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笔小学语文

2024-10-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读书随笔小学语文(通用12篇)

读书随笔小学语文 篇1

读老师李振喜做最好的老师,一本书,感觉深,小学语文教师阅读笔记。本书是教师25年教育教学理念和智慧的本质,教师教育理念,学生视野,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和语言教学理念与实践的各个方面。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智慧,教育技能和教育情感融入一体。语言简单和诗意,形象和充满激情。读了这本书,人们不禁激动,赞美,印象深刻!

启示一:无罪是爱的源泉

对于教育来说,询问教育者是否有一个孩子般的清白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无罪意味着一种像孩子般的情感,可以自然地与学生一起哭泣,笑声老师无疑会被视为亲密的朋友,赢得学生的心。孩子的天真意味着有孩子的兴趣,和老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应该与学生以任何方式分享共同的兴趣,并且有一个更多的兴趣与学生的共同利益。的 方式,他们将不知不觉地认为老师是朋友。在学生笑游戏中,越多的教师忘记了他们的尊严,越多的学生将以这种爱的出生,这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启示录2:没有爱,没有教育

李老师深深地印象了我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一直是一样的,学生的心和心的交流。爱情是李振锡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带着孩子们带着新年,带着雪,拼写照片,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第二次分裂的爱中留下美妙的生活时刻。在没有读老师的书前,我很有信心,他们爱学生。阅读这本书后,我问自己,我爱每个学生吗?我爱学生真的没有遗憾吗?我决心确保改变他们过去的教育方法。当学生犯错误时,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平静地理解学生犯错误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李老师让我用一种新的深刻的理解来爱学生的爱:

爱,不只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有责任欣赏和期待每一个 一个学生。

爱,不应该是屈尊的方式,而是从心的爱的朋友。

爱不应该严格惩罚学生的错误,而是学生宽容的宽广思想。

爱,不应该是学生的纵容,而是必须包含学生的严格要求,甚至是必要的合理惩罚。

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学生的精神学习世界学习使用他们的想法和感觉进入生活,学生与悲伤,与喜悦。

爱不仅要对他们所教授的年份负责,而且要为学生的成长和生命的未来负责。

爱,不是一个成年人的心,以适应一个孩子的无罪,但需要一个童心的清白,无辜的无辜。

爱是一种纯洁,庄重,责任感,即民主,是平等的,即童年回到童年,是为了美好生活的学生打好一个开始。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实的 爱,只有这种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范文二

三维教学目标,合作,探究,综合实践活动情绪,经验,随着新课程改革,各种新思路,方法成为教师的追求,在追逐的过程中,很多人觉得有迷失的感觉,迷人的眼睛,甚至有些人哀叹语言教学像雾,像雨,像风一样面对各种混乱和怀疑,作为一条线的语言教师,并辅以对新课程标准的新解释。我认为简单的语言课是正确的选择,一,简单明了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执行教学任务时必须有目标感,目标是要求,目标是方向。因此,教学目标应该简洁。在语言课中,我必须让学生获得什么知识,提高什么能力,关注什么情感体验,教学目标要清楚地反映。充分发挥教学指导,调节,检测功能的目标,使教学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二,简洁明了的课堂教学 中文类应该有一行而不是一个大块。的确,语言教学的听,说,读,写,词,词,句子,文章,积累的千万事物的使用,工具和人文辩论无休止地。但固语教室作为张清老师读写,写和阅读。教学设计的实现是一个真实的话,所以语言课程对语言的东西,不会出现在语言和非语言的东西上。

三,简单明了的评价

读书随笔小学语文 篇2

简单解释,“随笔化写作”所指的就是一种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写作教学方式,它的主要特点是能够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并让学生的内在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在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写作所带来的乐趣,从而更加主动地加入学习写作的队伍中。随笔其实是散文体裁中的一个小分支,它不仅字数较少,而且在表现形式上也显得非常的灵活和自由。写作者既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变化而写出一些抒情文字,同时也能够在经历某一件事情以后记录下对事件的评论与心得。“随笔化写作”的教学理念中,教师不必硬性规定学生必须在某个时间段中完成多少字数的写作任务,而是让孩子们跟着自己的“感觉”来进行写作即可,无论是在听讲的过程中还是在课后的业余时间,学生都可以随时随地写下自己所感悟的文字。长此以往,学生会在这种零压力且无负担的状态中积累更多的写作经验,从根本上达到提高小学写作教学效率的最终目的。

二、“随笔化写作”的教学措施

1. 开发课堂资源

喜欢游戏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而穿插在课堂教学中的游戏则更是让小学生所喜欢和青睐的,为此,教师应当学会投学生所好,让他们可以在玩乐的状态中更好地掌握写作知识。例如,“击鼓传花”“狼来了”“魔法变身”以及“纸飞机大战”等充满童趣的游戏都会将孩子的神经充分调动起来,不仅完全忘却了传统作文课堂中的“清规戒律”,而且还会对作文学习抱有更高的期待感和积极性。在这些游戏元素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实行接下来的“随笔化写作”,让孩子们将在游戏当中感受到的心情记录下来,让整个写作过程都尽可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

2. 打开学生的想象之门

在小学阶段的写作课程中,写作灵感一般来源于两个渠道,第一种是在生活中可以触碰到和看到的真实经历,例如纪实类文章;而另一种则是凭借自己的想象力与渲染能力所创作出来的,例如童话类文章。那么,针对这些在生活中没有出现过的情景而言,怎样才能够让生活与情感经验都比较贫乏的小学生产生比较深刻的体验呢?首先,教师应当全面且深入地了解班级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文字渲染和情感铺垫将学生带入接下来的写作氛围里,不断引导他们在写作的世界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且让自己解析出来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设定尽可能具有逻辑性;其次,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同作品当中的人物进行沟通,帮助孩子们成功跨越文学创作与现实生活之间的鸿沟,让他们的想象力如同生长出了翅膀一般可以随心所欲地飞翔,从而创作出一篇篇令人意想不到的作品。此种方式更加适用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教师只要能够准确地把握孩子们的兴趣和喜好,就可以让他们很快进入想象情境之中。

3. 培养学生的言语成就感

在很多教育者和学生家长的认识中,他们觉得小孩子的成就感是相对较弱的。但实则不然,孩子们的内心深处是非常希望自己被人所关注的,当他们的作品有了读者以后会产生更大的动力,希望通过不断提高自己写作能力的方式来获得更多的好评。基于此,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更多发表文章的机会,例如让孩子们将自己的文章作品在班级上朗读,在班级的板报上发表,参加校内评奖以及送到正式的杂志社刊登等等。只有让孩子们的成就感得到应有的满足,才能促使他们朝着更高的平台所努力和成长。

4. 加大学生的阅读量

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写作水平的提高与阅读量的提高永远是两条共同前行的轨道,可以丝毫不夸张地说,如果说写作是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输出,那么阅读则是为生命提供营养和血液的必要基础支持。

(1)“随笔化写作”教材资料的阅读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将每位学生看作与自己平等的个体,不仅要充分尊重他们的言谈举止,同时还要保留他们自己的性格特点。在当前的写作教材中,几乎所有课程都没有涉及“阅读其他同学的作品”或是“拜读老师的作品”等板块内容,从而让很多教师和学生本身都对阅读和欣赏有了一些忽略。为此,在日后的教学课程中,教育者应当预留出一定的时间来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充分感受他人文字与自己文字之间所存在的差异,从而为日后随笔化写作教学的顺利开展夯实基础。

(2)语文课本资源的阅读

小学生的阅读教学应当从根本上凸显出“表现本位”的课程理念,通过增加课内阅读量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和参考经验。语文教师应当将所有写作活动都归入提升学生语言表现能力的范畴当中,将课本资料中的写作重点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言语美”的作品来进行阅读和点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领悟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均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从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树立起明确的写作志向和学习目标。

摘要:针对“随笔化写作”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结合教学经验总结出了几点可行性较强的教学措施,其中包括开发课堂资源,打开学生的想象之门,培养学生的言语成就感以及提高学生的阅读量等,以期能够给我国小学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随笔化写作,课堂资源,阅读量

参考文献

[1]姚淑琪.“随笔化写作”引入作文教学[J].教育旬刊,2014(8).

[2]赵慧.关于随笔化写作的实践与思考[J].教研天地,2015(11).

新课程真好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篇3

【关键词】课程 小学语文 教学

反思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 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三、语文课堂的问题意识--学生没问题,教师有问题。

学生没有问题,教师就有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不积极理睬,教师有问题;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有问题。有效的问题:有一定的思维价值,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位置,用适宜的方式提出。读应是语文教学的主干,想象,思维,技能,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是附着在这一主干上的,是融合于其中的。课堂是要放手让学生思考问题,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机会。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就应该鼓励,并顺着这一问题去引导学生,给他从小种下探索思考的种子。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语文课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的联系,而不应囿于书本和教参的框框。我们不应该带有 什么什么不是语文课要解决的问题 这种错误观念。我们只有打破学科分界,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有广阔的空间。而且所提问题不一定当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给学生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最后,教师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开阔学生的思维,先开阔自己的视野。以前我们经常谈论的是:如果课堂上学生提出老师没有想到的问题该怎么办?而如今我们应该思考 学生提不出问题该怎么办 了。

总结: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新的语文教学应用全人类文化的神韵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引领他们登堂入室,领略人类文化大厦的恢弘气势和神奇美丽,充分享受徜徉人类文化之中的无穷乐趣;新的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小学读书随笔 篇4

在朱克曼先生的谷仓里,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动物:小猪威尔伯、灰色蜘蛛夏洛、老鼠坦普尔顿……大家一起相亲相爱着。一个可怕的消息打破了谷仓的平静——威尔伯的命运竟然是做一只熏火腿,就在这生死攸关之时,威尔伯的好朋友夏洛决定救威尔伯的命。夏洛连夜织了一张网,上面写着“王牌猪”三个大字。就在第二天早上,勒维给小猪倒泔脚的时候发现了这三个字,连忙叫来了朱克曼先生,朱克曼先生又叫来了伊迪丝太太,三个人惊奇地看着这三个字,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这三个字被人类视为奇迹的网上文字,彻底逆转了威尔伯的命运,让它在集市的大赛中赢得特别奖,和一个安享天年的未来。而夏洛却过度疲劳,生下一袋卵便死去了。在夏洛死前的一声“再见”,伴随着曾经的蛛丝随风飘散。他已经在我心中,留下了一张夏洛的网。

在大作家e·b·怀特的笔下,夏洛织了一张大网,一张充满爱的大网,这张网救了威尔伯的性命,让威尔伯过了一个快乐的晚年。可夏洛走了。

夏洛这样做不是为了回报,友谊是不需要回报的,为了朋友,他时时刻刻的忙碌着,临死前也在为威尔伯着想。这是人间最真挚的友谊。激起了我心中的爱与温情。

小学教师读书随笔 篇5

小学教师读书随笔

 

文/殷家兴

摘 要:就阅读一些教育经典书籍,浅谈了一些体会。

关键词:教师;教育;力量

“读书”,一个多么温馨的词语。读一本好书,心情放松,杂念尽消。“众里寻他千百变,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徜徉书海中求知的人常会有如此动心美妙的体验吧。

作为教师,没有一天能离开书籍――教材、教参……日复一日,习以为常。于是有人感叹:做了教师,就注定要将一生机械无味地耗在教材、教参上,枯燥之极……

其实,阅读《教育的力量》,就能够给出明晰的解惑之路。教育应该作为一种力量而存在,我们应该竭尽所能,让每一个世界变得生动、快乐、不单调、不沉闷、更不黑暗;在充满阳光的白天帮助孩子呼吸到花朵的芬芳,在漆黑的夜晚也能注意到星空的美丽;即使身处人生的十字路口,也能很快走出茫然,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在帮助自己的人,这就是教师。

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财富。阅读经典,学习不同时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会让我们变得善于思考,远离浮躁,更加有教育的智慧。

阅读《教育的力量》,我们确切知道教师不仅在于教,更在于学,只有这样,教育才会不断进步。肖川老师的字里行间流露、挥洒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练就的教育学问。

阅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篇,我们深深地感动于“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激励着我们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精力挥洒在教书育人这块神圣的土地上。没有权力金钱,有的只是年复一年的耕耘,有的只是小草对春天的回应和礼赞。

阅读《爱的教育》,故事中所洋溢的单纯、美好、永恒的爱的情感,将我深深地包围,涤荡着我的心灵。它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崇高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教育又能使爱不断地升华,它也教给我怎样去创造一个充满爱的世界……

阅读这些经典名著,我总是不断地被吸引、被感动,有些东西便不留痕迹地沉淀下来,沉淀到我的内心深处,越来越深刻,也越来越清晰。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教师在一生中要不断提高自我,需要读书好学。读书,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献。四川教育出版社,-05.

[2]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07.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读书随笔 篇6

从踏上工作岗位到今天,我执教小学数学这门课程已经整整五年了,期间历经教材的改版、年级的调动和学生的变换,从不知所措到点滴经验的积累,小学数学课堂是我成长的载体,记录着一路走来的每一步。在《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第五章第一节中,杨庆余先生指出: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本质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以学习内容为中介、以学习目标为定向的交互性活动,这种交互活动是由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所构成的。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以数学问题为媒介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个“交互主体”的关系。在我的常态课中,60%的课堂是传统型,以“学生预习、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练习、师生评价总结”的模式开展教学,学生之间的交流每节课都有,但非常弱,四人小组的合作、交流、分享只是被看作一种活跃课堂气氛的“调味剂”,缺乏真正的价值;30%的课堂是开放型,以“学生预习、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解答问题、师生评价总结”为模式,教师是指引课堂方向、点拨重点难点的作用,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生参与度较高,只是课堂纪律不易掌控,但是注意学生交流出现知识性错误或偏离本节课内容时,教师必须要及时给予帮助,毕竟学生经验不够丰富、认知积累不足以及能力水平尚处于发展阶段,但这种帮助不是简单的灌输,不是一味的.控制,而是一种在教师引导下的接受与探究相结合的过程;10%的课堂是传统与开放相结合的,以“学生预习、师生合作解决第一个问题、生生合作解决其余问题、师生评价总结”为模式,这就相当于“教师教,学生模仿教师教”的过程,这是开放课堂的“试水”过程,由于学生年龄小,这种课堂模式最为实用,逐步弱化教师的领导角色,慢慢演化为开放课堂,培养时间一年左右为佳,最优实施年级为三、四年级。

经过几年的教学,我觉得应该在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上多下功夫。学习方式通常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的基本行为和认知取向”,并不是指具体的完成学习任务的策略、方法或行为方式,它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在主体性、实践性、探究性以及合作性等方面的特征。一般认为,学习方式反映的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体现出的以下几个变量:(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方式;(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水平;(3)教师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方式。应注意:转变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并非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在课堂上让学生体验不同的学习方式,从而习得最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式。实际上,有效的学习方式因人而异的,真正有效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多种方式相结合。

读书随笔小学语文 篇7

一、对“朱子读书法”的解读

1、循序渐进

“序”,主要是指三个方面:一是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之序,二是知识本身的逻辑之序,三是内容的前后之序。循序渐进,也就意味着要依据人的发展规律和知识的逻辑顺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并根据具体知识的内容由前至后逐步推进。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人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学习者在选择读书内容时,一方面要根据书籍本身的难易程度进行选择,另一方面也要从自身条件出发量力而行、夯实基础,不可急于求成。而在谈到具体知识内容的学习时,他还提到“以一书言之,则其篇章文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紊也”。[1]他主张在阅读具体内容时应先明白前文所言,以便能深入理解后文之意,不可随意打乱顺序。

2、熟读精思

朱熹在《读书之要》中指出“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有得尔。”因而,他强调在读书过程中应该达到书中所述正如自己所说,书中所阐述的道理或意思正如自己所想,当读书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时,也就将其读通了。在读书过程中,不仅要对所学知识内容熟知,同时也要精于思考,从无疑到有疑、再到解疑。

此外,他还强调读书的遍数,认为“遍数未足,虽已成诵,必满遍数”。这种过度学习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帮助学习者加深对内容的熟知程度,但不可忽视思考。

3、虚心涵泳

虚心,就意味着在读书过程中应抱有客观、谦虚好学的态度去学习。正如朱熹所言,“看文字须是虚心,莫先立己意”“凡看书须虚心看,不要先立说”(《朱子语类》卷十一)。而涵泳,则是强调要反复体会书中所言之意,深入琢磨,仔细玩味,才能切实明白书中所包含的蕴意。他还将读书比作吃果子,初始不能感受果子的滋味,只有细嚼慢咽之后方能真正辨别其味道;而读书也只有反复琢磨,才能体会其深刻思想,感悟读书所带来的乐趣。

因而,在读书的过程中忌以主观之见给学习内容先下结论,而应虚怀若谷,以公正态度来虚心学习,虚心接纳新观点,并对要学习的内容仔细研究,深入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对其理解通透。

4、切己体察

对于读书,朱熹不仅仅是强调了读书的态度与方法,更提出读书要身体力行,“是将自身入那道理中去”。朱熹在《读书之要》中提到:“学者读书,须要将圣贤言语,体之於身。”

如何才能做到呢?在《读论语孟子法》中第三条朱子提到,这种方法是让读者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论语》当中弟子问孔子的地方想象成自己在对孔子发问,孔子回答的话当做当下所听到的话语。[2]在读书的过程中,将自己设身处地地投入到其中的情境中去,切实体会其意境与深意,才能够在实践过程中真正践行所学。

5、着紧用力

朱熹曾用救火治病、撑上水船的生活之事来比喻读书一事,认为“为学要毅果决,悠悠不济事”。读书一事不可懈怠,而应抖擞精神,抓紧时间,发奋图强,不可松松垮垮,虚度光阴。他还提到“宽著期限,紧著课程”,读书可以不限定具体的期限,但要以一种努力拼搏的精神不断向前学习。

此外,朱熹的“著紧用力”还有另一层含义,即要在读书时树立一个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和信念注卖书才能持之以恒、发愤图强。[3]

6、居敬持志

“居敬”,就是在读书时要注意力集中,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全身心地进入到书本中去,不可三心二意,心不在焉。因此,需“内无妄思,外无妄动。”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内心不要胡思乱想,专注于所读之物,而在肢体动作方面不要有阻碍自身专心读书的行为。“持志”,则意味着心中应树立明确的目标和远大的志向,并为实现目标而不断努力奋斗。正如朱熹所言:“立志不定,如何读书?”只有明确了自己心中的目标所在,才能够有坚持不懈的动力。

只有明确了自己心中的目标所在,才能够有坚持不懈的动力。当然,目标的确立须是坚持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在进行不断向前探索的道路之前,应对其进行认真辨析。

二、“朱子读书法”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启示

1、依据学段合理规划

“朱子读书法”中第一条就提到读书要“循序渐进”,因而教师在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之前应有相应的规划,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课外阅读计划。

对于低学段的小学生而言,因其理解水平较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可指导学生借助图画来进行阅读,从经典绘本中读出故事,读出道理。其读物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并指导学生阅读浅显易懂、简短精炼的童话、寓言、故事等,激发学生热爱阅读的兴趣。而处于中学段的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的转型期,理解水平也有所提高,可适当增加读物的难度,让学生阅读篇幅较长的文章或叙事性作品,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到了高学段时期,可以让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作品,如诗歌、散文、说明性文章、中外名著等,提高阅读的难度。

此外,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少不了家庭的支持,特别是对于低学段的学生而言更需要家长的督促。应借学校、教师、家长之合力,让学生能够从喜闻乐见的作品中产生阅读兴趣,并逐步提升其阅读水平。

2、传授阅读方法

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应告知学生保持一种虚心好学的态度。而在阅读的过程中,应积极思考,对自己存在的疑惑之处进行圈点批注并思考,并集中注意力仔细阅读以发现自己的困惑所在,在自己想不明白时在寻求他人的帮助,而不能一发现问题,不经思考就寻求援助。而教师或家长在为学生解决疑惑前,可让学生先说出自己所想以检验学生是否已经认真思考过。最后,在阅读完之后,对于一些好词好句好段,亦或是优秀经典作品,可让学生反复诵读,在熟读中领会其意,加深理解。对于某本书或某篇文章的阅读,教师可指导学生将其读后的感受与其他人分享交流,并试着以书面形式将其表述出来,写成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所感所想。

总之,在阅读的过程中,应尽量让学生学会做笔记,一方面可以起到督促学生进行思考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思考、在动手记录的过程加深对读物的理解。正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为让学生扩大阅读量,提升阅读效率,教师可在课堂中有意识地渗透阅读方法的使用。

3、注重学以致用

读书不仅仅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需要将所学知识用到具体实践活动中去。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更需要通过具体的行动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感悟。

随着全民阅读活动的持续开展,学校和家长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的阅读情况,学校往往会开展相关课外阅读活动,家长也支持学生的课外阅读行为。为此,不可忽视的是需指导学生将自己在课外阅读中体会到的收获与道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去。

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学生会从种类繁多的作品中看到不一样的生活经历,也会看到与自己生活相似的境况,而教师和家长在指导学生时,就需要发挥迁移的作用,将学生在书中学习到的优秀品质或解决问题的办法等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切己体察”,发挥书籍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体悟。

4、养成阅读习惯

阅读在人生历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需从小开始。在小学阶段,应注重培养学生能够养成坚持阅读的好习惯。

由于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不强,因而要让学生能够养成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在初始阶段就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监督作用。要让学生能够“着紧用力”就需要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阅读活动,对于阅读某本书的期限以不做出明确的规定,但需要抽出闲暇时间坚持阅读而不懈怠。要让学生“居敬持志”就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与氛围,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减少外界诸如电视、游戏、手机、电脑等对学生的诱惑,让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在阅读活动中,同时也可以发挥当今数据时代的优势,让学生合理利用网络共享资源进行网络阅读活动;此外,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进行还可以制定一个短期的目标,让学生能够为了实现这个具体目标而坚持不懈。

摘要:宋朝学者朱熹总结自己读书经验形成一套系统的读书法则,其弟子门人归纳为“朱子读书法”,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读书方法。随着人们对阅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其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也具有相应的借鉴价值与启示意义。在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应依据学段合理规划不同时期的阅读内容,传授学生适当的阅读方法,并注重学以致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朱熹,朱子读书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参考文献

[1](宋)黎靖德.朱子语类[M].北京:中华书局,1994.

[2]张洪,齐熙著;张二江注释.恭读朱子读书法[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3]杨浩.朱子《四书章句集注》“切己体察”读书法探析[J].学理论,2012(15):121-122.

[4]王晓璇.“朱子读书法”的当代新解[J].教育教学论坛,2014(33):1.

[5]朱芸莹.朱子读书法及其对现代教学的启示[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4):30-31.

读书随笔小学语文 篇8

关键字:读书指导法;小学语文;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087-01

在素质教育时代,丰富的阅读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培养学生聪慧心智的重要途径。家长和教师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许多教师在开学时都会向学生推荐许多有益的阅读书籍,家长也对购买书籍热情高涨。但是,网络在现代社会中的普及也为学生阅读书籍带来一定的冲击,许多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和动画片,厌倦阅读文字书籍,缺乏阅读兴趣。导致学生家中堆放了大量书籍却从未翻阅过,造成了严重的额资源浪费。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和家长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知道学生阅读,笔者建议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读书指导法帮助学生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读书指导法是首先要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然后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教会学生善于在书中发现和解决问题,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使学生学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提高阅读的效果。

一、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在帮助学生选取适当的阅读书籍之后,教师便可开始读书指导法,首先教师应当在学生阅读之前提出明确的阅读目的和要求,比如说本次阅读要看到多少页,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哪些内容,在阅读之后希望学生有哪些方面的收获,学生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总结等,教师都应当在学生阅读之前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带着问题去阅读,而不是漫无目的、自由散漫地走马观花,这样的阅读模式,学生并不能从中收获太多。

二、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指导学生阅读书籍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自觉阅读的好习惯,对于小学而言,没有恰当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在读完一本书不久,便会将这本书的内容忘得一干二净,久而久之,学生并没有从读书中收获多少,因此,教师应当传授学生读书的方法。小学阶段的学生在阅读书籍时,表现出两个极端,一是某些学生一目十行,只看文章的主要情节,不加思考,阅读速度飞快;另一种是阅读速度很慢一字一句地慢慢拼读,阅读效率不高。笔者认为,小学生应当掌握这样的读书方法:首先明确哪些书籍是应当细度、精度的,哪些书籍是应当速读、快读的;其次,教会学生看书先看目录和简介,了解这本书的简要内容,学会有选择地阅读;最后,让学生在阅读是养成一边看书,一边勾画的好习惯,将书中的好词好句,自己喜欢的地方勾画出来,读到精彩之处,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在读完一本书之后,学生应当学会写读后感,将自己读完这本书后的感受记下来,养成阅读思考的好习惯。从小学个阶段来讲,我认为,低年级应指导学生读懂一句话,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中年级时教会学生学习句群,掌握句子间的联系,指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弄清一段中共有几句话,每句主要讲什么,句子之间是怎么连贯、过渡、衔接的,说明什么意思,如果是典型的段式,还要求能识别,如总起、倒叙、过渡等;到高年级,学生自学整篇文章时,可将学习方法编成顺口溜,指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阅读,如“初读课文扣课题,不识字词查字典,关键语句划划线,主要内容讲一遍;二读课文理思路,段落层次分清楚,质疑问难勤思考,理解段意定中心;三读课文抓写作,课文特点找一找,这样写法有啥好,作为范文要记牢。”教学生理解关键语句时,就要教会学生分清句子是写人还是写事,是写景还是状物,是议论还是抒情,句子是围绕哪个中心,从哪几方面来说的,先理解关键字词,掌握句子本义,再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说明什么意思,表达什么中心,抒发什么感情,论述什么道理,只有确切理解词句的含义,才能提高阅读能力。

三、善于在书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善于在书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带着一颗思考的灵魂阅读。例如,曾经有学生在阅读《乌鸦喝水》这篇文章时,心生疑问,乌鸦在小河边发现了瓶子里的水,小河里有水,乌鸦不喝,为什么要衔石子到瓶子里喝瓶子里的水呢?这样的思考并不是每位学生都会有的。教师在使用在读书指导法时,应当主动发问,通过问题引发激发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四、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许多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在开学时为学生推荐了大量阅读书籍,让学生在推荐的书籍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然后列一个阅读书单,将自己本学期要阅读的书籍采购回家,开始漫长的阅读生活;也有的教师让学生和家长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10本左右的书籍作为本学期的阅读任务。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所做的辛苦努力值得赞赏,但是,上面两种做法并不能正真地产生阅读效果,由于教师只是将阅读书籍布置给学生,并没有定期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由于每位学生的阅读书籍都不相同,教师无法统一组织学生在阅读之后交流阅读感想、读书心得,对于学生从阅读中收获了多少,学生的阅读效果究竟如何,教师不得而知。为此,笔者建议,教师可以统一学生的阅读书籍,每学期开学为学生推荐8到10本不同类型的书籍,全班每位学生都统一阅读教师推荐的阅读书目,统一读书进度,利用课余时间组织阅读交流会,交流读书心得,这样教师才能定期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监督,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评价,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终生阅读的好习惯。

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许多名人的成长历程都显示了读书的重要性。语文老师要帮助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帮助学生脱离网络虚拟世界的羁绊,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乐趣和自由。

参考文献:

[1]高建芬.谈谈小学语文阅读中的学法指导[J].速读旬刊:2016(2).

二年级小学世界读书日随笔作文 篇9

世界读书日是由西班牙提出来的。世界读书日源于西班牙的一个传说:公主被一只恶龙困在了山中,勇士乔治独自一人战胜了恶龙,拯救出了公主。公主给乔治的礼物是一本书,从此书便成为了胆识与力量的象征。

读书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每个国家基本都参与了世界读书日,每一个国家都对读书有着永不磨灭的兴趣。读书其实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只是要看你的态度是好与不好,如果喜欢读书,那么就会享受读书;如果讨厌读书,那么读书就只能成为一种煎熬。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一个人要是不好好地去读书,又怎能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拥有一个好的事业,去做出伟大的贡献?趁我们现在还有时间,我们需要认真去读书,认真去学习,去深深地了解书的真正奥秘,去探索书的真谛,去感受文化的内涵。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必须要会从书中汲取一定的知识,因为这样会对自己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可以使自己的作文写得更好,会运用更多的好词好句来使作文内容更加地丰富。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最重要的不是草率地看一遍就可以了,也不是仅仅去看看图新鲜就足够了,而是需要我们去认真阅读,去认真地汲取一定的知识,只是看一遍是不会深深地懂得一本书的内涵的。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读书必须要做到这三到,因为只有专心地区读书,有一定的方法,才能读好书,读懂书。谓心到眼到口到,则是要做到专心,做到目不转睛,做到读透书。那么又怎样地去做到这三点呢?肯定是有一定的方法的。

读书要专心致志,要去仔细的思考,可以去利用一些方法,例如不会的词语标上注释、读第一遍后提出三个问题、不会的生字查字典等;读书要目不转晴,不可以分心,因为思路很可能会被打乱,当然读书也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不然是很难读好书的;读书要读熟读透,需要去深深地去读懂内容,了解作者所想表达给我们的,这样才可以读好书。

小学语文随笔 篇10

习作二是请学生发掘自己的一项特长,并且通过语言文字展示给大家。本来这是一个很好的题目,习作的材料来源于自己,身边的素材应该是随手拈来,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自信的一个很好的依托。于是,我决定试一试不加指导,看看会有什么结果,第一轮习作本收上来,不少孩子两句就写完了。比如“我很会踢足球,曾经参加过足球队”“我会画画,美术老师给我打了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原因,我仔细思索。我想:学生生活中一定有不少写这类习作的素材,但是他却不知道如何合理运用。面对这样贫瘠的叙述,我决定试一试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例文,然后小组讨论的办法来再次作文。这次收上来的习作明显在篇幅上增加了,但是几乎是千人一面,有画画遇到困难克服的,有妈妈买菜提不动,而帮助提的……这就是典型的模仿。如何让学生有话可说,而有有自己的话说呢?

于是我利用自习课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特长,然后请他就一件能显示自己特长的事来具体谈谈。这时候学生叙述过程中还是抱住例文不放。于是我们进入例文,看看例文到底告诉我们什么?学生通过读发现,例文一《我真棒》中作者写抱西瓜的动作非常精彩。由夹到扛到抱,经历了几个不成功的尝试,才最后抱着西瓜回家的。由此引导到“动作”这个词,同时和学生一同回顾《虎门销烟》中民工销毁牙片的动作,使学生体会到动作的准确和生动,会将读者能感到身临其境。就例文一,的动作,我们开始将不少学生认为踢球的特长,做为指导例子,请学生小组中说说片断,要求表现当时的情况,描述清楚动作,让听者觉得你球技高超。学生在小组中叙述的精彩层出。

例文二《我是个会跳舞的小姑娘》表面上是告诉我们她很会跳舞,实际上是告诉我们她克服了困难而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重点是描述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由胆小害怕,到成功喜悦。于是我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心理活动的同时,引入《但愿人长久》中苏轼的心理活动,使学生了解到,在心理活动的叙述中,就能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告诉大家。这样一来学生再写习作水平就明显提高了。

课后我在想:我们常常谈到的授之以“渔”,不授之以鱼。到底什么是渔?我想这篇习作告诉我们,学生生活中积累其实不少,但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积累生动的表达出来,于是就开始一味的模仿,而真正是失去了自我,将他人的生活经验在自己身上大量的复制。如何开发学生的创造呢?我想,绝对不是再挖掘生活,而是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将习作的入门点指点给孩子们,让学生领悟到习作表达的方式,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自己的的话表达自己的感情。我们的孩子这样才是真正的自己捕鱼,才能真正捕到自己的鱼。

一个读书人的胡思乱想(随笔) 篇11

我所在的小城,文学爱好者众多,但是说到读书,特别是耐心阅读文学名著、当代文学经典的文学爱好者,据我所知,实在是只有不多的几位。在他们的认知里,一般不认为多读书对他们的文学写作会产生何种影响,更不会认为能够促进他们的写作活动。因为他们似乎没有这个体会。他们热衷于如何投稿、投什么的样的稿子才能够被稿酬多的报刊发表,以及如何增加发表作品的数量,把稿费赚到最多。他们一般不会在乎自己作品的文学性和文学品位,或者自己作为文学爱好者,应该写什么体裁的文学作品,也不会在乎在哪个文体领域能够建功立业,所以他们甚至往往从不通过阅读当下的作品,就开始从事他们的所谓文学创

作。这里之所以说他们是所谓的文学创作,是因为他们实在是不注重文学本身的事情,如果一篇时评能够赚钱,他们就会立即停止自己的一篇散文、诗歌创作,转而去写时评去了。在面对他们时,我常常会因为自己沉迷读书、无暇顾及这些功利的追求而陷入惶恐。

在一个买书人的读书生活里,当然会把读书当作自己的一件重要的事体。很显然,我们会比不靠买书阅读者读得多,读得用心。就我的经验和体会,每次买书,如果不是面对心仪已久的图书,我都会犹豫再三,一时不能确定自己是否购买。但是,说到底那本书对我是有诱惑力的,所以后来我最终还是咬牙买下了。所以,尽管我总是缺乏富余的金钱,并且我总是要在购买前踌躇徘徊,千淘万洗,但在把书终于买回家后,并想着花了自己的血汗钱时,自然就会每每立即打开书来读下去,一刻都不愿耽误。我这样的读书固然常常被钱囊所累,但是却保证了我所买的图书不会被晾在书架上,蒙上岁月的风尘。

但是,我的家人却常会因此诟病我,说某某某从不买书,但是人家的稿费却比我多了去了。家人会问我,既然读书无用,不能给我带来实际的现实利益,你这叫读的什么书?为什么还要继续花冤枉钱买书读?事实也确实如此,我有几位爱好文学的朋友,我在他们家里从来没有看到书橱、书柜和书架,甚至看不到任何图书,只有一些报纸杂志散落在他们的客厅里,他们的不少文章,主要是时评、新闻报道、励志随笔发表在那些报纸杂志上,

桌子上会随意放着刚寄来不久的几张稿酬单。就是说,他们不读书也仍然写出了很多文章,并且能够大量发表。是的,听他们自己也常得意地说,他们从来不买书,不读书,至多每天会翻翻那些从单位拿回家的报纸杂志。相比他们,我确实至多不过就是一个只会迷信读书的文学写作者,是一个读死书的人,不仅肯定不会有什么出息,连偶尔发表作品在我也非易事,所以说到底,我只是一个愚蠢透顶的读书人。而不管怎么说,我买书确实算不上物有所值,或者应用得非常不好,却因为自己的买书读书,把自己读得傻了,做着几乎永远只有投入,没有收益的勾当。从功利的立场说,这真是有些“悲伤逆流成河”了。

其实,就我买书读这件事,我的那些文友也早有更加尖锐、不留情面的质疑,他们除了说读书无用,还会问我死后那些书怎么办呢?他们了解我的情况。面对那一摊子书,我不是要给子女将来制造本不必要的麻烦吗?是啊,如何传承我的家藏图书,在我也还真是个大问题。余秋雨爆得大名的《文化苦旅》中,有一篇叫《风雨天一阁》的,写的就是藏书人家世代传承藏书的困境、尴尬和悲怆。前面说过,我的书大都是純文学图书,其中,除了少量的文学名著,专业性太强的文学批评、文学理论图书占据大半。说来话长一些,我的女儿在读高中的时候,曾经酷爱文学,也喜欢读书,经常把我书架上的文学书籍偷偷带在她的书包里。女儿高二学期那年的一天,女儿从学校拿回一个大信封,里面是一本《扬子江诗刊》,上面刊登了她的两首诗歌。在此之前,我

们这个小城不要说是学生,就是成年文学作者,也从没有在这个刊物上发表过诗歌,此事在他们的学校也产生了轰动。我作为一个父亲,一个文学爱好者,不会不明白这是一种值得骄傲的事情,但是当时我仍然把女儿收到的那本样刊,在瞬间撕得粉碎,我还明确告诉女儿,今后不准再爱好什么文学了,不准再写什么文学作品了。我可以,你作为我的女儿不可以。我当时的理由竟然是怕文学害了我的女儿,怕她对文学的热爱使她不能考上一所好大学。面对我的训斥,女儿泪流满面,从兴奋掉入失落的深渊。后来女儿考上南京师范大学,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她不仅把所有她读过的课本都卖掉了,连她自己书柜里她收藏的三毛、琼瑶、郭敬明、韩寒的那些文学类图书也卖掉了。从此,我也再没有听女儿说过什么文学了。如今,已经奔三的女儿,成天挂在嘴上的,不是我的两周岁外孙糖果成长的烦恼,就是自家那个小公司的内外打理了。再说我儿子,他自小就不喜欢课外读物,更不要说文学爱好了,读书都为考试谋,读的书从来都是无一例外的课本。他大学读的是法律专业,现在从事的是银行工作,面对的书籍不是金融理财师考试大全,就是个人储蓄的揽存和企业贷款的推广。可以说,从小到大,他对文学图书从来没有表现出丝毫兴趣。这样说来,如果我有一天死去的话,我的家藏图书肯定会成为女儿、儿子的一个累赘,如果我不想办法在我的有生之年,把我的藏书全部变卖或者捐赠出去,他们今后肯定会为此而感到为难和烦恼。这些图书,对他们而言,实在是留着无用,弃之可惜。我

愿意想象,关键的,他们显然不会愿意让自家的有限空间,用于承载在他们看来百无一用的一大堆印刷品,尽管这是他父亲生前的珍贵遗物。

不过,尽管如此,我当下仍然没有决定把我的藏书哪怕少许地处理掉。因为,我虽然已经罹患重病,但是我仍然没有停止自己的读书,甚至没有停止过自己的写作,特别是文学创作。我仍然在用我的收入继续买书读书,在自己的余生涂涂画画,企图使自己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至于身后的一切,特别是这些图书未来的命运,至少我暂时还没有去考量它们。

读书随笔小学语文 篇12

一、缺失的范读和品读,让美文缺少了美读,文本的魅力得不到彰显

遍布课堂的齐读,这种方式虽然可以调动全体学生的注意力,但是用得太多,其弱点也一览无余: 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得不到体现,很容易误入唱读的泥潭; 也使扮演“南郭先生”的学生有了可乘之机。我觉得凭该老师的功底,其范读的魅力应该可以征服学生,流露的情感可以感染学生,创设的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更何况该文是本单元的精讲课文,不可不让老师的读成为“精讲”的“第一讲”。

还有,在学习“离别前赠墨梅图”部分的时候,老师采用的读法是“速读”,分析的写法是“语言”描写。这时,我在默默地呼唤: 如果能够让学生体味人物的心情,进行分角色品读,对语言描写的理解、对慈祥的外公那种无法割舍的乡土情怀,是否可以悟得更深呢?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正所谓“言为心声”,多少伤心事,都付笑谈中。听君一席话吧,品君肺腑言吧,梅花魂———就是海内外华人的“中国 心”啊! 如果在此 处,老师再播放一首歌曲《我的中国心》,我想: 就以此文的学习作为对新中国成立六十六周年大庆的献礼,祖国妈妈一定会欣慰的!

二、关键词的不确定,让关键褪变为 “不关键”,词语的锤炼丧失了绝佳的机缘

在开始学习课文第一段的时候,教者要学生在齐读之后,找出文段中的关键词。当学生回 答“故乡”的 时候,老师没有确认,而是启发学生继续寻找与“内容”有关的词语,当学生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之下答出“外祖父”和“梅花” 的时候,老师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时候,坐在同学旁边听课的我产生了疑惑: 难道“故乡”不是关键词吗? 身在异国他乡的外祖父, “故乡”正是他魂牵梦萦的地方啊! 梅花之所以成为外祖父的最爱,不正是因为它是故乡的象征吗? 还有第一段中的“朵朵冷艳、缕缕幽芳”更是文段中精妙的语句,“冷艳”冷的是思乡之苦,“幽芳”更是幽幽的思乡之情啊! 如果这些词语能够荣膺“关键词”的雅称,美文的内涵,不是可以有所挖掘了吗?

还有最后一段的分析:

“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女生齐读完该段之后,老师要求同学继续从“内容”上找出“关键词”,当学生说出“珍藏”后,老师板书在“外祖父”和“梅花”之间的箭头下。老师随即追问: “‘珍藏’这个词语表达了怎样的深情呢?”学生答出了“喜爱”“魂”等词语,老师板书了心中预设的正确答案“喜爱”,对于其他 词语,则不置可否。

这时候,我心潮澎湃: 为什么只能是“喜爱”呢? “魂”正是全文的文眼啊! 那颗眷恋祖国的心,不就是冷艳幽芳的“梅花魂”吗? 梅花魂、语文魂,怎么就这样轻易地失魂了呢?

三、古诗文名句的忽略,是与传统文化的背离

请看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忆起外祖父常常吟得泪流满面 的唐诗宋 词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青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这些诗句,正是外祖父浓浓思乡之情的写照啊! 可惜老师就是把该段所述之事“教读古诗词”几个字之后,就放弃了对该段的精髓内容———古诗词名句的学习。

在教者进入下一段内容的概括时,我沉默了: 唐诗宋词,它们本是我国文学殿堂里最璀璨的两朵奇葩,如今有谁堪摘? 至少也该稍稍流连,哪怕走马观花也罢。

对比自己平时的教学,也存在诸多类似的问题。如何让语文的学习回归语文的本位,真是我们大家亟待解决的课题。谨借用鲁迅先生的两个颇有深度的词语,与教者及语文同行们共勉:

让我们不再“彷徨”: 语文之魂,就是赤子之心!

上一篇:房地产公司财务人员述职报告下一篇:电大西方经济学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