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观察日记作文

2024-08-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蚕豆观察日记作文(共13篇)

蚕豆观察日记作文 篇1

有一次,在科学课上老师发了一包学具袋,里面有一小包蚕豆,蚕豆小小的,但在我所知的种子中算是个“庞然大物”,在蚕豆的一个地方,有一条线,在线的那里是凹进去的。别看它的表面光滑,但摸起来是凹凸不平的。老师做完实验后说:“如果大家想种的话就拿回家种吧!”我终于挨到了放学,兴高采烈的把种子带回家。回到家我拿来一些土和一个花盆,就开始种了起来。我先将约四分之三的土放在花盆里,再把种子放在土上,最后将四分之一的土放下去就种好了。我把矿泉水瓶的盖子小心翼翼地钻了几个小洞,再把淘米水倒进去,把盖子盖上,就可以用它来浇水了。听老师说这样的水可有营养了。

过了一个星期,小芽儿长出来了,那嫩绿的芽儿可真惹人喜爱。我也坚持每天上午和下午给它浇水。嫩嫩的芽儿像穿着绿茵茵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风吹来,它就翩翩起舞,可好看了!细雨如丝,它在春雨中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倾盆大雨的时候,它在大雨中锻炼着自己的体魄。

我想:它会从一棵嫩绿的小芽慢慢地生长,我还真没见过蚕豆开花结果的样子,我会精心地照料着它,陪伴着它一起成长。

蚕豆观察日记作文 篇2

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观察日记一则———神奇的豆子》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指导观察方法。

2.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从而丰富感受扩展思维, 提高孩子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准备一个大号的可乐瓶, 把上面锥型的部分用剪子铰掉, 瓶子就变成个圆柱体了, 在瓶子的下方打孔, 尽量多些, 目的是防止存水, 再抓一把优质黄豆, 放瓶子里, 就着自来水冲, 一天至少冲水两次。

2.指导观察, 学习《爬山虎的脚》一文的观察方法,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豆子的变化, 从外形变化和生长情况中捕捉它们的特点, 感受它们的美好可爱, 边观察边想象, 并且把观察到的现象按时间顺序记录在素材本上。

3.温馨提示:这个制作豆芽的实验可在教室里做, 另外鼓励学生在家里也做。重要的是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比较和记录。

【教学过程】

一、指导观察, 创设写作情境

1.同学们, 这几天, 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泡豆子, 在同学们的精心照顾下, 豆子已经变成了可爱的豆芽, 多么神奇呀!

2.大家回忆一下, 为了成功地制作豆芽, 我们都作了哪些事呢?

(准备瓶子、豆子、给豆子浇水、观察并记录豆子的变化……)

3.大家在观察的时候, 主要是抓住了豆子的哪些变化特点进行观察?

(外形变化、生长情况)

二、互动交流, 展示观察记录

1.同桌先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 并交流各自的观察记录。

2.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说给同学和老师听。

◆起初, 被水浸泡的豆子皮皱皱的, 像老奶奶的脸。

◆第二天, 小黄豆长胖了许多, 像小孩在被窝里热得受不了, 脱了外衣。豆芽破壳儿的时候, 甚至可以听到声音呢!真开心啊。

◆晚上小黄豆头顶裂开了小口子, 好像小孩子咧开嘴笑了。

◆第三天, 小黄豆长出了胚芽, 像月牙儿一样, 整个豆子又像英文字母“Q”。

◆第四天早上, 豆芽长长了一些。原来是弯曲的, 之后变直了。豆芽大概有两厘米长, 并长出了两片豆瓣, 像一对孪生兄弟。

◆到了晚上, 我发现豆芽越长越长。芽快有一分米了, 而且还抽出了的杆, 那就是茎。叶子长出来了, 绿油油的。

三、整理素材, 修改观察日记

1.复习日记的格式。

2.学生给自己的观察日记取个作文题。

如:《神奇的豆子》《魔豆》《有趣的实验》《泡豆子》《我也会制作豆芽》……

3.把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整理, 按时间顺序写下来, 注意在写作的过程中把豆子的变化写清楚, 要抓住豆子的外形变化和生长情况等特点来写, 并使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剥蚕豆日记作文 篇3

今天,奶奶买了4斤蚕豆回来,我看奶奶忙不过来,就帮奶奶剥蚕豆。

刚开始,我是用爷爷的方法——用大拇指把蚕豆硬剥开,后来我剥着剥着,我就觉得手指甲有些疼痛,就问妈妈:“妈妈,有没有好意的方法呀?”“有啊!”妈妈一边说,一边教我,“你用食指和中指夹住蚕豆,再用大拇指一掰,蚕豆就出来了。”开始,我的位置不太对,后来在妈妈的精心指导下,我终于听到“叭”的一声,蚕豆出来了。

原来剥蚕豆是那么的简单啊!希望今后能发明专门剥蚕豆的工具,这样就不用那么费力的去用手剥了!

二年级蚕豆的日记400字 篇4

10月15日

前几天,妈妈帮我把两颗蚕豆种进了花圃。我这几天没怎么去看,昨天我去观察,发现蚕豆已经长出了又大又绿的叶子,(形状?比喻?)足足我的二个手掌那么大!这么大的叶子,可以为小动物们遮风挡雨,真是一片好叶子。

它长有一根长长的胡须,量一量,有38厘米那么长,已经到达了我的阳台栏杆上了,风儿一吹,摇摇摆摆,好像在说:主人,快点给我多点营养吧!我要(快快)长大了!而现在,有了栏杆支撑,什么风都不怕了!(这是第二天看到的,没说清!时间有些乱!)

蚕豆观察日记作文 篇5

秋末冬初,幼儿园种植区里头的蔬菜、瓜果已经成熟并采摘,有的班级已经将地整理后重新进行了种植。餐后散步时,孩子们对着新的种植物充满了兴趣,不时蹲下来一起叽叽喳喳地讨论、提问。转身来到自己班级得种植地时,晨晨第一个喊了起来:“我们的种植地怎么什么也没有啊?”其他孩子听了也纷纷开始喊了起来,看得出来他们有些小小的失落。子涵着急着说:“我们也种,我们也种,徐老师我们也种吧。”其他孩子听了非常兴奋,跟着欢呼道:“这个主意不错。”我马上肯定了孩子们的想法并反问:“在秋天里,我们准备种什么呢?”孩子们提出了各自的意见,我们一起搜集并统计了大家的意见后,一致决定种蚕豆。

全新的种植地项目活动充满了好奇、期待与挑战……

对于蚕豆,孩子们到底了解多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探究学习。”因此,为了了解孩子们的现有经验,我组织他们展开了一次谈话式的调查。“关于蚕豆,你们都知道它的哪些秘密呢?”问题一抛出,孩子们纷纷举起了手,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起来,由于蚕豆是幼儿在生活中熟悉的一种蔬菜,大家见过也吃过,所以孩子们分享了很多有关蚕豆的经验。比如:蚕豆是绿色的、扁扁的;蚕豆长大了会开花;蚕豆有豆荚,剥开来里面一粒一粒的。从这些信息可以看出孩子们对于蚕豆的了解还是停留在外形特征上。那孩子们对蚕豆会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呢?《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认真对待幼儿的问题,引导他们猜一猜、想一想,有条件时和幼儿一起做一些简单的调查或有趣的小实验。”因此,我又一次抛出了问题:“我们都认识了蚕豆,也知道它的样子,那么关于蚕豆,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孩子们开始沉思、讨论,一个个有趣的问题冒出来了:蚕豆要怎么种呢?蚕豆种子什么样的?它从哪里来的?蚕豆种子种下去后什么时候会发芽?蚕豆的花时什么样子的……

孩子们的问题贴近生活,小调查帮助我了解了他们的已有经验,更重要的是找到了引导他们探究蚕豆的切入点。

二、研究过程

案例一:蚕豆应该怎么种?

时间:2014.11.10

地点:班级活动室

人物:苗苗六班幼儿

这是孩子们最迫切想知道的问题———蚕豆的种子要怎么种?我把问题留给了孩子,鼓励他们自行查阅、搜索播种蚕豆的相关资料。最后,在家长们的帮助下,孩子们得出了蚕豆的播种方法:挖坑种。但是问题又诞生了:挖坑种的话坑要挖多深呢?关于这个问题,孩子们产生了争论,有的孩子说坑应该挖得深一些,有的孩子说坑应该挖得浅一些。“那么坑深一点是多深?浅一点是多浅呢?”我和孩子们决定进行尝试。按照孩子们说的,深坑挖一根牛奶吸管笔那么深,浅坑挖半根牛奶吸管,并分别与孩子们一起制作了标记。至此,孩子们分享了有关蚕豆的前期经验以及对种植蚕豆的经验。在了解并查找资料以及分享经验的过程中,孩子们对蚕豆的探究兴趣不断膨胀,只待天晴大干一番了。

幼儿行为和教师指导行为分析:

种植地项目活动是我们一直在开展的活动,幼儿已经有过番茄、土豆等蔬菜的播种经验,但是豆类的种植是我们未曾探究过的,这次的活动正是幼儿了解豆类播种知识的一个好机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应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我在此过程中并没有包办代替,直接告诉幼儿播种的方法,而是通过讨论、布置调查任务,把问题抛给了幼儿,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这种支持和引导幼儿学习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并为自己的想法搜集证据的策略,有效激发了幼儿探究的主动性。从他们获取信息的情况来看,他们会和同伴一起讨论与分享自己的问题与发现,一起想办法手机资料和验证猜测,这为后续耳朵探究活动做好了铺垫。

当关于应该怎么种、加多少水、种多深的问题出现的时候,我把握契机鼓励和引导他们学习做简单的播种计划。在这一环节中,幼儿充分思考、讨论,一直处于一个主体地位。作为教师,我的指导变得较为隐性,在一旁仔细倾听幼儿的想法,尊重他们的讨论结果,最后支持他们完成播种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不单获得了知识经验,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探究兴趣得到了激发,并掌握了初步探究的一些简单方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幼儿的好奇心无所不在,一朵小花、一颗石子、一根小草……都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萌生探究的愿望。如果教师能善于捕捉到幼儿探究的机会,智慧地引导他们的探究行为,创设一个张力、自主的空间,那么带给幼儿的将是一段给力的探究之旅。

案例二:蚕豆地怎么分?

时间:2015.11.17

地点:幼儿园种植地

人物:苗苗六班幼儿

我们一起来到了种植地,大家拿着铲子都非常兴奋。我拿出文文、明明奶奶带来的蚕豆种子,孩子们开心地围上来细细地观察着:“哎,他们长得不一样。”“有的黄黄的、小小的,有的有点绿绿的、大大的。”“那几个还有个洞啊。”我马上接着孩子们的发现问:“都是蚕豆种子,怎么会不一样呢?”孩子们陷入思考,子涵眼睛一亮说:“因为它们的妈妈不一样,所以不一样。”晨晨一边指着一颗蚕豆一边恍然大悟地喊:“啊,那它的妈妈也有个洞吗?”在一旁研究了许久的泽泽帮助大家解决了这个问题:“你们看,这是被虫子吃掉的,所以才有个洞,这个虫子好像还在里面呢。”大家又一次围着蚕豆观察了起来。我又抛出了一个问题:“那么哪些蚕豆种子是可以种的呢?”大家不约而同地说到:“当然是没有被虫子吃过的咯。”辰辰补充道:“应该是越大越好吧,因为妈妈大以后长出来的宝宝也会大。”就这样在讨论的过程中,孩子们将蚕豆种子分成了三类。

“我们人这么多,只有一块地,要怎么种啊?”辰辰问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确实,我们应该怎么合理地分地?“想想看,今天我们有几种种子要种?可以怎么分?”我提示他们,果果提议:“那我们就把地分成两半吧。”在果果的提议下,他们找到了一根树枝,将种植地分成了两半,并用牛奶管给深坑种与浅坑种进行了土地划分。

划分好了土地,大家开始选择自己要播种的蚕豆种子及播种方法,拿着铲子挖坑播种,忙得不亦乐乎。“种完了应该怎么办?”我提醒完成播种的孩子们。“浇水。”大家一致回答。看来这一点对于孩子们来说已经是非常熟悉的经验了。种植结束后,大家都充满期待地问我:“徐老师,我们种下去的种子什么时候会发芽呢?”

幼儿行为和教师指导行为分析:

在之前搜集蚕豆的信息时,大部分幼儿都是通过图书、网络等对蚕豆种子进行观察、讨论。但今天的活动中他们发现原来蚕豆种子与他们之前的认知有差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思考并对事物进行比较观察和连续观察。”自主观察是自主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种植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观察与分类的能力。

种植地的分配是一个难点,幼儿发现了这一点,并主动提出了问题。在我的提醒下,他们就地取材对种植地进行了划分,解决了这一难点,这与幼儿先前的种植经验密不可分。在探究过程中,幼儿遇到问题或是难点时,教师不可以一味包揽,而应适时提醒,鼓励幼儿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锻炼幼儿在探究活动中发展坚持不懈的品质,增强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三:有的种子宝宝怎么没发芽?

时间:2015.11.28

地点:幼儿园种植地

人物:苗苗六班幼儿

每天散步的时候孩子们都会到我们的种植地里去看看蚕豆有没有发芽了。10天后孩子们终于在浅坑种一边的地里发现了小小的蚕豆苗,大家非常兴奋地讨论开了。参与浅坑种的雅雅观察得很仔细,“哇,蚕豆苗好可爱喔,只漏出一个绿绿的小脑袋,尖尖的。”一旁的辰辰有些纳闷:“老师,我们种的蚕豆是没有被虫子吃过的,为什么没有发芽?是不是水浇得太少了?”这个问题的提出很快被旁边的果果否定了:“这两天都下雨,泥土还是湿湿的呢,怎么会水不够?”我在一旁提醒道:“在播种蚕豆的时候你们的方法一样吗?”深坑种的孩子们马上反应过来:“难道是因为我们的坑挖得深,泥土盖在种子身上太多了?”“过两天我们的也会发芽的。”“下次我还是挖浅一点的坑吧,真羡慕他们的小苗苗。”大家开始讨论了起来,但还是忍不住一个劲地问我:“老师,我们得种子什么时候才会发芽呀?”回到教室我引导他们把蚕豆种子没有发芽的可能性画了出来。

幼儿行为和教师指导行为分析:

幼儿自主探究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对自己种植的蚕豆充满了期待,终于迎来了部分蚕豆的发芽。雅雅通过观察,形象地将蚕豆的小芽儿说成是“绿绿的、尖尖的小脑袋”,这是准确而形象地描述。浅坑种的孩子们兴奋之余,深坑种的孩子们有点失落,他们在对比中发现两种不同种法的发芽情况不同,并运用自己已有经验对问题的产生进行大胆猜测,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探究细节。

在幼儿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始终作为一个倾听者,没有随意地作评价。因为幼儿所有得猜测都有可能“成立”。因此,在探究过程中,我鼓励幼儿将观察用绘画呈现出来,引导他们在接下来的探究中继续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

三、研究感悟

(一)发现和保护好奇心,激发探究兴趣

幼儿自主探究的核心之一是激发探究兴趣,只有在兴趣的指引下,幼儿的探究才会保持一种自然、主动的状态。只有孩子想问了,想知道了,活动才会连续性地深入下去。因此,教师要激发幼儿的兴趣,才能与他们一起踏上愉快的自主探究之旅。种植地作为我们幼儿园有效的教育场地,蕴含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埋藏着很多的探究契机。而“亲亲种植地项目活动”正是一种自由、阳光、本真的探究形式,引导我们的幼儿在活动中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

在每一次“亲亲种植地项目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尊重已有经验,形成系统计划

幼儿的科学探究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有一定的系统性、层次性,不能想到哪里活动就开展到哪里。在探究活动的前夕,我们必须通过一定的方法,对幼儿的已有的已有经验进行深入了解,同时鼓励幼儿自己发展探索空间,并给与支持。

比如在幼儿自发提出种植蚕豆后,教师首先应该了解幼儿对蚕豆认知的现有经验。通过调查、搜集内容的梳理,初步把握幼儿对蚕豆的前期经验和进一步认知的兴趣,在此基础上为幼儿制定一个系统计划,让来自幼儿的问题,通过他们逐步地观察、递进式地探究等形式,让答案水落石出。

(三)给予环境支持,创设探究空间

探究活动是幼儿通过他们自己的操作活动来实现的,是属于幼儿自己的活动,教师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环境支持,为孩子创设一个自由、科学、宽松的探究空间,鼓励幼儿的表达,支持他们与众不同的发现,放手让孩子自主探索。

探究活动也离不开材料的支持,有了材料的支持,幼儿可以大胆尝试解决不同的问题,因此教师除了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提供材料支持之外,也要引导幼儿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材料。比如在解决坑深坑浅的问题时,大家讨论决定使用牛奶吸管来当衡量工具;在划分种植地的时候,幼儿自发地发现了树枝来当划分工具等。

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站在幼儿的背后,了解他们的需要,及时给予环境的支持。

(四)适时引导帮助,拓展探究广度

探究活动需要幼儿亲身的体验,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会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时候,教师的引导和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帮助幼儿将探究行为引向深入。比如关于“有的种子为什么没有发芽?”的问题,教师适时地进行种子种植方式不同的引导,启发幼儿思考、讨论种子发芽早晚的原因。

当然,探究活动不光是一种知识经验获得的途径,也应该注入一些探究的良好学习品质,如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这些也需要教师在探究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引导。

蚕豆作文300字 篇6

蚕豆的豆荚长在茎上,有大有小,有长有短。爸爸告诉我:“蚕豆采摘时,先采离根近的,因为它们既大又成熟;离根远的不要采,它们还能继续生长。”我点了点头。

开工了,我选了一株蚕豆,找到一个最大的豆荚,就往外扯。爸爸见了,直瞪眼,说:“你的摘法会将茎弄断的,应该一手护住茎,一手拿住豆荚往下拉。”听了这番话,我试了试——嘿!这方法不错,既不伤害茎又容易采摘豆荚。

现在方法对了,但我的速度还是不够快。于是我又向爸爸请教。“这个……”爸爸思索了一会儿,继续说,“往下拽豆荚时也要快,否则,干活不利索。”照爸爸的说法,我又挑了一个大豆荚,找准目标,三、二、一——拽!果然又有一个豆荚“入帐”了。接下来,我们重复着相同的动作,只见袋子里的蚕豆越堆越高。两个人像泥鳅一样在地里钻来钻去,一直不停地采摘,袋子也越来越沉了。我们俩忙得满头大汗,最终把一个袋子装得满满的。

蚕豆作文400字 篇7

奶奶看见我走来了,眼睛笑成了一条缝,开心地说:“我家亚亚就是懂事,来帮奶奶剥豆子了!”我本来只是想去看看,并没有帮忙的意思。可是奶奶这么一说,让我有点骑虎难下了,剥就剥吧。

我拿了张小凳子,在奶奶一旁坐下,抓起一根蚕豆秸秆,刚准备动手,便大叫起来:“虫子,大毛毛虫,还在动呢!奶奶,你快看!”奶奶笑得更开心了,说:“没事,这么小的一条虫子,把你吓成这样。”说完,伸出她那粗糙的手指,轻轻一捏,大毛毛虫就一命呜呼了。

正式开始剥蚕豆了。我先摘下一个豆荚,用手使劲地掐。那豆荚好像故意跟我作对似的,就是不裂开。最后,我生气了,双手抓住豆荚的两端,一用力,豆荚分家了,三粒豆子滚了出来,我开心地喊起来:“我会剥蚕豆了,我会剥蚕豆了!”奶奶看着我笑了。

小儿蚕豆病临床分析98例 篇8

关键词:小儿蚕豆病,发病原因,治疗方法,临床分析

蚕豆病主要是因为进食蚕豆及相关蚕豆制品,或者母亲进食蚕豆后,用母乳哺乳婴幼儿导致的急性溶血性贫血疾病[1]。该种疾病一般病情较为严重,属于儿科急危重症,必须及时采取积极的抢救治疗。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儿蚕豆病的临床诊治水平,收治蚕豆病患儿98例,对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3月-2015年6月收治小儿蚕豆病患儿98例,男80例,女18例,年龄8个月~6岁。发病季节:2-4月发病59例,4-6月发病18例,7-9月发病8例,10-12月发病3例。城市8例,农村90例。发病时间:食用蚕豆后1d内的66例,食用蚕豆1~3d的28例,食用蚕豆4~5d的4例。

方法:①诊断标准:所有患儿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黄疸、贫血及浓茶水样、葡萄酒样、酱油样血红蛋白尿等症状,诊断标准主要根据第7版《诸福堂实用儿科学》中关于蚕豆病的临床诊断标准。②临床症状及体征:本组98例患儿中,腹痛25例,发热35例,肝脾肿大15例,恶心、呕吐23例。③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临床误诊情况:合并症: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1例,肝损害28例,肺炎12例,上呼吸道感染21例,不同程度的心肌酶升高36例,误诊为缺铁性贫血1例。④实验室检查:Hb<30g的5例,Hb 30~60 g的65例,Hb 60~90 g的28例。

临床治疗方法:所有患儿立即禁止食用蚕豆以及相关的蚕豆类制品,也禁止食用氧化型药物。对有循环衰竭者给予生理盐水10~20 mL/kg,30 min内进行扩容,静脉推注0.5 mg/(kg·d)地塞米松阻止溶血,5%碳酸氢钠3~5 mL/kg进行碱化尿液,防止血红蛋白在肾小管内沉积,行保护肾功能等对症治疗。若患儿Hb<70 g/L,立即给予输血,可以选择10~20 mL/kg悬浮红细胞纠正贫血,如果患儿重度贫血,第1次输血完8 h后,应该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再次输血。若患儿Hb 70~90 g/L,入院后无继续溶血现象,可以暂时不用输血,在患儿溶血症状进一步加重的情况下,应该立即给予输血。通常情况下,若患儿中度贫血,输血1~2次即可纠正贫血,若在患儿重度或继续溶血的情况下,可以输血2~3次。并积极处理患儿相关的并发症,若在患儿并发感染,应该采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结果

本组98例患儿中,出院后再次住院患儿2例,由于再次进食蚕豆1例,由于再次吸入蚕豆花粉1例,经过相应的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97例,因溶血尿毒综合征死亡1例。

讨论

小儿蚕病主要是由红细胞缺乏C-6-PD的患儿食用蚕豆、蚕豆制品,或者是吸入蚕豆花粉后导致的溶血性贫血。该种疾病是一种不完全性显性遗传,而且多见于男性。本组患儿中男性患儿80例(81.63%),和大多数学者的研究报道基本相符。这主要是由于男生的X染色体只有1条,属于半合子,主要表现为显著缺乏酶活性,女生的X染色体有两条,通常只有1条G-6-PD基因存在缺陷。根据Lyon假说,实际上杂合子主要结合了正常的G-6-PD以及存在缺陷的二群红细胞,各自的数量比例也会有所差异,但是酶活性可以正常,一直到非常缺乏。本组患儿的发病年龄一般主要集中在1~5岁。

目前,临床尚未明确蚕豆诱发溶血的具体机制,但是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报道表明[2],蚕豆中包含异氨基巴比妥酸以及蚕豆嘧啶等氧化物,这些氧化物会导致缺乏G-6-PD患者的红细胞膜出现一系列氧化作用以及还原作用,也会减少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而导致溶血。然而缺乏G-6-PD的患儿食用蚕豆后发病的情况相对比较少见,每年吃蚕豆后可能不会发病,且患儿发病、患儿病情轻重程度和食用蚕豆量并没有很大的关系,由此可见小儿蚕豆病的发病机制可能和其他因素密切相关。小儿蚕豆病往往起病较急,本组1 d内发病患儿66例(67.34%),患儿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血红蛋白尿、黄疸以及贫血等症状,若患儿病情严重的话,可能会出现肾功能衰竭、昏迷、全身衰竭、休克等症状[3]。一般临床上主要通过测定G-6-PD活性来确诊小儿蚕豆病。本次被误诊为缺铁性贫血患儿1例,在溶血后4d来就诊的1例,患儿已经出现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等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症状,最终因抢救无效死亡,对危重病例,临床应该高度重视。

输血是临床抢救小儿蚕豆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挽救患儿的生命,但是需要注意:不可输亲属鲜血。小儿蚕豆病患儿,还有具有蚕豆病家族史的患儿应该禁止食用蚕豆,避免发生蚕豆病。本次研究中,由于再次进食蚕豆,吸入蚕豆花粉后再次住院2例,这也提示患儿不应该食用蚕豆[4]。在小儿合并感染的过程中,患儿体内会堆积H2O2等氧化性代谢产物,这样很容易导致溶血,本次合并感染症状33例,经过相应的处理后均得到治愈。

综上所述,蚕豆病属于遗传性疾病,小儿蚕豆病患儿以及具备蚕豆病家族史者应该禁止食用蚕豆,避免发病。一般及早诊断,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患儿的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756.

[2]张志泉,金润铭.蚕豆病的诊疗现状[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10.15(1):3.

[3]张志泉,金润铭.蚕豆病的诊疗现状[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10,15(1):3.

蚕豆作文600字 篇9

我是在早市上发现它的。当时,它只是一颗棕褐色的小蚕豆粒,出于好奇,我便买了几颗。回到家,我便忙将它种下了。

第二天,我惊喜地发现,小蚕豆已经迫不及待地破土而出了!两片豆瓣儿被粗壮的茎托举着,好神奇!用手摸摸那翠绿的茎,虽然结实粗壮,但还是嫩嫩的,感觉能掐出水来。我轻轻拨开豆瓣,哇,里面还藏着两片嫩绿的小叶子,可爱极了。

为了养好它,我上网查找了关于蚕豆的资料,才知道蚕豆属于藤状植物,需要顺着一个支架向上爬。我恍然大悟,赶忙把它端到窗外,让它顺着窗户栏杆向上爬。那两片淡绿的小叶子也已从豆瓣儿中钻出,坦露出来。阳光下显得油亮亮的,是那样生机勃勃!

许多天过去了,小豆苗已经有20厘米高了。乐于向高处攀爬,这是豆苗的习惯,也可以说是它的性格吧。它那娇嫩的茎,围绕着栏杆,悠闲自在地向上生长。慢慢地栏杆上缀满了茎和叶。当它爬到前面没有附着的东西时,又调头向别处攀爬。那翠绿欲滴的叶子和茎连在一起,真是令人赏心悦目。微风吹来,荡起的绿波,宛如一首“绿色田园变奏曲”。

又过了些日子,根部的豆瓣儿开始萎缩,但它供养的茎和叶仍然充满着生命的活力!虽然纤弱,但总是那么顽强,令人心生佩服!

剥蚕豆作文300字 篇10

豆荚的外壳像弯弯的小船,碧绿的表皮上涂着一层薄薄的白毛,像极了深秋早晨叶子上的白霜。两个侧面还各有一条黑线,沿着黑线慢慢地剥开来,里面躺着四颗排列整齐的蚕豆,那白色的纤维就像被窝,它们正躲在里面睡大觉呢!

我把它们从豆荚壳里一个个摘了下来,心想:剥豆子这么简单啊!正当我得意的时候,奶奶却说:“我们还要把每个小蚕豆上的皮再剥下来,里面的豆瓣才好吃。”我学着奶奶的动作,用指甲在蚕豆黑色的顶部剥了一个口子,从口子处一撕,皮就撕了下来。

刚剥了几粒还觉得很好玩,可看着这一大篮子的豆子,我心里有点不耐烦了。低头看了看发红的指甲,我不想再剥了。奶奶看着我,亲切地对我说:“我们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有耐心,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我望着奶奶点了点头,继续拿起豆子剥了起来,用了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终于把一篮子豆子都剥完了。

蚕豆秸秆高效好氧堆肥技术 篇11

堆肥是一种含有丰富的氮、磷和钾元素的完全肥料,其不仅适于园艺的花草树木,也适用于大田农作物的施用。但是,堆肥属于一种缓慢释放肥效的肥料,作为基肥效果更佳。目前,在我国高温好氧堆肥工艺技术是实现固体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主要处理手段,该技术为新型的生物学处理方法,是将无公害处理和资源再生利用集为一体,同时具有物质转化能力强和易于控制等优点的新型技术[5]。但是,我国传统堆肥的制作过程是利用秸秆中自带的土著微生物来分解有机物,不仅发酵过程长,而且易产生臭味以及存在肥料质量差等相关问题[6]。因此,现提供一套高效的蚕豆秸秆和猪粪的堆肥技术,为在全省范围内推广高温好氧堆肥工艺,实现秸秆和猪粪的资源化提供技术支持。

1 原料预处理

福建省在蚕豆收货完成后,将蚕豆秸秆割倒就地曝晒去除水分。秸秆干燥后,将其用铡草机切成3~4 cm的小段备用。猪粪晒干后运至堆肥场备用。

2 菌剂预配置

从市场上购得EM菌种(以农富康为例),将其和红糖、纯净水等混合配制成菌液备用。根据EM菌种浓度,每瓶标准菌种可配置10 kg左右的菌液。将配制好的菌液密封保存于塑料桶中,并移至温度为25℃左右的环境中充分发酵12 d左右;如果条件允许,将其移至温度为35℃的室内发酵,时间缩短为7 d左右。

3 堆制点选择

堆肥制作地点最好选择在交通便利、水源充足以及地高背风的场所。同时,为了便于堆肥的方便使用,应该适当分散堆积地点。

4 堆制过程与条件控制

4.1 通气设置

选择通气性较好的材料在最底层堆积1层。或者在结实平整的地上挖1个“井”字或“十”字沟,深和宽以20~25 m为宜,同时在沟上铺满结实的蚕豆秸秆,作为堆肥的通风管道。在沟与沟的结合处,垂直插入成捆的长状粗硬蚕豆秸秆,以便于氧气顺利地在堆肥上下流通。

4.2 堆制材料配方比

以200 kg有机肥为例,蚕豆秸秆和猪粪堆积材料配方比例是晒干后的蚕豆秸秆70 kg和晒干后的猪粪130 kg。发酵菌液1 kg,清水50 kg。该堆制配方的碳氮比如表1所示。

首先将将配制好的1 kg菌液,加入50 kg的纯净水中稀释。混合均匀后将其稀释液与处理好的秸秆和猪粪混合并搅拌均匀。充分混合后的肥料湿度为50%±10%为佳,即手捏成球团不滴水,手松即散的状态。

4.3 堆制

首先,将厚度约为25 cm的污泥、菜园细土作为吸收堆肥制作过程中下渗的肥力的垫料铺于“井”字或“十”字沟上,而后将预处理好的蚕豆秸秆和猪粪的混合料逐层堆积在底垫上、踏实,并做到“料足、水足、严实”。其中,“料足”是指蚕豆秸秆和猪粪所需的量充足,提高堆肥的质量;“水足”是指干燥的蚕豆秸秆先用水浸泡透彻,使其在发酵过程中水分充足。水分太少将导致蚕豆秸秆干燥,不利于微生物进入秸秆,导致秸秆分解不完全。“严实”是指秸秆和猪粪充分混合均匀成堆后用泥土密封,控制其温度、水分的流失。若没盖严,将导致堆内水分蒸发过多,并导致温度降低,不利于堆内的微生物分解反应。堆肥的长度和宽度可根据蚕豆秸秆和猪粪材料的量以及操作是否方便而定。其中,堆型为“馒头”形为佳。堆肥堆制完成后应及时用厚度为5~8 cm的泥土密封,如有塑料薄膜应同时覆盖堆肥,起到保温保湿保质的作用。最后,在堆肥的四周开圆形沟,以便于排水。

4.4 堆后管理

4.4.1 温度控制。

蚕豆秸秆和猪粪有机物在堆后4~7 d开始被有益微生物分解并释放出热量,使堆肥内部的温度逐渐升高。在成堆后的8~9 d,堆肥内部的温度显著上升,达到发酵过程中的最高值(65~70℃)。温度过高容易导致堆肥内部的水分蒸发损失过多,导致微生物活性降低,从而使蚕豆秸秆和猪粪降解不充分。在堆肥微生物分解过程中,应对堆肥内部的上部、中部和下部的水分和温度进行监控。如条件允许,可用堆肥温度计进行测量记录;若条件不允许,可用长度适宜(可达堆肥的底部)的铁棍代替,将其插入堆中停放5 min后拔出,用干燥的手感试。当触摸的手感觉为发温时,堆内的温度为30~35℃;当手的感觉为发热时,堆内的温度为45~55℃;当手的感觉为发烫时,堆内的温度达到65℃以上。堆内温度过高,将导致堆肥的分解不彻底,在堆肥时一定要将蚕豆秸秆浸吸足水分;北方地区需防止堆肥温度过低,特别是降雪后应及时扫除积雪,防止堆面结冰而降低堆内温度。

4.4.2 水分管理。

堆肥内部的水分也可通过长度适宜(可达堆肥的底部)的铁棍进行判断。通过观察插入堆肥内部的铁棍表面的湿润程度进行判断水分情况。当铁棍表面为湿润时,堆内的水分为适宜;当铁棍表面为干燥时,堆内的水分不足,应适当在堆肥中打洞添水;当堆肥过于湿润时,可加入适量木屑调和。

5 堆肥腐熟管理

在水分、温度以及通气适宜的情况下,在堆后的8~9 d堆内温度达到最高值,并维持该温度不少于3 d的高温,12 d左右以后温度逐渐下降。因此,在堆后25 d左右应进行翻堆处理,即将内部的蚕豆秸秆和猪粪翻到外边,将外边的翻到中间。同时,可根据蚕豆秸秆腐熟程度判断是否添加适量的发酵菌液,以促进蚕豆秸秆的分解腐熟。翻堆后的堆肥,蚕豆秸秆将在25 d左右后变黑、变软以及臭味消失,表明堆肥已经腐熟完成,堆肥可以直接使用或用土壤压实盖紧保存备用。通过试验总结,可通过以下方法判断堆肥的腐熟情况:一是通过蚕豆秸秆颜色判断,当蚕豆秸秆颜色为褐色或黑色,并伴有氨臭味时,该堆肥腐熟度较好;二是通过蚕豆秸秆硬度判断,当双手握紧湿润的堆肥时,蚕豆秸秆为柔软并略带弹性,以及握紧干燥的堆肥时,蚕豆秸秆易碎及失去弹性,表明该堆肥腐熟度较好;三是通过堆肥体积大小判断,当堆肥体积大小为堆肥始堆的1/2时,表明该堆肥腐熟程度较好。

参考文献

[1]李鹏,苏可伟,柴希娟.秸秆的综合利用[J].中国综合资源利用,2006,24(1):23-27.

[2]王昊.猪粪与玉米秸秆混合堆肥技术研究与探索[D].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12.

[3]李爱萍.大粒蚕豆新品种大朋一寸推广应用的配套技术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8):102-105.

[4]丁宝玲.蚕豆秸秆翻压还田、早稻减量施肥试验[J].福建农业科技,2013,9:65-66.

[5]李荣华,张广节,秦睿,张增强.粉煤灰和猪粪好氧混合堆肥过程中养分转化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2,43(4):100-105.

乌龟观察日记作文 篇12

小乌龟

作者:桐乡市教育集团城北小学405班 顾雯珺

十月一日

星期六

我家有只墨西哥乌龟。小乌龟十分凶猛,所以大家叫它“小霸王”!

小乌龟有一个绿油油的壳,壳上还刻着一只“甲壳虫”,“甲壳虫”头朝北,十分可爱。小乌龟脸的两旁有两块小红斑,像个害羞的小姑娘。它的四肢短短的,但却是一个游泳健将,动作非常敏捷。

小乌龟喜欢吃虾,如果你把一条活虾放进去,不到一分钟,它就会把活虾吃掉,而小乌龟排出的大便是红色的。有一次,我把水葫芦放在小乌龟的身旁,当我转过头的时候,发现小乌龟慢慢地把皮撕开,然后把果肉都吃了个精光。

我喜欢我新的朋友——“小霸王”。

十月二日

星期天

小乌龟非常喜欢吃虾,只要闻到虾的味道,它就会飞快地爬出去。

今天中午,小乌龟爬出它的家,爬到了地上。我好奇地盯着小乌龟。忽然,小乌龟爬出了房间,爬到奶奶脚边了。奶奶看见了小乌龟,便从黑乎乎的袋子里拿出一条小虾放在小乌龟的家里,哦,原来小乌龟闻到了虾的味道呀!于是,小乌龟飞快地爬进了自己家,吃起小虾来。它伸出长长的脖子,用细小而又锋利的牙齿啄着又鲜又嫩的小虾,小虾一动不动地躺在小乌龟的家里,尾巴却还在轻微摇动。我看着看着就感觉小乌龟有些残忍。看来墨西哥乌龟真是一种“残暴”的乌龟。

十月三日 星期一

墨西哥乌龟的四肢虽然短,但是它可是个游泳健将。

今天晚上,我给小乌龟洗房子。我在放水的时候才发现我没把小乌龟拿出来,心想:小乌龟爬起来那么慢,游起来一定也很慢吧。我想着想着,想看看小乌龟到底是怎么游泳的。于是我把水龙头开大,让小乌龟在水中挣扎。放完水后,我却看见小乌龟正悠闲地在水中游来游去。小乌龟一秒游三厘米的记录,让我大吃一惊。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小乌龟,只见它用四肢轻轻划动着,感觉一点也不吃力。

35例蚕豆病的急救及护理 篇13

关键词:小儿,蚕豆病,急救,护理

蚕豆病是由于进食干、鲜蚕豆或蚕豆制品 (豆腐、酱油) 之后引起的急性血管内溶血性贫血, 一般在进食后数小时至数天后 (大多在1~2天内) 发生急性溶血, 重者可在短期内出现溶血危象, 表现为迅速贫血、伴有黄疸和血红蛋白尿, 更严重者可出现神志不清、抽搐、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如不及时救治而死亡[1]。对蚕豆病患儿采取有效治疗、护理及预防措施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病率、病死率及再发率[2]。本科自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共收治了35例蚕豆病患儿, 其中有28例为重症蚕豆病患儿, 经积极救治护理均取得满意效果, 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5例患儿其中男27例, 女8例, 有28例为重症蚕豆病患儿;年龄为2月~7岁, 2月~3岁25例, 4~7岁10例, 平均年龄2岁2月;所有病例都有贫血, Hb<30g/L2例, Hb30~60g/L26例, Hb 60~90g/L7例;尿常规示血红蛋白尿30例, 尿隐血试验 (+~+++) , 尿蛋白 (+~++) , 尿胆原 (+) ;33例有进食蚕豆病史, 食生蚕豆8例, 食熟蚕豆25例, 其中最小年龄为2月龄婴儿, 因患腹泻家长听信他人说蚕豆汤有治疗腹泻作用, 煮食喂给患儿吃后1天即发病, 有2例患儿为2次发病, 第1次发病均有进食蚕豆病史, 第2次发病均未进食蚕豆, 其中1例发病前曾因发热自行口服尼美舒利分散片退热治疗, 另1例无诱因可寻。全部病例否认有家族史。

1.2 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均在进食蚕豆后1-2天内发病, 本组病例中有血尿20例, 解果酱样大便8例, 伴发热15例, 伴腹痛10例, 伴恶心、呕吐8例, 伴尿少5例, 肝肿大者8例, 脾肿大者2例, 精神萎靡、表情淡漠12例, 烦躁不安8例。

1.3 治疗及转归

及时输新鲜全血或输入洗涤浓缩红细胞;静滴激素抑制溶血反应;静滴5% 碳酸氢钠使尿液碱化;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对症支持治疗。35例患儿出院前复查Hb 86~135 g/L, 生命体征稳定, 无腹痛, 无恶心、呕吐, 尿色清。其中30例治愈, 5例好转出院。

2 急救及护理

2.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早期明确诊断

溶血是一个逐渐加重的过程, 因此要密切观察患儿神志、精神状态、面色、有无恶心、呕吐、口渴、腹痛、尿色、生命体征变化及有无寒颤、头痛、腰痛及四肢酸痛等症状, 耐心询问病史, 有无蚕豆接触史, 予明确诊断。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如果小便颜色逐渐由酱红色转为深红色或淡红色 , 提示溶血缓解, 如果颜色逐渐加深, 提示溶血加重[3]。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患儿入院后立即给氧气吸入及心电监护。本组病例均采用鼻导管给氧, 同时密切观察氧疗效果, 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100%, 心电监护仪能使我们密切掌握患儿的生命体征及高钾或低钾等状况[4]。

2.2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碱化尿液

本组病例均为急性发病, 入院后立即建立静脉通道, 遵医嘱补充水, 电解质, 根据病情调节滴速, 同时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输入5%碳酸氢钠, 以达到纠正酸中毒及碱化尿液的目的, 防止血红蛋白在肾小管沉积而加重肾功能的损害, 并且严密监测尿量尿色的变化。本组病例无并发症发生。

2.3 做好输血工作

本病为急性溶血, 且贫血严重, 输血治疗是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 对Hb<70g/L者积极给予输注全血或洗涤红细胞可很快改善贫血状态[5]。患儿入院后应立即做好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输血准备工作及对血源进行G-6-PD快速筛查, 输血前做好三查八对工作, 输血每天10~20ml/kg为宜[6], 输血过程中根据贫血程度调节输血速度及量, 输血前可用地塞米松预防输血反应。本组病例中有5例患儿输血过程中出现发热反应, 体温在38.3~38.8℃之间, 经暂停输血半小时并予激素应用后继续输血, 体温逐渐降至正常。

2.4 高热护理

部分退热剂对蚕豆病患儿慎用, 本组病例就有1例患儿发病前曾应用尼美舒利分散片退热治疗, 考虑为此次发病的一大诱因。本组15例发热患儿最高体温为38.5~39.5℃, 发热时予每30~60分钟测体温一次, 除应用激素退热以外, 以物理降温为主。鼓励患儿多饮水, 进食少者予静脉补充液体。退热过程中防体温骤降引起虚脱。

2.5 饮食护理

本组33例病例提示, 溶血危象的发生均与进食蚕豆有关, 发病与否和发病程度的轻重与吃蚕豆量无关, 又因乳母吃蚕豆婴儿吸吮其乳亦可发病[1], 因此患儿入院后, 患儿及乳母立即停止进食蚕豆及其制品, 给予与溶血无关的、含抗氧化剂丰富的食物及新鲜蔬菜和水果[7], 饮食宜易消化, 避免刺激性饮食, 鼓励患儿多饮水, 保持口腔清洁。

2.6 基础护理

本组15例患儿合并高热, 在退热过程中出汗较多, 予及时擦干, 更换内衣, 保持口腔清洁。8例患儿解果酱样大便伴大便次数增多, 便后及时清洗臀部并用氧化锌软膏护臀治疗, 全部病例皮肤完整, 无红臀出现。急性溶血期给予绝对卧床休息, 各项操作尽量集中进行, 病室保持安静, 给予保护性隔离。发热患儿遵医嘱予抗生素预防性应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消除紧张心理。

2.7 出院指导

预防再复发是蚕豆病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8]。因此, 患儿住院后提醒家长有蚕豆病史的患儿避免接触蚕豆花粉, 避免进食蚕豆及豆制品。日常生活中避免接触樟脑丸、紫药水 (龙胆紫) 、白花油、红花油等。禁用或慎用诱发蚕豆病的药物如磺胺类药、呋喃类药、奎宁、解热镇痛类药等。发给1张列有禁用或慎用药物、食物的G-6-PD缺乏携带卡[9], 供下次就医医生及本人参考, 以减少诱因, 预防本病的发生。定期监测血常规和尿隐血, 0~3岁次/半年, ≥4岁次/年。平时注重锻炼身体, 多喝水, 多晒阳光, 增强免疫力。对有再生育要求的父母, 作有关遗传学指导。

3 小结

蚕豆病常见于10岁以下小儿, 男孩多见, 常在蚕豆成熟季节发生, 同时该病起病急、进展快 , 重症患者常危及生命, 不及时救治容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甚至死亡, 因此详细询问病史是明确诊断、避免误诊的重要手段[10]。早期明确诊断、及早输血、有效治疗是蚕豆病患儿的关键, 同时护理上应做到密切观察病情、正确输血、精心护理是患儿及早治愈、好转出院的保证。

参考文献

[1]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759-1761.

[2]鄢利芳.蚕豆病的护理及预防[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26) :170-171.

[3]顾军养.重症蚕豆病患儿的观察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 2011, 1 (1) :46-47.

[4]余秀颜, 刘平.观察心电监护T波变化对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病人补钾效果预测研究[J].护理研究, 2010, 24 (2) :413-414.

[5]陈善萍, 万丽, 肖皓东.86例蚕豆病临床分析[J].哈尔滨医药, 2011, 31 (2) :90-91.

[6]周学武, 郑光普.小儿蚕豆病26例诊治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 (11) :1282.

[7]郑宝燕, 唐书生.281例蚕豆痛临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05, 8 (1) :58-59.

[8]郑月莲.小儿蚕豆病的观察与护理[J].当代护士, 2004, 10:39.

[9]郭诗丽, 纪曼芬, 蔡珊.蚕豆诱发G-6-PD缺乏溶血患儿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当代护士, 2006, 1 (4) :52-54.

上一篇:《聊斋志异》读书心得下一篇:绩效考核规定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