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大讲堂(共6篇)
沈宁教授以“初心与使命”为题,回顾了北医三院137人组成的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在武汉危重症救治第一线奋战72天的历程,讲解了中国疫情防控“345”的成功经验模式。她还特别分享了在医疗队中青年人的故事,此次北医三院援鄂医疗队中54.7%是“90后”,他们勇敢无畏,脚踏实地,怀着医者仁心又富有创新精神。在报告最后,她勉励青年医学生,要始终坚定救死扶伤、不辞艰辛,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的初心,勉励新时代青年勇担时代责任,彰显精神风采。
作为另一名主笔的吴超是北医三院神经外科的一名主治医师,他担任第2临时党支部书记,作为一名“90后”党员,来到武汉后,他见证着这场抗疫战斗争中的“90”后党员是如何以舍身忘死地行动,践行着入党誓词。最让吴超难忘的是2月8日元宵节那天,北医三院医疗队独立接管危重病房,他有幸作为第一批人员进入隔离病房收治危重患者,看到老党员率领年轻的党员进入隔离区,无所畏惧,冲锋在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当代的“90后”党员要以实际行动证明,我们同样有着家国情怀,这场抗疫是给自己最好的成长礼。
北医三院援鄂国家医疗队共派出100名护士,其中“90后”党员13名。心内科护师王雅亭不仅是临时党总支青年委员,也兼任着临时团支部书记。结合抗疫一线护理工作和团支部建设发表了听完回信后的收获。在抗疫一线,受身边以乔杰等老党员模范力量的感召,许多护士纷纷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在工作和生活中,青年护理党员率先垂范。在规范化护理的同时,强调文化内涵,延续着北医三院“三米阳光”的护理文化理念,给病人带去温暖与关系。王雅亭表示,年轻的“90后”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责任、担当和价值。北医三院医疗队“90后”党员,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斗中,秉持三院人优良作风,在各方面充分发挥先锋带头作用。
“爱国情怀是一代代人的传承”,有着10年党龄的北医三院普通外科主管护师霍天依用事实验证了这句话。作为一名“90后”党员,赴武汉当日是父亲生日,但奔赴抗疫一线义不容辞。当时,心情愧疚的她写下了“位卑不敢忘忧国”,父亲回复“爸妈爱你更爱国”。对她而言,爱国情怀是一代代中国人的传承,“90后”一定能担起此次抗疫重任,护卫好国家和人民。
眼科护师李思齐也是北医三院援鄂医疗队的一名“90后”党员。学习了习总书记的回信后表示,在党和人民关心下我们已茁壮成长,现在正是报效祖国的时候。我们一定会在一线充分发挥“90后”的青春力量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努力工作、救死扶伤,和武汉人民一起打赢这场战“疫”,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危重医学科的护师张佳男是1月26日的三院首批医疗队的“90后”之一,因表现优秀,在武汉一线光荣入党。张佳男坚信,青春热血应该挥洒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能够在这特殊时期入党,是荣光,更是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入党誓词字数不多,记住并不难,难的是终身坚守。“这份誓言我将终身铭记。”
北医三院危重医学科主任医师葛庆岗是三院首批援鄂国家医疗队队长,2003年曾参加过抗击“非典”的战斗。1月26日,带领首批队员到达武汉,作为“90后”的老大哥,他已经在前线奋战了五十天。葛庆岗表示,在三院队伍中有“90后”队员75人,占总人数的55%,其中中共党员20人,这群有理想有抱负的孩子是这次抗疫阻击战的主力军,他们在此也得到了考验和精神上的洗礼。他表示,特别是“90后”党员的专业精神、担当精神、奉献精神,可堪重任。深深为国家的强大力量所感动,我们更有信心,必须打赢抗疫阻击战。
张宗久表示,医疗战线全体同志为“90后”队员感到自豪,为“90后”共产党员组成的年轻团队感到自豪。他们在场疫情中得到了锻炼,经受住了考验。总书记回信对全国医疗战线的同志们是极大鼓舞和鞭策,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好、贯彻落实好,深刻领会重要意义,以及对医疗系统和此次抗疫战线长期长远的影响。大家一定要继续努力,做好救治工作。
侯万军表示,学习总书记的回信,很受教育。听了大家的发言,更受感动。总书记多次提到在这次抗疫斗争中通过“90后”“00后”的表现,看到了我们民族的希望。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特别是在重大灾难面前凝结出庞大的凝聚力,看到“90后”堪当大任,非常欣慰。通过今天的传达,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用实际行动践行对党旗的承诺。
乔杰勉励年轻人一定要牢记总书记指示,这一代是堪当大任的一代,有朝气、有能力、有精神。这一次战役也将在大家的记忆中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乔杰鼓励年轻人是祖国的希望,一定会把祖国建设好,把人民的健康守护好。
大家纷纷表示,一定会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最美青春展示最强担当,青春之花绽放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坚决打赢这场举国战“疫”。
★ 守正大讲堂——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
★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
沈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队长,北京大学国家援鄂医疗队和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高级专家组成员。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在新冠疫情救援中以身作则,冲锋在前,深入临床一线,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制定包括患者收治及分层救治的流程和方案,协调医护配合,严防院内感染,提高危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率先开展新冠肺炎患者支气管镜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查。
董锦沛,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90后”党员代表,1991年生,共产党员,博士研究生,主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202月7日,作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第三批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队员随队出征,驰援武汉。经过60天的奋战,圆满完成任务,于4月6日返京。
白衣执甲,逆行而上,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用爱国之志擘刻青春中国,用担当之勇彰显命运与共。我们全体北大青年要以援鄂医疗队为榜样,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新常态”课堂是历经课程改革之后,发生在现实与课堂上的真真切切的变化。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革新变化是其必然的结果,而且当这些变化经过教学实践检验之后被普遍认为正确可行时,也就自然地融入了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而成为一种常态。崔峦老师对“新常态课堂”作了具体的剖析,他认为,“新常态课堂”,核心词是“常态”,关键词是“新。“常态”即“守正”,“新”则“出新”。“守正出新”是“新常态课堂”的主旋律。
一、守正:立足核心素养的培养
学生的核心素养,一个看上去多么高大上的名词,对于一个普通的小学老师而言,似乎有些陌生了,但通过聆听名师们的课,我们了解到,那“核心素养”就是:
片段一:《天籁》般的存疑
王崧舟老师上《天籁》时延伸:三种声音,庄子推崇哪一种呢?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各自说理由。有说地籁的,有说人籁的,有说天籁的,还有说 “三籁”的。这里实际已经进入哲学探讨的话题了。庄子的“道”是什么呢?对立又统一?暂时和永恒?死就是生?有就是无?真是博大精深。王老师没有刻意的强调。而是播放了歌手杨乐的《那是谁》,庄子的形象走进了学生心里:
那是谁 不喜不悲
那是谁 无怨无悔
那是谁 安然入睡
那是谁 以心相随
学生到最后有疑惑,并不是不懂,而是更加强了对探索“真答案”的向往。
片段二:《关注,正在改变》中的担当
王玲湘老师在上《关注,正在改变》中采用“观点交锋”的辩论形式来完成共学任务,让学生从预学单的雾霾问题,引出网络热议问题:“北京人要河北关闭所有重污染企业,大家怎么看?”要求学生利用用非连续性文本做论据证明观点,学生分成“关”与“不关”两大阵营针锋相对,理据充分,火花四射,接着王老师再呈现四个文本:“DDT使用后世界因疟疾死亡人数”折线图,“DDT禁用后世界因疟疾死亡人数” 折线图,《寂静的春天》文段,屠呦呦获诺贝尔奖颁奖词,让学生重新再思考钢铁厂“关”与“不关”的问题。这时,学生开始犹豫了,他们对这个问题开始有了新思考,新想法:也许应该去发明、发现、发展新能源来改变环境,而不是简单地附议关和不关。
片段三:《谈礼貌》中的规劝
薛法根老师在上《谈礼貌》一课时对文本内容进行了儿童可以接受的拓展,为学生提供生活中“老人卖布娃娃”的实例,让学生扮演角色,规劝故事中不礼貌的年青人,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了事情中的“理”,从而深刻认识,并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达:“礼貌比金钱更重要。”“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怎么对待它,它就怎么对待你。”“礼貌发于内心,礼貌需要一个纯洁的心灵。”
看来,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不遥远,在课堂中润物无声般地萌芽,滋长……
二、出新:翻转语文教学的课堂策略
1.改文群读,促成新的教学增长点
蒋军晶老师的“改文群读”,以经教师改写后的文本与原文本作比较阅读,让学生作比较研究,两个文本有何不同,哪个文本更好,为什么。老师“改”文,巧妙地把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价值的体现,隐含在新的文本里。《渔夫的故事》是民间故事,民间故事的文体特点是适合“讲”,把故事讲出来,浅显、通俗、口语化是其特点,现在教师改写中把“魔鬼的外貌描写更书面化”,又在故事中添加了故事,这样改写好吗?自然就有了学生讨论、思辨的空间。因为这是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有“规矩”,学生读出家里很穷的渔夫只撒四次网的秘密,学生自己学懂了课文,自己解决了问题,得出了“一般民间故事主人公做事会有三次或四次,最后一次都会成功的”的规律;同时也明白了民间故事口语化的生动性。“改文”使老师为学生提供了合适的教学,课堂上,学生自然就学得主动和快乐。
2.猜测验证,破译长篇小说的关键点
“书影导读课”是张祖庆老师继“微电影创意写作研究”之后探究的又一崭新的课题,同时也一个全新的语文微型课程。张老师细致引导学生阅读《灵犬莱西》的开头,让学生捕捉关键信息,明确灵犬莱西很出名的三点原因,弄清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线索,并引导学生猜测这本书后面会写些什么;再出示整本书的梗概,让学生印证猜测:猜到了什么,没猜到什么。这样,学生粗知了故事梗概,激起了阅读期待。在这样的基础上,张老师还引导学生进行了三次猜测:①让学生根据故事梗概,猜测“到了公爵庄园,莱西可能怎样逃出来?”②再次出示小说节选,猜测“灵犬莱西从苏格兰设德兰群岛回到英格兰约克郡绿桥村的一路上,可能会遭遇哪些困难?”③在本课的结尾部分,张老师抛出两个问题:父亲会怎么对待长途跋涉回到家的莱西?路德灵公爵又会怎么处理这件事?这样,一次次猜测,一次次验证,实质上是一个同化和顺应的信息加工过程。学生每做出一个预测就是对自己的想象、推理和判断能力提出一次挑战。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学生就要仔细阅读文本,聚精会神地搜索文章提供的种种信息,以获得依据。
3.关注深入,整合非连续性文本的关联点
解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生活的需要、课标的要求,更是现代公民之必备。王玲湘老师通过 “北京市实时空气质量图表”和“北京地区PM2.5污染物的构成和相关治理措施”两个图例,教会学生用方法提取信息:一看表头、二看标题、三抓关键、四抓联系。接着通过多个文本比对阅读,引导学生运用联系比较、推测的策略,运用提取信息与整合信息的方法,根据提出的问题,在文本中寻找相关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引发学生对生活,对社会的关注。
4.读吟唱演,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吟唱一直是戴建荣老师的标签,他的课堂总会传来悠悠的吟唱之声,那余音袅袅,总会驻足孩子们的心间。课堂上,戴老师在孩子们读背两首诗歌后,教授孩子们吟唱的方法,边吟边做动作,边吟边想象,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兴味盎然,手足口脑并用,戴老师在吟唱的游戏中,将两首小古文教给孩子们。
[摘 要]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加强阅读教学课堂建设,对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进而全面提升语文课程教学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需要深刻新课标的理念,守正出新,着重处理好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相结合、精细阅读与浏览阅读相结合、一文为主与多文联读相结合、阅读鉴赏与表达交流相结合、单篇阅读与经典诵读相结合、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等六方面的关系,从而打造处真正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
[关键词]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守正出新 高效课堂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是培养能力的课程,所以不能单纯地传授知识,一定要注意训练,不断发展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阅读能力是中学生获取知识的最基本的能力,它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也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更是培养其他素质能力的重要抓手。最新《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简称《新课标》)就明确要求要加强对学生“阅读与鉴赏”能力的培养,突出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可以说,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彰显语文学科基础性、工具性的重要方面,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从而打造出真正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呢?这成为我们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实,围绕这一问题,不少语文教研工作者已经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是最终还是难以真正挣脱传统“填鸭式”、“满堂灌”的桎梏,难以有所新的突破。为此,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在积极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着重处理好阅读教学中以下几对关系,使阅读教学焕发出新的生机。
一、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相结合
与其他教学工作一样,语文阅读教学也要充分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要继续加强学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具体说来,教师要努力提高组织阅读教学的能力和引导学生阅读的质量,在“三个维度”有效结合的基础上,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阅读情境,调动学生的阅读体验,从而引领学生理清作品的思路、把握作品的语言、体验作品的情境、感受作品的意蕴。当主体性地位被强化了,学生的主动性就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切记“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念,积极引导并鼓励他们踊跃去表达自己的阅读见解和心得体会,尊重他们的阅读感受,不断提高他们阅读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好地进行自主阅读、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而教师只需进行适时、适度、适当而又恰到好处的点拨指导。从而积极构建“开放有序”的阅读教学课堂,促进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在这方面,新时期余漪、钱梦龙、魏书生和李镇西等老师的阅读教学理念,便是我们学习的最好典范。
例如,在讲到“传记”这种实用类文体时,教师可以重点选取一篇如《“布衣总统”孙中山》来进行精讲,着重体会该文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赞扬孙中山先生亲民淡泊的优秀品质。其他的文章就不需细细讲解,可以考虑再安排一课时让学生自由阅读《华罗庚》和《罗曼·罗兰》等篇目。当然,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诸如“《华罗庚》这篇文章运用了哪些叙述方法?”“华罗庚具有哪些优秀的精神品格?”“罗曼·罗兰哪些人生经历引起了你的思考?”等阅读问题,并随同指导,让学生在自由阅读中去落实相关的学习目标,并获得一些人生教益和启迪。
在阅读练习试卷的讲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贯彻这样的教学理念,要着力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围绕设置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避免“阅读——串讲——接受”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合作探究,让学生真正阅有所得、读有所获。这样,阅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二、精细阅读与浏览阅读相结合
阅读教学,师生所面对的都是一篇篇文章,短则数十字,长达几千言、数万言。刘勰说:“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文章本来就有繁简之分。一般情况下,能纳入到阅读教学的文章,都是写得相当成功的文章,总会在某些方面,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但这并不能说明所有的文章都是字字珠玑、句句经典、段段精妙、章章绝伦,所有的文章句段都需要细细咀嚼、慢慢品味。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过程中,采取有所取舍的态度,对文章篇目、对文章的句段进行甄别选读,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主次不分,慌不择路地由前至后依次阅读。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落实好精细阅读与浏览阅读相结合的理念,即新课标所要求的,“灵活运用精渎、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那么,如何做到在区分精读、略读的前提下,又能保证阅读效率呢?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把握。
依据文本特点: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的文体特点(主要是指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文本),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论述类文本要着重把握文章的三要素,即论点、论据
和论证(方法);实用类文本要重点把握相关的实用类文本的各种文体特征和主要的表现手法;文学类文本要重点关注文本的文学特性,包括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和分析艺术手法。上述的内容自然需要多加注意,进行精读;而对其他细枝末节,则予以浏览、略读即可。例如,对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篇文章,只需要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和论证思路即可。如果师生能够很好地配合,该课教学只需要半个课时就能解决。
依据教学目标: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或是命题规律),确定阅读文本的精读部分和略读部分。如对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李清照的《声声慢》。辛词要重点阅读体会的是其中丰富多彩的典事的频繁运用,而李词阅读要重点关注的是写景语句的品味和思想情感的领悟。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来进行的阅读训练,从而很好地区分了阅读教学中的精细阅读和浏览阅读的内容。从这一角度出发,余映潮老师也提出了“板块式思路”和“主问题设计”的阅读教学模式。
语文的学习,需要进行广泛的积累,所谓“厚积而薄发,博观而约取”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而这广泛的积累就需要借助于广泛的阅读量,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其实,无论是精细阅读,还是浏览阅读,其目标就是为了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效率。所以,我们要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泛读,在泛读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精读、略读,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适度的速读训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阅读教学的目标。三、一文为主与多文联读相结合
一文为主与多文联读,这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教学方法,余映潮对此有十分精当的阐述:“‘多文联读’的教材处理方式,也称为‘课文连读’、‘一次多篇’式教学。多文联读,是从教学广度与深度出发,从某一篇课文生发开去,找到具有相同主题、相同题材、相同写法或有其他相同之处的若干篇章进行阅读。多文联读可以是教材内的篇目联读,也可以是课内诗文与课外诗文的联读。”
阅读教学,本来就是一个大课堂。理所当然就不能局限于某一篇章的阅读,而要打开视野,积极拓展阅读资源,去寻找与主要阅读篇目具有某种内在关联性的文章(余映潮先生有详述)进行综合阅读。这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理念。
对此,叶圣陶先生也认为,语文课程教材并不是终点,课外书也是一项很重要的教材。学生要力求在熟悉课程教材篇章之后,能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地阅读同类型的文
章和更多的课外书。
例如,在史铁生《我与地坛》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就史铁生这样的励志典型进行相应的引导。史铁生与海伦·凯勒、张海迪、霍金这些人物一样,21岁时双腿瘫痪,长年与轮椅相伴,后又患上了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透析维持生命,曾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但难能可贵的是,他从未放弃过对理想的执著追求,“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我与地坛》这篇课文,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作。对于这篇美文,教师其实无需精讲原文,关键是要结合史铁生相关的生平事迹和其他作品(如《命若琴弦》、《务虚笔记》和《病隙碎笔》等作品,以及王开岭《轮椅上的那个年轻人,起身走了》和何立伟《史铁生百日祭》等阅读篇目,甚至是首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杰出成就奖颁奖词进行拓展延伸,再设置一些阅读问题。教师这些准备和引导工作,在让学生在积累素材的同时,更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和情感价值观的熏陶,从而真正实现了通过阅读鉴赏来“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的课程目标。
当然,具有某种关联性的文章有很多,这就决定了我们在采用“多文联读”的教学策略时,要更多地关注教学目标、紧密地围绕教学重难点来展开,而不能无所取舍地进行文章的搜罗堆砌,否则往往会适得其反。《我与地坛》的教学重点就是领悟作者对生死和生活的富有哲理性的思考以及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所以我们就只能选择上述相关性的阅读篇目进行联读。
四、阅读鉴赏与表达交流相结合
《新课标》很全面地提出了高中语文的课程目标,即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和发现创新。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于高效的阅读教学活动,即让学生“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生只有先懂得如何阅读欣赏文章,才能学会如何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对此,《新课标》亦有明确的要求:“新课程标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这就决定了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活动时,要紧密围绕提升学生写作能力这一目标来展开。
其实,有关“阅读鉴赏“与”表的交流“的关系,叶圣陶先生早有精到的论断,“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由此可以看出,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是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阅读是为了积累和
借鉴,写作是为了实践和创新;阅读带动写作,写作反哺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阅读的旨归和升华。只有吸收(阅读)充分,倾吐(写作)才能丰盈,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因为如此,许多学校、老师纷纷提出了“以读促写”的阅读教学模式,着手实施多样化阅读教学课堂的研究探索。
在设计《赤壁赋》这篇课文教学时,余映潮老师就曾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欣赏式话题作为教学抓手,并安排“小组活动”、“学生表达个人感受”、“师生交流活动”等形式来强化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当学生解答了“什么让课文如此美丽”(思想角度)、“如何让课文如此美丽”(手法角度)、“哪里让课文如此美丽”(语言角度)等这些问题后,他们更获得了一些独特的阅读体验。由此,顺着余映潮老师的设计思路,笔者又安排学生根据这些阅读体验,用自己的文笔重新演绎《赤壁赋》这篇美文,许多学生都写出了文质兼美的好文章。
如此一来,阅读教学就很好地与写作活动衔接起来了,绕开了“老师出题——学生写作——老师讲评”这样枯燥乏味的作文课教学套路,而且学生的写作也能够最大限度地规避了“无病之呻吟”的窠臼,能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特别是那些重要的写作技巧)进行比较个性化的写作实践,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五、单篇阅读与经典诵读相结合
由于受课堂教学课时的局限,我们难以在课堂上进行鸿篇巨制的阅读活动;即便有,也只是片段式的欣赏。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能就单篇的文章来开展教学活动。而事实上,语文阅读是一个系统工程。对于高中生来说,阅读并仅仅是指课堂的阅读教学活动,也不仅仅是单篇课文的鉴赏阅读,而是更大范围内的阅读实践活动,特别是经典(名著)诵读。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打破常规阅读教学的畛域,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经典名著的浓厚兴趣,让学生养成积极阅读的习惯。那么,如何将平时的单篇阅读教学与培养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习惯情趣结合起来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眼:
首先,要强化经典阅读意识。经典名著是人类精神文化的精华和结晶,阅读名著、走近经典,可以开阔视野,增长阅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有益于学生审美品位的提升、人文素养和阅读写作水平的提高。阅读名著,很必要,也很重要,要大力鼓励学生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激发阅读欲望,以达到“悦读”、“乐读”的程度。
第二,要加强经典阅读指导。由于受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学生可能缺少相关的阅读方法技巧。此时,教师就要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以确保阅读的质量和效果。很多经典名著,是经过历史淘涤过的,相隔久远,与我们的心理认知略有距离,所以教师有必要进
行相关的点拨,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与时俱进,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制定阅读计划;并教会学生有选择性地读书,读多书,也要读好书。
第三,要拓展经典阅读资源。教师要为学生积极拓展经典阅读资源,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教师可以每月甄选推荐一本好书,指引学生进行诵读。在书籍来源上,既可以到图书馆借书阅读,也可以用班级经费购买、建立班级图书馆(班级书屋),还可以让学生自行购买,互相传阅。
第四,要完善经典阅读氛围。这需要从多方面落实。教师可以利用一定的时间开展阅读交流活动,让师生、生生通过交流的方式反馈阅读成果,分享阅读心得,并进行相关的专题写作活动,将比较优秀的读书随笔张贴在班级公告栏进行表扬。大部分经典名著都会拍成影视(或是相关纪录片),这些影视也可以适时播放给学生看,调动他们的阅读体验。另外,学校方面也要积极行动起来,积极构建“书香校园”,开展类似“读书节”等相关活动。
六、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因材施教,是一种十分盛行的、行之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这在《新课标》中也有体现,“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一方面,要“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必需的语文素养”,另一方面,要兼顾学生“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因材施教,“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在高度关注学生整体阅读鉴赏能力全面提升的同时,也应贯彻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发展和成长。
首先,要考虑学生原有的阅读基础。阅读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先前的阅读经历对于后续的阅读活动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一般情况下,超越现有基础的跨越式的阅读是难以进行的。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原有的阅读积淀,而不能先入为主,全班一盘棋,同等要求。例如,很多高中生对唐诗都并不陌生,但是未必每个人都读过《唐诗三百首》(清荷塘退士编),这时如果要求某个学生借助白居易《长恨歌》来理解教材中《琵琶行》,这个教学安排的可行性就大为削弱。只有充分了解了学生的阅读基础,教师才能设计出科学、合理、可行的阅读教学过程。
其次,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导师,阅读兴趣是决定阅读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文章书籍日益丰富、学生阅读需求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我们不能强行要求学生读同一本书、喜欢同一个作家。这是不切实际的。所以,我们在要求学
生在统一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任务的前提下,更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积极投入到自己喜欢的阅读活动中去。以宋词而言,有些学生喜欢豪放词,喜欢苏东坡,有些学生喜欢婉约词,喜欢李煜。这些兴趣爱好都应该值得肯定的。当然,教师也不能一味迎合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喜欢言情小说、喜欢漫画文学、喜欢花边书刊,这些阅读行为都应该得到有效的遏制和引导。
再次,要兼顾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教师所面对的学生都是一个个特殊的个体,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在总体上是比较一致的,但也存在着些许差异性,即便是在高中同一年级。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教育教学要适应这些由诸多因素造成的心理发展阶段上的个体差异性,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内容。阅读教学当然要考虑这一层因素。例如,越是主题深刻作品的阅读,越需要基于阅历的积淀;学生意志越是消沉时,越是需要指导其阅读思想更加积极向上的作品。只有这样,阅读教学工作才能事半功倍。
阅读教学课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打造真正高效的阅读教学课堂,必然会涉及到多方面的关系因素。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们要积极总结以往的阅读教学经验,取其精华;更要敢于打破传统阅读教学工作的桎梏,摒弃糟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逐渐走出一条高效务实的阅读教学之路,从而推动语文的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著、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3]惠志雄《如何处理好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教育与教师》2011年第4期。[4]李松《中学生阅读的不良处境与应对策略》,《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3年第5期。[5]刘振鲁《读写结合 相得益彰——浅谈如何正确处理好阅读与作文的关系》,《中国教师》2007年第1期。
天利考试信息网特邀名师: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朱诵玉
2009年是安徽实行新课程改革之后的第一次高考,举世关注的作文题终于亮相了。我们可以用“平易近人,守正出新”八个字来概括。平易近人,指作文题较为平和,考生容易上手,有话可讲。守正出新,本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编写的理念,而安徽作文题也体现了这一点,守住了传统的“文以载道”,而终于走出了前两年的命题作文,采用了材料作文(这也是考前的普遍看法),这是相对的“新”。下面具体谈谈。
【命题立意】从文题形式来看,命题者放弃了久已衰落的话题,也解开了过去两年来与命题作文的纠缠,转而采用材料作文,这是和2009年全国卷、其他省市卷的作文题总趋势保持一致的。从文题内容来看,体现了传统的文以载道观念,带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是却没有了生硬的说教,而是巧妙地暗合了当下国际、国内的社会现实,含而不露。我认为这是本次作文题最值得叫好的地方。
【审题分析】虽然平易,但不一定容易。题目已经给出了关键词“弯道超越”,但是,在审题的时候要注意分析材料层次,从开头到“可能被超越”是“实”,是为了引出后面主要内容的;而“现在”一句,则是引导学生拓宽作文内容的面的;最后一句才是关键,也就是作文的核心。
【写作指导】为了防止作文题让人不知所云,不妨就以“超越弯道”作题目,当然也可以拟一些有文采,有内涵的题目,这要根据作文内容来定。不管是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开头用一两句话转述材料,接下来用一小段话引出观点或中心,免得偏题;结尾应当再呼应一下题目和开头。总体安排要巧妙、流畅,不要太生硬。
【高分策略】如写记叙文类的文章,要特别讲究构思和语言;如写议论文,要特别注意观点的鲜明,结构的严谨,例子的恰当,语言的整齐。
【守正大讲堂】推荐阅读:
文明中原大讲堂10-29
大讲堂文字材料10-30
精益班组大讲堂11-17
健康大讲堂主持词06-21
学生大讲堂活动方案09-18
文化大讲堂工作意见10-10
创业大讲堂活动策划06-17
道德大讲堂实施方案09-28
优秀家长大讲堂听后感05-24
大讲堂活动的实施方案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