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英语课后的教学反思

2024-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一英语课后的教学反思(共13篇)

初一英语课后的教学反思 篇1

第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保障高效的课堂。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主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符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条件。这样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才切合实际,才具有可操作性。“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因为我们这里的学生七年级的各个班教学情况不同,学生的掌握程度也不一样。),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复习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别要注重学生对以前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因为我们这里的学生七年级的各个班教学情况不同,学生的掌握程度也不一样。),合理设计教学活动,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准备好各种资料。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

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第二,上好复习课,强化作业落实

1.每节课要有精彩的引言;不同问题之间要设计好简明扼要、准确而富有生命活力的过渡性语言。

2.教师事先设计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的提纲,将学生自学的内容,以导学提纲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具有明确的目的。自学提纲既有教材基础知识的提取,也有学生自学过程中应思考的某些问题。

3.设计一定量的检测题目通过印发、小黑板、幻灯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呈现给学生,并尽量在课堂上将检测结果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4.教师上课要关注学生学习状态,要学会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随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并学会进行总结,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出不同看法。可让学生把一些零碎的知识组织起来,使之系统化。生物学知识,本来有它固有的联系,但在教材编写时,不得已将它们分割开来,编入不同章节中。我们在教学中,因学生的认识能力方面的原因,因不能联系太广而给学生以零散的感觉。复习时,可以将分散了的有关知识集中起来,经过比较来理解他们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如各类不同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各不相同,通过比较复习,可以让学生理解各类植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并加深对这些植物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了解。

也可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中学生认识事物时,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对那些相近的概念、名词混淆不清,琢磨不定。有比较才能鉴别,一切事物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在复习时,把这些名词、概念放在一起经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这些名词、概念的理解。如:学生对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很容易混淆,往往弄错,在复习时,把这两个概念放在一起,并加以比较,学生一般能弄懂: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其所有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都是一样的;而细胞分化并没有细胞数目的增多,而是使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都发生变化,形成各种组织。

还可让学生通过比较培养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任何事物的特点必须在相互比较中才能充分地显示出来。因此,采用比较法,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生必须用比较法,从逻辑上找出对比项目:场所、条件、原料、产物、能量转化等等,然后分析出对立面和统一面,得出答案。并从中看出二者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5.学生难于理解的问题,注意变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应多列举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实例,不要翻来覆去一味地讲。教师能熟练的从网上查找下载教学资源,丰富和完善我们的课堂教学。

6.每节课前课后有一个小小的测验,以检验学生上一届可所复习内容,当堂反馈,讲评时要注重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归类讲评,并在方法、技巧、规律和规范上对学生进行指导,还可以有必要的拓展训练。

初一英语课后的教学反思 篇2

1. 遵循课改理念, 钻研教材, 夯实英语基础

加强“双基”的教学, 重视考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试题中不难发现, 无论是给考生送分的容易题还是有区分度的难题, 都是以重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依托展开的。而不少考生多因基础不扎实而导致在一些基础题中失分, 在综合试题中甚至拿不到分数。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将那些基本的、核心的英语基础知识扎扎实实地训练到位。

英语试题改革虽然强调了由过去的比较注重知识考查向注意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 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能力高于基础, 但必须依托基础。考查能力, 并不意味着削弱对基础知识的要求, 而是要联系实际。试题主要考查新课标和教材所规定学生应掌握的英语基础知识。许多练习很多学生“一看就会, 一做就错。”这种现象比较普遍, 有时学生做题失误原因是对于常规用语掌握的熟练程度还不够。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基础不牢, 只有扎扎实实从基础做起, 才能最终达到“一看就会, 一做就对”。

英语基础知识包括:词汇、句型、语法等。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 没有足够的词汇量, 是学不好英语的。词汇教学不仅要重视, 还要讲究方法, 注意“词不离句, 句不离文”, 既教词汇, 更关注词汇使用的语境, 注意常用词汇的使用和辨析, 以及一词多义的掌握。句型是词汇存在的大环境, 句型决定词汇的形式及组合。

语法是语言的经脉, 是词汇的粘合剂。没有基本的语法体系框架, 便不可能顺利理解句子以及语篇。复习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梳理知识, 帮助他们形成知识网络, 把基本概念理清, 掌握语法规则、习惯用语等基础知识, 逐步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

2. 确立语篇意识和综合意识, 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该英语试题突出了语篇功能和综合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试题是分值较高的试题, 因此, 英语阅读理解水平的高低至关重要。阅读理解试题通过不同体裁、不同题材, 从文章主旨大意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 理解故事情节, 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 并能查找具体细节, 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 理解作者意图和立场态度, 把握文章的基本结构。这份试题的语篇题材新颖、体裁多样, 选材上坚持真、善、美的道德取向, 适当测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现人文情怀, 贴近生活。完型填空、阅读理解、阅读表达、短文填空和书面表达等内容的选择上都力求具有文化特征, 贴近现代生活和校园生活, 富有时代气息和人文意识。考点设置时关注实际生活, 将测试要点与生活用语紧密结合, 语言真实。文章内容情节虽然简单, 但有思考空间, 启迪学生感悟人生。既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又渗透了思想教育。

因此,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切实搞好语篇教学, 并有意识、有计划地增加英语阅读量, 题材、体裁要尽量多样化, 通过大量的阅读,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使学生熟悉不同体裁、题材文章的做题思路, 提高阅读速度, 提高驾驭语篇的能力。

选材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注意时代性、生活性和社会性。语篇难度适当, 措辞浅显、生动、自然、地道, 语句灵活且富于变化。在平时要通过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多种文体的能力, 如何从文章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训练中要注意方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同时关注学生运用英语进行直接思维意识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启发他们学会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表达同样的思想, 提高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 逐步培养良好的英语语感, 提高英语语用能力。

3. 规范训练, 注意书写, 改进学习方法

从学生答卷情况来看, 有些学生 (包括一些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 在答题中反映出的种种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因此, 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除了为学生做具体的示范和指导, 如提示审题方法、研读试题意图以外, 还要认真抓好平时的规范训练, 注意书写规范以及不必要的笔误等, 养成好习惯, 尽可能减少由于审题不仔细、答题符号及字母大小写不规范等不必要的失误。

另外, 还要善于分析学生, 找出薄弱环节, 合理安排好教材知识梳理、专项训练和应试技巧指导。

总体来看, 这次英语试题难度不大, 但出得很“活”。英语的功能性、交际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试题体现了教学新导向、新思维, 语言的灵活性和严谨性使得这份卷子很有份量。

初一英语复习课教学案例及反思 篇3

关键词:初一英语;复习课;教学案例;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2-004-01

一、案例描述

T: Boys and girls, I’m sorry it’s so hot today. I know you don’t like to have an English class, right?(我满有把握且十分同情地说)

Ss: Yes. (学生一起大声说,也不知老师的葫芦里卖什么药)

T: OK! Boys and girls, today I won’t give you a lesson. We will have a competition to see which group is the best.

Ss: Oh, yeah!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开始有点兴奋)

T: Boys and girls, do you want to be actors/actresses if it is possible?

Ss: Of course! It’s great to be an actor.(学生来劲了)

T: OK!Today I will give each of you a chance to be an actor/actress.But you must try your best to be a good actor or actress. I’m sure you can make it . (老师期许的目光无疑为学生增添了动力,他们一个个摩拳擦掌﹑信心百倍。)

Ss: No problem! We want to have a try.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并表现出万分欣喜。他们可能真的以为老师不上课只演戏了。)

T:(为使人人听懂我用汉语说)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要想成为一个称职的好演员,必须要有十分的敬业精神。今天咱们就近水楼台先得月,演一场顽强战斗在高温下师生们的戏。

Ss:It’s too easy.

Ss:As easy as ABC. (大部分学生已经热情高涨,迫不及待)

接下来我开始分配任务:我给每组(我班六人一个学习小组)布置分配了所谓的台词(内容:讲解两大项练习题)。要求他们先进行彩排,以免出现错误。如果有不懂的问题可小组讨论解决,倘若答案还不肯定的话可以向老师请教。

竞赛原则:

1.讲解不能只说答案,必须尽可能分析原由;

2.错一题,将被扣一分;

3. 一个小组表演时,其他小组当好群众演员给与配合;

4. 必须人人参与才能得满分(六分);

5.第一个表演的小组可额外加五分。(目的为了提高彩排效率,节省时间)重奖之下,必有勇夫,果然五分钟后第二小组(基础相对较好)登场了。他们每人轮流讲两道题(5人),有答案也有解题原由分析,另一人则在黑板上写答案,并不停地提示单词不会写的同学请看黑板,俨然一副严师样子,让我万分窃喜。

(第二小组出色完成任务)

T:第二小组怎么样?给个评分吧。

Ss:Wonderful!Six points!( 大部分同学观点一致)

S1:Five points!(后排一个男生认真严肃地说)

T:Why?(我也满腹狐疑)

S1:Because Miss Tang spoke in a low voice and we couldn’t hear clearly in the back row.(他振振有词,有理有据。)

T:Oh, yes! You’re a very careful boy. Next time we will pay attention to this. Do you agree?(我小心翼翼地和他商量)

S1:Well, that’s OK.(他还表现挺有一点大度风范)

接下来的表演可谓精彩纷呈,发言声音比平时高了,字写得更加端正了,就连平时从不举手的Miss Li也勇敢地站起来不折不扣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我毫不吝啬地大肆表扬了她(尽管我知道同伴帮了她很多)。从来都三心二意的Mr Gan竟然也能安心修改答案,认真听讲,生怕给自己的小组丢分。英语最薄弱的钱同学居然也上台发言了!虽然有些读音错误,还有点急急巴巴,但是我带头为其鼓掌,全班同学也跟着使劲鼓掌,向他表示祝贺。他也很激动,害羞地却又很流利地说一句“Thank you.”看着满头大汗的学生早已忘记难耐的酷暑,如此投入到表演和学习中,我心中有着说不出的感动。不知不觉下課铃声响了,最后一小组还没登台,十分沮丧。我连忙承诺下节课一定让他们表演,他们这才让我宣布下课。课后,我和一些同学交流,发现这样一节课让学生体验多多:“当演员也不容易,我就几句台词一紧张差点忘了。”这是一个薄弱学生为了解释答题原由在努力不已呀!“为了表演,我都忘了炎热了”。这是一个学习投入者的肺腑之言。“只要我努力,我也能完成自己的任务,演好自己的角色。”这是一个经常作业拖拉者顿悟的心声呀!

二、教学反思

1.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给人带来疲倦”。对于学生一开始的抵触情绪,我没有责骂而是表示同情,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重新唤起了学生的兴趣和信心,为本节课顺利完成打好了前提。

2.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动力就是对学习材料产生兴趣”(布鲁纳,1989)。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而求知欲可以打破原有的心理平衡,促进心理活动的加速。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培养学习兴趣也是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本节课学生由反感排斥---欣然接受---乐此不疲,就充分表明了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性。

3. 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好奇、好胜、好玩是孩子的天性” (皮亚杰,1997)。对于学生而言,快乐与学习相比,前者更为重要。我想本节课的成功还在于学生对在课堂上演戏既感到好奇又万分欣喜,所以才会兴趣大增,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种快乐,而远不止学习。

初一英语教学反思 篇4

由小学进入初中,是人生旅途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就其学习活动而言,学习科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知识的幅度和深度呈螺旋式上升的数学、语文外,又一种新语言——英语,走进了课堂。初一学生刚接触到这门课,有一定的好奇心,一般是一种较短暂的直接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课程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就会有一些学生把这门课当成负担,到初二出现分化,部分学生厌学。作为英语课任课教师,如果对此没有清醒的认识,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解决好中小学衔接问题,就会陷入一种盲目的境地,以致影响教学效果,影响学习质量和跨世纪人才的培养。经过实践和努力,我认为要大面积提高中学生的学习质量,必须在解决中小学衔接问题中抓好学习英语的“六项起始工程”。

一、从明确学习目的入手,初步构建学好英语的“目标工程”

人的各种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行为,同时也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

英语这门课对刚跨入中学的学生来说,是新鲜而神秘的。一开始,学生往往是带着好奇的心情来学这门课的,也有些学生是带着好玩的想法来学的。总之,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性不明确,对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处于肤浅的了解,缺乏正确的强有力的学习动机。

基于这种状况,我注意在第一节课开始就重视讲解为什么要学英语的问题。在以后的讲课中,同样处处进行为祖国建设,为未来的工作进行英语学习的目的教育。通过课内外的多种形式引导和灵活多样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懂得了它与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关系,明白了祖国建设对他们提出的要求,懂得了世界发展对他们提出的挑战。这样,从初一开始学生就基本有了比较明确的学习目的,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矗。

二、从基础知识入手,初步构建学好英语的“起步工程”

学时学习汉语拼音的影响,有很大一部分在起步阶段都很艰难,不是写错格式,就是读成汉语拼音。为此,从学第一个字母开始,就应当给他们加强国际音标的学习。首先让他们懂得每个英文字母发音是怎么来的,它的舌位如何。特别是舌齿音,学生很难把握,总是出错,但经过努力,总能摆脱汉语拼音的束缚,为下一步学习,为今后学单语、记单词打下了记忆和查阅的基矗。其次,在字母格式上,学生总分不清上、中、下,不是出格,就不够格。为此,我曾自编了几句格式口诀,让学生掌握,从而避免了格式上的困难。为了使学生及时巩固,我在班上搞字母书法竞赛,既进一步熟练了字母的读音,又提高了学生的英语书法水平。

三、从培养兴趣入手,初步构建学好英语的“心理工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学习发生了兴趣,才会享受学习的欢乐,从而更加热受学习。所以是否喜欢英语,是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据此,在英语教学开始阶段,我着重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因势利导,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把他们领进英语这扇大门。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采取了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①“以美引趣”,即尽量注意用美的语言、表情、动作、板书等去激发学生的兴趣。②“以奇诱趣”,即注意用新奇的内容和方法,诱发学生的兴趣。③“设疑激趣”,以注意抓住知识的关键处设疑引思,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④“以动唤趣”,即注意在课堂上通过

动脑、动手、动口等多种活动形式,唤起学生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我把各种各样的实物、自制的教具、挂图、简笔画、人物、情景和实地表演等结合起来,身体力行,与他们交朋友,一起游戏、一起听说,使他们在有趣而轻松的气氛中感到学习英语并不是件苦差事,这样潜移默化,使得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兴趣也随之越加浓烈。随着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增加,教学效果也有了较明显的好转。平时少言寡语的学生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进来一块做学习英语的游戏了。这就为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四、从记单词入手,初步构建学好英语的“词汇量工程”

要能够熟练地使用英语这一工具,就必须拥有较高的词汇量,这是学习英语的一个重要特点,而要拥有一定的词汇量,就必须从记单词着手。记单词,这是大部分中国人都特别头痛的事,对于中学生来说,也同样如此。虽然他们正处于记忆的旺季,但如何去记才能取得佳、最快、最牢固的效果,是学生在这条刚刚连起的大桥上是否继续踏实迈步的关键,如果一步跨错,也许会有许多同学在此停步,把刚刚建起的“兴趣之桥”拆掉,而放弃对这门课的学习。为了避免这一切的发生,从开始起我就加固这已经建起的兴趣之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教他们如何再更进一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教他们一些便于记忆、巩固的方法。如音标记忆法、归纳记忆法、情景记忆法、构词记忆法、日常生活记忆法等等,这给有些有畏难情绪的同学提供了继续迈步的动力,使一些决定放弃英语学习的同学也想回头再试试看。为了使这项工作更扎实地继续下去,为了使大部分学生不落伍,我又趁热打铁,搞记忆单词竞赛,这也为记单词找到了机会,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在英语教学中产生了良好效果。

五、从会话速写入手,初步构建学好英语的“表达能力工程”

英语是门用于交际的工具课。学习英语的目的之一在于将来能够在工作中熟练地运用这个工具,以口语或书面形式进行表述或表达。这就要求英语教学一开始就重视口语或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为了在起始课中注意培养学生说、写能力,我采用了多种培养表达能力的方法。例如我要求学生进行课前两分钟会话值日、或讲故事、或谈家庭、谈父母兄妹、谈同学等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会话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除此之外,在一些课堂上让几组学生上台表演短剧或表演游戏。为了提高学生的会话能力,在初一阶段,我组织学生进行英语会话竞赛。同学们热情很高,自编自演丰富多彩的节目,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提高了会话能力,也巩固了所学知识,对记忆单词也起到了促进作用,为初二防止分化打好了基矗在全校举行的英语会话比赛中,我所带的二班的同学以生动活泼、有趣的内容、吐字清晰和标准的发音获得了竞赛第一名,我所带的一班也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另外,书写也不可忽视,除了正规、准确、美观之外,还需要高速度。为达到此目的,我在初一年级要求他们从一开始,首先必须写好字,写正规字,并练习快速写正规字。我在所带的两个班搞了一次速写比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两个班中字写得比较差的同学只有两三个,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字写得相当漂亮。

六、从抓预习、复习入手,初步构建学好英语的“学法工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放在应有的地位,给予高度重视。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就是起始年级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它是避免分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初一阶段,是学生

适应新环境、新教法、新学法的开始阶段,就像一个盲人,需要引导,需要别人的帮助,为了使初一学生开好这个头,从一开始,我就要求学生每天做好预习和复习巩固工作,并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和复习的方法,教会他们如何记笔记,如何听好课的方法,这给课堂教学减少了不少麻烦,也避免了分化的扩大,增强了学习英语的热情。他们喜欢自己的才华展示在同学们面前,积极发言,喜爱表演,这给起始年级的学习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益处,既提高了授课的质量,又提高了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内在潜力的正常发挥和发展,巩固了所学知识,丰富了词汇量,增强了重点、难点的巩固率。

初一英语教学反思 篇5

一、关于英文书写习惯。英文的书写规范是初学阶段必须要抓好的教学环节。尽管此刻的学生在小学里至少已学过四年英语,但因为在小学里英语学生不重视,家长不重视,教师所教授的班级多,指导学生力不从心。所以从新生入学在英语四线三格上落笔写英文字母开始时,教师就应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必须书写规范。同时,对书写端正的学生给予鼓励。

二、关于英语朗读习惯。教师要让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就养成大声朗读的习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最害怕那些不开口的学生。所以,在开学最初的几周,要异常提醒学生必须要开口大声地朗读英语。对于个别性格内向、羞于开口的学生,要将其列为重点关注对象,设法引导他们先开口,再出声,最终大声朗读。

初一英语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6

Unit 1 My name’s Gina

Period One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游戏时所用的图片(食物、蔬菜、动物)。学生:准备表演时所需道具(服装、假发)。教学设计

Step One :Warm up 1.Play a game “How many words do you know?”(利用小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对冠军的介绍引出本课。)Teacher:After the study of the first three starters, I think most of the students must have known a lot of words.How many words do you know? Let’s play a game to see who know? Let’s play a game to see who knows the most.(Divide all the students into several groups and show a pictur(图片略)to them with the computer.Every group can choose two students to join.They are asked to come to the blackboard and write down the words in 30 seconds.)(Group 2 is the champion group.They can write 11 words.)Introduce the champion group to the class.(引课方式贴近生活,学生易于接受)Teacher:Congratulations, now Group 2 is the champion.But I don’t know your names.Would you like to introdrce yourselves to us? S1& S2:Yes.S1:Hello.My name is Li Lei.Nice to meet you.Ss:Hello, Li Lei.Nice to meet you ,too.Ss:Hello!What’s your name? S2:I’m Sun Ping.How do you do? Ss:How do you do ?

Step Two:Presentation

1.Make introductions.(通过句型的操练使学生更加熟练掌握所学的句式。)

Teacher:The new term begins.Everyone will meet many new classmates.Do you want to make friends with them? If your answer is “yes”, please introduce yourself in your group.Example: Sa:Hello!I’m Li Lei.What’s your name? Sb:My name’s Zhang Feng.Nice to meet you.Sa:Nice to meet you,too.And what’s your name,please? Sc:Lin Li.How do you do? Sa:How do you do? 2.Listen and number the conversations.Teacher: Today I have good news for you.Three new students will come to our class.They are from other countries.Do you want to know them? Let’s listen to the recording of 1b in Section A.(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give the right answers.)Step Three:Make friends.Make new friends.(用谈话的方式完成任务,生动活泼,同时更 容易向学生进行美德教育。)

Teacher:Now everyone has some new friends.Do you want others to know them? Do you want more friends? Let’s introduce our new friends to others,OK? Ss:OK.Example: Sa:This is my new friend.His name is Sun Nan.板书设计:

1)--Hi!--Hello!2)--What’s your name?--My name is …….3)--Nice to meet you.--Nice to meet you,too.4)--How do you do?--How do you do? 教学反思:

本科教学评估后的反思 篇7

1 通过评估, 学校在软硬件建设上取得显著成效

1.1 明确了办学定位

开展自评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认真回顾总结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管理发展的成果、经验和特色”。学校通过认真梳理各历史阶段办学思路和办学定位, 总结多年来学校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努力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 密切结合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形势和要求, 仔细分析办学形势和任务, 正确估算办学实力, 广泛征求意见, 反复讨论修改, 适时调整办学思路, 充分挖掘学校拥有的资源条件, 发挥办学特色与优势, 科学地制定事业发展规划, 确定了符合实际的办学定位。

1.2 增强了全校教职工的凝聚力

在评估期间, 全校教职工都积极响应, 形成了人人了解评估, 人人参与评估, 人人贡献评估, 情牵学校发展的良好氛围, 表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 弘扬了主人翁精神, 增强了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评估, 教师充分认识到自身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并积极发挥主导作用, 积极投入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活动中去, 积极开展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加强师生交流与交往,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3 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学校坚持本科教学条件的优先投入, 评建期间,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教室、实验室及实习场所、图书馆、体育运动等设施完善, 实验设备先进, 利用率高, 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基于校园网的建设, 学校自主开发了“互动网络教学平台”及“本科教学资源集成系统”项目, 提供学生选课及评教平台、教学参考书查询、成绩、教学进程计划等信息查询平台, 将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整合于教学之中, 有效地促进了本科教学。学校的精品课程平台中共享了30多门校级精品课程, 21门省级精品课程的优秀网络资源, 提供名师课堂、实验演示、网上答疑、网上作业等平台, 极大促进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变革, 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课程建设。

1.4 规范了教学管理, 完善了质量监控

学校狠抓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化建设, 形成了一套健全合理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执行严格, 保障了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全面利用校园网进行教学管理, 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和现代化水平。完善了两级教学管理和教学工作事故认定及处理机制。全面修订了各项规章制度, 形成了符合现代大学发展要求, 能够保障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制度体系。

进一步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 落实二级学院管理工作目标责任制, 完善重心下移工作办法, 进一步激发二级学院的办学活力。完善了组织章程, 保证其健康运行, 推动了民主治校、科学治校、依法治校的进程, 探索形成了科学有效的两个校区管理运行机制。

2 本科教学评估取得的成功经验

2.1 领会指标内涵是搞好自评工作的关键

提高认识, 领会指标内涵, 树立真正的机遇观念, 这是搞好工作的重要前提。学校专门成立了评建办公室, 认真学习指标体系, 领会体系内涵, 并根据指标体系的各项内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了《兰州理工大学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材料目录及任务分解表》, 具体分解任务, 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对各部门有关人员进行培训, 全面、准确理标体系, 使自评工作少走了许多弯路。实践证明, 只有思想认识到, 组织、政策、措施和工作才能到位。

2.2 树立全体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是评估的基础

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不断提高他们对教学评估工作的认识, 并与自己的本职工作结合起来。以评估为契机, 广泛宣传发动, 激发师生员工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全校教师积极参与, 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确保评估顺利进行。

2.3 巩固教学评估成果, 是使学校不断发展的重要举措

要巩固这次本科教学评估已取得的成果, 就必须把在评估过程中形成的良好态势保持和发展下去, 必须把教学评估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去, 常抓不懈, 这样才能使学校的教学质量、整体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 并在学校定位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办学特色。

3 本科教学评估存在的一些问题

3.1 用同一指标体系衡量所有高校, 不利于高校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

不论是研究型大学还是教学型大学, 不论是国家重点大学还是地方一般院校, 使用的是同一指标体系。大部分学校认为评估以材料为中心, 很多内在的问题不能凸现出来, 评估专家组在校考察时间只有五天, 对于表面能看到的东西容易评价, 但是对于内涵的一些问题, 如学风、教风、人文历史环境等容易被专家忽视, 尤其是对学生质量的考察限于表面现象。

3.2 评估主体单一, 缺少社会各界的参与

目前高校评估的主体, 是由教育部从各高校抽调知名专家, 这就必然对专家的要求很高, 不仅要有精湛的学术水平, 而且要深刻理解指标体系、评估内涵, 掌握国家相关政策和方针, 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评估, 即使专家都符合这些要求, 也会存在一定得片面性, 应该加强社会各界的参与, 全面综合的评估, 是评估结果更科学、更符合实际。

3.3 评估成本过高, “以材料为中心”现象严重

很多高校为了评估优秀, 只注重材料, “材料要齐全, 材料要准确, 材料要规范”成为能否通过评估的衡量标准。于是在材料准备上出现“改、补、造”的现象。学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和物力, 对材料进行“改、补、造”, 但这样的效果很不好, 还会出现一些负面效应, 因工作量太大, 引起了教师普遍的反感和不满情绪。

3.4 个别高校违背了评估的初衷, 仅仅是“为评估而评估”

本科教学评估的根本目的是为提高教学质量, 促使各高校以评估作为契机, 有组织的进行教学基础建设和推进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但由于本科教学评估结果具有很强的权威性, 反映一所高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 对学校的社会影响很大。部分高校为了在评估中取得优秀, 不择手段, 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 这些高校已经严重歪曲了教学评估的目的, 本末倒置, 劳民伤财, 在社会上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4 健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评估制度, 建立长效问责机制

教学工作的建设与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在迎接教育部教学评估的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既要加倍珍惜, 更要大力巩固与发展, 要以取得的自评建设工作成绩为契机, 立足长远, 认真总结经验, 坚持和完善行之有效的措施, 使评建工作与正常的教学工作相适应, 把有效的应急措施变为常规措施, 把临时管理变为长效管理, 努力提高办学质量。

4.1“五制并举”的检查方式

评估结束后, 学校每学期通过教学督导、学生评教、领导干部听课、专项教学检查、学生信息员“五制并举”的方式认真落实对教学过程的监督和检查, 并把检查评比结果作为衡量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 对教学工作不达标的学院和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制。

4.2 教学原始资料检查

高度注重各学院的教学档案和原始资料的管理和建设。评估后每学期学校依然聘请专家严格按照评估指标体系对各学院的资料库建设进行检查, 并及时反馈检查意见, 督促各学院整改。不定期的开展组织各学院的教学院长互相观摩交流, 相互探讨, 共同进步。

4.3 多方位专项检查

开展多方位的专项检查:如毕业设计、实验室、课程建设、教学项目、新专业、特色专业等专项检查, 促使教师把在本科教学评估中形成的良好习惯转换成一种自觉性的行为, 渗透在平时的思想、言行、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

4.4 严格规范教学管理工作

学校通过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工作, 促使学校各部门和教职员工提高按教育规律办事、按标准要求办事的自觉性, 坚持做好日常的各项工作, 使教学工作在标准化、规范化状态下正常运行。

5 结束语

第一轮的本科教学评估已经结束了, 新一轮的评估即将开始, 下一步将如何面对评估, 学校该如何准备?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张晓鹏副教授对下一轮评估方案的总体框架提出初步构思, 文中提出了下一轮主要评教学质量, 要建立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多元化的本科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按高校类型的不同, 将教学评估的标准与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统一起来, 并通过重点评估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的构建和运行情况来评教学质量【2】。

“十一五”期间, 教育部将要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评估的“质量工程”, 围绕这一要求, 近两年兰州理工大学在质量工程上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成功申报了3门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大学生创新实验基地。今后为进一步巩固教学评估取得的成果, 学校还应继续在质量上下功夫, 可以把全校大面积的教学评估分散为小面积、局部的专项评估, 学校正在探讨采用专业认证评估的方式, 对全校的50多个专业分批、逐步进行试点, 以点带面、以面代体, 使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摘要:教学评估作为教育评估的一个主要方面, 既是构成教育评估的主体与环节, 也是大面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大措施, 对于促进高校教学、科研、教改与管理水平的提高, 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作为教育部实施的“质量工程”, 已经在全国高校中全面展开, 获取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但高校评估工作的开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教学评估,教育评估,高校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晓鸣, 卢英.高校建立教学评估长效机制的思考【J】.高教论坛, 2005 (8) .

【2】张晓鹏.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总体框架的若干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2008 (2) .

新课改后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篇8

在英语习得中,除了教师的讲授以外,阅读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最重要途径,是学习英语最重要的输入渠道之一,新课改后,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也逐渐在提高,要求其会读、会学并准确领会文章信息。而阅读能力也主要是指理解水平、速度以及对文章信息点的敏感度。与此相应的阅读教学,笔者从以下两方面提出一些见解:

针对平时的课堂阅读教学

对于平时的课堂阅读教学来说,由于教材内容的变化——逐渐向新颖性、趣味性、文化性转变,教师应该首先做好warming-up以及让学生预习的工作,这就主要包括文化背景的介绍,对于生单词及语法内容的处理,warming-up活动的设计等,而这些都是要学生积极参加的,这样方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达到热身的目的,使得学生在还没有开始进入阅读任务之前就已经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此,教师也一定要在备课及设计方面下一番功夫。

完成以上的前期准备以后,便开始进入正式的阅读部分,这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在此阶段,提问与讨论这两个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教师需在该阶段进行之前就应该针对文章来设计好提问和讨论的观点,使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这样可以在初步阅读中节省很多时间,提高阅读速度,也可为以后高考中的阅读理解部分培养能力,即阅读速度及准度。提问是阅读教学中屡试不爽的方法,以此实现师生互动,并得到教学反馈,学生也可以这些问题为切入点,理解并鉴赏文章。在问题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因人而异,难易适中,因为设计问题的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若问题太难或者学生层次达不到回答问题的要求,难免会打消其积极性。另外,从学生回答得出的教学反馈中,教师也可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学生的薄弱点,乃至其思维反应和口语表达能力,这可以使以后的教学工作变得更有针对性。对于另一个环节即讨论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可以在阅读开始之前或进行中针对文章的题目或是每段的主旨等进行讨论,这就可以配合之前的文化背景的介绍,及学生自身对该文化或该文章的理解,讨论必会增加学生对文章的进一步理解,思辨能力就是在自身的思考与讨论中形成的,并且,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多,课堂的气氛和学生的积极性又会得到升华。

在阅读过程中,传统的skimandscan的阅读方法即略读、跳读、细读等步骤策略在现今来讲似乎有些不合适宜了,我们没有过多的时间将一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研读,毕竟课时有限,而且对于高中的课文来说,针对这些有限的知识点来运用各种方法,难免会让学生感到厌烦,而且略读、跳读也无非是为了抓住一些信息点,这些只是很理想化的阅读步骤,真正在考试时,学生是没有时间将这几点全部做到的,只能有选择地跳读和细读。所以教师在平时培养学生能力时,要和学生说清楚,这几个方法固然都要懂得,但实际应用时要根据个人能力、时间安排,文章长短等因素来有选择地使用。

总而言之,在具体工作中,教师首先要充分熟悉教材,准确把握其理念和特点,做到驾驭自如,并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需求,明确其兴趣所在,从而设计出难易适中的阅读辅助活动,结合艺术的讲解,不断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由浅入深,使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内容、形式产生兴趣并能够长期保持兴趣。这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便有了前提和保证。

针对课下的阅读理解习题

课改后,阅读理解习题的设计必然会对学生的词汇、逻辑以及抓细节还是阅读速度有着较高的要求,对此,笔者认为,要想既培养能力又要打出高分,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首先,从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入手。理解语言主要是靠词汇、语法以及逻辑之间相互作用来完成的,其中,语法的教学一般在课堂上就可以完成,而且阅读理解部分对语法要求并不是很高,至于逻辑方面,则是每个人的后天养成因素,需要靠外界各种条件的刺激来培养。词汇则是需要学生大量地积累,而且其在阅读中的地位也是很高的。学生的词汇量越大,理解的程度和广度就越大。教师在这方面应让学生了解词根词缀构词法,并以网络模式来记忆单词,学生可以对一个单词通过联想并配合词根词缀以及语义的联系扩散出一个词汇网,这样便可以节省出很多记忆空间和时间。另外,阅读理解中必然会有学生不认识的词汇,对于这样的词汇,学生可以利用上下文的语境来进行猜测,而且很多时候教师也会发现,这样的词汇很多时候对文章理解并不构成影响。

其次,在阅读和做题过程中,要使学生逐渐地提高阅读速度。阅读的速度直接关系到阅读量,而对于在母语环境里的外语学习者来说,没有大量阅读就不可能产生对所学外语的语感。没有语感,则只能学习语言的皮毛。对此,教师需要在平时就培养学生每天都读的习惯,教师在阅读技巧、读物选择等方面都应该给予学生指导,通过广泛的阅读,学生的词汇量也会得到提升,并且对英美文化,生活习俗,及其思维方式都有了解。另外,教师对于默读、整句或成组阅读的能力都要重视,久而久之,学生阅读的速度和语感自然会有大幅度地提升。而且,教师在阅读过程中还应该限定阅读时间,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一定量的阅读任务,获取有效信息,或者让学生在课下练习中自己掐时间,慢慢地,学生就会掌握自己做题的时间规律,以便其在以后的考试中合理地安排每个题型的做题时间,做到有条不紊。

最后,在阅读中合理地应用bottom—up(自下而上)与top—down(自上而下)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原本是语言学家根据学习者在听的过程中自然运用的两种方式所概括的学习技巧。bottom—up过程侧重于听到信息本身,也就是对声音、单词和句子等细节信息的解码;top—down过程则侧重于运用背景知识理解所听到的信息。如将这两种方法用于阅读中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的。在阅读中,top—down可理解为对背景知识的了解,背景知识的获取途径主要是通过老师平时对一些知识的讲解或是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或从平时通过读书看报等途径获得的储存在大脑中的知识,这种知识被称之为“图式”,该定义被应用于认知心理学、认知语言学及心理语言学等领域当中,人们在阅读文本时,会自然而然地受到头脑中由于之前的体验或了解而形成的图式的影响,靠着这种图式对文本进行感知,并检验自己的预先理解。这完全可以运用到学生的阅读理解中,学生可以在读题或读文章开头几句时就会对文章的理解形成一种预先的图式,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把图式和阅读文本相互联结起来,并使其产生相互作用,也就是说学生在从阅读文本中获取各种信息的同时,不断地向所读文本输出自己的图式,经过不断地判断、推理和归纳,从而理解文章。而bottom—up则是反过来,从小的细节入手,主要指从单词、短语、句子等方面来逐步理解文章。通过bottom—up,学生可以对具有限定含义的修饰语、转换语气的转折词以及相关修辞等仔细揣摩,辨别其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不致因疏漏细节而导致误解;对于长句、复杂句,要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语法知识对句法进行分析,弄清句子的主干,理解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简言之,bottom—up要求学生从微观出发,从细节入手,字斟句酌,准确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阅读中应合理地将这两种模式结合使用,这对提高阅读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总之,对于课改后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的渗透与培养,调动学生积极性,促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选择性地将以上的细节问题合理地运用到教学中去,并且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阅读训练,最终达到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和能力的目的。

初一第一学期英语教学反思 篇9

王金梅

初一上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在上学期的教学中,我深刻的感受到,教学中教师首先提高自身素质,对学生付出真诚的爱心和耐心。在第一学期的教学中,我认真反思和总结,认识到以下几个问题:

一、本学期刚开始学习英语的时候,学生对英语比较有耐心,感兴趣,喜欢学习、模仿。但是,我发现自从对老师的授课有了一定的熟悉之后,好奇心逐渐减弱。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学生产生了消极情感,没有兴趣,甚至厌学。

二、我对学生学习英语的要求过于严格,不能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性,没有发现他们接受语言的快慢程度,最终导致有的学生吃得饱,有的学生吃不饱。吃不饱的那部分学生就会产生以下情绪:上课或讲练习的时候,就会马虎,注意力不集中。

三、在有些知识点讲过后,有的甚至操练了多遍,反反复复强调了,学生仍没有掌握。有些时候我就责怪学生,并因此加强反复练习。于是在教师的责怪声中,在枯燥的联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消失了。

从以上几个问题中,我体会到: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是因人而异的。有差别是正常的,要教好每一个学生,但不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一样、一个模式,不能要求学生都按一个模式去发展,而是开发学生不同的潜能,发展学生学英语的各方面能力。而且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去因材施教。

我认为关键是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做到听、说、读、写并举,眼、耳、口、鼻、脑并用,是激发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学生的学习类型是有差异的。而没有学习兴趣的差异更大;学生的喜爱也不一样,有的喜欢听说法,就是一直看着老师,听老师说,很少看书本;有的喜欢阅读法,就是一直盯着书本看,很少看老师或黑板。因此,英语教师必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他们喜欢英语。

除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多听、多练、多参与。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完成的,课堂教学的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合作,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新过程。

听是学习英语的第一步。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教师们发现学生语音、语调不正确,主要是由于听的不够、模仿不当造成的。教师应训练学生多听英、美人士的发音,正确地模仿。目前各个学校都已配置了录音机、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教学工具,为教师教、学生学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与语言场景。但是,上学期,这些设备我使用较少,听力操练的不够多,因此,造成期末考试中,听力这一大题失分较多。

读是学习英语的第二步。让学生听了之后要开口读出来是很困难的,学生往往胆子小或怕难为情,不敢在课堂上大声的读出来。因此,要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胆子大一点,大声读出来,这也是提高英语的办法之一。

初中英语听课后的反思 篇10

一、多媒体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真正地位

在这次比赛中,十位教师无一例外都使用了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在这些课件中我们看到了多种多样的形式,有幻灯片、课本录音、卡通、动画特效、电影片断等等。这些都是这些教师自己的杰作。就这些课件本身来看,的确做得非常漂亮,就它们的课堂效果来看,也体现了其应有的作用,不但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听课的众多教师也很感兴趣。自从多媒体问世以来,它已经在外语教学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它可以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一个良好的视觉、听觉的交互式语言环境。但在日常教学中,我认为有些教师却过于夸大了多媒体技术的作用,课件做得十分精美、漂亮,教师将课堂的主角换成了课件,他成了课件的放映者,而学生成了课件的“忠实观众”,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课件本身之上,对课件所包含的知识和课本内容也就失去了兴趣,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很难实现了。我认为不管多媒体技术应用如何广泛,如何先进,都改变不了它在教学中辅助教学的地位。真正占主导地位的还是教学内容,还是学生。我们千万不能把一节课变成课件展览课!

二、导入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

在所听的五节初中课中,有些教师面对一群从不认识也不了解的学生课堂教学进行十分顺利,学生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非常热烈,互动效果也很好。但个别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则不那么顺利,学生反应比较差,课堂互动效果很差。这五位教师的基本功都非常扎实,而且准备也很充分,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呢?我觉得还是在导入这一环节有所不同。这些成功的教师他们具有一个共同点:引人注目的开场白,集趣味性和启发性为一体,不仅能引人入胜,而且能发人深思。而不太成功的教师则恰好相好。有一个教师让我印象深刻,她在开场白的自我介绍时问学生:“Do you know my English name? Can you guess?”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个从不认识的教师在没有任何提示之下如何去猜测她的英语名字呢?结果也就可就想而知了。从这个问题开始,学生的积极性就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自然也就会影响后面的教学质量。一个好的导入可以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产生学习兴趣,觉得英语课有趣,减少焦虑和恐惧心理,重塑自信。

三、小组讨论的控制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因此,教师应明确英语课堂的目的,教育学生掌握语言本身,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听、说、读、写等活动的能力,是英语学科的根本目标和任务。在缺少英语环境的中国英语教学中小组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充分应用所学的英语知识。但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对于这样一个好的操练方法却不太敢使用,原因很简单,就是太难控制!在这些参赛的教师中绝大多数在课堂上使用了小组讨论,而且控制得非常好。要做好小组讨论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在设计小组讨论时首先应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和要解决的问题,针对学生可能引起的兴奋的东西,精心设计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应预测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估计到讨论所需的时间等以便教师及时调控活动过程。

第二、教师应对小组讨论活动进行恰当的指导和调控,讨论前,合理分配小组成员并明确其职责。在小组里设立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口头报告员、资料管理员、时间记录员等,承担不同的义务和责任,而且,不同的角色必须经常轮换,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第三、教师要把握好介入的时机。介入得过早,剥夺了学生自主发现的机会;介入晚了,又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处于无助状态。因此,教师要力求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通过巡视及时了解讨论的开展情况,及时掌握可以挖掘的教学资源,使课堂小组讨论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师提高文明素养迫在眉睫

在这次听课中,我也看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有些教师在在听课时,会场内抱怨声、议论声、笑声、手机铃声不断,甚至是口哨声都时有耳闻。时常进出会场的也是大有人在,“呯呯”的关门声不绝于耳。

初一英语课后的教学反思 篇11

关键词:考试改革;英语教学;英语综合能力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从1987年正式实施以来,历经了30年左右的发展历程,是我国衡量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测试手段。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为了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四级考试也在不断革新。独立学院的学生,大部分英语基础薄弱,把学习精力都放在词汇积累上,缺乏良好的英语学习方法是他们学习英语的最大问题。为了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针对英语四级改革后的新要求,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通过分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大学英语教学通常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而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大多英语基础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英语学习往往是三分钟热情,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大学英语课时量与高中相比大幅度缩水,一周仅几个课时,如果再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那么大部分学生将无法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不能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分组积分教学的方法。

首先在新生入学之初就通过访谈和测试进行摸底,并参考入学时的高考英语成绩将学生分组,确保每组学生的英语总体实力均衡,既包含有英语能力较好、学习兴趣较强的优秀生,又有能力不足、学习兴趣较差的学困生。

然后设置积分制度,完成教学任务后以小组形式进行积分。将教学过程中的任务分配给各小组,每次课堂教学都有不同的学生代表其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师生共同进行评比,评比结果作为小组的积分,以此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最后,定期组织积分争夺赛。各小组可自备英语歌曲、小品、话剧等节目,自愿演出可以获得额外加分。每学期末参考各组得分划分等级。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得到了极大提升,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改进教学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对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而言,提高其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能力。从目前的四级考试改革可以看出,听力部分在考试中的比重逐步增加,最终和阅读分值相同,这体现出了当今社会对大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四级测试中,独立学院的学生听力和写作得分普遍较低,平时课堂学习中体现出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也不均衡。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把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而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以输入为主,被动接受。无法得到有效输出,不能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受到阻碍。因此,必须转变教学中师生的角色。从学生角度看,这是吸收知识并内化的一个过程。从教师角度看,应当将自身的角色定位由教学向导学转变,充分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计算机和多媒体视听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教师通过计算机技术处理声音、文字、图片等信息,将英语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输入,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三、利用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独立学院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自主学习无法长期有效地进行。因此,笔者在课外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英语演讲、阅读、写作等外语赛事,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展示,以此带动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起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效果。参与英语竞赛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断增加,英语学习成绩及英语应用能力有明显提高。英语赛事有助于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扩展基本技能,促进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全面提高。

综上所述,结合大学英语四级改革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采用分组积分教学方法,利用新兴的科技手段,通过激发独立学院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实现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红香.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5(3):43.

[2]朱萍,苏晨杰.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与应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初一英语课后的教学反思 篇12

这套试题能够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吸收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精神,命题注重知识的综合,强调考查学生对整体的把握能力。

整份试卷没有繁、难、偏、怪的试题,与教学内容相一致,与学生的学情相吻合,但是完形填空有点难。

听力部分考查了学生的理解日常英语的能力,相当部分题目难以直接从录音对话中找到答案,学生必须通过思考,从词语释义、句意理解或段意理解等不同方式悟出正确的选择,内容难度不大,而且语速不快,但部分学生本来基础知识欠熟练,而且没有掌握好答题技巧,也就是说没能按老师平时的要求,在听录音前,做到反复看透听力的题目,所以答题反应慢而失分,说明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还待提高。

单项选择,所测试的内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语法。

考查学生在句子层次中对语法、词汇和习惯用语的掌握情况。

覆盖面比较广,涉及到交际英语、引导词、疑问词、动词搭配、词语辨析、动词时态、从句、介词、副词、语序等多种语法现象。

“完形填空”题着重考查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英语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完形填空选项的设计仍以实词为主,虚词为辅。

《雨后的森林》教学反思 篇13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雨后的森林》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雨后的森林》教学反思 1

《雨后的森林》是新课标语文S版第一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儿歌,这是一篇轻快活泼的小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雨后森林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由于是刚学习课文,孩子们对于课文学习的思路和方法还没掌握的特别扎实,对朗读课文也没有太多的方法和心得,我选择了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完成三个教学目标:认识9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够通顺流利的读课文,初步了解雨后森林的美丽。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有层次的教学,先从带拼音的词语入手,让孩子能够借助拼音拼读,在拼读的过程中采用小老师领读,自己单独读,小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让孩子记住这个词语;在去掉拼音读一读,一方面验证孩子是不是记住了这些字,另一方面让孩子通过这个词进一步了解和记忆这个字,最后单独出示生字宝宝,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认读,完成认识生字的教学目标。在写生字时,采取学生观察,说一说这个字你怎么写才能漂亮,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生字的入门知识,能会说,会观察,才能够写的漂亮、美观。挑选一个带有新笔画的字和两个笔画较多的字进行示范写,剩余两个简单的字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说最后自己写。逐步做到先扶后放。

对于一些小细节,做的不够认真不够仔细,教师没有范读,而选择放录音,且录音声音太小,没达到示范的作用,缺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在示范写字的过程中挡住黑板,学生没能够观察到,对学生的具体回答问题,没有给与及时的鼓励和帮助。对于内容而言,处理的有些也不够得当,对于会写字没有侧重点,整堂课全是围绕会认字去简单讲解,会写字没做扩展和强调,显得课堂过程特别拖沓,教师个人语言太快,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较短,容易缺失语文味,还要多加努力改正。

《雨后的森林》教学反思 2

《雨后的森林》是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儿歌,这是一篇轻快活泼的小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雨后森林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图文并茂,意境极美。学生们学得很积极、快乐。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进得学习,收效较好!表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体现在复习生字,导入新课中:亲爱的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到乐园一样的学校中游览了一番,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到美丽的大森林中去参观!只有读准这些汉字宝宝,我们才能走进森林,相机出示苹果形状的的字卡,采取了指名读,小组读,开火车,男女生赛读复习巩固上节课的生字,同学们都会读了,我们就一起走大森林吧!

其次,体现在理解课文时,我出示了挂图,带学生走进一副美丽的图画中,用生动的语言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乐学。

接着,体现在指导朗读时,如“雨停了,雨停了!”我让孩子先听范读,再练习,通过朗读体会雨过天晴,看到美景的欣喜的心情。朗读诗中描写的四种事物的四句话时,让孩子观察,想象,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意境,很自然地读出对大森林的赞美。

最后,体现在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演课文,学生们兴致高涨,个个兴奋不已,完全沉浸在课堂的学习气氛之中。

不过这堂课还有一个不足之处,我没能大胆放开,如果我能再放开些,让学生学,就会更完美!

《雨后的森林》教学反思 3

教学理念: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激发想像和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重视朗读指导、以朗读为主,在读中成诵,在读中受到美的教育。

教学目标:

1.认识“伞、红”等八个生字,学会“木、开”等五个生字,培养自主识字的习惯。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丈。

3.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充分激发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

5.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可爱,从而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了解雨后森林的样子。

2.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感受大自然的可爱

教具准备:

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的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大树爷爷”:小明友们,你们好,今天,我想送一件礼物给小朋友们看看,你们猜猜是什么?)

师:大树爷爷拍了一些照片,想请小朋友们欣赏呢!哦,这是什么?(课件出示森林图片),引出课题。读题。

大树爷爷告诉我们,它已经把图片印在我们的课本上了,大家快来找一找

二、初读课文、认生字词。

1.提出要求,轻声自读课文,把每个字音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拼音宝宝帮忙。

学生读课文。

2.有没有不识的字宝宝呢?(课件出示字宝宝,: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和我朋友吗?)它可要下去看看,它给谁带采了惊喜。(把卡片分发给学生。播放《找朋友》歌曲)

3.(课件出示字宝宝:谁是我的好朋友,把我介绍给大家好吗?)

学习“伞、红、果、叶、图、画、祖、国、木、开、水、耳、雨”等字。

(请手执生字卡的小朋友到台前来介绍:我的朋友是……)

教师将生字逐一贴到黑板上。

引:调皮的生字宝宝一个一个地跳到黑板上来了。它们站在一块,想考考大家,能不能认出它们。

随机指读生字。

男女同学轮流读。

全班齐读。

4.课件出示两个字宝宝。(小朋友,你们愿不愿意和我们交朋友?)

学习“小伞、红果、绿叶、图画、祖国、木耳、下雨、撑开、水珠”等词读词(带拼音)

去掉拼音读词。

齐读。

开火车读。

(你们的火车开得可真快,把字宝宝全给拽跑了,它们躲到哪去了。原来它们全都跑到课文里去了。)课件出示带课丈的图片。

三、细读课丈,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大声读、轻声读都行、喜欢的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读。)

2.个别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看边想,雨后的森林里有什么漂亮的景色?

四、导读课文,读中感悟。

“雨停了,雨停了”(从天上的彩虹和太阳引入,读出兴奋的浯气。第二句语调应比第一句高。)指导读“雨停了”这两句。

3.指导朗读中间四句话。

(根据学生的描述川页序,课件出示蘑菇、木耳、红果、葡萄的特写图,相机板书与贴图)

让学生根据“撑开、挂满、枕着、滴着”这四个词一边读一边想像表演。

大森林向我们展示了这么美的画面,不过,老师觉得,你们能把森林读得更美。愿不愿意把这四句美美地读一遍。(课件重新出现带有四句话的画面。)

全班齐读。

4.理解课丈的最后两句。

朗读最后两句话。讨论:为什么说森林是彩色的图画,是祖国的宝库?

相机板书

宝库里还会有哪些珍贵的东西呢?

森林那么美,那么可爱,我们应该怎样读?谁能把森林的美和可爱读出来?(强调读出“彩色及宝库”二词)

5.朗读全文。(课件回到首页)你们愿意把整首诗朗读表演给大树爷爷欣赏欣赏吗?

五、拓展延伸,想像积累。

引:大树爷爷看得可开心了,他还邀请了森林宝库中的一些宝贝们来呢?瞧;

(课件出示小鸟,小鹿、小野花、小猴)大树爷爷想请小朋友们都来当当小诗人,为这首诗歌补写上几句,你们愿意吗?)(课件出现空行诗句)

生看图编诗句。(师引导学生从拟人化方面编)

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像编出图外的诗句。

弹性预设

把握生成——《雨后的森林》教后反思

张琼秀

1.引言

“教与学”的关系非常复杂。每一堂课上,每一个教师所追求的都应是“教大于学”,但往往在实际的教学中,因为没有很好地地把握到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所以出现了“教等于学”、“教大于学”的情况。师生、生生的交往互动受限,师生的共同发展受到阻碍。

2.问题的提出

上完一堂课后,心中存了不少尴尬。匆匆忙忙的一堂课,暴露了本人在教学实际中,对学生的学况掌握情况等多方面缺乏及时应对预案的问题。对于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情境及导语的设置,课件、教具的准备,教者颇费了一番心思,却由于疏忽没有给任教班级的老师学生一个较好的心理准备,加之多媒体设置问题。致使学生在懵懵懂懂而又松懈等待的状态下进入学习,课堂效果不大理想。

而后,在生成的实际中,教者又发现,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阅读课文,这是他们从汉语拼音到阅读课转换的第一篇,由于缺乏必要的预习、字词方面掌握不大熟练。阅读、朗读的一些最起码的要求没有达到,很大程度地影响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在点拨朗读方面中颇费了一番口舌,也就有了“多讲”之嫌。在课堂中的度把握得也不够,想放开让学生在同桌中、小组中去读,或让他们自读自悟,但上课初始时他们同桌互读的状态就不容乐观,没有掌握好一定的读书方法,教者在担心阅读效果的前提下,于是便出现了“收得太紧”的现象。只受限于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不够。换言之,“预设”的弹性不够,生成的把握不到位。

3.反思与讨论。

教学前的设计是生成的一般指导,生成的情境,生成的结果要靠教师进行调控。它由诸多因素相互作用才能完成,特别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等因素的积极配合才能得以实现。它需要教师冷静地分析、灵活地运用。首先,要把握好生成的起点。它是最为基本的.、前提性的条件,也就是学生的现有水平,这是生成的基点,也是生长点。备课,要充分地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了解学生的方方面面,整体发展情况。如果在课前就能对学生的阅读状况、阅读水平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对教学的实际生成就有了一个充分的估计。针对学生读的状况就会有一个应对的措施。如自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同桌互读等阅读方法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在接触阅读课文的初始就能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在生成中就可以把这作为教学的一个目标来实现。

无论是学生的学,还是教师的教,读文本是基础。学生因读而发现领悟;教师因读而认识把握。如果不让他们充分读书,他们在课堂上的语文学习只能是盲目和无的放矢的。如果没有学生的读书,或者没有充分地读书,那么,无论教师如何引导点拨对于学生来说都没有太大的效果,更谈不上师生互动。但对学生充分读书的度的把握,我们又不能不正视。这个度应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在阅读时间上要充分,“工欲善其事,必先得其器”。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阅读只能是浮光掠影。其次是读通读懂,能够挖掘出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生活体验,从书中读进去又读出来。没有学生自己的感悟,过多的讲,即使是再精彩的演说也不能使学生进入状态。因此,教师应该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悟,不应把自己的一些体会、感受强加于学生对课文的体验中。

在预设缺乏弹性的课堂中,生成的动力不足。师生间、生生间的交往面不够大。一般情况下,它只限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并且是以教师和全班同学交往为主的单向交往,学生接受来自他人的信息和同时向他人发出信息量较少。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和知识面较窄、在交往中容易出现无法进八状态的情况。也就是只有师生之间的互动,而缺乏生生之间的互动。在预设中对这些生成性情况都应有一个充分的估计、及时进行调控,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互相交流,互相促进。

《雨后的森林》教学反思 4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生动的诗歌,共两句话。第一句写雨停了,雨后蘑菇、木耳、红果、葡萄的样子;第二句写雨后的森林色彩美,森林是宝库。课文洋溢着童趣,有利于激发学生想象,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感受雨后大自然的美。本课的学习目标是:1.认识伞、红等八个生字,学会木、开等五个生字,培养主动识字习惯。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语言。4.感受大自然的可爱,从而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教学的重、难点是:1.朗读课文,了解雨后森林的样子。2.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感受大自然的可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是人生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应该让阅读变得快乐,成为一种享受,享受阅读应成为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和至上追求。《雨后的森林》全文只有30多个字,没有更多的故事情节,只有在字里行间蕴藏着浓浓的环保意识。老师要善于用直觉领悟和心理体验的艺术方式,带领学生进入境界,这样才能激起他们去欣赏,去体验文章中的无穷内涵。

我发觉自己在备一年级的课的时候,对孩子的情况和他们的心理状况了解的不够清楚,还是像高年级那样做剔骨剖肉的分析,没有抓住课文要旨,以多种形式让学生逐渐仔细领悟,向学生渗透的是应该爱护树木,保护植物。虽然我已经改变了语言风格,表情也是微笑的,和蔼可亲的,但是,在内心却没有和这些小娃娃贴近。所以,整节课分析太多,既不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又没有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而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文学作品借以形象说话。阅读者生活体验、学识水平、兴趣爱好、性格品质等的不同,对作品的理解也会不同。这就是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就决定了解读、体验和阐解作品的意义带有很大程度的不确定性,这就是文学的精彩之处,也是文学的诱人之处,硬性的统一见解是不符合阅读的规律的。教师既不能以参考书对作品的主题的阐析,对人物的解读,对结构运思的评判作为评价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程度的惟一尺度,也不能过分引导、漠视了学生在阅读思维上的差异,忽略作品所蕴含的丰富内涵。据各自的生活体验,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读,对作品的认识更全面、细致和深刻。阅读中个体的差异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碰撞、砥砺,是阅读中自由精神的闪烁。惟此才能领略文学作品的多姿多彩,进而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为此,我在教学中安排了几个说话训练,森林里还有什么?森林里的东西有什么用?前一个问题学生说得很好,后一个问题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跟不上,所以学生根本答不出来。

在这节课中,我试图用漂亮的图片,动听的音乐,让学生充分体验世界的美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乐学、会学。但课上完了,结果却不令人满意。

当前教育倡导以读代讲,读中感悟,朗读是教师教语文,学生学语文的一个重要方法,它不仅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发展语言、陶冶情操,这恰恰是我没有做好的。如果再上一次,我应该组织学生游戏、阅读,学生或读、或划、或思、或问、或议。由于是一年级,重在识字,识字与阅读的相结合。我以读为主线,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学生读的形式多,读的时间长,对文章的主旨也就领悟透了。一节简单的课,可能会把环保教育讲得空洞;而当把全部的真情和挚爱融入到作品的意象之中,这种阅读就成了一种艺术的熏染。这也是阅读教学的真正魅力。

我遇到的第三个问题是: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对语文教材的理解各异,主体性的体现就是要把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放手给他们自己研究,可以小组讨论,可以全班讨论,遇到分歧也可以让他们争论。但在这样的交流中,教师并不是听众,也不应该是裁判,不应该怕说话,在是整个课堂掌舵的船长。要适时引导学生对语文文字的追究,引导、启发学生互相取长补短,增进对文本的理解,这也是锻炼学生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渠道。引导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立足对学生智力的开发。

上一篇:市政顶岗实习周记下一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安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