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在乎为话题的叙事作文

2024-07-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以在乎为话题的叙事作文(共16篇)

以在乎为话题的叙事作文 篇1

如果你问我,我在乎什么?我可能很难回答你。金钱权贵,健康财富,我觉得都很重要。可是问我最最在乎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我的父母,我的家。”

我是个很恋家的人,我承认。家对我来说不只只是吃饭睡觉的地方,它还是我的避风港,每当在外遇到了不顺心的事,想不通的事。我第一个想到的总是回家。我不是逃避,只是我知道父母会比我更有阅历。每每和他们交流完后,我总会觉得茅塞顿开。所以我在乎他们的意见。

父母在我出门前的叮咛,感冒发烧时的照顾也使得这个避风港更加的牢不可催。

可是时光飞逝,父母也渐渐有了白发,有了皱纹。这些点滴无不深深地刻在我心里。因为在乎,所以每当我看到,我总会觉得无比的酸楚。

渐渐地我意识到现在是我撑起这个我最在乎的避风港的时候了,我不能再让父母操劳下去了。

可能有人说我太没出息了,总是活在自己的小窝里。可是我却觉得不尽然。如果你对你的家没有眷恋,对父母没有感恩之心的话,你还怎么对自己所做的事业、社会负责呢?

我的家,虽然只是浩瀚天地中的一部分,可是我在乎。因为这份在乎这份爱,我会对它负责,用同父母一样的爱去呵护它、保护它。

正如同,对待这个社会。

你想要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你需要才华,需要能力。可是最至关紧要的还是你要在乎它。很难想象一个不在乎社会的有“才”人,会对社会做出怎样的贡献。他可能有很聪明的大脑,是个富得流油的人。可是他也可能为了节省自己几分钟甚至几秒种的时间,而毫不留情地把痰吐在地上。他可能为了炫耀自己的.家财去再买一部新车,可是他却没有想到他已经有过一部车。他的那些买车钱,可能已经足够为灾区、希望工程建造一个又一个的学校图书馆了。他可能会用他聪明的大脑想到偷税漏税等等……这一切都缘于他的“不在乎”。因为他不在乎他人,只在乎自己,他极有可能做出违反法律道德的事,他也不会有好结果。到时他的家人会为他伤心流泪,他的家庭也会变得支离破碎。

反过来说,那些向外支教的大学生远离家乡,背负着父母的期望,社会的期望翻越许多困阻到灾区支教。那里哪比家里好,风沙会使他们的肤色变得暗淡,皮肤变得粗糙,可是他们不在乎。他们在乎的是那些小孩的前途,他们在乎的是那些小孩是想让自己家的生活过的好。当然,那些大学生不会倒下,因为远在家乡的父母会为他们支起大大的坚定地信念。

在乎,是一个很积极的态度。因为我在乎我的家,所以我会好好努力。

以在乎为话题的叙事作文 篇2

阅读下面这首诗, 根据要求作文。

繁星 (三四) 冰心

创造新陆地的, 不是那滚滚的波浪, 却是它低下细小的泥沙。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全面理解材料, 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 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 不少于800字。

二、技法导航

(一) 读懂材料, 把握主旨

写作中依托立意的材料都是短小的现代诗歌, 所以当审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一些理解鉴赏的方法。这些材料一般都是形式短小、思想深刻的几行现代小诗, 虽没有太浓烈的情感抒发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它往往托物言志, 借助一两个事物体现作者的思想。因此, 理解诗歌首先要抓住关键的词语, 主要的事物 (作者依托的对象) 的特征, 然后思考分析诗中事物间的关系, 借助想象联想得出诗歌的内涵主旨。诗中如果只有一个事物, 就分析该事物的特点, 然后结合平时积累, 利用联想渗透主旨;如果诗中的事物是两个或多个, 就要分析其中的关系, 是并列、对比还是包含或其他。并列的类型就从事物共同点得出主旨;对比类型主要从相异之处得到主旨;包含关系的看范围大的事物的特点, 代表着一般、典型, 从中理解主旨。

如阅读冰心的《繁星 (三四) 》, 这是一首典型的微型哲理诗。找关键词“新陆地”“波浪”“泥沙”, 是诗中借以表情达意的事物。看事物特点和关系, “滚滚”和“细小”, 事物间是对比的关系, 表明诗中情感倾向的词语“不是却是”很容易得出诗歌的主旨:“创造新陆地的”, 或者说, 创造伟大事业的, 究竟是什么呢?诗人在“波浪”和“泥沙”的鲜明对比间, 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创造新事业的, 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 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二) 全面理解, 最佳切入

材料作文忌貌合神离, 偏离材料主旨。不能把枝叶当成主干同时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造成审题失误, 导致行文脱离题意。因此, 全面理解诗歌材料, 不仅要抓住关键还要看到细微。还要看清“要求语”, 有的要求中明确了话题, 指明了写作的方向, 而有的则要依据诗歌的内蕴含义, 自己确定话题, 确定恰当的写作方向。

这首微型诗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对比, 其一, 波浪滚滚惊天动地, 泥沙细小不屑一顾;其二, 波浪滚滚而来风光无限, 泥沙深埋地下默默无闻;其三, 波浪常在动态中喧嚣, 泥沙似在静态中沉积;其四, 波浪借风乘势奔涌, 泥沙靠内力凝聚;其五, 波浪滚涌激情阵阵, 泥沙淤积历经沧桑。总之, 波浪是外在的现象, 泥沙是内蕴的力量。“创造新陆地的”, 不是那种看似有着滚滚气势的波浪, 而是这种微细但却坚韧的、在悄无声息中奋斗的泥沙。

全面理解了材料之后, 就要选择合适自己写作的角度, 进入到构思环节。要善于化大为小, 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 从小处入手会使文章更充实而深刻。从本诗的主旨出发写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 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这固然是最为稳妥正面切入, 也可以从浮躁、喧嚣造成失败的反面例子入手, 然后正面写那些默默积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写景切入, 如写浮云、写雾气、写沙滩上的足迹……切入最好简短、有新意, 但不要离材料太远。

(三) 善于缝合, 消化使用

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 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此材料生发出来的, 写议论文不能“过河拆桥”, 抛弃试题材料, 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离所给材料。写议论文时开头应概述材料, 结尾还应回扣材料。可把材料变成作文内容的一部分, 也可在原材料基础上加以挖掘和提炼, 使文章高人一筹。这样还可以避免作文信马由缰、脱离话题的弊病。本则材料可以用在开头或结尾, 以此诗的句子为主干, 写几个排比的句子, 这样既彰显了你的文采又扣住话题, 同时还增加了作文的思想内涵。此外, 材料中的“陆地”“波浪”“泥沙”, 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出现, 深入准确地赋予其比喻含义就可以。

(四) 准确为文, 开拓创新

现代作文鼓励个性张扬, 激励创新思维, 要缝制新的形式外衣, 力求结构形式超乎常规, 别具一格。文章有好的内容, 还需要好的形式来“包装”。可以摆脱一般的结构形式的束缚, 写成日记、书信、演讲稿、寓言、童话、网络论坛等等, 使文章生动活泼, 摇曳多姿。如果把这个试题写成寓言应该是很容易出彩的, 通过正反方面的叙述达到吻合中心话题的目的。同样写成议论文可以找到很多成功在于默默积淀、点滴积累的事例论据, 如课本内外、古今中外、社会各个行业的例子。写记叙文可以用小小说的体裁, 欲扬先抑, 注意安排情节, 使之波澜起伏。写书信的体裁可以从反面写, 如一个失败的人物思考回忆自己的往昔故事。写成演讲稿, 则要角度换位, 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追述自己奋斗的历程, 叙述中注意详略和线索。

总之, 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 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 理解要全面, 缝合与消化, 创新务为念。

三、模拟练习

阅读欣赏下面这首诗歌, 根据要求作文。

《故乡》杨孟芳

李白的霜, 染白, 一条小路。沿着小路, 我, 走回去, 走到母亲床前才知道, 我是她的故乡。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思路点拨

这首诗的“诗意”和“哲理”在最后的三句, “故乡”的含义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诠释。平时, 我们常常会这样问自己:我的故乡在哪里?出生地?父亲的出生地?祖父的出生地?是, 又似乎不是。然而当我吟诵着“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的时候, 我们似乎都在心灵的深处呼唤着“我的故乡”。对母亲来说, “故乡”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游子来说, “故乡”就是梦牵萦绕的故土。这时, 我们才知道“故乡”只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寄托。

摘要: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 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 理解要全面, 缝合与消化, 创新务为念。

以在乎为话题的叙事作文 篇3

老师: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也说过,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同学们,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读书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今天,我们来写一写有关读书的作文,好吗?

小丫:老师,是不是有关读书的事或是爱读书的人都可以写呢?

老师:是的,这次有关读书的话题可以写的内容很多。可以写你和书的故事,也可以写你读书的体会;可以采访你身边爱读书的人,再整理出采访记录。

毛豆:呀,这么多的题材可以写,我写什么才好呢?

老师:是啊,我们每天与书形影不离,一定有很多故事和体会:比如你在读书中遇到的问题;你是怎样得到一本非常喜爱的书的;你在读书中获得的乐趣或学习到的读书方法……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素材。现在你们认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人、哪些事跟读书有关呢?

小丫:我想写写我爱看书的事。我非常喜欢看书。记得有一次,妈妈出门时嘱咐我去买瓶酱油,可是一个上午过去了,妈妈都回来了,我还坐在沙发上看书,全然忘了买酱油的事,妈妈说我是个小书迷。

老师:妈妈说你是个小书迷,说明你类似这样的事不止一次吧?要怎么写才能体现你爱看书这一主题呢?

毛豆:我想她当时看的那本书一定是非常喜欢的,一定是有什么精彩的内容让她入迷了。我认为这些都要写出来。

老师:说得真好。具体地描绘怎样沉浸在书中,同时细致描写妈妈的神态、语言,也能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毛豆,你写什么呢?

毛豆:我的同桌是个爱读书的人,他看过的书非常多,课外,我经常让他给我讲故事。这次,我准备对他进行一次“采访”,学习学习他的经验。

老师:你能说说你要怎么采访吗?

毛豆:我采访时会抓住一个中心话题,然后围绕这个话题展开。如你是怎么成为一个爱读书的人的?平时都看什么书?怎样看书能较快提高写作水平……

老师:看来,你对怎么采访已经胸有成竹了。采访中如果能够穿插人物的动作、表情等,读者更会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感。

老师:前一节课我们不是有举行“开卷是否有益”的辩论会吗?

小丫:是啊。上次辩论会,我的观点是“开卷未必有益”,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对我们的身心有益处,比如一些垃圾书,还是远离为妙。

毛豆:那你就抓住这个观点找材料,把道理讲透彻,做到以理服人。辩论时不仅要阐述自己的见解,还要驳倒对方的观点。

小丫:嗯,我还知道,为了使人听得懂,要写得通俗些,流畅些,不能用太长的句子,不能用太生僻的词。

老师:你们都说得很好。同学们,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你们的成长离不开书,相信你们对读书有独特的感受和体会。现在就请大家拿起笔,把你们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吧。

以烟花为话题的叙事作文 篇4

哥哥先把烟花放在地上,放好以后,哥哥用打火机把烟花点燃,然后拼命地向后跑,烟花就像喷泉一样喷出来,那可真美啊!我也想尝试一下。然后我就和哥哥一起放烟花。还没点燃的时候我就想跑,哥哥说:“你别怕。”然后,我就壮起胆来。点燃后我就赶紧跑,烟花开始放了,我感觉很开心。因为自己和哥哥一起放了一个烟花,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又一次,哥哥在桥上放了一个烟花,喷出来后,爸爸叫哥哥把烟花推下水。然后,哥哥就把烟花推下水了。我们奇妙的发现烟花在水里就像小鱼一样自由自在的游着。它游过的地方都吐出粉末,像白色的条纹一样,我们都探出头看,惊讶的发现它游过的地方变成了“9”。我想:“烟花真美,我以后要多放烟花玩。”

以坚持为话题的叙事作文 篇5

来到华山脚下,只见山峰直冲云霄,在云雾的缭绕下显得更加高耸,令人望而生畏。定好游览路线后,我们便出发了。坐缆车时,看到下方怪石林立,心中不禁微微一颤。但一想到上山能看到别具一格的风景就打消了放弃的念头。一开始,我精力旺盛,像战场上的士兵一样,总是冲在最前面。一会儿左跳跳,一会儿右跳跳,就像一只灵活的猴子一样,欣赏着沿路的奇丽风景,心情非常愉悦。

在往华山的中峰攀爬时,我们看到了一条几乎垂直的阶梯,而每一阶都非常窄,几乎一只脚都放不下去。一看到阶梯,我心中便想这个怎么可能爬上去呢?到底是爬还是不爬呢?刚刚愉悦的心情,一下子就沉入谷底。

当我还在进行天人交战时,一位六十多岁,头发已经花白的老爷爷走到这条空中阶梯前,竟毫不犹豫的直接双手抓着扶手,一步又一步地爬上去了。看着老人这么干脆的走上阶梯,我陷入了沉思:为什么他能坚持我却不能?试都不试怎能知道自己不行呢?

我学着老人,大胆地开始向上爬。经过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我最终坚持了下来,爬到了最高的南峰。我站在峰顶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享受着清风带来的凉爽,欣赏着被“云海”围绕的一个个山顶,心里格外的舒畅。

以回忆为话题的叙事作文精选 篇6

如今多么陌生啊,以前,我和她总爱坐在这儿,相偎在一起,听偷偷从家中拿来的MP3,两个P3,一个白的,一个黑的,四只耳机,我们各带一只自己的,又各带一只对方的,我们的心仿佛也成了两半,一半自己的,一半对方的……小晨,你在哪啊?我望着蓝天,喃喃着。

手指翻动书页,啪的掉下一张大头贴,是我和小晨的合影。照片上的我们笑的多么灿烂啊。我呆呆地看着照片上那个长的并不漂亮的女孩儿,又看看自己,抿抿嘴,我把它放进自己的钱包。我赤着脚丫走到冰箱前,想拿出一杯草莓味的饮料,却发现了一冰箱的香芋味奶茶。小晨,这是小晨最喜欢的味道啊,我垂下手,站在那。小晨,你还没喝完这些奶茶呢,我们,怎么就分开了呢?

我翻着抽屉,找出了一个本子,里面写满了歌词。小晨哪,你怎么可以不把我的歌词配完曲子就走了呢?“淡淡的花香……”我哼着这曲子,这是她最喜欢的歌啊!我说过会送她一盆水仙的,可她终究没来找我要。

有时候,我们会在“七杯茶”中坐一下午。一人点一杯冰淇淋,手中拿着杂志,做出很懂得样子,最终还是捂着嘴笑。那段时间,我们拼命的攒钱,就为了周末可以去“七杯茶”呆一下午。回忆起那多幸福的时光,我总会悲哀的扬起快乐的笑容。

就像她说的一样:快乐就好,我们不求一辈子在一起,只需要在这短暂的日子中快乐,不管我们以后有没有在一起,我们都要快乐。

快毕业的时候,小晨对我说:“小雨,我们以后见面就是陌生人了吧。”那时,我是多么惊讶的看着她:“怎么了,我们是朋友啊?!”我还记得我那时是多么难过的看着她认真的面孔“可你答应过我啊,我们只求这短暂的友谊。”我垂下眼,不语。哪知,那却成了默认。

“谢谢你,我亲爱的小晨,也许这个夏天过后,一切都会成为回忆。小雨谢谢你,给了我一份美丽的回忆,正如你说的:我们要快乐!”我在她的同学录上这样写了。

朋友说,我变了很多,我高傲而冷漠的性格变成了温柔可爱和快乐。快乐吗?小雨没有了小晨,还快乐吗?我淡然的笑了笑,看着QQ中她灰色的头像,以及我们停步在去年夏天的聊天记录。小晨,你快乐吗?

我走在微黄的路灯下,不由回过头,一片漆黑,仿佛天也在告诉我:一切都过去了,明天会很美好。

以在乎为话题的叙事作文 篇7

一、融合性

网络游戏交互式叙事的叙事文本, 融合了庞大的文化、艺术及多媒体文本, 包括文学叙事、影像叙事、音乐叙事、符号叙事、行为叙事、戏剧叙事等多种叙事方式。各种艺术方式在网络游戏中融合, 并得到了释放, 正是由于这种融合的复杂虚拟场景, 使得玩家沉浸其中。正是由于电脑的这些多媒体手段, 消解了不同感觉通道之间的界线。它意味着人们可同时使用几种感觉, 而且可以根据读者需要自由选择感知方式。它以电脑技术为基础, 实现了不同媒体的新的艺术融合。[1]

二、非线性

传统的叙事方式是单向的、一维的, 在时间上形成的是单向时间序列, 前后相继最为突出。就如读小说、看电视剧, 我们只能按照文本的顺序进行, 文本本身则形成了严谨的延续性。交互式叙事摒弃了传统叙事的线性叙事特征, 形成了多向、多维的叙事、互动系统。而交互式叙事的网络游戏是一种以超文本为结构的数字媒体, 本质上是一种新的结构, 不论文字还是影像, 都由玩家亲自调用, 体验、阅读, 具有“个人化”的特点, 文本由众多节点组成, 玩家在游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 从任何一个节点入手进行体验。以非线性为特征的网络游戏交互式叙事文本, 具有去中心、立体化、无边界的特点。

三、交互性

交互式叙事系统是一个双向传播系统, 创造游戏与玩家对话, 是游戏设计者的目的。如果说电视观众是初级交互的话, 那么游戏玩家则是非被动的行为者, 他们参与到虚拟的游戏事件中, 或者成为事件的发起者。玩家可以不按游戏设计者的意图去改变叙事的进程、意义, 因此真正掌握游戏的不再是游戏的设计者, 而成为双方之间交互的结果。

四、多题材、奇幻性

网络游戏作为一种数字媒体艺术, 是新型的媒体艺术和大众艺术。交互性的叙事系统通过对多题材的魔幻世界进行描绘, 使得玩家久久沉溺其中, 不能自拔。例如, 超现实的虚拟时空以及奇异世界, 神秘、空灵、梦幻、宗教等主题的艺术;恐怖和血腥的题材, 如哥特式、妖魔鬼怪、地狱、僵尸等;科幻和幻想艺术, 如第三空间、太空、火星、精灵、神话等;新媒介绘画艺术, 如电脑手绘、水粉、木刻、雕塑、书法、水墨等。传统的叙事主要以客观世界为表现和挑战对象, 而网络游戏则向自身做出挑战, 即向主观世界进行挑战, 其方向是创造出一个未来世界或一种不存在的虚拟世界。综合2013最受欢迎的网络游戏类型,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风格和主题的艺术, 深受玩家欢迎。[2]

五、沉浸性

“沉浸”有学者解释为:被水包围的生理体验, 当我们全身浸入水中时, 我们身边的介质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正因为这样的根本性变化, 才得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 使得我们能够用心体验。“沉浸”是人类精神生态中的一种特殊现象, 以当事人将注意力集中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为特征。[3]美国学者莫瑞认为, 网络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某种可以浸入的空间, 而且也将我们带到一个可以将自己的幻想付诸实施的地方。不论幻想本身的内容如何, 亲历仿真之境的体验都是令人愉悦的, 我们将这种体验称为“沉浸”。学者阿斯科特认为:沉浸就是浸入一个整体中, 使得主体和背景得以消解。网络游戏交互式叙事为玩家提供了虚拟的仿真场景, 故事情节、角色身份, 使得玩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根据玩家浸入的程度, 我们可以作以简单地划分:

第一, 认知沉浸。当玩家初次体验网络游戏, 并且认识到游戏的规则时, 达到了认知沉浸。他们要通过不断的阅读规则、理解故事、准备战术、了解策略等方式来完善自身对游戏的认识。这是网络游戏沉浸的最浅层次, 在很大程度上, 这一层次的沉浸存在于网络游戏的场景设计、任务介绍、角色技能、攻略等规则性的环节。同时也依赖于玩家在网络游戏中的感官体验, 对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体验, 使得这个毫无空间和时间限制的网络游戏更具交互性。

第二, 情感沉浸。通过角色的扮演, 网络游戏在玩家身上唤起了与现实生活中同样的情感:移情、幸福、温暖、悲哀、安慰、欢笑、害怕、紧张、激动、羡慕等, 玩家通过长时间的角色扮演, 很容易将角色与自己划上等号, 角色相当于另一个自己。当玩家成功操作游戏技能时或攻击BOSS, 获得奖励时, 沉浸在骄傲、激动、幸福的氛围中;当玩家入神于任务情节, 被故事所感动时, 则沉浸在叙事中;当玩家没有成功获得奖励或过关时, 又会沉浸在悲哀、失落、羡慕等氛围。麦克卢汉曾经以“深玩”一次来描绘卷入网络游戏或者真实情感投入到游戏中的玩家, 可见, 情感沉浸, 不仅仅指玩家被游戏中的叙事故事所打动、所感染, 更指的是玩家在做任务、获得技能、角色扮演、交友的过程中所唤起的幸福、悲伤、愉悦等情感。

因此, 网络游戏作为一种新媒体艺术形式, 就故事本身是一种超文本, 其叙事方式也与传统的叙事有本质不同, 和传统叙事相比, 网络游戏从故事背景、情节任务、线索等方面来说确实构成了叙事, 并且每个游戏都会为玩家设计好未来游戏的进展、方向、甚至结果。并且由小说、电视电影、动画所改编的网络游戏日益增多, 这些也证明了网络游戏也具有传统叙事的叙事转移特点。

参考文献

[1]孙为.交互式媒体叙事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 第51页.

[2]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 (第2版) [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41-42.

以车站为话题的小学叙事作文精选 篇8

原来是因为每个人来车站的目的不同,有的是出差,有的是旅游,有的在等家人来接,还有的是告别远行。所有人的表情也不同,只要看表情就大概能猜到他们来车站的目的了。

来这儿的人总会注意来来往往的车辆,不敢错过自己的那班车。我看到有些人很着急,估计连早饭都还没吃,一到车站就奔向小卖站买点心吃。有些人提着沉重的行李还要照顾年幼的孩子,害怕孩子会走散。每个人带着不同的目的来来往往穿梭在车站中。

中国车站人最多的时候是春运,每个人都会在春节前赶回自己的老家和父母家人团聚。

以阅读为话题的叙事作文600字 篇9

我对书籍的涉猎范围很广,从莎士比亚的作品集到关于各国知识的漫画《寻宝记》;从四大名著,到现代都市小说;从儿童的故事选,再到《朱元璋的军旅生涯》。我从不挑食。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此言不假,自从我读书后,各种知识就飞一般的增长,别人有的知识我有,别人没有的知识我去学习。

在闲时,读书是我最大的乐趣,我常在书海中获得别人得不到的快乐。书也使我的生活五彩缤纷,如彩虹般丰富多样。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时的文人墨客,无一不是饱读诗书之辈。

以在乎为话题的叙事作文 篇10

纪念性广场的文化含义:

广,殿之大屋也。——《说文》。段玉裁注:殿谓堂无四壁……覆乎上者曰屋,无四壁而上有大覆盖,其所通者宏远矣,是曰广。这个“广”字是个部首字,凡是由“广”字所组成的字大都与房屋或场所有关。“场”是指空地,具备容纳空间和范围的特征。人类活动需要空间,随着人类的需求,这种领域也不断的扩大,从而产生了场,也可以称之为活动的场所空间。纪念性广场的概念,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人们用于怀念的一个场所。对某事或者某人起一个回忆的作用。人们有了这种“纪念”的行为,才会导致纪念性广场的产生。“纪念”是人类特有的文明行为,是精神和文化的象征。总而言之,纪念性广场是精神、情感、文化功能、社会功能的场所。

纪念性广场的文化体现,更能让人记忆这个广场。为了使纪念性广场与人们情感紧密联系,必须唤起人们对广场的意识,增强参与性。首先,任何纪念性的广场都是在历史文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次,在构成纪念性广场的单体景观和建筑群体中,都分别有着自己的建设目的和文化内涵。然而,南昌八一广场的主题定位却具有红色文化的纪念性,在景观和雕塑与布景上都表达了红色文化的特色。对于弘扬“八一”精神,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意义起到了比较积极的作用。

二、叙事与纪念性的广场

1、叙事的概念

首先,一个问题。什么是叙事?众所周知,叙事就是叙述一件事情。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叙+事,即通过语言或媒介再现发生在特定时间和空间的事件。事实上,叙述是伴随着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而不断的演进。从之前的故事讲述、文字记载,到如今的网络讲述、电影表达、场景再现、景观塑造,都是历史发展的进步。其次,“事”有是什么呢?我们会联想到生活当中所发生的事情。但“叙事”所涉及的“事”,并非如此,它并不是简单的一件事。叙事学家把“叙事”界定位至少叙述两件真实或虚构的事件,其中任何一件都不可预设另一件。即叙事必须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或状态。

所谓“叙事”,就是讲述东西。相对讲故事而言,“叙事”更加具体,更加丰富。每个故事都是叙事,但未必每个叙事都符合故事的理念。因为故事有开头、中间和结尾,而叙事却只有简单的一句话。它所讲述的内容也是方式,是过程也是结果。当然,叙事也存在于景观当中,并且贯穿于各个景点,就像历史层次一样不断的积累,并存在于景观材料当中,于是故事就这样自然而然的“发生”了。

2、叙事与纪念性广场的关系

叙事与纪念性的广场是相互作用和彼此的关系。首先,广场构成了叙事的框架。周边的雕塑和纪念塔用作故事的背景,而且本身还是产生故事的过程,具有多变而重要的形象因素。其次,纪念性广场当中的任何要素都可以用作叙事的象征,可想而知,叙事在形成纪念性广场当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是通过这种叙事的方法,我们在诠释过程和解读事件中,应当熟悉这个地方的文化和了解它的故事,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了解纪念性广场的本质。

从叙事的角度出发,当代的纪念性广场,带有明显的“现代意识”,是经过与周边环境融合、改造和创新来实现新的过程,使广场的文化与当今社会有机的结合,并让现代人所接受。普通的广场往往只注重物质形态的功能和美观性,而纪念性的广场却更加注重物质形态背后所蕴含的叙事性。它们之间是“互融”的关系,既相互联系又相互补充。纪念性广场一般都设有反映广场纪念性的标志物,包括纪念碑、纪念雕塑。主要用来表现纪念性广场的特定内容和文化背景,在处于广场的中心位置,起到统筹全局的作用。因此,纪念性广场中主题标志物及它背后的叙事具有互融性的作用。南昌八一广场的主题标志物是纪念塔,它不仅体现了物质形式——视觉空间,而且还体现了它们的“生命形式”——独特的叙事性。这种形式加上人们的感受和历史文化的联想作用,使纪念塔能够产生丰富的形象力,从而具有象征作用。更好的反映当时的历史革命性。它不仅产生社会意义,而且还突出纪念性广场的主题作用。

3、叙事方法对纪念性广场的影响

叙事方法的构成,取决于叙事的三个重要要素:叙事者—设计者、媒介—纪念性广场、接受者—使用者,三者相互关联,构成叙事的主体。了解叙事与纪念性广场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参观这些被设计者用来向人们讲述故事的广场。尽管,这个广场中的设计形式一目了然,但仍然有很多东西需要去解读。在八一广场当中,对于纪念塔的设计,就强烈的反映出巍峨庄严的感觉,它设计的外观和形式,也切合了纪念性广场的设计文化。设计者是通过八一广场的革命性设计,向我们传达了南昌独有的红色文化,作为一个观赏者,应通过整个广场的“叙事”性,更加了解八一广场的革命性的特征和文化。

4、纪念性广场设计文化的表现途径

修辞手法是人们在语言、叙事和景观中构建的意义和基本手段。其中必不可少的是将一个事物和另一个事物联系在一起。在叙事者的表述过程中可以通过主题的界定、主题的拆分和叙述—意念到形体的转换,三个部分结合广场设计的文化来表现纪念性广场的纪念性。在使用者接受的过程当中,它是依次递进深入的关系,从最初物质层面的解读—表层意义的解读—深层意义的解读,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直到了解它纪念性的设计文化和情感体验。

三、总结

现如今,纪念性广场中的设计文化内涵逐渐消失,广场进行翻新和重建,原有的纪念意义和独有的革命性也随之消亡。本论文以南昌八一广场为例,通过文学当中的叙事手法的运用和文化的表现途径,进一步呼吁人们的革命意识。在南昌特有的地域红色文化之下,通过“叙事”,重温历史,避免地域文化特色消亡,城市历史文脉的断裂等问题,这也迫使我们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值得我们关注。此篇论文是对目前广场当中,以南昌八一广场为例的纪念性广场存在的诸多革命性问题来进行研究的,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能够对今后叙事视角下纪念性广场的设计文化有所帮助。并通过系统的分析,归纳,总结出用叙事的手法如何在纪念性广场上体现设计文化的革命性。在研究的同时,提升纪念性广场的革命性意义和文学叙事当中的故事性,这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可识别性和纪念性的意义。可以起到缅怀先人,启迪后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申丹,王丽亚.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马修·波泰格,杰米·普林顿.景观叙事——讲故事的设计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3]冯炜.景观叙事与叙事景观——读《景观叙事:讲故事的设计实践》[J].风景园林,2008.

[4]谭垣,吕典雅,牛谋隆.纪念新建筑[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5]齐康.纪念建筑与建筑纪念性[J].世界建筑,1991(2):22-25.

[6]肯尼思·弗兰姆普敦,著.王骏阳,译.建筑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20-317.

[7]齐康.纪念建筑与建筑纪念性[J].世界建筑,1991(2):22-25.

以那时的我为话题的叙事作文 篇11

后院里有着很浓的乡村气息,让我永生难忘。

走进后院,一下子映入眼帘的是一棵橘子树,它矗立在后院的正中央,枝条是数也数不清。爷爷说:“这棵橘子树是在你爸爸小的时候种的。”如此久远的橘子树,它的美味却从未改变过。橘子的皮很薄很好剥,吃上去甜中带着一点酸,但这些不是让我喜欢吃的主要原因,让我喜欢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籽。

橘子树的旁边有一口井,这口井可是让我们省下了很多钱。在老家除了喝水,其它需要用水的地方,都用井水,比如洗衣服、洗碗、灌溉植物……。

说到植物,我的爷爷可是一个种花爱好者,种的花可是万紫千红,它们争奇斗艳。有时爷爷连一些好看的野花都会拿回来种。后院里还有一亩田,爷爷是一个勤劳的农民,他什么都会种,只要一到丰收期,我们都不用上街买菜,比如马上就要成熟收籽的油菜花,它们成群结队,已经集体摘下了黄色的小帽子。还有一排排红色的番茄,绿色的丝瓜、黄瓜,爷爷已经搭好了支架,等待着它们爬上支架开花结果,让我们吃上了不打农药的有机蔬菜。

有时,一些调皮的老母鸡会飞出围栏直奔农田。就算吃了些农作物,爷爷也不会把他们炖了。因为母鸡是会下蛋给我们吃的,它们有时候也是很乖巧的,因为奶奶会按时喂它们,给它们较大的活动场地,所以它们下的蛋都很大,有时还有双黄蛋呢。那时的我都想变成母鸡,天天坐在鸡窝里,吃完饭到场地里散散步,然后再睡一会儿,等到吃的来了就动一下。小日子不要过的太轻松。

在乎为话题的作文记叙文 篇12

第一次,和你相遇的时候,我不过三岁。记忆中,只记得蓬松的头发,和那个难以忘怀的笑容。

幼儿园时期,我特别喜欢往你那儿跑。一放学,就开心地拉着奶奶跑到你家,“阿婆阿婆”地叫着,拉着你的手,求你给我讲故事。

后来上小学了,我不经常往你家跑了,但每当见到你,我都会笑着说:“阿婆好啊!”你也是,无论是从嘴角的微微扬起,到露出洁白的牙齿;还是从那闪亮的眼神,到那热情而奔放着的眼神,都令我十分开心。也不知道是为啥,你的微笑,总能给我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

那天,是我的生日,我高兴地邀请我的朋友到我家庆祝。没到走廊,就远远地看见你瘦瘦的身影,蓬松的头发在寒风中乱乱地飘着。看到我,你黯淡着的眼神忽然明亮起来,朝我挥着手。

我跑过去,笑着问道:“有什么事吗,阿婆?”“也没什么事……就是听你奶奶说你喜欢吃关东煮,我跑了好远去买了个正宗的……不知道好不好吃哈……生日快乐!”你手上拿着一盒小小的关东煮,热气涨着,沉甸甸的。

我慢慢地接过,看着这热乎乎的关东煮,不禁有些心酸,又有点感激。

然而朋友们却笑着说:“哦哈?那么在乎一个清洁员的礼物啊哈哈哈……”

“谁在乎了!”我涨红了脸,“你们要吃就给你们吧。”我随手把关东煮“丢”给朋友们,无所谓地说:“谁……谁在乎她啊?”于是,朋友们就有说有笑地吃了起来。而你,默默地转过身,你的背影,永恒地消逝在狂风中。

多年来,我一直无法忘记这一幕,无论是朋友的讥笑,还是阿婆转身时失落黯淡的眼神,我都无法忘记。

那天后,我绝没想到那天竟是永远的离别。我到处找人询问着你的下落,到最后,听到这一句:“她家出了点事,昨天辞职走了。”

我孤独地站在门外。风,突然不吹了。一滴泪慢慢地流了下来,我才发现,我,原来是多么害怕失去你,多么在乎你啊。

以在乎为话题的叙事作文 篇13

关键词:钢铁年代,张力叙事,文化形象构建

电视剧作为拥有广泛受众群体的大众艺术形式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电视剧作为以内容为主导的文化产业形态,其核心竞争力是文化价值的发掘和彰显,承担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文化功能。与具有广泛受众群体的辽宁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相比,辽宁“东北风”电视剧创作中存在重“农村”轻“城市”现象,工业题材电视剧数量有限、发展缓慢,没有形成广泛的规模化影响,“工业题材电视剧的长期缺位,与庞大的作为社会重要主体的工人群体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所扮演的举足轻重的角色,对于他们在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为改变国家面貌所作出的居功至伟的贡献,形成了巨大的反差。”[1]辽宁在建国初期的国家工业化建设和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表现辽宁工业发展、塑造工人形象的工业题材电视剧是辽宁“东北风”电视剧艺术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辽宁确立自己清晰可辨的文化身份和文化立场,构建丰厚文化形象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如何发挥辽宁老工业基地的优势资源在电视剧创作中艺术化地书写和表现,如何推动工业题材东北风电视剧的创作与繁荣,展现时代精神是当下辽宁“东北风”电视剧创作面临的重要课题。由辽宁金牌编剧高满堂创作的作品《钢铁年代》是工业题材电视剧的力作,作品不仅描写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鞍钢建设发展的壮阔历史,更以富有张力的叙事表达深刻呈现了辽宁工业的精神内核和工人的精神品质,在以钢与铁、爱与恨、自我与社会三组张力叙事中释放着深沉的美学能量和丰厚的文化内涵。

一、“钢”与“铁”的形象张力与工业精神表达

《钢铁年代》以“钢”与“铁”的意象为叙事线索聚合重大历史事件,塑造钢铁工人形象,在消费文化语境中表达着工业精神内核。剧中“钢”意象被赋予国家形象、历史事件、人生信仰、男人形象等富有韧度的坚硬形象,呈现积极向上的拼搏进取力。“铁”意象被赋予个人、女人、父母等富有柔软度的形象,具有不顾自我得失、包容他人的奉献精神。“钢”和“铁”既相互冲突碰撞又互相包容共生,“铁”的形象在压制和融合中努力实现“钢”的价值,共同铸造出激情又满是伤痕的年代。

主人公尚铁龙是善打硬仗、敢于挑战、勇于超越的勇士。在战争年代,他是勇猛杀敌、富有计谋的连长;在和平年代,他是刻苦专研、不畏难关的分厂长。作为“钢”形象的尚铁龙展现了钢铁工人的铮铮铁骨,面对困境永不服输;面临个人爱情和信仰选择时,却放弃了自己喜欢的女人铃木加代;面对已嫁给杨寿山的妻子时,默默隐忍、成全和关心着麦草。作为“铁”形象的杨寿山在国家号召全国大炼钢活动时,忽略个人价值,他担心怕坏了一炉好钢,连死都不选择跳进钢炉,而是选择凿冰跳湖……他们在逆境中不向困难低头及生命力顽强的精神气节成为工业精神的深度表达。

二、爱与恨的情感张力与工人身份认同

工业题材电视剧通过对特定历史条件下对普通工人的爱恨情仇、生活状态的影像书写来表现工人的精神品质。提起“工业题材”,观众往往联想到工业的机械性、单调性和重复性,因此工业题材电视剧创作容易陷入“只见机器不见人”的窠臼,在工业题材剧创作中特别要避免人物塑造的概念化,“只有用新鲜的感觉、新鲜的人物来架构一个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工业故事,才能令其在新的文化语境中适应新的观众群体,从而产生动人心魄的感染力和震撼力”[2]。《钢铁年代》展现了1949年到1965年承载着十七年特有的激情和信仰的时期,以鞍钢工人的精神追求、情感脉动与工业生产的豪情无缝对接,揭示出普通工人们的喜怒哀乐,铮铮铁骨的兄弟情、隐忍成全的夫妻情、彼此辅助的战友情等等,使主人公成为工人形象的生动代言者。

主人公尚铁龙坚强、勇敢、乐观、重道义,处处展现出奋发向上的人格魅力。战争年代尚铁龙被杨寿山“误杀”,和平年代尚铁龙死而复生,在得知妻子要嫁给死对头时,他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决定成全杨寿山和麦草,并默默地关心着麦草;当杨寿山绝望无助时,鼓励他坚强生存,并帮他度过艰难岁月,两人从死对头成为患难知己。尚铁龙和杨寿山作为剧中的一对欢喜冤家,爱恨交织让他们成为《钢铁年代》的焦点,在工厂里他们从最初的互不服输、彼此较劲,到惺惺相惜、患难与共,成就了铁汉子之间的深厚感情。当两人面对爱人麦草时,他们彼此奉献、成全。

麦草作为具有中国传统美德的女性形象,以她独有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调和着两个男人之间的矛盾,自己背上沉重的道义的十字架,以自己宽容真诚和坚韧坚强的种种举动,赢得了两任丈夫的尊重和庇护。他们的爱情超越了个人情感悲欢,三人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挣脱世俗的亲情,展现出光辉的人性力量。《钢铁年代》中塑造了具有丰厚人格维度和内心情感的人物形象,将表现的重点聚焦于机器背后的人物个体,有力刻画出钢铁工人的精神状态和内心世界,获得了观众的情感认同与内心共鸣。

三、自我与社会的话语张力与时代价值表述

丹纳曾把“种族、时代、环境”作为艺术作品的三要素,不同社会时代语境下的人物会呈现出独有的特质,“分明是以钢铁工业建设史为大背景,《钢铁年代》却没有一味地大开大阖,而是通过鞍钢工厂甚至幸福大院这个小窗口,透过主人公的命运和人生,让观众得以一窥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3]

《钢铁年代》在对时代价值的表述中将工人生活置于前景,工业生产作为背景,以深情的目光关注着历史洪流下小人物的命运。在大炼钢铁运动时,鞍钢各分厂积极响应,鼓足干劲,大显身手,杨寿山担心小钢炉炼不出好钢材既浪费国家资源又耗费钢铁工人体力,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因担心被“拔白旗”不得已偷偷将废弃的旧钢材重新冶炼,被人举报后入狱并被“拔白旗”。在响应国家号召和保全自我的话语张力下,杨寿山无法违背时代意志,最终被下放到农村养猪,承受了个人意志与国家权力意志冲突的必然结果。中日和中苏特殊的国际关系导致铃木加代和尚铁龙、谢廖沙和沈云霞的爱情悲剧,尚铁龙在面对信仰与爱情时,牺牲自我幸福,选择向国家意志妥协,在特殊时代背景下国家权力意志与自我情感之间产生巨大张力,个人情感成为国家权力意志和个人意志相冲突的牺牲品。电视剧《钢铁年代》在特定时代语境中努力渗透人性关怀,热情赞颂工人们在艰难困苦中依然执着、善良、坚韧的美好品质,展现出具有时代价值的人格魅力和人性力量。

工业文化是当代辽宁精神和文化形象的重要领域,工业题材电视剧是实现辽宁文化形象完整艺术表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电视剧《钢铁年代》以富有张力的叙事表达,透过具有丰厚人格维度和内心情感的人物形象塑造,折射出特定时代辽宁工业发展历程乃至国家建设历程的缩影,书写了令人动容的时代赞歌,赋予工业精神具有时代特点的深层内涵。

参考文献

[1]周思明.工业题材电视剧缺位为哪般[J].中国艺术报,2014-5-26.

[2]马琳.以崭新的视角聚焦工业——关于工业题材电视剧的思考[J].艺术广角,2010(05).

爱好为话题的叙事作文 篇14

星期六下午,我和老爸去清流公园打羽毛球。首先是我发球,于是我站好了七字步,紧握球拍,只听到“嗖”的一声,羽毛球像一只白鸽飞向老爸的头顶。可老爸不慌不忙地将球又打了回来,又高又有力度,我不知所措,球正好砸中了我的头,我输了。我头一昂,说:“老爸,再来一局!”老爸笑嘻嘻地答应了。

第二个回合是老爸发球。他伸出强劲有力的胳膊,猛地将球打过来,像一支箭一样冲了过来。我向上一跳,来了个漂亮的扣球,球过去了。老爸随即轻轻松松地将球接住,又一次地打了过来。我无力反抗,没接到。这个回合我又败下阵来。不服气地我和老爸进行了第三回合的比赛。

这次我学着用老爸的“战术”,使劲扣球,可惜我的体力不佳,力度不够。突然我灵机一动,有了新的主意,我要充分利用我的身体灵活性。打球过程中,我将球拍向左一歪,羽毛球飞到了老爸的左边;老爸接过球打了回来;我又向右一歪,羽毛球飞到了另一边。老爸左右跑过,没有我灵活,有点手忙脚乱。此时我果断地扣了一球过去,刚擦网过去,老爸没反应过来,没接到。我欢呼起来:“我赢了!”

后面的几个回合我是输多赢少,不过通过打羽毛球,不仅锻炼了我的身体,还给我带来了许多欢乐。

相伴为话题的叙事作文600字 篇15

——题记

小时候的我,甚是胆小,或许是因为我从小体弱多病的缘故,我不爱与人交流。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的我,似乎都是与爸爸妈妈一起度过的。爸爸陪我打篮球,跑步,增强体质;妈妈陪我过家家,陶冶情操;下雨打雷的时候,也总是父母陪在我身边,生活中竟是找不到一个朋友的影子。

稍大些,上了小学,我仍是老样子。爸爸妈妈可急坏了,于是每天带着我去邻居家串门,渐渐地我有了两三个小朋友,父母便有意疏远我,不再陪我嬉戏。那时我可真着急,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可没有法子,我只能硬着头皮到处找朋友,好似小蝌蚪找妈妈。小学的时光穿梭如箭,在举手投足间悄悄流逝,在我与朋友们躲迷藏、跳皮筋间慢慢溜走。此时的记忆里,也已全部是与朋友们相处的情景。

但现在,我上了初中,早已与书为友。人们常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现在的我也正在攀登着这光明但却艰险的阶梯。这条路上充满着泥泞与磨难,但我仍义无反顾。因为在这条道路上我有家人、朋友的陪伴!他们像是一座座灯塔,指引着我前进的道路;他们像是蓝天,而我是白云;他们像是海洋,而我就是小鱼……它们时时时刻刻的都陪伴着我生命的旅程中,也正是因为他们,生活才变得绚丽多彩!

以在乎为话题的叙事作文 篇16

关键词:门户网站,新闻叙事,甲型H1N1流感

门户网站作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一种新兴的平台, 因为其包罗万象的信息资源和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而日益受到大众的追捧。但是门户网站中参差不齐的海量信息也造成受众的选择障碍, 故网站的新闻消息的真实性受到大众的质疑。近年来, 随着国内门户网站的发展与完善, 规模性的新闻报道也在逐步形成, 如门户网站的代表新浪网策划的“甲型H1N1流感”专题报道。专题报道中的各个版块不再是互不相干的独立个体, 而是围绕着甲型H1N1流感爆发这一基本事件, 采用多样的叙述语言如文字、图片、视频、表格等形式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 向大众展示此事件产生发展的全貌以及社会各界的反应与变化, 这也体现了新闻叙事学中力求真实客观反映事实真相的要求。

文本结构:单元重组及多种结构方式的综合使用

著名新闻人穆青认为“新闻是一种叙事文” (1) , 就此而言新闻也是叙事, 也是通常所说的“讲故事”。但是依据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那么这必然决定了新闻所讲故事的特殊性, 不同于小说中可以无限夸张地虚构故事, 新闻中所讲的故事都是真正发生于现实生活中的事实。因此, 作者对于新闻文本的构建将限于客观真实反映事实的框架之中, 不能像文学文本的作者那样随意地臆想与虚构。在这个层面上而言, 作者的主观能动性无形之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尽管事件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发生发展的, 但构建新闻事实的各个单元却是可以自由组合与排列的。这也使得新闻文本结构的多样性成为可能。依据美国的创意大师J·W·扬在《产生点子的技巧》一书中所提出的著名公式:点子=A+B。 (2) 其中A指的是“新闻事件”的核心事件;“相关的新闻事件”及“深度分析”是对核心事件的充实, 相当于催化;“新闻报道形式”是新闻事件的呈现形式。相对于事件性新闻最为常见的组合方式有并列式、结合式、包含式。其中并列式是指几个基本序列按并列关系结合成事实。这种组合方式让文本结构的层次更加清晰, 通俗易懂。结合式适用于那些比较复杂的文本结构, 原因和结果并非一目了然的事件。包含式类似于熟知的倒金字塔结构, 文本开头通常将核心事件交代清楚, 在选取事件的某些方面逐一加以催化形成新的内容。以上所介绍的形式都是针对事件的重新组合, 同理, 事实也可依据一定的规则剥离成各个小单元, 并且各单元相互独立成篇又彼此联系。

新浪网站的新闻专题报道及结构安排大致可以归结为单元重组以及三种方式的综合使用。如下表:

滚动报道、分析评论、甲型H1N1流感防疫指南 (手册) 这三个单元位于结构的第一层, 可以被视作事实的基本序列。而这三者又是很典型的因果关系的结合, 即关于疫情的最新报道触发了多方媒体以及网友的关注, 并作出分析和评论, 同时也是向民众宣传流感防疫指南的发端。位于三个基本序列之下的内容又分解成彼此独立的小单元。滚动报道涵盖了中国以及全球最新的疫情, 同时也介绍了疫区的应对措施, 网友的隔离日记和流感时期的遭遇也成为报道的组成部分, 这一部分可以看作是全球的普通民众对于流感的反应。在这一序列中, 全球以及中国的疫情统计情况是因, 应对措施是果。分析评论中, 突出强调了流感对于经济的影响, 并开辟了小专题专门予以叙述。同时, 网站还摘录了《人民日报》、《环球时报》、中国新闻网等媒体的分析评论以求对流感这一传染疾病本身以及其所对人民生活所造成的影响予以全方位的分析评说。在这一序列中, 经济、政治、生活的影响处于并列的方式。甲型H1N1流感的防疫指南 (手册) 这一基本序列则主要是介绍甲型H1N1流感的病症以及具体的防治措施, 以指导广大受众为目的。在这个序列中, 单元则是按照人们对于病状的基本认知规律而排列的, 即疾病的症状、易感人群、传播途径、防范措施等。

叙事人:媒体、网友的共同写作

新闻是被叙述的对象, 那么自然作为叙述主体的新闻叙事人, 其真实身份的认定也影响着新闻的叙事建构, 进而影响其新闻真实达成。新闻作品的写作者毫无疑问是各媒体的从业者, 但这是否就意味着媒体的供职人员就是新闻的叙事人呢?在大多数情况下, 新闻文本的讲述者也就是文本的写作者, 两者的身份是重合的。而在门户网站中新闻的叙事人不再单纯是撰写新闻文本的媒体记者, 是在网民以及各大新闻媒体参与下集体, 即新闻所透露的是“集体叙事声音”。

互联网站的一个优势是与网友的互动性, 在专题版块“网友记录流感经历” (也是博友疫区直击) 中, 网友将自己真实的亲身感受和经历记录。因为网友成文的过程都经历了类似新闻材料采集、新闻资源的加工、新闻文本的创作过程,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所记录的是真实可信的, 因此本文认为网友记录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新闻报道。在这里, 新闻文本的叙述以及文本的写作是真正的合二为一, 网友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新闻同时也成为新闻创作的主体。这个版块因为记录的是网友亲历的真实之事, 因此也更具说服力, 有利于新闻叙事人的说服功能发挥作用。不同的新闻叙事人自然有不同的叙事声音, 因此不同的媒体新闻中所透露的观点也是各有千秋。援引自新浪网转载2009年5月24日中国新闻网的消息《美国研究人员证实H1N1病毒源自猪群》中指出经美国专家证实在全球传播的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源自猪群, 是已知“杂种”病毒和另两种病毒基因杂交的结果。而同样是位列于此专题的一则消息则传达了不同的讯息, 2009年5月26日引自人民网的消息《俄专家称甲型流感病毒系人造意在减少世界人口》中指出俄罗斯地缘政治问题研究院院长列昂尼德伊瓦绍夫上将认为, 最近几个月以来感染上万人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人工制造的, 目的是减少地球上的人口数量。两则消息均是对于流感病源的猜测, 但是两则消息孰真孰假至今尚无可判断。从这两个完全相左的观点都出现在同一专题报道中可以看出, 门户网站实际上充当的是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 其中并没有鲜明观点的表露, 但是各新闻叙事人的声音得到了很充分的表达。

叙事视角:多种视角的综合选择

新闻的叙事视角关注的是叙述新闻的角度和方式, 往往同一则新闻因为作者所处的立场不同, 而其中所表达的观点也可能会截然不同。“当作者要展示一个叙事世界的时候, 他必须创造性地运用叙事策略, 其中叙事视角就是作者和文本的心灵结合点, 是把作者全知的圆切割成文本中限知的扇面, 也就是作者把他体验到的世界转化为叙事世界的基本角度, 同时它也是读者进入这个语言叙事世界, 打开作者心灵的钥匙。” (4) 作者一般采用的叙事视角有全知视角、限知视角、以及纯客观视角。一般情况下, 新闻是记者对一个事件的报道, 作为报道者的记者本身并没有参与其中, 因此绝大多数新闻是用全知叙事视角对事件进行报道的。全知视角下的作者是无所不知的, 不仅关于事件的进展甚至事件参与者的心理活动——作者都了如指掌, 用这种视角便于受众对于该事件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当作者作为事件的主要人物, 他们就不在只是事件的旁观者而是亲历者, “此时的记者有时完全是在讲自己的故事, 这样的新闻报道在个人亲历性报道中十分常见。” (5) 在这种视角下成就的新闻, 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 其真实性令人信服。纯客观视角叙事的特点是:叙述人只讲述人物的活动而不进入他的内心世界, 只见其人不见其心。作者往往用当事人的口吻进行讲述, 这样自己永远都处于客观中立的位置, 以彰显其新闻的公正性。

从网站关于“甲型H1N1流感”的专题报道来看, 这三种视角在各新闻文本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在滚动报道中, 叙述语言包括文字、视频、图表, 文字报道多是转载自各大报纸媒体或者专门新闻网站发布的消息, 视频报道则多是来源于各大电视台的新闻报道或者新闻专题栏目, 图表则是新浪网站自己根据疫情的最新统计情况制绘的, 并且随时更新。全知视角在文字以及视频报道中运用比较广泛, 如2009年5月12日新浪网援引自《楚天都市报》关于《内地确诊首例甲型流感病例》的报道, 文章开篇便运用四个简单的陈述句:“患者病情已有好转, 体温正常, 其亲人无异常。同机密切接触者383人涉21省, 大部分已找到。我省5名密切接触者已找到并接受医学观察。专家提醒:不可过度恐慌, 但要保持高度警惕。”尽管几句话中没有出现记者的身影, 但是记者所要传达的信息却是众人皆知。第一句患者本身的情况 (传染源) ——好转;第二、三句同机密切接触者 (传播途径) ——大部分已得到控制;第四句引用专家提醒 (观点) ——放心但不放松警惕。在全知视角的关照下, 新闻文本彰显出用事实说话的艺术张力, 《楚天都市报》关于内地首例确诊病例的报道仅在文章开头, 用寥寥几笔便将事实陈述清楚, 最后引出专家话语力证自己观点则能水到渠成。限知视角在网友记录流感经历的版块中较为常见, 随着中国出现首例确诊病例, 密切接触者难逃被隔离的命运, 许多作为流感危机的亲身体历者的归国留学生也纷纷记下自己的隔离日记。他们所采用的视角便是限知视角, 这种方式将他们的感情更直接的表达, 并且能使读者产生强烈共鸣。如新浪网援引自《羊城晚报》2009年5月22日蒋江敏的隔离日记便是以第一人称限知视角对其回国全程的经历以及心理活动记录下来。话题虽有沉重, 但是作者文笔诙谐, 全然感受不到流感威胁的恐惧, 这体现了限知视角的优势, 因为是记录作者亲身经历的事情, 所以作者个人文风有助于平衡事件本身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有助于读者更客观的认识事件本身。图表均采用的是纯客观的视角, 网站编辑仅是将疫情统计情况列于表格之中, 其中包括国家地区、疑似/确诊病例、死亡人数、详情。这种视角是客观的记录事件发展情况, 不予评论与指导, 意在让读者自己做出判断。

以新浪网站为代表的网络媒体, 在“甲型H1N1流感”的专题报道中, 通过优化其网站新闻组合的叙事结构, 突出网友作为新闻叙事人的主体性, 同时在版块内容的设置中注意了叙事视角的多样性选择, 从而集聚成网络新闻专题报道的优势, 巧妙地利用了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 牢牢地把握住了广大受众的需求点。这种对新闻资源的整合方式既能有效地丰富新闻叙事的内涵和外延, 又有利于满足不同层次受众的不同需求, 能够达到理想的新闻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穆青:《新闻散论》, 新华出版社, 1996年, 第76页

[2]何纯:《新闻叙事学》, 岳麓书社, 2006年, 第120页

[3]热奈特:《叙事话语, 新叙事话语》,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年, 第171页

上一篇:谈一谈对读书的体会下一篇:六年级三班学生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