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专业论证报告(共11篇)
一、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及人才需求分析
社区是城市或城镇组成的基本单元,和谐社会的构建来源于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在政治经济生活中,基层社区的地位、作用日益突出,社区管理也越来越重要。在经济改革的推动下,社会管理的方式不断变革,政府对社区管理的职能也在转变,很多过去由政府包下来的公共事业管理职能客观地需要由非政府的公共事业管理或服务部门完成,政府相关部门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以社区为平台,通过各种组织形式,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社会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及时、方便、快捷地为社区群众提供各类服务。社区的管理也因此分为社区行政事务管理、社区公共服务、社区自治管理等三个方面。为了推动社区建设工作的开展,2000年中办、国办23号文件中提出了要推进社区工作的职业化、靠职业社区工作者来开展工作的要求,以此为依据,各地都在开始试行社区专职工作者制度,对社区工作人员的需求呈现出增长态势。同时,随着公共事业领域的扩大和职能的丰富,对有关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数量会有更高的要求,现有的从事相关领域的管理人员,在知识结构、素质及能力方面还不能满足公共事业发展对人才的多层次需求,只有通过专业的建设、人才培养来解决公共事业管理对人才需求这一迫切的问题。因此,公共事业管理的变革、专业人才的需求使公共事务管理专业应运而生。目前,许多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大多偏重政策理论、行政事务管理,综合性强、层次高、针对性不强,许多学生也是冲着政府机构、公务员而来,就业要求高、期望值大,不太安心基层社区工作,更不要说做社区的服务性工作,而恰恰这方面的工作是最需要人去做的,需求非常大。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来说,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空缺,利用自身的优势,培养有针对性的社区工作者。我校就是基于这样的背境增设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的。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掌握一定的社区服务技能与技巧,掌握社区管理和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实用型人才。培养市、者,以及为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培养从事社会工作的应用人才。
三、主要课程设置
专业课程设置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践训练包括认知实习、课程见习、社会实践与毕业实习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
专业主干课程包括《社会学知识与应用》、《社会心理学知识与应用》、《管理学基础》、《社区服务与管理》、《婚姻与家庭》、《家庭保健与护理》、《社会调查与实务》、《信息管理》、《物业管理》、《社会福利与保障》、《人际沟通技巧》等。
四、职业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沟通技巧与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实践问题处理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
五、就业前景
1、可到市、区、县、乡等各级社区管理委员会、民政管理机构、和社会工作部门从事基层公共事务管理及服务性工作。
2、可到各级社会服务中心、各类社会福利机构中从事管理、服务等工作。
3、毕业生还可以参加每年全省统一的对口升学考试,合格者学习两年可获大专毕业证书并可继续深造。
自1971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提出了协同的概念以后,协同理论作为系统科学的重要分支理论,其基本观点即整个环境中的各个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的关系,如果系统缺乏与外界的交流,处于孤立或封闭状态,最终系统的内部有序结构都将被破坏。很明显,
一方面,就地方大学的使命而言,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大学已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社会空间,也不再是一个独立的空间机构,作为地方高校,服务地方,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智力支撑和文化动力是地方性大学的重要使命。目前,广东省尤其是佛山市,在行政改革、社会管理等多个公共管理领域成为改革试点的城市。在十二五规划中,佛山在社会管理领域不断创新,如智能城市建设,村改居公共服务均等化,社区发展理事会和帮助孵化各类NGO等都走在全国前列。这一方面的为我们培养公共管理人才提供了广阔的校府、校区合作的实践平台;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对高素质的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和需求。
就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身发展而言,目前主要偏重于培养公共部门的管理人员,在教学中,纯政治理论色彩比较重,强调对行政素质的培养。在课程设置方面过于笼统和宽泛,虽然在教学中有厚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但基础理论教学多为通用教材,而体现专业特色的技能课程教学相当薄弱。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过于重视基础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能力考核方面,由于公共管理实践能力的考核存在困难,依然以考核理论知识为主,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等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被弱化。教学中的种种缺陷都限制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与社会对公共管理类人才的应用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强调形成偏差。根据对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近三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发现:公共管理专业毕业生从事的行业分布为主要工作岗位分布:国家机构、社会团体和宗教组织、银行业、教育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缺乏资格证书、思维与分析能力不足、职业发展方向不清晰等问题。面对经济转型等外部环境对于复合型公共管理人才的需要,如何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如何将专业知识与行业进行结合,如何提高学生的岗位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一系列问题摆在面前。
另一方面,从社区角度来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单位制的解体,社区取代单位成为社会管理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城镇居民对社区服务需求也随之日趋多元化和专业化,社区服务的对象由弱势群体扩展到了全体社区,服务项目从单一零散的形式化服务发展成为多层次、多维度的人性化服务。社区居民日益多样化、复杂化的需求对社区管理水平越来越高的要求,而水平的提高关键是人才。
但是,就目前情况看,社区服务人员专业性不足,服务质量较低情况非常明显,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学历偏低、年龄偏高,虽然有较高的办事能力与丰富的办事经验,但文字功夫水平较低,与高学历者有一定差距。虽然每年都会对社区服务人员进行培训,但仍难以满足社区居民需求。社区如果能够用好大学这一资源,将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总之,社区和大学的协同发展,有助于社区的建设,也有利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和社区协同发展的制约因素
在协同发展过程中,大学与社区应加强合作,协同发展的重点在于以对方的优势来弥补自身的劣势。但就目前来说,还存在以下问题:
1. 高校社区价值取向存在差异,阻碍了合作
高校注重研究和学术价值,忽略成果的市场价值,轻视应用研究。对科研成果的考核主要以获得经费发表论文的数量、所获奖励级别和数量为标准。而社区关注的焦点在于合作能否带来良好的效益或是上级领导的认可。这必然带来配合的差异性。很多学校与社区缺乏有效的沟通结合,以至于学校不能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内丰富的资源。
2. 社区合作者能力的局限
由于地域的限制,社区课程资源毕竟是有限的,面对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社区无论从场地、人员辅导都难以满足学校的实习需求.
3. 高校社区合作带来了教学管理的艰巨性
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导致教学空间的扩大,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势必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延伸出来的培训费,导致办学成本的增大。由于外出学习,课堂呈开放状态,无意增大了学生的安全风险,导致对学生的管理难度加大。这些都是在具体教学中应该加以重视的问题。
4. 协同发展的合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作共赢是推动高校社区合作发展的动力和维系高校社区合作良性运转的纽带。高校是培养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地方,也是高级知识分子密集的地方,拥有先进仪器、良好的科研条件和资料资源。但如何使高校与社区合作实现长效化,如何激励社区、教师的积极性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三、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和社区协同发展的途径
1. 创新协同发展的环境构建
新协同发展的环境构建方面,建立健高校区合作教育激励保障机制。学校在教学和科研管理、人事分配制度、学生学分设置、师生奖励机制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形成高校与社区合作教育价值认同和政策保障,促进高校与社区结合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出台文件保障到社区服务的教师工资、奖金照旧,考虑职称、职务晋升,促进教师深入社会实践一线,在实践中发现和研究社区和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学水平的提高。建立健全学生激励机制。学校制定鼓励本科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社区横向项目,鼓励高年级学生根据社区的需要进行上岗实训,结合社区服务和科研项目开展毕业设计。
2. 创新大学和社区合作的类型,探索社区共建型的实践教学模式
(1)服务学习。服务学习作为大学和社区教学层面合作的主要表现形式,它不仅融合了服务与学习,还能将学生的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社区服务活动是公共管理专业与社区共建活动的重要载体。社区服务的主要对象是社区居民,尤其是一些特殊、困难人群。公管专业学生通过关注社区热点问题,通过不同的形式到居民中间进行各种形式的服务,既为一些相关课程如社区管理、社区服务提供了难得的见习机会,让学生在参与到社区服务活动中,不断学习和反思,并在满足社区需求的同时掌握知识和技能,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又增强了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2)建立专业课程双主讲制。建立专业课程双主讲制,学校教师和社区社会工作师共同参与课程全过程授课。学校教师偏重理论知识传授,社区社会工作师强化实践能力。同时,学校教师和社区社会工作师之间也可以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
依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加强对学校教师、社区社会工作师的教学能力培训。在专业课程双主讲制的基础上,高校和社区可联合开展教材编写工作,编写更适应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型教材。
(3)实行社区“顶岗实习”。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通过实行社区“顶岗实习”,可以转变观念、增强岗位意识、增强社会经验,以利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增强学习的动力。
摘要:社区和大学的协同发展,有助于社区的建设,也有利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但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和社区协同发展受到价值取向的差异、合作者能力的有限、教学管理和协同发展的合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等的制约。必须通过构建创新协同发展的环境、探索社区共建型的实践教学模式来实现.
关键词:协同发展,社区治理,公共管理专业,育人模式
参考文献
[1]丁晓昌.推进协同育人提升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2-11-18.
为适应中国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对酒店管理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我校于2010年开办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为进一步明确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加强专业建设,对本专业进行专业调查论证分析。
一、专业前景与发展方向
21世纪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受“假日经济”、“入世”、“2008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的影响,我国的酒店业发展势头强劲。中国酒店业的持续发展,营业额和就业人数原始记录被不断刷新。同时,中国稳定的政治、繁荣的经济为酒店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也为酒店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随着酒店业的发展,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显得特别迫切。
本专业的设置,充分适应了市场发展的需求。对宾馆饭店、旅游公司等用人单位人才需求情况也作了全面的分析。结论认为:在酒店业的发展进程中,对酒店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很大,而酒店教育、专业设施跟不上人才需求增长速度。所以,学生良好的就业前景为我院酒店专业的设置和人才培养提供了依据。同时随着对外开放,出入境旅游及国内旅游进一步深化,市场对酒店人才不仅要求业务精通、操作熟练、懂外语还要具有一定法律意识和旅游法规知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应运而生。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的职业岗位为:
1.各种类型和档次酒店的各服务、职能和基层管理岗位 2.社会娱乐和餐饮场所的各服务、职能和基层管理岗位
3.地区饭店协会、管理部门或相关行业管理机构的各基层、职能岗位 4.其它相关酒店企业的各服务、职能和基层管理岗位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依据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制定了全部课程的教学大纲。基础理论课程明确定位于职业技术基础课程,即为职业技能课程提供知识和理论支撑,服务于职业技能训练。在教学大纲的制作过程中,把本专业理论教学体系主要建立在以酒店专业基础理论为主的知识平台上,包括道德与思想课程模块、酒店英文语言课程模块、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模块、公关课程模块、饭店管理模块。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每一课程模块由三门以上的课程组合,并将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育有机地融合在其中,使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得到相互渗透。其中主要开设的课程有:
1.通识课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 高职英语 信息技术基础 体育 职业生涯等
2.职业基础课
旅游英语口语 旅游概论 旅游心理学 社交礼仪 餐旅美学与文化
酒店市场营销学等。
3.职业技术课
酒店服务标准教程 酒店前厅与客房服务教程 酒店餐饮管理运行与服务教程等。
4.专业实践课 专业认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5.专业选修课 酒水知识等。
所有理论课程的教学大纲,围绕职业技能的主线,明确各门课程的教学难点和重点,并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层次,把握重点、难点问题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素养问题。要求学生能熟练地掌握酒店的业务技能。餐饮、客房和前厅的基本操作和管理技能。实践教学制度规范,体系设计合理,符合培养目标要求,并能结合学科特点,按照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我们建立了实践体系中的“三个结合”: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相结合;专业基本技能与酒店上岗资格证书相结合。为此,我们强化了学生三种基本技能训练:即饭店前厅与客房操作技能训练;饭店餐饮操作技能训练;酒店财务操作技能训练。
三、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
在教材的选择上,突出职业教育的特征,贴近学生的实际,尽可能选择优秀教材。由任课教师对授课内容进行调整,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印制讲义;鼓励教师自编教材、讲义。这样不仅有效地应用于教学,而且为编写教材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基本条件 1.教学基础设施
教学基础设施齐全,建有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房等一体化教室,能够满足教学需求。
2.实践教学条件
本专业已与北京南国苑、酒泉宾馆、酒泉国际旅行社等星级以上酒店、旅行社,签订了实习与就业协议,建立了合作关系。具体实训方式,采取定期实训和不定期实训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学生就业方向的不同,分赴不同的校外实习基地学习。平时根据企业和学校教学需要安排部分校外实训活动,达到校企双赢的目标。
我校已经建成客房、餐饮实训室和形体练功房等校内实训室,制订了实验室管理制度,落实了实验室管理人员,购置了较为齐全的餐饮、客房设施设备,布置了餐厅、客房等实训室,供学生进行摆台、做床、服务和管理等方面的练习。
五、专业教学师资力量
目前我校有本专业教师6人(姚舜飞、李玉清、李小刚、陈彦华、张晓彬、王瑜珲),为进一步加快酒店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步伐,不断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采取派出专业教师外出参加学习培训,进入酒店挂职锻炼的方式,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技能、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培养出既精通理论又精通实践操作的“双师”型教师。同时不断从星级酒店中聘请一部分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才兼任教师,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从根本上改变过去教学与酒店实际脱节的局面。此外,还建立了规范的听课、讲评制度,要求青年教师相互听课,通过比较,发现差距进行自我教育。不定期召开教学座谈会,交流经验,发现问题,商讨对策。
六、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 1.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大力推行案例教学法。根据实践性教学要求,针对学生入学成绩偏低、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现状,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实践性。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互动,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兴趣。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除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外,还经常采取案例分析、开卷、实训等考试形式。考试成绩和平时考查紧密结合,进行综合评分,综合实训课的考试方法也灵活多样。
根据“工学交替”计划安排与企业用人需求,结合学生实际,制定了较完善的教学实习方案和实习考核鉴定书,一般安排在第五学期,分批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分别送到协议实习基地进行为期12个月的教学实习。这种模式的运行,既有利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也适应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2.实践教学
为了保证实验、实训课的有效实施,一方面保证学时数的落实,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实验、实训课的改革。教师贯彻“精讲多练”、“边讲边练”的教学理念,辅导学生完成课堂作业。校内实训均在酒店专业实训室(客房、餐饮实训室、形体练功房)进行。校外分为课程实训、教学实习、顶岗实习三种形式,课程实训均在酒泉市内协议酒店完成,实训期间指派带队老师负责学生的管理以及校企双方的协调;顶岗实习统筹安排在第五学期实施,按照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的原则,把学生分别送到学校协议酒店进行为期12个月的实习,同时安排教师负责学生实习期间校企双方的协调,顶岗实习结束返校递交实习报告,合格者准许毕业。
七、专业教学团队产学研结合 1.签署校企合作协议
我校先后与北京南国苑、酒泉宾馆、酒泉国际旅行社等星级以上酒店、旅行社签订了定向顶岗实习与就业协议。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得到实习与就业单位的充分肯定,学生对宾馆酒店良好的工作环境与优厚的工资待遇非常满意。
2.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活动
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在做好教学本职工作的同时还不断进行教学总结工作,撰写教科研论文,参与课题研究。
八、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 1.推行了广泛的听课制度
教研室相关老师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课后与教师交流经验。教师之间坚持相互听课,每人每学期不少于20课时,促进了青年教师的进步。
2.发挥专业教学指导小组的监督指导作用
学校组成教学督导小组,由分管校长负责并经常深入课堂,了解教学实际,传授教学方法,提出意见和建议。定期研究教学工作,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
3.加强外聘教师教学的监控力度
加强与外聘教师的联系与沟通,向他们介绍本专业学生的学习状况、思想状况、学习习惯等,帮助他们因材施教;同时通过电话等方式与外聘教师联系,加强了对外聘教师的教学管理。
九、人才培养措施 1.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
为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多方位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的目的,开展方式多样,内容生动的活动,包括:多层次开展学生的演讲比赛;组织学生班级内及班级间进行辩论赛等。
2.职业能力与素质培养
通过以下6个方面的努力,使得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与职业能力较为出色。
①以课程教学和思想教育为主线,培育世界眼光与爱国情操
通过一系列课程教学和思想教育、培育学生的世界眼光和爱国情操,并将二者统一起来。经常教育学生在对外经济交往中,既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又要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既要努力保证企业利润,又要坚守诚信原则。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绝不能丧失国格和人格。
②以职业技能为核心,把职业素质教育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
专业技能是职业素质的核心,以技能为主的课程本身就是素质培养的主要内容。学生只有扎实掌握专业技能,才能适应以后的职业要求。本专业将学生的职业技能分解为饭店、地区酒店协会、管理部门或相关行业管理机构、社会娱乐和餐饮场所等酒店企业的服务与管理基本应用技能;餐饮服务、前厅服务、客房服务等实际操作能力;酒店营销等对外联络能力,把职业技能渗透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之中。
③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增强沟通与协作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种种机会进行素质培养。课堂提问,是师生互相交流、沟通的重要途径,也是进行素质培育的重要契机。在提问中,注意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反应能力、表达能力和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有时故意错问、反问,看学生能否坚持自己的意见,以锻炼其自信心。表扬是培养自信心的有效方法,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评价,以鼓励为主。对于不爱说话的同学,使其在两人讨论、小组发言、全班发言、实地训练等过程中逐步树立自信心。课堂训练经常采用分组法,在各组之间进行竞赛。在共同解决难题、共同面对对手的过程中,学会协同合作,取长补短,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和发扬团队精神。
④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纪律观念
学习的自主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职业素质的体现。要求学生上课严守纪律,就是培养其在未来工作中遵守纪律的习惯。不迟到、不旷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按时交作业等等,这些看似细小的问题恰恰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基础。从未来职业要求出发,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良好习惯,使学生懂得无论是现在作为一个学生,还是将来成才走入社会、踏入职场,都必须把握自己,认真的对待学习和工作。
⑤提高学生外语应用能力
除开设英语外,还设有酒店英语等专业英语课程,紧密联系酒店企业的实际业务,注重在酒店服务中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和综合应用。
⑥树立学生心理健康意识
依据中专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各种形式的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十、专业特色
本专业立足于国内酒店,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以“重技能、懂管理、宽知识、能创业”为专业特色,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职业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先导,培养以适应企事业单位要求,能够从事饭店经营与管理、餐饮娱乐服务等中、高级应用型人才;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具有强烈的市场意识和创业思想。人才培养以“三结合”为基本途径,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验、实训与行业标准和岗位元需要的资格证考核相结合,学校教学与社会用人单位相结合。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中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创新性和应用性。该专业已形成了“2+1”(2年理论学习、1年顶岗实习)这一新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用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与企业用人需求的无缝对接,受到广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好评。这种模式的运行,提高了中职人才培养质量,适应了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
执笔人:姚舜飞
助
教
周兆秀
保安人员作为协助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力量,在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央综合治理委员会在《2003年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多种形式的群防群治组织,大力发展保安服务业,加强保安队伍建设”,要“完善人防、物防、技防结合、专群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增强全社会预防和控制犯罪能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保安人员数量、质量的要求日益增高。2004年,我国保安从业人员已达70余万人,警察与保安的比例约为3:1;而按照发达国家警察与保安1:3的比例来推算,我国如果达到警察与保安比例相当,也还需要增加近100万保安人员,其中大部分应为中初级保安基层管理人员和保安员。
中等职业学校正逐渐成为我国保安人员的重要的培养基地。我校正是抓住这个机遇,准备开设保安专业。
一、专业情况概述
我国现代保安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4年,深圳创办了我国第一家有100名员工的保安公司。中职保安专业创办于1993年左右。学校类型主要是全日制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技校等,以各省市人民警察学校和警官学校为主,也有一些职业高中。
中国现代保安服务业是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为适应三资企业和社会各界对安全需求的迅猛增加和日益多样化而兴起的。经过几年的发展,保
安服务业在企业数量、人员规模方面有了很大发展。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经济效益显著增长。保安服务业现在已经成为具有一定吸引力的劳动力密集型的社会职业种类。1999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把保安人员列入国家职业序列(编号:3-02-02-01),保安已经明确成为一个职业类别。保安人员被列为两大类、329个工种,其中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不是服务、生产人员岗位)序号为124,治安保卫人员序号为125。保安服务业已经正式获得了国家法律和社会公众的认可。
二、相关行业背景
自80年代中期,在我国出现首家以向客户提供商业性安全服务为宗旨的保安服务公司之后,保安服务业的发展异常迅猛,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保安服务公司从专业化不断向社会化方向发展,形成了以政府主管的保安服务公司为龙头、社会各种力量开办的保安服务企业为辅助的多种所有制、多种管理模式的保安服务主体的大格局。我国的保安服务公司最初是依附于公安机关的,正式的保安服务公司都是由公安机关组建的,虽然有关法律规定要求其与举办单位实行职能分离,不能成为公安机关的下属机构,但是,迄今为止也没有从法律上完全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根据1988年7月公安部颁发的《关于组建保安服务公司的报告》的规定:组建保安服务公司须经县、市公安机关审查批准,并按规定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登记,经核准登记发给营业执照后方可营业。保安服务公司是
为客户承担保安服务和提供安全防范咨询业务的服务型企业,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保安服务公司的主管部门是公安机关,业务活动由公安机关指导和监督。组建的保安服务公司是我国目前保安服务企业的 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关于其他主体开办保安服务公司或从事保安服务业务的问题,至少目前相关的法律规定存在着不协调和不一致的地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公众对自身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日益关注,对保安服务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正规的保安服务公司在依法向客户提供安全服务之外,一些社会组织或者居民社区开始自聘保安人员维护秩序,而许多未经公安机关事先许可的企业组织也介入了保安服务市场。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企业登记的法定条件也发生了变化,加上相关法律规定滞后,形成了另一种现实,即没有经过公安机关批准,但到工商机关注册,以物业保安的形势进入到商业服务,导致管理混乱,服装多样化。粗略地统计一下,目前我市由公安机关批准和认可的正规保安服务公司提供的保安人员只占到实际上从事各类保安服务业务的保安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二的保安人员都属于非正规渠道聘用的。从全省范围来看,正规渠道提供的保安人员与非正规渠道提供的保安人员的比例与我市的情况大致相当。
三、相关行业、企业或事业单位人才需求情况
1、从我市来看
特警作为维护社会治安的中坚力量,对人才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对
专业化人才的需求更是迫切,我校与仁怀市特警队进行合作,为其输送优秀的专业人才,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专业化人才。除此,我校培养的大部分保安专业的学生还可参加征兵入伍,作为武装部的预备役部队,在学校学习专业的文化知识与技能,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以更好地满足征兵入伍的要求以及条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安全意识越来越强,相关企事业单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除特警队、武装部预备役部队以外,我校学生毕业后还可进入消防大队工作。我校在这样的背景下开设保安专业极具现实意义。
2、保安服务的服务范围来看
从一般性的社会安全服务逐渐扩展到特殊形式的安全服务,形成了多种形式的保安服务并存的保安服务业务体系。传统的保安服务业务主要是提供人防服务,即通过向客户提供保安人员的方式,来帮助客户解决安全防护的问题。保安人员所提供的安全服务一般限于警戒、巡逻和协助客户维持安全秩序等。随着保安服务业务的拓展,技防业务和咨询、培训等业务也逐渐成为保安服务的重要项目。我市的保安服务的服务范围目前也已经拓展到以人防服务为主,以技防服务为辅的一系列的综合性的保安服务产品体系。从2001年成立保安服务公司至今,我市保安业走过了9年的发展历程。在此期间,保安业务已由单一的人力防范,发展为人防、技防、犬防、保安咨询、劳务输出等为一体的全方位的保安服务网络。不过,总的看来,目前我市保安服务公司所提供的保安服务业务中,人防服务的比
重比较大。以我市保安服务公司为例,劳动力密集型的保安劳务收入占相当大的比例;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技术防范业务收入只占很小一部分比例;押运服务业务比重更小。因此,我市的保安服务企业基本上还是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服务种类虽然齐全,但不同类型的产品种类分布比例还不均衡,企业自我发展的内在潜力还不是很大,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保安服务企业的产品服务结构和经济效益,增加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
3、保安服务的服务对象的规模、数量也不断增加。
目前已经基本上涵盖了各类性质的社会客户。保安服务最初的服务对象是一些三资企业、居民社区以及宾馆、娱乐场所等安全问题比较突出、依靠自身的保安力量无法有效地解决安全防护的单位和场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公众对商业性的安全服务形式逐渐予以认可,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产生对商业性保安服务的需求。目前,保安服务公司或者是其他保安服务组织可以向客户提供的服务范围涉及到门卫验证、内部安全巡视检查、目标守护人型活动会议秩序维护、物资押运、安全产品的设计研究开发、安全工程施工、设施监护(报警服务)等。保安服务公司通过与客户之间签订安全服务合同和劳务服务合同的方式,已经建立了与社会各界紧密联系的保安服务客户网络。在保安服务客户普及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以保护民营企业老板人身安全为主要任务的“私人保镖”等现象,引发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导致了社会公众对私镖问题的不同认识,这是需要认真研究和对待的。
四、专业论证结果
通过以上对我市以及我国保安行业背景的分析和人才需求的调研,我们认为:保安专业是一个极具专业技术与现实意义的专业,也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它需要大量的具有文化、有专业技术的人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安全意识的增强以及对安保需求的增加,保安专业在就业方面极具发展前景,因此,我校开设保安专业已刻不容缓。
我校的保安专业将着重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专业技能;了解我国保安专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等能力。
1、经过论证,2015年我校将以3年制对口升学的办学模式,开设保安专业。
仁怀市中等职业学校
建设项目建议书
正 宁 县 民 政
二O一O年八月
局
甘肃省正宁县山河镇东城社区服务站建设
可行性论证报告
第一章 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正宁县山河镇东城社区服务站建设项目
2、项目性质:新建
3、项目主管单位: 正宁县民政局
4、项目主管单位负责人:赵戊锁(正宁县民政局局长)
5、项目建设法人单位:正宁县民政局
6、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代表:赵戊锁(正宁县民政局局长)
7、项目建设地址:正宁县县城东街
8、项目建设内容:征地8亩,新建砖混结构三层单面社区服务站楼房一幢,附属用房10间,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完成院内绿化500平方米,硬化800平方米。
9、投资规模:投资225万元
10、投资来源:申请国家投资120万元,县级配套30万元,自筹75万元。
11、建设期限:2010年8月至2011年11月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
第一节 县情概况
正宁县位于庆阳市东南部、子午岭西麓,东、南、西三面与陕西黄陵、旬邑、彬县、长武毗邻,北壤本省宁县。县域总面积1319.5平方公里。县域总人口24.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43万人,全县辖4镇6乡、94个行政村。
2008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0.2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7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7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00元。“南果北烟、东畜川菜、全县香菇、户户香包”的特色产业格局初具规模,经济建设在开放开发中多元发展,正南煤田开发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即将进入正式建矿阶段,必将为全县经济建设带来了重要转机。县上先后被树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农村电影工作先进县、造林绿化模范县,全省烤烟产业开发基地县、林果支柱产业开发“十强”县,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一级无毒县、文化工作先进县、“双拥”模范县、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宜林荒山绿化达标县等。
第二节 正宁县社区服务机构的现状
正宁县共有农业人口21.43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2.52万,占总人口的10.4%,孤残儿童和流浪乞讨人员486名。只有1个社区服务站,基础设施条件差,功能不完善,不能满足目前城市老人的需求,特别是山河镇及县城附近的城市居民及特困老人无服务阵地。另外,全县没有一个孤残儿童收养救助的固定场所,他们还流浪在街头或充当家庭的包袱,没有得到社会救助和照顾。因此,我们必须在县城筹建一个1500平方米集城市老人养老、孤残儿童收养为一体的社区服务站,以弥补老年活动中心、社会福利院的不足,并彻底解决他们的的生活问题。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
第一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我县共辖4镇6乡,24.26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2.52万,占总人口的10.4%,且老龄人口仍继续以年均2%的速度增长,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已构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压力。特别是山河镇及县城附近的城市老人无服务阵地。其次,孤残儿童被家人歧视而流浪街头无人抚养,继续生活下去已成为很大问题。第三、还有一部分城乡老人子女在外地工作,自己因行走不便而生活困难,无人照顾,希望能够得到社会的援助,真正享受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优越性。为此,我们急需在县城筹建一个1500平方米涵盖城市老年人养老,收养孤残儿童为一体的综合性社区服务站,使得老有所养、孤有所依。
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城镇建设总体规划;
2、该项目位于正宁县城东街,交通便利,环境幽雅僻静,适于老年人养老和居住。
3、该项目建成后,可以解决部分孤残老人的生活问题,也可以收养老年人、孤残流浪儿童,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促进正宁社会经济稳步协调发展。
4、项目组织实施有保障。近几年,随着我县各项民政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我们积累了成功的项目实施建设管理经验,并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因此,在该项目的实施中,能够有效保证项目按照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组织实施,提高工程质量,促使项目按期保质保量顺利完成。
5、资金保障。我们通过民政项目建设向上争取120万元,单位自筹75万元,争取县财政配套30万元。目前,该项目建设资金已基本到位,具备开工建设条件。
第四章 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正宁县山河镇东城社区服务站项目:征地8亩,新建砖混结构三层单面社区服务站综合楼一幢,附属用房10间,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完成院内绿化500平方米,硬化800平方米。
该工程为二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防水层耐用年限为15年,主体合理使用年限50年。
第五章 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第一节 投资概算
1、概算依据:《甘肃省建筑预算定额地区(正宁县)基价》。
2、概算结果:正宁县山河镇东城社区服务站建设项目需征地8亩,概算225万元,新建砖混结构三层单面社区服务站综合楼1500平方米,概算投资211万元;硬化500平方米,概算8万元;绿化800平方米,概算6万元。
本项目总投资225万元。
第二节 资金筹措
正宁县山河镇东城社区服务站建设项目,按照“控制成本、节约开支、公开透明、确保质量”的原则进行实施,并按照“自己筹一部分,向上争取一部分,地方配套一部分”的原则筹集项目所需资金,资金来源为:申请国家投资120万元,县级自筹105万元。
第六章 项目建设期限及施工进度
本项目建设周期计划为15个月。
2010年8月开始进行图纸设计和施工前准备工作。2011年3月动工兴建。2011年11月竣工交付使用。
第七章 环境影响评价
1、环境影响
正宁县山河镇东城社区服务站地处正宁县城东街,不受城市废气、废渣、废水的影响,生态环境良好,是休闲养老和服务管理的适宜区域。
本项目建成使用过程中,无废气产生。废水为生活污水,固体垃圾多为生活垃圾。
2、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本项目污水不含有毒有害物质,在排放前先经过机械栅除去较大颗粒及固体物后排入污水沉淀池,沉淀后水质达到《污水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标准要求,排放到乡污水管网。
本项目固体垃圾直接清扫、分类清理后交回收站回收利用。
第八章 节能分析评价
能源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资源,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地球能源逐渐短缺。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本项目依据以下有关规定进行节能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计交能[1997]2542号)《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篇”编制及评估的规定》,《工程设计节能技术暂行规定》(GBJ-85)。
第九章 综合效益分析
正宁县山河镇东城社区服务站建成后,将产生多方面良好的效果,首先有利于促进全省社区建设和霞光计划的进一步实施,有利于加快全县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其次是该项目建成后可设床位100张,解决了城市老人和孤残儿童的生活问题,减轻了社会负担。整个社会充满欢乐和谐的气氛,美化了市容市貌,优化了社会环境。第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得到改善,使社会救助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第十章 项目组织管理
1、加强组织领导。把项目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按照基建基本程序,全力抓好落实。县上成立由主管县长任组长,民政、计划、财政、审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服务站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民政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设专职人员开展日常工作。
2、抓好项目计划和质量管理。图纸设计由资质较高的建筑设计院承担,做到科学合理,美观实用,符合福利设施的要求。严格落实“四制”要求,定期检查,严格考核,确保工程按计划进度施工。坚持“百年大计,质量为本”的原则,切实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加强质量管理,严把质量关,一是在项目设计、施工队伍招标和原材料采购等环节,坚持按程序办事,明确工程质量标准和双方责任。二是委托专业工程监理单位对工程的全过程进行监理监督。三是严把验收关,保证资料齐全,材料检测合格,施工规范标准,质量完全达标。
3、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严格落实项目建设资金专户储存,专账管理,封闭式运行的要求,按比例落实自筹资金,并委托审计部门对资金的支出和使用情况进行全程审计监督,以杜绝资金挤占挪用及其它违纪使用资金情况的发生,确保建设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4、建立项目竣工验收制度。项目建成后,建设单位及时向领导小组报送验收报告,领导小组按基本建设管理办法中确定的验收内容初步验收合格后,再申请省、市有关部门组织验收,以确保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发挥效益。
第十一章 结论和建议
1、结论
通过分析论证,在正宁县山河镇东城社区服务站,从宏观上可以优化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推动经济建设快步发展,从微观上可以使城市老人和病残孤儿得到社会的关心,结束家庭痛苦。总之,该项目是一项利民心,顺民意的救助工程,它的建成将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建议
为了让幼儿教育专业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并能促进当地幼儿教育事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学校加大对当地幼儿教育的考查力度,并根据考查结果进一步对我校的幼儿教育专业进行调整、改进,以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能满足我市的需要,而且能够推进幼儿教育的发展。现将调研及论证情况报告如下:
调查中了解到,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幼教工作中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早期教育的市场潜力扩大了对幼教专业人才的需求。
1、政府的政策导向激活了社会办学的热情,充分满足了家庭对早期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
教育部《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今后5年幼儿教育改革的总目标是: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随着社会前进,经济发展,家庭收入增加,个人素质提高,人们对高水平教育期望越来越强烈,经济承受力越来越高,形成了民办学前教育的社会基础,民办幼儿教育蓬勃兴起,在多元办园体制并存的格局下,大大满足了广大家长对早期教育的需求。
2、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总量上难以满足用人需求,在层次上更缺少高学历师资。
幼儿教师是一种专业化的职业,它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断地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在我国,这样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学习是通过职前的培养来进行的,学前教育专业在幼教师资培养方面发挥着主体作用,尽管近年来全国各地一些院校增建了学前教育专业来培养幼儿教师,但是与私立、民营幼儿园数量急剧增长之间还是存在着需求上的矛盾,仍然不能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
社会对幼儿教师需求量增加的同时,也在逐渐对幼儿教师的整体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调研了解到,各幼儿园渴求“热爱幼儿教育、学历较高、有一定教科研能力、幼儿教育理念新、教学基本功扎实、技能全面、心态好、愿意长期在本园工作”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 充分说明社会对具有大专学历的高
素质幼儿教师需求旺盛,幼儿教育市场前景广阔。
总结调研情况,调查组在充分肯定郯城县教育局近年在幼教工作中所付出的辛勤努力和城区幼儿教育近年所取得的长足发展、显著成绩的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对我校幼儿教育专业培养的任务和目标提出如下建议:
二、认证的目标和任务
1、加强宣传工作,重视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工程,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幼儿教育对于儿童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对高质量高水平地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促进社会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并大力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将幼教事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整体工作计划之中,狠抓落实,同时要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和支持幼教事业,形成合力和良好的社会氛围。引导初中毕业的女生或男生拥要到我们学校幼儿教育专业学习。
2、提高办学质量,全面提升知识技能
在以前强调大练技能、技巧的基础上,加大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同学们认识到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不仅仅会唱、会跳、会弹就行,还要具备各种能力素养。
3、扩大教学规模、满足社会需求
加强幼教人才基地建设。争取开设长短期幼师班,为本地幼教师资的培养和进修提供业务保障;要设法提高幼师专业培训的质量,满足当地一般幼儿园的师资需要;要注重在岗教师的培训进修。邀请外地专家来校培训辅导,或选派优秀教师外出学习、进修,引进新的理念和经验。
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每一个年级我们都要针对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课时的不同进行合理的调整,以培养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就能胜任本职的工作。
三、幼儿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构成与修订
(一)教学计划的原则
1.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
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要正确处理好:思想与业务、理论与实践、学习
与健康,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
2.突出针对性和应用性
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设置课程。课程内容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教学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应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学习的基础。
3.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做到理论和实践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能力培养要贯穿教学全过程。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得到比较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
4.体现整体优化
从提高综合素质出发,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立足教学过程全局,对教学内容选择配置、有效组合和合理排序,实现教学计划的整体优化。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上可有所侧重,充分发挥办学优势和特点。
5.实现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教学计划的体系结构与教学模式可多样化。
我校幼儿教育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办学条件先进,师资水平整体结构素质较高,这一专业特色在全市同类学校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我们只要紧扣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措施,加强办学管理,就一定能够对这一优势进行挖潜,化潜在的优势为现实的优势,为幼作教育事业培养出更多的有发展潜质的实用性人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一步规范,特别是中国将来加入了WTO以后,社会对会计人员的质量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未来的会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外语水平,必须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等。因此,培养和造就大批的高素质的财会专业人才已迫在眉睫,我校经过大量的社会调研和论证认为:设置会计专业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一、专业设置的原则
(一)、根据社会需求增设专业方向。专业设置调整依据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发展状况,经济建设情况和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才需求的情况,积极稳妥地设置、调整专业,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的人才需求。
(二)、专业设置以学校发展、面向市场为主,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树立现代化教育教学观念,优化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校内部各项改革、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专业设置是在教育部中职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及有关行业制定的相关专业设置标准、业务范围的基础上,依据该专业在本校已经具有的软硬件条件等确定的。
二、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广州黄埔是一个大、中、小企业云集的地方,为珠三角核心的工业区,在未来拥有广阔持续的发展前景,而会计作为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本地区在未来对会计人员的需求量是巨大的。目前,虽然我国会计从业人员人数众多,甚至呈饱和状态,但有学历,有职称者比重偏低,特别是中高级会计人员比重较小,尤为短缺。显然,今后相当长的时间要逐步减少低学历乃至无学历会计人员的比
例,提高中专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的比例,是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任务。因此,我们开设会计专业,培养高层次的会计人才方向正确,非常必要。
三、专业设置的可行性
1.师资力量
我校有一支结构合理,整体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合理,老中青相结合,教研成果丰硕。我院通过引进优秀毕业生,从企业引进高级技术人员,建立了一支理论扎实,实践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会计专业专职教师7名,实验指导教师2名,学历全部是大学本科以上。
2.实验实训设施
①为了强化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专门建立了财会模拟实训室。主要设备及设施有:会计实训资料、流动式教学模板、高亮度投影仪、装订机等,能够全部满足本专业教学的要求。
②为了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建立了计算机中心,并投入巨资,建成了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规模大的校园网,并与社会联网,形成功能完善,内外沟通的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知识和计算机基础技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③为了使教学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实训活动,我们将与易宝公司等单位建立长期的实训、培训协作关系,加强校企之间的联系,拓宽实训渠道。另外,我们还将积极采取多形式的实习方式,如顶岗实习、自择实习、校内模拟实习等,从而有力地保障学生的实训质量。
四、专业建设与发展的主要思路
1.我们对广州、深圳等地区的一些学校相关专业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获得了大量的资料,为专业的开设和发展提供了参考。
2.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首先是有目的地、重点地、分批地提高师资水平;如选派青年教师去广东职业技术学校、暨南大学等高校进修。其次是不断地完善实验设施,从而不断地满足教学发展的要求。
3.为了适应职业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办出专业特色,今后教学发展要面向工商业企业兼顾行政、事业单位办学,为社会培养中等层次的财会电算化专业人才。
4.不断深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改革。在理论教学方面,要花大力气研究和把握职业教育的发展变化的规律,特别是要多调查研究,科学定位人才的培养目标,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增加选修课,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在实践教学方面,要坚持以培养职业技能为宗旨的实训方针,加强校企.校社联系,广开实训渠道,不断探索职业教育的新思路。
五、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即牢固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又掌握财务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及从事财会电算化工作的相应的计算机知识,有较强的实践技能的“应用型”、“创业型”的复合型的人才。
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重要思想为指导,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品质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一定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具有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
2.培养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企业从事会计、管理等业务工作,应掌握财会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了解我国经济发展及财务会计方面的有关方针政策及法规制度,培养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贯彻执行政策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的珠算、会计账务处理、计算机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成为懂业务、会管理、能操作,能正确地领会财务主管、财务经理的意图,能胜任财务核算工作,且能反馈工作中的问题并更正错误,综合职业能力强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能胜任出纳、会计、审计等岗位的工作。
通过这次实习,使我深深的明白,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同时它更是一个浩大复杂的工程体系,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更要有才干出众的领导班子出谋划策。它带给农民的是真真正正的、实实在在的实惠,而不是所谓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甚至是豆腐渣工程。当然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在充分支持领导决策的同时也更应该重视农民群众的思想智慧,只有双方都配合好了,我们的新农村才能建的更快更好。2008届公共管理学毕业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08年5月21日 实习地点:城阳后田社区
实习单位和部门:人文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08级全体在校本科生。实习目的:此次实习主要希望通过参观城阳后田社区新农村建设发展成就,让同学们了解在新政策,新环境,新条件下我国新农村建设由量变到质变的艰难发展过程;同时让同学们了解组织变革中遇到的阻力以及更好的解决这些阻力的有效办法;明白政府在决策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管理工作的技巧,使同学们能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所用有效合理的应用到实践中去,在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的同时也加强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实习内容:
(一)参观社区物质文化建设 我们是集体乘车去的后田社区。车一到区,我们全都看的目瞪口呆,这是农村吗?大家都禁不住惊叹的喊了出来。漂亮的花园小区,整洁舒适的楼房,静谧安逸的环境,幼儿园,卫生所,社区服务中心,亭,廊,花草树木整齐而干净,各项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市级标准的免费幼儿园,小学让我们垂涎三尺;高大挺拔,气魄宏伟的文化中心让我们艳羡不已。我想,这就是我们新农村建设的领头羊,真正的领军人物了。
单从表面上看,我们只能看到一些不全面的物质性的东西,比如酒店,道路,老年活动室,健身房等真实的表象,当你深入了解时,就会有一种按捺不住的冲动,不光是优秀的居住环境,更重要的是它的优惠政策和浓厚的人文气息更会深深的吸引你。了解后田社区的发展,那不是简单的像建一栋楼房那样一年两年就可以完成的事情,那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体系。要有强大的资金积累和雷厉风行,实干的管理者与博学多才的领导者。看看后田十多年的发展进程,一个个数字都那样触目惊心,那样虚幻而又真实。从出了名的贫困村到今天新农村建设的楷模,农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较后田村史,我们更是难以想象它成长并发展壮大的艰辛。(二)听报告,深入了解精神文化建设的成果
社区的办公室吴主任给我们介绍了后田社区建设的一系列过程,不仅物质文明建设方面成果显著,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硕果累累。从2000年开始全村实行城区规划,由小城区向大城区逐步发展。建成文化广场和文化中心,供居民休闲,保险,丰富文化生活。同时为党员干部和全体村民定期进行知识讲座,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并且组织户代表走遍全国革命老区,走出国门,到保险、日本等国家去旅游考察,使他们能珍惜今天的富裕生活,不忘革命创业的艰辛,努力去开阔眼界,和国际接轨。
社区的福利政策更是让人看了热血沸腾:2003年全村一次性投资210万用于养老保险工程,并为>=60岁的老年人办理养老保险,并逐年后续。2004年旧村改造,居民每户2套楼房且>60岁的老人免费居住且可享受社区发放的500元/月补助。2004年祁每户的孩子从出生到18岁每人每月100元,18到59岁每人可享受180元/月补助,60岁以上可享受300元/月等......这些政策让人看了倍感温暖。“人人有工作,家家有收入”,对农民进行订单式培训,不用出社区便可工作。即使不工作,每户每年还可得到18000元的分红,全村持卡消费,酒店,医疗,诊所一应俱全。全区在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不忘精神文化建设。“十佳邻居”“文明家庭评选”等加强了社区和谐和村民团结。2006年东南亚海啸组织村民献爱心,让村民以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社会。所有的一切都为社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习感受:
在了解后田社区的发展成就后,我们不得不慨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成就之大。然而,在看到成就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对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做出总结。我认为,后田社区的发展与以下几个因素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首先,领导人的魄力。从一个贫困村到一个小康水平以上的平安和谐社区,从两委干部的自动筹款修路,外出考察,筹资上项目,直到掘得的第一桶金,吸引外资,企业改制,股份制量化,从集体到私〖您正浏览的文章由实习报告网整理〗人经营,从四间平房到2套楼房,到完善的基础设施,到惠农政策等一系列决策等等,这一系列变化足以证明一个有组织有能力有魄力有才能的领导班子在社区变革中的重大作用,即是管理者的才能与决策好坏对组织成长发展的重要影响。其次,农民参与变革的积极性与支持配合。由村变为社区,由农民变为工人,农民离开土地到工厂工作的转变,这些若没有农民的配合支持,光有优惠的政策,又怎能完成呢?当然也正是这些优惠的政策深深的吸引了农民,在农民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中才成就了今天后田社区的辉煌成果。
第三,海都集团强大的财力资金做后盾。从贫困村到和谐平安社区的转变,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到一系列完善的基础设施,海都集团,这个以保险开发,出租客运,建设安装,装饰装潢,园林绿化,路桥建设,高校后勤服务,租赁,保险,旅游,包装餐饮等多元化,多领域的产业链龙头企业强大的财力资金支持,始终在这些成果的取得与建设的转变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总结:
一、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制造业是我国就业人口最多的行业,制造业发展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缓解就业压力,保障社会稳定。数控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网络化、柔性化、集成化的基础。实用的高速加工技术跟随引进的先进数控自动生产线、刀具(工具)、数控机床(设备),在机械制造业得到广泛应用,数控装备的整体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工业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强弱。
装备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制造技术和装备是人类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数控装备是以数控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传统制造产业和新兴制造业的渗透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技术范围覆盖领域包括:(1)机械制造技术;(2)信息处理、加工、传输技术;(3)自动控制技术;(4)伺服驱动技术;(5)传感器技术;(6)软件技术等。
数控技术及装备是发展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和尖端工业最基本的装备,是当今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最核心的技术。世界各国制造业广泛采用数控技术,以提高制造能力和水平,提高对动态多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各工业发达国家还将数控技术及数控装备列为国家的战略物资,采取重大措施来发展自己的数控技术及其产业,大力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发达国家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重要途径。
二、数控专业的市场需求和展望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机械工业的发达与否,是衡量一国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机床工业是机械工业的基础,它向机械工业提供“工作母机”。现代机床工业中,主流产品是数控机床,它汇集了精密机械、计算机、通讯、液压、气动、光电等多学科技术,具有高效率、高精度、高自动化和高柔性的特点,是当代机械制造业的基础和核心。发展数控机床,是国家工业化道路上的必然选择。
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装备的数字化已成为现代发展的大趋势。
我国是制造大国,在世界产业转移中应尽量接受前端而不是后端的转移,必须掌握先进制造核心技术,否则,在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中,我国制造业将进一步“空芯”,我们以资源、环境、市场为代价,交换得到的可能仅仅是世界新经济格局中的国际“加工中心”和“组装中心”,不能拥有掌握核心技术的制造中心的地位,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进程。
中国机床行业在“十五”期间连续5年保持高速发展,产值、产量都提高了两倍半左右,产值由“十五”初期世界排名第七位,到“十五”末期跃升为世界第三位。2005年,国务院发布《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若干意见》,明确要加快发展和振兴装备制造业。另一方面,国家重点支持的装备发展,如说大型发电输变电设备、大型石化和煤化工装置、大型矿山采掘设备、成套轧钢设备、大型海洋船舶、高速列车、大端面岩石掘进机构为代表的工程机械、民用航空飞机以及发动机等,都需要机械装备行业来提供一大批重型、精密、多坐标、专用数控机床,这为我们机械装备行业整个“十一五”的发展明确了方向,使得加速发展数控行业成为必然。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多次组织的用户调查表明,航天、航空、国防军工制造业需要大型、高速、精密、多轴、高效数控机床,汽车、摩托车、家电制造业要求高效、高可靠性、高自动化的数控机床和成套柔性生产线,电站设备、造船、冶金石化设备、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需要高精度、重型为特征的数控机床,IT、生物工程等高技术产业要求纳米级、亚微米级的超精密加工数控机床,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传统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民营企业的发展,也都需要大量的数控机械设备。
数控产业同时是一个产业的集群,辐射带动能力强,可持续发展
能力强。它对于提升地方工业发展水平,扩大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促进我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实现崛起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数控专业培养模式
数控专业培养模式为知识与技能并举,突出技能训练,培养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具有必备的理论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了解我国基本国情及国家对数控产业的方针、政策及法规,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数控设备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技术经济及管理知识,具有一定的美学修养,初步掌
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听说及阅读能力,能较快适应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具有较强的生产实践能力,能从数控设备操作和技术管理工作,适应我国机械装备行业工作的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种大、中、小型机械加工企业或机械加工岗位,从事机械加工数控机床操作及相关业务管理工作。
学生在校期间,将系统学习数控专业的有关公共及专业基础、专业理论知识,注重实践技能的训练,毕业后能从事数控专业的操作、管理和经营等岗位工作。
三、数控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培养目标,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知识结构、素质结构和专业能力等方面,具体要求如下: 1.具有机械制图、机械制造方面基础知识;
2.了解电工、电子、自控方面专业知识;
3.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知识,;
4.了解数控机床加工与编程、数控技术、CAD/CAM的基本知识;
5.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6.具有手工绘图和读图能力,具有计算机绘图的能力;
7.具有工装夹具的基本知识,具有使用工具手册和参考资料的能力;
8.具有阅读相关科技英语资料的能力;
9.了解数控加工工艺基础,能基本熟练地使用一种CAD/CAM软件进行数控加工编程,具有操作数控机床的基本能力;
10.具备典型数控机床的调试能力,能完成典型数控机床的日常维护和检修
11.了解本专业发展状况,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工作能力;
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为:
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金属材料加工、机械基础、、机械加工工艺、电工学与电子学、数控机床电气控制、PLC控制、数控机床加工。实训环节包括:制图练习、电工训练、机械加工训练、数控加工训练、数控机床操作与维护实训等。
四、数控专业办学条件
1.丰富的办学经验和可预见的就业市场
2.良好的师资队伍与教学条件
3.数控专业学科建设规划
经济建设的发展,对数控专业建设的促进十分明显,数控专业面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极大的发展潜力,行业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崭新阶段。
面对飞速发展的市场需求,必须不断提高学校的学科教学与科研水平,以适应教学与生产需要,从而不断提高学科的教学实力,与时俱进,培养出与时代及市场发展相适应的数控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为我国的数控专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为此,我校数控专业的具体发展规划为:
1.在现有校园网的基础上,新建多媒体计算机实训机房和专业教室,提高现代化教学手段。
2.拟投资30万元,新建实训中心,对原有实验楼各实验室设备进行调整,充实《机械加工》、《电工、电子实训室》、《可编程控制器PLC实训室》,新建《数控机床实训室》和《数控仿真实训室》。
3.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我校自2007年开设计算机及应用专业以来,按照教育部及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指示精神,严格落实专业教学计划,结合当地企业用工的需求,不断更新理论与技能教学,服务于青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能全面发展,具有打字、排版、系统维护、网络、编程等方面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在企事业单位,计算机销售维修单位从事计算机操作、销售、维护的中高级等专业应用型人才。取得计算机中、高级资格证和其它技术等级证书。几年来,本专业经过了不断的完善,现已发展为学校的重点专业。为了更好的发展,我们成立了专业建设论证工作小组,通过走访企业,外出学习等方式,对本专业进行了认真的论证。
一、社会需求分析
首先,由于中、小企业中不可能配置众多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员,要求毕业生具有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较宽,在实践工作中一专多能。同时青岛及周边企业面对国际竞争,技术升级与引进外国先进设备迅速,因此,要求我们专业设置灵活,以适应人才市场的变化。对于计算机应用专业,以及几乎所有企业、公司、事业单位都需要的技术,本专业在立足于专业基础知识教育稳定的前提下,保持专业课程开设的灵活性。
其次,在两年的教学过程中,本专业的灵活性同时表现在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组织上。实践性教学在教学中一般不低于总学时的50%。编制实践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考核办法,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通过教学中的大型实训、课程设计等流水线式实践环节的训练,逐步形成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动手能力培养。同时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以满足学生提高处理和解决各种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需要。
因此,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以大、中、小企业的办公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与维护岗位为主,从事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数据库的应用与维护、计算机设备维修、网页制作、软件编程、销售等,同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综上所述,我校开办《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有较大的社会需求,它将成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重要渠道。
二、学校办学的基本情况
我校自成立该专业以来,每年都有100多个学生,两个教学班的规模。培养具备中等职业教育所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熟悉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采购、销售等基础知识;掌握电工、计算机电路、计算机原理的基础知识;掌握使用办公自动化常用软件的基础知识 ;掌握数据库及应用、维护的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安装、调试、维护的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建、维护、使用的基础知识。开设了文化基础课程,如:德育、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专业理论课程,如:办公软件、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VisualFoxPro、数据库操作与应用、平面设计、动画设计制作等,专业技能课程: CAD/CAM 软件、计算机考证等。设备方面:我校共有3个大机房,300台电脑,高档配置,液晶显示器,双核CPU。师资配备:有8名专职教师,1名特聘教师。实习方面:让学生到电子类、通信类的企业去进行教学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下一步专业建设的思路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用人单位在考察一个人时,都非常重视其学历背后的综合素质。“我们需要的人员:具有良好的素质,要始终能跟得上知识更新的步伐,能够不断发展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特别是有比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这是我们在对用人单位调查时经常听到的话。无论是毕业生还是在校生,也同样都非常关注个人素质的培养。学生毕竟是学校教育的“产品”,培育合格的人才是我们的基本任务。经过这几年对素质
教育的提倡,各个学校都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我们要树立质量意识,把质量作为主线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这不仅可以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而且提高了学校自身的办学竞争力。
为使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熟练从事有关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工作,显然仅靠开设一门课是不能做到系统学习的。面向中职教育开办《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立足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技术训练为内容,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本专业决定建立稳定、扎实的专业基础课群,经过努力,做到课目不变,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形式加大改革力度,真正做到精讲多练,陆续将其建设成精品课程。专业课设置体现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方向,围绕各种计算机软件课程,形成相应的专业课群。通过学习具有理论、实验、测试以及计算机系统的分析能力。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结合多年来办职业教育的经验,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计算机应用人才,服务于社会。我们要选好方向,以特色专业技能教育在人才市场竞争,为学生拓展就业渠道。
我校自开办以来至今一直开设中职会计专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教学资源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我们认为,今后仍然应该开设会计专业。现将我校开设会计专业的可行性报告陈述如下:
一、会计职业介绍
(一)会计职业现状分析
会计是一个传统的职业,目前财会人员基本上处于饱和状态,有的地方甚至供过于求。因此,很多人认为没有必要再开设会计专业。但是,国内会计业人才存在“既多又少”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每年大批财会专业的毕业生投入到人才市场,但素质普遍偏低,缺乏经验;另一方面,社会又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财务人员。经济的发展对财务人员提出新的挑战,在本世纪,通晓国际会计准则的国际会计人才受到市场的青睐。
另外,随着我国的入世,到我国投资的外商将进一步的增加,外资、合资企业不可避免地也会有大幅度的增加,这样一来,对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需求也急剧增加。据有关方面统计,在未来10年我国大约需要35万名注册会计师,但目前只有5万名,且其中一大半得不到国际机构的认可,财会国际化势在必行。
还有,我们国家近年来一直从政策上鼓励个人自主创业,支持社会经营组织机构的设立,而每天都会有许许多多的公司登记注册。这意味着社会对会计人员需求的增加。
江苏地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每年举办一次,报考人员既有有会计基础的,更有很多人没有会计基础。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社会对会计的需求仍然很大。所以,虽然很多学校都有会计专业,虽然该专业已开设很长时间。但至今依然还有较大的需求。
(二)会计职业描述
“会计”,一个整天面对钱和数字的岗位,随着企业的发展,会计已渐渐从过去“账房先生”向企业“智囊”的角色转变,会计师就是依法取得职业证书并接受委托从事审计和会计咨询、会计服务的执业人员。具体工作如下: 分析财务结构,编制会计报告、报表,向管理层提供财务信息。1.制定业务计划、财务预算、监督计划;
2.核签、编制会计凭证,整理保管财务会计档案;登记保管各种明细账、总账; 3.定期对账,如发现差异,查明差异原因,处理结账时有关的账务的调整事宜; 4.具体执行资金预算及控制预算内的经费支出等等。
通过对企业的资产运作、核算,实现对企业资金安全有效地控制和监督的会计师被形象地誉为企业的“管家”。当然,会计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也是众所周知的。
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宽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会计管理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并具有创新精神,能在工商企业或其他有关经济管理部门独立地从事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统计分析、教学等工作的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
三、就业方向
1.总会计师岗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岗位; 2.出纳岗位; 3.稽核岗位;
4.资本、基金核算岗位;
5.收入、支出、债权债务核算岗位;
6.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岗位; 7.财产物资的收发、增减核算岗位; 8.总账岗位;
9.对外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岗位; 10.会计电算化岗位; 11.会计档案管理岗位。12.教学工作
四、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与审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会计与审计方法和技巧的基本训练。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2、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应用技能以及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3、具有应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能力;
4、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以及调查、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5、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以及国际会计惯例;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五、开设课程
政治.经济、经济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初级会计实务、企业财务会计、审计学、经济法、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税法基础、财政与金融、统计学基础、管理会计基础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会计模拟实习、会计电算化实习、毕业实习、毕业作业。
六、我校开设会计专业的可行性:
1、生源充足: 通过对招生人员的调查,咨询会计专业的学生比较多。本专业社会需求量大,就业方向广。“技术是铁饭碗”,会计专业能让学生学到一技之长,在招生方面对学生有吸引力。生源是开设本专业基本保证,生源充足本专业就可以开设起来。
2、就业前景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贸易、金融等方面的活动频繁,会计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据悉,目前懂会计、统计、外语的财会人才已成为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急需的人才。做到主任会计师的位置年薪在20万元以上,拿到内地注册会计师资格,整体薪金水平可以达到每年5万到10万元人民币;而拿到一个洋证书,则意味着平均50万元,甚至超百万的年薪。3.职业趋势好:
发展路径:会计师国内分助理会计师、会计师和高级会计师三个级别,学生可以一个级别一个级别的考;也可以考本土化的注册会计师(CPA)和 ACCA、CMA等国际财会领域权威认证的洋注册会计师。如果从普通会计师做到财务总监(CFO)可谓在这一行业修成正果。转型机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使会计这一行业越来越细分,会计师可向某一专业转型,比如法务会计和熟悉国际事务的会计师都很稀缺。另外,多种类型经济实体的不断涌现,做一个财务顾问也是不错的选择。
4、我校目前本专业师资基本具备: 我校现有教师中,在会计方面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他们分别是:曹雯雯,注册会计师、会计师;范丽,高级会计师;滕建芳,会计师;高菊红,会计师;张益祥,会计师等等,还有一批财经专业的年轻教师。
5、符合中职的教学思路; 会计专业相对其他专业更注重实践,符合中职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会计专业学生可以考《会计从业资格证》,可以推行“双证书”教育,也有利于我校与劳动、人事及相关行业部门合作,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专业论证报告】推荐阅读:
上海市社区公共户09-30
上海社区公共户户口簿09-08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习报告09-28
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制度06-25
光明社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09-16
我国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07-18
鹰潭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办法09-22
村改居论文:村改居社区公共性10-05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的思考论文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