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 童话(共11篇)
猴子就是这所学校的一个学生,他总是自称是人类的近亲,是森林里最聪明、机灵的动物。说来也是,在学校举行的.各类竞赛中,他总是能拿一等奖,每门功课都是满分。小动物们都挺羡慕他,于是,他有些飘飘然了。
小狗黄黄遇到了不懂的问题,虚心请教他,猴子看也不看一眼,不耐烦地说:“走开,走开,你这笨蛋,我没空教你。”还把黄黄的本子扔得老远。黄黄气得眼泪汪汪地走开了。
小兔嘿嘿找他一块儿去上补习班,小猴吃着水蜜桃,得意地说:“我全满分,还用补习,你自个去吧!白痴。”嘿嘿听了,哭红了双眼。
山羊老师知道了,把小猴找来,意味深长地说:“你对待同学太不礼貌了,我还发现你最近上课不专心……”小猴左耳进,右耳出,他每天还是那样骄傲。老师、同学都替他着急,他满不在乎。
金钱作为商品交换的产物, 在人类社会中扮演这重要的角色。人们对金钱的渴望和热情从古至今未曾减少。
从现在类型学中关于金钱概念的观点中, 我们不难发现, 我们所研究的概念的重要性, 所以我们的研究是具有较强的客观意义的。
为了准确的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和俄罗斯问话的异同, 我们选择了对比出现在中俄童话故事的金钱概念样本进行分析比较。
我们在从2001到2014年间发型的26本故事书中, 找到了8个典型的中国传统故事。故事为:神笔马良、渔童、卖树阴、千金买邻、聚宝盆、金斧子, 银斧子、宝船、九色鹿。并且在这些故事中找到了包含了金钱概念的传统样本, 分别为:金子, 土地、银子, 摇钱树、聚宝盆、金币、珍珠、贵重金属物品、贵重饰品。之后我们采取同样的方法对俄罗斯童话故事中金钱概念的进行分析。我们从中选取了5个童话故事, 分别是:
《青蛙公主》、《拇指人》、《带斑点的小鸡》、《严寒》、《魔法戒指》。在这些故事中出现的金钱概念样本为:金子、银子、钱、金蛋、宝石、金色马车、戴金环的靴子。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虽然两国文化迥异, 但童话中所出现的关于金钱概念的样本却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我们将出现的关于金钱概念的样本, 按照出现的频率进行划分。出现两次以上的, 属于金钱概念样本的中心, 其余为外延。
金子一直作为金钱概念的中心分别出现在两国的童话中。其中的原因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首先, 作为客观内因条件, 金子是一种极为稳定稀有金属, 他的化学稳定性决定了它可以很长时间保存, 其次, 作为外因条件, 金子像普通商品一样, 只不过它具有体积小、价值大的特点。所以, 直至今日金子依然成为普遍的一种金钱形式。
在俄罗斯童话故事中的、处在金钱概念样本中心的样本数量要比同样处在在中国童话故事中金钱概念样本中心的样本丰富。除了金子外, 银子和金钱分别出现在俄罗斯金钱概念样本的外延中。这种现象揭示出银子在俄罗斯文化中, 像金子一样有其重要的地位。而在中国的金钱概念样本结构中, 银子而是出现在了结构的外延部。
对于金钱概念样本结构的外延部分, 两国的样本也存在这相似性, 例如中国故事中的金斧子, 银斧子, 和俄罗斯故事中的戴金环的皮靴, 都有着不同程度是相似性。
样本土地在中国的文化中占有一席特殊的地位, 因为在封建时期, 土地一直是被作为私有财产的。所以在中国金钱概念样本中出现土地这个样本也正是社会现实的一个真实写照。
所以说对金钱概念样本的研究就想一面镜子, 从不同程度上折射古代中国和俄罗斯的文化特征。
参考文献
[1]《儿童文学辞典》.http://baike.so.com/doc/5353012.html.
Traditional fairytales are being abandoned by parents because they are too scary for their young children, a study found.
Research revealed one in five parents has abandoned old classic fairy tales such as 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ves and Rapunzel and they prefer the modern books.
One third of parents said their children have been in tears after hearing the gruesome details of Little Red Riding Hood.
And nearly half of mothers and fathers refuse to read Rumplestiltskin to their kids as the theme of the story are about kidnapping and execution.
Similarly,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 was also a tale likely to be left on the bookshelf as parents felt stealing can’t be forgiven.
The survey of 2,000 adults was commissioned to mark the launch of the hit US drama GRIMM, which has six episodes based on traditional fairytales.
The poll found a quarter of parents wouldn’t consider reading a fairytale to their children until they had reached the age of five, as these fairy tales prompt too many awkward questions from their offspring.
And 52 percent of the parents said Cinderella didn’t send a good message to their children as it describes a young woman doing housework all day.
Steve Hornsey, General Manager of Watch, said, “Bedtime stories are supposed to make children calm down and send them off to sleep soundly. But as we see in GRIMM, fairytales can be dark and dramatic tales so it’s understandable that parents worry about reading them to young children. As adults we can see the innocence in fairytales, but a five-year-old with over active imagination could take things too literally. Despite the dark nature of classic fairytales, as we see in GRIMM, kindness will triumph over evil and there is always a moral to the story.”
The study also found two thirds of mums and dads try to avoid stories which might give their children nightmares.
However half of parents said traditional tales are more likely to have a strong moral message than a lot of modern kids’ books, such as The Gruffalo, The Hungary Caterpillar and the Mr. Men and Little Miss books.
Top Ten Fairy Tale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1. Hansel and Gretel—Details that two kids were abandoned in the forest would be likely to scare young children.
2. Jack and the Beanstalk—Its plot seemed to be too unrealistic.
3. Gingerbread Man—It would be complicated for parents to explain the plot that the gingerbread man gets eaten by a fox.
4. Little Red Riding Hood—Parents had to explain the girl’s grandma was eaten by a wolf.
5. 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ves—It was considered that the word “dwarves” was inappropriate.
6. Cinderella—It seemed to be out of fashion that a young girl does all the housework.
7. Rapunzel—Parents were worried about the focus on a young girl being kidnapped.
8. Rumplestiltskin—The plot of executions and kidnapping makes people feel uncomfortable.
9.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It sends the wrong message about stealing.
10. Queen Bee—Inappropriate as the story has a character called Simpleton.
注:
Rapunzel 《长发公主》
gruesome adj. 可怕的
Little Red Riding Hood 《小红帽》
Rumplestiltskin 《纺线姑娘》
kidnap vt. 绑架
execution n. 死刑;执行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 《金发姑娘和三只熊》
GRIMM 美剧《格林》
poll n. 投票
Cinderella 《灰姑娘》
The Hungary Caterpillar《匈牙利毛毛虫》
Hansel and Gretel 《汉斯和格蕾特》
Jack and the Beanstalk《杰克与豆茎》
Gingerbread Man 《姜饼人》
Queen Bee 《蜜蜂女王》
不久,森林里要举行一场运动会。小象知道了,一个鲤鱼打挺,如出了糖的子弹一般跑大盘了报名台,他跑得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要……参加……举重比赛!”松鼠小姐彬彬有礼地说:“小象,你的身材非常适合举重!”说完,松鼠拿起笔,把小象的名字写了上去。
小象为了能得到第一,眉头早晨公鸡鸣叫的适合就出来练习了。火辣辣的太阳照射着大地,但小象在阳光下坚持不懈地练习。练到中午休息一会,再连到傍晚太阳“下岗”。它每天都这样练着。小象盼呀,盼呀,比赛终于开始了!小象深深地吸了口气,双手搓一搓,往手里哈了一口气,弯下腰,双手紧握刚子,猛得一提,杠铃稳稳地靠在她得前肩,这时,小象它心想:“坚持一下,我一定要为自己争气!”于是,它紧咬牙关,双手用力往上一举,杠铃举过了它的头顶。观众们都欢呼雀跃,“小象,你好棒哦!”观众挥舞着手喊。
花园里有座小小的荷花池,荷叶挨挨挤挤,象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雨后,荷叶上有许多雨珠,太阳公公一露出笑脸,那些小水珠马上变得晶莹剔透,闪烁着五彩的光芒。一阵微风吹来,荷叶上的水珠就象断了线的珍珠滚落水中,美极了!
在翠绿色的荷叶丛中,一枝枝亭亭玉立的.荷花,象一个个身披轻纱妙龄仙子,娇艳欲滴,美艳无暇。微风吹来,荷花展开花瓣随波荡漾,犹如轻烟漫舞。
一只青蛙被荷花的美艳感动,它鼓起了又大又圆的肚皮“呱……呱……呱…………”地唱起了歌。
“天呀!这是个安静的地方,请你不要叫了。”荷花大声地责怪着青蛙。
青蛙还在“呱……呱……呱…………”唱着歌,它唱的太投入了,根本没听见荷花说什么。
荷花生气的捂住耳朵,躲在了荷叶下。
“呱……呱……呱…………”青蛙的声音还是不断传来,荷花火了,忍不住大声吼道:“讨厌的怪物,别在叫了,我因为有你这样的邻居感觉羞愧。”
青蛙被荷花的吼声惊呆了,它含着眼泪说:“可……可我只想用我的歌声来赞美你,我不知道你不喜欢。”
荷花撇着嘴,瞪着眼说:“你那也是歌声,别开玩笑了,快点走吧!离我远点,我可再也不想看见你。”
“唉……”青蛙忍不住叹了口气说:“真对不起,我不是有意的。”青蛙一蹦一跳的走了。
荷花池重新变得静悄悄的,荷花开心了,这种幽静的气氛刚好配它高贵的身份。
不久荷花感觉浑身痒痒的,她低头一看,一只只小绿虫子爬满了它的身体,它被吓坏了,大声喊着:“天呀!这些小虫子在吃我的身体,我怎么办?我该怎么办?”
风悄悄的摇头叹息道:“这都赖你自己,青蛙是这些小虫子的克星,可你把青蛙赶走,这些小虫子才会这么嚣张。”
荷花听完呜呜的哭了,它感觉自己就快要死了,因为它感觉自己的根就快被小虫子咬断了。
“呱……呱……呱…………”就在这时只听蛙叫连声,原来是风把这个消息带给了青蛙,青蛙听说荷花有危险立刻赶来了。
小虫子听见青蛙的叫声,吓的慌忙逃跑,机灵的青蛙们一口一个吞食这些虫子。
荷花得救了,它红着脸不好意思的说:“青蛙谢谢你,以前都是我不好,你能原谅我吗?”
青蛙笑了,它一笑就开始“呱……呱……呱…………”的唱歌。
洪汛涛(1928—),浙江浦江人,曾用笔名田野、田多野、了的、吕榆等。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理论家,“神笔马良”之父。是与叶圣陶等齐名的中国“童话十家”。长期致力于儿童文学的创作与研究。
洪汛涛自幼喜欢绘画、篆刻、书法,尤其热爱文学,喜欢搜集民间文学。抗日战争前后,在乡村师范、中学做过教员,也为一些报刊撰稿。上海解放初,在军管会文艺处做戏曲编审工作。后调入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少年文艺》、《儿童文学研究》等刊物。此后专门为儿童写作。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会员,任上海作家协会理事、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40年代中期开始写作,出版有《天灯在看你》、《尸骸的路》等集子多种。作品结集出版的共有七十多种。其中主要的是童话,有《神笔马良》、《十兄弟》、《不灭的灯》及《神笔马良正传》、《夜明珠》、《小花兔找食物》、《鱼宝贝》、《望夫石》、《半半的半个童话》、《快乐的小鸟》等。粉碎“四人帮”后,他写出了《一张考卷》、《花圈雨》、《向左左左转先生》、《白头翁办报》、《慢慢来》、《夹竹桃》、《棕猪比比》、《小鼯鼠第一次学本事》、《小芝麻奇历记》《“亡羊补牢”的故事》、《乌牛英雄》、《苍蝇的诀窍》、《狼毫笔的来历》、《破缸记》、《天鸟的孩子们》、《鸟语花香》等四十余篇童话新作,已收入《洪汛涛童话新作选》一集中。这些作品内容丰富多彩,故事生动有趣,受到小读者的喜爱。
“我是中国的唐吉科德。我的名字有这样的含义:一个姓唐的人,每天都吉祥如意,还拥有许多科学的知识,并且有高尚的品德。”自豪地解释着自己的名字,唐吉科德还不忘幽默地道出梦想,“我不挑战大风车,我想超越郑渊洁,成为21世纪中国的童话大王。”
今天初初要介绍的主人公可不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而是我们身边的唐吉科德。来自江苏省江阴市第二中学的唐吉科德,11岁出书,70万余字,5部被译为英文……厉害了Word哥!这又是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了。本期TA模样,初初和你走近这位“别人家的孩子”,看看这位“创作大神”有什么不一样的故事。
A故事
“魔幻小子”的童话世界
“欧阳蒙森忽然觉得自己飞回了木屋里,刚回到窗口,身后一扇简陋的木门猛地被打开了。一个老态龙钟的女人走了进来……”这是唐吉科德笔下的魔法世界。
2014年暑假的一天,唐吉科德在家里闹腾,父亲开玩笑说再调皮就把唐吉科德送到深山老林,让巫婆把他关起来。听到这话,唐吉科德竟然开心地笑了:“那太好了!老巫婆一定会很多魔法,看我资质高决定收我为徒。最后我也变成了魔法大师!”
唐吉科德随着自己的构想,一路浮想联翩,虚构出了欧阳蒙森、史卫特、上官林、高汉保四位小学生来到一座魔法森林,向老巫婆克丽缇娜和女儿赛特缇娜学魔法的故事。他们最后用所学到的本领,来保卫魔法森林和地球家园。就这样,《魔法大师》系列小说初具雏形。
在那个酷热的暑假,唐吉科德写完了《魔法大师》系列的第一部。开学后,唐吉科德坚持每周末进行创作,每次不少于2000字。2015年,《魔法大师》系列童话前三部《古怪森林里的魔音》《神秘的镇魔之杖》《远征黑魔王国》由文汇出版社出版。这套系列童话丛书一经面世,就广受小读者的喜爱。在江阴市新华书店,《魔法大师》成为高居榜首的畅销书,短短数月就售出了1000多本。
唐吉科德还是一名追求完美的处女座男孩。在文学创作过程中,怎样用词最恰当,怎样构思故事最完整流畅,这边的描写应该如何展开……诸如此类的问题,唐吉科德总会推敲很久,力求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将故事写得完美。在写作之路上,唐吉科德始终都在和自己“较劲”。
在《魔法大师》中,处处飞翔着想象的翅膀、处处闪耀着幻想的底色、处处充溢着奇妙的情趣。唐吉科德用一支魔幻的笔,带我们进入神奇的魔法世界。
童话之外的奇妙世界
唐吉科德并没有因为创作童话而放弃其他,他的生活五彩缤纷——
喜欢音乐。有着修长手指的唐吉科德,从幼儿园中班开始就坚持每天练习钢琴。回忆起第一次接触钢琴,唐吉科德便陶醉在优美的琴声中。《献给爱丽丝》《贝多芬奏鸣曲·悲怆》《彩云追月》是他的最爱。在空余时间,唐吉科德喜欢坐在钢琴前,弹几首曲子给爸爸妈妈听。2015年,唐吉科德轻松通过了钢琴十级考试。
唐吉科德也是一名科幻电影迷,最爱的是《星球大战》系列。谈及这系列影片,唐吉科德告诉初初:“我喜欢电影中妙趣横生、异想天开的情节,整体非常具有动感,电影立意也很有深度。”
唐吉科德三岁时,爸爸妈妈经常带他到图书馆去看书,唐吉科德热爱阅读的习惯就是从那时开始养成的。到幼儿园大班时,唐吉科德已经阅读了一百多本绘本读物,大大开阔了视野。课业之余,唐吉科德每天除了练琴,剩下的时间都用来看书。
唐吉科德爸爸唐麒认为,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特长和爱好,要让孩子快乐、有幸福感。唐爸爸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鼓励唐吉科德去进行天马行空的“胡编乱造”,激发创造力,活出自己的童真。
别人看到的是唐吉科德的收获,但妈妈李文霞看到的则是他的努力和坚持。唐妈妈称自己为“桑丘”,儿子写的东西,她不仅是第一读者,还会“上阵”帮忙。
唐爸爸说,在唐吉科德的世界里,开心就笑,不开心就哭,世界只有黑白两色,这让他活得特别开心自在。
A印象
江苏省江阴职工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副教授,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蔡崇武:
唐吉科德是个非常有灵气的孩子。当我读完了他的《魔法大师》第一部《古怪森林里的魔音》的初稿时,被他的充满儿童情趣的故事所吸引。那童心,那童真,那童趣,是所有的成人作家都铺陈不出来的!希望唐吉科德一直能保持着那种灵气,创造出他独有的变幻莫测的童话世界!
江苏省江阴市第二中学七(4)班班主任居老师:
唐吉科德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大家都知道他是童话大王,这和他的认真学习是分不开的。在课堂上唐吉科德认真听讲,主动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并思路清晰。在学校,唐吉科德也是一个热心肠的人,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江阴市第二中学七(4)班姚婷:
手里拿着一本刚刚出版的新书《打捞沉船——天台老手艺寻踪》。游走在作者的字里行间,我的心渐渐沉静下来,窗外的暑热和蝉鸣也渐弱渐远。
《打捞沉船——天台老手艺寻踪》是一本记录浙江天台一带手工艺人和工艺流程的书,图文并茂,使人可以轻易进入乡间日益势微的手工艺传承。
五千年的中国是乡土文明的传承。乡土文明最大的特点是高度稳固的熟人社会,大家彼此熟悉,互帮互助,多数信息都建立在熟人介绍的基础上。而每一个地区按照气候与物产,都会出现相应的手工产品和手工艺人。像龙泉宝剑、醴陵釉下彩瓷、婺州窑、兰州拉面、东阳木雕、苗族刺绣、苗族银饰等等,都将产品和地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我出生的地方在河北。小时候经常可以看到木匠、铁匠、烧窑匠、剃头匠、锔锅锔碗匠走街串巷招揽生意。这些艺人有的出自本村,有的来自邻村,都是五里八乡的,彼此叫得出各自的名字。他们大致都有自己的生存范围,一个村一个村地走,过一段时间再重新走一遍。由于时间久了,彼此熟悉,很多人都会放心地把自己需要修理改装或打制的物件交给他,去干别的事情。一般到了晚上或第二天,手艺人就会把完好的东西送到家里。可别小瞧这一份信任,在大多数家庭都是家徒四壁的情况下,一件铁器或一件家具可能在一个家庭的财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这是一种多年沉积的信任。一个外来的手艺人,很难一下子打破这种信任,获得生意。
手艺人的生意大多是流动的,走东家串西家,手艺人也因此有了一个形象的称谓“吃百家饭的”。他们遇到大的生意一般会住下来,由主人家提供一日三餐。遇到主人家厨艺好的,手艺人就格外卖力,一定要将自己最好的状态拿出来报答主人家。
手艺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手艺人的行走也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不同的只是由张家到了李家,由王村到了赵村。手艺人的每次行走都会收获一些家长里短的故事,作为日后炫耀其从艺历史的谈资。
手艺人是用手艺换饭吃,要养家糊口。自然手艺越好生意就越多。而这时的手艺和艺术无关,手艺人下功夫的是产品的使用价值。刀要锋利,桌椅要稳当,砖要烧得结实,只有那些吹糖人的不同,他们要讨小孩子欢心,才能掏出他们手心中攥得紧紧的硬币。
小时候,我最喜欢锔锅锔碗的匠人。不是因为他们敲打锅碗的清脆声音,而是因为这些匠人的手法拿捏。锔碗是技术活,小小钻头手工钻孔,既不能浅也不能深,浅了无法将钢钉嵌牢固,深了就会钻透碗壁“偷鸡不成蚀把米”。一个碗的裂纹视深浅长短而定锔几个钉,订好后再抹上防漏的白石灰。小时候觉得锔碗时的打孔和抹灰莫测高深,此时锔锅锔碗匠高度专注,好像手中的瓷碗在他的注视下变成了透明的物质,可由他任意行为。
看着《打捞沉船——天台老手艺寻踪》的各个章节,心中五味杂陈。随着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乡土中国正在节节败退。学一门手艺可以安心生活一辈子的经验已经被科技发展的洪水猛兽一口吞下,不能再指导下一代了。像锔锅锔碗这样的老手艺、老行当不仅日暮黄昏,而且大有消失的危险。
或许是《打捞沉船——天台老手艺寻踪》唤醒了我儿时的记忆,或许是乡土中国的手艺人都尊从同一个信条,翻看《打捞沉船——天台老手艺寻踪》中每一个艺人和手艺都感觉十分亲切。从竹、木、棉、布、草、金、银、铜、铁、石、泥、漆、彩、茶、药、书等关于手艺和艺人的记载中走过,我更像在品读儿时一篇篇色彩缤纷的童话故事。这故事中有创世纪的传说,有牧童的柳笛,有小溪流水,有杏花春雨竹林江南。日子像流水一样冲洗着记忆的最深处,那些在时光中一遍遍被打磨出光亮的老手艺散发着淡淡的幽香,让人望见诗意的远方。
感谢这本书的作者陈舟宝先生。他用十多年的时间,奔走于天台的乡间,像找寻多年失散的亲人一样将一个个被时光洗白的手艺和手艺人找到,并完整记录下来。追潮流容易,回溯时光难呀!这其间的辛苦和艰难,恐怕只有陈舟宝先生自己知晓。
天台县我没有到过,但十年前曾去过与之紧邻的黄岩。在黄岩,我虽品尝到了黄岩蜜桔,但没有看到《打捞沉船——天台老手艺寻踪》中记录的老手艺。这其中有我来去匆匆的原因,恐怕更多的还是因为天台更加偏远或者说距离乡土中国更近。
这些老手艺会不会消失?我无意探寻。恐怕会有一些像锔锅锔碗的手艺因为时代的进步物质的丰富而失去其存在的意义,但更多的手艺比如织锦、扎染、首饰等等还会长期的延续下去。尽管这些手艺的受众可能越来越小,但它不会消亡,就像十年前我从黄岩带回北京的竹凉席,细腻而平滑,触手如同微风拂来。十年后的今天,我躺在上面还能听到竹节声声中摇曳的清凉。
① 1920年—1931年,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的学者在战火中抢救了一大批中国民间传说及童话故事,为传统文化保留下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② 五十年后的1981年,台湾汉声出版社在北大、中大前辈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民间,上山下乡,遍访民间故事传人,形成本书最初的故事库。在采集而来的故事的基础上,在不失原有主题和趣味的状态下,改写成为完整、符合现代价值观的故事。在编写的过程中,汉声编辑会到游乐场边邀请正在玩耍的小朋友来听讲,以“听到故事开头的小朋友舍不得离开去玩皮球,一定要听完才罢休”为标准,最后才完成定稿。所以中国童话里的每一个故事,都能迅速地让孩子入迷,沉浸在传统民间故事瑰丽的想象力之中。
③ 《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不仅以故事吸引孩子,每一幅插图也饱浸传统文化的精髓。汉声从传统年画、皮影、刺绣、壁画、雕塑石刻中汲取技法,以毛笔、宣纸细细描绘,将故事中最精彩的部分化为一幅幅鲜活灵动,具有传统风味的图画,让孩子能在阅读精彩故事之际,同时习得中华传统美术的精髓。
④ 《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自从1982年出版以来,迅速风靡华人世界,三十年来畅销不衰,成为一代又一代华人共同的精神财富,成为中文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
⑤ 2012年,在初版三十周年之际,读客图书正式引进《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一个风靡全球华人世界数十年的传奇出版物,首次回到了故土。
翻开《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带孩子回归神奇、可爱、充满中华传统智慧的欢乐宝库。
故事目录:(共计375)
01-00-01汉声中国童话
01-00-02汉声中国童话.农历一月的故事 01-01-01一月一日.春节.春天的诞生
01-01-02一月一日.春节.年兽来了 01-02一月二日.归宁.傻女婿拜年 01-03一月三日.老鼠娶亲.老鼠嫁女儿
01-04一月四日.门神
01-05一月五日.开市.聚宝盆
01-06一月六日.开天辟地
01-07一月七日.人日.女娲造人
01-08一月八日.葫芦兄妹
01-09一月九日.玉皇大帝诞辰.十二生肖 01-10一月十日.太阳问答
01-11一月十一日.树下的傻农夫
01-12一月十二日.来宝求亲
01-13一月十三日.摇钱树
01-14一月十四日.狄青智取昆仑关
01-15一月十五日.元宵节.仁慈的马皇后 01-16一月十六日.开台圣王祭典.打败荷兰人的郑成功
01-17一月十七日.郑成功斩妖除魔
01-18一月十八日.巧妻
01-19一月十九日.烽火戏诸侯
01-20一月二十日.天穿日.天穿日的由来 01-21一月二十一日.变成蚂蚁的好鼻师
01-22一月二十二日.宋定国卖鬼
01-23一月二十三日.赵武灵王的新战术
01-24一月二十四日.蚕姑娘
01-25一月二十五日.矮子晏婴
01-26一月二十六日.虎姑婆
01-27一月二十七日.木匠根加
01-28一月二十八日.金块是谁的01-29一月二十九日.火德星君生日.永不熄灭的火种
01-30一月三十日.板桥三娘子
02-00汉声中国童话.农历二月的故事
02-01二月一日.皇帝大战蚩尤
02-02二月二日.土地公诞辰.土地公和土地婆
02-03二月三日.蒙古小骑士
02-04二月四日.隐身草
02-05二月五日.怪萝卜
02-06二月六日.水牛黄牛
02-07二月七日.老虎报恩
02-08二月八日.勇敢的姊姊
02-09二月九日.火牛阵
02-10二月十日.红嘴绿鹦歌
02-11二月十一日.惊蛰.雷公与闪电娘娘
02-12二月十二日.百花生日.护花使者
02-13二月十三日.河神娶妻
02-14二月十四日.奇妙的梨树
02-15二月十五日.岳飞诞辰.岳飞大破拐子马
02-16二月十六日.恰巧一对
02-17二月十七日.朹郭先生与狼
02-18二月十八日.披鹿皮的小孩
02-19二月十九日.半屏山
02-20二月二十日.灵芝姑娘
02-21二月二十一日.训练女兵的孙武
02-22二月二十二日.国医节.杏林春暖
02-23二月二十三日.传家宝
02-24二月二十四日.青稞种子
02-25二月二十五日.匈奴王的响箭
02-26二月二十六日.春分.傻子拔秧苗
02-27二月二十七日.红鲤鱼的珠子
02-28二月二十八日.三个近视眼
02-29二月二十九日.大舜耕田
02-30二月三十日.鬼王
03-00汉声中国童话.农历三月的故事
03-01三月一日.桃花源
03-02三月二日.臭头皇帝朱元璋
03-03三月三日.修禊.书法之圣王羲之
03-04三月四日.玄天上帝大战龟蛇
03-05三月五日.寒食.晋文公火烧绵山
03-06三月六日.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
03-07三月七日.陈平奇计
03-08三月八日.阿财和阿梅的宝猪
03-09三月九日.仙洞里的白米
03-10三月十日.锦中仙子
03-11三月十一日.黑夜里勤学的孩子
03-12三月十二日.清明.满山红绿的挂纸
03-13三月十三日.飞将军李广
03-14三月十四日.卖香屁
03-15三月十五日.保生大帝诞辰.行医济世的保生大帝
03-16三月十六日.小山子与红妞
03-17三月十七日.少年英雄霍去病
03-18三月十八日.黄石公三难张良
03-19三月十九日.太阳生日.太阳追月亮
03-20三月二十日.注生娘娘诞辰.陈靖姑收妖
03-21三月二十一日.泣血的杜鹃
03-22三月二十二日.三兄弟和紫荆树
03-23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辰.海上的女神妈祖
03-24三月二十四日.大舜做陶器
03-25三月二十五日.菜花蛇
03-26三月二十六日.机智的老婆婆
03-27三月二十七日.谷雨.李靖代龙降雨
03-28三月二十八日.烙饼师傅和懒妻
03-29三月二十九日.「鹿角还狗哥」
03-30三月三十日.仓颉诞辰.仓颉造字
04-00汉声中国童话.农历四月的故事
04-01四月一日.大巨人夸父追日
04-02四月二日.同心协力的十兄弟
04-03四月三日.美丽的镜泊湖
04-04四月四日.大冒险家张骞
04-05四月五日.李门环的故事
04-06四月六日.会说话的黑瓦盆
04-07四月七日.聪明的小曹冲
04-08四月八日.释迦牟尼诞辰.释迦牟尼的故事
04-09四月九日.荆轲刺秦王
04-10四月十日.会吹笛的哑巴
04-11四月十一日.蔡襄造洛阳桥
04-12四月十二日.蛇王生日.蛇郎君
04-13四月十三日.梅花鹿悠悠
04-14四月十四日.吕洞宾生日.好心的理发匠
04-15四月十五日.汉钟离生日.八仙闹朹
海
04-16四月十六日.山猫与穿山甲
04-17四月十七日.张古老选媳妇
04-18四月十八日.华佗生日.神医华佗
04-19四月十九日.四川浣花节.百花潭的故事
04-20四月二十日.神箭手的三个秘诀
04-21四月二十一日.董永与七仙女
04-22四月二十二日.娘炒芝麻谁知道
04-23四月二十三日.仁慈的老将军
04-24四月二十四日.蔡伦造纸
04-25四月二十五日.红河滩传奇
04-26四月二十六日.神农大帝诞辰.神农尝百草
04-27四月二十七日.孙叔敖与两头蛇
04-28四月二十八日.井底的小青蛙
04-29四月二十九日.紫桑椹与红桑椹
04-30四月三十日.葫芦狗
05-00汉声中国童话.农历五月的故事
05-01五月一日.百鸟床
05-02五月二日.哇!山不见了
05-03五月三日.五个大力士
05-04五月四日.金口玉言朱元璋
05-05五月五日.端午节.汨罗江畔的诗人 05-06五月六日.鸡鸣狗盗
05-07五月七日.巧圣先师诞辰.会飞的木鸟
05-08五月八日.威震西域的班超
05-09五月九日.日月潭的传奇
05-10五月十日.汉武帝与神仙酒
05-11五月十一日.天下都城隍诞辰.水鬼变城隍
05-12五月十二日.含羞草的由来
05-13五月十三日.霞海城隍生日.七爷八爷
05-14五月十四日.秃尾巴老李斗白龙
05-15五月十五日.朹汉的太空科学家
05-16五月十六日.谁的背上有黑手印
05-17五月十七日.孟姜女哭倒长城
05-18五月十八日.十三郎捉贼记
05-19五月十九日.公主樵夫对金钗
05-20五月二十日.稻米的由来
05-21五月二十一日.忠勇不屈的将军耿恭
05-22五月二十二日.万事不求人
05-23五月二十三日.神箭手与卖油郎
05-24五月二十四日.小狐狸和石榴王
05-25五月二十五日.过五关斩六将
05-26五月二十六日.石狮子开口
05-27五月二十七日.老鹬与大蚌
05-28五月二十八日.干将剑莫邪剑
05-29五月二十九日.瓠瓜枕
05-30五月三十日.槐树洞里的奇遇
06-00汉声中国童话.农历六月的故事
06-01六月一日.神奇的画笔
06-02六月二日.香蕉子
06-03六月三日.稻草人借箭
06-04六月四日.荷花生日.荷塘边的小画家
06-05六月五日.鲧偷了天上的泥土
06-06六月六日.大禹生日.大禹治水
06-07六月七日.大声嫂吓鬼
06-08六月八日.重造指南车的马钧
06-09六月九日.海上仙山
06-10六月十日.济公祭典.疯和尚济公
06-11六月十一日.甘甜的海水变咸了
06-12六月十二日.彭祖生日.彭祖为什么长寿
06-13六月十三日.相亲相爱的三兄弟
06-14六月十四日.自不量力的黑驴
06-15六月十五日.火烧连环船
06-16六月十六日.金鱼报恩
06-17六月十七日.受气筒
06-18六月十八日.爱说谎的白贼七
06-19六月十九日.观音得道.大慈大悲的观世音
06-20六月二十日.找宝剑的笨法子
06-21六月二十一日.姊妹潭与兄弟树
06-22六月二十二日.跃龙山的仙泉
06-23六月二十三日.孟母三迁
06-24六月二十四日.─.关公诞辰.曹操逃到华容道
06-25六月二十五日.大甲帽与大甲席
06-26六月二十六日.─.二郎神生日.李冰斗江神
06-27六月二十七日.七十岁的老孩子
06-28六月二十八日.还钱得子
06-29六月二十九日.墙壁里的宝库
06-30六月三十日.七捉七放南蛮王
07-00汉声中国童话.农历七月的故事
07-01七月一日.开鬼门.捉鬼大将军钟馗
07-02七月二日.蒙古少年的马头琴
07-03七月三日.人可以活几岁
07-04七月四日.清晨舞剑的少年
07-05七月五日.孙悟空偷吃人参果
07-06七月六日.金色的瓜楼
07-07七月七日.七夕.牛郎织女的故事
07-08七月八日.难倒孔子的小孩
07-09七月九日.新鬼和老鬼
07-10七月十日.淝水之战
07-11七月十一日.猫嘴里的夜明珠
07-12七月十二日.太上老君的青牛
07-13七月十三日.胡儿变汉人
07-14七月十四日.登仙桥传奇
07-15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地狱救母亲
07-16七月十六日.花木兰代父从军
07-17七月十七日.一代陀螺王
07-18七月十八日.金角银角的红葫芦
07-19七月十九日.害羞的彩虹
07-20七月二十日.酒杯里的小红蛇
07-21七月二十一日.金豆子和老公鸡
07-22七月二十二日.美腿换丑腿
07-23七月二十三日.顾恺之妙笔点睛
07-24七月二十四日.十一个赌鬼
07-25七月二十五日.齐天大圣诞辰.孙悟空三借芭蕉扇
07-26七月二十六日.聪明的老乌龟
07-27七月二十七日.老鼠精开运河
07-28七月二十八日.回头望娘的龙
07-29七月二十九日.真挚的友情
07-30七月三十日.关鬼门.钟馗嫁妹妹
08-00汉声中国童话.农历八月的故事
08-01八月一日.射太阳的勇士
08-02八月二日.后羿大战怪兽
08-03八月三日.秦琼当戬卖马
08-04八月四日.日月潭的独木舟
08-05八月五日.天可汗.李世民
08-06八月六日.吹笛石
08-07八月七日.蛇怎么长了脚
08-08八月八日.唐三藏西天取经
08-09八月九日.玄奘法师天竺取经
08-10八月十日.吴凤生日.骑白马的红袍老人
08-11八月十一日.白虎星薛仁贵
08-12八月十二日.月饼里的秘密
08-13八月十三日.月亮上的兔子
08-14八月十四日.砍不倒的桂树
08-15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嫦娥奔月
08-16八月十六日.潮神伍子胥
08-17八月十七日.天降明珠
08-18八月十八日.阿火旦打败法国兵
08-19八月十九日.巧嘴儿
08-20八月二十日.文成公主嫁吐蕃王
08-21八月二十一日.近视眼的一天
08-22八月二十二日.都江堰
08-23八月二十三日.宽宏大量的唐太宗 08-24八月二十四日.稻子的生日.白米饭的故事
08-25八月二十五日.阿铁背狼
08-26八月二十六日.李靖生日.风尘三侠 08-27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孔子周游列国
08-28八月二十八日.半路杀出程咬金
08-29八月二十九日.幸运的阿达
08-30八月三十日.不孝的丁兰
09-00汉声中国童话.农历九月的故事
09-01九月一日.天上的星星那里来
09-02九月二日.小人国的猎犬
09-03九月三日.诗仙李白
09-04九月四日.郭子仪单骑退敌兵
09-05九月五日.爱菊花的人
09-06九月六日.谁骗走了千佛洞宝藏
09-07九月七日.少年英雄赵匡胤
09-08九月八日.哪咤闹朹海
09-09九月九日.重阳节.费长房奇遇葫芦仙
09-10九月十日.螃蟹和紫舒草
09-11九月十一日.老天娘
09-12九月十二日.云梯和木鸟
09-13九月十三日.宝贝种子
09-14九月十四日.三潭印月
09-15九月十五日.月下老人牵红线
09-16九月十六日.小蟋蟀勇斗全胜将军
09-17九月十七日.判官审石头
09-18九月十八日.清水溪变浊水溪
09-19九月十九日.台北古城和老铁匠
09-20九月二十日.银杏仙子
09-21九月二十一日.冒牌的吹竽手
09-22九月二十二日.杨家将大破天门阵
09-23九月二十三日.拓荒女先锋天水婶
09-24九月二十四日.瓜王
09-25九月二十五日.山妖的大宫寨
09-26九月二十六日.高山向导王天定
09-27九月二十七日.黄雀报恩
09-28九月二十八日.石狮的眼睛流血了
09-29九月二十九日.老王半夜钓青蛙
09-30九月三十日.山顶上的石头羊
10-00汉声中国童话.农历十月的故事
10-01十月一日.太阳山的宝藏
10-02十月二日.周处除三害
10-03十月三日.老婆婆和知母草
10-04十月四日.团结的石榴兄弟
10-05十月五日.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10-06十月六日.国父诞辰.伟大的国父
10-07十月七日.爱依赖的蘑菇
10-08十月八日.狸猫换太子
10-09十月九日.不死心的精卫鸟
10-10十月十日.庄子的故事
10-11十月十一日.巾帼英雄梁红玉
10-12十月十二日.三百年前台*湾历险记 10-13十月十三日.退走海水的老树枝
10-14十月十四日.芦笙吹起来了
10-15十月十五日.知音好友
10-16十月十六日.纺织娘
10-17十月十七日.关子岭的仙奶泉
10-18十月十八日.忠贞不屈的文天祥
10-19十月十九日.落难好汉林冲
10-20十月二十日.三个王子捡柴
10-21十月二十一日.成吉思汗铁木真
10-22十月二十二日.五彩的玉田
10-23十月二十三日.雪地里的竹笋
10-24十月二十四日.穷夫妻的银元
10-25十月二十五日.苏朹坡游赤壁
10-26十月二十六日.石头人斗青鱼怪
10-27十月二十七日.会听鸟语的公冶长 10-28十月二十八日.狐兔猴马的故事
10-29十月二十九日.夜郎公主
10-30十月三十日.南丈崖遇仙记
11-00汉声中国童话.农历十一月的故事 11-01十一月一日.三宝****下西洋
11-02十一月二日.杨师傅雕龙记
11-03十一月三日.韩非子说故事
11-04十一月四日.公鸡一叫天亮喽
11-05十一月五日.阿柳和百灵鸟
11-06十一月六日.枣核小英雄
11-07十一月七日.高亮夺水
11-08十一月八日.冬至.螃蟹背上的牛蹄印
11-09十一月九日.猎人让格和龙女
11-10十一月十日.生病不看医生的竹子 11-11十一月十一日.鲛人的珍珠泪
11-12十一月十二日.苏小妹三难新郎官 11-13十一月十三日.镜子里的人是谁
11-14十一月十四日.木头姑娘
11-15十一月十五日.抗日英雄莫那道
11-16十一月十六日.枫树林里的红泉
11-17十一月十七日.黄道婆织棉布
11-18十一月十八日.哥哥你真聪明
11-19十一月十九日.红头村传奇
11-20十一月二十日.徐文长妙人妙事
11-21十一月二十一日.塞翁的马跑了
11-22十一月二十二日.老虎表哥猫表弟 11-23十一月二十三日.戚继光大破海盗 11-24十一月二十四日.究竟谁最大
11-25十一月二十五日.两个老朋友
11-26十一月二十六日.芦花袄子
11-27十一月二十七日.二人修仙记
11-28十一月二十八日.天上来的雷官
11-29十一月二十九日.猴子是怎么来的11-30十一月三十日.找太阳的母子
12-00汉声中国童话.农历十二月的故事
12-01十二月一日.爬上天梯的伏羲
12-02十二月二日.桃花女斗周干
12-03十二月三日.二郎担山
12-04十二月四日.替老婆婆看家
12-05十二月五日.林则徐禁鸦片
12-06十二月六日.人和石头的战争
12-07十二月七日.城门下遇仙记
12-08十二月八日.铁路先锋詹天佑
12-09十二月九日.葫芦郎
12-10十二月十日.义贼廖添丁
12-11十二月十一日.三棵油树
12-12十二月十二日.金老爷请客
12-13十二月十三日.红衣娃娃的金锥
12-14十二月十四日.布谷鸟和黑貂
12-15十二月十五日.童子军四十一号
12-16十二月十六日.尾牙.两个土地公
12-17十二月十七日.月亮姑娘
12-18十二月十八日.非洲先生杨西昆
12-19十二月十九日.小狐狸的威风
12-20十二月二十日.李勇智擒八只狼
12-21十二月二十一日.兔子的短尾巴
12-22十二月二十二日.乞丐办学堂
12-23十二月二十三日.冬天里的玫瑰
12-24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灶.厨房里的灶神
12-25十二月二十五日.新年的故事.(1)谈年俗
12-26十二月二十六日.新年的故事.(2)剪窗花
12-27十二月二十七日.芬芳洁白的水仙花
12-28十二月二十八日.大桃树下的门神
12-29十二月二十九日.王小二过年
瞧呀!动物们果然都身怀绝技,吉吉国王萧酒地抛出桃子,尾巴一翘一翘,屁股一扭一扭的,嘴中不念念有词,显得十分悠闲,可仔细一看,却发现他已经“汗流满面。”吉吉国王心眼儿比小鸟还小,他一听见观众们对自己指指点点,那小心眼又被绳子“绑”住了,速度自然就放慢了,忽然,一个桃子直砸向吉吉,他立刻被疲劳冲昏了头,晕倒在地,红牌也毫不留情地露面了。
小兔子正与小鸡们举行“跳远”比赛,小鸡们简直微不足道,小兔子便骄傲了,决定等等小鸡,没想到小鸡脚一滑,掉进石坑中,小兔子的两只手正要伸出,但好胜心占领了一切,它急忙奔向胜利的红线,准备迎接胜利。
再往水区一看,咪咪正与小白比钓鱼呢!观众们议论纷纷:“小白怎么敢和捕鱼能手咪咪比呢?简直不自量力呀……”
面对观众们的不屑,小白并没有放弃,仍然固执地奋斗,尽管——只钓了三条。咪咪看着自己满满的一桶鱼,再瞧瞧小白的鱼,不屑地瞟了他一眼:“就这水平还敢跟我比?我等等你吧,哈哈……”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咪咪看着鱼儿直发呆,口水直流三千尺,好像在思索着什么。它摸着肚子恍然大悟:“我钓了这么多鱼,吃一点也没有影响!”于是,它一口接一口地吃了起来。
呀!小白的桶已经装满了一大桶了,正准备钓第二桶呢!而咪咪的桶里只剩可怜巴巴的三两条了,冠军是谁,一目了然了!
自从清明节被国家正式确定为法定假日之后,除了人群拥挤、交通阻塞以及“清明节”的民俗学含义充斥媒体之外,关于当下丧葬业的争论,每年这个时候总是显得引人注目;但在这段时间之后,除非自家不得不办丧事,人们又大多绝口不提此事。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中,丧葬已经成为一个极其敏感、忌讳,而又矛盾百出的话题。
但清明节的恢复毕竟为重新理解和讨论它提供了一个机会。虽然人们还远没有突破各种含混与神秘,但争论却足以使我们看到中国丧葬问题上的种种矛盾和乱象:在当代中国大城市中,人们已经很难在街上看到出殡的情形;但在农村乃至很多中小城市里,丧礼却顽强地坚持着传统形态。随着各种宗教的复兴,与丧葬相关的法事、道场也越来越热闹。一方面,丧葬业变成非常暴利的产业,人们总是哀叹死不起人;另一方面,丧葬却越来越成为一个极其边缘的行业,只要有机会找到正当职业者,往往不会去选择埋死人,而从业者常常腰缠万贯,却连对象都找不到。一方面,地方政府以打击封建迷信的名义平掉乡间原始的土坟;另一方面,拔地而起的城市墓园又让人们越来越忧虑未来的环保问题。人们不知道怎样为死去的亲人寻找一个平静的安身之处,不知道该如何对待那些亡者的宛在音容,更不知道自己百年之后所葬何处。只能在一年一度的争论声中,用越来越少的纸钱寄托一点可怜的思念之情。
在传统中国的礼制体系当中,冠礼、婚礼、祭礼、乡饮酒礼、射礼、朝聘之礼几乎已荡然无存。唯独丧礼,虽然现代政府三令五申、拼命改变,因它而起的冲突也此起彼伏,但时至今日,《朱子家礼》中描述的丧礼过程,仍然比较完备地在广大农村甚至一些小城市中上演着。虽然如丧服等已被加入很多现代元素,但传统丧礼的基本程式和架构,仍然抵抗着政治和商业的各种诱惑,在几乎得不到现代主流话语任何认同的不利情境下,竟然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这种与古典礼制几乎唯一的联系纽带意味着什么呢?现代知识分子大概很难讲出一个道理。因为在他们绝大部分人眼中,这些乡村社会的仪式,只不过是顽固不化、愚昧民众的封建残余,是毫无意义的铺张浪费,不是早该弃如敝屣的瞎折腾,就是各级官员借以敛财的借口。即使那些对传统丧礼持有一点正面评价的人,最多也只不过把它当作值得欣赏和保留的民俗遗产。可这种与主流意识形态对抗了几十年而依然坚守的传统,真的只是民族文化风俗的一种残存而已吗?
二、现代中国的丧礼改革
早在二十世纪初,中国就出现了一些新式追悼会,如邱震、吴长姬、陈天华、潘子寅、惠兴、李叔同之母的追悼会等。一九一二年八月,民国临时政府公布《礼制》,明确规定丧礼中以鞠躬礼代替跪拜礼;十月的《服制》中规定,以黑纱代替丧服。不少西化的知识分子呼吁改变传统丧俗,特别是革除迷信的内容。胡适更是在自己母亲去世之际大谈新式丧礼。不过,这些呼吁大多只停留在精英层面,并没有对民间的丧俗产生实质影响。
一九二八年,国民政府制定了《礼制案》,其中的《丧礼草案》虽然进一步废除旧丧礼中的迷信风俗,但将丧服恢复到了白衣白冠。一九四三年,戴季陶在重庆北碚主持制礼工作会,制定《中华民国礼制》,其中的凶礼部分,既考虑到多年来丧礼改革的成果,也照顾到传统礼制的基本精神。其中根据时代精神,对丧服有详细规定。如古代丧服中,妻为夫斩衰三年,而夫为妻齐衰期年,而此礼制将夫妻间的丧服均改为齐衰三年,以体现男女平等精神。儿女不论婚否,为父母均斩衰三年。夫为岳父母、妻为公婆,均为齐衰期年。
可这些细节都未能在民间形成真正的影响。民国时期最实在的丧礼变革只发生在国家顶层的“国丧”上,包括国葬、公葬、追悼会等。辛亥革命之后,传统的君臣关系被打破,但民国政府要以新式礼制塑造中华民国与国民之间的关系,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如何以“国丧”的方式来纪念民国的英雄与领袖。赵丙祥教授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正是以这种“国丧”开始了现代中国丧礼的塑造。
民国政府认为,领袖与每个公民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领袖去世的时候,公民们必须以某种恰当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怀念,同时也以此来表达对国家的认同与崇敬。一九一六年,袁世凯逝世,中华民国举行了第一次国葬。他的丧礼既是变相的帝王丧礼,又展示出未来民国国丧的很多重要因素。同年十二月十八日,中华民国国会通过了《国葬法》;此后黄兴、蔡锷、程璧光、李仲麟、林修梅、伍廷芳、廖仲恺等人都享受了国葬。一九二五年,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民国国会当即决定实行国葬,但直到南北统一之后的一九二九年,南京国民政府才举行了盛大的奉安大典,这是现代历史上划时代的一次葬礼。
孙中山的奉安大典,规模远远超过了袁世凯;而它又完全去除了袁氏丧礼中的帝王因素。南京国民政府派出了宣传列车,车头悬挂孙中山遗像、国民党党旗、民国国旗,从浦口北上,在经停的每一站向民众做宣传活动,直到北平。迎榇车再由北平开出,到浦口,再登军舰渡江,在南京举办大规模的公祭活动,最后奉安于紫金山之陵墓。一路对孙中山的宣传是:“中国国民革命的导师,中华民国的创造者,世界弱小民族的救星。”
当时正值国民政府黄金十年的初期,各个方面欣欣向荣,以如此盛大的典礼纪念民国缔造者,宣扬民国政府的政治理念,其巨大意义远非当年袁氏丧礼所能比拟。这一典礼遂成为现代中国“国丧”的完美标准,对塑造民国礼制,界定现代国家及其领袖与人民的关系,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一九三零、一九四八年,南京政府接连颁布了第二、第三部《国葬法》,基本内容都被包括在了北碚所定《中华民国礼制》凶礼篇的特典部分。
除去国葬之外,民国政府也分别对军队中的丧礼、公葬、公祭、追悼会等做出了规定。虽然民间大规模的丧礼改革并未真正完成,但各级政府人员的丧礼模式基本确立了,这就使得民国社会的丧礼结构发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变化:从国家领袖到公务人员,与一般民众之间的丧礼有了结构性的巨大差异,至于“事父以事君”的模式当然被彻底终结。大部分地区的丧礼虽然仍然保持着朱子以来的基本模式,但这种结构性的分野,使它和国家主流话语完全脱节,渐渐蜕化成地方风俗。
nlc202309051427
民国时期,中共方面一直没有制定过专门的丧礼规定,但从若干记载和回忆录来看,中共人物(如刘志丹、彭雪枫、张浩)的追悼会与国民政府规定的公葬和追悼会是基本一致的。一九四四年九月五日,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在安塞烧炭遇险牺牲,毛泽东在他的追悼会上说:“今后我们的团体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伙夫是战士,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这篇讲话后来经过修改,就是著名的《为人民服务》。
这篇文章在中国现代丧葬史上的意义在于,它要把追悼会制度介绍到普通民众当中。一九五六年四月二十七日,毛泽东写了《倡议实行火葬》的倡议书,说:“实行火葬,不占用耕地,不需要棺木,可以节省装殓和埋葬的费用,也无碍于对死者的纪念。”至于火葬的推广方案,他指出:“在人民中推行火葬的办法,必须是逐步的;必须完全按照自愿的原则,不要有任何的勉强。”其中,“在少数人中,首先是在国家机关的领导工作人员中,根据自己的意愿,在自己死了以后实行火葬”。至于那些传统上实行土葬的地区,“在人们还愿意继续实行土葬的时候,国家是不能加以干涉的;对于现存的坟墓,也是不能粗暴处理的。对于先烈的坟墓以及已经成为历史纪念物的古墓都应当注意保护。对于有主的普通坟墓,在需要迁移的时候,应当得到家属的同意”。这篇文献开启了以火葬为主题的当代丧葬改革史,其主要原因是节省土地和费用。但是,今天在中国大陆随处可见的强制火化,却是毛泽东坚决否定的;那些粗暴平坟迁坟的行为,他也已经预先批判了。
三、当代的丧礼改革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为人民服务》中提倡的追悼会和《倡议实行火葬》中建议的火葬,确实只限制在国家机关的领导与工作人员之中,直到一九八五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才明确宣布了当代丧葬改革的两个基本目标:打击封建迷信和节省土地。一九九七年,国务院发布《殡葬管理条例》,进一步修正和细化了《暂行规定》中的相关条目。
从此以后,各地农村因为强行推行火葬而发生的冲突简直随处可见。许多人家为了避免火葬,连夜将去世的老人偷偷埋葬,不举行任何形式的丧礼或追悼会。而地方政府一旦发现,往往会强行挖开坟墓,现场“火化”,就引发了老百姓和政府机关的激烈冲突。有些地方干脆用“以罚代化”的方式解决问题,即让死者家属交出规定的罚款,然后任他们土葬。
推行火化变成了官民双方的拉锯战和捉迷藏,而最初推行火化的两个目的—打击迷信和节省土地,已经被彻底丢弃了。我们在现实中看到的情况是,人们在接受了火化之后,照样举行盛大的传统丧礼,而且最后还在隆重的出殡仪式之后,将装着骨灰的棺材葬进自家的祖坟之中,堆起一个大大的坟头。火化,只不过成为整个丧礼仪式中的一个环节而已。火化的改革除了增加官民冲突、导致恶性事件之外,可以说效果极为有限。这样的改革,究竟意义何在呢?
相对而言,在主要大中城市里,现代的丧葬模式得到了普遍接受,私营殡葬单位的介入虽使殡仪和墓葬业变得越来越市场化,但市场竞争也创造了更多的空间。但总体而言,目前中国城市中的丧葬制度仍然处于相当大的混乱之中。比如国营殡仪馆大多按照民国以来的追悼会模式设置,形成了所谓的“一三一模式”(念一遍悼词,三鞠躬,转一圈),其粗糙与程式化已经饱受诟病。而在丧礼实践中,大多数人家不可能只满足于这样的模式。在城市规划比较宽松或接近农村的地区,人们尽可能在家中摆设灵堂,殡仪馆仅仅是“火葬场”,即火化尸体的地方。人们会在家中完成自己真正看重的装殓、守灵、吊唁、发引等仪节,最后时刻再到火葬场去处理尸体。那些在家中主持仪式者,都是亲友或单位中德高望重、知书达礼的前辈;但殡仪馆与公墓里主持追悼会、火化和下葬者,则被当作处理死人的陌生工人,虽然不得不向他们交钱,但人们不会尊重他们,不愿意把他们当作礼俗专家,更不愿意和他们有进一步的交往。这使得中国的殡葬业越来越成为尴尬而又充满暴利的行业。人们之所以慨叹“死不起人”,并不仅仅是因为丧葬业开价太高,更重要的是,他们无法在殡仪馆和墓园中感到温暖和尊重,不能通过他们的工作使死者安息、生者释怀。他们所面对的,并不是帮助他们慎终追远的社会礼仪事业,而是像处理垃圾一样处理尸体的人体垃圾站。而近些年甚嚣尘上的所谓“骨灰抛洒”、“循环使用墓穴”等葬法,打着埋葬尸体的幌子,实行处理尸体、清理垃圾之实。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挫骨扬灰、死无葬身之地乃是针对十恶不赦者的极刑。现在,这种“极刑”竟然被堂而皇之地当作高价出售的埋葬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墓园的绿化再漂亮、墓型设计再精巧,人们看到的也只是残忍、冷漠和恐怖。
新式葬法往往是以生态环保的面貌出现的。虽说在墓园当中,每个人都只能享有两平方米的公墓用地,但材料都是大理石,上千年也不会颓坏。比如,北京已有两千万人口,到一百年后,就要多出两千万个新墓地,占用四千万平方米的用地,届时北京城将彻底变成一个被坟墓包围的城市。这正是现代殡葬业造成的。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又如此重视丧祭之礼,但我们今天并没有看到铺天盖地的坟墓。土坟虽然有坟头,但随着时代的推移,出了五世之后,血缘关系愈来愈疏远,上坟之人会越来越少,百年左右,不需要人为地平坟毁墓,很多坟头就会自然风化,慢慢平掉的;即使留下一些坟头,土坟总比大理石的坟头要环保得多。但在现代墓园当中,大理石的坟墓使人们不得不面临伦理和文化上的困境:究竟是强行把坟墓凿掉,还是让坟墓包围城市?在中国文化中,开坟掘墓可是要断子绝孙的。而那些所谓的“树葬”、“草坪葬”,其环保意义和土坟相似,却丧失了本来的文化意义,这既让生者背上不孝子孙的骂名,又让死者遭受死无葬身之地的酷刑,怎么可能让人们心甘情愿地接受?
四、现代丧礼的原则
所有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就是如何确立现代中国人的礼制生活。百年来,现代中国的丧葬改革大体有这样几个方面:一、建立适应现代自由平等观念的礼节;二、确立现代国家的神圣性及新式国民关系;三、革除各种迷信因素;四、确立节俭文明的丧葬习俗;五、节省土地和保护环境;六、通过丧礼告慰死者,安顿生者,表达哀思,尤其是子女对父母的孝敬之情。最后一点相当重要,是古代丧礼根本的礼意,也是民国政府丧礼改革和毛泽东两篇重要文献中都一再强调的,可惜在今天的丧葬管理条例中却越来越淡化。
nlc202309051427
而前五个方面,从民国初年大多就已经成为人们思考的因素了。民国以来的丧葬改革,在强调平等和建立现代国家意识两个方面是成功的,但以“反对迷信”名义来改革丧礼,效果不佳不说,而且有过犹不及之嫌。首先,丧礼的基本态度是“事死如事生”、“祭神如神在”。孔子说:“之死而致死之,不仁而不可为也;之死而致生之,不知而不可为也。”对于去世的亲人,如果真的忍心认为他已经彻底不存在了,是不仁,所以丧礼中的很多安排,都是假定他的灵魂仍然存在于某处;但如果真的相信他的灵魂还存在,那就是不智。丧礼的安排,就是要在仁智之间寻求一个微妙的平衡。以事死如事生的态度对待父母的灵魂、木主、画像,或别的什么替代符号,这是对他们在世时孝敬之情的一种延续,是对我们自己生命的负责。丧礼中的很多用具,包括僧道仪式,起到的正是这种作用。像现代丧礼和追悼会中不断使用的“永垂不朽”、“英灵不昧”等说法,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相信那些英灵真的会永远存在于某个地方,它们起到的作用,和传统丧礼中的那些“迷信”并不矛盾。其次,从现代的角度看,无论是民初的科学主义和反宗教风潮,还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消灭迷信甚至“文革”时波及宗教的举措,结果都南辕北辙。特别是在宗教多元化的今天,只要它本身合法,相信其丧礼形式不会对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危害,我们更没有理由以打击迷信的名义来反对各个宗教传统中的丧礼。
又如“确立节俭文明的丧葬习俗”,其实就是传统经典中反复强调的内容。儒家虽然重视丧礼,但并不认为应该无原则地铺张浪费。明清之际,对于民间流行的大操大办,甚至娱尸的现象,儒家士大夫有过非常激烈的批评。孔子站在保持礼意的层面提倡“丧,与其易也宁戚”,和他所谓“礼,与其奢也宁俭”并不矛盾。称家之有无,以尽爱敬之情,原则上提倡节俭办丧事,但不能为节俭而节俭,甚至取消丧礼最核心的意义,那是墨家的态度了。节省土地和环保,应该认真对待,但不能因此而损害丧礼的本来意义。所有这些都必须服务于最根本的原则,即以丧礼来安顿人们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总是纠缠于前五个方面,而不考虑丧礼的实质礼意,就会把这些礼意挤压掉,甚至最终变得一点不剩。结果,每到丧事之时,人们不再考虑如何告慰死者,如何节文人情,而是考虑怎样避免最不体面的办法,考虑怎样还可能留得一点葬身之地;而殡葬单位所考虑的,却又是怎样使人们尽可能火化,怎样使丧事不影响公共秩序和城市交通,怎样按照规定购买墓地继而将来销毁墓地,等等。存在关注点如此严重不同的鸿沟,怎么可能有益于社会、提升人们精神生活?丧葬事业变成处理尸体的人体垃圾场,也就是必然的结果了。
“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当年,民国政府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制礼作乐,而没有建立真正强大有力的国家、发展最基本的经济生活,显然不合时宜。而今,一个强大的现代国家早已在中国大地上矗立,而且经过三十多年的经济建设也解决了大部分人的吃饭穿衣问题,但人们的精神状况却处在极其混乱的状态,早就到了考虑精神生活和价值归属的时候了。在这样的时代,还忙于强迫火葬、推广追悼会,不仅不会像当初那样确立国家的神圣性,反而会侵蚀已经确立的神圣性。使每一个逝者安宁地躺在这块神圣的土地之下,使每一个生者最自然地在这块土地上表达他的喜怒哀乐,使中国文化最看重的人情自然得到丰厚的滋养,使每个家庭养生送死没有遗憾,人们能以最健康的心态爱敬他周围的每一个人、他所属的团体、他热爱的国家,“整个人民团结起来”,也许就能得到真正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