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第三单元课文

2024-06-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四年级第三单元课文

四年级第三单元课文 篇1

那是爸爸小的时候,捡到了一只猫。很可爱,黄白的皮肤,雪亮的眼睛,让人很喜欢。爸爸每天给它喂食,猫咪很感激,所以很听爸爸的话。他们玩得很快乐。

但这种快乐很快被打破了:那是一个夜晚,爸爸熟睡着,猫咪也在睡梦中。过了一会,传来一阵沙沙的足音。爸爸感觉到不对劲,但那时太累了,便没有起来查看。猫咪怕主人有什么事,走出门看了会……从此以后,那只猫就消失了。

爸爸接着告诉我,他听到猫不停的叫,叫声带些凄凉。最后没了声,爸爸才起来看发生了什么事。后来他想起那沙沙的足音,会不会是蛇?不会是蟒蛇吧?那,那猫咪岂不是……爸爸停止了说话,两颗大大的泪珠流了下来,这是我第一次看爸爸流泪。我也在联想当中:如果是蟒蛇,蟒蛇会吃人的!那,那猫岂不是为爸爸牺牲了?想到这里我也不禁流泪……

如果那只猫被蛇吃了,那就等于救了爸爸,可是它自己却……或许那只猫很幸运,把蟒蛇引走了,自己也逃脱了……

四年级第三单元课文 篇2

我们无数次地吃过鸡蛋, 但很少有人亲眼看见过小鸡雏 (chú) 从蛋壳里钻出来的场面。有一个镜头曾深深地映入我的脑海之中, 这是几年前的一件事情了。那一天, 我领着女儿外出游玩, 路过一个偏远的小村到老乡家里讨水喝的时候, 恰巧看见老乡家的母鸡孵的小鸡正在一个个地钻出蛋壳。

那是一只芦花色的母鸡, 趴在老乡家土炕一角的一个大草筐里的鸡蛋上倾注着自己的全部母爱。对我们的到来, 它并不表示哪怕一点点的欢迎, 它瞪着通红的眼睛警惕地看着我们, 尖尖的嘴里发出咕咕的叫声。我们不敢靠近它, 只能隔着一定的距离观看。

鸡蛋挺多的, 我们能听到小鸡雏在蛋壳里面用力啄壳的声音:“嗒嗒, 嗒嗒嗒……”那声音虽弱小却震撼 (hàn) 人心, 这是小鸡雏在用自己的生命撞击铜墙铁壁似的硬壳。过了好久, 一个湿乎乎的小脑袋才艰难地从里面钻出来。

多么不容易呀, 我开始利用眼前这形象化的教材教育女儿。我小声说, 母鸡孵小鸡需要整整21天的时间, 这期间, 老母鸡几乎是不吃不喝, 成天趴在鸡蛋上, 这都是为了儿女后代呀, 你看这只母鸡都瘦成什么样子了……

女儿的目光集中在一个啄壳声响了好长一段时间的鸡蛋上, 那鸡蛋壳的上端已经露出米粒大小的孔, 从那个小孔里能看见小鸡雏用力啄壳的硬喙 (huì) 。“嗒, 嗒嗒……”几分钟过去了, 那小孔还是米粒大小, 似乎没有变化。

也许是听了我的话, 女儿产生了同情心, 她不顾老母鸡威胁的叫声, 伸出手来要帮那小鸡雏把硬壳剥掉。

这时, 站在一旁一直没吭声的老大娘看出了女儿的心思, 她伸手拦住了女儿, 说:“孩子, 别去碰它, 这小鸡雏只有靠自己啄破壳才能活, 你帮了它, 也许就是害了它。”

只有靠自己啄破壳才能活。老母鸡是最护自己的孩子的, 可是它却“冷酷”地让鸡雏自己钻出蛋壳。而我们有多少家长在对待子女的问题上, 总是习惯于越俎代庖, 一分事物都愿自己操劳, 岂不知这种没有限制的溺爱不仅是对自己后代的伤害, 也削弱了整个民族的生命力。

从老乡家出来, 我还一直回味着老大娘无意中说的那句话, 忽然觉得这平凡中蕴藏着无比的深刻, 好像是上了一堂关于人生的课。

四年级第三单元课文 篇3

班级:姓名:成绩: 

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跟着刘备去《三顾茅庐》,听到《祁黄羊》举荐能人,看到《公仪休拒收礼物》,敬佩《永远的白衣战士》,难忘《第一次抱母亲》!通过学习,你一定收获了许多,现在就请打开你智慧的头脑,到知识的营地中一展身手吧!

字词训练营——细心来热身

一、 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6分)

山冈(gāng gǎng) 同榻(tā tà) 半晌(shǎng xiǎng)

茅塞顿开(sè sāi)解狐(jiě xiè)担当(dān dàn)

二、读拼音,写词语。(8分)

1生命是一本厚厚的书,内容需要自己去书写:像zhū ɡě liànɡ( )那样鞠躬尽瘁,sǐ ér hòu yǐ( );像祁黄羊那样“外举bù bì chóu( ),内举bù bì qīn( )”;像公仪休那样yán yú lǜ jǐ( ),清正廉明;像萨沙那样自觉保护ruò xiǎo( ),自信自强……

2外面dà yǔ rú zhù( ),王强只能wú kě nài hé( )地取消了去公园踢球的计划。三、把成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6分+2分)

冰( )玉( )含( )茹( )舍( )忘( )

万众( )( )救( )扶( )众志( )( )

读了上面的成语,你想到了什么人,什么事呢?请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可以用上1-2个上面的成语。

 

四、《三国演义》里的几个人现在来到了歇后语王国做客,他们是谁?请你来填一填。(6分)

1()得()——如鱼得水

2()进曹营——一言不发

3()之心——路人皆知

4()穿针——大眼瞪小眼

5()借荆州——想借不想还

6()打()——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句子加工厂——要求得看清

五、按要求写句子。(9分)

1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吗?(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句子。(4分)

刘备拜访诸葛亮。

刘备恭恭敬敬地拜访诸葛亮。

刘备恭恭敬敬地拜访足智多谋的诸葛亮。

赵小娟看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想一想,写一写。(3分)

(1)班级是我们温暖的家。在班集体生活中,我们最应该共同遵守的规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朋友考试没考好,我们可以这样安慰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知识海——积累靠平时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18分)

1 悼公称赞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是指祁黄羊先后举荐了_______和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祁黄羊的确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人。(4分)

2“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_______,好像_______。冈前几片松林_______,潺潺的溪流_______,茂密的竹林_______,景色秀丽宜人。”这段话出自课文《三顾茅庐》,指的是三次去拜访旷世奇才诸葛亮。《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很多,你知道的还有_______、_______。(8分)

3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读了《第一次抱母亲》一文,我们会自然地联想起孟郊《游子吟》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2分)

4《“番茄太阳”》一课中,次出现“番茄太阳”一词,但寓意各有不同,分别是指_______、_______、 _______。(4分)

阅读竞技台——思维飞起来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5分)

拐弯处的回头

一天,弟弟在郊游时被尖利的石头割破了脚,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

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跷(qiāo)着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与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他几句,便自己走了。

弟弟很伤心,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爸爸“一点也不关心”他。在他大发牢骚(sāo)时 有个同学笑着劝道 别生气 大部分老爹都这样 其实他很爱你 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 不信你看 等会儿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的地方 一定会回头看你 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背影……

爸爸依然笃(dǔ)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他侧身左拐的刹那,好像不经意地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处。

虽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那动作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泪花。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也有一种想要流泪的感觉。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安慰()依然()经意()笃定()

2给第三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5分)

3文中 “这一切”指的是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让你来打个比方,你觉得父爱像什么?认真思考后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2分)

父爱犹如_____,____。

习作芳草地——我手写我心

八、根据要求,完成习作。(30分)

“拐弯处的回头”震撼了作者的心灵,影响了他的人生。你也有类似的经历吗?请以“难忘的”______为题,将你记忆深处最难忘的一段亲情故事写下来,注意表达出真情实感。字数350字左右。

四年级第三单元课文 篇4

当你访问外国的时,知道如何礼貌地寻求帮助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洗手间在哪里?”或者“请问你能告诉我洗手间在哪里吗?”都是询问地点的请求,这两种请求都是正确的,但是第一个听起来则没那么礼貌,因为它是个非常直接的问题。仅仅正确地提问是不够的,在寻求帮助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学习如何通过不那么直接或者说是间接的方式,来表现得有礼貌。

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人说话时,好的英语使用者会改变说话的方式。他们的语言表达可能取决于他们在和谁交谈,以及双方的了解程度。在某些时候,直接地提问是可以的,比如说和同学说话时。但是,如果你对自己的老师说:“学校的郊游是在什么时候?”,这听起来可能就不太礼貌了。但是,如果你说:“打扰一下,韦斯特先生,你知道学校的郊游是在什么时候吗?”,这听起来就礼貌得多。

通常来说,礼貌的提问更长,并含有像“请问你能„„?”或者“我能问下„„”之类的表达。“彼得,请问能告诉我你的邮箱地址吗?”比“彼得,告诉我你的邮箱地址。”听上去更有礼貌。有时,我们甚至需要花些时间来引出请求。比如,当你在向一个街上的陌生人请求帮助时,你可能首先会说:“打扰一下,我想知道你是否能帮帮我。”,或者“很抱歉打扰你„„”。

四年级第三单元课文 篇5

大坡小学计彩秋

教材分析:

本单元安排了《给刘洋阿姨的信》《河里的月亮》《怀素写字》三篇课文和“练习5”,旨在训练学生识字、写字、朗读和理解的能力,指导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培养探索自然奥秘,认识自然的兴趣。《给刘洋阿姨的信》是小朋友豆豆写给我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的信,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河里的月亮》写的是月圆之夜河边赏月的情景,能够引导学生感受月亮的可爱美好。《怀素写字》介绍唐代书法家怀素小时候刻苦练字的故事,说明一个人要想成才,必须具备认真的态度和刻苦的精神。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激励学生发愤学习,苦练语文基本功有积极的意义。“练习5”旨在巩固本单元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学目标:

1、会认本单元13个生字,能按笔顺规则正确书写20个生字。掌握1个笔画“横折提”,能用生字组词说句,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小诗,学习读出疑问句的语气,读出诗歌由静到动再回到静的节奏感。

3、感受太空的奥秘和航天飞行的神奇,培养崇尚科学的感情。

4、想象《河里的月亮》这首小诗描写的情景,感受月亮倒影的美和变化,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5、了解怀素能成为书法家的原因,学习怀素练字的方法和刻苦练字的精神,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6、练习5中“学和做”,画画、写写、说说的综合练习。

7、写字训练,注意捺的写法。

8、说写训练,识记节日名称和时间。

9、朗读背诵节选的《古朗月行》。

10、口语交际:仔细观察图画,判断正误,应该怎样做。教学重点:

1、学会每一课中的生字词。

2、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意境,初步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每一课中的生字词。

教学时间: 给刘洋阿姨的信 2课时 8 河里的月亮 2课时 9 怀素写字 2课时 练习5 3课时 单元检测 2课时 给刘洋阿姨的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出疑问句的语气。3.了解豆豆问话的内容,感受航天飞行的神奇。教学重点:

1.根据拼音,认识生字,熟练地朗读课文。

2.学会写“电、有、从”等6个生字;熟练认读“刘、阿、姨、信”等7个生。3.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中三个问题的解答。

教学难点:了解人类从神话到现实对太空的探索,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感知课文,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出疑问句的语气。2.初步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电、有、从”等3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趣引思

1.同学们都看过神话故事电视剧《西游记》吧,孙悟空是怎样上天入地的? 2.孙悟空是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是作者想象出来的,不真实的。现代人已经做到了。播放美国阿波罗号宇宙飞船探月课件、“神九”环太空飞行的课件。

教师指出“神九”中有以为女宇航员叫刘洋,被人们称为“神女”,成为人们心中的偶像。3.大家想认识刘阿姨吗?出示刘洋的太空照。

4.在太空的宇宙飞船上,看地球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有一位好奇的爱动脑筋的小朋友豆豆就给刘洋阿姨写了一封信,询问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读课文,看看豆豆问了几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披文入情。

(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教师范读,领读。

2.指导学生自读课文,做到独立通读。

3.指导读第一自然段。通过读课文,你知道豆豆问了几个问题吗?分别是什么?

4、学生回答,教师归纳。(1)从太空看地球是什么样子的?

课件展示:在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个蓝色的星球。教师提示,地球呈现蓝色,因为地球70%的表面被大海覆盖,蓝色即大海的颜色。(2)在天上能不能给家里人打电话呢?

播放地面与宇航员通电话视频,答案是能够通话的。(3)“神九”是怎么到太空去的? 播放宇宙飞船从升空到环球飞行的视频。5.你们还有什么想要问刘阿姨的?

6.播放宇航员在飞船中睡觉、行走、工作、休息等视频,让学生了解。教师适当解释。7.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读。

(二)认读生字

1、读课文之前,我们要先认识一下课文中的新朋友——我们的生字词宝宝。出示本课生字词:刘阿姨、信、电话、老师、有、回、豆豆、年、地球、休息。教师领读。

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再去掉拼音读一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电、有、从”的笔画、笔顺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学生观察,说笔画、笔顺。

3、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提示:“电”的竖弯钩要伸展些,“有”的撇是长撇。

三、梳理巩固,拓展应用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2.抽读生字卡片。

3.在田字格中书写“电”“有”“从”,评比书写情况。

4.如果要你给刘洋阿姨打电话,你会说些什么?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给刘洋阿姨的信》,了解了有关太空的知识,学习了电、有的写法。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将来也成为一名宇航英雄,为祖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伟大的贡献。

五、板书设计:电有从 给刘洋阿姨的信1.从太空看地球是什么样子? 2.在天上能不能给家里人打电话? 3.怎么从“神九”游进去? 4.从太空回到地球是不是很累?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出疑问句的语气。2.继续学习“回、豆、年”等3个生字。3.了解豆豆问话的内容,感受航天飞行的神奇。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趣引思 1.指名朗读课文。2.抽读课后生字卡片。

3.展示航天小制作,比一比,谁的作品更有创意。

4.师:通过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有关太空的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给刘洋阿姨的信》,再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二、探究课文,披文入情 1.指导朗读课文。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导自读第二自然段,画出不理解的句子,提出问题。生:从太空回到地球为什么很累?

师简单讲解:因为在太空时间长,长时间处于失重状态,肌肉得不到放松,又得不到正常的休息,所以感到很累。这就是宇航员回到地球,从太空舱里出来时都坐在椅子上,行走时需要几个人抬着走的原因。

(2)指导学生评价豆豆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评价,如关心别人,好奇心强,善于钻研思考问题等。3.指导学生通读全文。让小老师领读,指名读。4.学习书信的格式。

师:这是一封书信,大家看课文,开始和结尾是怎么写的?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开始是对收信人有礼貌的称呼,结尾是写信人的名字及写信的时间。5.练习说话。

(1)师:刘洋阿姨是我国第一位“神女”,是人们心中的航天英雄,你想对她说点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评价。(2)仿句练习。

示例:刘洋阿姨从太空回到地球上。小明的妈妈从工厂回到家里。()从()回到()。鼓励学生完成得越多越好。6.指导书写:回、豆、年。

出示它们的笔画、笔顺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小组内学生自主观察,说笔画、笔顺。描红,练写。7.练习组词或说话。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探究了课文内容,不仅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还能够仿照课文中的语句练习说话,表现得真棒。板书设计:7 给刘洋阿姨的信回豆年

刘洋阿姨从太空回到地球上。小明的妈妈从工厂回到家里。()从()回到()。

教学目标: 河里的月亮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掌握一个新笔画“横折提”,会写田字格里的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小诗,读出诗歌由静到动再回到静的节奏感。3.想象小诗描写的情景,感受月亮倒影的美和变化。教学重点:

1.会认并会写7个生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1.能正确理解“滚圆”“晶亮”等词语的意思。

2.感受水中月亮的形态之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从而树立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掌握一个新笔画“横折提”,会写田字格里的3个生字“两、东、西”。2.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内容,初步想象小诗描写的情景,感受月亮倒影的美和变化。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课题

1、游戏“猜一猜”:

(1)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象面圆镜,有时象把镰刀。(2)初一一条线,初二看得见,初三初四像娥眉,十五十六圆又圆。

过渡:小朋友们知道吗,河里也有月亮呢。河里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呢?它会变吗?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著名女作家柯岩写的儿童诗《河里的月亮》。

2、读题。

(1)教师板书课题:河里的月亮。提醒学生有两个轻声。(2)正音:河里(li)月亮(liang)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教师范读,引入文本情境。

2、学生自由读文,初步感知文本。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晶亮、游过、破碎、不要、惊动、安静、瞧一瞧

4、学生展示,教师相机正音。

强调以下生字的读音:晶(jing)亮破碎(sui)惊(jing)动安静(jing)待会儿(儿化音)么(轻声)

三、初步理解课文

1、生字词宝宝被我们送回了家,下面请小朋友们再次朗读课文,数一数这首诗有几句话。(四句话)

2、这首诗写了什么呢?(水中月亮的变化)

四、教学生字,指导规范书写

1、课件出示“让”、“再”,指名读。

2、具体指导两个字的写法。

(1)“让”字有一个新的笔画(横折提)。书写横折提时,横和竖略短,提轻快。言字旁的点要与折画对齐。师范写,生书空。

(2)“再”字身上很多横。先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再”,让学生明白“再”的三横和横折钩的横分别把中间的一竖平均分成了三等分,并且最后一横最长。师范写,生书空。(3)学习其他的5个生字。

五、布置作业:指导学生在书上描红。关注学生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板书设计:8 河里的月亮

让再两东西会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小诗,读出诗歌由静到动再回到静的节奏感。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小诗描写的情景,感受月亮倒影的美和变化。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小诗描写的情景,感受月亮倒影的美和变化。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朗读课文。

2、齐读

二、精读诗歌,积累运用

1、精读第一句

出示第一句话:天上一个月亮,河里一个月亮,滚圆,滚圆,晶亮,晶亮。河里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板书:滚圆、晶亮)(1)理解词语“滚圆”

出示图片(月亮、西瓜、皮球、肚皮),学生通过形象的物品感受“滚圆”,不仅圆,而且还鼓鼓的、很饱满,非常圆,我们就把这种形态叫做——滚圆。

填合适的词语练习,除了月亮可以说成滚圆的月亮,还有什么也可以说成是滚圆的呢?看图片提示,尝试填空:滚圆的()(西瓜、皮球、太阳、面团)(2)理解词语“晶亮”

河里的月亮不仅滚圆,而且还很——晶亮。看看“晶”这个字,它的身上有三个日,表示光亮的意思,泛指天上有许多星星,所以很亮。

河里的月亮为什么会像星星一样闪亮呢?(因为河里的月亮在水里,水波会反光。)(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话,感悟水里月亮的圆和亮。

3、精读第二句

过渡:河里的月亮还是什么样子的呢?它也和天上的月亮一样会变吗?出示第二句话:一条鱼儿游过,月亮忽然碎啦,一块,两块,东晃,西晃。

(1)指名读第二句话,其他学生仔细听,思考:河里的月亮还会变成什么样?

(2)河里的月亮变成了“一块,两块”的,为什么?生答,师总结:因为它被鱼儿撞碎了。(3)学习“碎”字

出示“碎”字的篆文,它在古代指用石头砸碎东西,所以这个字中有一个“石”。诗中指的是谁碎了?(月亮碎了)

(4)河里的月亮还在“东晃,西晃”,为什么?生答,预设:河里的月亮只是天上月亮的一个影子,河水不平静的时候,月亮也就不完整了。河水不停地晃动,破碎后的月亮也跟着晃动。

(5)师总结:因为小鱼游过,水波在动,导致水里的月亮跟着水波在晃。看看这两个词,做做动作,读一读。

(6)齐读。边做动作边读。

4、精读第三、四句

过渡:你瞧,河里的月亮又变了。

(1)出示句子:啊,不要惊动它,让它安静一下。它指谁?(月亮)

你觉得应该怎么读这句话?指名读,在学生的朗读中比较中,感受“安静”总结:这句话要读得轻轻的,因为——不能惊动月亮。

(2)老师引读最后一句:待会儿你——再来瞧,它依旧是那么滚圆,滚圆,晶亮,晶亮。理解“再”字。“再”表示第二次。第二次来瞧一瞧就叫做——再来瞧。理解词语“依旧”。瞧,水里的月亮变得又和刚开始一样了,它还是那样——滚圆,滚圆,晶亮,晶亮。这就叫做——依旧。

三、总结全文,指导朗读

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读出学生自己的感受。

四、练习背诵。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月亮的诗歌,背诵其中一首。板书设计: 河里的月亮

滚圆圆滚滚圆滚滚的皮球 晶亮亮晶晶亮晶晶的()

课后反思: 怀素写字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怀素能成为书法家的原因,学习怀素练字的方法和刻苦练字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读背课文、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会生字“他、画、比”。

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

(1)小朋友,图上的这个人在干什么?你知道他是什么时候的人?(2)你知道他是谁?

2、板书:怀素(读准名字,介绍怀素)

3、揭示新课

二、初读课文

1、听老师范读课文,一边听一边想怀素是怎样练字的?

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检查朗读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评议。(2)出示有关词语,指导读准音。

(3)读了课文,你们知道怀素是个怎样的人?(4)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小朋友听。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汇报:怀素从小就喜欢写字。

3、指导朗读句子,要读好句子中的停顿。

4、练习背诵课文,评议。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他、画、比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3、指导学生书写。

4、学生描红,临写。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9 怀素写字

他画比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激励学生学习怀素刻苦练字的精神。

3、学习生字,会写“当用后书”。教学重难点:朗读理解课文,识字写字。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怀素小时侯是个怎样的孩子?

2、怀素小时候喜爱写字,好学上进,值得我们学习,那么怀素从小怎样学字的呢?

二、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段,把有关的句子划出来。

2、指读句子:怀素写字非常认真。(1)指名朗读。(2)理解:非常

(3)这一句该怎么读呢?

(4)朗读练习。

3、怀素是怎样写字的呢?(1)出示第二句话。(2)怀素写字时先干什么?(3)怀素接下来干什么?

(4)“先看清字的形状”和“再按字的笔顺,一笔一画照着写”能否颠倒?(5)从哪些词可看出他写字很认真?(6)朗读练习。

4、看图:怀素写字时多么认真!他是不是每次都这样的呢?从哪一个词可看出?

5、连起来朗读,背诵。

三、学习第三段

1、当时怀素是在哪儿练字的呢?

2、指名朗读第三段。说说为什么在木板上写字?

3、讲述:当时纸很贵,怀素买不起纸,就找来木板写。传说他还用芭蕉叶练字呢?可见他练字的决心很大!就这样,他写呀写,日子一长,木板——

4、读了这一段,你觉得怀素练字怎么样?

5、练习朗读。

四、学习第四段

1、怀素长大以后,成了——

2、指导看图:这是什么时候的怀素?他在干什么?

3、怀素之所以能成为书法家,是什么原因?

4、怀着敬佩的心情读好这一段。

五、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当用后书

2、学生识记生字。

3、在写字之前该怎么写呢?

4、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如何写字?

5、像怀素一样把字写好!

6、指导描红,临写。

六、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怀素写字

↓他总是先看清字的形状,再按字的笔顺,一笔一画照着写。认真:先„„再„„

↓(1)先(看清字的形状)

刻苦(2)再(按字的笔顺,一笔一画照着写)↓

书法家早上起床,我先(),再()。

教学反思:

练习五

教学目标:

1、练习5中“学和用”,完成画画、写写、说说的综合练习。

2、写字训练,注意捺的写法。

3、说写训练。

4、朗读背诵节选的《古朗月行》。

5、口语交际:应该怎么做。

教学重点:1.画画、写写、说说的综合练习。2.熟练掌握哪个日期是什么节日。教学难点:背诵《古朗月行》;“捺”写出笔锋。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和用”中,完成画画、写写、说说的综合练习。

2、写字训练,注意捺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完成画画、写写、说说的综合练习。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学和用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图下面的语句。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要求:(1)给图涂上颜色,使图更美。(2)在田字格里写上几个向相应的词语,(3)看图编故事。

3、指导观察,指导涂色。

4、指导在田字格中写字。

5、看图编故事。

(1)分小组看图讲故事。(2)每组选一人上讲台讲故事。(3)课后讲给其他小朋友听。

二、教学第二题:写字有方

1、审题。指名读题,教师讲解题目的要求。

2、指导。(1)认读。

(2)指名按笔顺书空,说说写“捺”要注意的地方:小平台,滑滑梯,顿一顿,到平地。(3)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4)复习描红、临写的要求。(5)教师范写。

3、练习。

(1)集体书空练习。

(2)学生在书上的田字格中描红、仿影。

(3)学生在田字格中临写,教师巡视,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个别辅导。

4、反馈。

(1)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指出书写时存在的问题。(2)指名到白板上写,集体评议。

三、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练习5 白云树叶蚂蚁河水小草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说说写写,了解这些日子是什么节日

2、读读背背《古朗月行》

3、教学重难点:说说写写,了解这些日子是什么节日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说说写写

1、审题。

(1)教师讲解本题的要求。

(2)指名读题目,让学生说说本题先练习什么,再练习什么。

2、指导练习。

(1)自读两排的日期。(2)指名读这8个日期。(3)1月1日是什么节日?

(4)分别说说那些日期各是什么节日。(5)分组互说,指名说。(6)把自己知道的节日写下来。

3、反馈。

(1)检查说写的情况。

(2)对不会写的字,给以辅导。

二、教学第四题:读读背背

1、教师范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试读。

4、教师再次范读。

5、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小孩在干什么?

6、练习。(1)指名读。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想像。再指名读,分男女生读,集体练读。(3)练习背诵。

4、反馈。

(1)检查朗读。(2)指名背诵。(3)集体背诵。

三、课后小结。板书设计:练习51月1日元旦节 3月8日妇女节 5月1日劳动节 7月1日建党节 8月1日建军节 9月10日教师节 10月1日国庆节 6月1日儿童节

5月4日青年节 3月12日植树节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口语交际,说说应该怎样做,培养正确的读写姿势,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仔细观察图画,说说应该怎样做,纠正错误的写字姿势。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

一、借助拼音读图下的要求。

三、指导

1、指导学生逐幅看图,说说每幅图上画的意思。第一幅图上,这个小朋友在课桌前干什么? 第二幅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第三幅图你看懂了什么?

第四幅图上的这个小朋友的姿势对吗?

2、讨论:图中的同学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如果你正好在他面前,看到图上的情景,该怎样劝告他们?

四、练习

1、说说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写字姿势?

2、你平时是怎样做的?教师随机纠正。

五、作业:完成书各项练习、读读背背。

六、课后小结。板书设计:练习5 应该怎样做

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一单元 篇6

第1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

独坐敬亭山 作者: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作者: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忆江南》 作者: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解释

①忆江南――既是标题,也是词牌名。

②旧曾谙――从前很熟悉。

③江花――江边的花。

④蓝――蓝草,叶子青绿,可制染料。

七(上)第三、四单元知识梳理 篇7

二、识记下列四字词语

三、理解下列成语的意思

1.不识好歹:不知好坏。指愚蠢, 缺乏识别能力。

2.赏心悦目:因欣赏美好的事物而心情舒畅。

3.念念有词:旧指和尚念经, 现指低声自语或含糊不清地说个不停。

4.七嘴八舌:形容人多口杂。

5.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打扮艳丽。

6.承前启后:指继承前人事业, 为后人开辟道路。

四、识记下列文学常识

1.《社戏》的作者是鲁迅, 原名周树人, 浙江绍兴人。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其代表作品是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 散文集《朝花夕拾》。文中的“社”原指土地庙或土地神, “社戏”是指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2.《端午日》的作者是沈从文, 原名沈岳焕, 湖南凤凰县人。代表作有《边城》《长河》等小说。沈从文读过两年私塾, 仅在小学受过正规教育, 他的知识和智慧更多是自然和人生这部大书给予的。他的作品取材广泛, 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的各色人物的生活, 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

3.《本命年的回想》的作者是刘绍棠, 中国著名作家, “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刘绍棠因受作家孙犁和肖洛霍夫的影响, 从而走上了乡土文学之路。他的作品通常以乡村生活为题材, 格调清新淳朴, 文笔通俗晓畅, 描写从容自然, 结构简洁完整, 乡土色彩浓郁。他创作了洋洋洒洒600万字的乡土文学作品, 其中有不少被译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

4.《春》的作者是朱自清, 原名朱自华, 字佩弦, 号秋实, 原籍浙江绍兴, 生于江苏东海, 长于江苏扬州, 故称“我是扬州人”。他毕业于北京大学, 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中国现代诗人、散文作家。以散文闻名, 其中艺术成就较高的是收录于《背影》《你我》诸集里的《背影》《荷塘月色》《绿》等抒情散文。朱自清的散文不仅以描写见长, 并且还在描写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其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他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最具魅力。

5.《三峡》的作者是郦道元, 被称为“中世纪最伟大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勤奋好学, 博览奇书, 一生足迹遍及半个北部中国, 在此基础上撰著的《水经注》四十卷, 是我国古代地理学名著。历来研究《水经注》已成为专门的学问, 称为“郦学”。郦道元写景, 遣词精当, “词组只字, 妙绝古今”, 或用白描, 或施浓彩, 疏落有致, 都能创造出各自不同的意境。《水经注》文章清丽, 富于变化, 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著作。《水经注》还开创了山水游记的先河, 对后世影响很大。唐代李白、杜甫的诗篇里, 都吸收了《水经注》的艺术滋养。柳宗元也深受郦道元的影响。苏轼说:“嗟我乐何深, 《水经》也屡读。”这是苏轼对《水经注》文学语言的艺术感染力的赞赏。

6.《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 著名小说家、剧作家, 原名舒庆春, 字舍予。老舍有“语言大师”的称号, 一生写了800余万字的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二马》《猫城记》, 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 剧本《龙须沟》《茶馆》《西望长安》等。

老舍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 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 所运用的群众口语, 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 取材较为广泛, 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断魂枪》等篇各具特色, 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 并以其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 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7.《夏》的作者是梁衡, 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 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在散文创作方面, 过去二十年他主攻山水散文, 深得古典山水文章的传统, 行文草木有灵, 水石有韵。近年来又致力于人物散文, 特别是历史伟人、名人题材的写作, 其作品《晋词》《觅渡, 觅渡, 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

8.对联常识

对联, 也称楹联、对子, 是一种由字数相同的两句话组成的对仗工整、韵律协调、语意完整的文学形式。它发源于我国古诗的对偶句, 始创于五代时期, 盛于明清, 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对联的形式工整, 平仄协调, 是一字一音、音形义统一的汉字特色的体现, 所以, 对联是汉语语言特有的文学形式, 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既要用诗一般精练的语言表达完整统一的语意, 又要以工整巧妙的形式和优美和谐的韵律来体现。形式工整和韵律优美是对联最突出的特点。

对联的长度不定, 短的可以只有一两个字, 长则可达几百个字。悬挂的时候通常是上联在右, 下联在左。

五、背诵下列语句

1.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 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 宛转, 悠扬, 使我的心也沉静, 然而又自失起来, 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2.《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3.《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 欢饮达旦, 大醉, 作此篇, 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4.桃树、杏树、梨树, 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

5.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 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 有的地方雪厚点儿, 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 一道儿白, 一道儿暗黄, 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 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 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

6.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 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7.春之色为冷的绿, 如碧波, 如嫩竹, 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 如夕阳, 如红叶, 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 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 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六、积累下列文言词句

5.重点字词

略无 (完全没有) 飞漱 (飞泻冲荡) 沿溯 (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良多 (确实很多) 涧肃 (山涧寂静) 属引 (连续不断, 引:延长)

6.重要译句

(1)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翻译: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 遮蔽了天空和太阳。

(2)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翻译:白色的急流, 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 倒映着 (山石林木的) 影子。

(3)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翻译:江水清澈, 两岸山峰高峻, 山上草木茂盛, 的确是趣味无穷啊。

七、鉴赏下列古诗

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赏析】诗人敏锐地抓住了最具早春特色的景物———如酥的小雨、朦胧的草色, 运用比喻、对比、反衬的手法, 描绘了一幅清新恬淡、情趣盎然的早春图。第一句“天街小雨润如酥”, “酥”就是奶油之义。经受如酥小雨的滋润, 草色清新、柔嫩, 透过雨丝遥望草色, 更给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之美。“草色遥看近却无”, 兼摄远近之景, 传神地描绘出早春之色, 表现了诗人在久盼中突见草色的无限喜悦之情。“最是一年春好处”, 一年之计在于春, 而春天的最好处又在早春。早春时节的草色是柔嫩的, 更是娇贵的。诗的结尾说“绝胜烟柳满皇都”, 诗人认为早春的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绿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这一对比, 更加反衬出了早春的特征。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赏析】在这首词中, 写晴, 作者抓住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景物, 明月、清风、鹊、蝉、蛙和清风送来的稻花香, 既写出了所见、所闻, 又写出了所嗅, 使人如身临其境。“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写出了农家的热闹气氛和欢乐心情, 抒发了人逢丰年的喜悦。这正是作者心情的自然流露。这一句写得有景, 有声, 有情, 三者水乳交融, 真是情景相生, 声情并茂。

写雨, 既有层次, 又有特色。先以“七八个星天外”写雨前的天象, 再以“两三点雨山前”写骤雨来临, 最后写雨中人的心理变化。他想起了“社林”边的“茅店”, 可那是“旧时”, 不知现在在否。等他转过“溪桥”, “茅店”忽现!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忽见”一词, 把人物的喜悦心情活脱脱地再现出来。这一句写得灵活、轻快, 富有情趣, 读后, 那个急而复喜的雨中人的形象, 历历如在目前。

3.《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四年级第三单元课文 篇8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命题人陈锡银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同学们,让我们扎扎实实地学好每一课、每一单元,积跬步至千里,积小流成江海。

我学我会

一、拼音是你學习的好伙伴,请你借助拼音朋友的帮助,写出相应的词语。(10分)

zeng liang ka fei chuai mo lin xun kuai jie

hu po yu gan piao yi yu han xiong yong

二、静静地想一想,你会填写正确的。

1.先填出下列成语中所缺的字,再任选一个造句。(10分)

a.汹涌()湃 温文尔() 司空见() 燃眉之()

桀骜不() 雷()万钧 惊心动()

日夜()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给“啊”选择正确的读音,并填在括号里。(4分)

a na ya wa

啊!我爱你,中国!()这是一本多漂亮的书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c.对对子。(4分)

古曲对_________盛夏对_________

北国对__________和平对_________

d.按要求写名言警句。(4分)

比喻做事要从根本入手:_______________;写一句与志向有关的名言:_______________;读了《真情的回报》这篇课文,我们不由地想起卢梭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六一”联欢会上,同学们唱的唱,跳的跳,弹的弹,画的画,纷纷展示自己的才艺,真是“______________”(填歇后语)。在学习、生活中碰到困难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名言激励了你。(4分)

f.把“我们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与大海、祖国、人民同在”一句改写成排比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打开课本。(12分)

a.《早》是一篇精美的__________,通过对三味书屋的陈设、蜡梅花以及__________的描写,教育人们要__________,学习鲁迅先生____________的精神。

b.“风声雨声涛声,_________;雨水汗水血水,_________。”这副对联是仿照_______代________的“风声雨声读书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的。

e.通过第三、四单元的学习,我们结识了一群可爱可敬的人,他们分别是《

》中的抗洪官兵、《

》中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莫泊桑、___________________的彭德怀,以及__________________的孔子。

d.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是她宽广的胸怀,________________是她飘逸的长发,_____________是她明亮的眸子,_______________是她甜蜜的絮语……

e.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飞向_________________,飞向______________,飞向_________________。

生活模仿秀

一、说话用词很有讲究,请你选择下面的词填在相应的“_______”上(不要重复)。(5分)

包涵抱歉打扰请教劳驾

同学甲:________,我有一个问题要向你________。

同学乙:真的很_______,请等一下,我先做完这件事,好吗?

同学甲:不好意思,_________了。你先忙吧。

同学乙:请多_________。

二、依照例句,发挥想象,把句子补充完整(不能重复)。(3分)

友谊说:我是一架帮助别人攀登的云梯。

奋斗说:我是一曲_______________的赞歌。

勤奋说:我是一盏_______________的航灯。

困难说:我是一把_______________的双刃剑。

心与心交融

(一)

《大江保卫战》(节选)

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1.从战士们的话语中,可以体会到战士们__________的精神。(1分)

2.仿照战士们的话,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6分)

人民的好公安局长任长霞光荣牺牲了,________为她_________,为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她____________。

(二)

追赶风筝的孩子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只见两个孩子在猛追着晴空中越飞越远的一只断线风筝。

“你俩要是带翅膀的小天使就好了!”

“快变成一只老鹰吧!你们就准能把风筝逮住!”

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竟哈哈大笑地挖苦这两个孩子。

“对,我们为什么不能像鸟儿似的长上一双翅膀在空中飞翔?”一个飞向空中的幻想在这两个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

从此,他们开始留心观察鸟类滑翔时双翅的变化,并精心制作各种“飞”的玩具。他俩长大后,仍然继续研究飞行的原理。

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诞生了。这架螺旋桨飞机的发明者,正是20多年前奋力追赶飘荡在空中的断线风筝的两个美国孩子——莱特兄弟。

1.“追赶风筝的孩子”是指

两个孩子的科学幻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这句话中“这番情景”是指什么?用“_______”在短文中划出相应的句子。(2分)

3.读了这篇短文,你一定明白一个道理,请用一句名言或警句来表达。(1分)

小小创造室

人间处处充满真情!母亲为儿子着想,老师为学生着想,医生为病人着想……无数感人的故事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请写一件你经历过的感人的事,交代清楚事情的经过,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注意不要出现真实姓名,不少于450字,题目自定。(30分)

《六年级(下)第三、四单元学习能力自测部分参考答案

我学我会

一、锃亮咖啡揣摩嶙峋快捷琥珀预感飘逸 御寒 汹涌

二、1.a.b.略 c.新歌 隆冬 南疆战争 d.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由立在地上,人立在志上,慈善的行为比金钱更能解除别人的痛苦。你爱别人,别人就会爱你;你帮助别人,别人就会帮助你;你待他情同手足,他对你就会亲如兄弟。e.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答案不惟一) f.我们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2.略

生活模仿秀

一、劳驾请教抱歉打扰包涵二、略

心与心交融

四年级第三单元课文 篇9

1、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著名的《岳阳楼记》就出自他的笔下,文章中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被后人广为传诵。

2、范仲淹的志向是: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3、范仲淹从政以后,提出并实施了许多兴国利民的革新措施,以施展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后人曾用范仲淹为前贤题写的词句来赞颂他:“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4、《范仲淹的故事》赞扬了范仲淹刻苦学习的精神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大志。文章将了四个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只身苦学、划粥割齑、谢绝佳肴、闭门不出。

5、《体育课》选自意大利小说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讲述的是在一堂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爬上横木顶上的故事,表现了涅利自强、自信、自立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6、《虎口藏宝》讲的是纳塔莉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机敏地讲陶瓷虎口里藏的宝物——胶卷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的故事,表现了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文章以宝物——胶卷为线索,写了纳塔莉发现一卷胶卷;陌生人搜查胶卷;纳塔莉藏起胶卷;歹徒抢走被调了包的胶卷;威廉叔叔夸奖纳塔莉真是个聪明的孩子等内容。

7、《顶碗少年》写的是作者在二十多年前观看杂技表演时,曾经见过一个英俊少年在表演顶碗时,两次失败都没有气馁,最后获得成功的事。这告诉我们做什么事,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都不要退却,有时候成功就在于再坚持一下。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文内容填空题

1、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著名的《岳阳楼记》就出自他的笔下,文章中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被后人广为传诵。

2、范仲淹的志向是: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3、范仲淹从政以后,提出并实施了许多兴国利民的革新措施,以施展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后人曾用范仲淹为前贤题写的词句来赞颂他:“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4、《范仲淹的故事》赞扬了范仲淹刻苦学习的精神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大志。文章将了四个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只身苦学、划粥割齑、谢绝佳肴、闭门不出。

5、《体育课》选自意大利小说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讲述的是在一堂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爬上横木顶上的故事,表现了涅利自强、自信、自立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6、《虎口藏宝》讲的是纳塔莉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机敏地讲陶瓷虎口里藏的宝物——胶卷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的故事,表现了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文章以宝物——胶卷为线索,写了纳塔莉发现一卷胶卷;陌生人搜查胶卷;纳塔莉藏起胶卷;歹徒抢走被调了包的胶卷;威廉叔叔夸奖纳塔莉真是个聪明的孩子等内容。

上一篇:上海文明工地监理规划下一篇:当生活遭遇挫折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