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学生帮扶措施

2024-09-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困难学生帮扶措施(精选10篇)

困难学生帮扶措施 篇1

如何有效地转化“后进生”,是每一位班主任,必须考虑、研究,解决的问题。

所谓“后进生”是指那些思想品德、知识技能、非智力因素等各方面表现比较落后的学生。“后进”有程度轻重之分,有性质不同之别,更有心理特征之差。我们只有完全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把握时机,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彻底转化他们。“后进生”除具有一般学生的心理特征之外,还具有特殊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其中破罐子破摔是“后进生”常见的心理特征。从心理学角度看,破罐子破摔心理是事物超过了个体心理所能承受的限度而产生的一种极端的思想情绪。这种心理会驱使“后进生”付出一种消极行动,对他们的发展极为不利。

一、“后进生”为什么会形成破罐子破摔心理

首先,是自身的“自卑、自责”心理作怪。“后进生”的学习成绩或操行方面往往落后于其他同学,很容易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自卑感,行为上也常常表现为孤独、羞怯。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或者是因为学习基础差,或者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当,或者是因为环节不佳,经过努力各方面仍然的不到明显改善,于是就怨恨自己,责怪自己,最后索性破罐子颇率,以求心理负荷的释放。

其次,是外部原因,即学校、家长、社会的鄙视。后进生常常会因为成绩或违纪等问题受到教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社会的冷遇,甚至被无理挖苦、惩罚。他们由此感觉苦恼、郁闷,抬不起头,产生消极情绪。达到心理不平衡,于是就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二、教师如何矫正“后进生”破罐子破摔心理

作为班主任,在了解了“后进生”破罐子破摔心理产生的原因后,如何矫正这种心理,使他们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最终是他们转化为各方面表现良好甚至是优秀的学生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去努力。

1、多关心鼓励“后进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儿。“后进生”的破罐子破摔心理大多由于失去自信所致。那么怎么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呢?教师的外因作用不可忽视。与优秀学生相比,“后进生”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支持。平时,我们应多鼓励“后进生”,目的是使他们树立起“我是最棒的”的信念,产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动力。

2、改进教学方法和态度,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后进生”往往从学习成绩差开始,继而发展到纪律、品德的“后进”,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最终成为“双差生”。因此,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是转化“后进生”的突破口。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是激发“后进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后进生”由于基础较差,自卑心理相对较重,对教师的评价较为敏感。若教师动辄批评、讽刺、挖苦,或滥加训斥,必定会增加其逆反心理,产生对抗情绪,人为地把他们推向教育者的对立面。

作为教育工作者,对于“后进生”的学习,应该持有的态度和做法是:(1)心中装着他们。平时备课,要将“后进生”的心理因素和接收程度考虑进去,有针对性地备课,为的是让他们听有所得。(2)眼中要有“后进生”。课堂上实行鼓励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关照、提问这类学生,把简单、容易的问题留给他们,对有难度的题目加以提示,只要他们答对了就给予鼓励和表扬,以提高他们的听课兴趣。

实践证明,教师的关心不但可以改变“后进生”的破罐子破摔心理,而且很有可能使他们把对教师的好感迁移到教师所要求的学习任务上来,从而转变学习态度,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提高学习成绩。

3、给予支点,促成“后进生”健康的心理平衡

人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平衡和失衡的对立统一。一般人的心理处在失衡和平衡交替的健康的动态之中,从总体上来看是基本平衡的。“后进生”由于经常遭遇各方面的失败,深受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气氛的冷遇和嘲笑,心理往往容易失去平衡。他们为了维护心理平衡,又往往表现出破罐子破摔,形成病态的心理。这种心理平衡只能导致表面上的平静,实质是越变越落后,最终变为名副其实的“差生”。如何促成“后进生”健康心理平衡呢?我以为,需给予他们两个支点。

第一,放低要求,使“后进生”有成就感。在同一学习段、同一班级中,必须根据多方面(学习、纪律、品德等)的内容确立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对“后进生”的要求应适当降低一点儿。客观上为“后进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他们会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才能使他们出色地完成力所能及的目标和任务,达成健康的心理平衡。

第二,予以信赖,使“后进生”有满足感。每个人都有被尊重和信赖的心理需要。当一个人在某方面因主观或客观原因而导致心理失衡时,往往会通过种种途径设法满足自己,以达到心理平衡。“后进生”的心理平衡实质是一种对其心理进行补偿的过程。补偿的方式很多,其中,教师的信赖是“后进生进行心理补偿达成心理平衡的一个重要支点。

困难学生帮扶措施 篇2

关键词:困难学生,就业,帮扶,措施

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 高等教育已经全面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 大学生就业形势也相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大学生就业已从计划经济体制和半市场体系的就业模式, 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市场化模式转变, 因此有必要研究新形势下的就业现象、问题和措施, 特别是针心理、生理、经济、家族及能力方面有困难的学生的就业帮扶措施, 进而健全人格魄力, 群策群力, 帮助他们实现完好就业, 促进和谐校园的创建, 构建和谐社会。

一、落实责任, 强化管理

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就业工作, 把困难学生的就业工作当作大事来抓, 长期来抓, 时刻关注就业。其次, 应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的主要领导、老师及学生共同参与, 明确责任, 细化管理, 有的放矢。最后, 把就业帮扶工作纳入主要领导、老师的绩效考核, 以评促改, 以评促教, 全面发展。

二、建立制度, 细化管理

1. 建立档案制度。

以班级为单位, 建立“困难学生”的个人档案和信息卡, 并做好记载工作, 实行动态管理。

2. 建立责任制度。

学校与老师签订责任书, 鼓励有条件的教师成为“困难学生”的“代理家长”, 通过经常与他们交流, 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生活情况, 对他们给予必要的帮助和引导。

3. 建立交心制度。

通过学校心理咨询室, 定期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咨询, 召开“留守学生”会议, 帮助他们理解父母外出务工的艰辛, 感受老师、同学对他们的关心, 增强师生间的亲切感和信任感。

4. 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要建立困难学生—学校—家长 (监护人) —联系人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 对重点困难学生实行了“一带一”帮扶。

5. 建立心理档案。

我校每年都为新入学的学生建立心理档案, 全校目前已建立了校、院、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档案信息网络。科学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软件技术, 科学地分析与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 分门别类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档案梳理, 为科学实施心理呵护与心理援助提供依据。

6. 建立资助制度。

按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确保资助资金用于最急需的困难学生。第一, 贫困生每年核定一次。申请资助的学生一般于学年开学初, 由本人向学校提出申请, 填写《申请表》, 并向学校提交由所在村委会、乡镇、县区民政部门出具的家庭经济状况证明。第二, 学校评审小组对申请资助学生有关情况进行认真审核, 按学生家庭经济贫困程度排序, 提出贫困生资助名单和资助形式, 在学校和所在村公示, 公示期不少于7天。公示无异后, 学校将资助名单, 公示情况上报上级资助小组审核确定。第三, 学校通知受助学生填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审批表》, 并由学生及其监护人和辅导员签字确认。第四、资助资金实行专账管理, 确保专款专用, 严禁挤占、挪用。

三、加强交流, 情感管理

根据各学校毕业生工作流程安排, 区分就业困难学生的不同情况, 给予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实现一对一的帮扶和援助, 通过电话、邮件、面对面交流等方式, 和学生加强交流, 多方寻找就业单位, 提供就业机会。不得讽刺、挖苦有困难的学生。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增强学生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

四、丰富主题, 科学管理

爱心育人, 在倡导“民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上, 对困难学生喊出了“爱心育人”的口号。如在生日到来时, 为他们送上写满祝福与鼓励的贺卡;在生活上遇到困难, 心灵上感到困惑时, 为他们解除困境, 解开心结;在同学中开展“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 让他们与其他同学相互帮助, 携手共进。德育为首, 加强了对“困难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如聘请心理咨询室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 通过建立心声信箱、开设心声倾诉室等为“困难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由各班心理委员组成“心灵小天使”, 在老师的指导下向有需要的同学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咨询与辅导。赏识教育, 注重对“困难学生”因材施教, 发挥个人特长, 如召开困难学生“我独立、我成功、我成材”主题班会, 营造大家庭的氛围。开展培训, 利用课内、课外二个阵地, 不断加强对“困难学生”的就业知识培训, 结合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课, 关注“困难学生”。

五、拓展平台, 延伸管理

通过QQ、短信、电话、面谈、微博等方式, 从关心学生的角度出发 (以免因方式不当引起学生反感) , 详细了解困难学生的学业情况、就业意向、实习情况、家庭情况等, 并对导致其就业困难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 找准问题, 尽一切能力帮助其解决就业难题;采取多种助困形式, 建立起了由国家资助、社会爱心捐助、学生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资助生活困难学生的机制与体制;积极寻求多种途径, 加强同社会各界的联系, 寻求社会对生活困难学生的资助;针对心理问题学生, 就业联络员以思想教育与心理辅导为主, 必要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 共同做好由于心理问题就业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 要多鼓励学生以积极心态面对就业, 大胆尝试, 勇敢选择, 主动出击, 尽快找到工作单位, 实现就业;针对存在生理缺陷的毕业生, 要实现一对一的援助和帮扶, 提高自信, 勇敢就业;通过各种途径和社会资源, 协助他们找到合适岗位, 尽快帮助他们从学校走向社会。

六、积极总结, 完善管理

积极总结工作经验, 不断完善帮扶工作体系。定期召开困难学生转化研讨交流会, 及时掌握全校帮扶教育对象的动态, 研究教育手段和方法, 做细帮扶工作, 实行跟踪调查反馈, 建立困难学生转化情况记载表, 及时鼓励与引导学生, 提高他们适应能力。并在此基础上, 不断调整帮扶计划, 不断总结帮扶经验, 同时, 将好的经验及时交流推广。

学生工作无小事。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时刻把困难学生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 采取人本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为他们做实事、做好事, 在经济上扶持、在生活上照顾、在学习上帮助、在心理上疏导, 全方位关爱困难学生, 让受助学生感受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建立师生之间的感情,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帮助生活困难学生度过生活难关, 帮助心理困惑学生消除心理阴影, 帮助学习困难学生解决学习难题, 使他们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插上理想的翅膀, 立志成才, 接受祖国与人民的挑选。

参考文献

[1]龙银成, 等.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成因初探[J].出国 与就业, 2009, (5) .

[2]孙世平, 等.大学就业困难学生帮扶体系研究[J].北华航天工 业学院学报, 2010, (1) .

[3]龙银成, 等.“创先争优”活动背景下对毕业生党员人格魅力 塑造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1, (9) .

[4]马涛.学生工作无小事[J].河南教育 (高校版) , 2008, (3) .

困难学生帮扶措施 篇3

[关键词]前置帮扶;化解;困难学生

一、困难学生的成因

从高中升入大学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对于大学“困难学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有主观人为因素和客观自然因素两个方面:主观人为因素如有些学生考入大学后由于有了大量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加之学习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都发生相应的变化,不适应大学的生活,平时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或沉迷于网络等原因导致完成学业困难,在刚考入大学的新生中这一问题较为突出;客观原因:新生来自全国各地,受当地经济、教育水平差异及家庭成长环境等影响,还有学生自身身体、心理、感情状况、智力水平等,突发家庭经济状况变故等原因。

二、选取典型“困难学生”群体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新疆、西藏籍少数名族学生的培养,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已成为日常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少数名族学生因文化背景、地域教育水平不同,他们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学习和生活上,比起一般意义上内地的困难生,有着更困难的一面,也有着很强的代表性。探索通过构筑少数名族学生“前置帮扶”平台,化解“困难生”的形成,是增进民族团结、建设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也对化解整个“困难学生”群体有着积极的示范意义。

三、实施方法

1.建立组织机构。建立强有力的帮扶组织机构,是做好帮扶工作的前提。在学校辅导员队伍中可选取学生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师作为兼职少数名族辅导员,专门负责少数名族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事务管理。在学生干部中挑选有责任心的学生干部做年级负责人,配合少数名族辅导员开展工作。通过提前规划、提前介入、提前服务,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推动教育事业和谐发展。

2.确定帮扶对象。每学期开学两周内,各班发放少数名族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表。少数名族辅导员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全面掌握少数民族同学情况,确定需要帮扶的对象。对于大一刚入校的少数名族学生的帮扶尤其a重要,此时没有进入大学后的考试成绩做参考,可以分析其高考的各门成绩和其本人填写的少数名族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表确定是否确定为帮扶对象。

3.确定帮扶学生骨干。各班先在本班学生中择优选择思想积极、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确定帮扶少数民族学生的学生骨干(在摸底调查时,了解到的少数民族学生中比较优秀的学生可以作为帮扶的骨干)。学校还可将获得国家、省市级奖的学生、优秀大学生及学生党员、教师党员,其他自愿参与帮扶的教职工和社团组织,组织起来作为帮扶骨干人选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形成机制,加强过程管理和考核

(一)完善帮扶激励政策,制定帮扶双方考核奖励办法细则

调动帮扶骨干和被帮扶学生的长远积极性,每学期可根据帮扶的效果给予帮扶骨干0.2-2课外学分加分,综合被帮扶学生的进步情况,评出少数民族学生进步先进个人和帮扶骨干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二)做好帮扶经验总结

在帮扶方案执行的过程中加强过程管理和总结改进尤为重要。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是保证帮扶效果的重要保证。每月末帮扶个人、班级、年级负责人,少数民族辅导员等各个层面对帮扶都要进行总结,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及时改进,形成制度每学期开学初第二周向学校提交上学期帮扶工作报告和新的工作计划。

五、工作难点和解决的途径

(一)加强对困难学生“困难”类别的分类

随着对学生了解深入后,少数民族辅导员要进一步对学生的困难情况进行“困难”分类,开展帮扶工作才有针对性。

(二)对特别难以帮扶的学生,要分析查找深层次原因

有些学生因为心理等原因会抵触由班级指定的帮扶,在结对时要考虑学生本人的意愿,可由其自己选择结对的学生骨干等,减轻其抵触的情绪,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真挚情感。在与他们进行交流过程中,要会换位思考注意方式、方法,多从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在感情上让“困难学生”感受到温情和温暖。

(三)加强对帮扶骨干开展帮扶工作的方式方法的培训

学生骨干虽然具备一定的优势,但是对于帮扶少数名族学生,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知识的传递过程,他是能力、情感、智慧多方面的交融,加强对骨干的培训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这方面可邀请对少数民族学生有丰富管理经验的老师或者地方政府中民族宗教管理机构的同志有针对性的讲解民族工作中应该注意的民族习惯、民族文化等相关知识。

(四)经济困难的学生,学校要多渠道解决其困难状况

首先要用好现有国家扶贫政策,积极引导学生办理生源地和入学地国家助学贷款,争取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还要建立完善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如发动毕业生用人单位、校友在学校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在校内外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加强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对特别优秀的少数民族经济困难生通过网络等加强宣传其事迹争取企业的捐助,还可发动老师每月把工资的最后零头不大与10元的部分由学校扣减汇成助困基金;高年级的同学还可以在学校的创新、创业协会的帮助下进行创新、创业的尝试,让社会和学校形成合力共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构筑 “前置帮扶”平台,不是让帮扶骨干包办被帮扶学生的事务,而是通过帮扶的制度、措施、氛围和帮扶骨干的情感让被帮扶者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展,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个人的潜能和优势,逐步建立起自我管理的思路和实践,从而有效地消除学习生活中产生的自卑、焦虑、消极因素的影响。我们还应该看到建立前置帮扶的平台,虽然能有效减少困难学生的数量和困难程度。但并不一定能根除大学“困难学生”这一问题,需要全社会有良好的育人环境和依靠困难生自身的努力配合,将外界的帮助内化,才能实现困难生自我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创建高校“困难学生”帮扶体系研究 《理论观察》2013 年04期 赵远远

[2] 经济困难大学生立体帮扶体系的构建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 年03期 张玉梅

帮扶困难学生 篇4

学习困难指的是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学业失败。研究发现:特殊发育障碍仅是儿童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造成儿童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儿童精神问题。学习困难生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兴趣分散;自制力差;缺乏自信心、毅力, 有自卑感。目前在学校大多数班级中, 只要不是特别的尖子班, 总有那么几个学生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完成不了学习任务, 成为学习困难生。家长为之头疼, “望子成龙”成了泡影;教师为之不安, 班级的及格率、平均分将受影响。学生的日子也不好过, 整天担心受到责备, 在同学中抬不起头。如何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成为了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教学实践, 我发现实施目标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习困难学生,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目标教学可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调动学习困难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能动性。走过远路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 走一条没走过的路, 去的时候, 总觉得这条路这么漫长, 怎么总是还没有到呀!回来时却觉得这条路似乎短了许多, 一下子就到原处了。这是因为目标的缘故。去的时候, 因为走的是一条没有走过的路, 不知目标有多远, 只觉得走了很长时间了, 老想着: “到了吗?” “到了吗?” “怎么还没有到呀?”走着走着, 就有点不耐烦, 不知不觉放慢了脚步。而回来时, 因为知道目标有多远, 知道每走一段路, 目标就近了多少, 再走, 目标又近了, 仿佛目的地就在眼前。因此, 人们想的是:“就

快到了。”“再过一段时间就到了。”自己给自己打气, 好象有一股无形的动力驱使他们赶快到达目的地。在学习上, 让学习困难学生明确他们的学习目标, 可调动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能动性。正如我国古代学者提出的:治学必先知学。因为知学, 然后能勉;勉, 然后日渐而不息。这就是说有目标地进行学习才能产生自觉勉励的动力, 收到不断前进的效果。所以, 我每学期一开始, 就让学生明确整个学期的学习目标, 即长期目标。每教一个单元或一篇课文, 我又让学生明确这个单元或这一课的学习目标, 即短期目标。明确了学习目标, 学习困难学生不再感到无所适从, 学习特别努力, 都积极争取达标。

二、目标教学注重教学的反馈, 能及时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完成教学目标。“反馈”本来是控制论的概念, 它指的是操作物件不但依中央操纵台的指令运动, 而且它本身的状态, 又作为一种新的信号“返回传入”, 使操纵台对操作进行进一步的调整。教学的反馈是指将信息〔主要指教学内容〕输送出去, 又把信息的作用、结果〔课堂上主要指学生的意识信号, 如动作、注意、表情、练习情况等〕反送回来, 并进行分析、评价、调节, 然后把信息再输送出去。通过调控, 不断纠正教学中出现的偏离度和失误, 使师生双方始终保持知识信息畅通, 达到教学的动态平衡, 在单位时间内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有效信息量,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在教学中, 我不仅将反馈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 还在教完每节课或每个单元后, 进行目标检测或形成性测验。这样不仅能及时了解学习困难学生的问题所在, 而且学习成绩的反馈还能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心理学家布朗做过这方面的研究, 他将学生对学习结果的了解与矫正自己的错误联系起来,当作促进学习的激发因素。研究结果发现: 自己改正错误的一组成绩优于由教师改正错误的一组成绩。所以每次检测后, 我都让学生自己纠正错误。根据测验情况, 我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采取补救措施, 如小组辅导或个别辅导, 及时扫除学生学习上的阻碍, 避免错误的积累, 并让形成性测验中达不到预定目标的学生进行第二次平行性的形成性测验。通过反馈、纠正, 许多学习困难学生都能完成教学目标。

三、实施目标教学能使学习困难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学习困难学生因完成不了学习任务, 在学校, 受老师的批评, 同学的排斥, 在集体中失去应有的地位和声誉;在家里, 充斥于耳的是父母的训斥、埋怨, 乃至于吃皮肉之苦。因此学习困难学生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而消极情绪又会降低人的活动能力, 不知不觉地使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的反应减慢, 动作不协调, 出现“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心理现象, 再次影响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 形成恶性循环。实施目标教学, 采取分层施教, 异步达标的措施, 教师在统一教学目标的前提下, 根据学生的差异, 确立不同的教学重点,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长善救失, 分类指导, 较好地落实了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要求, 所以学习困难学生学起来不觉得困难。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我首先要求他们完成基础目标。在进行目标检测时, 我又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 设计分层次、成序列的练习题, 形成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 使学习困难学生能拾级而上。教学中, 我小心呵护学习困难学生, 关注他们取得的微小成绩, 并及时给予肯定、表扬, 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四、实施目标教学能协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为学习困难学生营造轻轻松松学习的氛围。学校中的每个班都是一个集体, 班集体中融洽的学习困难学生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习效率。传统的教学, 教师讲课滔滔不绝, 口若悬河;学生正襟危坐、洗耳恭听。师生间缺乏感情的交流, 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 学习困难学生对教师教师感到十分敬畏。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处于相对独立状态, 教师课堂提问也时常只问积极举手的几个同学,学习困难学生成为课堂上的旁观者。而实施目标教学, 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实行民主教学。学生可以参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的达成。师生间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学习困难学生不再对老师敬而远之, 而是积极参与学习。他们学得愉快, 必然乐学, 学习成绩就会提高。在教学中, 我还注意整体教学、分类指导、小组学习、合作达标。通过合作技能训练;同桌交心;优生帮助差生;集体帮助个人;发现对方优点;小组成员特长展示等活动, 培养同学的互相认同、相互帮助、相互团结的集体荣誉感, 建立尊重、关心、理解、互助的合作型人际关系, 使人际关系成为动力, 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因此, 学习困难学生不再受到同学的排斥, 他们也逐渐克服了自卑、畏缩心理, 学习热情十分高涨。

实践证明, 实施目标教学能使学习困难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他们不再为学习而感到烦恼, 并逐渐喜学、乐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多讲一些逆境成才的例子激励他,“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永远不要忘记这句话在人际交往中对学生教育的重要作用。任何时候都不要只为自己着想,多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和他们的长远利益去考虑。只要你善于观察与揣摩学生的心理,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你的教育就永远是成功的。当然交谈的场合或地点应避免在教室、办公室,可采用散步的方式,边走边与学生谈话,以便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谈话的时间应避免选择课间,可利用饭后进行,谈话的内容应避免触及学生的心痛之处,应从学生的“闪光点”入手,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帮扶困难学生简报 篇5

党员们首先学习了局党委文件并进行了规范动作:齐唱国歌,重温入党誓词。

会上,菊书记安排部署了我校贫困学生的教育帮扶工作,首先对贫困学生家庭情况进行了详细地了解和核实,接着通过了贫困生帮扶实施方案。菊书记带头捐资捐物帮扶贫困学生,其他党员纷纷响应,大家慷慨解囊用自己的善举点燃希望之光。

最后,会议通过了三个决议:一是学校对贫困学生实行学费减免;二是支部慰问贫困学生家庭;三是党员在学习生活上长期帮扶结对的贫困学生。菊书记要求每位党员行动起来,使扶贫帮困工作再上新台阶。

看望结对帮扶困难家庭学生 篇6

11月4日下午,教育工会主席**一行,在**教育工会主席**、**住村工作组的陪同下,来到帮扶村****,为结对帮扶的困难学生***送去**元慰问金,在严寒的冬季为她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交谈中,**主席详细询问了***母亲及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当了解到**在校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各方面都表现的非常优秀时,**主席高兴的将自己精挑细选的一部价值**的学习机送到了***手中,希望这份礼物对她今后的学习有所帮助,承诺会继续关注她的学习和生活,并嘱咐随行的***,要进一步了解关心***的学习和家庭生活,及时帮助解决其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

在临离别之时,**流着眼泪,深情地拥抱着**主席,激动地说:“我一定会尽自己所能帮助妈妈,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内初班,不辜负支持帮助我的叔叔阿姨对我的关心和期望。”

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对策研究 篇7

一、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帮扶主体不健全。在现阶段实施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帮扶的主体很大程度上只有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和政府的相关部门。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是指大学生在学校的时候,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梳理大学生的就业思路。政府部门对大学生就业的帮扶主要是在大学生毕业离校后实施政府职能,对毕业大学生进行相关的就业服务,落实政府的帮扶政策。现阶段的帮扶工作很多时候只能让大学生对就业形成一定了解,对解决大学生的就业困难没有太大实质性的帮助。事实上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帮扶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帮扶主体应该包括社会社会、企业、家庭等,只有各个主体在帮扶工作中积极参与、协调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地为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提高帮助,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难题。

2.帮扶措施不合理。目前,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主要有两个途径:经济帮扶和政策帮扶,在帮扶过程中存在单一性和零散性的问题。帮扶的单一性是指帮扶的主体狭隘,很多时候仅仅对一部分申请帮扶的毕业生给予帮助,对于那些没有申请的毕业生即使他们存在就业困难也不管不问,仍然在校就读的大学生也不在帮扶的范围之内。帮扶的单一性还包括帮扶方式的单一,对于就业困难大学生的帮扶很多时候仅仅给予经济帮扶,不能真正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帮扶的零散性主要指各帮扶主体之间不能紧密联合,很多时候大学生在接到预先的帮扶之后不能及时接受后续帮扶,导致大学生的帮扶工作不能圆满完成。而且学校在落实大学生帮扶工作的时候还存在着敷衍的现象,只要见到大学生的就业证明,就认定大学生实现了就业,造成很多大学生存在假就业的现象。

3.大学生素质偏低。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就是大学生自身素质难以满足企业要求,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帮扶的时候,要注意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让大学生在就业中实现自助。大学生的就业素质包括两个方面:综合素质和心理素质。其中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素质是综合素质,因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在就业之后跟着工作的需求慢慢培养,而心理素质缺失就会使大学生在就业中出现无业可就的现象,所以在对大学生提供就业帮扶的时候,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关键。

二、实现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帮扶的对策

1.社会各界形成联动帮扶。在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中,社会各界应该积极参与进来,发挥自己的力量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在就业中面临的问题。企业在帮扶中应端正认识,为大学生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不在招工过程中歧视大学生,也不任人为亲。政府应完善就业困难学生的帮扶机制。改革供贷方式,减轻贷款大学生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加大对基层服务项目的帮扶力度,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为更好地帮助就业困难的大学生实现就业,政府还应建立困难学生的救助机制,为离校后不能及时找到工作的大学生提供基础的生活补助,减轻毕业大学生的经济困难。但是这个救助应当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否则大学生会对政府的救助产生依赖性,不利于就业的实现。

2.加强就业困难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学校在大学生毕业之前应该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心理辅导,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求职意识,使大学生在求职时能够有清醒的自我认识。对于就业困难的大学生,学校应该根据情况对之进行专业的心理测评和心理咨询,使他们消除求职障碍心理,树立求职信心。对于因为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和心理困难而出现就业困难的大学生,学校应采取相应措施,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激发他们求职的主动性,使他们能够主动解决工作问题。

三、结语

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帮扶中形成以大学生自身为核心,以外在帮助为辅助的帮扶体系,帮助大学生中的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

摘要: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人数逐年增多。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很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高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难题。为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严峻形式,高校和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措施对就业困难的大学生进行帮扶就业。政府和学校的帮扶对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就业的压力,但是在实行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很多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难以对帮扶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在帮扶下形成正确的就业理念、完成就业。基于此,分析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帮扶就业困难大学生实现就业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困难,帮扶,心理辅导

参考文献

[1]郑晓涛.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帮扶机制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3(24):113-115.

[2]黄一岚,吴剑.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特征及帮扶策略[J].教育评论,2013(2):69-71.

困难学生帮扶措施 篇8

【关键词】高校 学习困难学生 帮扶 长效机制

国家颁布的《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十一章第三十二条明确指出“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机制。”近几年来,各高校对于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的帮扶工作日益重视,纷纷出台了相关的制度和措施,但是学困生帮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建立相应的长效机制,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巩固帮扶成果,让学生真正“解困”、成长成才。

1 何为“学困”

目前教育界对学习困难生的定义有两种主流概念: 一种叫学习障碍, 另一种叫学业不良。学习障碍更多的存在于接受基础教育的学生,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使得学生在聆听、说话、阅读、书写和推理能力等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困难。相比较而言, 高校学习困难生往往表现为学业不良, 即大学生在正常的智力范围内,学习成绩没能反映其能力所提供的学习潜能,未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要求,学业不良的大学生往往因达不到教学目标要求而休学、不能毕业、无学位,甚至退学。

学困生在我校的界定是指智力正常、但是由于生理、心理、行为等因素而导致学习效果低下、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具体为学期结束补考、重修后不及格学分达到10学分以上,主要包括一般预警、降级、退学预警这三类学生,进入学困生帮扶名单,启动帮扶措施。

2 为何“学困”

学习困难者是高校里普遍存在着一个特殊群体,在遭遇学业困境的同时,他们往往还面临自卑、敏感、忧郁、脱群等心理压力。因此,探寻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并寻求对策,以帮助他们走出学习困境,从而实现其人格的全面发展和人生的顺利前行,便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

以我校某学院为例,该院共有868名本科学生,2012年秋季学期进入该院学困生名单的学生达到61人,其中降级人数达到7人(以一学年累计不及格学分达到17学分)和退学试读人数达到14人(以一学年累计不及格课程学分达到25学分为界),并且以本科二年级表现得尤为严重。导致高校学困生比例较高的原因往往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据调查和了解,主要包括个人主观因素和外在客观因素两个方面。

2.1 个人主观因素

a.学习动力不足,目标不明确。很多学生上大学后失去了高考这个明确目标的指引,内心感到十分空虚,不知为什么而学习,对促使学生努力学习的最大动力进行调查,学困生中大多数都属于外在动机,如为了不辜负家长的期望,混文凭为就业打好基础等,缺乏内在的学习动机。此外,学困生中高达90%以上从未考虑或偶尔考虑过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日子得过且过。这就直接导致了学困生在学习上主动性不强,绝大部分有旷课记录,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很少,而高校工科学习的难度相对较大,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容易导致学业成绩不理想。

b. 学习方法不当,自主学习能力差。由于高考升学的压力,中学教育普遍采取的是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大部分学生习惯了中学被动的学习方式,而大学的教学方法和高中有所不同,教学进度很快, 往往一节课的内容学生却需要两、三节课的时间来消化和吸收,并需要在课后大量阅读相关参考书和文献资料。大学学习具有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这就要求学生转变学习的理念和方式。部分学困生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 教学内容、 教学反馈等等, 不能尽快的从被动的安排学习转变为主动、合理的自主学习,导致跟不上进度,学习效果差。

c.专业学习缺乏兴趣。有的学生因在中学阶段缺乏对大学专业的了解, 盲目从众、 追求热点专业或因基础专业录取分数线低等原因选择了所学专业,进入大学后,发现实际情况与当初预期不符。这类学困生不喜欢所学专业,思想上多认为自己不适合所学专业或者所学专业对自己将来的人生发展没有用处,而丧失了学习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放弃专业学习。此外,由于对专业基础课程的一些相关知识点未能掌握,打破了专业课程体系学习的内在逻辑,对后续课程学习造成严重障碍。

d.意志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步入大学校门,有的学生认为终于可以轻松轻松了,思想上容易产生松懈。他们缺乏对事物的辨别能力,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对自我管理的能力相对欠缺,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休闲娱乐上,尤其是迷恋网络游戏。这类学困生依赖网络,对网络的用途认识片面,缺乏科学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消耗了大量的学习、锻炼和休息时间,他们长期旷课和生活不规律,对学业问题和纪律处分较为麻木。一般说来,该类学困生的学业问题较为严重,且多随年级增长不断加剧, 最终多会从留级走向退学。

2.2 客观因素

a.家庭成长环境。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个人成长。部分学困生的家庭教育存在缺陷,有些家长对子女的生活干涉过多,引发子女逆反心理;有的家长则对子女过于纵容、 宠爱,使得子女自我管理能力较弱;也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上了大学了,便对孩子一切放任自流,家长很少给予孩子关心和督促,更不会主动和辅导员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状况;此外,有的学生因父母离异等家庭不和谐因素而影响学习,有的学生则因家庭经济困难而频繁兼职,过多占用了学习的时间,最终导致这些学生进入学困生的行列。

b.社会因素。纷繁复杂的社会冲击着大学校园,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着一部分学生,他们产生读书无用的念头,尤其是家庭经济状况较富裕的学生这种情况更为严重,认为读好读坏无所谓,能挣钱就行,从而使他们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3 生源地的教育水平和生源的差异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导致了教育水平的差异,一部分地区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学生的学习基础较薄弱,底层根基扎不牢,如果没有合理的学习方法,导致他们进入高校后某些知识较难听懂,容易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另一部分,来自一些大城市的学生,入学门槛较低,学习成绩不高但见识广、思想活跃,其中部分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生活无忧无虑,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刻苦精神。endprint

3 如何“解困”

3.1 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及时开展相关的教育

在新生入学时,需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入学教育。不仅要使学生熟悉学校的环境,专业方向就业前景,让学生了解到大学与中学在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及教师授课方式上的不同,提醒同学积极地进行心态调整,强调自学能力的培养,尽快适应大学的生活,了解大学学习的特点以及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学会制订生活学习计划,合理科学地管理时间,尽快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此外,对新生进行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规划,主动地寻求发展,不断完善自我。

3.2开展学困生工作,建立帮扶长效机制

a.制度保障

从学校层面,出台相关学籍预警管理规定和学习困难生帮扶办法,从制度上保障学困生帮扶工作的实施,在全校形成全员育人的氛围,让任课教师、学生工作人员、管理人员都有帮扶学困生的义务,形成合力,做好学生工作。

学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订学籍预警与学困生帮扶细则,并成立学困生帮扶工作小组,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对学困生帮扶工作进行跟踪、总结,切实、有效、持之以恒的开展学困生帮扶工作。

b.人员保障

全院统一思想,分工协作,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党员、家长的合力作用。

学生办对学院的学困生帮扶工作负责,并进行具体的协调、检查和督促;一个班配备一名与专业相对应的班主任,具体负责本班级的学困生帮扶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深入课堂和学生宿舍,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生活情况,经常性的进行谈话;加强师德建设,任课教师使学生对课程学习方法及其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有清晰的认识,关注学困生的学习、出勤情况,并随时保持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总体水平;针对学困生的不同原因,挑选合适的学生党员,与学困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以优带弱,结对进行帮扶;加强辅导员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告知其学生的在校情况,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实现家校互动,配合教育。

c.建立学困生档案

要专门的建立学困生档案并及时更新。学期初对于补考后的成绩进行统计,对于不及格科目达10学分的学生,建立学困生档案,详细了解学困生的基本材料,跟踪学生选课情况、学习态度、学分情况等情况,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向。每学期末了解学生的考试成绩,对每个学困生做详细的分析工作,尤其是徘徊在留级边缘的学生,目前最紧要的任务是什么,怎样达到最好的效果,如何能保证其不留级、不退学。关注学困生学习的真实状况和自身的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量身拟定学习计划及学习方案与具体的帮扶措施,并坚持一月一谈话,定期跟踪教育。

d. 长期跟踪

对于短期帮扶不能脱困的学生,要进行长期跟踪,这是毋庸置疑的;另一方面,对于短期效果较为明显,看起来“解困”了的学生,也不能懈怠,如果学困生帮扶要持之以恒,在短期帮扶后不持续跟进,容易出现反复、懈怠,因此对以免学困生思想反复、遇到新的困难自暴自弃。

学困生转化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并且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因此必须正确把握学困生的思想动态,充分了解造成学困生的原因,学校各级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积极配合、齐抓共管,探索建立一套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工作的长效机制,帮助学生走出学习困境。

【参考文献】

[1]Ann Maydosz, Sharon A. aver:Note Taking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What Supports Are Needed [J]. Journal of Diversity in Higher Education, 2010(3):177-186.

[2]柳枝娜.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转化政策.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12).

[3]李德福.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调适对策.社会科学家,2012(s1).

[4]张维唯.学习困难问题的回顾及其干预措施的发展与展望,2011(4).

[5]崔妍.学习困难学生特点及影响因素个案研究.改革与开放,2011(1).

[6]戴芸, 夏拥军, 杨金鹏. 工科大学生学业不良的调查研究与对策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0(6).

[7]杨琼丽.学困生学习动机激发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0(6).

小学学习困难学生帮扶计划 篇9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县教育局提出的完善义务段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教措施要求,切实提高我校“学习困难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学习困难生”学习环境,使全体教职员工树立“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思想。

二、学困生的界定

学习困难学生是指与其同年龄的大部学生相比,在学习上有明显困难,需要特殊教育措施予以补偿的学生,他们学习成绩低下或行为习惯偏差。

我校学困生一般分为三类:(1)智力型学习困难学生。这类学生存在智力障碍或身体残疾,虽经努力,成绩依然低下,但每班人数极少或没有。(2)学习困难学生。主要指学习成绩明显落后于其他同学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是学困生的主体,具有较大潜能。(3)行为习惯偏差困难学生。这部分学生在行为习惯上,存在较大问题,影响班级正常课堂教学。后两类学生是转化的重点。

三、帮教学习困难学生的具体措施

1、“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根据我校对“学困生”的界定,由教导处统一设计,班主任和语文、数学、英语任课老师对各类学困生进行成因分析(包括思想状况、1

原有水平、知识结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由年级组按类别进行归类,心理辅导室建立各年级“学困生”成长跟踪档案。

2、营造温馨人际环境

推进“温馨教室”创建,坚持以班主任老师为主体,各科老师协同的团队帮教模式,关注学困生,关心学困生,鼓励他们参加班级活动,不孤立“学困生”,重点做好与学困生的交流沟通、家访工作,保证家校合力,教育同步。各班主任做好典型案例的详细描述和分析工作并记录在《班主任工作手册》。

3、加强学习辅导和管理

备课有层次。教案设计中体现针对“学困生”的内容与问题。上课有参与。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适当降低难度,调控节奏,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融入课堂。

作业有坡度。加强作业的有效管理,减少数量,注重“X+1”(X道基础题,1道提高选做题)分层设计,勤诊断,勤反馈,勤面批,千方百计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辅导有策略。课内、课外辅导有机结合,注重学法指导和知识结构梳理。

评价有激励。善于捕捉“学困生”点点滴滴的闪光点,注重学习过程的激励评价,树立“学困生”学习的信心。

4、做好心理辅导工作

做好“学困生”的心理疏导,以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排除不良情绪;做好“学困生”档案跟踪和

个案研究工作;做好和教师在教育方式上的沟通工作,把握规律,开展转化辅导。

四、检查总结

学期末各科任老师针对自己的帮教措施,对所帮教的学生结果做出全面分析,并为下一年的帮教措施提供材料。

困难学生帮扶措施 篇10

关键词:帮扶工作;服务体系;学习培训

中图分类号: D4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9-6-2

企业困难形势下,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困难帮扶工作:

1 着眼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企业,增强做好帮扶工作的自觉性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做好困难帮扶工作,对于保持职工队伍稳定,促进企业和谐发展,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我们赵矿公司是一个破产改制的老矿。井深巷远,环节复杂,职工人数较多,破产前长期处于政策性亏损状态,造成企业生产和职工生活历史欠帐很多。这样的客观环境和条件,使帮扶工作面临诸多困难,特别是帮扶资金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这样的客观现实,结合科学发展观和上级工会组织关于和谐企业建设、帮扶工作文件精神的学习,我认为做好帮扶工作首先要认识和理解:

一是做好帮扶工作是推进企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是做好帮扶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做好帮扶工作是工会组织职能的要求和工会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以认真自觉的态度抓好帮扶工作的谋划、宣传和工作环节的设计、安排和布置,使之逐渐步入正轨,打开了局面。

一是得到了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公司扶贫解困工作领导小组把这项工作纳入党委重要议程,并作为工会组织的重点任务,突出摆位,定期研究,明确责任,及时研究解决各种问题,为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二是形成了帮扶工作合力。经过探索,逐渐形成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工会组织发挥协调组织功能、积极分子主动带头、职工之间互帮互助的工作格局和良好局面。将困难职工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最重要标准。

2 加强学习培训、运用好困难职工界定标准,准确掌握困难职工底数

一是加强学习培训,用准政策。困难职工界定标准随社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变化而更新调整,结合工作实际,及时按照新的政策要求和困难界定标准组织开展困难职工调查,反复研究文件内容,找出政策要点、难点、新调整内容。分别组织公司、基层区科两个层次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学习培训,特别是对于困难职工家庭人均月收入的计算方法,家庭成员如何认定、家庭收入、支出等计算的口径等重点内容进行学习,避免理解上的偏差,用准政策。

二是坚持困难界定标准,全面、准确掌握困难职工情况。工作中执行统一的政策标准、准确运用困难界定标准、测算方法,对待每一名申请困难界定的职工都一视同仁、严格按标准测算其困难程度,对困难职工的界定做到从实际出发,结合每名困难职工的实际情况,准确运用政策掌握职工困难原因、困难程度等真实情况底数。确保符合困难界定标准的职工一户不丢,不符合困难职工界定标准的职工一户不多,执行政策标准无偏差。

三是规范建立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利用好全国总工会困难帮扶系统和集团公司工会生活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对困难职工建立系统档案。收集、整理困难职工各种证件、证明材料等扫描图片,规范建立电子档案。详细、准确掌握每名困难职工真实的家庭成员状况信息,定期更新系统帮扶救助、困难变化情况,实施动态跟踪管理。为有针对性地实施困难帮扶措施提供第一手资料。

3 健全“三级职工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帮扶工作网络体系

建立健全集团公司、矿业公司、基层区科三级职工服务体系:作为矿业公司级职工服务站,一是本着“硬件建设力所能及、软件建设高标定位”的原则,合理投入“软硬件”建设,打牢服务职工的基础。企业困难形势下,对矿业公司、基层区科两级职工服务体系中硬件建设根据服务工作实际需要,配备电话、电脑、打印机等基础办公设备,固定办公地点,指定专兼职服务工作人员,提高服务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对于软件建设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完善服务站、点各项工作制度,理顺、细化服务工作流程。健全职工服务站日常接待制度、协调联动工作制度、学习培训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服务联系制度,确保各项服务工作的有效落实。结合公司实际打造服务平台,确定服务职能,并进一步理顺、细化、统一了两级职工服务体系、各项服务平台工作流程,实行统一管理,分工负责,为职工群众尤其是困难职工群体提供越来越快捷便利的服务。

二是完善六项困难职工管理制度,建立倾心服务困难职工网络体系。

①定期家访制度。定期、分层次对特困职工、困难职工每月、每季入户家访,详细了解和掌握职工的实际生活状况,并为职工解决实际问题,直至职工实现脱贫解困。

②扶贫解困领导小组会议制度。由公司党政工主要领导和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扶贫解困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扶贫解困工作会议,研究、布署重点工作,确定当前帮困任务和长期扶贫目标,并将此做为一项工作制度长期坚持,并不断加以完善。

③公司、区科党政工领导与困难职工结对子制度。实施“春雨行动——精准帮扶”,公司党政工领导与困难职工结对子,“一对一”进行帮扶,定期走访、联系结对子困难职工,及时了解困难职工情况,根据困难职工脱贫意向及时调整困难帮扶措施。

④定期总结分析检查考核制度。定期对扶贫解困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量化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工会“双争”竞赛、党群系统文明区科评比等各项评先挂钩。

⑤扶贫解困各项基金管理使用制度。扶贫解困各项基金包括:职工大病互助基金、困难补助资金、职工家属医疗互助基金、职工子女爱心助学基金、特困职工周转基金、安全互助基金、扶贫解困送温暖资金等,实施严格的管理与审批、公开使用情况制度,形成了闭合的管理使用机制。

⑥扶贫解困联络员预警预报制度。对可能形成或发生致困职工上访事件的苗头及时了解情况,做到早发现、早上报,最大限度的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在基层单位设扶贫解困预警联络员,形成上下贯通的信息网络。从而构建完整的困难帮扶协调联动、长效运行的网络体系,为困难职工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4 吃透、用足困难帮扶政策,实施精准帮扶

困难职工帮扶工作要因人施策,坚持“三不”的标准(“三不”即:不让一名困难职工因生活困难而得不到补助;不让一名困难职工因家庭成员患病而得不到救治;不让一名困难职工子女因生活困难而辍学),实施精准帮扶。

一是思想帮扶。“扶贫先扶志”,掌握困难职工思想动态,及时疏导、化解不良情绪,帮扶职工坚定对生活的信心,引导职工强化自我脱贫的意识,并为职工脱贫积极创造条件。

二是资金帮扶。困难帮扶工作中要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争取和充分利用各级工会的各专项资金,为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积极申请相关救助款项。为符合上级工会救助政策的职工积极申报相关救助,如:省总工会爱心卡帮扶项目专项救助;市级、集团公司级困难职工两节慰问金;困难职工子女金秋助学金等。作为矿业公司工会,充分利用好公司两节送温暖资金、金秋助学资金、困难补助资金、职工及家属医疗互助金等帮扶资金,并适时注入资金确保正常运转。根据实际情况,为困难职工办理、发放相关救助金,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三是就业帮扶。有针对性地搜集、提供有价值的就业信息,为困难职工无业配偶及子女提供信息服务。为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子女申请集团公司困难职工子女就业政策帮扶,帮助符合条件的职工家庭实现本质性脱贫。

四是结对帮扶。实施“春雨行动——精准帮扶”,组织好公司、区科党政工领导与困难职工结对子制度,签定困难职工帮扶协议,制定帮扶目标计划,明确帮扶具体措施,建立定期联系沟通制度,根据困难职工实际及时调整帮扶方式方法,确保帮扶措施精准、有效。

参 考 文 献

[1] 王婷.煤矿矿难治理法律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7.

上一篇:自荐信护士下一篇:高二上学期数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