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设计

2024-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现代建筑设计(精选9篇)

现代建筑设计 篇1

公司以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为核心主业,建筑咨询、建筑声学、房测加固和智能等专业设计为特色,并积极探索专业化、特色化服务,同时,肩负做强、做精和创新“现代设计”核心品牌的重任,是现代集团授权管理“现代设计”资质的日常机构。

公司拥有现代设计集团的坚实后盾,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设计大师、设计咨询精英等组成的一流高端技术人才,拥有60余名国家一级注册设计师。各专业技术人员占85%, 高级工程师占22%。

公司创作成果遍及全国25个省市,世界十几个国家及地区,其中60余项工程设计、科研项目和标准设计获国家、省(市)级优秀设计和科研进步奖。公司在安徽、山东、内蒙古、云南等地共设有分院(公司)或办事处,至今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设计机构进行合作设计和交流。

现代建筑设计 篇2

全球化是指人类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等各个层面,突破彼此分割的多中心的状态,走向世界范围同步化和一体化的过程;或者是指全球性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思想,打破国际、民族地域的限制,在高科技的支持下,更加深入和快速地传播、交流和融合的过程。当今在各个领域“全球化干涉”无孔不入,当然建筑领域也包括在内。另一方面是地方特性的挣扎和艰难地延续。地域建筑是城市文化体系中城市文化、乡土、民俗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所以现在我们大多探讨的是现代化的建筑和乡土建筑如何共存、共生、共融,以及如何创新。当代建筑往往热衷于追求夸张、刺激的视觉效果,而忽视了地域性的传统、彰显个性的强大的生命力。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一行十人进行了对韩国现代建筑的体验之旅。

二、韩国现代建筑中所体现的全球性与地域性的融合与创新

我们此次走访了韩国的四个城市,仁川、首尔、安东、济州岛,重点是对韩国现代建筑的考察。

1、韩国的传统文化受中国影响十分明显,早在唐朝时期,朝鲜半岛的新济国就专门派人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以及治国的策略,甚至有些东西直接照搬照抄地拿回去。而日本在1910年,开始了对韩国长达35年的殖民统治。日本大力推行了“殖民运动”,从精神上实现对韩国的完全统治,也反复冲击着韩国人民的精神家园。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被联军打败投降后撤离韩国。所以说韩国文化的最大特征之一是“混和性”,就是把很多东西掺合在一起形成的文化。时间上,将过去与现在混合;空间上,将东方与西方相混合。由此,在空间与时间上,过去与现代、后现代、东方与西方,这一切都掺合在韩国文化里。而这些混合体现在建筑上就是历史与当代、东方和西方的建筑特点相碰撞结合。

2、世界文化的大局是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及其转移。随着本国经济的增长,在近代,韩国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经济,利用短短几十年时间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以及国际市场上强有力的竞争者。而韩国本身又由于给各位世界建筑大师的意志、文化、技术提供了条件,所以韩国文化同时又有了一种多元化。从趋同中到另一种趋同,反过来又对亚洲建筑文化产生了影响。

3、韩国的现代建筑文化虽深受西方和日本的影响,但韩国现代建筑在世界性与地域性的结合与创新方面取得了鲜明的个性发展。一些有地方特色、民族风格、不同类型的地域性现代建筑相继在韩国涌现。很多现代建筑不仅表达了韩国本国的文化特色,而且通过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建筑细部的处理,功能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在建筑之中既彰显了本土意味,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建筑的质感与品位,使之永不过时。

4、每个民族性的形成有多种因素。有地理因素、气候因素、文化因素、还有制度因素。韩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可能是因为韩国的气候特点和自然条件而决定了韩国人的性格鲜明,思想开阔,容易接受外来事物。而民族性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比如在封建时代,韩国人的保守忍耐是出了名的,而在现代史上,韩国人争取民主时表现出的斗争精神也是举世闻名。对一个民族来说,历史决定性格,性格又反过来影响历史。大韩民国位于亚洲东北部,是大陆连接的由北向南伸展的半岛国家,在临近海洋的地区生活,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海上航行交流的机会很多,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也多,成为开放的海洋文化的代表地区。这样就形成了韩国人容易包容和接受外来文化和新鲜事物的心理特征。

5、与韩国的城市建设没有统一的规划,这和土地私有和经济相对集中有关。但韩国在历史街区和民居保护方面则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如北村韩屋,保存着大量的历史建筑和民居,整个村子没有一座高层建筑,大部分由韩屋组成,虽然至今仍有人居住,但建筑物保存完整,街道虽然窄小但却尺度舒适,不仅给人们提供了完整的实物展示,同时也体现了韩国人对传统艺术和对生存环境的保护意识。来到韩国,有一个现象很奇怪,街道上很少见到垃圾桶,但却依然能保持干净、整洁。韩国因为土地私有化,小住宅的建设量非常大,其中少量的是秉承了传统的建筑特色,而大量的建筑体现的还是现代建筑的特点。韩国的住宅小区建设得很有特色,每个小区都有自己的风格,建筑物多线条简洁明快、色彩亮丽,以公寓式高层住宅、小别墅住宅为主。

6、建筑师在韩国现代建筑的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韩国现代建筑师整体设计水平较高,深受日本和西方的建筑设计理念影响。从法国归国的金重业和从日本归国的金寿根把西方和日本的设计理念带到韩国,并对韩战结束后的韩国的建设时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金重业设计的首尔法国大使馆和金寿根设计的自由中心(都建于60年代初)就是他们极具代表性的做品。这两位艺术家都受勒科比西耶的野兽主义影响,但是他们对建筑所持有的不同理念和设计手法对推动韩国建筑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而外国建筑师近年在韩国的活动也很频繁,当然对韩国现代建筑的发展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马里奥·博塔、让·努维尔和雷姆·库哈斯联合设计的三星美术馆“李馆”(LEEUM-Samsung Museum of Art)。他们分别设计了韩国古代艺术馆的传统美术馆,现代艺术馆和儿童文化中心以及户外展示空间。但这并非仅仅是西方建筑师在韩国的实验性作品,是三位建筑师在每个部分中既呈现出了自己的设计风格的同时又传承了韩国的传统文化的特点所做出来的精品,是实现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融、全球性与地域性的融合与创新的代表性建筑。

7、韩国的土地私有,带动了小建筑的发展,小建筑都小而精致,如首尔的HEYRI艺术家村和出版文化村,就集中代表了韩国中青年建筑师的设计水准和整体趋势。这体现了韩国的现代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手法和理念上呈现多样化的趋势。韩国现代建筑受日本和西方建筑设计理念影响较多,但是经过建筑师的精心设计,努力在自己的现代建筑作品中体现出韩国传统建筑特性。尤为值得关注的是,韩国建筑师对建筑细部的处理和建筑与环境的结合,体现出韩国建筑师的高素养和高标准,同时也说明建筑师对大自然的尊重,不是试图超越自然,而是努力使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韩国的建筑师很重视场地的设计,建筑做出来像是自然生长在此环境中,毫无人工痕迹,契合了“没有建筑师的建筑”的设计理念。小建筑造型简洁,通过体块的穿插、卡、悬、漏、刀削等等手法表现出来。很多建筑材料选自当地,多用石材与木材,使建筑与自然很好的融为一体,在现代建筑中既体现了传统特色,又符合国际性主流的流行趋势。

8、韩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韩国的传统建筑受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很大,但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发展了适合自己的风格,形成了韩国的民族特色。韩屋指的是按韩国传统建筑形式建造的房屋。韩国人比较注重风水,而好的风水就是常说的“背山面水”。通常韩屋建在后面有山前面有水的地方,而且考虑到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在房间里设置暖炕设施,外面设置廊台,以便达到良好的取暖和通风效果。

韩国传统建筑体量不如中国的宏伟壮丽,多是小巧而精致。这与国人的生活习惯有关。韩国人至今仍保留着席地而坐的传统,对建筑的高度要求不高,建筑都比较低矮。而席地而坐的习惯就形成了地暖的取暖方式,所以韩国传统建筑室内都普遍采用木地板。韩国传统建筑具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自然质朴的特点。建筑材料多是就地取材,而且没有经过人工的精雕细琢,保留了材料的纯天然性,使建筑与环境更好的融为一体,更显得大气、粗犷。韩国传统建筑体现了对大自然的尊重和顺从,不是超于自然,而是巧妙的使建筑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如佛教寺院、书院等等都是隐于山林之中,使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建筑是努力去顺从自然,而不是与自然一较高下。这就是为什么传统建筑永不过时的原因之一吧。

三、对我们的启示

建筑大师齐康曾说过:“融合最大的是人和自然、社会和自然的融合和和谐,再就是社会和社会的和谐、融合,还有地域、地区之间的融合。”建筑师王大闳曾说过:“我既不赞成仿古的,更不同意抄袭西方的。因为这两种途径都会绝了我们中国建筑的路。我们需要的是创造,是立在根深蒂固的民族文化基础上的自我创造。”通过对韩国现代建筑中世界性和地域性的融合和创新的分析,对探讨我国现代化的建筑和乡土建筑如何共存、共生、共融,以及如何创新的问题有很大的启示。融合是个过程,是与时俱进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一定要务实,一步步地前进,并同时做好在融合中求创新。而不能仅仅是无意识的追随世界建筑潮流,依赖西方建筑师的思想,只做到对形态的模仿,却忘记了自己内在的精神。在广泛而强健的中国传统精神基础上,没有关于中国建筑的核心的讨论与充满热情的分析、研究及实验,无论如何也不能做出自己的建筑。而我们的建筑师们最终都会认识到理解自己的还是我们自己的故乡。

摘要:现代建筑与地域建筑如何融合与创新,是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韩国现代建筑在世界性与地域性的结合与创新方面取得的鲜明的个性发展的思考,阐述了如何使现代建筑和乡土建筑共存、共生、共融以及如何创新。

关键词:全球化,地域性,融合,创新,传统,现代建筑

参考文献

[1]齐康.建筑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38-40.

[2]赵媛,黄强,韩英.韩国.[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3]张彤,崔富得.传统与现代-韩国建筑考察论坛记述.[J].id+c,2005,(10):047-049

[4]支文军,徐洁主编.北欧建筑散记.[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5]楚尼斯,勒费夫尔.批判性地域主义:全球化世界中的建筑及其特性.[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6]陈喆,于富荣.韩国建筑印象.[J].中外建筑,2001,(6)

现代建筑设计 篇3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德裔美国建筑师,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之一,包豪斯的创办人。格罗皮乌斯1903年~1907年就读于慕尼黑工学院和柏林夏洛滕堡工学院,1915年开始在魏玛实用美术学校任教,1919年任包豪斯学校校长。1928年他同勒·柯布西埃等组织国际现代建筑协会,1937年定居美国,任哈佛大学建筑系教授,主任,开始在美国广泛传播包豪斯的教育观点,促进了美国现代建筑的发展。

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这些观点首先体现在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科隆展览会展出的办公楼中。两幢建筑均为框架结构,大片幕墙由玻璃窗和下面的金属板裙墙组成,室内光线充足;房屋的四角没有角柱,充分发挥了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悬挑性能。展览会办公楼正面两端各有一个全玻璃幕墙的圆塔,里面的螺旋形楼梯与上下楼梯的人全部暴露出来。这些做法在后来的现代建筑中,特别是在百货商店和疗养院之类的公共建筑中广为应用。

他对建筑功能的重视还表现为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这些观点充分体现在包豪斯校舍、剑桥伊姆品登学院,西柏林汉莎区的高层公寓等。包豪斯校舍被誉为现代建筑设计史上的里程碑。这座“里程碑”包括教室,礼堂、饭堂,车间等,楼内的一问问房屋面向走廊,走廊有巨大的玻璃面向阳光。格罗皮乌斯让包豪斯的校舍呈现为普普通通的四方形,尽情体现着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本身质感的优美和力度,令世人看到了20世纪建筑直线条的明朗和新材料的庄重。

格罗皮乌斯提出一整套关于房屋设计标准化和预制装配的理论与办法,并于40年代初和K瓦许曼合作研制了供装配用的大型预制构件和预制墙板。今天,在世界许多城市依旧可见许多格罗皮乌斯“里程碑”式样的楼宇,它们矗立在我们这一代人生活的视野中,证明着一种富有预见的思想和行动的伟大。

勒·柯布西埃(Le Corbusier 1887~1965),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旗手”。他1887年10月6日出生于瑞士一个钟表制造者家庭,早年学习雕刻艺术,1917年移居法国,1930年加入法国国籍,1928年参与组织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作为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倡导者,勒·柯布西埃1923年出版了他的名作《走向新建筑》,激烈否定19世纪以来因循守旧的建筑观点和复古主义的建筑风格,歌颂现代工业的成就,提出“住房是居住的机器”,对建筑设计强调“原始的形体是美的形体”。1926年,勒·柯布西埃又归纳出了“新建筑五点”:房屋底层采用独立支柱,屋顶花园,自由平面,横向长窗,自由的立面。他的革新思想和独特见解是对学院派建筑思想的有力冲击。

勒·柯布西埃在20年代设计了一些同传统的建筑完全异趣的住宅建筑,萨沃伊别墅是一个著名的代表作。它充分发挥了框架结构的特点,其宅基为矩形,轮廓简单,像一个白色的方盒子被细柱支起。水平长窗平阔舒展,外墙光洁,无任何装饰,但光影变化丰富。内部空间复杂,如同一个精巧镂空的几何体,又好像一架复杂的机器。

勒·柯布西埃一生致力于现代高层建筑的设计,留下了众多的经典传世之作,如马赛公寓,朗香教堂等。柯布西埃有些设计当时不被人们接受,但这些结构和设计形式在以后被其他建筑师推广应用,如逐层退后的公寓,悬索结构的展览馆等。他在建筑设计的许多方面都是一位先行者,对现代建筑设计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为纪念这位建筑大师,他诞辰100周年时联合国曾以他的名义将那一年定名为“国际住房年”。

密斯·范·德·罗(Ludwig Mies vsnder Rohe,1886~1969),被称为20世纪中期世界上最著名的四位现代建筑大师之一。他生于德国亚琛,幼从其父学石工,又通过绘制装饰纹样掌握了绘图技巧,但未受过正规的建筑训练。21岁时他设计了第一件作品,以娴熟的处理手法引起当时德国最著名的建筑师贝伦斯的注意,而于1908年进入贝伦斯事务所任职。1919年他开始在柏林从事建筑设计,1930年~1933年任包豪斯学校校长,1937年移居美国,1938年~1958年任芝加哥阿莫尔学院建筑系主任。

密斯的贡献在于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建立了一种当代大众化的建筑学标准。他提出了“少就是多”的理念,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的新概念。他的设计作品中各个细部精简到不可精简的绝对境界,不少作品结构几乎完全暴露,但是它们高贵,雅致,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艺术。他设计的湖滨公寓充分展示了他不愧为科技时代的建筑天才。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ioydWrignt,1867~1959)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建筑师,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他在大学中原来学习土木工程,后来转而从事建筑。他从19世纪80年代后期就开始从事建筑活动,曾经在当时芝加哥学派建筑师沙利文的建筑事务所工作过。

赖特开始工作的时候,正是美国工业蓬勃发展,城市人口急速增加的时期。19世纪末的芝加哥是现代摩天大楼诞生的地点。但是赖特对现代大城市持批判态度,他一生中设计最多的建筑类型是别墅和小住宅。他早期设计的住宅建筑适合于美国中西部草原地带的气候和地广人稀的特点,被称为“草原住宅”。赖特声称他设计的建筑是有机建筑,能够反映出人的需要,场地的自然特色并且使用可利用的自然材料。其作品主要有东京帝国饭店,流水别墅、西班牙古根海姆美术馆等。流水别墅是赖特为卡夫曼家族设计的别墅。在瀑布之上,赖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悬空的楼板固定在后面的自然山石中,主要的一层几乎是一个完整的大房间通过空间处理而形成相互流通的各种从属空间,并且有小梯与下面的水池联系,正面在窗台与天棚之间是一金属窗框的大玻璃,虚实对比十分强烈。整个构思十分大胆,成为世界最著名的现代建筑。赖特是20世纪建筑界的浪漫主义建筑师和田园诗人。

总之,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建筑要随时代发展,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这种新的建筑美学,至今仍产生广泛的影响,深深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乃至于生存方式。

现代建筑设计 篇4

现代建筑大多重视个人风格展示,所以在色彩上的表达会更多丰富,主要由明快,鲜艳的色彩而构成,在建筑表面主要会使用到绿色、白色、浅蓝色居多。而徽州建筑相比于现代建筑更为神秘,半掩半盖,半遮半露,黑白分明,在蔚蓝的天空中,能够明确的勾画出民居的轮廓,增强了民居的空间性和层次性,是非常具有个性特色的现代艺术,微派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结合,完美的将各种色彩进行搭配,建筑之间形成碰撞感,使建筑更加大气迷人。

2.2建筑材质上的交融

建筑材质上的`使用对于建筑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材料是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徽派建筑中广泛的采用砖、木、石雕、青石板为材料,建筑材料上的使用可以反映出徽派建筑的重要布局,使得徽派建筑亦雅亦俗,几种材料上的使用能够很好的拼接起宅屋,映衬出自然的建筑风格而现代建筑设计中也会经常使用到这些材料,在装饰、装修中会大量木制家具、饰物,同时在现代建筑中,砖、水泥、瓷砖都是建筑的原材料,与徽派建筑中追求的强烈、流畅、朴素的美感是相一致的。

2.3景观意境上的相通

在新儒学的影响下,徽派建筑认为天人合一是建筑与自然最和谐的状态,因此在徽派建筑中很容易找到和谐的景观现象,在住宅、民居、村落、街道、街道、内部空间和外层空间都能清晰地感受到这种情况。徽派建筑的特色是山水、园林、建筑与景观之间的完美结合。而现代建筑设计也是将景观与环境相互的结合在一起,通过景观与环境之间的完美融合,体现现代人的生活态度,但是现代建筑设计中在建筑建成后再添加景观,当然,也有一些现代大师在自然环境中建造新建筑。

2.4思想理念上的启发

建筑的发展不仅在技术和建筑材料的发展,而且在建筑思维的发展。目前,建筑的功能需求和心理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导致建筑空间的组织变化越来越适应人们的需求,力求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徽州建筑受到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的影响,极大的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它不仅符合自然规律,而且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是中国传统民居的典范,对现代建筑有着深刻的思想启示。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要形成和谐统一的建筑风格,不排斥外来文化,努力将自身特色与其他优势相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表现形式。

3结语

徽派建筑的文化体系和建筑形式影响着现代地域建筑和特色建筑的发展。将徽州建筑的特色元素与现代建筑相结合,设计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新徽州建筑”已成为当代建筑师的一项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现代园林建筑设计的融合解析论文 篇5

【摘要】我国在建筑、装饰、园林设计等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积累。其中,传统建筑融合了各种传统文化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而现代园林建筑设计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各种传统建筑元素运用于现代园林建筑当中,使其不但充满历史的气息更是具有浓厚的时代氛围。

【关键词】传统建筑;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与运用;传统建筑元素

1引言

传统建筑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同时也刻上了各种风俗文化烙印。同时,传统建筑文化在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不但倾注了无数人的心血也是我国劳动人民灵魂的延续。而在当代国际上各种建筑文化的发展下,许多传统建筑元素遭到了忽视甚至灭亡。继承传统建筑文化并将其融入当代建筑设计中,不但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尊重,同样也是对建筑业的创新与发扬。

2浅析传统建筑语言

2.1传统建筑的审美情趣

传统建筑历经多年来朝代的更替及各种不确定因素的阻挠,在今天为人类留下了各种各样宝贵的财富。传统建筑吸收了各种文化精髓及倾注了不同的文化精神。通过各类传统的建筑,我们能感受到强烈的历史氛围。同时。我国精湛的建筑工艺与技术,更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瑰宝。而传统建筑不但具有多功能特性,还具有浓烈的时代氛围及很高的审美价值。它的多种功能和特色,更是建筑史上令人耳目一新的一大特色。

2.2传统建筑元素的多功能性

在传统建筑中,各种各样的结构均具有不同特色的功能。例如,斗拱结构、雀替结构。这两种结构各有千秋,却都是房屋建筑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斗拱结构最原始的作用是作为一种衡量的工具,但其最重要的功能则是将其同上层结构的压力层层往下传递并最终到达地基。而雀替结构的功能如今随着时代的需求而不断转变,多为装饰作用。而凝结了众多劳动人民智慧的功能性建筑元素,在当今时代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大的推动作用。

2.3具有历史性的传统建筑元素

传统建筑元素是各朝各代灵魂的延续、智慧的凝结,同样其也带有鲜明的各色历史痕迹。朝代的更替、民族文化的不同都会给历史建筑带来各色文化的积累和历史的传承,但同样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带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就建筑方面的斗拱结构而言,唐、宋、元三朝与清、明两朝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在体积方面,唐、宋、元三朝的斗拱结构更大;但在数量方面,清、明两朝建造的比较多。

3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园林建筑中担任着重要角色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而当代园林建筑设计为了能在这愈演愈烈的社会竞争中存活,不但得考虑人们的审美水平、生活习惯及社会的经济趋势等,还要在创新中打造出自己独有的特色。而倾注了人们各种智慧的传统建筑无疑是其在当代中,活出自我并打造特色的一大法宝。传统建筑富含多种文化及各类建筑技巧,当代园林建筑应当继承其特色,并在继承中创新,努力打造出低成本高价值高审美性的园林建筑。

3.1现代园林的现状与传统建筑的困境

随着国际各种建筑风格的涌入,现代园林建筑正遭受着各种无形的压力。同时,人们的生活习惯、社会经济的变动及各种建筑价格的改变也是影响着现代园林建筑设计的因素。同时,在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及全球一体化的影响下,一场传统建筑个性与特色丧失的危机悄然而至。我国建筑业遭受了严重的打击,而当代园林建筑也没有“幸免于难”。如一些园林建筑方面的失误:过分强调建筑造景而非植物造景;绿化面积相对减少;园林建筑与环境不协调等。

3.2传承和创新在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

在多种国际建筑元素争锋角逐的时代中,现代园林建筑在设计及创新发展受到了重创。同时,为了打造具有个性化、时代化的现代园林建筑,不但要在各种建筑中独具优势,还要根据社会多方因素的考察设计出低价位、高质量、高利润的园林建筑。而具有浓烈时代特性及极具个性的传统建筑则是园林建筑设计的重要武器。在发展中继承传统建筑元素,并在继承中创新无疑是在这个波涛汹涌的年代中取得胜利的关键。

4传统建筑与现代园林建筑的相互融合

在这个生产、经济发生重大改变的社会中,独具地域风格的传统建筑少之又少。而现代园林建筑在这个多国际建筑元素涌入的社会中,生存也变得岌岌可危。因此,将传统建筑元素融入现代建筑设计当中是重中之重。同时,传统建筑在融入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中不但遵循着必要的原则,同时其各类建筑元素也在现代园林建筑当中得到了灵活的运用。融合了传统建筑元素的现代园林建筑独具特色,充满着历史文化的氛围。

4.1传统建筑在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将传统建筑元素融入现代园林建筑当中,使得其不但在实用、美观上符合时代的标准,还要在此基础上发扬我国的文化积淀优势并创造出更新的建筑元素。但在融合过程中要符合几个准则:首先,需要传承并发扬我国文化,秉承历史文人的文化精神及理念;其次,要以可持续发展为主,同时打造新的建造理念即打破当代以经济性为主的建筑理念。要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在继承中发展,创造出更适应时代的现代园林建筑。

4.2传统建筑特色在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中的灵活运用

传统建筑元素分别具有功能性、历史性、装饰性,而这各类元素也在当代园林建筑设计当中得到了充分的使用。当然,传统建筑当中的重要人文精神也得到了重视。例如,辽宁省沈阳市的“方圆大厦”,其采用古铜币的形状为外观寓意生意兴隆四方吉祥,同时其周围景观也采用了大量的传统建筑元素,建造了各种如拱桥、流水等的传统园林风景。

5结语

在各类国际建筑元素争芳斗艳的时代,我国传统园林建筑设计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而将传统建筑元素融入当代园林建筑中,无疑为其添加了巨大的羽翼。使得当代园林建筑不但充满文化的气息,还具有自己鲜明的独特个性。在未来,现代园林建筑将会更充分地发挥传统建筑的优势,努力在继承中发扬,并在继承中创造更多的新建筑元素。

【参考文献】

现代建筑设计 篇6

摘要:本文是依据笔者几年来的工作经验,探讨关于现代建筑设计发展趋势,涉及高了生态建筑和智能建筑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和分析, 提出个人对现代建筑设计的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 现代建筑设计;生态建筑;智能建筑

0引言

现代社会是一个注重生态环保、追求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社会。现代建筑设计应依靠科技进步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具体实践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筑筑设计发展的趋势也在我们的不断探讨中改善、进步, 从而满足更多人群对建筑本身的需求。因此,注意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和自然能源的再利用,注意保护生态环境,而智能建筑是现代建筑设计的典型代表,是现代建筑的发展方向。

1现代建筑发展中影响因素

1.1 寻求可持续、渐进发展的建筑设计道路

21世纪是信息时代, 更应该是生态文明时代。人类运用高新科技, 探索生存、生产和生活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按照国际社会所承认的原则进行设计。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涉及的地方性、地域性理解, 重视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运用技术的公众意识, 结合建筑功能要求, 采用简单合适的技术;树立建筑材料蕴含能量和循环使用的意识, 在最大范围内使用可再生的地方性建筑材料, 避免使用高温能量, 破坏环境, 产生废物以及带有放射性的建筑材料,征求重新利用旧的建筑材料和构件;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 采用别动式能源策略, 尽量应用可再生能源;完善建筑空间使用的灵活性, 以便减少建筑体量。将建设所需的资源降至最少;减少建筑过程中对环境损害, 避免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浪费以及建材的浪费。

1.2建筑时空的延续性

建筑中时空的延续性, 就是要求在住宅创作中,在遵循自然因素的前提下, 从传统居住形态中汲取养分,提取要素, 结合当代住宅科技特点和居住需求, 再现建筑地域空间文化特点, 以寻求住宅建筑的个性表达。这种延续形式的传统居民范式中的要素运用现代建筑语言创新的再现, 其再现可以是局部或全部, 有形的或无形的, 可兼而有之, 目的就在于给传统居住形式一个延续和生存的空间, 并使之与时代同步与传统居住文明相辅相成。空间有诗意的尺度、比例, 方便家具的布置和人的活动, 同时要保证各功能空间的相对私密性。为满足室内环境质量, 各功能空间要采光充足, 通风良好, 使用率高, 并体现一定的艺术性和超前性。对于外部空间的环境, 居民交往的空间创建也是居住舒适性的重要体现, 应力求把原有的生活纳入进来, 作为居民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要结构明朗, 形象纲举目张, 群体设计要多种围合, 变化多变的私密, 半私密的空间, 配合如一, 广场, 绿地, 小品,通透环廊等构成统一景观, 做到安全宁静, 温馨而利于交往。未来的世纪将是一个注重生态、环保, 追求人与自然科学整体协调发展的社会。传统的粗放型工业生产对城市和自然造成的环境污染, 生态恶化的负面影响正在逐步的得到遏制, 未来的工业生产必须在生态环保方面加大力度,依靠科技进步的力量, 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 达到既能保证生产, 又具有自净能力, 杜绝废气, 废料, 有害化学物质对城市空气水源, 土壤, 生物造成的环境污染, 同时,尽可能利用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余热, 对于可重复利用的废料实现循环利用, 降低能源, 资源消耗。其中的环保措施如净化回收装置, 空调洁净设施, 采热利用设备等。在国外, 一些工厂在保护然, 创造健康的工作环境方面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生态环保意识不仅体现在建造阶段, 而且体现在产品生产过程中, 如生产中只能用生态的被降解的原料, 而最后的产品也要尽可能是再生产的, 从而将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力降到最小程度, 未来的工业生产对生产工艺, 工人专业技能, 生产环境, 企业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其中, 室内的恒温, 恒湿, 洁净, 照明,防火, 保安等方面需要先进的技术措施加以管理。现在,这些方面已开始逐步实现智能化管理和监控, 对供暖, 空调, 供电等设备专业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生产的安全, 高效, 高质量, 才能使产品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企业才更具有发展前途, 网络化,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对传统的工业建筑设计观念提出了挑战,顺应时代, 研究新时代工业建筑的新特点, 新模式, 努力做到以人为本, 创造具有时代精神, 人文关怀的工业建筑形象, 是我们当代建筑师的历史责任, 我们相信, 工业建筑一定会在有着高科技, 多样化, 个性化的时代, 重新绽放异彩, 为城市景观增辉添彩。如今, 世界大型建筑的主流是生态建筑和智能建筑, 我国目前正在建造和将要建造的大型综合建筑使用期限至少在50年以上, 都是面对21世纪的, 无论是在建筑艺术上, 还是在设备上, 都应有超前意识。

2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

2.2.1 开发地下空间

解决城市用地紧张的途径有两种, 一是向城郊发展,会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生态平衡破坏, 城市化程度增加;二是向高空发展, 往往导致人口密度增加, 空气污染严重,交通更加拥挤。而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却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1)节省土地资源, 减少对城市土壤的破坏, 减轻地面上住宅, 交通生产和生活服务, 社会活动的相互干扰。

(2)节约能源, 土壤具有隔热和蓄热的双重功效, 据测地下建筑比地上建筑可节省热能25?q80%。

(3)有利于生态平衡, 不破坏植被, 不侵占农田, 有利于美化环境, 净化空气, 改善小气候。(4)防尘, 防毒, 地下空间无大气污染。

(5)利于储存蔬菜、水果、粮食, 地下环境相对湿度适宜, 避免鼠害虫害。

(6)抗震性能好, 维护费用低。

2.2.2 物质能量循环利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 人类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进展, 各种生态住房, 低能耗住房大量兴建。将来的房屋建设对能量的利用将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自然能(太阳能, 风能等)的直接利用。直接利用各种技术装置如风车, 太阳能收集装置, 将太阳能, 风能转化为人们生活的动力来源。

(2)太阳能的间接利用生物能循环。1991年9月, 美国亚利桑那州沙漠进行的生物圈号计划, 八个人与3 800多个物种在一个建筑物内生存了2 年。室内有缩微的沼泽、海洋、草原、沙漠、热带雨林等生态系统, 空气、水、营养物质将在其中循环, 以取得生物能循环的经验。生物能循环的简单形式是立体种植, 通过绿化可以美化环境、利用空间、增加产量, 同时又可以起到保温节水、净化空气、调节室内气候等效果。

2.3 加强绿化设计

城市与建筑的绿化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绿色植物有时放氧, 净化空气, 杀菌, 调节空气等作用。还具有一等的心理功能。要提高环境的绿化覆盖的因素和环境内因素按一定的规律相互联系。保护原因的环境的生态平衡是不可能的, 虽然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诗人们实践活动所必须遵守的, 但保护是为了利用, 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和资源就可以实现保护生态环境, 维护生态平衡的目标。

3现代建筑设计发展更有利的城市规划和机制

3.1城市规划应进行前瞻性、科学性规划

政策引导直接影响现代城市建筑形象的宏观发展。城市规划部门应该全面考虑城市的发展方向,衡量城市定位,用前瞻性的观念来划分城市区块,将城市的新旧城区建筑形象进行测评,采取不同的发展方向和原则。尽可能控制城市建筑更新的频率,以改善城市建筑形象,达到协调统一,混而不乱。

3.2根据建筑诉求建立科学的建筑方案选定机制。

城市主要建筑建设中,以往都是由决策人决定项目方案。由于决策人非业内人士,所以在权衡过程中往往难以考虑到当地地域特性、经济技术条件及建筑诉求等硬性要求,而导致方案实施出现问题,故应有建筑艺术类相关人员小组进行方案评判预审和参与最终决策。根据建筑的实用诉求、外观艺术性、环境相容性等标准筛选适合的建筑方案,随后由决策人等作出最终评判。通过这一过程,保证城市建筑整体形象水平平衡

4智能建筑―――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智能建筑是现代建筑设计的典型代表,是把现代高新技术如智能计算机、多媒体通信、环境监控等技术与建筑艺术融合在一起的现代建筑,是通过设备对建筑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和使用者信息的识别,使人们获得多元使用功能的现代建筑设计。智能型建筑设计就是一种全方位为人服务的建筑设计。第一,人们可以获得安全、健康、节能的环境,照明可以自动调节,色彩、味道与背景噪音可随意改变,尽量利用自然界的光能、热能等来调节室内温度、湿度,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创造出更人性化的生存环境;第二,不同用户对环境的不同要求都可以得到满足,开放式的大跨度和大空间结构可以随意分割组合,可方便快捷地改变建筑物的空间划分;第三,现代化通讯手段与办公条件使人们可以以空前的高速度与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联系。这种理想化的智能建筑设计将是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5结束语

现代建筑设计作品分析 篇7

19世纪初, 法国巴黎综合工科学院的迪朗教授使用了一种新的方法传授古典建筑设计。他对当时巴黎美术学院的学院派建筑教学进行理性归纳和整理, 发展出一套新的建筑教学方法。他在教学中所教授的古典建筑作品图解, 为学生认识建筑提供了一种能在短时间内提高效率的学习方法, 这种对当时建筑形式批判性的方法就是现代建筑设计作品分析的重要历史源头。

1. 要素——图构——功能分析

建筑学是将建筑的各个部分组织装配起来, 由低级单元到高级单元按顺序的进行组织成整个建筑物。建筑的局部是建筑基本元素的组合, 而整个建筑是建筑各个局部的组合。因此, 迪朗发明了“要素——图构——功能分析”体系, 这些都集中体现在《教程》一书中。首先, 要素是单个建筑的组成部分;其次, 图构则是先将分开的要素组织形成建筑的部件, 然后再对部件进行组织形成整个建筑。在图构系统中, 轴线和网格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后, 功能分析则是用来针对不同项目任务的一种建筑分类。

2. 作品分析的开端

迪朗对于建筑类型与解析组合的建筑理论, 是现代建筑理论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他的理论聚焦于建筑设计的实用主义, 因此动摇了传统建筑教育的理论基础 (美观、均衡和象征性) 。他创建的平、立、剖面的形式系统使建筑设计成为偏爱对称和简单几何体的标准化的类型。他以构图的形式进行了建筑功能的布置, 强调理性, 排除形而上的论调, 把建筑定义为属于自身逻辑过程的图示体系。迪朗只是试图以一种分类语汇代替以往人们所熟知的建筑语言。就当时的建筑学潮流而言, 迪朗这种以设计图构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方法标志着设计分析在建筑设计教学中的开端。

二、建筑设计作品分析与建筑设计过程分析

一般来说, 建筑设计分析有两种不同的对象:一种是设计作品分析, 是从成果出发倒推其过程逻辑的分析;另一种是设计过程分析, 是以实地调研为主的对现实条件的分析。这两种分析, 它们处理的对象、要达到的目标、分析进行的过程以及运用的方法都有很大的差别。

1. 对象区别

建筑设计作品分析的对象主要是运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对已经建成的建筑物系统进行的一种有目标的分析。而建筑设计过程分析的对象主要是指对客观存在的条件, 并以调研为基础, 对客观事物的分析描述, 如对城市环境的分析、基地的分析、以及影响建筑设计过程的各种因素的分析等。

2. 目标区别

对于建筑设计作品的分析来说, 主要是一种趋于理解性的行为, 这样的行为也主要是为了能够让分析者在理论和感受之间有所互补, 理论和感受只有经过这样的分析才会真正达到相应的一致。作品分析主要是对已有的建筑物进行相应的分析, 同时要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比如说应当怎样对空间进行处理, 怎样将场地和建筑有效地结合, 怎样选取材料以及进行相应的搭接等等。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来加深理解, 继而再次指导自己的实践, 不论是对于初学者来说, 还是对于经验比较丰富的设计者来说, 其主要的目标就是要对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作品进行了解, 进而发现在设计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怎样应对这些问题, 解决问题的时候应当使用怎样的技术或者手法, 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实践。

而建筑设计过程分析是通过客观因素虚拟出分析的对象之后, 对其进行分析, 搜寻对设计产生影响的因素。

3. 过程区别

建筑设计作品分析的过程首先是分析者第一眼看作品后马上产生的关于该建筑某个方面的设想。分析者的第一步是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视角。然后是基于这个视角选择一定的分析技术来剖析建筑生成的原因。建筑设计过程分析是随着设计的过程展开的, 一般这个过程是一个“分析—综合—评价”的循环过程。正是这样循环往复的分析和不断改进的设计过程, 才可以完满地解决建筑问题。

4. 方法区别

建筑设计作品分析是对作品中设计师处理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的解析。建筑设计过程分析会因为设计过程的不同而呈现较大差异。在设计创作开始之前主要是对设计对象的相关数据和设计环境分析比较, 为接下去的设计创作定下策略性的方向。

三、现代建筑作品分析的角色

对于建筑设计初学者而言, 分析优秀建筑案例是迅速进入建筑设计领域的重要途径。

1. 分析者与设计者

分析的角色分为分析者与设计者。建筑设计作品分析正是以分析者的角色去探索某个选定设计作品的设计逻辑;建筑设计过程分析是站在设计者的角度, 分析其如何在设计过程中解决相关设计问题, 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形成建筑设计作品。

2. 分析者

分析者通常是逻辑性的。对于分析者而言, 关键的一个词汇是“思考”。分析者常会抽象感知信息, 对其进行反思, 会根据自己对作品的感受提出设问。其目的就是借由设问导向解答的分析策略, 这种直指问题本身的分析方法往往会弱化甚至忽略一些分析者眼中细枝末节的信息。所以, 分析者不会在一开始就摆开分析的架势, 从结构到材料, 从整体到细部的全盘分析一遍, 而是在图纸的分析中找寻疑问, 尝试将众多疑问串成一条主线, 还原建筑师的设计意图, 所有有关的分析点都或多或少的与设计主旨发生着联系。

但是, 对设计意图的分析往往带有很多分析者个人的色彩, 这也不可避免地对设计产生某些误读, 有时分析者会对某些建筑师的随意处理做出牵强的分析。分析结果是否能反映建筑师原本的设计意图可能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设计分析是一种“反设计”过程的学习方法, 从作品中学习到的建筑师独特的处理方法, 将会作为一种间接经验出现在分析者的设计实践中。而可能产生的误读或许也是一种学习和再创造的过程。

3. 设计者

设计是一种跳跃性或者是逻辑性思维产生的某种冲动, 是大脑对思维的一种具像化。这种思维的方式, 通过具体的表达, 构造出具体的事物, 从而达到唤醒观赏者的共鸣的目的。这就意味着设计者“要给一个并不存在的东西创造出一个形式, 并赋予形式或形状就必然跟实际存在的具体物体发生关系, 而且可以直接达到这个目的。”“设计者的设计创作本身就是把设计过程中思考的内容, 用纸笔模型具体地呈现出来。而设计思考是通过反复了解现实世界中解决问题之情境, 我们才开始明白做出决定的复杂特性。”有时, 设计者在问题最初的设定会带来约束, 如某座建筑房屋的周围环境条件或设计效用等, 会强烈左右某个设计的发展演变。又有时, 设计者在对待诸如功能表达或造型样式, 工艺效果等的个人看法和判断, 更能改变设计进程。因此, 设计者往往来回游移于既定的条件与尝试的方案之间。

4. 角色区别

对于分析者而言, 设计分析是一个有计划的向前推进的过程。是根据不同类型的对象和工作者的思路安排的不同的研究方式, 在研究的过程同时伴随着新的发现和不断的反思。而建筑设计不一样, 设计者要完成从无到有的过程, 把各种矛盾和问题打成包裹, 最后呈现出设计成品;分析者则是从结果表象出发, 把这个包裹一步一步地揭开, 然后再重新系上。

设计分析注重建筑中物质和空间的关系, 注重设计的逻辑和过程, 注重方法。而对于作品的分析则是注重背景和宏观规律及理念的综合判断, 注重思想与方法的历程和演变。

四、现代建筑设计作品分析的普及

现代建筑设计作品分析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以来, 各院校的课程和教材都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运用大量的图示或图解的方法来揭示建筑设计各种形式背后的结构性逻辑和设计策略。更值得一提的是, 当初只是用于剖析案例的图解方法开始被投入到真实的设计进程中, 并不同程度地成为推动建筑形式设计的有效动力和操作方法。其图解的源头不再仅仅限于建筑内部, 操作策略也相对的更加规范。在国内, 建筑设计作品分析是学生学习建筑设计类课程的关键的一步。认识和了解大师的设计思想和设计创作历程, 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建筑的过程中把握建筑的发展历程和演变思潮。因此, 国内大部分建筑学专业都开设有类似建筑设计作品分析的课程并予以重视。

简析现代建筑设计 别墅设计 篇8

北方—汉沙杨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在喧哗的城市比较向往山地形的居住空间。如一些靠山、水、林等景观的楼盘,让人感觉自然清新。但在建筑设计方面却是一门学问,具有一定的处理难度。如何设计山地建筑的别墅,才能让业主感到自然及人文。本文结合工程案例,对山地别墅设计进行分析。

关键词:山地建筑;建筑设计

1、项目概况

某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20万m2,以别墅和洋房为主,并配商场、会所等休闲娱乐项目。该项目为山地建筑,最高点与最低点的高差相差接近63m,地形复杂。

2、设计构思

小区分为花园洋房、联排别墅、独栋别墅与示范区4个功能分区,用绿带景观分开或道路进行隔开,创造各自独立的环境空间,小區人口处设置示范区,我们把绿地分布到各个组团,每个组团内部均有一定面积的绿地广场作为居民交流的空间,这样的设计正体现了人与人相互交流的精神。

花园洋房 联排别墅外景之一

联排别墅外景之二 联排别墅外景之三

2.1组团设计

空间分区为公共交往空间、半公共交往空间及邻里交往空间。由于建筑外部空间是由错落有致的建筑围合而成,因而尺度宜人,充满生活情趣,达成多样而统一的空间形态。在总体规划构想上,注重创造邻里空间的交往和建筑与景观的融合,不仅在组团内部设置集中绿地供人们相互交流而且在每个组团入口处也设置交流空间。人们可以休憩、交往,这样的空间设置提供了人们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同时,入口空间的设置还给人以强烈的归属感与认知感。在此,人们远离尘世的喧嚣,尽享生活的宁静。

2.2绿化景观设计

在绿化景观设计上,以最大化利用现有周边优势景观资源为主,尽力创造自身内部景观为辅。建筑朝向上沿小区主体水景作为建筑的主要景观朝向,以追求每户景观最大利益化为主要目的,以创造最大化的市场价值为主导。同时设置两条绿化景观轴线与湖边景观绿化带相连接,而在其景观的布置上则充分利用现有水体景观资源,引西部山泉,顺势跌落,入水库而没,其间穿插人行小路,遍植四季花草,亭台散布其中。景观设计力图打造出优美的社区环境。别墅部分户户观水,临水而建,与滨水公园融为一体,与自然共同生长。

2.3道路设计

在交通系统上,以高效顺畅和人车分流为原则,以人性化为出发点,沿金开大道设置小区主要出入口,并且在人口处设置了出租车等候区。小区一级道路宽为7m,与城市干道相连接,次级道路宽5m。同时在交通组织上,在转弯处设置停车港湾以及减速装置,同时以人车分流作为交通设计的主要目的,在车行道两侧设计小区人行道,宽1.5m,与各个组团内部的人行道路相通,人可以直接到达单元门口。在人行道路与车行道的交叉处设置减速装置,其上设计人行通道,细部的处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沿湖设置的慢跑步行路以及运动休闲区贯彻了运动精神的特质。

2.4竖向设计

在竖向设计上,充分利用现有地势。总平面布置遵循因地制宜,依山就势的原则,避免大填大挖,最大化地节约了营造成本。建筑则沿山体跌落,由北向南,情景洋房逐次由2.2—2.5m跌落,巧妙的利用高差部分做为车库和储藏用房。这样的设计不仅满足了坡度要求,而且为一层的销售增加了卖点。道路设计则在无建筑物地段,坡度尽量拉大,最大坡度控制在8%以下,在有建筑物地段,坡度尽可能放缓,最大坡度控制在5%以下。

小区尽量避免出现高切坡、高挡墙,设计最高挡墙为3.5m。并且,为了使联排别墅能够获得更好的景观视线,在联排别墅和独栋别墅之间设置了挡墙,联排别墅立于台上,使得二层可以越过独栋别墅的屋顶看到湖面景观,提高了联排别墅的价值。

考虑到整个小区地势的特征,小区雨水主要以自排为主,排入市政管网。

3、建筑设计

情景设计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小区的居住单体设计之中,创造出优雅、休闲、趣味、舒适的邻里生活环境。在户型设计上,户型错落别致,花样繁多。花园洋房即达到20多种形态,联排10多种、独栋2种。花园洋房户型面积为80~140m2,联排别墅户型面积为160~240m2,独栋别墅户型面积为192~405m2。各种房型再配上大小不一的居室面积。如此多样化的户型正满足了如今市场的需求。花园洋房的户型设计上也打破了常规,没有在顶层做跃层,而是采用了从一层到五层平面都是不一样的户型设计,为客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3.1情景洋房

情景洋房所处位置距水面较远,均成组团布置,邻里间的组团景观引入到住宅内部。在封闭的室内和开放的组团园林之间设计了半私密的、属于住户的小院与露台,这些小院和露台,既成为客厅、餐厅的景观点,又成为观赏组团园林的休闲平台。在情景洋房的室内平面中,本案采用了宽厅的布局方式,在满足动静分开的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将家庭内主要活动空间客厅和餐厅并排布置在南向,使户内连续的采光空间增大。

3.2 联排别墅

联排别墅临水而建,客厅和主要房间都将直接面对水面,每户屋顶的大露台将成为住户观水的平台。在一些面积较大的联排别墅户型内还设计了凹入的天井,增加了整个房屋的采光以及同自然交流的乐趣。别墅中上下贯通的天井,为餐厅设置了观水的景框,又将园林引入了别墅。在平面设计中,充分考虑平面的合理布局,为住户提供多功能使用的选择。利用带天窗的两层高小中庭消除了大进深带来的压抑感,也为家居生活提供了趣味性,在平面中多处设置了精巧的休闲空间,使空间变得活泼明快。

现代职场设计 篇9

2、非保守职场 创意职场指文化产业界、广告业界、一般的教育及商业、企业界。随意职场属于SOHO族、研发人员等职业人士。人们在形象方面的审美分为几种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自我形象属于随意之后的随意状态。这类人一般不考虑形象的概念,我行我素。表现出的是不与时俱进、观念滞后的状态。第二种层次:自我形象属于刻意之后的刻意状态。将着装认为是自己经济能力的表现,非名贵不买,不非牌不穿,盲目地按照时尚刊物中的服饰来装扮自己,即使全身频频更换昂贵的名牌服饰在别人的眼中还是缺乏品味。第三种层次:自我形象属于刻意之后的随意状态。这需要一种很高的精神境界,不论自己先天有无资质,生活中都会勤于学习。

东方人整体比例的衡量标准

在造型艺术界,东方人全身的最佳比例可以达到7.5个头长。

1、头身比例方法:用一支笔或一把尺子,在一端拴上一根绳子,将笔或尺子水平地、轻轻地放在头顶上,不要压在头皮上,水平放在发型的上缘,别人看到你时,是将发型和脸型一起判断你的头部长度。绳子自然下垂,到达下颏底部,在头部长度处作一个记号或打一个结,这样我们就具有了自己的头部长度标准。测量一下自己全身共有几个头长。测量衙如果全身达不到7个头长以上的朋友,说明自身的原始体态属于头大身短型,就千万不宜选择扩大头部体积的发型。东方人

与西方人相比,体态上的遗憾之处就是缺乏延伸的感觉,所以在着装上一定要避免复杂的款式、繁乱的印色彩,过多横线条的装饰等。

2、头肩比例方法:标准的肩部比例应该是自己头部长度的2倍。我们可以用等于自身长度的绳子的一端放在肩的外侧向内侧量,看肩的宽度是否可以达到自身的2个头长。如果达不到2个头的朋友也不要灰心,比如选择带垫肩的上衣款式,泡泡袖风格的服装款式等。

3、头颈比例方法:从下颏至锁骨的距离为颈部长度,标准的颈部长度应是自身头部长度的一半,即0.5个头长。颈部条件不够好的朋友不适宜选择长发、中长发、大波浪等A字形发型,建议选择头部上缘饱满、下部收缩的发型,整体看上去呈V字形状。

4、上下身比例方法:用等于自己头部长度绳子的一端,放在耻骨联合附近(即大腿根部位)向上翻倒式地测量到肩部顶端,记住自己的上身有几个头长。再将绳子的一端放在耻骨联合处,向下翻倒式地测量到脚底,再记住自己的下身有几个头部长度。用下身的头长数字减去上身的头长数字,看看剩余的数字是多少,即是你的上下身比例了。假如上身有2.5个头长,下身有3.5个头长,这就是穿衣服最好看的比例了。下半身长度只要比自己的上半身长出0.5个头长就已经符合标准了。

有穿着品位的朋友都懂提衣服上下装的分界线十分关键,一般在黄金分割线1:0.618的位置。说得概括一些,可以认为是8:5的关系,上装5分长、下装8分长,或是相反。上下身比例不尽理想的朋友就不要选择上短下长的款式。上装越短,越会显示出臀部过低、腿部过

短的身材状态,选择服装的色彩时,也建议不要选择上装大面积浅色、下装小面积深色的搭配。

男性的西服语言

西服款式分类

美式西服的款式特征: 美式西服肩型自然,较为宽松,领型略大,扣位偏低,略有掐腰,后摆单开衩儿。身材魁梧、高大的男性最能将美式西服的特点表现出来,尤其是偏胖的男士的选择非美式西服莫属。美式西服以单排的两粒扣款式居多,在需要扣纽扣时,只扣上面一颗扣子,下面的不要扣上,这是穿着男士西服的一项潜规则,坐下时最好解开西服扣。意大利式西服的款式特征: 意大利式西服也被称为欧式西服,比较夸张的垫肩,不强调腰部,上衣偏长,没有开衩儿,双排扣样式居多,西裤卷边裤型。身材偏胖、个偏矮的男性朋友在选择意式西服时一定要慎重。双排扣西服可以帮助身材过于细长,瘦削的男性显得丰满,但是原本身材就过于丰满的朋友则要尽量避免穿着。双排扣西服的扣子数量有四到八粒不等,扣纽扣时,以只扣中间一颗为常见方式。

英式西服的款式特征:

英式西服剪裁十分包身合体,肩部垫肩明显,领型比较适度简单,腰部收缩,身侧双开衩儿。英式西服较适合普通身材条件和精致身材的男性朋友穿着。英式西服的款式一般都带兜盖,明显的兜盖形式会突出腰腹部位,魁梧、高大及腰腹部过于丰满的男性朋友请一定要避免

上一篇:2024年云南省材料员岗位考试试题下一篇:幼儿园半日计划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