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上市公司再融资

2024-09-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美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共8篇)

美国上市公司再融资 篇1

赵锡军 吴珊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FSI)

一、国内上市公司再融资格局的演变概况

上市公司利用证券市场进行再融资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截止今年7月,深沪两市共有645家上市公司先后实施过配股或增发,其中再融资额超过5亿元的上市公司有130家,超过10亿元的有49家。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渠道主要是配股和增发,根据再融资主渠道的变化,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起步阶段--5月以前:配股是唯一的再融资方式。1995年证券市场的回暖和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使再融资的队伍逐渐扩大。由于配股所需的审批时间较短,公司具体操作起来也更简单,再基于对我国特殊国情的考虑,在195月以前,配股是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唯一方式。在这一阶段实施配股的上市公司约有140家。

2、初步发展阶段--年5月至3月:以配股为主,增发和可转换债券为辅的再融资格局。1998年5月,沪深两市的5家上市公司开始增发新股的试点工作。7月,上海上菱电器股份公司成功实施增发,标志着我国开始了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新探索。自此,增发作为上市公司的一条再融资的新渠道,开始逐步为市场所认同,从1998开始试点至末,共有35家上市公司(B股除外)通过增发的形式实现了再融资(见表一)。另外,1998年10月,证监会批准南宁化工发行15000万元可转换债券,成为首家获准发行可转债的公司,从而也开启另一条再融资的新渠道。这一阶段,再融资的规模不断壮大,1994年深沪两市再融资总额仅为12亿元,而20实现的再融资额达到742.88亿元,是1994年的62倍。也正是在这一阶段,基本上确立了再融资的三条渠道,但是再融资格局仍然延续着前一阶段以配股为主的再融资模式。

3、市场化阶段--203月至今:增发、配股和可转换债券并重的多元化的再融资格局。中国证监会分别于年3月28日和4月27日发布《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实施办法》,以这两个办法为标志,我国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一新阶段的特点是上市公司纷纷加快增资扩股的步伐,再融资的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以前那种以配股为主的再融资模式逐渐被打破,再融资正朝着市场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二、上市公司再融资的现状

截止到今年8月,已有近110家公司提出了增发意向,预计募集资金额达800亿元,超过去年全年的筹资额740亿元。自4月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实施办法》公布以来,拟发行可转化债券的上市公司开始增加,江苏阳光、威孚高科、西宁特钢、东方电子纷纷宣布了可转换债的发行计划。到目前为止,已有10家上市公司提出了发行可转换债券的预案,其中东方集团、中信海直以及万杰高科的发行规模均在10亿元左右。由此可见,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格局是:增发、配股和可转换债券并驾齐驱,其中增发正在成为再融资的主流渠道;配股的地位逐渐受到削弱;可转换债券目前尚称不上是再融资的常规渠道,但从长期趋势来看有望成为再融资的主要渠道之一。这种格局及发展趋势由表二、表三可见一斑。

应该说,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这种发展趋势是符合市场化要求的,对于这一点应该予以肯定。特别是今年年初证监会相继出台的两项新规定,充分体现了对再融资方式的创新的支持和监管理念的市场化变革。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的增资扩股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渠道实现:购并、发行可转换债券以及类似于我国增发方式的“供股”。基于我国特殊的历史遗留问题以及股份不能全流通的股本结构,上市公司一直侧重于通过“配股”这一独特的方式来解决再融资的问题。但与增发相比,配股有其特殊的不足。其一,增发打破了配股10配3的限制,从而更加凸现了配股募集资金量小的局限性,特别是在大股东往往放弃配股权的情况下,配股更是难以满足上市公司再筹资的需求。对于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来说,更是一个尴尬的两难选择:如果国有股股东接受配股方案,这无疑有悖于国有股减持的理念,与股权结构的优化背道而驰;另一方面,如果国有股股东放弃配股权,配股的再融资初衷将难以实现。其二,由于配股是定向的,因此,对于目前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改善不会有任何帮助。而增发不一定是定向的,可以视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另外,新规定取消了对增发的四个限制性范围,从而使增发成为多数上市公司都可以采用的再融资手段。与增发和配股不同,可转换债券兼具股权性融资和债券性融资的特点,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在短期内不会扩大股本、不会稀释盈利。因而,在证监会于4月公布《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实施办法》后,上市公司对发行可转换债券表现出很大的热情。然而,目前由于种种客观因素的限

制,短期内可转换债券还难以成为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渠道,这同时也意味着在可转换债上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再融资的规范化程度亟待提高

我们在肯定再融资发展的大方向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现阶段上市公司的再融资仍不规范。表现在:

1、再融资的门槛降低了,相关的跟踪制约机制却未跟上。通过对2001年已提出增发意向的62家上市公司基本情况的统计(见表四),可以发现,有近27.3%的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低于10%,11.3%的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低于一年期银行贷款利率5.85%;近44%的公司在既没有分红也没有转增。这些数据表明拟再融资的上市公司的质量参差不齐,令人担忧。低门槛在给予优质公司再融资便利的同时,也为劣质公司提供了上市圈钱的机会,将更加刺激上市公司为融资而融资的行为。

2、资金使用存在随意性。首先,不少上市公司再融资所募集的资金并未投向原有主业而是转向新行业,在这种背景下,以原有主业的收益状况作为增发的依据是否合适,值得思考。至于上市公司不遵照增发或配股的募股说明书任意修改资金投向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不少公司盲目实现融资后,往往不知道该将这些资金投向何处,于是就出现不少公司将资金或存入银行,或流入股市的现象。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就有122家首次募集公司变更了募集资金流向,其中变更招股项目投向的有77家,占63.11%,更惶论实行增发的上市公司了。虽然新规定要求上市公司在发行完成后的三年年报中持续披露本次募集资金的使用效果,同时将上市公司把大量资金用于委托理财列为重点关注事项,加大对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和使用效果的监管力度,但是,在处罚力度上还显得不够,仅仅要求有关人员在指定报刊公开道歉、对上市公司给予公开批评,难以形成有效的约束力。

3、资金使用效益低下。通过对再融资额在前30名的上市公司的调查统计发现,有14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在实施再融资后出现显著下滑,有的甚至出现负值,其中有11家公司的净利润出现大比例下降。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上市公司的盲目融资冲动和行为短期化是造成再融资使用效益欠佳的重要因素。融资的盲目性使上市公司筹集到巨额资金之后,往往显得准备不足,更谈不上有效保证募集资金使用效率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和公司自我约束力太弱,很多上市公司存在经营短期化行为,偏离主业,盲目进行多元化投资,使资金使用效益出现下滑。截止7月,已有110家上市公司提出增发预案,预计增发资金额在800亿元左右,平均每家公司筹集资金约8亿左右,面对如此庞大的一笔资金,如何有效保证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是每一家上市公司乃至整个市场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四、增发热对证券市场的消极影响

今年年初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强调进一步推进“市场化的发行机制”,适当调低效益指标,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增发筹集资金。一时间,上市公司选择增发趋之若鹜,引发出一波增发热潮。但是,从市场反应看,大凡上市公司公告增发当日,股价呈不同幅度下跌,增发股价上市日,股价下跌更为剧烈。

长远而言,增发的主流化和市场化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大趋势。从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内在规律看,市场化是中国证券市场在经过奠基后目前孜孜以求的关键阶段。中国证券市场市场化、规范化发展必然要求解决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问题。但是,目前增发制度的症结在于其市场化推进已脱离了中国证券市场的现实基础,即市场化的增发制度并没有相应的规范市场作为其坚实基础。因此,在不规范的市场环境下而向缺乏约束的上市公司打开大规模的融资口子,是对市场滥“圈钱”行为的纵容。

1、上市公司缺乏自我约束,难以支持增发的市场化进程。在门槛设置上,要求增发的公司在最近三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与扣除前的净利润孰低为准,同时对低于6%的公司,在增加其他约束条件的情况下允许其申请增发。在增发的发行规模上,虽然没有对其做出具体限制,但是,新规定以公司项目的实际资金需求量和公司对未来盈利能力的预测作为对发行规模的约束。由此可见,在对增发资金规模以及门槛的约束上,主要是依靠市场化的力量。然而,目前,这种市场化的力量要真正起到约束作用,主要依赖于上市公司的自我约束力。但是由于各种因素,我国上市公司近64%的`股份不能上市流通,在这种特殊的股权结构下,由于上市公司的国家股有效持股主体缺位问题没有有效解决、容

易出现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对经理人员的约束不力、各持股主体控制权的行使容易出现缺陷等原因,上市公司难以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因而,才会频频出现上市公司利用增发盲目融资、随意变更募集资金投向、增发后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资金使用效益大幅下滑的现象。

2、投资者难以适应局部突进的市场化脚步。市场化的增发强调的是发行标准的市场化。发行标准的市场化主要体现在增发的低门槛和定价机制的市场化上。可是,在整个大环境市场化脚步未跟上的情况下,增发门槛的大幅降低和定价机制改革过快的市场化步伐将严重挫伤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目前投资者已经对实施增发的上市公司质地以及增发价格表现出不信任以及不满。市场对增发公司的股价已经明显出现提前反应效应,而且明确为利空消息。以年公告增发的26家上市公司(吉林化工、交运股份、风华高科、中兴通讯、清华同方、青岛海尔、青岛啤酒等)为例。公告增发当日, 26家公司股价平均下跌1.02%,增发股份上市当日, 26家公司股价平均下降2.03%。但从总体上看,26家公司在公告增发日,平均股价下跌了1.02%,而3天内,日平均股价又上升了0.19%。从结构上看,公告前后3日,有10家公司的平均股价波动率由负转正,同时有10家公司的股价平均波动率由正转负。由此可见,增发大大加大了证券价格的波动幅度,我国证券市场已经对上市公司增发新股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股价效应波动。

3、整个市场滞后的市场化进程难以支持局部过快的增发市场化进程。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增发依赖于整个市场的市场化程度,需要资本市场的规范以及市场环境的完善作支持。不可否认,我国资本市场在经历十年奠基阶段之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市场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资本市场现行制度结构、信息披露机制、投资者的构成、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我国投资银行的定位取向以及其他中介机构等方面尚存在很多问题.这种市场化程度不高的大环境远不能为市场化的增发提供有力的支持,却会使融资演化为“圈钱”。表现在:第一,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本结构中存在着大量不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而且占据着控制性的股权比例。因此,大多数的增发议案,主要代表了国家股、法人股股东的意愿,而不能代表流通股股东的意愿。因此,在我国上市公司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二元股权结构下,增发新股,客观上造成非流通股股东控制资源增加,流通股老股东财富减少的效应。这有悖于资本市场的公平原则,损害了流通股股东的利益。第二,由于整个市场的市场化步伐没有跟上增发的市场化步伐,市场无法对增发后的上市公司形成有效约束,致使上市公司质地劣化。例如,上市公司不遵照增发或配股的募股说明书任意修改资金投向的例子比比皆是。不少上市公司将增发得来的资金用于购买母公司的资产,有严重侵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及公司自身利益之嫌。

美国上市公司再融资 篇2

一、西方发达国家融资结构

目前国际上的企业融资模式主要有两种:英美模式和日德模式。前者以证券融资方式为主,也称作英美直接融资模式,其证券融资可占到企业外源融资的55%以上;后者则以银行融资方式为主,也称作日德间接融资模式,其银行融资要占到企业外源融资的8 0%以上。尽管以美英、日德为代表的融资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通过观察西方发达国家历年来的融资统计数据, 不难发现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企业不仅具有最高的内源融资比例,而且从证券市场筹集的资金中,债务融资所占比例也要比股权融资高得多。但总体来看,西方国家企业的融资结构却呈现出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相吻合的特征,即企业融资方式符合“啄食”顺序理论,其融资方式的选择顺序为:内部股权融资(即留存收益),其次是债务融资,最后才是外部股权融资。

发达国家公司融资结构之所以具有上述特征,与其特定的股权结构模式密切相关。在美英模式中,公司的所有权比较分散,分散化的股权结构不仅使得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的程度较深,而且使分散的股东不能有效地监督管理层的行为,公司的实际控制者就是公司的经营者。在内部约束机制相对较弱的情况下,主要通过外部监控来加以控制。这就使得外部融资成本相对较高,因而这两个国家的企业更多的依赖于内源融资;在日德模式中,公司的股权则较为集中,银行在融资和公司治理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比如在日本、法国和意大利,银行与企业的关系密切,银行常常作为股东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从而企业可以更多的依赖于外部负债融资。另外,由于证券市场上的资金供给者相对银行贷款资金成本较高,因此证券融资在各国企业的融资结构中只占较小的比重。

二、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现状

我国企业的融资现状与西方各国的情况刚好相反,背离了优序融资理论。我国企业由于内部积累严重不足,内源融资在企业融资中所占的比例很小,而在外源融资中,企业又普遍表现出了对债务融资的厌恶和对股权融资的极度偏好。因此,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是:首选股权融资,然后是债务融资,最后才是内源融资。

三、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上市公司几乎不考虑再融资的效率问题

我国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需求却与投资效益产生了严重的脱节,只重融资,轻视使用。上市公司再融资过程中最关心的是资金能否到位,而很少考虑使用效率。对于一个规范的市场主体来说,再融资是一个由项目选择,项目可行性论证,确定融资计划,融资,投资,取得投资回报等各个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的环节组成的系统工程。再融资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只有获得了预期的投资收益时,整个再融资行为才是成功的。若项目上马后,实际效益低于预期,投资者将以用脚投票的方式否定整个再融资计划,造成企业的股价大跌,股东利益受损,并使今后的融资计划难于得到投资者的认同,未来的融资成本将大幅上升。因此,只有良好的投资效率才能解释融资需求的合理性,才能得到市场投资行的认同。

(二)配股和增发的价格呈现高涨的趋势

配股和增发的定价问题是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核心问题之一,从理论上来说,配股、增发的定价是企业自身经济发展中的自主决策问题,定价的高低不存在统一的标准。只要公司愿意高价发行,投资者愿意接受,就是正常的市场行为。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在配股、增发的定价机制明显的不合理,导致配股、增发的价格不断上升。主要原因是:一、大股东从市场圈钱的欲望随着市场的发展同时膨胀,已不满足于低价配股、增发带来的较少的融资量。二、监管部门放松了对配股、增发等再融资行为的管理。

(三)再融资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普遍下滑

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信息披露中几乎百分之百宣传再融资项目有相当高的内部收益率,尽管上市公司不断地通过再融资方式获取廉价资金,但由于股份基数也不断增大,而上市公司实际收益增长有限,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必然呈下降趋势,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下滑是偏好股票融资的必然结果。根据财务理论,当投资项目预期收益率较高时,股票融资的成本较高,这时应该选择债务融资,而当项目的预期收益率较低时,应该选择股票融资。上市公司通过再融资取得的资金投资项目并没有给其带来预期的高回报率,反而降低了其资产的整体收益率水平,进而对其持续盈利能力带来不利影响。

四、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存在问题的真正原因在于国有股权的所有者缺失

产权明晰指产权要有明确的所有者指向,而国有股股东却是一个空泛的概念。股东指向的空泛使国有股失去了所有者,与股权相联系的公司经营决策权实际上被公司领导层、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等组成的一个混合的利益群体所获得。股东地位的模糊必然引起控股权使用上的混乱和盲目,而后果却无人负责。

(二)再融资决策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作用的发挥与否与管理层利益相关性很小

目前的上市公司大都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作为公司管理层,他们对公司的再融资决策有重要的决定权,但并不享有与此相联系的股东收益的增加,当高效率的再融资决策增加了企业的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时,企业价值受到了市场投资者的认可,公司股价上涨,但管理层成员因为不持股或持股量很小而得不到二级市场的资本收益,当然也不会有利益损失的风险。当再融资行为引发市场的消极情绪,带来股价下跌时,管理层的个人财富也不会因此受到损失。可见,再融资决策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作用的发挥与否与管理层利益相关性很小,而与之相关度较高的因素是管理层在职消费和与决策权相关的一些隐性收入。在公司经营机制和发展条件还不很完善的情况下,足量而低成本的资金来源成了上市公司地位的重要保障。再融资计划有利于稳定他们获得在职消费的能力和决策权的巩固。因此,以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导出的再融资行为准则对公司管理层来说并不是最优化的方案,对他们来说,融资决策的后果无所谓,能否融到资才是最重要的。

再融资是指上市公司在股票首次公开发行IPO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初次公开募集到资金后,再次或多次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的行为。再

(三)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在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的行动动机与公司管理层趋同

从委托—代理关系的角度来看,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依然不是国有股权所有者,而是比公司管理层更高一等级的代理人。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角度来看,他们肩负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任务,对国有股权的增值有偏好,但这并不表明他们对再融资行为的效率性有偏好。与上市公司层面的代理人一样,国资部门重融资而轻效率。在上市公司偏好的股权再融资中,由于国有股权持股成本极低,高价的配股、增发带来高额的资本溢价,增加了资本公积,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如果追求融资效率,以促进效益的方式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的任务,那将是一个长期而又充满变数的过程。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对减轻地方就业压力和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都有正面的效应,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社会效用的偏好得到了很大的满足。总之,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作为国有股权代理人,在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的行动动机也已偏离了纯粹的委托人的价值立场,而与下一级的代理人—公司管理层趋同。

五、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建议

(一)加强对资本市场监管

1、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证监会应该制定规范严格配股、增发的审批制度,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以实现其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宗旨。上市公司不合理融资行为不仅给自身带来巨大融资风险,也给中小投资者利益带来极大损害,使得小股东只能“用脚投票”带着资金损失离场。

2、证监会应该对上市公司巨额再融资做出限制以维护我国资本市场稳定。多家上市公司的同时再融资计划严重影响股票市场的稳定以及投资者的信心,证监会应确保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3、此外,监管部门还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对公司管理层的约束和控制。证监会还应出台相关政策以约束目前上市公司存在的“过度圈钱”寻求扩张的倾向和冲动。同时需改变上市公司内部人员控制状况,大力培育资本市场的机构投资者以及建立市场化的、动态的激励机制等措施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二)上市公司应完善其融资结构

1、应充分利用其自有资金,提高自有资金使用效率。这样可以减少对外部资金的需求从而降低融资成本。另外,我国上市公司应加强对其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以确保预期投资收益的实现。

2、在再融资过程中,上市公司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融资方式以避免筹集资金的闲置。由于可转换债券与配股和增发两种股权融资方式相比具有融资成本较低、融资规模大、业绩压力较轻、还债压力较小的特点,我国上市公司可选择可转换债券作为其主要再融资方式。

3、加强债券市场的建设,实现再融资工具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公司债券市场,开辟上市公司的直接融资渠道。促进信誉好、盈利能力强、有稳定现金流的上市公司通过债券进行融资,债券不仅有抵税、激励和传递积极信号的好处外,还可以增加其负债融资中长期负债融资的比重,进而使其资本结构得到优化而降低再融资风险。上市公司在进行融资决策时,上市公司应该在财务杠杆利益和由此带来的财务风险中进行权衡,根据公司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自有资金和负债比例。

摘要:伴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产生和发展, 再融资越来越成为上市公司筹集资金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我国特殊的股权结构、融资监管体制, 上市公司的融资具有复杂的制度背景, 这就使得我国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具有不同的意义。本文阐述我国上市公司企业再融资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 并提出解决建议。

关键词:再融资,融资结构

参考文献

[1]、余佳.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市场问题研究, 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 2003年.

[2]、林凡.中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

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问题研究 篇3

一、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融资方式单一,以股权融资为主

上市公司对股权融资有着极强的偏好。我国上市公司在选择再融资方式时所考虑主要是融资的难易程度、门槛高低以及融资额大小等因素,就目前而言,股权融资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首选。我国股权结构比较特殊,不流通的法人股占60%以上,在这种情况下,股权融资对改善股权结构确实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单一的股权融资并没有考虑到企业在资本结构方面的差异,不符合财务管理关于最优资金结构的融资原则,对公司继续进行股权融资使得企业的资本结构更趋于不合理。

(二)融资金额超过实际需求

从理论上说,投资需求与融资手段是一种辨证的关系,只有投资的必要性和融资的可能性相结合,才能产生较好的投资效果。然而,大多数上市公司通常按照政策所规定的上限进行再融资,而不是根据投资需求来测定融资额。上市公司把能筹集到尽可能多的资金作为选择再融资方式及制订发行方案的重要目标,其融资金额往往超过实际资金需求,从而造成了募集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及其他一些问题。

(三)融资投向具有盲目性和不确定性

长期以来,上市公司普遍不注重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致使募集资金投向变更频繁,投资项目的收益低下,拼凑项目圈钱的迹象十分明显。不少上市公司对投资项目缺乏充分研究,募集资金到位后不能按计划投入,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资金闲置,有些不得不变更募资投向。由于不能按计划完成募资投入,为寻求中短期回报,上市公司纷纷展开委托理财业务。如此往复,上市公司通过再融资不但没有促进企业的正常发展,反而造成了资金使用偏离融资目的和低效使用等问题。

(四)股利分配政策制订随意

上市公司并没有制定一个既保证企业正常发展又能给予投资者稳定回报的股利政策,管理层推出股利分配方案的随意性较强。股利政策制定没能结合上市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广大公众投资者也没能通过股利分配获得较高股息回报。

(五)融资效率低下

近年来,上市公司通过再融资后效益下降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最严重的问题。上市公司融资效率低下,业绩滑波,使得投资者的投资意愿逐步减弱。这一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对上市公司本身及证券市场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二、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股权融资的实际资金成本较低

融资方式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融资成本的制约。股权融资的实际成本即为股利回报,对企业而言,现金股利为企业实际需要支付的资金成本。而我国证券市场在股利分配上长期存在重股票股利,轻现金股利的情况。在我国,由于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主要由大股东选出的董事会制定,股利分配政策成为管理层可以随意调控的砝码,因此外部股权融资的实际成本成为公司管理层可以控制的成本,相对于债券融资的利息回报的硬约束,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更愿意选择股利分配的软约束。这正是造成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方式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企业债券市场尚不成熟

目前,许多发行债券的企业未在证券市场上市交易,债券的流通性不高。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就安全性、流通性、收益性三方面综合而言,投资者并不看好企业债券,使得这种在西方国家最重要的一种融资方式在目前中国的证券市场上尚处于襁褓之中。因此,上市公司只能更多地选择增发、配股等股权融资方式。

(三)特殊的股权结构

从总体上看,国有股东在上市公司中处于绝对控股的地位,即使个别上市公司中国有股东只是处于相对控股地位,但由于公众投資者非常分散,致使在人数上占绝大多数的公众投资者也难以取得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公众投资者无法真正参与决策。在此情况下,管理层的决策并不代表大多数流通股东的权益,很大程度上只代表少数大股东的利益。由于再融资的溢价发行,通过融资老股东权益增长很快,对新股东而言是权益的摊薄。由于大股东通过股权融资可以获得额外的权益增长,因此拥有决策权的大股东进行股权融资的意愿极强。再者,部分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利用自己的控股地位在再融资后很快推出大比例现金分红方案,按照其所占股权比例取走的分红的大部分。

三、规范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的措施

为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引导资金的流向,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我们至少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公司管理层应当树立正确的融资成本观念

现代企业融资理论认为,企业在谋求发展的过程中,应根据自身对资金的需求按成本最小化原则选择融资方式。在我国由于市场的低效率,股权融资显性成本又是十分低廉,因此股权融资成为各上市公司的首选融资方式。然而,股权融资的这种过于低廉的显性成本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股权融资的内在成本或真实成本,即通常意义上的投资机会成本则确实高于债务融资成本的,随着我国的证券市场、资本市场逐步走向成熟和规范,这种状况终究会改变,股权成本最终要向其真实成本回归。而短期过快的股本扩张会对公司资金、资源的使用效率、股权代理成本以及对经理人员的监督管理作用造成影响,并可能导致公司业绩产生不良变动。

(二)严格配股、增发新股的审批制度,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

可考虑将目前的单指标考核拓展为多指标考核,如在原有净资产收益率的基准要求上,加入适度的资产负债率、主营业务利润占总利润的比重等参考指标,以制止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操纵利润以满足配股要求的不正之风;其次,可考虑将目前配股审批的单点控制改为全过程监管,即严格跟踪审查公司配股之后的相关行为,如配股资金使用是否严格按照原计划进行,项目收益情况是否与预期一致等,且将这些情况作为其下一次配股审查的重要依据。

(三)促进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优化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

应通过扩大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减少对企业债券市场运行的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以及完善法规体系等多方面来促进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以此推动资本市场的均衡发展,优化上市公司融资结构。

1.上市公司应当提高间接融资的比重。上市公司一般资产负债率较低,而自身规模一般较大,因此从银行获取贷款的难度不高,在目前贷款利率下调的情况下其融资成本也相应降低,加之考虑其他直接融资的附带成本,银行贷款这种间接融资方式的优势已经显露出来,值得上市公司注意。

2.上市公司利用好传统的配股方式。虽然从国际上看配股方式融资只占总融资额很小比重,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上市公司实施配股在我国较为普遍,配股筹资额占股市融资总额比例接近40%,其融资报批、审核、定价等已经趋于成熟,易于被广大投资者认同和接受,因此上市公司仍然应当充分利用。

3.充分利用增发这一新兴融资方式。我国上市公司增发进行再融资的规模还相当小,这一融资方式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关键在于如何将增发与市场认同度结合。可以考虑采取以低折扣市价、不除权向所有投资者发行,同等条件下老股东有优先权等国际上通行做法。

4.积极运用可转债这种结合了股权和债权、期权优点的新型融资工具,既能够募集到企业急需的资金又能够在债权和股权之间获得回旋余地。可转换债券已经成为西方国家一种广为流行的融资和投资工具。可转换债券期限一般较长,发行对象为已上市公司,与欧美可转债市场相比,我国的可转换债券发行才刚刚起步,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四)适时减持国有股

通過多种方式减持国有股,调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在市场经济中,谁当股东,谁当债权人,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一般情况下,应当是最有积极性、最有能力监控公司的投资者当公司股东,没能力也没积极性监控公司的投资者当公司债权人。从这个角度看,私有或非国有资本的拥有者较之国家更有资格当竞争性上市公司的股东,然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中国有股比重平均高达46%左右。上市公司再融资的目标函数应当主要着眼于公司治理的改善,而不仅仅是为了扩大企业资产为目标,在融资过程中应当将国有股减持考虑进去。现阶段上市公司实现股权结构优化主要的任务还是国有股减持,在适当的时候实现股权分散化,并通过逐步使法人股等非流通股流通、引入独立董事等措施努力减少内部人控制情况,从而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美国上市公司再融资 篇4

环发[2003]101号

关于对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上市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 为督促重污染行业上市企业认真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避免上市企业因环境污染问题带来投资风险,调控社会募集资金投资方向,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对上市公司环境保护核查的相关规定,我局特制定《关于对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上市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的规定》。原《关于做好上市公司环保情况核查工作的通知》(环发[2001]156号)同时作废。现将此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附件:关于对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上市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的规定

二○○三年六月十六日

主题词:环保 企业 融资 核查 通知 抄 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解放军环境保护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

关于对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上市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的规定

为督促重污染行业上市企业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避免上市企业因环境污染问题带来投资风险,调控社会募集资金投资方向,指导各级环保部门核查申请上市企业和上市企业再融资工作,特制定本规定。

一、核查对象

(一)重污染行业申请上市的企业;

(二)申请再融资的上市企业,再融资募集资金投资于重污染行业。

重污染行业暂定为:冶金、化工、石化、煤炭、火电、建材、造纸、酿造、制药、发酵、纺织、制革和采矿业。

二、核查内容和要求

(一)申请上市的企业

1、排放的主要污染物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2、依法领取排污许可证,并达到排污许可证的要求;

3、企业单位主要产品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4、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均达到100%;

5、新、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执行率达到100%,并经环保部门验收合格;

6、环保设施稳定运转率达到95%以上;

7、按规定缴纳排污费;

8、产品及其生产过程中不含有或使用国家法律、法规、标准中禁用的物质以及我国签署的国际公约中禁用的物质。

(二)申请再融资的上市企业

除符合上述对申请上市企业的要求外,还应核查以下内容:

1、募集资金投向不造成现实的和潜在的环境影响;

2、募集资金投向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

3、募集资金投向不属于国家明令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三、核查程序

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上市企业应向登记所在地省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核查申请,并申报以下基本材料:

(一)企业(含本企业紧密型成员单位)基本情况;

(二)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待批准的上市方案或再融资方案;

(三)证明符合本规定第三条的相关文件;

(四)企业登记所在地省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要求的其他有关材料。

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自受理企业核查申请之日起,于30个工作日内组织有关专家或委托有关机构对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上市企业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查和现场核查,将核查结果在有关新闻媒体上公示10天,结合公示情况提出核查意见及建议,以局函的形式报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并抄报国家环保总局。

火力发电企业申请上市和申请再融资应由省级环保部门提出初步核查意见上报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环保总局组织核定后,将核定结果在总局政府网站上公示10天,结合公示情况提出核查意见及建议,以局函的形式报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对于跨省从事重污染行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申请上市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上市企业,其登记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与有关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协调,将核查意见及建议报国家环保总局,由国家环保总局报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文件

环办〔2007〕105号

关于进一步规范重污染行业生产经营公司 申请上市或再融资环境保护核查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

自2003年我局印发《关于对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上市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的规定》(环发〔2003〕101号)以来,各地环保部门普遍开展了对重污染行业申请上市或再融资公司的环保核查工作,并取得较好的效果。为进一步规范跨省从事重污染行业申请上市或再融资公司的环保核查工作,现通知如下:

一、按照环发〔2003〕101号文件和2004年印发的《关于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的紧急通知》(环发〔2004〕12号)的规定,从事火力发电、钢铁、水泥、电解铝行业的公司和跨省从事环发〔2003〕101号文件所列其他重污染行业生产经营公司的环保核查工作,由我局统一组织开展,并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具核查意见。

上述公司申请环保核查的,应向我局提出核查申请,提交环发〔2003〕101号文件规定的有关资料及我局认为必要的其他材料,核查申请应同时抄报核查企业所在地省级环保局(厅)。我局按规定程序组织开展核查工作,相关省级环保局(厅)应向我局出具审核意见。

二、需核查企业的范围暂定为:申请环保核查公司的分公司、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下辖的从事环发〔2003〕101号文件所列重污染行业生产经营的企业和利用募集资金从事重污染行业的生产经营企业。

三、核查工作完成后,由我局统一进行公示,在我局网站和中国环境报上公示10天,同时在相关省级环保局(厅)、企业所在地地级及以上市级环保局的政府网站和地方主要媒体上公示10天。

二○○七年八月十三日

主题词:环保 污控 上市公司 环保核查 通知 抄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首次申请上市或再融资的上市公司环境保护核查工作指南

2007-09-27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3]101号文件和环办[2007]105号文件中有关内容制定本工作指南,仅供有关单位工作人员参考。此文中未涉及的内容均以总局文件为准。

一、上市公司申请环保核查需要提交的材料

凡是属于国家环保总局负责环保核查的申请上市公司和申请再融资上市公司(以下简称“上市公司”),应向国家环保总局提交以下申请材料,包括:

(1)申请环保核查的请示。

(2)申请上市或再融资的上市公司环境保护技术报告(以下简称“技术报告”)。

(3)报中国证监会待批准的招股说明书或上市公司公开发行证券方案。(4)证明符合环发[2003]101号文件规定的有关资料及环保总局认为必要的其他材料。

凡属于由国家环保总局负责环保核查的上市公司,应委托有国家环保总局认可的相关环境保护资质、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第三方机构编制技术报告,技术报告应附委托合同和编写机构有效资质证书的复印件。

二、环境保护技术报告编制要求

1、新、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执行情况。

(1)核查时段内新、改、扩建设项目依法执行环评审批和“三同时”竣工验收手续(附环评批复文件和竣工验收批准文件)。

(2)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和环保审批文件中规定的环境监测计划和其他环保要求的执行情况(以列表的方式,按环境介质逐一列出环境监测内容、及其他环保要求,根据现场核查结果说明执行情况)。

(3)对于未达到环评执行率100%的,详细说明实际情况。对于未达到“三同时”竣工验收执行率100%、以及未按要求开展环境监测的,应提出整改意见,并附整改方案。

2、依法进行排污申报登记并领取排污许可证,达到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按规定缴纳排污费。

核查连续36个月排污申报登记、排污许可证,连续依法缴纳排污费的情况(附排污申报登记文件、排污许可证复印件、排污缴费通知单和缴费收据复印件)。未实行排污许可的地区,应予以说明。

3、环境保护部门对企业的COD和SO2两项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的要求得到落实。

说明环境保护部门对企业的COD和SO2两项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的要求,企业落实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的情况,附污染物总量减排工程措施(未被分配COD和SO2两项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的企业除外)和环境保护部门的确认函件。

4、污染物排放稳定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1)现场调查污染源,并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和排放口的规范化进行确认。

(2)依据所在地地市级以上环境监测部门的定期监测报告、在线监测数据、验收监测数据以及其他符合环保总局和省级环保部门有关规定的有效的监测数据,分评价核查时段的各污染源排放达标情况(定期监测数据与在线监测数据对达标评价结果不一致时,应取定期监测数据评价结果)。(3)对于自动监测系统不能正常运转、排放口不规范、环保设施运转但不能稳定达标的情况,应详细说明原因、以及正在采取的工程措施,并附整改措施或方案。

5、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依法处理处置情况。

(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类型、数量、贮存和处理处置方法。(2)配备填埋场的,应说明填埋场配套环保设施完备情况。(3)有焚烧处理装置的,应说明尾气处理设施运行情况。

(4)对于有控制距离要求的固废处置设施,应说明周边的环境条件,并确认是否符合要求。

(5)对处置方式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应附整改措施或方案。

6、环保设施稳定运转情况。

(1)根据核查时段内环保设施的运行、维修记录,现场确认环保设施的完备并与生产设施同时正常运行。

(2)确认环保设施的工艺、设计和实际处理能力、设计和实际处理效率;确认环保设施处于稳定运行、达标排放状态。

(3)对于环保设施不能正常运转、或未能达到设计要求的,应详细说明原因、以及正在采取的工程措施。

7、产品、副产品及生产过程中不含有或使用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禁用的物质。

(1)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料、产品和副产品清单,确认不含有或未使用国家法律、法规、标准中禁用的物质,以及我国签署的国际公约中禁用的物质。

(2)说明现有使用的工艺、运行的生产设施是否有属于国家明令取缔或淘汰的工艺、装置。

(3)说明融资投向项目(包括在建项目)与现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等相关环保要求的相符性。

8、有健全的企业环境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

(1)企业环境管理机构、企业环境管理制度和环保档案管理情况。(2)对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存在较大环境风险的企业(如石油、化工类企业),应有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相应的应急设施和装备;说明在环保核查时段内是否发生过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及其处理情况。

(3)对于环境管理机构、环境管理制度、环保档案不完备的,应提出整改措施。

(4)应急预案、应急设施和装备未满足要求的受核查企业应提出整改措施和方案。

9、模范遵守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1)是否受过环保行政处罚,是否存在环境纠纷、环保诉求信访或上访,以及其他环保违法违规行为。

(2)对出现上述违法违规情况者,应详细说明处理结果,并附相关材料。

三、省级环保局(厅)审查意见

向国家环保总局提交环保核查申请的企业,应将核查申请及其技术报告同时抄报需核查企业所在地省级环保局(厅)。相关省级环保局(厅)应向国家环保总局出具对相应企业的环保审查意见。审查意见应重点对以上九个方面逐条提出意见,并提出对企业环境行为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四、核查时段 对申请上市的公司进行环保核查的时段为申请上市环保核查前连续36个月。对申请再融资的上市公司,如属首次进行环保核查的,核查时段为申请环保核查前连续36个月;如属再次进行环保核查的,核查时段应按接续上一次环保核查时段确定。

美国上市公司再融资 篇5

百校国际专业办理美国签证,无论是商务,旅游,探亲,留学等非移民签证,百校国际都有十余年的服务经验,针对不同的客户的需求,百校的咨询顾问会量身定做不同的工作方案,以便给客户一个满意的答案!

百校国际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望路SOHO现代城C座1804

咨询顾问联系方式:沈老师 ******

继2004年美国进一步放宽签证政策后,美国签证一改以往的“难于上青天”的严峻形势,总体签证通过率大幅上升。尽管如此,不少学生由于没有真正了解,分析签证,最终在面试环节失利,被签证官拒之门外。那学生们应该注意哪些关键因素呢?

百校沈老师提供以下几点意见:

美国签证申请中最核心的,也就是最微妙之处在于申请人移民倾向的判定。签证申请需要向签证官解释清楚这么几个问题。

美国留学名校录取率或再下降 篇6

尽管不少国家针对留学生出台了一系列的吸引政策,不过对于中国学生来讲,美国名校的`诱惑力仍很大。根据最新发布的《2013年美国门户开放报告》,留美外国人数连续第7年增加,其中祖国大陆留学人数突破 20万人,达235597人,增长率为21.4%,虽然增幅略降,但仍继续居外国留学生人数第一位,占美国全部外国学生的28.7%.有留学专家预测,2014年国内赴美留学的人数仍然会保持增长态势。

不过,根据2013年的美国留学动向,2014年赴美特别是去美国名校留学的难度仍很大。据悉,2013年很多美国名校纷纷降低了留学生的录取率,在录取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比如2013年,有29610名学生申请耶鲁大学。2013年秋季入学,该校最终录取了6.72%的学生,并将1001名学生放入“等待名单”,而2012年耶鲁的录取率是6.81%;哥伦比亚大学2013年本科录取率又创新低,为6.89%,虽然有33531名学生申请该校,但最后仅录取了2311人,而2012年的录取率为7.4%.有关专家预测2014年美国名校录取率不会有很大提高,建议学生不要把眼光全放在名校身上。

★ 申请美国名校留学基本条件

★ 高中生赴美留学的签证介绍

★ 美国留学 如何申请金融专业名校?

★ 美国留学趋势:名校本科申请要求提高

★ 美国名校杜克大学留学的基本申请条件

★ 美国名校介绍:哈佛大学

★ 赴美留学转学所需条件是什么

★ 赴美留学需注意的问题

★ 优秀学生名校留学申请书

宁波上市公司再融资现状调查分析 篇7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融资制度的不断更新完善,在1998 年及以前,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仅有一种方式就是配股,2000 年以来,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方式有了另外一种新的选择———增发,从2001 年开始,可转债融资又成为了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新选择。从表1 中看,1993 年到2012 年20 年期间,宁波市上市公司在再融资中募集资金的额度和方式每年的差异都比较大,其中上市公司通过配股融资的公司总数以及融资的次数与增发融资的公司总数以及次数基本一致,但通过配股融资规模和通过增发融资的规模相比较则显得不足。1993 年—2001 年间,宁波地区上市公司通过配股的方式进行再融资共计有9 家,共14 次配股融资。2002年—2012 年间,宁波地区上市公司进行增发融资的共计有11家,共13 次增发融资。两种方式融资公司数量及融资次数基本持平。从融资规模看,增发融资规模明显大于配股融资。例如宁波富达,在1998 年进行配股融资,配股融资量为8007.6 万元,在2000年进行配股融资,配股融资量为22686.07 万元。而该公司在2009年进行的增发融资,融资总量达到75.84 亿元,在资金量上是前两次的配股融资无法比拟的。而相较另外两者,可转债融资明显偏少。

二、宁波上市公司再融资存在的问题

1、再融资规模整体偏小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再融资市场也迅速的崛起,宁波地区的再融资规模也不断扩大。宁波地区共有42 家A股上市公司,总股本和总市值分别为335.7 亿股和2013 亿元,宁波地区上市公司已凭借壮大的企业规模和强大的资金实力在全国证券市场占有重要的地位。甬中元A(现更名为荣安地产)作为宁波地区第一家施行再融资的公司,在1994 年实施了配股,为宁波地区的上市公司利用再融资的方式进行募集资金打响了第一枪,截至2012 年底,宁波地区共有19 家公司共计34 次再融资行为,融资总额达285.98 亿元。但基于宁波在全国证券市场的优势地位,再融资总量对于宁波板块而言相对还是偏小,例如在2011 年,在国内A股上市公司再融资公司总数中宁波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公司数仅占0.64%,而其再融资额也只占国内A股上市公司再融资额的0.73%,所占的比重大大低于A股市场的平均水平和其他各大板块水平。

2、再融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许多上市公司以一种“只重融资,轻视使用”的心态进行再融资,宁波地区不少上市公司在融资后将融资所获得的大额资金用来委托理财等。2007 年到2012 年,宁波上市公司中有35家上市公司发生了募资行为,共计投资项目有153 个,其中有10 个项目募集资金补充营运资金和增加资本金,其它143 项为正常投资项目。由图1 可以得出,2007 年到2012 年的153 个投资项目,有31 个项目完成了期末承诺的投入募集资金金额,仅占20.26%。实际未有任何投资的项目数为17 项,占比达到11.11%,此外实际投资额占承诺投资额比例低于50%的企业投资项目数为49 项,占比达到32.03%,实际投资额占承诺投资额比例为50%~80%的企业投资项目数为37 项,占比为24.18%,实际投资额占承诺投资额比例为80%~100%的企业投资项目数为19 项,占比为12.24%。

3、再融资投向易变更

目前不少上市公司选择融资项目的是以再融资投资项目的名义来进行“圈钱”,这种再融资显然缺乏再融资项目应该具有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至关重要的盈利能力。根据变更公告的公开披露统计,在宁波地区的上市公司中,变更了再融资资金的用途的有8 家共计22 次,其中部分变更有7 次,闲置资金补充流动资金有10 次和全部变更5 次。而变更的原因主要有以下的三点:一是因募集资金总额没达到公司预而造成的投资项目的资金需求无法得到保证。二是由于市场环境或者其他因素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原来计划的投资项目不再可行。三是由于投资进度进展缓慢或停滞。从上市公司改变募集资金投向的公开披露频率之密集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在募集资金前对于资金使用没有做出科学的规划,在融资时计划的拟投项目没有周全考虑公司发展的需求。

(单位:万元)

(注:资料根据各家上市公司历年年报公布数据整理而得。)

(注:原项目变更为多个项目的,按原项目总资金被使用情况统计项目进度,项目变更为补充营运资金的按项目完成度0%统计。)

4、再融资结构不合理

在企业的融资过程中,为降低融资成本以及经营风险,同时建立良好的形象和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企业应合理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再融资。然而通过报表数据分析,宁波上市公司存在再融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不合理问题主要表现在配股、增发和债权融资三种再融资方式的在融资总量中所占比额不平衡。2001 年及其以前,宁波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唯一方式就是配股,在宁波地区的上市公司中有9 家共计14 次配股,融资金额达21 亿元;2002—2005 年,由增发、配股和可转换债券三种方式并驾齐驱的融资模式慢慢取代了原先由配股占主导地位的再融资模式;2006 年至2012 年止,定向增发称为了上市公司最为常用的再融资方式,与此同时多种形式的债务融资方式也进入了资本市场,其中包括了公司债券和可转债,根据统计2006 到2012 年间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股票共11 次,合计募集资金额达222.61 亿元,其占历年再融资总额的95.8%。可以看出再融资和国内证券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相同,仍以股权融资(包括配股和增发)为主,累计股权再融资的资金金额达253.7亿元,股权再融资次数为27 次,占再融资总金额和总次数的比重均达84.4%。而通过发行公司债券、可转换债券两种方式再融资共5 次,在再融资总次数中的只占15.6%,远低于国内A股市场的平均水平。(详见图2)

三、上市公司再融资效率低下的原因分析

1、投资意愿不足导致再融资规模小

宁波地区以民营经济为主,因此家族公司是宁波地区企业存在的较为普遍的现象,据统计在宁波地区42 家上市公司中,家族控股企业的董事长、实际控制人约占企业总数的70%,由于家族企业担心再融资会造成家族对企业的控制权被削弱甚至被替代,所以存在很多家族企业满足于IPO上市,而不愿意通过再融资的方式募集资金来扩大企业发展规模。

2、投资项目偏少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

宁波地区的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大多集中在纺织、服装、文体用品、普通机械、日用电子等劳动力集中型的产业上,而最近几年土地、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特别是劳动力价格的飞速上涨严重影响了宁波地区以劳动力为主的传统生产行业,许多企业利润急剧下滑;而且由于区位因素,宁波的生产行业出口量较大,同时带来的风险是受国际市场的影响更大,在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以来,出口量大幅下滑。在这种背景下,上市公司难以找到合适的投资项目也缺少开发新项目的意愿和动机,由于缺少合适的投资项目,宁波上市公司存在一定比率的资金闲置,所以出现了许多上市公司融资资金使用率低的现象。

3、审批缺陷导致再融资投向易变更

我国证券市场给再融资提供了比较宽松的融资环境,表现在对其再融资的要求条件较少,所以许多上市公司最大化利用这种低门槛的准进制度,尽可能的多募集资金,但在募集资金的时候必须有相应的投资项目。许多企业为能尽可能的募集更多资金而去为满足这一硬性条件而制定投资项目,并非出于主营业务或者公司发展的考虑,甚至有些公司编制拼凑一些不合适自己公司的项目来进行融资,募集资金到位后,公司迫于无奈无法继续进行该项目,只得改变资金的投向。而在这个过程中,上市公司再融资募集资金的投向必须通过管理部门立项然后审批,同时也必须分析报告其募集资金项目的可行性。但实际中正是因为审批制度上存在一定的缺陷才导致了再融资的投向更易变更。

4、管理层非理性导致融资结构不合理

上市公司经理的非理性主要体现在其决策和行为是以控股股东和其自己利益最大化为行动目标,而不是以上市公司所有股东的权益最大化为目标的。首先因为上市公司的破产风险和它的债务融资所占比例呈正相关关系,所以许多经理直接的觉得,上市公司债务融资越多那么破产的概率也就相应的越高,而上市公司一旦破产,上市公司的经理当然也就会丧失其在职的好处,而规避这种风险的办法就是尽可能少的进行债券融资而多采取不用还本付息的股权融资手段进行融资。

四、提高宁波市上市公司再融资效率的对策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激活融资意愿

完善公司治理的基础和必要措施就是完善股权结构,因为公司治理机制的作用能有效发挥的主要影响因素就是股权结构的是否完善。完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限制大股东控制权的过度化。二是规范控股股东的行为。控股股东应当明白其对公司以及其它股东的义务,不得为了一己私利利用资产重组等手段损害企业和其它股东的权益。三是要改善家族企业的股权结构,合理分散家族股东的股权,通过增发、配股或发行可转换企业债券强化股权结构的理性分布,促成一种若干大股东和原家族大股东相对控股的合理的股权结构形成。通过三方面的完善改造,可以有效提高公司发展的合理性,更加理性的利用多种方式进行再融资以发展企业。

2、鼓励投向高新产业提高资金使用率

完善激励制度主要体现加大在新上高新产业项目上的资本等条件上的支持力度。宁波市政府应加大对本地区企业在高新项目再融资上的奖励。奖励不仅仅体现在以资金的形式,而是应该根据不同上市公司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奖励方式,可是在土地批划上的奖励,也可以是在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合作等方面牵线搭桥作用等,通过给予企业最合适的奖励来减少企业投资高新项目的初期阶段遇到的困难,使项目可以不断发展,从而激发企业在该高新项目上的再融资动机。通过政府的引导支持,新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把各传统企业的融资行为和融资资金带活起来,从根本上避免宁可资金闲置也不敢投资新项目的现象。

3、完善审批制度确保项目可行性

首先应合理提高再融资的门槛,资本市场日益常态化,但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要求的门槛不高,导致很多上市公司上市不久就急于推出数额巨大的再融资方案,是盲目性和非理性的融资行为,无法保护投资人的利益。提高再融资门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限定两次再融资之间的时限,通过政策规范打消部分企业过度利用再融资的想法。二是限定再融资的规模,一般条件下再融资的规模不得超过首发融资的规模,特殊条件下可相应放宽限制。只有以高要求的准入制度作为前提,才能保证再融资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才能提高再融资项目的质量。

4、提高管理层水平改善融资结构合理

应提高经理、控股股东和企业高管对再融资的认识。证监会应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规定企业经理等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入职考核和定期考核的方式保证企业管理者认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让经理等管理人员清楚地认识到各种融资方式的利弊和条件,改变其对股权融资的偏好,让其能充分利用证监会对鼓励债券融资的有关政策,勇于尝试以多种方式进行再融资,从而使企业再融资分布趋于理性。

摘要:资金是企业发展的基本因素,而再融资可以为公司提供强劲的资金支持,从而保证了企业的日常经营和发展壮大。宁波上市公司在利用再融资手段中面临缺乏投资意愿,缺少合适的投资项目和审批机制存在缺陷等各种问题,阻碍了宁波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效率。因此,提高宁波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能力,激活再融资意愿,合理、科学地进行再融资,才能更好地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资金支持。

美国上市公司再融资 篇8

关键词: 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再融资;现状及动因

一、河南省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现状及特征

截止到2014年底,全省已上市的公司共有66家。2006年5月19日中孚实业(600595)发布对河南豫联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增发预案,是河南省上市公司第一家定向增发预案,由此拉开了河南省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再融资的序幕,并在2007年5月11日完成定向增发1亿股、募集资金净额6.592亿元。但中孚实业并不是河南省最早实施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瑞贝卡(600439)在2006年6月7日对外发布定向增发预案后,在当年的2006年12月8日实施定向增发3525万股、募集资金净额3.40835亿元,成为河南省第一家实施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随后的几年,河南省上市公司实施定向增发股票的数量及募集资金都有较多的增加,截止到2014年12月31日,河南省上市公司中有37个公司共完成49次定向增发,新发行股票共计92.32亿股,定向增发新股募集资金净额合计820.62亿元。

河南省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情况具有如下特征:(1)利用定向增发方式再融资已经成为主流再融资方式。截止到2014年

12月底,河南省66家上市公司中,共发布增发预案公告96次,其中发布公开增发的预案只有5次,而发布的定向增发预案公告91次,定向增发已经成为主流再融资方式。2006年~2014年河南省上市公司各年已实施定向增发次数、定向发行新股数量及募集资金情况,根据表1的资料将其汇总为表1所示。

表1 河南省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情况汇总表(2006~2014)

(2)近四年的定向增发有了飞跃式发展。从表1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河南省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再融资,2006年后尤其是近四年有了飞跃式发展。2012年尽管实施定向增发次数不多,全年只有5次,发行股票数量也不是最多,但募集资金额却是9年来最多的,已超出300亿元;而2013年和2014年实施定向增发每年都超过了10次,发行股票数量相对较多,但定向增发所募集资金额每年却只有100亿元左右,与2012年的每次募集资金额相比有天壤之别。

(3)已实施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和行业特征。到2014年底,已经实施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呈现地域、行业分布呈现出比较集中的特点。河南省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再融资方面呈现出不同的地域格局,已经实施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郑州市(21个上市公司有10个实施定增)焦作市(7个上市公司有4个实施定增)和洛阳市(9个上市公司有4个实施定增)。另外,根据对RESSET数据库相关资料分析,还发现已经实施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中,只有002321华英农业(农、林、牧、渔业)、000719大地传媒(传播与文化产业)、002477雏鹰农牧(农、林、牧、渔业)、002296辉煌科技(信息技术业)、001896豫能控股(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600121郑州煤电(采掘业)六个上市公司属于非制造业,其余31个实施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都属于制造业。

二、河南省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动因分析

具体来看,河南省上市公司实施定向增发的动因可归结为如下几类:

(一)作为借壳上市的支付对价。此类动因的定向增发,主要表现为具有“壳资源”的上市公司向“借壳”公司定向增发股票,作为资产购买对价,将借壳公司的优质资产植入具有“壳资源”的上市公司,同时实现借壳公司达到上市并控制上市公司的目的。大股东尤其是拥有较优质资产的大股东,有强烈的动机向公司注入优质资产以实现资产的价值最大化,这是上市公司谋求定向增发的深层次原因。如,*ST焦作鑫安(000719)一直从事化工原材料产品的生产与销售,2005年、2006年、2007年连续三年亏损,为避免被退市和改善财务状况,2008年开始重整,并在2010年向具有优质资产并有借壳上市需要的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定向发行股票27388.9389万股(4.8元/股),作为用以支付收购优质资产之价格。交易完成后,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由原

28.70%提高到75.78%,实现了绝对控股,并且实现了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由化工业务向出版、印刷、物资贸易等资产业务构成的经营体系转型,上市公司*ST焦作鑫安(000719)也因此更名为“大地传媒(000719)”。

(二)作为资产重组或并购重组的支付对价。(1)以定向增发股票作为购买资产/股权的对价。以直接定向发行股票给公司的大股东或控股股东,作为支付对价购买其资产或购买其所拥有的下属公司的股权,实现资产重组。如,安阳钢铁(600569),2008年向其控股股东安钢集团发行37544.91万股(8.35元/股),作为支付对价,购买安钢集团所拥有的安钢集团持有永通球墨铸铁管有限公司78.14%的股权、安钢集团下属的一座450m3 炼铁高炉等相关资产,实现资产重组,以大幅度减少公司与安钢集团的关联交易,提升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2)向大股东/控股股东和机构投资者定向增发股票,以募集到的资金收购大股东/控股股东的资产,实现资产重组。如,大地传媒(00719),分别于2014年8月和9月向其控股大股东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和华泰资产管理公司等5名机构投资者,定向增发股票。以向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发行27388.9389万股(9.18元/股)、向华泰资产管理公司等5名机构投资者发行7347.254万股(13.42元/股)所募集的重组配套资金作为支付对价,购买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所持下属河南省新华书店发行集团有限公司

100%股权等资产,从而使大地传媒拥有了集团公司的出版、印刷、发行、物资供应整个产业链的业务资产,整合和优化了集团公司下属业务和资产,完善了上市公司产业链,实现了上市公司做大做强主业的目标。(3)向关联企业/非关联企业的全体股东定向增发股票,以购买其持有的100%股权,通过横向并购,实现同行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如,新大新材(300080),

2013年向关联企业平顶山易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全体股东(共计24名法人和自然人股东),发行13880.4021万股(6.41元/股),以购买其持有易成新材的100%股权,实现光伏行业的同业整合,使重组后的上市公司成为行业内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企业,在行业中的整体核心竞争力得以提升。(4)通过向特定对象定向增发股票,达到资产置换的目的。资产置换是指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以优质资产或现金置换上市公司的呆滞资产,或以主营业务资产置换上市公司非主营业务资产的重组方式,资产置换通常被认为是各类资产重组方式当中效果最快的方式。通过本次重组电力资产,豫能控股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改善。

(三)通过定向增发股票,募集并购重组配套资金。上市公司在资产重组过程中,除了向被重组或公司定向发行股票外,经常采取同时向其他法人单位/机构投资者定向发行股票,以募集资产重组的配套资金。如,大有能源(600403),2012年向英大基金管理公司等10个投资机构定向发行36175.62万股(20.84元),以募集并购重组配套资金;郑州煤电(600121)、许继电气(000400)、大地传媒(000719)等上市公司在资产重组过程中,都采用过向法人单位/机构投资者定向增发股票的方式,募集并购重组配套资金。

(四)通过定向增发股票,募集项目投资资金。由于上市公司项目投资的需要,上市公司对大额资金的需求增加,而定向增发股票再融资所具有的增发门槛低、信息沟通通畅及成功率高的特性,使得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股票以募集项目投资资金,成为主流再融资方式。河南省上市公司自2006年至2014年底,成功实施定向增发募集项目投资资金已经达到22次便是明证。如,风神股份(600469),2008年向昊华化工集团及其它6个投资机构定向发行11994.2148万股(5.03元/股),所募集资金用于新建 15 万套工程子午胎项目。

(五)通过定向增发股票,募集经营性流动资金或改善公司资本结构。这种情况的定向增发在河南省上市公司中发生次数较少,只有个别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中孚实业(600595),2013年向其控股股东河南豫联能源集团定向发行22666.6625万股(4.44元/股),所募集的资金首先用以偿还即将到期的债务,降低资产负债率、改善资本结构,之后,将剩余的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不足。

结语:通过上述河南省定向增发现状与定向增发动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河南省上述公司的定向增发已经成为上市公司的主流再融资方式,并且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在定向增发动因方面,河南省上市公司,因资产/并购重组需要而实施定向增发的事项为23次,因项目融资需要而实施定向增发的事项为23次,而因补充流动资金需要及因调整资本结构而进行的定向增发再融资只有3次。由此说明,河南省上市公司无论是在资产并购重组方面还是在新项目投资方面,在面临重大发展机遇时,利用定向增发股票发行速度较快的特点,将定向增发视为一个关键性的融资渠道;而且,河南省大部分上市公司在补充流动资金、调整公司资本结构以降低负债比例的融资筹划中,充分考虑了降低资金成本的必要性,并未将定向增发再融资方式作为首选方式,这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再融资安排。

参考文献:

[1] RESSET金融数据库中河南省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数据

上一篇:化学反应平衡教案下一篇:《桥》读后感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