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

2024-06-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四年级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精选12篇)

小学四年级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1

一、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我们知道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要对英语感兴趣,还要真正能将学到的英语运用于实际,这些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要求老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去动脑筋思考、分析、归纳、运用英语,自己学习,自己创造,养成自学的好习惯。因此,本课设计了许多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其中有个人的(Listen and remember)、两人的(pair work)、小组的(Clap your hands, Chose the word cards, Listen and stick the pictures…)和全班性的(Guessing game, Free talk…)形式,有教师指导性的,也有需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的。活动均有明确的目标与要求,并能够安排在一定的语境和情景中进行,突出了培养学生学英语用英语的习惯和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体现了交际语言教学的思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重了自己角色的转换与控制,在启发与示范后,能够把足够的时间留给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表演,活动,让学生努力实践与展示自己,让他们感受成功。例如,学完新单词后,设计一项Chose the word cards和Guessing game的练习竞赛,通过竞争比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全员参与,轻而易举的巩固了新单词;学完新句型后,学生4人小组合作进行各种有趣的情景对话。(Clap your hands, Chose the word cards, Listen and stick the pictures…),培 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进取的精神。

二、注重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形象性,帮助学生快而准的把握知识。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是教学动词的过去式和过去式句型,在设计上采用分解难点、分步呈现、逐步扩展、层层深入的方式,注重示范质量,保证学生对语言意义的正确理解,通过各种模拟和操练活动,使学生把握新的语言形式。例如,在教学句子 How can I get to the museum?和Where is the....时,利用 卡片和录音来呈现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具有趣味性,学生很轻易上口。

三、兼顾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听、说、读、写能力是英语课学习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目标。本课教学设计的练习都兼顾了听、说、读、写的练习,如教新短语turn left时,让学生听录音,老师做动作,学生猜单词意思;小组讨论,句型的替换,这样既练习了学生应用能力,又达到了分层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应用以旧引新的方法,新旧知识的综合运用,发挥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设计用单词组成句子的环节,培养了学生的书写和应用能力.

小学四年级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2

一、脱离教材, 教学目标不明

案例:这是一堂新授课, 教学内容是Go for it!7 B Unit 8 I’d like some noodles.教师在授课时, 首先展示有关“Food”的图片来复习巩固上一课已学的词汇, 并用“What’s this/that?”和“Is this...?”等句型结合图片引出关于“Food”的其他词汇;接着教师运用自己设计的调查表格, 调查学生喜欢的食物, 调查时让学生使用了“What do you like?”和“Do you like...?”等句型, 还有其他的一些活动。整个授课过程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整堂课从表面看热热闹闹, 但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脱节, 教学收效不大。

分析:这堂课最根本的问题不是授课教师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 而是该教师没有把握好教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 导致对教学目标定位不准, 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也不适当。本课关于食物的词汇是一个要点, 但这只是一个基础目标, 不宜花大量时间操练;而句型“What kind of noodles would you like?”“What size bowl of noodles would you like?”“I’d like...”才是重点, 教师最终要教会学生在餐馆“Order food”的场景中运用这些句型和词汇, 达到交际的目的。教师设计的调查活动的确是一个交际性任务, 然而在完成这个任务时所使用的“What do you like?”和“Do you like...?”句型却严重偏离了本课的目标, 而且使学生容易混淆“would like”和“like”。

对策: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使用了目前较为流行的任务型教学模式, 但有时任务设置随意性较大, 乃至脱离了教材, 偏离了当堂课的教学目标, 造成教学收效甚微。[1]课程标准倡导跳出文本, 并不是不要文本, 跳出文本首先要基于文本。教材每个单元都根据某个话题提供了相关词汇、句型等教学内容, 给教师处理教材和实施课堂教学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但这也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教师要具备把握教材和分解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的能力。而当前一些教师对教材把握不到位,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 有必要通过教师培训引导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和恰当处理教材。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量力而行, 这个“力”就是学生和课堂的实际情况, “行”就是增、减、改变、重组教学内容。教师要从学生和课堂的实际出发, 紧扣教学目标, 灵活运用教材, 使教材服务于学生, 而不是让学生来适应教材。

二、提问方式不当, 师生互动形式化

案例: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有的教师为了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是否熟悉, 预设了十几个问题, 然后指定学生一个一个“开火车式”地回答这些问题。从表面看, 参与的学生面比较广泛。下面是初二年级某位老师的一段课堂提问实录。

T:What is Jiaming’s favorite sport?

S:Football and..

T:Football?Not exactly...

S:Swimming.

T:That’s right.

分析:上面的例子是颇具代表性的课堂上教师把“问答”当“对话”的现象, 教师设置的大量问题是“对不对”“是不是”“怎么样”“好不好”等一些毫无启发性的问题。教师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理解成俗套的问答。这种课堂上的一问一答, 表面上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 实际上是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在“灌”。在上例中, 教师预先设定唯一可接受的答案, 这是实践中典型的课堂提问方式, 即寻求答案的唯一性。教师在鼓励学生回顾事实因素或者预先阐述语言项的同时, 也伤害了学生用目的语表达他们自己想法的积极性。这种以封闭式问题为主的提问, 很难激起学生交流思想的愿望, 而且还会限制学生的语言输出。

对策:通过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 让教师明确如何有效选择提问方式。课堂交互的主要部分是由教师的提问所引导的, 而提问又是教师寻求信息的主要途径。提问方式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教师对信息的获得和学生对语言的输出。提问方式有如下分类:1.封闭式提问 (close question) 和开放式提问 (open question) ;2.特定提问 (special question) 和常识性提问 (general information question) 。这两类提问的本质区别在于是期待特定的、封闭的回答, 还是期待有一定质量的、开放式的回答。3.展示式提问 (display question) 和参阅性提问 (referential question) 。前者指对知识的核定性的提问, 教师是知道问题答案的;后者指教师没有确定答案的提问, 是更高认知水平的提问。[2]对学生的语言输出而言, 封闭式提问比开放式有更多的限制。在一个封闭式的提问中, 如果教师提供句子结构来诱导回答的话, 那么学生受到的限制就更多了。上课时教师需要对知识进行核对性的提问, 但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鼓励学生跳出对教师的依赖, 多说敢言, 主动质疑, 因此教师应多使用一些没有确定答案的开放性问题, 也可以设计一些存在信息沟 (information gap) 的问题让学生进行交流。

三、滥用鼓励与夸奖

案例:在课堂上我们看到每当学生参与并完成了一个课堂活动后, 教师马上使用“Good”或“Very Good”等激励性的语言给予学生表扬。但是教师使用的评价语非常单一, 有时一堂课单单一个“OK”就反复使用了数十遍, 似乎已变成了教师的口头禅。有的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还频繁地使用实物进行奖励。

分析: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赏识, 但并不意味着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而一味地表扬。在课堂上, 经常有一些教师不加思索, 也不根据学生完成的课堂活动的实际情况, 随意地表扬或奖励。这实际上已经失去了评价的作用和意义, 究其根本是教师对新型师生关系的含义还没有完全理解。正如体罚不可取一样, 一味表扬也是不可取的。对学生而言, 过多、过滥的夸奖会失去它应有的激励作用, 也会导致学生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

对策:首先, 教师应当注重评价语的多样性, 引入分层次评价。面对水平不同的学生, 教师应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在学习有关水果的词汇时, 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 教师让他们摸一摸装在袋子里的水果, 玩一下“What is it?”的猜谜游戏, 学生能说出水果名称即可;对程度中等的学生则追加“What’your favorite fruit?”;对程度好的学生再问“Why?”此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分别根据学生参与和完成课堂任务的难易程度, 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 可使用“Good./A good job./Very good./Great./Wonderful./Wel done./Excellent.”等激励性语言。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因人而异、灵活机动的分层评价方式, 多给学生获得“成功”机会, 尊重、理解、宽容地对待每个学生, 让学生处于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其次, 注意纠错方式, 多用期待性评价。在学生出现错误时, 不要急于纠错, 更不要马上说:“No.You’re wrong”, 而可以说“Take it easy.”“Think it over, Please!”也可以根据情况对其他学生说“Who can help him/her?”还可以通过加重语气, 启发和诱导学生自己纠错。这样做可保护学生的自尊, 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 更重要的是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用“How clever you are!/You’re so smart./You can do it.Let us try it again.”等语言来表明教师充分信任学生, 对学生寄予期望。

四、把自主变成放任自流

案例:有的教师上课时让学生自己看书, 提示不足, 具体要求不明, 没有检查也没有反馈, 由学生一看到底。有的教师还提出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定, 如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 如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有的教师在尝试使用合作学习方式时, 对学生的讨论既没有合理的引导, 也没有适当的监督。

分析:使学生能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是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强调把时间还给学生。但是, 让学生自主学习不等于放任自流。上面例举的现象是一种典型的自流式的学习方式, 学生表面上获得了自主的权利, 可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这种学习方式导致学生无所适从, 不明白自己究竟要做什么、要学什么, 完全处于一种盲目状态。

对策:要使学生实现自主学习, 教师必须让学生拥有独立自主学习的条件。首先要提供学习的材料, 并使学生能驾驭这些材料;其次, 要交给学生使用语言材料完成的交际任务;再次, 还要帮助不同类型的学生制订实施计划。这一切首先需要教师根据所学语言内容设计出能够使用所学语言的情景、实施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呈现任务结果的方式。

五、有活动, 无体验

案例:教师在课堂上常常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来组织课堂教学。如有的教师在教完有关颜色的词汇后, 把课前准备好的没有着色的房屋图发给学生, 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审美能力, 以四人小组形式给房屋涂上颜色。学生涂完颜色后, 进行展示并评出最佳设计图。

分析: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发现, 教师设计的涂颜色教学活动是贴近学生实际的, 也达到了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的目的。然而, 根据观察我们发现, 学生在完成该任务的整个过程中没有把新学的有关颜色的词汇运用到整个过程中, 使得英语课成了一节纯粹的美术课, 虽然有了“任务”, 却根本谈不上语言的体验。此外, 有的课堂上经常出现一些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 学生在课堂上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 动手与动脑相脱节, 目的性差, 没有体验与反思, 应该说是一种无效和无价值的活动。

对策:新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 培养学生“为用而学, 用中学, 学了就用”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就上面的情况, 笔者在课后和教师讨论后, 重新设计了活动。首先是让教师在活动前呈现学生小组合作时可用的句型“What color do you like?/Do you like blue?/Let’s color the door green./Can you pass me the red pen?...”其次是学生活动时, 教师在各小组巡视, 帮助学生使用这些语言, 通过语言来引导学生进行着色活动。事实证明, 这样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帮助学生体验语言的应用, 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六、合作有形式, 无实质

案例:课堂上, 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往往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如教师在上阅读课时先呈现一些问题,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找到问题的答案, 然后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说出答案, 进行答案核对。

分析:教师片面追求小组活动这一学习方式,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设计。问题不分难易, 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进行讨论。讨论的时间有时没有保证, 学生还没进入讨论状态, 教师就匆匆忙忙地结束了活动。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是一个引导者, 学生仍处在被动的讨论中。对学生而言, 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没有组织引导好, 往往就会缺乏平等的交流与沟通。结果是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 学习能力差一些的学生变成陪衬, 更多的时候他们只是听众, 在小组汇报时他们的意见往往被忽视。

对策:为了让小组合作的形式真正成为改变教学方式的手段, 教师要注意下列几点:1.不要把所有问题都拿来进行小组讨论, 如果一切问题不分主次平均用力, 只会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往往“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事实性、陈述性的问题成了讨论的重点。2.对讨论的重点问题, 尤其是一些开放性、值得探究的问题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 并为学生提供汇报他们意见和想法的机会。3.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在分组时要处理好“组间同质”和“组内异质”的关系, 引导组内优秀学生、中等学生和后进生三者间的平等交流和沟通。

七、探究性学习高深化

案例:本次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在各科教学中, 面向全体学生, 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然而在英语课堂上, 很少有教师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在与教师访谈中, 有教师这样认为, 并不是所有的学科知识都适用于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那种体现事物名称、概念、事实等方面的陈述性知识就不需要学生花时间去探究, 靠听讲、阅读、理解等方式就能掌握, 无需探究的问题却要去探究导致了探究的浅层化和庸俗化。探究需要一定的学科基础, 而初中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还处于起步阶段, 还不能达到探究这样的高度。

分析:这位教师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 但根本问题是其误解了探究学习的方式, 将探究性学习高深化了。探究学习的本质是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 并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亲身体验, 主动获取知识和信息, 应用知识或信息去解决问题, 完成交际任务。这种学习方式其实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 我国早有“鱼”和“渔”之说。很多教师采用由学生观察、发现、讨论、归纳、应用的方法来处理, 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

对策:教师要把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做的事情留给学生, 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选择、决定, 去思考、实践、体验、感悟, 去创造、应用;而不是由教师灌输。教师要勤于运用自身的聪明才智, 在教学中提供可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素材和机会。

八、标签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案例:课堂上, 有的教师在讲到某个主题时, 比如教到“sports”这样一个主题时, 往往在教完相关的词汇、操练完有关句型后, 就会很自然地将运动的好处亲口说出, 来凸显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分析: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新课程基本理念和基本特征, 然而一些教师对到底如何处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显得有些困惑, 不知道如何有机地将三者结合起来, 所以出现了上面课堂上教师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 孤立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现象。

对策:教师要尽可能把情感态度的讨论渗透到具体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比如, 在学习日常活动时, 教师可以列出学生经常从事的日常活动, 然后引导学生把这些活动分为两类:一类为自己独立完成或从事的活动, 另一类为必须与其他人合作才能完成的活动。然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从事某些活动必须与他人合作, 这样就把培养合作精神渗透到了英语教学之中。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教师一定要克服这些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力求在“实践教学理念—反思教学实践—改进教学设计—再次实践理论”这样的循环中不断体验课堂教学, 并从中积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真正能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1]陈琳, 王蔷, 程晓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

小学四年级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3

关键词:生本教育;英语课堂;教学反思

生本教育在我校开展以来初见成效。本人有幸能在全校展示一堂“生本”理念下的公开课。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仁爱版七年级Unit 7 Topic 3 We Had a Wonderful Party第一课时Section A。下面结合本节课,粗浅地谈谈学生在课堂上如何体现自主,教师又是如何发挥引导作用的。

一、设置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前置任务,做学生学习的推动者、帮助者和欣赏者

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有很强的求知欲,但持久性比较差。他们争强好胜,思维方式逐渐从感性转向理性,喜欢“钻牛角尖”,关注所有人给予的评价。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让学生探讨新目标语言——一般过去时的特点,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经过认真分析教材,研究重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初步整合教材内容后,我设计了探究型前置作业。通过给出一个非常有趣的包含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两种句型的小谜语,让学生一边寻找答案,一边从已经学过的现在进行时句型特点入手,以旧引新,抓住重点,总结本课新目标语言——一般过去时的特点。在学生以使用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自己自主学习探究前置作业成果的过程中,当学生陷入僵局时给出几个词进行引导,当学生偏离重点时及时将学生的思维拉回,当学生给出精彩看法时给予眼神、肢体、语言的欣赏与表扬,这时候教师既是推动者、帮助者,也是欣赏者。

二、明确小组成员合作交流任务,做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学生对目标语言的特点初步掌握后,就进入课堂交流活动中。课堂交流是“生本”课的中心环节,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本课为了明确各组成员的任务,在合作之前我给学生做了示范与提示,这样学生可以做到任务明确,也达到合作交流的目的。在让学生通过了解课文中Jane,Helen,Sally和Tom昨天做过什么事情之后,设置一个调查任务,即调查“你的组员昨天做了什么”。学生分工合作,体验到相互帮助、相互依赖完成任务的重要性,做学习的主人。教师深入其中,做好参与者与合作者。

三、鼓励全班交流、展示与评价,做好补充者、评价者

新课程标准的六条先进理念中有一条:要“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要将已经学会的目标语言运用于真实的情景交流中,自编自演小组对话,进行全班展示,这是“生本”课的高潮部分。学生的全面参与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转换了师生的角色。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教师成了“导演”。每组学生编的对话内容不一,但紧扣本课重点——使用一般过去时,教师把好舵,学生同时成为表演者和评价者。他们在观看其他小组表演时聚精会神,点评生动有趣,而且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教师及时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利用课堂已生成资源,补充教学内容。在最后的小结反馈中,本课采用了学生对完成前置作业的自我反思,对前置作业满意度进行自评、组长评、教师评,让评价方式更多元化、丰富化,激发了每个学生的自信与参与热情。

四、课上及時记录,课下及时整理,做好反思者

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集体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及时做好记录,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简单的几个词,课下及时整理成文,做好反思者。如本课前我内心对学生总是不放心,而课堂上孩子们的表现实在让我惊喜。我及时地在相应环节记下了“惊喜、相信、不限制”这样的词。课后整理时我这样写道:“因为对学生不放心,在课堂上限制了学生的发挥。生本教育——以生为本,确实要求我们相信学生,给他们机会。也要相信孩子们带给我们的会是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生本之路漫漫,需要学习的东西也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更深入地理解“生本”,在钻研教材、研究教材上多下工夫,使生本课堂中学生的活动更加到位,教师的点拨更能起到一针见血、画龙点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傅道春.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小学四年级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4

1、结合生活实际情景,探索并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算法。

2、能正确应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4、、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算理。

2、解决商的定位问题。

教学准备:

1、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口算:(借助视频)

40×2 = 50×5 = 90×3 = 20×7 = 30×3 = 70×4 = 80×6 = 9 ×10= 30×6 = 40×3 = 60×2 = 2 ×70=

()×30=60()×60=180()×50=200()×40=80()×40=40()×20=180 90×()=180 40×()=120 70×()=140 师: 全对的同学请举手,祝贺你们成为这节课的“口算之星”(设计意图:为本节课学生准确试商奠定基础)

2、板演(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竖势计算方法)

68÷2 = 648÷8 = 567÷5 =

3道题总结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竖势计算方法,为本节课学生推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竖势计算方法做好准备。)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在生活中做什么的时候用过除法呢?

生:我们在分东西、买东西的时候会用到除法。

师: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

二、探索商是一位数、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我们学校每学期开学初,校长都会拿出一部分钱资助那些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同学,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这学期,校长把负责购买任务交给了老师,我准备到文具店为同学们购买文具,你们想和老师一同去吗?

(板书课题)

生:想。

师:(出事教学情境图。)谁来说一说,你在文具店里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钢笔8元一支,文具盒10元一个,书包20元一个,计算器30元一个。

师:同学们,我们到文具店干什么来了?

生:买文具。

师:怎么没有同学关心老师带了多少钱呢?

生:老师,您带了多少钱?

师:老师带了——一边说,一边拿出80元钱。(8张10元)为了公平老师打算用这80元钱都买一样的文具,请你们结合80元这一信息,提出只买一样文具的数学问题?

生:80元可以买多少支钢笔?

80元可以买多少个文具盒?

8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包?

80元可以买多少个计算器?……

8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包?

(小组合作的要求)

先在小组内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在本上写出你的计算方法。

(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2、独立探索商是一位数、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师:好,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怎么列式的?

(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方法,并说出理由)

生:因为1个书包是20元,2个书包是40元,3个书包是60元,4个书包80元,所以80元可以买4个书包。

我列的算式是 20+20+20+20 = 80(板书学生算式)

:我用的是20乘多少等于80的方法,因为20乘4等于80,所以80元可以买4个书包。

我列的算式是20×(4)= 80(板书学生算式)

生:我是用80连续减20的方法,即买1个剩 60元,买2个剩下40元,买3个剩下20元,买4个后就没有钱了。所以80元可以买4个书包。

我列的算式是80-20-20-20-20 = 0(板书学生算式)

生:我想80里面有几个20,有几个20就可以买多少个书包。80里面有4个20,因此80元可以买4个书包。

我列的算式是80÷20 = 4(板书学生算式)

生:……

3、探索竖式计算的方法。

师:你们的想法都不错,那你们会用竖式计算80÷20 = 多少吗?

(老师特别请刚才用列竖式的同学来板书,当小老师讲解,再请一个错误的同学板书。)

生1 4 生2 4 20)8 0 20)80

0 0 师:谁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如果学生能向他们发问更好,如果没有,老师问)

师:我们来看这两位同学的竖式。他们的竖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生:他们的商都是4,但是4的位置不同,一个在个位上,一个在十位上。

师:请你说说“4”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生1:20是一个两位数,计算时,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被除数是80,就是8个十,除数是20,就是2个十,80除以20,就是8个十除以2个十,我就想乘法口诀“二四得八”,8÷2 = 4。所以,80除以20,商是4。4要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面。

师:你又是怎么想的?

生2:哦,他说的对,我写错了。

师:你们同意谁的写法?

生:第一种。

师:(擦去错误的)这道除法竖式计算题和以前计算试题有什么区别吗?

生:以前学习的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今天学习的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而且这个两位数还是整十数。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计算、讨论,你能结合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竖势计算方法,推理出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竖势计算方法吗?

生: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一定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竖势计算方法)

4、估一估,练一练。(片)

师:如果校长给老师140元,可以买几个书包?怎么列式?

生:140÷20

师:请你先估一估,再算一算。

1:因为14÷2 = 7所以 140÷20 = 7 生2:因为20×7 = 140所以140÷20 = 7

师:我们估算的结果对不对呢?下面请同学们用除法竖式验证。(学生独立计算)“7”为什么写在个位上?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140元是14个十元,20元是2个十元。因为14÷2 = 7,所以140÷20 = 7,7写在个位上。

生:20是一个两位数,计算时,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14比20小,再试除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除到了个位,所以7要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面。

师:我们用竖势计算的结果和刚才估算的结果一样吗?

生:一样。

师:这就证明我们既做对了,同时也估算对了。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用了不同的方法计算出80元可以买4个书包,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出色。请同学们看看这几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

生:除法。

师:老师也认为我们在生活中买东西的时候遇到一个数中包含几个另一个数时,用除法计算比较简便,如果你喜欢其它方法也可以用。请同学们快速地用除法竖势来解决刚才你们提出的问题。

80元可以买多少支钢笔?

80元可以买多少个文具盒?

80元可以买多少个计算器?

(请3名做的快的同学到前面板演)

5、试一试,探索有余数的除法是整十数的除法。

师:你们和他们的做法一样吗?

生:一样。

师:通过做这3道题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80元只够买2个计算机,还剩20元,这道题有余数。

师: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应该注意什么呢?

生: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师:说的真好。你们记住他说的话了吗?

生:记住了。

师:请大家齐说一遍。

生:(齐说)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三、试一试

第1关 我是最棒的!

估一估下面各题的商,然后计算。

40)80 20)94 60)246

30)360 20)840 40)562

第2关 帮助别人,他快乐,我更快乐。

90元可以买几个计数器?165元呢?独立完成。

第3关 更上一层楼。

知识拓展。讨论商的末尾“0”的问题

老师回到学校把文具店的商品价格向校长做了汇报,最后校长给了老师600元钱,让我去买书包,快帮老师算一算可以买几个20元的书包?你们会列竖式吗?

师:你觉得为什么商的个位要补“0”。

生:20是一个两位数,计算时,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60÷20,商3,写在十位上,正好除尽,被除数个位还有一个0,不需要再计算,直接在商的个位补0。

四、畅谈收获

同学们,时间过得可真快,快乐的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打算快和

小学四年级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有感情朗读、感悟和交流,培养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从中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请你们回忆所学的第二组课文,哪个人物形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用一句话简要说说理由。(学生回答)

2.这节课我们再来结识一位小男孩,去感受他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请同学们拿起手跟老师书空课题。(板书课题:小珊迪)

3.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师:课前老师安排同学们预习了这篇课文,现在请同学们认读一下这些词语。2.指名认读。

3.认读4个多音字:薄、倒、轧、转。4.书空“薄”字。

三、研读悟情

(一)整体感知

1.师:看来,同学们的预习很是到位。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小珊迪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2.生答。(小珊迪是一个可怜、诚实、善良的孩子。)

(二)感知可怜

1.请同学们把课文中最能表现小珊迪可怜的那一个句子用横线划下来。(生读小珊迪外貌的句子)

2.师:去掉一些词再指名读。

出示句子:他身上只穿一件单衣,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脚冻得通红。

3.师:加上书上的这些词,再读一读。

4.指导读。

5.师:请同学们谈谈读了这段话的感受。

6.生:小珊迪很可怜,穿得很少,家里很穷,脚冻得通红。

7.师板书:又冻又饿

(三)感受诚实

1.师:又冻又饿的小珊迪开始卖火柴了,他怎么说的呢?把珊迪说的话用波浪线划出来。(生读课文)

2.师:我看到一位同学是这样划的,(出示屏幕)和你们一样吗?自己读这几句话,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生自由读这段话)

3.师:手里捧着一盒火柴,又冻又饿的珊迪向我们走来,他向我们说(师生分角色读)

4.出示四次请求的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心情。

“先生,请买盒火柴吧!”(一般请求)

“买一盒火柴只要一个便士呀!”(劝降请求)

“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降价请求)

“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小男孩乞求说:“我可以给你们去换零钱。”(乞求)

(四个句子通过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体会小珊迪十分急切的心情。)

5.师:珊迪只是一个又冻又饿的可怜的孩子吗?再往下读,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6.生:我还知道珊迪受伤了,不能来了。

7.生:珊迪快死了还担心弟弟。

8.生:他被车子撞倒了,还让弟弟送回四个便士。

1先令=12便士。由“七便士不知哪儿去了”、“这是您那个先令找回来的四个便士”,进一步体会珊迪诚实的品质。

9.师:你看,用心读书的孩子就是收获大。原来,珊迪是被马车轧伤的,看看课文第13自然段是怎么说的?

10.师范读。

11.师:在这种情况下,珊迪还让弟弟送还那四个便士,你们说,他是个怎样的人?

(板书:诚实)(再指名读这段话)

(四)感受善良

1.师:这时候,又冻又饿的珊迪需要不需要钱?可是他却没有留下不属于自己的钱。受了伤的珊迪需要不需要钱治病?可是他却没有忘记弟弟送还找回来的钱,多么诚实的孩子啊!

2.齐读这一自然段。

3.师:从小男孩子的话语中,我们感受到的珊迪的诚实,此时此刻,躺在床上的小珊迪会对那位先生说些什么呢?你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读。

4.指名读(躺在病床上说的话)

5.师:想一想,小珊迪快要死了,他会怎么说呢?

6.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7.生:我认为小珊迪快要死了,应该用尽力气来读?

8.师:快要死了的小珊迪却牵挂着弟弟的生活,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9.生:顾别人不顾自己。

10.生:关心弟弟的人。

11.师:这是多么善良的孩子啊!齐读小珊迪说的话。

12.师:作者也就是文中“我”,看到又冻又饿的珊迪,深深地被他的诚实、善良打动了,“我”握着珊迪的手说会照顾他。突然,他眼睛里的光消失了。直到今天,谁读了这个故事不受感动呢?饱受饥寒的小珊迪的美好的品质,将永远打动人们的心。

四、真情流露

与此同时,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请选择小珊迪、小利比、作者、作者的同事中的一位,把自己最真切的心里话用文字表达出来。

五、拓展延伸

小学四年级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使学生经历认识“倍”的学习过程,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通过动手操作以及变与不变中,加深对倍的认识,培养学学生的理性精神。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发展的学生观察、比较、推理、迁移、有条理地叙述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教学重点:理解“倍”的概念。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喜欢上手工课吗?看我们班的孩子也在上手工课。他们在用卡纸剪出了一朵朵美丽的小花。

师:这是一个孩子的作品,剪了几种颜色的花(两种),请你们数一数黄花有几朵,红花轻轻的数数有几朵?

师:只会数数还不算厉害,具有数学眼光的孩子还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第一问题谁来提?

师:同学们刚才提了两类问题,一类是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几朵,还有类大家都提到了一个比字,哎!当两个量在比的时候除了同学们刚才

说的比多比少的关系,他们之间是否存在其他的关系呢?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探究探究。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师:下面我们就拿红花和黄花比比看,看看他们之间是否还存在其他的关系?

师:老师摆了几朵黄花?

师:下面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老师是如何摆红花的?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结合黄花一起看一看,和黄花想比,你又有哪些发现?

师:如果把3朵黄花圈起来看成一份,那红花的有这样的几份呢? 师:红花朵数有这样的2份,也就代表了,红花有几个3朵? 师:像这样黄花有3朵,红花的朵数有2个这样的3朵,我们就可以说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2 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倍的认识。师:哎!红花的朵数为什么是黄花的2倍呀,谁能结合着图再来说一说?

师:看来红花和黄花比的时候,除了存在比多比少的关系,他们之间还存在倍的关系。

三、在变化和操作中,加深对倍的认识

1.标准量变,比较量变

师:如果黄花的朵数不变,要让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4倍呢?又该怎么摆呢?谁上来试一试?(找生上台摆一摆并让生说一说)

师:孩子你能结合图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师:如果黄花的朵数不变,要让红花的朵数变成黄花的3倍,又该怎么摆呢?谁能上来在试一试?

师:下面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3朵黄花不变,要让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8倍呢?20倍呢?100倍呢? 2.标准量和比较量同时变,倍数关系不变

师:好请看大屏幕,此时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几倍?

师:如果老师把这里的黄花去掉1朵,红花的朵数还是黄花的3倍吗? 师:谁能说说理由?

师:那让红花的朵数变成黄花的三倍,应该把红花怎么办? 师:如果老师在这里填上一朵黄花,要让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3倍又改怎么办?

师:那这样看来,要想保证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3倍,黄花几朵一份,红花也应该几朵一份。3.比较量不变,标准量变

师:同学们,此时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几倍?

师:也就是说单凭红花这一个量能确定他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吗? 师: 要想使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倍数,黄花可能是几朵呢?下面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试着猜一猜,圈一圈,填一填。(搜集学生的作品,并上台展示)

师:哎同学们红花朵数一直没有发生变化,为什么红花的朵数一会是黄花的6倍,一会是3倍,一会又是2倍,一会又是1倍呢?

师:也就是说尽管红花的朵数没有变,但黄花朵数却变了,也就是红花比的对象发生了变化,所以倍数也就变了。知识拓展(不是整数倍)

师:假如黄花有4朵,这时用倍该如何表示?

师:这是我们可以说红花的朵数比黄花的1倍多2或者也可以说红花的朵数比黄花的2倍少2.4.形状和位置改变,倍数关系不变

师:同学们,刚才我一直在研究红花与黄花朵数之间的倍数关系,那在其他事物中是否也存在倍数关系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师:在这里红圆片的个数是黄圆片的几倍呀? 师:能说一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吗?

师:如果你还有点迷惑的话,我给大家变一变,你就明白了。(课件展示)

师:哎!这回大家能清晰的看出红圆片的个数是黄圆片的3倍了吗? 师:在这里黄圆片有几个,而红圆片有几个3。所以片的个数是黄圆片的3倍。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给大家来个超级变变变。

师:圆片没有了,变成了一个黄色的正方形和3个红色的正方形此时谁的个数是谁的几倍?

师:老师在变,长方形没有了变成了正方形,这回谁的个数谁的个数又是谁的几倍呢?

师:老师在变,正方形没有了,变成了红线段和黄线段,这回谁起来说一说什么线段的长度是什么线段的几倍?

师:那如果把黄线段挪到这呢?红线段还是黄线段的3倍吗?在挪到这呢,在挪到这呢?

师:哎!为什么黄线段的位置一直的发生变化,红线段长度总是黄线段的3倍呢?

师:也就说两个量的倍数关系只和数量有关和位置没有关系。师:再看,如果这里的黄线段和红线段分别表示的是苹果的个数和梨的个数,这时谁又是谁的几倍呢?

师:那如果代表的是男生的人数和女生的人数呢? 师:如果男生有5人,女生有多少人? 师:如果男生有8人,女生有多少人? 5.猜一猜,孟老师的年龄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我们班的一个孩子今年几岁了?

师:孟老师的年龄正好是她的倍数,谁来猜一猜,孟老师的年龄可能是她的几倍呢?

师:孟老师的年龄究竟是他的多少倍呢?请你仔细看,出示4倍。师:孟老师今年多大了? 6.感受倍的威力

师:作为一名学生,经常会有浪费纸的现象。如果一名学生一天浪费的纸相当于1张A4纸。(课件出示)

师:假如一个班有50名学生,一个班浪费的纸将是一名学生的多少倍?

师:假如一个年级有10个班,一个年级浪费的纸是一个班的多少倍? 师:一个学校有6个年级,一个学校浪费的纸是一个年级的多少倍?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小学四年级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7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词语盘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在熟读成诵中积累词语,合作讨论中发现这些比喻句表达的不同感情色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宽带网,了解战争带来的危害,激发学生热爱和平,憎恨战争的思想品质。学习重点:

积累词语。学习难点:

对比喻句的认识以及体会。教法、学法:讲授、合作与探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插图 学习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从字里行间了解了战争给孩子们带来的苦难,聆听了他们对和平的呼唤,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单元的课文。(学生自由回答)

2.同学们记忆的非常好,下面我们学习今天的新内容,更深刻的感受一下吧!

二、学习“读读写写、读读记记” 1.学生自由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2.教师指名学生读,并且正音(多鼓励学生)。3.学生齐声朗读词语,再次记忆“读读写写、读读记记”里面的词语,积累下来。

三、学习“我的发现”

1.课件出示句子,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2.全班再次齐声朗读句子,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这两组句子中带点的部分表达了怎样不同的感情?

3.教师指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作用。4.做练习,巩固。

四、学习“日积月累”

1.指名学生,尝试着朗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集体正音。

2.分小组进行比赛朗读。比一比,读一读。(掌声鼓励最准确,最标准的小组)

3.再读成语,边读边思考这些词语的意思,并讲讲故事。4.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进行巩固。5.小活动:完成扩展练习。

五、学习“宽带网”

1.过渡: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沉重的,下面我们来看看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大罪,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伤害。

2.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学生感受。3.阅读“宽带网”中的内容。

4.你在生活中还收集了哪些英雄人物的故事,讲一讲。

五、小结

本节课,我们积累了描写战争的词语以及描写战略战术的成语,掌握了不同比喻句的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一读。

六、作业

1.抄写日积月累。

2.搜集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并讲给伙伴听。

阿力麻土小学

四年级(1)班

小学英语四年级教学反思 篇8

在上课后,我对这次活动写下了一点点的个人反思,希望能够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帮助与进步,同时也更希望与所有的小学英语老师进行探讨与交流,从而共同进步。我主要有以下几点收获:

1、课堂活动的趣味性与有效性到底如何才能更好的得到有效的统一?

我们很多的课堂设计都会包括很多的游戏,但往往会一不小心就成了“为游戏而游戏”。整堂课看起来似乎很热闹,但一节课下来,问学生学到了什么,或是掌握了几个句子,大多都是不知道。众所周知,趣味性固然重要,但是课堂的有效性更是重中之重。任何活动的设计都应为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服务。如果活动偏离教学目标,即使形式再活泼也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我认为我们课堂教学活动千万不能错位了。

2、如何把单词教学溶于句子教学当中

很多老师在上课时,只强调单词的教学,进行枯燥乏味的机械操练,往往忽略了把新授单词与已学的句子有机结合。其实单词只是语言教学中的一个个体,我们应该将个体容于整体当中,单词很重要,但更不能忘了与句型的操练结合。只有运用将抽象内容具体化的直观教学方式,创设活泼有效的认读活动,自然真实的语言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读,能让学

生学以致用,既有趣、又学到了知识,提高了单词的记忆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语言就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如何更好的对话教学

对话应该是最难上、最难处理的一个大难题了,但是,要知道,再长的对话,再难的对话它也是由一个个句子组成的,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把它分解开来上呢?一个长的对话,我们可以把它分解成3个、4个,或是更多的小对话来进行教学,等小对话熟悉了,再把他们连回去,不就完成了整篇对话吗?此种方法可归纳为总---分---总。

4、如何在课堂内合理、有效使用录音机的跟读的教学

大多老师在课堂上纯粹地让学生听一遍录音,听前预先没有向学生作任何的`要求,给人的感觉只能是为了使用录音机而使用录音机。其实,这一环节很重要。因为录音机的示范作用、感染作用极强,尤其对农村小学生来说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规范朗读的习惯,打下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矗所以我认为一定要有时间留给学生听及跟读,但是跟录音读应该放在哪个环节更好呢?

我认为放在presentation后practice前进行更好。在呈现后,学生基本能认读教学内容,趁机顺势让学生跟读、仿读进行有效操练。教师让学生跟录音读不要只留于形式。目前录音机在我县大部分学校十分普及,录音带的成本也不高。推广使用录音机和录音带是既经济又有效的做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利用录音机,让学生模仿真实、地道、自然的英语,从而在英语初学阶段在语音语调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日后的英语学习铺平道路。

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9

在今天的区公开课上,我收获颇多。非常感谢领导老师给我这次提高进步的机会,现将自己在这节课上的感悟总结如下:

在40分钟的英语课上,认知法不排除模仿,但由于缺乏语言环境,学习途径主要是通过理性思维,学习语音、语法、词汇知识,掌握语言规则,指导听说读写,举一反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语言能力。英语在中国是外语,不能采用二语教学类型,而要以语言知识为拐杖,在运用经验学习的同时,要注意理性认知;对于小学生尤其要培养他们可持续发展的语言学习能力,不能排斥语言知识。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因为教学手段的简单而否定教学实效,应以不一样的方式方法来对待我们的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是要重视培养兴趣,但不能单靠唱歌游戏去学习,因为培养兴趣主要是为了学习英语。小学生学习英语不是英美的移民学习英语,只有不断学到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满足他们的成就感,才可能培养持久的兴趣。目前我们的小学生每周只有100多分钟的英语课,单靠唱歌游戏不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新鲜劲儿一过,孩子们就会厌倦。所以,唱歌游戏应该作为小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养兴趣的手段。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小学生在记忆力强的时期多记单词,多学习语言规则,并尽可能多创造模仿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是可以互补的。真正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光听说不读写,很难收到高效。只靠模仿不培养学习能力,也难减轻学习负担。所以小学生还是应当认真进行语言学习。

小学英语四年级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篇10

小学英语四年级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天气是我在每节课开始时和学生进行口语交流时常常提到的主题,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掌握了表述“现在的天气”的几个常用句型:How’s the weather today? It’s „在平时的会话练习中,学生们基本上能正确运用表示天气的形容词rainy, sunny, windy, hot, warm等。

在这个单元中要求学生能运用形容词rainy, cloudy, windy, snowy,来表达。但是小学生对学习的东西不能一下子就记住。所以我决定进行“日常渗透,分散教学”。在学期初,我照例每节课开始的几分钟和孩子们进行天气主题交流,在经过几次复习后,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让班里的孩子轮流担当小小天气预报员,对当天的天气做一个预报。学生们通过两三周的课前口语交流的多次重复已经基本掌握其含义及用法。每天预测天气的活动激发了孩子们的表达欲望,很多学生主动收看电视天气预报,并运用新句型在课堂上大胆进行口语表达。在正式上新单元前,全班已经掌握了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反思第四单元“天气”主题的教学,我认为教学重点难点得到巩固和突破,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也不费力,达到了开学初我预想的目的。今后,我还将尝试用“日常渗透”的方法,把各种难点知识“分散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好英语。

闽教小学英语四年级上教学反思 篇11

1b:总体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的较好。但还存在不足的方面:对后进生的关注欠缺。在教学中,个别后进生理解、反应慢,有点跟不上老师的教学,就有些心不在焉了,在做其它的事情。在今后教学中,在教学学习、练习中要针对性地对这些后进生采取一些方法、策略:小组学习、一帮一等形式,来调动后进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a:总体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的较好。但还存在不足的方面:对后进生的关注欠缺。在教学中,个别后进生理解、反应慢,有点跟不上老师的教学,就有些心不在焉了,在做其它的事情。在今后教学中,在教学学习、练习中要针对性地对这些后进生采取一些方法、策略:小组学习、一帮一等形式,来调动后进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b:本节课的存在的问题:

1、大的线路是存在的,但是却给别人在小线路上有点凌乱的感觉。原因在于自己在教学的过程一些知识点做了无谓的重复,有些罗嗦与累赘,先后顺序的安排也因而给人的感觉有点颠倒。warm-up在时间的使用上也过于费时,过程不够精练。

3a:本节课中,在学习“十几”数字的表达中,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总结规律、然后把规律应用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3b:在教学句型“I have”的时候,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这句型的意思和用法,而是通过拿直接手中的包,学生手边的笔文具盒等等,一遍拿着东西一边说 I have...让学生理解和领会她它的意思和用法。这些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更易理解,利于学生的输入

4a: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抓信故事中的动物特点,模仿他们的动作语言,学说他的所说的话,融语篇教学于情景表演之中,让学生在表演中练。

4b:在复习英文数字单词one至sixty过程中,对非整十的英文数字进行了归纳比较并板书,结果用了过多的时间,导致Step4 Extension的 “综合活动——数学竞赛”这个教学环节没有时间展开,不能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5a:本节课充分利用和开发英语课程资源。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力求通过多样化的操练和游戏活动,创设空间,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但也存在着问题:复习的环节时间过长,有些拖沓,造成后面的内容学习时间不够。

5b:本课注意学习日常生活的安排,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因此我设计了课文表演,但表演没有表演性,没能让每个孩子开口。

6a:本节利用多媒体引出新短语,并自然而然地把新短语融入到句型It’s time to„中,同学能很快地接受语言信息,感知语言,领悟语义,并增强对新知识的记忆。

6b:本节课安排小组调查活动给同学提供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机会,同学们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更好地掌握、运用所学内容,增强了学习英语自信心,调查后的汇报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既可以反馈同学的调查结果,又让同学再一次得到了实践的机会。7a: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显著特点是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以文化背景知识为切入点导入所学知识,在有节奏的说唱中体验语言,在完成任务中巩固所学语言,在轻松愉快的行动中输入语言,在表演中运用语言。

四年级上册英语教学反思 Unit1 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是在“教室(classroom)”这一熟悉的场景下,让学生学会谈论教室(包括教室里的东西),在教室里发生的一些事情等,学习一些日常交流用语,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了解一些语言文化,并在大量的、有效的训练中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现将本课的反思总结如下:

1、英语学习是语言的学习,语言学习是培养理解、表达技能的问题,不是单纯的知识问题。不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多译,不五官并用、并以脑为主导是不能多快多好地掌握英语这一技能的,所以在课堂中我利用录音机,图片等让学生听,说,练,让学生边听边指,力求学生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2、本节课学生学习兴趣足,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整体效果不错,但是也存在不足之处,个别学生有点紧张,不敢回答问题,怕老师同学笑他,我虽然及时用眼神、语言进行鼓励,但是做的还不到位。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进行及时鼓励,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英语课堂上畅所欲言。Unit2 本课的学习目标是:学习单词school,cousin,并能够初步运用that,from等单词。学习句子:She’s from Taiwan.Which class are you in? 学习字母组合ir在单词中的读音。学唱歌曲:My Happy School.。因此我们在导入的时候就先播放音乐,让学生们欣赏歌曲,增加学习的兴趣。通过游戏环节,让学生们复习所学的知识,又能引入新授课的内容。在教授新课的时候,注意单词“that 与this” 的区分,在句型She’s from Taiwan.Which class are you in?的教授中,我采用了大量的全班对话,小组对话,同桌对话环节,目的是巩固所学的句型,尽量让学生在本课内,能将这两个句型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学,宝岛台湾也是祖国的一部分,在拓展练习时,融入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制作表格,学以致用,将英语融入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学会互相合作。Unit3 本课围绕教学,设计了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如讲解评价,激起兴趣,一开始就把班级分为五大小组,形成竞争机制;复习热身,做好铺垫,通过歌曲,报数活动使得新旧知识自然衔接;呈现新知,多种操练,既有全班操练,小组操练,个人操练等多种方式。

1.立足学生,方式多样。活泼有效并富有趣味的操练单词,比赛贯穿课堂,活用“消消乐”游戏,介绍自己的农场等任务型教学等。媒体多样,利用学生熟悉的动物声音和图片,歌曲等,让学生感兴趣。

2.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引导学生利用迁移的学习方法学习新词。如:教完15(fifteen)后,通过引导学生发现构词特点,让学生尝试学习16(sixteen),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寻找学习,记忆方法的能力。Cow单词教学时,同样以学生学过的now how down引出,让生自己拼读,发现规律。3.引导学生学用结合。课堂上郑老师创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拓展活动,即介绍自己的农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运用语言知识。4.表述具体,借鉴性强。每个环节都考虑到呈现的形式,借助媒体和活动方式,甚至语言表达,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Unit 4 Time Lesson 7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能听,说,认读主要单词:clock, o’clock, time。2.能听说读句型:What’s the time? It’s ten o’clock.It’s eleven fifteen等。教学重、难点能听说读句子What’s the time? It’s ten o’clock.It’s eleven fifteen.以及掌握时间英文表达方式的规律。为了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并将所学的知识自然有效地运用于生活实际。因此本堂课的教学思路的设计结合了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课堂教学以与每位学生密切相关的“时间”为主线贯穿始终。

基于小学英语“指导——自主学习”这一理念,我在课堂上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使用实物、多媒体,营造了一个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并将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将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我鼓励他们在游戏、活动竞赛中大胆展示自我,让所学的知识得到升华,把所学知识转变成为真实交际的能力,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并尊重每一位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学习目标和策略,使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实践表明,和谐、民主的氛围有利于解放学生思想,使学生思维活跃,从而敢想、敢说、敢做、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大胆创新,这样有利于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在实践中他们学会自我评价,由此产生的成就感又转化为无穷尽的学习后继力。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才能跟上新教材所蕴涵的新理念。unit5

本课开始时,营造英语的语言环境,设法让学生进入学英语的状态。利用歌曲复习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句型,既调解情绪,又为新课教学做铺垫。利用多媒体引出新的短语,并自然将新的短语引入句型中,学生能很快接受语言信息,感知语言,领悟语义并增强对新知识的记忆。“小小作曲家”播放伴奏音乐,鼓励学生用三个新词组来翻唱老歌,以此培养学生乐感和创新能力,爱唱歌是所有孩子的天性,让他们在优美的音乐中操练所学短语,能很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创设情景,学习句型,并在学完后用所学句型进行操练,做到当堂学习,当堂巩固,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小组调查活动给学生提供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机会,学生们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更好地掌握御用所学内容,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活跃了课堂氛围,使学生有种意味未尽的感觉。Unit6 这节课教授的内容是闽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6 PartA.本课教学的核心内容是“询问他人的早餐”,要求学生在相应的情景中,会使用What’s for breakfast?并作出回答,培养学生运用句子谈论三餐的交际能力。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课件、卡片等创设较为真实的学习情境,运用歌曲、游戏、采访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努力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引用孩子们耳熟能详的明星人物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敢于开口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语言实践。四年级的学生由于年纪小,敢于表现自我,学习积极性很高,教师的鼓励、调动,使他们说英语的欲望很强。此外,我在本节课中坚持操练巩固,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课的单词milk、bread和tomato学生掌握的较好,孩子们能快速的根据图片说出单词,但是对于句子的掌握还有待加强,如I like them.和They’re good for you.等,要求学生把它们读出来有一定难度,这跟课堂上句子的操练较少,方式较单一有关系,课文的学习也不够充分,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改进。

Unit7 Christmas在本课的Warming-up环节我播放了歌曲《Jingle Bells》来营造气氛,并导入课题。然后创设情境“Santa brought you many presents.” 结合课件复习了单词pen,pencil,pencil-box,ruler,bag等,接着导入新词robot和computer的教学,最后进入句型教学。每个环节都很紧凑,衔接得很自然。在教学句子What presents do you want?I want a„„时,让学生复述句子,老师板书这种做法很好,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充分操练了新句型。因此在教学What present does he/she want ?He/She wants a „„时也可利用此方法。大部分学生对do-does,want-wants这种单三大概念掌握良好,在教学中老师让一位学生上台抽卡片,其他学生用 What present does he/she want?提问,老师点个别学生猜,既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很好地巩固操练了句型。但有部分学生What present读得不够清晰到位。在课文学习中,老师通过让学生听音回答问题、自读课文、请个别生带读课文,最后再听音跟读,循序渐进,在英语教学中运用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在最后4人小组进行调查填表时,由于老师的要求不够明确,导致部分学生开小差,课堂有些混乱,如果分两人小组互相问答进行调查,然后填表后投影出来,由老师问,其他学生答,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达到了操练所有句型的目的。同时,在小组活动时,老师可走进学生中,这样对课堂的调控也有一定的作用。总体来说,这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得科学合理,但课堂调控还应多加强。Unit8 Spring Festival

我以歌曲Happy New Year 热身,然后以春节传统活动——放鞭炮导入课题,接着让

学生听录音,整体感知新知识,随后以时间为主线,教授本课单词、词组和句型,充分运用录音机、磁带、多媒体课件等,采用形式多样的操练方法,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用贴金币、发红包等评价机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本课的重点知识: How do you spend Spring Festival ? We make dumplings / have a big dinner /„ 新知识教完,我设计了一个游戏:Listen and choose.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听力及对新知的理解,接下来是听课文录音的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遍听完,回答问题:

六年级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12

教学时间:2011年5月11日

题:空间与图形(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我于2011年5月11日上了人教课标版第十二册六年级数学公开课“空间与图形(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一课后,经全体教师评课提出的宝贵意见,以及自己总结课后的得失,特作本课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复习近平面图形的名称及其特征;用字母表示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加深理解平面图形周长、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课前自己精心设计了教具,相应地节约了课堂时间。既而根据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研究,确立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在学生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对平面图形周长、面积计算公式的归纳与总结,重点对学生巩固复习用字母表示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学会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难点突破学生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实施课堂教学中,目标明确,抓住了教学的重难点,教学环节较为紧凑,板书有条理,能对学生给予多种形式的鼓励,激情投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最有感受的是推行了新课程理念教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教学模式,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不过,在教学中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结合教师们的提议和自己的失误,颇感受益匪浅。语速过快和板书潦草是长期已久的“老毛病”;由于本人知识肤浅,普通话极为不标准,讲课之中时时混扎着方言,造成洋不洋来土不土的怪异语言有待改进。由于本课内容偏多,时间紧迫,心里紧张,情绪波动,造成板书出现知识性错误,并拖堂8分钟,由此,在有限的时间里不能达到教学任务;其次,欠缺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训练,对多边形的周长、面积举例甚少,造成学生难以加深印象。

上一篇:《植物的根》教学设计教案下一篇:水利事业单位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