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预习成就高效课堂

2024-10-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有效预习成就高效课堂(精选8篇)

有效预习成就高效课堂 篇1

课堂学习是一种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活动,其主要形式表现为问答活动。有教师问,学生答、文本答;有学生问,教师答、文本答;也有文本问,学生答、教师答。其中小学生的提问往往受限于儿童的心理和思维特点,需要教师的提问加以引导,而文本的提问又较为单一不能体现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的提问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教师有效的提问能成就高效的语文课堂的原因之所在。

教师的有效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交流对话的“把手”,也是诱发学生开启思维、探究创造的“发动机”。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始于问题”,西方学者德加默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好的提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打破学生思想的平静,帮助学生走进文本,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应如何精巧设问,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一定的收获,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呢?我结合自己十几年的语文教学体会,浅谈如何利用有效提问来成就高效学习。

一、把握时机——有启发性

提出问题要选择最佳时机,力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而如何根据教学的需要抓住最佳的提问时机呢?。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进入“愤悱”状态,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有了疑问,就会产生求知欲望,就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或课前设疑、引人入胜,或课中置疑、波澜跌宕,或课后留疑、回味无穷,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探求状态。如在教《生命 生命》这课时,先向学生课件展示杏林子在写作时身体所患的疾病,接着就抛出问题:让学生默读课文后说说像杏林子这样一个身体残障的人是怎样面对生命的?你觉得她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句子知道的?这一问,无疑放飞了学生的思维翅膀,学生就得认真地文中的三个小故事寻求答案。通过学生的学习、思考、讨论,学生很快就明白了:杏林子是个面对命运不公,身残志坚,不向命运屈服的人。这种课前置疑提问,学生的情感处于“高原地带”,不一睹为快都难。又如教学《白杨》这篇课文是,在学生了解了白杨这种能够常年生活在大戈壁等恶劣环境中的植物后,明白了白杨的品质特点之后,提出了“爸爸看到火车开去方向的大白杨和几颗小白杨为什么嘴角浮起一丝微笑”?引导学生从感性理解上升到理性理解,从而明白借物喻人的道理:借白杨树的品质来赞美那些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无私奉献的人们。这种适时的提问,一下升华了学生的情感体悟。教学实践证明:提问时机过早,学生因对教材认识缺乏准备,只会使师启而生不发;时机过迟,问题已解决,提问成了马后炮。只有把握关键时机的提问,才对学生具有真正的启发性。

二、循序渐进——有层次性 提问的顺序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呈现梯度。这种提问既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又能促进学生参与教学的对话,激发和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观潮》一课时,我是这样提问的:这篇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让学生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课文的中心句,然后,我接着说:你是怎样理解“奇观”这个词语的呢?课文里哪些自然段具体写了这个奇观?接着再问:潮还没有来时,又是什么情境呢?潮过后呢?读了课文后说一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利来写浙江潮的呢?这种提问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充分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能较好地促进学生参与教学的对话,激发和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又如在教学《金钱的魔力》这篇课文是,我是这样提问的:主人公出示百万英镑前,裁缝铺老板和伙计托德是怎样对待他的?学生在阅读了相关语段后一下子就找到了答案。接着提出“主人公出示百万英镑后,裁缝铺老板和伙计托德又是怎样对待他的?”学生在了解了在百万英镑出示前后,比较老板和伙计对待同一个客人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情况下,最后再提出“你从中悟出了什么?”学生不难理解:金钱在这些势力小人面前,展现了无穷的“魔力”的道理。由于提问有层次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锻炼学生的思维方法,久而久之,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会变强,而且乐学,善学,爱学。

三、难易适度——有连接性

问题要难易适度,要让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本质性的联系。提出的问题最好能启发学生去思考,既不能过于简单,又不能太深奥。太简单,没有思考的必要,索然无味,学生提不起兴致,也无从学到新的知识,只能停滞不前;太深奥,新旧知识之间无法找到衔接点,学生无从入手。难度过大的问题不仅达不到预设的教学目的,反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往往事与愿违。因此,所提问题要难易适度,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又能使学生通过努力从“已有的经验区”达到“最近发展区”,“跳一跳,摘到桃子”。如教学《四个太阳》时有人设计了问题:“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哪些小伙伴尝尝水果的香甜?”这个问题就未免过于简单,相信多数学生都会以漫不经心的态度对待,这对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的培养没有多大价值。如果这样设计“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哪些小伙伴尝尝水果的香甜,他们是怎么邀请的?”那学生的反应或许就会大不一样。这种问题既具体而又留下思考的余地,一方面既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秋天的乐趣,感受秋天给人带来了丰收的喜悦,带来了欢乐。另一方面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又如教完《四个太阳》后,有的教师这样提问:“你想送世界一个什么样的太阳,为什么?”,因为是一年级学生,又地处农村,一个“为什么?”学生没有知识背景产生联系,难度显然很大。结果,学生茫然不知所云,课堂一下子冷寂下来。有的教师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想画一个

的太阳,送给

。”学生思考片刻,纷纷举起手,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因此切合学生与课文实际、引人深思的教学提问,有助于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掀起感情波澜,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突破难点——有指向性 所提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力求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重点内容对全篇课文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文的,是阅读教材中能体现文本中心思想的点睛之笔。阅读题材中有“题眼”,诗歌中有“诗眼”,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眼”,再分析全文,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游园不值》这首诗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本首诗理解的重点,同时也是理解的难点,它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教者若只让学生联系前两句诗所提供的意境说出这两句诗的字面意思,理解就显得有点狭隘,学生就不会知道它流传至今的原因。但若就此诗句提问:“读到‘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你的脑海里出现怎样的情景?” “这两句诗除了字面意思以外还有没有更深的意思呢?” 就可能激起学生探究与思考的欲望,他们通过丰富的想象,仿佛看到园内林木葱茏,繁花似锦,红杏灼灼,灿若云霞。从而进一步感受到任何新生的事物都是无法阻挡的,它总会冲破阻力向前发展。这样的提问引导学生直接把目光聚焦到诗文的关键处,不仅让学生领会诗意,而且感悟了诗的意境,深刻领悟诗中耐人寻味的深刻哲理,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促进生成——有探索性

生成是不能预设的美丽,在课堂教学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生成。有的生成对教学目标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推进了教学。这时候,教师可以采用追问的形式,及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升华文章的思想感情,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如在《一夜的工作》这节课上,我是这样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当学生读到“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这句话时,情不自禁地加了个“啊”。面对这个生成,教师如果只是机械地告诉学生:“记住,读书时不能添字。”那么教师显然没有意识到这是个极好的生成资源,不懂得追问,所以不能帮学生理清思绪,不能帮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课堂仅停留在表面,学生的探索不能引向纵深。我这样追问到:“你为什么不由自主地加了啊字?你的崇敬之情从何而来?”学生在提问中就能梳理杂乱的思绪,探索自己内心的情感,受到情感的熏陶,生成的课堂是要让学生去获得深刻的感受。因此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教学机智,适时追问,促进学生的课堂生成。

有效预习成就高效课堂 篇2

一、巧激趣引题,靠知识牵引,入思考佳境

师:同学们,人与动物或动物之间发生了很多真挚而感人的故事,今天的故事又将给我们怎样的感动呢?(写课题:“金色的脚印”)

教师巧妙地、艺术地引入新课,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使学生一上课就有明确的探索目标和思考方向,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写时我有意把“脚印”写成了“鱼钩”,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骚动。我顺势引出了本课的思考)

师:同学们,在《金色的鱼钩》一课中,我们交流过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而不用“老班长”?

生1:鱼钩是老班长留下的遗物,看到鱼钩,就会想起老班长。

生2:金色是闪光的,象征着老班长舍己救人的革命精神,将永放光彩也将永远激励一代代后来人。

师:没错。在预习本课时你是否想过本文的作者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再读课文……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往往来自于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而兴趣和好奇心又往往来自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成功的问题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谈初读体会,晓课文内容,理文章脉络

师:结合预习,请你告诉大家,你知道了什么?(2分钟后)

生1:我知道了,为救孩子,狐狸父母想尽了办法,很辛苦也很聪明。

生2:正太郎被狐狸一家的亲情感动,不但帮助了狐狸父母,同时也得到了狐狸父母的救护,最后放了小狐狸。

生3:读了课文,我又一次证实了动物也有浓浓的亲情,还有知恩图报的思想,跟人类一样,了不起啊!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文章重点介绍了哪几个角色?又是怎样联系到一起的?

师:老狐狸为救小狐狸都做了哪些事?正太郎又做了哪些事?

师:正太郎失足受伤后,狐狸父母是怎样做的?我们一起理一理。

师生合作,边交流边画表总结。

这一环节,完全是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完成的。

三、再读文,释疑难,细体会,深挖掘

师:知道了正太郎与狐狸一家的故事,那么你最被故事中的谁打动?请你再细读课文,然后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感悟!(8分钟后)

生1:以前狐狸留给我的印象就是狡猾,可以说我很不喜欢它,但是读了这个故事,我的看法彻底改变了。狐狸是一种很聪明的动物,也很有韧劲,为救小狐狸,狐狸夫妇想尽了办法,甚至用上了“调虎离山计”,真是叫人敬畏啊。

生2:没错!除了“调虎离山”,它们还想到了持久战,从长计议呢!

一阵掌声想起……

生3:我被狐狸父母想尽办法救孩子,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打动了。课文写到:“正太郎发现两只老狐狸跟以前相比,毛色黯淡。”一个“毛色黯淡”,让我体会到,它们为了孩子,心里是多么担心、焦急、煎熬啊!没想到动物也有这样伟大的父母之爱。

师:真不错!你都能分析、品读文章了。

生4:我认为正太郎保护动物的做法,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生5:如果说“爱孩子”是动物的本能的话,我觉得老狐狸知恩图报的品质更值得我们赞赏。

师:对对对!刚才大家说得太好了,无论是正太郎帮助狐狸,还是狐狸救正太郎,都给我们一个启示:人类和动物应该友好相处,这样生活才会更美好!

师:再读:“迎着耀眼的朝阳,狐狸们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一直延伸到密林深处。”想一想:为什么狐狸们的脚印会闪着金色的光芒?有什么寓意?把“金色”换成“银色”好不好?为什么?(两分钟后)

生1:我觉得换了不好,由“金色”我联想到了金子,金子是很贵重的,这里预示了狐狸一家真切感人的亲情很可贵。

生2:对对对,不光亲情可贵,正太郎照顾狐狸,老狐狸知恩图报的精神也很可贵。

生3:我从“一直延伸到密林深处”感受到,狐狸一家甜蜜欢乐的生活将一直延续下去。金色的光芒,正预示着这种幸福的生活光芒将永远闪烁。

生4:无论是人还是动物们,他们身上美好的品质都值得传扬,狐狸一家与正太郎之间发生的故事值得我们永远珍藏。

师:看到老狐狸夫妇想尽办法救小狐狸的情景,你想到了哪些人和事?请给大家讲一讲!”(畅所欲言)

对此我认为,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无疑是对学生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尊重和关爱。即便他们的一些见解还带有片面性,也不一定正确,但它却与众不同,很有创意。

四、结全文,余空白,留遐想,促感悟

师:同学们,故事打动了我们,也给了我们很多启发。结合插图,再看课文最后说的那一串金色的脚印,就像一个长长的省略号,仿佛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去探索、去思考的东西呢!请你再认真地读一读,悟一悟,或许会有新的收获呢!

力求让预习在感悟中得到提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需要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感悟”已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的热点。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探索感悟方法,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摘要:<正>《金色的脚印》一课上完了,回顾本课的教学情景,感受颇多。最深刻的体会是:切实有效的预习是成就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一、巧激趣引题,靠知识牵引,入思考佳境师:同学们,人与动物或动物之间发生了很多真挚而感人的故事,今天的故事又将给我们怎样的感动呢?(写课题:“金色的脚印”)教师巧妙地、艺术地引入新课,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使学生一上课就有明确的探索目标和思考方向,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实效预习成就高效课堂 篇3

一、巧激趣引题,靠知识牵引,入思考佳境

师:同学们,人与动物或动物之间发生了很多真挚而感人的故事,今天的故事又将给我们怎样的感动呢?(写课题:“金色的脚印”)

教师巧妙地、艺术地引入新课,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使学生一上课就有明确的探索目标和思考方向,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写时我有意把“脚印”写成了“鱼钩”,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骚动。我顺势引出了本课的思考)

师:同学们,在《金色的鱼钩》一课中,我们交流过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而不用“老班长”?

生1:鱼钩是老班长留下的遗物,看到鱼钩,就会想起老班长。

生2:金色是闪光的,象征着老班长舍己救人的革命精神,将永放光彩也将永远激励一代代后来人。

师:没错。在预习本课时你是否想过本文的作者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再读课文……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往往来自于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而兴趣和好奇心又往往来自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成功的问题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谈初读体会,晓课文内容,理文章脉络

师:结合预习,请你告诉大家,你知道了什么?(2分钟后)

生1:我知道了,为救孩子,狐狸父母想尽了办法,很辛苦也很聪明。

生2:正太郎被狐狸一家的亲情感动,不但帮助了狐狸父母,同时也得到了狐狸父母的救护,最后放了小狐狸。

生3:读了课文,我又一次证实了动物也有浓浓的亲情,还有知恩图报的思想,跟人类一样,了不起啊!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文章重点介绍了哪几个角色?又是怎样联系到一起的?

师:老狐狸为救小狐狸都做了哪些事?正太郎又做了哪些事?

师:正太郎失足受伤后,狐狸父母是怎样做的?我们一起理一理。

师生合作,边交流边画表总结。

这一环节,完全是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完成的。

三、再读文,释疑难,细体会,深挖掘

师:知道了正太郎与狐狸一家的故事,那么你最被故事中的谁打动?请你再细读课文,然后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感悟!(8分钟后)

生1:以前狐狸留给我的印象就是狡猾,可以说我很不喜欢它,但是读了这个故事,我的看法彻底改变了。狐狸是一种很聪明的动物,也很有韧劲,为救小狐狸,狐狸夫妇想尽了办法,甚至用上了“调虎离山计”,真是叫人敬畏啊。

生2:没错!除了“调虎离山”,它们还想到了持久战,从长计议呢!

一阵掌声想起……

生3:我被狐狸父母想尽办法救孩子,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打动了。课文写到:“正太郎发现两只老狐狸跟以前相比,毛色黯淡。”一个“毛色黯淡”,让我体会到,它们为了孩子,心里是多么担心、焦急、煎熬啊!没想到动物也有这样伟大的父母之爱。

师:真不错!你都能分析、品读文章了。

生4:我认为正太郎保护动物的做法,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生5:如果说“爱孩子”是动物的本能的话,我觉得老狐狸知恩图报的品质更值得我们赞赏。

师:对对对!刚才大家说得太好了,无论是正太郎帮助狐狸,还是狐狸救正太郎,都给我们一个启示:人类和动物应该友好相处,这样生活才会更美好!

师:再读:“迎着耀眼的朝阳,狐狸们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一直延伸到密林深处。”想一想:为什么狐狸们的脚印会闪着金色的光芒?有什么寓意?把“金色”换成“银色”好不好?为什么?(两分钟后)

生1:我觉得换了不好,由“金色”我联想到了金子,金子是很贵重的,这里预示了狐貍一家真切感人的亲情很可贵。

生2:对对对,不光亲情可贵,正太郎照顾狐狸,老狐狸知恩图报的精神也很可贵。

生3:我从“一直延伸到密林深处”感受到,狐狸一家甜蜜欢乐的生活将一直延续下去。金色的光芒,正预示着这种幸福的生活光芒将永远闪烁。

生4:无论是人还是动物们,他们身上美好的品质都值得传扬,狐狸一家与正太郎之间发生的故事值得我们永远珍藏。

师:看到老狐狸夫妇想尽办法救小狐狸的情景,你想到了哪些人和事?请给大家讲一讲!”(畅所欲言)

对此我认为,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无疑是对学生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尊重和关爱。即便他们的一些见解还带有片面性,也不一定正确,但它却与众不同,很有创意。

四、结全文,余空白,留遐想,促感悟

师:同学们,故事打动了我们,也给了我们很多启发。结合插图,再看课文最后说的那一串金色的脚印,就像一个长长的省略号,仿佛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去探索、去思考的东西呢!请你再认真地读一读,悟一悟,或许会有新的收获呢!

力求让预习在感悟中得到提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需要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感悟”已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的热点。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探索感悟方法,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参考文献:

王学斌.搞好课前预习,打造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3(10).

有效预习成就高效课堂 篇4

王海艳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球社会、经济等一系列变革对教育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时代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世界各国掀起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热潮。新课改在其理念上是以学生为本,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是落实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学生的生命活动主要是在课堂中度过的,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形成,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教学的生命。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有效性”问题。当前人们对课程改革的“关注点”由转变教学方式,聚焦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反映了课程改革正经历着一个由外及内、由表及里的深化过程。但是由于课程改革的复杂性,人们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的偏差,以及实施者缺乏相关的经验,以至于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以及“三维目标”割裂、教学内容泛化、教学活动外化、教学层次低下、预设与生成冲突等现象,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当前,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已开始重视新课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工作,并进行了一些研究、探索和尝试,但对于正确的效益观、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相关因素、有效教学和学习的方法与策略、有效教学评价的标准等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实践,在实施推广上也存在不足和不平衡。为努力实践新课程的理念,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工作室开展的“促进学生课堂有效学习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及教学模式提供了实质性理论支撑。

2.行动学习理论。

英国人雷格·列文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行动学习的理论。教师的行动学习,可以理解为:为改进自己的教学而学习,针对自己的教学问题而学习,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学习。案例与反思的教学,首先要教师学习有问题意识,不断反思自己课堂教学,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维果茨基教育理论。

20世纪30年代初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人类的学习是人与人之间交往过程中进行,是一种社会活动。学习的本质是一种对话,个人与自我的对话,个人与他人的对话,个人与理论的对话,个人与实践的对话。4.有效教学理论。

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

①“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②“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③“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

④“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

5、关于课堂有效学习的内涵

(1)课堂有效学习是相对于无效和低效学习而言的。是指学生在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并高效率地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增长能力,获得发展的学科学习活动。这里的“有效”包含有效能、高效率和高效益-课堂教学活动应有利于学生获得教学目标预设的知识、技能,这是有效能的最基本要求,增长能力、获得发展是高一级的学习技能。高效率和高效能是在有效能的基础上的高要求,强调教学要讲效率和效益。

(2)学生的发展就其内涵,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缺少任一维度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发展就其层次,包括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教学促进发展,就是把最近发展区不断转化为现有发展区;发展就其形式,有内在发展与外在发展,外在发展是一种以追求知识的记忆、掌握为标志的发展,新课程强调着重追求以知识的鉴赏、判断力与批判力为标志的内在发展;发展就其机制,有预设性发展和生成性发展,新课程在注重从已知推出未知,从已有的经验推出未来发展的预设性发展的同时,强调不可预知的生成性发展;发展就其时间,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新课程既注重即时的可测性和量化的当下发展,更关注面向未来、着眼于可持续和发展后劲与潜力的终身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构建一套促进学生课堂有效学习的教学策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将教学推向科研的轨道。

3、引领教师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教师围绕课题学习、思考、实践,寻求有效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促进教师专业的快速发展,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进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教育教学服务。

4、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全面健康成长。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以小学英语学科各领域内容的教学为着眼点,关注课堂效率,采用实验研究法、经验筛选法及个案研究法等,研究采取“教的有效”策略促进学生“学的有效”。在相关英语知识教学中,直面学生的英语现实,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多种教学方式融合,精心组织学习活动,有效捕捉、利用、组织教学资源,多层反馈,有效调控,适当评价,使学生在学习中经历“英语化”过程,(即经历了英语发现、抽象、概括、推理、建模、应用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英语思想、方法与策略。从而扎实有效掌握基础知识,提升学习技能,体能到学习的乐趣,检验到自信与成功,拥有探索知识的欲望,获得全方面的发展。

1、有效学习中教师教学策略的研究。研究教师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包括教师备课的有效性、教学情境的有效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评价的有效性,课堂生成的有效性、媒体运用的有效性。

2、有效学习中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

研究学生课堂学习中学习方法的有效性。保证自主学习的有效性、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保证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3、研究课堂教学中细节的有效性。

一堂课中,有时细节就决定了成败,课堂教学的细节的研究,包括板书设计、习惯养成、位置移动、引导点拨、课堂总结。

4、研究课堂教学中评价的有效性。

适当的课堂评价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开展多元化的英语学习评价,注重评价的方法方式,进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1、客观性原则。课题研究人员必须无条件地不抱任何成见,搜集材料不带主观倾向。研究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如实记录,如实分析,一切尊重客观事实。

2、方向性原则。课题的研究,要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让英语教育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素质的有效手段,全面提升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品质和要求。

3、发展性原则。研究活动要立足于学生的人格成长和学力成长,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将着眼点放在学生的内容系统发展上,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服务。

4、实践性原则。教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要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汲取现代教育科学中的新理念,新成果和新方法,不断从现代教育思想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不断地进行新创造;重视对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在研究中发现、总结经验,并进行提炼加工,去粗取精,上升为科学的理念。

研究方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文献资料法、经验筛选法、个案研究法、。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一)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研究方案。

第一阶段:开题、起步阶段:成立课题组,确定详细方案;分块确定子课题。

第二阶段:初步研究、实施阶段:各子课题按照既定开展研究;组织相关了课题的交流研讨活动;本阶段的任务主要是启动实施,开展研究,不断总结,初步形成一些案例成果。

第三阶段:深化、总结阶段:分块总结形成规律性的策略、方法,形成总体报告和相关论文,推出优秀课堂案例。

第四阶段:结题、鉴定阶段:综合处理各种资料,撰写总结报告和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二)立足校本教研,扎实开展课题研究活动。1.个人计划,围绕目标,增强实验意识

通过实验教师个人思考制定实验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的进行课题实验,有效提高实验的自主性。每位教师对本班实际情况审视和剖析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课后分析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情况,积极及时反思,在反思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为个体实验积累素材。

2.研讨交流,拓宽视野,丰富实验素材(1)课题实验与隔周集备制相结合。

每学期期初备课组长制定好课题实验研讨计划。A、由备课组长组织教师学习探讨实验专项议题。B、组织教师备教材,把握教材的科学体系和逻辑结构,逐章、逐节、钻深、钻透教材,掌握教材的主诣、主题和精神实质。C、由每人发言,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研讨出可操作、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D、积极交流个人实验反思,分析典型案例,有何教学亮点与失误,有何教学建议与困惑,每位教师都可畅所欲言。通过集体讨论,实验教师在经验交流、思想碰撞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在集备的资源共享基础上,为课题实验和教学积累有价值的素材。

(2)课题实验与每周研讨制相结合。每学期期初教研组长制定好不同学段不同领域的公开课实验研讨计划。实验教师积极参加每周五下午开展的校级教研活动。以执教教师奉献的公开课及设计说明与反思为课题研讨的素材,以课堂教学自评表和他评表为工具,教师自评和师师互评相结合,实验教师在听课、评课,说课中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通过教师间的合作、交流,发挥群体效应,并时常在省市教研员的引领下,使教学方式取得个性和共性的最佳统一,从而共同研讨不同领域教学内容的有效教学策略。

实验教师利用隔周星期三业务学习时间,开展教学实验经验交流会,将自己反思中成功经验在“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上与大家分享,促进教师深入研究实验课题。3.专家引领,深化实验,感悟有效策略(1)有效讲座,更新理念

本工作室聘请省、市教育专家为实验教师作有效的多场讲座。教育专家那理性、智慧的理论观点将课题组成员带入高处俯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引发课题组成员深思。有效的教育科学理论学习,可扩大教师研究视野,提升教师解决教学问题的深度,有效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从而深化课题实验的研究。(2)优化课堂,提高实效。我们把课堂教学和教学反思作为课题研究的主要载体,按照期初的安排,通过公开研讨课、汇报课、名师示范课、同课异构等有效方式,促进课题组成员的专业成长。评课研讨中,专家引领实验教师独到、深刻地剖析课堂教学行为,由点到面以学定教,解决如何有效进行课堂教学引导等策略,提高教师备课、授课、评课、反思等业务能力。如某某老师执教的《》让全体实验教师受益非浅。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回顾实验过程中走过的路,从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来看,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工作室围绕实验课题进行较深入的探讨实践,促进教师自身教学行为的转变和专业成长,使学生自主学习成为自觉的教学实践,优化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验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成为一支好学上进、乐于探索的团队,积累了一定的实验教学经验策略。在课题实验研究的引领下,年轻教师有了更大的专业成长,本工作室教师多篇论文在省级发表;同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教学质量。

(一)整体策略

1、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1)找准教学的起点,(1.关注学生原有的认知、生活经验2.正确辨析新知的思维支点促进正迁移3.挑起新旧知识间的认知冲突)突出教学的重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2)找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2、创设有效教学情境(1)设计有利于学生对英语问题的深入思考的活动,促进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建构。(有意义,适合认知,得到体验与发展,引发兴趣)

(2)注重有效的教学情境的创设(生动具体,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应该具有英语的内涵,能够启发、激励起学生的英语思考)

3、有效组织学习活动

(1)采用多种教与学的方式,如有效操作(融入思考、有扶有放、总结提升),让学生亲历英语化的过程,在主动探索中构建新知体系。用英语的思想、方法创造性地模仿生活情境,并在亲历英语化过程中尝试多种体验。

(2)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探索时间,进行多纬度、多层次地观察思考,多角度的分析、比较,以获取丰富的感知材料

(3)帮助活动有效进行,讲究“放得适度,扶得合理”,注重全体学生思维上的参与、严谨有序、适时点拨。

(4)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思考、乐于交流、善于倾听、有效合作(选择恰当时机探讨有价值的问题:学习重难点知识、整理复习知识、学习“开放性”知识)、多元评价(多边评价,激励导向,引导矫正)、敢于置疑。

4、设计有效课堂练习

(1)将知识连成“知识链”,横向沟通将它连成“知识网络”,再经过英语思想方法的提炼,形成立体的知识模块。

(2)在多层次的练习中形成技能、拓展思维、反馈调节、提炼升华。

5、预设与生成融合

(1)设计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板块 A、提供材料,主体操作的“原型体验”板块 B、交流方法,点化引领的“探索生成”板块 C、变式应用,反馈促进的“感悟提升”板块

(2)依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乃至放弃教学预设,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使教学富有灵性(3)有效利用错误资源

二、不同领域具体有效教学策略

(一)听力部分(listening)

1.坚持听写训练,养成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

为了养成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实验教师坚持每天进行5分钟的听力训练。训练顺序为:单词--句--句组。听词是对课文的四会单词进行听写,单词量不多,每次5个左右,可反复进行;听句子主要是训练学生快速听和反应的能力,听时可让学生边听边做动作或画简笔画等;听句组就是听连贯话语,主要是训练学生听熟一些话套。

2.开展“小小演说家”的活动。

每节英语课前,找一名同学用英语进行演讲,然后要求全班同学就演讲内容进行问答。同时演讲内容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起初可以说一两句,随着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学生们就可以表达一些复杂的自己喜欢的故事、童话等。这种活动的开展既使演讲学生得到了训练,又训练了台下学生的听力,学生听说能力普遍加强,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大了语言实践量,培养了学生听的辨析能力。3.充分挖掘教材,训练学生听的理解能力。

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些不错的听力素材。例如:Let’slearn部分,我们可以利用它进行听音标号的训练;Let’stalk部分,我们可以在学习前,根据Let’stalk的内容提几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4.创设“听力语境”,强化学生听说能力。

专家认为,听和说之间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学生只有听懂,才能说清,才能表情达意,从而充分发挥语言的交际作用。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听的能力,我们尽力创造“听力环境”,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如用录音机教学,让学生听原汁原味的英语,让学生学到纯正、地道的语音语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我们还经常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场景、图像,使学生能够结合生动的场景理解语言,增强学习趣味性,有利于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二)口语方面(speaking)1.培养兴趣,大胆开口

古人曰: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推动人探究事物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特别是小学生头脑中没有明确的求知欲。只有事物本身很有趣,很新鲜才能激起他们这种认识事物的动机。对于学生们羞于开口这种情况,我们教师应当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可渐渐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教师应寻找一些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话题来引导学生开口。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拿出点时间把已经准备好的供学生训练的题目列出,让学生表达。题目应当简单化,同时内容也是学生身边所熟悉的人或事。如天气情况,自己的家庭,见面的招呼等。让学生发言。但值得注意的是初学者有害羞,畏惧,怕出错的心理。所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对表现积极的人给予表扬,增强他们对英语的兴趣。但若发现表达有错的同学,教师不应该马上制止或批评,应是因势导利,启发他们大胆开口说话。同时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可在课堂上穿插游戏或比赛的形式来激发兴趣学知识。而且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比赛中来,让每个学生都有开口说话的机会。教学形式要活泼有趣,使学习气氛变的轻松愉悦。比如教英语儿歌。因为不少的小学英语的内容可以用英语歌曲的形式表达出来。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分散难点。因此在英语口语教学融音乐与英语为一体,能帮助学生理解对话,表现情景内容,穿插有声语言环境,使学生自然融入。在唱歌过程中,可以根据歌曲内容进行回答或角色对话,体现歌曲中的情境,让学生在机械,呆板,单调,紧张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消除学习疲劳,并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2.操练课文,进行情景表演

语言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英语教学中要根据生活来设置语言情景,让学生在模拟中扮演不同角色来表演,从而提高英语的表达能力。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高于抽象思维能力,对生活中直接接触的事物比较了解。而只限于书上看到,学到的容易忘记。那么这一点我们可以利用到英语教学上来。如“Animals” 一单元时,教材上只介绍了cat,dog,bird,tiger,panda,而实际上学生去动物园不会只看到这些动物,而且学生有能力、有兴趣再学一些动物名称的单词。可以用歌曲、游戏等形式介绍fox,monkey,elephant等单词。学生们学得兴致勃勃,交谈的内容也就丰富了。再如,教“shopping” 时,可在教师布置文具,衣服,水果,玩具等,给学生一些钱让他们自己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根据学生的实际交谈需要,教了一些“It is made of” “it is dear /cheap”“How about five yuan”“here is the money”,虽然内容不少,但由于购物时需要用这些,学生们学得非常起劲,而且用的也很有效。这种情景的设置贴近生活,真实自然,使学生产生了运用英语的真实需要,他们跃跃欲试,就会自觉主动地去参加实践。教师这时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说。以满足学生交流的信心,为他们尽快地在真实的交流活动中打下坚实的基础。3.指导学生利用现代学习工具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仅凭教师课上的指导和纠正是远远不够的,这时,教师要教会学生业余时间正确、合理地使用录音机和复读机,充分发挥其作用。现在的录音机和复读机都有很好的录音、复读功能,配套的学习教材也很丰富,教师要指导学生挑选好教材,学会用录音机或复读机放音录音,让学生多听、反复听并通过给自己录音,把自己的录音语调与录音带中的进行对比,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使语言更准确流畅。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口语能力,教师也可以利用现有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自己制作操作简单的、交互性强的教学软件。例如,教师可以在电脑中制作图片,配上有关对话内容,让学生与电脑进行对话,亦可以制作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电脑上选择后进行回答,让学生在游戏和玩耍中提高能力。

(三)阅读方面(reading)1.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

小学生最初的阅读理解素材就是从课文开始的,有效地进行小学生朗读训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明白对话发生的背景、情境、情感,通过有声有色的朗读,学生能较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朗读的教学过程一般为:教师、或录音磁带的范读——讲解技巧——领读——学生朗读——教师的反馈。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范读,跟读,齐声朗读,个别朗读,背诵等。朗读习惯的养成也为日后开展阅读理解教学打好了基础。2.精心选择阅读材料

根据课本所学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编写和收集小英文故事、小短文等。由于面对是小学生,所以材料内容要生动、有趣,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材料可选择熟识的童话故事、日常生活情景、各地区各国生活文化介绍等内容。小学生已掌握了have、don’t have句法知识。我选择了一篇《What am I?》的小短文做为阅读教材。进行进一步巩固have、don’t have 这句法知识。What am I?Please guess.I’m big just like a box.I have a big face without a nose or eyes.I don’t have any hands or legs.People,old and young,like to watch me.Do you know what I am?这是一篇猜谜的小文章,谜底是clock。小文章非常有趣味,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知不觉中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巩固。3.加强交际性阅读

与初中不同,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重点是训练学生的听说技能。结合听说训练,可将阅读材料进行交际化处理,这样有助于对阅读材料的深层理解。如:要求学生在读完下面这篇小短文后进行对话:My name is Li Lei.My English name is Tony.I’m a lovely boy.I’m eleven.I’m very thin.I’m in Class One, Grade Six.I’m Number 6, in Row One.This is my photo.Look!This is my father.This woman is my mother.And this is our dog, Dongdong.下面是来自学生的一个对话: A: Hello!I’m Tom.Your name, please? B: My name is Li Lei.My English name is Tony.A: How old are you? B: I’m eleven.A: What class are you in? B: I’m in Class One, Grade Six.And you?

A: Oh, good.I’m in Class One, Grade Six, too.Are you Number 1? B: No, I’m not.I’m Number 6.What’s your number? A: I’m Number 2.What’s this?

B: It’s a photo.This is my father.This is my mother.A: Is this your dog? B: Yes.Its name is Dongdong.A: Oh!Great!

在这样一个学习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使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在这一阶段的教学研究中,我们发现学生不仅提高了阅读速度,而且能较好的掌握阅读理解的方法,从卷面上看,学生在阅读理解这一项的得分率达到了85%左右。而从学生的学习能力上看,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明显提高,口试平均分达到了98分。同时为日后的英文写作做好了铺垫。

(四)写作方面(writing)1.范文引路,鼓励学生间相互交流彼此欣。

教师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通过小组成员相互鉴赏、阅读,学会欣赏和借鉴别人的好词好句,目前我国英语教学还是以班级授课制为主,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那些差一点的学生,对英语写作望而生畏,为了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降低写作难度,教师应尽可能提供多种范文或让成绩好的学生当堂口头作文,这样既让差生有了很好的学习体会,有给优等生口语训练的机会,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真正做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2.渗透正确的社会文化,注意英汉差异。

用英语写作时应遵循英语国家的社会准则,不能照搬我国的社会与文化知识,在教学中我注意加强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文化艺术、行为准则、价值观念的渗透,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另外还要注意英汉差异,许多学生学英文短语都习惯用汉语去思考,结果写出来的句子,读起来很拗口,句意生硬令人费解,其原因就是在于学生不明白英汉两种语言表达上的差异,例如,汉语中没有时态和语态变化,又如英语中单复数变化、可数与不可数、动词短语、介词短语等一些固定搭配,动词与其主语的一致,称谓的一致等这些差异只要通过不断的积累和运用,才能达到恰到好处,英语写作才能更规范,更标准更符合英美人的表达习惯。3.培养自改作文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我们总碰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写完作文不经修改就教给老师,对老师形成依赖心理。在写作的初级阶段,可采取师生共同改一篇作文,指出学生普遍性错误,提醒学生注意,鼓励学生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修改阶段是反馈机制下一个开放性过程,是通过师生信息互动使学生的作文逐步完善的过程。采取反馈和同伴间相互阅读作文的方法,也可以形成一种语言意识,学生即是作者又是读者,他们通过评改性地阅读别人的作文,可以学到更多的写作知识和技巧。他们时刻留心语法和用词错误,写作时开始想到的是读者而不是教师。学生作文经教师批改后,修订工作是通过个人作业和小组活动相结合进行的,这种做法能够使学生学得更深,更广,更活,还能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另外小学英语教师要教好几个班,批改作业是很大的工作量因此在交作业前可以同桌互换、互帮、互查,然后再交给老师,这不仅 能减轻 老师的工作量,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六、课题的展望与思索

1、课堂没有终止的策略,有效的课堂艺术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在兼顾不同学段不同课型不同教学内容的领域中,在把握整体宏观策略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更细致的实践与探索,成就高效的课堂教学。

2、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将与我们仍在实验探讨中的《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的深化研究》这一课题研究相结合,进一步探索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方式的策略。

参考文献:

【1】王曼怡《与孩子们一起走进A,B,C》

【2】吴冰茹、罗晓杰.《小学英语新课导入优化设计探讨》.《中小学英语教育》,2006,第10期。

有效预习提课堂学习效率 篇5

熊利琴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总是要求学生先预习,再进行学习。预习与不预习的学习效果有很大差别的。在我校的希望——发展课堂教学模式中怎样进行课前预习,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良好预习习惯,使得预习能行之有效,进而促进课堂的高效率,已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有效预习的重要性

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通过自学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是发展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径。预习是学好语文关键的第一步。但不少学生往往不重视预习,他们认为上课时老师反正会讲的,到时认真听就行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培养自己预习的习惯十分重要。做好了预习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地去听讲,或者说带着问题去听讲。在课堂中,教师对新知识的传授,是在学生准备程度和现在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的。问题的思考也是有较严格的时间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接受者若对新的认识对象心中没数,往往就会紧张地“奔命”于老师设计的思维轨道中。这样一种心理不但影响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而且更不易积极思维,求疑思疑,触类旁通。这样,就一步不备,处处被动。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语文失去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严重影响成绩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二、有效预习

预习的质量影响学习的质量,那么学生怎样预习,才会有效果呢?

1、明确预习要求,知晓预习的内容

预习时学生应该知道预习的要求和步骤,首先是字词关,然后是主要内容关,再后来是质疑解疑关。比如高年段的语文课文预习,以《丰碑》为例,首先学生应该通读全文,把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把读得不流畅的句子读流畅,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对文中的生字进行学习,有些生字是课后生字中的生字,而有些是课后生字中没有出现的生字,因此还需借助字典来学习生字词。学习生字词不仅要从读音、字形来学习,还要了解一下字义。过了生字关后,还要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对课文中的人物特点有一个准确地把握或事件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可以写一写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后再来细读课文,对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语句做上记号,联系上下文思考,并尝试解疑,在书上做批注,还可借助

网络来了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对这些疑难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在第二天的学习中才能有的放矢。

2、激发预习兴趣,提高预习的主动性

开创多样性预习作业。一成不变的预习作业模式尝尝使学生产生腻烦和无趣感,进而使得预习作业完不成或达不到要求。形式多样的预习作业不仅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会直接提高预习的实效。教师把学生的预习作业与课内外活动联系在一起,丰富预习作业,会大大激发学生的热情参与。例如在学习《天然动物园》一颗之前,让学生查阅关于狮子、长颈鹿等动物的书籍或有关文章,在学习《月球之旅》一课之前,让学生上网搜集关于人类探索月球的资料,课堂上分享各自的搜集的资料。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会针对具体的预习要求,有选择、有判断地搜集资料,完成预习任务,丰富了学生的课内外知识。

3、指导预习方法,提高预习效果

预习要求不能千篇一律,应该因人而异、因文而异。为了让学生知道怎么预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和探究能力,我们应该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个单元的训练要求和重点,进行分层次的预习要求。

(1)、分层次的预习要求。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班级的学情,把预习要求进行分层,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例如在预习《我的老师》这一课时,可以这样设计:(1)、必做题:①读课文,画出生词。联系课文,再查字典对照,把新词的意思写在书本上。②生字中,哪个最难记?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的?你能给生字组词吗?③将课文多读几遍,读通顺,做到不添字减字,把字音读准确。(2)、挑战题:①画出课文中人物行为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写写自己的感受。②结合课文具体内容,用小标题概括七件事。③遇到不懂之处打上问号,上课向老师同学提出。上述的预习题中,大多数学生能完成前面的几个小题,学习能力中等或者中等以上的学生,就需要去引导他们深入思考课文的深层含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预习作业中,发现课文的深层含义或者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教学新课之前,除了基本的字词,预习之外,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课内提示,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可以让学生抄写文中的重点语句,可以是一个填空题,有时是一两个小问题,穿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或者也可以出示几个关键词,便于学生概括。

(2)学会摘记。面对长篇课文,学生不知道改摘录些怎么样的句子和段落,或者摘录的不是重点语句和词语,老师可以交给学生一些摘记方法。比如,引导学生摘录一些描写生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好的,蕴含深刻,给人启发、令人感动的的句子。

(2)、善于提问。通过预习,培养学生的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提问、会提问。只有善于提问,才能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还重要。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从课题中发现问题。②从课文整体入手发现问题。③从重点句中发现问题。在学生画出重点句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④从课文多表达的矛盾之处着手质疑。⑤从令人深思、给人启发的句子着手质疑。

三、检查预习效果,提高学生预习有效性

课堂上,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及时的检查和指导。检查的目的,一是了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程度,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二是对预习态度认真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三是可以督促部分学习能力和主动性较差的学生不要偷懒。要坚持预习。反馈的形式可以多样。

1、定期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也可以指定组长检查汇报出现的问题,根据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使得课堂省时提效。另外,还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请家长协助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是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有效途径。

2、在课堂上及时反馈。在课堂上,要结合教学对预习进行有效地评价,既重视学生的思考结果,也要重视答案的获得过程。比如在理解词语时,要求学生不但要说出词语的意思,还要说说学生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如何在联系上下文中体会到的等等。

教师必须随时督促学生按要求和步骤进行预习,一旦发现学生在预习上出现问题,应立即纠正,还要每天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在班级评价,让学生看到老师对预习的重视,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外认真预习。当然班级中会存在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老师不仅要在指导预习上花更多的时间,为了增强其自信心还要在其对于预习出色或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及时和积极的表扬和激励,尽可能让他们感受到预习获得的成功的喜悦,进而促进对预习的兴趣。

构建有效课堂 成就高质教学 篇6

――参加“湖北省初中生物教学研讨会”学习体会

9月25日至28日,受学校的委派,我有幸参加2011湖北省初中生物教学研讨会,观摩了来自湖北省各地的十四位老师所讲的优质课,聆听了专家们的点评,收获颇多。现向领导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课堂教学是达成教育目标的主要渠道,是学生求知、进取、成长的主要阵地,是教师实践教育理念、形成并展示教育技艺的平台。本次初中生物教学研讨会旨在于促进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有人说“名医一把刀,名角一台戏,名师一堂课”,教师的功底在课堂上得以凸显,教师的价值在课堂上得以实现。教师之于课堂,犹如演员之于舞台,苍鹰之于蓝天,将军之于沙场。研究课堂教学规律,掌握课堂教学艺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是教师职业修炼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说“构建有效课堂,成就高质教学”成了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的主要追求。本次讲课的十四位老师在这方面都可以给我们起引领作用。引用孝感教科研室余章浩主任就是“每节课都有亮点,聚合变成火炬,火炬则能引领我们的教学。”

何谓“有效课堂”呢? 教育的本质就是通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受教育者可能的“发展”转化为现实的“发展”。“发展”是教育的内核,教育对象的“发展”是教育的价值所在。“发展”说到底就是“变化”,但应该是积极的变化。因而,“上你的课之前与上你的课之后学生是不是有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也就成了衡量你的课是否称得上“有效”的重要尺度。“有效”的课就应是让学生得到实惠的课,是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怡情广识,受益匪浅。有效的课堂教学引发的学生变化可能是多方面的:知识的变化,表现在知识的量的累积;能力的变化,表现在能力水平的提升(思维的敏捷、深刻、缜密);情感的变化,表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受到赏识的愉悦,战胜困难的快慰,收获成功的欣喜等),从而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的要求;心向的变化,表现在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兴趣更浓厚,克服困难的意志更坚定,投身学习的态度更积极、更主动,正所谓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有效提问成就高效课堂 篇7

“提问”是最常用的教学手法, 每一堂课, 我们都会向学生提出大大小小的各种问题。通过这些问题, 教师完成知识的传承, 体验着师生间情感的交流;对于学生而言, 他们在一系列的问题中思辨, 从而从蒙昧走向清朗, 从混沌走向开化, 从低级走向高级。应该说, “提问”是完成课堂教学的“有力武器”, 有效的课堂提问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就如何有效提问才能使课堂更加高效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精心预设, 为提问打好基础

(1) 研究教材, 问在教材的关键处。研究教材是教师分内之事,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 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设计好关键问题, 往往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促进作用。通过提问,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 不仅突破了教学难点, 而且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 分析学生, 问在学生的困惑处。我们常说:教师备课, 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 而且要备学生、备学法。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 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笔者在执教三年级数学第五册“可能性”一课时, 针对可能性有大有小这一知识点, 在课堂中加入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成语, 因为这些成语能够巧妙地体现可能性的大小。在上课之前就学生对相关成语的熟悉情况进行了了解, 根据学生的情况, 设计了要提问的内容。上课时, 学生很顺利地解释了成语的内容, 同时紧密联系到了课上所学的内容,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 把握气场, 问在学生的兴趣点。一堂成功的课离不开良好的学习氛围, 这也就是所谓的“气场”。而最能引发良好“气场”的做法莫过于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 在设计问题时力求让问题新颖、富有吸引力至关重要。在教学“一亿有多大”时, 我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先让学生想象一张白纸的厚度, 告诉他们只有0.083毫米, 三次对折后的厚度是0.664毫米, 还不到1毫米。但假如对折50次, 那么它的厚度将是多少?想想会不会比桌子高?或者比教学楼还高?学生们的好奇之心马上被激发出来, 想的想, 算的算。当老师告诉学生那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时, 学生们一片惊讶之声, 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是如何列式计算的。这种针对学生感兴趣的地方的有效提问, 最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 激起学生的思考之情。

二、有效调控, 让提问落到实处

(1) 控制问题的难易度。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把握分寸, 注意难易适当。过于深奥的提问会使学生不知所云, 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如果问题太容易, 甚至连“差生”都不用动脑筋就知道答案, 又显然会引不起学生的兴趣, 即便他们连连附和, 但并不能反映出思维应有的深度。

(2) 控制问题的精准度。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的问题只有明确具体, 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

(3) 控制问题的启发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提问的效果, 因此课堂提问必须具备启发性, 提出的问题引人入胜, 往往能促发积极思考。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 在引导学生初步认知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后, 带领学生搭一搭, 当学生搭好平行四边形, 老师问学生:“你觉得搭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有学生回答:“我觉得关键是先搭一个长方形, 再拉一拉。”还有学生说:“我觉得是要选4根小棒, 对边要相等。”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只以“你觉得搭成功的关键是什么?”这一问题作为导向, 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 这样的提问无疑引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 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善用技巧, 助提问放大功能

(1) 关注提问的对象。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准备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应该置大多数学生于不顾, 特别是不能形成“一对一”的问答场面。也不要先点名后提问, 或按一定次序轮流发问, 这样只会让其他学生停止思考。教师提问的机会要尽可能分配给每一个学生, 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提问后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思维的独立性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有研究表明, 如果教师提问后能等候一段时间, 那么课堂将会出现许多有意义的显著变化:学生会给出更详细的答案;学生会自愿地给出更好的答案;学生分析和综合的水平会增加;学生会显示更大的自信等。因此, 课堂提问中, 在问与答之间要有充分的时间间隔, 教师提问后一定要给学生留足独立思考的时间。

(3) 变换提问的呈现方式。由于问题的内容、性质和特点的不同, 课堂提问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 如反问、引问、追问、激问等。具体讲就是:针对学生的错误认识发问, 步步逼近, 使其化错为正;在学生难以理解时在关键处发问, 循序渐进使其理解;针对问题作深层发问, 使其易中求解;在学生处于抑制状态时发问, 将其调动到兴奋状态, 等等。

有效预习新课 凸现高效课堂 篇8

一、设置预习提纲,明确预习要求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预案,我把新课预习提纲设置为“课前我会学”,印发成小纸条给学生,给予明确、具体的要求,使他们有模可循,当一个“小小研究者”。预习用时不多,可取得了很好的预习效果。

1 有效预习概念课。在数学学习中,数学概念的学习毫无疑问是重中之重,概念不清,意义不明,一切无从谈起。在指导学生预习概念课时,我让学生先通读该课内容,心中有个“底”,把有关的概念、结论圈一圈或用直线、波纹线画一画,使新课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以引起自己的注意,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备。再根据预习提纲或老师的预习要求细读要学内容,理解主要数学知识,如果需要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概念的就要尝试找一找、说一说或做一做。

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位置”中的“上、下、前、后”,我给学生的“课前我会学”提纲是:①认真观察第1、2页的画面,看看图中有什么数学信息?它(他)们所在的位置是怎样的呢?②根据图下面的例子,你能提出、回答出别的问题吗?③试从身边的事物中举出一些类似这样的位置关系例子。让学生明白预习新课不是浏览课本例题,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若真的理解不了就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记住,可以留到课堂上与同学老师一起探究。

2 有效预习解决问题课。从一年级开始,教材上的计算、解决问题课内容就不是单纯出现算式和文字例题,而是在计算课中创设一个生活情境,以其中的一种情况提出问题、列式计算作为例题,剩余的几种情况则留给学生尝试练习的机会。这其实也相当于解决问题,只不过是侧重不同。计算课侧重于计算方法的思考过程,解决问题课侧重于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的剖析。这些例题的编排为学生提供了预习的平台,预习时要让学生明确:

①从情境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②自己能看懂例题中的解题思路、计算步骤和旁注吗?③尝试完成“做一做”中的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④还有哪些困惑用“?”做好标记。这样,学生通过有效的课前预习,对计算方法、解题思路有个初步的了解,在课堂上可以专心致志地解决在预习中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把知识学得更深、更广,也为知识的巩固、拓展腾出充足的练习时间,成就高效课堂。

3 有效预习操作课。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预习时让学生通过熟悉教材,了解操作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学具、材料等,在课前准备好,亲自动手做一做、试一试。

如学习二年级上册的“认识厘米”,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观察第3页的内容:①说一说生活中什么地方要用到尺子。②观察自己的尺子上有些什么,各表示什么呢?③1厘米有多长?找一找尺子上哪里有1厘米。④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⑤试一试在尺子上找出5厘米的长度。⑥你有什么好方法量出物体的长度?你能剪出一条3厘米长的纸条吗?心理学研究证明:带问题读一遍比不带问题读五遍效果要高。老师给学生提供操作机会和操作题材,让学生探索、研究,创造性地学习新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思维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二、交流预习作业,促进探究开展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表述还是思维的外化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需要独立思考,更需要合作交流。教学中应给学生创造有效表达的机会,让学生有交流展示的舞台。而预习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若对预习作业不交流则为无效预习。由于学生课前的预习大多是个体学习行为,各有各的收获和感受,因此,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有效交流、相互启发,使学生对书本的学习产生深层次的反思与感悟,进一步提升对数学知识的认识。

新课程提倡探究学习,但一旦在课堂让学生探究起来,无论是骨干教师或教学新秀的观摩课,还是教师们的家常课,“上不完”现象都时有发生。原因在于教师忽视了课前有效预习这一环节,对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内容缺乏有效的设置、指导,创设的问题情境指向不明,什么知识都放在课堂上去探究,降低了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上述的“课前我会学”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凡是需要预习的课,我都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在小组内有序地交流预习作业,并进行小组内评价A、B、C等级。学生经过在课前的独立研究和思考,在小组交流、讨论中就有话可说,向伙伴们展示自己想法的同时,逐步地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再不会出现“欲说无言”、“一人说了算”现象。孩子们把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提前解决了,产生的思考与疑问则“生成”了课堂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宝贵资源。这些来自于学生的思考与问题,容易激发起他们在课堂上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从而促进了探究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

三、把握预习反馈,调整教学预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其实,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后得到的知识就是一种已有知识。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是数学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尺度,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数学教学的根本出发点。经过预习后,有些简单的问题学生自己可以解决,教师就没有必要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原封不动地使用课本提供的素材。应站在学生发展的高度,动态调整教学预案,尽量做到“运筹帷幄之间,决胜千里之外”,否则造成低效课堂。

(作者单位:广东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第一小学)

上一篇:第五届风采节主持人串词下一篇:公共场所拒绝危险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