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资本入股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调查与思考(精选6篇)
内容摘要 民间资本对促进银行股权结构多元化、改进银行公司治理作用极大,但欠发达地区民间资本入股银行机构仍存在进入渠道狭窄、合格投资者缺乏、投资人难以发挥作用等问题,需要继续作好鼓励引导和监管。本文对**市民间资本入股银行机构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详尽分析,最后提出了
建议。
关键词 民间资本;问题;建议
近年来,在支持城市商业银行增资扩股、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权改造以及培育组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工作中,监管部门重视引进民间资本对促进银行股权结构多元化、改进银行公司治理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或得一定成效。但欠发达地区民间资本入股银行机构仍存在进入渠道狭窄、合格投资者缺乏、投资人难以发挥作用等问题,需要继续作好鼓励引导和监管跟进。
1民间资本入股银行机构基本情况
截止**年9月末,**辖内共有中小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8家,其中城市商业银行1家,农村信用联社4家,村镇银行3家。实收资本总额15.18亿元,较**年末增加7.3亿元,增幅为92.64%。其中民间资本**亿元,占实收资本总额的53 %,较2010年末增加4.39亿元,增幅为**%。具体分布如下:城市商业银行的民营企业持股18 户**亿元,自然人持股748户1.20亿元,合计持股额占总股本的**%;4家农村信用联社的民营企业持股89户**亿元,自然人持股14214户2.98亿元,合计持股额占总股本的96.71%;3家村镇银行民营企业持股9户0.41亿元,自然人持股27户1.11亿元,合计持股额占总股本的80%。民间资本入股上述三类中小法人银行机构呈现不同特点:城市商业银行股本结构中发挥主导作用的仍然是地方财政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股份,民间资本占比较少且构成分散,最大一户民间资本持股比例只有3.55%,无代表民间资本的股份进入董事会和监事会。民营企业和自然人股份在农村信用联社股本结构中占绝对比重,近年来各家联社按照监管要求进行股权改造,一是将原有的资格股全部转化为投资股;二是坚持新增入股资金起点要求,新增自然人股单户额度在40万元至60万元以上,新增法人股单户额度在100万元至120万元以上,其中吸收持股比例达到总股本5%以上的民间资本法人股东有6户(盘县联社※户、钟山联社※户、水城联社※户),股金结构得到一定改善。但由于多种原因,民间资本入股农村信用社至今实质上还只是“股金分红参与者”和“关联贷款申请人”的角色,并未真正获得决策和监督“发言权”,对完善法人治理和解决“内部人控制”作用十分有限。辖内3家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在组建过程中合理引导股权设置,除主发起银行20%最大股份以外,其余80%民间资本股份相对集中,并吸纳进入决策、监督和执行机制,投资人有效参与和主导法人治理,资本“话语权”得到较好保障。
2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第一,民间资本入股银行机构渠道还比较狭窄。**年国务院制定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今年银监会又出台了《实施意见》,对民间资本进入银行实行政策鼓励,但实际上欠发达地区民间资本入股银行的渠道还是比较狭窄的,主要是由于法人银行机构类型单一,数量较少,有的机构对吸纳民间资本并不积极。以**为例,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只有城商行、农信联社和村镇银行。各农信联社虽然把民营企业和自然人作为主要募股对象,但募股额度少,同时部分联社管控风险能力不强,个别联社不良贷款占比过高,以及普遍存在的投资者缺乏“话语权”问题,民间投资进入比较审慎。民间资本对投资入股村镇银行一直高度关注,但因为组建指标有限、资本额度较小、进入门槛偏高等问题,大量民间资金隔着“玻璃门”看得见却进不来,全市3家村镇银行吸纳的**亿元民间投资中,本地资金只有0.45亿元。城商行资本金规模较大,近年来增资扩股也较多,但原有大股东为了保持相对控股地位,把募股对象主要限定为地方财政和国有控股企业,民间资本进入不多。
第二,符合监管要求的民企法人投资者比较稀缺,优化股权结构受到限制。积极引导股权向法人股东集中,逐步形成以法人股为主体的股东结构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权改造的目标。根据监管法规要求,合格的法人股东应具备连续两年盈利、净资产比例在30%以上、不得以信贷资金入股等条件,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欠发达地区符合条件又愿意入股农信社的民企很难寻找。在实施股权改造工作中,监管部门要求应最大程度吸引法人企业入股,辖内农信联社也多方努力,但最终新增法人股比例仍然不到一半,股东分散、主要以自然人为主的股权结构没有根本改变。由于辖内产业构成单一,农业产业化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入股银行的民企结构也比较单一,农村信用社增扩的6家入股比例在5%以
上的民企股东中,有5家是煤炭企业。没有战略投资者性质的资金入股,没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几乎没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涉农企业入股。
第三,民间资本大量投资农村信用社但在经营管理上没有话语权。在我省农信社现行管理体制下,省联社发挥了绝对行政管理职能,县联社领导班子选配、考核、评价以及员工录用、分配办法等其他许多重大决策完全是
省联社说了算,县联社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治理架构难以真正发挥作用,理事长需要向上负责的是省联社而不是投资者,县级联社更像是省联社的分支机构而不是独立的企业法人。受管理体制以及权益诉求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制约,尽管包括民企在内的民间资本参股农信社比例已经达到了95%以上,但除了能够获得相对稳定的投资收益,以及能够为自身实业扩张提供一定融资便利外,股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难调动,对解决农信社内部人控制、转换经营机制、加强经营管理以及管控化解风险推动作用不大。相反,个别进入联社理事会的老板股东可能会通过信贷融资而产生关联交易风险。思考与建议
第一,大力促进地方民营经济发展,培育一大批经营上规模、管理上档次、行业多元化、具有一定战略经营意识的民企主体是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入股银行机构的前提。基层监管部门要积极宣传有关鼓励性准入政策,各类法人银行机构在增资扩股时都要对民间资本开放门户,要深入细致进行募股推介,大力吸引符合条件的民企包括区域外优质民企参股地方法人银行机构。
第二,继续强力推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革。前期股权改造初步解决了资格股转换和增资扩股问题,对集中与优化股权有帮助但作用不明显。当前应继续强力推动县联社组建为农商行,以组建农商行为契机,彻底改造现有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解决民间资本权重巨大而“话语权”薄弱的问题。上级监管部门应继续采取有力措施,敦促省联社逐步淡出行政管理职能,规范履职方式,把独立企业法人应具备的所有管理决策权归还给县联社(农商行)。
关键词:金融安全,境外战略投资者,治理结构,控制权
2001年, 在中国即将加入WTO, 金融市场将逐步全面开放的大背景下, 为了面对即将到来的激烈竞争, 金融监管部门开始考虑引入境外资本参股中资银行, 希望借助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先进理念与经验来弥补中资银行在公司治理、经营理念、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不足, 甚至一度强制规定组建股份制银行必须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十余年过去了, 传统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工、农、中、建”业已引入了包括花旗、高盛、瑞银在内的国际资本, 各类境外机构参股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成为了常态。
在境外战略投资者与国内银行合作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 针对其是否会对国内的金融安全造成威胁的担忧却并没有因此而得到缓解。如何看待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成效?引进战略投资者是否会威胁到中国的金融安全?在最近几年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迅速、膨胀冲动明显的环境下, 这些关乎到中资银行发展方向与国家金融安全的问题需要亟需我们进行再思考。
一、金融安全的概念
从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学者才开始了对金融安全的研究, 王元龙 (1998) 从金融的实质角度对金融安全进行界定, 他认为金融安全就是货币资金融通的安全, 凡是与货币流通以及信用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都属于金融安全的范畴。梁勇 (1999) 从国际关系学角度对金融安全进行界定, 他认为国家金融安全是指一国能够抵御内外冲击, 保持金融制度和金融体系正常运行与发展, 即使受到冲击也能保持本国金融及经济不受重大损害。
因此, 金融安全可以理解为金融体系正常运行, 金融功能正常发挥, 是一种动态的金融稳定。具体地讲, 金融安全是指金融体系能够有效地发挥其关键作用 (如资源配置、风险分散和支付清算等) , 而且在出现冲击、遭遇压力和发生严重的结构变化时仍然能够实现这一点。
二、境外战略投资者参股中资银行概况
(一) 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资规定
2003年银监会颁布的《境外金融机构投资人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对境外金融机构投资人股中资金融机构应当具备的条件进行了详细规定, 在资产规模、信用评级、盈利情况、资本充足率、内控制度、注册地监管制度等方面确定了严格的市场准人条件。同时, 为了控制风险, 保持国有控股地位, 银监会对外资参股比例做了规定。另外, 于2005年3月, 银监会“公司治理改革”课题组提出了中国银行业引入战略投资者时应当坚持的四项原则:一是长期持股原则, 战略投资者持股期至少是银行上市后2-3年;二是优化治理原则, 战略投资者应带来先进的公司治理经验;三是业务合作原则, 战略投资者能够与银行合作, 带来管理经验和技术;四是竞争回避原则, 鉴于业务合作难免会涉及部分商业机密, 因此战略投资者在相关领域与银行不存在直接竞争。
(二) 目前国内银行引入境外投资者的现状
1996年亚洲开发银行参股光大银行首开国内银行吸收境外资本的先河。在中国加人WTO以后, 外资金融机构参股中资银行的案例逐渐增多。2002年底花旗银行参股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成为外资金融机构入股中资上市银行的吃螃蟹者。其后, 外资银行陆续参股中资银行, 但总体规模不大, 发展速度较慢。2004年以后中资银行引入外资的速度骤然加速, 从2003年的2350万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12.5亿美元增加了近100倍。中国建设银行于2005年6月17日和7月1日分别与美洲银行和淡马锡的全资子公司亚洲金融签署了战略投资协议。美洲银行和亚洲金融分别从汇金公司手中购得建行9%和5.1%的股份。2010年, 中国农业银行在内地和香港同步公开发行上市, 融资约221亿美元, 成为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IPO。
(三) 境外战略投资者对中资银行的积极作用
1、促使中资银行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架构。
首先, 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实现了中资银行股权的多元化, 建立了多个大股东相互制衡的股权结构, 对缓解中资银行的委托代理问题起到重要作用。其次, 境外战略投资者派驻董事进入中资银行董事会, 发挥监督功能并就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和重大战略决策等发表意见并提出方案, 影响并确立中资银行的内部管理机制、经营决策机制以及约束激励机制。
2、推动了中资银行成功公开发行上市。
实施重大经营变革、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前, 中资银行长期以来在国际银行体系内处于弱势地位, 经营效益和发展质量不佳, 资本市场形象和投资吸引力较差。境外战略投资者在签订战略协议之前通过尽职调查, 充分了解中资银行经营状况、投资价值以及潜在的投资风险, 提高了中资银行的信息披露程度和诚信力, 增进了资本市场对中资银行的了解, 大大提升了中资银行在公开路演和发行募股过程中的吸引力和营销空间。
3、通过业务合作, 推动中资银行不断提升经营水平和创新能力。
中资银行在引入境外资本的同时, 签订了一系列合作条款和技术援助协议, 在各个领域开展与外资方的合作, 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以及产品服务创新能力。例如苏格兰皇家银行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在参股中国银行之初, 在信用卡、银团贷款、供应链融资、私人银行等业务领域和风险管理、品牌宣传等方面都展开了合作, 并取得一定实效。
三、境外战略投资者是否会对我国金融安全造成负面影响
在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对中资银行公司治理、改善经营水平等方面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的同时, 很多专家学者都对其对中国金融安全的不利影响有所担忧。
(一) 外资是否会垄断中国金融体系的控制权
自开放境外投资者入股中资银行的大门伊始, 国内许多学者纷纷担忧大量外资参股中资银行会使其逐渐垄断中国金融体系控制权, 我们将丧失金融的自主权。在笔者看来, 在国内监管日趋审慎的今天, 境外资本想通过入股中资银行而达到控制我国金融体系的目的并无可能, 主要原因是外资股权分散, 单一外资金融机构或单一国家的所有金融机构根本无法控制中国银行业, 从引资政策上看, 监管当局不仅制定了市场准人条件、参股比例, 而且还提出引进外资时必须保持国家对大型银行的绝对控股等五项原则, 可见外资是不容易控制我国银行业的。
(二) 境外资本是否会削弱宏观调控政策的效应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或者转轨国家, 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 宏观政策的传导渠道不畅, 为了保证宏观调控效果, 政府常常采取行政干预等非市场化手段。外资金融机构对于政府部门不正当的行政干预行为会进行阻扰, 造成宏观调控手段减少, 调控效果弱化, 维护金融稳定的能力减弱。然而, 行政干预本身就有悖于经济学原理, 短期的宏观调控效果是以长期的经济效率损失为代价的。外资所带来的市场化运作机制有助于市场成熟和完善, 政策传导渠道也必然逐步畅通, 市场化的宏观调控和金融稳定政策同样可以产生良好的效果。
(三) 投资者母国的金融危机是否会因传导作用而威胁我国金融体系
在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当一个国家遭遇金融困境甚至金融危机时, 危机产生的破坏性会通过一定的途径扩散到其他一些国家, 这既是金融危机的扩散效应。然而, 境外金融机构参股中资银行是否会扩大危机的传导途径?笔者认为对于这一点我们不必过于担忧, 理由是监管部门对于引进境外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及持股时间都有着较为严格的规定, 即使境外投资者由于母国金融危机而诱发的流动性问题而在二级市场抛售所持银行股份套现, 在目前国内资本市场市场发展空间巨大且与国际市场同步性不强的情况下, 这种抛售对国内资本市场的影响十分有限。
四、结论与反思
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我国在银行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大举措, 自向国际资本开放这十几年的经验来看, 因为引进外资而带来的股权多样化改善了国内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促进了银行市场化运作和公司治理的改善, 同时也带来了经营管理的新理念。这也正是我们吸引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初衷。虽然在改革探索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如由于缺乏深入合作, 中外双方的部分合作形式大于内容, 部分境外战略投资者悉数撤出股权而转向在国内设立营业机构, 与中资银行展开正面竞争以及引发的对于我国金融安全的担忧等等, 但我们需要做的是努力的维护金融安全, 而不是因为金融安全而害怕对国际资本市场开放。
以提高中国银行机构的竞争力为宗旨, 在对外资加强监管、维护我国金融安全的基础上, 有选择地引人境外战略投资者, 积极推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 这为我国金融监管部门提出了新挑战的同时, 也为我们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参考文献
[1]中国银监会“公司治理改革”课题组.完善公司治理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核[N].金融时报.2005-3-28 (7) .[1]中国银监会“公司治理改革”课题组.完善公司治理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核[N].金融时报.2005-3-28 (7) .
[2]王元龙, 中国对外开放中的金融安全问题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 2004 (5) .[2]王元龙, 中国对外开放中的金融安全问题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 2004 (5) .
[3]梁勇, 开放的难题: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3]梁勇, 开放的难题: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并非新事,相关工作已开展多年,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民间资本进入银行的途径主要有参与商业银行的重组改革、在二级市场购买商业银行股票以及发起设立民营股份制商业银行(一定条件的银行作为主发起行和唯一大股东)等。随着国家大力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业资本金的重要组成部分。据银监会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底,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总股本中,民间资本占比分别为42%和54%;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整体股权结构中民间资本占比达92%,其中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权结构中民间资本占93%。可见,在过去的几年里,银行业对民间资本的开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随着国家对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投资条件以及投资比例的放松,民间资本如果控股村镇银行并参与村镇银行的治理,可能产生哪些影响和风险,这是我们目前急需高度关注的问题。
二、民间资本控股村镇银行的积极效应
(一)承担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
尽管国家越来越重视金融服务在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中的作用,然而,间接融资渠道不畅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很突出。中国银监会的调查结果显示,国内银行贷款的对象仍旧是大中型企业,其中,大企业贷款的覆盖率为100%,中型企业的覆盖率约为90%,而小企业仅为20%左右,许多微企几乎没有。究其原因,关键是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一方面,由于大型商业银行市场定位存在偏差,对中小微型企业存有歧视心理;另一方面,中小微型企业内部管理混乱,财务制度不健全,无法提供完整的财务报表等信息资料。而民资控股的村镇银行在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方面具有天然的草根优势,其资产规模小、经营灵活,而且股东也为当地的企业和自然人,熟悉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中小微型企业的经营状况,信息传递效率高,系统性地降低信息识别成本,克服了中小微企业常常存在的信息不对称、财务不透明、风险不确定等难题,从而能够长期、稳健、高效地为中小微型企业服务。
(二)提高银行业的竞争程度,促进金融改革发展进程
纵观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结构体系,他们大都是根据国家行政区划设置,采用从上至下的管理和权利构架体系,组织结构庞大,分支机构众多,控制力量薄弱。一直以来,大型国有银行的业务重心都是按照政府的方针政策和行业发展需求进行调整,从而,它们开展业务不是以客户服务为中心,更不能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设计个性化的服务。而民间资本控股的村镇银行可以自主地按照市场机制运作,及时调整业务方式,满足不同客户的金融需求。以市场经济理论来看,竞争造就效率,民间资本控股的村镇银行的引入,将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我国银行业的垄断格局,促使国有商业银行加强自身管理,提高经营效率,有助于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
(三)引导庞大的民间资本,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人民的收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民间资本日益雄厚。据中国社科院的统计资料表明,2011年全国民间资本总量高达30万亿元,仅浙江一省的民间资本就高达万亿元。然而,我国资本市场投资渠道匮乏,投资政策不健全,投资领域限定严格,严重制约了民间资本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近几年民间资本在全国各地的大肆投机炒作到地下钱庄的疯狂集资乱象,便是庞大的民间资本急于寻求出路的畸形表现。民间资本控股村镇银行不仅可以有效地引导民间资本走入合法化、正规化途径,充分释放地下金融所蕴涵的能量,还能将民间资本纳入监管当局的有效管辖范围,从而维护金融秩序以及金融市场的稳定。
三、民间资本控股银行主要的风险
(一)业务种类单一,抵御风险能力差
民间资本控股的村镇银行往往起步于本土经营的模式,主要客户为当地的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短期来看,本土的中小企业能够成为银行的优质客户资源;但长期看来,由于地方性产业结构往往比较单一,一旦出现产业转型升级、行业经济不景气等情况,村镇银行也会间接受到影响,面临经营困难的局面。另一方面,较小的资产规模和业务范围使得民间村镇银行的业务面较窄,只能以简单的存款放贷业务为主,缺乏多元化、多地域化经营所具有的抗风险能力。
(二)盲目逐利而损害社会利益的风险
民间资本之所以热衷于银行业,与银行业的高利润不无关系。然而,银行业同时又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由于其风险的外部性使得银行业的破产倒闭关乎每个存款人的切身利益,因此,银行业经营风险的影响和破坏力也高于一般的产业。而拥有大量资本的民营企业家往往出身于实体经济,缺乏金融行业的经营管理经验,目光短浅,为取得丰厚的回报,不惜冒着高风险去追求高收益的投资机会,一旦遭遇损失甚至导致银行破产,损害的不仅是股东利益,还有广大的债权人的利益,甚至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重大的负面冲击。
(三)关系经营的风险
民间资本控股的村镇银行发展起步的基础在于本地,虽然本土的优势有效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随之而来的是银行为维护与当地企业的关系,往往在放贷过程中重关系而轻风险。如果企业本身就是银行的大股东,控制着银行的经营权,很容易出现在融资上为自身企业创造便利,将银行视作提款机,从而影响金融秩序的稳定。
四、对民间资本控股银行的金融监管对策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落实保障措施
尽管民间控股的村镇银行在金融空白地区有着一定的生存空间和比较优势,但由于我国银行业的市场机制尚不完善、信用体系尚不健全,其生存环境还不十分理想,国家应当在政策方面给予进一步的支持。比如,适当减免对接支付系统和征信系统的费用;延长现有的税收优惠适用期限;实行营业税的差额纳税等。另外,为确保财政支持能够执行到位,避免打击民资银行服务“三农”以及中小微企业积极性,建立财税政策的反馈和监督机制也是当务之急。
(二)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维护社会公众利益
民间资本控股的银行由于没有国家信用做后备支撑,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存款保险是为了维护广大存款人的利益,将金融机构所吸收的存款投保到保险机构,以便金融机构出现破产倒闭时,可以由保险机构支付必要的保险金。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不仅有助于提高民间资本控股银行的社会信誉度,更增强了社会公众对民资银行的信心,进而有效地防止民资银行破产倒闭而出现挤兑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
(三)优化治理结构,引入多元化监督
由于村镇银行大多都分布于各个县城区域,这在一定程度加大了国家的监管难度和监管成本,为此,对民资控股村镇银行的监管需要一套多元化的监督管理体系。一方面,营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可以依靠市场力量促使民资银行加强自身建设,规范经营;另一方面,明确一个有效的民资银行体制可以督促民资银行形成合理的治理结构。比如,让发起行输出其管理模式和服务理念,相对控股并掌控财务和信贷等重要资源,而实际的经营者投资入股,明确权、责、利的分工。此外,监管部门应注重对民间资本控股银行的信息披露,特别是银行的资产结构、经营状况和关联贷款等信息,提高社会监督获得信息的能力。
摘要:近期,中国银监会基于国务院“新36条”制订并颁布的《中国银监会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将村镇银行主发起行的最低持股比例由前期的20%降低到15%,并允许民间资本全资控股农村金融机构。针对这一重大转变,社会各界进行了激烈讨论,但褒贬不一。民间资本到底能否控股村镇银行,文章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其影响,在阐述其优势的同时也分析其所带来的风险,并从政府监管角度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使民间资本在银行业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民间资本,村镇银行,风险应对
参考文献
[1]游春.开放民间资本创办民资主体中小银行刍议———以泰隆银行为个例(J).现代经济探讨,2010(12).
[2]肖月,王学忠.民间资本主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风险与防范(J).特区经济,2011(11).
[3]王达,刘洪飞.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J).中国金融,2012(14).
一、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基本情况
庆阳辖内7县1区, 是六盘山连片特贫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截至2015年8月末, 全市贫困人口共计54.86万, 贫困面达20.94%, 扶贫任务十分艰巨。因此, 集中金融资源实施精准扶贫, 具有必要性、现实性和针对性。
(一) 组织领导得力
全市人民银行牵头成立了所在地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 并对辖内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工作进行督查, 开展了金融扶贫示范县、金融支持革命老区建设示范县的创建工作专题调研和专项推动。通过召开金融联席会、信贷工作座谈会, 制定下发了《2015年庆阳市信贷增长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庆阳加快扶贫开发的意见》等文件, 引导金融机构重点围绕精准扶贫加大信贷投入力度。
(二) 积极推动落实
庆阳市辖内华池、合水两县积极创建全省精准扶贫示范县, 率先在全市落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制度, 涉农金融机构与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签订了主办行合作协议, 为其提供金融服务, 并累计发放贷款6 240万元。
(三) 加大信贷支持
一是为精准扶贫注入了大量再贷款资金。截至2015年8月末, 人民银行占用支农再贷款限额9.9亿元, 累放支农再贷款9.4亿元。二是积极引导全市金融机构扶贫, 重点加大信贷投入。截至2015年8月末, 全市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0.9亿元、双联惠农贷款8.93亿元、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贷款2.39亿元、农耕文明贷款1.12亿元, 助学贷款9万元, 为贫困群体提供了信贷支持。
(四) 缓解贷款难题
在人民银行庆阳市中心支行的推动下, 人民银行、财政部门、法人金融机构积极落实“降、贴、让”措施, 即“及时落实人总行关于降低支农再贷款利率降低一个百分点的优惠政策, 财政部门给予支农贷款适当贴息, 法人金融机构适当降低支农贷款利率”, 通过三方努力, 切实降低了支农贷款利率, 有效缓解了农户贷款贵问题。
二、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存在问题
(一) 部分金融机构对精准扶贫工作的认识不足, 积极性不高
目前, 庆阳市的国有商业银行仍然以强大的实力和悠久的历史, 在金融业以几乎垄断的市场份额占据不可撼动的地位。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权限相对集中, 市县分支机构授信额度普遍较低, 因此, 部分国有商业对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充分, 信贷投放的积极性不高, 在工作开展过程中, 表现出不主动、不积极、不配合, 存在被动应付、敷衍了事的现象, 导致支持精准扶贫工作进度缓慢, 工作任务难以完成。
(二) 个别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个别县政府扶贫部门与辖内金融机构之间沟通协调较少, 信息共享不全面, 双方存在“雾里看花”现象。即地方政府的一些扶贫措施未及时告知金融机构, 同时, 金融机构信贷支农的工作措施未及时向地方政府汇报。由于缺乏有效沟通和协调, 导致个别县的精准扶贫工作存在时滞, 工作开展情况不甚理想。
(三) 部分金融机构扶贫方式较为单一
目前全市金融机构对精准扶贫的方式多为信贷支持, 主要表现为向贫困群体发放贷款, 利率水平普遍上浮偏高, 并未降至合理区间, 加之担保基金不足, 个别地方政府贴息不到位, 形成银行欠息挂账, 金融机构发放扶贫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导致贫困群体获得实质性的帮助较少, 未达到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要求。
(四) 金融服务有待创新
目前, 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受垂直管理体系限制, 市、县分支机构缺少自主创新能力, 因此, 全市金融机构的产品和服务创新主要集中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如合水县金城村镇银行推出信贷产品“金灿灿”, 惠及果农722户, 发放贷款5 821万元;合水县农村信用联社推出信贷产品“金果宝”, 惠及果农2 406户, 发放贷款11 090万元。尽管地方法人机构大力开发产品、不断创新服务, 但对贫困群体而言, 这些金融服务仍然难以满足贫困地区群众的需求。
三、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对策建议
(一) 建议金融机构高度重视, 提高认识
人民银行应积极引导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 在深刻领会精准脱贫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 充分认识扶贫攻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坚定决心和信心, 从讲政治和践行社会责任的高度, 提高认识、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精准发力, 把金融精准扶贫放在心上, 落在实处。同时, 对辖内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工作进展情况定期抽查, 及时发现问题, 提出推进措施和意见, 全力促进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
(二) 建议地方政府建立银政协调机制
地方政府应积极搭建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平台, 如通过召开银政座谈会等形式, 将政府扶贫部门项目告知金融机构, 为扶贫项目争取信贷支持。同时, 使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实现信息共享, 加强信息交流, 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此外, 地方政府应对金融扶贫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及时协调解决, 通过银政之间的有效互动, 推动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的高效化。
(三) 建议人民银行积极探索金融精准扶贫方式的多样化
人民银行应结合双联行动, 将扶贫村创建为金融精准扶贫示范村。同时, 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建立以人、财、物投入为辅, 以信贷支持和提供金融便捷服务为主的“一对三” (即“行对村”“行对企”“行对户”) 的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模式, 严格落实金融精准扶贫主办行制度。同时, 充分利用现有信贷产品或开发新的信贷产品, 加大对示范村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各类经营主体和农户的信贷支持, 并在信贷政策上予以倾斜, 贷款利率予以优惠, 使贷款期限与农业、企业生产周期和农户需求匹配。
(四) 建议金融机构创新服务, 扩大带动效应
建议金融机构做好涉农项目, 提高贴息贷款占比, 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应严格落实利用支农再贷款发放的涉农贷款利率县域不得高于5.85%、非县域不得高于6.85%的要求。辖内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要切实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重点支持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涉农企业, 发挥辐射带动脱贫致富的作用。同时, 紧密围绕庆阳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庆阳民俗文化产业园、岐黄中医药文化生态园等重点项目, 加大信贷投入。
摘要:2015年1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省调研时强调, 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2015年5月, 甘肃省老区脱贫致富工作会议在庆阳市召开。处于发展期的庆阳市, 如何借助金融资源实现脱贫致富, 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笔者在庆阳市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的基础上, 对存在问题深入分析, 部分金融机构对精准扶贫工作认识不足、扶贫方式单一等是影响金融扶贫效果的主要因素。笔者认为可从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人民银行3方面着手, 建立协调机制、创意服务手段。
关键词:精准扶贫,金融支持,金融创新
参考文献
[1]许锡龙.金融支持扶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农村金融, 2013 (09) :9-12.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民间资本,投资渠道
借助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颠覆了传统金融的融资模式,为民间资本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改善了民间资本“无路可投”的局面,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间资本遇到的难题。如起到融资平台作用的P2P网贷,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大众筹资模式等,借助互联网,他们将资金从供给一方转移到资金需求者,为民间资本创造了新的投资渠道。
一、P2P借贷投资模式
P2P网络借贷,就是资金供需双方,通过借助网络实现借贷,实现资源配置的过程。该模式不同于传统金融模式,具体表现在个体对个体进行信息获取,促成资金流向,在实现债权和债务关系完成当中,脱离传统的资金媒介。P2P网络借贷模式,以其“草根”的角色,成为大家钟爱的投资方式。它门槛低,在保证本金的同时,又能够获得比银行存款高的收益。尤其是国家已经启动了国家征信机制建设,P2P借贷能够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降低交易成本,根据个人征信体系,确认借贷双方信息真实合法,由此减少非法行为的出现,以保障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
(一)P2P借贷投资发展状况
从运营平台数量来看(见图1),据网贷之家联合盈灿咨询发布的《中国P2P网贷行业2015 年4 月月报》显示,截至4 月底,全国正常运营平台达1 819 家,环比上涨5.27%。本月新上线平台数量持续增加达到143 家。广东、山东、浙江、北京和上海仍然是平台数量最多的5 个省(直辖市),占比分别为18.54%、15.11%、11.84%、10.29%和7.85%。从网贷成交量来看,据网贷之家联合盈灿咨询发布《中国P2P网贷行业2015 年4 月月报》显示,共有19 个省市相比3 月成交量出现上升。4 月成交额达551.45 亿元,环比3 月上升了11.95%,是去年同期的2.7 倍。
数据来源:网贷之家,盈灿咨询。
网贷平台的活跃投资人数和借款人数持续上升,而且借款人数增长速度更快,反映了资本供给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资金需求。其中,活跃投资人数达到113 万人,较上月增长17.51%;活跃借款人数达到22.69 万人,环比增长24.88%。
(二)P2P借贷投资运行模式
P2P借贷投资运行模式的主体框架中主要参与者分为借款人、投资人和P2P平台三方。P2P借贷投资运行模式的操作流程主要分为五个步骤:(1)借款人发布借款列表。借款人首先向P2P贷公司提出借款要求,公司对申请人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查,用以防范一些风险的出现;(2)投资人投标。投资人根据P2P借贷公司公布的借款列表,查询借款人借款用途、借款期限和年利率已决定是否投标;(3)借款人借款成功。当借款人在设定期限内,筹集到所需金额时,借款项目展示显示招标已完成;(4)借款人获得借款。在招标结束后,P2P平台对借款人项目核实无误后,将所筹集到的借款转到借款人的账户里;(5)借款人按时还款。借款人按期初达成的约定,在规定时间内还本付息。
二、大众筹资投资模式
大众筹资投资模式是一种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于传统融资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一是它主要服务于小微企业,帮助小微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这能够有效解决当前民间资本分配不均的状况。二是它支持支持创新和创业,有效引导民间资本走出“游资”状态,使其与整体经济发展规划相协调,从而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积极作用。近年来,大众筹资在国际国内快速发展,成为新的融资驱动力,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一)大众筹资投资发展状况
数据显示,2014 年上半年国内发生的大众筹融资活动项目共有1 432 起,募集到的资金总额达到1.88 亿元,参与人数为10.92 万。据世界银行《发展中国家众筹发展潜力》报告,预计到2025 年,全球众筹市场资金规模将达到960 亿美元,而中国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众筹市场,预计资金规模达到460亿~500 亿美元。
(二)大众筹资投资运行模式
大众筹资模式核心是提供适当的回报,通过互联网平台和社会性网络服务平台向公众募集融资资金,操作流程见图3。
该模式具体有两种类型:小微企业的股权模式和创新项目模式。股权众筹模式的操作流程特点在于,小微企业融资是在股权众筹平台小微企业融资,通过在股权众筹平台进行股权融资信息发布,筹集资本。实质是借助互联网金融创新,不经过传统资本市场,直接获得融资,从而为小微企业开辟一条网络融资的新渠道。而创新项目众筹模式的操作流程特点在于,小微企业通过在宣传平台上进行创新产品的提前预售,或者是在梦想实现平台进行创新性项目发布,来获得资金。
三、两种投资渠道的对比分析
P2P网络投资模式和大众筹资运行模式都是在互联网的环境中成长发展的,各自保有一定的优势,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一)两种投资渠道的优势对比
1.P2P网络投资模式的优势。第一,门槛低,资金运行速度快,手续便捷。投资者利用闲余时间和闲置资金,在P2P平台上进行投资获益。资金没有限制。对于借款人并不需要经过繁琐的程序就能够获得现金流。第二,风险控制,保证本金。P2P平台要对借款人进行严格的风险管理控制,一些P2P平台确保为每笔投资进行本金保障。当借款人逾期不归还本息时(逾期30 天以上),P2P金融公司将从风险准备金账户中向放款人垫付此笔借款尚未归还的本金或本息。第三,可观的收益。一般银行年化率约3%,即使收益率最高的银行理财产品也只有5%左右,而P2P平台理财的年化收益率为12%~22%。但P2P信贷公司为了避免有高利贷等非法活动的发生,将名义利率普遍控制在同期银行基准利率的4 倍这个范围之内。
2.大众筹资模式的优势。第一,筹资对象选择针对性强。为了避免《证券法》中报批证监会和由证券公司承销的“麻烦”,股权众筹公司将投资人变成特定对象,通过对其资产和投资经验进行调查,通过后注册为会员,当筹资项目发起时邀请特定会员参加,并在有意向投资的会员当中选择最终的投资人进行投资。第二,有效减少信息不对称,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大众筹资是基于社会化媒体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互联网本身的优势和其先进的技术,为小微企业对接民间资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它具有信息可视化功能,减少了传统的投资信息不对称可以降低投资者的担忧。第三,大众筹资创新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在众筹平台展示项目和发布相关信息。一旦有些公众感兴趣,他们就有可能成为众筹的投资人。这些资金通常来自民间,并不是传传统统的的风风险险投投资资机机构构。。
(二)两种投资模式的风险对比
1.P2P借贷模式面对的风险
由于目前P2P借贷尚不属于现行金融体系监管范围之内,监管层还未曾出台具体的管理办法,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背景下,P2P网络借贷风险波及范围更广,传播速度更快,影响也更大。主要风险在于资金筹集平台所导致的非法集资问题。
P2P借贷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平台是否先吸收资金再用于放贷,如果资金转移先于投资行为,则被认定为非法集资。据资料分析,在P2P借贷的情况下,导致非法集资三个主要方面:一是一些P2P平台会先募集资金,然后再选择借款对象等,促使贷款资金进入到P2P平台的中间账户当中,由其实际控制和支配借贷资金;二是P2P平台没有对借款人身份的真实性进行核实,未能及时发现一些虚假信息;三是P2P平台会发布一些虚假的高利率借款标的,采用借新贷还旧贷方式骗取资金。更有甚者,一些经营者卷款潜逃。据统计,自2014 年初至2015 年4 月,共有615 个平台出现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跑路、难以兑现和停止营业三个方面。跑路路平平台台和和取取现现困困难难的的平平台数量相同,占比均为46%。此外,停止止营营业业平平台台数数量量为为44 家家,所占份额的较小(见图4)。
数据来源:网贷之家,盈灿咨询。
2.大众筹资模式面临的风险
当前,众筹投资面临的主要风险可以概括为三大类:一是信用风险,二是侵权风险,三是非法集资风险。
信用风险。项目发起人和投资者双方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投资者,利益很容易受到损害。首先,既没有相关对筹资方的惩罚措施机制,又没有紧急的救助机制来保障出资人的权益;其次,众筹平台也没有对出资人有任何退款机制。一旦单个投资项目未能按照约定在项目结束时兑现承诺返还收益,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投资人对该众筹平台的信任,也会直接导致其不会再对其他项目进行投资,这直接会影响到网站的持续经营。
侵权风险。对于筹资人,参加众筹同样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风险。筹资者为了获取资金,对发布在众筹平台上的产品的特性、用途等关键信息描述得过于详细。在当前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筹资人的智力成果很容易被他人剽窃,蒙受到很大的损失。
非法集资风险。大众筹资极易卷入非法集资活动当中。众筹平台,除捐赠形式的众筹外,其他众筹平台都会借助现金、股权、实物等形式给予出资者一定的投资回报,公开面对社会公众进行融资。从这点来看,众筹平台的运营模式在形式上与非法集资的构成要件相符合,即未经审批、通过网站公开推荐、承诺一定的回报、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参考文献
[1]焦微玲,刘敏楼.社会化媒体时代的众筹:国外研究述评与展望[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5).
[2]郑志来.互联网金融、金融脱媒与中小微企业融资路径研究[J].西南金融,2015,(3).
一、温州民间资本借贷现状分析
民间资本借贷也可称为民间金融, 是与国家正规金融相对而言的, 主要指非金融机构的社会个人、企业及其他经济主体之间进行的以货币资金为标的的价值让渡及本息支付。主要可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 具体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 自由借贷, 这是民间资本借贷最原始的形式, 指借贷双方直接商定借贷金额、期限和利率的一种形式。 (2) 集资, 这种形式主要发生在企业和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内部, 包括合股经营、职工投资、投资联营等。 (3) “钱中”, 即不挂牌经营的民间信用中介人, 是以赢利为目的的间接资金借贷。 (4) “呈会”, 一般由“会主”邀请亲友若干人参加, 约定时间按期举行, 每次收集一定数量的会金轮流使用。 (5) 农村合作基金会, 利用集体积累的资金在社员内部开展有偿借贷服务。此外, 还有地下钱庄、挂户公司等。上述各种形式的民间资本流动是相互联结, 互相交错的。
民间资本借贷与银行信贷资金共同构成社会的资本要素, 推动经济的发展。据统计, 截至2007年底温州市全社会流动性资本规模达5621亿元, 其中民间资本借贷约2836亿元, 用于投资的银行信贷资金2785亿元。温州民间资本借贷规模庞大、流动范围广泛。基于资本的逐利性以及温州本地经济、历史、文化等特性, 民间资本借贷带有独特运行方式。在原始资本积累阶段, 温州民间资金的活跃为企业的初期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金土壤;随着民营经济地位的上升, 银行信贷资金加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两者发挥各自的优势。
现阶段, 民间资本借贷呈现以下新变化:一是民间信贷规模在宏观调控逐步深入后发展加速化。2007年尤其是今年上半年, 温州市民间资本借贷规模持续上升, 总规模在6000亿元左右。高度密集的民间资本, 必将成为温州实现金融创新和金融深化的突破口。二是民间借贷利率在宏观调控逐步深入和银根进一步紧缩形势下大幅上升。进入2007年, 宏观调控效应显现, 致使房市趋稳、股市基金振荡下跌, 民间闲置资金大量积聚, 由于中小企业资金的急剧需求和银行准备金的多次上调, 在民间资金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下, 民间借贷利率逐月上升, 平均利率已突破17.4%, 是央行基准利率的两倍多。三是民间资本的活动方式多样化。资金投向集中在某些回报率较高的行业, 部分投向当地经营效益较好的企业。如近几年在平阳、苍南盛行的集资投资煤矿、金属矿;永嘉盛行集资办超市连锁店;泰顺、文成盛行集资开发小水电站等。四是民间借贷中介机构专业化。随着民间资本借贷的增加, 出现了专业放债人和中介人。有些中介还通过手机短信、互联网收集、发布贷款信息来拓展业务。有的私营企业将剩余资金投向民间资本借贷业务, 有的甚至退出生产流通领域, 专门从事放贷收息。
二、温州银行信贷资金新特点
截至2007年底, 温州市银行业各项存款余额3370.73亿元, 增长14.46%, 增幅同比上升3.89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2784.69亿元, 增长19.79%, 增幅同比下降2.44个百分点, 宏观调控的紧缩效应进一步显现。在信贷总量趋紧的背景下, 温州银行业信贷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大力推进非公经济的发展。20年来, 温州银行业信贷总量从1982年的8亿多元扩大到2007年的2780多亿元, 年均增长22.9%;同时, 非公经济的工业产值也由1995年的270多亿元扩大到2007年的2860多亿元, 年均增长15.4%, 与银行信贷规模的增长同步。从贷款增幅和非公经济产值增幅的关系看, 贷款的增长幅度要大于非公经济产值的增幅, 而且对于经济的影响程度在近几年显得相对稳定, 可见非公经济的发展日益成熟。二是个人信贷市场丰富了居民融资渠道。随着温州经济总量的增长, 个人信贷市场不断发展, 丰富了居民的融资渠道, 提高了居民生活水平。三是结合区域发展发放政府项目贷款。据调查, 2007年末, 温州市地方政府性贷款约368亿元, 占全市贷款的13.22%。这些大额贷款投向了公 (铁) 路建设、旧城改造、水利枢纽、教育设施等公用或公益设施项目, 为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生活水平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四是支持基础产业发展。农业作为地方经济的基础, 是国民生产中的重点。从2007年开始的“深化县域金融服务”举措有力地支持“三农”发展, 并带动其他产业更合理地发挥经济效益。
虽然在宏观调控以后, 温州信贷资金的总量有所趋紧, 贷款增长的幅度得到明显的控制, 新增存贷比仅74%。但温州银行信贷资金仍重点保证了优质企业、重点行业的发展, 保证了地方经济的稳健发展。
三、民间资本借贷和银行信贷资金之间的相互影响分析
●陈忠陆林明光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 温州民间资本借贷的范围越来越广, 流动速度越来越快, 民间资本借贷和银行信贷资金也越来越具有趋同性, 双方的特性在全社会流动资本的运动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1. 民间借贷利率与银行信贷增量呈负相关。
根据2007年温州民间借贷监测点的数据显示, 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利率这两个变量近似线性关系, 具有负相关性。民间借贷利率与银行信贷月度增量呈反向走势, 即随着银行信贷资金增量的增长, 民间借贷利率反而下降。从整个经济环境的角度来讲, 银行信贷总量和民间信贷总量也是互为补充的, 因为全社会资本总的资金量是相对平衡的, 银行信贷不足时, 需要民间资本借贷加以补充。在国家银根紧缩, 市场资金短缺时, 民间资本借贷的规模就扩大, 利率就上升, 反之就信用规模缩小, 利率下跌。
2. 民间借贷利率与银行信贷利率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民间资本市场时常出现急于融资的好项目而具有非常吸引人的高额回报率, 其融资利率高于平均利率, 即放款人采取策略行动, 吸引集资者投入资金, 一般来说, 民间借贷利率总是高出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好几倍。如2008年6月末, 民间借贷利率加权月利率为14.2‰, 折合年利率17.2%, 相当于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2.32倍。近年来, 由于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 民间借贷市场和银行信贷市场的利率差距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同时, 由于民间借贷利率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往往产生于借贷双方的议价谈判, 所以同一时期内, 民间借贷利率并不总是和银行法定利率正相关, 同时还受到社会物价指数、借款人谈判能力、借款人自有资本及项目期望收益率等因素的影响。
3. 民间借贷市场对银行信贷市场的积极影响。
首先, 民间资本借贷可以有效地将储蓄转化为投资, 优化资源配置, 推动温州地方经济发展。温州企业通过在外地建立生产基地, 收购、兼并, 或建立研发中心、营销网络, 或在大城市学习和汲取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 实现低成本扩张, 进一步做大做强, 促进了温州经济与各地的互动。其次, 民间资本借贷缓解了银行信贷的压力, 实现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的均衡。再则, 民间资本借贷注重信用关系, 方便、快捷、灵活的操作方式, 给商业银行的改革和服务质量提高提供了可借鉴之处。
4. 民间借贷市场对银行信贷市场的消极影响。
首先, 削弱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效应。民间资本借贷不仅在总量上使央行货币政策有效性程度下降, 而且在结构上很容易使资金
●胡百灵曹海军
摘
要:以近20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及外商在华投资企业贸易额
与外商直接投资数据为基础, 运用计量经济学对外商直接投资 (FDI) 之间国际贸易关系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 基于外商投资企业的数据与FDI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相互促进关系, 而全国的数据与FDI之间没有相互促进关系。文章在解释实证分析结果原因基础上, 给出了相关结论和启示。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国际贸易因果检验
外商投资企业
协整格兰杰
中图分类号:F7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 (2008) 08-060-03
一、引言
国际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在当今世界经济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世界经济的重要特点是国际贸易的增长超过了生产的增长, 而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超过了国际贸易的增长。所以, 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是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流动的结果, 两者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这引起了学者们对两者之间关系的长期探索, 从而出现了一系列描述国际贸易和之间关系的理论, 例如“替代关系论”、“互补关系论”、“不确定性关系论”和“一体化关系论”等理论, 认为两者之间的可能表现为替代性关系, 也可能表现为互补性关系, 或表
现为因果关系或因果互动关系, 而且目前众多学者都倾向性地认为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体化的”, 即所谓的“贸易投资一体化”。
近些年来, 随着中国国际贸易发展和FDI的增长, 两者表现出明显的同步性和相关性。这种同步性和相关性引起了部分学者对这个问题的探索, 然而, 这些研究的出发点与“贸易投资一体化”的内涵存有较大的偏差, 未能充分考虑到外资企业在两者之间的关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以“长期”作为时间跨度对中国国际贸易和FDI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检验, 研究国际贸易和在长期内存在怎样的相互关系。
二、文献回顾及问题的提出
贸易与投资的关系最初是由Mundell (1957) 提出的。他认为如果两国的生产函数相同, 根据O-H-S定理, 可得出贸易与投资之间具有替代性, 即贸易障碍会产生资本的流动, 而资本流动障碍会产生贸易。20世纪80年代初, Markuson等 (1983) 和Svensson (1984) 对要素流动和商品贸易之间的相互关系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 资本要素的国际流动或者直接投资与商品贸易之间不仅存在替代性, 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存在互补关系。80年代中期以后, Bhagwati (1987) 和Dinopoulos (1991) 等经济学家又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对贸易与投资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他们将不是为了绕过关税壁垒而是为了化解潜在的贸易保护威胁而进行的投资叫做“补偿投资” (quidproquoinvestment) 。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国内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 国内
流入一些国家限制或禁止的行业、企业。其次, 银行贷款被挪用现象比较突出。近几年, 煤矿、房地产等高回报率的投资项目吸引了相当一部分温州企业家及个人投资者向外投资, 也带走了相当一部分社会流动性资本。再次, 冲击银行信贷资产质量, 潜在风险凸显。相当多的个人投资者通过本地银行贷款获取的资金投向异地煤矿、房产, 对温州的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形成压力。最后, 民间资本借贷引发的纠纷不断增加, 影响社会和谐。
四、引导民间资本借贷的良性运转, 确保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优良 (站在银行角度分析)
1. 辨证看待民间融资分流银行存款现象。
民间融资对银行存款的分流作用, 从银行的角度来说, 主要在于减少信贷资金来源, 导致信贷运行趋紧, 这种“脱媒”现象, 容易出现流动性风险。因此, 应正视民间资本借贷的存在, 主动寻求银行存款量和民间融资的均衡点, 避免民间资本借贷量过大, 出现冲击银行信贷风险的发生。
2. 活跃富裕的民间资金为偿还贷款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温州经济模式与民间信用具有天然的亲和性, 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 为民间资金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温州民间资金的形成和壮大, 其根源在于温州独特的民营经济的背景, 充裕的民间资金、活跃的民间借贷市场, 有利于企业资金周转, 并对银行贷款的偿还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降低了银行不良贷款。同时, 温州民间借贷市场的存在和活跃, 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行政干预对贷款发放产生的消极影响, 减轻了银行贷款的压力, 弱化了对信贷的倒逼机制, 使银行贷款的自主权增强。这是因为原本应当通过资本市场或宜采取直接融资方式融通资金的项目, 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不得不通过银行借贷解决资金需求, 这样就容易发生行政干预的现象, 造成银行贷款从发放初期就隐含了难以收回的风险。可以说, 温州民间借贷市场的活跃, 使其发挥了风险投资资本的作用, 有利于银行保持良好的信贷资产质量, 提高经营效率。
3. 深化银行机构的内部改革, 不断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银行业应从民间资本借贷的发展中看到自身的不足, 切实改善金融服务, 加强资金的组织力度, 特别是需要增强县域资金的吸收和利用问题。这不仅要在控制信贷风险的前提下, 改善对企业及个人的融资服务方式, 贷款审查方式, 尽量满足有市场、有效益、守信用的中小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 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形式多样的融资服务, 而且要不断进行金融创新,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个人理财服务, 更好地吸收民间闲散资金。
4. 重构金融服务体系, 鼓励金融市场有序竞争。
应加大商业银行的信贷供给力度, 通过发展村镇银行、有民间资本组建的股份合作制民营银行、建立小额贷款公司等形式, 形成适合温州地方经济发展的多主题、多层次、多形式的地方金融组织体系, 并鼓励公平竞争, 确保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优质、高效、安全运营, 从而促使温州地方经济和金融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摘要:文章分析了温州民间资本借贷和银行信贷的特征, 探讨民间资本借贷和银行信贷彼此间的正面、负面影响, 提出引导民间资本借贷良性运转, 确保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优良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温州民间借贷与银行信贷,正负面影响,良性运转,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张震宇.温州模式下的金融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
[2].张震宇, 张彤华, 严海姝.温州民间流动性资本对银行信贷影响研究.温州市银行业文选, 温州市银行业协会编
[3].吴大庆, 王定芳等.对我国民间融资发展的探讨.金融参考, 2008 (3)
【民间资本入股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调查与思考】推荐阅读:
政府与民间资本合作09-30
3.民间资本现状分析06-03
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10-12
金融资本文化创意11-06
民间借贷利息问题的思考论文06-15
银行外汇资本金管理09-16
浙江省民间金融发展07-27
人力资本定价与收益实现研究07-14
浅谈人力资本与企业所有权安排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