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创新特色发展

2024-08-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融合创新特色发展(精选8篇)

融合创新特色发展 篇1

字号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这是我们党着眼全面增强国家战略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要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认真总结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基本经验,科学把握其时代内涵和主要任务,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新局面。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军地各级坚决贯彻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持续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巨大成就。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民融合式发展取得重大进展。我国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封闭向开放、由单一军品生产向军品民品生产并重转变的不平凡历程。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举全国之力,在较短时期内建立起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有力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带动了国家科技事业发展。之后,国家相继实施“两弹一星”等重大装备项目,大大增强了国防实力,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同时,军工企业积极掀起民品开发热潮。上世纪80年代,随着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国防科技工业进行大规模调整改革,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民结合程度进一步加深。上世纪90年代后,国防科技工业实行战略重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逐步形成“小核心、大协作”格局,国防科技工业创新能力和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军工行业效益明显提高。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贯彻军事需求成效明显。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历来高度重视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贯彻军事需求,并采取一系列战略措施推动落实。1964年,党中央作出“搞好战略布局,加强三线建设”的战略部署,不仅改善了我国工业布局,提高了国民经济生存能力和战略后方支撑能力,而且大大改变了西部地区交通闭塞、发展严重滞后的状况。上世纪90年代后,为顺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大势,重点加强了通信信息等领域基础设施贯彻军事需求工作。1994年启动的军民合建光缆干线网,一举改变了国家和军队信息基础设施长期落后的局面。进入新世纪,根据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利用国家提升交通、通信等领域基础设施水平的机会,在融合发展中不断提高我军战场建设水平。各级地方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贯彻军事需求给予有力支持,完成了一批民用基础设施附带军事设施项目建设。

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人才的格局已基本形成。长期以来,我们注重军队教育体制与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接轨,从地方引进了大批军队建设急需人才。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人才作为实施军队人才战略工程的重要举措,使军地协作培养军事人才由过去单一的军队接收方式,发展为以招收选拔国防生为主要形式,以依托普通高校开展研究生教育、选送在职干部参加地方培训、接收提干、直招士官、聘用文职人员等为重要形式的多种培养渠道,较好满足了部队多系统、多层次、多样化人才需求。此外,征集大批地方大学生入伍,大大改善了兵员素质结构,促进了部队战备训练和各项建设。

军队有关保障初步融入国家社会化保障体系。1998年底,军委明确提出“军队的后勤保障特别是生活保障必须社会化”。2000年,军队保障社会化改革全面启动。经过10多年持续推进,改革范围不断扩大,项目不断增多,军队保障摊子大大收缩,保障效益显著增强,保障负担明显减轻。全军先后撤销食堂、加油站和幼儿园、子女学校等各类保障机构几千个,移交撤销一批军队院校、保障性企业,大量保障任务交由社会承担。军队保障社会化改革成果,在近年来部队执行抗震救灾、奥运安保、国庆阅兵、处突维稳、联合军演等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得到了充分运用和检验。

国防动员各领域军民融合建设不断加强。在后备力量建设上,进一步压缩基干民兵和预备役部队规模,依托相关行业组建新型民兵专业分队,增大海军、空军、二炮预备役部队比例,后备力量结构布局更趋合理;积极改善训练保障条件和装备器材,改进训练方法,民兵预备役部队应急应战能力不断提升。在国民经济动员上,突出抓好战略物资储备和相关行业动员能力建设,建成一批经济动员中心和物资保障基地,有重点地落实物资动员储备和轮换调用。在人民防空建设上,着力推动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有机融合,加大人防工程为社会服务力度。在交通战备建设上,坚持结合交通物流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国防交通网络布局,调整组建铁路、公路、航空和通信保障队伍,国防交通抢运抢修能力明显增强。此外,在国防教育、信息动员、科技动员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丰富实践,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一是必须坚持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需要出发,统筹谋划和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使之与军事斗争准备发展相适应、与我军现代化建设进程相适应、与国家产业结构布局调整相适应,确保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正确方向。二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机统一,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为军民融合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三是必须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骨干,以非公有制经济为重要力量,使多种所有制经济互为补充、相互促进,为军民融合式发展提供可靠支撑。四是必须坚持全社会共同参与,努力调动军地各级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领域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良好格局。五是必须坚持建立健全科学的制度机制,为军民融合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这些基本经验,深化了我们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认识,应当始终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二、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科学内涵和主要任务

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有着深刻的科学内涵。根本目的是富国和强军。富国和强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大基石。军民融合式发展,将富国和强军的目标融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必由之路。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关键,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也是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根本方法。发展重点是“七个领域”,即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军队人才培养领域、军队社会化保障领域、国防动员领域,以及空天、海洋、信息等领域。实现方式是“六个纳入”,即:将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纳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将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纳入国家信息化建设体系,将军事人才基础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将军队后勤保障纳入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将国防设施和战场建设纳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将国防动员应急能力建设纳入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推进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就是要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富资源和持续发展后劲,使经济建设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获得更有力的安全保障和技术支持,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良性互动。

根据党的十七大的部署,推进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主要任务是构建“四个体系”:

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要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企业改革。继续推进军工集团公司跨行业专业化重组、产研结合、内部重组以及相关配套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从根本上增强军工行业创新动力和活力,增强以信息化为导向、以先进研发制造为基础的核心能力。要加速高新技术军民双向转化。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重大工程为平台,推动高新技术在国防领域、民用领域的双向流动和高效利用,促进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高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自主创新能力。要大力发展军民结合产业。以此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作为孵化形成高附加值产业链的重要领域。要结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计划,大力开发军民两用技术和产品,努力形成规模效益。

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军队人才培养体系。要按照《2020年前军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部署,在办好军队院校特别是指挥类院校的同时,加大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人才力度,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开放融合的军队人才队伍发展路子。要有效利用国民教育优质资源,坚持军地通用专业主要由国防生培养补充、指挥专业和军事特色鲜明的专业主要由军校培养的大方向。要更加注重提高国防生综合素质,坚持科技素质与军政素质并重,提高国防生培养质量。要研究解决地方大学生入伍后发展及退役后安置问题,军队重点抓好大学生当兵培养、岗前培训、使用帮带,各级政府应当在大学生士兵退役后公务员选拔、就职创业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

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军队保障体系。要依托国家信息资源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采取共享资源、合作建设等方式,完善军队通信骨干传输网,建设陆海空天一体的移动通信系统,建立军民共用的航天设施和应用保障体系,推动我军信息化建设跨越发展。要依托地方基础设施加强战场建设。在基础设施布局、设计等级、技术标准和配套建设等方面,认真贯彻军事需求,努力完善战场设施条件。要依托社会力量搞好装备维修保障。适当扩大社会力量参与军队装备维修保障的范围,逐步形成部队维修力量、装备承研承制单位和地方相关企业相结合的装备维修保障格局。要依托市场资源推进生活保障社会化。逐步将军人社保、医疗、退役安置等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积极为地方企事业单位参与军队生活服务、工程建设、军事物流、装备维修等创造条件。

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动员体系。要加强国防动员力量建设。重点编组保障诸军兵种联合作战急需的民兵专业队伍,调整各军兵种预备役部队比例结构,加快转变战斗力保障力生成模式,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合格、规模适度、结构优化、训练有素、动员快速的后备力量。要搞好重要战略物资联储联供。扩大军民通用物资储备覆盖面,重点抓好未来作战急需、稀缺物资的储备和管理;完善物资联合筹措、运输和配送渠道,建立健全军地联储联供保障体系;坚持实物储备、能力储备、技术储备、生产储备相结合,提高储备效益。要抓好战略机动保障能力建设。在国家发展战略投送能力基础上,把大型民用飞机、大吨位民用船舶等列入战略后备运输力量体系,有计划地做好加装预置军事功能的工作,确保需要时能够为部队战略投送提供有力支援。要提高重点城市防空抗毁能力。在城市规划中统筹人防工程、通信警报设施和疏散地域建设,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兼顾战时防护功能建设;推广应用新技术,提高人防工程和重要经济目标抗毁能力。

三、推进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战略措施

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是一个重大战略工程。要着力加强组织领导,周密筹划,狠抓落实。

精心制定推进融合式发展的规划计划。军民融合式发展,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科技、教育等诸多领域。必须树立体系建设的观念,加强战略筹划和顶层设计,制定完善配套的规划计划,努力构建以需求牵引建设、以计划规范进程、以标准控制质量的科学管理模式,推动军民融合持续健康发展。去年底国家启动了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这个《规划》将作为国家“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之一颁发施行。《规划》出台后,军地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抓好各项任务和保障措施落实。各省(区、市)应当结合实际制定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规划计划,努力形成上下衔接、完善配套、可操作性强的规划计划体系。

不断完善有利于融合式发展的工作机制。要完善需求提报论证机制。军事需求对融合式发展具有牵引作用,要逐级建立完善提报机制,使军事需求提报论证工作规范化法制化。要完善重大项目对接机制。落实军事需求,必须搞好军地衔接,尤其是重大项目对接。要依据国防动员法,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要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健全通报制度,加强交流互通,为推进军民融合提供信息保障。要完善绩效评估机制。统筹制定各领域融合绩效的考核评估体系,定期对军民融合规划计划执行、重大项目进展、综合效益发挥等情况进行考核评估,以此为依据,加强奖惩激励、督导问责,促进工作落实。

健全完善促进融合式发展的配套法规政策。要完善法律法规。对已出台法律中军民融合的相关规定,应加以细化,使之更具操作性。新起草法律法规,应充分考虑推进军民融合的要求。要完善军民通用标准。统筹制定完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和军用标准,扩大军民通用标准的范围。要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在基础设施建设贯彻国防要求、军民两用技术研发、大型交通工具加改装、民用资源征用等方面,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加大支持力度。

加强对融合式发展的科学指导。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军民融合式发展,既要满足国家安全需要,又要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军事需求应当充分考虑地方经济社会的承受能力,各级政府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大对军事需求的支持力度。二是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要优先安排解决融合式发展中的“瓶颈”制约和急难问题,力求在关键领域、重大项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同时,要把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连续性和协调性统一起来,切忌急功近利。三是军需与民用的关系。要搞好综合平衡,做到既保障军需又兼顾民用。四是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自觉做到部门利益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整体利益。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兼顾各地区各部门利益。五是项目建设与成果应用的关系。要坚持充分论证、科学决策、统筹安排、精心实施,确保建设项目质量高、效益好。同时,要克服重建设、轻应用的倾向,切实把各个项目管好用好,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和国防安全效益的有机统一,使融合式发展更具活力,更有吸引力。

(作者:中央军委委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

来源:《求是》 2011年08月01日

融合创新特色发展 篇2

一、川菜与川菜文化

川菜的概念不仅仅是指四川地区的菜品, 它其实是有两个不同层面的含义, 一种比较直接的含义将川菜定义为四川风味的菜品, 仅仅是指区别于饭、小吃的菜肴, 这种说法具有相对的狭义性。另外一种相对范围稍大一些, 指四川风味的食品流派, 由于各种川菜食物独具特色所以在这一层含义中包括了一切饭类、菜类、小吃类、粥类等食物。

由于四川地区的菜系有着非常独特的风格与口味, 在长期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其自身所特有的文化特色。具体到川菜文化的内容组成上包含了起源、传播与特点等三个方面。川菜文化注重食材原本的口味、崇尚菜肴滋味、好用辛香、讲求不同风格菜肴搭配以及食材之间的“和”, “和”即口味相和、特性相和、颜色相和、香气相和、造型相和等。此外川菜文化中对器具的使用也非常注重, 常常有专器盛专菜的要求。还有“药膳”也是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代表而存在的, 对药材的使用以及各种食物搭配是川菜文化与其他菜系文化区别的重要指标。

二、川菜文化的特色发展

在川菜不断多样化发展和不断成熟的过程中, 川菜文化也逐渐形成体系, 以出奇的手法来进行菜肴口味、造型设计、将写实手法运用到菜肴的设计与命名上, 体现菜品所蕴含的文化含义, 用写意手法将两个或多个菜品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完整意义的菜品组合, 另外再加上具有颜色、造型、风格、材质各异的器具, 形成一个充满着各种美学感触的综合体, 这就是川菜文化的特色。

川菜文化经历过几百年的发展渐渐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特色, 之所以能够形成这种文化特点与川地的地理条件与人文环境是分不开的。四川地区的地理条件极利于各种食材及调料的生长, 为四川特色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如从药膳的发展来看, 最初是出于以治病为目的的创造, 后来才逐渐与菜肴的制作结合起来, 药膳文化最大的特色就是关注点并非在药材的治疗效果上, 而是注重药膳食用过程中的味觉、视觉、嗅觉等享受, 崇尚有特色滋味的药材与食材搭配, 发展出当今具有鲜、清两大特点的药膳体系。

在川菜文化发展的初期并未形成如今丰富多样的体系, 也是在经过长期的研发之后才慢慢实现了文化内涵的不断丰富。最初川菜文化注重食材、调味料的品质、口味是否纯正, 是否能够满足烹饪所需的口味变化。在这一阶段川菜文化以注重原材食材的质量、口味等特性为主, 后来伴随着川菜文化的不断发展对调味料的要求也同步提升, 不仅要求有多种不同种类的调味料来实现调制特定口味的要求, 同时还将某一种口味调制出各种不同的类型, 逐渐形成了“百菜百味”的川菜文化特色, 例如就咸味这一种口味就有不同程度和特色的几种分支。

三、川菜文化在对外融合中的优势

(一) 川菜文化包容性强

在长期的川菜文化形成过程中我国各地区的文化交流促进了其文化包容性特点的生成, 而且四川从古代开始就是巴蜀与中原交流的文化中心, 各种文化相互碰撞的作用下使得川菜在发展历程中也吸收了许多的文化因素, 无论是生活方式、文化与口味偏好, 还是食物材料和调味料的运用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部文化影响。中原地区所传扬的“和”文化就是对川菜影响最为深刻的文化因素之一。由于这种文化思想所关注内容在于各种事物的有效协调, 实现和谐的调配状态以更好的适应不同人的不同口味。在不断的口味调和的研究过程中所开发出来的菜品能够受到更为广泛的欢迎, 这更坚定了川菜文化对“五味调和”文化理念坚持的信心。川菜食物的调和之术不仅考虑到了味觉不同感受之间的调和, 也关注了对食物节气时令因素的调和, 根据自然规律与食物的特点选择利于人们调节身体平衡的食品搭配, 制定出四季应时的各种菜品调配方案, 实现天人合一的文化目标。

(二) 川菜菜品口味多样

“一菜一格, 百菜百味”这是川菜口味最真实的写照。首先从菜品的类型与风格上, 无论是正餐还是火锅与小吃, 都已经形成了自身特有技艺水平, 从食物选材搭配, 到刀工处理技术, 从烹制方法到火候精确控制, 每一项具体的烹制过程都有相应的严格标准, 只有控制好了这些标准才能够保证菜品的口味和样式。其次从口味的调配上, 是以几种基本的口味为基础通过不同比例的控制制作出多种口味的变化类型, 将每一种食物搭配和烹制手法进行有效结合, 实现了每种味道都以复合性特点而备受肯定。另外由于川菜口味的组成基础味道多样, 因此通过各种比例的灵活调控就能够调配出适合不同人口味的味道, 所以迎合了不同喜好者的不同口味要求。

(三) 川菜文化提倡物尽所用的传统理念

在长期的川菜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对食材的运用都以“物尽所用”为原则, 即某一道菜的下脚食材能够作为另一道菜的主材来用, 或者一种食材的不同部分能够分别被用做不同的菜品中, 这种食材使用习惯使得川菜文化中富于中华民族的传统节约理念, 讲求食材的各尽所能, 不浪费任何一小部分的食物。这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持不仅使其具有更加合理的消费习惯, 更增加了其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符合当前我国新消费理念的要求。在节约与环保在社会中的价值主体地位日益明确的当前时代下, 更多的人会选择追求这种更加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 通过加大力度投入到川菜文化体系的建设中, 将能够不断的发挥其菜系优势, 实现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并且在不断的取得进步的同时还为自身寻求到更加有利的竞争环境。

四、川菜文化对外融合发展策略

(一) 注重特色与创新

川菜在寻求对外融合的过程需要关注的发展重点仍然是对自身特色的保持和坚持, 以及寻求文化特色范畴内的创新。首先, 就川菜自有的特色来说, 不能够为了迎合西方人的喜好而轻易对自身的口味调配做出大幅度的改变, 而应当适当的调节辛辣等刺激性口味较重的调味比例, 降低菜品的辛辣程度, 从而菜品口味变化为能够被国外文化所接受, 但又坚持了自身口味特点, 只有这样才能在对外文化环境中形成自身的鲜明文化形象, 发挥特色化口味所形成的市场影响力。除了从最基本的口味上进行特色化设计, 还应当不断的进行菜品创新, 新菜品的不断推出是一个菜系文化寻求发展的最关键部分, 无论从餐具设计调整, 还是烹饪方法的更新, 以及就餐形式的变化等, 都是可以寻求突破与创新的方面, 每一种创新设计要考虑到其对川菜文化提升的实质性意义, 避免出现将川菜特色抹杀的行为出现。

(二) 加强专业化经营

当今国际环境的竞争形势是异常激烈的, 在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不断提高的同时, 自然对食物也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专业化的经营模式能够帮助川菜树立起良好的文化形象, 促进川菜文化的不断推广。专业化经营体现在许多方面, 第一点是最基本的从业者应当有专业的从业水平, 无论是经营理念还是经营方式, 都应当始终坚持专业化的工作标准, 避免出现任何影响川菜文化外在表现的行为现象。第二, 是指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需要足够专业, 从服务员到厨师每一位工作人员都需要掌握足够的川菜特色、菜品种类、口味变化等信息, 以便于随时以专业化的业务能力来为顾客答疑解惑, 或者提供帮助。第三, 在当今这个极度重视服务水平的时代, 专业化的服务理念也是经营模式与文化的直接代表, 从环境设计到人员服装, 到接待流程都要建立起严格的专业化流程标准。

(三) 放眼全球市场实施国际营销

川菜文化的对外融合能够为川菜寻求更加长远的发展, 除了针对国内市场进行有效的营销之外, 还需要将营销环境放置于国际市场。首先根据其主要接触的境外民族与国家进行相关产品的开发, 考虑到外来人员的文化习惯寻求与其自身的文化契合点, 有效的宣传川菜文化, 将特色牌打的恰到好处, 即不失川菜的特有风格, 又不形成与外来文化的直接冲突, 实现和谐的文化融合。此外通过其他的国际化营销手段建立自有的川菜品牌, 并且将品牌定位于国际市场, 通过特色品牌与菜品来吸引更多的外来文化加入, 增加国际影响力, 提高川菜文化的对外融合深度。

五、结束语

川菜文化在我国的饮食文化中影响深远, 有着自己独具一格的文化特色, 其自身丰富的菜品种类和口味决定了它备受广泛好评, 在当今国际化深入发展并逐渐向内地延伸的环境下, 川菜寻求文化的对外融合有着非常优越的文化条件与政策环境, 只有关注起自身文化体系不断的实施特色发展路线, 才能坚持在对外融合中的文化竞争力, 从而提高川菜文化特色水平。运用有效的策略将川菜文化作为一个多元化产业经营, 重视特色化、专业化与国际化的营销手段, 才能使川菜文化在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廖良莉.川菜的审美文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2014.

[2]练红宇, 刘婕.川菜的特色发展与对外融合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04:29-31.

融合创新 特色发展 篇3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资源库建设;教育装备建设;云计算技术

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01-0074-03

一、嘉兴教育信息化的昨天——抓资源库(购入)建设和应用操作培训

10年前的2004年我市中小学累计教育装备经费5.56亿元,生均占有教育装备金额1111.5元。装备计算机43400台,全市中小学生计算机每台使用人数为11.5人,多媒体设备2048套。全市中小学累计藏书总量960.34万册,生均图书19.2册。

10年前嘉兴教育网初步形成了市教育网络和信息资源中心,建设教育网教育教学资源库,整体购入中央电教馆资源库、省电教馆新课标资源库和K12教育资源库共计600个G,为新课改提供了一定的资源,开展全市中小学教师各类资源库操作应用培训,以县(市、区)为单位举办市级学科带头人(包括教研员)网页制作技术培训班。教育条件装备和实验教学方面开展“十室四系统”建设、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抓好《浙江省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标准》的达标工作,提高图书馆装备水平。

二、嘉兴教育信息化的今天——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改革创新教育装备建设管理工作

1.构建良好的数字化环境,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打下扎实的基础

近10年来,我市中小学累计教育装备经费12.41亿元,与10年前相比增长了2.6倍,净增7.68亿元;生均占有教育装备金额3237元,与10年前相比增长了3.3倍,生均净增2268元;全市计算机装备总金额3.88亿元,已装备计算机100995台,与10年前相比增长了2.9倍,净增了65628台;计算机生机比为3.9∶1,与10年前相比提高了3.5倍。全市公办中小学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班套比达到100%。全市中小学图书室(馆)纸质图书藏书总量1470万册,生均图书37.3册,与10年前相比增长了2.1倍,生均净增19.2册。

目前,全市乡镇中心以上中小学全面实现了“校校通”、“师师通”和“班班通”,截止到2013年底全市278所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已基本完成千兆网的接入工作,千兆网的接通率达到98.92%。至此,以省厅为中心的省、市、县、校高速互联的教育计算机千兆网在我市建成。

计算机网的建设,既为“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也为“优质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提供了基础网络环境。

2.以嘉兴教育网建设为核心,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

嘉兴教育门户网站建设不仅是教育信息发布和实施电子政务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育品质、促进教育与社会和谐沟通、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重要途径。目前嘉兴教育网已确立为市教育局政策法规、政务动态、教育信息、对内对外宣传的窗口,确立为市教育网络和信息资源的中心。在教育网上大力开展名师、名校、名校长宣传活动,形成我市优质教育交流园地。加强高中学科基地网站建设,更好地发挥学科基地的辐射和引领作用。与嘉兴市协同建设教育OA办公系统,与浙江省公开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同步,建设好配套的“学生学籍管理与素质评价”和“教育信息基础数据库”应用系统。桐乡市教育局升级本市教育公文平台,在全省率先建成3G移动公文平台。

嘉兴教育网多次在各级各类网站评比活动中获奖,2009年1月,嘉兴教育网荣获2008年度浙江省优秀教育城域网一等奖;2月,在“中国嘉兴”门户网站2008年度57个市政府部门(单位)和县市区的信息化(电子政务)建设综合考评中,嘉兴教育网排名第一;4月,《嘉兴教育网》组室被嘉兴市总工会命名为嘉兴市“工人先锋号”。2013年,在参加全国比赛中嘉兴教育网荣获“全国地市级教育门户五十优网站”称号。

3.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我市全面展开

(1)数字校园建设助推嘉兴教育信息化发展。以工作实践与理论研究为基础,开展嘉兴市“数字校园”的研讨与建设,探索“数字校园”在教育教学应用中实现的方式与途径。制订“嘉兴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和评估细则”,印发“嘉兴市教育局关于推进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的意见”。组织开展全市中小学数字校园示范学校申报评估工作和省数字校园示范建设申报工作。确定嘉兴一中等四所学校为首批嘉兴市中小学数字校园示范学校,海盐元济高级中学成为全国100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学校。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有效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2)积极开展“电子书包”和“电子白板交互教学”试点工作。电子书包试点项目,让学生人手一台触摸式平板电脑,依托管理平台,可以实现课本、作业、考试的数字信息功能,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与学生进入密切的互动交流,包括讲课、作业批改、错误分析点评等,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发送的信息,将家庭作业、考试等全部在平板电脑上完成。成功开设了多堂长三角范围的电子书包应用的网络公开课。

(3)“电子白板交互教学”试点项目,到2013年底,全市交互式电子白板的配备已有2000余套。全市组织了以“白板在教学中的基本应用”为主题的浙江省信息化工程多媒体教育项目培训。各县市区定期举办电子白板与短焦投影设备教学应用培训、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展示活动。电子白板让课件“活”起来,让教师“解放”出来,让学生“动”起来,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推进新媒体新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变革作用。

(4)以网络为平台,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近年来我市有37所省和国家级实验学校开展了异地远程互动、同课异构、送教下乡等多种形式的结对交流活动。尤其是网络异地远程互动,实现了我市中小学能利用自身技术、由一位教师执教两地或三地学生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4.加强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培养提高师生创新能力

(1)积极组织各级各类比赛,成绩喜人。多方位开展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开展省基础教育微课征集活动和长三角优质教育资源网优秀微视频评选,通过一系列比赛,有力地推动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增强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深化了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了全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创新了教学模式。

(2)以课题为抓手,带动实验学校工作向纵深发展。以课题带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全面展开,形成了“课题立项—开题培训—中期交流—结题培训—结题报告—成果评审—经验交流”模式,进行课题的精细化管理,10年来共申报立项了嘉兴市现代教育技术专项课题共400多个。

(3)作为一项新兴的教育科技活动项目,机器人活动已在我市蓬勃开展,四所中小学被“中国教育学会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命名为全国中小学机器人教学实验学校,组织开展全市智能机器人比赛活动。

5.不断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研究工作

积极开展市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创建工作,截止到2013年底,全市已有101所中小学校实验室被评定为“嘉兴市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积极稳妥地实施中考加试实验操作考查,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初中实验操作考查办法。规范有序地进行教育装备的采购工作,严格按照政府招标法和采购法,指导、协调完成各类教学器材和图书的采购工作。

6.以书香校园工程为引领,扎实推进中小学图书装备建设和管理

以省厅图书供应为主渠道,优化馆藏结构。完成省书香校园和省中小学工具书配备项目以及地方财政经费列支的图书征订采购工作。为每个中小学师生建立个人数字书房。组织开展省、市示范图书馆复查整改工作。加强图书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专业发展,开展全市中小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全员培训活动。开展二次文献的开发利用,组织丰富多彩的读书征文活动。开展阅读指导课教学案例评选,进一步推动了阅读指导课的有效开设,丰富了书香校园工作,从而将书香校园工程引向纵深发展。

三、嘉兴教育信息化的明天——云计算技术将引领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潮流

(1)当前我市的教育信息化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县市区和学校之间存在信息资源的孤岛现象,因此我们要建设统一的区域教育资源共享云平台,在云平台上可以提供诸如教师空间、流媒体发布系统、教师教育平台、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和网上虚拟实验室、教学质量分析系统等等,逐步使个人、班级、学校、县市区通过教育资源共享云平台,实现随时随地资源共享、教学互动、知识传播、网络教研、家校互动,以及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各自需求和权限调用所需资源和信息。

(2)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下,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拓展课堂增效途径,尝试“翻转课堂”,让课堂变成教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这样的教育方式让教师进行重点辅导效果比传统的教学更有效。随着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借助电脑、网络等途径获取知识已经成为一种可能,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制作成不同的“微课程、微视频”让学生在网络上观看学习,获取知识。同时也有效避免了有偿家教的不良风气。

(3)继续推进 “电子书包”和“电子白板交互教学”试点工作。电子书包从硬件学习终端到一对一数字学习平台,实现学生没有时空限制的常态化学习,教师随时随地通过网络高效批阅、监控与评价,将来的课堂,将是数字化的课堂,不再受到区域、时间以及文本的限制。电子白板让课件“活”起来,让教师“解放”出来,让学生“动”起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推进新媒体新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变革作用。

最后,相信我市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站在新的起点上,坚持“融合创新、特色发展”方针,凝心聚力、开拓创新,续写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新的历史篇章。

联通融合创新科学发展纪实 篇4

抓机遇,科学布局

纵观融合以来山东联通的各项工作,无不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精髓。他们在集团公司的统一领导下,以调整发展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升能力为手段,以深化融合为推手,突出抓好移动、宽带、增值、信息化业务,统筹协调各项业务发展,深入挖掘企业内部资源潜力,运营效率和效益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自去年以来,按照集团公司工作部署,山东联通认真探索实践市场经营工作,历经“规模启动、调整结构、拓展行业”三个阶段,坚持边发展、边总结、边完善,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和措施,统筹协调各项业务均衡发展,围绕目标任务和工作计划,有规律、有重点地部署全局工作,发展过程中明确省市各层面、各时间点、各阶段的风险管控点,制定针对性政策,积极加强对市分公司经营工作的指导帮扶和督促管控,为市场份额的有效扩大打下了坚实基础。早在企业融合之初,他们就制定了产品融合规划方案,对投入市场的融合产品进行逐一梳理和评估,发挥融合优势,规避经营风险,确保良性发展。着重强化宽带客户维系,实现营销前移,保持价格体系,强化宽带服务优势,实施提速提价和宽带无条件装机服务提升工程,稳固了市场主导地位。3G业务开通以来,以“沃精彩”为载体,结合3G数据和信息化应用,推出了诸多创新性融合产品,通过加强社会渠道销售、出台激励政策等有效方式,迅速树立起联通沃品牌形象,实现了2G、3G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成立固话保有项目组开展专题项目研究,推广以固话为依托,统一账号、共享时长、共享话费的深度融合产品,稳妥推进小灵通用户专网。目前,该公司3G业务出账用户、业务收入列全集团第2位;2G业务净增出账用户、出账用户总数以及出账用户同比增幅均列全集团首位;宽带用户总数和净增用户数列全集团首位;固网收入规模、本地电话占当地市场份额列全集团第2位。科学稳健的发展方略,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政策,使山东联通在市场上逐步确立了竞争优势。据统计,2009年用户市场份额比2008年提升4.5个百分点;今年1-6月份收入份额比09年年底提升1.36个百分点;今年前9个月,通信服务收入绝对值和预算完成率居全集团首位,较好地保持了发展的可持续性,目前各项工作均呈现出勃勃生机。

拓思路,成功转型 新一轮的通信业改革,新联通承受着更多的关注和责任,面临着更多的问题和困难。作为中国联通的收入大省、业务大省,保持企业的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和谐发展势头,是山东联通必须履行的企业责任,是集团战略的使命要求,是企业跨越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广大员工的殷切期盼。经过深入分析,山东联通重新梳理了新形势下通信服务行业的经营范围、产业发展规律、业务经营特点和客户服务优势,将综合信息服务确定为近几年的主要发展方向。今年以来,山东联通发挥3G和固网融合业务优势,相继开发出包括有线接入和无线接入的远程视频监控服务,推动了视频监控系统在治安交通、城管娱乐、金融司法、国防环保、水利矿井、森林巡防、物流配送等社会安全领域的普及和应用,现已在全省建成“宽视界”视频监控点4万个,而由山东联通承担建设的济南公交信息智能调度系统和临沂“天网”视频监控工程受到中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1月6日和2月6日,国务院张德江副总理和山东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军民先后对利用联通WCDMA 3G技术实现的济南公交信息智能调度系统给予了高度评价;9月12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构筑天网保平安”对临沂“天网”工程进行了专题报道。在青岛,联通3G VPDN技术为青岛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建成了无线网点受理流动服务车,可随时到社区位居民提供电表、水表现场办理服务。在济南,山东联通着力打造3G应用平台“掌上泉城”,为手机用户特别提供视频资讯、电视直播、便民搜索、票务查询、手机订餐、手机监控等综合性服务,特色栏目“泉城名片”和“玩遍泉城”成为外地游客了解济南的一个窗口,引发访问量近30余万次。3G增值、位置服务、移动执法、PTT集群通信、移动办公、一卡通、3G视频监控、物联网等信息化应用,无线POS/ATM、外勤通、物流通、车物通、远程抄表、移动OA、掌E通等应用产品,以及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慧旅游、智慧公交、智慧医疗……诸多亮点应用如雨后春笋般在齐鲁大地扎根、萌发,让山东联通一次次引来社会各界的瞩目和赞赏,山东联通也因此在高端市场上逐步确立了竞争优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逐步走上了差异化市场竞争优势的转型发展之路。

促创新,增强活力

融合伊始,山东联通在运营体制、配套服务、综合竞争能力等方面都亟待提升。自主创新、提升能力成为山东联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没有现成的发展经验可以借鉴,他们就从实际出发、从基础出发,从实践中找答案。4月8日,山东联通发出了“向一线员工学习”的号召,创新开展了机关人员深入基层一线参加生产经营活动。公司领导带头,全体机关人员带着问题深入一线,跟随社区经理、机线员走访客户、装机修障,详细了解基层实际工作情况,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找到解决发展中各类问题的有效办法。正在基于对全业务运营工作的实践,山东联通发现,无论是行业发展、产品运营、市场细分,还是营销手段、资源配置、内部分工都面临着改革压力,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正随着竞争格局被重新解构。山东联通主动适应变化,在公司的各层面、各专业进行了大胆革新,现已在各级管理层面培养起以市场为主导、不拘一格创新发展的发展新思路。今年,公司确立了“能力提升年”工作目标,抽调不同方面的管理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了专业研发团队,针对企业发展策略开展前瞻性研究,并成立旅游文化、医疗卫生、县域政务信息化等12个行业客户开发团队,挖掘行业需求,研发推广差异化通信产品。截至目前,已完成宽带、网络规划、渠道以及竞争四个方面共38项研发成果,部分成果已经在全省推广,在各个市场领域实现了较大的突破和创新。专业化管理团队的建立,对企业的传统运营模式产生了强力冲击,就像触发多米诺骨牌一样,引起了业务运作、网络维护、计费保障、服务响应、产业整合、商业开发等内部配套流程的一场创新革命,大大提升了企业的资源调度能力、支撑保障能力、分析管控能力,企业的专业化销售组织能力得到质的提升。而山东联通近期在全省组织的“沃在楼宇”、“沃在商铺”、“沃在物流”等实战演练大赛,就是对上述改革的一次实战检验。通过集中开展聚类市场的实战营销,促进各市公司重塑商务客户营销模式,确保了企业改革理念的落地。此外,山东联通面向全省推出了无条件受理客户宽带装机制度,建立了无条件装机延期装通赔偿机制;创新推出了宽带手机亲情卡,通过10010办理宽带手机统一账号融合业务,使客户能像缴纳电费一样,足不出户随时就可办理联通宽带业务,进一步巩固了山东联通“服务领先”优势。目前,山东联通宽带品牌牢牢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在当地的市场份额达到80%以上。

树形象,聚势谋远

去年全运会期间,人们不仅记住了紧张激烈的比赛,也记住了联通“沃”3G的精彩应用:第一次3G直播圣火采集、第一次3G直播全运赛事、第一次3G传输新闻视讯……无数的第一次让“沃”品牌一炮打响,在人们心中留下了可靠、先进的直觉印象。而这一切实现,源于山东联通有一张质量过硬、技术先进的3G网络。融合以来,山东联通举全公司之力,加快3G网络建设步伐,短期内建成了一张支撑业务大发展的基础网络,成为最早达到所有地市具备试商用条件的省份之一,在集团组织的测试中网络质量名列前茅,全省基站开通率、簇优化完成率、室内覆盖开通率均达100%。2G网能力比融合前翻了一番,通信质量有了明显改善,万户投诉率从3.51次降为0.94次。与此同时,山东联通加快推进宽带提速、光纤改造以及固网整治工程建设,积极推动移动、固网以及无线宽带、有线宽带网等各个层面的融合升级,并在集团组织的移动网络运行维护AA达标活动验收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与此同时,山东联通又打出了一套漂亮的改善服务的“组合拳”。先后启动了“践行科学发展观,提升客户满意度”主题活动和客户维系体系建设,建立横向联动、纵向管控、前后台快速响应的三级服务保障体系,省市县三级专业化维系队伍、专兼职服务经理达到3600人,初步构建起了大服务格局。采取设立3G客户服务专家坐席、固网超时限装移修机专项整治、建立服务质量联席会制度等一系列举措,推动了全省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抓住移动网络质量、固网超时限装移修机、营业厅和客服热线服务能力、客户维系等四项影响客户感知的服务“短板”,下大力气从源头上强力整改,效果显著。上半年,全省营业厅服务满意度得分和宽带网络感知满意度得分有较明显提高,升级投诉率在北方十省最低。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攒足底气的山东联通通过多种渠道向群众传递联通品牌的魅力。世博会期间,与齐鲁晚报等当地主流媒体开展了“世博全媒体”报道,借助丰富的3G应用技术,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世博新闻报道。为在局部市场形成绝对宣传优势,今年山东联通在17个地市的繁华路段打造了35条“联通大道”,街道两旁密集展现公司形象和业务广告,形成强大的视觉冲击。围绕企业品牌塑造,公司参与了一系列地方重大公益性文体冠名赞助宣传活动,如青岛啤酒节宣传活动、临沂《蒙山沂水》大型水上风情歌舞演出、泰安东岳庙会、菏泽全国首届牡丹摄影大赛等。为提高宣传效果,山东联通在形式上大胆创新,先后策划了联通3G百屏报全运、联通Iphone两会播报、“沃3G直通现场”等系列活动,通过嵌入式宣传,让公众自觉接受联通的品牌文化,使联通品牌的市场认知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

厚积薄发,聚势谋远,所有的准备和积淀,最终落脚在了企业的发展上。目前,山东联通以KPI为主的各项经营指标持续提升,节约型企业建设和降本增效工作稳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和和谐发展氛围浓厚,全省上下呈现出了体更健、步更稳、速更快的良好发展态势。我们相信,企业腾飞的梦想,将继续激励着山东联通人一路披荆斩棘,开拓奋进,奔向充满希望的明天。

本地网是电信运营企业中基本的执行单位,也是集团公司发展业务与获取利润的最活跃的经济组织单元,不仅直面问题,也直面客户。从一定意义上说,本地网发展的成功与否将决定整个集团的成功与否。当然,本地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当地经济发展的制约和影响,日前,记者分别在济南联通、临沂联通和莱芜联通采访了三大本地网的老总,从中不难发现,山东联通这两年来,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多的成就,离不开这些本地网老总们的智慧和创造力,他们总能审时度势,各显神通,借势推广业务,抓住机遇壮大自己。

采访中,济南联通张春辉总经理告诉记者,作为一个基层单位的管理者,首先是要对自己的企业负责,希望企业不要大起大落,每年都要有进步,最终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同时,他认为,做企业首先要树立一个好风气,他说这就像打鬼子一样,换什么枪什么炮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大家要有想打鬼子的心。所以,作为一个管理者,解决的不仅是武器的问题,更是拿武器的人的思想问题。只要大家的心气有了,做市场就像打鬼子一样,一定一枪一个准。因此,在他上任以后,济南公司的业绩也发生了质的飞跃。

济南:提升能力 加快发展

作为山东省会城市济南市固话和宽带业务的主导运营商,融合重组以后,济南联通利用3G移动业务带来的新契机,通过提升能力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快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据张春辉总经理介绍,今年以来,公司通信服务收入同比增长5.91%,绩效考核成绩全省排名第一。移动业务实现历史性突破,其中移动网收入增幅为46.97%,3G净增市场占有率达到85%,目前公司已进入一个健康、高效、平稳的发展轨道。

提升能力促企业快速发展。济南联通认为,能力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根本和基石,必须把提升企业能力提高到企业战略的高度上来。因此,融合之初,公司从提升管理能力、经营能力、网络能力三方面入手,提升公司总体竞争能力。首先,公司通过加强属地化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内部支撑效率;通过加强走动式管理,提升公司管理效率。其次,公司通过提升自有渠道的专业化营销能力和社会渠道的销售能力、服务能力和盈利能力,实现经营能力的提升。如组建3G经理队伍,重点实施3G体验营销;开设3G课堂,引导大众娱乐应用等。再次,公司重点对移动网络、宽带网络进行升级改造建设,使网络质量得到明显改善,3G网络质量还被集团公司评为全国达到理想标准的18个重点城市之一。与此同时,公司全面实施精品宽带改造工程和农村宽带提速工程,建设以光缆为基础的精品宽带网,上半年共建设改造楼宇近7000座,精品宽带楼宇建成1.8万座,对300余个行政村进行了宽带提速改造,光缆到村率提高7.7个百分点。通过三方面能力的提升,济南联通创造了许多优于竞争对手的优势,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创新思路促企业高效发展。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现在用户多并不意味着收入多,而收入多也不意味着效益高,为此,济南联通不断创新思路,对产品设计、营销服务、业务受理等内部生产运作流程进行全面改进与完善。一是全面梳理各类产品,将产品简单化、标准化,使之更方便渠道推广、更容易被客户接受。二是加强营销渠道建设,为客户提供电话营业厅、网上营业厅、手机营业厅、短信营业厅、自助终端等多种业务办理渠道,让他们能够方便快捷地办理各类业务。三是推出“宽带手机卡”,大力宣传“装宽带拨10010”,引导客户“足不出户办业务”。四是建立装移维直销队伍,将客户装机过程变为受理过程,为客户提供方便。与此同时,公司力争主动创新改造外部环境,提高用户满意度,如逐步将固网月租费向最低消费转变,提前消化固话月租费风险,推出了固网感恩回报活动和固话手机1+

1、宽带手机1+1等业务,其中宽带手机1+1业务带动手机新装4万户,占宽带总续费用户的40%;固网感恩回报活动发展固话手机1+1业务和手机新装15万多户。一系列创新思路的实施,为业务发展注入了活力,也把企业带入了高效发展的轨道。

“创新、创新、再创新,只要对公司发展有利,我们就要勇敢去尝试”,这是记者采访临沂联通总经理张权时他留下的印象。2007年8底,当年轻的张权从省公司“空降”到临沂联通(原临沂网通)时,公司正经历着史上最困难的时期:收入增幅在全省倒数第一,投诉率占全省1/3,整个企业人心涣散,凝聚力、向心力严重不足。面对这个烂摊子,有“拼命三郞”之称的张总先后大胆推行了诸多创新之举。他先从“创建公司共同语言”入手,提出了“是自断筋脉还是自我成长”、“一线呼唤炮火”等口号,营造奋力向上、锐意进取的企业氛围。同时,他打破条条框框,重新修订服务流程,提升用户感知,如建立营业窗口“资金池”,创建“首席客户经理制”等。此外,他重建了员工价值评估体系,制定奖罚分明的奖励政策,“重赏”有突出贡献的员工。以上这些举措彻底改变了原有的经营和服务现状,同时也充分展示了他的领导力和个人魅力。目前,在省公司的支持下,张总又进一步开始思考如何通过体制与机制创新,构建全新的专业化的营销组织体系。用他的话来说,只要对着目标踏踏实实地干下去,“今天不行,明天肯定会行”。

临沂:强化创新 保持领先

近年来,临沂城市建议日新月异,确有一种不到临沂不知道它有多美、多现代的感受。这也如同记者在临沂分公司的采访一样,无不被该公司近二年来取得的优异成绩感染、所振奋。尤其是目前竞争最为激烈的移动业务,公司利用全业务优势,相继推出多种移动与固话、宽带相互组合的融合产品,分别对接农村、城市、校园、商城等目标客户群,使得移动业务发展异军突起。今年1-9月份,临沂分公司的通信服务收入和利润完成预算进度居全省第一位,同比增长全省排名第一,其中移动业务收入同比增幅从2009年2月以来始终居全省第一位。截至2010年9月,临沂分公司3G出账用户超过8万户,用户规模居全省第三位。在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年中工作会议上,临沂分公司作为全国326个本地网的五个代表之一,第一个作了交流发言。创新经营策略,以“农村包围城市”大力发展移动业务。在临沂,像任何其他城市一样,移动是老大,无论品牌、实力、服务等,联通都无法与其竞争。怎么办?是坐而待毙,还是另谋出路?临沂分公司选择的当然是前者。临沂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全市人口84%的城市,就是这么一个农村人口众多的地方,在临沂分公司张权总经理眼里,就成了他避开与移动下面竞争、全力发展自己移动业务的蓝海市场。其时,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农村拆机情况很严重,张权认为,正好可以借助全业务的优势,发展移动业务,保有固话市场。目标有了,经营策略还需对头,公司科学分析了农村用户的特点,大胆推出了“手机入网享受固话零月租”的营销策略。而这个策略当时是与集团公司、省公司现有的策略是相悖的。但张总认为,其实这就是一个思路转换的问题,只要总收入提高了,不用管它是从移动业务来的还是固话业务来的,而且,只要固定电话还留在用户家里,他们肯定会使用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暖春行动”就此打响,公司副总全部带头下到县里坐镇指挥,营销队伍则浩浩荡荡开到了广袤的农村市场,开展覆盖式营销。由于经营策略得当,组织力度大,很快打开了局面,仅二个月就发展了移动用户37万户,净增用户数省内第一,还新装了5000户的固定电话,不仅移动用户规模和收入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而且大大增加了员工的士气,创造了多年未见的良好局面。与此同时,公司在城市则大力推广亲情1+、亲情无限、宽带捆绑世界风等融合产品,通过融合业务拉动移动用户发展。创新机体体制,探索构建新的营销组织体系和支撑体系。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更为有效地发展业务、扩大营销是摆在公司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据张总介绍,随着全业务竞争时代的到来,原有的以职能为中心、以区域为界面的机构设置模式,已完全不能适应当今的市场需求,如信息化这个工作很重要,但没有相应的部门去做。再比如,原先的客户经理都是按区域来分配工作的,一个客户经理要管近20项不同的工作,包括宽带、固话、渠道、网络,甚至连基站等都要管,事实上根本管不过来,同时,客户经理每天到底做了什么或没做什么,公司也无法知道。最重要的是,原有的设置模式对处于竞争前沿的基层企业来说,工作是极为低效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公司在省公司关于“在机制创新方面可以更加大胆一些”的思想指导下,重新划块,重新布局,按照专业化营销的思想,把原来的职能部门全部撤销,重新成立了10个事业部,全部按业务划分为3G、宽带、商城、校园、信息化推进、渠道、营业厅8个专业的营销事业部和网络、后勤2个支撑部门,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市场经营无缝隙覆盖体系,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和应对能力,以专业化运营应对市场竞争,以专业化分工推进企业转型。同时,为了确保机制改革的成果,公司针对原有的薄弱环节进行培训,如针对营业厅营业人员原来只会微笑服务不会推销业务的状况,特意聘请了知名百货企业银座集团公司的高管来给营业厅的服务人员作培训。正在以上各种不懈的努力,目前这种改革在经营工作中已发挥出了一定的作用,取得了较好成效。相信随着改革的深入,其效果将愈发明显。

“工作着是美丽的”,这是记者在莱芜联通采访时从老总张明口中听到的最有诗意、可能也最能代表他们目前工作状况的一句话。稳健、务实、执着,是张明老总给记者最深的印象。之前,张总是原莱芜联通的老总,他在老联通公司工作时就一直非常出色。在采访中,张总不断强调发展是第一位的,他认为,基层单位是一个执行单位,只能靠业绩来说话。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张总的管理思想是“尽量满足前台需要,大力精简后台支撑”,并且从机制体制上突出经营业绩的导向作用,坚持收入分配向一线倾斜。同时,张总又一直坚持“服务水平的高低就是经营水平的高低”的大服务理念,除充分满足用户各项需求外,倡导用服务来带动市场,目前公司的宽带、手机业务取得了超常规、大跨度的发展,各项业务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而今年上半年用户越级投诉率为零。

莱芜:深度融合 赢得先机

规范管理求创新 内涵发展创特色 篇5

内涵发展创特色

曲阜市书院街道中心小学

摘要: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遵循“大气做人,精细做事”的办学宗旨。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创新管理机制,提高教学效能,加强队伍建设,引领教师成长,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探索创新,力争三至五年创济宁市名校。

书院街道中心小学始建于1984年,学校占地14800平方米,建筑面积3100平方米,现有12个教学班,422名学生,34名教师。学校整体布局美观,育人环境优雅,教学资源丰富,文化氛围浓厚。

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遵循“大气做人、精细做事”的办学宗旨,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获得了全国“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优秀实验学校、省级规范化学校、省级教学示范校、省级优秀家长学校、省级卫生先进单位、济宁市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济宁市少先队工作规范化学校和济宁市遵纪守法光荣校等多项荣誉。

一、创新管理机制,提高教学效能

1、完善管理制度。学校认真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了《教学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教学工作考核办法》、《安全管理工作细则》等规章制度,对学校的各项工作、各个环节明确职责和要求,做到了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奖惩分明,使全校形成了“上下协力,追求卓越”的浓厚氛围。

2、营造务实的管理队伍。学校领导班子坚持以身作则,规范自身言行,形成团结务实的战斗堡垒。一是讲民主。做到小事勤沟通,大事多商量,团结协作,密切配合。二是做表率。“要求教师做到的,领导必须先做到”,全体班子成员树立起学校发展和服务至上的思想,做到以自身的实际工作感动教师,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教师,以自身的言行感化教师。三是重廉洁。学校班子成员坚持做到把好名誉关,树立良好工作形象;把好权力关,树立服务形象。学校领导班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班子成员之间在政治上成了志同道合的同志,在思想上成了肝胆相照的知己,在工作上成了密切配合的同事,在生活上成了互相关心的挚友,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3、加强流程管理。学校贯彻落实《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常规》的要求,认真做到“八个精心 ”,过程性管理重精细,看实效,制定了《教师一日常规》,使教师有章可循,不断加强对一日教学工作反思,使教师在反思中成长。备、上、批、辅、考等教学环节环环相扣,首先要求教师候课,教师候课已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备课加强集体备课的力度,加强了学困生辅导和学优生培养;评出优秀课堂教学、优秀教案、优秀教育教学反思等,与工作奖惩挂钩,促进了常规教学的扎实开展。

4、实行教学督察。学校制订了校级领导分包年级办法,监督检查教师的教学行为,重点检查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执行纪律等方面,备课、作业批改实行周检查制度;每学期对教学常规资料都进行定期检查和抽查,月教学常规检查扎实开展,并对检查情况与教师交流,公示,切实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督查的结果作为教师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

二、加强队伍建设,引领教师成长

1、重视师德教育。为了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学校利用周前会实行间周进行一次师德学习。倡导“缘分、功德、换位、平安、和谐、发展”,倡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金钱观、价值观,珍惜来之不易的职业,树立爱岗敬业的崇高品质。学校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由学校工会牵头,组织学习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教师职业道德考试,观看《论语心得》《人生之道》等系列片,每年举办一次师德师风演讲活动,以及每人10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师德师风的建设,“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大局观念已形成,造就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团队。

2、强化学习培训。学校制定了教师发展中长期规划,指导每一位教师制定了个人发展计划,建立了教师成长档案。为教师购买教育名著,组织开展读书论坛、班主任论坛,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和多种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学习与反思中不断提升自己。加强中青年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使之掌握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的本领。学校实施“名师工程”,通过组织公开课、优质课、示范课、研讨课、教学设计比赛等活动为教师们提供各种展示的平台,使教师的基本功稳步扎实地提高。

3、加强教研组建设。落实管理体系,完善规章制度 学校成立教科研领导小组,校长为第一负责人,建立“教科研领导小组--教研组--课题组--教师”的管理体系。出台了《学校关于加强教科研的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教科研规章制度,对校本教研的规范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基层组织,对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活动中利用常规教研和网络教研两种形式,突出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两个重点,浓化研究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

1、塑造优雅品行。深化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纪律、卫生、安全和生活习惯,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教育氛围,倡导从小事做起,从规范做起。通过红领巾广播站、橱窗、好人好事登记簿等媒体,大力宣传雷锋先进事迹和身边的先进人物,激发学生学习和争做“雷锋式”的先进典型。每周通过对各班的清洁卫生、组织纪律、行为规范的检查评比,评出周流动红旗获得者,再此基础上,以月为单位评出红旗班,然后根据红旗班的获得次数,以学期为单位评选出“雷锋班”。广泛开展“三管”活动。在学生中开展“管住口、管住脚、管住手”活动。在老师和红领巾监督岗的督促下,要求所有学生做到“五不”,即不乱吐瓜子果壳,不乱踩、乱踢公物,不乱扔废纸杂物,不攀摘花草,不乱写乱画等。同时,还开展“让我们的校园更美丽”、“弯腰捡垃圾”、“看到垃圾我弯腰”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全面养成了文明守纪的良好风气。学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和诚信特色教育活动促使学生养成“知恩图报、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开展“我为爸妈做顿饭”、“我送老师生日贺卡”、“我用实际行动做一件让父母(老师)感动的事”等感恩主题教育,让学生常怀一颗感恩心,常做一些孝道事,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敬师长的道德品质。

2、传承经典文化,营造优雅的书香氛围。学校以“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为主题,广泛开展了古诗文诵读、快乐读书、快乐作文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读书兴趣、阅读能力和知识水平,让读书成为学生一生的好习惯。学校在墙面上、展板上、教室里处处写着校训、发展理念、励志名言、优秀习作等,时时激励着每一名师生,从而丰富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各班级教室布臵也别出心裁,班级墙报设计体现了童真童趣,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3、拓宽才艺空间。我校是曲阜市首批学校少年宫,根据师资情况和学生兴趣爱好,开设了书法、绘画、剪纸、象棋、足球等兴趣小组,制定了相关的活动制度及奖惩办法,小组活动开发了学生潜能,张扬了学生个性。活动得到了中央文明委、山东省关工委、济宁市宣传部等领导的一致认可。

融合创新特色发展 篇6

发展英语特色

——桓仁县北关小学“特色英语实验”经验浅谈

战永红 为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校于2000年,就确立了创办特色英语学校的目标,大力开展特色鲜明的英语教学活动。几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在英语教学方面逐步加大投入力度和改革步伐,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校园英语氛围,构建独具特色的英语教学模式,全力打造我校的英语教学特色,提高英语教学质量,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与特色。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我们将陈雷英语的思想,融入我校英语教学之中,初步形成了我校英语教学的三个特色。

1、特色理念:遵循母语(汉语)认知规律,打破听、说、读、写齐步走的旧的教材体系和旧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兴趣为核心,培养听、说、读、写、演为宗旨,以培养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英语的能力为最终目标。

2、特色教材:《英语童年》《新世纪英语》《剑桥英语》。

3、特色教学:

⑴为所有教学内容编制简笔画、漫画故事,边画简笔画,边教学英语单词,边形成英语小故事。

⑵为所有教学内容编排形(肢)体语言,替代汉语支撑,师生通过形(肢)体语言互相交流,创设出纯粹(完全)的英语思维环境。

⑶创设游戏情境,在游戏中学习英语,用英语。

⑷创设分半授课,体音美配课的课时制度,增加学生多项交流的频率。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我们首先确立了“全员参与创建特色英语学校”的观念,建立由师校英语教研员崔秀丽为顾问,校长任组长的特色英语学校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精干高效的管理机构,明确领导人员及操作人员的岗位职责,确保特色英语教学的顺利实施。

我们建立了学校各个部门分工协作、各有侧重的工作机制,建立了自上而下的特色英语建设管理网络。管理部门主抓管理,监督检查工作的运行;教学部门重在实施,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强化训练,掌握方法,使学生会学;后勤部门负责硬件配备,资金运转,做好配套和协助工作。这样各部门分工合作,确保了特色英语工作的顺畅运行。

二、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我校的特色英语的教学目标是:为学生提供一个高浓缩的,高度艺术化的,高度形象化的、高度娱乐化的英语的童年生活,以培养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英语的能力为最终目标。创建特色英语,主要是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英语素质,提高全校的英语教学质量。学生的英语素质包括正确的动机和强烈的求知欲、扎实的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正确的学习方法,核心是学习和发展的可持续性。根据上述目标的要求,我校每学年都制定专门的计划,调拨专项资金,定期召开特色创建工作会议,切实推进此项工作的开展,保障此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优化教师队伍,奠定教育基础

要创建特色英语学校,需要有一支素质高、事业心和责任感都很强的教师队伍作基础。实验初期,我校就严把用人关,几年来我校陆续从山东德州英汉双语学校,通过公开招聘等途径引进骨干教师多名,充实我校的英语教师队伍。如今,我校的英语教师本科学历达90%,其中两人获英语专业六级证书。

为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我们还大力开展了师资培训工作。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狠抓教师基本功,有意识让外聘教师和本校教师结成队子,每学期要求本校教师上汇报课,外聘教师上示范课,课前有集体教研、有说课,课后有评课、有反思,通过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形成了互帮互学的风气,促进了外聘教师和本校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加快了特色英语学校的创建。

根据“请进来、走出去”的办学原则,我们经常邀请师校英语教研员崔秀丽老师来我校进行英语教学指导,经常组织教师参加本溪、沈阳、大连、山东、北京新东方等地举办的各种层次的培训与观摩活动,人数有多有少,有一人的,也有全年组的;时间有长有短,有一天的,也有一周的,最多是脱产学习一年。通过学习,英语教师在教学观念、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同时,我们也努力为教师争取机会,搭建平台,通过竞赛课、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等演练,展示自己的个人风采和魅力,提高教育教学的综合能力。近几年,我校英语教师每学期都给市、县英语教师上观摩课,受到一致好评。2004年春,我校英语教师于淼、郑爱胜在本溪市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并代表本溪市英语教师参加辽宁省英语教师技能大赛,于淼和郑爱胜分别获一、二等奖。其中于淼老师代表辽宁省英语教师参加全国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大赛,荣获全国口语竞赛二等奖。在2004年秋举办的全县首届英语教师新课程知识技能大赛中,我校英语教师郑爱胜、刘婷婷以出色的表现分别获得全县第一名、第二名。2006年秋,我校英语教师郑爱胜、宋丽霞参加市英语教师技能大赛,分别获一、二等奖。

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学目标的主渠道,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我们从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方式等方面入手,优化课堂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创新英语教学方法

创新教育就是提倡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开放的活动空间和创新的激情。我们认真研究了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桓仁县情、北关小学的校情和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发现爱唱、好动、善于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只有关注儿童的兴趣和经验才能激发儿童的综合潜能,也只有活化教材,创设动态真实的儿童语言环境,才能培养儿童学英语的兴趣和爱好。死背硬记危害很大,学生易忘,久而久之导致厌学。所以我们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大胆的改革,无论选择什么教材教,我们全体英语教师都遵循陈雷英语的教育思想,遵循母语的认知规律,以肢体语言、简笔画、游戏为主要手段,创设纯粹的英语思维环境,注重听说演的训练,注重兴趣的培养及愉悦的情感体验。

(1)为所有教学内容编制幽默、诙谐的简笔画、漫画故事,边画简笔画,边教学英语单词,边形成英语小故事。简笔画可以运用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且具有其它媒体不可

替代的作用,合理恰当地运用简笔画教学,既符合儿童形象思维的心理特点,又能创设生动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英语课堂增加艺术的魅力。简笔画可以明显改善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知,减少用中国语言文字解释英文词汇的繁琐,学生也可以脱离母语的依赖,而对所学单词的词义一目了然。如教apple画个苹果, banana画个香蕉,cry画个头哭,laugh画个头笑,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这种直观形象的英语氛围中学习单词,并直接感知词汇所表达的意义,从而快速记下单词。另外,简笔画能将很多老师不能带进课堂的东西清楚地表现出其意义,能使课文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易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能保证课文内容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课文中心,背诵记忆课文有较大的作用。如教Jim’s Day可画五幅简笔画:

(一)是早上6:30起床图;

(二)是在学校上课图;

(三)是中午吃饭图;

(四)是下午放学回家做作业图;

(五)是晚上睡觉图。学生学完这篇课文后,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五幅画的提示,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复述课文,如此即突破了教学难点,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总之,适时应用简笔画,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启发了学生思维、帮助学生认识记忆,从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发挥了它的非凡作用。

(2)根据教学内容,依据词序设计、编排形(肢)体语言,达到说和做的统一,替代汉语支撑,师生通过形(肢)体语言互相交流,创设出纯粹(完全)的英语思维环境。英语课上肢体语言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目光、面部表情、身体姿势、接触方式、空间距离、手势和体态动作。如将单词、儿歌、歌曲、对话等,配上生动、形象、夸张、有趣的动作,把静态的英语转化为学生能理解的身体语言、动作语言、表情语言等动态语言,设计成表演游戏、节奏活动、音乐游戏、语言游戏等。这些经过配画、配动作的形象化处理的儿童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朗朗上口,特别适合口头传诵,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实践证明,这些都从侧面间接刺激了学生的潜意识,从而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起到了很强的心理暗示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辅助了小学英语教学。

(3)创设情景教学法、游戏法。集体教学活动中,采用大量的情景教学,创编儿歌、歌曲、情景剧、课本剧等,使相关联的英语单词重组活用,让学生从听到说,以听促说,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激发了儿童乐学、好学、会学的兴趣。另外,设计大量的英语游戏,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感知、体验和参与,在活动中自然习得英语。教材中有许多贴近生活实际,符合交际性原则的对话题材如问候、打电话、问路、购物等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题材,给学生提供多种活动材料和活动场地,创设与学生的教育环境、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讲述情景、表演情景、生活情景、游戏情景等,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分组表演。比如,小朋友都很喜欢吃肯德基,它里面有很多的事物,汉堡包hamburger,可乐Coke,三明治sandwich,冰淇淋ice-cream,橙汁orange juice等等,这些也是教材中的内容,将课堂改成了“肯德基店”,在教室里贴上一些大的肯德基的海报,把讲台变成一个柜台,里面放了很多的食物,又借了一身肯德基员工的工作服,教师做起了售货员,学生马上投入到虚拟的生活场景中,纷纷到老师这来买东西,课堂气氛真是活跃极了,教学效果也相当好。通过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

力、模仿力或主动说英语,在“情景”中理解英语的意义,把语言形式、语言内容、语言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轻松自主地学习、运用英语,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英语活动的积极性。

在进行情景创设和游戏时,一定要贯彻直观性,趣味性的原则,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从“会听”--创造语言环境,使学生反复听;到“会说”--想开口说,会根据情境进行对话;再到“会用”--会用英语对话交往。

(4)师生共同创编卡通单词卡、办英语手抄报。卡片不但携带方便,生动活泼,趣味横生,而且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重点和难点上来,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创造绘编的过程就是学习实践,动手操作的过程,情感体验的过程。这种方式不仅有趣而且有效,很多同学都尝到了制作单词卡片的好处,提高了学习效率。比如在记doctor这个单词的时候,一个学生告诉大家他的创意:一个小虫子张着大嘴喊牙疼,一个千足怪物医生很多手上拿着各种药物和器械来给他治病。在医生走的时候,小虫子送给医生一个球和一个小草来表达谢意。还有一个孩子的想法特别有意思,他把26个字母设计成了一种兵器,随手丢出几个刀、枪、棍、棒就构成了一个单词,学生们都称他为大侠。在课间,同学彼此翻看对方的单词卡片,交流自己巧妙的构思、丰富的想象。这样就为学生学习创造了一个易见易闻的英语学习环境。合理使用教学卡片,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更好地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

(5)创设分组授课制(小班型),体音美配课的课时制度。小班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大大高于大班教学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愿望、表现欲望都能得到极大的满足,主体作用得到真正落实。小班化教学增加了师生间、学生间交流的频率和交流的密度,教师能有更多机会进行个别辅导,因材施教,能使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习能力,有利于思维的开发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以上教学方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了英语教学高度的形象化、交际化。

2、创新教学手段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创新外语教育的重要保证。在英语教学中,多数老师自己制作课件,能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教学,创设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增强视听效果,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老师们还积极利用学校的语音室、电子阅览室及网络资源,实现英语教学立体化,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实践与创新的广阔天地。

3、创新评价手段

创新评价手段是能否真正贯彻素质教育的关键。为此,我们统一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观,将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做到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方法和手段多样化,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听力、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学生互评和自评相结合,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

五、开发校本课程,开展特色活动

1、开发校本课程

《新课标》鼓励学校和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教学需要开发课程资源,补充课程资料,编制具有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我校英语教师以校为本,从实际出发,开发自己 的校本课程,突显我校的优势、风格及特色。目前我校英语组已研究和开发出学前英语校本读本--《英语滴嗒滴》,这本学前校本教材,一共收集40余首节奏明快、活泼有趣的儿歌、顺口溜、歌谣。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简单易学,朗朗上口,可以边演边唱,可以伴随节奏做动作,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语言学习的规律。

编歌谣目的就是将教材内容活化为儿童生活。在设计每课歌谣时,揉合进有利于儿童素质全面发展的新信息、新知识,使教学过程与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相连。把课本中的话变为儿童想说的话,做到在生活中学英语,而这些又无一不是教材中的内容,达到了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课课有新意,节节有收获”,由“默不作声、小心翼翼”,转变为“民主活泼,跃跃欲试”。

2、开展特色活动

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以富有创意的活动突显办校特色。

(1)英语表演活动

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爱说爱唱爱跳的年龄特点,2001年、2002年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届第二届英语展示会,得到市、县领导以及学生家长的好评。2003年我校代表桓仁县为本溪市教育局、教师进修学院成功地举办本溪市首届小学英语现场会。在英语教学现场会上,五年二班同学的精彩主持、生动的讲演、丰富的知识竞赛、幽默的小品表演充分展示出他们较高的英语水平,给与会的领导和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将我们的特色英语在全市推广,从此桓仁北关小学的特色英语便走入本溪。2006年,我们改变了展示会的形式,由全校在一起展示,变为以班为单位的展示。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每个家长都能亲眼目睹自己孩子的表现。几次现场会,几届展示会,规模都在千人以上,无论是英语水平还是艺术水平,都受到领导、专家、与会的老师及家长的高度赞誉,省教育学院英语专家洪老师索性来到后台看了一个多小时也没有离开,称赞不已。我校的特色英语教学经验,在《桓仁教育》、《桓仁县报》、《本溪日报》上刊登;在2003年、2004年、2005年、2007年全国英语奥林匹克竞赛中7个实验班共有150多人获奖,陶岩、赵阳同学连续四年获全市一等奖。陶岩、胡禹丞同学多次获国家一等奖。2006年12月25日圣旦节那天,由本溪教育学院主办的首届小学生英语联欢晚会上,我校数十名学生及教师表演的英语节目《五女山的传说》,体现了我校独特的英语教学特色,学生及老师们扎实的英语水平与教学功底赢得了与会专家、领导及同行的高度赞扬,被评为一等奖。

英语表演活动使学生学以致用,在表演中提高自己的英语运用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英语学习兴趣,有效推动了我校的英语教学工作,培养了一大批在英语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在全校形成了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

(2)英语编写活动

我们给学生提供施展聪明才智的机会,还体现在定期组织学生自写、自编、自画英语墙报、英语宣传栏、英语手抄报、英语广播稿等。各年级的学生们在英语老师的带领下,自己成立编辑小组,自己收集英语方面的材料,自己制作精美的英语小报。小组内成员分工明确,有专人负责组稿、美工、设计、板书等一系列环节,在校园内的墙面上、橱窗里展示自己的才华和风采,学生们自己出的宣传栏、手抄报,深受学生读者的青睐。

而这些亲历亲为的活动,又使得学生们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这样的活动,切实提高了学生们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意识,提高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同时营造出浓郁的校园英语氛围。

(3)英语竞赛活动

英语竞赛是发展学生运用英语的技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热情的有效手段。根据教学任务,学校每学期都组织相关竞赛,如英语书写比赛、英语单词竞赛、英语朗诵比赛、英语写作比赛、英语课本剧表演赛、英语手抄报比赛等。学生们全员参加,在老师的帮助下精心准备,在各种校内外竞赛中展示自己的特长。这些竞赛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形式,促进了学生课堂内外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训练了学生灵巧运用英语的能力,同时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使他们的英语水平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炼和提高。

通过以上的特色活动,我校挖掘培养了一大批英语特长生。通过这些特长生的辐射和影响,以点带面,大面积带动全校学生的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英语组老师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在校内形成了积极主动学英语、用英语、比英语的英语学习氛围,切实提高学生们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近几年我校英语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每年小学毕业质量监测和其他年级的英语抽测中,我校的英语成绩多次名列全县之首。

六、营造英语氛围,创设语言环境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教学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而语言环境是学生接触语言、运用语言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之一。我们利用各种途径丰富学生校园英语生活,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全员参与,积极学习、练习和运用英语。学校各教室和办公室门牌都是用英语书写的,让学生办英语板报、手抄报,制作英语单词卡片。我们还开通了英语广播,里面收录了最实用的日常用语,校园文化用语等。

七、开展英语教育科研,以科研促教研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队伍与课程资源建设的最佳途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最佳手段。特色英语学校应树立以科研促教研、以课题促成果的指导思想,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开展英语教育科研,实现以科研促教学的目的。我们倡导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为此,我们开展了每周一次集体备课、两周一次集体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协作,要求教师在反思中求进步,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了他们的教学基本功。我们还鼓励教师们多撰写、发表论文,积极参与各项课题研究与实验。我校英语教师参与的《特色英语教学的途径与方法的实验研究》,获“十五”本溪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目前该课已申报为“十一五”省级重点科研课题。

融合创新特色发展 篇7

太极思维是中国古代用以考察、阐述宇宙及万物产生、发展、变化的思维模式及其哲理,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太极思维承载的哲学内涵和民族传统文化, 能够指导现代文明的社会生活, 改善生存环境, 从而更加趋于均衡和谐的状态。太极思维的基本特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 太极阐释阴阳融合。

太极是阴阳之母, “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 这个两仪就是阴阳。老子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北宋周敦颐用太极图统一了抽象的阴阳矛盾概念, 阐述了阴阳辩证法、易理基本思想, 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太极图在中国传统认知论中影响很深, 它又称为阴阳鱼图, 整个图作为一个圆圈, 圆圈中黑白两条阴阳鱼互相环抱融合, 白鱼代表阳, 黑鱼代表阴。阴阳易理变化, 阴生阳, 阳渐盛再转化为阴, 如此辩证发展, 循环无穷。阴阳鱼中类似于眼睛的黑白两点, 象征着向对方转化的互相融合的基因, 这是太极思维中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对立统一观、否定之否定、矛盾论的精华所在, 抽象地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发展观、权变观、系统观、整体观、对称平衡结构观、融合和谐观等基本思想, 具有强烈的开放性、包容性与互利性。

(二) 太极提出自然至上。

太极法相天地, 道法自然, 虚静无为。老子提出天人合一、人类社会受宇宙世界客观规律支配、与自然协调融合的基本思想, 而现代科学研究表明, 老子的这种思想是完全正确的。老子言,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这个“法”, 是效法、受其管制支配、以其为准绳之意。人法地, 是指人类应该研究大地上的一切生物, 了解它们的规律和习性, 顺应它们的生态规律, 善加利用, 才能更好地为人类自己服务。凡是违背生态规律, 破坏自然环境生态平衡的做法, 都是得不偿失的, 甚至自取灭亡;地法天, 是说大地上的一切生物, 都是顺应天时的, 顺应季节气候的, 都是受季节气候影响的;天法道, 是指世界上的天气季节气候, 是受天地日月的运转支配, 受地球自转和各个星球引力影响, 是由天体物理运动规律所决定的;道法自然, 是说宇宙间的一切基本规律, 都是自然而然就有的客观存在。

(三) 太极崇尚无为而治。

太极崇尚虚静无为。老子提出无为而治、自治民主思想。就治国而言, 各安其分, 平和不争, 统治者不要以自己主观作为去破坏此种状态, 要让老百姓安家乐业, 天下乃治。就修身而言, 无为, 指不执着, 不着相, 不虚妄, 不造作, 不贪恋, 无主观臆断, 一切遵循客观规律的行为。守虚静而不妄动, 不明机势则不造次, 当守静静观其变。如果知机势而动, 此有为正确。现代西方自由市场经济思想与老子的无为而治、自治民主在许多方面恰好是统一的。比如, 西方自由市场经济之父亚当斯密曾经解释, 市场无形之手引导人们去做各种经济活动, 人们的直接目的是获利, 而在获利过程中要满足别人的需求, 要投资创造就业机会, 却无意促进了利他活动, 并综合形成相应的制度、机制, 使得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但是, 应当注意, 无为而治、自治民主是由完善的道德规范、社会制度、惯例等为基本前提的。

(四) 太极研究动静随机性。

太极研究动静转换的随机灵活性。就动而言, 我们周边一切自然存在、万事万物都在运动, 我们身体内一切自然机能、系统都在运动。就静而言, 身形、内心作为一个整体看似寂然不动, 但是它们绝非死寂呆滞, 内在有生生不已之动。这个动静, 随机转换, 应外界态势而为, 充满了辩证法运动思想, 是对世间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一种哲学思辨。了解事物的动静规律, 知道事物来往动向、发展趋势, 胸有对策。以静制动的基点在于能够接轨与疏导。接轨就是在了解矛盾规律、了解对方实际需要的基础上合拍随动, 应势而为;疏导就是引导、控制与化解矛盾, 努力寻求和谐、圆满、双赢的科学有为解决过程, 而不是采用顶撞、压制、打击、激化与暴力解决问题这种非正确有为的思路。以静制动反对妄动、盲动。后者没有正确了解矛盾规律与对方实际需要, 采取了不正确的解决思路及其行动方案, 这样, 不仅不能解决问题, 反而使问题复杂化, 更难以解决。

二、从太极维度探讨海南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融合论

海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全省共有53个民族, 其中黎族、苗族、回族和汉族是海南的世居民族。全省少数民族人口有136多万, 占全省总人口的近五分之一;目前, 民族地区有6个自治县, 3个享受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市以及8个民族乡 (镇) , 面积占全省陆地面积的一半。这一基本省情, 决定了少数民族经济发展问题始终是海南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从太极维度探讨海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融合性, 重点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一) 系统整体观:

海南少数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一体化, 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 使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 互为资源, 互为市场, 互相服务, 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 统筹谋划、综合研究, 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 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 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 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 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海南的基本做法是, 在城镇化中实行城乡统筹, 使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同步发展。一方面, 进一步完善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功能, 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引导农民向中心村集中, 对闲置的乡村建设用地规划整理, 对城乡建设用地总体要求集约节约。海南结合“村村通”工程的实施, 推进乡村公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和文化设施建设, 让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另一方面, 坚持可持续发展, 对城乡空间规划实施科学管理。海南切实有效地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村建设, 改善农村居住和生活条件。海南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放在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 注意保护基本农田、重要自然人文资源和生态保护区、环境脆弱区, 发展有特色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山寨旅游项目。

(二) 资本置换机制:

各生产经营要素的合理配置与重组。资本置换最初来源于这样一种描述:在某经济落后地区, 政府没有足够的财政资金改造脏乱差的城市道路, 承诺用政府政策与信用, 保证该道路两旁的广告经营权、商业门面经营权等赋予投资者经营, 遵从“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市场原则。于是, 吸引了大量来源广泛的民间资本投资改造了该城市道路, 政府兑现承诺。现代资本置换具体指:资本置换是资本运营的一种优化资本配置机制, 它实现社会资源的再度重组和配置, 要把一个社会所拥有的有形无形存量资本 (自然生成资本、人力作用资本与相关延伸资本) 变为可以增值的活化资本, 在政府权力和市场的作用下, 通过流动、组合、裂变、出租、转让等各种方式进行有效运作, 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增值、获益、盈利, 并将其作为再投资、再循环的“滚雪球”效应。比如:通过对产权关系的明晰与整合, 充分挖掘土地级差效益, 盘活存量土地, 加快城镇化进程。充分利用土地级差杠杆, 对那些占地大、效益差、无发展前途的用地单位采取补偿的形式进行置换, 促使土地向效益好、有发展前途的行业集中。利用土地级差地租对旧城进行改造, 确保城镇规划和调整所需资金的合理投入, 使过去破烂不堪、条件简陋的旧城和功能不全、效益低下的地段变为“黄金码头”;再如:积极引导无形资产向有形资产置换。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拍卖道路、景点、标志、学校、医院等设施的冠名权、CI形象设计权, 引导民间有实力的单位和个人投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使无形资产向有形资产转化。同时对人的创意思维、企业的管理模式、发明创造、专利技术等进行置换, 提高城镇经济发展的智力因素。结合产业结构的调整, 拍卖、转让城镇公共设施 (道路、桥梁、公交线路、商业网点、公厕、路灯、报刊亭等有形实物) 的经营权, 以及依附于其上的冠名权;可以发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债券和基金股票, 建立城市建设发展基金;可以对城镇、道路及户外广告标牌等经营权实行公开竞标拍卖出让。这些置换思路可以延伸到少数民族地区的房地产开发、工业发展、旅游产业发展、海洋产业发展、商贸服务、国际贸易、绿色农业开发、农村建设中去。

(三) 混合经济模式:

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管理调控的结合。混合经济属于经济体制范畴, 它是在基本经济制度既定的条件下, 为促进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 而由一系列有机联系并相互制约的机制、制度、组织、决策等方式而形成的复合体。混合经济是多种所有制结构、多种经济主体、多种资源配置方式、多种市场结构、多种分配方式的混合。从改革开放以后, 少数民族地区的企业制度建设、市场建设和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都取得一些进展, 基本运行原则是: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是创造财富和形成竞争力的源泉;市场机制是配置资源、调节供求、优化结构的基本方式;政府是维护公平竞争、保障经济主体合法权益、保持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制度建设者和保护者。企业制度、市场机制和政府管理体制相互支撑、相互补充、制约和促进, 三者的协调关系和改革的均衡推进, 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一般认为, 混合经济的一般特点表现在:第一, 产权结构上公私并存。可以说, 市场失效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市场对公有制的需求, 而私有产权和公有产权的某种形式的混合, 无疑是混合经济的突出表现。第二, 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并举的资源配置方式。政府和市场必须有明确的分工。政府干预是约束行为, 市场调节则发挥枢纽作用, 沟通政府与企业的联系, 企业则按照相应的法规在其职责内从事经济活动。第三, 集中决策与分散决策的并存。混合经济中多种经济成分带来了经济决策的多样性, 既有国家的集中决策, 也有市场的分散决策, 两者之间互相影响。同时企业又有不受政府控制的决策权。第四, 完备的市场体系。在混合经济条件下, 各种经济成分同时并存, 多种投资主体的各种联合, 政府对经济的必要干预, 竞争的规范, 合理的分配, 均要求相应的法规进行约束。所以发达混合经济国家无一例外地重视相关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以确保混合经济的有效运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的发展模式同样是上述混合模式。

三、从太极维度探讨海南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特色论

从太极维度探讨海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特色, 要强调自然至上理念。海南作为我国一个热带岛屿型经济体, 区域差异性明显, 其竞争优势源于海南特色。影响和决定海南特色形成的主要因素有特色资源、国内外有效需求、支柱产业、政策支持和特色体制, 这些因素通过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不断完善进行系统性整合, 成为发展具有海南特色经济的基础和依托。对于海南特色, 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特色。

海南的自然环境优越而独特, 优良环境的承载力极大地拓展了海南的生存发展空间, 使海南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方面抢得先机。目前, 阳光、空气、绿色被誉为“健康岛”的三大品牌, 海南正在成为中国人的“后花园”和“第二居住地”的首选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并进, 不断营造出海南发展的区域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二) 旅游岛产业特色。

海南旅游岛的产业定位是新兴工业省、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度假休闲旅游胜地。在产业发展规划上, 提出建立富有热带海洋特色的产业集群;以大企业主导, 建立清洁型循环经济生产体系;实现以空间集聚与专业化发展为原则的产业布局。这种富有海南特色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 夯实了海南旅游岛发展的产业基础。

(三) 海陆统筹特色。

通过实施海洋开发, 建设海洋经济带, 发展海洋产业群, 强化海洋科技业, 使海洋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海南是海洋大省, 管辖海域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公里, 海南的未来在南海, 实施海陆统筹发展特色海洋经济, 成为海南增创新优势的出发点、着力点和新支点。

(四) 热带产业特色。

就海南少数民族地区而言, 起主导作用的, 主要还是热带农业与旅游业。一方面, 要改造提升传统热带优势产业。充分依托当地自然优势资源, 利用现代技术提升传统种养业, 鼓励村民优化种养结构, 发展特色种植、养殖, 提高经济效益。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特有品种资源, 大力发展绿色无污染的原产地“名、优、特”农牧产品, 大力发展特色农副产品、畜产品深加工, 扩大生产规模, 促进产业化。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生产技艺, 充分挖掘少数民族生产生活习俗等特色资源, 扶持和发展家户小作坊, 积极生产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食品、旅游纪念品。另一方面, 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重点开发热带农业观光、度假及黎、苗等民族文化相结合。发挥村寨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独特的优势, 把经济发展与特色民居保护、民族文化传承、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 培育壮大特色村寨乡村旅游。举办少数民族节日庆典、祭祀活动, 集中展示村寨文化, 丰富游览内容。目前, 按照海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加快海南五指山、尖峰岭、七仙岭、霸王岭、吊罗山、黎母山等地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 在具备条件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建设大型民族文化保护区和高档次的民族文化风情旅游区。这当然是海南作为国际旅游岛开发的应有之意。

四、研究结论

由于历史、社会和自然条件等原因, 少数民族地区一般是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地区, 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层次低, 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 经济体系的整体造血功能较弱, 资本形成不足, 城镇化水平低, 收入水平低。与此相联系, 伴随着落后的经济状况, 少数民族地区科技、教育等落后, 社会发展相对缓慢。坚持促进社会和谐, 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要在2020年前实现城乡人民群众收入倍增计划。进一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组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坚持科学发展观,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促进资源节约和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摘要:太极思维是中国古代用以考察、阐述宇宙及万物产生、发展、变化的思维模式及其哲理,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从太极维度探讨海南少数民族经济发展问题, 对比融合论与特色论, 可以得出一条清晰的发展路子。

关键词:太极思维,少数民族经济,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君名.太极思维及其经济管理应用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 12

[2] .杰弗瑞A杰里.高级微观经济理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

[3] .戴维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4] .何新.老子新解[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7

融合创新特色发展 篇8

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根本目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富国和强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大基石。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军民融合式发展,说到底,就是将富国和强军的目标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战略举措。早在2005年,时任国家军委主席胡锦涛就明确指出:“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新途径、新方法,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军民融合”的战略思想,既指出了实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具体途径和方法,也是对“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升华。放眼世界,军民融合已成为发达国家实现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的成功经验,它们力求将有形藏于无形,寓军于民,围绕军民双赢,努力探索融合式发展之路。美国推进“国防部主导、民为军用、以军带民”;俄罗斯高度关注军民两用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日本长期实行“以民掩军”政策,依靠民营企业发展武器装备,大力推进兴国强军。以此推进国防建设、军队建设与经济建设良性互动,走出一条节约型国防建设道路,促进了国家经济转型,推动了经济发展。

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必由之路。自古以来,军队源于社会,生产力决定战斗力早已是社会共识。冷战结束后,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美、俄、英、法等大国纷纷削减军队,走精干常备军与强大后备力量相结合的精兵之路。随着世界范围内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发展,战争形态发生了革命性飞跃。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战争呈现出空地海天电一体、军民一体、前后方一体的趋势。随着信息化条件下军队战斗力构成的重大变化,国家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城镇化、市场化的深入发展,军民技术通用性越来越强,结合面越来越广,使军事领域广泛利用国家经济资源、民间社会资源、其他资源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成为既不可缺少,又切实可行,并大有可为的路径。社会化资源将日益成为军队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新的推进力量。可见,把军民融合式发展定位于建设一支强大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军队这一战略目标,定位于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这一战略任务,定位于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这一战略要求,是实现军事领域全方位、大纵深融合的应有之义。

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必须统筹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军民融合”的战略思想,既指出了实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具体途径和方法,也是对“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实践的总结升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构建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可充分整合军地资源,实现军地资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扩大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为此,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战略物资储备、重大科技研发、通用产品生产、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增加“军事”元素,推动军民融合,实现军地共赢。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核心就是,经济动员建设与经济建设融为一体,经济动员建设真正成为国家总体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经济动员领域里实现民用效应的最大化,在经济社会领域里实现经济动员效应的最大化,从而达到一种资源产生两种效益的“兼容式发展”和“双赢式发展”。总之,就是要把军民融合纳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中,纳入到国家现代化建设战略全局之中,将国防科技发展纳入国家科技发展总体规划,制订军民两用高新技术计划,设立军民两用重大科技专项,使军民融合式发展进程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

走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可持续性。推进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就是要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良性互动。必须树立体系建设的观念,加强战略筹划和顶层设计,加强对融合式发展的科学指导。为此,要重点发展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军队人才培养领域、海洋领域、信息领域等,将国防科技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纳入国家信息化建设体系,将军事人才基础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将军队后勤保障纳入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将国防动员应急能力建设纳入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在经济社会建设领域植入军事功能、在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借力经济社会资源以及推进文化建设领域的军民融合。实践证明,体制机制问题是把军民融合落到实处的关键。必须把体制建设作为核心,把机制建设作为纽带,突破军民体制机制之间存在的壁垒,在体制机制上实现融合。改革体制机制对实现科学发展具有根本性、长远性意义,必须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继续深化军民融合式发展的体制编制和政策制度改革,夯实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思想根基、制度保障和监督机制,不断开创军民融合式发展新局面。

上一篇:初二语文好词好句摘抄下一篇:幻想的国度作文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