理和实践能力, 以提高学生走上社会之后的持续发展能力, 增加学生在现代物流企业中的就业机会和竞争力。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仓储管理,课程构建,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12
【关键词】工作过程;任务;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TP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5-0170-03
Computer Application Core Curriculum Content Design based On Work Process
Yang Yong
【Abstract】《Basic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develop to today, its reform,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can be called flowers are blooming, birds contention, but its reform and growth in real terms, nothing more than “face personnel training” and “work-based process.” This paper is author’s design to the content of basic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based on the basis of work-based process through author’s large number research and investigation.
【Key words】Work-based process Mission content of courses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内容着重介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兼顾办公应用软件的使用,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础。
按照传统教学,教师讲学生听,或者,教师演示之后学生练习;而高职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计算机的水平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了很大 困难,而且教学效果不好。
近年来,全国各高职院校都在进行课程改革,我院也在不遗余力的对各专业的各门课程进行革新。本人长期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思路下,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
1 课程设计理念
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内容是来自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在各行各业基层直接参与组织、实施、保障生产(流通或服务等),为社会直接提供物质产品或各种服务并“承担具有高度技术性和负责性工作”(引自《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的技术人员或经营管理人员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公共课,是学生将来工作和生活的工具,为学生达到高职的目标奠定基础。也就是说,课程要为不同的科类和专业服务。因此,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与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社会岗位群对计算机应用的要求和特点,其次要分析学生的特点,从两个方面来整合,从而重新设计学习内容。
基于大量的研究调查,笔者认为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应体现以下三个特性:
1.1 职业性:通过对各就业单位工作岗位需求、本校各专业学生培养方案、毕业生追踪调查、在校生学习需求等进行了调查与研究,我们分析了各职业群对计算机应用的需求。通过分析和总结,我们认为以职业岗位的应用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职业性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之中,是本课程的基本特性。
1.2 开放性:计算机是现代人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必备工具,而且各职业岗位对计算机应用的要求不同,同时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更新速度非常快。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局限于当前的应用,而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对专业负责人和职业岗位人的调研,来充分考虑它对学习能力的培养,以体现它的开放性。
1.3 实践性:本课程的开发要充分考虑教师和学生,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认真调研,怎样方便学生学、教师教,就采取怎样的方式,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间特别重视实践操作。
2 工作过程分析
高职非计算机专业涉及到不同的科类和专业,不同类型的学校有不同应用需求的专业。本文以笔者近年来所教授的不同专业(包括医学、文秘、办公自动化、农业、外语等)为分析对象,在社会岗位群中进行了大量的走访和调查,了解和明确了部分岗位对计算机应用的需要。
2.1 文秘人员:文秘人员的主要职责是起草文件,同时需要对单位的材料进行整理。这要求他们要有较好的文字及表格的处理能力,对文件进行分类管理。
2.2 企划人员:企划人员包括市场营销、广告设计、产品分析等人员。他们要写分析报告、写产品说明、制作广告宣传册,甚至做与财务相关报表,还有可能向客户介绍产品。这要求他们除了有文字处理能力之外,还要有一定的电子表格的处理能力和演示文稿的应用能力。
2.3 中小学教师:每年的学年工作计划,每学期的工作计划,成绩分析,学期、学年工作总结,备课等。中小学教师需要具备文字处理能力、电子表格处理能力和简单课件的制作能力。
2.4 外语工作人员:外语工作人员主要工作是对话翻译和文字翻译。文字翻译是完全的字表处理,而语言翻译又需要作备忘录,同样也要有字表处理能力。
2.5 农业干部:我院承担了一村一名大学生的培养任务。农业干部除了要掌握农业的相关知识外,还担任着国家政策宣传、基层管理、基层数据汇总及上报等任务。使用计算机、字表处理、电子表格和演示文稿是他们必不可少的能力。
2.6 医护人员:按国家卫生局规定,医护人员应当具有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水平。他们主要是病历及药方的整理、药品管理、财务管理、医疗保健讲座等工作。对计算机文件的管理、字表的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是他们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学习二级相关知识的基础。
综合以上社会岗位群对计算机应用的需要,并与我院相关教学研究室主任进行讨论,笔者认为,计算机应用的工作过程分为6个情境,分别是计算机基本应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数据的分析、网络的应用、计算机演示。通过以上情境,培养学生用计算机处理日常事务能力,培养学生基本的信息处理能力及信息素养。
3 课程内容设计
根据工作过程分析出的6个情境,并与我院选择的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 进行反复的对比和推敲,我们认为内容设计应当从Windows基本应用、Internet的应用、Word、Excel、PowerPoint五个方面入手。
针对这五个方面,再结合职业岗位的需要和现实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我们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拆分和解构,再按任务进行整合,设计出了十个任务。
【全过程项目管理内容】推荐阅读:
项目管理全过程流程图10-11
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技术经济管理论文09-30
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研究修改论文06-12
创新创业项目过程管理07-23
研发项目过程总结报告10-05
甲方项目施工过程管理办法09-19
机电专业实习过程及内容06-30
电力设备全过程管理06-25
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管理制度06-17
全过程咨询服务质量管理制度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