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学习小组建设方案(精选12篇)
一、指导思想
小组建设是班级教育的基础,也是班级的基层管理组织,建设好小组对管理和合作学习,都有重大意义。我们将按照以人为本、充分利用当代积极心理学的最新成果,指导我们的小组建设,力争把小组建设成为优质、高效、有利于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基层组织。
二、主要问题
多少人一个小组最合适?如何分组?小组成员如何搭配?谁来做其中的核心人物?如何发挥小组的战斗堡垒作用?„„这是我们这次小组建设的要面临的基本问题。
三、具体思路
(一)小组建设基本思路
小组建设要解决成绩不均衡问题,因此,我们拟在小组的基础上,对学生构成进行仔细分类,对小组结构进行科学规划。具体办法是
1、组建基本的小组构成单元——“三人行”学习合作共同体
原则上上每个小组6个同学,根据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不同,把全班学生分为三类,每组两个学习能力强和基础好(简称优或A)的学生、两个学习能力和基础中等(简称中或B)学生、两名学习能力较弱和基础较差(简称弱或C)学生。这样优、中、弱三类学生搭配。
全班按成绩高低分成6个梯队,前9名为第一梯队,简称A1;10——18名为第二梯队,简称A2;19——28名为第三梯队,简称B1„„这样,就把全班学生分成A1A2B1B2C1C2三个梯队。
然后每个小组由2“三人行”单元构成,每个“三人行”之间互相学习和帮助,这样,六个人就恰好构成一个小组!
2、小组成员自由组合的基本原则
推行小组成员在三人行的基础上自由组合,组长和组员双向选择,力求教育资源的均衡性。
A、均衡性原则:即每个小组之间的搭配,是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 则进行,男女比例都要顾及,不能够超过三比一。
B、互补性原则:学生之间的学科、性格、性别都要互补。
C、自愿性原则:推行小组之间组织由学生自主选择为主、老师指导为辅,按照平等自愿的原则组建小组。
3、小组内职责分工及机构运作 小组内部如何合理分工?
按照组内功能不同,在小组内设置相应的工作岗位的。
一长五员制的行政管理分工法
a、小组长:负责全局工作,统一协调。b、考勤员:负责考勤。
c、欣赏员:负责奖罚;提倡欣赏。d、记录员:负责各种情况登记。e、保洁员:负责组织日常卫生。f、通讯员:负责宣传、报道。
这样安排,6名成员都有事情可做,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权力,有好处。但是也有弊端——那就是重管理功能,轻学习合作。
学生的第一要务是学习,如果小组建设不能够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成绩的提升,再精彩的搭配方案、再辉煌的运作模式,对学生来说都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于是,我们根据同学们的意见,采取了以学科学习为核心、行政组长协调的项目分工制,对小组内部职能划分,做了重新考虑。
具体办法如下:
1、每组均由A类同学担任行政组长。(为什么要A类同学担当?因为A类同学一般学习习惯好,自律性较强,是小组建设的核心力量,是小组建设的主心骨。小组长是学习小组的行政负责人,总管本组的事务,小组发展愿景、小组口号等 均由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确定,这行政组长就好比一艘龙舟喊号子的人,只有吆喝大家心往一处用,劲往一处使,龙舟才划得快!)
2、行政小组长只对班委负责,由班长直接管理,班长每周一次例会,行政小组长参加,汇报本组事务,传达班会要求,组织本组日常工作。
3、在行政小组长下面,实行学科项目负责制,即学科组长为小组具体学科学习的召集人,组织、协调组内学科学习。这种分工最大的优点,是每个学科组长在组内该学科学习上具有发言权,在组织学科学习时,是全组的领导人,所有人都必须服从他,个人成就感和效率都高。
4、学科组长,除了收发作业外,最重要的职责是了解本组同学的学习情况,负责搜集本学科的疑难问题并答疑,或者针对本组薄弱学科采取一些措施。
这种项目分工,既能够满足班级日常管理的行政方面的需要,又能够激发每个成员的学习积极性,对学习小组建设很有好处。
4、小组长的选择和安排
大家都可以做组长,比如,一个同学管一门学科,或者管理小组的某一个专项任务,我们把他们叫学科组长。设定一个综合组长,学科组长服从综合组长的指挥。个个当组长,人人有事做。具体由尖子生分配到位,承担班内小组的排头兵。
组员择小组,组长也从小组全盘利益考虑,选择组员。
(二)小组日常活动管理——推行小组文化建设
1、推行小组文化建设,取一个好组名
推行小组命名制度,让每个小组都取一个有意思的组名。别小看这取名活动,取什么样的名字,体现出孩子们什么样的审美情趣,展示出了他们什么样的精神追求。要把取名活动,变成优雅文化熏陶的过程。
2、推行晒组名活动展示学生梦想和追求
确定好组名后,就开展“学习小组宣言”总动员班会,主要活动就是晒组名。具体办法是要求各组制作宣传画,画上要有小组命名、组名寓意、小组精神、小组组训、小组目标和个人特点和理想目标,同时还要晒组牌、组徽、组歌。通过晒组名,增强每个小组的集体荣誉感。
(三)增强小组建设的一些基本做法
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能有多大的成就要看有谁指点;一个人能有多么优秀要看他身边有些什么样的朋友。为加强我们班的小组建设,我利用“三人行”机制,给每一个孩子搭配一个优秀同伴,让他们结伴而行。
1、三人承诺,给我们一个优秀小团队
我对孩子们说:每一个“三人行”,都是我们自己的慎重选择,我们要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我们“三人行”做得不好怎么办?如果成绩下降怎么办?„„所有的这些问题如何解决?我们能不能签个合同,实现自己的庄严承诺呢?
光有美好的愿望,没有行动不行,是不是拟定一个“三人行的学习、成长计划”?下面是可以借鉴的两个计划书。
三人行计划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人考,必有重本焉。”
原则:相互监督,肝胆相照,平等互惠,有规有矩。内容:
1、相互督促学习,防止组内任何人员以某些不正当理由(如诈病,谎称低谷期等)开小差或犯困等违者——;
2、相互鼓励学习,非不得已情况不准贬低他人,不准诋毁他人,违者要自我惩罚。
3、对于问题咨询集中于中午解决,晚自习可安排30分钟时间,尽可能不超时;
4、如真正低谷期,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可以稍微放纵一个上午或下午;
5、每天完成作业,并3人互相检查完成情况和正确程度;
6、有好主意可协商。
目标:每个人确定好自己的在班上和年级的目标。
2、制定小组自我评价方案
让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情况,在下面两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A、学习能力
1、记忆效果(记忆力维持的长短);
2、记忆效率(记东西的速度);
3、耐力(上学前、晚自习后的加量);
4、集中力(上课、自习注意力集中程度);
5、毅力(抵制环境、克服自身不适的能力); B、学习习惯
6、自主意识(主动提问、自由时间主动学习等);
7、笔记(会做笔记、整理笔记);
8、听课效率(只是在课上的掌握程度);
9、复习、预习意识(是否养成习惯,一直坚持);
10、复习、预习能力(是否有效率、有计划性);
11、学习效率(注意是作业、背书、识记效率);
12、在家主动学习情况;
13、学习信心;
14、学习方法(对在家学习方法总的评论,具体再互相讨论);
3、改善小组的薄弱环节 A、推进小组联盟活动 B、小组交换学生
学习小组是以班级内异质分组为基本形式的学习共同体。旨在促进不同程度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共同实现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整体成绩为评价和激励依据,全面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个性和谐发展的学习创新型组织。
它的内涵涉及以下几个层面:一是以激发全体学习者共同愿景的学习型组织;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异质学习小组为主题进行的一种教与学的活动;三是一种同伴之间、小组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互助性学习活动,包含小组学习者的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四是以各小组在单位时间内实现共同目标过程中的总成绩为评价的依据;五是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而展开的合作学习活动;六是教师事先设置问题、分配学习任务和预设教学流程的学习活动。小组建设的的理论依据就是将80人的大班科学地分成10几个小班,同部队的几个人构建的“班”一样,小组单位成员越小,越有利于兵教兵,兵强兵,越有利于小组内成员相互学习,自主学习、自主管理。
二、学习小组组建
1.划分原则: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同质结对,异质帮扶”的基本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学习小组划分。“组间同质”体现了小组学习的均衡发展,也为公平公正竞争奠定了基础,简言之,各小组总平均相同的平行组。“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每科小组内单科有高成绩、也有低成绩学生。“同质结对”是指在组内实行同层次学生结对,便于开展“对学”,梯度推进中学生个体间的有效合作和友好互助。也就是组内强强结合。“异质帮扶”体现强兵带弱兵,强兵教弱兵,最终达到共同进步。
2.划分依据:既类似于分平行班一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依据,参考认知水平、智力水平、学生性别、性格特点等将全班同学按每组6人划分成12至13小组。每个小组就相当于全班的缩影或者截面,成了一个“小班”。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有在本组内相对较差的学科需要他人帮扶,同是也肯定有相对较强的学科可以帮扶他人,所以完全不用担心分组打击学生的信心,而是学生更加清晰的知道每个学科在小组内的相对位置,更有利于分层教学,分层学习,分层训练,培优辅弱,整体推进。
3.小组划分具体操作办法:各小组把各组的组员召集起来进行小组内排序,按各科水平与成绩将小组内部划分为AA、BB、CC三个等级,如果多余6人则增加B类学生人数。不是按总分排序,而是按学生各科实际水平排序。每位学生每个学科都有一个序号,即每组这个学科的号一定是组内第一名,第六号一定是小组内该学科的最后一名。班内的学科长只需要掌握本学科的序号,在教学和学习实践中才有可操作性和实际作用。
另外在奥赛班可以设立专家组,专家组属于本班前六名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解决其他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到其他组帮扶指导。同时专家组的学生可以强强联合,竞争年级前十名,为培养冲击名校的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
三、学习小组内部职责划分
小组内部六科各选一个学科长,原则每人担任一个小组学科长,不重复担任,负责主持学案探究问题的讨论、检查学案、作业情况、收发作业、统计学科问题向班级课代表与代课教师反馈。
四、小组评价
1.评价方式的转变:传统评价是评价学生个体,而小组评价是采取捆绑式评价,评价整个小组。在学习和常规管理的每个环节,都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学科教师的量化加分不加给个人,评价只认小组。个人的成绩当然不能忽略,可在组内评价,组内评价参照整体小组评价体系评价到个人,由学科长和组长每天小结和每周小结进行总结表扬。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督促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互助,提高整个小组的水平。
2.分层评价:一自主学习课评价、小组各学科长课前对组内成员学案作业完成情况分三个层次按3、2、1打分并做好记录。二展示课评价、学习小组的目的是为了共同进步,小组要激励、支持本学科5、6号学生展示,本组内其他学号优先补充,完善,其它组最后再补充。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这样学生才可能在学习活动中将疑惑越辩越明白,越学越透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由开始的模糊到赫然开朗,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激发学习动力和信心。班内学科长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展示成果给小组赋分,A类学生展示一次赋1分、B类学生展示一次赋3分、C类学生展示一次赋5分。
3.小组评比:小组各科课堂展示成绩由班内学科长记录,每周统计,公布,依据成绩各班每周评选3-6个优秀学习小组并授牌。学科长每月将各小组将学习成绩汇总,再加上各小组成员月考或期中期末名次,加上学科教师评价,评选出每月优秀学习小组。各优秀学习小组在班级展示牌中展示。
五、小组激励
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各班采取多样的办法。比如每周张榜公布表彰,年级表彰、学校表彰。比如有的班在周末天气好的时候将评上优秀的学生带出去逛一逛,比如有的班给优秀学习小组的学生每人发苹果,发中性笔。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对学生的评价要将学习过程的评价与终端考试成绩相结合,并且每位学生都特别在意每次大型考试的名次。那么,可不可以在考试后对优秀小组奖励平均每人3分,所有的表彰奖励以加分后的名次排位计算。如此就更加关注学习过程,鼓励小组学习终端成绩的提高?
六、启动深化小组建设具体办法
[摘要]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效果达到50%以上的学习,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或参与式学习。建立学习小组,使学生的学习在小组团队中进行,再通过合理的分组,明确的分工,及时有效的评价和奖励制度,让团队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增强课堂的学习效率及课后的有效管理。
[关键词]学习小组小组分工高效运作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90081
班级学习小组又名合作学习小组,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把更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自觉地去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顺应了新课程发展的需求,成为课堂教学和课后管理的主流。
一、建立合作学习小组的理论依托
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是由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1946年率先提出的,后有人翻译成“经验之塔”。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做过类似的研究,并提出了学习金字塔(Learning Pyramid)理论,结论跟戴尔差不多,只是把阅读和听讲交换了次序,认为阅读比聆听记住的东西更多,这个结论与我们的经验更加贴近一些。右图是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提出的学习金字塔(Learning Pyramid)。
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是“听讲”,也就是教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是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是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的内容。第五种是“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是“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或参与式学习。
二、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
1.分组方法。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个体差异等因素将学生分为各学习小组——可以自由组合,教师给予适当指导。小组的每个成员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互相提醒、互相激励、互相评价。这样,变孤立的学习为合作的学习,既增进了学生间的友谊,弘扬了友爱互助的精神,同时又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运用这种方法,将学生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理论上优生3人,差生2人,中等生3人。首先由教师选定8个学习主动性强,责任心强且成绩优秀的学生自愿担任组长,然后由8个组长聘任组员,每组每次只允许聘任1人,依次循环下去,最终保证小组成员自愿且综合能力都在同一起跑线上。组长在聘任的人员中要选择一名监督员和一名纪律员。
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优势互补。但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如不平衡,甚至出现较大差异时,教师应根据测试成绩,学生个别差异,以及教师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的合作状况,进行及时的人员调整,使之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
2.小组分工。在成立好学习小组后,教师还要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学习时才不会盲从。一般情况下,在每个合作小组内要设一名组长,负责制订计划,组织本组学习活动和具体分工,定期召开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学习有序开展。监督员负责辅助组长完成小组任务分工,并检查监督任务完成情况,整理和记录小组讨论成果。纪律员负责维护课堂纪律和维持讨论过程秩序。在小组合作学习刚开始阶段,教师可根据对学生的个性分析指定任务分工,随着小组合作活动逐渐开展,任务分工可变换轮流,使小组每个成员都有分工,都有机会为小组活动出谋划策。
三、合作学习小组的高效运作
如何发挥小组学习的积极作用呢?可在教师的带领下将小组学习更多地引进课堂,变纪律约束的课堂组织形式为自我展示、积极竞争的课堂组织形式,通过全景反馈的评价方式进行学生的自我管理。
1.制定小组汇报制度。由于小组活动多在课余时间,所以要定期对小组活动进行汇报和展示,从而抓住机会,引导小组间竞争。每周利用一次课堂和一次自习时间,分别由一个小组进行近期本组活动汇报,要求用PPT展示每次活动的时间,讨论内容,讨论过程照片,小组学生表现及收获;另一小组则利用10分钟时间进行某学科习题或方法的讲解。小组汇报情况可由学习委员进行1-5分的评分,该分将计入小组积分。
2.制定小组成员学分制。学分制是高等学校的一种教学制度, 以学生取得的学分作为其学业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并据此进行有关的管理工作。在新课改后,为了缓解高考的压力,高中课改也引进了学分制,这是对学生平时能力的一种评价制度,在学习小组中同样可以采用。监督员在小组活动中除了对小组同学活动进行监督、指导外,还负责小组同学的学分考核和登记。具体细则如下:(1)担任小组负责人可计1分;(2)顺利开展小组讨论会计1分,完成突出,小组同学评价高再计1分;(3)参加每次小组讨论会,不迟到,不早退,并积极配合小组活动计1分;(4)进行小组成果展示及汇报计2分,表现突出再计1分。
3.开展制定小组拓展活动。定期开展活动,如餐饮、素质拓展竞赛、阅读比赛、朗诵比赛、实验技能大赛等,各组互相帮助,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高。在活动中,设定评分制度,对8个小组进行1-5分的评分,该分计入小组积分。由于小组学生间知识水平有一定的差异,而现今对学生能力的评价也不只局限在学习能力上,所以在各类活动中,可以培养和展示学生不同的能力,展现各自不同的一面,增强每个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小组凝聚力。
4.制定奖励机制。鉴于学情分析,对学生应更多采用鼓励性的评价,多给予表扬,用象征性的积分对讨论好、表现好的学生进行鼓励,借此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荣誉感。奖励机制分为小组评选和个人评选两条线,根据以上小组积分,由学习委员进行记录及统计,学期结束评选出2个优秀小组进行全班奖励,并请优秀小组的组长进行总结和经验介绍,积分较低的2个小组惩罚形式为小组表演,形式自定。这样的奖励方式可以激励小组间的竞争,惩罚的方式也可以继续把小组学生团结在一起,在欢声笑语中总结过去的不足,为下学年的进步做好充足的准备。
四、建立合作学习小组的效果及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它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能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最高水平,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增进学生间的感情交流,改进人际关系。关键是要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对学生一生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通过对三个班学生两年的学习小组的建立,笔者发现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思维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行为习惯、纪律、人生价值观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学生的综合能力普遍增强,教师课堂的教学和课后的习题检测都收获很满意的结果。
对于小组的合作学习和管理,有一定收获,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1)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不科学。由于是采用了小组聘任制召集组员,必然就会出现学生间的人情问题,使一些关系紧密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个别有个性的学生在小组中就会出现受孤立的情况。(2)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这是十分关键的地方。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合作学习完全流于形式,造成学习效率低下,最终导致合作学习的失败。
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高效课堂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形式,但对于教师而言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我们还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并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教学能力才能不断进步,从而跟上时代的步伐。
文/舒利平
学习小组的精神文明建设主要是以熔铸共同的价值追求为核心,培养和激励学习小组成员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心和团队精神,比如发挥学习小组长的作用,建立组牌或(组徽)选定学习小组格言,制定学习小组发展目标和规划,提出学习小组口号,建立墙面学习小组文化环境、组歌等。
一、取个性组名
我班11个学习小组,组名全部是借用每个组中的一个成员的名字,是由我帮忙挑选的。如李宇皓所在组就以李宇皓的姓名命名组名为“宇皓组”、文杰所在组就以其姓名命名组名为“文杰组”、陈旭文所在组就取名为“旭文组”……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如果发现这个组名不够响亮,不足以代表自己组,同学们可以自己取组名,可用自己的姓名,也可用一个自己知道的好词语,还可以让家长参与帮忙取组名。当然组名的换取要经过我的同意。
二、组牌彰显特色
要求各学习小组自主设计一个具有本学习小组特色的标志牌,内容应包括组号、学习小组成员、学习小组口号等,以此作为创建“特色学习小组”的方式之一。学生对此大都兴趣浓厚,组牌设计各具特色。(班主任论文)如俊希组组牌设计为一只立体的手掌,五个手指分别贴有五个学习小组成员的大头贴,掌心部分,大大的组号“5”的周围环绕着他们的学习小组口号“手拉手,心贴心,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七组的组牌则设计为一枚心型,上面用醒目的大字写着“用心学习,用心讨论!”既有特色,又有着丰富的内蕴。
三、设计组徽
要求各学习小组全体成员共同参与,设计一个具有本学习小组特色的组徽。
五组“嘉璐组”作品
整体寓意:知识殿堂中升起的旭日
“圆型”代表红日,象征团结;“V”是数字“5”的罗马写法,又是“胜利”的象征,与阿拉伯数字“5”融合在一起,表示“五组”必胜的信念。
四、设定学习小组口号,形成学习小组文化精神
二年级的孩子的小组宣言不能复杂,否则孩子们喊口号都喊不清楚,所以,我为11个小组想了一个形式的口号“我学习,我快乐!”、“我……,我快乐”口号喊起来整齐,好记,并且响亮、有气势!
五、创设温馨环境,营造合作氛围
1、墙面文化建设
⑴在墙面空白处设计张贴“班级格言”、“班级口号”以及“班风”、“班训”“我进步了”等内容,使学习小组的建设始终统一笼罩于大的集体环境之中。我班班名是快乐园,为营造家的感觉,我开辟了一块地方“快乐园里的我们”,张贴孩子们最美生活照,整个造型是一棵正在茁壮成长的大树!
1.组建的方法:在分组的时候要有一定的科学性,要优劣兼顾、男女比例平衡。每4人为一组,序号的排列可以按学习的优良中差进行的,也可以按座次编号。
2.小组文化:每个小组必须拥有“三个一”:即一个向上的名字,一条具有积极鼓励意义的格言,一套严格细致,具有约束力的“组规”。
3.小组成员分工:小组是一个团队,强调集体行动,不搞个人主义,组内对于各种任务要有明确分工,并且要明确落实到人。
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学习情况。负责统计本小组组员的表现得分。
组员:要主动积极的完成好自己的任务。
4.小组合作学习宗旨:能倾听、能思维、能表达、能互动、能协作、共成长。
5.小组讨论的规则: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如遇到较难的问题记录下来,班级讨论。
6.小组合作学习八项规范:坐正立直、秩序井然;高效自学、积极发言;合作探究、质疑问难;团结互助、共同发展。
7.小组合作学习八种技能:学会倾听、学会记录、学会互学、学会展示、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8.小组合作学习得分细则
得分项目:①作业情况②课堂发言情况③默写及背诵过关情况④练习进退步情况⑤纪律情况⑥卫生情况
得分标准:
1)作业情况:每天不完成每人次(包括没带、作业没记好,完成情况潦草;允许有少量不会的题目)扣1分。当天没有补完每人次再扣1分,如果第三天仍旧没有完成,则加倍扣分,抄袭作业者一次扣2分。
2)课堂发言:每天主动发言,加2分。发言被表扬,一次奖励1分。
3)默写及背诵:每次默写或背诵全对加2分,二次过关通过加1分,第三次仍旧没有通过减2分,下课后由小组成员留下为其辅导过关。(基础较差的同学有最低标准线,由任课老师和组内同学共同制定最低标准),如果有人举报作弊者,经核实后组内一次性减10分。
4)练习情况:练习优秀者,依次奖10、6、4、2分,进步明显者奖10分,有进步者奖5分;练习退步者依次扣10分、5分。
5)纪律: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每人次扣所在小组1分。
上课违反纪律者,如说话、走神、睡觉、看课外书、吃东西、传纸条等;午、晚休说话影响学生休息的;上课迟到,在校园及走廊追逐打闹者;不尊敬师长,顶撞师长者;损坏门窗等公物者;在班内散布谣言及欺负同学者;带手机等进教室者;无故不值日者。
6)卫生:按照学校值日员检查扣分、加分情况,为小组进行双倍加减分,由劳动委员进行统计。
9奖励与惩罚
为班级或学校做好事者,给所在小组视情况加1——5分。为班级每加1分,就为该小组加2分;本组成员有参加校级以上的竞赛或演出的,每人次加5分,获得荣誉者每人次加10分;运动会、越野赛上为班级每加1分,就为该小组加2分;凡是出现严重违犯纪律的,如打架、课间快跑、作弊等,每人次扣10分;根据一周来,课堂发言情况、作业情况、课堂纪律等,由任课老师每周评出“优秀学习小组”、“学习之星”“劳动之星”“进步之星”,进行奖励。
小学202班小组夺星争章一览表
第 周月 日至 月 日
组名
组员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总分
备注
作业
练习
发言
互动
默写背诵
纪律卫生
作业
练习
发言
互动
默写背诵
纪律卫生
作业
练习
发言
互动
默写背诵
纪律卫生
作业
练习
发言
互动
默写背诵
纪律卫生
作业
练习
发言
互动
默写背诵
一、学生目前学习现状:
学习是自己的事,考多少分,与别人无关,特别是后进生学习无积极性,使得班级学生学习气氛不浓厚,厌学情绪重。
二、解决这一问题的想法:
1、让学生的学习变成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
2、让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在班级中有地位,成绩不好的同学受到其他同学的谴责。
3、学生现在最想表现自己,在学生面前有地位。
三、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1、班级成立5个学习小组。每组8-9个同学。按分班成绩或阶段考试成绩分成合理的小组。
2、每组安排一名同学担任组长,负责带领全组同学集体创优。
3、小组之间的成绩核算。
(1)算出每个小组原始的总成绩的平均分。(各个小组的平均分不可能相同)
(2)每次阶段考试后,算出每个小组的总成绩的平均分,与原来的平均分求差,可排出每个小组的学习名次。
四、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班会时间发动宣传,让每个学生明确成立学习小组的意义。目的是让学生树立团队意识,集体创优意识。
2、每次阶段考试后,要拿出专门时间总结阶段考试情况。每个小组成员围坐在一起,可分以下几步完成。
(1)组长牵头,总结自己的小组成绩,分析是谁的成绩影响了小组的成绩。(班主任要印发各个小组每名成员成绩升降情况表及各个小组的名次。)
(2)组长发言,总结本组情况。
(3)学生代表发言。(学生要选择有代表的学生)
(4)班主任总结发言。
五、奖励办法:
1、精神奖励:(1)颁发学习优胜组奖状。(2)黑板报拿出专栏,表扬学习标兵,奖励个人,优生和进步大的学生。
2、物质奖励:为学习优胜组颁发奖品。
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小组的建设尤为重要!
首先,小组的建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学生的竞争精神。一个班级,分为几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团队。不管教师安排的任何任务,小组成员都希望能保质保量提前完成,小组之间成了竞争的关系。中学生处于争强好胜的年华,都非常关系自己小组的荣辱,时刻想着为自己的小组争光,产生了行动的动力,这比教师千叮咛万嘱咐管用得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其实,也就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感。
其次,小组建设有助于发挥学生的监督作用。当小组之间彼此竞争时,小组之间就会相互监督,如果教师把小组运用好了,就会对学生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针对班上的问题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小组之间彼此竞争时,小组内部就会相互监督、相互帮助。如果有谁犯了错误,就会受到组内成员的批评,这比教师的批评管用得多!
下面,本人就如何进行小组建设谈些自己的经验。
一、建立公正、详细,可操作性强的考核制度
当小组之间竞争时,不得不面对如何给每个小组评分的问题。好的考核标准,能对学生的学习起促进作用,不好的考核标准,起的却是打击学生积极性的作用。因此,要想发挥出小组的作用,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就必须建立公正、详细、可操作性强的考核制度。
本人是班主任兼语文教师,下面是我制定的考核标准:
(1)课堂表现。①课堂纪律:上课睡觉、做小动作、顶撞老师、说与教学无关的话或扰乱课堂秩序,影响他人学习,每人次扣小组2分。组长、纪律委员和当事人都要受到批评。②预习任务: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制定预习任务,在检查预习任务完成情况时(包括提问、教师叫学生到黑板上来写等多种形式),一人次不会扣小组1分,会的话不得分。③讨论议题:教师根据教学重难点制定讨论议题,每节课每组有两人以上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回答言之有理可得3分,一人参与可得1分。
(2)作业。①作业一人次没按时交(请假的学生除外),扣小组1分。②因书写太乱、错误太多或没有按教师的要求去做被教师发下来重做的作业,每本次扣小组1分,组长、学习委员和当事人都要受到批评。
(3)默写。教师要求默写的内容,在随时的抽查中,如果一人次不会,扣小组1分。(默写内容错别字或不会写的内容3个字以上,即认为不会默写)
(4)考试。在每次测试中,一人次不及格,扣小组2分。发现考试中作弊,每人次扣小组2分。
(5)学习、行为习惯。①安排的任何任务,如果不能保质保量及时完成的话,扣小组2分。②教师在随时的抽查中,发现谁的书写太乱,扣小组1分。作业、作文、配套,课本脏乱差的,将受到批评。
(6)总体印象。教师根据每小组一周的总体表现给每小组打总体印象分。
在本人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每周每位代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小组打分,所有教师打分的和就是小组的最后得分,然后排名次,最后一名负责打扫下一周的卫生。这之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原先教师催着学、监督着学完全转变成了学生赶着学、自主地学。把枯燥的学习变成了小组间比赛的一场游戏,学生在学习上有了内在的动力,争先恐后,形成了学习的浓厚气氛。这样,教师只按制定的规则,作为一员参与其中就可以了。
二、职责明确,各司其职,责任到人
每位学生在小组里必须要有自己的职责,谁如果玩忽职守,就会导致本小组扣分,必将受到大家的指责,因而不得不尽职尽责。当全班学生都各司其职,对小组负责、对学习负责时,小组建设的作用就已经发挥出来了。本人在小组建设时,每组安排了组长、学习委员、卫生委员、纪律委员和两三名发言人。组长统筹全组所有工作;学习委员、纪律委员、卫生委员分别负责学习、纪律和卫生;发言人负责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发言人由后进生组成,这对后进生来说既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又是一种鞭策,还能得到组内好学生的主动帮助。长此以往,就形成了良性的循环,同学们在学习上能积极主动,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三、给学生多做思想工作,做好引导
思想是解决任何问题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多做思想工作,如有学生觉得老师的打分欠公平,这时必须要和他聊聊,告诉他,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公平,老师已经在向最大的公平努力了,假若你站在其他小组的角度看,也许会觉得老师是公正的。再如有的学生胆小,上课不敢发言,做教师就应该多鼓励,让他明白,即使把问题回答错了,老师不会怪他,同学也不会笑他……做通了学生的思想工作,教学中的一切问题就好解决多了,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在小组之间比赛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枯燥少了,游戏的快乐多了。
尝试、反思
经过权衡,我把班级数学成绩比较好的5名学生安排为组长,让其他同学从5人中选一人做自己的组长,每组最多7人,这样班级分成了5个合作学习小组。我每天找时间辅导组长,组长再利用其他时间辅导组员。可是不久,问题出来了,组长认为组员不听话,而组员认为组长讲的听不懂。
我开始反思这样组建学习小组的弊端:一是有些学生不善与人合作,不愿与人分享成功,从而在小组合作中“以自我为中心”,与同伴之间的交流更多是“找茬”“挑刺”“埋怨”;二是由于只局限在数学这一学科上,形式单一;三是时间安排不合理,占用午休时间学习,学生极不情愿;四是选组长时考虑不周,组长没有起到应起的作用;五是忽视组长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经过以上分析,我决定利用班主任的优势,把班级管理也融入小组评比中,同时综合考量组长人选的各方面能力。
改进、优化
在此之后,我又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尝试,在几次的尝试中,我意识到要真正实现小组合作互助学习,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 选好组长。组长如果积极认真,责任心强,不怕同学责怪,敢于挑起小组重担,善于协调组员之间的关系,那么这个小组具备合作的前提。所以,我与学生一起分析了现有学习小组的优势、缺点,提出了解决办法,最后大家一致同意,重新分组,选出6个热心助人,在学生中比较有影响力,做事认真负责的小组长。
2. 分好小组。我先把全班学生按综合成绩从高到低平均分成5层,6名组长每人在每层中各选一人,并指明选人原则:学习过程中能够愉快合作,组长能够掌控组员,组员信任组长,组长本身有弱项的学科,可以优先选择该科有极大优势的组员。这样,小组人员构成分为两种:一种是同型交流结构,即组内成员有共同兴趣、爱好;另一种是形成异型交流结构,即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互补机制。这样分组,小组的综合成绩不相上下,实力相当,为小组的合理评比奠定了基础。
实践、提高
1. 提供机会,营造研讨氛围。先指导组长,让他们学好数学,然后指导他们采取层层递推的方式来辅导组员,再由这些学生辅导成绩较差的学生。每次考试结束,各小组对试卷进行分析、讨论。同时,讨论前后,我都积极发挥指导的作用,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现在,学生都非常喜欢小组围坐在一起的讨论氛围,研讨时,每个人都想亮出自己的观点。这个过程既提高了组长的指导能力,又点燃了组员的学习热情。
2. 树立团队意识,加强组长责任感。在班级管理上,我强调小组的团队精神,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要求每个成员以团队利益为重。现在班级学生的团队意识非常强,“小组因我而荣,我不做小组内多余的人,我不成为别人的负担”已成为每名组员的共识。
3. 及时评价小组合作的过程与结果,为下一阶段的目标奠定基础。每次学业测试后,我们都要进行小组评比,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公布每个小组的平均成绩。黑板分为两部分,右侧标明各科平均分最高的小组及平均分最低的小组,以及各小组长在学年的名次,已达到激励的目的;左侧,小组根据此次的成绩,制订下一阶段的目标。
4. 及时倾听学生意见,发现问题立即调整。在小组合作研讨过程中,有学生提出同组的同学坐在一起,方便研究问题。我觉得这个想法很好,于是就把座位分成6竖排,每组一排,座位安排由组长负责,组长安排不了,找我解决,但没有人来找我,他们基本上都把课堂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同学都安排在了他们前后,组内成员按成绩好坏搭配,再一次体现了组长在组内的威信。这样的排座方式也使纪律、卫生评比等活动更方便简洁。
路行学校
练琴玲
本学期,我们班开展了班级小组合作的模式探索。它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学习方式。回首这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通过班级小组建设,不仅加强了学生的自觉学习能力,使自己的成绩有所提高,同时还加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同学间的竞争力。为了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将本学期小组建设工作进行总结。
一、优化组合,构建团队
小组成员的搭配主要采用互补式组合。按照学习成绩、男女比例搭配成组,这样就构成了强弱搭配,性格互补,基本情况相近的同质小组。一方面使不同层次的同学相互影响,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小组间平等地展开竞争。但因刚接手这个班,对班级情况不太了解,所以组与组之间还是有点不均衡,蓝飞羽翼组相对较弱。
然后让学生商量自己小组的组名及口号,组名要有内涵,口号要有特色。这是小组内的第一次合作,通过小组内所有成员的共同商议,有了自己独特的组名及富有鼓动性的口号。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参与的热情。每次的班会课课前先说班级口号,班级目标,接下来小组大声的说出本组的口号,最后唱唱班歌,激励士气,加强班级、小组凝聚力。但不足的是后半学期并没有每周都上了班会课,一般是当天的事当天处理,主题班会开得较少。今后要改进。
二、制定 制度,小组及个人的评价
制度是同学们行为的准则,也是小组评价的依据。开学初,我们就制定了九年级德育量化细则和九年级班级公约,然后又制定了九年级小组评比表。小组评比表是一周一张,分为五个方面评比:作业情况、卫生打扫、单元测验、课堂表现、好人好事。最后小组长算出平均分,五个小组进行排名。另外还有个人操行分统计表,基础分70分,每周统计一次。各小组的考核分数及个人操行分全部张贴在墙上,让学生随时看到分数的变化以持续不断地激烈竞争。每周对个人操行分前5名进行表彰,对小组第一名和最后一名进行奖励和惩罚,第一名小组的值日由最后一名小组的同学完成。
经过半个多学期的共同努力,在班级活动中注入“评比”这股新鲜血液,学生的规则意识更强了,集体荣誉感也更强了,小组成员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了,组内先进的学生伸出热情的手,真诚地帮助较差的学生;较差的学生也积极进取,向先进学习。这样,班级中逐步形成一种相互尊重、和谐一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氛围。小组评价制度的实施,不仅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而且让孩子们在生活与学习中都会互帮互助,自私的行为也是在慢慢减少。我们相信长久坚持下去,孩子们在各个方面都会取得更大的进步!不足的是学生的激励奖励和惩罚措施还要改进,特别是惩罚措施,对学生间的互相监督,互相促进,这一方面还要下很大的功夫。
三、组内分工
组长是小组的核心,一个好的组长就能带出一个好的小组,组长必须有能力、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我让小组讨论推荐,每个小组设一名组长和一名副组长。组长负责本组的管理,副组长协助组长管理本组,并且负责本组操行分的统计。组长、付组长们各负其责,将当天的小组情况登记在小组自评本上。然后总结,在班级的评比表中。组长既能挑起重担,有一定的组织力、号召力和榜样示范作用,又能清楚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形成一个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集体。但不足的是对组长、付组长的培训做得很不够,他们还没有一套自己管理小组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甚至对本组的问题瞒而不报。下学期对这方面要加强改进。另外,组内分工时,让每个同学都参与,每个同学在本组都有负责的事项,做小组的主人,可以增加他的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的能力。
一、学习方面
1、作业
每天最早交齐作业的小组+10分,以此类推,最后一组得一分。一人次不交-1分,由各科课代表负责统计。
2、课堂表现:课上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勇于表现自己并能够完成组长分配的任务+1分,课堂回答问题错误(老师检查内容),每人次—1分。
3、段考加分标准
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小组平均分由高到低一次+10——1分。个人进步名次在校级50名以上+加5分,依次类推,最后+1分。在进步基础上,实现目标的同学额外+1分。
4、单科状元项加分
获得单科状元的同学班级一科次+2分。,校级一科次+5分。
二、纪律方面
1、课堂纪律
(1)上课(含自习)迟到、早退;上课(含自习)中间未经老师允许出课堂(含上厕所)每人次—1分。
(2)上课(含自习)期间不认真学习,做与学习无关的活动的,如梳头、吃东西、喝水、照小镜、传纸条、交头接耳、有意抬头、长时间望窗外、左顾右盼、随意流动、肆意说笑、不经许可长时间站立等每人次—1分。
(3)上课(含自习)趴桌子、睡觉、看课外书、无故旷课一节每人次—1分。
(4)课堂被课任教师点名批评每人次—1分。
(4)下课在教室或者楼道打闹、大声说笑、喧哗者每人次—1分。
2、饭后纪律
进教室后不在自己座位上;在教室吃东西;不学习。毁坏他人物品每人次—1分。
3、两操纪律
早操迟到、说话(包括站队时和跑操时)、入伍不抓紧站队,随意晃动每人次—1分 课间操无故不请假,有违纪行为每人次—1分
4、每天在学校事务中扣的分数,在班级中加倍扣分。
三、卫生方面
脚下有空水瓶,废纸,一人次-1分。
无故不值日,值日不认真一人次-1分。
四、其他活动
1、其他比赛,如演讲、书法、学科竞赛等获奖同学,一人次+2分;
2、为班集体主动劳动,好人好事等,一人次+2分。
板报,墙报,展台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酌情加减分。
五、其他说明
1、其他临时加减分由班主任负责。
一、科学规划建设小组
1.优化组合,调动学生的内驱力
我们组建小组主要采用互补的形式进行组合,即将学科成绩、行为习惯优秀的学生与暂时处于落后的学生搭配组合,每组不超过8人,同时做到合理进行男女搭配的原则。我们也将调皮、自制力差的学生与稳重的、自制力强的学生进行组合,也将班干部与非班干部进行组合。这样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影响,团结协作,共同进步,也有利于小组间平等地展开竞争,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参与的热情。
2.选举组长,竞聘上岗
组长是小组的核心,一个好的组长就能带出一个好的小组。小组长要做到团结同学、组织同学,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小组团队,并且有强烈的集体意识,能勇敢地担当起学习活动小组的领导角色,要有很强的号召力。小组长要建立起针对每个小组成员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的评价制度,每周公布、总结一次,以督促小组成员不断反思,不断进步。组长要负责维持本组同学的学习纪律,做好小组的评价工作,突出抓好高效学习小组建设。
二、科学合理进行评价
在开学初,我们向学生说明评价方法,同时鼓励学生积极表现。让各小组学生一起活动,以便互相了解,了解组内成员的情况,为年终小组评价打好基础。为了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我引导他们互相评价、互相监督,共同提高。在班级,我们要根据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用小卡片将评价的内容一一分成小项,分别发放、讲解评价的方法,进行分别评价,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保证了评价的质量。教师要具体指导评价过程,尽量使学生掌握评价方法。最后,教师将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的结果收齐,用评语给每个学生一个综合评价,填在评价表中。我们在管理中也要做到小组评价及时到位,要求评价小组不仅要点明对错,还要点明思路,熟能生巧,评价多了,遇到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同时小组之间进行评比等做法。
一、合作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在具体教学中,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时, 教师便会要求学生“几个人讨论讨论怎么回答这个问题”。随后, 学生就会聚到一起讨论, 但是往往都是只顾着发表自己的意见, 而难以体悟他人的看法, 甚至有些自制力差的学生就会趁机说话。而且, 由于时间有限, 教师无法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全面深刻的讨论, 学生刚刚讨论几分钟, 教师就喊停, 这时学生根本就没有来得及思考, 对问题的理解还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久而久之“人云亦云”, 学生就会逐步形成从众心理。或课前教师做了充分的准备, 课上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开展得很好。可是, 当小组讨论即将结束, 小组汇报即将开始时。教师却抛开了刚刚进行的讨论, 又回到了一问一答的传统教学, 课堂上回荡的是教师重复繁琐的讲解, 以上现象只注重合作学习的形式而不重视合作学习的实效, 使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 浮于表面。
2. 小组划分不均衡和组内分工不明确。
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大都采用分组的形式是按座位就近组合、或自由结伴组合, 这违背了小组合作的组建原则, 各小组组成不平衡, 有的小组内优秀学生多, 提前完成合作学习任务, 有的小组内学困生多, 根本无法合作学习, 取长补短便成无本之木, 无长可取。长此以往, 学生失去自信, 互相埋怨, 小组合作也就无从谈起。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 没有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人, 不知道如何去讨论, 组内成员各说各的, 各做各的, 无组织无纪律的“放羊”现象, 不利于合作学习和谐有效地进行, 学习效果自然大受影响, 从而, 使小组合作学习各环节无法落实。
3. 学生参与不均衡, 有些学生不乐于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 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优秀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往往处于领导和主宰的地位, 承担了大部分的职责。而后进生则由于知识薄弱、反应慢, 处于弱势地位, 甚至会被忽略。这样进行活动的结果就是, 优秀的学生越来越活跃, 潜能和个性得到进一步的开发。而后进生由于地位的缺失, 参与的积极性会越来越小, 思维得不到训练, 能力不能够增长, 在“听众”的位置中逐渐消沉下去。因此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达不到相互探讨, 共同进步的目标。
二、针对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1. 教师要理解合作学习内涵, 掌握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技能。
只有当教师真正理解合作学习内涵, 才能熟练掌握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技能, 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学习常规。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中”, 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 创设情景、呈现问题。这是进行合作学习的第一步。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创建合适的情境,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然后, 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2) 组内合作、解决问题。要在组内开展合作学习, 组长协调好组内成员的学习活动, 鼓励各成员积极参与。梳理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重点讨论, 达成共识。如有不能解决的问题由记录员整理好, 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
(3) 组间交流、教师调控。在组内合作的基础上, 各组将讨论的过程及解决的问题派代表向全班作交流, 组间再进行质疑。教师要善于调控, 及时帮助学生解疑排难。
2. 建立合适的合作学习小组和明确的组内分工。
合作小组的建立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建立合作学习小组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在划分小组过程中, 要经过教师的仔细斟酌并对学生的各种情况进行考察和比较, 包括每个学生的家庭经济、社会背景、性格、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通常情况可以采用异质分组, 即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学习成绩、家庭经济、社会背景、性格、能力方面的差异。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 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 而组间同质又为保证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小组内成员的责任分工, 明确个人的责任。在小组学习中, 每个小组配有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维纪员。小组长承担小组各成员的分工, 组织开展学习活动的任务;记录员承担记录小组各成员意见的任务;发言人在小组学习讨论达成一致意见时代表本组阐明见解;维纪员负责维持小组纪律。小组的综合实力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任何一个成员的表现都与小组的成败息息相关。
3. 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 一个人若从事他所喜欢、有兴趣的事, 其效率就高。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的培养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 这就用“需要”诱发。“合作从需要开始”, 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合作需要。激烈的竞争, 迫使每个小组的成员之间需要精诚合作。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一定要“吊”学生的“胃口”, 让学生感到不与同学合作就不能完成这一任务, 必须与人合作。用“任务”驱动。合作前, 明确各组中成员的身份及职责, 用任务来激发其兴趣, 让他们在完成任务中彼此依赖、彼此激励、彼此互动, 感受到合作中的乐趣, 体会自己这一角色完成任务的喜悦, 感受全组完成任务的快乐。
总之, 在新课改的过程中,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成为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策略。因此, 作为教师, 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深入思考、反思, 不断改进自己的方式, 与时俱进, 使合作学习真正成为提高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班级学习小组建设方案】推荐阅读:
如何搞好班级学习小组建设10-30
班级小组合作学习11-06
班级小组建设09-14
学校班级文化建设学习工作总结05-29
实验小学“数字化”学习班级实验方案12-24
班级管理学习总结06-28
班级学习励志口号11-07
班级学习委员管理计划05-23
高二班级学习主题班会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