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王敏勤教授关于教育教学管理学术报告体会(推荐3篇)
2月28日,全国著名教育家、天津市教科所所长王敏勤教授应我市教育局的邀请在市委礼堂为全市中小学校长及中层领导作教育教学学术报告。全市中小学管理人员参加了报告会。
王敏勤教授从“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课异构’活动探讨高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管理与校园文化的成功案例”等几个方面作了深入细致生动的讲解。王敏勤教授认为,文化治校是最高的管理层次,精细化管理是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有效形式,而学校管理的中心是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管理的重中之重。
我校共有10名人员参加报告会,我们至始至终都认真听报告,并认真做好笔记。我们很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回校后都交流了各自的学习体会。下面就谈谈我们的心得体会: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教师成功的把握教材
“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王敏勤教授一针见血的指出当前教育的弊病。“把握教材是一个教师永远的基本功。教师要用好教材,超出教材,开发课程资源,教材仅仅是个例子”说的太好了!我们教师怎样用教材,才能充分利用教材,又不被教材束缚呢?我们要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逐步做到两个还给,实施素质教育。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把校内课后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的遨游。,不管课程改革怎样改,钻研教材和把握教材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把握教材不仅是指理解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更是对教材的整体把握。要求教师熟悉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了解教材编者的意图,清楚整个学段教材的逻辑线索,能够把前后相关的知识整合起来。犹如一把散珍珠,要你有能用一根线成功的把它们串起来的能力。我们必须努力钻研教材,进行有效教学,努力学习王教授的主题式单元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系统思想,帮助学生寻找教材内在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教学中的无效环节和重复劳动,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把握好教材呢?王教授明确地给我们指出几点
首先,教师要把握整个学段的教材。
每个学段的教师,不管是教哪个年级的,都要把本学科的整个学段的课本拿到手,对照新课标认真的研读,在理解的基础上画出知识树。
然后写出教材分析,包括: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课本的编写意图和逻辑线索,本学段知识的内在关系,自己如何整合和处理课本等。然后以教研组为单位人人演讲,每个人把自己画的知识树(或知识结构图)投到银幕上(或画到黑板上),讲解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设想。通过研讨,相互都有启发和收益。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教研组共同设计出本学段本学科的知识树(或知识结构图),张贴于教室的墙壁上。新生一入学,教师不要急于讲第一册的第一课,首先要给学生讲整个学段的知识结构图,让学生有一个全面的感性的认识。
其次,要把握一册教材。
现在好多教师在假期拿到新课本后,往往急于备出下学期两周的新课来,后边的知识甚至连看都不看。有的老师讲第一章不看第二章,讲第一节不看第二节。实际上一个真正有经验的教师首先要通读整册课本,对照新课标,了解编者的意图和知识的前后联系,画出整册书的知识结构图,写出教材分析。按照前边的路子仍然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研讨,共同设计出本册课本的知识结构图张贴于教室墙壁。在新学期的开始不要急于讲第一课,而是给学生讲整册课本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计划。
第三,要把握一个单元的教材。
教师在备课时不要只备一节教材或一篇课文,而要备一个单元。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各科教材基本都是按照主题的形式来编排的。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明确一个单元的主题,清楚编者围绕这一主题是如何选材和编排的。要提倡教师单元备课,集体备课,把一个单元的课时和活动整体安排。
第四,要整体把握一篇文章或一节教材。
有的老师在备课时一头扎进细节,对整篇课文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把握,钻研一篇文章首先要明确这篇文章在整个单元中处于什么位置,编者为什么要选入这篇文章,如果换一篇文章行不行?在学习这篇文章时重点是学习什么,教师明确了这些才能备课和上课,以往三课时的内容可能一课时就能处理完。的确,在当前课程改革中,教师不要忽视对教材的把握和钻研。因此,在以后开展的教研活动中,我们一定更加重视的。
二.“两案合一” 教与学不再两张皮
为了上好一堂课,教师要认真备课,这是教学常识。但老师的教案往往是“讲案”,只考虑老师怎么讲,很少考虑学生怎么学,即使教案中设计了一些双边活动,也往往是自导自演、自问自答,如有的老师在教案中写道:“师问:„„生答:„„”就像一个设计好的话剧脚本,上课时只要把它演出来就行了,效果主要是看老师讲得生动不生动,学生配合得好不好。有些老师的教案不允许学生看,因为学生一旦看了“教案”,教师在教案中设置的一些“包袱”就泄密了,上课时老师就没法施展教学艺术。
实际上,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与学还是两张皮,老师讲的东西不一定是学生想学的东西,也不一定是学生不会的东西。师生共用“讲学稿”,老师的“教案”同时也是学生的“学案”。“讲学稿”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线,按照学生学习的全程来设计,充分体现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包括四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讲学稿”在课前就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学教材。实际上教材的大部分基础知识学生在课前就学会了,上课时老师按照“讲学稿”检查和点拨,以学定教。学生会了的老师就不再讲,不会的进行点拨,教的就是学的,学生不会的东西正是教师要点拨的东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也是老师要补充的东西。没有多余的废话,没有多余的活动,没有故弄玄虚的东西,课堂效率高,真正实现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学生学的法子,就是先生教的法子”。可见,“两案合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减轻学生负担的奥妙所在。
三.让“人文关怀”在学校管理中熠熠生辉
王教授指出,想要构建和谐的学校就必须“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其实质就是尊重人、依靠人、提高人。尊重人是依靠人和提高人的前提。一个人只有受到起码的尊重,才能使他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和价值,才能心情舒畅的工作和学习,才能看到领导和别人对自己的希望。如何才能让“人文关怀”在学校管理中熠熠生辉呢?
首先要先了解老师。的确,作为学校管理者只有全面地了解每一位教师,熟悉教师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和家庭情况,才能充分挖掘每个教师的潜能,用好每个教师,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如青年教师精力旺盛,家庭负担轻,可给予一定的压力,在各项活动中唱主角。中年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可让他们带徒授艺。老年教师精力有限,可减轻其工作量。教学能力强的多上公开课,教研水平高的多写教研文章。„„这样,每个教职工都会感觉到:校长信任我,器重我,我是独一无二的,时时处处我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样的校长领导下工作,再苦再累也值。
其次要理解老师。“管理要管人,管人要管心”。人们常说:“理解万岁!”,可见人是多么需要理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一个人一旦得到别人的理解,就会为之“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作为学校管理者,要理解教师工作中的偶尔失误,理解教师生活中的难处„„校领导如能充分理解教师,教师便能“不待扬鞭自奋蹄”。理解的途径是什么?唯有沟通。陶行知先生说:“在这共和的学校当中,无论何人都不该取那武断的、强迫的、命令的、强行的态度。我们叫人做事的时候,不要和他们说你做这件事、你应该这样做,我们要使他们明白为何做这件事,为何这样做。”这段话蕴含着理解和沟通的哲理。
那么怎样才能融入到广大教师之中呢?王教授教给我们的密招是:有空时就到各个办公室,与
空课的老师聊聊天,谈谈心。可以通过与他们的交谈中,了解他们在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对他们的困难或开导,或帮助。做他们的“贴心人”。还有,在职工生日、三八节、母亲节、教师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周密布置,精细安排,做到“个人的节日大家过,集体的节日人人过”,真正营造一个温馨之家的氛围。
第三,要关心老师。
1.关心老师的成长。一所好的学校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校领导应为教师们的专业成长搭梯建台。学校办学不仅使学生得到发展,也要使教师得到发展。现在好多老师选择学校不单是看工资和福利待遇的高低,更注重个人的发展。在好的学校,教育科研氛围浓,有发展的空间,几年的时间就可能小有名气,而在一些学校一辈子也可能打不出去。现在好多学校实施名师工程,让每个教师都有奔头,如青年新秀,学科带头人,学校名师等,让每个人在学校里都能找到自己的位子,每个人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最好的办法是让老师找到自己“最近发展区”,人人都有成就感。
2.关心老师的生活。“人心悦,则工作畅”。校领导要从生活上关心爱护全体教职工,尽力解决每位教师的后顾之忧,使每位教师都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在我们学校,教师生病住院,校领导会及时探望;教师直系亲属过世,学校会派人前往吊唁;“教师节”学校会给每位教师献上一束鲜花;过年过节,学校会给离退休教师送去祝福和礼品;教师家里有难处,学校会竭力相帮„„教师没有后顾之忧了,工作的劲头就更足了。总之,校领导都把自己与教职工放在平等的地位,相信教师,依靠教师,克服自己意识上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达到了凝心聚力。
高素芹
今天很高兴在这里见到了教育大师——王敏勤教授,并有幸聆听了他一节题为《怎样成为名校长名教师或专家型教师》的讲座。昨天下午王教授从枣庄乘火车到德州,到达德州已经是晚上八九钟,今天的报告总共三个小时,但是从王教授的脸上丝毫没有看出路途辗转的疲惫,他的语调铿锵有力,他的报告充满激情,我们不仅肃然起敬,多么敬业的一位大师啊!
王教授的讲座没有深不可及的教学理论,而是举了一个个简单生动的实例,清晰明了的给我们讲述了如何才能成为一位名师以及成为名师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王教授的报告围绕着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讲解
一个目标:树立当名教师的目标;
两个根本:有德、有才;
三个观念: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价值观、奋斗观;
四项能力:1.把握课标教材的能力;2.总结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能力;
3.承担科研课题的能力;4.能写(写文章)会说(演讲)的能力。
一个目标:立志要当名师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名教师的教师也称不上是一位好教师,每位教师险种都应该树立当名师的目标。王教授把当前教师分成了四类,并列出了四种不同的结局。
把工作当游业—乏味无聊,最终淘汰;
把工作当职业—碌碌无为,平平庸庸;
把工作当专业-幸福美满,有滋有味;
把工作当事业-光彩夺目,名垂千秋。
有人说态度决定一切或态度高于能力,一个人完成一项工作取得什么结局关键在于他对这项工作持什么态度,如果他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专心致志,一丝不苟,坚持不懈的去做肯定能出色地完成任务。反之,如果他对这项工作心不在焉,三心二意或虎头蛇尾那么这项工作肯定的不到好的结果。王教授还在后面阐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说到要“一生只做一件事。”作为教师,我们要专心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把教育看成自己的事业,用心去经营,寻找教育中的幸福感,把成为名教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要总想着教育无非是每天重复着相同的事情,面对的是一帮年幼无知的孩子,或者总想搞一些第二职业多挣点钱。这样是不会在的教育道路上有所成就的。
两个基本点:有德有才,德才兼备
在这里王教授引用了蒙牛公司的用人原则:有德有才破格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有才慎重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爱心和责任感。爱心包括:爱本职工作、爱同事、爱学生。同时只有爱自己的工作才能做好工作。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首先要热爱教师这一职业,团结同事,关心学生才能在自己的中作中体验到快乐和幸福。同时,我们也不能做只会工作的“老黄牛”,“工作狂”,而是要珍惜自己的身体健康,劳逸结合,该放松自己的时候要充分地放松自己,做到工作休息两不误。
责任心胜于能力。责任心与生俱来,每个人不是有没有责任的问题,是想不
想承担责任的问题。我们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首先要树立教师的责任感。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干不好工作,学生学习不好,都是责任心问题:对个人不负责任,对家庭不负责任,对社会不负责任。
三个基本观念:幸福观、价值观、奋斗观
在这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王教授列举的哈弗大学的学生在校学习的情景。在哈弗大学,学校食堂和医院都是图书馆的延伸,只不过是可以说话的另类图书馆,在食堂你可以看到边吃边读,边吃边看,却看不到边吃边聊的情景;在医院,你可以看到长椅上倒头即睡的人们,而来来往往走过的人们却不感到奇怪,因为他们知道这些人实在是太累了,他们是看完书才累得在这里睡着的。这让我想起我在上大学是的情景,每天只上半天课,其余时间都是有自己自由支配,许多学生都是在逛街,购物或是上网。“现在睡觉的话会做梦,而现在学习的话会让梦实现”这是哈弗大学的一句箴言,而对比国内大学和哈弗,孰前孰后已经很明了了。
而如同哈弗大学的学生一样,作为一名教师要 确立矢志不移的奋斗观。天上不会掉馅饼,成绩是干出来的。王教授年过六旬,还每天奔波于国内的各大城市巡回演讲,他每天还要发表20余篇论文,而他每次演讲的材料大多数都是在飞机火车上写出来的。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与王教授相比我们又做了多少呢?虽然我们还不是名教师,然而树立成为名教师的奋斗观,进而为之去奋斗的勇气我们是否具备呢?
四项基本能力:
通过说课标说教材活动,提高理解课标和教材的能力;总结提炼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能力;写文章和演讲的能力;承担科研课题的能力。要成为一名名教师要能写会说,能承担科研课题,教师从事的实践——教学,就是研究。因为,一方面教师面对着复杂的充满情感和想象力的不同个体 ——学生,要使教学真正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教学必须是研究。
教育是一个大熔炉,要么变成钢,要么变成汽。没有资历,但我有进取的态度;没有成绩,但我有奋斗的决心;没有战略,但我有成长的希望!王教授深入浅出的精彩报告,给人鼓舞、令人振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实践;在反思中超越,在超越中反思。在专家的指引下,努力提升自己。
鄂托克旗碱柜村小学
黄振凤
2016年3月19日、20日两天,我旗有幸邀请了王敏勤教授来指导工作,这是王教授来我旗第二次指导,还记得去年三月份的一幕,王教授现场指导了两位老师的课,从那一刻起,知识树在我旗生根发芽,后续的时间里,老师们运用知识树说课,并先后参加了“我的模式我的课”比赛及说课比赛,尤其是在说课上成绩是喜人的,这都源于王教授的引领。这两天的学习,又使得我在“课堂高效率,课后低负担”以及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上有了新的认识,现就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收获:
一、好课是磨出来的
此次培训中,乌兰镇中学的赵丽霞老师为我们献了两节课,之前的一节课是她自行备课,按照自己的思路上的,其中能看出很多不足,导学案的设计上的不足,老师课堂上引导的不是十分到位,似乎被导学案捆住了手脚,整堂课脱离 了教材,将课本上的习题照搬到了导学案上,在学法指导上也认识的不够。但在初讲后经过了王教授对每一环节的认真分析与精彩的点评后,赵老师再次上课,给人感觉似乎换了个老师,整堂课的思路十分的清晰,导学案每个环节的设计也十分合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多媒体作为辅助手段,引导学生思考,实现了预习后的先问后教,先思考后讨论再交流的原则,整堂课扎实有效,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也轻松。通过前后的对比,真真实实感受到不是老师不会教,而是缺乏专家的引领。也更清楚地认识到好课还是需要打磨的,要不厌其烦的,一遍一遍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去大胆的尝试,悉心的研究。
二、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学习新课要从单元的高度来导入,从编书者的意图出发。学习目标不要以三维的形式呈现,有些课的目标不只是三维的。小组问题的提出尽量避免形式化,要在提出问题,引导思考上下功夫。平时我们教学,给孩子们的台阶太多,教学如吃苹果,应给他一个苹果,自己想办法吃,训练寻找方法。应先抛出主问题,一定是在课本上找不到现成答案的,需要经过阅读教材,思考才能找到答案的,重在训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老老实实教课本,该背的背,该记的记。课堂小结最好用知识树的形式出现,不要将知识分解的支离破碎,结构化了的知识,才容易理解记忆。做智 慧型教师,教学生规律和方法,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只教不会的,只讲不对的。做达标测试时,要强调合上课本,限时限分。不要只统计做对或做错的同学有多少,关键的是要知道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并及时纠正。还要注意“先达标,再拓展。”明白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三、五环和谐教学模式 1.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每节课的教学,首先从单元的知识结构特点入手,让学生明确单元的知识体系和特点,为啥编写这些内容,其目的是什么,还要重视单元导读,就是每个单元前面的一段话,务必引起每位教师,因为它是本单元的总体说明。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自学指导要做到四明确:(1)时间、(2)内容、(3)方法、(4)要求。老师尽量避免不要多讲,把时间过多地留给学生去学习去探究。在讨论之前,要有充分的自学。自学之后,解决不了的问题再进行讨论。让学生合作学习,合作探究,有利于学生形成合作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必要的点评,并对学生予以必要的鼓励。
3.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大组汇报有利于发挥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的交流之中,而小组汇报往往对问题的探究不深入,甚至对有些问题拿不下,或者很肤浅,而大组就可以发挥更多学生的作用,克服这一点问题。
4.课堂小结,单元回归 王教授说的小结包括两个方面:
(1)是课堂知识的总结,要教给学生总结本节知识的规律,教给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的方法。尽量用知识树的形式呈现。结合本课知识树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然后把本节课知识树回归到单元知识树。王教授在讲述中,运用了大量确凿的数据和生动的例子,听来使人信服而佩服。
(2)是对学生的表现情况也要进行小结,强化小组合作。5.达标测试,当堂反馈
做达标测试时,要强调合上课本,限时限分。不要只统计做对或做错的同学有多少,关键的是要知道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并及时纠正。另外,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测试时间。基础知识的练习必须要夯实,夯实基础知识是最为关键的。
王敏勤教授深入浅出的精彩报告,给人鼓舞、令人振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把握好教材,以问题为导向,以整合为目标,使自己在学习中教书,在教书中学习;在研究中 4 工作,在工作中研究;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实践;在反思中超越,在超越中反思。在专家的指引下,努力提升自己,努力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