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学生体质健康分析报告

2024-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22年度学生体质健康分析报告

2022年度学生体质健康分析报告 篇1

为了贯彻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面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提高我校学生的体质水平,根据学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方案的安排。对全校学生进行了体质健康达标测试,现将统计分析结果汇总如下:

2016学年度学年参加体质测试人数614人,合格率为85.44%。依据评分标准,我校学生的整体体质水平略落后与满城区平均水平,学生的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性素质、爆发力素质、力量素质等均,尤其在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速度素质方面表现的较差。此外,从测试中来看,学生的运动能力普遍比较差,表现在平常训练不够系统、运动姿势的准确性、肢体的协调能力和运动的意志力等方面。

测试项目: 《标准》测试项目包括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身体机能(肺活量)、身体素质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等3个方面6项指标。

结果分析:

1、运动能力下降 据测试的数据显示,我校学生运动能力较差,稍微活动一下就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使学生们对运动产生了畏惧心理,减少了活动量,也导致了身体素质的下降。

2、劳动减少,体能下降 现代生活方式对人们的影响占了不容忽视的地位。人类的劳动活动大大减少,造成体能下降。再则,生在“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

“小皇帝”时代的相当一部分学生,仗着祖父辈及父母的宠爱,连家务的边都摸不到,缺乏了最基本的活动内容,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惰性心理,而且长期的溺爱造成了不少学生娇气的性格,一遇到运动量比较大的活动或者不好的天气(炎热或寒冷),潜意识使其产生了惧怕及抵制心理,如上种种,使之学生体质下降。

3、学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出现“重主轻体”的现象 学生对体育课的偏爱往往是出于个人兴趣,相当一部分同学对体育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体育课是单纯的游戏课,为了活动而活动,不像语数等主课那样,测验获得好成绩就欢呼雀跃,而对体育课成绩高分及满分的追求欲不是很高,进取心不强,学生家长也看重学习成绩,而对体育成绩普遍不重视,导致了重视主课,轻视体育的现象。

总体来说,依据评分标准,测试结果的显示为今后的教学重点指明了方向,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薄弱方面进行系统的教学,提高我校学生的全面身体素质。

针对我校学生身体健康存在的问题,我想体育教学中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予以改进,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1、充分利用大课间活动的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广播体操、跳绳等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对课间充满了新鲜感,避免了拖沓、疲软,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2、改进体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3、加强“阳光体育运动”的安全保障。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强化安全意识,建立各项保障措施。各项体育活动要做到精心策划,严密组织,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必须在教师的监控下进行。同时要有完善的安全工作方案和具体的突发事件应急措施,坚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4、积极开展体育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学校体育重在普及,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抓好广播体操,组织好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好体育运动会。制定健康目标,落实每天活动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5、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力量训练,提高学生力量素质。

2022年度学生体质健康分析报告 篇2

中专阶段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如何, 将会影响到中专学校人才培养合格率的问题, 为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在校变化的连续性, 本文通过对通化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2012级150名男生的身体素质及心血管机能进行三年的跟踪调查, 客观准确地分析学生体质变化情况, 为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中专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供依据。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中专部2012级150名男生, 入学年龄:17至21岁, 身体健康, 没有病史。

2. 研究方法

第一,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专业学校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对在校中专学生身体素质和采用运动医学中的心血管机能测试——台阶机能试验, 进行连续五次 (12.09, 13.05, 13.09, 14.05, 14.09) 测试, 测试指标:铅球、引体向上、立定跳远、50米跑、1000米跑、台阶指数。

第二, 把获得的数据经过统计处理, 分别进行各个单项指标及各年级整体之间的分析、对比, 来反映在校中专学生的体质发展情况。

二结果分析

1. 身体素质

2012级中专学生在学校期间身体素质的变化情况, 经过跟踪测试, 三年里学生的身体素质指标有较为明显的变化 (P<0.01) , 98%以上是入校时成绩差, 在一、二年级成绩呈现上升趋势, 在三年级成绩出现下降, 但三年级成绩又高于入校初期 (见表1) 。

通过观察各个项目的数值变化, 学生在三年学习生活过程中, 明显表现出不均衡性, 即测试项目指标在一、二年级呈现增长, 而在三年级又略有下降。学生的身体素质出现这种现象, 是因为学生在入校前的准备考试阶段, 学校开展体育比赛和课外体育活动较少, 学生参与人数少, 没有针对性, 多是简单的走过场形式, 有些父母家长过分溺爱子女, 不鼓励和支持自己的孩子多参加一些体育运动, 学生的饮食习惯和方法不科学, 学业负担又重, 为了准备考试体育锻炼减少了, 这个时候身体素质较差, 各个项目的成绩指标最低。在考入中专学校以后, 体育锻炼的各种机会和时间增加了, 各项目成绩上升, 进入中专三年级的时候, 由于学生学习和就业负担加重, 学校又取消了体育课, 同时毕业实习减少了学生体育锻炼的机会, 这些是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主要原因。

2. 心血管机能

经过三年的追踪观察、测试, 心血管机能的台阶指数总体反映呈上升趋势 (P<0.01) , 见表2。入校初期平均指数为52.67, 是“差”的等级, 只有10.66%达到“中”的等级。平均指数在一、二年级有所提高 (58.52、67.86) , “中”等级的人分别占19.33%和22.67%, “良”等级以上的人分别占20.67%, 24.00%。三年级和一、二年级相比有所下降, 平均指数57.69, 3.65%的人达到“良”。总体上看, 中专学生心血管系统工作能力在校期间呈发展趋势, 与身体素质的发展状况相一致。

三结论

第一, 增强中专学生的体质, 改善和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是中等专业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通过追踪实验结果, 学生们在学校期间体质发展呈上升趋势, 三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和体育课教学有待于加强, 使学生能以良好的学业及健康的体质走向社会。

第二, 中专学校学生在入校初期, 心血管机能和身体素质较差, 因此一年级学生开设体育课, 要考虑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四建议

第一, 学校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为学生健康成长做好服务工作, 保证学生每天在校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教师要把好教学关, 向课堂要效益,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切实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有效地发挥体育课、课外活动、课间操等的作用;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安排教育内容, 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多做贡献。

第二, 体育教师要积极与校医务室沟通, 认真做好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 搞好卫生知识宣传, 进行饮食与营养、运动与保健的指导, 加强学生的常见病防治知识的学习, 特别是季节性传染病知识的宣传、学习, 提高学生健康意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增强对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第三, 体育老师要加强钻研, 积极实践新课标, 让学生喜欢体育课, 让学生乐学、乐练, 扎扎实实地上好体育课。教学中做到课堂与课后相结合, 发展技能与体能相结合, 传授知识与培养意识相结合, 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意识的培养, 促进学生健康意识的形成, 强化对学生健康行为的指导, 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第四, 学校要营造锻炼氛围, 体育老师要与班主任密切配合, 组织各种形式的锻炼活动, 引导学生去参与体育锻炼, 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和健康意识。学校要向家长宣传“健康第一”的思想, 提高家长认识, 更加关注子女的体质健康问题, 调动家长的积极性, 从营养、体育锻炼、个人卫生等方面与学校配合, 增强学生体质, 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学校要组织一系列的小型体育活动和竞赛, 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 让学生有个展示自己以及参加体育锻炼的舞台, 帮助学生确立一个体育锻炼的目标。学校要组织好一年一度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 做好各项的数据统计汇总, 及时分析, 掌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做好跟踪调研工作。

摘要:运用跟踪调查与测量法, 对中专学生近三年来的体质健康状况和心血管机能跟踪调查, 全面反映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及发展趋势, 为进一步促进中专体育教学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中专,学生体质,身体素质,心血管机能

参考文献

2022年度学生体质健康分析报告 篇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青少年的营养水平、教育水平得到普遍提高。但是学生体质健康方面却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学生体能与运动素质持续下降状况,已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动员令的发出和阳光体育运动的启动足以说明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全面梳理分析影响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新的影响因素,揭示学生体质健康中存在的问题,为全民健身和阳光体育的开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本文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象为我国北京、山东、广西、浙江、陕西等16个省市部分中小学生,全面梳理分析了影响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新的影响因素,目的在于揭示影响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新的因素,提出对策,为全民健身和阳光体育的开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影响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很多,诸如学生自身因素、家庭社会因素、学校因素等。上述这些因素,党和政府早已十分重视也不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法规、条例、文件不可谓不多,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史无前例。可为什么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滑呢?根据调查和分析,笔者认为,落实学校体育工作不到位是影响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新的因素。突出表现为:城市因体育课时间被挤占所造成的无法按纲施教,因学习负担过重所造成的课外活动时间难以得到保证,农村因场地器材不足所造成课程设置无法满足学生的兴趣。

一、影响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

1.体育课时间被挤占情况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中学生体能最有力的促进因素。从总体上看,全国有54.1%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学校体育课程是按国家规定执行的,还有45.9%的省尚未认真执行,如对浙江海宁市26所镇中心小学、24所初级中学、7所高中调查,小学体育课每周三课时的学校占90%以上,初中体育课每周三课时的学校不足50%。根据随机抽取贵阳市城区38所、农村乡镇45所中小学调查,农村中小学体育课正常开课率为86.2%,城区为85.3%。从陕西省的陕北、关中、陕南三地区中选择30所农村中、小学进行调查,其中小学14所,中学16所。调查显示,每周开1节的占36.7%,2节的达50%,3节的为13.3%。根据河南省12个地区108所农村初中、小学调查,农村小学体育课开课率占93.33%,初一和初二分别占83.87%和80.65%,初三体育课开课率较低占38.71%。

2.课程设置难以满足学生的兴趣

青少年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对体育健身意义的认识程度,成为影响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关键因素。对体育健身意义有深刻认识的学生,对于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往往能积极主动参与,高质量完成。相反,则消极投入,运动负荷难以达到。在对北京、河北、山西三省市484名学生调查发现,52%的学生喜欢体育活动,有10%的学生表示不喜欢体育活动。在调查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中,羽毛球、游泳、乒乓球各有50%以上的人喜欢;其次为足球、武术、野外生存生活、舞蹈等。其中男生喜欢足球、篮球的人数最多,女生则喜欢健美操、舞蹈较多。田径项目在发展身体素质、提高体质和人们生活能力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但在供选择的总数1734频次中,仅有96频次,占5.54%,位居11个选择项目的第10位。2007年广西壮族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现在学生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35.99%的学生没有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在喜欢的体育活动项目调查中,球类占68.84%,而长距离跑仅占22.42%。而不喜欢参加的原因“太累”占63.11%,“枯燥”占30.44%。

3.课外活动时间难以得到保证

课外活动是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因素。随机抽取河南省濮阳市城镇12所中学(7所初中和5所高中)共1018名学生,74.5%的初中生和70.9%的高中生愿意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而调查显示陕西省农村中、小学大约有67%左右的学生一年当中基本上没有参加过什么竞赛活动,有50%左右的学校一学年从不举办体育竞赛活动。河南省农村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每周1次的学校占65.74%,每周2次的学校占23.15%,每周3次的学校占10.19%;

(1)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是课外活动时间难以得到保证的主要因素。调查显示,有67%的城市小学生和64.6%的农村小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超过了国家规定标准。闲暇时间用于完成家庭作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致使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匮乏。我国中小学课外活动调查统计表明,有76.19%学生每人周活动时间少于3小时,远远低于国家多于7小时的要求。

(2)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不足是课外活动时间难以得到保证的关键因素。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60%左右的学校体育设施、器材的数量没有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从地区来看,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尤为严重。一项对农村学校的调查显示,“九五”、“十五”期间分别只有12.44%、25.7%的学校能够达到教育部规定的体育器材配备目录的最低要求。如以国家最低器材配备标准评价,四川一类地区达标率为72%,二类为57%,三类为35%。据湘西北地区农村中学体育场地调查,120所农村中学共有200~400m环形跑道田径场64个;篮球场193个;排球场213个,人均体育活动面积不足5m2,其中有13所学校人均不足3m2。由于场地设施的严重不足,许多学校的学生只能在学校的道路上、走廊里做广播体操。

影响我国城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新因素主要因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课余时间匮乏而造成学校体育课程、体育活动难以得到保证;影响我国农村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新因素主要是场地器材、体育师资的不足而造成学校体育课程、体育活动难以得到保证。

二、对策

1.依法建立学校体育工作的督导体系

要把学校体育工作纳入教育评估、教育督导及第一责任人年终考评的内容,加大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并作为评价地方和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

2.对学校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

统一“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下午统一课外文体活动时间,对课间操、课外活动时间可采用网络直播监控。改革、完善中小学体育升学考试制度,每学期体育会考,考场与监考教师分离。将学生的运动成绩或体质健康水平与任课老师的业绩挂钩。

3.采取相应的支教措施

针对全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缺编的实际情况,采取体育师范教育教学实习与体育师范毕业生支教相结合。这样既可以缓解农村学校体育师资的压力,同时又能给学校带来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 李永亮.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七大原因及五项对策.校长阅刊,2007,Z2(7~8).

[2] 曾全红,曾祥斌.我国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7).

[3] 陈雁飞.我国学生体能下降原因及对策研究.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20(4).

[4] 雷动.2005年与1995年百色市壮族学生身体素质状况比较.中国校医,2007,21(5).

[5] 张永军.独生子女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因素探析.体育科学,2006,26(6).

[6] 周建伟.宁波市大、中学生体质监测及参加体育活动状况分析.体育科学,2004,24(10).

[7] 王玲,汪建锋.经济发达地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发展对策.中国体卫艺教育,2007,20(Z1).

[8] 唐东辉,刘静.北京市中小学生体质下降原因的调查分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7).

[9] 陈翠红.濮阳市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21(1).

[10] 吴昊,曲宗湖.我国西部农村学校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3).

[11] 徐宏.贵阳市城乡中小学学校体育发展现状的比较研究.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5(4).

[12] 徐亮.湘西北地区农村中学体育设施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1).

[13] 翟水保,陈秋丽.陕西省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研究.体育科学,2004,24(7).

[14] 于向,马跃琪.我国农村初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9).

学生体质健康检测报告 篇4

一、全校学生体质监测总体情况

2013年,全校共上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学生共104 人,其中男生 56 人,女生 58 人,上报率为100%。总体达标率(及格率)为93 %,其中优秀分数段人数占 31 %,及格分数段人数占 62 %,不及格分数段人数占 7 %。

二、我校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采取措施:

(一)开足开齐体育课,保证体育教学质量。

1、开足上好体育课。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5年级每周3课时,各任课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或挤占体育课,确保体育课的正常开课。体育教师要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认真备课,完善教案,高质量地上好每节体育课。

2、开展丰富的大课间活动。每天上午统一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做好眼保健操、广播体操,结合各班实际,开展一些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健身操或舞蹈等。新生入学时要强化广播体操的教学和评比,组织好广播体操比赛,使全体学生都能做好广播体操。组织好课间体育活动,充分利用校园体育器材设施,开展趣味体育活动、游戏、跳大绳等,激发学生兴趣,确保人人参与。

3、周密组织体育活动课。没有体育课的当天,由教导处安排在下午第二节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活动。积极探索适应学生特点的活动方式和内容开展体育创新项目和特色项目活动。与“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相结合,在冬春两季安排学生进行运动量适度的集体跑步活动。体育活动课要在班主任、体育教师和任课教师的组织、参与下,以班为单位集体进行。

(二)以体育活动为引领,全面实现学生体质达标。

1、因地制宜开展体育活动。要根据场地器材条件、传统特色和气候特点,因地制宜开展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以阳光体育活动为载体,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参加丰富多彩的“达标争先”活动,形成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潮。挖掘学校体育资源潜力,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丰富活动形式与内容,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保证学生有丰富的锻炼项目、足够的锻炼时间和良好的锻炼效果。

2、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制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方案,完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和定期公告制度。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参与体育活动表现以及体育考试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记入学生档案,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

(三)明确责任,提供保障

1、明确工作责任。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明确责任人,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校长及学校中层教干带头参加活动;班主任组织好学生大课间活动和体育活动课,带领并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体育教师要在上好体育课的同时,对课间、体育活动课及各种体育竞赛形式和内容进行科学设计和专业指导,并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开发特色体育锻炼项目;其他学科教师要坚持做到不挤占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时间,要在学校统一安排下积极支持和参与这项工作。

2、加强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加大对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投入,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建设体育活动场地和购买体育器材,使学校运动场地建设和体育器材配置达到《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管理好体育器材室,加强对器材进行规范管理。积极发动广大师生因地制宜,自制坚固耐用、安全可靠的活动器材,创造条件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3、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配齐体育教师。加大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兼职教师须经专业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体育教师每学年接受继续教育应不少于48学时,并取得培训证书。倡导教师全员参与,根据非体育专业教师自身的爱好、特长,积极鼓励他们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使他们成为活动的参与者和指导者。

4、加强体育安全管理。组织与实施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要遵循教育规律,结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设置运动项目,开展相关活动。建立完善体育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安全预案,落实安全责任,加强安全教育和过程管理,避免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确保学生安全。

(四)加强评价考核 完善评价监督

1、建立表彰奖励和问责制度。学校将组织开展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情况作为教师考核重要指标,并与评先评优直接挂钩。每学年组织阳光体育活动先进班级、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凡没有认真执行国家、省市区和学校规定的,在各种评先评优活动中实行“一票否决”。

2、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向社会公布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实施方案、活动情况、基本要求和监督电话,自觉接受社会、媒体和家长的监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及时核查、反馈,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将实施方案张贴到各班教室和学校室外宣传栏。

3、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健康第一的理念。通过召开教师会、学生会,通过校园网、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栏、张贴标语等形式,宣传上级文件精神,让广大师生人人明白,深入人心,动员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分析报告 篇5

本次我校测试学生共有1305人,其中男生654人,女生651人。总体上看学生大多处在良好和及格档上,从样本数的综合评定等级人数比例来看,我校被测学生中,优秀人数36人,优秀率为20.76%,良好人数553人,良好率为42.38%,及格人数532人,及格率为40.77%,不及格率为14.10%。详细的数据评定(祥见后表),并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从体育保健课、课外活动和体育课程的延伸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通过这几方面的努力,切实提高我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今年我校学生的体质状况呈现下降的趋势。学生的许多身体素质指标明显下降,主要表现在耐力素质小学(50米*8往反跑),中学男1000米,女800米呈下降趋势,肺活量指标大幅下降(具体数据见《七、八、九六年级各测试项目评价等级的人数比例统计表》),这一情况值得人们深思和研究。为此,针对我校学生的体质状况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改进我们的体育教育,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探索

所谓体质就是人们的有机体在遗传变异和后天获得性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机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征。它包括体格、体能和适应能力三方面,而当前我校学生的体质测试的结果看,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通过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2.1营养过剩,胖墩增加

据测试的数据显示,我校学生肥胖率以达(233人)17.85%,肥胖成为威胁青少年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学校里有那么多的“小胖墩”,究其原因,主要是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转变,加上遗传及营养过剩等综合性的因素,使学生中肥胖

者的数量日趋渐增。数据表中可以看到低段学生的肥胖率要高与高段的学生。因为自身机能的限制,使这些小胖墩在运动中比常人承受了更大的负荷量,稍微活动一下就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使胖墩们对运动产生了畏惧心理,减少了活动量,也导致了身体素质的下降。

2.2 劳动减少,体能下降

造成我校学生体能下降的原因中,现代生活方式对人们的影响占了不容忽视的地位,过去骑自行车,现在坐汽车;人类的劳动活动大大减少,造成体能下降。再则,生在“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时代的相当一部分学生,仗着祖父辈及父母的宠爱,连家务的边都摸不到,缺乏了最基本的活动内容,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惰性心理,而且长期的溺爱造成了不少学生娇气的性格,一遇到运动量比较大的活动或者不好的天气(炎热或寒冷),潜意识使其产生了惧怕及抵制心理,如上种种,使之学生体质下降。

2.3 学习负担过重,缺乏充足的活动时间

这类问题,主要出现在中高段学生身上。由于课业负担的增加,使这些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文化课的学习中,很少顾及自己的活动及休息时间,有时候,甚至连课间十分钟的时间也难以保证。为了在每次考试中取得好的名次,许多班主任不顾学生的身体健康,一再要求学生多做题目,少玩耍,他们认为学生上了体育课后就没心情再上下一节课了。也为了不被老师批评,不少学生上体育课只坐一边看看,其他时间运动就更少了。

2.4 学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出现“重主轻体”的现象

学生对体育课的偏爱往往是出于个人兴趣,相当一部分同学对体育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体育课是单纯的游戏课,为了活动而活动,不像语数等主课那样,测验获得好成绩就欢呼雀跃,而对体育课成绩高分及满分的追求欲不是

很高,进取心不强,学生家长也看重学习成绩,而对体育成绩普遍不重视,导致了重视主课,轻视体育的现象。

增强我校学生身体素质的对策

针对我校学生身体健康存在的问题,我想教育教学中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着手予以改进,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1利用网络资源,多渠道地渗透营养保健学

在课余时间,从书上或网络上查阅及收集一些关于学生营养保健学的资料,针对小胖墩的现象,有目的地查阅几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食谱,打印成资料,在保健课的时候,发放到学生手中,而且在这堂课中,采取师生互动的形式来探讨食物与营养的关系,通过学习,使他们了解不良的饮食习惯对身体的危害,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3.2充分利用大课间活动的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大课间(操)活动是关于课间操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之一。受到学校场地设备的影响,我校是本学期才开展大课间的,今年创编了一套旗语操操,使学生对课间操充满了新鲜感,避免了做操时拖沓、疲软,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3.3改进体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游戏是小学体育课中的一大重头戏,让中高年级的学生参与一些游戏规则和游戏方法的改造,不失为增强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好办法。如让学生参与设计“钻山洞”这个游戏,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学会了从横向、背向等角度出发来设计这个游戏,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两路纵队相对站,手牵手儿把洞钻,钻过洞口把洞开,最后两人再上来”的玩法,使游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另外,教师也可以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出发来训练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动性。如把50M跑

改为8秒钟跑(即8秒钟能跑几米);一分钟跳绳改为看谁先跳到120次……久而久之学生也学会了用反面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体育教学面对的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比较大,而且非常明显,学生之间的表现评价也较直接,因此学生容易被激励或被伤害。因此可见,学生的感情因素对体育教学的影响非常明显,体育课中的厌学现象是一个困扰我们的问题。所以,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要面面俱到,使其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就必须贯彻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进行分层。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各自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有效地解决学生中“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和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目前,在体育教学中流行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快乐体育”模式,但是,我们不能肤浅地认为,只要学生在嘻嘻哈哈中上好体育课,那样就是快乐的精髓所在了,真正地快乐还应该体现在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克服困难、战胜自我所获得的成功体验。因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挫折,锻炼其意志也是至关重要的。全面素质锻炼是很重要的一环,在体育课中适当地安排素质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克服其娇气思想。另外,在活动过程中可以刻意地设置一些小障碍,使学生通过努力,在活动中不断增强自尊与自信。这些活动使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自身的努力,学友的鼓励,最终取得成功,获得特殊的心理体验。

体育器材、体育设施是达成体育运动必要手段,开展体育活动离不开体育器材和设施。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器材和设施的开发也非常重要。要充分发挥已有器材的多种功能,尽量做到一材多用,这样使体育课丰富多彩,提高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

3.4体育课程的延伸

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单靠每周几节课来改善,其效果可能不明显,因此,促进学生利用校外的体育资源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是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增加体育活动时间可以减轻学生的文化学习负担,使学生的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身心得到平衡的发展,适度的体育家庭作业有助于学生合理安排休息时间,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从而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学校可主动与社区挂钩,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区的各种体育活动,如健身操、舞蹈、小型趣味体育项目的比赛等;还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到社区去进行体育活动的宣传与表演,把体育课中所学的知识、技能奉献给社区,这种做法既有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体育活动,又增加了学生与社会联系的机会,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结语

上述是我对本校学生体质分析及对策的几点想法,如何切实有效地来提高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或许不是通过某一途径可以完全解决的,克服各种制约因素,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将是任重道远的。期待社会、学校、家庭共同来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促进我们下一代的茁壮成长。

2012学年学生体质健康分析报告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分析报告 篇6

2015年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已于10月30日前圆满结束。对我校测试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学生的测试成绩和体质健康状况水平。客观分析我校测试数据,认真研究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我们明确方向,查找不足,对症下药,尽快提高我校体育测试成绩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1.测试结果

1.1 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对象、项目和方法及评分标准

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要求,2015年我校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伤、残除外)参与。1.1.2 测试项目

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测试项目设置如表1 组别

测试项目 身高 体重 视力 一分钟跳绳 50米 坐位体前屈

身高 体重 视力 一分钟跳绳 50米 坐位体前屈 一分钟仰卧起坐 坐位体前屈

身高 体重 视力 一分钟跳绳 50米

一分钟仰卧起坐

肺活量 400米 坐位体前屈 一、二年级 三、四年级 五、六年级

1.1.3 测试器材

身高体重测量仪、肺活量测量仪、跳绳、秒表、体操垫等。1.1.4 测试方法和评分标准

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方法及要求,采用“考试”形式进行测试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1.2 我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总体成绩统计表

我校一年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总体成绩统计 项目

实际参加 总体

测试 女

人数

36 20

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48.2 51.8

33.3 66.6

25

我校一年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及格率100%

我校二年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总体成绩统计 项目

实际参加 总体

测试 女

人数

15 20

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2.8 31.4 62.8 2.8 20 73.3 6.6 5 40 55 0 我校二年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及格率97.1%

我校三年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总体成绩统计 项目

实际参加 总体

测试 女

人数

31 27

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3.4 72.4 24.1 6.4 67.7 26.6

77.7 22.2 我校三年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及格率75.8% 我校四年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总体成绩统计 项目

实际参加 总体

测试 女

人数

23 39

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32.2 66.1 1.6 39.1 56.5 4.3 28.2 71.7

我校四年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及格率98.3%

我校五年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总体成绩统计 项目

实际参加 总体

测试 女

人数

44 44

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4.5 28.4 65.9 1.1 2.2 31.8 65.9 6.8 25 65.9 2.2 我校五年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及格率98.8%

我校六年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总体成绩统计 项目

实际参加 总体

测试 女

人数

39 29

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5.8 79.4 14.7 5.1 79.4 15.3 6.8 79.3 13.7 我校六年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及格率85.2%

全校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总体成绩统计 项目

实际参加 总体

测试 女

人数

367 188 179

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1.3 24.2 67 7.3 0.5 22.3 68.6 8.6 2.2 26.2 65.3 6.1 全校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及格率92.6%

2、分析与结论

2.1为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组织落实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学年初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计划、实施办法和奖惩制度;认真进行体育教学和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这些措施保障了我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贯彻落实,取得了一些成绩。

2.2从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总成绩分析,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处于良好水平,总的合格率为90.9%,有6.08%的学生进入优秀成绩段,在测试的对象中有9.1%的学生处于不及格状态。其中女生的优秀率都略高于男生,合格率略低于男生,显示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水平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尤其男生),说明科学全面合理地设置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安排课外体育锻炼,还需进一步加强。

3、建议

3.1高度重视学校体育教学,从教师配备、教师培训、开足课时、器材设施配置、场地建设、教学常规等全方位重视起来。

3.2全面推广“阳光体育”活动,开展学生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分析报告

七星泡镇云鹏希望小学

六盘水市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 篇7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是按照《2008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1]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实施方案,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原则, 选择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盘县特区、水城特区3个区共1000名7-18岁学生进行调查。

2 六盘水市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分析

2.1 中小学生形态发育水平明显提高2008年六盘水市中小学 (7~18岁) 学生的身高、体重与1988年相比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男女生身高、体重平均增长量最大, 身高分别增长5.88cm和5.210cm, 体重分别增长6.16kg和4.07kg;而胸围则呈现负增长, 男女生分别为-0.85cm、-0.37cm;与1988年相比较, 2008年六盘水市大学生的身高增长幅度却很小, 男女生分别为0.51cm、-0.39cm;大学生的体重除男生有所增长外 (2.11kg) , 女生为负增长 (-1.30kg、-0.25kg、-1.78kg) ;男女大学生的胸围均为负增长, 其中男女生分别为1.14cm、-1.53cm。

2.2 身体发育匀称度有所改善反映身体发育匀称度的维尔维克指数{[ (体重kg+胸围cm) /身高cm]×100}与1988年相比中小学生均有所增长, 男女生分别增长1.78和0.52。大学生中除男生增长外 (0.31) , 女生均为负增长 (-0.23) 。此结果说明六盘水市中小学生及大学男生身体发育匀称度有所改善, 而大学女生体形仍是&quot;豆芽菜&quot;趋势。

2.3 部分学生爆发力、力量、速度素质水平提高

2.3.1 反映下肢爆发力的立定跳远指标2008年与1988年相比, 六盘水中小学生均有所增长, 其中男女生平均增长分别为8.70cm和8.07cm;大学生男生平均增长2.88cm;女生则为负增长, 为-0.97cm和。

2.3.2 反映上肢力量的斜身引体 (7~12岁男生) 引体向上 (13~22岁男生) 及反映腰腹肌力量的仰卧起坐 (女生) 等指标2008年与1988年相比, 7~12岁小学男生的斜身引体平均分别增长6.84次;19~22岁大学男生的引体向上平均下降1.30次;中小学女生仰卧起坐分别平均增加5.68次;19~22岁大学女生的仰卧起坐平均增加5.28次。

2.3.3 反映速度素质的50 m跑指标2008年与1988年相比, 7~18岁男生平均分别提高了0.07, 女生提高了0.46秒, 19~22岁大学男生提高了0.12秒, 女生50m跑成绩则下降0.10秒。

2.3.4 中小学学生营养状况有所改善2008年与1988年相比, 六盘水市7~18岁中小学生低体重及营养不良检出率均降低, 学生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但是六盘水市大学生的低体重及营养不良检出率却上升。其中, 7~18岁中小学生的低体重及营养不良检出率比1988年下降了1.65%~7.76%, 19~22岁大学生的低体重及营养不良检出率比1988年上升了7.12%~12.5%。

2.3.5 低血红蛋白检出率降低2008年与1988年相比, 六盘水市学生中多数年龄组的低血红蛋白检出率有所下降, 其中小学生各年龄组下降幅度较为明显。例如, 7岁组男生低血红蛋白检出率由40.90%降至32.43%, 女生由41.61%降至25.67%。

2.4 六盘水市学生体质健康虽然在上述指标方面获得改善, 但也存在一些主要问题, 表现为:大部分学生耐力素质指标下降。反映耐力素质的50m×8往返跑 (7~12岁男女生) 、800m跑 (13~22岁女生) 、1000m跑 (13~22岁男生) 指标与1988年相比, 7~12岁男女生50m×8往返跑成绩下降, 男生平均下降、11.60秒, 女生平均下降11.88秒;13~18岁男生的1000m跑平均下降31.64秒, 13~18岁女生800m跑分别平均下降36.68秒;19~22岁汉、大学男生的1000m跑平均下降17.10秒;19~22岁大学女生的800m跑平均下降20.69秒。

2.5 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和肺活量、体重指数下降, 与1988年相比, 2008年六盘水市大中小学生的肺活量和肺活量、体重指数均下降。其中, 7~18岁男生肺活量分别平均下降146ml, 肺活量/体重指数平均下降13.15, 女生肺活量平均下降170ml, 肺活量/体重指数平均下降12.58;19~22岁男生肺活量平均下降250ml, 肺活量/体重指数平均下降12.3, 女生肺活量平均下降300ml, 肺活量/体重指数平均下降9.20。

2.6 肥胖学生增多2008年与1988年相比, 男女生中肥胖学生明显增多, 已成为青少年学生的重要健康问题。7~18岁学生的肥胖检出率, 男生由2.18%升至6.64%, 女生由1.09%升至3.13%, 男女大学生的肥胖检出率亦增多。19~22岁男生肥胖检出率上升1.50%;女生上升0.37%。

3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

3.1 学业负担过重

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 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体育课课时得不到很好的保证, 致使学生休息和锻炼的时间严重不足。

3.2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不足

六盘水市学校普遍存在体育场地设施和条件不足的问题, 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难以得到保证。

3.3 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

生活不规律、饮食结构不科学、长时间上网、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以及上楼乘电梯, 出门坐汽车等现代化的生活方式, 都是严重制约健康的主要因素, 而健康作为体质的外在表现, 健康水平的下降必然会导致体质的下降。

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青少年学生体质的因素。方法 2008年对1000名六盘水青少年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研究发现:耐力素质、肺活量呈下降趋势, 肥胖学生、近视率和龋齿患率呈上升趋势。结论 导致这结果的原因有学业负担过重、学校体育场设施不足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影响等。

关键词:学生,体质,健康,研究

参考文献

[1]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2008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M].教育部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司, 2008.

2022年度学生体质健康分析报告 篇8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从教育体制、高校体育课程、群众体育活动、体育场地器材和学生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天津市4所高校19-22岁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近20年有关学生体质健康的文献资料百余篇,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对参加体质测试的1800名大学生包括城男、城女、乡男、乡女和20名高校体育教师发放问卷。其中学生收回有效问卷1737份,回收率为96.5%;教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

(3)数理统计法。对所有收回的数据,通过SPSS软件进行数理统计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大大改善,为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表现出目前大学生身体形态指标呈上升趋势,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但是超重和肥胖学生明显增加,学生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学生体质状况令人堪忧。问卷调查表明有75.01%学生和90%体育教师认为体育锻炼不够是造成学生身体不好的首要因素,排在第一位;其次是睡眠不足;精神紧张,营养不够,作业太多和玩的时间太少也成为影响学生健康的主要因素。大学生体质健康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这些因素交织相互影响造成体质健康水平下降,运动不足只是学生体质下降的表面原因。深挖其根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教育体制的弊端

我国应试教育模式始终把智育放在学生成长第一重要的位置上,许多学校、学生、家长以重点学校、升学率、上大学为指挥棒,惟考定终身。教学、考试、招生等人才培养环节未能与倡导的素质教育理念相匹配。进入大学以后,就業压力的日趋严峻,迫使大学生仍要以文化课学习为主。由于身心长期处于紧张的学习之中,很容易造成精神紧张和心理疾病。在这种普遍忽视学生对身体素质培养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很难对体育锻炼引起足够的重视。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课业负担依然繁重,导致回家后每天用于做作业的时间1~2小时的学生占34.25%,有29.88%的学生在2~3小时以上。周末仍有51.01%的学生以学习为主,除22.33%的学生周末安排看电视和玩电脑为主的生活,仅有26.66%的学生以户外活动为主。学生平均每天用于睡眠的时间不足8小时的占71.10%。罗加冰等对我国西部地区20所大学的学生调查中亦指出,有53.8%的人赞成课业繁重、就业压力和不良习惯是影响中国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最大因素。繁重的课业给大学生在身体上和心理上带来严重负担。

2.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出现误区

教育部门在学校工作中多次强调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为此,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应以“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为根本宗旨。关注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是高校体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目前多数高校的体育教学实行“三自主”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顺应了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不仅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而且极大地满足了学生个人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更大的学习选择空间。体育课程改革理念虽好,但是有些高校的做法偏离了体育教育“健康第一”的宗旨。注重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单项运动技术,而忽视学生的整体发展和全面锻炼,特别是体能素质的锻炼,体育课程重形式、轻实效。

高校公共体育课由竞技性体育为主的田径、体操、足球、篮球、排球项目逐渐向健美操、网球、武术、乒乓球、羽毛球等趣味性体育活动方向转变。体育教学逐渐趋于快乐体育,降低体育课技术的难度和强度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同时学校体育改革的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保险和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立法还未健全的情况下,学校也为了避免承担高风险,都尽量简化稍有难度和危险的体育教学内容。

调查发现除个别院校给三、四年级的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外,高校只在一、二年级开设体育必修课。即使有些学校有各种体育协会和俱乐部,也只有少数体育尖子生能够参与。学生在每周2学时的体育课上,按照所选择体育项目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从每次活动的持续时间看有70%的大学生能保证在40min左右活动时间,其中40min左右的人占30%,男生每次锻炼的平均时间高于女生。大学生每周2学时的体育健康课90min,有效练习密度按40%计算,学生每周的直接身体练习不超过45min,所以很难达到增强身体素质的目的。

3.竞技体育与群体活动的严重失衡

2008年奥运会体坛健儿在竞技场上谱写了中国体育史上的辉煌篇章,给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有力的推动,取得了新的成就。但青少年学生方面的体育工作却并没有实质性改观。重视奥运争光战略的实施,忽视全民健身计划的推行,导致了竞赛场上硕果累累,而学生体能素质逐年下降的现实状况,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尴尬境地。

在“举国体制”的影响下,绝大多数高校将有限经费的体育资源配置用于能够提高学校知名度,展示学校风采的竞技体育,而日常体育教学和发展大学生群体活动的投资却大大缩水,致使高校竞技体育与群体活动严重失衡。可想而知,失去了金字塔底座的竞技体育难免会根基不稳。

4.体育场地器材的缺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学生人数不断增多,造成了原本资源有限的高校教学资源更加匮乏。国家对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不断提升,仍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求。55%的体育教师和29.30%的学生认为高校体育教学所需场地、器材的匮乏,是大学生不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原因之一。因此,高校体育场地器材的缺乏是造成大学生体质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

5.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1)意志品质薄弱。当代大学生具有自信、开放、敢于竞争等特点,但也因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懒散、心理脆弱、缺乏自立能力和吃苦精神。调查表明:52.22%的学生是因为“怕累”,22.05%学生是因为“怕受伤”而不愿参加体育锻炼。65%的体育教师也认为“怕累”是学生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学生中只有38.28%的人愿意参加长跑锻炼。对于不愿意参加长跑锻炼的原因,76.17%的学生认为太累,49.91%的学生嫌枯燥。

(2)缺乏主动锻炼的意识。足够的运动时间和适当的运动方式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因素。高校现行体育课程计划只开设两年体育课,到三、四年级以后就主要依赖于学生的自觉锻炼。研究结果显示,许多学生大学期间体力情况表现为:一年级较弱;二年级最强;三年级下降;四年级最差。这表明大学生体质下降一方面源于高考复习中学生身心负担加重,导致体质下降的持续现象;另一方面学生大多缺乏主动锻炼的意识,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造成自我锻炼效果不理想。多项调查表明,我国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时间严重不足。乔培基等对我国北京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每周参加1-2次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占37.7%,偶尔参加的占30.2%;每周3次以上的占31.1%,完全不参加的占0.9%。目前我国计算体育人口的标准需要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①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②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③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强度以上。按照此判定标准,大学生中有31.1%的学生可以被视为体育人口,与我国体育人口31.20%的整体比例相比水平相当。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体育人口达到45%-50%左右的比例相比明显偏低。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75.01%的学生和90%的教师认为学生体质不好是由于体育锻炼不足造成的;有34.31%学生说他们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66.66%的学生每天锻炼不足1小时;有55.84%的学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3)膳食不合理。由于营养摄入的不均衡,使学生营养状况呈现两极分化状态。一方面,饮食无节制,谷类食物、粗纤维食物和青菜食用少,而脂肪、糖类食物过多,热能过高造成营养过剩或营养失衡,加上为数不少的学生不吃早餐,到了中午吃得更多,导致超重和肥胖。另一方面,存在挑食、偏食、厌食、吃零食等不良的饮食习惯。另外,有些学生尤其是女生缺乏健康知识及正确的审美观一味地追求苗条,盲目节食减肥,造成营养不良者日益增多。

(4)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人们自身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给个人、群体乃至社会的健康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危害,它对机体具有潜袭性、累积性和广泛性影响的特点,导致了亚健康状态的产生和迅速蔓延。有学者报告,美国前10种死因疾病中,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在致病因素中占70%,中国占44.7%。美国通过30年的努力,使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下降了50%,其中2/3是通过改善行为和生活方式取得的。可见,行为和生活方式对健康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我國大学生体质状况较差的现状与广大学生的不良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熬夜,迷恋网络、游戏、电脑和小说使得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机会和兴趣减少,造成视疲劳,影响身体形态发育;随着经济状况的改善和校园文化的社会化,抽烟、喝酒等不良嗜好导致了学生体能下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

三、结论与建议

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是教育体制、高校体育课程、群众体育活动、体育场地器材和学生自身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各级政府、教育界、体育卫生工作者应时刻了解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状况和发展趋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深化教育、体育改革,树立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进和开展适应学生身心特点的群众体育活动;增加学校体育工作的经费投入和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对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认知教育,使他们积极合理地利用余暇时间,养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 罗加冰.影响中国大学生身心健康若干因素的调查分析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0):1343-1347.

[2] 赵忠伟,李英玲,刘瑞平.高校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因素与

体育课程干预手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

(2):217-222.

[3] 乔培基,等.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的体育学分析[J].北京

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0):1369-1371.

[4] 王慧丽.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

报,2007,23(6):142-144.

[5] 刘海元.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原因及解决对策[J].体育

学刊,2008,15(1):67-71.

[6] 余兰.西南财经大学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动态调查[J].成都

体育学院学报,2008,34(6):87-89.

[7] 刘凌宇,马珺.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改革的调

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5):

101-103.

[8] 杨秀芹.辽宁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相关理念的调查分

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4(2):97-99.

[9] 李鹏,钟大玉.1985-2000年四川省汉族大学生体质健康

状况动态分析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7,(3):114-118.

[10]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5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

2022年度学生体质健康分析报告 篇9

本次,我学校被抽测的学生是30人,排在全区第12名。从测试数据显示的结果看,大多数学生的成绩在良好和及格的档位上。通过测试的成绩可以看出:优秀率的人数是零,良好人数是13人,良好率是43%,及格人数是10人,及格率是33%,不及格人数7人,不及格率是23%。参照学校自测的成绩单,可以寻找出:15个正常体重的学生,营养不良的学生2人,较低体重3人,肥胖6人,超重3人。他们在五项+视力的测试中,都有单项甚至双项不及格的现象。其中,最严重的是视力。其次,就是因肥胖和超重所造成的单项不及格,使之影响到总分成绩。

根据以上的数据分析:我想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措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1.充分利用大课间的活动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通过:立定跳、集体舞、往返跑、推铁环、200米、400米、800米、武术、跳格子、呼啦圈、、接力赛跑、羽毛球、实心球、拔河、踢毽子、跳远、跳高、集体活动内容跳绳、体操等等活动,让大课间充满活力,学生就有新鲜感,爱上体育锻炼,这样就能很好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2.改进体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把体育测试的项目,编排到我们的课堂中,游戏中,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游戏多样化。例如:把30秒跳绳,改成看谁先跳到200次,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又延长了跳的时间,同时,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弹跳力,有助于立定跳远测试项目成绩的提高。

3.加强领导,严格管理。

① 领导要重视,领导小组要充分的发挥作用,做到指导、引领、督导三到位。

② 针对不能按照体育课要求上课的教师,要找其谈话了解情况,及时指正。对不及时参加学校大课间活动的班级,要及时点名批评,找其班主任谈话,要求其改正。

③ 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方案,每年都要对全校的学生进行测试,记录成绩,上传到国家数据库。

王会军

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篇10

一、成立实施《标准》工作领导小组和学生体制健康测试组

(一)、实施《标准》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任玉凤

副组长:张海国 朱轶华 张雄伟

成 员:各班班主任及体育教师

(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组

组 长:王 刚

成 员:刘明春 杨 涛 王猛慧

(三)、数据上报组

组 长:

成 员:

二、组织实施

第一阶段:(20XX年11月2日—10日)

(1)、宣传发动,让学生了解测试的重要性,并做好测试的各项准备工作。

(2)、数据上报组准备好纸质表格。

第三阶段:(20XX年12月7日—25日) 做好测试数据统计及上传工作,由数据上报组负责具体工作。

三、测试工作具体要求

(一)、测试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提高测试时间的利用率,保证测试效果。

(二)、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测试,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中的有关要求进行。

(三)、测试一般采用流水作业方式,测试过程中必须保证秩序正常,测试数据和记录要准确无误,测试、记录、监督检查人员必须在测试结果上签字。具体测试工作在实施《标准》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下,由体育组负责组织测试;各班主任负责组织教育、督促检查。

(四)、测试的原始数据和统计资料由教务处妥善保存,专人负责收集、保存成绩登记表和统计资料,并归入学校的学生体质健康档案。

2022年度学生体质健康分析报告 篇11

关键词:影响;小学生体质;健康;因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178-02

青少年群体是祖国的希望与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和接班人,是科技兴国的根本动力。21世纪除要求当代青少年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外,健康的体魄,强壮的身体是他们为国家健康工作50年的重要保证,其体质状况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民整体的体质程度,关系到国富民强的兴衰。学校体育在增进学生体质健康,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意识、技能习惯,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发展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提高健康水平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义不容辞地肩负着塑造当代学生的健康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首要目标。

一、身体形态:身高、体重分析

身高与体重是衡量人体形态发育的一项基本指标。身高受到遗传、营养和体育锻炼诸因素的影响;体重则间接的反映出人的生活水平和体育锻炼水平。身高体重值是将身高和体重综合起来以厘米身高的体重分布确定学生的体形匀称度,能有效地反映出学生的非正常体形,相应的身高阶段对应相应的体重。评价学生生长发育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通过访谈了解到肥胖学生缺乏体育锻炼,不喜欢运动,或运动时间过少,造成了肥胖现象。低体重的学生饮食结果不合理,大部分不食早餐,没有合理的饮食习惯。针对超重的学生的体育锻炼的最佳方式应选择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持续的周期性运动。随着体重的减轻,再选择其他的运动方式。针对肥胖的同学,首先应制定科学的合理的饮食习惯,然后定身制作运动处方。通常可以采用先易后难,从小运动量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和适当延长运动时间的方法进行。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在看到减肥成功后,学生就会逐步对体育课产生兴趣。针对个别学生的较低体重的现象,在增加营养保证休息的前提下加强科学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健康。针对以上的种种情况,平时在教学中,应以表扬鼓励为主,逐步增强其对体育学习的自信心。因此,作为体育教师最重要的是减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设施特别是教学内容上开设一些适合他们喜欢的项目,如健美操等。

二、身体机能:肺活量分析

肺活量是评价人体呼吸系统机能状况的一项重要生理指标。肺活量的大小与体重、身高、胸围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它能反映出学生的肺部功能,因此,为了将学生身体发育的不同步因素在肺脏机能的评价中得以体现,根据学生体质的健康标准规定,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采用肺活量体重指数的测试结果来进行评价。

通过测试了解到学生心肺系统功能处于健康状态,但肺活量指标较低。目前产生这一结果是由于体育锻炼时间有限,特别是运动项目选择上缺乏一些长时间中等运动强度的运动项目的锻炼。但针对不及格以及只有及格标准的学生,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一般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耐久跑练习,注意要坚持经常,跑和呼吸配合、距离适当、强度不宜大;其次经常性的做一些扩胸、振臂等徒手操练习;同时也可以参加踢足球、打篮球、折返跑等等体育锻炼的项目。需要注意的是不管选择那一种方法,都要持之以恒练习才能有效。从而达到增加呼吸肌的力量,提高肺的弹性,使呼吸的深度加大、加深,提高和改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功能。

三、身体素质:速度分析

短跑是用最快的速度跑完的距离. 短跑能磨炼人的意志和毅力,增强韧性和耐心,提高灵敏度,促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长期坚持运动的人,在完成定量工作时有三大特点:1、行动快;2、潜力大,能发挥最大的机能潜力去完成任务;3、恢复快,疲劳消除彻底,能迅速恢复到平静水平。心脏是全身血液供应的总枢纽,生命的动力。坚持跑步,会使您心肌强壮有力,蛋白和肌红蛋白量增加。骨骼是身体的支架,人体活动的杠杆。处在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坚持跑步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加骨细胞营养物质的供应,提高骨细胞的生长能力,从而促进了骨的正常发育。短跑是人体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在大量缺氧的条件下完成最大强度的工作,属于极限强度的运动。短跑能有效地发展速度素质,因此,它是田径运动的基础项目,而且在其他运动项目的训练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访谈了解到小学生对于短跑的概念比较模糊,造成这一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对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视不够:目前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都是自发无序的,对学生没有约束力,学校对学校体育的理念仍然仅仅停留在体育课上,对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均未引起高度重视,这是导致现行学生体能素质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2、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观念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他们对学校体育缺乏科学认识,认为学校体育就是体育课,而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积极分子和学校运动队的训练时间,与己无关,因此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是导致学生体能素质下降的主观原因;3、家庭体育开展较差: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补充。目前的家庭教育工作开展较好,但家庭体育工作由于受到世袭观念的影响开展的较差,这是导致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之一;4、体育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一个体育教师根本无法顾及几十个学生的锻炼、需求和无法满足没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体育课仅仅能传授锻炼的方法和手段,而没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锻炼,这是影响学生体能下降的原因之一;5、重智轻体现象严重:近几年来,我国就业形式不容乐观,人才竞争日益激烈,不少学生及家长重智轻体的思想更加严重,淡化了以体育促健康的价值观念,导致绝大多数学生身体素质指标下降;6、部分学生根本没有需要保持并提高身体素质,强身健体的概念:如某些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家长的过分溺爱,一点不如意就觉得委屈,根本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丝毫没有健身健体的意识;7、意志力薄弱:少数学生思想上重视了也有行动,但往往缺乏自控能力,意志力不够坚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缺乏恒心。

2022年度学生体质健康分析报告 篇12

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发展与民族的兴衰,我国持续20多年的体质调研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体质总体呈下降趋势。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评价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教育部于2003年9月之后,在高校全面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从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方面综合评价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体质调研结果是体育教学改革对增强学生体质效果的客观反映,因此,为了不断完善我院体育教学工作,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我院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对我院学生体质健康现状进行研究与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以2009-2010学年参加《标准》测试统计上报的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3358学生,其中男生1748人,女生1610人。

2.1.2 以我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下发问卷1350份,收回有效问卷1220份。

2.2 研究方法

2.2.1 主要以教育部和体育总局审定的实施《标准》所匹配的体质健康测试专用仪器。

2.2.2 翻阅相关资料,参照《标准》[1]内容的评分标准,得出及格率、优秀良好率。

2.2.3 进行数理统计,根据统计结果,找出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原因,提出建议与改善对策。

3. 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结果分析

3.1 达标率

以2009—2010学年我校利用体质测试专用仪器和手工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共有在校大学生3358人接受测试,3个年级平均及格率在98%以上(见图1),呈阶梯式发展,基本符合现阶段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规律。在校一年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指标方面均低于当前同龄人水平[2],其主要原因是一年级学生在高中阶段拼命式(压迫式)学习,学习压力大,情绪紧张,生活中暂时失去了欢乐,生长发育缓慢,虽趋于成熟,但仍影响着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直接影响着体质与健康状况。所以,刚进高校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都处于恢复期,没有达到身体机能与素质的最佳状态。从图2可以看出,学生优秀良好率占70.6%,其中一至三年级优秀良好率分别在66.9%、75.3%、66.1%。并看出三年级学生的及格率比其他年级高,优秀良好率却低于其他年级。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为了找工作;或参与社会活动过多;或准备迎接转本;或缺少锻炼;或生活节奏紊乱无规律,等等,都是造成优秀良好率下降的因素。事实证明,二年级在校学生虽然学习任务重,有压力,但没有高中阶段学生那样为了个人的前途,废寝忘食,紧张学习。而此阶段是新时期在校大学生最快乐、最值得回味和留恋的时期,因为二年级学生心情是舒畅的,生活是有规律的,还没有为了走向社会找工作而烦心,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参与校园、班级文化娱乐活动,广交同学和朋友,心理稳定,这些都是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二年级是在校大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的有利时机。

3.2身高标准体重

从大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我院学生体质状况总体良好,男生的平均身高标准体重为172.3cm/64.9kg,女生为161.4cm/54.6kg,与《中国成年人体质综合评价标准》的同年龄男、女生身高标准体重相比,分别低于1.7%和2.0%。主要原因是我院面向全国招生,南方广东、广西、福建,以及西藏、内蒙古学生较多,这些学生大多数身高较低,均属于正常范围。本次调查统计中发现,肥胖或体重超重的比例呈增长趋势,尤其是男生体重超重和肥胖比女生分别高出约2%和6%,说明男生在饮食方面不挑食,不控制体重,造成部分学生体重超重原因之一。女生相对注意饮食,正处于青年期,关注身材和体型,想通过饮食等方法来控制体重,导致营养不良比例高于男生,达到约3%。这一现象值得关注,应引起重视。

3.3 肺活量

本次我院学生肺活量均值男生为3939ml,女生为2801ml,肺活量水平高于江苏省平均数,这与自然环境、地域有关系。肺活量中属正常现象,但当今大学生耐力水平还是呈下降趋势,缺乏体育锻炼,尤其是缺少有氧运动,是导致中长跑成绩偏低的主要原因。

4. 体质健康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1 用何种方法促进身体健康?有45.7%的学生以体育锻炼来促进身体健康;有38.1%的学生答只要心情愉快就能保持身体健康;有16.2%的学生不知道用何方法促进身心健康。

4.2 是否知道体质与健康的评价标准?有16.2%的学生不知道,知道而又说不清楚的占67.5%,能比较准确说出的占16.3%。

4.3 平时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大学生有失眠现象占16.8%。而通过体育锻炼后能保持良好睡眠状态的占75.1%,失眠现象的仅占4.6%。

4.4 男生有吸烟史或仍吸烟的占27.7%;有饮酒习惯和仍有饮酒现象的占39.1%。

4.5 在校大学生有贫血现象的占32.5%;有各种肠胃病的学生的占19.7%;有肺部各种疾病的占8.3%。

4.6 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当问到你经常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吗?有60.2%的学生偶尔参加,38.1%的学生经常参加,还有0.17%从不参加。每次锻炼时间在20分钟以上的有34%,30分钟以上的为25.1%,每次在1小时以上的占7.3%,每天不喜欢体育锻炼的占23%。

调查了解到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不知道增强体质与健康的方法,不知道体质与健康的自我评价标准,不知道经常锻炼身体的好处和意义。被测学生中常见病呈上升趋势,有贫血、肠胃病、饮食习惯不良、偏食现象严重、缺乏健康意识,过早出现“亚健康”状态的人数增多。其实,一些学生长时间学习、上网、吸烟、喝酒等影响人体健康的恶习,都是可以改掉的。因此,如何正确引导我院学生在校期间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摆在高校体育教育内容与方法改革的重要问题。

5. 结论与对策

5.1 新时期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特点

通过调查发现,在校大学生年龄和2008年前学生同期相比,年龄偏小1至2岁。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身体形态呈“肥胖”和“豆芽”情况增多,身体机能的肺活量指标偏低,身体素质的力量和耐力水平低于全国同龄人。

5.2 培养大学生体质与健康意识

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缺乏体质健康方面的知识,不知道体质与健康的内涵,不知道有哪些自我体质与健康评价标准。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加强灌输健康意识。

5.3 学会体质健康自我评价方法

让学生学会常用的几种体质健康状况的自我测试和评价方法,对平时体育锻炼和体质健康状况进行自我评价,始终保持充沛的体力和良好的状态,尤其是体质较差的学生应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学会适合自己的锻炼与保健方法,坚持定期检查自我体质与健康习惯,有利于保持健康。

5.4 使体育课教学内容向课外延伸

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仅靠体育课上的身体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向课外延伸,形成课内外教学活动一体化,使学生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促进体质与健康水平的提高。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5.5 注重培养意志品质

调查中发现,学生上体育选项课时,喜欢选择羽毛球、乒乓球项目人数居多,而报名参加田径、足球、篮球等项目人数较少。虽然凭兴趣、爱好选课,但也可从中看出一些问题,主要原因是学生怕苦、怕累、怕脏、怕晒,不愿意参加剧烈性的体育运动,不愿在风吹日晒的自然环境中参加各种文体活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试行方案) 实施办法[Z].国家教育部教体艺[2002]12号.

[2]江苏省教育厅.2008年江苏省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情况报告[R].2008.11.

[3]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课题组.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2:179, 278-285, 293-295.

[4]江苏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2008年江苏省国民体质监测研究报告[R].2010:5.

上一篇:真实应用教学模式下一篇:酒店店长日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