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务管理平台

2024-10-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村务管理平台(通用10篇)

村务管理平台 篇1

刘广华

作为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好形式和成功经验,村务公开已在我市农村推广开来,目前,我市农村村务公开的主要方式有:公告、简报、公开栏、公开信等,这些公开方式在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现在还在起作用。

但也要看到,随着城乡统筹发展的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当代农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跟传统农村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灵活就业、生活,传统的静态村务公开的方式不具备即时性、信息覆盖面窄、更新慢,已经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不能充分满足村民对村务信息的需求,创新村务公开的方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在我市农村,家庭计算机的普及率已接近20%,手机的普及率则高达90%以上,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这些数字还在不断增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也已接入互联网,推行电子村务公开的条件日趋成熟。笔者认为,在坚持采用传统村务公开媒介的同时,我市可以选择一批条件较好的建制村进行试点,创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信息网站和村务公开短信通平台,明确公开内容、公开程序、公开时间、公开责任,坚持群众最关心什么就公开什么,什么问题与群众利益最直接就公开什么,最大

范围接受上级和社会群众的民主监督。然后由点到面,逐步推进,最终在条件完全成熟时,将全市所有建制村的党务、村务、财务情况一并通过互联网、通信网面向全社会公开,打造具有我市特色的“阳光”村务,走出一条运用现代信息网络、现代通信网络手段管理监督村级事务的新路子。

村务管理平台 篇2

村务契约化管理模式的内涵和运行机制

村务契约化管理, 就是通过合同、协议等法律文本, 明确村级组织与村民之间、村干部与村民之间、村民与村民之间以及涉及村级事务的所有相关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及履约时间和责任, 使村级事务管理公开透明、责权明确、执行有据、运作规范, 形成有法有据的长效治理机制。阿鲁科尔沁旗从2008 年开始探索这一管理方式, 形成了一套具体的管理运行模式。

坚持五个原则。一是合法性原则。在拟定各类契约文本的过程中, 做到有法可依, 并邀请政法机关和相关执法部门的人员参与, 使各项条款要件齐全、合法有据。二是民主性原则。凡契约涉及的范围、内容和形式, 均由村级组织和村民代表会议充分讨论, 充分征求群众意见, 体现群众意愿。三是公开性原则。对村务决策活动、契约文本等, 及时公开、公示, 全程阳光操作。四是书面性原则。凡是确定的契约事项都要落实在纸上, 不能以口头承诺代替。五是实效性原则。协议事项因事而异, 力求明确规范, 实际实用, 简便易行。

分类契约管理。契约化管理内容涵盖了村级事务的方方面面, 阿旗把它归类为集体资产管理、经济项目建设、公益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管理、基层组织建设5 个大类, 每类中又划分若干小项。在此基础上, 根据涉及对象的适用性质分别用合同、协议、纪要等方式实行契约化管理。

规范运作程序。建立以“四议一签三公开一报告”为内容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在决策程序上用“四议”规范议事决策机制, “四议”, 即党组织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或村民会议决议。在执行程序上用“一签”规范执行落实机制, 即嘎查村“两委班子”根据决议研究起草签订并落实契约文本 (属于村级事务由村委会与相关责任者签订契约并执行, 属于党内管理事务由村党支部与相关责任者签订契约并执行) 。在监督程序上用“三公开一报告”规范监督评议机制。“三公开”, 即契约文本公开、实施过程公开和实施结果公开。“一报告”, 即对重大事项或有关需苏木乡镇协调的事务须党支部提前报苏木乡镇党委审核, 并在契约签定后上报备案。

强化管理服务。采取了5 项措施推进村务契约化管理实施:一抓组织领导。旗委和各苏木乡镇、办事处分别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契约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配套工作机构, 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工作网络, 实行专项推进。二抓宣传教育。通过编发嘎查村务契约化管理知识问答和宣传单, 举办专题讲座、培训班和现场会等多种形式, 统一干部群众的思想, 提高认识, 掌握相关技能。三抓示范规范。在选择两镇示范探索的基础上, 总结编写了《案例汇编》、《合同示范文本》, 供各嘎查村参考选用。四抓诉讼调解。旗委组织部、旗人民法院、旗司法局联合制定了嘎查村务契约化管理矛盾纠纷调处意见和违约调解办法及实施方案, 明确了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相衔接的程序、实体、救助机制, 确保矛盾纠纷有效调解。五抓监督落实。各苏木乡镇、嘎查村都成立了契约化管理工作监督小组, 对契约内容是否全面真实、合理合法, 执行是否到位全程跟踪, 形成有效监督机制。

村务契约化管理的实践成效

阿鲁科尔沁旗村务契约化管理模式是一套系统的综合治理模式, 这一治理模式使该旗实现了村级事务管理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村级矛盾纠纷由“治标”到“标本兼治”的转变、村务管理机制由“单治”到“双治”的转变、村民自治从“要我自治”到“我要自治”的转变, 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成效。

加快了农村民主法治化进程, 推进了村民自治的落实。村务契约化管理把农村民主管理与依法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依法落实和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 使群众管理村级事务的主观意愿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民主实践。比如, 村主任竞选中的贿选、宗族势力干扰和乱承诺, 以及村干部自由用权度大, 难监督, 一直是村民自治中的老大难问题。在换届选举中, 阿旗以契约方式规范了候选人的“竞选承诺”和目标责任, 从而给竞选者带上“紧箍咒”, 改变了以往竞选时的乱承诺现象, 既确保了村民能够选出中意的带头人, 减少了因竞选引发的冲突, 也强化了对当选者的后续监督。同时, 村务契约化确定的决策程序, 将村级事务决策完全建立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 将村官执行决策的过程公开置于村民监督之下, 从制度上铲除了村官不兑现承诺、个人说了算、以权谋私的土壤, 从而使村官的腐败行为和决策失误大为减少。经跟踪调查, 干部群众认为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实施竞职创业承诺的效果非常有效 (59. 8%) 、比较有效 (32. 1%) 的合计占91.9% ;新当选的村干部普遍感到压力很大, 积极兑现承诺, 大多数做出了突出成绩。

培育了社会主义新风尚, 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契约化使各项村级事务有了具体明确的契约规定, 大大减少了各类矛盾纠纷的发生。即使发生了矛盾纠纷, 也能以契约为依据, 通过调解及时解决, 避免了矛盾激化;对少数调解不了的矛盾, 通过司法途径也能够提供有力的证据, 方便了司法机关依法判案。同时, 契约化管理对大到土地调整, 小到赡养老人、柴草堆放位置等, 都给予了详细规定, 有效避免了家庭、邻里之间的摩擦。类似契约, 从表面上看是些鸡毛蒜皮的琐事, 但正是对这些日常琐碎问题的规范解决, 有效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升华, 使干群关系更加和谐、家庭关系更加和睦、邻里关系更加融洽, 文明村风蔚然兴起, 有力地促进了和谐稳定。

理顺了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 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在村民自治的背景下, 如何处理好党支部和村委会“两委“关系, 一直是上下难解的问题。村务契约化管理的创新, 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抓手。契约化管理促进村党支部的领导职能转变到民主决策、规范管理、监督保证上来, 有效地改变了党组织抓经济社会工作束手无策的被动局面。通过契约规范, 突出了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 发挥了村委会的管理职能, 理顺了两者的关系。通过对党员设岗定责, 实现了党员权利与义务、责任与利益之间的对等, 为党员有效发挥作用设置了平台, 使党员的作用明显提高。村干部从处理矛盾纠纷的繁杂事务中解脱出来, 将更多的精力用在了发展经济和公共事业上, 工作做细做实了, 工作阻力减少了, 工作成效明显提升。

改变了乡镇干部的工作方式, 加快乡镇服务型法治型政府建设。过去在公共事务管理中, 乡镇党委、政府以责任书的形式安排工作, 对村都是硬性行政命令, 完不成任务对村干部处罚, 而对自身却不设定任何约束条件, 不承担任何责任。实行契约化管理, 改变了这种上对下的单向履职模式, 乡镇党委、政府在村级公共事务决策上, 必须首先征求村级组织和村民的意见, 在充分酝酿协商的前提下, 双方平等签订责权分明行政契约, 由过去的上下级变成了甲乙方, 形成了双方共同遵守、双向监督的承诺, 这是传统管理方式根本转变, 大大加快了服务型、法治型政府建设。

村务契约化治理的法理依据与推广价值

村务契约化治理不仅仅是“签合同”, 而是一种依法治理的配套运行机制, 它具有充分的法理依据。村务契合管理模式符合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具有普遍推广价值。

契约化治理符合市场经济下的契约关系要件。村务契约化治理作为一种政治现象, 其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动因都深植于经济之中, 既受经济因素制约, 同时对经济发展有反作用。我国改革开放30 年, 农村各种活动已经完全纳入市场经济轨道, 市场经济活动成为农村社会运行的基础。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 市场关系就是契约关系。契约关系是社会成员之间建立合作和信赖关联的基础:当交易在不同社会实体――个人、组织或机构之间发生的时候, 所有交易的条件都由参与交易的各方协议。除非交易各方都相信他们能从交易中得到好处, 否则就达不成协议。在契约化治理过程中, 通过协议对各方权利的保护和义务的约束, 确立了各方自我管理的责任, 也建立起相互间的监督关系和利益依赖关系, 而且各方的利益达成都依赖于对方的合作。这样安排的结果, 将鼓励普遍存在的合作发生, 各方的利益在社会领域得到控制和调整。并且, 社会契约关系的发展涉及一系列制度环境条件, 这些条件将影响逃避责任行为的成本, 可谓一纸契约促进了村民自治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实现。实施村级事务契约化治理顺应了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内在要求, 符合我国社会关系的发展趋势。

契约化治理体现主体平等的民事法律关系。实施契约化治理的核心是达成契约, 契约必须具备法律要素条件。契约化治理涉及三个层面的两种法律关系:三个层面是指村民- 村委会- 基层政府。两种法律关系, 一是民事法律关系, 要求契约签订双方的地位是平等和自由的, 内容合法。二是行政法律关系, 处于管理与被管理的主体之间能否签订契约的问题。村务契约一般是村民与村民、村民与村委会之间签订的契约。村民之间签订契约只要内容合法、不违反公序良俗就不存在法律障碍。村民与村委会之间, 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 我国的村民自治是一个完整的组织体系, 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是村民自治的最高权力机构, 村委会是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 既不是政党组织, 也不是行政机关, 而是群众性自治组织。由此可见, 村民与村委会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和自由的, 具备订立契约关系的主体法律要件。

实现契约化村务管理的原则与措施 篇3

关键词:村务管理;契约;原则;措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契约是规范和调整市场主体间法律关系的主要方式。在农村社会管理中实行契约化村务管理,就是要将契约精神贯穿到日常事务管理中,通过合同、协议、纪要等书面形式,把村级事务,特别是容易引发矛盾纠纷和不稳定问题的事项依法固定下来,以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同时,实行契约化村务管理还能把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及村规民约具体到契约中去,达到公开透明、责权明晰、执法有据、运作规范的要求,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

多年来,在广大农村通过开展普法教育,法治观念逐步深入人心,群众形成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和纠纷的习惯。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农村社会管理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部分村庄村两委班子涣散、矛盾突出、群众上访问题严重,亟需进行综合整治。这些问题的出现,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一是传统道德与当前少数干部群众道德滑坡和信仰危机发生冲突;二是家长制作风与群众要求民主管理的愿望不相符合;三是现行法律法规应用于农村事务管理缺少有效载体。农村发展中出现的这些矛盾和问题,亟需通过契约化村务管理这一有效途径进行解决。

一、实现契约化村务管理的原则

(一)坚持合法性原则。在拟定各类契约文本的过程中,要邀请法律顾问、司法行政人员或相关执法职能部门的人员参与,还要咨询有关专业人员、查阅相关资料,使各项条款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确保要件齐全、合法有据。

(二)坚持民主性原则。凡契约涉及的范围、内容,均由村居组织和村居民会议进行充分讨论,取得一致意见后,公开征求群众意见。采取契约形式,制定契约内容,通过民主决策的渠道,民主商定,充分体现群众的意愿。签约过程中,坚持双方协商同意,不搞强迫命令。签约后,要求缔约双方严格遵照执行,落实执行情况及时向村居民会议或村居民代表会议报告,使整个过程成为一个民主决策、民主议事的过程。

(三)坚持实效性原则。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搞一刀切。除土地承包、资产承包等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容易引发矛盾纠纷的事项必须签定合同外,鼓励各村本着实效、管用的原则,根据各自特点和社情民意,找准主要问题和容易引发矛盾的因素,自主选择契约范围和契约形式,因村制宜、因事制宜,由急到缓、由简到全,逐步推进。社会稳定工作好的村,着力于提高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和综合素质,实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协调发展;问题比较多的村,着力解决容易引发问题的因素,防范可能出现的问题。真正把建立契约的过程变成干部群众学法用法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过程,使制定出的各类契约切合实际,便于操作,易于执行。

(四)坚持公开性原则。对村居事务决策活动、契约文本等,及时通过广播、明白纸、公开栏、民主听证会等形式,进行公开、公示,保证村居事务管理活动在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公开。

二、实现契约化村务管理的重点措施

(一)要从严规范契约内容。结合各村实际情况,把面上普遍存在的、容易引发矛盾纠纷和不稳定问题的事务,大致归纳为农村负担、财务管理、集体资产承包、土地管理、村庄规划、村务决策、治安管理责任制、公共事务管理、社会公益事业、其他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和热点问题等大类,再细分成若干小项,全部纳入村务契约化管理的范围。

(二)要从严规范契约形式。根据具体情况和不同要求,决定适用的契约形式,主要有合同、协议、纪要等几种。涉及土地、资产、厂矿企业承包等内容的,用合同的形式;涉及公益事业、村庄规划、村务决策等在面上有普遍约束力,要求干部群众共同遵守的事项,用纪要的形式;涉及瞻养、抚育等个案性的事务,用协议的形式。每一项事务具体采用哪种契约形式,要根据各自的实际需要,因事、因地合理选择。

(三)要从严规范操作程序。在契约的形成过程中,首先由各村召开支部会议,对本村事务进行逐项梳理,确定适用契约化管理的事项目录,根据契约目录,选择契约文本,然后召开村两委会议,对契约文本进行讨论修改,形成初稿。在此基础上,召开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对契约文本初稿逐项讨论通过,形成定稿,最后与村民分别签定。

(四)要从严规范管理制度。所有招标项目、村级承包项目、土地调整和经营活动必须签定正式合同;对那些法律没有具体规定的,以协议的形式形成协议书。所有契约均视不同性质、不同形式、不同内容,分门别类,备案存档,加强规范管理。所有正式合同在签定后立即进行公证,属村规民约范围的存村级档案;涉及承包期较长、经济金额较大以及影响较大的合同,报乡镇政府备案存档。

(五)要从严规范监督机制。各村要设立契约化管理监督小组,认真审查各类契约的内容是否全面真实,决策程序是否科学,管理是否规范,执行是否到位。契约生效后,出现分歧由监督小组评判。监督小组按时向村两委会议和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监督情况,接受群众监督。

农村村务管理试卷及答案 篇4

一、填空题

1、民主选举是(五四运动)以来中国人民的普遍要求和愿望。

2、村务管理的典型模式中推行“三制三化”模式的是(华亭县)。

3、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组织。

4、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5、基本决策的基本形式是(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

6、清朝逐步形成了县一下实施(保甲制)和(里甲制)并行的组织系统。

7、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变迁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乡村政权制)、(人民公社时期)、(乡政村制)。

8、我国普遍实行的村干部组织机构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村民委员会)和(村党支部委员会)。

二、名词解释

1、民主监督:

民主监督主要是指在没村民自治的框架内村级民主监督。在村民自治的法律框架下,民主监督是指村民通过一定形式监督村中重大事物,监督村委委员会和村务委员会干部的行为。

2、村务公开

村民委员会将村务管理的过程和结果通过各种形式告知村民,并由村民参与管理决策,实施监督的一种形式。

3、民主选举的含义

民主选举的含义是指村民根据《宪法》和《村组法》的规定,根据普遍、平等、直接、差额、和匿名投票的原则。真正把受村民拥护的人选人村务委员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指定撤换村委会干部。

4、民主决策:

民主决策是指领导者在决策过程中充分发挥民主作用坚持走群众路线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所在的决策。

5、民主管理:

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改) 篇5

大干镇慈悲村位于大干西北部七台山下,是地处三县交界偏远的行政村,即316国道西侧,东与邵武市洪墩镇相连,南与本镇甲头村、武坊村相连,西与将乐安红乡交界,北与邵武张厝乡为界,距大干镇政府32公里。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共221户,931人;土地面积10640亩,其中耕地面积1040,山地面积9600亩,平均每个农业人口占耕地面积1.12亩,林地面积10.31亩,全村有正式党员33人,预备党员3人。

近几年来,我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在大干镇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充分认识到当前我们农村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加快建设发展和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必须始终坚持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贯穿于村民自治全过程才能更好更快的完成这一任务。在工作思路上,切实做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实现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响应党的号召,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好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是顺利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进程的必然要求;是完善村民自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在工作方法上,创新务实了“公开”工作、规范民主议事制度,切实维护了广大农民群众对村务管理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有力地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一、几番摸索,求真务实

我村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现有十几个年头,最初是从

89年开始的,那时是没有现在这么详细,一年就两三次,年初公布村里计划要做的事,年终公布各项开支主要是以红纸张贴形式公布,这些工作虽然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村干部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不同程度地存在怕事难做,怕麻烦多,怕受制约的心理,造成公开不及时、内容不彻底、范围不宽广等问题,群众对此不满意。2000年我村在镇党委的指导帮助下,广泛听取了群众意见,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查找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找出了问题的主要症结:村务公开不彻底,透明度不够,缺乏应有监督。我们认识到,要彻底解决存在的问题,必须务实村务公开,健全村务公开制度,把知事权,议事权,监督权还给群众。

二、多举并施,还政于民

1、加强领导,加大监督力度。一是成立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党务公开工作领导。组长由党支部书记担任,前面负责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村党支部纪检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按照各自的分工落实各项具体工作;二是成立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由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负责监督村务公开的全过程,下设民主理财小组,成立党务公开监督小组,由支部大会选举产生,负责监督党务公开的全过程,由纪检委员负责召集,落实监督工作。确保公开工作事有人抓,具体事务有人落实。

2、以人为本,完善公开工作。一是扩大公开的内容,凡是群众关心的、想知道的都纳入公开范围。在原有的村务公开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党务内容,如党支部的活动情况、发展党员情况、党费收缴情况、村干部和党员民主评议情况等等。二是规范公开的形式、时间和基本程序。在形式上,村设立固定公开栏二处,固定中

心户4户,除了在固定的公开栏上实行公开外,还要根据本村的实际,在离村部较远、人群集中的自然村所设立的村务开公中心户公开,同时还利用村民代表会议等形式公开。在时间上,定期公开和不定期公开相结合。定期公开的每个月公开一次,象村财收支情况等;涉及到重大问题或群众关心的其他问题及时公开。在程序上,先由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公开的具体方案,由村务、党务公开监督小组对方案进行审查、补充完善后,提交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讨论通过后公布。三是规范监督工作。在公开栏内设回音壁,挂意见箱,方便群众对公布的内容有疑问的提出意见或对村里工作提出建议,群众也可直接向监督小组进行投诉。监督小组将收集好的意见和建议每月定期向村两委汇报。

3、规范程序,切实还“政”于民。村务提出后,由村两委作出初步方案,召开村务听证会进行听证。听证会由村党支部主持,参加人员视具体村务而定,一般由部分党员、村民代表和有关群众组成。初步方案要根据听证会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形成讨论稿,再进行张榜公布,收集群众的意见。根据收集的群众意见,对讨论稿再行修改后,经党员、村民代表表决通过后有村委会组织实施。民主议事程序的实施,村里的事就由村民作主了。

三、稳扎稳打,颇有成效

经过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后,村务、党务在群众中完全透明,正在做到“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把事后监督变成事前监督,把依靠少数人的监督变成村民人的监督,做到村里的事由村民作主,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反响强

烈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让村民从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中理解村干部,支持村干部,化解了党群、干群之间的矛盾,并在党群之间,干群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目前我村社会和谐,干部尽心尽责、群众安居乐业,呈现出一派“千方百计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的好局面。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通过公开,党员、干部的责、权、利和民主评议的情况展现在群众面前,党员、干部也只能明明白白的做人行事,从而增强了通党员、干部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有效地解决了村干部的勤、廉、绩、能问题。民主议事的实施,村干部的独断专行不通了,要做什么事必须得到党员、村民代表甚至村民的同意,村两委干部想驾驭全局必须要树立群众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才能干下去,才能有所作为。

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汇报参考 篇6

和家村位于北郊镇中部,全村294户,1067人,耕地面积777.07亩。“两委”班子5人,201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1万元。我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做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重要工作来抓。近年来,随着村级工作逐步民主化、规范化,我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按照上级要求,主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落实。

一、认真落实村务公开制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为了确保群众对各项事务的知情权,对公开内容、公开形式、公开的程序、公开时间严格进行了规范。每月一次公开账目,所有收支都列成明细账目的形式进行公开。凡国家规定的和政策要求公开的事项,如粮食直补、低保户申报、计划生育二胎审批、宅基地申报等,都及时公开。

二、坚持民主决策程序,保障群众的决策权。为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在村级重大事项的决策上,我们广泛吸纳群众的意见,按照上级下发的决策程序要求,充分发挥村民代表会议的决策主导作用,尊重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对一些重大事项,由村“两委”提出具体建议和意见,然后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决策方案进行表决。

三、加强民主管理,保障群众和参与权。为了有效地实行民主管理,通过民主选举建立了村务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同时,健全了共青团、妇联、民事调解、卫生等群众性组织,保障了村级事务和日常管理有人抓,有人管。同时,根据上级的有关规定,我们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健立健全了民主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在保障群众对村级事务管理的参与权上,我们坚持以财务公开为重点,切实发挥民主管理理财小组的作用。

村务管理平台 篇7

关键词:农村稳定,村务公开,建议

近年来, 阳城县村务公开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赞扬。但如何把村务公开进一步引向深入、把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层次, 是摆在各级部门面前的一件大事和一道难题。

1 村务公开工作现状令人堪忧

阳城县村务公开工作是从1998年开始推行的, 多年来, 从组织机构到制度建设, 从操作实施到工作成效, 稳步推进、逐步完善。但是, 从符合上级要求和群众满意的角度上讲, 还有诸多不尽人意的方面,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思想认识方面

阳城县一些乡 (镇) 曾发生过村干部牵出镇干部、镇干部牵出县干部的多个案件, 案件触目惊心, 然而并没引起有些人的重视, 而是仍在侥幸地招摇过市, 妄图关起门做事, 想蒙过群众的眼睛, 视党纪国法于不顾, 肆意挥霍和侵吞集体资产。对于村务公开, 认为是应付上边的检查, 当作政绩搞形式, 不公开、假公开, 实质是怕公开。由于种种错误认识, 致使村务公开工作的质量参差不齐、良莠不分。据调查, 阳城县目前村务公开工作普及面填报数是100%, 实际上好、中、差的比例约是1∶2∶3。由此可见, 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是搞好村务公开工作、提高村务公开质量必先解决的一个问题, 只有真正地提高认识, 村务公开不尽如人意的现状才能改观。

1.2 管理与操作方面

村务公开本身是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中的一项工作, 其管理一方面是上级的指导, 如要求建立各项监督制度和相关组织等;另一方面是村委会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实施民主监督。目前的管理现状是, 上级的监督制度不力或者是不到位, 对存在的问题没有及时整改或予以责任追究。从村委会来讲, 民主化程度处于初始阶段, 很多地方的村 (财) 务仍是“主要领导”说了算, 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与监督权从很大意义上是体现不出来的。在具体操作上, 公开时间、公开方式、公开程度、公开内容, 以及“三会两组”、“一卡五簿”等业务操作的要求都有, 然而, 规范化操作程度与之还有很大差距, 特别是民主理财小组的操作, 多数是形同虚设。从近几年已查处的几宗案例中可以看到, 一些村干部利用职务之便, 采取收款不入账、伪造假凭据、涂改账目、写假条等手段贪污和侵占集体资产的违规违纪事件时有发生。如果民主理财的操作与实施到位, 民主监督的作用一定能防止类似案例的发生。

另外, 在会计队伍管理上, 还存在诸多缺憾。按农业部、财政部等规定, 会计培训、会计上岗本应由农经管理部门指导监督、培训上岗, 但实际上, 会计的任免随意性很大, 往往是换一任村领导班子, 随之会计也换了, 上级主管部门 (农经部门) 根本就知道不了。交接过程中经常出现前任不愿交账, 新任不会做账, “断头账”、“包包账”频频发生。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 一是基层干部政治素质和法制意识跟不上, 视有关制度于不见, 为培植亲信不惜代价;二是部门职能不能正确发挥、指导与协调好相关工作间的关系。

2 几点建议

2.1 加强领导加大宣传力度

坚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以下简称两办) 《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 加强领导, 加大宣传力度, 特别要解决好松懈情绪, 坚决纠正搞形式、应付检查的错误认识。对两办《意见》中要求的“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的精神, 要深化、细化具体工作内容, 健全完善一系列制度, 及时丰富和拓展村务公开内容, 让群众具有知情和参与集体事务管理的权利。在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中, 比如举债、投资等, 必须让全体村民知情并参与决策, 事后进行监督。

2.2 形式求新内容求真

村务公开的核心是财务公开, 民主管理的焦点是民主理财。财务公开过程中, 必须严把民主审核关, 不能光是支书、主任签了字就万事大吉了, 必须由民主理财组审核签字方可入账。对于在公开栏中所公开的内容, 一要让农民群众看得懂;二要能细则细, 能宽则宽;三要承注解释责任;四要保持一定时限;五要建立审核与公开的资料记录存档制度。

2.3 加大检查力度建立责任追究制

鉴于目前部分村干部仍有催一催, 动一动的不自觉现象, 上级主管部门必须定期不定期检查, 要深入群众, 倾听群众呼声, 看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是否公开了。通过不同形式的检查, 对不公开甚至假公开的村干部追究其责任, 是今后工作中亟待创新的一项重要工作制度。对此, 希望尽快研究制定出具有操作性的责任追究制度, 工作起来有章可循。

2.4 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当前, 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与人员素质低有关。因此, 加大培训力度是搞好村务公开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通过培训, 一方面使广大基层干部充分认识到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重要意义, 同时也能提高村民代表们自身素质和参政议政的能力, 解决他们想管不会管的问题。另一方面, 对财会人员来讲, 培训不仅提高了业务能力, 而且在钱财把关上能增强廉洁自律意识, 特别需要提出的是, 农村会计人员的任免和待遇问题, 各乡 (镇) 农经站应当出台制度, 统一管理, 不能屡屡出现想撤谁就撤谁, 想用谁就用谁的现象;同时, 还应做好离岗同志的善后工作, 防范“不让我干, 我就告状”和不交账的不安定因素的现象。

2.5 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加强民主管理 完善村务公开 篇8

7月13日上午,**镇党委、政府召开村务公开工作大会,不断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为核心,以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保障村民实行自治为思路,以促进村“两委”班子民主决策、扩大群众的 知情权、发挥群众监督作用、调动村级干部积极性为目的,扎实做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

一、健全组织机构,规范公开管理。

我镇在不断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基础上,把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列入了议事日程,专题研究,及时部署。每季度第一个月的15日各村按要求,采用村务公开栏的主要形式,坚持及时、全面、真实、规范原则予以公开。

二、提高工作透明度,增强村民意识。

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是调动村民参与村级管理积极性的重要措施,是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有效途径。我镇各村在关乎村民切身利益的财务、计划生育、征地和宅基地审批、农村低保、民政福利等多个方面搞好公开,规范和完善公开程序,建立健全配套制度,并根据村民的意见、建议和要求,随时公开其它需要公开的内容,使村务公开工作高度透明,让群众更加放心。

三、加强督导,强化检查监督力度。

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汇报 篇9

农丰村位于海盐县百步镇镇西,临近海宁,全村下辖22个承包组,农户795户,人口2691人,耕地总面积4230亩,全村面积在2.89平方公里。近年来,我村始终坚持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贯穿于村民自治全过程,创新务实了“公开”工作、规范民主议事制度,切实维护了广大农民群众对村务管理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有力地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一、加强组织保障,工作落实到位。

多年来,我们党总支一班人,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以物质文明为基础,以精神文明为动力,以政治文明为根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有关制度规定,并结合实际,认真推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村两委高度重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将此项工作纳入村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一是村成立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支部书记担任组长,全面负责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村党支部纪检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按照各自的分工落实各项具体工作,定期研究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二是成立村纪检小组,村务监督委员会,由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负责监督村务公开的全过程,下设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党务公开监督小组。具体工作由纪检委员负责召集,落实监督工作。确保公开工作有人抓,具体事务有人落实。

二、具体做法:

(一)事前“四定”,实现民主决策,确保民意得到体现。体现最广大群众的意愿是农村实现民主决策的根本出发点。农丰村采取村班子拟定、承包组长会议商定、党员议事小组议定、村民代表大会决定的“四定”措施,实现民主决策,确保民意得到体现。每年年初,村三套班子成员把一年中将要做的工作如经济发展、公益事业建设等进行集体协商拟定初步方案,再召开由承包组长参加的承包组长会议进行进一步的商定完善,再征求老党员、老村干部组成的党员议事小组的意见建议,初步议定计划,最后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讨论决定。如,在新农村建设中,全体村民对拆迁和征地政策意见不统一,有的力主尽快实施,有的强烈反对,还有一部分人在观望。当时村两委班子也很犹豫,工程如此浩大,涉及到每一个村民的切身利益,恐怕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充分发挥村民代表和村民会议的决策作用,由村党支部提出拆迁和征地议案,然后召集“两委”联席会议进行研究,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然后分别召开党员会和村民代表会,征求党员和村民代表的意见。形成初步的决策方案后,我们召开了户代表会议和村民代表大会,对决策方案进行了讨论和表决,通过这不同层次会议的召开,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一方面,使决策更加科学、合理,避免因决策失误给村级事务带来的损失,另一方面,使得村里各项工作真正体现群众的意愿和呼声,实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事中“三督”,实现民主管理,确保民意执行不走样。决策做出了,如何保障决策真正落到实处,确保民情民意执行起来不变形、不走样,农丰村采取“三督”政策,通过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对村级事务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一是成立村民理财监督小组。监督小组成员由群众威信较高、熟悉财务知识的3名承包组长、党员、村民代表组成,代表全体村民行使对村级财务经常性的监督管理,每月27号开展一次民主理财,将所有收支票据交给理财小组逐项审核,对符合要求的票据,理财小组加盖专用印章,并将审核情况和结果及时向群众公开,对不合理开支,民主理财小组提出质问,村委会成员当场予以解答,对认定不合理的票据,理财小组成员有权拒签,有权对财会工作提出建议和批评。二是推行民主听证会。我村一般在每年的9、10月举行,一方面,调动和激发广大村民参与村务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增强村民关心村务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也使村干部面对面直接听到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接受群众的评议监督。三是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一般在年初召开,通报上年度工作和下年度各项工作目标及具体措施,有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表决。遇到有重大事项及时召开会议进行表决通过后实施。村民还可以采取各种形式,对村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事后“一公开”,实现民主监督,确保民意落到实处。要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让群众参与村务管理,走村务公开之路。农丰村自1998年开始,推出村务公开工作,成立村务公开领导小组,制定村务公开规章制度,建造面积达18平方米的村务公开栏,并在工作中狠抓落实。一是公开内容具体化。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不断细化公开内容。我们结合本村实际确定公开内容,凡国家规定的和政策要求公开的事项,如新农村试点建设中土地出让、资金补偿等相关政策,经济社会发展建设规划,土地、村办企业等集体资产出租、参股、转让、承包,村集体经济收入,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村干部工资报酬,计划生育二胎审批,宅基地申报等,都及时进行公开,置身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此外,根据农村改革和发展新形势、新情况的需要,我们随时调整和完善了公开内容,如: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非生产性开支情况等。二是公开程序规范化。(1)由村委会确定公开的具体内容,提出公开方案;(2)村务监督小组对方案和内容进行审核、补充、完善,同意后加盖专用章或由组长签字;(3)村两委联席会议讨论确定;(4)村委会利用公开栏等形式公开。每次公开,我们都将公开内容记入村务公开台账,以备查阅。三是公开时间制度化。主要采取定期公开、随时公开和不定期公开三种形式,做到固定性内容长期公开、常年性工作定期公开、季度性工作及时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如:对村年度工作目标及计划生育政策、农村用电收费标准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规定,做到常年上墙公开;对群众关注的村级财务收支情况和村干部报酬等热点问题实行每月逐项公开;对一些临时性和阶段性的工作做到随时进行公开。四是注重意见反馈。为确保村务公开工作不流于形式,力求取得实实在在效果,该村在村务公开栏旁边专门设立了村务公开征求意见箱,由专人负责开启,及时反馈群众意见。同时,对村务公开资料建档立卡,做到每次公布的基本资料一季度一整理,年底全部整理后装订成册,归入档案。

三、基本成效

(一)、经过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后,村务、党务在群众中完全透明,正在做到“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把事后监督变成事前监督,把依靠少数人的监督变成村民人的监督,做到村里的事由村民作主,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反响强烈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让村民从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中理解村干部,支持村干部,化解了党群、干群之间的矛盾,并在党群之间,干群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目前我村社会和谐,干部尽心尽责、群众安居乐业,呈现出一派“千方百计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的好局面。

(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通过公开,党员、干部的责、权、利和民主评议的情况展现在群众面前,党员、干部也只能明明白白的做人行事,从而增强了党员、干部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有效地解决了村干部的勤、廉、绩、能问题。民主议事的实施,村干部的独断专行不通了,要做什么事必须得到党员、村民代表甚至村民的同意,村两委干部想驾驭全局必须要树立群众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才能干下去,才能有所作为。

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总结 篇10

“>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总结2007-02-06 09:57:57

我区辖四乡一镇,109个行政村,比区划以前的行政村增加了一倍。今年以来,我们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中办发[2006]17号)的文件精神,首先在全市完成了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为加强基层班子建设,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村级民主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基本做法及呈现的特点

(一)宣传发动,提高认识

为调动基层干部和群众参与民主政治的积极性,提高广大干群的思想认

识,我区各乡镇广泛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及《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暂行办法》,提高村民自治水平。特别是在换届选举期间,各村充分利用广播、标语、板报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村委会组织法》、《省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极大程度上增强群众依法办事民主管理的自觉性。同时,在换届选举结束后,及时对新当选的村干部进行了培训,增强抓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进一步做好依法管理村务,保障村民的自治权利。通过五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广大农民群众的民主参与意识逐步提高,法制观念不断加强,基层民主进程不断加快,一大批年富力强、群众威信高、热心为村民办事的人被选进了村委会班子,为进一步开展村民自治实行村务公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领导重视,狠抓落实

区划调整后,我区所辖的村由54

个增加到109个。耕地面积由不足3万亩增加到19万亩,农业人口增加到万人。新的发展形势下,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是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出路。村务公开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尤其是农村财务问题,是当前农村干部群众最为敏感的问题之一,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大局。因此,我区建立起由区委副书记为组长,组织部长、副区长为副组长、民政、司法、财政、审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领导小组,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办公室,负责指导督促、协调此项工作。各乡镇都按照区里的要求成立了组织,落实了工作经费。区、乡两级落实了分包责任制,明确任务,狠抓落实。今年,区里还抽调了346名区直机关干部分赴109个村,帮助和督促各村建立健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农村工作运行机制。通过全区上下的组织领导,确保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工作规范,起点较高

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经过几届村委会的实践和完善,坚持抓质量,促规范,高标准要求,严措施管理,抓住重点,把握关键,农民群众在村的事务中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到保障。一是民主选举村民代表。换届选举结束后,各乡镇就着手安排指导好各村的村民代表选举,严格按照我省《实施办法》的要求进行推选,杜绝指定和委派。二是成立了两个组织。从产生的村民代表中间选举产生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组,保证了村务公开制度的落实。三是规范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村务公开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从制度上给予保证,各村都在醒目位置设立了公开栏,除公布每个公开时间段的政务及收支情况外,凡涉及集体资产处置,经营承包和建设项

目,土地补偿款的使用都在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策以后及时公布。

(四)建立机制,强化监督

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必须把建立监督制约机制作为重要的保障手段。因此,一方面是由乡镇加强对村委会干部的监督与考核,坚持季度考评与考核相结合,将考核情况进行通报,接受群众的监督,凡考核情况不合格的,进行批评,并与干部工资挂钩;另一方面是由农村党支部对村委会进行监督。党支部在具体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过程中采用召开“两委”联席会议,就村务重大事项及时听取村民委员会的情况汇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就工作中的问题及时提出批评、建议和意见。通过两级的监督,较好地促进了农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落实。

二、取得的成效

一是消除了不安定因素,促进了社会稳定。二是增强了干群的理解和信任,密切了干群关系。过去村务不公开,透

明度低,群众对村干部产生许多误解。村民自治强化了对基层政务财务监督,提高了村务工作透明度,群众能和干部一起讨论村里大事,干群之间加深了了解,消除了误解,密切了关系。三是强化了对干部的监督和约束,推进了廉政建设。通过开展村民自治活动,强化对村级政务财务的监督,提高了村务工作透明度,基层干部增强了自我约束力,想群众所想,一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改善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四是提高了群众的参政意识,促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开展村民自治活动,组织广大群众参政议政,强化了他们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积极性,增强了基层组织、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

尽管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对于规范村务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民主政治

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一些村还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主要表现是:

(一)公开程序不规范。普遍存在公开栏公布的内容事先不认真审查,事后意见不收集,信息不反馈。少数村村务、财务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更没有强有力的监督措施,一些工作往往由乡镇包村干部包办。还有一些村委会重形式、轻内容,公开栏建得不错,但内容不实际。

(二)公开不及时。有的公开栏只是上级检查时才有内容,过后无人问津。有的村对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如土地、集体企业承包费用收取及使用情况,土地开发占用补偿情况、计划生育罚款、宅基地审批等不按规定时间及时公开,很长时间以后,群众有疑问也无从查考。

(三)公开引发的问题解决不及时。村务公开内容上墙后,对其中的一些问题,内容不够据实,群众有疑问,但村干部解释不够,使公开流于形式,群众

公开内容所反映问题也没有及时解决,致使问题越积越多,而又得不到妥善解决,村民只好到乡镇反映,甚至到区、市、省反映,形成越级上访。

四、建议

(一)深化宣传教育,切实解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

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目的是真正的还权于民,让全体群众参与村里事务管理,对此认识不足,村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淡薄对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难度。因此,首先应抓住解决思想认识这个关键,加强领导,加大力度,扩大范围,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和渠道,广泛宣传政务、村务公开的目的、意义、方式、方法以及具体要求和标准。教育乡村干部克服思想顾虑,抛弃为自身谋利的思想,树立公仆观念、群众观念和法制观念,切实解决少数干部怕公开、担心公开,不愿公开,不敢公开,不重视公开和不懂公开的问题,增强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切实解决群

众不关心公开,不参与公开和不会监督公开、不敢监督公开的问题,不断为政务、村务公开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完善规章制度,切实解决行为不规范的问题

村务公开的核心是财务公开,民主管理的焦点是民主理财,要按照合法性、民主性、平等性、针对性原则,建立严格的运转机制,健全规范化管理制度,本着“实际、实用、实效”,以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围绕公开的每个环节严格、规范操作,制定一些相关的配套制度,包括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财务监督、财务公开、村干部任用、干部任期离任审计、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在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对公开的内容、程序、方式、时间及管理监督等工作也应逐一作出明确规定,并不断予以改进和完善,使公开工作进一步做到有制可循、有制可依、依制办事,违制必究,从而更好地推进公开工作在管理上由“以人管”到“以制度管”、“靠制度

管”的转变。还应把政务、村务公开纳入经常性工作,对政务、村务管理的重大事项和公开后干部群众的反馈意见,及时认真处理,始终做到事事有交待,件件有回音,个个有落实。

(三)严格考核奖罚,切实解决责任不落实的问题

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事关农民民主权利的保障,事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稳定。乡镇党委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把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作为关系,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一件大事来抓,并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结合起来,使之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进一步完善政务、村务公开目标管理责任制,把政务、村务公开纳入对乡镇及行政村整体工作的目标管理和考核内容之中,坚持量化考核,严格奖罚,并同经济利益挂钩。建立乡镇和村干部领导责任制。在执行政务、村务公开过程中,一定要对公开的内容、时间、程序、范围等作出硬性规定和明确要求,要从乡镇到各村、从乡镇领导干部到一般工作人员、再到驻村干部,以及村干部和有关责任人,都应有明确的分工和相应的职责范围,并以此作为考核政绩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工作搞得好的要及时进行通报表彰,对工作一般的进行诫勉谈话或批评教育,要求限期整改,对工作差甚至造成不良后果的,按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关规定实施责任追究,做到严惩重罚。

(四)强化制约机制,切实解决监督不到位的问题

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务,村务公开的内部监督机构。如政务、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村民理财小组等,并促其真正发挥作用;二要强化群众监督。建立政务、村务公开意见登记簿,设置举报箱和举报电话,广泛收集和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三要强化人大、政协和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政务、村务公开工作应定期进行巡视,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纪检监察机关

上一篇:新娘婚礼感言下一篇:集团商管公司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