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 月迹阅读练习 苏教版(精选10篇)
七、《月迹》
【片段阅读】
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举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的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
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发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柔柔和和得像水面了。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弯,就大呼小叫:“月亮在这儿!”
妹妹几乎同时在下弯喊道:“月亮在这儿!”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跑,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着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我们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我说: “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 “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月亮是个好。”妹妹说。
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迹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映章吗? 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身子也来了困意,就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1.“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月亮是个好。”妹妹说。奶奶说,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如果问你“月亮是个什么”,你怎么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结尾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反映了孩子们什么样的心理?文章抒发了一种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举例说说文中哪些地方用了拟人的手法,哪些地方用了想象的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一)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我们都羡慕起来:看着她的狂样儿,心里却有了一股嫉妒。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个人倒了一小杯儿,说:
“孩子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
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再去找吧。”
(二)我们就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我说: “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 “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月亮是个好。”妹妹说。
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就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身子也来了困意,就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4.两段选文中的孩子们,一会儿争执,一会儿“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你是如何理解他们的争执的?
5.结合选文
(一),说说奶奶高明在哪?《童年的朋友》的外婆又高明在哪?
6.如何理解语段
(二)中弟弟妹妹所回答的话?
7.孩子们把月亮看成是自己“按在天空的印章”,想象无比奇特。你从中读出了怎样的情趣?若是让你发挥想象,请你说说月亮是什么。
阅读《月迹》选段,回答8-12题
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我问。“是树,孩子。”奶奶说。“什么树呢?” “桂树。”
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忽间,哪儿好象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奶奶瞧着我们,就笑了:
“傻孩子,那里边已经有人了呢。” “谁?”我们都吃惊了。“嫦娥。”奶奶说。“嫦娥是谁?” “一个女子。”
哦,一个女子。我想: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有三妹漂亮吗?” “和三妹一样漂亮的。” 三妹就乐了:
“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
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我们都羡慕起来;看着她的狂样儿,心里却有了一股嫉妒。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人倒了一小杯儿,说:“孩子们,你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
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再去找吧。”
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磁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发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月亮在这儿!”
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月亮在这儿!”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沿跑,而且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着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我们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我说: “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 “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月亮是个好。”妹妹说。
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就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身子也来了困意,就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8.假如你就是文中的一个孩子,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告诉大家你们做了什么。
9.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再去找吧。”请你跟孩子们一起找,写出你们在哪些地方找到了“月亮”,并分别指出这些地方的“月亮”具体指什么。
10.从选段最后有关“月亮是个什么”的对话中,你认为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月亮还只是天上的那轮明月吗?请结合选段的相关内容作简要说明。
11.你喜欢文中的奶奶还是喜欢孩子们?结合文章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12.古人咏月的诗篇很多:
材料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材料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材料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请你就以上某一首诗或你所知道的其他古代咏月诗,说说古人和课文作者对月的理解有何不同。(说明:如果比较的是你所知道的其他某首古代咏月诗,在分析时应写出相关的句子)
【课外类文】
月光下的探访 李汉荣
①今夜风轻露白,月明星稀,宇宙清澈,月光下的南山显得格外端庄妩媚。斜坡上若有白瀑流泻,那是月辉在茂密的青草上汇聚摇曳,安静,又似乎有声有色,斜斜着涌动不已,其实却一动未动,这是层出不穷的天上雪啊!②我爬上斜坡,来到南山顶,是一片平地,青草、野花、荆棘、石头都被整理成一派柔和,蝈蝈弹奏着我熟悉的那种单弦吉他,弹了几万年了吧。这时候曲调好像特别孤单忧伤,一定是怀念着它新婚远别的情郎。我还听见不知名的虫子在唧唧夜话,说的是生存的焦虑,饥饿的体验,死亡的恐惧,还是月光下的快乐旅行?在人之外,还有多少生命在爱着、挣扎着、劳作着、歌唱着,在用它们自己的方式撰写着种族的史记。我真想向它们问候,看看它们的衣食住行,既然有了这相遇的缘分,我应该对它们提供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它们那么小,那么脆弱,在这庞大不可测的宇宙里生存是怎样的冒险,是多么不容易啊。然而,常识提醒我,我的探访很可能令它们恐惧,最大的帮助就是不打扰它们。慈祥的土地和温良的月光会关照这些与世无争的孩子的,这么一想我心里的牵挂和怜悯就释然了。
③我继续前行。我看见几只蝴蝶仍在月光里夜航,这小小的宇宙飞船,也在无限地做着短促的飞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探索存在的底细,花的底细。此刻它们是在研究月光与露水相遇,能否勾兑出宇宙中最可口的绿色饮料? ④我来到山顶西侧的边缘,一片树林寂静地守着月色。偶尔传来一声鸟的啼叫,好像只叫了半声,也许忽然想起了作息纪律,怕影响大家的睡眠,就把另外半声叹息咽了回去——我惊叹这小小生灵的伟大自律精神。我想它的灵魂里一定深藏着我们不能知晓的智慧。想想吧,它们在天空上见过多大的世面啊。它们俯瞰过,超越过多么多么多的事物,它们肯定从大自然的灵魂里获得了某种神秘的灵性。我走进林子,看见一棵橡树上挂着一个鸟巢。我踮起脚尖,发现这是一个空巢,几根树枝一些树叶就是全部的建筑材料,它该是这个世界最简单的居所了.然而就是它庇护了注定要飞上天空的羽毛;那云端里倾洒的歌声,也是在这里反复排练。而此时它空着,空着的鸟巢盛满宁静的夜光,这使它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微型的天堂。
⑤如果人真有来生,我期望我来生只是一只太阳雀鸟或知更鸟,几粒草籽、几滴露水就是一顿好午餐。然后我用大量时间飞翔和歌唱。我的内脏与灵魂都朴素干净,飞上天空,不弄脏一片云彩,掠过大地,不伤害一片草叶。飞累了,天黑了,我就回到我树上的窝——我简单的卧室兼书房——因为在夜深的时候,我也要读书,读这神秘的寂静和仁慈的月光。
(有改动)1.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叙写了一次充满诗意的月夜探访,按“示例”,说说作者探访了哪些对象。
【示例】弹奏单弦吉他的蝈蝈
2.第②段和第④段,作者流露的情感是不同的,请分别用一个词加以概括。
第②段: 第④段:
3.说说第④段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
4.一次月夜探访,竟让作者产生了做一只鸟的奇特想法,说说产生这种奇想的原因。
5.选文中有两个画线的句子,请任选一句加以评析。
①斜坡上若有白瀑流泻,那是月辉在茂密的青草上汇聚摇曳,安静,又似乎有声有色,斜斜着涌动不已,其实却一动未动,这是层出不穷的天上雪啊!②飞累了,天黑了,我就回到我树上的窝——我简单的卧室兼书房——因为在夜深的时候,我也要读书,读这神秘的寂静和仁慈的月光。
【参考答案】 【片段阅读】
1.根据奶奶的话,可以回答:月亮是属于任何人的共同财富。
2.寻找月亮,其实也是在寻找梦想和希望。找到了月亮,也就有了希望,心里便踏实
了,满足了。文章抒发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对幸福的渴望追求。3.略
4.孩子们因妹妹漂亮如嫦娥羡慕、嫉妒起争执,其实是他们对月亮的热爱。
5.面对孙辈们的争执,奶奶是这样处理的:她给每人倒一小杯甜酒,指出每人酒杯里都有一个月亮,并让他们喝下去,把月亮珍藏在自己心里,而且还进一步引导他们去寻找月亮,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童年的朋友》中的外婆主要用自己坚强的个性及对生活的乐观来影响外孙的,用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外孙。
6.月亮太美,所以希望得到;月亮象征着一切美好(大意对即可)。
7.孩子们可吞长河的气概:天空是我的作品,是我的财富。我们是月亮的主人,是天空的主人!
8.我们在院中望月、饮月、寻月,在河边、在沙滩上追月寻月议月。
9.(1)葡萄叶上、磁花盆儿上、爷爷锨刃儿上、沙滩上,指月光。(2)河水里,指月的倒影。(3)眼睛里,指月影。
10.不是。(1分)这里的月亮已经升华为每个人的理想、美好愿望,丰富的想象力了。文中的句子有: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或“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11.喜欢孩子。理由:充满好奇心,有丰富想像力,有大胸怀,对美好的事物充满向往。喜欢奶奶。理由可从“充满热情”、“童心未泯”、“教育有方”等方面说。
12.文章借月亮表现孩子的童心的美好,奇特的想像,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给人温馨融洽向上的感觉;而材料一(材料二或材料三)抒发思乡(战乱或离别)给人带来的愁苦之情,带有伤感之色。【课外类文】
1.唧唧夜话的虫子 夜航的蝴蝶(或:不懈探索的蝴蝶)啼叫的夜鸟(或:咽回半声叹息的夜鸟)挂在橡树上的鸟巢(空巢)2.爱怜 敬畏
把握寻月的过程,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
二、教学难点
理解语句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
给加点字注音(指名上黑板注音)。
款款 倏忽 袅袅
酥酥 掬水 面面相觑
【目标展示】
1.了解课文的行文线索,把握寻月过程中孩子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过程。
2.初步体会作者的童心、童真、童趣。
【新知研习】
(一)整体感知
1.文章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一件什么样的事情?教师指导学生据此概括文章内容。
明确:
时间:中秋的夜里;
地点:“中堂里”,“院子里”,“院子外”;
人物:奶奶、我和弟弟、妹妹;
事情:盼月--寻月--议月。
归纳文章的重点:寻月亮。
(二)研读课文
1.本文按照“盼月--寻月--议月”的顺序来写月亮运行之迹。我们读了课文之后,知道作者详写的是寻月。那么,“我们”是在哪里寻月的呢?月亮每时每刻都有什么变化呢?其中孩子们在寻月过程中情绪有什么变化?再次阅读课文,找出有关内容说一说。
学生讨论,在老师指导下明确答案:
地点:镜中院内杯中河中眼中
踪迹:白道-圆-亏-无踪迹
玉玉、银银 有桂树、嫦娥
一人一月,月亮入心
哪一处水里都有处处都有
哪个人眼瞳里都有
心情:惊喜→高兴→紧张→失望
羡慕、嫉妒、争执
高兴幸福满足
2.作者写月亮,为什么要写镜子、写杯子、写院子、写小河,怎么不直接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呢?作者这里用的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化实为虚。写月迹,就怕写得太空灵。作者很巧妙地避过了这一点。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凭借穿衣镜、院子、酒杯、河水、眼睛这一个又一个实体,空灵的月亮、月光、月色、月影,便一一呈现出了实实在在的月迹,也写出了孩子们起伏变化的心情。
3.课文开头写“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而结尾却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这是为什么?
明确:不满足--在孩子的眼睛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好玩,发生的任何现象他都充满了好奇,他的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沙锅问到底,所以对孩子来说,他们总是“不觉满足”的。
(启发:孩子们做了哪些事情或经历了什么后,最后得到满足呢?)
满足--孩子们在寻月的过程中得到了满足。
【归纳总结】
在寻月的过程中,孩子们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下,既欣赏到美丽的月色,又表达了纯真的愿望--美好的事物人人都享有。寻月的过程就是孩子们追求美的过程。
【巩固拓展】
理解文句的意思,可以从提出细小的问题入手。回答下面的提问,想想自己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1. 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噢”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思,应该怎样读?“它”可以改为“你”吗?为什么?
2. 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根据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说说“印章”的一般用途和作用。月亮“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那么“天空”又是什么呢?
【预习指导】
阅读课文,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并提出阅读的疑惑。
四、板书设计
月迹贾平凹
地点踪迹 心情
镜中白道-圆-亏-无踪迹惊喜→高兴→紧张→失望
院内玉玉、银银 有桂树、嫦娥羡慕、嫉妒、争执
杯中一人一月,月亮入心高兴
河中哪一处水里都有处处都有幸福
眼中 哪个人眼瞳里都有满足
五、教学反思
文通中学七年级语文教案(强)NO.15
课题:月迹主备人:周春雷审核人:张建刚
一、教学重点
分析文中奶奶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二、教学难点
体会孩子心中的月亮和孩童特点的语言。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
请几位同学读读自己的读后感,并提出阅读的疑惑。
【目标展示】
1.分析文中奶奶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2.体会孩子心中的月亮和孩童特点的语言。
3.理解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理解期盼美好事物人人都享有的纯真愿望。
【新知研习】
1.阅读课文第6段至第22段这一部分。
找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奶奶、孩子们、我的旁白)
(1)作者写桂树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作者写桂树,感觉月宫中的桂树和自己身后的桂树重叠到了一起,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意境,体验到了一种美的愉悦。
(2)作者为什么要写嫦娥是和三妹一样漂亮的?
明确:文章将三妹比做嫦娥,将凡俗与神幻融为一体,使月亮美得实在,使人美得神妙。
(3)“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大家为什么要争论?
明确:都希望月亮属于自己,说明人人都追求美好事物,都希望自己拥有一份美丽,表达了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2.齐读最后一部分(31---36),说说月亮在孩子眼里究竟是什么?
例:“月亮是我所要的。”
“月亮是个好。”
“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思考:这三种说法各有特色,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弟弟、妹妹的回答含着喜爱,赞美,热烈渴望之情。稚气的语言,显得纯朴而又诚挚。“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很有诗意的回答,运用比喻的修辞,长天为纸月为印,形象贴切,表明天空是我们的作品,天空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是天空的主人,我们拥有天空,我们拥有宇宙。
3.孩子的心是一块净土,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整篇文章让我们觉得未经成人污染的童稚的可爱。这不由得使我们想到如何引导孩子发展自己。作者就在文中塑造了这样一个形象――奶奶。读读有关的句子,说说奶奶是什么样的形象。这个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奶奶了解童心,自身对生活也充满了热情,可以说是童心未泯;奶奶又是一个高明的教育家,注重引导孩子关注外界,探索自然,注重调解孩子之间的矛盾纠纷,并把孩子心灵不断带进新的高尚境地。
【归纳总结】
童趣是活泼美妙的,是纯洁天真的。作者这篇文章把童真童趣写得很鲜活,同时又很好地传达了要“不断追求”的主旨。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未来属于你们。如果你们受到这篇课文启发,不断地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追求理想与未知的世界,那么学习这篇文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巩固拓展】
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分析,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现在,我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文章要以月迹为标题?(月迹的含义)
明确: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也可以理解为月的变化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它有轨迹。
【预习指导】
阅读《三颗枸杞豆》,思考:这是三颗什么样的枸杞豆?
四、板书设计
月迹
贾平凹
月亮是我所要的
孩子眼中的月亮月亮是个好--奶奶的引导
月亮是按在天空上的印章
五、教学反思
谭义专
共10分)1.(2分)“小敏在小丽北偏西30°方向20米处。”下面哪幅图与这句话相符()A.B.C.2.(2分)如右图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学校在公园南偏东45 方向上 B.公园在学校东偏南45 方向上 C.学校在公园南偏西45 方向上 3.(2分)如图所示,图书馆在玲玲家,学校在玲玲家()A.西偏南30°方向上;
北偏西40°方向上 B.西偏南30°方向上;
西偏南40°方向上 C.南偏东30°方向上;
西偏北40°方向上 D.西偏北30°方向上;
西偏北40°方向 4.(2分)银行在乐乐家的正南面,邮局在他家的正东面,乐乐的妈妈先去银行取款,再向()方向走就可以去邮局汇款了。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5.(2分)北京在昆明北偏东42°方向986千米,那么昆明在北京的()。
A.北偏东42°方向986千米 B.西偏南42°方向986千米 C.南偏西42°方向986千米 二、填空题(共5题;
共30分)6.(6分)以学校为观测点:
①书店在学校_______偏_______的方向上,距离是_______米. ②图书馆在学校_______偏_______的方向上,距离是_______米. 7.(8分)想一想,填一填(1)学校在小明家北偏_______的方向上,距离是_______米。
(2)书店在小明家南偏_______的方向上,距离是_______米。
(3)邮局在小明家南偏_______的方向上,距离是_______米。
(4)游泳馆在小明家北偏_______的方向上,距离是_______米。
8.(12分)以猴山为参照点,说一说其他动物场馆的具体位置(1)狮馆在猴山的_______偏_______ _______方向_______m处。
(2)熊猫馆在猴山的_______偏_______ _______方向_______m处。
(3)袋鼠馆在猴山的_______偏_______ _______方向_______m处。
9.(3分)根据小明放学回家的路线填空. 小明从学校出发向_______走到新华书店,再向_______走到超市,然后向走到街心花园,最后向_______走到家. 10.(1分)在一幅地图上,A城市在B城市的西偏北15°的方向上相距200km处,也可以说B城市在A城市的_______的方向上相距200km处. 三、应用题(共3题;
共29分)11.(2分)东东每天上学时,要从家出发向南走500米才能到学校;
那他放学时,就要从学校出发向_______走_______米才能到家。
12.(12分)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市供电局位于淮海广场_______面约2000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_______(供电局与淮海广场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
(2)电信大楼位于淮海广场正东约1000米处,请用“·”在图上标出它的位置。
(3)健康路在淮海广场北约1200米处,并与淮海东路平行,在图上用线表示出来。
13.(15分)星期日依依和妈妈到外婆家玩。
(1)她们乘坐的3路公交车沿途有哪些建筑物?分别在什么位置?(用数对表示)(2)下午她们又到位置是(9,9)的景点去玩。你知道依依去的是什么地方吗?(3)游玩结束后,她们乘2路公交车同家,沿途有哪些建筑物?在什么位置?(用数对表示)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5题;
共10分)1-1、2-1、3-1、4-1、5-1、二、填空题(共5题;
共30分)6-1、7-1、7-2、7-3、7-4、8-1、8-2、8-3、9-1、10-1、三、应用题(共3题;
美国作家海伦凯勒,曾这样说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
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为白昼的动人奇迹。我将怀着敬畏之心,仰望壮丽的曙光全景,与此同时,太阳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第三天,我将再一次迎接黎明,急于寻找新的喜悦,因为我相信,对于那些真正看得见的人,每天的黎明一定是一个永远重复的新的美景。(学生说听后的感想,顺势导入本课)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篇课文,去感受一下一个盲孩子的心情。
(多媒体展示课题:《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大屏幕上出示的问题快速小声地读课文。
①本文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老师来回观察。(大约五分钟后学生相继举手示意读完)
生1:本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优美、感人的童话故事。盲孩子以前的世界一片漆黑,他没有朋友,日子过得很寂寞,后来在萤火虫和影子的帮助下获得光明的故事。
生2:盲孩子获得了光明,结果影子也因为帮助他人而获得了新生。
2.注意文中盲孩子心情的变化,归纳文章情节发展。
生:盲孩子寂寞──“影子”陪伴使他很快乐,给他带来温暖──影子,萤火虫以及太阳、月亮的爱,使他得到光明,获得惊喜。
三、品读情感:影子之于盲孩子的意义
1.通过我们刚才对情节的了解,我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在盲孩子生命中,影子是他的……?(生答:朋友)你从课文中哪些话语中感受到这一点的?
生:“每当听到人们这样夸赞他的影子,他总是告诉人们:“它不只是我的影子,它还是我的朋友。”
2.请勾画下来。(师朗读课文第25~27段)影子是盲孩子的朋友。其实,“朋友”这两个字还不足以概括影子在盲孩子生活和心灵里的地位,有人说影子是盲孩子“亲密的伙伴”,是盲孩子“光明使者”,是盲孩子“开启希望大门的人”……
(多媒体投影:影子是盲孩子的朋友、亲密伙伴、光明使者、开启希望大门的人、……)
3.你同意他的观点吗?(生答:同意)请带着这些观点和思考到文章的字里行间中去找一找,看看哪些地方让我们能够感觉到影子是盲孩子的“亲密伙伴”、是“光明使者”、“开启希望大门的人”。(学生阅读,交流)
①亲密伙伴
生:(朗读第28段)影子是盲孩子的亲密伙伴,因为影子无时无刻地陪伴着盲孩子。
②开启希望大门的人
生:(朗读第18~19段)影子是盲孩子开启希望大门的人。这里和第3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3段中说,盲孩子是一个“永远生活在黑夜里”的孩子,自从影子生活在他身边起,盲孩子就能感受世间的美好事物,让他感受到了光明,感受到了希望。特别是第19段中写道:盲孩子似乎“感受到了光明,看到了色彩”,世界并不只是风从耳边吹过的声音,还是--影子是十分缤纷,十分快乐的。
师:把光明和色彩带到盲孩子身边来的人,当然是开启希望大门的人。
③光明使者
生:(朗读第43段)影子是盲孩子的光明使者。这里可以看出,盲孩子十分想见到光明,影子把萤火虫放到他的手上,让他接触了光明。
生:(朗读第36~37段)萤火虫是很小的,一般人不会注意去感觉它,而影子让盲孩子去感觉它是什么样子的,实际上就是带着他去感受光明的样子。所以我认为影子是光明的使者。
师:当一个小小的萤火虫被放到盲孩子的手心里的时候,光明也被带到了他的手心里。
生:(朗读第19段)“盲孩子似乎感受到了光明,看到了色彩。他很快乐。”我觉得从这里可以看出影子是盲孩子的光明使者。另外我还从第8~14段中看出影子是盲孩子开启希望大门的人。
4.分角色朗读8--14段
师:影子是盲孩子的开启希望大门的人。因为盲孩子一开始十分孤独和寂寞,这时候影子来了,说话的声音应该是--很好听,又很和气,盲孩子肯定会很高兴。
请你的伙伴和你一起分角色朗读第8~14段,叙述者的话就不用读了,小组练读。
生:(分角色朗读第8~14段)
师:影子还有一句话在第15段--齐读:“我像黑夜一样。我还有一双黑眼睛。”我和你是一样的,所以你就没有必要感到……(生:自卑),没有必要感到……(生:孤独),没有必要感到……(生:寂寞)。
5.在阅读过程中,你还能发现影子在盲孩子身边担当的更多的角色吗?在朗读中同学们有没有自己的发现。
①我发现影子是盲孩子的另一半,他和盲孩子是共存的。(生朗读第69段、第86段)当盲孩子感到黑暗的时候,他的影子跟他一样的是黑色;等到他看到了光明的时候,他的影子跟他一样有了光明,有了生命。
师:影子是盲孩子生命中不可获缺的一部分。
②影子是盲孩子的依靠。(生朗读第56~58段)从这里看出来,没有影子,盲孩子什么事也干不了。
师:是他的依靠,是他生活中赖以支撑的一种东西,我刚才听见有的同学说了个词,很形象,请重复一下。(生:拐杖)
四、品读情感
1.同学们的感悟能力非常的强,令人佩服。无论是朋友、伙伴,是带来光明的使者、开启希望大门的人,我们都清晰地感觉到,在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之间有一种浓烈的情感,那是影子给予盲孩子的什么?
生:(争先恐后地抢答)友谊。爱。希望。光明。快乐。温暖。幸福。信心。
生:我觉得影子给予盲孩子的是整个世界。
2.是啊。影子给予盲孩子的是那种对身有残疾者的关爱,对弱者的关爱。在这种关爱之中,传递了大家所说的一切东西,乃至于整个世界。(板书:影子--关爱--盲孩子)
3.一个在别人的关爱中走出孤独和寂寞的盲孩子、一个给别人以关爱的的影子,最后有怎样的结局呢?我们来读一读故事的结局。
(师生共同朗读第72~88段)
生:盲孩子得到了光明,影子获得了生命。
师:一个得到别人关爱的人得到了光明,一个给予别人关爱的人得到了生命。读到这样的结局,你得到了怎样的启发?
生:我觉得我们就是“影子“,有许多的“盲孩子”等着我们去关爱,如果我们关心他们,我们也会得到一些东西。
生:我觉得帮助了别人也就帮助了自己,快乐了自己。
生:我觉得这个地方的“盲孩子”不是指的真正的“盲”孩子,而是指的所有需要关爱的人;而“影子”也不是指真正的影子--那个阳光下的影子,而是指帮助别人的人。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快乐。
生:还是那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生:我想到了一句谚语--“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六、课外延伸
师:施与者和受施者同样幸福。我们知道,这篇文章是一则童话。在我们读过的童话中,还有哪些形象是给予别人以帮助和关爱的?
生:《白雪公主》中的七个小矮人。
生:安徒生童话中有一篇《汉斯》。有个人死了,很多人就去抢他的尸体,想让它腐烂,汉斯就用他的钱买下了那个人的尸体厚葬,那个人的灵魂就帮助汉斯,让他娶到了天下最漂亮的人,并获得了很多财富。
生:《快乐王子》(师插话:王尔德的童话)里的快乐王子和小燕子。
师:同学们的阅读面很广阔。我们搜索自己的积累时可以找到很多给予别人关爱和帮助的形象,为什么这篇文章没有用那些形象,而偏偏用影子来作为关爱人物呢?(师作思索状)影子,影子,影子给人什么感觉?影子给人亲密的感觉,每个人都有个影子,影子与人是亲密无间的。
师:嗯。如影随形。作者用影子作为关爱他人的童话形象,你从这个安排中得到什么感触?
师:是啊!光明、快乐都会伴随着每一个“盲孩子”。读完这篇童话,我有一点深深的感触,我想用一句话送给大家(多媒体投影):
美丽的童话源自美丽的心灵,美丽的心灵创造美丽的世界。让我们都能有一个自己生活和心灵中的“影子”。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4分)
1.(2分)把5克糖溶解在100克水中,糖和糖水的比是()。
A
.1:20
B
.20:1
C
.1:21
2.(2分)能与1.6:1.2组成比例的是()
A
.1.2:1.6
B
.4:3
C
.3:4
3.(2分)在盐水中,盐占盐水的,盐和水的比是()。
A
.1:8
B
.1:9
C
.1:10
D
.1:11
4.(2分)(2015•绵阳)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体积分别相等,圆锥的高是圆柱的高的()
A
.B
.C
.2倍
D
.3倍
5.(6分)已知s÷t=r
(1)当r一定时,s和t()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D
.不成正比例
(2)当t一定时,s和r()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D
.不成正比例
(3)当s一定时,t和r()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D
.不成反比例
二、填空题
(共5题;共9分)
6.(2分)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两个内项的积是_______,如果一个内项是,另一个是_______ .
7.(3分)
=E
C一定时,D和E成_______比例.D一定时,C和E成_______比例.E一定时,C和D成_______比例.
8.(1分)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底边长之比是1:2,那么高之比是_______。
9.(2分)一张地图的比例尺是一张地图的比例尺是
在这张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相距4.2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_______千米.已知丙、丁两地的实际距离是240千米,丙、丁两地在这幅地图上的距离是_______厘米.
10.(1分)表示两个_______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三、解答题
(共3题;共15分)
11.(5分)博物馆展出一个高为19.6cm的秦代将军俑模型,它的高度与实际高度的比是1:10.这个将军俑的实际高度是多少?
12.(5分)一列火车的实际长度是500米,它的长度与模型长度的比是800:1,模型长度是多少米?
13.(5分)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的中点处向相反方向行驶,3小时后,客车到达甲地,货车离乙地还有12千米,已知货车和客车的速度比是5∶7,则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4分)
1-1、2-1、3-1、4-1、5-1、5-2、5-3、二、填空题
(共5题;共9分)
6-1、7-1、8-1、9-1、10-1、三、解答题
(共3题;共15分)
《赵普》练习题
1.《赵普》选自《 》赵普字( )( )政治家。本文写了赵普的两件事:一是 ;一是 。表现了 中心。
2词解
习: 少: 第: 薨: 发: 牍: 及:
尝: 为: 复: 乃: 卒: 寡: 阖:
竟日: 次日: 明日: 他日: 临政: 如流: 性深沉:
岸谷: 忌刻: 龌龊: 循默: 颜色:
3句子翻译: 7读之竟日 8普明日复奏其人。
1太祖常劝以读书。 2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3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4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5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6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4“手不释卷”这一成语的意思是 ,形容 。
五.回答下列问题:
1. 文中“阖户启箧取书”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赵普怎样的个性?
2. “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这一细节描写写出太祖 的样子。
3.课文第二段写赵普奏荐人才时有哪些细节描写?你从中可以看出赵普有什么性格特征?
4.“晚年手不释卷”“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等可看出赵普的什么精神?哪些句子体现了赵普读书的效果和学以致用的精神?
5.赵普到了晚年还手不释卷,这给你什么启迪?你还能举一、两个古代勤奋学习的读书人的事迹吗? 6、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7、“太祖乃悟”中太祖“悟”的是什么?“卒用其人”说明太祖是个什么样的人?
8.赵普为什么要三番五次地奏荐某人为官而不惧触犯太祖?
9.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赵普是怎样的一个人
阅读《题破山寺后禅院》,《登岳阳楼·杜甫》完成下列题目 。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文中哪两句写出了清幽寂静的环境?
(2)诗的尾联写“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当中的俱寂与钟磬音矛盾吗?为什么?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寄托了自己遁世无争的情怀,礼赞了佛门超凡脱俗的神秘境界
(3)在本寺中“( )”描写的环境极静极美,同时我们也领悟到诗人“( )”
(4)大自然美丽的湖光山色荡涤了我们的心胸,让我们心清如水愉悦了百鸟的性情,使他们在山林间尽情歌唱正如本寺中写的( )。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这首诗是如何来写景的?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特点?(2分)
2、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联系诗的后四句,体会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
一、语言基础知识(30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5分)A、绽开(dìng)婆娑(suō)争妍(yán)裘马(qiú)B、挑逗(tiǎo)虬枝(qiú)盎然(àng)璞(pú)C、外壳(ké)蓊然(wěng)蜿蜒(wān)呻吟(yīng)D、胆怯(qié)伫立(zhù)翡翠(fěi)奇崛(jué)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一项是()(5分)A、我们班共有三、四十个孩子参加书法辅导班。B、它们的名称是亚细亚、欧罗巴、阿非利加……等等。C、是你去呢?还是他去呢?
D、“你叫什么名字?”他问,“是不是本地人?”
3、下列句中加点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那种脱离现实生活的文章,就是写出来了,对读者毕竟没有什么好处? B、这篇小说在抗日战争中,曾经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但是现在读起来,还有深刻意义。C、他一谈起往事,总不免感叹人生叵测,世情险恶。
D、尽管你怎样费尽心机,也不能把这被动局面扭转过来,它只能以失败告终。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5分)
A、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另眼相看。B、对贫困地区,大家又是捐钱又是捐物,真是无所不至。
C、离家出走的小燕来到公用电话亭:“妈,我成了断线风筝,无家可归了。” D、从风格上看,李诗飘逸豪放,杜诗沉郁顿挫,各有千秋。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5分)
A、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措施。B、走到屋外,迎面吹来的寒风不禁打了个冷战,我的头脑也清醒了许多。
C、参加雅典奥运会的各国运动员观看了中国艺术家演出的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和舞蹈。D、恩格斯用唯物辩证法研究人类起源,提出了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观点。
6、下列加点字解释有错的一项是()(5分)
A、斩竹而薪之(把……当作薪)人去乡(离开)则人益贵之(珍爱)B、又稿以死(枯)然穷其所生之地(彻底探求)取诸土之所有(之于)C、是以自古以来(因此)固有不能间也欤(吗)以其难致而多稿死(因为)D、偃蹇孤特(孤高独立)或千钱买一石(或者)甥其为我记之(希求)
二、语言表达(24分)
7、与下面的话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5分)
生产衬衫的关键工序是上领子和上袖子。二厂和三厂这两家衬衫厂各有所长,A、二厂上领子的技术比三厂强,三厂上袖子的技术比二厂强。B、三厂上领子的技术没有二厂好,上袖子的技术比二厂强。C、三厂上领子的技术没有二厂好,二厂上袖子的技术没有三厂强。D、二厂上领子的技术比三厂强,上袖子的技术没有三厂强。
8、根据下面提供的一组词语,以“风”为重点,扩展成一段话,不超过50字。(5分)夏日 傍晚 风
9、默写与积累(14分)
⑴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⑵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但是它伟岸,,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⑶当你在 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
⑷写出两个跟花有关的成语并作解释。(4分)
⑸写出一首有关竹子的古诗并标明作者出处。(4分)
三、阅读理解(36分)阅读
(一)(13分)
⑴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⑵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有似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⑶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⑷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⑸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耳。⑹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⑺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⑻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⑼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⑽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⑾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10、给下面加点字注音。(4分)
声色臭xu()孑孑然()偃蹇孤特()吾重有所感()
11、翻译“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2分)
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2分)
13、文中从正面歌颂任光禄人品的句子是 两句。(填序号)(2分)
14、这段文字赞扬了任光禄知竹、爱竹和不务纷华、不陷流俗的孤高独立的人品。读过此文你有何感受?(3分)
阅读
(二)(15分)二月兰(季羡林)
二月兰是一种常见的野花,花朵不大,紫白相间。我在燕园里已经住了四十多年,最初我并没有特别注意到这种小花,直到前年,宅旁、篱下、林中、山头、土坡、湖边,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是一团紫气,间以白雾,小花开得淋漓尽致,气势非凡,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自从意识到二月兰存在以后,一些同二月兰有联系的回忆立即涌上心头。原来很少想到的事情,现在想到了;原来认为十分平常的琐事,现在显得十分不平常了。我一下子清晰地意识到,原来这种十分平凡的野花竟在我的生命中占有这样重要的地位。
我回忆的丝缕是从楼旁的小土山开始的。这种野花碰到小年,只在小山前后稀疏地开上那么几片。遇到大年,则山前山后开成大片。二月兰仿佛发了狂。我们常讲什么什么花“怒放”,这个“怒”字下得真是无比地奇妙。二月兰一“怒”,仿佛从土地深处吸来一股原始力量,一定要把花开遍大千世界,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东坡的词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是花们好象是没有什么悲欢离合的。应该开时,它们就开;该消失时,它们就消失。一切顺其自然,自己无所谓什么悲与喜。我的二月兰就是这个样子。
然而,人这个万物之灵却偏偏有了感情,有了感情就有了悲欢。人自己多情,又把情移到花,“泪眼问花花不语”,花当然“不语”了。如果花真“语”起来,岂不吓坏了人!这些道理我十分明白。然而我仍然把自己的悲欢挂到了二月兰上。
当年老祖还活着的时候,每到二月兰开花的时候,她往往拿一把小铲,带一个黑书包,到成片的二月兰旁青草丛里去搜挖荠菜。只要看到她的身影在二月兰的紫雾里晃动,我就知道在午餐或晚餐的餐桌上必然弥漫着荠菜馄饨的清香。当婉如还活着的时候,她每次回家,只要二月兰正在开花,她离开时,总穿过左手是二月兰的紫雾,右手是湖畔垂柳的绿烟,匆匆忙忙走去,把我的目光一直带到湖对岸的拐弯处。我的小猫虎子和咪咪还在世的时候,我也往往在二月兰丛里看到他们:一黑一白,在紫色中格外显眼。
所有这些琐事都是寻常到不能再寻常了。然而,曾几何时,到了今天,老祖和婉如已经永远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虎子和咪咪也不知钻到了燕园中哪一个幽暗的角落里,等待死亡的到来。如今,天地虽宽,阳光虽照样普照,我却感到无边的寂寥和凄凉。
对于我这样的心情和我的一切遭遇,我的二月兰一点也无动于衷,照样自己开花。世事沧桑,于她如浮云。我想学习二月兰,然而办不到。不但如此,她还硬把我的记忆牵回到我一生最倒霉的时候。在十年浩劫中,我被管制劳动改造,每天到一个地方去捡破砖碎瓦,还随时准备着被红卫兵押解到什么地方去“批斗”,可是在砖瓦缝里二月兰依然开放,笑对春风。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成了“不可接触者”,几年没接到过一封信,很少有人敢同我打个招呼。然而我一回到家里,老祖、德华他们,在每人每月只能得到恩赐十几元生活费的情况下,殚思竭虑,弄一点好吃的东西,婉如和延宗也尽可能地多回家来。我的小猫憨态可掬,依偎在我的身旁。所有这一些极其平常的琐事,都给我带来了无量的安慰。我感觉到悲,又感觉到欢。
到了今天,否极泰来,我一下子成为“极可接触者”。到处听到的是美好的言词,到处见到的是和悦的笑容。然而,一回到家,虽然德华还在,延宗还有。可我的老祖到哪里去了呢?我的婉如到哪里去了呢?世界虽照样朗朗,阳光虽照样明媚,我却感觉异样的寂寞与凄凉。
我感觉到欢,又感觉到悲。
按说我早已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年龄,应该超脱一点了。然而在离开这个世界以前,我还有一件心事:我想弄清楚,什么叫“悲”?什么又叫“欢”?如果没有老祖和婉如的逝世,这问题本来是一清二白的。现在却是悲欢难以分辨了。我想得到答复,走上了每天必登临的小山,问三十多年来亲眼目睹我这些悲欢离合的二月兰,她却沉默不语,兀自万朵怒放,笑对春风,紫气直冲霄汉。
15、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二月兰开放的情景,从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作者的身影,请你简述从作者对二月兰的描写中,你看到的先生人格的几个侧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形散而神不散”是本文的突出特点,请作适当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回首往事,浮现于眼前的并不是那些所谓最辉煌的时刻,而是那些最平凡而又最亲切的瞬间。请你概述作者想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8、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展现真情、真思于情景相触之中,创造出令人难忘,发人深思的艺术境界。
B、作者借二月兰点染自己的悲欢,感叹大自然的永恒无穷和人生的短暂,表达了人们要自强不息的思想感情。
C、作者在描写二月兰时主要运用了拟人、夸张和反复等修辞方法。
D、从这篇散文看,作者的语言特色是十分重视在淳朴恬淡,天然本色中追求一种绚丽的美。
阅读
(三)(8分)
长歌行(节选)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今译: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19、本诗最后四句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20、你还知道其它借景抒情或托物言理的诗句吗?写一首在下面。(3分)
21、说说读了本诗后你受到的启发。(3分)
四、写作(30分)
写一篇借物抒情的散文,题目自拟。要求:
1、立意明确。
2、对所借之物要有具体描绘。
3、所借之物与所抒之情要有内在联系。第一单元测试
1、【答案】B
2、【解析】A概数中间不加顿号,B省略号与“等等”不并用,C选择问句不用多个问号。【答案】D
3、【解析】A“毕竟”改为“究竟”,B“但是”去掉,或改为“即使”,D“尽管”改为“不管” 【答案】C
4、【解析】A“另眼相看”应换为“刮目相看”。B“无所不至”,意思是“什么坏事都做或坏事都做遍了”。若换成“无微不至”就好了。C“断线风筝”:喻一去不返,杳无音信。而句中“小燕”却在“打电话给妈妈”,显然自相矛盾。【答案】D
5、【解析】A多重否定不当,B谁打”冷战”指代不明C“观看”和“音乐”不能搭配。【答案】D
6、【解析】看书学习课文后即可回答。【答案】D
7、【解析】要做好此题,就是紧扣关键词“各有所长”和“二厂和三厂”。从顺序一致性来看,应先写“二厂”,再写“三厂”,由此可以排除B、C两项。而D项又不能跟“各有所长“呼应,也要排除。只有A项先讲“二厂”再讲“三厂”,又突出“各有所长”。【答案】A
8、略
9【解析】不要有多、漏、错、别字。【答案】略 10【答案】xiù jié jiǎn zhòng
11、略
12【解析】概括内容时要具体,不要太空洞。
【答案】论述任光禄知竹爱竹的根源,抒发江南自有爱竹之士的感慨。
13、【解析】认真阅读原文即可。【答案】⑺⑻句
14、略
15、【解析】学会概括。
【答案】①逆境中巍然屹立;②一切顺其自然:③有自己的悲欢和真情。(答出前两点大意即可)
16、【解析】回忆散文的有关常识后再作答。
【答案】形散:漫谈身边琐事,泛论人情世间,信手拈来,娓娓动听,逸趣横生。神不散:以二月兰为线索,一线贯穿。
17、【解析】读课文后依次归纳。
【答案】人和事:老祖采荠菜;婉如匆匆而去的身影;虎子咪咪在二月兰丛里嬉戏;文革遭劫难,成了“不可接触者”;文革后,成为“极可接触者”。
18、【解析】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作答。【答案】B
19、【答案】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20、略
第14课 短文两篇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给加点字注音。
隅.()祎.()深邃.()巃嵸..()檐.()闼.()井邑.()绝壑.()槛.()憩.()啾.唧()碧窈.()
二、解释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
西南隅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耸构巍峨巃嵸倚河汉重檐翼闼霞敞
坐窥井邑形胜之最.也瓜洲步所园非显者刺处处款.之园中无他奇缘.坡后厅临.大池绝壑槛.外蒙丛颓然碧窈诸俱.以假山显可无憾.矣
三、解释下列每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名楼事列《神仙》之.传以以.空奇之亦荆吴形胜之.最也.假山显主人处处款之.
.倚河汉尝驾黄鹤返憩于.此上于人不得上.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观其.耸构巍峨非显者.刺
其者坐其.中有黄鹤楼者.
四、翻译下列句子。
1、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2、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
3、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4、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5、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6、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7、四围灌木蒙丛,禽乌啾唧,如深山茂林。
8、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五、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尝 驾 黄 鹤 返 憩 于 此
2、亦 荆 吴 形 胜 之 最 也
3、一 壑 旋 下 如 螺 蛳 缠,以 幽 阴 深 邃 奇
4、富 人 于 五 所 园 也
六、填空。
1、《黄鹤楼》节选自,作者代。黄鹤楼与、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有之称。本文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2、《于园》节选自,作者,字、,号,(朝代)文学家,著有、、。
3、费祎,字,(时期)蜀汉大将军。
4、清王士禛《瓜洲于园二首》诗:“。
七、阅读。
(一)黄鹤楼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1、黄鹤楼故址在今天的。
2、黄鹤楼的美景由“”字总领。
3、交代黄鹤楼命名由来的句子是:
4、这篇短文句式多变,多用对偶。强调黄鹤楼名称的由来根据充足,用了
“,”一组对偶;为了突出黄鹤楼的高大雄伟,又用了“,”一组对偶句。
5、文中与“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一句所用修辞相同的一句是“,”。“,”一句则是实际收入它的优美造型。“,”写登楼人的惬意。“”是对黄鹤楼的由衷赞美。
6、短文用了、、的修辞手法,突出黄鹤楼的的特点。
7、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交代了黄鹤楼名称的由来。
B、文章重点写了黄鹤楼的高大巍峨和作者的所见所感。
C、作者在前面对黄鹤楼的外形以及所见所感写得不够细致,所以后面应更加细致地介绍。
D、黄鹤楼因“仙”而得名,因“上倚河汉”而临仙境,“仙”字可谓贯穿全文。
8、仙人跨鹤,本属虚无,而作者却以无作有,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9、为本文划分层次,并概述各层层意。
(1)
(2)
(3)
10、古往今来,歌咏黄鹤楼的诗词佳作很多,请你写出两句(出处不同的)诗。
(1)
(2)
(二)于园
于园在瓜州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乌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1、文章按照由到的顺序来介绍于园,文中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有。
2、于园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个特点的?
3、课文运用了两种说明方法有和。
4、这段文字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和。
5、于园得名的原因是。
6、总写于园特点的句子是:;表现对于园构思精巧,景色优美的赞叹的句子是:。
7、描写于园水阁及四周景色的句子是:。
8、文章开头交待园子主人的身份为“富人”,并强调只有有名声、有地位的人才能进这座园了,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9、举例说明文中用比喻说明的好处。
10、文段最后一句话运用了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1、文章第二小节采用了怎样的写法?用一句话概括此段的内容。
12、给选文第二节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1)
(2)
1、一、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感悟并理解古诗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难点
了解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
背诵三首古诗 【目标展示】
感悟并理解古诗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了解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新知研习】
一、学习《蝉》
.简介作者,背景。
虞世南(558——638),唐代诗人、书法家。能文辞,工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法家。2.诵读、探讨
(1)从“饮清露”、“出疏桐”中可以看出蝉具有什么品质?(生性高洁,栖高饮露)(2)“高”有哪些含义?(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3)本诗表达作者什么感情?(品格高尚者,不需要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3.背诵这首诗
二、学习《孤雁》 1.简介写作背景 2.反复诵读并讨论
(1)“不饮啄”的原因是什么?(思念着、追赶着它的同伴,执着的精神。)
(2)“谁怜”包含什么感情?由此体会诗人对孤雁的感情。(诗人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3)野鸦与孤雁的叫声有何不同?体会这两种鸟的象征意义。(野鸭象征着一些缺乏情感的平庸之辈,诗人以孤雁自比)3.感悟理解并背诵全诗
三、学习《鹧鸪》 1.简介写作背景
郑谷(约851——约910),唐代诗人。少颖悟,7岁能诗,世称郑都官。2.诵读探讨:
(1)整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情绪?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鹧鸪的外形体貌和习性。第二联借写鹧鸪开始刻意营造一个独特的意境,渲染一种惆怅凄切的气氛。第三联借人情写物象,借助于佳人的身心感受,烘托了鹧鸪啼鸣的凄切。尾联又进一步从环境的角度加以渲染,使全诗所营造的悲凉氛围和伤感情调达到了极点。这首诗重在表现鹧鸪啼声哀怨凄切,借以抒写游子的乡愁旅思。
(2)了解颔联“青草湖”、“黄陵庙”的典故,并仔细品味颔联。(3)体会并背诵。
四、当堂背诵 【归纳总结】 1
【巩固拓展】
【预习指导】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练习共安排无五个板块,包括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其中处处留心与口语交际是训练重点。
设计理念:
改变角色,读中练,写中练,演中练,玩中练,寓教于乐,事半功倍,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要求:
1、了解拟人的修辞手法,并初步学会运用。
2、熟记八个描写景色的词语。
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推荐或自我推荐。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处处留心、口语交际
教学时间:4课时
第 一 教 时
(总第 课时,执行时间 )
教学目标:
了解拟人的修辞手法,并初步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
运用拟人手法写句子。
教学过程:
教 学 设 计 个性化修改
处处留心
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第一部分,引导学生概括这段内容是爸爸和小芳的对话。
(2)出示《秋天》这首诗里的诗句,请同学们读一读,想想诗句主要写了什么。
(3)引导学生说说爸爸对诗中的哪些地方感兴趣。
(4)诗句为什么不直接写秋天到了,苹果、葡萄都成熟了,而要写成苹果娃娃、葡萄娃娃呢?
齐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5)从学过的课文中,你能找出这样的句子吗?
请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全班交流。
2、教学第二部分
(1)把一个事物当作人来写,让它和人一样有感情,会说话。这样可以使文章生动形象,让人特别喜欢读。
其实,这样的表达方法我们也会,比如山上的小溪叮叮咚咚地流,我们会说成小溪在唱歌;荷花在风中摆动,我们会说成荷花在跳舞。书上也有几个句子,请读读。
(2)你能用这样的方法把下面几个句子写生动吗?
(3)四人一组交流。
(4)全班交流。
3、教学第三部分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图上画了什么?
(2) 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太阳、闹钟、小鸟” 写得更生动些?指名交流。
(3)学生试写。
(4)朗读。
教学后记:
第 二 教 时
(总第 课时,执行时间 )
教学目标:
1、熟记八个描写景色的词语。
2、写好钢笔字。
教学过程:
教 学 设 计 个性化修改
一、读读背背
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这几个词语。
2、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
3、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吗?
春深似海:指春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大地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古木参天:古老的树木高耸着,直指天空。
蔚为壮观:蔚,荟萃、聚集。汇聚成盛大壮丽的景象。
4、同学们都在哪儿见过这样的景色?
5、学生练习朗读的背诵。
6、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植、轻、祖“这三个字。
(2) 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植、轻、祖“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三个字的右半边中”横“画比较多,并且最后一笔都是横。
(3) 教师范写“植”。提醒学生注意:“横”画在右边别顶住“竖”画,还要写得稳一点。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
(2)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教学后记:
第 三 教 时
(总第 课时,执行时间 )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推荐或自我推荐。
教学重点:
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教 学 设 计 个性化修改
口语交际(推荐和自我推荐)
一、 引入课题。
本学期我们班要改选班干部,本次选举我们将以推荐和自我推荐的形式开展,请同学们认真考虑,选出你心中的优秀班干部。
1、 讨论交流:我们班需要哪些班委?(强调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提议:班长(两名) 语文科代表 数学科代表 英语科代表
科学科代表 社会科代表 文娱委员 劳动委员
体育委员 每组两名组长(语文、数学) 宣传委员
二、 学生交流讨论:谁适合担任什么班委?为什么?
自己适合担任什么班委?担任了自己准备怎么做?
三、 学生推荐及自我推荐。
在发言过程中需注意:
1、 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夸其谈。
2、 要有礼貌,学会倾听。
3、 要心态平稳,能主动祝愿别人心想事成。
4、 推荐别人要说明理由,自我推荐要说清自己准备怎么做。
四、 根据推荐及自我推荐定出班委候选人的名单。
五、 民主评议,最后确定班委人选。
教学后记:
第 四 教 时
(总第 课时,执行时间 )
教学目标:
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写好笔画“折文”。
教学过程:
教 学 设 计 个性化修改
学写毛笔字
一、欣赏书中的优秀书法作品,交流感想。
二、出示反文旁、折文的字样,揭示今天学写毛笔字的主要内容。
三、指导书写。
四、师示范
五、生书写
六、师巡视指导
七、布置作业:完成毛笔习字册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 月迹阅读练习 苏教版】推荐阅读:
二年级语文下册 识字7教案 苏教版07-16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五六单元练习10-05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练习教案10-23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练习8 教学案例06-15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06-12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06-24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8单元学设计05-28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06-15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复习09-13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