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卫生管理基本情况

2024-09-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校卫生管理基本情况(推荐12篇)

学校卫生管理基本情况 篇1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以下简称《意见》)、2008年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召开的全国学校卫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卫生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管理与监督工作的通知 》(卫办发[2010]30号)(以下简称《通知》),切实维护青少年群体的身体健康,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省开展了一系列有关工作,现将学校卫生管理与监督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切实加强学校卫生管理与监督工作

(一)学校卫生管理与监督工作是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广大青少年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全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以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从维护和促进广大青少年身体健康的高度,深刻认识到做好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性,把贯彻落实《意见》和《通知》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坚持预防为主的学校卫生工作方针,积极做好学校卫生管理与监督工作。

(二)认真履行监管职责。

1.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要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认真落实《意见》和《通知》精神要求,将加强学校卫生工作作为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之一,将学校和学生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在经费投入、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予以必要

保障。要在职责范围内对学校开展传染病防控、食品及饮用水卫生、教学卫生、健康教育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按照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本地区学校卫生工作的具体方案及政策措施,认真落实职责范围内的各项措施和工作。

二、明确重点,认真履职,把学校卫生监督工作落到实处

(一)强化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的监督检查。

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要按照当地卫生、教育行政部门要求积极主动、科学有效地做好传染病防控监督指导工作,将监督学校落实各项传染病防控措施作为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针对学校要重点监督检查以下内容:

1、检查是否建立和完善传染病防控制度;

2、检查是否落实疫情报告等各项防控措施;

3、检查使用的消毒产品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4、检查医务室医疗废物处置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针对托幼机构机构要重点监督检查以下内容:

1、检查建立和完善传染病防控制度、消毒管理制度;

2、检查是否落实晨检、疫情报告等各项防控措施;

3、检查是否对室内空气、餐(饮)具、毛巾、玩具和其他幼儿活动的场所及接触的物品定期进行消毒,是否有完整的消毒记录;

4、检查使用的消毒产品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5、检查卫生室医疗废物处置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二)加强学校饮用水卫生监督检查。

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要按照当地卫生、教育行政部门要求

做好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要主动深入学校,指导学校做好饮用水卫生管理工作。要建立学校饮用水供水基础档案,了解每所学校饮用水的供水方式,掌握水质卫生状况。使用集中式供水的要在学校内设置末梢水采样点;使用二次供水设施的要加强对设施的消毒监管;采用自建水厂供水的要取得卫生许可证后方可供水,并配有水质检验室;采用直饮机供水要定期更换滤芯,并要索取合格的水质检测报告;饮用饮水机的要有卫生许可批件。在每学期开学前应对全校的饮用水卫生状况进行一次检查,尤其是对寄宿制学校要有指定饮用水卫生管理人员,定期对饮用水水中的余氯进行测定,及时动态地了解供水管网情况,水质卫生状况,防止介水传染病的发生。要求对城市学校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每季度不少于一次,对农村学校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每年不少于两次。

(三)督促学校落实各项基本卫生条件。

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要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开展以下工作:

1、开展对新、改、扩建校舍监督检查和指导。根据《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等法规、标准,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利用暑期对学校校舍的新、改、扩建的技术指导;在秋季开学之前,联合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对新、改、扩建学校校舍的监督检查。

2、开展学校卫生基本情况摸底调查和学校基本卫生状况监督检查。根据省卫生厅《2010年全省卫生监督重点检查计划》,要求今年

各市对辖区内全部学校开展基本情况调查,覆盖率达100%;在完成卫生厅文件要求的学校基本卫生状况监督检查覆盖面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监督检查覆盖面。

3、开展卫生监督员培训。省卫生监督所将对各市学校卫生监管人员进行师资培训。各地卫生监督机构也要对学校卫生监管人员开展学校教学环境、生活设施卫生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培训,统一检查标准和要求,保证学校卫生工作有效开展。

4、加大督促推进力度。对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学校基本卫生标准或存在卫生安全隐患的,应当提出整改建议,并书面通报教育部门;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应当会同教育部门向当地政府报告。

(四)强化学校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

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要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开展以下工作:

1、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利用暑假时段,开展学校食堂设施、设备的改造、检修,更新和添置必要的卫生设备,使食堂食品加工流程更加合理、规范,设施更加完备,食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2、扎实开展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对所有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食品安全隐患排查,重点检查食堂加工场所卫生条件、餐用具清洗消毒、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培训等制度落实情况。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原料采购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原料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杜绝采购和使用来历不明和不能提供索证材料的食用油、猪肉等食品和食品添加剂。

3、加强学校集体供餐配送单位和学校周边餐饮单位监督检查,取缔无证经营,整治超许可范围提供餐饮服务的行为。

4、落实学校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督促各级各类学校建立食品安全制度和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开展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

(五)开展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工作监督检查。

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要按照当地卫生、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加强对学校应急体系机制建设、应急预案拟定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及应急知识、技能宣教等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结合传染病防控、饮用水卫生、基本卫生条件、食品安全等监管工作,及时发现风险隐患,督促排查,全力减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害。

三、密切协作,把握关键,有效开展学校卫生管理与监督工作

(一)开展监督工作,及时通报。

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要按照当地卫生、教育行政部门拟定的学校卫生监管工作的政策、措施,开展学校卫生管理与监督工作,并及时通报有关工作信息和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提高学校卫生工作成效。

(二)加强技术指导,提高学校自身卫生管理水平。各级卫生卫生监督机构在学校卫生监管工作中,要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指导与服务意识,寓监管于服务中,查、帮、促相结合,优服务、严监管。针对学校卫生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合理、可行的指导建议,协助学校建立完善食品、饮用水和传染病防控等有关卫生管理制度,及时调整、强化、落实相关防控措施,从整体上提升学校自身卫生管理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管理与监督队伍建设。

学校卫生管理基本情况 篇2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自行设计并下发学校卫生报表,内容包括学校卫生基本情况、传染病管理、食品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等,要求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辖区内学校开展调查,对全省19个市(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学校卫生基本情况

大学、中学、小学开展学生体检的分别有87.50%,61.66%和36.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5.28,P<0.01);城市与农村中小学开展学生体检的分别占75.58%和37.95%(χ2=827.87,P=0.000)。学生健康档案建档率大学高于中学,中学高于小学,分别为64.42%,39.57%和23.37%(χ2=407.209,P<0.01);城市与农村中小学开展建档工作的分别占55.00%和2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0.49,P<0.01)。各类学校卫生基本情况见表1。

注:()内数字为百分率/%。

2.2 传染病防治管理情况

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对学校校医院、卫生室进行检查。大学、中学、小学设有传染病防治管理机构和建立制度的分别占89.29%,81.30%,72.13%(χ2=71.642,P<0.01)。城市小学与农村小学开展了新生入学接种证查验登记工作的分别占88.38%和60.62%(χ2=159.885,P<0.01),可见小学在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方面存在很大问题,以农村小学最为明显。见表2。

注:()内数字为百分率/%。

2.3 食品、饮用水卫生情况

依据《食品卫生法》、《学生集体用餐管理办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对学校食品卫生、生活饮用水情况进行了全面的监测检查。大学、中学、小学食品从业人员持证率分别为99.23%,84.16%和75.97%(χ2=1 315.193,P<0.01)。大学、中学、小学餐饮具监测合格的学校分别占93.18%,58.09%,29.22%(χ2=602.121,P<0.01)。各类学校食品卫生情况见表3。

对4 294所学校进行了生活饮用水调查,市政供水合格率为93.68%,二次供水合格率为44.95%,自备供水合格率为45.08%(χ2=1 220.452,P<0.01)。各类学校饮用水调查情况见表4。

注:()内数字为百分率/%。

注:()内数字为百分率/%。

3 讨论

由监测结果可见,四川省各类学校卫生工作均存在校医和保健教师数不足和学生健康体检不能落实等问题。《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按学生人数600∶1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而四川省大学/大专的比例是999∶1,中小学约为1 200∶1,远远低于条例规定要求。尤其是还有很多中小学校没有设校医和专(兼)职保健教师,大学情况仅稍好于中小学校,其主要原因是社会重视程度不够,学校普遍存在重教学、轻卫生的现象,缺乏校医岗位编制,制约了学校卫生工作的开展。此外,中小学生健康体检无专项体检经费保障,只有42.38%的学校能坚持开展每年一次学生健康体检工作,27.26%的学校建有学生健康档案,大学高于中学,小学最差,城市中小学好于农村中小学。受教育经费“一费制”影响,加之健康体检缺乏专项经费,特别是农村学校经济条件较差,经费短缺,致使很多学校学生健康体检工作处于滑坡停滞状态,学生健康档案不健全。

本次检查的各类学校中,约70%开展了有关各项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还有近30%的学校未开展相应工作,农村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比较薄弱,主要因为部分学校领导及校医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意识不到位,责任心不强,工作流于形式,学校没有建立学生传染病、常见病及慢性病登记和报告制度,学校校医和保健教师不能及时掌握和了解在校学生的健康状况。因此,应加大卫生监督监测和宣传力度,督促和帮助学校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做好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保障广大学生身心健康。

食品卫生问题是各类学校存在的共性问题。从食品卫生监测结果可见,大专院校地处城市,食堂的各方面条件较好,管理比较完善,监测结果较好;中小学校情况较差,尤其突出的是餐饮具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低。近年来,随着学校后勤制度的改革,大部分学校食堂实行私人承包经营。承包者卫生意识淡薄,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卫生状况,加之一些学校监管不力,给卫生部门监督监测工作带来了难度;还有个别学校食堂卫生设施简陋,存在发生食物中毒的隐患,不能确保饮食卫生安全。

在饮用水卫生方面,大部分市政供水的学校监测结果合格,但二次供水和自备供水的学校监测合格数不到50%。究其原因,由于二次供水与自备水源容易造成水体污染,如蓄水池未及时清洗或消毒环节未按规范操作,细菌学指标易超标;有些蓄水设施陈旧,材料老化,使二次供水中一些理化指标含量增高[1],也是导致学校饮用水水质不合格的一个重要原因。针对学校食品卫生和饮用水卫生问题,卫生部门应当加大监督和监测工作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学校应积极主动配合卫生部门工作,切实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安全,杜绝因饮用水污染引起传染病的发生。

根据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系统2007年对全省学校卫生的监测结果和情况分析,建议教育和卫生部门加强联系与配合,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国家教育部、卫生部的要求,设立医务室,配备校医,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学生健康体检工作,建立学生因病缺课、晨检、慢性病、伤害登记制度,做好传染病防治和学生常见病监测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摘要:目的了解四川省各类学校传染病管理、食品卫生和饮用水卫生等情况,为制定相应工作策略,促进学校卫生工作的发展提供依据。方法设计并下发学校卫生报表,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从学校卫生基本情况、传染病管理、食品与饮用水卫生各方面看,大学情况最好,中学次之,小学较差;城市学校好于农村学校。结论教育和卫生部门应加强联系,加大卫生监督、监测力度,切实保障学生身体健康。

关键词:传染病控制,食品检查,中小学生卫生保健服务

参考文献

剖析学校卫生管理人员存在的问题 篇3

关键词:学校 卫生工作 卫生管理

学校卫生工作就是通过学校卫生人员的教育,让学生在学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为以后健康生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校学生的健康教育、疾病防治等工作也是学校卫生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随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党和国家对学校卫生工作日益重视,对学校卫生人员的管理就显得更为重要。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营口市学校新建改建校医室、卫生室计划的实施,大量新进人员来做这项工作。另外,教育部及省市对学校卫生工作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本文从对学校卫生人员管理的角度分析了当前营口市学校卫生人员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就推进学校卫生人员管理模式的改进进行了探讨。

一、目前营口市学校卫生人员存在的问题

1.学校卫生人员严重不足,高素质人才缺少。目前,我市中小学校三十五所,在校学生约三万五千人,配备专兼职卫生人员仅三十六人,与《学校卫生条例》中六百比一配备专职卫生人员的要求相差较远。其中,具有主治医师职称仅三人,初级职称的二人;中学高级职称五人,中学一级七人,小学高级十九人。健康教育教师多由生物、体育教师兼任,人员大多无专业职称。

2.人员年龄结构偏大,对新技术接受较慢。大部分校医和健康教育教师年龄偏大,计算机操作水平不高。

3.学校卫生人员晋升职称困难,进修学习机会少。校医的职称晋升与医院医生的晋升程序相同,对于在学校工作的卫生人员来说难度太大。与学校教师相比,学校卫生人员缺少进修学习机会,因此改行和更换现象很多,造成医务室、卫生室人员队伍相对不稳定。

二、对如何进行人员管理的探讨

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总则第四条,学校医务人员和保健教师接受保健所和学校双重管理。但是究竟如何管理,国家、省市也没有明确的文件要求。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学校校医、保健教师培训制度。为保证学校卫生工作高质量贯彻执行,我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应坚持校医、保健教师培训制度,聘请专家多层次、多方位对校医和保健教师进行业务培训。

2.定期培训学习,提高学校卫生人员的业务水平。自1986年开始,营口市每年举行六次大规模培训学习,包括县区学校,学习范围包括常见病防治、传染病(艾滋病)预防知识、学校公共卫生知识、健康教育等内容,有力地提高了学校卫生人员的工作水平。

3.每年向保健所推荐业务骨干若干名去省市相关部门进修学习。不断充实她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为学校卫生工作顺利开展搭建了平台。

4.充分利用计算机,推行电子化管理。2002 年开始,全市推广《学生体质健康管理软件》,使校医和健康教师脱离繁琐的纸质报表工作,涉及学校卫生的诸多方面工作都在计算机上完成。保健所也可以通过网络对他们工作进行监督指导,从而实现双向管理沟通,提高工作效率。

三、开展校本研训,提升专业素养

1.加强研训组织机构建设,成立学校学生健康指导中心,将校医、体育教师、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等相关学科的教师组成新的教研组,促进校本研训的开展。这样,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有效的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与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共同搞好健康促进工作。

2.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相关法规文件要求,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提高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3.开展多种形式和内容的健康教育活动。以学科教学为主渠道,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团会等各种会议,采用墙报、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和内容的健康教育宣传教育活动。

4.督促研训部门做好业务培训与指导工作,开展健康教育评优活动。

5.整合、开发课程资源,切实落实课程要求。

总之,通过加强学校校医、保健教师的管理模式,提高了我市学校卫生工作的水平,使得我市健康教育工作走上新的台阶,同时也为推动营口地区学校卫生队伍不断完善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校食堂卫生安全工作情况简报 篇4

饮食卫生不仅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校开学已有2个月,在此期间并无任何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发生。为切实做好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工作及提高全校学生和教职工对食堂的满意度,学校于2013年10月18日下午召开全校关于食品卫生安全和食堂相关问题的讨论会。在后勤总务的主持下,食堂负责人与各班级代表针对食堂各方面问题展开了交流。

学生代表综合各班级意见提出:天气转凉建议做好饭菜保温工作;希望能根据个人饭量打饭,避免出现个别同学剩饭倒掉,想加餐的同学没饭加餐,适当做出调整,保证大家既能吃的饱,又确保不浪费粮食等宝贵意见。反之,食堂方面也对同学们提出以下要求: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打饭时间较集中,希望同学们排好队伍打饭,保持秩序;用餐后自觉将餐具放在规定地点;在教室就餐的同学使用餐具后及时返回食堂等等。通过以上激烈的讨论,刘华云科长代表学校师生的意见,对食堂再次强调了以下各项制度:

1、食堂工作人员必须具有医院出具的健康证明才能上岗工作,严禁患有传染病的人员进入食堂。

2、食堂工作人员要讲究个人卫生,着装整洁,勤剪指甲,勤洗手,不留长发。食堂工作人员必须穿白色工作服,工作时应戴好口罩,勤于换洗,保持工作服和口罩的干净整洁。

3、购菜要新鲜,食品要在保质期内,严禁有变质饭菜上桌,严防食物中毒。生、熟菜要分开放置,合理保管;袋装食品在取用后要扎好袋口;谨防变质或鼠蝇叮咬。

4、餐具要经常消毒,摆放有序;操作台面要干净,无积水。

5、厨房内要经常灭鼠除蝇,防止发生传染病。

6、厨房内要保持通风,防止煤气中毒。对我校同学提出以下要求:

1、改善学生原来就餐时拥挤混乱、排队打饭时喧闹吵杂、乱倒剩菜剩饭的现象,培养学生文明就餐的习惯。

2、通过张贴、悬挂鼓励性、警示性标语警句,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强化对学生的文化熏陶。

通过学校、同学、食堂三方交流,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消除安全隐患,有效控制食品安全事故发生,认真落实每个环节的工作,确保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工作万无一失。搭建学生和食堂之间的交流平台,建议成立学生食堂监督小组,在我校派驻食堂监管员周老师领导下,开展工作。同时,学校食堂也成为教育学生的重要阵地。引导学生珍惜一粥一饭,尊重劳动,遵守秩序,勤俭节约。我校总务积极建设食堂文化,构建文明、卫生的用餐环境,力争做到全校师生满意、家长放心。接受全校师生的监督及意见。

学校卫生管理基本情况 篇5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要求和规定,结合我校组织发展工作的实际制定本程序。

一、申请阶段

(一)对入党申请人的培养考察。

1、申请人:提出入党申请报告。

2、党支部:应在15天内派人与申请人谈话进行考察、提出要求并安排其参加所在支部党课学习小组。

二、考察阶段

(一)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

1、党支部:对入党申请者经过一段时间(一般6个月以上)的考察后,召开支部大会,确定入党积极分子,落实联系人2名(正式党员至少1人)。

2、联系人:定期(每学期至少两次)与积极分子谈话,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并了解积极分子的思想状况,定期填写《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记录》,检查积极分子的思想汇报。

3、党支部:经过一段时间(至少为一年)的培养后,将部分积极分子推荐参加院党校的培训学习。

4、党支部:确定发展计划,上报校党委。(每年1月20日以前上报)

(二)对发展对象的培养考察

1、党支部:对学校积极分子培训班考核通过的积极分子,经

过一段时间考察后(一般为3-6个月),确定为发展对象。

2、联系人:整理好发展对象的所有考察材料(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积极分子考察表、业余党校结业证书),报给党支部书记。

3、党支部:审查发展对象的所有考察材料。

二、发展阶段

(一)党支部: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

(二)党支部:提交支部全体党员讨论,决定是否发展入党。

讨论内容:

(1)考察培养情况。

(2)政审情况:本人历史、家庭成员、社会关系。

(3)团支部推优情况。

(4)党内外群众意见

(三)党支部:确定发展对象,并上报校党委。

向校党委上报材料: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积极分子考察登

记表、团支部推优材料、党内外群众意见、政审材料、党支部综合考察报告

(四)校党委:逐一审阅党支部报送的发展对象材料,集体讨

论,确定发展对象后,报送学校党委办公室预审。报送材料:院党委讨论后确定发展对象的报告,发展对象考察期间的全部材料。

(五)校党委:领取“入党志愿书”,布置党支部填写“入党志愿书”

工作。

(六)党支部:发“入党志愿书”前的谈话,布置发展对象填写“入

党志愿书”(草稿),确定入党介绍人,对“入党志愿书”(草稿)进行审查,申请人正式填写“入党志愿书”,拟定“支部大会通过申请人为

预备党员的决议”确定召开支部大会的时间、接收议程及布置会场等。

(七)党支部全体党员大会:

主题:讨论接收预备党员

程序:

1、会议主持人报告出席会议党员人数。

2、申请人宣读《入党志愿书》。

3、介绍人介绍发展对象情况。

4、支委会汇报审查意见。

5、大会讨论。

6、大会表决,做出支部大会决议。

7、申请人表态

(八)党支部:将支部大会决议填入《入党志愿书》,连同支委会 的书面意见一同上报校党委审批。

(九)校党委:指派专人与发展对象谈话。

谈话内容:

1、进一步了解申请人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熟悉党员义务、权利的情况,政治思想觉悟。

2、有针对性地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

3、肯定成绩,指出缺点,提出希望。

(十)校党委:召开党委会,就党支部报送的全部材料和谈话的情况进行讨论,决定是否批准其入党。

(十一)校党委:(1)向党支部填发“发展党员通知书”

(2)到学校党委办公室办理登记备案(党委会审批一周内)(十二)党支部:

(1)召开党支部全体党员大会,宣布党委的审批决定。

(2)与新党员谈话

谈话内容:

(a)通知其预备期的起止时间

(b)提出要求

(c)编入党支部

学校卫生管理基本情况 篇6

卫生学校大中专学生学习动力情况调查分析

针对我校任课教师对大专生在各个方面相对于中专生期望值较高的情况,以及反映的中专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上课注意力分散、学生素质普遍不高、自主学习能力差及学生自觉学习热情不高、缺乏学习动力等情况,对全校共315名学生的.专业态度、学习目标、学习障碍、学习动力、学习信心、学习焦虑等影响学习动力的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原因及提出改善意见.通过明确学习目标,健全人格和提高自我认识,改革教材和改变教学方式,严格学校管理,满足学生需求等方式来改善学生学习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克服学生学习动力的缺乏感,强化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和端正学习态度.

作 者:哈力亚 阿迪娜 给娜  作者单位:伊宁卫生学校,新疆,伊宁,935000 刊 名:卫生职业教育 英文刊名:HEALTH VOCATIONAL EDUCATION 年,卷(期): 27(4) 分类号:G526.5 关键词:大专生   中专生   学习动力  

学校卫生管理基本情况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0年5月至2010年6月包头市卫生学校3、4年级, 高职护理和高职检验、医影专业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其中男289人, 女158人, 年龄16~20岁, 平均年龄18岁。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和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 并进行整理。

1.2.2 调查法

设置调查内容, 并征求资深体育教师意见。随机发放自制调查问卷500份, 对课外体育锻炼时发生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问卷调查项目包括运动损伤、受伤部位、运动损伤类型、不同项目运动损伤率、运动损伤原因。回收问卷462份, 回收率92.4%, 其中有效问卷447份, 有效率96.7%。

1.2.3 分析方法

对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分析, 找出存在的问题, 提出可行性建议。

2 结果与分析

2.1 课外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的基本情况

2.1.1 运动损伤发生率

447人中发生过运动损伤的人数为109人, 运动损伤的发生率达24.4%。

2.1.2 运动损伤部位

在参加业余锻练的学生中运动损伤部位以下肢为主, 占60%以上;腰部占14.3%;肩部和其它部位也占有相当的比例。见表1。

因为所调查的学生运动项目主要以田径、足球、篮球、排球为主, 所以受损伤的部位以下肢、腰部位居多, 肩部和其他部位损伤较少。因此认为在田径和球类锻练过程中, 由于项目的特殊性, 还是应加强腿部力量和柔韧性的训练, 尽量减少下肢的运动损伤。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上肢和腰部的力量来加强球类运动员的对抗性, 减少在对抗性运动中损伤的可能性。

2.1.3 运动损伤类型

关节部位的扭伤、挫伤占运动损伤的很大比例, 易发生的部位是踝、手、腕、足部。肌肉拉伤、韧带拉伤、肌肉抽筋3项共占30.2%, 其中, 肌肉拉伤最为常见。见表2。

2.1.4 运动损伤与项目的关系

在田径、足球、篮球、排球4个运动项目中, 篮球的运动损伤率最高, 为31.0%。分析认为是篮球运动对抗性比较激烈, 致运动员的扭伤、挫伤、擦伤较多;另外篮球运动本身所具有的高空争夺特征, 加之拼抢激烈、攻防转换速度快, 也使学生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受伤概率升高[2]。足球、田径的运动损伤率也比较高, 分别为24.2%和23.7%, 这是因为足球在训练和比赛中身体对抗性比较强, 瞬间动作节奏变化快, 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尤其是灵活性要求相对较高所致;田径项目对运动员的速度、力量及耐力要求相对也较高, 因此会出现因运动量过大或瞬间发力过猛而导致损伤。排球的运动损伤发病率相对较低, 这与参与排球运动中女性比例高且直接对抗性小有直接关系。见表3。

2.2 课外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

2.2.1 准备活动不充分

造成运动损伤原因最多的是准备活动不充分, 有77人次, 占19.5% (见表4) 。人体从安静状态进入运动状态, 需要提高系统的兴奋性, 需要内脏各器官的支持, 使系统更好地支配肌肉运动。但我校由于运动场地小, 很多学生抢占场地并马上开始运动比赛, 根本不做准备活动;另一方面, 很多同学对准备活动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 不认真做运动前的准备活动, 为运动损伤埋下隐患[3]。

2.2.2 保护不当

因保护不当造成损伤的有52人次, 占13.2% (见表4) 。学生在运动中, 凭着年轻人的一股猛劲, 不认真观看正确的示范动作, 不作必要的准备, 极易发生运动损伤。临场的自我保护方法有很多种, 可以借助一些护具, 如护腕、护膝以及舒适的运动服等。另外当身体重心失去平衡将要跌倒时, 应马上刻意低头、屈肘团身或顺势滚翻, 不可直臂撑地, 避免严重损伤。

2.2.3 技术动作不规范

因技术动作缺点造成损伤的有63人次, 占16.0% (见表4) 。这主要是由于在体育教学中, 特别是学习新动作时, 教师的讲解、示范和学生的运动实践, 学生只能获得一种感性认识, 而没有完整正确的动作概念, 学习动作时时机掌握不准、节奏紊乱, 容易发生因各种错误动作而造成运动损伤。如传接球时由于手形不正确引起手指扭挫伤[1]。

2.2.4 动作粗野或违反规则

因动作粗野或违反运动规则造成损伤的有43人次, 占10.9% (见表4) 。在损伤项目调查中, 篮球占比例最大, 这与篮球比赛时身体接触较多而规则也较多有关。比赛中学生对规则把握不准确、理解不深刻, 从而未能遵守比赛规则, 或在比赛中相互嬉闹、动作粗野, 把粗野当做勇猛顽强, 把犯规当成合理接触, 于是冲撞等危险动作频发, 由此造成的运动损伤也就在所难免[2]。

2.2.5 身体素质差

因身体素质差造成损伤的有39人次, 占9.9% (见表4)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现在的学生很少将精力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 身体素质越来越差, 在完成强度较大或难度较高的练习时极易造成损伤, 因而怕大强度、大运动量的练习, 对练习产生畏惧和厌恶, 不肯主动练习, 极易在练习中损伤[3]。

2.2.6 注意力不集中

因注意力不集中导致损伤的有29人次, 占7.4% (见表4) 。在体育活动中应该集中注意力, 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发生损伤。如体操和游泳等项目在注意力不集中时甚至会出现生命危险。

3 建议

综上所述, 我校课外运动损伤发生率达24.4%, 课外运动损伤情况比较严重, 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1) 加强运动损伤的危害性宣传, 使同学们从思想上引起重视, 从而促使他们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强化身体素质、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加强预防措施、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2) 由于我校学生对预防运动损伤知识了解不够、认识不足, 因此需要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不断强化有关知识的讲授。 (3) 场地设施对课外体育活动有很大的影响。场地不平、跑道太硬、器械质量不合格或安装不牢固等客观因素与运动损伤的发生也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学校有关方面要不断完善活动场地, 使学生因场地造成的运动损伤降到最低限度。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等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运动损伤情况调查分析, 力图摸清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发生运动损伤的情况, 找出引发运动损伤的原因, 并就如何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与措施, 从而为学校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借鉴与帮助。

关键词:课外体育运动,运动损伤,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张新定.大学生篮球运动损伤规律及原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05, 26 (1) :31-32.

[2]何斌.体育学院篮球专业班学生运动损伤原因的调查与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7, 9 (3) :43-44.

学校卫生管理基本情况 篇8

一、加强党建工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协作,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自觉纠正“四风”。校党总支、各支部步调一致,认真执行中心组学习和“_三会一课”制度,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及专题研讨会,党政负责人带头讲党课,组织参加市卫生计生系统微型党课比赛,并取得较好名次;组织优秀党员赴淮海战役烈士陵园实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始终把党政一把手作为廉政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坚持民主集中制,重大项日安排、重大财务支出等工作,经党总支会集体研究并及时上报。重点加强财务暨查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日查,并顺利通过了专项检查验收;按照市纪委《关于重申严禁党员干部违规操办“升学宴”“谢师宴”的通知》精神,及时组织伞体干部职工集中学习,确保有效落实。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科研成效斐然

一是加强骨干专业建设和省级课题、精品课研究。两项省级课题已经结题并获得省教科研项日_等奖,一项新的省级精品课和一项新的省级课题研究义已经启动并正在推进。二是注重师资人才培养。今年36人参加了山东大学研究生课程班学习。目前有高级职称28人,研究生学历教师14人,研究生课程班学习45人;省级专业带头人、省级教坛之星、市级专业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市级教学名师累计达15人。三是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开展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和教职工爱岗敬业专题教育,参加国家级师资培训1名,参加省级骨干人员培训7名。四是教研活动成效显著。参加安徽省教师说课及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获一等奖1名、_等奖1名,并被安徽省推荐参加全国决赛;2名学生取得伞省护理技能大赛三等奖;在伞市。“三优”评选中20件作品获奖。

三、加强和完善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护理、康复技术实训基地在先后获批“省级重点实训基地”后,今年投入六十万元加强康复、护理实训基地建设,其中用于康复、护理实训基地设备购置达四十余万元,目前正在招标采购中;用于康复、护理实训基地维修改造近_十万元,目前基本完工,并于今年8月进行了初步验收。全而完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学生实践操作技能水平,为学校发展提供后劲。

四、招生与就业有序推进

一是伞力抓好招生工作,稳定办学规模。建立了规范有序的招生工作机制,2015年招生、录取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另外,暑期成人教育的招生宣传工作也有效推进落实。_是落实实习安排,拓展就业渠道。学生实习安置工作伞而落实,目前实习状况良好,学校教学医院近期先后在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临泉县人民医院挂牌,这电是校企合作的义一重要成果;同时学校通过参加及举办就业招聘会等形式积极推进学生就业。

五、促进内涵建设,加强信息宣传

一是借力“伞国医药卫生职业教育联盟”寻求跨越发展,并正式成为联盟新成员。_是成立学校学术委员会,完善考评奖惩机制,配备专职人员,强化管理职能,促进工作协调统一。三是加强财务管理,坚持收支两条线,开展节能降耗,上半年“三公”经费支出同期比大幅降低。四是卫生人员培训和技能鉴定稳步推进。组织承办了全市卫生人员培训,参训学员近700人,将于9月份伞部结束;组织举办一次职业技能鉴定,近400名学员参加并通过鉴定考核。五是及时报送新闻信息,在《安徽青年报》、安徽广播电台、《淮北日报》等媒体刊载学校的报道30余篇,并荣获伞市卫生系统、教育系统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积极推进学校新网站建设,工作进展顺利,预计8月底正式运行。

六、加强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为稳定校园保驾护航

学校卫生管理基本情况 篇9

专业班级性别

亲爱的同学们,首先感谢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回答我们的问卷。该问卷主要是针对河南工业大学的广大学生,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个问卷的调查采集到更多同学对我们学校食堂膳食的改善意见,以便对我们的学校饭堂提出更有建设性的建议。

1、你所在的年级?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2、你基本在选择在学校食堂吃饭还是在学校其他地方?

A、学校食堂B、学校其它地方

3.整体而言,你对学校饭堂的饭菜是否满意?

A、很满意B、基本满意C、一般D、不满意

4.相对而言,你更喜欢的哪个餐厅?

A、第一餐厅B、第二餐厅C、第三餐厅

5、你喜欢的原因是?(多选题)

A、位置比较近B、饭菜比较便宜C、分量比较多D、价格比较实惠

多F、环境比较好G、其他

6.你认为食堂的菜饭是否卫生?

A、卫生B、一般C、不卫生D、不知道

7、你认为食堂的就餐环境怎样?

A、很满意B、还可以C、一般D、很不满意

8、你觉得服务人员个人卫生如何?

A、干净B、比较干净C、一般D、比较脏E、很脏

9、你对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是否满意?

A、满意B、较满意C、不满意D、很不满意

10、你认为食堂的开放时间是否合理?

A、合理B、基本上合理C、不怎么合理D、很不合理

11、你觉得食堂的菜是否新鲜?

A、很新鲜B、基本上可以C、偶尔不新鲜D、经常不新鲜

12、你觉得饭堂的秩序怎样?、才是种类比较E

A、非常好B、良好C、一般D、很差

13、对于食堂现在的价格,你认为如何?

A/、便宜B、可以接受C、较贵D、难以接受

14、在你看来,食堂的饭菜种类丰富吗?

A丰富B一般C品种单一D种类缺乏 你对食堂的管理员们想说:

学校卫生区划分及卫生管理 篇10

一、卫生区划分

二年级(1)班:小学部低年级教学楼后(北半部分)

二年级(2)班:小学部低年级教学楼后(南半部分)

三年级(1)班:小学部低年级教学楼北边楼梯;操场东半部分

三年级(2)班:小学部低年级教学楼南边楼梯;操场西半部分

四年级(1)班:教室门前绿化带、门厅(不含门厅)至办公楼间的道路、教室

后的小花坛

四年级(2)班:教室、实验室头的绿化带、绿化带东对应的路、教室后的小花

五年级(1)班:实验室、办公楼之间的道路及绿化带

五年级(2)班:办公楼东头的绿化带及对应的路,南至茶炉房南墙 六年级(1)班:东边自行车棚、自行车棚前的绿化带

六年级(2)班:西边自行车棚、电教室北边竹园及乒乓球活动区

七年级(1)班:初中部教学楼前的小广场、教学楼门厅、教室后的小花坛 七年级(2)班:电教室门前的南北路(北起教学楼北墙、南至自行车棚)、教师

办公室后、教室后的小花坛

八年级(1)班:中学部教室后广场及绿化带

八年级(2)班:小学部高年级教室后广场及绿化带

九年级(1)班:升旗广场

九年级(2)班:篮球场

九年级(3)班:教学楼两头的楼梯、电教室、三楼多媒体教室

二、卫生要求

1、班主任要加强学生行为习惯教育和卫生习惯教育。

2、教室和卫生区卫生要坚持晨夕两扫制度,课间要有专人捡拾卫生区垃圾。

3、班主任要选派责任心强的学生负责卫生区卫生并到场指导或督促打扫卫生。

4、班主任要经常巡查卫生区卫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每班选派1至2名负责人的学生巡查卫生区,发现有乱丢垃圾的要立即制止并报告学校值班负责人,扣丢垃圾的学生所在班级1分,给发现并制止学生所在班级加1分。

6、学校安排专人每日两次卫生巡查并将巡查结果及时公布。

7、各班级教室走廊卫生由本班级负责。

8、每班每周卫生分8分,不计负分。

淮选学校

学校卫生管理基本情况 篇11

【关键词】基本公共卫生 专项资金使用 管理 问题 措施

今年,本人参加了县卫生局组织的对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督查工作,通过此次全面地调研、督查发现,虽然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在资金管理、使用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和缺陷。

一是财政资金拨付不及时,资金结余过大。就本县而言,公共卫生补助实行“先预拨,后结算”的拨款方式,而且一般是在年终或跨年度拨付。于是专款拨付到基层单位后,基层单位潜意识地认为“拨下来的款属于下一年度的资金不能用完的错误概念”,将大量资金积压到下一年度甚至更长,无法达到完成工作量的同时有效使用相应资金,总是跨年度使用资金,随之出现的就是工作干了资金没用的情况,大量专项资金结余并相伴而生。

二是混淆补助资金使用范围,普遍存在着混用滥用专款情况。一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补助理解为“弥补常用经费如人员经费”不足,于是将款项主要用于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经费支出,而用于公共卫生规定的服务项目支出相对甚少,甚至有些基层医疗机构将公共卫生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购买车辆等大型医疗设备、支付房租、支付单位人员培训、参加各种会议的差旅费、公务接待费用等非专款用途支出,用于与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无关人员支出如发放全院年终奖、全院职工工资、退休人员工资等比重占绝大多数,没有真正做到专款专用。

三是基层单位财会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会计核算不规范,未建立公共卫生资金专账或备查簿,资金管理混乱。发现各基层医疗机构收到公共卫生补助收入时往往通过“往来科目”进行核算,无法真实反应项目资金收支情况。甚至有些单位将结余的项目资金直接转入往来款,或在无任何相应公共卫生服务痕迹资料的情况下将项目资金直接转入医疗业务收入,而有些单位则将专项资金结余转入基本医疗收支结余,无法清楚反映专项收支和结余,不利于对其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也难以对专项资金的绩效实施评价,资金管理较混乱。

四是发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宣传不到位,取得的社会效果不够明显,资金使用绩效不高。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已实施多年,但普遍存在着城乡居民对国家公共卫生服务政策知晓率不高,即使已经享受了其中的某项或几项如老年人体检等免费服务项目,但也未能与国家为促进城乡居民平等地享受公共卫生服务、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联系起来,大部分居民并不清楚自己应享受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标准,尤其是长年在外工作或居住的人员多数未建立健康档案,享受不到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此类人群对基层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理解和配合不够。

针对以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及基层医疗机构在建立健全对公共卫生资金的预算管理办法的同时,要高度重视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环节,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应,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按照地方财政预算管理实施办法,结合项目实施单位(基层单位)资金使用计划,明确资金使用范围,及时进行相关资金的划拨。项目实施单位则根据实际完成工作量、服务标准、使用范围等,按时按质按量地管理和使用项目资金,以免工作干了项目资金未用或用了项目资金而未完成项目工作任务,从而造成资金结余过大或超支行为,要切实提高项目资金拨付和使用的时效性。

二是建议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加强资金使用过程的督导检查和调研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明确项目资金使用范围及标准,指导和督促好项目实施单位财务部门依据相关制度进行规范会计核算,及时纠正资金使用过程中的不合理甚至不合法行为,做到资金专款专用,杜绝超范围混用、乱用和占用等不良行为,比如把大量专款用在与公共卫生服务无关的支出如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购置等,并将公共卫生资金管理考核工作纳入单位年终绩效考核范畴,彻底督促基层医疗机构规范管理和使用公共卫生补助资金。

三是加大项目实施单位财会人员、主管领导及具体项目实施负责人的相关政策法规、业务培训力度,尤其要强化财会人员相关会计核算业务水平。基层单位财务人员要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督促和指导下,通过建立健全专项资金备查账簿,规范公共卫生资金管理和使用,切实做到“三专”即实行项目专账、资金专储、管理专人的管理办法,严格规范项目的具体审批内容和条件,使资金使用的全过程有迹可循,资金使用更加透明化、规范化和公开化,并接受各级财政、上级主管及审计部门监督检查。

四是在制定和完善公共卫生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投入必要的财力、人力和物力,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宣传工作,让资金在阳光下运作。通过发放宣传单等方式,让群众知晓公共卫生资金如何来、如何使用、如何管理、如何分配和考核,让资金运作的每个环节都在财政部门和群众的监督下高效运行,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工作需要。

结语

总之,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我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则是落实此项惠民政策的有力保障。这不仅给基层医疗机构带来了新的活力,而且这些资金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从财政经费拨付、基层单位使用资金整个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缺陷,如专项资金拨付不及时、基层单位管理使用资金混乱不规范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因此,管好用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是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保障城乡居民获得最基本、最有效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差距,使大家都能享受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终使老百姓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和首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李丽琼.李丽文.王爱华.林英权.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问题及对策.

[2]陈文珍.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管理的思考.

[3]孔曙晓.关于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4]云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与核算办法(试行).

学校卫生管理基本情况 篇1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在2015年7月14—20日参加“2015沈阳市学生体质与健康监测人员培训项目”的学员中,采用目的抽样原则,确定调查对象入选标准:(1)在沈阳市市内行政5区从事学校卫生相关工作的人员;(2)从事学校卫生相关工作的时间在3 a以上。共调查73人,年龄在26~52岁之间,中位数为41岁。

1.2 方法

基于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于2015年7月14日通过著者途径统计调查对象发表的学校卫生相关领域论文。以每位学员的姓名和学员所属工作单位制定检索策略,收集学员在从事学校卫生相关工作期间以作者身份发表的期刊论文。下载相应论文全文后进行编码并按如下标准进行文献分析:(1)纳入文献中所涉及的学校卫生相关工作(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类型等信息)的基本描述;(2)纳入文献中研究结果的解释;(3)纳入文献中研究本身局限性的分析;(4)文章中对学校卫生相关工作的展望。双轨评估进一步确认调查对象实际工作所发表的文献主题及可能的文献需求情况,调查结果以聚类分析后的主题方式呈现,据此为相关教学内容的主题限定和时长设置提供参考。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有13人发表过33篇学术论文,占全部调查学员的18%,其中发表论文数最高为5篇。在13人中,有10人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论文,发表论文数最高为4篇。见表1。

在参加调查学员所发表的33篇论文中,有13篇论文为与高校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完成的。论文按照研究对象可划分为研究儿童少年卫生保健情况、针对家长的健康教育以及学校卫生管理层面3类论文,分别为29,1,3篇。其中学生卫生保健相关类别主要分为常见病及体检资料分析、心理卫生及行为相关问题。见表2。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2.2 培训模块优化内容

通过明确学员在学校卫生相关主题领域文献产出的分布格局,培训项目团队提出在教学情境构建、教学内容、教学资源配置和培训师资遴选等4个方面进行培训模块的优化。教学情境构建:仿真模拟面对不同研究主题的情境,从总体研究设计和流行病学调查设计角度加强培训,普遍性培训和指向性培训相结合;教学内容:以儿童体质监测数据的整理为教学重点,重复记录的检查和清除,重复编码的检查和清除,正态或偏态分布的连续变量异常值查找和清除,有效观测数的统计;教学资源配置:论文撰写课程和文献检索课程在电子阅览室授课,依托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进行针对性培训;培训师资遴选:培训项目师资具备主持或参加过全国性儿童保健相关调查的经历,或者从事过流动儿童专题研究,聘请国内知名高校从事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的著名专家授课,邀请社会医学领域的专家授课。

3 讨论

学校卫生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收集有大量的有关学生健康、学校卫生管理和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资料,同时专门化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资料也是一个高质量的数据资源。充分利用已有的数据资源,对其进行整理和加工并撰写出优秀的论文,用以准确和及时反映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趋势及影响因素等,既可为完善学校卫生工作框架提供精准的信息支撑,也有利于学校卫生工作者的个人职业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和学校卫生人员的论文发表情况,以专门培训项目为契机,以偏向应用、面向实际为主旨,本培训项目在保留原有大纲的框架和体系的基础上,对培训内容的深广度进行调整,将教学模块优化的理念贯彻到整个培训过程中,在诸多方面带来很多启示。

本研究显示,学校卫生相关工作人员作为学生健康相关数据的直接收集者和管理者,对于数据的利用程度并不高,但在教学反馈环节中学员多数提到在目前的实际工作要求、绩效评价和职称晋升大背景下对于学术文献的全文获取和发表论文的需求程度均较高。教学实践中对教学情境模块的优化减轻了学员对发表论文的畏难情绪,真正做到对于学员普遍性培训和指向性培训的科学结合。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基于儿童健康监测下探索分析儿童青少年身心发育规律和特点[8,9]。儿童体质监测数据是儿童健康促进领域的重要基础性资源,必将为政府决策或指南提供高质量的证据。培训项目中以儿童体质监测数据的整理为重点的教学内容优化将为学员后续日常工作的数据收集和整理奠定基础。

随着移动终端和自媒体的普及,学校卫生工作人员和普通公众一样暴露于各种碎片化知识,此时了解学术论文相关的专业数据库、熟悉检索流程以及具备一定的学术鉴别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培训项目中成功为学员传递的各类型文献资源有效地提高了学员进行知识更新与信息交流的速度。从学员发表论文的主题出发发现,流动儿童行为问题和健康危险行为相关的研究已经占相当比重,提示这些问题是学员在实际工作中值得研究或者重点关注的问题[10,11,12]。流动儿童籍贯地的风俗文化习惯等与培训项目所在地区有明显差别。培训项目师资中既有主持过全国性儿童保健相关调查经历的专家,也有从事过流动儿童专题研究的学者和社会医学领域的专家,更有北京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和天津医科大学等知名高校从事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的著名专家为学员提供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各种学生主要健康相关问题及应对策略[13,14,15],项目成功搭建了学员和授课师资之间的桥梁,为后续可能的合作提供了互相了解的机会。

综上所述,学校卫生专业人才在职培训项目是学校卫生专业人员的知识加油站,同时也是高校儿童少年卫生专业教师直接了解学校卫生领域焦点问题的最佳窗口。在职培训项目的教学模块只有从学员实际工作情况出发,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才能实现在职培训与实际需求间的精准对接。同时培训项目结束后也将从教学相长的目的出发,认真研究授课教师和学员的反馈,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以满足社会对学校卫生专业人才的需求。

摘要:目的 分析学校卫生专业人员论文发表情况与在职培训项目中教学模块的设置,为提高培训项目的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原则,于2015年7月选取参加“2015沈阳市学生体质与健康监测人员培训项目”中在沈阳市市内5个行政区域的学员为调查对象。收集统计调查对象发表的学校卫生相关领域论文,确认文献主题及可能的文献需求情况。结果 在调查的73名学员中,共有13名学员发表过33篇学术论文,有10人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论文。有13篇论文为与高校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完成。学术论文按照研究对象可划分为研究儿童少年卫生保健情况、针对家长的健康教育以及学校卫生管理层面3类,分别为29,1,3篇。结论 从在职培训学员实际工作情况出发,筛选符合实际需要的授课内容和授课资源,有助于在职培训项目与学校卫生工作实际需求间的精准对接。

上一篇:社科联会长就职演讲稿下一篇: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