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课件

2024-07-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最苦与最乐课件(推荐11篇)

最苦与最乐课件 篇1

一、知识与能力

1、理清本文的结构,感受文章严密的论证。

2、明确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脉络。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从论述中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责任的含义。引导学生树立对家庭、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教学重点:

1、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2、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教学难点:

苦乐观的深刻内涵,理解责任的含义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为了谁》引出“责任”这一话题。

二、检查字音(课件出示)

三、出示学习目标(课件)1.明确作者的观点,把握文章的脉络.2.理解文章所运用的论证方法.3.理解责任的含义,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四、学习课文,整体把握

(一)我是课堂小主人

学习方式:学生根据所学课文的情况质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1、对字、词、句的理解方面。

2、从议论文的三要素考虑。

3、从文章内容与结构思考。

(二)师生合作探究,解决课文的重、难点 思考:

1.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表明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2.作者是如何来论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任? 3.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作者为证明它引用了那些古语、俗语? 4.人生应该怎样对待责任?(学生分析讨论后,让学生分组竞赛回答)

五、总结课文,梳理结构(课件出示)

六、巩固练习(课件出示)文章的题目叫《最苦与最乐》,齐读最后一段,看哪些句子分别照应了“最苦”和“最乐”?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七、思维拓展:

(一)我说你说明责任

我看到很多同学的父母每天等在校门口,接自己的孩子回家,我想他们把这种等待化为了一种责任;晚上放学回家,他们必然会准备好热腾腾的饭菜,这是把对孩子的服务当成了一种责任:每天早上,他们又把洗净的衣服放在孩子的床头,这是把对孩子的关爱当成了一种责任。责任并不是抽象的,它其实体现在点滴的生活细节中。同学们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了吗? 作为我们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责任究竟有些什么呢?请照仿例句说话。例句:责任是一丝不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责任是“

(二)品尝人生苦与乐

讨论:给你一串葡萄,有酸有甜,你是先品甜的还是先尝酸的?

八、结束语

九、作业:

1、积累:

请摘抄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例: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写作:

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选择其中一种责任写一写你感受到的苦与乐

十、板书设计 最

苦未尽责任 与

人生最苦与最乐 篇2

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

最苦与最乐教案 篇3

1.解作者生平,初步积累议论文相关知识,掌握文中“悲天悯人、任重道远”等词语意思。

2.初读文章,理清课文论证思路,学习作者为人处世的态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现在,我告诉你们:出去旅游最乐。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明确目标

三、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1889年中举人。18参与戊戌变法。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

2.生字注音

恩惠(huì)如释重负(shì)契约(qì)揽(lǎn)

悲天悯人(mǐn)卸却(xiè)监督(dū)凡属(fán)

3.文体知识

(1)论点(证明什么):作者对议论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往往是一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式,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是明确的判断,不运用修辞和疑问句。

(2)论据:作者用以证明观点的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3)论证方法: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四、自主学习

1.用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并填空。

XXXXXXX是人生最大的痛苦;XXXXXXX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人生当XXXXXXXXXXX,

而不能XXXXXXXXXX。

2.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中心论点。(明确: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3.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

明确: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3)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4、5)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五、合作探究

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最后一段中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2.本文以孔子的话作结有什么含义?

六、拓展练习

1.请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2.阅读下面材料,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谈对人生的看法,说说作为学生应尽到什么责任。

您虽不能左右天气,但您可以改变心情;您虽不能改变容貌,但您可以展现笑容;您虽不能逃避现实,但您可以勇敢面对;您虽不能样样如意,但您可以事事尽力。

七、布置作业

1.摘抄整理本文中的经典语句。2.用“读读写写”中的四字词语写一段话。

平凉十中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第15课《最苦与最乐》第二课时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

教学目标:

1.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2.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最苦与最乐作文 篇4

学艺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会苦一阵子。接触到二胡这门乐器,也是一种缘分吧。当时妈妈说我可以向舅舅学习二胡,就第一眼,便不再移开。我对舅舅拉的二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这样,我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同时我也沉入了一时的“苦海”。

二胡,看似简单,其实深藏奥秘。一不小心就跑调了,这让全体学员都伤透了脑筋。老师总是不辞辛苦地教导与纠正,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熟能生巧。我努力练习,尽力做到最好。手不止一次受伤,我无数次想要放弃,这种感觉,就像沉入大海,渴望氧气的进入,我奋力向前游去,渴望到达成功的彼岸。我深切体会到什么叫真正的苦,它就像一杯茶,入口酸涩,苦冲击你的味蕾。

俗话说得好:“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苦恰恰就在其中。我很难接受这个乐器的学习,因为它不仅需要我持久的坚持,更需要我坚定的意志。我每天放学回家总会抽出百忙之中的时间来练习。周末,要迎着朝阳去上课,就这样,另一种极端化感觉出现在我的生活里。

乐也不乏于学艺之路。每当我熟练的拉出优美的曲子,迎接别人羡慕的目光,我就会从心底里油生自豪感与骄傲感;每当我在各个地方演出时,看着台下观众赞许的眼神,我就觉得一切努力都值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妈妈总是这么对我说。这种乐,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坚持;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毅力;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好问;是……

最苦与最乐作文 篇5

有人说,最苦与最乐,本就是两个极端,不可能走到一起去;但,就是这两个极端,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越王卧薪

一只苦胆,悬在草屋之中,烛光摇曳,一道身影逐渐模糊了起来。

“我难道此生就如此了吗?”他叹息道。身旁的文种道说:“当初商汤被桀囚禁在夏台,周文王被纣王关押在h里,晋文公重耳逃亡北翟,齐桓公小白逃亡莒,最后都称霸天下。由此观之,这点委屈能算什么?”他仰天长叹。举杯向众人,痛哭流涕,默不所言。

之后,他受尽屈辱,当每次他想放弃之时,便尝了那悬在梁下的苦胆,细细感受着这苦涩的滋味,这就是他的人民现在每天尝的味道啊!

他卧薪尝胆,历经数年,终灭了吴,收复了河山,他,就是越王勾践。

韩信忍辱

一个人,一把剑,在人群之中,忍受着那些冷言冷语,却默不反驳。

他家境贫潦,在东家吃饭,在西家借宿。虽长得人高马大,腰间还配着一把剑,却被人处处嘲笑,这些,他都忍下来了。一群恶少让他要么那剑刺死自己,要么从他的胯下钻过去。他眉头一皱,握紧了双拳,长叹了一口气,从他的胯下钻了过去

陈胜,吴广揭竿起义,他带剑从军,却不被重用,他多次进谏,却被项羽一一退回。他一怒之下,投向刘邦,在战场上大放光彩,称为后人口中的兵仙,战神。他,就是韩信。

松龄发愤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他自幼好学,却屡次落第,但他并没有为之而放弃,他边在乡间教书,边准备应试。可就在这时,他的爱妻逝世。他悲痛欲绝,可并没有气馁,化悲愤为力量,连夜苦读,向时间索要知识的财富,他吼道:“耗精神与号呼,掷光阴与醉梦,殊可惜也!”

历经二十年,他终写成《聊斋志异》在历史长河上的文学发展画下了一笔不可抹去的痕迹。他,就是蒲松龄。

越王卧薪尝胆,才能反灭吴;韩信忍辱负重,才能称为人们口中的战神;蒲松龄发愤图强,不因落第而沮丧,而坚持不懈地学习,才能写成《聊斋志异》。他们,全都是经过了忍辱,才获得的成功。“君不见长松卧壑因风霜,时来屹立扶是堂。”我们只要经过最苦,就会迎来最乐的时光。

《最苦与最乐》教学反思 篇6

因此,学习本科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李青文章脉络,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由于学生刚寄出议论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有三个亮点:1、在新课导入方面,我采用学生身边发生的容易理解的话题展开讨论,一上课就调动了学生上课的情绪,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上课。2、语言积累及训练,本文的语言流畅而又凝练,指导学生积累及训练十分重要,本课教学设计通过句子的仿写等形式,锻炼学生的思维及表达能力。3、人文教育:责任的话题是严肃的,要让学生在人生苦与乐的讨论中,培养让人对社会最自己的责任感。

本课也存在很多不足:首先,由于我经验不足,对时间把握不够好,没把握好速度,整堂课显得很赶,再加上上课时语速较快,学生跟上我的步伐显得很吃力。教师应注意课堂调控,这样才能教学节奏分明,学生思维活跃,兴味盎然。课堂调控,就课堂结构而言,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双边活动调控时间有长有短,节奏有松有紧。

七下《最苦与最乐》教案设计 篇7

侣俸中学 陶鸿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学习文章流畅简洁的语言。

2.了解本文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过程与方法:1.跳过某些细节,在短时间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把握作者观点。

2.对内容和表达深入把握,形成自己读书后的心得与体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感。

教学重点:1.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学习文章流畅简洁的语言。2.了解本文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教学难点:本文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总第48课时)

教学要点:1.作者简介、字词检查;

2.整体感知:结构内容和中心论点。教学要点:1.2.一、导入、作者简介

1、导语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每个人应如何面对“苦”与“乐”,应建立怎样的“苦乐观”呢?西方哲学信奉“智者无忧”,而孟子却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张潮也说“人莫乐于闲”,而居里夫人却说“世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有人认为“人生苦短,该及时行乐”;而范仲淹却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接下来,让我们与梁启超先生一起探讨“最苦与最乐”。

2、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思想家、学者。曾参与“戊戌变法”。文风流畅、犀利、凝练。著作有《饮冰室合集》。

二、字词检查

1、词语积累

达观(guān)恩惠(huì)契(qì)约 监督(dū)

排解(jiě)循(xún)环 揽(lǎn)责任 如释(shì)重负 海阔(kuò)天空 悲天悯(mǐn)人

2、据意写成语。

(1)如释重负:象放下重担那样轻松。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释:放下;重负:重担子。

(2)海阔天空:象大海一样辽阔,象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形容大自然的广阔。比喻言谈议论等漫无边际,没有中心。

(3)心安理得: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得:适合。

(4)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任:负担;道:路途。(5)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已:停止。

(6)仁人志士: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7)悲天悯人:指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悲天:哀叹时世;悯人:怜惜众人。

三、整体感知:结构内容

1、《最苦与最乐》音频朗读

2、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

一、(1、2段)论“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

二、(3段)论“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三、(4、5段)论“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四、探讨论点

1、复习议论文知识

(1)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准确严密的语言分析事理,阐明(作者观点)的文体

(2)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3)论据的类型有:(事实论据、道理论据)(4)常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2、探讨中心论点

分论点1: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分论点2: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讨论:本文的中心论点?

负责任(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姊妹命题】

第二课时(总第49课时)

教学要点:1.2.一、研讨问题

1、开篇排比设问的作用(论点怎样提出的)?

文章开篇用了一一连串的排比设问,提出了“贫”“失意”“老”“死”这些关于人生最大痛苦的许多答案并一一加以否定,然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

2、议论文的论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请从文中找出相应例子。(1)事实论据:(生活中常见,易于被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2)道理论据:(古语、俗语、名言等令人信服)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 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 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读一读名言

①〔无入而不自得〕语出《礼记·中庸》。意思是,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②〔君子有终身之忧〕语出《孟子·离娄下》。意思是,君子有终身的忧虑。③〔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语出《论语·泰伯》。意思是,(士)肩负沉重的使命,要跋涉遥远的路途,到死方休,不是很遥远吗?

3、结合以上论据的类型,你认为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勇于负责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二、拓展延伸

1、本文鼓励人们勇于负责,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责任感的认识。示例:有责任感的仁人志士很多。“非典”时期,我们可爱的白衣战士们勇敢地承担起救助的责任;汶川大地震中医生是这样,军人也是这样,他们同样有着自己挂念的亲人,但为了保家卫国,他们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应该说,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上,都肩负着责任。我相信,只要大家尽职尽责,我们都会快乐,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责任感是一种自觉主动地做好分内分外一切有益事情的精神状态。

太阳有照耀大地的责任,雨露有滋润万物的责任。人有履行义务的责任,一个人只有不辱使命,才能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2、责任感名言

• 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梁启超

• 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托尔斯泰 • 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丘吉尔 • 责任感与机遇成正比。——威尔逊

• 有良知的人有责任心和事业心。——苏霍姆林斯基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 自由的第一个意义就是担负自己的责任。——阿来 • 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歌德

三、课堂练习

谈最乐(第四段)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设问提出论点引用古语俗语名言道理论证(权威有力)—引用论证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不尽责任,受良心责讲道理道理论证(清楚明白)比喻论证(通俗形象)摆事实举例论证(具体有力)一反一正对比论证(突出分明)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①”,正是这种作用。结语:

在人生的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快乐,无人喜欢忧伤,但他们本是一对孪生姐妹,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学习知识也是如此,为了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而呕心沥血;为了那另人心痛的作文而费劲心思。这些表面上看来确实辛苦,然而在辛苦的另一端,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欢乐的音符。

四、课后作业

细翻自己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或快乐,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 篇8

文中有几句话这样写的: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的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的快乐,这几句话看起来朴素,却蕴含着意味深长的哲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尽到责任,不要辜负就行,不管做得好不好还是不好,只要不辜负它就可以了,这样你就是尽得最大的责任了。

读到这里,我不由想到了伟大的发明家居里夫人,她把她要验究制做的东西,都是当做在为国家尽责任,在为自己尽责任,也在为时间尽责任,不辜负她的责任,不辜负她应尽的责任,居里夫人曾说这样一句话,她说“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还有伟大发明家达尔文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用全部精力和集中的注意力。”还有爱迪生、爱因斯坦等等……这难到不是科学家们在尽责任吗?科学家们的这种精神难道不是尽责任认准的目标吗?这表现了他们对责任都是无微不致的精神。

从古至今,哪一位科学家名人不是靠尽责任那种可贵的精神获取成功的?张海迪下肢瘫痪后,没有自暴自弃,而克服种种困难,最终获取成功;爱迪生只上过三个月学,一生却发明了一千多种东西。

最苦与最乐教学随笔 篇9

一个世纪过去了,在当今的时代,作者的思想,他所倡导的责任感,并没有因时间的推移而失去意义,反而愈益显示出它的光彩和魅力。请同学们齐声诵读:(ppt显示)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节选自《少年中国说》

(情感道德价值观的目标:通过朗诵,激发起学生昂扬少年情怀,增添一份神圣的责任感。)

第二课时

导入:前面我们通过对论题和论点的探究了解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及深刻主题,现在我们就从论据和论证方法出发,来探讨本文的论证过程。

一、严密的论证之美(ppt显示)

(一)用心研读,感受文气

出示任务:在议论文中,论据是阐述或论证论点的依据,是作者确立观点的理由,是议论的基础。那么论据可分为那几类?同样,一篇好的议论文需要恰当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哪些呢?

⑴学生交流,第三组展示准备的资料:(ppt显示)

论据分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反馈指导:意在使学生能分辨文中不同的论据类型,明晰常见的论证方法。

⑵第三组学生展示:

譬如我们论英雄的时候会举到项羽不肯过江东的例子,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摆事实,讲道理”,这样的实例就叫事实论据。除了事例外,很多议论文中往往会插入很多名人名言,科学理论等,一方面使文章显得有内涵,而另一方面也能支持作者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这类引用的理论在议论文中就叫理论论据。

一顿佳肴需要有好的烹饪技术,一件漂亮衣服需要有精湛的缝纫工艺,同样,一篇好的议论文需要恰当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

道理论证: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

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联系理论论据)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联系事实论据)

对比论证: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

的论证方法。

⑶出示任务:请学生搜索文中使用的论证方法及论据类型。

学生反馈:

道理论证:引用古语、俗语以及孔子、孟子、曾子等名言论证。(论据类型为道理论据)

举例论证:举了圣贤豪杰、仁人志士等例子论证。(论据类型为事实论据)

对比论证:最苦之事与最乐之事进行对比论证。(论据类型为道理论据)

教师小结:正是因为精心选择的论据和流转自如又充满书卷气的论述,使文章极具说服力。

(二)返观全文,把握文脉:

⑴出示任务:请同学们再次梳理全文的论述思维,讨论明确。(ppt显示)

“负责任是人生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的快乐”→“从苦中的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反馈总结:

文章的论点是一对姊妹命题,这里“最苦与最乐”的所指“负责任与尽责任”,不是两个迥异的或对立的事物,而是同一事物的两种境界,这种辩证思维的有机联系使全文的议论浑然一体。论点包含了两个分论点,作者先论证“负责任是人生的痛苦”,再来论证“尽责任是人生的快乐”。对于负责任的几种情况,都是生活中所见的,这里主要渗透大量举例论证,易于被读者所理解接受。然后将负责任的情况延展到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自己,使议论更加深入,归纳出“负责任是人生的痛苦”。课文后半部分论证“尽责任是人生的快乐”时,则主要采用讲道理的论证方法,作者只增加“从苦中的来的乐才算真乐”这一论据,便水到渠成。

至此,两个分论点已经证明,文章似乎可以结束了。但作者知道,一些读者的思想上还有一个结没有解开:既然负责任是痛苦的,那么不负责任不就没有痛苦了吗?于是作者设立了第三个分论点:“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其正面理由是“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越大”。其反面理由是“责任是逃避不了的”。这两个方面互相支持,使论证更加有力。

梁启超先生此文严密的论证之美令人叹服!

二、精彩的语言之美(ppt显示)

(一)再次研读三分钟,感受文章语言特点。

出示任务: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不同句式和修辞使用有什么好处?

反馈指导: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引用等。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第四组学生展示:

⑴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莫若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设问句

⑵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反问句

⑶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感叹句

⑷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被动句

⑸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否定句

⑹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排比

⑺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引用

⑻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引用

学生讨论明确: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的变化,修辞方法的多样,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流畅之感。

(二)再次品读精彩语段,进一步体会“语言平易亲切,如话家常”的特点。

出示任务:

⑴“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感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任”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⑵“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除以上的举例外,还可让学生自己找精彩的语句加以分析。)

反馈总结:本文的语言庄重不失灵动、流畅却不冗杂,平易亲切,如话家常,具有精彩的语言之美。这与作者的远见卓识,深厚学养,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热烈情怀是分不开的。

(二)链接名文,再次感受梁任公语言之精彩。(ppt显示)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反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节选自《敬业与乐业》

小结:庄重之心,恳切之意,亲切之态跃然纸上。梁启超先生用浅显流畅的文字阐述深刻道理,常带情感,极具感染力的语言风格不得不令人叹服!

三、能力迁移:

(一)教师准备好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组讨论其字面意义,并举例说明(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然后进行小组交流。(ppt显示)

⑴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字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举例:如安贫乐道的颜回躬耕陇亩的陶渊明

⑵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字义:君子一生都有尚未尽完责任的忧虑。

举例: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⑶曾子:任重而道远

字义:任务繁重,而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举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父母终身为子女付出的那份“无私的爱”

⑷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字义: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不尽力的地方?和朋友交往是不是都守了信用?老师所教的课业,有没有认真复习?

举例:桃园三结义一诺千金

⑸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字义:在天下人都尚未忧虑之前,就先忧虑;在天下人都觉得快乐之后,才觉快乐。

举例:大禹治水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

(二)学生交谈,发表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四、小结

在人生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快乐,厌弃痛苦,但他们本是一对孪生,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学习知识亦是如此,为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呕心沥血,因那令人头痛的作文煞费苦心。这些表面上看确实辛苦,然而在你超越自我之后,尽到责任之时,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欢乐的音符。

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

中心论点: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分论点一:痛苦——负责任(自己、家庭、社会、国家)

分论点二:快乐——尽责任(处处尽责,时时尽责)

结论:人生当勇于负责,不应逃避。

公开课《最苦与最乐》授课思路 篇10

一、导入:

赏析古诗词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赏析:在某个春天寂静的月夜,月色溶溶,花香袭人,令人惋惜的是人诗人自饮自酌,竟无一人陪他共饮,一壶酒以见冷清,“独酌”、“无相亲”,倍见孤独之情,环境的优美与人心的寂寞的对照,使得更加凄凉,愁苦之情,油然而生。然而诗人展开奇妙的想象,邀来天上的明月,月光下的影子,借酒助兴,冷清的场面又显得气氛热烈,情调也变得乐观。由孤独变得不孤独。诗人以乐写哀,以旷达写悲郁,别有风味,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习这样一首谈苦论乐的议论文,即梁启超的《最苦与最乐》。板书课题。

二、走进作者:

梁启超: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1889年中举人,1891年从师康有为受学于广州万木草堂,1895年随康有为赴北京参加复试,发起“公车上书”,后来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论》等,主张“变法”、“育人”、“开学校”、“变过科举”等。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并且他还十分重视教育,曾担任南开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的还担任过北京图书馆馆长,著有《饮冰室全集》。

三、出示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明确作者的观点。2.了解本文严密论证的方法。

3.树立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正确的苦乐观。

四、学生朗诵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并抢答填空。

1、游戏规则。

将全班同学分为A、B两组。教师在读完题目后,喊了:“开始”口令,学生举手抢答,最先举手的同学最先回答,回答对一个空在竖线上画一个圈,回答错误不画圈,比较难得问题,答对一个得两个圈。直到所有抢答题做完评胜负。

四、整体感知课文。1.根据朗读,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 达观,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知足,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

安分。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责任。(以上这些都不是苦,那么作者认为到底什么才是苦,引出第二个问题)

2、人生什么是最苦的呢?为什么?

应做的事没有完成。因为良心受到责备,痛苦无法解脱。

四、小讨论环节:

(一)、互相讨论,并完成下列练习。

1、用原文的话填空

对 人 的 责任: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总结第一部分:用最简单的几个字或一个词语概括这部分的内容:谈苦。什么最苦?负责任最苦(未尽责任最苦).过渡句:学习了这不分,我懂得了,未尽责任最苦,那么什么事又是最快乐的呢?(用原文语句回答)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总结第二部分:用最简单的几个字或一个词语概括这部分的内容:论乐。什么最乐?尽责任最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三、问题探究:

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来形容尽责任之后的乐呢?请找出来。并讲讲它们作用。

四、1、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作用:形象生动地论证了尽责任之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和快乐自由的境界。得出结论

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你能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中心论点吗,?比比看!负责人最苦,尽责任最乐。

2、默读第四段,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内容。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 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合作探究:

1、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最后一段中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最乐——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苦——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得出结论

人生当勇于承担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总结第三部分:用最简单的几个字或一个词语概括这部分的内容:担责任。(得苦中真乐、尽大责任,得大快乐;尽小责任,得小快乐。)

文本探究:

1.议论文的论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本文的论据是否具备这两种类型,请举例说明。①事实论据如:

A、“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论证未尽责任最苦)B、“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论证人生当勇于负责)

C、“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论证人生当勇于负责)

②道理论据如:

A、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论证尽责任最乐)

B、俗语亦说,“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论证人生当勇于负责)

C、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论证人生当勇于负责)

D、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证人生当勇于负责)。课堂小练笔:

1.请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你知道的能勇于担当责任的人物有哪些,试举两三例?

爱国志士-----屈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3、我们身边也不乏这种勇于担当的人,你发现了吗?试举例。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丛谈苦论乐,最后提到责任的担当上字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语言十分的流畅,流畅也是梁启超文章的基本风格。一篇《少年中国说》把这种风格表现的淋漓尽致,最后让我们在这篇朗诵中结束这节课!播放视频 课后作业;

1、比较本文与《少年中国说》的异同点。

2、写一篇不少于两百字的读后感。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谈苦——负责任最苦

论乐——尽责任最乐

担责任——人生应当勇于承担责任

不能逃避责任

得苦中之乐才是真乐

尽大责任得大快乐

《最苦与最乐》课文练习及答案 篇11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空虚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定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甘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得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进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三岁小孩子。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9、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10、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

(1)“卸却”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字以内)

(2)“解除”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字以内)

11、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0字以内)

12、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为什么?

13、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

【参考答案】:

9.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是小快乐。

上一篇:英语专业语言实践作业封面下一篇:中国银行服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