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大学生职业规划(共12篇)
我是汉语言文学11102班的女生,从小对文学与语言没有什么兴趣,我是一个偏向外向的女孩,同学都说有我在的地方一定会有轻松的气氛。我擅长于跟老师同学甚至陌生人交流,我觉得那是锻炼我语言的很好的机会。学校或是班级的课外活动我一般都很积极地参加,虽然失败是常有的事。但有时我也会显得很怀旧,很忧时伤神,显得少言寡语,因此很多人会觉得我是一个很安静的女孩。性格的双面性,总是能让我体验到不同人的情感世界。作为现代的青年大学生,我的兴趣就像我这个专业的就业方向一样,泛而不专。我的兴趣很广泛,喜欢打乒乓球、羽毛球、篮球,喜欢跑步,喜欢看小说、喜欢逛街,喜欢有事没事写点东西。我的这些兴趣爱好加上学习,就构成了我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但有时热度只能维持三分钟。
就能力方面,高中三年我在学校担任寝室部长一职,很好地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我的工作也得到了学校领导和班主任老师的认可,多次授予优秀干部称号。但是我觉得在很多地方我还有待提高,在心理素质、人际关系、普通话等方面处理的能力有待提高。如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
面对入世后我国的经济形势,各行各业直接面对国际市场已势在必然,竞争的白热化程度将更加明显。一个青年要想在竞争中取胜,成为符合现代化企业所要求的一流人才,必须认清形势,把握时机,提前着手,把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视为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性任务去认真完成。一流的人才需要具备一流的素质。只有德才兼备,方可称为一流。所谓德,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所谓才,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一流的人才必然二者皆备。
(1)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2)要学法、知法、懂法.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和法规.不违背约定俗成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3)老老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扎扎实实提高业务能力。成为本专业的行家里手。
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到市场竞争形势的严峻,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不会为某个人而改变。只有拥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全面的业务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技能,在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如何自学:
认识大学学习特点 掌握大学学习方法
一、大学学习的主动性特点
二、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特点
三、全面发展和注重能力培养的特点
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学习目的的手段。
预习、复习和总结、做作业和考试。
大学学习除了把握好以上主要环节之外,还要有目的地研究学习规律,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具体说来,这些方法主要有:
1.要制订科学的学习规划和计划
2。要讲究读书的方法和艺术
3.做时间的主人,充分利用时间
4.完善知识结构,注意能力培养
近一年的阅读计划:
文学类:鲁迅、冰心、郭沫若、季羡林、朱自清、等的作家代表作度几篇。
纳兰、李煜、李清照等人的诗词
历史类:《历史三调》、《从文赏玉》、《后宫争宠》等。
其它突出特点:
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我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是高等院校开设的着力于培养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熟练掌握系统、全面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具有较好的汉语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媒体宣传部门、司法部门、社会团体以及社区需要的优秀专门人才的一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可在科研机关、高等院校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有的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可适宜在党政机关,包括报刊宣传、新闻出版、影视文化、互联网、对外交流或其他企事业部门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专门人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随着近年来大学生不断扩招,如今大学生多如烂泥,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逐日凸现,加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方向泛而不专,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就业困难问题。
我的计划:我计划做一名老师,这是分到这个专业后认真考虑过了的,我觉得自己比较适合做老师,而且前途也比较好。
怎么做:要当一个好老师,还要有一颗奉献心,一种乐在教坛献青春的阳光精神。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先人喻教师为蜡烛,未免太悲凉。我称之为阳光,则有了生命的动感。教学是一种精神产品,精神产品有时是无法以金钱衡量的。古有武训行乞办学,今有无数教师默默无闻育新人。为此,我觉得每天应该以阳光心情进入教室,送给学生快乐,送给学生光明。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
一、教师要有现代精神和奉献精神。
二、教师要有育人能力与敬业精神。
三、教师要发挥人格力量的引导作用。
四、教师要用“三心”开启学生心灵。
五、教师要积极进取重视在教中学。
六、教师要树立民主科学的教育观念。
现状概括
近年来, 笔者通过对我校学生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等方式发现, 职业学校学生的课外阅读主要呈以下状态。
大部分学生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 这部分学生大概占班级人数的80%左右。他们基本不会主动地阅读文学作品, 大都认为阅读是语文课的一个环节, 而不是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和爱好。
有一小部分学生有课外阅读的习惯, 但主要的课外读本是以校园言情、同性恋、悬疑盗墓、卡通漫画等为主题的作品。这类学生大概占班级人数的15%左右。这些学生有一些共同点:他们对书中的那些超现实的法宝、魔术等有强烈的兴趣。
总体看, 对文学感兴趣, 在入学之前就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在每个班级平均只有两三个。这些学生入学后很快就突显出来, 在班级里知名度很高, 但是带动效应不明显。从这一点能看出, 职业学校学生对阅读还是有基本向往的, 但大多未养成阅读习惯。
成因探讨
自身历史原因 由于小学、初中普遍存在的升学压力和家庭教育等原因, 职业学校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没能养成良好的文学阅读习惯。课外阅读的缺失不仅在职业学校学生身上表现的特别严重, 也发生在中小学生身上。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并不是特别好, 对课外阅读, 他们认为可有可无, 不太在意。进入职业学校后, 他们也不可能一下子脱胎换骨。
职教观念原因 在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的今天, 职业教育的理论也在不断更新。然而受一些陈旧和功利观念的影响, 很多学生和家长依然把职业技能当成是职教学生的全部。人文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境遇还是有点尴尬。学校缺乏阅读的氛围和对阅读的引导也是职业学校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不良的原因之一。
社会环境原因 在整个社会都缺乏阅读气氛的今天, 在职业学校推行课外阅读确实也有一定的困难。当人们在茶余饭后的谈资都是“高富帅”、“非诚勿扰”、“超女快男”时, 职业学校学生也特别容易被感染。和直观简单的图像资讯等相比, 文学阅读显得艰涩枯燥, 自然就不会被大多数职业学校学生喜爱。
意义归纳
尽管有以上种种原因, 但这些不能成为职业学校学生没有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理由。毕竟, 对于大多数职业学校学生而言, 错过这一段时间, 他们将很难再培养出课外阅读的习惯。因此, 职业学校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非常重要。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可以加强职业学校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一技之长的技术人员。在未来的社会里, 学习能力将成为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将来被社会淘汰的“文盲”, 将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一个缺乏必要阅读能力的人, 要成为特定层次的人才是很困难的。课外阅读因其开放性和自主性, 学生会经历一个自主寻找、自主探索和自主思考的过程, 因此, 它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培养。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广泛的课外阅读有助于职业学校学生形成日后职业发展需要的语文素养。语文在个体生活和工作中无处不在, 从一个人的谈吐到对他人的倾听, 从说明书的阅读到工作中的小结, 等等。语文素养是一个人智能提高、职场发展的底子, 这个底子的深浅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职业生涯能走多远。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有品质的课外阅读可以培养职业学校学生良好的审美判断力和广泛的生活趣味, 提高人文素养。除却职业技能训练, 职业教育还要担负起育人的职能。爱因斯坦说过, “学校应该总是以此为目的, 即在青年人离开学校时具有和谐的人格”。在文学的世界里, 学生可以超越有限的社交空间和视野范围, 可以“游历”名山大川, 看尽云起云落;可以和古今中外的名人大师对话;可以见微知著品味滚滚红尘之人情世故……有品质、有指导的课外阅读将会给他们带来终生受用的审美趣味。
途径研究
语文课堂上推荐学生课外阅读经典作品 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和学生分享阅读的乐趣, 对一些经典作品作简单的介绍,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堂上, 教师可以向学生经常传达这样的理念:课堂的文学作品学习只是了解了文学世界的冰山一角。对于一个将来的社会人来说, 课堂的文学作品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实践表明, 教师的视野往往会影响学生的视野。诚如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先生所言, “学校应该成为一个以经典阅读为主体的书香家园, 教师又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引导人”。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对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非常重要。
开设文学阅读类选修课 教师可以结合本校学分制的特点, 在校内开一些文学赏析、名著阅读类的选修课。这类选修课要有针对性, 不能简单地成为学生获得学分的工具。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 集中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力。在选修课培养了一批文学阅读爱好者的基础上, 再鼓励这些学生在班级和校园中起到辐射作用。
编制有校本特色的文学导读文本 在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之后, 教师要着手解决学生在阅读中的实际困难。囿于学习能力、知识结构和思维习惯等, 职业学校学生在选择课外读本时很容易选择一些文字和思想质量不太高的作品。针对这种情况, 编制有校本特色的文学导读文本就显得十分重要。要结合学生的现有阅读水平、知识结构、专业特点、身心发展等诸方面因素, 选择学生感兴趣又有益于学生成长的文本, 教师用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语言来对文本进行阐释, 从而在文本和学生之间搭建一个可交互的桥梁。
充分调动校园社团的力量, 共同营造书香校园氛围 社团是职业学校学生活动的重要载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成立读书社, 给志同道合的学生一个分享的空间, 再由这些可能将兴趣爱好转变为生活习惯的“书粉”们慢慢影响周围的学生。一个团队影响力的形成要有一批坚定的核心力量。每个班级中为数不多的热爱阅读的学生零星散在校园里可能力量很小, 但是如果把他们集合在一起, 给他们一个可共享交流的空间, 就能够增强他们的身份认同感和自豪感。
利用校园的广播台、电视台、刊物、网络等现代媒体加强校园的阅读氛围 今天的学生对电视、广播、网络等非常敏感。教师不妨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入手, 对他们加以引导。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广播台、电视台开辟读书时间, 请有一定阅读经验的教师和学生作为嘉宾向全校学生推荐一些好书和分享一些阅读经验。另外, 校园刊物和校园微博也是学生感兴趣且比较容易参与的媒体。
以上是对职业学校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概括、成因探讨、意义归纳以及途径研究。职业学校学生阅读工作的推动和进步不仅需要一线教师的努力和实践, 也需要广大职业教育有识之士的重视和推广, 更需要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观念的转变。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不仅对学生个体发展影响深远, 更会影响到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因此, 对职业学校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研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是一项可能见效缓慢但我们一定要做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吴茹.高职生的课外阅读与指导[J].现代技能开发, 2002 (12) :11.
[2]卡拉普赖斯.新爱因斯坦语录[Z].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8:71.
关键词:C语言程序 教学方法 职业技校学生
时代的飞速发展促使我国科技力量不断同步提升。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及向其他学科的快速渗透让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职业技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将来想要有很好的就业渠道和就业选择,就必须对计算机工作原理有正确的理解,同时需具备熟练操作和使用的能力。
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基础内容,可以说是一名计算机从业者的必备基本技能,属于进行计算机软件开发所用的入门语言,为后续的其他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将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由可能变成了现实。
经过该课程的多年教学,笔者发现虽然C语言属于概念简单、类型丰富、表达能力强的短小精悍型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但因为它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学生掌握的情况皆不太理想,当然这和学生自身情况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何将这门基础课程讲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提高自学能力和应用能力,让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实用好理解,下面就谈谈笔者的一些感悟与探究。
一、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职业技校学生的招生范围比较广泛,对于计算机的掌握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有的学生甚至都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此外,部分学生的数学功底薄弱,逻辑分析能力不强,在学习的过程中又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给后续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巨大的水平差异使得在教学过程中,有点基础的学生满足于一知半解,掌握了书本上的基本概念或是常见例题就自我满足,学习的内容不踏实稳固,独立解题时就会错误百出;而基础较差的学生跟不上普通教学进度,日积月累问题增多,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失去了学习热情。
2.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单一
课堂教学是目前主要的教学手段,通过增加了多媒体演示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C语言的实际应用,但若仅仅依靠课堂例题的讲解和示范操作,忽视基础语法等知识点的重要性,同样会出现很多问题。对于很多刚刚接触编程语言的学生来讲,最大的问题就是觉得入门难,上课按照老师的讲解依样画葫芦可以听懂学会,但是课后一旦遇到新的程序就又不理解程序的实际功能了,如果要用程序来实际解决问题就更加有难度,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也没有具体的思路,从而产生了畏惧感。
如若过重地强调语法细节,大量在课堂讲解基础理论知识,甚至以计算机考级真题和模拟题作为讲解和练习的重点,又会使得课程的实用性大大降低,学生也会感觉到枯燥无味,丧失学习兴趣。长此以往,学生们仅仅注重了语法的学习,没有真正领悟程序语言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更不可能独立编写出有实用价值的程序。
3.上机实践的局限性
作为一门计算机课程,C语言课程的学习必不可少的就是学生上机操作训练。该过程既需要学生掌握概念,又需要动手操作,还需要调试运行出结果。但目前学生在实际上机时,往往对布置的任务敷衍了事,有的甚至直接抄袭其他学生的程序。同时,上机操作的指导老师往往只有一位,而学生编写程序的方法却不会相同,于是出现的问题既有共性的也有个性的。这样就导致不能及时解答每位学生的问题,使部分学生的程序不能继续调试,白白浪费课堂上宝贵的上机实践时间。
二、问题解决方案探究
1.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何学科的学习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息息相关的,C语言的学习也不例外。针对目前职业技校学生没有过多接触过计算机语言,其他基础知识比较欠缺,本课程的理论知识枯燥深奥的特点,不仅仅要采取多媒体演示的方案进行教学,还要穿插一些既具有趣味性又具有实用性的程序进行讲解展示,例如“猴子吃桃”“鸡兔同笼”“水仙花数”等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简单模仿和后期深入练习,体验到编程后的成就感,促使学生激发起自身学习的动力。
2.合理设置教学目标,调整教学方式
教师在课前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熟悉和了解,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设置教学目标,调整教学方式。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于基本的概念理解记忆往往没有在实际应用中发现问题后强调概念的重要性效果好。于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往往弱化基本格式的死记硬背,强化各种形式的实际应用,选择性地挑选例题讲解,将原本晦涩难懂的语法知识通过例题引出,让学生更快地掌握程序编写的实际应用,培养解题的正确思维模式,让教学效果变得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学生在实际解题操作时,特别是遇到条件语句、循环语句和数组这部分有难度的内容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设置教学目标,设置一些难度适宜的分解目标,深入浅出,缩小问题台阶,让学生有能力逐步解决问题,激发学生自己动脑筋想方法,从而达到掌握教学重难点的要求。要知道学校中编程语言的学习只是一个基础,学好C语言是程序设计的一个良好开端,切忌设计好高骛远的目标,让学生永远失去了继续主动学习的热情。
教学过程中,不光采用多媒体演示的方法,还可以采用其他多种手段促进学生对内容理解。例如在讲解交换两个数的位置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入了现场模拟,课堂上携带了一杯可乐、一杯雪碧和一个空杯,让同学现场表演,要交换就必须将其中一种饮料腾入到另一个空杯中,即需要增加的另一个变量,这样另一种饮料才能换到前面的饮料杯中,然后腾出来的饮料倒入另一个饮料的杯子,从而实现了交换操作。在教学中引入了现场模拟,使学生更容易对这些抽象的内容加深理解,更重要的是碰到类似的问题他们会触类旁通,从而慢慢培养出编程的兴趣。
3.教学形式多样,注重团队精神
由于职业院校学生的基础薄弱,学习自制力较差,上课易走神分心,甚至有的会开小差,利用上机实践的机会玩电脑游戏,大大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高低,要完成相同的学习任务就会出现时间和掌握程度上的差异。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会根据各个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分组,让每组学生的综合水平基本持平,将能力较强的学生设为组长,通过任务布置和团队分工的合理安排,让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积极行动起来,并且在相互讨论和分析优劣利弊中取长补短,起到了提优补差的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这在今后计算机编程的工作中也是十分重要的能力。
4.改革考核方式,优化评价机制
C语言的学习内容和其他课程有些异同,不能片面强调考试试卷答题的正确率。在平时教学中,笔者以考核为手段,重在激励和鼓舞学生将知识内容掌握牢固。平时的每次上机实践都是一次考核,配套的实验报告中必须要包含流程图、调试过程和问题分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后根据质量评分,计入最后的学期成绩评分,这样使每位学生对每次上机实践课程都非常重视,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的学习潜能。
C语言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是与学生的刻苦学习分不开的。如何通过这门课的教学来提高职业技校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编程的能力,让其具备更强的就业能力,还需要进行不断的探讨和实践。笔者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细心观察,不断地去探索研究,不断丰富教学经验,找到一条能获得理想教学效果的途径,为中职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我是09汉语言文学班的女生,从小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从《安徒生童话》到《西游记》,我逐渐迷恋上了书中纷杂离奇的故事,。小捧着西游记不知看了多少遍,尽管那时对着艰涩的文字似懂非懂,但是慢慢的,倒也习惯了,看的津津有味。如今,在不断的学习中,阅读的知识面也渐渐宽广,四大名著、《傲慢与偏见》、《人间喜剧》、《十日谈》等都略有涉猎。不曾想,进入大学后竟然成为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之一,不胜荣幸之中,夹杂着淡淡的不安。我是一个偏内向的女孩,平时话不多,一般不会主动挑起话题,但一旦与人相熟后,便是另一番景象了,我们可以相处的很愉快。很多人都说不与我相处以为我是一个很难相处的人,但熟悉后发现其实我是极易相处的人。我很孩子气,但我想这只是因为时候未到,等我经历的事逐渐多的时候,我慢慢的成熟起来。我是一个怀旧的人,对过去很难忘怀,这直接导致我有时沉浸在过去的痛苦回忆中无法自拔,但本质上我还是一个乐观的人,虽然难以自拔,但还是能恢复过来,积极乐观的面对未来。
因为对凡事只有三分钟热度,导致我的兴趣不是广泛。曾经爱好画画,一度迷恋的痴狂,却在时间面前渐渐消退了热情。也曾爱好运动,却因学习的繁忙和自己的疏忽逐渐搁置。亦曾疯狂买花,细心爱护,奈何住校无力顾及,看着花儿死亡无声痛苦,也死了养花之心。短短二十年过去,我唯独对读书的兴趣不减,一直保持。
我是一个认真的人,凡事求踏实。虽然说不上积极参与班级学校事物,但是一旦有我的任务,我一定会认真的完成,力求没有疏忽。
2、职业能力及适应性
作为汉语言文学的学生,我还是希望未来的职业能与所学专业对口,这样才不辜负所学知识。我的理想职业是文秘和报社编辑。
文秘自小我的理想就是能当一名白领,精明能干,在这种理想的驱动下能增加我的动力,为实现理想而努力;自小对文学的兴趣也促进了我文笔的发展;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的课程,无论对我的文学涵养还是审美意识方面都有极大的助益;我为人认真,办事严谨,不易出纰漏。但同时,我的劣势也是很明显的:文秘需要一口流利的英语,能熟练的使用计算机,熟练运用各种办公软件,而我这些方面的能力欠佳;作为一个文秘,应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交际能力极好,而我却显得太过内向;另外,我对文秘所需要接触的事物并不清楚,没有锻炼自己相应的素质。
报社编辑这个职业与本专业息息相关,能充分运用大学所学知识;平常的笔头锻炼提高了写作能力;本身对文学及语言的兴趣浓厚;性喜安静,能静心、耐心的工作。但报社很多文章会触及当今社会的敏感话题,而我对社会大事不甚了解。
3、职业价值观
虽然我希望毕业后所找工作与专业对口,但是我也深深的知道如今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泛滥,也许未来的职业无法如愿。所以我并不排斥从事其他职业,只要是我力所能及的,尚在我接受范围内的职业,我都会先工作,然后再慢慢寻找机会,从事自己喜爱的职业。
4、自我分析小结
转眼之间大学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三,上一批大四的走出校门,就像盖在棚户蔬菜上的最后你到塑料膜别揭开,我们终于要开始去面临风霜雨雪的洗礼了。未来是怎么样的呢?这个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思考了很久,但是每个人都给不出确定的答案,所以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确定自己的目标,然后大踏步向前。
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的学生,我自然有着成为一个语文老师的梦想,尤其是上了这么多师范类的课程,发现我应该也可以站在讲台上去向其他人传递知识,传递梦想。通过一些课堂讲课的经验,我也认识到我不会讨厌或者害怕讲课,而且隐隐约约喜欢那种输出知识的感觉,所以,我的目标就是成为一名初中或者小学的语文老师。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既然选择了远方,那便风雨兼程。首先,我需要做的事情是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你的国学功底和阅读量是必不可缺的,这种底蕴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会体现非常大的作用,所以在平常的空闲时间,我都会选择区图书馆去看一些名著,无论是国内国外的,还是白话文古文都有所涉猎,努力挺高自己的阅读量和阅读水平,用文学来武装自己的大脑和提升自己的内在的外在的修养。
同时在教育的初级阶段,语言学和文字学非常重要,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首先我要做的事继续锤炼自己的普通话,以身作则,给学生们树立一个好榜样,让学生们的发音标准。同时我还要去把《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这两本书精读,深入学习与分析,让自己对文字和语法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能显得更加得心应手。
其次,我还会注意自己的实践,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知识真正去做了,才会明白一件事情到底是什么样,我非常珍惜在大学课堂上每一次上讲台的机会,在讲课的过程中怎样把自己的知识表达出来,同时让同学们能够去接受你的知识,跟着你的步伐走,虽然目前感觉在讲课方面还是有一定的缺陷,比如把握不了节奏,文章的重心没有着重讲,但我相信只要我持之以恒,我一定会找到属于我和同学一起的课堂。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013年秋季,长风文学社在新区的招新活动取得圆满成功。随着我社团队伍的不断壮大,为进一步规范社团管理,引导社团健康发展,充分挖掘社员潜力,为学校文学特色创建注入持续发展的活力,特制订本发展规划。
一、背景:
长风文学社是隶属于湖南理工学院中文学院的社团,成立于1991年,成立后便以独立、自由、开放的思想为指导,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爱,自成立以来,曾先后荣获湖南理工学院 “优秀学生社团”、“校园十佳社团”、“校园优秀学生社团”等荣誉称号。
二、工作总结与反思
长风文学社2013成功举行了换届,为社团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课外活动方面,我社成功举办了“汉字英雄”、迎新晚会以及和大学生语言艺术团一起举办的“风艺杯”诗歌朗诵比赛。报纸、贴吧、论坛,各项工作都得到较好的进行。但由于诸多原因,许多工作仍存在不足和欠缺。首先,社团内部分工不明确,成员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联系,在招新和各项活动的宣传上明显存在不足。
三、指导思想和方向 长风文学社指导思想:分享、合作、乐学、激情、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社员,充分学习、吸收各大高校社团的优秀经验,兼容并蓄、为热爱文学、文字的同学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争取用行动激发创作激情,让大家随时随地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发展目标:实现思想自由、体制健全、文学氛围浓厚的校级优秀社团。
三、发展方式
(一)、社团内部建设
1、稳定的例会制,每月由策划部组织开展一次内容新颖,方式特别的例会活动,总结分享上月的收获,并由编辑部分发《凤鸣》收藏的材料。(办公室负责例会的举办及会议内容的整理并对下一月各项事务做出布置。)
2、通过小组研讨,邀请优秀作者、分享积累等方式,塑造浓厚的文学氛围。
3、以各部门为指导开展特色鲜明的部门活动,重点以编辑部为主导的交流谈心活动和应用文实践活动。
4、每周举行一次集体的外出活动,主要以校外为主。
5、打造精品规范的集体性活动,每年举行一次大型的“风艺杯”诗歌朗诵和“汉字英雄”,以长风文学社为主办单位。
6、每年秋季开展以学院为主导的“应用文写作交流会”。
7、定期发行社团刊物《凤鸣》,面向全校发行,扩大我社影响力。
8、社团管理实行层层负责制,所有社员实行小组绑定制,通过小组维系各社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9、为确保长风文学社经济上的独立,外联部在社团规定赞助之外的25%为外联所有,其余为社团所有,报纸上稿费由当次报纸赞助情况决定,但不低于10元。外出时活动经费,由社员自行承担,活动中礼品的设置、材料费用由社费承担。
8、社团传承实行阶梯选拔制,进一步完善文学社干部公开选拔制度,进一步推进文学社活动与管理的自主化进程,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二)、对外合作
1、积极与校内其他社团进行交流活动,在社团的成长与发展道路互帮互助。
2、兼顾学院利益,积极配合学院活动的开展。
3、在全院范围内传播最优秀的大学文化,同时为学生的新思想新作品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
4、走出校门,努力逐步与各高校学院加强文学交流,传播与引进新思想、新观念、了解各大高校大学生文化成长动态。
5、通过外联等方式,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打造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社团。
四、社团组织形式 社团组织形式为“两翼一主干”,即以社长—编辑部及各小组为主的纯文学性质的交流为左翼,以办公室—编辑部—网络部为主的应用公文的学习为右翼,以各部负责人的日常管理为主干。
长风文学社
一语言的功能层次
语言功能是指语言在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功能。社会生活是分领域的,虽然划分社会生活领域并无一定之规,但是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却有大致的习惯,这种习惯可以通过职业分类、行业管理部门的设置等体现出来。若干社会生活领域可以整合为更宽阔的领域,某社会生活领域也可再细分为若干小领域。既然社会生活可以分领域,不同领域可以进行平面整合或者是层次叠架,那么语言功能也应当是分领域的,而且语言功能领域也可以进行平面整合或者是层次叠架。
根据中国语言生活状况和语言规划的经验,可以将语言功能大致划分为如下八个层次:
Ⅰ.国语。国语是指能够代表国家的语言。早在清末,我国就有了国语的概念,之后经过国语运动,逐渐确定了国语的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规定国语,但有“普通话”的概念。2000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①规定,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因此,普通话实际上具有国语的地位,行使着国语的职能。相应地,规范汉字实际上具有“国字”的地位,行使着国字的职能。世界上许多国家也没有明确规定国语,如美国;而有些国家则规定双国语甚至多国语,如加拿大、瑞士、比利时等。
Ⅱ.官方工作语言。官方工作语言是指国家和地方工作机关工作时应当使用的语言(包括文字)。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我国的官方工作语言是普通话(包括规范汉字),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汉语方言及介于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地方普通话”,还较为普遍地使用。我国实行民族平等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第四条第四款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在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地方的通用民族语言也是官方工作语言。例如内蒙古自治区,自治区的官方工作语言是蒙古语和国家通用语言;在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自治旗,官方工作语言除蒙古语和国家通用语言之外,还分别有达斡尔语、鄂温克语和鄂伦春语。
我国在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等重要会议时,工作语言还使用蒙、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等七种语言文字。这些语言文字也具有国家层面官方工作语言的性质。
官方工作语言与国语常常具有一致性,有很多国家,国语也就是官方工作语言。但是,国际上国语与官方工作语言不一致、甚至相互分离的情况也不罕见。例如:新加坡的国语是马来语,官方工作语言是英语;印度的国语是印地语,国家的官方工作语言是英语(印地语等在名义上和实际上是不是官方工作语言,尚不清楚),印度各邦还有其他的官方工作语言;加拿大的国语是英语和法语,在国家层面和英语区,这两种国语也是官方工作语言,但是在魁北克省法语区,官方工作语言只使用法语,英语在一般生活中也受到相当严格的限制。
Ⅲ.教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语言功能层次。特别是教材、教师讲课和考试等环节的教学语言,许多国家都有明确规定。我国的教学语言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少数民族地区提倡双语教学,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民汉兼通”。少数民族语言发育状态和使用情况的不同,双语教学也有各种不同的模式。外国语文只是学习的科目,不是法定的教学语言,但是现实中不少教育机构在用外国语文作为教学语言,这是现实提出的需要分析研究的问题。
Ⅳ.大众传媒。大众传媒主要有平面媒体、音像媒体③和网络媒体,是当今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充满生机的语言生活。大众传媒在传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创造新文体、新词语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④这一领域的语言功能十分强大,也最为语言规划者所重视。大众传媒主要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民族地区和面向民族大众的,也使用民族语言文字。此外也有少量的汉语方言、繁体字、外国语文在大众传媒中使用。网络媒体是一种新兴媒体,其语言文字多数与平面媒体、音像媒体相同,但也有许多特点。
Ⅴ.公共服务。政府、行业或服务业向社会提供服务,一般都需要语言文字作为服务中介。理论上讲,公共服务应该使用服务对象所习用的语言文字,服务对象的多元,决定了服务语言(文字)的多样。对于较为宽泛的服务对象,如机场广播、路名标牌、商品说明书、博物馆解说词等等,应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民族自治地方应同时使用民族语言文字。
Ⅵ.公众交际。在全国范围内的公众交际,一般多采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民族地区和汉语方言区域内的公众交际,还应根据实际情况使用民族语言和汉语方言。
Ⅶ.文化。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家园。继承传统文化、借鉴外国文化、发展现代文化,是当代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继承、借鉴和发展文化,每种语言(文字)及其方言⑤都有其作用。
Ⅷ.日常交际(包括家庭交际)。在日常生活中,公民使用他最自然的语言文字进行交际。当前的情况是,使用汉语方言和民族语言是日常交际最主要的语言现象,也有使用普通话和“地方普通话”的。特殊的家庭可能还使用外国语文。
二语言现象
语言现象在本文中是指语言(文字)及其变体。中国是世界上语言现象最丰富的国度之一,当今应考虑的语言现象主要有五种:
A.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中国的法律法规,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国家的通用语言文字。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其在国家公共事务、教育、大众传媒以及社会公共服务、公众交际等领域发挥最为重要的功能。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牵涉到公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是中国公民的最为基本的语言权利。
B.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不可分离的成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⑥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都体现了民族平等、语言平等的基本理念。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6年,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涉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法律法规规章276件,其中国家级的法律法规规章83件,地方(包括省级、州级、县级)法规规章193件。⑦这些法律法规规章保障着中国少数民族方方面面的语言权利。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通常认为有80余种,⑧就现有的研究成果看,应该在百种以上。⑨民族语言之间差别较大,有的使用人口过千万,有的只剩下十几人;有的民族有共同语而无方言,有的则方言分歧严重,甚至没有形成民族共同语;有的有传统文字和大量文献,有的有现代文字但文献不多,有的没有文字,有的曾有文字但已失传;有的充满生机,有的则处于濒危状态。⑩不同的民族语言(文字)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资源,具有法理上的平等性,但在现实生活中的功能却大相径庭。蒙古语文、藏语文、维吾尔语文、哈萨克语文、朝鲜语文、彝语文和壮语文,在国家重大政治生活中都在发挥作用,在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朝鲜族、彝族和壮族自治地方,发挥着主要语言文字的作用,而有些民族语言只在日常交际、甚至家庭中使用。对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语言规划,必须分类研究,因实制宜,循序渐进,应特别重视可操作性。
C.汉语方言。汉语方言之丰富世界闻名,大的方言近10种,小方言土语不计其数。国务院1956年2月6日发布的《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指出:“汉语统一的基础已经存在了,这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11)这一指示规定了北京语音和北方话的语言地位,但是没有规定别的汉语方言的语言地位。在社会语言生活中,汉语方言究竟应该发挥什么样的功能,尚缺乏语言规划层面的规定。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汉语方言的语言功能还相当重要:公务员用方言行使公务的、教师用方言教学的不在少数;广播电视有一定比例的汉语方言节目;在公众服务、公众交际、文化传承、日常交际中,汉语方言发挥着不容替代的功能;汉语方言为普通话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营养,在其基础上形成的各种各样的“地方普通话”,在语言生活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汉语方言在香港、澳门、台湾等地所发挥的语言功能更大。
D.外国语文。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外语教育,起于清朝末年。(12)百余年来,随着外语教育的发展和国家的不断进步,外国语文已经成为语言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语言现象。国家重要的记者招待会常有外语翻译,国家的重要文件有不少译成了外文;外语是中国高考的必考课程,中国学习外语的人数为世界之首;广播电视有外语的频道和节目;在公共服务、公众交际、科学技术、文化传播等领域,外国语文也有不小的功能。尽管如此,外国语文并没有进入法律法规层面的语言规划,只是在教学、考试、晋职、用人等方面有一些规章制度。
E.繁体字。繁体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历史文化的传承、境外华人社区的交往、书法艺术的弘扬、文字学研究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语言生活需要培养研究和使用繁体字的专门人才,同时也需要大众有一定的繁体字知识与素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了繁体字可以使用的领域,但从当今语言生活的需求来看,应重视繁体字的语言规划。
三语言功能规划
语言功能规划的主要任务,就是规划各功能层次的语言作用,换言之,就是规划各种语言现象在各功能层次的价值与作用。上面讨论了八个功能层次和五种语言现象,从操作层面来看,语言功能规划就是填写好下面这张表格:
语言功能规划表的填写,反映的是深入研究的结果。在“刍议”之时就把这个表填起来,只能是示意性质的,是一种学术构想,远不是结论。表中符号的含义是:
“+”表示某语言现象可以在这一功能层次上发挥作用。
“-”表示某语言现象不能在这一功能层次上发挥作用。
“?”表示尚无明确的判定,不清楚某语言现象能否或应不应该在这一功能层次上发挥作用。例如少数民族语言在国语层面是何地位,就值得进一步研究。如前所述,我国没有规定国语,事实上国家通用语言代行国语的职能。民族语言同汉语言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理论上说也应能代行国语的职能,而事实上并没有代行国语的职能,比如在联合国工作语言中,中文只指汉语文。
“±”有两重含义:1.在这一功能层次上,某些语言现象发挥作用,某些语言现象不发挥作用。例如在大众传媒领域,一些民族语言有出版物、电台和电视台,而一些民族语言因其没有文字而没有出版物,因其使用人口太少而没有这种民族语言的电台、电视频道。2.在这一功能层次上的某些领域发挥作用,某些领域不发生作用。例如汉语方言,在大众传媒这一功能层次一般不发挥作用,只在方言频道或方言节目中发挥作用。再如繁体字,它在一般的教育领域不发挥作用,但是在特殊的教育领域(如古代汉语、方言学、古代文学等)还发挥着重要作用。
上表虽然是示意性质的,但从中已经可以得到一些有趣的规律或倾向性的东西。例如:
1.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全功能型的,在每一功能层次都能发挥作用。这正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该承担的语言职能,也是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所取得的成就。
2.少数民族语言在中国语言生活中发挥着仅次于国家通用语言的功能。细而察之,在功能层次上自Ⅰ至Ⅷ,功能依次增强。当然,不同的少数民族语言之间有较大差异,但是都有“自Ⅰ至Ⅷ,功能依次增强”之趋势。
3.汉语方言是具有根基的语言,在中国语言生活中发挥着重要职能。不同的汉语方言,其语言功能有较大差异,但是也都遵循“自Ⅰ至Ⅷ,功能依次增强”这一趋势。
4.外国语文的功能集中在中间功能层次上,主要在教育、大众传媒、公共服务和文化传播等层面有作用。当然,不同的外语语种,在中国语言生活中发挥的功能也不相同,当下的情况是:英语的功用最大;韩国语的使用发展较快,因为中韩民间交往相当频繁,特别是中国一些城市形成了韩国人社区;而世界绝大多数语种,其实在中国的语言生活中并没有作用,这是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的。
5.在大陆语言生活中,繁体字与简化字互补使用。
6.就语言现象来看,自A至E,语言功能呈现依次减弱的趋势。
7.就功能层次看,高端使用的语言现象少,自Ⅰ至Ⅷ渐次增多。高端层次讲究语言的统一与交际效率,使用语言现象少是合理的;较低的功能层次与大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语言现象应该多样化。这体现了语言生活中主体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兼顾了语言效率与语言资源的保护。
四结语
语言功能规划是在语言的地位规划和本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从语言生活的角度进行的更为缜密、操作性更强的语言规划。本文关于功能层次的划分和语言功能规划表的填写,虽然多为感性,尚需严密的科学论证和实践检验,但是笔者已经从中感受到了这种规划的必要性,从中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学术话题,也发现了一些国家语言政策层面的课题。比如:
政府管理的应当是社会语言生活,语言本身的工作主要应由学者承担,只有对语言生活产生较大影响的本体问题,政府才来干预。政府所要管理的语言生活,主要是较高功能层次的,较低功能层次的语言生活,政府可以给予帮助和指导,但不应过多干预。
语言规划不能仅仅考虑交际效率,不能仅仅是为了解决语言给社会带来的麻烦,还要充分考虑到“语言是资源”这种理念和民族地区、汉语方言地区的语言感情;不仅要考虑精英文化的弘扬,还要考虑草根文化的传承;同时还要辩证处理理想化与现实性的关系等等。
通过合理的语言功能规划,可以使各种语言现象各安其位,各得其用,各展其长,构建起多种语言现象互补共生、和谐相处的“多言多语”生活。
[附注]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2001年1月1日起实施。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此后有四个修正案: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③?也称“有声媒体”。
④?关于大众传媒对语言的作用,详见李宇明《大众媒体与语言》的有关论述。
⑤?也包括外国语文。
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2001年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修正。
⑦?参见国家民委文宣司《民族语文政策法规汇编》和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新时期语言文字法规政策文件汇编》。
⑧?《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列出的少数民族语言只有63种。
⑨?参见《中国语言名录》,“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课题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上编)》第431~434页。
⑩?关于少数民族语言的一般情况,可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的《世界语言报告(中国部分)》。
(11) 见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 《国务院发布〈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和〈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50周年纪念文集》第85页。
(12) 参见高晓芳《晚清洋务学堂的外语教育研究》。
摘要:语言规划传统上分为语言地位规划和语言本体规划,本文提出还应专门进行语言功能规划。语言功能规划在地位规划和本体规划基础上进行,其任务是规划各功能层次的语言作用,或者说是规划各语言现象在各功能层次的价值与作用。本文把语言功能划分为国语、官方工作语言、教育、大众传媒、公共服务、公众交际、文化、日常交际等八个层次,把语言现象归列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汉语方言、外国语文、繁体字等五种,论述了这五种语言现象在这八个功能层次上的作用,并尝试性地填写了一份语言功能规划表。
关键词:世界语言问题 濒危语言 语言消亡 语言规划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b)-0241-01
在全球化日益扩张和深入的时代,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和本体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迅速。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英语霸权地位的形成和弱势语种的濒危甚至消亡。语言使用者的经济基础、政治力量和人口多寡决定了语言的地位。所有语言本身都是平等的,所有语言都是语言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语言的消亡是无法挽回的重大损失,我们应该为维护语言多样化做出最大的努力。
1 濒危语言的界定及世界语言现状
濒危语言主要是指那些在社会中使用功能萎缩、使用人数较少的语言。由于研究者所处角度和语言濒危程度不同,国内外学者对于濒危语言的界定并没有统一标准。在这里我们援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鉴别语言濒危程度的9条标准,即:(1)代际之间的语言传递情况;(2)语言使用者的绝对数目;(3)该语言的使用者在总人口中的比例;(4)该语言使用领域的趋向;(5)该语言对新语域和媒体的反应情况;(6)语言和识字教育的资料状况;(7)政府及机构的语言态度和政策;(8)社区成员对自己的语言的态度;(9)文献的数量和质量。
目前,世界上共有6900多种语言,从20世纪到现在,由于政治、经济、战争、宗教、移民、文化等种种原因,已有1000多种语言在地球上消亡。世界上每两个星期就有一种语言消失掉,如果人类不采取紧急措施来保护濒危语言,到本世纪末,90%的语种会走向消亡。
2 世界濒危语言研究概况和各国语言规划
早在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在乌克兰组织语言专家们讨论了濒危语言问题,并于1992年提出编辑出版《濒危语言红皮书》。199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每年的2月21日为“世界母语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系列行动极大的提升了人们保护民族语言的意识。
澳大利亚是语言消亡比较严重的地区,95%的民族语言已经消失。自70年代初以后,澳大利亚规定在全国实行多语制,支持原居民的文化和语言,并且建立澳大利亚濒危语言论坛,为全世界的濒危语言建立一个电子资料库,其语言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法国是特别重视法语纯洁的国家,在抵制英语入侵上立场坚定。法国政府成立术语委员会创造法语新词代替英语词,并且颁布了Bas法和Toubon法来确保法语词汇在某些领域的使用;俄国组建“俄语委员会”,给政府制定语言政策保护俄语纯洁性提供专业咨询。普京签署总统令,严厉禁止在媒体上公开夹杂外来语,并倡导中学语文教育抵制外来语的侵袭。一些人口相对较少的国家如以色列、阿拉伯、意大利、挪威、荷兰、冰岛、新加坡等也从制度、法律和意识等方面为维护本民族语言的纯洁性做出了努力,其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3 中国的濒危语言研究概况和语言政策
国内也有不少语言学家关注世界语言问题,他们的研究成果意义深远。如曹志耘在关于挽救濒危汉语方言方面做了深入研究,孙宏开关于濒危语言问题有精辟论述,徐世璇、廖乔婧对于濒危语言问题的研究成果也进行了综述,而笔者的导师刘汝山也是濒危语言研究方面的专家,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国内语言学家的研究成果为我们了解世界语言问题、关注濒危语言提供了信息来源,也为我国的语言文字部门挽救濒危语言、制定语言规划提供了信息依据。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语言都是值得珍视的财富。而随着对外交流的扩大,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大,尤其是出国潮和英语在各种职称评比中的关键作用,全民学习英语的热情高烧不退,“英语热”弥漫全国。更可怕的是在某些学校学生唱中国国歌都要用英语唱,某些小学为了怕汉语拼音干扰英语字母的学习,先教英语再教汉语,汉语为英语让路,汉语地位实在堪忧。除了汉语沦为英语附庸外,我国许多少数民族语言也濒临灭绝,主流媒体的去方言政策使得方言无立足之地,大多数孩子们会英语会普通话,却再也听不懂也不会说上一辈的方言,失去了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在世界各国都在竭力保护本民族语言文化的同时,我们却还在全民性的追逐外语、鄙弃本民族语言,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与“国家汉语战略”背道而驰,这是极为错误的。
4 如何做好我国语言规划?
结合我国语言现状,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保护我国的各民族语言。
(1)提升民族意识,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也是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的依附。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历史文化,语言记录并保持了这些特色。为了避免少数民族的语言无人继承,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组要派专人挖掘记录这些濒危语言,鼓励各民族人民在各自的区域范围内使用民族语言。
(2)提升汉语地位,抑制英语过热。普通话的推广已经取得了瞩目的成效,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国人的汉语水平和文化素养也随之上升。政府部门应该改变将英语作为升学、晋升衡量指标的现状,对于中小学英语教育进行全面的研究和规范,对外来词进行汉化规范,大力倡导汉语文化,举办汉字大赛、汉语演讲大赛等活动。个人要热爱本民族语言,了解语言的渊源,多阅读汉语书籍,提高汉语水平。
(3)培养专业外语人才,避免人才浪费。专业外语教育要着力培养一批专业过硬、外语精通的人才,充实到国家需要的岗位中去。公共外语教育要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原则,以興趣为导向,开阔语言学习者的思维和视野。
5 结语
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当今世界的语言霸权对人类语言多样性带来的危害,要以对全人类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语言规划,研究、抢救和保护濒危语言,使人类的语言文明继续得以保护和传承。
参考文献
[1] 曹志耘.关于濒危汉语方言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1).
[2] 刘汝山,王美玲.全球化趋势和世界语言问题[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6):72-76.
[3] 孙宏开.关于濒危语言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1).
二、发展规划:1社团内部•让社团内的每一个人在锻炼和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同时,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打造一个和谐、富有特色的文化社团。•用心为会员服务,努力为会员提供文学交流的机会。2学院方面•做好校刊《港湾》的筹稿、编辑、排版等工作•秉承“漫步文学殿堂,倾听心灵之音”,积极为我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促进学院发展,促进学生发展。•积极与院内其他社团进行交流活动,在社团的成长与发展道路上互帮互助。•服从学院利益,为学院活动的开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全院范围内传播最优秀的大学文化,同时为学生的新思想新作品创造一个展示的平台。•认真完成学院布置的各项任务。3更广范围•走出校门,努力逐步与各高校学院加强文学交流,传播与引进新思想、新观念,了解各大高校大学生文化成长动态。•努力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打造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社团。
三、本学期工作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工作计划即发展目标,有目标的指引,才不会盲目的开展活动,顺着发展方向走下去,才可以达到目标。以下从三方面介绍启航文学社本学期的发展计划:●骨干的培养——培养出有修养、有文化、有能力的社团骨干作为一名大学生,须先成人后成才。在社团里,社长与骨干成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帮助,培养社团成员的良好品德;学习上互相帮助,齐头并进,以学习为重;偶尔组织外出活动(例如:爬山),或者举行一些体育活动联谊(例如:乒乓球、羽毛球等),让大家加强锻炼,增进团结;为了做好校刊的编辑排版工作,提高干事的综合素质,文学社将在本学期以及以后的日子里开展骨干培训会从而进一步做好学院老师交给的重任。●活动的开展——针对骨干、会员、校内外学生策划开展不同活动为加强骨干之间的凝聚力,开展一些大家可互相认识的活动(例如:“我要认识你”、“猜猜我是谁”等),活动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同时为增加骨干之间的凝聚力,我社将做一些心理方面的小游戏(例如:“连坐前进”等)提高大家的兴趣。会员是活动的主体,本学期将针对会员开展更多活动(例如“会员大会”、“我有话说”等等),让会员展示自我,表现自我,让他们真正的加入启航文学社这个大家庭中,在这里他们可以感受温馨,也可以挑战自我。
语言文字工作三年规划
新庄镇中心小学
2014—2016年语言文字工作三年规划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员的流动,语言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交流的一个障碍。语言文字是交际的工具和信息的载体。推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的一项基础工程,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现国家提出的新世纪 “普通话初步普及” “汉字的社会应用基本规范的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市教育局语言文字委员会的规定,我校语言文字规范工作中长期目标是:教师和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基本达到规定的要求,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宣传、会议及其它集体活动中使用普通话;校园用字规范。
为实现这个要求,现制定今后的工作计划如下: 2014:
1、组织全校师生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2、将语言文字工作列入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分管领导每半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听取语言文字工作汇报,研究语言文字工作。学校工作计划和总结中有语言文字工作内容。
3、在老师中提倡说普通话,要求普通话进课堂。在语文老师中找普通话能力强的担任推普老师,力求在一年内,让学校大部分老师都能够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2015:
1、组织全校师生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2、健全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网络。由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各班级设立语言文字规范化监督员(班级学习委员),在校语言文字工作组的统一部署下,开展学校和各班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整治与监督工作。
3、在校内设置宣传标语牌及宣传橱窗,在学校教室、走廊、校园等公共场所设“请说普通话,请用规范字”的提示牌,使校园内形成人人都说普通话,都使用规范汉字的氛围。学校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对校内所有公示牌、上墙的制度、办法及所发文件、所写文字材料负责监督审查,对不规范用字现象要立即纠正、整改。开展多层次的普通话演讲、朗诵、书法及规范字知识竞赛,提高师生员工的语言文字水平; 9月开展“推普宣传周”活动,形式要多样,内容要丰富。
4、将普通话合格作为教师继续教育内容。在教师考核、期中教学检查、评选先进、评定职称时,都要将普通话内容列入,使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宣传、会议及其他集体活动中100%使用普通话,在职教职工全部参加普通话培训,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应达到二级甲等或以上。
5、本学期的教育中心开始转向学生,在学生中开展推普活动。
6、在推普活动周,开展教师普通话活动,教师在学校任何场所,必须讲普通话,并在该周设立推普日,全体教师在会议室进行经验交流。组织开展 “规范化汉字周”,学校所有制度、公示牌,一律使用规范化汉字,教师批改作业的用字要规范。
2016:
1、组织全校师生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2、建立校规范用字检查审核制度,加强监督力度。校语言文字工作组负责对校园文化及需展出的文字作品的报审,每学期对教师教案、板书、论文、科研材料等进行一次抽样检查,对学生的作业、答卷、通知等进行不定期检查,杜绝出现错别字、异体字、二简字和繁体字。对教师、管理人员及学生在教学、工作和集体活动中使用普通话和规范字的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并将结果向全校通报。
3、对教师、学生进行普通话和规范用字的培训、教育,学校设立广播站,课余时间由普通话优秀的同学或老师对全体同学进行广播,借此推广普通话。
4、在学生中,加强普通话的学习,培训推普委员,各班每周设立推普日,该日学生必须监督、检查讲普通话情况。
5、推普活动周举行 “说普通话,做文明人。”在校园内掀起学普通话用普通话的热潮。
国民语言能力是一个由若干子能力构成的立体能力体系。其核心能力是指国民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所赋予的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权利的能力,即国民学习和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能力,这是国民应具备的基本语言能力。此外,国民语言能力还包括“语种能力”,即指掌握多种语言文字的能力;“现代语言技术能力”,即指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化手段处理语言文字的能力;“行业语言应用能力”,即指具备部分行业语言的应用能力。
根据《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的要求,纲要把“提高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作为六大主要任务之一,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三项重点工作。一是构建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体系。推进和完善普通话水平测试、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和汉语能力测试。二是提升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幼儿普通话水平,加强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建立并完善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评价标准。三是提升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高教师及相关职业人群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在教师资格标准中明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要求,将语言文字纳入教师培养和培训的重要内容。健全学校、机关、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公共服务行业等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职业标准。提倡国民发展多语能力。在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根据需要,合理规划,为提升国民多种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创造条件。
从美国语言学家Haugen 1959年第一次提出语言规划 (Language Planning) 至今, 这个学科的发展也有近50年的历史了。[1]伴随着全球化所带来的种种语言问题, 如何在继承语言规划研究者几十年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寻求更适宜的语言规划架构, 是摆在研究者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从一些学者对语言规划的定义可以看出, 从20世纪90年代起, 语言规划领域的学者对语言生态和语言多样性的关注越来越多, 有学者认为所有“语言问题”的共同核心是多样性, 因此语言政策的根本使命是多样性的管理。Mühlh·usler[2]认为:按照生态学的观点, 语言规划已不再是一种流水线式的作业过程, 而是一种旨在保持人类交际系统最大多样性的活动。刘海涛[3]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对语言规划的新的认识, 其中的“语言规划是对语言多样性的一种人工调节;语言规划不是要消灭语言的多样性, 而是要保护这种多样性;语言规划也应该考虑受众的感受, 考虑规划行为对整体语言生态系统的影响”都反映出语言生态的研究已经成为语言规划研究的重点问题。
1 生态语言学的发展
从20世纪70年代起, 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 人们对环境的关注与日俱增。人口的急剧增长、现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环境的污染、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导致生态环境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全球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生物物种及遗传资源多样性损失严重, 许多生物物种濒危。许多语言学领域的学者和专家开始试图从语言学的角度来探讨语言与生态的关系, 以语言多样性为核心思想的语言生态观越来越引起语言学家的关注和重视。生态语言学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生态语言学 (Eco-linguistics, 简称EL) , 又称语言生态学 (Ecology of language) , 是语言学和生态学结合而形成的语言研究新兴领域。“语言生态”是指特定语言与所在族群、社会、文化及各种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生存发展状态。[4]Mühlhaüsler[2]指出, 语言环境涉及语言与现实世界和环境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及语言多样性的重要性等方面;世界上现存的各种语言构成了语言生态。[4]Haugen[5]在《语言生态学》一文中提出要“研究任何特定语言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他的语言生态隐喻学说奠定了语言生态学研究的主流模式。1990年, M.Halliday在国际应用语言学会议上强调语言学家不可忽视语言在生态问题中的作用, 语言研究者对语言和环境的关系问题应当作出新的思考, 从此产生了生态语言学的另一研究范式。奥地利生态语言学家Fill[6]认为Haugen[5]与Halliday的论文引出了人们对生态语言学研究的两种方法:一种是把生态学作为一种隐喻来理解, 也就是说把生态学理解为环境中的语言, 这种方法关注语言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着力于调查、记录及拯救地球上濒危的语言;另一种是从生物的角度来看待生态学, 认为语言在环境发展与环境恶化问题上的作用和影响是不难发现的, 而对环境问题进行语言研究是一种可行的办法。在随后数年中, 又有不少学者发表论文、专著探讨此方面的问题, 如, 生态语言学读本:语言、生态和环境 (Fill&Mühlh·usler) [7];语言规划与语言生态:语言规划的当前问题 (Liddicoat&Bryant) ;语言进化的生态学 (Mufwene) ;语言生态 (Palmer) ;语言规划与语言生态 (Mühlh·usler) [8];生态语言学研究发展状况及未来的展望 (Fill, 1996) ;对语篇的生态批评分析 (Jung, 2001;Gerbig, 1993;Mühlh·usler, 1996) 等等。在诸多论著中, 1997年, Kaplan和Baldauf的《语言规划:从实践到理论》[9]一书是对语言生态的研究贡献最大的著作之一。该书在考察现有各种语言规划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 提出了语言规划的生态观。本书当中的诸多变量是描述语言状况时应该考虑的关键因素, 如, “语言消亡”、“语言变化和语言扩散”、“语言融合”、“语言接触”等。最后作者还提出了语言规划的生态模型, 并且用生态理论分析了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的语言生态系统, 这对于其他国家语言生态系统的描述, 有较大的借鉴意义。这两位作者2003年所著的《太平洋地区语言和语言教育规划》[10]一书的第12章对语言生态的模型又进行了充分的描述。国内方面, 许多学者对语言生态也给予了很大的关注。
2 基于生态思想的语言规划研究
从20世纪90年代起, 语言规划领域的学者对语言生态和语言多样性的关注越来越多, 从生态学的视角研究语言规划成为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在语言生态思想的视角下, 语言规划被看作是与自然生态因素和文化生态因素息息相关的一个过程, 它关注的是如何确定这些维持语言多样性的生态因素和保持语言多样性最大化的问题。因此, 语言多样性被看作是保持文化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的前提。基于生态思想的语言规划, 简称生态语言规划 (Ecological language planning) 的重要任务是调查语言和其他参数之间的生态链接以减少语言问题的发生。因此, 生态语言规划的最终目标是加强对特定生态环境中的语言多样性和这些语言之间链接的系统和环境的支持, 达到一种生态的平衡而不再需要任何管理。
基于生态思想的语言规划和以往的语言规划研究是不同的。生态语言规划与传统语言规划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两点, 第一, 规划的目标, 多样性而非仅仅标准化;第二, 规划的方式, 集体参与胜过于专家管理。传统的地位规划关注的是个体语言的等级地位, 生态地位规划 (Ecological status planning) 的目标在于达到不同语言地位之间的最大平衡;传统的本体规划更重视个别语言系统的标准和规范问题, 而生态本体规划 (Ecological corpus planning) 关心的不仅仅是语言的标准化问题。[11]生态视角下的语言规划还具备以下一些特点:不仅仅考虑系统内部的因素, 更重视外部环境;对单一文化主义危险的认识;对自然和人力资源限制的认识;长远的眼光;对促进健康生态的因素的认识。
作为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语言规划研究时常受现代语言学中结构和生成学派假设的约束, 生态语言学的出现为语言规划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机会, 学者可以从生态学的视角重新审视以往语言规划的实践, 同时针对语言问题提供了更全面更丰富的解决办法。
然而, 在研究过程中, 我们发现以往的语言生态研究常常出现定量不足的情况, 没有形成真正的生态模型, 大部分的研究都属于定性研究, 仅仅借用生态的说法, 而没有借助统计的研究方法。Abram de Swaan在《世界上的语言-全球语言系统》[12]中介绍了语言的Q值理论, 描写了一种语言获得核心地位的过程, Q值恰当地标示出了一种语言在整个语群中的地位, 可以简便地显示语言大致的交际价值。以往语言学习者对于语言的取舍仅仅依靠的是印象、直觉或第三方建议, 而不是建立在充分的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目前, 关于语言技能分布的统计数据还不够充分和精确, 几乎所有国家的语言技能数据都很匮乏, 无法进行更细致的计算。根据现有数据计算出来的Q值在很大程度上是有说服力的。Abram de Swaan不仅提出了决定Q值的两个因素, 即语言的流行度和中心度, 还给出了计算一种语言交际价值的公式。这套Q值理论告诉我们, 人们很可能会选择学习最能提高他们言语库Q值的语言, 从而导致某些语言 (如英语) 的地位越来越高, 而另外一些语言的地位越来越低, 直至最终被使用者弃用。与此同时, 人们也应该注意到, 要想使自己的语言成为具有高交际价值的语言, 当务之急就是要提高该语言的Q值。William J.Sutherland在Nature上发表的文章Parallel extinction risk and global distribution of languages andspecies[13]中利用相关数据和函数关系分析了语言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 (以鸟类和哺乳动物类为例) 与人口规模、地域面积、所处纬度、森林面积、海拔高度等因素的比例关系。语言、鸟类和哺乳动物类在人口规模大、地域面积大、森林面积大、海拔高度高、所处纬度低、多山等情况下显示出更强的多样性。通过对鸟类和语言的威胁的对比, Sutherland得出的结论是, 当前语言面临的威胁远远严重于鸟类。有记录的濒危语言已经非常多, 在世界上的357种语言的使用者已分别不到50人。Sutherland利用数据分析出语言使用的下降率和人口规模成反比, 使用频率和交际地位较低的语言将会越来越不被重视, 直至消亡, 因为当语言成为稀有语言时, 就不再具有吸引语言学习者学习的能力, 使用和学习这种语言的人将会越来越少。最后, 他还指出尽管语言濒危的国家或地区伴随有更大的生物濒危的可能性, 而且语言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模式几近相同, 但造成二者威胁的原因却是有所差异的。
通过对该方面研究情况的梳理, 可以看出, 该研究在理论研究, 即定性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在定量研究和采用统计研究方法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以上两位学者新颖的研究模式值得借鉴。
3 结语
综上, 生态语言学已成为语言学界尤其是语言规划领域研究的重点。目前, 众多学者们对生态语言学的研究多集中在濒危语言的研究方面, 语言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方面, 以及语言人权问题等方面。生态语言学是一门新兴学科, 也是一门应用型学科, 它关系到人类的长远发展, 它的发展越来越清楚地表明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研究领域。
结合语言规划的相关理论和语言规划的生态学框架, 本文从语言生态思想的起源、发展、影响等多个角度, 阐述这个学科的发展进程, 作者认为从生态学视角研究语言规划、解决语言问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针对定量研究和采用统计研究方法方面存在不足的情况, Abram de Swaan和William J.Sutherland的著述给我们展示了研究语言生态的新视角和重要方法, 告诉我们应该借助统计的方法和实际数据来分析语言的发展和变化, 如针对某种语言建立跟踪观察记录的机制, 随时间的发展和统计的数据来分析该语言在不同时期和不同语群中所受到的 (或给予别的语言的, 或相互之间的) 影响和威胁。最终通过对多种语言的综合分析, 形成一套集实施、评估和修订于一体的语言生态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这样, 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各种因素对于语言规划行为的影响, 以及对被规划语言发展的影响等。这些是当前研究语言生态问题所急需的。
摘要:近年来语言生态这个学科已慢慢成为国内外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作者通过梳理、阐述语言生态思想的起源、发展、影响, 提出当前语言规划过程中存在的种种语言问题, 结合语言规划理论, 最终提出从生态学视角研究语言规划、解决语言问题是一种可行并有效的研究方法。该研究在定量方面存在很多不足, 基于生态思想的语言规划研究应更多关注定量和统计研究的方法。
【语言文学大学生职业规划】推荐阅读: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的职业生涯规划书11-20
东北大学日语语言文学07-24
福州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考研经验09-12
2024年重庆大学日语语言文学考研11-20
汉语言文学范文05-27
上外英语语言文学11-07
中国语言文学的认识10-12
中班语言文学活动教案11-22
汉语言文学专业简历12-08
汉语言文学 就业前景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