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梦想都值得灌溉美文(共5篇)
我最近看到两则新闻,深有感触。
第一则新闻来自美国密苏里州,主角是一个3岁的小男孩乔丹。乔丹只有3岁,却学会独立生活,与父母分睡。这天晚上,熟睡中的乔丹突然被一阵刺鼻的烟雾熏醒,原来是床头灯短路起火。火苗乱窜,浓烟滚滚,乔丹居然没有吓哭,迅速打开房门,跑向父母的卧室。情急之下,他还找到一条湿毛巾,捂住自己的鼻子。
乔丹拼命摇动爸爸的身体,大声地喊:“着火了!着火了!”爸爸起初以为儿子在说梦话,清醒之后,发现家里果然起火。火势迅速蔓延,已无法控制,全家人赶紧逃了出去,随即拨打了报警电话。
乔丹及时发现火情,处置得当,一家人才幸免遇难。媒体报道之后,这个3岁男孩成了当地的明星。妈妈自豪地告诉记者:“儿子的消防知识,都是从爷爷那里学来的。乔丹的爷爷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消防。”乔丹最大的理想,是像爷爷那样,做一名出色的消防。父母经常鼓励他,让他为理想而努力。
另一则新闻发生在我的家乡——江西南昌。
警方接到群众报警,一个流浪汉躺在人行道上,奄奄一息,亟待救助。警很快找到了这个流浪汉。一个衣衫褴褛的年轻人,裸着上身,蓬头垢面,看上去病得不轻。他被送到医院,渐渐地清醒,当警问明他的身份之后,不由得大吃一惊。
他姓黄,今年23岁,是中国政法大学的应届毕业生。警很快帮他联系上了家人,随后小黄的母亲赶到南昌,证实了他的身份。
今年暑假,小黄大学毕业,本打算回福建找工作,不小心买错了火车票,稀里糊涂地到了南昌。他在南昌举目无亲,出来时匆忙,忘了带手机,与家人失去了联系。小黄身上只剩了几十块钱,想先找份工作糊口,可是他性格内向,不会和陌生人沟通,找不到工作。没有生活来源,也不知道如何求助,他只好露宿街头,乞讨为生。由于天气炎热,加上吃了变质的.食物,小黄终于倒在了马路上。
23岁的名牌大学生,为何连3岁的小孩都不如?
3岁的乔丹,最大的理想是当消防,这在许多人看来,恐怕会用胸无大志来形容。然而,正是这个“胸无大志”的小男孩,让我们惊叹不已。谁又能想到,一个从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刚跨出校门,居然变成了“犀利哥”?哀其不幸,不如说是教育的不幸。孩子是一块天然玉石,未来有无限可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琢玉人对他的理解。你希望他将来成为什么,他就是什么。从这个意义上说,乔丹的父母值得尊敬。
邢晨光参赛回来信心满满,他介绍道,通过参加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不但能获得成长、机遇,部分创新创业企业、团队还能获得融资,获得市场,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大赛各种活动,收获颇多。本次比赛涉猎的行业广泛,其主要目的是营造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
邢晨光是本次预赛的唯一一名农民创业者,他的参赛项目是铁岭城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城村通”电子商务项目,其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以农资为切入点,带动工业品下乡;特色农产品上行,供给市民;做大电商平台的农村服务商。“城村通”项目的主要致力于做老百姓自己的电商,改变农村消费生态,让农民分享互联网的红利。且不说邢晨光的志向有多宏伟,内容做的怎么样,单凭他对市场动向的把握,我们相信,他的创业项目绝不是一纸空谈。
这次比赛之后,邢晨光也给即将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的参赛者们总结了一些经验:首先是创业项目的选择很关键,要尽量避开垄断或者竞争激烈的“红海”,要寻求自己的长板,弥补“红海”企业或者项目的不足;第二要做自己熟悉的领域;第三要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创业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规划;第四比赛路演中尽量不用华丽词藻描述空泛的愿景,只要简洁说明两件事,一是为什么做这件事儿,二是为什么是必须由我来做这件事儿;第五是尽可能的用数据和事实说话。
作为新农民,邢晨光特别想参加一次权威的农业“双创”大赛,因为他觉得农业“双创”大赛的定位更加精准,更加落地,更能有针对性的带动农业发展,营造一种在竞争中学习、成长并发展的氛围。不得不承认,农民创业、农业创新的难度要更大一些,因为作为创业的主体不管是新农民还是老农民,整体的文化水平偏低,很多条件制约农业项目的推进速度。农民更需要一个走出来的契机,多参加行业交流,开阔眼界,通过走出去找到适合自己、适合农业的项目,再把它引进来。
一天,我在QQ上遇到老同学,记忆中是个清纯漂亮的女生。十几年没见了,我们的话题是从八卦开始的:“听说了吗?咱们班的某某离婚了。”同学上来就向我说,这是我们班唯一修成正果的一对,想不到还是离了。“哦,真的吗?不过离了也不奇怪,这年头。”一秒钟的意外之后,我拿出惯看春风秋月的架势,顺便送给她一个坏笑表情。
“真可惜,当年那么好的一对。”同学还是忍不住。我说,当年他们是很好,可是过去不等于现在,现在也不代表将来,以后的事情谁能料到呢?“话虽这么说,要是过去、现在和将来没有联系的话,那谁还愿意现在努力呢?”同学幽幽地回了一句。也是,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不都是为了将来吗?然而,未来偏偏是个未知数,下一秒钟的事谁说得准呢?
严格来说,我们都在为一个不确定的目标而努力。譬如爱情,绝大多数人都是冲着白头偕老的愿望才走进婚姻殿堂的,但1/4的人会在中途分道扬镳。又譬如梦想,我买的每一张彩票,都是冲着500万元大奖去的,结果连5元的安慰奖都没中过。假如我们可以料事如神,就能事先知道哪个人不该爱,哪只股票不能碰,哪张彩票不必买……未来对我们是如此重要,所以我们迫不及待,试图破译密码,有人求神问卦,有人找风水师,还有人求助于算命先生。
好莱坞电影《预见未来》的主人公是个天才魔术师,他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特异功能,能够预见未来两分钟内将要发生的事情。因此,只要他缺钱的时候,就去赌场赌两把,当然稳赚不赔。尤其是每当危险即将降临时,他总是能提前预防,逢凶化吉。他永远不会缺钱,永远不会发生意外,可是他过得并不快乐,因为在他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永远不会出现惊喜。
电影《重庆森林》中有句经典台词:“人生总是很难预料,我穿雨衣的时候,也会戴着墨镜,因为你不知道,这个世界什么时候会下雨,什么时候会出太阳。”调侃中充满了无奈,也饱含着智慧。人生的确是无常的,常常让你猝不及防,弄得你手忙脚乱。不过人生的可爱之处,多半也就在这无常之中——因为你同样不知道,惊喜会在什么时候突然踹你一脚。
触摸幸福
一对结婚多年的盲人夫妇,很想拍摄一幅婚纱照,但是由于生活拮据,这个愿望一直未能实现。报社记者把夫妇俩的愿望登了出来,希望好心人帮助他们圆梦。3天后的早晨,我坐在餐桌前,习惯性地拿起报纸,一张大幅彩色婚纱照映入眼帘,显耀地占据着头版位置。不用问,照片上的正是那对盲人夫妇。两人同时伸出双手,轻轻抚摸相框上的自己,嘴角微微翘起,露出两行整齐的牙齿,洁白如玉。一样的动作,一样的表情,夫妇俩开心得像孩子。
不需要太多的文字注释,只有一个醒目的标题:“触摸幸福!”
看不见,分明摸得着。闭上眼睛,想象洁白轻盈的婚纱,细细体味从指尖传来的幸福,那是怎样的欢喜与满足。帮助夫妇俩圆梦的是一家摄影工作室,他们免费为盲人夫妇拍摄了一套婚纱照。幸福,不只属于这对盲人夫妇,除了那家摄影工作室的老板、摄影师、报社记者,肯定还有许许多多像我这样平常的读者。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热帖:《10年来,我最珍爱的9个爱情细节》。一位草根網友,在她与老公相识10周年的纪念日,用键盘记录下了最难忘的9个瞬间:
第一次,那个轻轻的拥抱;那晚,蓝色蝴蝶发卡扎疼了我;你用臂膀圈着我避开人流;工作一年,你先给我买了一部手机;你常唠叨:老婆真好!……
点点滴滴,再平常不过的生活,点击率却高居不下,引来跟帖无数。最多的还是感动与祝福:“我好想哭!”“幸福真好!”
如此动人的细节,为什么只有9个?应该是天长地久吧。
(选自《每一个梦想都值得浇灌》,出版:金城出版社,责任编辑:丁洪涛,定价:29.80元)
我们喜欢现在,是用我们过去的努力换来的;我们讨厌现在,是因为我们过去的不够努力造成的。每一个现在都有一个曾经,无论现在是好是坏,都是过去的`我们一手促成的。
讨厌现在因为学历不够高、经验不够多,找不到一份好工作。如果高考的时候再认真一点,如果大学的时候去考研或考公务员,如果课余时间多参加社会实践,如果……虽然这些都是假设,但不可否认现在的境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不曾为未来认真地努力,总是得过且过,才会失去很多机会。
讨厌现在和家人的关系生疏了,和家人像陌生人一样。如果以前常和家人聊天,如果以前多关心家人,如果在外上学的时候多打电话回家,如果工作之后能够常回家看看,或许现在我会有一个温暖的家,可以和家人其乐融融。可是我过去把和家人相处的时间都用在别的事情上面,让我和家人的距离越来越远,想要靠近却不知如何表达。
喜欢现在朋友越来越多了,人脉越来越广,不愁没人陪,不怕没人帮忙。庆幸之前积极地参加集体活动,庆幸之前真心地对待朋友,庆幸之前热心地帮助朋友,才会收获这么多的情谊。没有之前所做的一切,我不会有众多的朋友。
意料之中的手忙脚乱。有时候我会怀疑,究竟这是新生入学都会出现的正常现象还是我的能力出了问题?又或者真如大家所预言的,我根本不适合教低年级?我在日记里这样写道:现在觉得最平静的时候竟然是每天孩子放学后,我独自一人留在教室里打扫的时光。扫地,拖地,把桌椅排齐,椅子靠在后一张桌前,尽量成一条线,关窗,把窗帘拉起。我享受着这时的孤独和宁静。做完这一切,我就可以去接豆豆,那个每天像我一样孤独地留在教室的孩子。但愿我不会像原先害怕的那样变得琐碎和单薄。
“我们学校的家长和你们原来的肯定有差异,不能抱有太大的期望。”一进学校,这里的老师就常常和我这样说。虽然有心理准备,但是真正接触下来,着实令人吃惊。比如,拼音学好后要求孩子在家能读给家长听,就有好多家长留言说自己根本不会,怎么判断孩子读得对不对?这是一批80后家长,应该都接受过义务教育,为什么还出现这样大面积的“不会”?每次拼音朗读过关时,只有几个孩子能顺利通过,怎么办?来不及抱怨,我开通了班级QQ群,每天用录音笔把当天需要朗读的拼音录好上传。在录制过程中也发现了问题:孩子的拼读困难不仅来自对拼音字母系统的陌生,也来自对词语的陌生,很多词是他们生活之外的,即使读对了音也没办法联想到相应的意义,在他们眼中,这些只是符号。要让他们真正理解语言,只有走到生活里去。我们先是画一画,再借助实物理解,搭建符号和生活之间的桥梁。孩子们发现,生活中所有的事物都可以用拼音来表示,觉得新奇极了!后来,秋游的时候孩子们一边走一边会说“h-u-a,花,d-u-o,朵,花朵!t-ing,亭,zi,子,亭子!”他们尝试着用拼音给事物命名。再后来孩子们哪怕是喊小朋友的名字也会先拼一拼再喊。而那些声称自己不会拼音的家长们呢,在孩子们的带动下,也愿意和孩子们一起听录音,一起读了。
有时候觉得就是这样,我们不仅教孩子们知识,让他们学会思考和表达,发现更为广阔的世界,比这更了不起的是,我们不知不觉地改变着一个个家庭。
一有时间,我都会给孩子们读书,渐渐地,孩子开始陆陆续续把课外书带到学校。但是看到那些书,我比以前更加忧心。那都是些超市里常见的3元一本、5元一本的书,思想、内容同价格一样的廉价。读着这样的书长大,会丧失对美的判断。放平心态,我要清楚地提醒自己,这是在最基层的新村小学,我面对的家长不少是外来务工人员或是空巢留守老人,他们自己的生活中从来没有书籍的存在,也从来没有意识到缺少书有什么异样,他们从来不会为孩子讲故事或者读书,稍微关心一点的也只是在接孩子时顺口问上一句:孩子今天表现怎样?遵守纪律吗?很多人的教育观念还停留在几十年前我们童年的时代。所以,我要做的只能是引导,不能是要求。我把一批绘本书目传到空间里,发“家校通”希望家长能从中挑选一两本买给孩子看。晚上回来上群里看,已经有几个家长行动起来,也有几个晒出了自家有的书目中的书。我想,班级读书这件事急不得,尤其是像我现在这个班。但我要让孩子爱上书本,爱上读书,让这样的爱悄悄地在孩子间传递。
每天中午,我会挑选一两本绘本,放到投影仪上绘声绘色地讲。起先,孩子们没有倾听习惯,整个过程动个不停,你不知道究竟是哪个角落在发出声音,但教室里就是有一股繁闹的气息。我也不动声色,因为严词厉色只会让他们疏离得越来越远。我尝试着不同的策略,《鼠小弟》那一套就让他们一起猜猜想想,翻页后他们看到自己的猜想得到了印证,常常会挥臂欢呼;《弗洛格》那套,我尽量读得温馨宁静,让他们在温暖的故事里自己感受友情的甜蜜,寻找到心灵的安宁;《第一次发现》则把书后配备的放大镜和手电筒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他们真的就像在经历一次次探险,你会感觉到整个教室连呼吸都努力屏住的紧张和兴奋……有时候抬起头来,我会发现窗外帮我们拖地的校工也在微笑。
孩子们书包里的书丰富起来,连申请过特困补助的小迪都带来《第一次发现》放到图书角,等待着老师给小朋友读,为了老师能读自己的书,他得付出一个星期的好表现呢!常有家长向我“抱怨”:“每天晚上读完一本还不够,要再读一本,再读一本!好累啊!”我知道在这样的“抱怨”后面,是欣慰和满足。
上一周,数学老师向我投诉:小焕同学已经连续三天迟到,而且时间相当的晚。第二天轮到我上晨读课,果然,将近8点小焕才奔跑着出现在教室门前的走廊上。我走出教室问他原因。他仰起小脸说:睡过了。我有点生气,问:“爸爸妈妈不设闹钟的吗?你们三个人都天天睡过吗?”他眼睛湿润了,委屈地说:“爸爸每天凌晨3点钟就起床出去送牛奶,妈妈也和他一起,直到7点多才能到家,我要做早饭。”我的心像被什么重重击打了一下,这是在小说里才看到的故事,怎么就发生在我面前这个孩子身上?我蹲下身子,擦去他皲裂的小脸上的泪水,叹口气,轻轻牵起他的小手走进教室。那一刻,我希望我的手足够温暖,足够柔软。
小玮是班上学习特别困难的孩子,他常常会在课堂上高高举手,叫到他时却一个字也说不出,他还没能明白举手的意义。迎新年联欢会前我让孩子们自己准备一个节目,轮到他表演了,我都能察觉他的小小身体在发抖。他没有准备。我扶住他的肩膀,轻轻在他耳边说:“没关系,你可以朗诵一首我们学过的课文,比如《家》。”他很乖地点头,深吸一口气:“蓝天是白云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可以分明地感觉到他的脊背渐渐挺直,原本躁动的小朋友们也静静地听着,他们从来没有听到小玮在班级里发出这样自信、清晰的声音。朗诵完毕,有孩子高喊:“陈老师,小玮一边读一边在进步!”是啊,一边读一边在进步!我想,很多年过去后,小玮所学到的知识可能早已消失,但这一刻的幸福却一定会存留在他的记忆深处。
天琪这两天课上有点心魂不定,我和他妈妈交流了一下,效果立竿见影。妈妈说:“你知道吗?我只要和他说,表现不好的话陈老师就回二附了,不教你了,他立刻就会改正。”有一个晚上,他郑重地和爸爸妈妈商量,等陈老师交流期限满了,该去买学区房了。孩子的这些话,在我看来无比珍贵,我一直怀疑的自我价值在这些童真的话语中得到确定。
前两天翻阅自己的微信,发现刚接班时记录了这么一条:从新生入学登记表中能鲜明感知,阶层的分化代际传递。教育的公平只能是相对的,接受能力、家庭氛围、生活方式,甚至于肤色差异都如天壤。……到了这里,看到更多社会底层的孩子,能预见到他们的整个人生会多么艰难。对于这个群体来说,读书可能摆脱蒙昧,但改变命运的机会渺茫。
这条微信现在读来,充满了多么浅薄的偏见和误解!这些孩子,和以前所教的孩子并没有智商上的差异,他们同样聪颖、活泼,只是由于家庭教育的差异造成了视野的相对窄小。人生之初的七年,他们很多人是在电视前度过的,既没有了他们父辈在田地里打滚的野气,又少了些对美好事物的敏感和表达想法的能力,而这些,都可以靠学校教育一点点修正和弥补。这,也正是我们应该做的。
作为交流教师,必然牺牲了一些东西——更好的教研氛围,更高的教学平台,但是我觉得这一个学期的交流经历,却让我得到了更多——我更接地气了,看到象牙塔外的纷杂却真实的生活,能用更加柔软的心去关注一个个孩子的精神世界,原本空泛的教育理想也具体到“让每一个我教过的孩子都觉得幸福、幸运”。
完稿时播放一曲《最好的未来》。听,歌里唱道:“每一个孩子,都值得去宠爱,他们是我们的未来。”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
【每一个梦想都值得灌溉美文】推荐阅读: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本书06-13
守护一个梦想01-12
我有一个梦想的诗歌12-01
我有一个梦想老师作文12-12
我有一个梦想七年级作文06-01
我有一个梦想高中想象作文06-03
“我有一个梦想”演讲稿09-08
我有一个小小的梦想诗歌10-19
小学作文我有一个梦想11-17
我有一个梦想阅读及答案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