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案例模拟题十三(推荐11篇)
要求:
(1)分析可转换债券的特点,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条件及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赎回、回售,转换股份与债券偿还。
(2)根据给出的条件,计算该可转换债券的非转换价值(将该可转换债券持有到到期日时的现值)、转换比率、第二年末与第四年末的转换价值。
(3)如该债券发行价为950元/张,请问第4年末转股后的净现值为多少?
(综合题)[本题10.00分]答案分析是
1.可转换债券的特点。
(1)可转换债券筹资的优点:
a.筹资成本较低:可转换债券给予了债券持有人以优惠的价格转换公司股票的好处,故其利率低于同一条件下的不可转换债券的利率,此外,可转换债券转换为普通股时,公司无需另外支付筹资费用。
b.便于筹资资金:可转换债券一方面可以使投资者获得固定利率;另一方面又向其提供了进行债券投资或股票投资的选择权。对投资者有一定的吸引力。
c.有利于稳定股票价格和减少对每股收益的稀释。
d.减少筹资中的利益冲突:发行可转换债券不会太多增加公司的偿债压力,所以其他债权人对此的反对较小,受其他债务的限制性约束较小。同时,可转换债券持有人是公司的潜在股东,与公司有着较大的利益趋同性,因而冲突较小。
(2)可转换债券筹资的缺点:
a.股票上扬风险:虽然可转换债券的转换价格高于其发行时的股票价格,但如果转换使股票价格大幅度上扬,公司只能以较低的固定转让价格换出股票,便会降低公司的股票筹资额。
b.财务风险:发行可转换债券后,如果股价低迷,持有人没有如期转换普通股,则会增加公司偿还债务的压力,加大公司的财务风险。特别是在定有回售条款的情况下,公司短期内集中偿还债务的压力会更明显。
某市卫生局所属的甲医院是大型医院,为独立核算的国有事业单位,尚未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2008年上级有关部门进行的工作检查中发现以下情况:
(1) 2007年3月,甲医院财务处副处长李某因虚开业务招待费发票、多报销费用(金额不大)遭到举报,被调离会计岗位。甲医院为填补空缺,将蒋某提拔为财务处副处长。此前,蒋某为甲医院基建科科长,具有工程师职称,业务能力强,在筹建新门诊大楼中表现出色,受到甲医院的表彰。在随后办理的李某和蒋某工作交接中,甲医院履行程序,指派了一名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进行监交。
(2)蒋某接任财务处副处长后,向院务会提出建议,利用医院地下室的人防工程开设内部招待所,为外地住院病人家属提供住宿服务,并收取住宿费。这样做一举两得:为病人家属提供服务,使患者放心、舒心,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利用地下室人防工程开设内部招待所,物尽其用,还为医院创了收。院务会一致同意了该建议。该内部招待所均采用现金方式收取住宿费,一个月后共收取了10万元住宿费。对于该住宿费如何处理,蒋某认为,该招待所属于内部招待所,是为病人家属服务,未向社会开放,而且是利用闲置的地下室创收,因此,不必纳入医院统一核算,应进行单独管理,作为职工福利资金进行使用。医院院长认为,蒋某说得有理,同意按照蒋某意见办理。
2007年5月,医院利用内部招待所住宿费收入,在“五一节”之际为全院职工发放了200元食用油作为福利;在十一长假期间,为甲医院科研骨干和各科主任到厦门度假提供资金;在年终,由财务处制定奖金分配计划,经院务会批准后,将本年内部招待所结余资金全部发放完毕。
(3) 2007年8月,甲医院新门诊楼接近完工,由于下半年物价上涨较快,导致建材、设备以及其他费用超过预算100万元。对于出现的新问题,医院院长专门召开院务会,研究如何解决资金问题。后勤处长发言说,不久前,一家餐饮私营企业老板看中了本院的临街职工食堂,由于地处闹市,客流量大,提出愿意支付100万元年租金租赁职工食堂开设快餐店;如果将职工食堂移到院内办公区,就可将其出租。医院院长说,应动员广大职工艰苦奋斗,克服一切困难,将门诊大楼建下来,院务会同意将房屋出租。会后,后勤处长根据授权与某餐饮企业签订了出租房屋的合同,鉴于医院不便开具发票,合同约定,将租金收入100万元由餐饮企业直接支付给材料物资供应商,由材料物资供应商直接向餐饮企业开具发票。会计人员请示负责基建的财务处副处长蒋某,对该业务如何进行处理,蒋某认为,本院没有开具发票,也没有资金收付,做账缺乏相关依据,对该笔租金收入和建造成本没有必要入账。
(4)随着门诊大楼竣工,需要动用大笔财政资金采购大批医疗设备,为了提高效率,甲医院专门成立了采购小组,分工负责,一竿子插到底。比如,张三负责采购内科设备,从询价、签订购销合同到验收,均由一人负责完成,这样熟悉情况,可以大大提高采购效率。为了节约费用,采购人员不辞辛苦,直接深入生产厂家。采取责任到人,分工负责后,在短时期内完成了采购任务。但在采购设备时,由于财政资金未能及时到位,不能按时采购设备,很可能造成延期启用新门诊大楼。医院院长要求财务处想办法筹集资金,保证设备及时到位。财务处长说,上级卫生部门为了进行糖尿病防治的研究,专门拨入了150万元专项科研经费,目前尚未支付,可以临时垫付。医院院长表示同意,但强调不能影响科研进展,同时应抓紧落实资金,尽快归还垫款。
(5) 2008年5月,市财政局对在工作检查中发现的甲医院在税收、会计和预算等方面存在的违规行为,对甲医院和医院院长进行行政处罚,对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了改进意见。对此,医院院长表示,对内部控制缺陷,将马上采取有力措施,严格按照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进行改正;但对个人受到的行政处罚表示冤屈,因为所有重大的事项都是由院务会集体决定的,不应处罚个人。
要求:
1.依据会计法律制度的有关规定,分析、判断并指出甲医院上述(1)情形中的不符合规定之处,并简要说明理由。
2.依据会计、预算、税收等法律制度有关规定,分析、判断并指出甲医院上述(2)至(4)情形中的不符合规定之处,分别简要说明理由。
3.依据会计法律制度有关规定和上述(5)情形,分析、判断医院院长认为自己不应对医院违规行为负责的观点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分析提示】
1.情形(1)不符合规定之处: (1) 甲医院任命蒋某为财务处副处长的做法不符合规定。理由:根据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会计机构负责人的任职条件是,应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3年以上经历。 (2) 甲医院办理交接手续中由普通会计人员监交的做法不符合规定。理由:依据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一般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监交;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单位负责人监交,必要时主管单位可以派人监交。 (3) 原财务处副处长李某虚开发票、多报销费用(金额较小),违背了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要求会计人员应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等,在处理业务中做到公私分明、不贪不占、遵纪守法、尽职尽责。
2.情形(2)的不符合规定之处: (1) 内部招待所的住宿费收入不纳入医院统一核算,不符合规定。理由: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将内部招待所住宿费收入单独管理,用于职工福利实际就是私设小金库,违反了《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不得私设会计账簿登记、核算的规定。 (2) 内部招待所住宿费收入没有进行纳税申报、未缴纳税费不符合规定。理由:根据税收法律制度的规定,该住宿费收入应该缴纳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企业所得税;用于发放奖金等还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情形(3)的不符合规定之处: (1) 租金收入和门诊大楼建造成本未入账不符合规定。理由:根据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如实确认、计量和记录资产、负债、收入、费用。 (2) 租金收入未进行纳税申报、未缴纳税费不符合规定。理由:依据税收法律制度的规定,租金收入应缴纳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企业所得税。
情形(4)不符合规定之处: (1) 采购设备的做法不符合规定。理由:动用财政资金购买设备属于政府采购行为,根据有关规定,政府采购一般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等进行采购。 (2) 采购设备中一人负责从询价、签订合同到验收不符合规定。根据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固定资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应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固定资产的全过程业务。 (3) 甲医院将科研专项资金垫付购买设备的做法不符合规定。理由:根据预算法律制度的规定,科研专项资金应该专款专用,单位不得挪用挤占专项资金。
3.医院院长认为自己不应对医院违规行为负责的观点不正确。理由:按照《会计法》的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
案例分析题二
某国有大型集团公司为切实提升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于2006年12月26日召开了由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参加的内部控制高层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集团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的决议。有关人员的发言要点如下:
总经理刘某:我先讲两点意见: (1) 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十分重要,可以杜绝财务欺诈、串通舞弊、违法违纪等现象的发生,这是关系到集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2) 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应当抓住重点,尤其要注重加强对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等内部控制要素方面的建设,企业文化方面对内部控制影响较小,可不必投入太多人力、物力。
常务副总经理张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能否被准确识别并得以有效控制,是衡量内部控制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标准。建议重点关注集团内部各种风险的识别,找出风险控制点,据此设计相应的控制措施,来自集团外部的风险不是内部控制所要解决的问题,可不必过多关注。在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过程中,对于那些可能给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的风险事项,应采取一切措施予以回避。
总会计师李某:由于集团公司是基于行政划转的原因而组建的,母、子公司内部连接纽带脆弱,子公司各行其是的现象比较严重。建议集团公司加强对子公司重大决策权的控制,包括筹资权、对外投资权、对外担保权、重大资本性支出决策权等,对子公司重大决策应当实行集团公司总经理审批制。
协管人事的副总经理周某:集团公司可以从完善人事选聘和培训政策入手,健全内部控制。 (1) 建议子公司的总经理和总会计师由集团统一任命,直接对集团公司的董事会负责。 (2) 注重加强内部控制知识的教育培训。中层以上干部每年必须完成一定学时的内部控制培训任务;其他基层员工仍应以岗位技能培训为主,没有必要专门组织内部控制培训。
董事长吴某:以上各位的发言我都赞同,最后提三点意见: (1) 思想要统一。对集团公司而言,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一切制度安排都要将利润最大化作为唯一目标,包括内部控制。 (2) 组织要严密。我建议由总会计师李某全权负责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集团内部控制,我和总经理全力支持和配合。 (3) 监督要到位。应当成立履行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职能的专门机构,直接对集团公司的总经理负责,定期或不定期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价,不断完善集团公司内部控制。
要求:从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和方法角度,指出总经理刘某、常务副总经理张某、总会计师李某、协管人事的副总经理周某以及董事长吴某在会议发言中的观点有何不当之处?并分别简要说明理由。
【分析提示】
1.总经理刘某:
(1)认为内部控制可以杜绝财务欺诈、串通舞弊、违法违纪等现象的发生的观点不恰当。
理由:内部控制由于其固有的局限性,以及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只能合理保证有关目标的实现,不能完全杜绝上述现象的发生。
(2)企业文化对内部控制影响较小的观点不恰当。
理由:企业文化是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运作。
2.常务副总经理张某:
(1)认为外部风险不是内部控制问题的观点不恰当。
理由:内部控制所称风险识别不仅包括内部风险,还包括外部风险。
(2)对可能给企业带来重要经济损失的风险事项一律予以回避的观点不恰当。
理由:除风险回避外,企业还可以选择风险承担、风险降低和风险分担等风险应对策略。
3.总会计师李某:
有关子公司重大决策权限的授权批准控制不恰当。
理由:不符合内部会计控制的有关规定,重大决策应实行集体决策制度,不应由总经理一人审批。
4.协管人事的副总经理周某:
(1)由集团任命的子公司总经理和总会计师直接对集团公司董事会负责的观点不恰当。
理由:子公司总经理和总会计师应由子公司董事会任命并对其负责,接受集团公司董事会的监督。
(2)只对中层以上干部进行内部控制知识培训的观点不恰当。
理由:内部控制是由全员参与的一个管理过程,只有全体员工都掌握了内控的知识和理念,才能真正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5.董事长吴某:
(1)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内部控制的唯一目标的观点不恰当。
理由:内部控制的目标不仅包括经营目标,还包括战略目标、报告目标、资产目标和合规目标。
(2)由总会计师全权负责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集团内部控制的观点不恰当。
理由:董事长对建立健全和有效执行内部控制负总责。
(3)履行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职能的专门机构直接对总经理负责的观点不恰当。
理由:履行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职能的专门机构应当对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负责。
案例分析题三
2007年某省的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选定A、B、C三个试点城市开展了下岗人员再就业培训。当年,三个试点城市均成功地完成了对本市所有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并向省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提交了有关本年下岗人员再就业培训情况的书面报告。书面报告的主要内容如下:
A市:本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2007年度对本市下岗失业人员进行了再就业技能培训。全市8 000名下岗失业人员全部参加了培训,本次培训聘请了高级专业技师授课,发生授课相关成本(包括教师课酬与教材费等)共计40万元。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所属的职业技术学校免费为本次培训提供了教学场所。市企业联合会所属的会员企业也为培训的所有学员免费提供了实习场所,并选派优秀技工进行现场指导。本次培训未发生其他相关成本。经过再就业培训,本市下岗失业人员最终实现再就业4 500人。
B市:本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2007年度对本市下岗失业人员进行了再就业技能培训。全市6 800名下岗失业人员全部参加了培训,本次培训以聘请相关高校教师授课与岗前技能训练相结合。培训中发生授课相关成本(包括教师课酬与教材费等)共计27.2万元,发生岗前技能训练成本10.2万元。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所属的职业技术学校免费为本次培训提供了教学场所。本次培训未发生其他相关成本。经过再就业培训,本市下岗失业人员最终实现再就业4 200人。
C市:本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2007年度对本市下岗失业人员进行了再就业技能培训。全市7 500名下岗失业人员全部参加了培训,本次培训以聘请相关高校教师授课与岗前技能训练相结合。培训中发生授课相关成本(包括教师课酬与教材费等)共计20万元,发生岗前技能训练成本7.5万元。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所属的劳动服务公司为本次培训提供了教学场所,并收取了17.5万元的场地使用费。本次培训未发生其他相关成本。经过再就业培训,本市下岗失业人员最终实现再就业4 000人。
要求:假定你是该省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聘请的评估专家,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 分别计算A、B、C三个试点城市的人均培训成本和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后的再就业率。
2.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评价A、B、C三个试点城市中哪个为最佳再就业培训城市?
【分析提示】
1.(1)计算人均培训成本。
A市:400 000÷8 000=50(元/人)。
B市:(272 000+102 000)÷6 800=55(元/人)。
C市:(200 000+75 000+175 000)÷7 500=60(元/人)。
(2)计算再就业率。
A市: (4 500÷8 000) ×100%=56.25%。
B市: (4 200÷6 800) ×100%=61.76%。
C市: (4 000÷7 500) ×100%=53.33%。
2.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计算如下:
A市单位效益所需的平均成本=400 000÷4 500=88.89(元/人)。
B市单位效益所需的平均成本=374 000÷4 200=89.05(元/人)。
C市单位效益所需的平均成本=450 000÷4 000=112.5(元/人)。
案例分析题四
某大型商贸企业集团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其主业之一是汽车销售,并与国内多家大型汽车生产企业签有战略合作协议。集团提出要加大实业投资以提升竞争力。2007年上半年,集团投资部门经过多次调研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议投资1.3亿元兼并控股乙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简称“乙公司”),以汽车销售为核心控制零部件生产业务。
集团总经理主持召开兼并乙公司项目评定会。请相关部门发表意见。
———投资部提出,应当尽快签署兼并协议,主要理由是:
(1)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潜力巨大,国内成熟的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在9%左右,投资零部件行业可获得较大的收益。
(2)乙公司2006年实现净利润1 000万元,年末净资产1.8亿元,经营状况较好。
(3)乙公司有员工500人,其中50%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可采用补偿方式将乙公司员工身份置换为合同制,有利于经营机制和人才制度的改革,引进优秀人才,促进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进行员工身份置换,每人平均补偿金额为8万元。
(4)收购乙公司可以充分发挥集团与国内多家大型汽车生产企业的战略合作优势,通过产销联动,将汽车生产企业生产车辆所需的零部件采购大部分集中在乙公司。按年产80万辆汽车计算,预计每年可增加零部件销售收入10亿元,利润7 000万元。
———法律部提出,同意投资部所提兼并乙公司的建议,主要理由是:
(1)兼并乙公司不存在法律障碍。
(2)若兼并乙公司,需要关注可能存在尚未披露的担保等所引起的诉讼风险。
———财务部提出,此项兼并应当慎重,主要理由是:
(1)采用国内分行业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6%对乙公司2006年经济增加值(EVA)进行测算,乙公司创造的经济增加值只有60万元。
(2)经咨询有关汽车专家,汽车零部件市场60%为外资控股,国内大型汽车生产企业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零部件供应商,国内中小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受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因素的制约,可持续发展状况普遍不理想。
(3)经过调查发现,乙公司在全国有10家子公司,乙公司对所属子公司的控制力很弱,销售业务集中在少数客户经理手中。抽查的子公司存在或有事项没有披露的情况,且相关金额较大,仅对外担保涉及的金额就高达1亿元以上。
要求:假定你是集团公司总会计师,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 分析兼并乙公司主要存在哪些方面的风险,并简要说明理由。
2.提出是否兼并乙公司的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
【分析提示】
1. 兼并风险分析:
(1)存在营运风险。
理由: (1) 判定集团收购乙公司将产生巨大协同效应的最重要的依据,是公司与大型汽车生产企业有战略合作协议,但上述战略合作协议并不具有法定约束力。 (2) 汽车零部件采购市场已是买方市场。
(2)存在被收购企业员工风险。
理由: (1) 在实施并购时,需安置乙公司的员工或者支付相关成本。 (2) 目前中小零部件企业的技术人员、营销人员及高管人员流动性过强,乙公司销售业务集中在少数客户经理手中,容易造成人才流失和业务流失。
(3)存在资产或负债不实风险。
理由: (1) 可能存在资产被高估。 (2) 可能存在没有披露的巨额担保,相关的诉讼将形成集团的负债。
(4)盈利能力下降风险。
理由:采用行业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计算,乙公司2006年只创造了60万元的经济增加值。
2.建议放弃兼并。
理由:虽然汽车零部件在我国市场潜力巨大,但兼并乙公司存在很大风险。
案例分析题五
甲企业于1995年成立,专门生产经营畜禽饲料。由于产品质量好、服务周到,逐步形成品牌,已发展成为国内一家著名饲料加工企业。2003年,该企业年度合并财务报表反映,资产总额25 000万元,净资产12 500万元,应收账款5 000万元。短期借款5 000万元,应付账款2 500万元;主营业务收入100 000万元,净利润3 000万元。
2004年初,因爆发禽流感疫情,畜禽养殖业遭受严重打击,甲企业经营受到严重影响,必须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尽快走出困境。2004~2006年,甲企业根据市场情况分析,实施以下发展战略:
(1) 2004年2月,在其原材料采购地投资成立一家全资粮食购销企业(乙企业)。注册资本3 000万元,除供应甲企业原料外,还开展购销业务。甲企业委派1名董事副总经理和1名财务总监常驻乙企业,并由董事副总经理全面主持工作。乙企业当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 000万元,净利润100万元。
(2) 2005年1月,在乙企业所在地低价收购一家已停产1年的面粉生产销售企业,继续聘任该面粉企业原总经理全面主持工作,并注入流动资金2 000万元。由于产品质量原因,该面粉生产销售企业当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 000万元,亏损300万元。
(3) 2005年6月,鉴于国内有色金属材料价格趋涨,投资成立了一家全资有色金属贸易公司,注册资本5 000万元,以传统的低进高出做法获取价差。该有色金属贸易公司当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 000万元,净利润200万元。
(4) 2006年11月,由于房地产市场升温,投资成立了一家全资房地产公司,注册资本10 000万元;12月,在城郊收购了某地块用于商品房开发。
甲企业2006年度合并财务报表反映,资产总额80 000万元,净资产10 000万元,应收账款15 000万元,短期借款30 000万元,应付账款10 000万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00万元;主营业务收入200 000万元(其中,饲料销售收入70 000万元,粮食销售收入60 000万元,面粉销售收入10 000万元,有色金属贸易收入60 000万元),净利润1 000万元(其中,饲料业务实现净利润600万元,粮食业务实现净利润100万元,面粉业务发生亏损300万元,有色金属贸易实现净利润600万元)。
除上述资料外,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从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发展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简要评价甲企业在实施发展战略后的财务变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2.根据甲企业的财务变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分析该企业在资本结构、人员配备、风险控制等方面有哪些值得改进和提高之处?
【分析提示】
1.(1)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发展能力进行分析: (1) 盈利能力大幅下降。主营业务利润率从3%下降到0.5%。 (2) 偿债能力下降。资产负债率从50%提高到87.5%。 (3) 资产运营效率下降。总资产周转率从4次下降到2.5次。 (4) 发展能力不强。营业收入增加了1倍,资本增长率为-20%。
(2)评价企业在实施发展战略后的财务变动状况: (1) 粮食购销规模有所扩大,但盈利能力没有改善。 (2) 面粉生产销售企业没能实现预期的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发展目标。 (3) 传统主业饲料经营逐年出现萎缩,盈利能力大幅下降。 (4) 房地产还处于开发投入阶段,未来财务结果仍难断定。
2.(1)资本结构方面:公司短期借款用于长期投资趋势明显,资本结构失衡,管理层需要增强风险意识,改善资本结构,提高应对偿债风险的能力。
(2)人员配备方面:公司经营的产业跨度大,需要加强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3)风险控制方面:有色金属贸易和房地产等与公司传统业务无关,且价格波动风险很大,公司为此应该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案例分析题六
甲上市公司主要从事丁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自2006年以来,由于市场及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丁产品销量大幅度减少。该公司在编制2007年半年度财务报告前,对生产丁产品的生产线及相关设备进行减值测试。
(1)丁产品生产线由专用设备A、B和辅助设备C组成。生产出丁产品后,经包装车间设备D进行整体包装对外出售。
(1) 减值测试当日,设备A、B的账面价值分别为900万元、600万元。除生产丁产品外,设备A、B无其他用途,其公允价值及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无法单独确定。 (2) 减值测试当日,设备C的账面价值为500万元,如以现行状态对外出售,预计售价为340万元(即公允价值),另将发生处置费用40万元。设备C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无法单独确定。 (3) 设备D除用于丁产品的包装外,还对甲公司生产的其他产品进行包装。甲公司规定,包装车间在提供包装服务时,按市场价格收取包装费用。减值测试当日,设备D的账面价值为1 200万元。如以现行状态对外出售,预计售价为1 160万元(即公允价值),另将发生处置费用60万元;如按收取的包装费预计,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1 180万元。
(2)丁产品生产线预计尚可使用3年,无法可靠取得其整体公允价值。根据甲公司管理层制定的相关预算,丁产品生产线未来3年的现金流量预计如下:
(1) 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有关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2) 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现金流量将在 (1) 的基础上增长5%。
(3) 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现金流量将在 (1) 的基础上增长3%。
除上述情况外,不考虑其他因素。
(3)甲公司在取得丁产品生产线时预计其必要报酬率为5%,故以5%作为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
(4)根据上述(1)至(3)的情况,甲公司进行了生产线及包装设备的减值测试,计提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 丁产品销量大幅度减少表明丁产品生产线及包装设备均存在明显减值迹象,因此对设备A、B、C、D均进行减值测试。
(2) 将设备A、B、C作为一个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该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1 500-500-400-80-20)×0.952 4+(1 500-500-400-80-20)×105%×0.907+(1 500-500-400-80-20)×103%×0.863 8=476.2+476.175+444.857≈1 397.23(万元)。该资产组应计提的减值准备=2 000-1 397.23=602.77(万元)。其中:设备C应计提的减值准备=500―(340―40)=200(万元);设备A应计提的减值准备=(602.77―200)×900÷1 500=241.66(万元);设备B应计提的减值准备=402.77―241.66=161.11(万元)。
(3) 对设备D单独进行减值测试。设备D应计提的减值准备=1 200-(1 160―60)=100(万元)。
要求:
1.分析、判断甲公司将设备A、B、C认定为一个资产组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如不正确,请说明正确的认定结果。
2. 分析、判断甲公司计算确定的设备A、B、C、D各单项资产所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如不正确,请计算确定正确的金额。
【分析提示】
1.将设备A、B、C认定为一个资产组正确。
理由:该三项资产组合在一起产生的现金流入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
2. 甲公司计算确定的设备A、B、C的减值准备金额不正确。
理由:该生产线应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应当在设备A、B、C之间进行分配。
正确的金额:设备A应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602.77×900/2 000≈271.25(万元);设备B应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602.77×600/2 000≈180.83(万元);设备C应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602.77×500/2 000≈150.69(万元)。
甲公司计算确定的设备D的减值准备金额不正确。
理由:设备D的可收回金额为1 180万元。
正确的金额:对设备D应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1 200-1 180=20(万元)。
案例分析题七
A上市公司根据2007年3月颁布的企业所得税法,自2008年1月1日起其适用的所得税税率由33%改为25%。2007年上半年,A公司发生的与所得税核算相关的事项及其结果处理如下:
(1)首次执行日,A公司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为2 600万元。2007年6月30日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为3 500万元。公司管理层计划在2007年下半年出售该交易性金融资产。假定税法规定,资产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待出售时一并计入。2007年6月30日,A公司认定持有的该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相应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负债297万元。
(2) 2007年6月21日,A公司与部分职工签订了正式的解除劳动关系协议。该协议签订后,A公司不能单方面解除。根据该协议,A公司于2008年1月1日起至2008年6月30日期间将向辞退的职工一次性支付补偿款5 000万元。假定税法规定,与该项辞退福利有关的补偿款于实际支付时可税前抵扣。2007年6月30日,A公司未确认该辞退福利形成的预计负债以及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决定于当年末确认。
(3) 2007年6月下旬,A公司在对存货进行清查时,发现库存某产品因储存不当造成一定程度的腐蚀,预计只能降价出售,故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400万元。销售部门提供的销售计划表明,该批产品拟于2008年2月对外出售。根据税法规定,企业确认的存货跌价准备在存货发生实质性损失时可税前扣除。2007年6月30日,A公司认定该批商品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相应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132万元。
(4) 2007年6月30日,A公司应收B公司账款余额为2 000万元。因B公司当期发生严重亏损,A公司对该应收账款计提了400万元坏账准备。税法规定,按照应收账款期末余额5%计算的坏账准备允许税前抵扣。根据与B公司达成的偿债协议,该笔债权将于2008年1月清偿。2007年6月30日,A公司认定该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为400万元,相应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132万元。
根据公司的未来发展计划,预计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于抵减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要求:分析、判断A公司对事项(1)至(4)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分别简要说明理由;如不正确,请分别说明正确的会计处理(包括应采用的所得税税率和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金额)。
【分析提示】
1.A公司对事项(1)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正确。
理由:交易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暂时性差异,应以所得税税率33%为基础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2. A公司对事项(2)的所得税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因辞退福利义务应确认的预计负债形成的暂时性差异,应以所得税税率25%为基础确认递延所得税。
正确的处理: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 250万元(5 000×25%)。
3. A公司对事项(3)的所得税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应以所得税税率25%为基础确认递延所得税。
正确的处理: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00万元(400×25%)。
4.A公司对事项(4)的所得税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该应收账款形成的暂时性差异,应以所得税税率25%为基础确认递延所得税。
正确的处理: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97.5万元(390×25%)。
案例分析题八
实华集团公司拥有甲上市公司75%的有表决权股份。甲公司是一家从事石油化工生产的公司,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交所上市。
(1)甲公司2007年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资本运作和机构调整,以期优化企业的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甲公司2007年发生的相关事项如下:
(1) 2007年5月18日,为拓展境外销售渠道,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合同,以45亿港元的价格收购乙公司的全资子公司F公司的全部股权,使F公司成为甲公司的全资子公司。F公司主要从事香港地区的26个加油(气)站和2个油库的经营业务。2007年4月30日,F公司的账面净资产为26亿港元。
2007年5月28日,甲公司向乙公司支付了收购价款45亿港元。2007年7月1日办理完毕F公司股权转让手续。
收购前,甲公司与乙公司、F公司均不存在关联方关系。
(2) 2007年7月3日,甲公司以现金收购了实华集团公司所属G公司拥有的油田开采业务,G公司为实华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2007年6月30日,G公司拥有的油田开采业务净资产账面价值为26亿元;国内资产评估机构以2007年6月30日为基准日,对G公司拥有的油田开采资产进行评估所确认的净资产为30亿元。
甲公司与G公司签订的收购合同规定,收购G公司拥有的油田开采业务的价款为35亿元。2007年8月28日,甲公司向G公司支付了全部价款,并于2007年10月1日办理完毕G公司股权转让手续。
(2) 2007年1月1日,甲公司与下列公司的关系及有关情况如下:
(1) A公司。A公司系实华集团财务公司,主要负责实华集团所属单位和甲公司及其子公司内部资金结算、资金筹措和运用等业务,注册资本60亿元。甲公司拥有A公司49%的有表决权股份,实华集团公司直接拥有A公司51%的有表决权股份。
(2) B公司。B公司是化纤类境内、外上市公司,注册资本为50亿元,B公司尚未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甲公司拥有B公司42%的有表决权股份,为B公司的第一大股东,第二大股东拥有B公司18%的有表决权股份,其余为H股及A股的流通股股东。B公司董事会由7名成员组成,其中5名由甲公司委派,其余2名由其他股东委派。B公司章程规定,该公司财务及生产经营的重大决策应由董事会成员5人以上(含5人)同意方可实施。
(3) C公司。C公司系境内上市的油品销售类公司,注册资本为20亿元。甲公司拥有C公司28%的有表决权股份,是C公司的第一大股东。第二大股东和第三大股东分别拥有C公司22%、11%的有表决权股份。甲公司与C公司的其他股东之间不存在关联方关系;C公司的第二大股东与第三大股东之间存在关联方关系。
(4) D公司。D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8亿元。甲公司对D公司的出资比例为50%,D公司所在地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对D公司的出资比例为50%。D公司董事会由7名成员组成,其中4名由甲公司委派(含董事长),其余3名由其他股东委派。D公司所在地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委托甲公司全权负责D公司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仅按出资比例分享D公司的利润或承担相应的亏损。
(5) E公司。E公司系中外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80亿元。甲公司对E公司的出资比例为50%。E公司董事会由8人组成,甲公司与外方投资者各委派4名。E公司章程规定,公司财务及生产经营的重大决策应由董事会2/3以上的董事同意方可实施,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由甲公司负责。
除资料(1)、(2)所述的甲公司与其他公司的关系及有关情况之外,2007年度未发生其他变动;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1.根据资料(1),分析、判断甲公司收购F公司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还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并简要说明理由。
2.根据资料(1),确定甲公司收购F公司的购买日或合并日,并说明甲公司在编制2007年度合并财务报表时,F公司2007年度哪个期间的利润和现金流量应当纳入合并财务报表?
3.根据资料(1),分析、判断甲公司收购G公司拥有的油田开采业务是否属于业务合并,并说明该项合并应当按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还是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原则进行会计处理?并简要说明理由。
4. 根据资料(1),确定甲公司收购G公司拥有的油田开
采业务的合并日(或购买日),并说明甲公司在合并日(或购买日)如何确定所取得G公司资产和负债的入账价值,以及甲公司所取得该油田开采业务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收购价款之间差额的处理方法。
5.根据资料(2),分析、判断甲公司在编制2007年度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将A、B、C、D、E公司中的哪些公司纳入合并范围?
【分析提示】
1.甲公司收购F公司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理由:甲公司和F公司在合并前后均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
2.甲公司的购买日为2007年7月1日。F公司2007年7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的利润和现金流量应纳入2007年度合并财务报表。
3.甲公司收购G公司拥有的油田开采业务属于业务合并。该合并应比照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处理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理由:甲公司和G公司在合并前后同受实华集团公司控制。
4.甲公司的企业合并日为2007年10月1日。甲公司对于合并日所取得的G公司拥有的油田开采业务应当按照该业务的原账面价值确认。甲公司对于合并日取得的G公司拥有的油田开采业务净资产账面价值与其支付的收购价款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5. 应纳入甲公司2007年度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公司有:B公司、D公司。
案例分析题九
A单位财政拨款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设备购置采用财政直接支付的方式。2007年3月,该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本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及其会计处理进行全面审计。在审计过程中,发现A单位2006年12月的下列事项可能存在问题:
(1) 2006年12月1日,A单位经主管部门审核,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与甲企业签订采购合同。根据合同规定,A单位向甲企业采购价值为900万元的大型设备,其中40%的合同款项由A单位在合同签订后3日内支付,余款在收到设备后的30日内付清;A单位在合同签订后15日内收到所购设备。
(1) 2006年12月1日,A单位在签订合同后,即向财政部门提交《财政直接支付申请书》,申请向甲企业支付360万元货款。会计处理为,增加事业支出360万元,同时增加财政补助收入360万元。12月3日,A单位收到代理银行开具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代理银行已经将首付款360万元支付给甲企业,会计处理为,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360万元。
(2) 2006年12月15日,设备运抵A单位,购货发票上注明价款900万元。A单位验货无误。截至2006年12月31日,A单位尚未就剩余的合同款项向财政部门提交《财政直接支付申请书》,也未进行会计处理。
(2) 2006年12月5日,A单位准备以自有资金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租入成套设备一套,价值1 000万元。A单位将融资租赁事项报主管部门审批,主管部门批准了该事项,并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A单位收到主管部门的批复后,于12月20日与租赁公司签订了租赁合同。合同规定:A单位从当年开始,每年12月20日向租赁公司支付租金200万元,5年付清,期满后,该成套设备的产权归属A单位。A单位于合同签订当日以银行存款支付了首笔租金200万元,会计处理为,增加固定资产1 000万元,增加固定基金800万元,减少银行存款200万元。
(3) 2006年12月10日,A单位管理层研究决定,拟将一栋闲置的旧办公楼对外出租,年租金收入为80万元。该出租事项已报主管部门备案。该办公楼于1990年购置,资金来源为相关机构与个人的捐赠,账面价值为1 500万元。2006年12月20日,A单位收取当年办公楼租金80万元,款项存入银行。会计处理为,增加银行存款80万元,同时增加事业收入80万元。
(4) 2006年12月15日,A单位管理层研究决定,拟以闲置设备作价出资,与乙公司共同设立一个独立经营运作的出国人员培训公司。该设备的账面价值为185万元,评估确认的价值为200万元。A单位报主管部门审批后,与乙公司签订投资协议,办理了注册手续。会计处理为,增加对外投资185万元,减少固定资产185万元;同时减少固定基金185万元,增加事业基金(投资基金)185万元。
(5) 2006年12月18日,A单位管理层研究决定,将一台旧设备出售。该设备账面价值为1 500万元,售价为300万元。A单位将出售设备事项报主管部门审批,主管部门批准了该事项,并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A单位收到主管部门的批复后将该设备出售,收取价款300万元,存入银行。会计处理为,增加银行存款300万元,同时增加专用基金(修购基金)300万元;减少固定基金1 500万元,同时减少固定资产1 500万元。
假定本案例中资产配置、使用及处置的规定限额为800万元;不考虑相关税费因素。
要求:请根据上述资料逐项进行判断:
1.A单位的相应做法是否符合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如不符合,请说明原因,并指出正确的做法。
2.A单位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正确的处理方法。
【分析提示】
1.(1) A单位采购设备的做法符合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
事项 (1) 中的会计处理不正确。正确的处理为:12月1日,提交《财政直接支付申请书》时不进行会计处理。12月3日,尚未收到设备,应增加预付账款和财政补助收入360万元。
事项 (2) 中的会计处理不正确。正确的处理为:12月15日,增加事业支出360万元,减少预付账款360万元;同时增加固定资产900万元,增加应付账款900万元;再增加固定基金360万元,减少应付账款360万元。
(2) A单位融资租入设备的做法符合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
A单位的会计处理不正确。正确的处理为:A单位应增加固定资产1 000万元,增加其他应付款1 000万元;再增加固定基金200万元,减少其他应付款200万元;同时还应增加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200万元,减少银行存款200万元。
(3) A单位出租办公楼的做法不正确。根据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事业单位将自用国有资产对外出租时,须经主管部门审核,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取得的收入应当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A单位的会计处理不正确。正确的处理为:增加银行存款80万元,同时增加其他收入80万元。
(4) A单位对外投资的做法不正确。根据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事业单位将自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须经主管部门审核,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取得的收入应当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A单位的会计处理不正确。正确的处理为:增加对外投资200万元,同时增加事业基金(投资基金)200万元;减少固定基金185万元,同时减少固定资产185万元。
(5) A单位出售设备的做法不正确。事业单位处置单位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上的资产,需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A单位处置设备的账面价值为1 500万元,已超过规定限额,应在经主管部门审核、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后,再进行处置。
资产 年初 年末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年初 年末
货币资金 100 95 流动负债合计 220 218
应收账款净额 135 150 长期负债合计 290 372
存货 160 170 负债合计 510 590
待摊费用 30 35
流动资产合计 425 450 所有者权益合计 715 720
固定资产净值 800 860
合计 1225 1310 合计 1225 1310
2005年利润表有关数据如下表:(单位:万元)
利润表项目 金额
销售收入净额 1014
其中:赊销收入 570
净利润 253.5
另外,该公司2004年销售净利率为20%,总资产周转率0.7次,权益乘数1.71,净资产收益率为23.94%。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⑴计算2005年年末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产权比率、资产负债率和权益乘数(权益乘数采用平均数计算)。
⑵计算2005年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
1.财政违法行为主体
财政违法行为主体包括涉及财政收支分配活动的所有单位和个人。
2.国家机关财政违法行为的种类及形式
(1)违反财政收入管理有关规定的行为
①违反国家财政收入管理规定的行为。违反国家财政收入管理规定的行为,是指财政收入执收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财政收入的征收、管理中,违反国家《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税收征管法》、《国库金库条例》、《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若干规定》、《预算外资金管理实施办法》等法
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为,主要包括:违反规定设立财政收入项目;违反规定擅自改变财政收入项目的范围、标准、对象和期限;对已明令取消、暂停执行或者降低标准的财政收入项目,仍然依照原定项目、标准征收或者变换名称征收;缓收、不收财政收入;擅自将预算收入转为预算外收入;其他违反国家财政收入
管理规定的行为。
②违反国家有关财政收入上缴规定的行为。违反国家有关财政收入上缴规定的行为,是指财政收入执收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财政收入管理中,违反国家收入上缴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隐蹒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滞留、截留、挪用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坐支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不依照规定的财政收入预算级次、预算科目人库;违反规定退付国库库款或者财政专户资金;其他违反国家财政收入上缴规定的行为。
胜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胜利公司”)是生产日用电器产品的上市企业,该公司从1月1日起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月31日有关交易和资产状况如下:
1.年12月31日,甲产品有库存400台,每台单位成本5万元,账面余额为2 000万元。甲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5.8万元。胜利公司已经与某企业签订一份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约定在1月20日向该企业销售甲产品300台,合同价格为每台5.1万元。甲产品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每台0.2万元。胜利公司按单项存货、按年计提跌价准备,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甲产品没有存货跌价准备余额。
胜利公司按照市场销售价格高于成本的事实,没有对甲产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2007年6月,胜利公司购入某公司发行的5年期债券一批,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2007年末计提减值准备前该债券的账面价值为700万元。
该公司发行债券后,因市场行情不好,上年已连续发生亏损,2007年12月又发布了预亏公告。2007年12月31日,胜利公司预计该项持有至到期投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690万元。
胜利公司对该债券计提了10万元减值准备,将计提的减值准备冲减了所有者权益。
3.2007年12月31日,胜利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3 000万元,其账龄和预计坏账率如下:
项目 金额(万元) 预计坏账率
1年以内 2 200 2%
1-2年 800 10%
合计 3 000 -
胜利公司在2007年初应收账款已计提坏账准备180万元,发生坏账15万元,收回以前年度已转销的坏账40万元。2007年末胜利公司对应收账款计提了坏账准备124万元,并计入当期资产减值损失124万元。
假设胜利公司按账龄分析法,按年计提坏账准备;对应收款项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不进行折现。
4.4月购入的一台设备,2007年12月31日账面原值900万元,累计折旧750万元,已提取减值准备50万元,该设备生产的产品中有大量的不合格品,准备终止使用。胜利公司对其全额计提了减值准备,并将计提的减值准备100万元计入了当期损益。
5.2007年7月1日胜利公司以590万元的价格收购了突进公司90%股权,已知胜利公司与突进公司为两个独立的企业,两者之间不存在关联关系。
在购买日,突进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600万元,没有负债和或有负债。胜利公司将突进公司所有资产认定为一个资产组。在2007年末,胜利公司确定该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为610万元,突进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630万元。
要求:
1.分析判断胜利公司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如不正确,计算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
2.分析判断胜利公司计提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3.分析判断胜利公司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4.分析判断胜利公司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研究院的控制制度
*** ***
第十九条 出纳人员是现金、银行存款管理的具体责任人,负责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应收账款、应付账款明细账,并妥善保管金库钥匙、银行票据及有关的密码,严防泄密。
*** ***
第四章 采购与付款控制
*** ***
第三十七条 物资采购应严格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办理。对于单笔金额在10万元以上的采购业务应由需求部门提出申请,经院领导集体审批后由行政部负责采购,财务部办理付款;对于单笔金额在10万元以下的采购业务,由需求部门直接办理采购和付款业务。
*** ***
第五章 工程项目控制
*** ***
第四十六条 实行工程项目岗位分工责任制。由行政部和有关科研业务部门负责基建工程、科研设备安装工程等工程项目的建议和可行性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概预算;经院领导集体研究批准后立项;行政部会同相关业务部负责工程项目的实施;财务部参与可行性研究并负责审核概预算、筹措资金、支付工程价款、办理竣工决算和竣工审计等。
*** ***
第五十条 加强工程价款支付控制。因工程变更等原因造成价款支付方式及金额发生变动的,应有完整的书面文件和其他相关资料,基建工程由行政部审核批准后付款,科研设备安装工程由各有关科研部审核批准后付款。
*** ***
第六章 对外投资控制
第五十八条 实行对外投资决策责任制,所有对外投资决策、提前或延期收回对外投资、转让核销对外投资等均实行院长负责制,由院长审批。
*** ***
要求:
1.计算甲、乙、丙三个方案对于天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
(1)资产负债表资料 单位:万元
项目 甲 乙 丙 行业平均水平
流动资产 86400 40% 75600 35% 69120 29.63% 35%
固定资产净值 129600 60% 140400 65% 164160 70.37% 65%
资产总计 216000 100% 216000 100% 233280 100% 100%
流动负债 30240 14% 30240 14% 47520 20.37% 14%
长期负债 86400 40% 86400 40% 86400 37.04% 36%
普通股权益 99360 46% 99360 46% 99360 42.59% 50%
负债加普通股 216000 100% 216000 100% 233280 100% 100%
2.损益表资料 单位:万元
项目 甲 乙 丙
主营业务收入 216000 259740 303696
主营业务成本 183600 220779 258141.6
主营业务利润 32400 38961 45554.4
利息费用 10050 10050 11340
利润总额 22350 28911 34214.4
所得税 8940 11564.4 11290.75
(1)经常签发现金支票提取现金。
(2)两人会签支票,但其中一人每因事忙而预签空白支票以免延误公务。
(3)支票填开员每逢填开错误,就用退色灵药水涂消,重新填开正确数据。
(4)银行寄来的对帐单(附当月份已兑现支票)常因银行帐调节人员公务忙而搁置多天。
(5)极受信任的职员将存放有价证券的保管箱钥匙放置在办公桌中间大抽屉内。
(6)记账员开拆信件,记载现金收入,然后送交出纳存解银行。
(7)发料员鼓励同仁从物料架自行选取存货和用品,再在柜台上填写领料单和签字后离去。
(8)核准进料人员同时经管空白验收报告和未曾注消的以往进货文件。
试说明上述事项或会引起何种内部控制风险(缺陷)。
(综合题)[本题4.00分]答案分析是
(l)无法取得真正收款人的收据,容易作成不正当(如虚构进货交易、给付主管私人性质的费用)或非法(如贿赂)的付款,事后无法清查案情。
(2作成非授权支出,损及支付权的集中性。预签支票,完全失去两人会签以加强防弊的意义。
(3)给付外界人士涂改的支票有损公司形象,又造成不良分子捏造或提高金额的机会。
甲企业为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17%,所得税税率为33%。其涉及的业务范围包括商品的生产、销售,房地产的开发与销售等。甲企业2003年度的会计报表已于年末编制完成。2004年3月,甲企业聘请注册会计师对2003年度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时,就其全年收入进行了全面审计。甲企业2003年度的收入事项及处理如下(假如甲企业2003年度的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和所得税的汇算清缴日均为2004年4月30日):
(1)2003年度销售企业生产的a产品,售价为1 000万元,增值税170万元,成本600万元。企业对该产品按历年的惯例承诺产品售出后1年内如有质量问题可以退货。该产品为企业多年经营的成熟产品,质量和性能都很稳定,每年的退回率和保修费率极低,因此,企业本年度对销售的a产品确认了l 000万元的收入,600万元的成本,销售利润为400万元(其中包括一笔12月份发出的a产品,其款项很可能无法收回,该批产品售价100万元,成本60万元,增值税17万元)。
(2)2003年度生产试销了b产品,售价500万元,成本400万元。企业对销售的b产品承诺,两年内如有产品质量问题可保修或包退。但由于b产品是企业试制的新产品,企业已售的b产品退货的可能性不能确定,于是企业本年度按已售b产品的成本确认了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
(3)2003年5月31日向乙企业出售c产品一批,售价为3 000万元,增值税为510万元,成本为2 400万元。该批产品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销售协议规定:销售c产品的价税款平均按三次分别于当年的5月31日、11月30日和2004年5月31日支付。乙企业在当年5月31日已将1 170万元的价税款按协议支付;当年11月30日,乙企业因暂时资金困难,第二笔价税款未能支付,但乙企业保证该笔款项将于2004年2月支付(乙企业于2004年2月已如数将该款项支付)。甲企业在2003年末因乙企业第二笔款项未收到,于是对出售的c产品确认了l 000万元的收入和800万元的成本。2004年2月收到第二笔款项时,甲企业将其确认为当月的收入和成本。
(4)2003年8月与丙企业签订一项产品定制协议,为丙企业生产制造一台设备,价款为400万元,要求于年底交货。甲企业在制造该设备过程中将设备的主件委托给a公司加工,要求a公司于11月份交货,加工费按a公司加工成本的120%于2004年6月支付。该设备主件以外的全部部件及设备安装均由甲企业完成,a公司加工的主件已按协议完工并交付甲企业,加工成本清单按协议于2004年6月结算加工费时提供。甲企业当年为加工安装该设备发生了80万元的费用,当年末,甲企业已按协议将设备交付丙企业,丙企业验收合格后即支付了该设备400万元的价款和68万元的增值税税款,于是甲企业对此事项确认了400万元的收入和80万元的成本,销售利润为320万元。
(5)甲企业的房地产开发部于2003年12月将其自行开发的商品房一栋出售,并已办理了产权移交手续,商品房的售价为4 000万元,成本为3 000万元,营业税税率为10%,销售费用为20万元。但该商品房有部分内墙还未粉刷,销售协议要求应在3个月内由甲企业负责粉刷完工(费用由业主支付),该粉刷工程至当年末未完工。另根据协议,甲企业房地产开发部要负责对商品房进行不短于5年的物业管理,物业管理费由业主支付。2003年末,甲企业考虑到粉刷工程年末未完工,而且企业还负责对商品房进行物业管理,因此,未确认该商品房的销售收入和成本;但甲企业对应交营业税及发生销售费用予以了确认。
(6)2003年11月向丁企业出售d产品一批,售价为2 000万元,增值税为340万元,成本为1 400万元,丁企业于当日将增值税税款340万元支付给甲企业,产品的价款可以在1个月内支付,甲企业给丁企业的付款条件为2/10天,1/20天,n/30天。丁企业在10天内支付了该价款。为此,甲企业在收到价款的当日对该销售确认了2 000万元的收入,1 400万元的成本,对发生的现金折扣40万元确认为财务费用。2003年12月,甲企业从丁企业的通知得知,该批产品中有部分不符合丁企业的规格要求,丁企业要求退货。甲企业准备与丁企业协商对该部分不符合规格的产品进行更换。2004年1月,因协商未果,丁企业将该批产品退回,甲企业于当月将该退货冲减了2004年1月份的收人、成本和财务费用。
假设:甲企业的所得税用应付税款法核算,上述事项均可调整2003年的应交所得税。本题不考虑有关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的问题。
要求:
(1)判断甲企业上述收入和成本的确认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如不正确,请计算出正确的结果。
【案例分析】
资料一:甲公司2009年7月1日取得乙公司80%的股份,取得时支付款项340万元,购买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320万元。2011年1月1日,甲公司将持有乙公司股份的1/4对外出售,售价为100万元,出售日乙公司按购买日公允价值持续计算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360万元,出售部分投资后,甲公司仍能够对乙公司实施控制。
资料二:甲公司于2008年12月29日以20 000万元取得对丙公司70%的股权,购买日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25 000万元。2011年3月15日,甲公司又出资7 500万元自丙公司的其他股东处取得丙公司20%的股权。考试交流群:244486918假设甲公司与丙公司的少数股东在相关交易发生前不存在任何关联方关系。交易日丙公司按购买日公允价值持续计算的可辨认净资产价值为27 500万元。
假设甲公司、乙公司和丙公司之间不存在任何关联方关系,不考虑其他因素。要求:
1.根据资料一:
(1)计算2011年甲公司个别报表和合并报表中因出售股权而确认的投资收益总额。
(2)计算2011年甲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因与乙公司的交易而确认的商誉金额。
2.根据资料二:
(1)计算2011年甲公司对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2)计算2011年合并财务报表中因与丙公司的交易而确认的商誉金额;
(3)简要说明甲公司在2011年合并报表中是否需要因增持丙公司股份而调整所有者权益?如果需要调整,请说明应当如何调整。考试交流群:244486918如果不需要调整,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1)个别报表中确认的投资收益总额=售价-取得时成本=100-(340×1/4)=15(万元)。合并报表中不确认投资收益。
(2)商誉金额=340-320×80%=84(万元)
商誉不发生改变。
2.(1)长期股权投资成本=20 000+7 500=27 500(万元)
(2)商誉=20 000-25 000×70%=2 500(万元)
(3)需要调整。
A 公司是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型企业集团,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品牌推广和规模扩张,每年资产规模保持20%以上的增幅。为了对各控股子公司进行有效的业绩评价,A 公司采用了综合绩效评价方法,从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状况等四个方面对各控股子公司财务绩效进行定量评价。具体指标及其权数如下:
项目按现行组织机构测算按董事李某的方案测算按董事罗某的方案测算
财务费用(均为有息债务利息费用)1.41.21营业利润1217.52
5利润总额1217.525
净利润101521
有息债务(平均)202020
所有者权益(平均)202020
平均资本成本率7%6%5%
同时,A 公司还从战略管理、发展创新、经营决策、风险控制、基础管理、人力资源、行业影响和社会贡献等八个方面对各控股子公司进行管理绩效定性评价。
为便于操作,A 公司选取财务指标中权数最高的基本财务指标——净资产收益率作为标准,对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5%及以上的子公司总经理进行奖励,奖励水平为该总经理当年年薪的20%。下表为A 公司下属的M 控股子公司2010 年的相关财务数据:
项目金额(亿元)
营业收入7.48
利息支出0.1
2利润总额0.36
净利润0.26
年末负债总额3.06
年末资产总额(年初与年末数相等)6.8
应收账款(平均)1.87
所有者权益(平均)3.8
经过对M 公司业绩指标的测算,M 公司最终财务绩效定量评价分数为83 分,管理绩效定性评价分数为90 分。
要求:
1.分别计算M 公司2010 年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资产负债率和已获利息倍数(要求列出计算过程)。
2.测算M 公司综合绩效评价分数,并依据综合绩效评价分数判断其归属的评价级别和评价类型(要求列出计算过程)。
3.判断A 公司仅使用净资产收益率作为标准对子公司总经理进行奖励是否恰当,并简要说明理由。
【分析与解释】
1.净资产收益率=0.26/3.8×100%≈6.84%(1 分)
总资产报酬率=(0.12+0.36)/6.8×100%≈7.06%(1 分)
总资产周转率=7.48/6.8×100%=110%(或1.1 次)(1 分)
应收账款周转率=7.48/1.87×100%=400%(或4 次)(1 分)
资产负债率=3.06/6.8×100%=45%(1 分)
已获利息倍数=(0.12+0.36)/0.12=4 倍(1 分)
2.M 公司综合绩效评价分数=83×70%+90×30%=85.1 分(1 分)
根据其评价分数,M 公司评价级别为A(0.5 分),评价类型为优(0.5 分)。
3.A 公司仅使用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奖励标准不恰当。
【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案例模拟题十三】推荐阅读:
全国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模拟试卷以及答案10-03
高级会计资格考试真题试卷案例分析试题三06-18
全国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高级会计实务试卷07-19
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06-21
高级会计师案例分析及参考答案一06-04
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借款的相关法规09-16
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大纲11-18
高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大纲目录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