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间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2024-08-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生课间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通用10篇)

小学生课间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篇1

摘要:小学生的课间活动是指小学生在课间休息时间和学生提前到校或放学未离校这段时间内所进行的活动。本文调查了某小学240名小学生课间活动的现状,得出目前小学生课间活动在活动种类、活跃程度、游戏类型选择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年级差异。研究课间活动的性质、规律和特点可以有利于学校的管理,规范小学生课间行为,提高校园文化生活的质量。关键词:小学生;课间活动;课间游戏

一、调查背景“叮铃铃”,下课铃响了,安静的教室沸腾了起来。课间的十分钟,学生们都在做些什么呢?是在跳绳、踢毽子、拍皮球、还是在做游戏?根据媒体报道,许多学校为了学生的人身安全,禁止学生在教室和走廊奔跑、打闹或大声喧哗。从学校的角度考虑,诚然,无规矩不能成方圆,科学合理的校规校纪对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生性活泼的孩子们,在校规校纪的束缚下,该如何享受这宝贵的十分钟呢?课间活动在时间上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学生进校到上课这段时间和课间休息时间。按照大多数小学每天6节课,每个课间10分钟的时间来计算,课间休息时间是50分钟,再加上每天早晨提前到校的时间,平均每个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超过了60分钟。这些时间学生是可以自由支配的,也是很宝贵的。那么,小学生在课间究竟喜欢做些什么活动?学校和老师又该如何引导他们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课间活动呢?为此我们展开了一次大范围的调查,希望能在充分了解小学生课间活动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操作性较强的对策。

二、问卷调查

2013年5月上旬,我抽取了某小学一至六年级,每年级40名学生,共计240名学生,进行了有关课间活动的问卷调查,具体内容如下:

1.你所处年级?

A.一年级 B.二年级 C.三年级 D.四年级 E.五年级 F.六年级 2.性别?

A.男

B.女

3.课间你感到:

A.紧张

B.有趣

C.无聊

D.放松

E.其它___________ 4.课间你都做些什么?

A.运动游戏

B.看书

C.做作业

D.聊天

E.上厕所

E.自娱自乐

F.发呆,无所事事

G.其它______________ 5.课间你通常在什么地方玩?

A.走廊楼道

B.教室

C.操场

D.其它地方

6.你认为课间多长时间合适? A.15分钟

B.20分钟

C.10分钟

D.无所谓

7.课间你喜欢做什么游戏?(可多选)

A.跳皮筋 B.跳绳

C.成语接龙

D.拍手游戏

E.棋类游戏

F.智力游戏

G.棒棒线 H.踢毽子 I.捉迷藏 J.老鹰捉小鸡

K.石头剪刀布 L.跨大步 M.编花篮

N.其它 ________________ 8.影响课间活动的主要原因?(可多选)

A.老师拖堂

B.没有玩伴

C.有学习任务

D.有其它事

三、调查结果分析本次调查共发放了240份问卷,收回240份,经过认真的统计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具体信息:

240名学生中,有28%的学生觉得课间时间比较无聊,34%觉得能利用这段时间放松自己,但觉得有趣的人只占总人数的19%。

38%的学生觉得课间10分钟就够了,59%觉得应该延长到15分钟,选择20分钟的只有7%,还有些觉得无所谓。

53%的学生下课后只在教室活动,25%会去走廊楼道,选择操场的人并不多,因为时间不够。那么学生们课间到底在做些什么

呢?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将学生分成三组,即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来进行对比,具体数据如下:表

一、课间活动内容课间活动内容低年级(一、二年级)中年级(三、四年级)高年级(五、六年级)平均百分比做作业 8% 10% 25% 18.7% 上厕所 12% 10% 6% 9.3% 看书 4% 11% 23% 12.7% 运动游戏 19% 20% 7% 15.3% 聊天 16% 21% 22% 19.7% 无所事事 25% 20% 11% 18.7% 其它

16% 8% 6% 10% 虽然很多小学生在课间并不是简单地进行某一项活动内容,但从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哪个年级,学生在课间大多都是无所事事,要么和同学聊天,要么在教室内外无聊地走几圈,要么就是看书写作业,选择运动游戏的比例并不高。尤其是高年级学生,由于即将小升初,有将近一半的学生会利用课间看书或做作业,从而浪费了宝贵的休息与放松的时间。从数据中我们还发现,低年级同学由于年龄小,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组织,更加不知在课间做些什么。这样的课间让学生普遍感觉比较无聊和沉闷。那么学生在课间喜欢玩什么游戏呢?高中低年级的选择有很大不同,请看以下表格:表

二、课间游戏内容(可多选)年级游戏内容低年级捉迷藏、老鹰捉小鸡、拍手游戏、跨大步、石头剪刀布等中年级跳绳,踢毽子、跳皮筋、棒棒线、编花篮、棋类游戏等高年级成语接龙、脑筋急转弯、踢毽子、棋类游戏、跳绳等数据显示,高中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的不同,喜欢的游戏也各不相同,而且他们喜欢的游戏种类也很多,并不集中在某一两个游戏上。许多游戏都受到学生的欢迎,并能给他们带来许多乐趣。通过小范围地开展这些活动,我们发现学生下载文档到

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1下载券

10人已下载下载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我要定制简历

通过游戏不仅收获了快乐,锻炼了身体,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创造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通过调查,我们还发现目前影响小学生课间活动的主要因素有:表

三、影响小学生课间活动的因素(可多选)年级老师拖堂没有玩伴有学习任务有其它事低年级 58.5% 8.5% 13.8% 13.2% 中年级 50.8% 4.8% 25.2% 15.7% 高年级

41.6% 2.3% 38.7% 19.8% 由表三可知,目前影响小学生课间活动的主要因素是“老师拖堂”和“有学习任务”。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老师拖堂”所占的比例逐渐减少,但最低都已超过了40%。“有学习任务”这一因素主要包含预习、复习、背书、做作业等,这一现象在高年级特别突出,主要原因是因为高年级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作业量也比较多。而低年级同学由于年龄小,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有限,“没有玩伴”的比例比其它两个年级要偏高一些。

四、建议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小学生还无法充分利用这课间十分钟进行有效的放松,主要原因有四个,第一是由于学校的规定,他们不能痛痛快快地去玩,被规定束缚了手脚。第二是学业负担太重,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在课间有大部分人进行学习活动,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是十分不利的。第三是老师参与少,学生缺乏引导,不懂得如何放松和休息。第四是课间活动时间短,活动空间有限。那么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学校到底该如何开展学生的课间活动呢?我有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多开展小学生喜爱的课间活动,例如玩一些不受场地、时间和人数限制的游戏,锻炼身心。

小学生课间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篇2

1 研究目的

1995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 , 目前已经实施到第二阶段。但是, 对于该《纲要》人们了解很少。为进一步在高职院校中推广《纲要》, 更好地指导高职学校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 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作者对高职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对于指导高职学生科学合理地参与体育活动, 提高高职学生的素质, 促进高职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省徐州机电高等职业学校、徐州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不同专业的在校生900人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生486人 (54%) , 女生414人 (46%) 。

2.2 研究方法

经过调查, 掌握了大量的数据。共发放问卷900份, 回收872份, 其中有效问卷853份 (男生475人, 女生378人) , 有效率为94.78%.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 运用Excel2003工具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作统计学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高职学生对《纲要》的了解情况

全民健身计划是在国务院领导下, 由国家体委会同有关部门、各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共同推行的一项依托社会、全民参与的体育健身计划, 是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相配套的社会系统工程和跨世纪的发展战略规划, 目的在于引导广大群众积极投身体育健身活动, 使体育健身逐步成为一种人人享有、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社会性活动。通过对高职学生调查可以看出, 《纲要》虽然经过多年的推广和实施, 知道的仅占1.29%, 绝大多数的学生不清楚、不知道它的内容和意义, 这应引起相关部门和体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学校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应结合学校的情况, 加强对《纲要》的宣传和普及, 树立较强的体育锻炼意识。

3.2 参与体育锻炼的认识

调查显示, 认为非常重要的占调查人数的54.7%, 且能实际参与体育锻炼的占比为91.4%;认为重要的为39.5%, 且能经常实际参与的占比为84.9%;从这此数字的反映来看, 广大学生对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性有较为明确的认识, 这说明对体育功能的认可在很大程序上己转化成积极的行动。

3.3 参与运动项目

调查结果显示, 高职学校的学生喜欢的项目以篮球、跑步、羽毛球、健美操、足球的居多。男生参与球类运动的项目居多, 喜欢对抗性的体育运动;女生参与健美操和跑步的居多, 塑造健美的形体;男、女生喜欢的运动项目已越来越多, 呈多元化的趋势。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的学校都有一片或两片标准的田径场地 (中间可作足球场) , 若干片的篮球和排球场地, 还有乒乓球台和羽毛球场地等。基本上能满足学生的健身需要, 但是还不能满足大多数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

3.4 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

通过对高职学生的调查, 大多数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体质占总数的38.9%, 有30.8%的学生是为了缓解学习上的压力;另外还有15.4%的学生是为了调节身心, 预防疾病和人际交往。在女生中有21.2%的女生参与体育活动是为了塑造健美形体。说明高职学生能认识到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性, 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较为明确。

3.5 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和频率

通过调查, 大多数的高职学生能经常参加和有时参加体育活动。说明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在高职学生中得到了加强。由于多数的高职院校早上有早操, 所以, 早上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占了很大的比重。人体最佳的活动时间是下午的4点到6点, 所以, 在下午活动的学生人数也较多。参与的运动项目也比较分散, 一般主要参与球类, 田径, 乒乓球, 羽毛球等运动项目, 参与活动的时间和强度的安排上较为合理。通过与学生的交流, 超过60%的受访者认为, 坚持早操锻炼能调节大脑中枢神经系统, 提高学校效率, 下午活动又能缓解一天的学习压力和疲劳。从调查的结果看, 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大约为1-2h, 频率大多数为每周2-3次, 基本符合《纲要》的要求。

3.6 制约高职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

从调查结果来看, 影响和制约高职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其中最主要的是运动场地和器材不足或落后, 分别占到24.4%和25.6%;怕发生运动损伤的学生人数也较多, 占比为19.3%, 女生显得尤为突出, 达到了25.4%;无人指导和技术差也是影响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这部分学生往往沦为看客。另外, 还有部分的学生没有毅力, 不能经常性的坚持, 占比为16.1%;有些学生的课程较为紧张, 没时间, 不能坚持参加体育活动。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大多数的高职学生能认识到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性, 但是, 对于实施多年的《纲要》知之甚少;高职院校的男、女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项目不同, 呈多元化的趋势;男生参与球类等对抗性的人数居多, 女生喜欢健美操、羽毛球等运动项目。

4.1.2 影响和制约高职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其中最主要的是运动场地不足和器材的不足或落后, 体育指导员不足。

4.2 建议

4.2.1 应加强《纲要》宣传和普及, 可利用体育课, 广播, 宣传栏, 黑板报, 举办体育知识讲座等方式, 体育工作者应结合学校体育工作, 加大对《纲要》的宣传和普及, 鼓励和指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

4.2.2 高职院校应加大资金投入, 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增设更多的运动场地, 购买、添置体育器材, 改善落后的体育场所和体育设施, 满足广大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同时, 高职学校要拿出一定的经费, 增加体育指导员, 加强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技术指导和理论指导, 加强必要的保护, 预防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生运动损伤, 消除学生的顾虑, 引导和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 创造更多的条件满足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年鉴2008[M].北京:中国体育年鉴出版社, 2009.

[3]周建伟.大学生体质状况的动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 23 (4) :31-32.

小学生课间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篇3

一、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

体育动机是学生将体育愿望转变为体育行为的心理动因,是发动和维护体育行为的内部力量,反映了学生的需求和愿望,并体现在意志行动过程中。它产生的主要原因除了对体育锻炼的意义目的的明确认识、周围的体育运动气氛外,关键是大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即能否体验运动的乐趣,体会到体育的社会功效与健身功效。

从调查结果表明,延安大学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不是单一的,是多方面的。从总体来看,参与动机依次排序为:健身需要(64%),娱乐需要(63%),调节情绪(55%),交际需要(17%),其他(12%)。数据表明延安大学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有较好的动机,目的较明确。但是,从女生来看,调节情绪的需要较多,其次是健身需要,可见,课外体育活动对体质较弱的女生的调节情绪作用较为突出。

二、大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或兴趣

体育态度是人们对体育现象在自身生活中重要程度的评价。由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感兴趣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80%,说明体育活动对大多数学生还是有一定的亲和力,有较正确的主观认识和积极态度。但调查结果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持无所谓态度的男生为12%,女生为19%,并有2%的男生与9%的女生持不喜欢的态度,对课外体育活动抱有冷漠态度,这是一个潜在的体育活动群体,应引起体育教师的重视。建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采取思想教育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提高学生体育活动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最大可能提供与满足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要求和条件,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

三、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情况

1.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项目情况

从调查的众多体育项目中可以看出,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具体情况为:男生多选择篮球、足球等具有对抗性的运动项目,而女生则选择轻松、优美、舒缓、温柔、趣味性强的项目,如:羽毛球、健美操、交际舞、登山等。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男生和女生的生理、心理上存在差异。男生和女生在项目选择上有一个共同点,即散步、慢跑为首选项目,原因在于散步、慢跑不受场地、器械的影响,运动量不大,对技术要求不高,是最直接简便的运动方式。对长期处于紧张学习压力下的大学生精神情绪有较大的调节作用。因此,这项运动是在校大学生较喜爱的运动之一。从调查结果还可以看:乒乓球、羽毛球、滑旱冰项目较受大学生喜爱。这类项目对学生体质要求不高、运动量适宜,有对抗性一面又有娱乐性一面,适合社交活动的开展。在此建议多为学生开展小球类运动项目比赛,以提高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情况

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是衡量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的主要指标之一,是保证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的基本条件。从调查结果看:参加活动时间为60min左右的占24%,居首位;45min左右的为22%;20min左右的为20%;90min 左右的为17%。可见有63%的学生都能达到课外体育健身的时间标准,仅20%的学生活动时间较短,另外有17%的学生有偶尔参与或不参与的现象,这样就有37%的学生就不能达到课外体育活动时间要求,这一点应引起相关部门及教师们的重视,多向学生教授如何科学的进行课外体育活动。

3.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次数情况

从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次数调查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基本达到了全民健身计划提出的每周不少于2次的要求。其中2-3次/周,占39%;4-5次/周,占29%;6次以上/周,占10%,其规律是随着运动次数的增加人数减少。其中偶尔参与或不参与的就占到了22%。从男女性别看,偶尔参与或不参与女生(25%)比男生(6%)较多,这一特点与女性的性格特征有关,如安静、温柔等,建议各院系应多为女生开展一些适当的运动比赛,如跳绳、踢键子等。通过实地考察与同学座谈发现运动次数与体育意识、活动习惯、场地器材条件和体育活动气氛等因素都有关系。

4.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情况

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是缺少场地、器材,占85%;缺乏技术指导占45%;学习与就业压力大占39%;缺少伙伴占30%。但对体育活动不够重视、怕苦怕累怕受伤、网络吸引也占一定的比例。通过调查和与体育教师座谈显示近年来延安大学虽在体育场馆设施和体育经费的投入上比以前有了较大改善,但由于延安大学学生数的扩招使得在校人数增加,使现有体育设施无法满足学生需求。本研究认为:应创造有利于广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环境与条件,扩大体育场馆,增加体育设施,延长场馆与器械的使用时间,改变目前设施缺乏的局面,再次应该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就业途径,以满足广大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需要。

总之,首先要强化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通过体育理论课的讲授,使大学生明确体育教育在培养人、塑造人的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作用;主动培养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感动力,大多数学生之所以没有主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原因是缺少体育运动的愉快情感体验。其次建议成立课外体育俱乐部,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建立一套与体育教学目标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体育骨干分子作用。从时间、场地、器材、指导力量上为学生创造条件,增加体育设施,扩大体育场馆,并有限度的对学生开放使用,使之成为增强学生体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体育课延伸的主阵地。最后学校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体育的作用与意义,抓传统和重点运动项目在开展项目上应男女兼顾,鼓励其重在参与。同时,学校应结合素质教育、《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实施,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大学生较喜爱的健身、趣味、娱乐等方面的活动,促进课外体育活动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魄的目的。

小学生课间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篇4

本文通过对湖北省农村中学篮球课余活动开展的调查,分析了学校开展篮球运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推动学校篮球活动发展的建议:在经费预算和教育附加费中划拔一定比例作为农村学校篮球工作的专项资金,加大对学校篮球的投入;开展各种级别和形式的篮球比赛,形成良好的校园篮球文化氛围;构建学校篮球与健康教育的新体系.

作 者:郭维  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学院体育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刊 名:新西部(下半月) 英文刊名:NEW WEST 年,卷(期): “”(12) 分类号:G84 关键词:农村中学   篮球运动   课余活动   开展现状   建议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篇5

古城学区中心学校

袁凯

一、农村小学教育现状

我国农村小学教育这些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日益突出,并且已经成为教育均衡发展的巨大障碍,特别是农民对子女教育期望值的担忧,甚至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工作在农村,对农村的小学教育多方调研,深感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的确令人担忧。

1、学校规模小,基础设施滞后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仍与城市小学有天壤之别。农村小学特别是村小、教学点90%以上没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近年来所配备的白板更是无从谈起,图书室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有的根本就没有,体育器材只有一些简单的,坏了也因缺乏资金无法买新的。在村小很多老师依然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材在上课,孩子的教育公平简直是无从谈起。

2、教师的业务水平亟待提高

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队伍老化,后继乏人情形日益严峻,超过45岁的老教师多达一半以上,有的甚至还是民师转正的,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课改虽然轰轰烈烈地搞了这么多年,但对他们来说客观的讲改进不大,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所以教学质量存在很大的问题。加之有的教师认为只要学生不出事就是幸事,这种思想导致了他们的不思进取,在各类课堂大奖赛中农村小学教师获奖的比例是越来越少。

3、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

在城市,专业化教学是理所当然之事,或许不值一提,而在许多农村小学,专业教师却严重不足,像音乐、美术、劳动基本上是兼职的,有的村小甚至曾在课程开不齐的现象。大多有专长的年轻教师不愿意扎根农村小学教育,他们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选调挤得头破血流也要进县城,农村的教育对他们来说只不过是一个跳板,一拨又一拨的人走了,带走了无数家长的期盼,留下了农村小学教育的悲哀。纵观这几年来的毕业生情况,小学教师中男性比例要来越少,这个社会化的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

4、应试教育魔力不减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目标,家长更是把成绩作为走出黄土地的重要途径,甚至看作是惟一的途径,所以要改变家长的思想更不是一朝两朝的事,这也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事情,仅靠学校是不行的。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少先队组织成为一种摆设,有的村小一年到头几乎没有开展过愉悦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

5、学校的品牌效应及综合影响力较小。农村学校难以像县城学校那样对学生及家长有吸引力。在农村学校中,学生家长存在择校的心理和愿望还是较为普遍的,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无法进城读书的类型,一旦条件成熟,仍要想方设法进城里学校读书。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农村的办学无特色,令人欣慰的是这几年来,我们农村的不少中心学校也在轰轰烈烈地搞特色教育,但真正要形成品牌教育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就导致了农村小学教育在逐步萎缩,现在大多数的乡镇学生数每年上百位数的递减,学校数递减的速度同样令人咂舌,不久,每所乡镇将只会就有一所学校。

二、问题成因分析

农村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究其成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投入不足。尽管这两年财政供力度较大,但与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投入需求间仍有较大的差距,教育主管部门、政府均已无力兼顾面广量大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发展,使得农村小学基础教育的发展更加举步惟艰。

2、农村基础教育的教师待遇有待提高。为什么教师都愿意往县城调,有的甚至想上市区,归根到底还是县城的教师待遇较好,如果有更大的政策倾向,或许会有所改观。

3、教师的培训方式单一,信息闭塞,教师专业化水平低,骨干教师少。

三、解决策略

1、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切实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众所周知,当前农村学校与县城学校在学校硬件条件上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这也正是农村家庭择校县城的重要原因之一。要促进教育公平与均衡,在学校办学条件上的公平与均衡理应成为首当其冲的重要任务。

2、逐步建立起教师合理流动机制:一是实行全县教师统一调配制度。由教育局相关部门根据各学校规模统筹安排教师。二是实行教师轮岗制度。学校领导与教师在同一学校连续工作不得超过一定的年限。三是结对帮扶活动要真正落在实处,不搞形式,不搞过场。

3、有效推进教师全员聘任制改革。制订与出台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实施方案,彻底改变“教师碗是铁饭碗”的思想。

4、切实加大素质教育的力度,配齐各门类教师,实现教育资源均衡,这样才能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

5、提高教师素质,建立教师定期培训制度,使得教师能够按时得到培训,吸收新知识,学习先进的教育模式,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时刻开阔教师的视野,不断完善优化教师队伍。

6、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知识分子的政策,想方设法改善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给予农村学校教师评优评级的“特权” 在评优评级中,对农村教师制订特殊政策。评优上,设立符合农村教师实际的评优项目,评选农村教师带头人、教学骨干,并提出已从教年限,服务年限等方面的要求。评职级上,对农村中年以上的教师,执行更宽松的降格要求,促使农村学校的教师更安心工作。

小学生课间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篇6

小学数学教师教育语言现状调查与分析

西藏拉萨市城关区雪小学 德 吉

【摘 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具有明显的推动性,会像一面旗帜树立在学生面前,可以说是无字之书,无言之教。做为教师的我们可不能忽略了这一点,成功的教学是离不开教学语言的功力,教师的言传与身教在学生的大脑中用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教学 言传 身教

所谓“数学语言”是一种由数学符号、数学术语和经过改造的自然语言组成的科学语言。“小学数学语言能力”指的是学生能够把生活语言、书面语言和数学语言相互转化,能用语言清楚、有条理地表达思考过程,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就是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信心说,喜欢说,学会说。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大都依靠教学语言来实现。而今小学数学语言的现状分析,让我们发现它直接影响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针对小学教师的语言现状,我个人认为应做到简洁易懂、不滥下结论、更不可枯燥乏味。不要认为数学教学就须严肃呆板,其实数学课也能上得有声有色。

一、数学教师的语言

1.语言的规范与准确。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与学生交流的主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语言传递思想、抒发感情、传授知识。而数学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所以教师的语言应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教师的语言来自扎实的备课和基本功,这就提醒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尤其对所提的问题,在语言上要仔细推敲,使语言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在内容上深入挖掘,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也只有这样才能上好一堂课。

2.语言通俗易懂,简洁明了。小学生的语言词汇积累还很少,尤其是我们少数民族有着自己的母语,对汉语词汇的积累与运用更少,因此教师的语言应该近可能的通俗易懂,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许多极其深奥的词语、句子。那么教师就应该运用儿童语将其解释清楚。而数学教学中提问题是与解决问题,是一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的质疑方法必须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语言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将起到言简意赅之效,这样的语言才具有感染力、吸引力,才能将学生带入到知识的海洋之中。

3.语言风趣幽默。曾有位哲学家说过,幽默是智慧的外溢。课堂教学中的幽默风趣的语言会给学生带来启发,会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当然教师风趣幽默的语言必须纯洁、文明、健康,这样才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享受语言的美。批评的幽默化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提醒他上课要认真听讲,真是一举两得。避免了学生的.抵抗情绪的产生。和学生幽默时,语调要恢谐,充满喜剧色彩,在笑声中完成教育的目的,不要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在讥讽他。

4.语言的音调。一首歌曲讲究高低音相间,而语言也同样讲究抑扬顿挫。一堂课如果教师一直用高音讲授,学生的耳膜将受不了,相反,如果教师一直用低音讲授,学生肯定听来吃力,所以说教师的语言音调也有技巧。

二、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1.培养兴趣,激发学生说的欲望。(1)创设情境: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教学内容来创设各种情境,调动学生“说”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说”的欲望,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想说,有话要说。对说得好的应及时给予表扬,以便激起学生以后还想说。(2)提高意识:激发学生“说”的欲望,我们首先必须提高学生说的意识,让学生明白说的重要性。可以用故事的形式,举例的方式进行解说。(3)体会乐趣:在进行语言训练时依据教学内容、信息传递的特点,课堂教学的特征,让学生多样化地 “说”。

2.指导方法,训练学生会说。(1)教师做出说的示范。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有计划地示范、渗透、指导说的方法。再次我们还要给学生指导一些发言的技巧,例如语言表述时的节奏、速度、语气变化等。(2)训练学生学会听。培养学生不仅能专心听老师讲话,而且还要认真地听课堂上每个同学的讲话,要听后作出思考,也就是对别人所说的话作出判断,有自己的见解,养成听的好习惯。(3)对学生的说作出要求。要求学生把数学语言说得完整、准确、简洁和有条理,一定要言简意赅,干脆利落,不能拖泥带水,更不要添枝加叶。力争达到完整、准确、有条理。

3.落实训练模式,发展全体学生说的才能。(1)独立思考: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多有话要说、有话可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说的发展。(2)小组讨论: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不是教师讲解,而是由4――6人为一组的相互提问、相互帮助、共同商讨,解决问题。并由该小组的小组长进行归纳整理,准备在大组交流,发表见解,小组长可以轮流交换,这样在每节课中人人要说话,使那胆小的、口头表达不好的学生能逐步提高。(3)大组交流:先由一组发言、汇报,其它各组作出评价和补充,必要时,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争辩。最后,师生共同对知识进行归纳,形成共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地组织学生,并不失时地进行富有启发性的引导,在水到渠成之际对所学的知识作出科学性归纳和总结,从而使学生非正式的书面语言向形式的书面语言转化。(4)练习评价:在评议过程中,让学生说出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有声语言外,还有一种无声语言,即体态语言。所谓体态语言,是一种人在交际过程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的身体特定姿态。一位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准确、熟练地运用体态语言来辅助教学,可以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师的肢体语言

1.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类情绪最集中、最敏感的显现部位。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不听课、讲小话或遇到疑难问题时,有不少教师为了省时,总是马上回答问题或批评学生,实际上这样做的效果适得其反。相反教师如果能用眼神代替语言去提醒或鼓励学生,这样即不影响课堂秩序,又有效的解决了问题,同时还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进而发掘了学生的潜力,形成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知道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2.手势。在肢体语言中手势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它几乎能表达所有的语言,而有些教师却低估了手势的重要性,手势对组织课堂教学和增强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往往有些简单的手势,可以带来出乎意料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还可以使其他学生受到鼓励。当然手势不能过于单一或频繁,对底年级的学生教师的手势语应是活泼的、有节奏的。对高年级地学生教师的手势语,则稍微可以成人化一些。例: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将“>”、“<”、“=”这三种符号的手势教给学生。右手食指和中指叉开,开口向左,表示“>”;右手食指和中指叉开,开口向右表示“<”;两手食指一上一下,间隔一定距离,对齐平放,表示“=”。

本来教师的着装是一件私己之事无须在此长谈,但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在三尺讲台上穿着太前卫、太张扬、太暴露,以至与让学生不能接受。但也决不能邋遢的走进校园,影响校风。 总而言之,教师只要站上了三尺讲台,就应该时时刻刻,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想到你的一句话一个细微的动作,都有可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或者会对孩子的学习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让我们共同努力,将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现在孩子面前。

【参考文献】

1.曾桂华。小学教师基本功训练大全。广西:广西民族出版社,.

小学生课间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篇7

关键词:杨浦区,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实施对策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越来越注重青少年的体质和发展。只有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学好文化知识、运用知识。学校体育是保证学生体质的重要方式,学校的课外体育开展的如何直接关系到该校学生的身体状况,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文通过深入了解“阳光体育”运动相关内容和相关政策,对上海市杨浦区中学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进行调查,希望能够发现更新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为上海市中学阳光体育活动今后更好的宣传和开展提供证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上海市杨浦区高二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现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收集、阅读各级各类书本、书刊、杂志等有关“阳光体育”的资料,为该课题的撰写提供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1)调查对象:上海市杨浦区高二学生500名。

(2)依照学校实际情况设计了调查问卷上海市杨浦区中学实施“阳光体育”的活动开展现状,并请指导老师对调查问卷中的深层次问题进行了补充和修改。分别调查了杨浦区同济中学、杨高中学、控江中学、体院附中、上理附中、民星中学、复旦实验中学、杨浦实验中学等10所高中,总共向上海市杨浦区的普通高中发放问卷500份,平均50份/所,回收有效问卷469份,有效回收率为93.8%。

1.2.3 访谈法

对上海市杨浦区这10所中学体育教师进行了访谈,了解上海市阳光体育课外活动的开展情况,活动开展的主要形式、内容、原则,以及课外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抽取了20名学生,进行访谈,了解该校课外活动开展的情况,以及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态度及需求。

1.2.4 数据分析法

对调查所得到的数据用EXCEL表格或者柱状图等进行分析处理,并求得百分比、相关系数等参数,根据统计数据绘制表格和图表。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对阳光体育的了解程度

自从阳光体育活动开展以来,学生对阳光体育的了解有不同的程度,学生对阳光体育的概念是模糊不清的,更是会把阳光体育就当作是体育课的一种。

通过数据统计,我了解到上海市杨浦区中学生对“阳光体育”这一运动了解程度还是很欠缺的,其中,19.2%的同学非常了解,一般了解的同学占了57.1%,1 1.5%的同学不了解这项指令,还有12.2%的同学非常不了解,其中,男生普遍没有女生对阳光体育的了解程度深,这说明上海市杨浦区针对“阳光体育”这一运动的执行力度还是有待于提高的。

2.2 学生参加阳光体育的次数和活动时间

学生参加阳光体育的次数和时间是保证学生能够得到好的锻炼的前提,也是为贯彻阳光体育“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生活理念得到很好的实施。在完成1小时的同时,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和时间也不尽相同。

据统计,上海市杨浦区高二学生不同程度地参加了阳光体育运动,只有8.9%的同学不参加锻炼。从活动形式上来看,高二学生每次活动时间大多数在30 min以上,符合评定体育人口的要求,另外,大部分高二学生每周两次的活动均为学校每周两课时的体育课时间。平时课余时间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较少,学校对阳光体育的实施很到位,只是学校还需要加强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增加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性。

2.3 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形式以及更喜欢参加体育锻炼的形式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形式很大程度的影响到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正值青春好胜的年纪,在学校内,体育课是开展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整体组织管理最好的方式。在课余时间,学生可以与家人朋友一起参与体育锻炼,尤其是周末时间,实行阳光体育“每天锻炼1 h,健康生活一辈子”这一理念最为适合。

据统计,上海市杨浦区高二学生参加阳光体育锻炼的形式中,学校体育课或体育活动课占了42.7%,同时也有19.8%的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比赛,这说明上海市杨浦区中学对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情况比较好。我们不难看出有37.5%的学生会在课余时间和家人朋友一起去参加体育锻炼,这也可以体现出学生把体育锻炼也融入了自己的课余时间内,国家和政府宣传阳光体育这一规定有了一定的效果。

2.4 学生参加阳光体育活动项目选择情况

上海市杨浦区中学生在参加阳光体育运动时,在项目上的选择方面呈现多样化。男生选择项目的排序依次为:乒乓球、篮球、足球等;女生选择项目的排序为:乒乓球、羽毛球、跳绳、踢毽子等。从选择排序上看,学生在选择自己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时,都带有明显的性别特征,单乒乓球是他们的首选项目。我认为,影响这一选择的原因就在于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身体正处于发育阶段,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男女生之间开始出现羞涩等情况,在参与体育锻炼中表现的更加明显。

2.5 学生对学校开展的体育活动满意度及其不满意原因

据统计,上海市杨浦区高二学生对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总体态度较好,大部分学生对学校体育活动开展持满意态度,但是仍有6.6%的学生对学校的体育活动开展情况持不满意态度。具体不满意的原因我们看到,选择不喜欢活动形式的学生占第一位,达到22.2%,可见,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存在较大的问题。选择其他原因的学生也有很多,主要有自身条件差、学习压力大等原因。不想参加运动的学生占18.2%,这其中女生占了大多数,此年龄阶段的女生正是出于青春发育期,这一时期的女生容易表现出害羞、扭捏不想动等,需要学校领导及教师采取更好的措施。不喜欢体育教师、总是得不到赞赏虽然排序较低,但是侧面也反映出一种情况,体育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吝啬于表扬称赞学生,只顾将课堂计划教授完毕,缺少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不能够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提不起参与体

育锻炼的精神,从而学生更加不喜欢体育教师。

2.6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

从图1中可以发现,上海市杨浦区中学对体育场地种类包含了很多,各个体育项目的场馆都有所涉及,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上海市杨浦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相对较好,可以为学生考虑到多方面,生活在这种学习环境下的学生应该感到庆幸,学习之余可以进行身体锻炼。这也从侧面表明了上海市杨浦区政府对中学生的体育场地设施的重视,学校教师应该更加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让学生能够在这种锻炼的氛围下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

2.7 学生参加阳光体育的目的

上海市杨浦区中学生参加阳光体育活动的目的中,增强体质和调节精神占了大多数。减轻压力和消遣娱乐仅次于增强体质和调节精神。然而,减肥和健美占了相同的比例这也说明了参与体育锻炼也是男生女生用来注重自身发展的良好选择。另外还有8.6%的人选择了社交,中学正是完善朋友圈和内心的时期,通过体育锻炼可以让学生获得友谊扩大朋友圈,从学习走向校园精神文化的培养。

2.8 影响中学开展阳光体育的因素

据统计,影响上海市杨浦区中学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因素中,学习负担重占了33.3%,仅次于学习负担重这一因素的是无人指导和技术差,在学校中还有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课提供给学生体育指导,尤其是课余时间没有专门指导使得学生更加不想参与体育锻炼。运动场地不足也是一大影响因素,还是有一些学校缺少完善的体育场地设施使得学生想运动都没有场地。

2.9 上海市杨浦区中学参加阳光体育的收获

据统计,上海市杨浦区中学生参加阳光体育最大的收获排在首位的是团队合作精神,看得出来通过参与体育锻炼中学生可以收获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运动兴趣是中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锻炼的收获之一,这也是学校开展体育课的目的,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兴趣,从而形成一种锻炼习惯和锻炼意识。其中,有18.8%的学生选择了自信心的增加,通过掌握一种体育项目或者习得一种本领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这也是学校开展体育课的目的。

3 结论

(1)上海市杨浦区中学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时间明显不足,学生接受除学校以外的体育指导更是占了一少部分,学校对学生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力度不够。

(2)上海市杨浦区中学学校开展体育运动的形式比较单一,缺少创新性,并且存在政策上和实际操作不相符的现象。

(3)上海市杨浦区有些中学只是为了应付而把体育设施当作摆设,体育设施没有真正起到作用。

(4)上海市杨浦区大部分学生不喜欢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形式,学校和政府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

(5)学习负担重、场地不足、器材短缺、无人指导、自尊心等式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每天锻炼1 h的执行力度欠缺,每次参与活动的时间比预期的要短,校长的监督执行力度不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Z].[2006]6号.

[2]自如震,吕峰.鲁西北三市初中阳光体育实施现状调查与分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2(6).

[3]周泽琴,陈应武.遵义地区中学生参与阳光体育情况调查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4).

[4]张亚琴,杨烨.阳光体育背景下上海市中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J].体育科研,2012(1):101-103.

[5]杨军.南宁市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研究[J].科技资讯,2012(8):246.

小学生课间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篇8

关键词:三亚,城市社区体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体育是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方综合实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要把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在这一阶段,城市社区体育如何适应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物质文化需求,将是城市社区体育面临的主要任务。

在调查中发现三亚市居委会的历史都不长,大多数居委会都是农村城镇化的产物,因此以原先农村邻里为基础的居委会有比其他城市社区较强的心理认同和凝聚力,附之以海南文化特有的开放性,三亚社区居民表现出很强的吸纳外来文化而改变自身生活方式的适应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三亚人的价值观念、行为取向、生活方式等发生许多新的变化,体育事业的发展如何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建设,是三亚市体育事业发展中面临的十分重要的课题。

为此,笔者对三亚城市社区体育活动现状进行了研究。研究对象是29个街道办事处的社区体育。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检索1991年以来有关社区及社区体育方面的论文、文件等文献资料,在三亚市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查阅、分类和整理分析、研究;问卷调查法。遵循社会学问卷设计的要求,设计了“三亚城市社区体育开展情况调查(居民问卷)”和“三亚城市社区体育开展情况调查(管理者问卷)”,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0份,回收率为95%。管理者问卷采用普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29份,全部收回;访谈法。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三亚市河东区、河西区街道、居委会的有关干部进行走访,与社区体育活动场所的部分负责人访谈,得到了许多有价值的真实数据和资料;现场观察法。通过到有关的经常性社区体育活动场所进行现场实际观察,直观发现和了解到与所研究的内容相关的信息;数理统计法,利用spssl2,0软件,对所有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处理。

一、结果与分析

1,三亚城市社区体育活动场所的活动状况

研究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日常性的社区体育活动多以社区体育活动场所的形式开展。在对三亚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进行调查时发现,在活动地点的形成方式上三亚和其他城市的情况基本相同,大多是以趋于分散,多标化且规模多呈现小型的简单体育活动,是采取就近的方式,根据实际的参与人群等情况进行活动的。

(1)体育活动场所的组成方式。调查结果显示,社区体育活动场所的形成方式主要有5种。其中29个街道都存在居民自己组建的体育活动场所,5l%的街道办事处都对所辖区的活动场所有不同程度和不同内容的帮助。这一调查结果显示,三亚社区体育活动场所的建立主要以居民自发组织为主。这一部分活动组织主要是一些兴趣相投的居民聚集在一起进行身体锻炼,具有强身健体和交流感情的双重目的。三亚社区体育活动场所的组建,基层政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街道的居委会参与了对社区体育活动场所的组建,对本社区的体育活动场所实施了内容和不同程度的管理。22%的街道有事业单位对体育活动场所的组建加以帮助;8%的街道有体育协会帮助了体育活动场所的组建。可以看出社会力量在社区体育组建中发挥的作用较弱。值得注意的是有68%的街道有住宅区物业管理机构帮助组建体育活动场所的现象。这主要发生在城郊结合区的一些街道,主要与近几年三亚新兴的物业管理小区有一定的关系。这也说明了物业帮助管理社区体育组织的新趋向。

(2)体育活动场所的分布情况。调查后发现,社区居民自主参与的活动场地大多集中在社区内的广场、空地等,人数比例较多。而在市内体育场馆和公共体育场馆锻炼的人数仅占17.9%。产生这种差异性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在活动场所里所设置的项目时对设施的合理性没有作进一步的研究,另外就是社区内的现有体育器材也不是特别到位。在和有关社区体育管理人员的访谈中得知,目前社区中场地资源还没有得到很好发挥,特别是有很多学校的设施很好,但是得不到很好的利用,基本上没有向社区的居民开放。目前活动场所的场地设施较差,很多居民非常想就地就近参加体育活动,强身健体,如果周围没有能够满足自己需求的场地设施,就有许多人放弃了在本社区内锻炼的机会。如果想动员社区内各个年龄层次的居民都来参加社区所组织或是其他群体组织的体育健身活动,就要改善社区内的体育设施条件。在这一方面我们应大力借鉴国外的经验:在日本,社区体育组织中。利用本社区学校体育场地及设施占58.8%,使用公共室外及室内场地设施的分别占13.2%和36.5%,而使用公园和广场绿地的仅占13.2%。

目前三亚社区体育活动场所的活动内容多以健身操、拳和舞蹈为主要活动项目。健身操有关节操、养生操等;拳类主要是太极拳;舞蹈类有健身舞、筷子舞、扇子舞等,还有一些本地民众自编的地方传统的健身活动。这些项目都非竞技性、保健性、表演性等特点,并且对活动场地、器械的要求不是太高。参与的居民大多是老年人,老年人在打發时间的同时渴望健康和长寿,而这些项目活动量相对较小,身体活动的强度也不太大,适合他们的实际需要。在社区里,这些项目在老年人当中普及得较好。但是这些项目对于青少年、成年人的多元化体育需求来说,就显出很大的不适应性了,要想保证社区居民的体育生活化,经常化,社区所形成的活动项目就应该将目前较为单一的健身保健类活动项目扩展到多类型、多方式的活动项目,这样的话,能改变体育活动场所内容项目较偏的现象,让更多的居民有机会参加自己喜爱的活动项目。根据对活动指导员的访谈和参与观察发现,社区所进行的健身内容大多是更新的少,除非由指导员学习新的内容后教给组织成员。

(3)体育活动场所的经费现状。研究结果显示有50%的居民选择由物业给予支持,有35%的人选择没有经费,其他居民所在活动场所都有不同渠道的经费来源。物业给予支持显示出了社区居民健身的新趋势,但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居民在参加健身活动时是没有经费的,他们需要自己进行筹办,有的是社区体育协会来统一组织,以个人交纳会费为主,还有的是个人组织大家进行筹集,经费主要用来活动时音响设备所消耗的电费,购买光盘、磁带等。总之,目前组织自筹经费是主流,经费来源呈多渠道,其中以交纳会员费为主,反映出了大多数活动组织自我投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民间型组织,大力发展该类组织,可以促进社区体育社会化进程。

2,三亚城市社区体育场所的设施和参加者状况

在调查三亚的29个街道中,有20个街道有自己管理的室内体育场地,占所调查街道数的70%。只有2个街道的室内场地面积达到200平方米以上,拥有一套4件以上的室内体育健身设备,而其他的只是在社区里有几组普通的室外健身路径而已。另外还有的只是乒乓球室、棋牌室等小型室内场地。在所调查的相关社区里很少有室内场地和全民健身工程设施。而广大的体育设施资源都分布在学校、事业单位、广场、公园等。调查中显示辖区内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场地设施向社区内居民开放的很少。

通过对三亚城市相关居民的调查结果表明,三亚城市社区体育的活动人群中,女性多于男性,表现出进行锻炼上的性别不平衡。在健身的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他们拥有大量的余暇时间,又有健康长寿的需求。表明了三亚城市社区中群众体育活动场所的内容多以适合老年人参加的运动强度较小,行动比较缓和的健身为主的舞蹈类活动项目为主。

二、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社区居民自主参与的活动场地大多集中在社区内的广场、空地等。在活动场所中的健身项目在活动内容上多以健身操、拳和舞蹈为主要活动项目。

(2)三亚城市社区体育活动场所在活动场所的组成形式上主要以居民自发组织为主,但出现的以小区物业支持的现象将是以后主要的发展趋势。

(3)在社区里,仅仅是有一些室外的健身路径,很少有自己管理的室内外场地设施。辖区内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场地设施相对比较完善,但基本上很少向社区居民开放。大多街道居委全每年用于社区体育活动的经费数量很少。

(4)在社区体育场所里参加体育活动的人中,年龄结构失衡,表现为中老年居多、青少年比较少的现象。在进行健身的居民中呈现了性别不平衡,即女性多于男性。

2,建议

(1)社区体育运动项目难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樣化需求。建议改变目前体育活动项目较偏的状况,开发更多的运动项目,丰富体育活动的内容。

(2)增加对社区体育活动场所的经费投入,加大社区体育协会的管理职能,提高体育协会的指导水平。

(3)加强对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的利用,鼓励辖区内的学校、企事业的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在空余时间为社区居民服务。

小学生课间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篇9

高校学生余暇体育活动的调查与分析

从部分高校学生参加闲暇体育活动的`问卷调查与分析表明:大学生的余暇体育活动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延续与补充;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活动的目的呈现出健身、社交、娱乐等多元化特征;运动形式也多以集体活动为主.

作 者:宫怀宇 作者单位:中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郑州,450044刊 名: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LUOHE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年,卷(期):20098(5)分类号:G807.4关键词:普通高校 大学生 余暇体育 调查 分析

小学生课间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篇10

摘要:在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信息社会,个人知识管理能力是个人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技能之一。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既关乎其对知识利用和创新的效率,也体现其个人信息素养和竞争力层次。该研究通过对个案大学的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现状采用问卷等形式的调查分析,统计呈现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的现状及差异性,辨识这一群体在知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进行分析并给予若干建议。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 知识管理现状 问卷调查 分析问题 解决

引言:大学生知识管理是指对大学生获取、储存、学习、利用与创新等进行的管理。在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信息社会,知识成为竞争的第一要素。大学生要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必须掌握获取知识并如何利用知识创造价值的能力,必须掌握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通过知识管理,大学生对自身拥有的资料和信息分类整理和积累,更新知识储备。同时有效挖掘自身的隐性知识,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不仅能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且更能为他人及社会共享。1.知识管理的定义

1.1知识管理的狭义上的定义

个人知识管理是一种新的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能将个人拥有的各种资料、随手可得的信息变成更具价值的知识,最终利于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通过对个人知识的管理,人们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信息素养,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为实现个人价值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1.2 知识管理的广义上的定义

个人知识管理的宽泛定义由美国的Paul A.Dorsey教授提出:“个人知识管理应该被看作既有逻辑概念层面又有实际操作层面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UCLA大学安德逊工商管理学院的Jason Frand已经在他们的MBA课程中列入了采用PKM概念来说明信息与知识管理的实践活动。Frand 和Hixon(1999)将个人知识管理定义为:“它是一种概念框架,指个人组织和集中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使其成为我们知识基础的一部分。它还提供某种将散乱的信息片段转化为可以系统性应用的东西的(个人)战略,并以此扩展我们的个人知识。”Skyrme(1999)也从经验方面对个人知识管理战略进行了更为细致的描述,包括以下内容:明确自己的信息需求;制定一个(知识)获取战略;设定信息的优先级,确定哪些信息可以丢弃,哪些信息可以收取;确定如何和何时处理手上的信息;为需要归档和保存的知识建立规范;创建个人的文件系统,可以兼顾(管理)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其它知识活动;为不同用途建立信息目录(书签)和索引;经常评估/评价所存储信息和目录的价值。

综上,尽管个人知识管理(PKM)有各种版本的定义,其实质却都在于帮助个人提升工作效率,整合自己的信息资源,提高个人的竞争力。通过实施PKM,个人可以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的信息,快速有效地获取所需知识,准确地表达知识,提高工作效率和自身能力。2.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 2.1检索信息的技巧

Dorsey教授指出PKM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涉及创建、分类、索引、检索(搜索)、分发以及重新使用某项知识的价值评估。其中,七项知识管理的技巧与方法是21世纪的知识工作者所必需的,可以概括为:检索信息的技巧;评估信息的技巧;组织信息的技巧;分析信息的技巧;表达信息的技巧;保证信息安全的技巧和信息协同的技巧。检索信息时,首先要确定个人的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选择合适的信息检索技巧方法。在个人知识管理中,检索信息的技巧既包括技术要求很低的问问题然后听回答的技巧,也包括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搜索引擎、电子图书馆的数据库和其他相关数据库查找信息的技巧。为充分掌握检索信息的技巧,个人有必要对搜索的概念、布尔逻辑、搜索的技能等充分的掌握。2.2评估信息的技巧

这种技巧不仅指个人可以判断信息的质量,而且指个人必须能判断这种信息与自己遇到的问题的相关程度。个人并不必去了解计算机评估信息的机理,评估主要从可信度、准确度、合理性及相关支持等方面来进行。可信度一般根据作者的可信度、质量保证依据、元信息等来判定。准确度可从时间界限、综合全面性、信息面向的对象及其使用目的、合理性等方面来确定。相关支持则是指信息文本的索引目录、参考文献等。2.3组织信息的技巧

组织信息,需要过滤无用和相关度不大的信息资源,有效地存储信息,建立信息之间的联系,方便以后的查找和使用。有效组织信息的原则是:无论环境怎样,组织起来的信息应该便于有效的利用。这种技巧会牵涉到用不同的工具把各种信息组织起来。在手工操作的环境中,我们会用文件夹、抽屉和其他的比较原始的方法来组织信息。在现代的高科技环境中,我们用电子文档、数据库和网页,或者用专门的知识管理软件来组织信息 2.4分析信息的技巧

分析信息就必须牵涉到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并从中得出有用的结论。常用的分析信息的方法是建立和应用模型,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从而得出信息间的关系。电子表格、统计软件、数据挖掘软件等提供了分析信息的方法,但在建立各种分析软件的模型的工作中,人还是最重要的。

2.5表达信息的技巧

通过表达信息,可以实现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个人知识在交流、共享中得到升华。信息的表达,无论是通过PowerPoint、网站还是通过文本,大部分的工作应该围绕如何让他人理解、记住、能与自己的互动上。2.6保证信息的安全

虽然保证信息安全的技巧与个人知识管理中其它的六种技巧有所不同,但这并不表明保证信息的安全就不重要。保证信息的安全涉及到开发与应用各种保证信息的秘密、质量和安全存储的方法和技巧。常用到的密码管理、备份、档案管理都是保证信息安全常用的方法。2.7信息协同的技巧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组织和部门的协同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如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讨论与交流的基础上对一些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协同工作,交流和共享彼此的观点和知识。有效的利用这种技术不仅要求会使用这种工具,而且要求充分的理解协同工作的各种原则及其内在内容。

以上七种知识管理方法,实际上是处理日常工作中“知识维度”的一系列连续的动作和操作,并可以根据需要相互结合,选择使用。例如,你可能是在对信息进行评估后才发现仍然需要检索一些信息。瑞士Open Connect AG公司的知识管理主管Hyams教授认为,除了以上七项外,个人知识管理的内容还应该包括时间管理、基础设施、组织性工作等等方面的技能,具体指:时间控制;工作空间舒适度;快速阅读、备注和研究;备案和文档管理;信息设计(哪些信息有用,哪些信息无用);有目的的写作;知识/信息处理设施(通常指PC 等IT设备);知识/信息过滤技能。

3.在校大学生的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在校学生知识管理缺乏清晰的系统

要想把知识更好的积累起来,最重要的就是系统,因为人的大脑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会进行一些区分,挡我们需要使用一种工具的时候,就会在大脑中进行过滤,做到胸有效的区分。但实际上,由于知识储备过程中经常会接触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高校学生整天都会去上课,每一堂课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储存效果都不一样。因此大部分孩子还是存在知识模糊,没有建立有效的区分模式。更突出的问题是,高校的学生在进行知识吸收的时候,会有一种选择性的接受,因为这种东西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认为对自己有用的就记下来,没有用的就不去学习,这样就会极大的降低知识管理储备的效率。3.2 高校学生知识管理存在滞后性

知识的吸收有最佳时机。有调查研究,学生在15到25岁之间,是学习知识最快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基本上包含了人生储备知识的百分之七十。由此可见,在这个阶段进行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就拿考试来说,当应用知识的时候,很多学生会因此手忙脚乱,这就是平常功夫没做到位,到了考试的时候捉襟见肘。这就说明前期有效的进行知识管理和储存有多重要。

3.3 高校学生知识管理应用性有待提高

储存知识就是为了应用,其实对于每个学生来说,自己知识的储存就是为了以后能够在社会上有很好的用处。但是现在学生好像对于知识的应用性并没有一个非常可观的认识,甚至说来,有很多人还是觉得知识的应用性没有任何的价值。因为知识在储备过程中没有一个非常系统的计划,这样应用知识的能力将会减弱,因为学生在进行知识应用的时候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以至于储存的知识在很长时间没有被应用就会渐渐的消退,这样的状况非常多。如此说来,知识的应用性才是我们保留知识的最佳途径,更是我们储存知识的最佳手段,知识只有在不断地使用中才能得到更好的管理和保存。3.4 高校学生知识管理太过于单调

现在很多学生还是在进行知识储存的时候运用最基本的方式,记笔记,或者是直接放在大脑中,其实大家对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都很熟悉,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会进一步的记忆。当然现在有很多新的媒体出现,不仅可以运用电脑或者笔记本进行知识的归纳和总结,还能够运用一些微博、微信进行知识记录,其实丰富知识的管理和储存平台是比较棘手的一件事情,在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存,更重要的是还应该在进行知识管理的时候明白知识属于什么样的技能,能够转化和应用的尽量去使用,当然进行多元化的储存也是有效的保存知识的手段。4.在校大学生的知识管理现状调查 4.1在校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需求调查

在校大学生个人知识需求分析比较明确,40.83%课堂知识内容较浅,会在课后查阅相关的专业资料进行自学,36.01%的学生比较重视人际交往方面的知识的获取,28.67%的学生比较重视专业知识的获取。多数的学生认为人际交往方面识获取比较重要。这说明在日益重视人际交往和共同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已经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但仍然比较缺乏人际交往和沟通方面的相关知识。知识需求是个人知识管理的基础,大学生必须明确在学习生活中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当然,对于知识的收集存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因。则会出现多种结果选择,调查显示74.77%的学生选择了是为了课业要求,85.78%的学生是为了将来的工作和学习,85.78%的学生是因为兴趣所在,63.3%的学生是为了拿证书,49.31%的学生选择了其他原因,总而言之,知识的存储,对我们学习工作,兴趣爱好各个方面都有益处,因此知识的储备非常有必要性。4.2 在校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冲突

通过调查,大学生的知识需求量较大、范围较广,而学校课堂上提供的知识比较单一,且多是理论知识,不能满足学生对多种知识的需求,特别是对人际交往的需求;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而课堂提供的知识并不能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大学生跟社会的接触比较多,而学校课堂上提供的知识跟社会需求有些偏离,给学生提供的与社会人士接触和沟通的机会很少。而对于知识的存储对日后的学习工作是否有用,将近一般的学生选择了非常有用,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认为完全没用或者不清楚,由此不难看出,知识的存储对大多人而言是大有裨益的,但仍存在不同的观点和见解。4.3在校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出路

知识存储是共享、协作、同步的基础。因此,对个人知识存储管理,是大有必要的。构建个人知识管理系统,就是要利用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建立个人知识库,将个人知识,见解,资源分批分类地纳入个人知识库中,以便日后获取,整合资料,并对他人的建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采纳。此次调查中,绝大部分学生表示在遇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时,会将信息保存在自己的电脑硬盘里,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开始有了对知识存储的习惯。但是,只有27%的学生表示会将信息发表在自己的网络空间上(比如个人网页、Wiki等),与大家分享,而剩下的一小半学生则倾向于笔纸与大脑记录,有的学生甚至不采取任何方式,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对于知识的存储习惯,我们有待改善。在个人知识的保存方法中,记笔记、纸质文档与博客和电脑的使用率相当,都比较高,对QQ空间和其他方式的使用率很低,这说明了绝大多数学生都有存储知识的习惯,值得一提的是,有34.63%的学生会使用比较新型的网络工具博客来存储知识,这种方法是值得鼓励使用的。4.4在校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利用

在当代的在校大学生生中,学生们对利用知识的意识还比较薄弱,他们都存在着种种原因。经过研究问卷的调查,有35.9%的学生缺乏相关知识的储备,虽然现在的学生可以通过报纸电视等获取更多的知识,但不少学生去不知道储存对他们有效的信息,然而有33.03%的学生即使有相关知识的储备,但他们却不知道如何利用有用的资源将问题解决,也有24.08%的学生遇到问题却找不到自己需要的知识等等。这种现象在当代在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由此可以看出在校大学生对个人知识管理利用率的效果不佳,缺乏知识利用的能力,需要进一步的增加和提高,此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解决。

5.在校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5.1学生应该进行知识的有效积累

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进行积累。其次,就是对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应用软件进行有效的管理,随时更新有价值的信息。毕竟现在时代飞速发展,信息的更新非常的迅速,所以有效准时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再次就是对个人知识的应用,大学生在平时遇到困难时首先应该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明白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然后再从自己的个人知识储备中提取有效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然而大学生也应该在原有的知识上创新,才能在发挥原有的价值的基础上更多的去创造新的价值,这是个人只是管理应用的目的。在信息化的社会中,个体必须提高个人知识管理的应用,通过知识管理,有效的应用知识提升知识的价值并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增长知识,达到知识快速更新的目的,为个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5.2知识的交流与共享

知识的共享性指知识不会由于更多人的享用而减少消失。知识的共享性使知识作为一种资本推动了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闭门造车”在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淘汰,事实显示此观念在当今社会是绝对行不通的。只有在交流学习中,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通过交流探讨,知识只有在流动中才能实现创新,才能发挥知识的价值增值作用,反之则收效甚微。而通过在交流中完成知识共享,让别人“知道自己知道”,这也是树立个人品牌的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同时采纳他人的正确见解,才能有新的开拓和创新,因此知识的交流和共享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是人与人之间的知识共享和交流时个人知识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个人知识管理在提高个人工作效率和个人竞争力的同时也要让个人知识在人与人之间自由流淌。

5.3 知识的推广

调查发现,造成个人知识管理不能较好的推广的原因有许多,50%的同学认为缺乏相应的宣传和指导,4.59%的同学认为觉得没有这样做的必要,33.26%的同学认为没有相应的资源和环境,12.16%的同学认为没有这方面的意识,从调查的结果,我们不难看出,大家对于个人知识管理了解不是太深,仅仅停留在一个了解的层面,因此应该加大对个人知识管理的宣传和推广,从而充分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此外对于个人知识的建议有许多,比如:利用多途径去获取知识,并很好的运用这些知识,转化为创造,创新的能力;知识管理很重要,但是更应该教学生如何进行知识管理;通过有效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管理等等。6.关于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的解决建议

解决调查中反映出的现实问题,核心的工作是培养和提升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宏观而言要培养明晰的知识管理意识并创设合适的知识管理情境,具体操作可以从学校、教师和个人这三个层面入手。

6.1学校层面

营造个人知识管理的氛围与环境学校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在学校情境中营造个人知识管理的良好氛围和环境,无疑会激发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热情,促进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实践,对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的提升应有较大帮助。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办系列讲座,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平台和工具,让更多的大学生接触、了解并实施个人知识管理,来培养对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

6.2教师层面

引导和辅助大学生实施个人知识管理大多数学生,特别是新生,并不知道如何系统地管理个人知识,在个人知识管理方面有较多困惑,需有人适时加以指导,教师自然是最佳人选。教师应给学生介绍个人知识管理的理念,推荐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和工具,并鼓励、引导学生逐步开展个人知识管理实践,并及时加以指导以帮助学生解决个人知识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此外,还可以借助各种新媒体技术和平台,更全面及时地给予学生帮助。6.3个人层面

更新知识管理观念,使用个人知识管理工具Web 2.0 的出现,使得个人由被动地接收信息向主动地创造信息的方向转变,也使得知识的增长、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可以说,个人的成功将很大程度地取决于能否更快、更有效地运用知识,因此大学生必须尽快适应Web 2.0 环境下的学习和生活,转变知识管理观念,树立个人知识管理意识,形成个人知识管理的习惯。具体地说,大学生要学会利用多种途径来获取知识,选择合适的工具来存储知识,经常交流、共享个人知识,自觉地整理并定期地更新个人知识。当代大学生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意义 7.1提高有效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信息知识的数量成指数级增长。大学生除了从课堂、实验、实习中获得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外,还从图书馆、校园网、Internet、广播电视、专题讲座、见习、实习等多种渠道轻松地获得海量的信息,但却不知如何从信息海洋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将它们转化为知识。对已经拥有的知识不知如何管理,不知高效地提取利用,这就在实际上造成了信息的浪费和精力的消耗。“我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里,却忍受着知识的饥渴”,正是这一状况的逼真写照。因此,大学生必须掌握获取和利用信息的捷径,提高有效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力求在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个人知识管理。7.2提高个人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个体在何时需要信息时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它主要包括:敏锐的信息意识、正确评价和鉴别信息的能力、将信息与工作、生活、学习相结合的应用能力、信息再创造能力等。有无信息意识决定着人们捕捉、判断和利用信息的自觉程度,而信息意识的强弱对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对文献的猎取能力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大学生信息素养相对较低,表现为信息意识淡薄,信息能力较差。通过有效的个人知识管理,可以提高个人信息意识和对信息的敏感性、选择能力及消化吸收能力,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达到自觉、敏感的程度。7.3建立与完善个人专业知识体系

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个人知识进行管理、整合与补充,逐步建立与完善个人的专业知识体系,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与竞争力。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主要学习专业教材外,还必须补充在教材中没有涉及或涉及不够的大量专业知识,并理顺所学专业的知识体系。通过有效的个人知识管理,把分散、零碎的知识通过组织、管理,使之系统化,成为实用性、操作性强的个人知识积累,从而不断完善个人专业知识体系。7.4 提高个人核心竞争力

在当代,知识已成为个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目的就在于促进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整合和更新个人的专业信息资源,提高学习、应变和创新能力,提高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激烈的社会竞争要求大学生需要: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将越来越多。大学生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知识学习和管理,可以不断提高知识创新和应用能力,从而增强个人的社会竞争力,体现更高的个人价值。7.5坚持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

旧知识不断淘汰,新知识不断产生,知识的半衰期已缩短为5年左右,个人知识体系必将发生深刻变化。通过个人知识管理,大学生可在学习过程中及时更新和完善个人知识体系,将来走向社会也能不断学习、应用、创造、更新已有知识和技术,成为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的终身学习者,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结语 个人知识管理能力已成为个人在信息社会生存的基本技能之一,但是作为未来社会中坚建设者的大学生群体,其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现状不容乐观,多数大学生缺乏个人知识管理的意识,对个人知识管理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的使用能力有待提高。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的提升有赖于大学生自身、学校教师和学校层面多方位的介入与配合。本研究由于抽样样本和个案范围有限,在调查过程中也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作为个案研究已阶段性的描述了该主题的部分现状,但对大学生群体知识管理能力更具代表性和普遍性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扩大范围、积累样本,并加以持续地关注和更深入地分析,以期更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群体在网络和新媒体环境下的个人知识管理能力。参考文献

上一篇:走进大自然作文300字下一篇:企业文化 扎根主题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