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的面试

2024-11-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纠结的面试(精选11篇)

纠结的面试 篇1

事情是这样的,一直想从事海运集装箱物流的工作,因为原本做了几个月,后来和领导沟通问题没做下去.然后在51job上投了几个喜欢的工作,也被浏览和导出了,可是电话偏偏不来.

后来看到本地有个职位就顺便投了,招调度员的,主要是陆运车辆的调度.但不是海运是陆运集装箱.今天下午在午睡的时候来了电话,看到陌生号码礼貌的接了电话.和这个负责人聊了几分钟,说要在我们负责的工业园监装货物,也问了我几个问题.然后通知我下周一面试.感觉还不错.但是这个公司我在网上看到很多坏的评价.说领导层混乱,管理不好.这边企业属于广东外运下面的分公司,说是国企,但是不知道到底这个工作好不好,广东外运下面的公司待遇怎么样. 谁知道的 回答下.谢谢

纠结的面试 篇2

但近来新能源汽车领域内的焦点并不在此, 而是一个叫稀土的东西被热议。什么是稀土?恐怕大部分人对稀土的概念还只局限于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几个生僻晦涩的字, 把稀土当成“土的一种”的想法的人估计都大有人在。当然, 稀土对于新能源汽车, 尤其是电动车的意义也自然不为普通民众所知。

事情起源于中国政府对稀土资源的管理政策。近几个月来, 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商务部等出台了减少出口配额、加收出口关税等一系列政策, 规范稀土出口;同时, 在出口环节, 商务部进一步加强了稀土出口企业管理。

这不是中国政府和官员第一次对稀土资源进行关注, 也不是专家学者第一次提出相关建议, 但引起国外媒体、外国政府和企业的高度聚焦, 这是第一次。外界反响之激烈, 以至于温家宝总理在第六届中欧工商峰会上专门就此问题做了阐明, 成为该届峰会的一个热点。

翻开中国稀土的出口史, 可以看到在稀土领域存在着与铁矿石等资源类似的“市场悲剧”。铁矿石的事情大家都知道, 尽管在进口了世界贸易量75%的铁矿石, 但中国在铁矿石贸易中的定价中依然缺乏话语权。稀土也是一样, 媒体报道“中国是过去10年间世界惟一的稀土供应国”, 但却卖出了“土”的价格。与此相对应的是, 在短短的10年时间里, 以美、日等为代表的国家却用中国廉价的出口资源建立了大量的稀土储备, “而中国现有的稀土资源仅能维持未来15~20年的需求” (商务部官员语) 。行业不能承受之重的是, 在稀土的上游分离技术与下游产业应用上, 中国依然面对的是日、美等国家的技术壁垒。

以娃为中心,纠结不纠结 篇3

“以娃为中心”满足的是家长

实验方法:在第一项实验中,有136位家长参与,他们家中都至少有1个年龄低于18岁的孩子。这些家长都是“以娃为中心”的典型代表,每个人都发表了强烈的“以娃为中心”的自豪言论。比如“我孩子的幸福比我自己的幸福可重要多了”。研究人员记录了这些家长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占用了多少原本属于自己的时间,每周带孩子出去用了几个小时,给孩子花的钱占了自己多少收入。在过去两周为了顺从孩子的意愿,有多少次牺牲了自己的意愿等等。最后,家长们填了一个问卷,写出觉得从孩子身上得到的幸福有多少以及感受到的意义有多重要。

第二个研究是让家长们一个片段不落地回想前一天都干了什么,之后让家长对不同的活动比如工作、吃饭、照顾孩子等各种进行评价,是高兴、温暖,还是忙碌或生气抓狂。

其实孩子感到束缚并不快乐

实验结果:第一个实验的调查结果显示,“以娃为中心”的家长们表示出照顾孩子会得到更高的快乐。第二个实验的调查结果显示,家长们只有在照顾孩子时才能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情绪,然而在做其他任何与孩子无关的事情时,他们都很少能出现快乐的心态。

实验表明:以孩子为中心的生活牺牲了家长的幸福,消灭了他们除家长身份以外的自我身份认同感。家长的自我认同感建立在孩子身上,孩子成为他们活着的主要意义和生活的主要目的。然而,对这些家庭的孩子所做的调查问卷却显示,大多数孩子对家长的过分看护感到束缚和压力,孩子为了让家长活得有意义,于是抑制自我的发展。更有甚者,有些孩子为了让家长觉得自己有能力,而故意让自己变得不能自理。这时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有时候家长口中所谓孩子“没能耐”,竟然是孩子对父母的一种扭曲的爱。家长还沉溺在那个以为牺牲自己孩子就能快乐的意识里。研究结果表明,家长照顾孩子获得快乐这本身并没有错,但是不能够依赖于这种快乐,不能够从孩子身上索榨这种快乐。家长还是应该从生活中找到其他能滋养自己的乐趣,这样孩子们才能够真正感觉快乐。

纠结的大蒜 篇4

其实莫说是日本人, 就是对什么都敢吃的中国人来说, 生吃大蒜这种神技, 大约也只是北方人的嗜好, 就大蒜这个物种, 也是陕西人张骞从中亚引进。不少南方人初来北方, 都会被餐桌上生嚼大蒜不亦乐乎的场景惊得瞠目结舌。在他们眼中, 蒜这种东西不过是炒菜时略作点缀的调料, 哪能当菜一般大嚼猛啖?甚至在上海人周立波嘴里, 吃大蒜已成为喝咖啡的反义词。

这种看法由来已久, 清徐珂所著《清稗类钞》, 其中专门有一条“北人食葱蒜”, 云“北人好食葱蒜, 而葱蒜亦以北产为胜。直隶、甘肃、河南、山西、陕西等省, 无论富贵贫贱之家每饭必具”。言及此处, 还不忘引用清代著名史学家赵翼《旅店题壁》:“汗浆迸出葱蒜汁, 其气臭如牛马粪。”另一位清人王之春的形容更刻薄:“今以二八女郎偶一吹气, 不可向迩, 颇有西子不洁之叹。”

徐珂、赵翼、王之春, 分别来自浙江、江苏和湖南, 如此不喜生蒜倒也正常。不过也有例外, 比如赵翼的江苏老乡汪曾祺, 自打文革在东北尝试过油饼就大蒜, 从此爱上此物, 回老家吃阳春面还要备两头蒜, 家人“大为惊骇”。宁波的散文家鲁彦形容更传神:“吃了大蒜以后还有一种后味和香气久久地留在口中。今年端午节吃粽子, 甚至用蒜拌着它了。‘大蒜是臭的’这句话, 从此离开了我的嘴巴。”

吃面条油饼就蒜还算平常, 连吃粽子都就大蒜, 可见这种“后味和香气”的确是一种难以言表的奇妙感受, 特别是吃肉的时候配点蒜, 简直升华出了神圣的味道。大约也是因为大蒜口味太重, 这东西被佛教徒归到了荤菜里面去。

而对大蒜痴迷的, 也不仅仅是中国的北方人, 东南亚人、印度人、墨西哥人、欧洲人同样离不了它。特别是在欧洲, 香蒜面包、奶酪大蒜意面、大蒜焗蜗牛, 无一不是重口味, 德国甚至还有大蒜蜂蜜、大蒜果酱这样的重武器。而且在欧洲传统文化中, 人们相信大蒜具有驱赶魔鬼的神奇力量。吸血鬼害怕大蒜的传说且不论, 瑞典人也认为大蒜能让食人巨人“特洛尔” (Troll) 乖乖待在山洞中, 热门游戏植物大战僵尸里, 大蒜也是能让僵尸绕着走的利器。

其实所谓魔力, 大概都是源自大蒜的重口味。据说古希腊的摔角选手常会在赛前嚼几瓣大蒜, 给予自己力量和勇气, 依我看这只是托辞, 靠大蒜味吓阻对手才是真的, 早年法国乡间的居民用大蒜驱离猎食家畜的野兽, 大约也是这个道理。不过重口味有时也能带来一些浪漫的东西, 比如西式婚礼的捧花习俗, 就源自欧洲人认为气味浓烈的香料及香草 (包括大蒜和细香葱) 可以卫护婚礼上的人们免遭厄运及疾病的侵害。不过今天要是哪个在婚礼上捧一捆大蒜, 怕是来砸场子的。

尽管大蒜有令人争议的气息和魅力, 但从科学角度讲, 它的确是一种非常有益健康的食物。不但具有杀菌、消炎的功效, 还能抗衰老, 防治肿瘤、心血管疾病。不过这些功效都有一个前提, 那就是蒜最好生吃。有统计显示, 在中国,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 南方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往往高于北方———这大约与吃不吃生蒜有一定关系。

“纠结”的英文表达 篇5

1. be in a dilema

It seems you are in a dilemma.

看起来你很纠结。

2. You just can’t get over ... (you can’t forget ...)

The French soccer fans can’t get over the World Cup 2002.

法国的球迷很难从2002年世界杯中的失利的阴影中走出来。

3. dwell on something

You should not dwell too much on your past failures.

你不应该老是想着过去的失败。

We shouldn’t dwell on someone’s past.

我们不该总抓住一个人的过去不放。

4. prey on somebody’s mind

The thought that he could have helped more preyed on his mind.

他本来可以多帮些忙,这个想法使他一直耿耿于怀。

5. take something to heart

Don’t take such small things to heart.

别为这点小事想不开。

6. be torn

My heart is being torn in two different directions.

我拿不定主意。

7. on the fence

I’m on the fence.

我举棋不定。

8. the lesser of two evils

It was considered that this alternative would be the lesser of two evils.

人们认为这种选择的害处小一些。

Neither candidate seemed capable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People voted for him as the lesser of two evils.

纠结的便当 篇6

当章鱼小编拿出便当,大家都吃了一惊:原来不是一盒,而是三盒,而且每个盒子上还贴着莫名其妙的标签,分别写着“贝贝”“虾虾”“贝虾”。

波罗一看,口水都快流下来了,却发现章鱼小编捧着饭盒,笑得很诡异。波罗马上明白自己这调皮的表姐又要搞怪,叹了一口气说:“说吧,怎么才能把东西吃到嘴?”

章鱼小编笑得越发得意,说:“嘿嘿,菜呢,其实只有两种,就是你最爱吃的贝壳和虾。这三个盒子里,一个装的是一份贝壳和一份虾,一个装的是两份贝壳,剩下一个装的是两份虾。但是,上面的标签全都是错的。而你只能选一个盒子,从里面拿出两份食物中的一份查看,从而判断出每个盒子里装的究竟是什么。猜对了,东西全归你,猜错了,可就是我们大家替你吃了啊!”

莫笛一听,吃了一惊,问:“只能打开一个盒子,还只能拿出其中一种查看,这可能吗?”

柯伦布小声嘟囔:“章鱼小编成心的吧?分明就是不打算给波罗吃啊!可是平时没觉得她这么不厚道来着……难道她还是对波罗今天的表现不满?真是纠结……”

那么波罗要如何解开表姐给他出的难题,并吃到美味的贝壳和虾呢?快来帮帮波罗吧!

茁壮网络:纠结的微软梦 篇7

技术出身的企业家多半拙于言辞, 茁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徐佳宏却是个例外。尽管公司看起来颇为“土气”, 徐本人的穿着打扮也像极了广东大排档的青年掌柜, 但仅凭见面的第一句话, 他就成功地“雷”住了记者。

当然, 他没忘记补充一句:“我们没有微软那么大。”

这其实是句废话。微软市值超千亿美元, 2008年营收超600亿美元;而茁壮网络尚未上市, 2008年的总营收仅为1.5亿元人民币。

但徐佳宏的类比并非毫无道理。茁壮网络的主打产品——iPanel系列软件, 其在中国的有线数字电视市场占有率已高达76%。iPanel产品已被全球过百家数字电视网络运营商采用并投入商业运营。iPanel数字电视软件的覆盖用户超过7000万, 全球安装iPanel产品且被运营商在线营运的终端近1000万台。2003-2008年, 茁壮网络每年的成长速度都超过100%。

“某种程度上, 茁壮颇像Windows家族之于个人电脑领域。”不过, 徐佳宏有意无意地省略了一个定语——“早期的”。

1999年, 徐佳宏从原单位天威视讯辞职, 投身于互联网创业浪潮之中, 创办了茁壮网络, 但直到2002年, 茁壮始终在亏损边缘徘徊, 一度甚至连工资都发不出来。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公司产业没有聚焦, 茁壮做过一系列尝试, 包括监控、DVD、智能家电等等, 最终把资源全部投向数字电视。

徐佳宏坚信, 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 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过渡已成定局, 机顶盒必将成为电视机不可或缺的关键硬件, 既然如此, 茁壮为何不能成为微软?

“电脑、手机都有自己的软件平台, 电视机却没有, 但机顶盒既有CPU又有内存, 本就是一台小型的计算机, 所以总要有人来做它的软件平台。”徐佳宏解释说, 传统电视主要是播放音频、视频, 不能看图片、网页等非视音频业务, 但数字化后解决了这些问题, 电视的功能也越来越像电脑。“我们和微软、索尼、NDS等巨头一样, 都在抢占客厅。”

这注定是一条艰难的道路。押宝数字电视, 宏观变数太多了, 而且这意味着茁壮在往底层走, 技术上的难度要比应用层面大得多, 而利润却不见得更多。更重要的是, 机顶盒并不像个人电脑一样有统一的硬件技术标准。微软的成功是以IBM制订了PC标准化架构为前提的, 而且还有英特尔这个硬件伙伴的有力支持。除此之外, 无论是大型机、小型机还是手机领域, 操作系统和硬件标准都是百花齐放。而机顶盒硬件差异太大, 软件平台厂商就必须要对各类硬件、芯片有深刻的了解, 付出的代价惊人, 却未必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在中国, 没有任何一家厂商具备这样的实力和能力整合上下游, 茁壮也不例外。选择这条道路, 风险之大近乎商业自杀。茁壮网络凭什么最终交出堪称奇迹的成绩单呢?

“企业只能做好一样东西。微软也在这一领域发展, 算是我们一大主要竞争对手, 但他们也没超过我们, 国内市场没做起来, 国外也很一般。他们技术、资金、市场开拓能力不强?不是, 是他们不专注。”2002年以来, 茁壮只做了软件平台这一件事情, 定位从来没有动摇过。在他看来, 微软并不成功。“也不是说微软的电视产品一定会失败, 我只是说一个企业多元化成功的可能性很低。”

“专注做一件东西, 跟产业链上下游没有竞争关系, 就容易跟人合作。而且, 做平台一定不能对别人设门槛, 尽管茁壮始终面临盗版问题, 但我们的软件从来没有带加密线, 被盗版了也只是抓紧做升级版, 拉高技术门槛。”徐佳宏说。

在此基础上, 茁壮发展出一套独特的商业模式——不收直接客户的钱, 把直接客户的客户作为赚钱对象, 徐佳宏将其称为“开路模式”。茁壮网络是跟机顶盒厂商合作, 在它们的平台上安装iPanel, 但茁壮的收费对象却是机顶盒厂商的客户——歌华有线、天威视讯、湖南广电等数字电视运营商。比如歌华有线、天威视讯、湖南广电是三家不同的公司, 各有1000万用户, 用的软件都是茁壮的, 那么茁壮的实际用户就有3000万, 而且这些厂商还要为此后的软件更新付服务费。

但茁壮未来的发展依然风险重重。

茁壮确实有点像早期的微软, 但这种“像”是很表面的。即便是微软, 真正掌握自己命运, 摆脱对IBM的依赖, 也是到了Windows 3.1推出之后。自微软之后, IT行业事实上再也没有出现过一个全面控制平台的厂商, 但茁壮似乎正在做这样的事情。

茁壮的“神话”,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2002-2008年的外部环境。数字电视产业飞速成长, 但很少人关注到机顶盒上的软件平台, 茁壮是在几乎没有像样竞争对手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的, 随着加入该领域的厂商越来越多, 茁壮的生存环境在不断恶化。

且不论机顶盒硬件没有标准化, 机顶盒本身就是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全面转化的过渡产品, 真正的数字电视是不需要机顶盒的。

更重要的是, 茁壮走的是一条商业利益长远、见效慢的道路, 但时代已经不同, 现在越来越强调“快”, 而不仅仅是产品好。这就让茁壮陷入两难境地, 徐佳宏必须不断引入投资, 更快、更有效地烧钱, 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和用户数量。

这才是茁壮网络真正的危险所在。徐佳宏其实并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来平衡短期利润和未来远景, 只能寄望于引进更多的投资或快速上市。2009年1月, 兰馨亚洲与达晨创投分别将3000万美元和5000万元人民币打入茁壮网络账上, 这是茁壮网络短短五年中的第四次融资。或许, 徐还需要第五次、第六次……而多次融资难免留下创始人失去公司控制权的隐患。

“为什么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有人怕摔了就全完了, 但我会让它摔了吗?茁壮的路更具长期性, 这个市场是不会消失的。”徐佳宏依然自信满满, 甚至向记者发出邀请。“我们可以把《中国企业家》的内容搬上电视, 要试试吗?”

“十二五”前夜节能目标的纠结 篇8

悬念纠结着人们的心。能不能完成早已成为中央考核地方官员的重要科目--如果考核不及格那么是要丢掉乌纱帽的。正如业内人士所说的“毫无疑问, 节能将与各级地方官员的乌纱帽进行‘硬挂钩’, 是用省级官员的‘乌纱帽’来堵住节能的口子!”考核机制的纳入, 决定了地方政府将竭尽所能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来完成既定指标。政府的决心是决然的, 不可动摇的。早在2010年5月, 温总理就以异常坚定的语气说:“现在距‘十一五’末只有8个月时间, 已经没有回旋余地了。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能不能退缩?能不能降低目标?在这里我要向大家大喊一声:不——行!”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曾公开表示, 2010年年底如果不能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就会失信于国际社会。他说:“中国有信心在今年底完成万元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

对于目标能不能完成这个问题, 中国经济周刊的报道称:“官产学各方代表对完成指标仍表乐观”。这个, 看来不足虑, 如何完成才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以下几种完成目标的方法和途径并不是人们希望的, 但采用者却不在少数:对于工业企业来说, 拉闸限电已经司空见惯。对于无差别限电尽管遭到政府的点名批评, “但相对于不能完成能耗下降目标的后果, ‘不当方式降能耗’的后果显然要轻得多。地方政府‘两害相权取其轻’也就顺理成章。”对于各种形式造假尽管屡遭口诛笔伐但恶根难除。“20%是个相对数, 指的是万元GDP能耗降2 0%, 从这个意义上讲, GDP越多, 能耗下降压力相对就少, 例如GDP上涨15%, 能耗可能上升10%, 但实际相对数还是节能了5%。所以, 不排除这样一种可能, 有些地方会把GDP做得很高, 这样, 任务就可以完成了。”一个地方发改委官员如是说。

还有一种造假方式, 被中国经济周刊称为“节能诡态”, 就是“淘汰目标早已消失”。“关的任务太重。于是, 将早就已经关掉的, 现在又算到淘汰落后产能里边去。”中部省份的一位发改委系统官员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 “这种情况在那些压力较大的省份普遍存在”。除了上述种种措施, 地方政府还有杀手锏:关停企业, “如果这个企业完不成任务, 那就关停几个月, 将大修提前, 关停几个月就一定能完成了。”

以上述方式方法完成节能目标无论如何都不能让人有丝毫的欣喜, 不仅如此, 由此产生的无奈与纠结还会化作对如何完成更加艰巨的“十二五”节能目标的质疑——难道还要如法炮制?

“十二五”规划纲要正在制定中。官方释放出来的信息是:节能减排仍然放在重要位置, 并将继续作为量化的约束性指标, 有些措施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国家发改委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中心徐华清主任在不久前结束的联合国气候谈判会议上说, “十二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指标可能会达到18%, 但完成“十二五”目标的空间在减小, 难度将增大。对于为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而热血喷张、焦头烂额的全国多数省份来说, 要完成空间减小、难度更大的“十二五”节能目标应该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空前的挑战。其悬疑几多。笔者以为, 要完成真正有益于经济转型、有利于经济持续发展的目标, 要破解以下几个难题:

如何让地方政府一开始就能认识到中央政府是在玩真的, 这是一个如何破题之题。俗话得好,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但是在节能减排这个问题上, 作为“十一五”开局之年的2006年, 不仅没有实现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年度目标, 而且节能率远低于计划4.3%的年均水平。纵观整个过程, “十一五”前4年全国单位GDP能耗累计只降低了15.61%, 去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不降反升0.0 9%。这意味着, 要实现目标, 下半年必须完成降耗4.48%的目标。这就决定了要完成目标就只有不顾一切的疯狂冲刺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前松后紧的状况?“虽然中央一直在强调 (节能达标) , 但我们也以为可能只是说说而已的——你知道的。没有想到这么坚决。”苏南地区的一位官员的坦言回答了这个问题, 的确, “他们以前重视的很不够”。那么是什么让这些地方官觉得“中央一直在强调”, 但“也以为可能只是说说而已”的呢?解决了这个问题, 执行难的问题就有了破解之道。

如何堵住造假的黑洞决定了节能目标的实现是否真实。利用抬高GD P的办法玩弄数字游戏从而完成节能目标的事并非空穴来风。中科院数量经济所一位专家在接受采访时指出, “前三年单位GDP能耗下降加快, 与经济普查后拉高GDP数字有关, 有点数字游戏的感觉。”而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刘福垣则认为, 分指标去干这个事情, 费力不讨好, 结果很可能会弄出一些假指标来。对于另一种造假形式——“节能诡态”, 将“淘汰目标早已消失”的项目, “又算到淘汰落后产能里边去”、并且“这种情况在那些压力较大的省份普遍存在”的造假形式, 想来政府并不一定对此一无所知。政府在这个事上如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对于那些处在节能压力的风口浪尖上的政府部门来说近似于放任自流。在用数字游戏完成节能指标这个问题上, 有一点需要指出, 造假的动机部分源于中央的要求与地方的需求不尽一致, 甚至地方的需求与中央的要求相背离:一方面是地方政府要依赖高耗能高污染支柱产业拉动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是中央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的制约。这使中国的节能之路不可避免的充满曲折。

如何保证规划在国际金融、经济风暴中毫不动摇的执行。“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实现过程之所以出现前松后紧的情况与始于2008年末的金融危机直接相连。在金融危机以前, 中央曾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性产业的发展。危机爆发后出口政策出现松动, 一些化工和有色金属行业与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要求的企业一起进入了提高出口退税的行列中。与此同时, 政府取消了部分钢材出口关税以及钢材出口实行的许可证管理。随后“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以及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 让钢铁、电解铝、水泥等高耗能产业再次迎来春天。当时国家的目标是提振民族信心, 确保增长, 结果是民心得以提振, 目标 (GDP) 超额完成。然而这些“保增长”的措施对于节能目标的实现却是背道而驰的。正如中国经济周刊所言“一些负面的影响需要时间去消化”。在世界地球村、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开放而紧密相连的背景下, 如何保持本国规划毫不动摇的执行, 同时又要保证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不仅仅是中国一家的难题。但无论如何不应因此降低、变更影响国家、民族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

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 节能减排被描述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转变增长方式的必要之路”。而已经透露的官方信息, “十二五”规划中, 节能减排仍然放在重要位置, 有些措施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这足以看见中央政府的决心。民众有理由相信, 负责任的政府必然是一个睿智的政府, 为了国家、民族、民众的根本的长远的利益, 政府肯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良方。

纠结的节日 篇9

小孩子就像小草,适应力极强,不论是在山崖边,或是在沃土里,还是在荒野上,都可以恣意生长。这不,刚开始哭着喊着不去幼儿园的皮皮,不到一个月,就完全适应了。虽然早上有时还会问妈妈:“今天是星期六吧?星期六不去幼儿园。”但嘟哝几句后,就乖乖跟妈妈出门,还不忘带上自己的小书包。到了幼儿园,皮皮不纠缠皮妈,也不留恋皮妈安慰的一抱,自己背着书包走进托四班的门,干净利落地跟妈妈再见。

如今皮皮在幼儿园已经“踩热地皮”,跟很多老师都熟。每次下午放学,他总是兴奋地和老师们一一打招呼,包括其他班的老师、校医务室的阿姨、男体育老师,还有保安叔叔等。阿姨们喜欢叫他“皮帅”,好几个老师对我们说:“皮皮可乖了,大家都认识他,他是幼儿园的小明星哦!”我们的虚荣心当然大大得到满足。

不过地皮一踩热,捣蛋也就开始了。9月上旬,幼儿园发给我们一张光碟,记录了小朋友们入园初期的点点滴滴。皮皮从一开始的满脸泪痕,到后来的欢声笑语,让我们看了感慨万千。不过,皮皮经常跳出镜头,老师拍东他却到西,老师拍前他扭个后脑勺,动个不停,好几次被老师揪回队伍又跑开了,真是坐不住的家伙!

秋季汇集了好多节日,节日多自然欢乐多,让人忙里可以得点闲,不过没想到,竟然也有让人纠结的问题。

教师节前,就有家长们讨论,要不要给老师表示表示呢?毕竟幼儿园的老师从生活起居上照顾宝宝确实费了很多心。还有的家长危言耸听地提到,万一大家都送了礼,没送礼的孩子会不会受到不公正待遇呢?有个家长更说,现在幼儿园、小学孩子能不能当班干部,拼的都是爹妈……

听了这些话,我和皮妈也是很纠结了一番。要不要送礼?送多少?怎么送?送哪些老师?

按古希腊哲人的意见,理想美德有四种属性:聪明、勇敢、克己、正直。富有理性,并能以之驾驭灵魂的马车向上行去,即是聪明。无论经历痛苦或快乐,仍能在智慧与意志的引领下,知道什么是值得警惕的,但不用恐惧任何事物,即是勇敢。懂得节制,能控制快乐和欲望,让它们与生活达成某种和谐,即是克己。能严守内心的信条,聪明、勇敢地遵循正义和诚实的轨道前行,即是正直。

其实,孩子从上幼儿园起,就算逐渐开始社会化生活了,应该培养他独立自主的能力与意识,让他逐渐学会自己面对种种挫折。如果孩子始终不能离开父母的羽翼(甚至是扭曲的羽翼),那也算不上是健康的成长过程吧。

在孩子的童年时代,父母始终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现在皮皮还不懂得送礼这些事,但是,等他将来长大一些,看爸爸妈妈鬼鬼祟祟去给老师送钱送东西,又会怎么想?如果我们自己都谈不上正直,那怎么去跟孩子讲正直这个问题?

我一直庆幸自己有正直的父母,他们从未通过送礼这类手段,让我获得学业或工作上的便利。我爸爸常跟我说,要做一个直立行走的人,大写的人。正是父母让我学会靠自己的才能在社会立足,进而实现自我价值。回首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我不能不感谢我的父母,他们给我上了关于正直的公民第一课。

话说回来,如果不是为了功利目的,只是为了向辛苦的老师表达一下感谢之情,送的礼物充满温情但并不昂贵,那也合乎情理,不算走歪门邪道。毕竟, 尊师重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脍炙人口的张良拜师、程门立雪等故事,不都洋溢着学生对老师的敬佩和感激吗?不过,这两个故事里,学生虽然吃了苦头,似乎也都没有送礼呢。

教师节那天,下很大的雨,我们带着皮皮对老师说了声节日快乐。虽然什么也没送,但老师还是一脸微笑。出门时,看到一位有心的家长在雨中捧了一盆小小的花,带着孩子进了幼儿园。不知为何,我心里有些小小的感动。这位家长值得学习。

宋石男:笔名四一,“70后”,四川乐山人,前媒体从业人员,现于高校任教,知名自由撰稿人,热门博客及微博作者,3岁男孩宋小皮的父亲。

农村脱贫与返贫的纠结及其对策 篇10

我国农村的改革开放快30年了,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已步入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大多数农民正从温饱型逐步向小康型迈进,农村贫困现象有了明显改善,但由于人口多、底子薄,农村的贫困与反贫困在近一个时期内将长期存在,贫困与反贫困将是伴随农村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主题。

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线标准相差不远,大抵是人民币1500元以下,而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贫困线划在人均收入为5512元以下。美国这些“穷人”46%家庭巳购买或拥有自已的房子,73%的家庭拥有小汽车,这在中国应该是富人之列了,至少不算穷,因此,贫困的概念不是全球统一的。北大教授顾听认为:可以断言,生活在我国低收入标准之下的民众都处于绝对贫困甚至处于极端赤贫状态。显然,中国的贫困线应该叫“活命线”更为合适。

中国贫困人口90%以上在农村,14.8万个重点村覆盖了80%的贫困人口。赣州市现有39.8万贫困人口也主要分布在山区农村,毫无疑问,我国的扶贫重点在农村,特别是西部农村。有资料显示:1998-1999年西部农村的脱贫率为8%,而返贫率却高达11.5%,扶贫成绩是巨大的,但如何摆脱脱贫与返贫的纠结,这是一个新的课题。

二、致贫因素彰显返贫令人深思

造成农村扶贫艰难、脱贫迟缓和返贫率上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因素,又受历史、体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一)农村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的劣势是造成农村脱贫艰难返贫率上升的根本原因

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中,2/3左右集中在中西部山区、丘陵和交通闭塞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农业产出率和产品商品化程度很低。自然环境日趋恶化,近20年来水灾、旱灾、风灾、雪灾等诸多自然灾害频发,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巨大,无疑延缓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一些地区的沙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水源短缺、植被破坏、环境污染使人的生存、动植物生长受到严重挑战,增大了农业的风险和农村的脱贫难度;再则,现今的城市建设大多往郊区农村扩展,以牺牲农村农业土地资源为代价,开发商以低价位圈占农村土地,建房后以高价位卖出,继续掠夺农村生产资料;还有高价位的农资产品输出让农民无以承受,这些难以挣脱的羁绊牢牢绊住了农民脱贫致富的脚步,也使一部份巳摆脱贫困的农民又复返原地踏步的窘境。

(二)农民文化水平低下和农民自身的惰性,造成低素质的农村人力资源增加,是农村脱贫艰难与返贫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有资料显示:在农村人口中,15岁以下的文盲半文盲约占15.3%,西部欠发达地区尤甚,约占22.5%。农村现有就业人口中,高中文化仅占4.5%,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不到1%。文化素养的低下是导致农民贫困的直接原因。尤其是在一些贫困的人群中,其惰性非常强,他们或自认命苦,怨天尤人;或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或碌碌无为,不思进取,这都是群体脱贫难或刚脱贫又返贫的“结症”所在。

(三)现有扶贫机制的不健全是诱发农村贫困和返贫率上升的人为因素

据统计,仅2000年中央政府就安排了各专项扶贫资金248亿元,比1980年增加了30倍;中央政府累计安排财政资金800多亿元、信贷资金880亿元专项用于扶贫,但由于监督机制的不健全,约有1/5左右被转移或以私设小金库等形式挤占或挪用。人祸有时大于天灾,管理机制上的缺失和漏洞也是造成农村脱贫步子缓慢和返贫的重要原因。

(四)教育的高额支出导致农民返贫

随着我国教育产业化的推进,学费日益昂贵,已成为农民的沉重负担。据调查我省一个初中生每年收取学费700-800元,超过国家贫困线标准(农村人均纯收人低于650元)。高中和大学的教育收费就更高,一个大学生每年学费、住宿费、书费、生活费等每年少的八、九千元,多的一万五至二万元不等。很客观地说,一个农家如果无其他副业收入,平时又无积蓄,一个大学生的支出足以导致一个中等收入农家陷入困境。正因为如此,有相当多的农家子弟在日益抬高的教育门槛面前望而却步,考上大学却因交不起学费而无可奈何加入打工大军行列的学子比比皆是。

(五)天灾人祸、患病等因素导致农民急剧返贫

天灾人祸,无处藏躲。遇自然灾害农作物歉收或绝收对贫困地区的农民是致命的。如果没有政府救济很难度过“春荒”,农民抵卸大自然风险的能力是比较脆弱的。人祸就更不用说了,如果哪一家有人遭遇不测,特别是家庭顶梁柱,那基本上这个家就塌了,有的倾其所有, 家徒四壁;有的背下巨额债务而陷入极度贫困。据调查,九十年代末,87.4%的农民处于没有医疗保障的状态,约65%的患者因困难应住院而不敢住院治疗;约33%的患者应就诊而未就诊,“小病拖、大病扛, 扛不过去见阎王”的情况屡有发生, 一旦得了重病,整个家庭乃至家族都面临巨大经济压力。有个乡镇领导说:农村贫困人口中基本占一半都是因病致穷或因病返贫的。他说得虽有些夸张,但也八九不离十。

三、扶贫脱贫返贫任重更加道远

我们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战略眼光来对待农村脱贫与返贫的问题,以实实在在的措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来降低农村相对贫困人口的基数,缩小贫困人口与其他人群之间的差距,防止农村贫困人口的反弹。应该看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公布的全国592个贫困县,10年来中央下拨的扶贫资金高达1680亿元,消除贫困的决心可谓巨大。巨额扶贫资金给这些贫困县的基础设施建设确实带来了新面貌,但扶贫资金真正用在提高造血功能,使贫困人口增加就业项目和就业门路等方面的效果却并不是很理想,令人揪心的贫困现象依然继续。一些人摆脱了贫困又有些人陷入贫困的不等式客观地摆在人们面前,令人维以释怀。所幸的是我们的中央高层及政策研究部门巳经觉察到这一点,中央领导指示国务院扶贫办牵头组织多个部门进行调研,探讨总结10多年来的扶贫成效与得失,制订更周密的计划来安排下一步的扶贫大计。据悉,新的扶贫措施瞄准的半径将更加精准,将目标直接对准贫困户。多年的扶贫经验证明扶贫参与的机构越多,环节越多,扶贫效率就越低,成本也越高。据国家审计署审计:1997-1999年三年中,中央和地方政府向592个贫困县投放的专项扶贫资金计达488亿元,但被挪用、挤占、虚列支出的有43.3亿元,占20.43%。面对现实,中央决定采用一杆到底瞄准贫困户的举措,虽操作难度较大,但扶贫效果却最直接、最见效。

各级人民政府必须从战略高度反思这些年来扶贫工作的得失,研究解决好农村脱贫与返贫的问题。总的说来,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大努力。

(一)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促进农村贫困地区经济的全面持续发展,是解决农村脱贫与返贫的根本手段。农村的脱贫与返贫的问题,说到底是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是农民收入水平问题。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就会提高,农村脱贫就有了基础。而农村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特别是以农田水利、乡村道路、电力、通讯等为主体的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力度,尤其是以农业为主的中西部欠发达和农村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对于这些地方的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国家应将建设资金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统筹解决,确保贫困地区的农民增收。对于乡村道路、电力、通讯等设施的建设,国家应加大投资比例,来加快这些项目的建设速度,以适应农村扶贫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国家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基础上,改善农村信贷环境,降低信贷门槛。通过建立农民信用担保制度,拓宽农村融资渠道。通过加快农村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善贫困地区的人居环境,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显著提高,以达到加速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延缓农村返贫率的上升了的目的。

(二)加大现行的“一减三补”的政策力度,进一步减轻贫困人口的相对负担,是确保贫困人口不返贫的必要手段。从2004年开始的减免农业税,取消烟叶以外的特产税,对种粮农户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的农民实行粮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的“两减三补”政策,有力的促进了农民的增收,特别是对贫困人口的脱贫,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这项政策要在巩固2004年的投入力度的基础上继续推行,并且要实行三个倾斜:一是要向中西部自然环境恶劣和资源缺乏的贫困人口集中的地区倾斜,使该地区有足够的资金来启动更大范围的农村脱贫。二是要向以农业收入为主,农民收入来源单一的贫困人口倾斜,缩小贫困人口与其他人群的贫富差距。三是要向以解决温饱为目的、小面积的贫困农业户倾斜,使他们的温饱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尽快走上脱贫道路。

(三)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和农村服务体系,提高贫困地区的农业附加值,是减少农村贫困人口的重要手段。农业技术落后、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是导致农村贫困和返贫率上升的重要原因。因此,国家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农业科研投资力度,加快贫困地区农业科技人员的培养,引进农业扶贫项目,帮助贫困人口提高农业附加值。通过完善农村贫困地区服务体系,在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改革农产品贸易方式,建立稳定的农产品市场价格。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农资市场的管理力度,通过多种手段,控制粮价和农资产品如化肥、农膜和农药等价格的波动,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坑农害农的行为。稳定贫困人口的收入,确保持续脱贫且不返贫。

纠结的陌陌 篇11

它曾经激动人心过,以“约炮神器”的名号迅速蹿红,在2012年11月获得B轮时估值达到1亿美元,用户数在2013年3月突破3000万。

陌陌是个很纠结的产品,甚至堪称中国移动互联网圈最有争议的产品之一。它以“约炮”出道,但此后两次改版都在试图一步步摘掉这个标签,做熟人社交,成为阳光少年。

陌陌在摸索中,你看好它吗?

本期几位产品观察家:

蒋宸,移动社交平台许愿树创始人

胡铸韬,移动社交平台友加创始人

王煜全,海银资本合伙人,专投社交媒体类应用

本期观察家

蒋旻宸 移动社交平台

许愿树创始人

继续走陌生人社交反而会更容易一些

唐岩不是一个满足于做小众应用的人,他起码想做一个人人网那样的上市公司,或者想做出微信那样的产品,当然这很难。他又引进了风险投资,在资本方的压力下,也急于寻找盈利模式,你不能总烧钱吧?

陌陌一开始很直接,后来就变得越来越阳春白雪,越来越委婉。它最初的功能都是为约炮设计的,用户的确也是为约炮而来,标签都贴好了,它又不认了。

2011年的时候,陌生人社交刚火,微信有个“摇一摇”,因为微信是一个熟人应用,加别人的时候需要通过认证。陌陌是什么呢?我看到你就可以跟你聊天。在陌陌里面一开始是没有朋友的概念的,你可以跟所有的人聊天,这让人觉得非常直接,一点障碍都没有。

陌陌的第二版加入了“群组”功能。遇见一上线就有群组,其实也没有做起来。

第三版又增加了留言板和个人动态、商家POI。个人动态就像朋友圈,用时间线标记用户自己的动态。如果我是你的好友,我今天在西直门吃了什么,去簋街吃了什么,都可以签到一下,朋友就可以看到我签到。

陌陌这样做实际上就是去标签化,从约炮神器慢慢地向熟人的社交做转移,沉淀朋友关系。

我觉得陌陌这种转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做熟人社交会面临跟微信的正面竞争,重合度太高,再往下做很难。商铺有大众点评,也是很强的竞争对手。还有留言板功能,一个用户在微博上发、在微信发,他还要跑到陌陌上来发吗?估计没有几个人愿意这样,多累啊。这些功能都是可被替代的。

在我看来,陌陌继续走陌生人社交反而会更容易一点。这样当然也会面对微信的压力,最大的约炮平台其实是微信,成功率绝对比陌陌或者其它产品要高很多。微信火起来也是靠“附近的人”、“摇一摇”和“漂流瓶”,这三个功能基本上就是给约炮用的。微信能够打败米聊,也就是因为这个功能。当时米聊在做什么呢?米聊在搞一些涂鸦之类的功能。

但微信现在的主要精力不在这里,如果陌陌能搞出些差异化的东西来,机会会更多一些。比如群组功能,陌陌的群组是基于地理位置的兴趣小组,并且很多都是由陌陌推动的一些达人来组织的,这就跟微信有很大不同。

要做陌生人社交,首先要解决用户留存率的问题。我觉得陌陌的“陌”不是陌生人的“陌”,是寂寞的“寞”,寂寞的时候可以用一次,但是不可能每天都用,如果一个男生有女朋友了,就没有精力再去管其他的女孩子了。

留存率这个问题所有的应用都存在,除了像微信、微博这种特别常用的,如果不是日常必用品,像游戏等等都会存在留存率的问题。但总有一些人会留下来,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一些设计,将这些留存率转化为收入。

陌陌缺乏的是一些必须在自己平台上完成的东西。就像在淘宝上买东西,你跟商家联络不一定要用旺旺,你可以用QQ、也可以用手机,但是最后必定会有一些行为在淘宝上做。所以在我们自己的产品“许愿树”上,在愿望这个环节我们可能会设计一个闭环,用户有很多事情必须在许愿树上完成。

陌生人应用就是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点是信用,第二是怎么样能够从线上到线下。在陌陌上,一个女孩子发了一些照片,说兴趣爱好是唱歌、喝酒、跳舞,你跟她说晚上去唱歌吧,她肯定不会去,她喜欢这个但是不想做。这也是一开始做许愿树的时候,我们设计一些愿望的原因,吃饭、看电影、看展览,这些愿望会比较接近线下的一些活动。

再有很多陌陌这类的陌生人社交打的都是擦边球,游走于灰色地带,再深入点就是做色情行业,那些事情肯定会受到审查。特别是像陌陌有那么多用户之后,有很多人关注,困难就比较多。

本期观察家

胡铸韬 移动社交平台

友加创始人

顺着用户需求,步子别迈太大

开始大家都是做陌生人交友,用户的刚需可能是想约到一个异性。一个本身有能力的人,不用这个平台,用另外的工具,比如微信、豆瓣、知乎,都能泡到妞。这些用户当然你可以让他效率更高,但是对他而言,那就只是加分的事情。

在这种社区里面,大部分人的刚需实际上很难满足,因为这些人本身的表达能力和吸引异性的能力可能就是欠缺的。工具做得再好,也不能解决问题。

当有了一定的用户以后,怎么去转化他们的需求?我觉得好的方法是用线上的虚拟化和娱乐化的工具来转移。男人喜欢看美女、捧美女,美女也需要得到粉丝的青睐,这些是这一部分用户生活中需要的东西。

陌陌的想法可能希望这个关系能够落地,能够有现实中的交集,甚至做O2O。我不能说不对,但是这个路径可能相对来说更漫长一些。其实在线上这个过程里积累的功夫更扎实些,让社区里面更热闹,让用户现阶段的需求满足得更好,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一个线下的关系。

哪怕只做线上的部分,我们也有自己的一些理解。做一个点对点的交友工具,提高一个人找到另外一个人的效率,我们觉得这件事比较难。这件事是一个挺好的宣传,或者做市场的噱头。比如说大家都说自己叫约炮神器,是一个不错的宣传手法。

nlc202309030202

至于说用户进来以后他能不能达到目的,大部分人确实是很难如愿的。怎么很好地去引导和维护用户的这个情感诉求,疏导他这些类似的需求,然后把这个需求引导到自己的运营规则和社区规则里面来,这个至少是我们现在这个阶段在努力探索的事情。比如友加上形成了一些明星号,有一些一对多的媒体属性的关系,后面再去考虑这些草根明星和粉丝之间是不是会产生线下的关系。

QQ的发展也映射了我们的观点。QQ这个产品在开始的时候也是兼顾了一定的陌生人社交属性和游戏属性,开始的时候毕竟是要先抓到一小部分人。后来QQ推出标识用户地位的红钻、蓝钻、绿钻,代表用户使用的不同场景和特权,用户可以在这个特权的基础上更好地去装点QQ空间,让空间展示更丰富,内容更吸引人,这其实也是一个偏年轻的用户群的需求。

当用户达到比如说5千万、上亿这个级别以后,同样的工具可能有不同的用户类别涌入,不同的用户对同一个工具的用法是不一样的,带来了更丰富的使用手法。在这个过程里面,QQ慢慢开始提供更好的文件传输功能、更好的工具类的功能,不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无论是工作需求还是沟通需求,都能承载。

对陌陌或者友加这类陌生人交友应用来说,用户是因为男女情愫进来的,所以当你去转化这些需求的时候,在第二、第三甚至第四阶段的产品里面,至少要跟男女情愫有一些结合,满足他们一些延伸的需求。用户是冲着这样一个需求进来的,哪怕我们在里面去做兴趣交友,其实或多或少也会受到男女需求左右。如果一个男用户下载了一个本身是约炮的应用,回过头想用它去结识驴友去旅行,可能他的目的也是为了找一个女孩儿去旅行。

所以要有一些顺着用户需求的动作,而且能够转化用户的需求。这个步子不能太大,不能把用户的需求做硬性的转化。比如从一个约炮工具到O2O,肯定是一步不能完全迈过去的,硬做,用户也不这么用。

约炮这个需求是存在的,那么用户藏在这个需求之后的是什么?无非就是空虚寂寞无聊无人关注嘛。这个需求怎么去满足他?这是我们现在在做的事。坦白讲我们没有把他的需求从约炮直接转向旅游、看书、看电影这类的,我们没有这么大的跨度,而是满足用户第二层的需求,然后再往下一层来走,这就是马斯洛曲线。

本期观察家

王煜全 海银资本合伙人

陌生人交友是伪命题

生人交友是一个很小众的需求。绝大多数陌生人没法建立信任,所以也就不会有“交友”一说。就跟过去互联网上的聊天室一样,陌生人交友应用往往是一个放纵的一夜情场所,想认认真真去交朋友的人,不会用这种方法。

当然,这类应用还挺多的,甚至有专门用来搞一夜情的。像这种应用可以留存下去,但都做不大。这种存留有另外一个问题,用户寻求的刺激撑死了也就维持三个月。因为到陌陌里去跟女孩儿贫个嘴泡个妞的人,他在现实里一定追不到女孩子。同样他在陌陌里一定也找不着,因为陌陌里的女孩儿也不傻。所以陌陌的用户经常换,也就没机会从这些人身上去赚钱。

陌陌起的就是PC时代聊天室的作用,互联网聊天室也挺活跃的。关键问题是聊天室里很难产生商业模式,因为大家就是到那儿去发泄解闷儿的。

还有一个问题,在这类应用上大家谁也不会实名。甚至IT圈里,很多人在做业务演示的时候用到陌陌,都会首先声明:这个是演示用的。什么意思呢?他怕别人说你怎么上陌陌啊。用陌陌这样的行为本身就是一个偷偷摸摸见不得光的事。

要形成一定的商业模式,必须是比较长期的熟人关系,最起码是实名关系。你知道他是谁,互相才会建立信任,如果互相都不报真名,你怎么跟他建立信任呢?

陌陌上的关系也没有太大的可能变成比较真实的长期关系。因为使用这种应用的人要么是男孩儿想泡妞,要么是女孩儿想卖弄下,满足下虚荣心,目的本来就不纯,谁愿意把它转化成纯洁的东西呢?就相当于你不会去三陪场所谈恋爱一样。

--------------------------------

陌陌想转型,面临六大问题

起的是PC时代聊天室的作用,很难产生商业模式并挣钱

陌生人社交要往后走,得解决用户留存率低的问题

想做熟人社交,还会面临跟微信的正面竞争

缺乏一些必须在自己平台上完成的元素

将用户关系落地甚至做O2O,过程会很漫长

陌生人社交打的都是擦边球,游走于灰色地带,难以洗白

陌陌试用报告

@龚文祥:要离开丽江了,昨晚以实名真实身份体验了微信、陌陌、遇见三个搭讪工具(后两个新注册)体验了所谓的“艳遇之都”。1、陌陌定位为一夜情工具,只要注册女生都默认了,但大多签名“艳遇的滚开”。陌陌能通过新浪微博了解一个人,位置定位准确。2、遇见太不活跃,但有很多模特空姐;3微信还是熟人工具

| 转发(119)| 收藏| 评论(48) 2012-7-9 10:27来自新浪微博 |举报

@祝捷:当年那么多抄talkbox的,除了微信的背景无人可比外,成为陌陌的就陌陌一个,这是值得俺认真学习的。都是抄,咋结果差距这么大呢?

| 转发(5)| 收藏| 评论(3) 2013-2-14 21:15来自iPhone客户端 |举报

@林军:听一哥们讲一关于陌陌的段子,俩妹妹,一貌似江映蓉,另一色赛吴莫愁,结伴逛街,累了到深圳海岸城一咖啡厅坐下喝点东西,先各自拍一照片传上去,一个小时后,俩妹妹比谁打的招呼数多,少的那个自愿买单,一问少的多少,110+。我管这个叫炫美感,陌陌、唱吧、美丽说这类产品都有这个调调吧。

| 转发(31)| 收藏| 评论(15) 2012-11-22 23:12来自新浪微博 |举报

@包凡:在机场浏览陌陌很容易打发时间。

| 转发(41)| 收藏| 评论(43) 2012-11-24 08:50 来自iPhone客户端

@琢磨先生:我装了陌陌一个月了,一个来找我聊天的都没有,骗纸!

| 转发(379)| 收藏| 评论(369) 2012-9-25 00:11 来自iPad客户端

@邢山虎_说不得大师:#2012chinajoy#如家酒店的门上,塞了几张名片大小的彩色卡片,至于内容,你懂的。感叹一下,从营销方式来分析,当年此类服务的营销方式是电话直销,必须是坐店经营,受众面小。今天,则采取广撒网需求用户电话下单,已经类似电商式营销。时代在进步,陌陌在前头。

| 转发(4)| 收藏| 评论(9) 2012-7-27 01:33来自新浪微博 |举报

上一篇:销售年度计划管理表格下一篇:九年级政治 1-8归类复习资料 人教新课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