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篮曲 详细教案

2024-08-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摇篮曲 详细教案(精选4篇)

摇篮曲 详细教案 篇1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课型: 唱歌课

教学方法:聆听法,对比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琴、多媒体 课时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音乐基础知识4/4 能力目标:

1、能够深情的演唱歌曲。

2、能积极参与音乐创编活动,体会音乐创编的快乐。情感目标:感受歌曲中浓浓的亲情和无私的母爱。教学重点:能够深情的演唱歌曲。教学难点:倚音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问:同学们今天老师先请大家听一首歌曲《摇啊摇》,听一听这首歌曲是几拍子?它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

1、播放歌曲《摇啊摇》(教师跟着歌曲打拍子,学生可以跟着唱)听完后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简单打一下6/8拍

师说:摇啊摇是一首6/8拍的歌曲,它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次强弱弱(边说边打)。接下来我们在听一首由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创作的歌曲《摇篮曲》听一听这首歌曲是几拍子?它的强弱规律又是怎么样的?

2、播放《摇篮曲》

听完后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二、新课教学

1、认识4/4拍及强弱规律

师:这是一首4/4拍的歌曲它的强弱规律是强弱,次强弱(带学生练习击打强弱规律

播放一段《摇篮曲》,师生一起击打强弱规律

师:下面老师为大家演唱这首《摇篮曲》听一听这首歌曲的力度是强还是弱?这首歌曲适合在什么样的场合唱,唱给谁听?

2、教师跟伴奏范唱。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师:这首歌曲的力度是弱的是哄小宝宝睡觉的时候演唱的歌曲。下面我们来学唱这首歌曲。首先请同学们坐好唱歌的时候我们要坐直身体,平视前方看着老师我们先来想象一下你过生日的时候吹蜡烛的动作,我们一起吹一下蜡烛预备(老师带领做吹蜡烛的动作)

师:现在我们就用这样的口型一起用”lv”来哼唱旋律老师给你们起头(开唱)

3、用“lv”哼唱歌曲。

师:大家唱的还可以但是老师觉得你们还能够唱得更好我们再来唱一遍(放伴奏)

生再次哼唱旋律

师: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4、朗读歌词

师:我们一起来跟着录音演唱歌曲,大家一定要轻声演唱(放范唱)

5、学生模唱

6、装饰音的准确演唱(解决难点)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一下这个地方的旋律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回答问题

师:你们知道他叫什么吗?它叫装饰音起到装饰美化旋律的作用就好像我们的音乐教室在便便的墙上我们放了一些画,摆放了一架钢琴等这样我们的音乐教师就变得更美了。

师:谁知道这个地方应该怎么唱?老师告诉你们怎么唱,大家要认真听。(教师范唱装饰音部分)

学生唱装饰音部分(三段)

师:我们把前边一小节加进来演唱先听老师唱一遍(老师范唱)我们一起唱一遍。

学生唱后半段。

7、完整的演唱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第一段演唱一遍(放伴奏)

生演唱第一段(教师注意提示装饰音的部分)

师: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把这首歌曲唱一遍我们怎样才能有感情的演唱呢?力度上应该怎样呢?(生答弱)速度应该怎样

呢?(慢)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绪来演唱这首歌曲呢?是欢快活泼的还是亲切温柔的呢?

师:好现在我们就带着亲切温柔的情绪稍慢的速度轻轻的演唱这首歌曲

学生有感情演唱歌曲

四、创编与展示

师:大家唱的很好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来当一回小小创作家,把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歌曲的歌词改编一下你们可以把里边的小宝宝改成其它人物也可以重新创作歌词好现在请同学们进行小组创编,稍后请各小组上台展示你们的创作成果,看看哪个小组最有创意。

小组创编教师巡回指导

师:好现在请大家静一静自由创编时间到此结束,那个小组愿意第一个上台表演

学生展示

师:大家说他们创编的好不好?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 教师总结评价

师:下面我们再请一组学生上台展示 学生展示评价教师总结

五、小结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演都极具创意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都学到了什么?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认识了4/4拍及强弱规律,学会了一首歌曲——舒伯特的<摇篮曲>,当了一回小创作家进行了歌词的创编)

摇篮曲教案 篇2

上饶市教育局直属小学刘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用柔和、甜美的音色,恬静、安逸、深情地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意境与情感。2、了解摇篮曲这一音乐体裁、了解作曲家舒伯特。3、学习装饰音及其演唱方法。4、学会唱歌曲简谱。5、了解和学习简单的歌曲创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歌曲中浓浓的亲情和无私的母爱。2、能用心参与音乐创编活动,体会创编音乐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能够用柔和、甜美的音色,恬静、安逸、深情地演唱歌曲。2、学会唱歌曲简谱。3、了解和学习简单的歌曲创编,体会创编音乐带来的快乐。

教学方法:

听唱法、比较法、体验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课件、钢琴、小黑板、舒伯特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同学们听勃拉姆斯《摇篮曲》音乐手画三拍子走进教室。

2、师生用音乐相互问好:1=C2/41234│5─│5432│1─‖(师)同学们好!(生)老师你好!

【设计意图:把常规但枯燥的师生问好用音乐来代替,既组织了课堂,又做了简短的发声练习,体现了音乐课特色,一举两得。】

二、欣赏乐曲、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这天的音乐课我想首先请大家轻轻地闭上眼睛,用你聆听音乐的耳朵,感受音乐的心灵,进行一次音乐之旅,看看你能有什么发现和收获!

2、师二胡演奏《赛马》、《摇篮曲》。

3、听完后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这两首歌曲吗?

生回答并板书:热烈、有力、活泼、欢快、雄壮

安详、优美、恬静、温柔、深情

4、那么这两首乐曲力度怎样样、速度怎样样?

生群众回答

5、如果让同学们从这两首乐曲中选一首用来哄宝宝睡觉,你会选哪一首呢?

6、这首乐曲就是我们这天要学习的由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创作的歌曲《摇篮曲》

(板书《摇篮曲》)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明白不同的乐曲会有不同的速度、力度能够表达出不同的音乐情绪。了解一些表情术语】

三、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外文版)。

要求:闭上眼睛,用心去体会歌曲。

【设计意图:初听采用外文版,学生能够完全从音乐的角度感受歌曲,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

2、听老师范唱。要求:听完后告诉老师这首歌曲一共有几段,每段有几句

3、在听歌曲范唱。(看歌词)要求:听出哪几句旋律是相似的,哪一句和其他三句的旋律个性不同吗?

(生答)那你能把这最个性的一句用“wu”来唱一唱吗?(生唱)

4、让我们跟着琴,用“wu”把这首歌轻声唱一唱。要求:一边唱一边仔细听琴的旋律。(提醒学生每小节换气,换气时用鼻子吸气)

5、同学们唱的不错,那你们能不能把第一段的歌词也唱一唱呢?要求:唱的时候仔细听一听,唱完后对自己或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6、分组自学歌曲的二、三段歌词。(放音乐,老师巡视指导)

7、都会唱了吗?老师都有些迫不及待的想听同学们的演唱了。请五位同学唱第一段、一组同学唱第二段、另一组同学唱第三段。唱完后生互评。

8、跟伴奏音乐完整演唱歌曲。师指挥。

9、同学们表现的真棒。那你们想不想听一听别人是怎样演绎这首歌曲的呢?

(播放合唱视频)

10、他们唱的好不好。和我们比呢?哪比我们唱的好?

(声音更轻柔、连贯、优美,表情更丰富,更能表达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

11、妈妈的双手轻轻地摇着她的宝贝,手臂永远保护着他,期望把世上一切完美祝愿、一切幸福都给他,这是多么无私的母爱啊?母亲的恩情就像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的照耀着我们,为了我们,母亲付出了很多很多,看着妈妈眼角的皱纹,忙碌的身影,你们闭上眼睛,听着歌曲,想一想妈妈平时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此时此刻,就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深深的爱中再一次唱好这首《摇篮曲》吧。(播放妈妈照顾孩子的图片)

12、跟音乐再唱一遍歌曲。

四、学唱简谱

1、同学们唱的真不错。相信唱歌曲的简谱也不能难倒你们。

2、听唱法演唱简谱。

3、认识“倚音”,学习倚音的唱法。比较有无倚音哪种更好听。

带了倚音的演唱就像摇篮摇起来的感觉,赋有动感。

4、完整演唱歌谱。

五、了解舒伯特和摇篮曲

1、同学们你们明白这么美妙的旋律是谁创作的吗?

2、介绍舒伯特:他一生创作了14部歌剧、9部交响曲、100多首合唱曲、567首歌曲,他的朋友说,他把看到的都写成了歌,有时候,一个早晨就写5-6首。而且大部分歌曲成为经典作品,还有些作品,在民间广为传唱。由于他丰富的创作,所以人们也称他为“歌曲之王。”

3、教师:当时的舒伯特是在什么状况下创作出来这首歌曲的呢?(放课件)

原先这首歌曲与一盘土豆有关,舒伯特有一天漫步在街头,感觉很饿,不自觉的走进一家餐厅,却发现自己身无分文,想找个熟人,也没有。正在这个时候,他发现了报纸上刊登着的一首诗,就是这首有克劳谛乌斯写的诗,于是他就叫侍从招来笔和纸,很快谱了曲。就是这首摇篮曲,于是作曲家就用这首歌曲,换取了一盘土豆,解决了肚子问题。他去世30年后,这个作品卖到了30万法郎。

4、那么“歌曲之王”舒伯特创作的这首闻名世界的《摇篮曲》是不是只在哄宝宝睡觉的时候才唱呢?

5、介绍摇篮曲

《摇篮曲》,也叫催眠曲。原指母亲在摇篮旁为抚慰婴儿安静入睡所唱的歌曲,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其特点是旋律轻柔甜美,节奏和伴奏常带有摇篮的动荡感,具有安静、温暖、亲切的特点。这一体裁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欣赏性,不仅仅限于崔眠和描述孩童入睡,而更多的是抒发内心的感情,刻画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精神境界。

六、创编活动“摇啊摇”

1、同学们老师这还有一首好听的摇篮曲,你们想听吗?

2、分小组合作进行旋律和歌词的创编。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完成的最快。

3、个小组展示成果。并将作品记录下来保存好。

4、老师讲评。

七、总结,听音乐出教室。

教师:大家这天有哪些收获?

学生:故事好听、歌曲好听、明白了谁是歌曲之王等

教师:以后有时间我们再给大家介绍他的其他作品,好吗?

小结:

《摇篮曲》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温柔、宁静,学习安静、柔和地哼唱歌曲的旋律。

2、借助哄娃娃的轻柔动作和温柔的声音等,感受理解摇篮曲的性质。

活动准备:

1、布娃娃(可让幼儿自带)每人一个,大娃娃和大摇篮各一个,把桌子布置成小床。

2、《舒伯特的摇篮曲》录音磁带、录音机,录好的哭声

3、碰铃一副。

活动过程:

一、 活动导入:(教师播放哭声录音,引出娃娃,讲述有关情节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欣赏欲望。)

教师:你们听什么声音?(哭声)谁在哭,哦!原来是这个小娃娃,这个小娃娃在什么里呢?(摇篮)她躺在摇篮里一定是困了想睡觉,没有妈妈哄她,那我来做她的妈妈,给她唱首《摇篮曲》吧!你们和她一起安静得听,别吵醒了小娃娃。

二、 幼儿欣赏教师演唱《摇篮曲》。

1、教师清唱歌曲,边唱边轻摇摇篮中的娃娃,让幼儿初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教师: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好听、想睡觉、柔柔的、静静的)

老师再来给你们唱一遍《摇篮曲》,你们再听一听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

2、教师跟随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让幼儿欣赏,并伴随自然的动作。

教师:听着这首歌曲你们想干什么呀?(教师可以用动作和语言启发、引导幼儿知道摇篮曲的特点:《摇篮曲》是为哄宝宝睡觉唱的歌曲,它听起来温柔、优美、安静,很容易让宝宝进入梦乡。)

三、 用哄娃娃、敲碰铃、哼唱等方式帮助幼儿欣赏。

1、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哄娃娃睡觉的动作。

师:如果让你来哄娃娃睡觉,你想用什么动作呢?(引导幼儿尝试做各种哄娃娃的动作。)老师发现幼儿园有很多娃娃没有爸爸、妈妈,谁来当他们的爸爸、妈妈呢?

2、幼儿选择自己的娃娃抱好,边欣赏歌曲录音边用轻柔的动作哄娃娃。

师:你们也来做爸爸、妈妈,哄自己的小娃娃睡觉吧!注意哄娃娃的动作应该怎么样?

3、请配班教师用适当的力度敲碰铃,其余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边哼唱,边做哄娃娃的动作。

师:请爸爸、妈妈一边哄娃娃,一边轻轻的给娃娃哼唱歌曲,让小娃娃快快入睡好吗?

四、 幼儿欣赏歌曲录音,进一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1、教师指导幼儿把娃娃放到四周的“大床”(桌子)上睡觉。

教师:你们真是好样的,把小娃娃都哄着了,快把他们放到小床上去睡吧!

2、教师扮演妈妈请幼儿做孩子,一起听《摇篮曲》的音乐自由表演。并引导幼儿用轻柔的动作舞蹈,保持宁静的气氛。

教师:看到你们做爸爸、妈妈做得真好,老师也想当妈妈,那谁来当我的宝宝呢?好!就请你们把小椅子当摇篮,听妈妈唱《摇篮曲》入睡吧!(欣赏过程中教师一边跟录音唱歌,一边轻抚每个幼儿,让幼儿通过听、身体接触进一步感受摇篮曲的优美、温柔和宁静。)

提示:

1、 如果教师感觉每人带一个娃娃有困难,可以让幼儿两两接伴,一人扮演妈妈(爸爸),一人扮演孩子,用小椅子当摇篮,通过亲自哄拍小朋友感受歌曲的性质。

摇篮曲教案(热门2) 篇4

教学内容

聆听《摇篮曲》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聆听印度歌曲《摇蓝曲》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第十二册第二单元印度摇篮曲教案教后记。

2、情感目标:在欣赏活动中,感受印度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喜爱印度民间音乐,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世界多元音乐文化。

3、能力发展目标:培养对印度民族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材分析

1.背景资料--印度音乐

印度是世界上人种、宗教、文化和音乐方面种类最为繁杂的地区之一。印度音乐受波斯、希腊、蒙古、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外来影响与印度原有文化相融合,形成完整、独特的印度音乐文化。印度音乐,尤其是印度古典音乐与宗教、神话有密切的关系。印度音乐有其特点的音律、调式、旋律、节奏、曲式、体裁、乐器和乐队、演唱方法和表演方式。“拉格”和“塔拉”是印度古典音乐的两大支柱。“拉格”是一种旋律的程式、框架。“塔拉”是印度音乐复杂节奏节拍体系的总称。印度音乐的特点之一,是形成种类繁多的装饰性乐句和装饰音体系,音乐进行多曲线形、波浪式和螺旋式而很少直线式。印度音乐还有独特的器乐体系。印度的民间音乐丰富多彩,别具一格,多为歌舞形式。

2.歌曲简介

歌舞在印度电影中占有重要地位,几乎每部影片都穿插绚丽多姿、优美动听的歌舞场面。印度电影音乐吸收了印度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的素材,具有极为鲜明的民族风格。例如印度影片《流浪者》中的《拉兹之歌》、《丽达之歌》和《大篷车》、《奴里》中的插曲等。

电影《两亩地》反映了印度贫苦农民的生活遭遇。故事情节:忠厚朴实的农民夫妇向波和芭罗以及他们的儿子,依靠两亩地为生,但财主霸占了这仅有的两亩地。失去生活来源的向波带着儿子到加尔各答谋生,历尽苦难,幼小的孩子偷偷地以擦皮鞋赚钱,最终没能摆脱苦难的噩运。《摇蓝曲》是影片里贫苦农民向波的妻子芭罗接到丈夫从加尔各答奇来的信,但是她不识字,就去找雇她做帮佣的女主人,请她读信,当她走近主人家时,女主人正对着自己的婴儿唱着这首摇蓝曲。歌曲宁静平和,带有祈祷式的音调,既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也表达了盼望生活安宁的愿望,教案《第十二册第二单元印度摇篮曲教案教后记》。曲调具有摇蓝曲的共同特点,也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演唱形式为女声独唱,用印度民族乐器伴奏。这里我们听到的是电影中用原文演唱的录音。

印度影片《两亩地》,属于印度电影中较少见的批判现实主义佳作。该电影在20世纪50年代曾在我国公映。

3.音乐分析

这是一首具有印度民族风格的摇蓝曲。复杂多变的节奏、节拍,丰富的装饰音,以及波浪式、螺旋式的旋律进行,给人以深情、婉转、缠绵的感受。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印度音乐是建立在印度独特的、与西欧古典音乐不同的音乐要素如“拉格”和“塔拉”体系基础之上的,现在用我们的记谱法并进行音乐分析,具有一定的局限。乐谱和分析仅供参考。

歌曲记谱为D大调,可以认为是a多里亚调,用7/8拍子即3拍+4拍,速度缓慢。曲式结构特点是,重复句的多次反复出现。这个多次反复出现的乐句旋律进行平缓,在五度范围内进行,给人以恬静的感觉。

全曲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第1-24小节,经短小的过门后,从第26小节到结束为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可视为由A+过门+A+A+B+A,由五个乐句构成。

A句从第1-4小节,歌词为“安睡,宝贝,快快呀安睡。”)。

B句第15-20小节,歌词为“天上小星星,烁烁闪光辉,甜蜜的梦催着你入睡”)也可以把过门前的A句视为歌曲的一个引子。

第二部分,可视为结构,第二部分重复一次反复时省去过门,由四个乐句构成。

C句第26-32小节,歌词为“梦神来回”和“是我心肝”)。

B句第32-37小节,歌词为“花园多宁静”和“你使我快乐”)。

A句第38小节到结束。

由此可见,全曲共九个乐句中,A句共反复了6次,给人以深刻印象。

教学重点

熟悉歌曲《摇篮曲》的旋律。

教学难点

了解音乐表现的内容情绪。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本节课主要通过欣赏了解印度民族音乐的特点,其旋律特色的音响效果,对于歌曲内容的了解比较简单,所以在聆听和模仿上多花点时间。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师弹琴向生问好生听琴向师问好情感交流

准备上课

二、聆听歌曲《摇篮曲》

1、师介绍歌曲背景。

2、播放歌曲范唱。

3、问:音乐的风格特点。

4、师生小结。

1、听歌曲背景简介。

2、聆听歌曲范唱,感受体验歌曲情绪。

3、讨论交流。

4、师生小结。

《摇篮曲》是一首有印度民族风格的摇篮曲。复杂多变的节奏、节拍,丰富的装饰音,给人以深情、婉转、缠绵的感受。

三、下课。师弹琴向生再见生听琴向师再见。情感交流

教后记:以前我们听过舒柏特和我们国家的《摇篮曲》,风格各异。但是这首歌曲的民族特色十分浓厚,因为印度特有的歌曲旋律让人很难忘,所以学生很感兴趣。

篇2:摇篮曲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教学,了解舒伯特的生平。

2、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表现歌曲安静、温暖、甜美的意境,感受母爱的温暖。

教学重难点:

1、体验《摇篮曲》表达的内容与情感。

2、用自然、甜美的音色准确演唱歌曲。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教用具、钢琴等。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情绪:

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介绍舒伯特的故乡。

导言:同学们,今天我们的音乐之旅将到欧洲一个美丽的音乐城市去看一看,了解一下奥地利的音乐之城――维也纳。

2、学生观看课件,了解维也纳及金色大厅。

二、自主学习,激发兴趣。

1、观看课件――少年舒伯特

师:在维出纳,诞生了很多著名的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等。下面我们来了解其中一位著名的作曲家――舒伯特。

2、学生观看课件,读一读,说一说:从舒伯特的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3、师小结: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困难,我们要像舒伯特那样不怕困难、坚持到底。

三、学习歌曲,感受体验:

1、教师讲述舒伯特创作摇篮曲的故事:舒柏特被世界人民称为“歌曲之王”。他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把许多歌曲送到出版商那里去,又多又快,而每首歌曲却只值两毛钱。因此,虽然不朽的作品连连问世,舒伯特却连温饱问题也无法解决。

一天,大作曲家舒伯特饿得昏头昏脑,但他身无分文。他试着走进了维也纳的一家饭馆。进去后,他四处张望,希望能看见一个朋友,他的眼光无意中落到桌子卜的一张报纸上,那上面有一首小诗。他看了看,在饭馆里来回走了几趟,为那首小诗谱上了乐曲,他把乐曲交给了饭馆老板,换了一份土豆烧牛肉。三十年以后,巴黎的一家商行将这份手稿以四万法郎的高价售了出去,这就是后来有名的舒伯特《摇篮曲》。

2、学习歌词: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听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师:读起这首小诗,我仿佛觉得自己是个睡在摇篮里的小宝宝,夜幕降临的时候,深兰色的天空中,星星眨着眼睛,耳边传来妈妈动听的歌声。

教师弹唱歌曲请学生欣赏。

师:听了这首《摇篮曲》你有什么感受?

请学生谈对歌曲情绪、速度、力度的感受。

师小结: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诚的祝福。

4、学生再次聆听,跟琴哼唱歌谱。

5、学唱歌曲,启发感情。

6、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后,请生做表演唱,生生评价,师生评价。

四、品味亲情,回报感恩

师:听了同学们演唱,我感受到了你们与妈妈之间深厚的爱。为了我们的成长,妈妈付出了许多。妈妈的恩情象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不照耀着我们,我们要感谢妈妈。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是怎样表达对妈妈感谢的?

学生用简短的话讲述自己与妈妈之间的故事。

五、课堂小结,回味母爱:

师小结:在妈妈的呵护下我们健康地成长着,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我们的妈妈,回报我们的家人。让我们唱着音乐家舒伯特的摇篮曲,再次回味一下那浓浓的母爱吧!

篇3:摇篮曲教案

一、目的:

1、通过图谱教学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2、唱准弱拍起唱的歌曲,发展幼儿的节奏感。

3、感受歌曲清新、优美的特点。

二、准备:

1、花园情景图一张,节奏谱若干,图谱一张;

2、录音机一架,磁带一盒,钢琴一架。

三、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律动《新疆舞》入室

2、发声练习《逛公园》,要求愉快地演唱并唱准弱拍起唱的乐句。

3、节奏练习:

我的花园种满了什么?(鲜花)

0//0/

――――――

0X/XXXX/X0

――――――

这里有什么颜色的花?(白花)

0//0

――――

0X/XXX/X0

――――

那里有什么颜色的话?(红花)

0//0/

――――――

0X/XXXX/X0

――――――

(二)结合图谱,理解内容

1、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观察。

2、师有表情地示范清唱一遍歌曲,表现歌曲清新、优美、舒畅的特点。

3、提问:听了刚才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三)学习歌词,掌握节奏。

1、幼儿完整跟读。

2、分句朗诵并根据歌词用体态节奏表示。

3、幼儿根据图谱按节奏完整朗诵歌词。

(四)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1、按旋律朗诵歌词。

2、提醒幼儿注意休止符,唱准弱拍起唱的乐句。

3、认识图谱中“”(连贯)“”(放声唱)“”(弱拍起唱)的符号。

4、重点练唱弱拍起唱的句子,引导幼儿利用打拍子的方法帮助掌握并唱准音。

5、幼儿练唱,采用合唱、轮唱、分组唱、个别唱等形式学唱歌曲。

(五)幼儿复习舞蹈《拾豆豆》。

(六)律动《兔子舞》出室。

篇4:摇篮曲教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欣赏舒伯特和莫扎特的《摇篮曲》,让学生感受摇篮曲平稳、优美、抒情的音乐形象,体会哄宝宝睡觉时的美好情感,了解国外优秀《摇篮曲》作品。

2.通过欣赏轻音乐曲《在钟表店里》,感受音乐描绘的各种钟表及钟表店里热闹的情景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体会钟表匠劳动时的欢快心情,领略世界描绘性标题音乐的杰作。

3.指导学生用安静、甜美的歌声,气息连贯地唱好《我的小宝宝》;用活泼、欢快的歌声演唱情绪热烈的《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并在集体表演中体会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与情绪。进一步感受外国优秀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拓宽音乐文化视野。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听听、议议、玩玩、唱唱、演演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形象,体会外国优秀音乐作品的内涵,理解多元文化。

2.通过创编《咪咪摇篮曲》,指导学生学会用各种动作创造编摇篮,并用d、r、m或d、m、s创编简单的摇篮曲旋律,进一步感受《摇篮曲》的风格特点。

3.指导学生用《吉达巴》、《恰恰恰》、《迪斯科》等不同节奏,随音乐自由做律动,进一步感受外国音乐艺术的魅力。

【知识与技能】

1.在音乐活动中让学生感知“do”、“re”,并唱准上行、下行音阶的唱名。

2.通过音乐游戏《圆圈、方块和三角》、音响故事《快乐的早晨》、律动《叮咚圆舞曲》等来培养学生的即兴创造能力与互相配合的能力。

第三单元课时建议

第五课建议用4-5教时完成

第一教时:欣赏《摇篮曲》;律动《多彩的摇篮》。

第二教时:玩《小猴造楼》,认识do 、re;日本儿童游戏《圆圈、方块和三角》。

第三教是:唱《我的小宝宝》;巩固do 、re两音。

第四教时:创《咪咪摇篮曲》;拓展——《摇篮曲》。

第六课建议用4-5教时完成

第一教时:欣赏《在钟表店里》;创编情景式表演。

第二教时:玩玩《小猴造楼》四;用《吉达巴》等节奏律动;《叮咚圆舞曲》。

第三教是:唱唱《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巩固唱名;跳跳《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第四教时:创编音响故事《快乐的早晨》。

音乐乐园建议用1-2教时

第三单元 外国小曲

第五课 听——摇篮曲

【设计思路】

这节课是选自上海音乐出版社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第五课,主要教学内容是欣赏《摇篮曲》,感受摇篮曲的音乐形象。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舒伯特作曲的《摇篮曲》是一首四四拍,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歌曲。这首欣赏曲旋律平稳、优美、抒情。歌词亲切、感人,形象地描绘了妈妈轻轻摇着摇篮,催宝宝快快入睡的情景。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要想实现音乐欣赏目标,必须遵从听觉领先,动觉切入的教学理念。因此在本课欣赏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习惯,每一次聆听都有明确的目标,从对《摇篮曲》形成初步印象——听出歌词大意、分清乐句——哼唱旋律与歌词——动一动表现乐曲——拓展。层层铺垫、步步加深, 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摇篮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促使学生深入地理解多元音乐文化。

【教学内容】

1. 欣赏舒伯特作曲的《摇篮曲》

2. 律动《多彩的摇篮》

3. 拓展欣赏莫扎特作曲的《摇篮曲》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摇篮曲》,使学生了解乐曲所表现的情境,从而唤起对儿时的美好向往,深切地体会到母爱的温暖,了解异国多元音乐文化。

2.让学生在听听、想想、议议、唱唱、玩玩的活动中,感受《摇篮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并指导学生学会用动作以及声音等方式表现自己对摇篮曲的感受。

3.通过拓展欣赏中外不同的《摇篮曲》,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摇篮曲》所表达的音乐形象,归纳出《摇篮曲》的音乐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欣赏《摇篮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2.归纳出《摇篮曲》的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一、听着歌曲《摇啊摇》律动进教室

二、欣赏导入

1.复习用上海方言朗读《摇啊摇》歌词

2.复习用上海方言演唱童谣《摇啊摇》

说明:

通过对上海童谣《摇啊摇》的复习,以旧带新。从回顾本土的《摇篮曲》自然地过渡到对外国《摇篮曲》的欣赏,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多元音乐文化。

三、欣赏舒伯特作曲的《摇篮曲》

(一)初听

1.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想象乐曲所描绘的音乐形象。

说明:

可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喜欢的姿势,闭上眼睛来静静地欣赏,培养学生聆听的良好习惯。

2.说说感受

(二) 复听

1. 了解歌词内容

2. 听出乐曲由几个乐句组成

(三)唱一唱

1.哼唱《摇篮曲》旋律

2.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有感情地学唱《摇篮曲》

说明:

通过以上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舒伯特的《摇篮曲》,理解乐曲的音乐形象与情绪,进一步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

(四)动一动

1. 听着《摇篮曲》音乐分角色做做哄宝宝睡觉的动作

2. 跟着音乐创设各种摇篮做做律动《多彩的摇篮》

3. 组合律动

说明:

在动的过程中,可创设情景:星星、月亮、晚风婆婆、花、草等,并结合《多彩的摇篮》自由创作各种摇篮造型,边哼唱边摇宝宝入睡,在身临其境中表现自己对《摇篮曲》的感受。

四、拓展

1.欣赏莫扎特作曲的《摇篮曲》。

2.引导学生通过上网、书籍、传播媒体、音响资料、询问他人等途径来收集中外有关《摇篮曲》的文字或音响资料,下节课在课堂中展示交流。

说明:

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进一步感受《摇篮曲》所表达的音乐形象。并且激发学生通过课外自主学习, 加深对《摇篮曲》题材的理解,丰富有关《摇篮曲》的音乐知识,最终归纳出《摇篮曲》的音乐特点。

【教学反思】

本节欣赏课遵从了“听觉领先,动觉切入”的先进音乐教学理念,对每一次聆听都提出了恰当、明确的要求,教学铺垫层层递进,使学生在自然而然中深切地感受到了《摇篮曲》优美动人的音乐形象,唤起了对儿时的美好遐想,理解了多元文化,并养成了的良好的聆听习惯。

在动觉切入时,我先让学生通过分角色表演,来体会母亲哄宝宝睡觉时的心情和当时宝宝的感受;然后引导学生用各种动作或道具来搭建摇篮进行《多彩的摇篮》的律动;再将两者结合起来,创设适宜的情境,进行组合表演。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了《摇篮曲》所表达的意境和情绪, 顺利地解决了本堂课的重点难点 ,再现了月光下,慈爱的妈妈轻轻摇着摇篮,催宝宝快快入睡的动人情景。架起了与世界其他不同民族优秀音乐文化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树立了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篇5:摇篮曲教案

设计意图:

多通道参与原则,是当今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活动改革所提出的一项重要原则,借助音乐欣赏《摇篮曲》来尝试、实现这一原则。通过听觉以外的其他感觉通道,如:唱歌、表演、绘画等相互的运用、融合,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更好地表达对音乐的感觉;体会自己是活动的参与者、操纵者;感受音乐过程中所带来的快乐及亲子之情。

活动目标:

1. 知道摇篮曲是东北民歌。通过欣赏能听出歌曲的内容,进行母爱教育。

2. 通过对歌曲的感受,能说出歌曲的性质(优美、缓慢)。知道这是妈妈摇宝宝睡觉时唱的歌,要慢而轻地唱。

活动准备:

1. 幼儿园教育活动音乐磁带。

2. 设置一个娃娃睡在摇篮里的情景。

3. 表现歌词内容的图片3幅。

4. 幼儿人手一个娃娃和一块小毛巾。

重点:

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大意。

难点:感受两首乐曲的不同性质。

活动过程:

(一)感受《进行曲》

1、幼儿听音乐《学做解放军》排队、踏步走进教室坐好。

2、让幼儿自己说说听完这首曲子的感受(幼儿自由发言,老师进行及时鼓励和表扬)。

3、教师小结《进行曲》的性质和特点(欢快、有力、速度稍快)。

(二)肢体动作体验、感受

用宝宝哭的声音引出《摇篮曲》。老师告诉幼儿:“刚才的《进行曲》力度太强了,把宝宝吵醒了,请小朋友帮我想一个好办法哄宝宝不哭。”幼儿自由回答(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每当幼儿想出一种办法,尤其是与别人不同的办法时,老师都要给予鼓励、夸奖孩子并和其他幼儿一起用动作体验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体验后让幼儿说说感觉(轻轻地)。

(三)感受《摇篮曲》

1. 老师:“小朋友们想的办法都很好,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老师也想了一个办法,我想给宝宝唱首歌,可是不知道这首曲子行不行,请大家帮我听一听。”欣赏第一遍〈摇篮曲〉,要求幼儿仔细倾听。

2. 欣赏完乐曲,组织幼儿说说感受(优美、缓慢)。老师:“这首曲子真美,宝宝睡着了,我们把她放进卧室去吧。”老师边唱边做拍手、拍腿动作,让幼儿感受2拍子。操作完毕,让幼儿说说是几拍子乐曲?(2拍子);哪一拍强?哪一拍弱?(拍手的一拍强、拍腿的一拍弱)顺势告诉幼儿2拍子强弱规律:强弱。

(四)结合〈摇篮曲〉深入进行肢体感受组织幼儿双手成摇篮状,倾听音乐、感受音乐(轻轻地、柔柔地)。

(五)运用倾听法,分段欣赏〈摇篮曲〉

1. 幼儿结合第一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一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一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2. 幼儿结合第二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二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二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3. 幼儿结合第三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三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三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4. 为幼儿解释歌词中难以理解的词,如:“娘”。(过去的年代,把妈妈叫做“娘”)。

5. 老师可着重讲解第二段歌词,让幼儿说说长大后自己的愿望是什麽?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表扬幼儿有志气)。

6. 老师把歌曲整体为幼儿演唱一遍。

(六)介绍歌曲出处(是一首东北民歌,是妈妈摇宝宝时唱的歌,要慢而轻地唱)。

(七)进行母爱教育

1. 老师:“在我们小的时候,每天晚上是谁哄我们睡觉的?”幼儿集体回答(妈妈、爸爸)。向幼儿进行母爱教育:爸爸、妈妈很辛苦,每天要上班,下了班还要照顾我们,我们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麻烦爸爸、妈妈。

2. 鼓励幼儿回家用一个动作来感谢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如:亲一下、抱一下、搂一下等),也可为父母捶捶背、揉揉肩等。

活动延伸:

幼儿每人抱一个娃娃,边欣赏乐曲边摇娃娃睡觉,风起了,会给娃娃盖被子,体验父母的辛苦。教学活动在舒缓、优美的乐曲中结束。

(八)补充加深活动

1) 把课中所用的材料投放在活动区内,让幼儿自己放乐曲,自己欣赏,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体现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2) 以〈宝宝的摇篮〉为主题,设计几个小栏目,让幼儿描述、绘画,加深亲子之情。

篇6:摇篮曲教案

动作建议:

1、A段八拍一个乐句,乐句的前四拍是4下剪的动作,后四拍则变一个造型。

2、教师在B段中的示范动作尽量要优美。用教师自己的体态去感染孩子。

3、教师B段音乐中,做前、后、左转、右转吊线暗示,教师鼓励幼儿理解后应尽快按暗示的方向变化身体位置和姿势。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欢快气氛,体验与同伴一起合作扮演角色“放风筝”的快乐。

2、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掌握B段音乐老爷爷收放风筝的动作。

3、倾听音乐,根据音乐的变化完整表现出放风筝的情景。

【活动准备】

1、音乐《放风筝》、风筝图片的PPT

2、幼儿有过放风筝的经验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从前有一位老爷爷特别爱扎风筝,他扎的风筝啊栩栩如生、造型各异。

(播放PPT,幼儿观察)

老师出示四只不同种类的风筝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爷爷都做了哪些风筝呢?”

2、感受A段音乐,学习变风筝造型。

过渡语:你们看哪些风筝来了?它是怎样出来的。

(1)教师根据音乐变风筝造型,幼儿观察并发现教师变造型的规律。

指导语:老师的风筝是怎样变出来的的`?

(2)幼儿边听音乐边按节奏变风筝造型。

3、感受A、B段音乐,初步表现放风筝的情景。

(l)继续讲述情境:你们猗猜后来风筝们飞上天了吗?可是没有老爷爷的线他们怎么飞得起来呢。不过就在这时老爷爷回来了,他不但没有生气,还带着这些风筝在天上自由自在飞翔,这些风筝都很聪明,老爷爷风筝线往哪边扯,他们就往哪边飞。他们飞啊飞直到,天黑才砸家呢。

(2)倾听音乐,幼儿当风筝,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坐在座位上随音乐节奏自由模仿风筝向不同方向飞的动态。

4、和幼儿一起玩放风筝的游戏,完整表现放风筝的情景

(1)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玩放风筝游戏1-2遍。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按节奏、飞得有美感的“风筝”,并请其示范。

(3)请个别幼儿上来当老爷爷放风筝。

(4)重点练习如何当老爷爷来指挥风筝飞舞。

(5)幼儿两两合作,一人当老爷爷,一人当风筝玩游戏。

引导幼儿评价:合作得怎样?动作是否优美、是否有节奏、是否看了主人的指挥

5、出示中国龙的图片,引导幼儿如何集体合作变中国龙风筝。

过渡语:今天老爷爷扎了一条巨龙风筝,你们能把这个大家伙变出来吗?

(1)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变成一条龙,如何飞起来。

(2)教师当老爷爷,放飞“中国龙”。

大班音乐活动:包饺子

篇7:摇篮曲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聆听《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激发并培养学生从小懂得关心父母。

2. 通过欣赏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培养学生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欣赏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培养学生从小懂得关心父母。

2. 培养学生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孩子唱给妈妈的歌曲,歌词真挚、朴实,表现了儿童天真、善良的天性和热爱母亲的纯真感情。歌曲为带扩充的单乐段结构,降E大调,2/4拍。歌曲旋律优美、安宁,节奏对比有序,可组织学生进行创作表演。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课堂导入

1. 教师导语:同学们,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人们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但是,有一个词汇,不管哪种语言,发音都是一样的,你们知道是哪个词吗?(妈妈)

2. 教师:在人类的语言中,“妈妈”是最简单也是最神圣的词汇。妈妈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的同时也把最无私的情感──母爱,给予了我们。人们写了许多歌颂母亲的歌曲和乐曲,你们都听过哪些歌曲?

学生回答:《世上只有妈妈好》……

3. 播放《摇篮曲》,感受其音乐特点。

教师启发:谈谈你对“摇篮曲”的初步感受和体验?

学生可以从以下三方面,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感受。

(1)请你谈谈“摇篮曲”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回答:这些歌曲的速度比较慢,力度比较弱。

(2)听赏歌曲时,感受到什么情绪?

学生回答:这些歌曲的情绪都很柔和、温馨。

(3)是谁为谁唱“摇篮曲”?

学生回答:是妈妈为孩子唱的歌曲。

4. 老师总结“摇篮曲”的特点:这些歌曲的速度比较慢,力度比较弱;歌曲的情绪都很柔和、温馨;是妈妈为孩子唱的歌曲。

二、欣赏《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1.欣赏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动画。

教师提出聆听要求:请说一说这首摇篮曲符合我们刚刚总结的摇篮曲的共同特点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这首歌曲是我为妈妈唱的摇篮曲。妈妈为我操劳,所以我也要为妈妈唱一首摇篮曲,让她好好睡个觉,表达了我对妈妈的爱。

2.再次播放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作为背景,请学生自由读一读歌词。

3.第三次播放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欣赏并请学生谈谈这首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在演唱方法上和我们以前欣赏的儿童歌曲有什么区别?

教师注意提示学生在歌曲演唱的音色上作比较。

学生可能回答:这首歌曲演唱者的声音亲切、自然、甜美,表达了我对妈妈的爱。

4.教师播放歌曲《小猫钓鱼》 《小蚂蚁》。

学生通过欣赏、听辨、对比,小组讨论谈谈感受,进而学生了解到了“摇篮曲”的特点。

5.请学生跟随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轻声唱一唱歌曲。

教师提示:演唱时注意歌唱的位置高,声音轻柔、甜美。

6.根据歌曲内容分组为歌曲设计几个表演动作。

7.《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歌表演。

三、课堂小结

我们都爱自己的母亲,有时只是不知如何表达。其实,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问候的话语就可以表达我们对妈妈的情感,把妈妈和我们的心贴得更紧。同学们,让我们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让我们用自己的爱去回报他们给予我们的关爱。

篇8:摇篮曲教案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能创造性地用肢体动作表现擀面皮、包饺子、煮饺子等过程中“饺子”的不同造型。

2、遵守游戏规则,体验在音乐活动中的乐趣。

重点:

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感知的基础上尝试创编擀面皮、包饺子、煮饺子

难点:

在韵律活动中合拍的运用身体的各个部位表演动作。

活动准备:

已有知识经验,图片,《喜洋洋》音乐,

活动过程:

一、图片谈话,引出课题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哇!是一盘香喷喷、热腾腾的饺子呀!”

你们吃过饺子吗?那有誰知道做饺子的过程是怎样的?

(擀饺子皮、包馅儿、煮饺子)。

二、播放音乐,让幼儿完整欣赏《喜洋洋》曲子。

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曲子,讲的就是做饺子的事情。

1,听听有几段,什么时候开始变化的?

曲子是ABA的形式,第三段和哪段是一样的?

三、分别学习三段曲子的动作及创编。

1,把自己变成一个小面团,把自己身体部位和饺子一样杆的薄薄的。

先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幼儿集体学习。

2,饺子皮变薄了后,张开饺子要包馅儿。

(张开饺子皮,包起来)

先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幼儿集体学习。

多表扬,有创意的,和别人动作不一样的小朋友。

3,饺子包好了还要。。(煮)

饺子在锅里煮的时候好像在干什么呢?

先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游泳的饺子,幼儿集体学习。

先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跳舞的饺子,幼儿集体学习。

如果老师倒一碗冷水进去,会怎么样?

四、播放歌曲完整表演创编的舞蹈进行游戏。

请幼儿牵手,围成一个小锅子。

不能黏在一起,饺子会破掉、(声明纪律)

破了的饺子,老师会把它捞起来放回碗里。

五、活动延伸

回到教室和其它好朋友一起分享,如何做饺子。

篇9:摇篮曲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温柔、宁静,学习安静、柔和地哼唱歌曲的旋律。

2.借助哄娃娃的轻柔动作和温柔的声音等,感受理解摇篮曲的性质。

活动准备

1.课件:摇篮曲

2.课件:哭声

3.布娃娃每人一个,把桌子布置成小床。

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播放娃娃哭声。

教师:你们听什么声音?(哭声)谁在哭,哦!原来是这个小娃娃,小娃娃为什么要哭呢?

她一定是困了想睡觉,没有妈妈哄她,那我来做她的妈妈,给她唱首《摇篮曲》吧!

你们和她一起安静得听,别吵醒了小娃娃。

二、幼儿欣赏教师演唱《摇篮曲》。

1.教师清唱歌曲,边唱边轻摇摇篮中的娃娃,让幼儿初步感受

《摇篮曲》的特点。

教师: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

(好听、想睡觉、柔柔的、静静的)

老师再来给你们唱一遍《摇篮曲》,你们再听一听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

2.教师跟随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让幼儿欣赏,并伴随自然的动作。

教师:听着这首歌曲你们想干什么呀?

(教师可以用动作和语言启发、引导幼儿知道摇篮曲的特点:

《摇篮曲》是为哄宝宝睡觉唱的歌曲,它听起来温柔、优美、安静,很容易让宝宝进入梦乡。)

三、用哄娃娃、敲碰铃、哼唱等方式帮助幼儿欣赏。

1.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哄娃娃睡觉的动作。

教师:如果让你来哄娃娃睡觉,你想用什么动作呢?

(引导幼儿尝试做各种哄娃娃的动作。)

老师发现幼儿园有很多娃娃没有爸爸、妈妈,谁来当他们的爸爸、妈妈呢?

2.幼儿选择自己的娃娃抱好,边欣赏歌曲录音边用轻柔的动作哄娃娃。

教师:你们也来做爸爸、妈妈,哄自己的小娃娃睡觉吧!注意哄娃娃的动作应该怎么样?

3.教师:请爸爸、妈妈一边哄娃娃,一边轻轻的给娃娃哼唱歌曲,让小娃娃快快入睡好吗?

四、幼儿欣赏歌曲录音,进一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1.教师指导幼儿把娃娃放到四周的“大床”(桌子)上睡觉。

教师:你们真是好样的,把小娃娃都哄着了,快把他们放到小床上去睡吧!

2.教师扮演妈妈请幼儿做孩子,一起听《摇篮曲》的音乐自由表演。

并引导幼儿用轻柔的动作舞蹈,保持宁静的气氛。

教师:看到你们做爸爸、妈妈做得真好,老师也想当妈妈,那谁来当我的宝宝呢?

好!就请你们把小椅子当摇篮,听妈妈唱《摇篮曲》入睡吧!

(欣赏过程中教师一边跟录音唱歌,一边轻抚每个幼儿,让幼儿通过听、身体接触进一步感受

摇篮曲的优美、温柔和宁静。)

篇10:摇篮曲教案

教材分析:

由汪玲、杨存德作曲的《摇篮曲》是一首有六个乐句加结尾的一段体歌曲。采用6/8拍,F宫调式。这首歌曲调优美流畅,婉转动听,六拍子的节奏更增强了动荡摇晃的感觉,在轻柔而稍慢的歌声中,生动地描绘出一幅“我”轻轻摇动摇篮,哄宝宝入睡的幽静画面。

教学目标:

1、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摇篮曲》。

2、通过歌曲感受6/8拍动荡摇晃的感觉。

3、唱准歌曲中的第四乐句与第六乐句。

4、掌握《摇篮曲》结束句的情绪处理,并能用动作表现歌曲。

教具:

多媒体课件、若干张贴图、手风琴。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情感铺垫:(欣赏图片)

师:愉快的40分钟又开始了,老师精心准备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1)

生:(欣赏)

师:看了这些图片,大家想一想都跟谁有关?你又有什么感受?

生:(3?4个学生谈感受)

师:是的,这些图片表达的就是一种亲情和母爱。妈妈把爱给了我们,我们更要爱妈妈。

二、导入新课

(一)对比感受两种不同风格的乐曲引入新歌:

师:老师想把刚才的图片配上背景音乐,我这里有两首,不知道选哪一首了,同学们帮我选择一下吧!

生:听赏(第一首师引导学生拍手、走步、[这么令人振奋的乐曲让我们全体起立随着节奏原地踏步走一走。]第二首推摇篮、睡觉或身体随着音乐节奏前后左右晃动)

师:两首乐曲听完了,你选择哪首?请说说原因

生回答。师纠正补充

师:这两首乐曲给大家带来了不同的感受。第一首乐曲听起来强劲有力,令人振奋给人一种行进的感觉,这是进行曲的特点。第二首乐曲听起来轻柔舒缓,优美抒情给人一种动荡摇晃的感觉,这就是摇篮曲的特点。摇篮曲是妈妈唱给小宝宝,哄小宝宝睡觉的音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乐曲就叫《摇篮曲》(出示课题)摇篮曲是唱给小宝宝听的,现在你们就是躺在摇篮里的小宝贝,我来当你们的妈妈,一起来听一听妈妈唱给你们的摇篮曲。

三、新歌教学

1、师范唱(唱时要满怀感情,并到学生中去拍拍头,扶扶肩??)师:听完了这首歌大家有什么感受?(你来说??)

生:小宝宝伴着妈妈的歌声在摇篮里荡来荡去睡得可真香啊!

师:你也来说说??

生:歌曲很优美,有一种想睡觉的感觉??

师:对,这首歌听起来亲切优美,特别是采用6/8拍××××××,更能增强动荡摇晃的感觉,突出了摇篮曲的特点。

2、再次聆听

接下来,我们再听一遍歌曲,感受一下摇篮曲带给我们的轻柔舒缓,优美抒情的感受。

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结束句中有几个快快睡。

生:四个。

师:那它们在演唱时有没有变化?什么变化?

生:速度渐慢,力度减弱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生:小宝宝睡着了,不要吵醒他。

师:同学们总结的真好,希望你们在演唱的时候也能这样演唱。

3、学唱歌曲

那我们一起来轻声学唱一下歌曲(提示学生声音要轻)。

可重复学唱一两遍。

师:你们真聪敏,这么快就会唱这首歌了,大家想想我们用怎样的声音,情绪演唱会更好?

师:引导说出亲切、轻柔、甜美??

师:同学们分析的真好,那我们就一起来试着把歌曲唱好吧。

四、练习歌曲

(一)分组演唱歌曲

分男女生,各一段

五、课后延伸

师:大家的表演很精彩,这节课我们学唱了《摇篮曲》,知道摇篮曲具有轻柔舒缓、宁静优美、动荡摇晃的特点,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不同形式的摇篮曲,我们再来一起欣赏三首摇篮曲的音乐片段。(课件4)先来听听女声独唱东北民歌《摇篮曲》,舒伯特的《摇篮曲》,我们再来听听由管弦乐队演奏,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作得《摇篮曲》。

生:听赏。

师:这么多的.摇篮曲都表达了妈妈对孩子的爱,那此时此刻你们最想对你最亲爱的妈妈说些什么呢?

生:(1)(2)(3)(4)??

师评价:说得多好呀!如果我是你妈妈一定会被你感动的。你真是个关心妈妈的好孩子。你妈妈一定会为你自豪的??

六、小结

师:是的,我们的妈妈真伟大,为了我们能够幸福的成长,她们可以无私的奉献自己。当你夜晚熟睡时,是妈妈为你盖好了踢开的棉被;当你发烧生病时,是妈妈彻夜未眠的守护着你。妈妈把爱给了我们,我们也要怀着感恩的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努力学习,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孩子们努力吧!

篇11:摇篮曲教案

教学过程:

一、幼儿抱娃娃进活动室。

1、师:天黑了,星星眨着眼睛出来了,月亮也升上了天,娃娃也困了,宝宝,你们有什么办法哄娃娃睡觉呀?

2、幼儿讨论交流,请出个别幼儿来回答。

二、欣赏“摇篮曲”。

1、师:你们想的办法真好呀,可是除了这些办法以外,我们还可以给娃娃听音乐哄她睡觉呢,你们听..….

2、播放“摇篮曲”(第一遍),幼儿欣赏、感受。

3、师:我的娃娃听着音乐睡着了,你们的娃娃睡着了吗?(睡着了)那我们一起把娃娃放到摇篮里好吗?

4、师小结:娃娃睡觉的时候听的音乐轻轻的,柔柔的,很好听,这样娃娃很快就能睡着了,这种音乐我们叫它“摇篮曲”。

5、再次欣赏(第二遍),我们来听听摇篮曲里唱了些什么?

6、师提问:你们听到摇篮曲里唱了些什么?鼓励幼儿跟着一起哼唱。幼儿学习完整演唱“摇篮曲”,引导幼儿用轻柔、优美的歌声演唱,表现“摇篮曲”的安静、优美。

三、表演“摇篮曲”。

1、师播放“娃娃哭声”:哎呀!娃娃哭了,快把娃娃抱起来,我们一起哼着“摇篮曲”,摇着娃娃睡觉吧。

2、师:xxx的娃娃不哭了,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抱娃娃睡觉的。请出不同的抱娃娃姿势的幼儿来表演一下,鼓励其他幼儿模仿他们的抱娃娃动作。

3、集体完整地表演“摇篮曲”,娃娃睡着后(即歌曲结束后)提示幼儿把娃娃轻轻地放到小床上,盖好小被子,让娃娃安睡!

四、复习歌曲“不要妈妈抱”。

师:你们的娃娃还小,需要别人抱。我们小班的朋友们已经长大了,不要妈妈抱了对吗?

1、复习演唱歌曲。老师和幼儿一起跟着音乐自己创编简单的动作,边唱边做。

2、师:哦,我们小班的朋友们真的长大喽!(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幼儿每人抱一个娃娃,边欣赏乐曲边摇娃娃睡觉,风起了,会给娃娃盖被子,体验父母的辛苦。教学活动在舒缓、优美的乐曲中结束。

篇12:摇篮曲教案

设计意图

摇篮曲是颇具民族风格的一首曲子,其旋律婉转、音乐形象亲切,且歌词见解移动。在以往的老教材中也有将它列入歌曲教学的。如浙江版的教参中就有,但这些教学方式不外乎是机械的,新《纲要》颁布后三年的今天我们岂能再将幼儿的主体地位反之以便?记得许卓娅教授在对音乐活动的创新中就强调幼儿自主的学,而不是死记硬背,所以活动中我将从对乐曲的欣赏体验入手,以递进式的学习方式逐渐解除师生、生生间的音架。让幼儿充分自主体验音乐的存在以肢体动作图谱演示,配合语言的解析,帮助幼儿理解歌词从而学会歌唱。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哼唱,感受乐曲柔美的旋律。

2、理解歌曲内容,学唱歌曲。

3、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哼唱,感受乐曲柔美的旋律。

难点:理解歌曲内容,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课前欣赏各种不同性质的乐曲。如:进行曲、圆舞曲等等。

2、记号笔、大张白纸。

活动过程

(一)教师哼唱乐曲引起幼儿兴趣。

“嘘,……”(教师以轻柔的声音哼唱乐曲的旋律。)

提问:“老师在做什么?怎么做的?”(幼儿自由回答)

(二)引导幼儿欣赏乐曲。

1、听教师完整唱一遍歌曲。

提问:“这首歌听起来怎样?你以前听过吗?”(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边轻轻清唱歌曲,边根据歌词做动作。幼儿观察教师唱时的表情及肢体动作。

(三)学唱歌曲。

1、幼儿欣赏过乐曲后讨论歌词内容,教师根据幼儿回答绘制图谱。

2、集体边看图谱边唱歌曲2~3遍。

3、幼儿边做动作理解的唱歌曲。

4、撤除图谱,幼儿闭上眼睛做小宝宝睡觉状再次唱歌曲。

5、一半幼儿做宝宝,一半幼儿做妈妈轮流长歌曲一次。

(四)结束。

教师模仿公鸡叫,“天亮了小宝宝们起床了去外面活动活动。”

活动反思

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更好地表达对音乐的感觉;体会自己是活动的参与者、操纵者;感受音乐过程中所带来的快乐及亲子之情。运用幼儿已有的哄娃娃经验创设了“娃娃要睡觉”的情景,让幼儿感受到轻柔、优美的摇篮曲对娃娃的催眠作用。

篇13:摇篮曲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摇篮曲柔和宁静的音乐气氛,并尝试用动作白殴打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2、体验爸爸妈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的浓浓爱意。

活动准备:

布绒玩具若干,音乐磁带《睡吧,布娃娃》

活动过程:

1、欣赏《睡吧,布娃娃》

(1)教师手抱布娃娃,轻轻抚拍。娃娃想睡觉了,问怎么样才能让娃娃安安静静很快的睡着呢?

(2)教师把娃娃放入小床,给娃娃盖上被子,哼唱《睡吧,布娃娃》哄娃娃入睡。

师:娃娃睡着了吗?娃娃听到妈妈唱歌给他听?就安静了?睡着了。

2、教师小结:你们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是这样给你们唱着歌,哄你睡觉的。摇啊摇,就把你们摇大了。

3、我来哄娃娃睡觉。

(1)教师引导幼儿抱起你的小宝宝,他也想睡觉了,我们一起来学学这首歌哄宝宝入睡吧!

(2)教师请幼儿慢慢跟唱。

4、教师引导幼儿扮演长爸爸或者妈妈哄宝宝睡觉。

(1)放音带,请女孩子边随意跟唱《睡吧,布娃娃》,边哄宝宝入睡。

(2)放音带请男孩子边随意跟唱《睡吧,布娃娃》,边哄宝宝入睡。

师:娃娃睡找了吗?嘘,不要把娃娃吵醒,轻轻地把娃娃放到床上去(桌子上)。

5、教师引导幼儿再次倾听并自己边用身体摇晃中细细的感受品味爸爸妈妈对自己的浓浓爱意。

6、活动结束。

篇14:摇篮曲教案

教学目标:

1.透过歌曲学习,了解音乐家舒伯特的艺术人生、艺术魅力及情感世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终身热爱音乐的情感。

2.指导学生用柔和、甜美的音色和连贯的方法深情地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柔情真挚的爱,培养热爱母亲,热爱生活的情感。

3.了解《摇篮曲》的曲式结构及这种歌曲体裁形式,体会它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

能用歌声表达歌曲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

装饰音、附点音符的掌握。

教学方法:

体验法、交流法、听唱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走进音乐大师的人生。

1.播放舒伯特《摇篮曲》。

师:这首曲子长不长?师:这样一首不长,甚至能够说是比较短小精练的乐曲,居然能卖到4万法郎,大家想不想明白它的名字和来历?

2.播放视频《舒伯特摇篮曲的来历》。

3.师:是啊,正是因为这首曲子好听而又简单,才被千家万户所知晓。当我们还是小宝宝的时候,我们的爸爸妈妈,就经常摇着摇篮,哄我们入睡,此刻,我们就跟随音乐一齐,轻轻抱起你们的双手,哄你们手中的小宝宝入睡吧。

二、学习歌曲《摇篮曲》。

1.初听,跟随歌曲一齐做律动,感受歌曲的宁静,温柔。

2.师:视频中出现的小宝宝们,他们是几胞胎啊?(三胞胎)。

师:刚才摇的时候,大家摇得真棒!那么,谁明白哄小宝宝入睡时,要注意些什么呢?(轻轻地,慢慢地,温柔地)。

师:而且,我们的嘴里,还要轻轻地念些什么,来帮忙小宝宝入睡,刚才的歌曲中是怎样来哄小宝宝入睡的呢?(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

3.师:此刻,就让我们一齐,跟着老师的伴奏,一齐轻轻地,慢慢地,温柔地,来哄这三个小宝宝入睡吧。

4.师电子琴伴奏旋律,学生有感情朗读歌词,注意部分词语念法上节奏的纠正。

5.大家念得真好!我们的宝宝已经睡着了,它睡着的时候,也会想着它的爸爸妈妈刚刚为它哼唱的旋律呢,让我们一齐进入到宝宝的梦境中,看看它究竟梦到了什么?(多媒体出示旋律)。

6.请大家用“la”来轻轻地,温柔地演唱唱这条旋律,同时注意坐姿。然后加入歌词。

7.摇篮里,还有个宝宝的弟弟,他的名字叫做贝贝,让我们来看看,贝贝,又梦到了些什么呢?

8.多媒体出示贝贝的旋律,也用la来哼唱,然后加入歌词。

师:刚才我们一共看到了几胞胎?(三胞胎),所以,宝宝和贝贝,还有个妹妹,她的名字叫美美,让我们也来看看,美美的梦,又是什么样的呢?

9.出示美美的旋律,跟电子琴,用“la”来学唱这条旋律。然后加入歌词。

10.师:因为美美是女孩子,所以美美有时还要撒娇,听老师唱,找找看,美美,在什么地方会撒娇呢?

11.演唱不带倚音和带倚音的旋律(加歌词),让学生找不同点。

12.大家找得真准!(出示倚音歌谱),此刻,就让我们一齐来学习一下加了撒娇以后的唱法吧。(学生学唱,难点重复练习。)

13.师:这三个小宝宝真的很可爱,每人记住了一条旋律,如果把他们的旋律连起来,就是一首完整的摇篮曲了。(出示歌谱)。请大家找找看,哪个宝宝记住的旋律,出现了两次啊?(宝宝)

14.分组跟琴演唱,一组一句。(第一段)

15.第二、三段全体一齐跟钢琴演唱。

16.跟伴奏演唱。

三、歌曲处理,情感体验。

1.大家明白这首曲子是几拍子的吗?(4/4拍)。

2.大家明白4/4拍的强弱规律吗?

按这样的强弱规律来演唱,就应怎样演唱?请一两个同学示范一下。全体练习一段。

(出示三角铁、沙锤),你认为什么时候伴奏比较适宜?

(多媒体出示)两种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请学生试奏。

下面,我们就请这几位同学轻轻地演奏乐器,我们温柔地唱着歌曲。

跟伴奏再次演唱。

四、情感抒发,深化拓展。

1.大家的歌声很让我感动,妈妈对我们无私的爱,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来铭记!请大家说说看,妈妈对我们的爱,表此刻哪里?

2.看视频,感受妈妈的爱。

妈妈对我们的爱,是一股清凉的风,是一把遮雨的伞,是一串关怀的泪,是一个甜甜的吻。妈妈的爱,就在这一个个最平凡的细节之中。最后,让我们一齐感受着妈妈对我们的爱,也对这些小宝宝们,轻轻地唱出摇篮曲,让他们也在我们的歌声中,甜甜地进入梦乡吧!

教学反思:

我在介绍歌曲背后的故事时,学生的兴趣很高,为后面的歌曲学习做好了很好的铺垫。

篇15:摇篮曲教案

摇篮曲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心参加教学活动,用自然圆润、抒情优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

2、透过分析,感受摇篮曲的音乐情绪和风格特点。

3、鼓励学生进行即兴创编,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习惯与潜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情感,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空拍换气及节奏的掌握。

教学策略:

感受体验法示范法设问引导法巧设铺垫法教师暗授学法

教学用具: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课前播放《爱尔兰摇篮曲》,学生在温馨柔美的音乐中进入教室。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让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到良好的音乐氛围中。】

上课铃响后学生起立,师生用音乐相互问好:

1=C2/41234│5─│i5.��i5.│5432│1─‖

(师)同学们好!(生)你好!你好!老师你好!

【设计意图:把常规但枯燥的师生问好用音乐来代替,既组织了课堂,又做了简短的发声练习,体现了声乐课特色,一举两得。】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段音乐剧片段

(播放音乐剧片段《欢乐满人间》)

师问:家庭教师用什么方法让顽皮的孩子很快安静的入睡了?

生:催眠曲

师:这天让我们一齐来学习这首勃拉姆斯的《摇篮曲》

练习要求:尽力持续喉头稳定,喉咙打开,声音位置统一。

【设计意图:1、调整发声状态,用良好的声音来歌唱。

2、为解决歌曲中的八度大跳及高音演唱难点巧设铺垫。】-

三、新歌学习

(一)感受与体验

1、教师播放勃拉姆斯《摇篮曲》,学生聆听歌曲。

师: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真挚的爱

2、师:那么我们分析一下这首歌曲的速度?情绪及曲式结构?

生:(讨论)较缓慢,温柔亲切,单二部曲式

【设计意图: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歌曲的速度、力度和情绪,把握歌曲风格特征。】

(二)学唱歌谱与歌词

1、随琴模唱歌曲旋律

(1)采用随琴模唱法视谱,掌握歌曲旋律。

(2)教师呈现乐谱

学生思考:歌曲有几个乐句?就应在哪换气?

引导学生标出换气口,引导学生在唱谱时注意吸气和换气。

(3)强调在八度大跳处,找发声练习中的感觉用气息支持声音。

2、模唱歌词,初步唱会歌曲,透过比较演唱和探讨解决以下问题:

(1)感受装饰音的作用并唱好装饰音。

(2)师:这首歌曲,表现了母亲在哄孩子入睡时对孩子真挚的爱,演唱时要将歌曲中母亲慈爱、安祥的形象用歌声表现出来,这就要求大家带着对歌曲的速度、力度及情绪的理解全体跟伴奏齐唱。

【设计意图:初步唱会歌曲,注意演唱的呼吸,把握歌曲速度、力度及情绪。】

四、拓展训练,即兴创编

1、请1-2名学生演唱歌曲,教师评价,学生互评

2、“换词游戏”,鼓励学生即兴创编

3、分组汇报演出,学生相互欣赏评价。

【设计意图:为学生带给一个艺术实践的平台,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表现潜力,并在表演中渗透评价意识,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

五、课堂小结:

1、师:学习本课有何收获?(学生谈收获)。

2、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透过学习、讨论,对摇篮曲知识有了必须的了解,我们能够感受到母亲的爱是真挚而无私的,懂得回报爱才能使我们更幸福,因此期望同学们学好技能,让自己拥有一技之长来报答母亲的爱。让我们用真挚的情感、柔美的声音再演唱一遍勃拉姆斯的《摇蓝曲》。

【设计意图:知识技能是为表现音乐情感服务的,透过情感教育让学生对爱有更深的感悟,培养学生良好品格,激发学生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

篇16:摇篮曲教案

学习目标:

1、学生能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摇篮曲》。

2、透过学唱《摇篮曲》,聆听《只要妈妈露笑脸》,感悟到母亲对孩子真挚的爱,真正理解“爱”的好处。

3、透过学习,帮忙学生了解摇篮曲的特点,感受摇篮曲的风格。

学习重点:

1、学会用轻柔、甜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

2、在学习过程中,对孩子爱的传递、对音乐美的感悟。

学习难点:

1、歌曲《摇篮曲》中附点音符的唱法及结束句的唱法。

2、理解“大爱”的好处,学会珍惜、感恩、更富爱心。

3感受8/6拍子的节奏动感

教学准备:钢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摇篮摇,美美入课堂:

1、学生在《摇篮曲》的伴奏音乐中走进教室。

2、师摇起摇篮,唱起《摇啊摇》,让生安静,引入游戏。

3、游戏一:我做动作你来猜!三个动作:风儿吹、微微笑、哄宝宝。

4、游戏二:大家一齐来模仿!在《摇篮曲》伴奏音乐中,配上动作简单律动。

二、摇篮摇,妈妈微微笑:

1、过渡语:孩子们,摇篮虽小,但它承载着妈妈多少的期望啊?抽生介绍摇篮。

2、抽生摇摇篮,师及时评价。

3、节奏练习,附点节奏指导。

△摇啊摇啊|摇啊摇.||

△XXXX|XXX.||。

4、跟琴分乐句,用“mu”模唱《摇篮曲》。

三、摇篮摇,宝贝唱歌谣:

1、过渡语:孩子们,摇着摇着,一首首恬静的摇篮曲诞生了。这天,我们来感受同样很美的一首歌,歌名就叫?(出示课题)生齐读:《摇篮曲》。它由张友珊作词,汪玲、杨存德共同作曲。它是很多摇篮曲中的一小点,就像一扇音乐小窗,就像音乐大世界中一只小小的摇篮。(课件出示《摇篮曲》歌谱)

2、老师范唱,学生安静聆听。听后说说感受。(亲切、温柔、恬静……)

3、学生自学有节奏地读歌词,并分组读一读。

4、学唱歌词:

①学唱第一段歌词:

听唱法,分乐句跟“师”学唱,再完整学唱。

②学唱第二段歌词:

听唱法,分乐句跟“琴”学唱,再完整学唱。

③学唱结束句:

先学曲谱,再唱歌词,注意渐慢、渐弱的处理。

④完整跟琴唱歌词,男女生分段唱。困难句请小老师帮忙解决。

5、歌曲处理:

△再次安静听范唱,讨论怎样样唱更美。

△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抽生交流)

△带着甜美的`微笑,带着对妈妈的感恩,群众深情演唱歌曲,自然加入动作。

四、拓展

1、交流并感受祖国妈妈这只大摇篮的“大爱无疆”。

2、再次唱起《摇篮曲》,传递爱。

3、学生在《摇篮曲》伴奏音乐中走出教室。老师结束语:同学们,再见!愿你们学会珍惜,学会感恩,把爱心传到我们歌声飘过的每一个地方,祝你们在祖国妈妈的摇篮里幸福成长!

篇17:摇篮曲教案

《摇篮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欣赏与“母爱”有关的艺术作品,感悟其中蕴含的情感,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

2、知识与技能目标:把握摇篮曲的音乐特征,用连贯、流畅、甜美、柔和的声音演唱《摇篮曲》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表演,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潜力和合作意识,了解摇篮曲的音乐体裁

教学重、难点:

1、装饰音(倚音)的唱法

2、引导学生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演唱《摇篮曲》

3、节拍的强弱处理,八度大跳及高音的演唱

教学方法:

情境法启发法听唱法才能展示法探索实践法

教学准备:

1、准备一些相关资料

2、多媒体设备

3、有关母爱的艺术作品

教材分析:

勃拉姆斯的这首《摇篮曲》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作于1868年。它透过强弱拍节奏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详平缓,细腻地勾画出一幅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也表达了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母爱。这首歌曲虽为3/4拍,但作曲家巧妙地从第三拍起音,把节奏进行了细致的改变,将节拍的舞曲化性格化为内在的韵律,使音乐更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而适于语义。

设计意图:

本课教学是运用新课标中的新理念,以审美为核心,强调音乐实践,透过音乐作品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注重学生的内在感受,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兴趣,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让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到良好的音乐氛围中。】

上课铃响后学生起立,师生用音乐相互问好:

1=C2/41234│5─│5432│1─‖

(师)同学们好!(生)老师你好!

【设计意图:把常规但枯燥的师生问好用音乐来代替,既组织了课堂,又做了简短的发声练习,体现了声乐课特色,一举两得。】

二、欣赏与感受

1、师弹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齐唱。

师: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每当你听到或唱起这首歌时,你的情绪怎样?有什么感受?下面请同学来谈谈自己在唱这首歌的情绪和感受。

师:是的,世上只有妈妈好,只有妈妈的爱是最伟大的,最无私的。古今中外许多的艺术家,都以不同的艺术形式来歌颂伟大的母爱。刚才我们唱的在这首《世上只有妈妈好》就是以优美的旋律来歌颂母爱,下面我们看看诗人和画家是如何来表现母爱的。

2、学生欣赏古诗《游子吟》及图片

师:在我们中国古代,有位诗人,在他50岁的时候写了一首歌颂母爱的诗,这首诗脍炙人口,流传至今,不知你们学过没有?有那位同学能朗诵一下这首诗?

学生有感情地朗诵了《游子吟》。

师生共同讨论这首诗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感情。

师:而行千里母担忧,这首诗抒发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浓浓的感激之情,你们从小到大是母亲含辛茹苦的把你们带大,同学们想像一下,你们小时候,躺在摇篮里,母亲一边哼着摇篮曲,一边哄着你们睡觉,那是多么温馨甜美,这天我们就要学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歌曲《摇篮曲》。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让学生很快进入这天的主题,更快更好地进入到良好的音乐氛围中。】

三、新课学习(展示歌曲)

1、师弹琴范唱歌曲《摇篮曲》

【设计意图: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歌曲的速度、力度和情绪,把握歌曲风格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介绍《摇篮曲》的作者勃拉姆斯及德国三B

【设计意图:了解与歌曲有关的更多知识。】

3、师播放歌曲《摇篮曲》,让学生轻声哼唱《摇篮曲》

【设计意图:透过视觉与听觉的欣赏,让学生直接感受、体验母感情感。】

4、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轻唱歌曲,采用听唱法学唱《摇篮曲》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用心性。】

5、学唱歌谱与歌词

随琴模唱歌曲旋律

(1)采用随琴模唱法视谱,掌握歌曲旋律。

(2)教师呈现乐谱,学生思考:歌曲有几个乐句?就应在哪换气?

引导学生标出换气口,引导学生在唱谱时注意吸气和换气。

(3)强调在八度大跳处,找发声练习中的感觉用气息支持声音。

模唱歌词,初步唱会歌曲,透过比较演唱和探讨解决以下问题:

(1)感受装饰音的作用并唱好装饰音。

(2)在演唱中注把握歌曲的速度、力度及情绪。

【设计意图:初步唱会歌曲,注意演唱的呼吸,把握歌曲速度、力度及情绪。】

师:这首歌曲,表现了母亲在哄孩子入睡时对孩子真挚的爱,演唱时要将歌曲中母亲慈爱、安祥的形象用歌声表现出来,这就要求大家解决下列问题:

(1)注意歌曲情感与弱起拍的歌唱呼吸,把声音唱得连贯、柔和。

(2)八度大跳处运用气息支持唱出纯净、柔和的声音效果。

(3)歌词中“贝”“魂”“帝”“你”等字咬字后牙关应尽快打开,声音要自然。

(4)注意长音与装饰音的吐字咬字与归韵,并唱得简单自如。

(5)随着旋律起伏,要做出自然的强弱变化来表达歌曲中真挚的爱。,

四、创作与表演

1、把学生分成两组,每组可利用教室内资源自编自导进行演唱排练,教师负责音响播放及侧面观察、引导。

【设计意图:创设开放式学习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进一步强化演唱及表演技能。】

2、分组汇报演出,学生相互欣赏评价。

【设计意图:为学生带给一个艺术实践的平台,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表现潜力,并在表演中渗透评价意识,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

五、欣赏中外《摇篮曲》,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1、舒伯特《摇篮曲》

师播放舒伯特《摇篮曲》,学生随着歌曲一齐唱。

2、东北民歌《摇篮曲》

师播放东北民歌《摇篮曲》,老师随着歌曲一齐唱。

讨论:比较二首歌曲的异同。

师:不同是前者直接抒发感情,后者透过环境描述含蓄地表达感情。

相同是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期望;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摇摆的节奏。

总结:摇篮曲是一种音乐体裁。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谣,之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安宁、亲切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期望。

【设计意图:感受音乐的多元化,让学生感知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对同一音乐体裁的歌颂。】

六、课堂小结

1、师:透过你们的演唱和表演,让我感觉到你们与妈妈的爱是那么深厚。是啊,母亲的恩情就像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的照耀着我们,为了我们,母亲付出了很多很多,看着妈妈眼角的皱纹,忙碌的身影,你们闭上眼睛,听着歌曲,想一想妈妈平时为我们不停的操劳,此时此刻,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2、学生每人对妈妈说句心里话。

3、师: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我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就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深深的爱中再一次唱好这首《摇篮曲》吧。

篇18:摇篮曲教案

音乐课《摇篮曲》教案

上饶市教育局直属小学刘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用柔和、甜美的音色,恬静、安逸、深情地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意境与情感。2、了解摇篮曲这一音乐体裁、了解作曲家舒伯特。3、学习装饰音及其演唱方法。4、学会唱歌曲简谱。5、了解和学习简单的歌曲创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歌曲中浓浓的亲情和无私的母爱。2、能用心参与音乐创编活动,体会创编音乐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能够用柔和、甜美的音色,恬静、安逸、深情地演唱歌曲。2、学会唱歌曲简谱。3、了解和学习简单的歌曲创编,体会创编音乐带来的快乐。

教学方法:

听唱法、比较法、体验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课件、钢琴、小黑板、舒伯特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同学们听勃拉姆斯《摇篮曲》音乐手画三拍子走进教室。

2、师生用音乐相互问好:1=C2/41234│5─│5432│1─‖(师)同学们好!(生)老师你好!

【设计意图:把常规但枯燥的师生问好用音乐来代替,既组织了课堂,又做了简短的发声练习,体现了音乐课特色,一举两得。】

二、欣赏乐曲、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这天的音乐课我想首先请大家轻轻地闭上眼睛,用你聆听音乐的耳朵,感受音乐的心灵,进行一次音乐之旅,看看你能有什么发现和收获!

2、师二胡演奏《赛马》、《摇篮曲》。

3、听完后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这两首歌曲吗?

生回答并板书:热烈、有力、活泼、欢快、雄壮

安详、优美、恬静、温柔、深情

4、那么这两首乐曲力度怎样样、速度怎样样?

生群众回答

5、如果让同学们从这两首乐曲中选一首用来哄宝宝睡觉,你会选哪一首呢?

6、这首乐曲就是我们这天要学习的由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创作的歌曲《摇篮曲》

(板书《摇篮曲》)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明白不同的乐曲会有不同的速度、力度能够表达出不同的音乐情绪。了解一些表情术语】

三、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外文版)。

要求:闭上眼睛,用心去体会歌曲。

【设计意图:初听采用外文版,学生能够完全从音乐的角度感受歌曲,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

2、听老师范唱。要求:听完后告诉老师这首歌曲一共有几段,每段有几句

3、在听歌曲范唱。(看歌词)要求:听出哪几句旋律是相似的,哪一句和其他三句的旋律个性不同吗?

(生答)那你能把这最个性的一句用“wu”来唱一唱吗?(生唱)

4、让我们跟着琴,用“wu”把这首歌轻声唱一唱。要求:一边唱一边仔细听琴的旋律。(提醒学生每小节换气,换气时用鼻子吸气)

5、同学们唱的不错,那你们能不能把第一段的歌词也唱一唱呢?要求:唱的时候仔细听一听,唱完后对自己或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6、分组自学歌曲的二、三段歌词。(放音乐,老师巡视指导)

7、都会唱了吗?老师都有些迫不及待的想听同学们的演唱了。请五位同学唱第一段、一组同学唱第二段、另一组同学唱第三段。唱完后生互评。

8、跟伴奏音乐完整演唱歌曲。师指挥。

9、同学们表现的真棒。那你们想不想听一听别人是怎样演绎这首歌曲的呢?

(播放合唱视频)

10、他们唱的好不好。和我们比呢?哪比我们唱的好?

(声音更轻柔、连贯、优美,表情更丰富,更能表达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

11、妈妈的双手轻轻地摇着她的宝贝,手臂永远保护着他,期望把世上一切完美祝愿、一切幸福都给他,这是多么无私的母爱啊?母亲的恩情就像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的照耀着我们,为了我们,母亲付出了很多很多,看着妈妈眼角的皱纹,忙碌的身影,你们闭上眼睛,听着歌曲,想一想妈妈平时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此时此刻,就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深深的爱中再一次唱好这首《摇篮曲》吧。(播放妈妈照顾孩子的图片)

12、跟音乐再唱一遍歌曲。

四、学唱简谱

1、同学们唱的真不错。相信唱歌曲的简谱也不能难倒你们。

2、听唱法演唱简谱。

3、认识“倚音”,学习倚音的唱法。比较有无倚音哪种更好听。

带了倚音的演唱就像摇篮摇起来的感觉,赋有动感。

4、完整演唱歌谱。

五、了解舒伯特和摇篮曲

1、同学们你们明白这么美妙的旋律是谁创作的吗?

2、介绍舒伯特:他一生创作了14部歌剧、9部交响曲、100多首合唱曲、567首歌曲,他的朋友说,他把看到的都写成了歌,有时候,一个早晨就写5-6首。而且大部分歌曲成为经典作品,还有些作品,在民间广为传唱。由于他丰富的创作,所以人们也称他为“歌曲之王。”

3、教师:当时的舒伯特是在什么状况下创作出来这首歌曲的呢?(放课件)

原先这首歌曲与一盘土豆有关,舒伯特有一天漫步在街头,感觉很饿,不自觉的走进一家餐厅,却发现自己身无分文,想找个熟人,也没有。正在这个时候,他发现了报纸上刊登着的一首诗,就是这首有克劳谛乌斯写的诗,于是他就叫侍从招来笔和纸,很快谱了曲。就是这首摇篮曲,于是作曲家就用这首歌曲,换取了一盘土豆,解决了肚子问题。他去世30年后,这个作品卖到了30万法郎。

4、那么“歌曲之王”舒伯特创作的这首闻名世界的《摇篮曲》是不是只在哄宝宝睡觉的时候才唱呢?

5、介绍摇篮曲

《摇篮曲》,也叫催眠曲。原指母亲在摇篮旁为抚慰婴儿安静入睡所唱的歌曲,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其特点是旋律轻柔甜美,节奏和伴奏常带有摇篮的动荡感,具有安静、温暖、亲切的特点。这一体裁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欣赏性,不仅仅限于崔眠和描述孩童入睡,而更多的是抒发内心的感情,刻画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精神境界。

六、创编活动“摇啊摇”

1、同学们老师这还有一首好听的摇篮曲,你们想听吗?

2、分小组合作进行旋律和歌词的创编。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完成的最快。

3、个小组展示成果。并将作品记录下来保存好。

4、老师讲评。

七、总结,听音乐出教室。

教师:大家这天有哪些收获?

学生:故事好听、歌曲好听、明白了谁是歌曲之王等

教师:以后有时间我们再给大家介绍他的其他作品,好吗?

小结:

教师:这天我了解到你们每个人都十分可爱,你们学习得十分专心,感谢大家的参与,下课。

篇19:摇篮曲教案

[教学理念]

《摇篮曲》是九年义务小学音乐课本第九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第二课时),本课在第一课时学会歌曲表达对母亲最崇高的爱。

本课教学注重学科综合,把包括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文化等在内的音乐教学的各个方面内容充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如音乐与美术事例即是听觉与视觉的结合,可使学生更形象地理解音乐,把音乐与语言、英语等在内的与音乐艺术有关的其他非艺术课程适当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跨科整合,激励创新,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用真情感染学生,以自己对音乐作品深入理解和动情表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体验音乐的美感,让学生在歌曲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一、感受音乐,跨科整合,激励创新课的一开始,打破以往的师生问好,发声练习等陈旧的教学方法,在让学生欣赏我画的美丽画面时,要求学生自己用美丽的彩纸装饰画面,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交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学生们积极动脑,每一名学生都争先恐后地到前面展示,师生共同参与,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课教学。

二、聆听音乐,在模唱旋律突出重重,解决难点这节课是第二课时,在学生完整学唱《摇篮曲》的基础上,我又精心设计几个变化音让学生模唱,例如愿每一句的句尾的5和1音改编成5543和11然后分成两组,一组唱主旋律,一组唱变化音,并发给学生小星星看看谁最聪明,让学生自己拿着这个小礼物,到前面把听出不同的音粘贴在音符下面。学生一下子对这种教学方式产生浓厚的兴趣,都聚精会神地用耳去聆听、模唱,效果很好,初步让学生掌据了二改声问的简单和声的变化,通俗易懂。

三、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以美育人,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音乐蕴含着许多的素质教育因素,教师要从音乐创新的角度去改进教学方法,认真挖掘教材内涵,有针对性地将音乐的育人功能渗透到教学之中,一首歌的歌词常常表达歌曲的主题及情绪,了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方面,《摇篮曲》这首世界名曲就是描述了母亲对孩子的那种深深地情浓浓的爱,我首先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在我的感染下,全班同学和我共同有感情的朗读孟郊的著名诗句《游子吟》,然后我又创了一首献给母亲的小诗,用《摇篮曲》的旋律边弹边唱:“妈妈,我亲爱的妈妈,妈妈在哪,哪,哪就最快乐,你是世上我最爱的人,祝您平安,祝您健康长寿。”通过我的引导同学们纷纷举手表现对自己母亲的心声,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四、发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挖掘学生的创作灵感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唱、说、讨论等形式,我们又不约而同地进入这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妈妈我想对您说”同学们开动脑筋,各抒己见,即兴创作,有的动手做彩纸粘巾同心圆上面写着“妈妈我爱您”、有的用流利的英语诉说对母亲的恩情、有的叠出许多千鹤巾在黑板上、有的用舞蹈表达情感,还有的给母亲亲自动手做小礼物等等,真正做到新课程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案例[教学对象]

小学五年级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歌曲《摇篮曲》第二课时,使学生感受简单的二声部合唱的效果,用轻柔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二)运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创作歌曲,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听辨变化音,准确地模唱旋律,感受二声部和声的效果。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创作歌曲。

[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电脑,课件等。

[教学时间]

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教师首先在黑板上面一幅宝宝安然入睡地图画,并要求学生在观看过程中,自己动手拿出剪发、彩纸随意粘贴(师生共同能参与,跨科整合,充分发挥同学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二)完成作品之后,教师有感情地朗诵:

夜幕降临了,深蓝色的天空,繁星点点好象无数颗小眼睛一眨一眨,大地显得格外的宁静,耳边传来妈妈轻柔歌声,你们听……

[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摇篮曲》通过复习巩大,进一步加深对音乐作品的印象,为导入新课作准备]。

(三)教师小节: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就是上节能课我们的学的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舒伯特的作品《摇篮曲》,今天教师就和同学们再次走进《摇篮曲》的第二课的时,以不同的形式表现的歌曲、处理歌曲、创作歌曲。

二、新课教学

1、再仔细聆听一遍《摇篮曲》谁来告诉教师在哪一个音出现变化,并用自己独特方式作一下标记。学生到前面来用*指出变化音的位置,如:33217125‖33234210‖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培养学生养成聆听音乐的好习惯,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

2、教师弹奏变化音的旋律,要求学生模唱,熟练之后分成两组,一组唱主旋律,一组加入变化音,让学生们说出自己的.感受,最后完整演唱。

(通过听、唱、比较、判断等方法,进一步感受理解音乐要求在音乐中的表现。)如:33217125543‖332342111‖

3、师生共同努力将舒伯特的作品二度创作,谁告诉教师同学们还有哪些不同的形式来演唱这首歌曲呢?

学生回答:独唱、合唱、齐唱、伴唱……

(培养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再现歌曲)

4、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诗人孟效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正是歌颂伟大的母爱而著称世界上只有母爱是最伟大、最崇高的,并为自己的母亲献一首小诗,用《摇篮曲》的旋律演唱出来。

(在教师表现的过程当中,学生也被当时的情境深深地感染了,大家一同朗育、诵《游子吟》,这首赞扬母亲的古诗这种立意与情境之美,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使之心灵得以震撼,从感生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

5、教师和学生们共同走入下一个环节“妈妈我想地您说”。

对这首歌曲情景创意。(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对自己母亲的爱、诗朗诵,即兴表演,用英语送妈妈一句话,手工制作同心圆,叠千纸鹤等等,通过乐曲的情境,师生共同活动,即兴选择各种表演形式进行综合展示汇报,使学生全心身地投入到音乐中,得到美的熏陶)。

教学后记

我在设计,创编《摇篮曲》的第二课时的整个过程中,力图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构建一个多方位、多视解的立体化的教学思路,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整节课我把音乐与美术、语文等音乐艺术有关的其他非艺术课程适当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跨科整合、激励创新培养学生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在音乐实践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因此,我采用“情境导向→导学铺垫→掌握新课→参与表现→总结全课”的课堂结构模式圆满地完全成了教学任务,我自己比较满意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这节课是第二课时,在学完歌曲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所以我设计本课时先让学生听出变化音,然后让学生用“啦”音模唱,最后分给体验其音乐的艺术效果,接着我设计了一个二声部的结尾,让学生演唱感受合唱的魅力,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协作精神,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蕴涵的音乐美,在导入新课我用精心创设音乐审美教育的情境,通过美术、背景音乐,学生参与粘贴完成一幅美丽的画面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之在愉快的气氛中自愿接受音乐美的陶冶。

二、挖掘教材中的一个“情”字

音乐教育是人的情感教育,其主要功能,就是通过丰富人们对人类情感性质的洞察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本课教学就试图从“情”字入手,挖掘其丰富的艺术感染力,进而积极有效地实施美育。《摇篮曲》是表达母亲对孩子的慈爱之情,通过乐曲的演唱,我要求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对妈妈深深的爱,有的学生用红纸制作一颗火热的心上面写满诗句,有的学生装折叠了许多纸鹤,礼物虽小却代表孩子们的一片童心,尤其是韩强同学听乐曲动作表演生动形象,把自己的内心情感演染的淋漓尽致,受到在座老师及学生的好评。他们良好的音乐素质和音乐表现力在这节课得到充分发挥。

也许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每节课后都或多或少的留下一些遗憾,本人更觉得本课存在着很多不足,假如让我再上一次数会更多地留给学生创作音乐与表现音乐的空间;我会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用音乐的主题,自己没定情绪,速度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现歌曲,让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我会让更多的学生根据对作品的理解来创作表演,来充分展示学生的才华……总之,我将继续努力更好地教学方法,总结先进的教学经验,上好每一堂课,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音乐艺术人才。

篇20:摇篮曲教案

一、复习《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

二、导入新课

1.刚才我们复习的是上节课学习的《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今天老师来放一首另外一种风格的歌曲请你们来听一听。

2、播放舒伯特的《摇篮曲》。

3、请学生说说这两首歌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第一首歌比较的活泼,第二首比较舒缓是一首摇篮曲。

4、师:今天,我们来感受同样很美的一首歌,《小小摇篮曲》。

三、新课教学

1、播放歌曲《小小摇篮曲》。

你有怎样的感受?学生回答预设:提到优美、温柔、安静:是啊,仿佛躺在妈妈的怀里,那样安详,那样恬静。

2、师:小星星和月亮到底在说什么悄悄话呢?请你们再听一遍歌曲生自由讲述:(讲童话,布娃娃……)多美的歌词呀,让我们有节奏地来读一读吧。

3、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4、闭上眼睛用LU轻唱-遍歌曲。

师;同学们唱的可真美啊。

5、跟老师一句一句的.学唱歌曲说出难点注意8、9小节的演唱。

6、解决难点后完整演唱歌曲。

7、同学们你们已经唱的很不错了,你们想跟电视里的小朋友来个比赛吗?唱完后教师点评。

四、歌曲处理

师:孩子们,怎样唱会更好呢!让我们轻摇怀中的宝宝,一起来体会。

孩子们,当我们带着真情去唱,感觉真的是妈妈在摇你,当你真的变成了妈妈,而不是假的在模仿。惟有真情,才能使我们的歌声更动情。

学生带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五、歌曲拓展

母亲节快要到了希望你们回家后能把这首歌曲唱给妈妈听一听。你们还会能怎样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呢?学生自由说。

师:请你们带着对妈妈无限的爱唱着这首歌曲离开教室。

篇21:《摇篮曲》音乐教案

课程简介:

孩子是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的,爸爸妈妈都曾抱着孩子或守护在孩子床边哼着摇篮曲,让孩子在幸福的歌声中甜甜地进入梦乡。可是现在的孩子有几个又知道幼时的自己是如此的幸福呢?有多少孩子又知道感激父母的疼爱呢?在此,我想通过欣赏不同的摇篮曲,让学生体验亲情,分享亲情艺术之美,懂得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在亲情教育中学习音乐知识。

课程目标:

1.人文目标:感受情感、崇尚自然、感悟真情、热爱生活。

2.能力目标:哼唱摇篮曲、用竖笛演奏摇篮曲,了解摇篮曲风格、感知其音乐要素。

3.情感目标:领略摇篮曲意境、体验深深母爱、父爱,懂得感恩。感悟艺术真谛。

教学重点:

1.通过对歌曲的欣赏和展开的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亲情,分享亲情艺术之美,懂得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激发同学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2.体验不同地域摇篮曲的音乐情绪,感知其音乐要素。

教学难点:

1.声情并茂地哼唱、演奏摇篮曲。

2.摇篮曲情绪和风格的把握。

课程资源:

中外若干首摇篮曲,课件,亲情相片,竖笛,钢琴

课程理念:

创设情境,在感受亲情音乐是学习音乐知识。

课程实施:

一、讲述亲情,分享亲情

展示几个同学儿时的照片或和妈妈的合影(做成幻灯片),猜一猜他们是谁?并由照片的主人说说背后的故事。(背景音乐一直播放摇篮曲)

二、扮演亲情,选择音乐

1、给学生欣赏两幅小宝宝入睡的画。表现的是什么亲情?

2、播放舒伯特摇篮曲和廖昌永的歌。请学生选择

3、如果你是画面中的妈妈,你想采用什么样的音乐才贴切呢?为什么?

4、如果你是画面中的小宝宝,你会喜欢哪一种音乐来帮助你入睡呢?为什么?

三、听赏歌曲,品味亲情

音乐是最能表现这种亲情的艺术,有许多音乐家写了很多歌

曲来表现这种亲情,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几首音乐作品。

1,舒伯特摇篮曲

2,勃拉姆斯摇曲

3,再听,多多感受,情绪、力度、速度、旋律个有什么特点?

4,谈感受,各抒己见,充分理解摇篮曲的风格特点。

5,引申。还有很多这种风格的音乐作品,听听东北摇篮曲、藏族摇篮曲,印度尼西亚摇篮曲等等。

特点: 安静、温馨、甜蜜

宁静、安详、幸福

四、归纳总结,表现音乐

1,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诚的祝福。伴奏中往往模仿摇篮摆动的律动。摇篮曲既有声乐作品,又有器乐作品。除了为人声创作的摇篮曲外,还有为各种乐器演奏而作的摇篮曲。这种器乐摇篮曲在内容和规模上都比声乐摇篮曲有更多的发展。器乐摇篮曲不是限于催眠和描写婴儿入睡,而更多的是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刻划宁静而富于诗意的精神境界。

2,音乐家小故事

舒伯特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把许多歌曲送到出版商那 里去,又多又快,而每首歌曲却只值两毛钱。因此,虽然不朽的作品连连问世,舒伯特却连温饱问题也无法解决。一天,大作曲家舒伯特饿得昏头昏脑,但他身无分文。他试着走进了维也纳的一家饭馆。进去后,他四处张望,希望能看见一个朋友,他的眼光无意中落到桌子卜的一张报纸上,那上面有一首小诗。他看了看后,在饭馆里来回走了几趟,为那首小诗谱上了乐曲,他把乐曲交给了饭馆老板,换了一份土豆烧牛肉。三十年以后,巴黎的‘家商行将这份手稿以四万法郎的高价售了出去,这就是后来有名的舒伯特《摇篮曲》。

3, 哼唱摇篮曲,我们听了这么多摇篮曲,平时最熟悉的是哪一首?在钢琴伴奏声中,有感情地哼唱,音量适中,安详宁静地,有表现力

4, 竖笛演奏摇篮曲,吹奏我们最熟悉的这首摇篮曲,舒缓悠扬地

五,感恩的心

摇篮曲最能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以“妈妈,我想对您

说……”为例,说出最能代表你对妈妈情感的一句话。学生自

由发言,抒发真情。(背景音乐摇篮曲)

篇22:《摇篮曲》音乐教案

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欣赏感受《摇篮曲》轻柔、优美、舒缓的特点。

2.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准备:课件、娃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件)今天我给小朋友请来了漂亮的照片宝宝。你的亮眼睛在照片宝宝身上看到了些什么呢?

2.星星宝宝很调皮,眨着他们的亮眼睛,怎么也不睡觉。月亮妈妈很着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妈妈吗?

二.欣赏感受音乐

1.月亮妈妈请来音乐姐姐帮忙。音乐姐姐带来一首神奇的摇篮曲,星星宝宝听着听着,很快睡着了。

2.摇篮曲的本领真大,我们一起请音乐姐姐也给我们听听,好吗?

3.(放音乐,旁白)蓝蓝的天空,是星星温暖的摇篮,它们顽皮地眨着亮亮的眼睛。月亮妈妈带来美妙的摇篮曲,轻轻的,慢慢的,那么优美,那么温柔,满天的星星都闭上了眼睛,睡着了。

4.星星睡着了,音乐姐姐问:小朋友们,你听了觉得怎么样?

三.动作表演

1.(婴儿的哭声)哎呀,小宝宝哭了。这可怎么办呀?

2.我们小时侯和星星宝宝一样很顽皮,哭着不睡觉,这时,你的妈妈是怎么做的呢?你知道吗?

3.请你们来当爸爸妈妈,看谁最先使你的宝宝睡着。(动作轻轻的)

4.幼儿随音乐自由动作。

篇23:《摇篮曲》音乐教案

活动名称:摇篮曲(音乐欣赏)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温柔、宁静,学习安静、柔和地哼唱歌曲的旋律。

2、借助哄娃娃的轻柔动作和温柔的声音等,感受理解摇篮曲的性质。

活动准备:

1、布娃娃(可让幼儿自带)每人一个,大娃娃和大摇篮各一个,把桌子布置成小床。

2、《舒伯特的摇篮曲》录音磁带、录音机,录好的哭声

3、碰铃一副。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教师播放哭声录音,引出娃娃,讲述有关情节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欣赏欲望。)

教师:你们听什么声音?(哭声)谁在哭,哦!原来是这个小娃娃,这个小娃娃在什么里呢?(摇篮)她躺在摇篮里一定是困了想睡觉,没有妈妈哄她,那我来做她的妈妈,给她唱首《摇篮曲》吧!你们和她一起安静得听,别吵醒了小娃娃。

二、幼儿欣赏教师演唱《摇篮曲》。

1、教师清唱歌曲,边唱边轻摇摇篮中的娃娃,让幼儿初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教师: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好听、想睡觉、柔柔的、静静的)

老师再来给你们唱一遍《摇篮曲》,你们再听一听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

2、教师跟随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让幼儿欣赏,并伴随自然的动作。

教师:听着这首歌曲你们想干什么呀?(教师可以用动作和语言启发、引导幼儿知道摇篮曲的特点:《摇篮曲》是为哄宝宝睡觉唱的歌曲,它听起来温柔、优美、安静,很容易让宝宝进入梦乡。)

三、用哄娃娃、敲碰铃、哼唱等方式帮助幼儿欣赏。

1、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哄娃娃睡觉的动作。

师:如果让你来哄娃娃睡觉,你想用什么动作呢?(引导幼儿尝试做各种哄娃娃的动作。)老师发现幼儿园有很多娃娃没有爸爸、妈妈,谁来当他们的爸爸、妈妈呢?

2、幼儿选择自己的娃娃抱好,边欣赏歌曲录音边用轻柔的动作哄娃娃。

师:你们也来做爸爸、妈妈,哄自己的小娃娃睡觉吧!注意哄娃娃的动作应该怎么样?

3、请配班教师用适当的力度敲碰铃,其余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边哼唱,边做哄娃娃的动作。

师:请爸爸、妈妈一边哄娃娃,一边轻轻的给娃娃哼唱歌曲,让小娃娃快快入睡好吗?

四、幼儿欣赏歌曲录音,进一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1、教师指导幼儿把娃娃放到四周的“大床”(桌子)上睡觉。

教师:你们真是好样的,把小娃娃都哄着了,快把他们放到小床上去睡吧!

2、教师扮演妈妈请幼儿做孩子,一起听《摇篮曲》的音乐自由表演。并引导幼儿用轻柔的动作舞蹈,保持宁静的气氛。

教师:看到你们做爸爸、妈妈做得真好,老师也想当妈妈,那谁来当我的宝宝呢?好!就请你们把小椅子当摇篮,听妈妈唱《摇篮曲》入睡吧!(欣赏过程中教师一边跟录音唱歌,一边轻抚每个幼儿,让幼儿通过听、身体接触进一步感受摇篮曲的优美、温柔和宁静。)

提示:

1、如果教师感觉每人带一个娃娃有困难,可以让幼儿两两接伴,一人扮演妈妈(爸爸),一人扮演孩子,用小椅子当摇篮,通过亲自哄拍小朋友感受歌曲的性质。

2、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在午睡时给幼儿播放摇篮曲,让幼儿进一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也增强了午睡环境的温馨。

篇24:《摇篮曲》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与“母爱”有关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

2、欣赏演奏曲《摇篮曲》。

教学重、难点:

1、装饰音的学习;

3、感受节拍的强弱处理。

教学方法:

启发法、听唱法、才能展示法、合作创新法、探索体验法。

教学准备:

1、准备一些相关资料及电教设备。

2、搜集有关母爱的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感受。

1、师弹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合唱。

师:这首歌叫什么名字?每当你们听到或唱起这首歌时,你们的心情怎样?有什么样的感受?请几个学生谈谈自己演唱这首歌的心情和感受。

师:是的,世上只有妈妈好,只有妈妈的爱是最伟大的,最无私的,所以,许多古今中外的艺术家,都以不用的艺术形式来歌颂伟大的母爱。刚才我们唱的这首《世上只有妈妈好》就是以优美的旋律来歌颂母爱的。

下面我们来看看诗人和画家是如何表现母爱的。

2、学生欣赏古诗《游子吟》及图片。

师:在我们中国古代,有一位诗人,在他50岁的时候写了一首歌颂母爱的诗,这首诗脍炙人口,流传至今,不知你们学过没有?有哪位能朗诵一下这首诗?师生合作进行配乐朗诵,老师弹奏《摇篮曲》的旋律,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游子吟》。

师生共同讨论这首诗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情感。

师:儿行千里母担忧,这首诗抒发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浓浓的感激之情,你们从小长这么大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你们带大,同学们想一想,你们还在襁褓之中时,躺在摇篮里,母亲一边哼摇篮曲,一边哄你们睡觉,那种情景多么温馨、甜美,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关于母爱主题的歌曲《摇篮曲》。

二、学习新课(展示歌片)。

1、师播放演奏曲《摇篮曲》。

2、介绍《摇篮曲》的作者:作曲家勃拉姆斯。

3、学生欣赏歌曲《摇篮曲》,然后随声心里体会歌曲《摇篮曲》。

4、师:这首歌曲表现的情绪非常温馨、静谧,表现了妈妈对宝宝的无限柔情。

6、师生共同讨论这首歌曲所表达的内涵,同学们,你们在听这首歌曲时,仿佛看到了什么?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或想想自己的母亲,感受、体会一下,带着柔和甜美声音,恬静、舒缓地再次欣赏这首《摇篮曲》。

三、创作与表演。

1、师生共同讨论:音乐剧要怎样表演?

2、把《摇篮曲》编成音乐剧,请几位同学进行表演。

四、欣赏中外《摇篮曲》,通过欣赏中外《摇篮曲》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A、声乐曲:

1、舒伯特《摇篮曲》;

2、东北民歌《摇篮曲》。比较两首歌曲的异同。

B、器乐:

1、莫扎特《摇篮曲》;

2、聆听两首《摇篮曲》。

讨论得出两首歌曲的不同点:前者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后者通过环境描述含蓄地表达情感。

总结中外摇篮曲的特点:

a、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

b、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

c、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摆动的节奏。

总结得出:《摇篮曲》是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诚的祝福。

五、小结。

1、通过你们的表演,让我感到你们与妈妈的之间的爱是那么浓厚,是啊,母亲的恩情就像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的照耀着我们,为了我们,母亲付出了许多许多,看着妈妈眼角的皱纹,忙碌的身影,你们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想一想你和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回味一下浓浓的母爱,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2、学生每人对妈妈说一句心里话。

六、本课在音乐中结束。

篇25:《摇篮曲》音乐教案

活动名称:

《摇篮曲》

活动目标:

1.欣赏音乐,让幼儿感受乐曲安静、舒缓的音乐风格。

2.学唱歌曲,引导幼儿体会歌词含义,感受音乐的优美。

3.借助音乐情景展开想象,引导幼儿体验放松、倾听、互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幻灯片、娃娃、场地。

活动过程:

一、感受音乐《进行曲》。

1、听音乐《小小解放军》踏步进入教室坐好。

2、说一说,听过这首乐曲之后的感受。

二、体验音乐。

播放宝宝哭声,请幼儿一起做摇一摇、搂一搂、亲一亲的动作体验音乐的轻柔感受。

三、感受《摇篮曲》。

倾听音乐第一遍,教师提问:“听过音乐之后的感受。”教唱歌曲,幼儿跟随教师学唱歌曲。复习歌曲,幼儿随音乐歌唱歌曲。

四、感受体验。

1、教师和幼儿一同《摇篮曲》的曲式风格特点。

上一篇: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投稿须知下一篇:批评有时也是一种爱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