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有效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2024-11-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进行有效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通用13篇)

如何进行有效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篇1

英语阅读是语言技能的重要部分,是学生获取语言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它的提高对学生以后英语学习有很重要的影响。《新目标》英语要求‘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八年级下册开始,每个单元都有一篇长篇阅读。但笔者听课发现,在进行这篇阅读教学时,不少教师仍是先把阅读材料中的单词讲一遍,再将材料边翻译边讲解重要的知识点,学生像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且割裂了学生对于语篇的理解,不利于学生对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效率低下。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英语阅读教学?

一、阅读前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阅读前,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唤醒他们关于文章的知识和体验,做好铺垫,使学生处于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的状态。老师可以介绍阅读材料的背景来历,特别是与我国不同的英美西方国家的历史地理和风俗习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预测文章内容。在阅读前,教师可以利用课本上的插图或问中的标题要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文章内容进行预测。这样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通过学生的预测导入课文的部分内容,又可以很好的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做好阅读前的铺垫。

3、正确处理好词汇。在大多数阅读材料中都有较多的词汇,教师在阅读前要对阅读材料与词汇做个分析,对一些重要的引起理解障碍的词汇,教师可以在阅读前设置一定的语境引入,并进行一定的解释,对一些根据上下文学生可以猜测的单词,教师不必先教,可让学生在阅读时猜测,这也给学生一个猜测词汇的机会。至于极个别较偏的而又不影响学生理解文章的单词,教师也可不教,因为,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个别单词不认识也是很常见的事情。

二、阅读中

1、明确阅读时间,布置任务。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教师主动积极参与阅读,要学生明确阅读时间,教师要布置好任务。教师可在学生阅读

前设计几个的问题,让学生快速阅读,获取主要信息。问题可以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2、整体把握,注重语篇阅读。教师要学生务必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文章,不要逐词阅读,不要太过于注重每个单词,每句话的意思。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否则会忽视了对文章结构的整体理解,读了半天也没能明了作者的意图,阅读效果不会好。要重视文章的题目和文章的首句。因为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主题,文章的内容就是环绕主题展开。首句很关键,是因为首句是文章的导入,点明作者写文章的意图,背景等。其次,要重视每段的最后一个句子和整篇文章的最后一个句子。每段的最后一个句子常常是该段的结论句,而整篇文章的最后一句就往往是这篇文章的结论或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有些文章还可以要学生划分层次,概括大意,让学生对整个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框架。

2、指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策略。比如学生可以边读边注不理解的内容或重要信息为之后的深入阅读做好准备。教师可以出示没有教的单词,要学生快速找出这个单词,并学会根据上下文猜测这个单词的意思。教师还可教给学生把刚学的新单词划出来,并把中文和音标写在旁边。教师要教会学生先粗读文章,以了解大意,并能够快速查找某一特定信息。教会学生分段细读,抓住主要事实,关键语言点,明了文章结构,深度理解。

三、读后

1、提出问题,深化阅读内容。在学生阅读后,教师还可就文章中的某个观点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既可以提高学生说的能力,也可巩固阅读材料,使阅读材料得到延伸,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

2、精讲重难点,巩固阅读材料。阅读结束后,老师可以对重难点进行精讲, 使学生掌握一些词汇和固定短语的用法和帮助学生理解一些难句,还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3、抓好文章的朗读、复述和背诵工作。复述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很好的理清文章的脉络,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关键词,让学生口头复述阅读材料。也可要学生笔头对阅读材料进行缩写,提高写作能力。朗读和背诵更是一种提高学生语感有效的手段。

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靠的是持之以恒的努力。只要教师课堂

如何进行有效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篇2

一、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阅读提出的要求

1. 能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思, 能根据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

2. 能读懂简单的故事短文并抓住大意, 能从文章中找出有关信息, 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

3. 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 理解故事的情节, 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

能理解简易读物中的事件发生的顺序和人物行为;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4. 能读懂说明文等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 能读懂简单的个人信件。

5. 能使用英汉词典等工具书帮助阅读理解。

6. 五级目标要求除教材外, 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

可见, 在阅读教学上, 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之外, 还应该要增加课外阅读量。

二、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进行阅读教学总结的几点建议

1. 阅读材料的选择,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现有水平和接受能力来进行。

如七年级八年级的阅读材料, 倾向于生活实际功能, 问路、指路, 接听电话, 天气表达、寻物、招领等, 而在九年级阅读材料中, 人文情感、社会责任、道德伦理深深隐含在其中。另外多选择一些与所学课文训练要点相契和的文章, 以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从而强化课内学习。

2. 做好阅读前的必要铺垫和激发兴趣工作。

老师可以介绍阅读材料的背景来历, 特别是与我国不同的英美西方国家的历史地理和风俗习惯, 或者通过直观的形式引导学生猜测生词,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这一环节的缺少会造成学生阅读兴趣不高。

3. 阅读过程中老师可以提出问题, 口头的或者书面的,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 有目的和针对性。

老师对阅读方法的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 教会学生粗读文章, 以了解大意, 并能够快速查找某一特定信息。教会学生分段细读, 抓住主要事实, 关键语言点, 明了文章结构, 深度理解。

4. 学生平时阅读英语文章, 报刊杂志以及各级各类考题中的

阅读理解部分, 务必要做到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文章, 不要逐词阅读。做到词不离句, 句不离段, 段不离篇。否则, 读了半天也没能明了作者的意图, 阅读效果不会好;考试中这部分题目的得分率也不会高。学生在做阅读的时候一开始总是信誓旦旦, 下决心要把文章读懂读透。但是在这种观点的指引下, 阅读往往就会走入误区, 因为太过于注重每个单词, 每句话的意思, 而忽视了对文章结构的整体理解。我们常有这样的情况:句子都能看懂, 但读完文章印象却不深, 如何学会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呢?

首先, 要重视文章的题目和文章的首句。因为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主题, 文章的内容就是环绕主题展开。首句很关键, 是因为首句是文章的导入, 点明作者写文章的意图, 背景等。其次, 要重视每段的最后一个句子和整篇文章的最后一个句子。每段的最后一个句子常常是该段的结论句, 而整篇文章的最后一句就往往是这篇文章的结论或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所以我们在阅读文章时要养成这样一个习惯, 见了文章的题目, 要稍微停顿一下, 猜一猜, 这篇文章大概会写些什么, 如果让我来写, 我会怎么写。然后你会饶有兴趣地读下去。 (当然, 在考试中, 为了节省时间, 猜测这一环节可以省略) 。接着再往下阅读时特别注意每段的第一句与最后一句, 这样就既把握住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整篇文章的框架结, 又节省了阅读时间提高了阅读效率。

5. 在平时教学中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不少学生不会使用工具书, 遇到生词, 先问老师。乍眼一看, 阅读课进行的轰轰烈烈, 学生不懂就问, 阅读积极性高涨, 殊不知, 这样的阅读不科学也低效。我们要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 提倡学生遇到疑问查找工具书, 逐步培养其独立阅读的良好习惯。老师注重并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书是指导学生独立阅读的保障。另外, 在阅读过程中老师也要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词汇障碍, 遇到生词时, 如果不影响语义的理解, 跳过它, 继续阅读, 这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 不打断阅读思路。有时可以通过上下文, 在具体的语境中推测词汇的意思, 不要一遇到生词就搬字典。

6. 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教给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培养

学生略读, 寻读, 按照意群阅读的习惯及能力, 逐步提高其阅读质量和速度。在阅读中要求学生改掉不好的阅读习惯, 如用手或者笔指读, 出声读, 以单词注视点阅读, 回视等。同时我坚信, 课堂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以教材中的文章为例运用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阅读教学。

7. 阅读结束后, 老师可以对重难点进行精讲, 可以组织适当

的口语和笔头训练, 引导学生背诵几个好句子, 有能力的同学要求复述文章 (选择有价值的文章复述, 否则只是增加学生负担) 。

8. 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靠的是持之以恒的努力。

所以指导学生在课外广泛阅读是很必要的, 让学生做好阅读笔记, 写下有价值的生词, 好句子, 或者是自己对文章大意的归纳以及自己的阅读感受。老师要查阅笔记, 科学及时地给予评价, 为了调动积极性, 引导学生更用心地去进行英语阅读, 评价可以只是以认真程度, 努力程度来进行, 不以好坏而论。

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095

阅读伴随着人的终身,在阅读中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教学,建立起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以及自己对以往阅读教学不断反思的情况下,笔者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阅读教学改革: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笔者所在学校每天都安排有早读课(四十分钟)。早读课上,笔者从不占用时间讲课,而是让每个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用心自由阅读。早读课成了学生的阅读天堂。每节早读的最后五分钟,笔者都会安排学生(轮流)推荐一篇佳作(课本内外均可),并陈述推荐理由。这是每天早读最令学生期盼和心动的时刻。即使在课堂上,笔者也尽可能让学生多阅读。很多教师在阅读课上喜欢喋喋不休地讲述课文背景、作者介绍、分析课文等等,把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作为诱饵,让学生统一到教参的标准答案之中,教师的讲解完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一节课学生没多少时间去阅读。其实,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于是才能积极地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二、学会质疑,大胆提问

学生在充分的阅读中一旦形成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后,自然会提出很多问题。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毫无疑问地是问号”。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当一个人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会激起求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笔者将改掉以解决阅读卷上关于文本的几个问题或教师提的问题为主的教学过程,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同时注意引导他们由提一些不着边际、鸡毛蒜皮的问题过渡到围绕文章主要内容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有了问题,学生自然会急于寻求问题的答案,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探求真知、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问题,不急于分析、解答,也不马上进入讨论中,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进行阅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当然,由于学生的个性特征、情感体验、家庭社会背景的不同,对同一事物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因此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能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可让学生在文中深有感触的地方作旁注,写上自己读后的感受、想法,或是发表议论。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得以锻炼。

著名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曾说过:“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我发现、探索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在以后的阅读教学中,笔者不会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变模式化阅读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变硬塞知识为自我发现探索知识。

三、提倡个性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确实如课标中所说得那样,我们面对的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基础太差,字认不全,句读不懂,更不用说理解文意了;有的学生可能读完文本之后就能从文中提取信息,从整体上感知文意;更可能有一些能力超强者能从语言、内容、结构、写法上赏析评价文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指导自己的写作。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应忽视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要因生制宜。让能力较差不知从何读起的同学,能做到对文本进行以认读为起点的理解性阅读;能捕捉信息、整体感知的同学做到以质疑为核心的研究性阅读;能赏析评价的同学做到以借鉴为目的的欣赏性阅读。笔者力求让学生读每篇文章都有收获。创造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讲究实效的阅读教学过程与方法。

四、养成阅读习惯,拓展阅读面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积三十年的经验,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培养学生喜欢阅读,尤其应让阅读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笔者着重从培养学生朗读和默读的习惯;培养精读和略读的习惯;培养爱读和多读的习惯;培养写读书笔记和心得的习惯入手。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应通过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爱上读书,养成自己找书读、多读书的习惯。

个性化阅读是建立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的。然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特别强调对课本上文章的精讲精读,结果使学生的阅读视野变得狭窄,对阅读失去激情。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引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加大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有益的书和各种报刊杂志,鼓励学生在网上阅读,学生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语文素养。

如何进行有效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篇4

我认为,运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不能只是一味地片面追求课堂上的感官效果,它应该是一个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刺激学生的思维,最终使学生有收获的教学过程。

首先,应该在运用多媒体备课过程中体现教学目标。无论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是电化教学方式,每堂课必须要有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才能有的放矢。教学目标包括通过英语教学,使学生受到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获得理解,分析语言知识的能力,从而达到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往往在课前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选材、剪接和设计课件,这在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备课负担。如果过分追求多媒体本身,为了课件而课件就无法专心于视、听媒体所蕴含的教学内容。很多时候,教师会为了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往往会不惜花时间去寻找大量的图片或者影音资料,如此便成了杂耍,学生看热闹,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无意注意太多,教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干扰太多,学生获得的知识量有限,学生经过长时间的感觉器官刺激后,已无心再去思考与学习英语有关的问题。因为在学生看来,这样的英语课失去了启发思考的价值,而等同与一般的艺术鉴赏课了。另外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培养方向,学生现有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等等,进行软件设计和程序编制。一个好的课件,应该是经过细心设计,富有艺术性的作品,应该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结构、教学思想,而不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把全部的操练材料、问题和答案都输入到计算机,就是多媒体教学了,这样的话,不但起不到应有效果,反而可能还会画蛇添足,多此一举了。所以,在备课过程中,应时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所提供的多媒体资料是否体现了我的教学目标?我多准备的各个步骤是否能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我们必须清楚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教学手段,不是教学目的。

其次,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其主导作用,而不是单纯的放映机。计算机不同人脑,它不能时刻反馈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的问题,也不能因为特殊情况而改变教学任务。所以尽管多媒体有很多无可比拟的,在英语课堂上,教师所具有的很多作用是它所不能替代的。师生之间课堂上互动性的交流应该是最有效的教与学的途径。我们很清楚,师生的口头交流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好方法。因而我们应正确认识到,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科,多媒体尽管是最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工具,也仅仅是辅助工具,起到为教学服务的作用。而且自主性是新世纪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它体现在教材的选用,研究,开发上,教师要有自主选择,自主研究,自主设计教材的意识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有取有舍,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发挥自己的个性。现在网上的英语多媒体教学资源比较多,为了节省时间,在平时教学中,有的教师干脆把别人用过的课件拿来用,美其名曰:资源共享。其实是放弃或忽视了自己的教学灵性,让自己的教学行为跟着别人跑,这样的英语教学怎么能体现出多媒体教学的积极功用呢?例如,在一次全国中小学英语优质课大赛上,上的是同一课题,不同班级的学生,大多数老师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内容却是那么的相似,给人以雷同之感。英语学科独特的思想性,人文性,文化的传播性及由此表现出来的育人功能都要求老师有其独特见解和灵性。而作为辅助教学的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应当体现出每个教师各自的思想和见解。而有的老师却不是这样,他根据自己学生的水平和特点浏览、查阅资料,选择练习。老师也能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及时帮助。学生不同层次水平得到充分照顾,促进了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

最后,有效运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对英语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英语教师对多媒体技术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一些必要的技能,扩大信息来源,注意资料积累,能自主地完成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也需要在教学观念上的更新,要把握英语教学的自身规律,处理好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做到有机结合、完美统一,更大的开拓课堂教学容量,吸引学生对知识的追求。我在实践中感到,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对自己是一个促进,一个提高,既可以提高自己运用计算机的水平与能力,为教育信息化的到来打下基础,又有助于提高自己的素质,加快由传统型教师向现代型教师转变。

总之,多媒体教学是一个新事物,在教学实践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让我们不断探索、交流,使之更加有效地为英语教学服务。

英语组

如何对初中英语有效进行语法教学 篇5

刚开始时,只需让学生背一两句话,逐渐地加大力度。由背句子,背对话,再到背诵长文章,教师要坚持每天督促学生朗读背诵。

学生一旦养成此学习习惯,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英语学习本无捷径可言,入门阶段需要死记硬背。想不费功夫,就牢记单词、脱口而出讲英语,恐怕是徒劳的。

许多英语名家都提倡学生背诵。如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梅仁毅先生就说过,“在基础阶段,或高年级,要努力背诵名篇,譬如说,背50——100篇,无论从语言还是从内容来说,这都是精华。背熟了,对了解西方文化和研究文字的运用都有好处。”

真是至理名言。在教学中教师们应注意对孩子背诵能力的培养。

初中英语有效进行语法教学的方法:努力用英语组织课堂

用英语教英语,这应当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要求之一,应倡导。

尽量用英语讲课,语速自然停顿恰当,不给学生在大脑中进行英汉转换的时间。

课堂上,教师如果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刚开始学生可能不太适应,但如果坚持做下去,学生的听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就会逐渐增强,这个笔者深有感触。

刚走上讲台时,因为用英语教英语,招来同事、学生以至领导的不解,但笔者顶了下来。刚开始时,课上允许说汉语。慢慢地,等学生适应了,尽量减少汉语的出现。学生称笔者为“洋老师”,说我的课有趣,他们喜欢这种授课方式。

课堂力应求形式多样。

每天课前热身对话,让不少学生抛弃“害羞、怕开口”的毛病。课前几分钟的说话练习,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课堂气氛,对学生起帮带作用。热身对话以新颖愉快的方式拉开教学帷幕,以迅速简洁的形式整合学生思维,从而把学生带入轻松活泼的教学活动中。

如何有效地进行科学实验教学 篇6

如何有效地进行科学实验教学

朱众华 电话:*** 重庆市垫江县新村小学校

论文类别:学科教学类 学段:小学 学科:科学

摘要:小学阶段科学课教学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到小学生今后在中学阶段的物理、化学等重要学科的学习。要教学好科学课,抓好实验教学是让学生学好科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小学科学实验课是学生喜欢的课程,实验教学是学生知识的一种积累,需要教师有效地引领学生做科学实验、学科学知识,更需要师生的合作。

关键词:准备 加强 能力 拓展

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上好科学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有效的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而小学阶段科学课教学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到小学生今后在中学阶段的物理、化学等重要学科的学习。要教学好科学课,抓好实验教学是让学生学好科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

一、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以前应做好充分准备

(一)教师的准备:

教师在实验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教师要熟练的把握教材,明确实验目的,做好相关器材的准备,课前教师要试做一遍,并为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好弥补方案,设计好实验记录表,例如:四年级的《物体的传声》实例设计:

1、实验名称:研究声音在水中能否传播。

2、我们的猜想:声音能在水中传播。、实验方法:把小金鱼放在有水的玻璃缸中,在四周用纸挡住小金鱼的视线,再让—名同学在玻璃缸旁大声地击掌。

4、我们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5、我们对现象的解释是什么?

6、实验结论是什么?

7、我们发现的新问题又是什么?

(二)学生的准备:

1、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实验的内容,让学生搜集好实验所需的资料,教会学生在试验中观察、测量、记录和统计的方法。

2、引导学生制定实验步骤、选择实验方法、准备好相应的实验器材,设计好相关的表格。

二、教师在实验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

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在进行科学实验探究时,教师可根据小学生的已有经验,选取他们周围生活中熟悉的相关内容,让他们看一看、做一做、玩一玩、说一说、想一想,从中学到知识,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

(一)在实验中加强对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三年级的教材中有《蜗牛》一节课。在这一观察实验中,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对蜗牛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对行进中的蜗牛的动态观察,细节观察和痕迹观察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引导小学生拟定好观察顺序:先按从头到尾的顺序观察蜗牛的头部、腹部、尾部等身体特征;然后按从外到内的顺序分别观察蜗牛的外壳和身体;再按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分别观察蜗牛的眼睛、触角、嘴以及外壳上的螺线等。

(二)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亲历的环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科学课程的实验以它的趣味性、可操作性,深深吸引着每一个学生。因此在科学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把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的操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以三年级教材中的《蜗牛》为例,在进行实验教学课以前先让学生亲自把蜗牛喂养几天,引导学生如何给蜗牛创设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学生自己在喂养蜗牛的过程中观察蜗牛的吃食、排泄、呼吸以及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还让他们懂得了怎样关爱小动物。这样一举两得的事情,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在实验课上更是如此,教师要让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自己提出问题,并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自己动手收集各种资料,开展调查与实验,自己整理信息,做出解释或结论,写出实验报告并进行交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到科学知识的同时,学习到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例如,我们在教学《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中,对于空气到底占不占据空间,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说的结论都不能算,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只能通过实验来证明。这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桌上的纸、塑料杯、水槽等实验器材自己去设计一个小实验,看一看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四)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小组合作实验

小组合作实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兴趣,让学生人人参与到实验中去,教师要注意正确引导和调控:

1、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实验任务、实验角色。

2、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同伴发言的情况下向同伴提问或提出自己的看法。

3、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共用讨论、相互讨论、相互交流。

4、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协调小组成员的分歧,归纳小组成员的观点,这样有助于学生科学知识的共用增长。

三、重视学生的创造力,大胆拓展课外实验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非常突出的地位。因为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人类知识进化的重要源泉。学生的创造能力被发掘的过程需要老师为他们创设具有思维性的良好环境,以此来激发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的欲望,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例如在《磁铁》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对教学内容作了适当的调整:

1、上课前,我把针放入装满水的碗中,让学生手不碰到水拿出碗中的针,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2、出示材料,让学生动手操作找出哪些材料能被磁铁吸引,实验中还有什么发现?

3、学生分小组设计探究“条形磁铁各部分的磁性的强弱”,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为学生创设了探索的环境,提高学生探索的欲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主动、积极去探索新知。

浅谈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英语教学 篇7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教师所任教学科的学习态度。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是权威, 控制着教学活动, 学生是教学的附属, 处于次要从属地位, 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师生处于教与学的对立面上。

师生关系对立紧张, 在学生眼中教师就是一位严肃而严厉的师者, 学生大多对教师存在畏惧心理, 这自然会影响到对英语学科的学习态度。新课改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教学不是教师与学生某一方的活动, 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双方互动行为。教师与学生并不是对立的, 而是平等的学习体, 是学习共同的主人。为此, 教师要走下讲台, 以朋友的姿态来走近学生, 与学生打成一片, 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在学生的心中教师就是一位朋友, 他们对教师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尊重与喜爱, 这样自然可以实现积极情感的正迁移, 使学生对教师所任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这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爱屋及乌。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外界环境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只有置身于良好的学习环境中, 学生才能不断地接受外部的正面刺激, 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 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断迸射出激情与动力。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 结合英语学习特点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1. 愉悦的学习氛围。

快乐的事物才能激起学生参与的热情, 激起学生内心积极的学习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将快乐传递给学生, 让学生看到教师的微笑, 感受到快乐的氛围。这样不断地给予学生外部刺激, 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学习的渴望、参与的动机, 从而以集中的注意力主动地参与其中。

2. 浓郁的英语氛围。

学习英语的最大瓶颈在于母语的干扰。教师要改变以往以母语为中介的翻译式教学, 要尽量采用全英文教学, 鉴于小学生年龄小, 英语基础差, 我们要借助图片、动作、表情等来辅助表达, 让学生逐渐学会用英语思维, 这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

三、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

1. 形象教学法。

小学生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 枯燥单调的讲解与分析不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无法激起学生的激情, 学习效率不高。形象教学法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学习水平, 将抽象枯燥的知识寓于形象直观的事物中, 如图片、多媒体、实物、简笔画等, 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更利于学生的学习。如单词的学习较为枯燥, 教师可以利用图片、简笔画或多媒体来动态呈现, 让学生将单词的音形义与具体的事物结合起来, 这样学生更有学习兴趣, 学习也更富成效。动词类单词run、jump等,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采用熟悉的动画人物作出相应的动作, 并打出相应的单词, 这样学生便可以将这个单词的学习与具体的表象结合起来, 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掌握这个单词。

2. 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以学生为主体, 以问题为中心, 通过学生间的积极交流与合作, 运用所学联系生活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法结合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的特点, 更能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突出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实践性, 倍受广大教师的喜爱与认可, 成为英语教学中最常运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灵活地运用任务驱动法, 以一个个富有挑战性与探索性的任务来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 使学生主动而积极地投入学习中, 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使学生通过对任务的探究来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掌握。

四、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

教材是最主要的教学资源, 但并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 传统教学中视教材为经典, 死抱着教材不放, 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封闭教材观已无法适应现代教育形势的发展。我们要立足教材, 同时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要在对教材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开发校本教学资源, 及时补充一些现代化、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到教学中来, 这样才能让学生学有兴趣, 学有收获, 才能真正实现带着开放的教学走向学生。

1. 图片。

现行教材图文并茂, 这一点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是有些图片远离学生的生活, 这不仅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 而且不便于学生的理解。教师可拍摄一些学生真实的生活场景, 让学生成为图片里的主人, 用真实的生活画面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唤起学生生活的回忆, 这样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音乐。

音乐是一门艺术, 有着无穷的魅力。通过播放相关的音乐, 可以为学生平淡的学习、生活带来乐趣, 让学生在优扬的旋律与节奏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3. 视频。

这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来说非常重要。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 视频可以说就是生活的真实展现, 通过播放相关的影视剧片段或教师创编的情景对话等, 可以让学生真正将学与用结合起来。这不仅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 而且可以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整体提升。

五、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

1. 听。

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课文录音、歌曲、动画片、经典影视剧等, 让学生听到更多标准地道的英语发音, 如歌曲Tears of pearls, Ten little indias等。这些通俗易懂的英语内容让学生在教室内就可以接触到更多的英语, 让学生在听中产生兴趣, 增强语感, 提高听说能力。

2. 说。

大量的朗读, 让学生在朗读中积累词汇语法, 增强语感, 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用英语来回答教师的提问, 进行简短课文的复述, 或是利用课前课后的几分种让学生进行即兴发言等等, 让学生能够将所学充分地运用起来, 增大学生的语言输出。

3. 演。

如何进行有效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篇8

关键词:英语阅读;词汇教学;教学方式

英语阅读难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不认识词汇,如果在认识词汇的基础上,哪怕对语法结构学习不当,也能够基本理解阅读内容,因此词汇教学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如何展开词汇教学变得非常关键。

一、阅读前先将不懂的词汇单独完成教学

词汇单独完成教学是一种最直接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在开展课程之前,先将本阅读内容中涉及的词汇完成单独教学,通常情况下会花费大约10分钟左右来完成词汇教学,然后学生先对词汇进行记忆,这样在学生熟知词汇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阅读时就相对比较容易。但是在词汇记忆过程中,学生对于词汇记忆是非常短暂的,过一段时间就忘了,因此教师需要在阅读开始之前,先将词汇和阅读内容进行分析联系,然后可以在词汇教学过程中,将语段情境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对于词汇的学习变得更加认真,也能够通过词汇学习完成整个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阅读过程中的构词推断方式

英语中很多词汇都是由其他词汇演变而来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语法结构知识内容进行词汇教学,通过对语法结构的认识来学习一些新的词汇。其中在构词方式中,最常見的就是前缀、后缀以及合成词汇,在教学过程中,前缀主要是为改变英语词汇的词义,比如最常见的前缀就有un、um、re等,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前缀词汇,通过利用这些前缀词汇,可以形成新的单词。

三、语境理解方式

在阅读过程中,教学英语词汇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方式就是理解语境。很多情况下,我们在不认识较多词汇的情况下,也能够完成阅读理解,就是因为我们懂得语境的表达,在阅读中是一个个完整的故事,不是一个个孤立的词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上下文以及常识等内容加以判断,从而完成阅读理解过程。

四、英语释义方式

在英语课程中,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需要尽可能通过一些近义词、反义词等将所学习的词汇进行释义,这样学生能够通过一些词汇的表达完成英语学习过程。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运用教材中的教学资源,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使学生能够正确分析词汇语法结构、表达方式、所处的情境等,从而有效地完成词汇教学过程,不断提高英语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孙英英.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效地教学词汇[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9(9):31-34.

如何进行有效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篇9

摘要:脑科学、心理学研究启示我们,儿童时期是记忆最强、认字最快的时期,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针对课程标准对识字的要求和新教材的特点,我校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努力从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识字等方面,做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激发兴趣 主动识字 联系生活

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它不仅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文化素质养成和提高的第一步,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还关系到开发儿童的智慧潜能、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脑科学、心理学研究启示我们,儿童时期是记忆最强、认字最快的时期,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针对课程标准对识字的要求和新教材的特点,我校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努力从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探索识字方法、拓宽识字途径、提高识字效率等方面,做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

一、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识字能力、激发识字兴趣,还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

1.图画创设情境

教室周围用几张大展版围成一圈,上面画的是公园的美景,上课伊始,老师带领学生去参观这些美丽的图画,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宝塔、小桥、红花、山洞、荡船……学生看到的这些事物就是今天要学的词语,学生在这样优美的情境中开始了识字活动。然后教师让学生发现画上的小秘密,原来画上有些小窗户,里面藏着今天要学的词语。孩子们把这些小秘密一个个找出来,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老师再让孩子们读这些词语时,孩子们的情感大不一样了,读得很有兴趣,因为这些可是他们自己发现的小秘密。

2.音乐创设情境

这些词语在一起就是一幅美丽的画,老师根据这个特点,设计了很巧妙很有趣的朗读词语的环节。先把这些词语配上音乐编成一首小诗让孩子们听,然后让孩子们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读,也把这些词读成一首诗,孩子们读得摇头晃脑,读得有滋有味。老师又给学生配上音乐读,随着轻松欢快的音乐,孩子们真像读诗一样,陶醉其中。这样有创意的设计把一个个孤立的词语变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变成了一首可爱的小诗。学生们读得兴起,和老师一起边读还边配上了动作,枯燥的读词语竟然变得这么有趣味。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识了字,学了词,还受到了美的熏陶。

二、引导学生主动识字

一学期认识400个汉字是个繁重而艰巨的任务,除了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外,还必须大力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第斯多惠说:“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在识字教学当中,如果让学生被动地记、机械地抄,学生会很快厌倦。教师只有调动学生的识字愿望,在识字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掌握识字的方法,形成独立识字的本领,去主动识字,体会成功的快乐,才能让学生的兴趣持之以恒,让单纯的兴趣变成学生的一种心理满足,形成学习的内驱力。

1.引导学生发现识字的方法和规律

汉字本身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在学生识字过程中,可依据汉字构字规律和儿童认知规律进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授之以“渔”,抓住汉字音、形、义的联系,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及规律,使学生具有分析字形、自主识字的能力。另外,还有会意法、联想法、比较法等等,结合课文,教师自然渗透这些方法,学生通过自主的识字逐渐领悟,老师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大胆地用这些方法学习,学生识字的能力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兴趣也越来越浓,感受到了创造的快乐。

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

前面说过,孩子们在识字上的差异很大。因此我们鼓励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有的孩子学前有基础,表现欲强,就让他当小老师,教大家识字,小老师、小学生都兴趣盎然;有的孩子喜欢找小伙伴一起识字,在交流中提高能力;有的喜欢读儿歌、故事,就在语言环境中巩固;有的喜欢抄写;有的善于联想……只要学生能够尽快地记住汉字,方法不求统一。学生干自己喜欢干的事就不会觉得厌倦,而是一种乐趣,一种心理需求的满足。

三、联系生活,让生活成为识字的舞台

语文是母语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可把识字教学置于生活的大背景中。在生活中识字是很方便、很重要的途径。教材中很多课文本身就创设了一个个真实的生活情境,如《在家里》、《操场上》、《自选商场》等,与儿童的生活密切结合,反映了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时代生活等,拉近了识字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在社会上要引导学生养成随时随处识字的良好习惯。结合语文园地,开展在生活中识字的比赛,食品包装袋、广告牌、街标、路标、单位名称牌等等都成了学生识字的教材,学生乐此不疲。

浅谈如何有效进行阅读教学 篇10

一、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教给学生一些读书的方法,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知道,课改新理念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教师的指导得法,学生的运用得当,能让学生切实的打好阅读基本功,培养自主意识,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教师指导学生读书,必须有目的、有要求、有层次。例如:第一个层次是初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扫除读音障碍,边读边想,圈画生字,标记疑问处,阅读的目的要求明确了,学生便在读的过程中仔细认字,积极思考。第二层次的读是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先由学生提出问题或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采用多种读书方式,如诵读、轻声读、默读、赛读等进行充分的读书,自主的思考。讨论问题时,在关键地方教师要注意点拨引导,让学生把教师想讲的话说出来,从而培养学生“自渎、自悟、自明”的能力,也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第三个层次的读是要求学生寄情于读,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策略进行阅读,如《紫藤萝瀑布》等,可用“一边阅读一边想象”的方法,《鸿门宴》等可用“读时按自己的想象加动作”的方法,学生都喜欢这样的阅读,读得有滋有味,配以动作表演时,也有板有眼。因此,学生在愉悦的阅读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从而快快乐乐的学语文。第四层次的读,是指导个性化的阅读。这个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读读、说说、评评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学生的身心放松了,思维激活了,阅读自主了,个性也就发展了.二、引导学生从优秀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积淀。读文学作品,不仅是为了弄懂词句的含义和文法的规律,更要紧的是培养起人类几千年代代相传的美好心灵的呼唤,靠感情对感情的激发,靠智慧对智慧的启迪,然而这决不是靠课文分析所能替代的。因此,新大纲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做了定时定量的要求。我们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要求。我们从课文涉及的作品出发,结合当代文坛优秀文学作品评选情况,从以下几方面向学生推荐书目:一是把语文课本涉及到的作品尤其是基本篇目涉及的作品作为重点推荐对象,让学生读与课文有关的作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二是结合时代特点,从当代文坛评选出的优秀作品中推荐,这样可以接近生活。如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每年一度的高考优秀作品。把这两方面选出来的作品编成书目印发给学生,学生读起书来就不会盲目被动了。第三,我们还向学生推荐借阅一些报刊杂志,容量适中,内容丰富,又与教材保持同步,我们常常安排学生在阅览课上或业余时间选读,让他们通过阅读、思考、观察,品味文章里的人情世故、真善美丑,教人去恶从善、辨伪识真。从而一个人的品质、素质、内涵都得到提升。

三、将课内研读与课外延伸相结合,创设情境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提倡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所以我们特别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注重将课外的学习资源、学生的生活体验等纳入课堂。这不仅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等语文实践能力,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在进行拓展时我们特别注意:课外拓展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比较阅读、仿写学用、鉴赏评析、课后随感等等,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与课文本身找好一个切合点,可以是内容上的,也可以是写作技法上的,这要依据文本特点和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而定。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课文以外的拓展延伸一定是在学生对课文本身进行了充分的感悟、体验、品位之后,学生只有在深入文本用自己深刻而独特的体验建构起个人深切的情感体验,才能自然的联想到个人的生活体验,因而产生进一步阅读和写作的欲望。

四、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今天的中学生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是很强的,他们对艺术作品的判断往往更具有知觉性和超前性,语文老师只有紧跟时代的脚步把新的文学观念和思想方法融进阅读教学中,才能胜任当代阅读教学的需要。

教师本身所蕴涵的人文素养、人生态度、理想情操,总能通过他自身的一言一行,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一个语文教师,更是一个有情愫,有理想,道德高尚,修养深厚,正直秉诚的“人”师。教师的审美品味应该是和谐而又优雅的。和谐,让学生感受到恬静和陶醉;幽雅,让学生崇敬、向往。这种审美应成为一种意象、一种氛围、一种力量、一种磁场,体现于教师的仪表、言谈、举止,体现于教学内容的呈现、教学手段的选用、教学程序的设计上。以美激智、以美发辞、以美冶情、以美育德、以美立人。自己不懈怠,要走在前头,要有广泛的阅读,要在阅读中开挖不竭的精神源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大视野、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并且喜爱阅读、坚持阅读。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高瞻远瞩、游刃有余地指导学生阅读。

我的教学故事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如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我个人认为应该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能力。

一、培养兴趣,主动学习,快乐学习。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强大内在动力,特别是小学生,对语文是喜欢,还是厌倦,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用鼓励、表扬的方式去激励学生,用期待的目光、信任的语言去引导学生外,更要注意用生动活泼、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肢体语言去吸引学生,利用直观教具,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全班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还必须对学生情感诱导,给予关怀、尊重和理解。那么学生就都会得到鼓励,敢于大胆开口、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学生的智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形成师生情感共鸣,激起师生共同进行教与学的热情,保持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次我在上《蝙蝠与雷达》时,提了个问题,班上仅有几只手举了起来,课堂上静悄悄的,我以为也许问题太难了,于是就降低了难度,但学生还是不大愿意举手,第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后,我听了说:“虽然你说得不是很全面,但我非常感谢你的勇气!”没想到一句简单的话,却给了学生无限关怀,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顿时课堂上发言踊跃,学生们又活跃起来。可见鼓励学生,给予学生一定勇气,可以让冷清的课堂逐渐热闹起来。课堂上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不仅使老师的教学工作的开展得到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把上课当作一种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如我在上《大自然的启示》一课时先简单介绍本文的语文常识,提问“找一找你们感兴趣的句子和段落?”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再让学生质疑看到“打扫”这个词你有什么疑惑,学生提出问题:打扫本是好事,但作者为什么要加引号啊;而后再让学生带着问题细读、研讨课文。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文本的学习,然后,师生围绕问题进行研讨,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解开了,学生也自然学好了这一课。

二、读思结合,提高感悟能力

语言文字的训练要通过读思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发展儿童言语能力的同时,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语文教学,读要重“情”。培养学生丰富的思想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情”是语文的灵魂。叶圣陶先生说:“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只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的符号,怎么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语言文字的“情味”,不是贴在作品表面的标签,而是蕴含在作品之中的。在《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一课中,我先短片展示了《战火中的儿童》,以“情”入手,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同时在独学的时候播放朗读带有目的、有意识地把作者之情、教师之情、朗读者之情,水乳交融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忘情其中,让孩子们带着难以压抑的感情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中。

语文教学,读要会“思”。“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学而不思则罔。”这都是强调思的重要性。“思”是语文教学的第一需要。学生也只有爱思,善思,深思,才可能真正尝到学习语文的甘甜,真正进入学习的角色。教师要教给学生基本的思维原则和主要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浅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我们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构建和谐课堂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愿学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教师把学生只看成不懂事的孩子,凡事“唯我独尊”,整天“有好心,没好脸”,不愿与学生交流,学生怎能愿意接近你或接受你?上你的课也是迫不得已,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根本就无从谈起。所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应从改善师生关系开始,要有一颗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心。

二、强化自身素质,准备充分,使学生乐学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关键是教师,主阵地是课堂。学生大多时间是学习,首先每位教师必须切实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教学艺术,改革课堂教学,使课堂充满智慧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和蔼的教态,整洁的板书,渊博的知识,激情的语言,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基本条件。这些需要大家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多学多练,功在平时,功到自然成。

关于准备充分,我想主要是两方面的准备:

一是学生的准备,也就是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提前预习,学生准备充分,在课堂上才有充足的底气,发言的资本。

二是教师的准备。上课之前老师要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习特点,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要吃透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做到深入浅出,还要利用好现代多媒体教学,力求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达到身临其境的境界。

教师胸有成竹,思路清晰,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处理课堂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才不会出现老师不知所措,学生不知所学的现象。

三、多种评价方式,激励为主,使学生想学

要多关注学困生、退步生,找原因,找办法,多鼓励,多引导。学生是有差异的,学习过程不是齐步走,学生即使退步了,我们的责任是让他有信心再进步。只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点进步也要及时肯定,抓住机会进行指导。要用积极态度鼓励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暂时的挫折,帮助他们以良好的平稳心态对待学习。

任何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评价,尤其是肯定的评价,学生更是如此。因此,我们每位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课堂语言,用真情实意尊重学生,努力创设一个融洽、和睦、协调的课堂氛围。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做学生思想工作应以表扬为主。大声表扬,悄悄批评(也因人而易)。勤开导,多鼓励。用“表扬”“肯定”来激活学生的上进心,一定不去做伤害学生自尊心的事情。教师工作不仅是教书,而且要育人,要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情操的陶冶者。

如何进行有效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篇11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制定一系列的制度、方法:如早读制度、图书交换制度方法、一帮一制度方法等。这样就能有序、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当以上的制度、方法完善并实施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在学习上也就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的处理,应由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这就表明教材是材料是例子。在语文教学中,可将教材内容进行归类。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说明文、古诗、哲理性文章等.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类型文章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例如:写人记事的文章,我让学生按这几步去学习,第一步,读课文,必须要了解课文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第二步,读课文,必须要了解课文叙述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第三步,抓住文中描写人物有关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语句,反复读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或文中人物的感情.再例如:写景状物的文章,我让学生按这几步去学习,第一步,读文章,了解写了什么内容;第二步,了解写作顺序或观察顺序;第三步,再读文,了解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写的;第四步,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段反复朗读去体味感情。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把主动权给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应该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活动的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首先,主动权给学生,我认为要将读书时间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不能让读书成为阅读课上的形式,走过场,草草了事,那样的读是起不了效果的。其次,主动权给学生,我认为应当在学生学习方法掌握的情况下,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学.特别是合作学习,除了明确学习目标外,还应当制定小组长职责。让小组长真正成为合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发言者.使小组学习有序、有效地开展。

谈谈如何更好地进行初中英语教学 篇12

一、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1. 学生学习英语效率不高

首先, 在语言环境方面, 第二语言与外语有着根本的差别, 第一语言学习者一般都有一个比较自然的语言环境。其次, 从语言输入来看, 第一语言者一方面有自然的语言环境, 另一方面, 如果他通过课堂教学学习该语言, 教师的语言程度、同学的语言程度等都给他提供了较理想的“可理解性输入” (comprehensible input) 。不仅如此, 第一语言和“外语”习得过程中还有三点差异: (1) 学习动机上的差异。 (2) 刺激量的差异。 (3) 认知和发展水平上的差异, 这些差异导致学生英语学习效率不高。

2. 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不大

每个学生在刚开始接触英语时, 都会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他们最爱上的就是英语课, 因为英语课“好玩”, 发音是他们从没接触过的, 拼写也是很生疏, 因此有一种陌生的美感。但是随着升入初中, 他们英语学习的深入, 越来越多的困难发生了, 课程内容增加, 难度加大, 他们有时“跳一跳”甚至“跳很高”都摘不到英语学习的“桃子”。尤其是在测试以后, 学生成绩不理想, 感受不到成就感, 于是就慢慢地丧失英语学习兴趣, 甚至开始惧怕英语课。因此作为一位英语教师, 我们应经常变化教学手段, 采用丰富而又趣味性强的课内课外活动, 保持课堂有一种新鲜感, 并降低难度, 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从而保持学生原有的兴趣, 并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教师没有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手段

初中学生总体来说不够成熟, 缺乏理性的思维, 需要和渴望夸奖, 对老师的一次不经意的夸奖会铭记在心, 对老师严厉的批评会耿耿于怀。其实, 无论是英语学习, 还是其他学科的学习都是一样的, 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 学生最需要教师的安慰和鼓励, 学生最期待教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然而有些教师对学生批评居多, 却很少表扬, 也有些教师对学生一味的表扬, 很少批评。其实, 这两种情况都是极端。一味地批评会使学生垂头丧气, 感觉自己学不好英语, 从而破罐子破摔, 成绩一落千丈;一味的表扬会使学生慢慢感觉英语很容易, 从而轻视英语学习, 同时也感觉不到表扬的珍贵。因此, 教师应公正客观地表扬和批评学生, 使学生处于平衡状态。

4. 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教学中, 我发现有些学生的英语学习往往缺乏主动性、能动性, 在目标选择上, 常常追随大家的看法, 而自己没有明确的目标。有些学生对学习目标的选择是自主的、明确的, 但也存在大批的学生只是盲目地认同其他同学的学习目标, 追随他们, 其实并非自主的选择。这样, 学生在学习时就会缺乏相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在小学阶段是非常普通的一个现象。

二、如何高效地进行初中英语教学

1. 以“提出问题”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有些学生很少在英语课上提问题, 如果我们能引导性地让学生在课上提问,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 但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五花八门, 有的没有讨论的价值, 有的问题可能与教学内容无关, 这一点也在于我们教师的把握。以“提出问题”的方式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可以使他们对英语学习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2. 从本质上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其实是最好的老师。英语教学应该创造条件, 利用一切可用的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愿望, 使他们乐于学英语。从本质上说兴趣是个体内在的一种心理需求, 培养兴趣就是要激活和扩展这种内在需求。对于英语兴趣培养而言, 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的内在的积极的心理需求。英语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 应格外注意对学生学习英语情感因素的控制和培养, 要从本质上培养学生的兴趣。

3. 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

表扬和批评学生的方式和方法, 永远是老师们深刻探讨的一门艺术。这两种状况应该有科学的平衡, 才能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作为一名教师, 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学生们的优点, 了解学生们的长处, 并给予他们真诚的赞美。但是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教师也要科学公正地指出, 当然不能太过严厉地指责甚至体罚, 而是要采取委婉的方式,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犯的错误是不应该的, 是必须要改正的。总的来说, 一个不会表扬和赞美的老师是不会受学生们喜爱的。我们教师要学会赞美和表扬学生, 就算某个被大家认为是坏学生, 那他身上也一定会有那么一两点的闪光之处, 我们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一点, 及时给予赞美和表扬, 或许他就会从那一点开始慢慢转变。

4. 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成功

任何一堂课如果脱离了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来设计都是不合理的教学设计、不科学的教学设计, 因为我们的教学活动的终极目标是要使每个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因此, 我们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使他们得到不同程度的成功。如在教学中, 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 我为他们设定了不同的学习目标, 使他们纷纷按照各自的学习目标和要求进行努力, 在期末考试时, 很多学生都有较大进步, 在一定意义上获得了成功。

小学高年级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教学 篇13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而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门,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对我们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新课改不断推进和深入,我们的语文课堂也正悄悄地变化着,改变了以往封闭、僵化的“小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有活力与朝气。但是却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1)阅读课热热闹闹,感悟不深。许生对课文整体感悟。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2)观摩课轰轰烈烈,存在“作秀”的嫌疑。《语文新课程标准》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是却变成了小组讨论的秀,三五成群几个凑在一起这就是所谓的“合作”。这样的教学,根本谈不上是“有效”的教学。

何为“有效教学”?课改专家崔允郭博士曾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科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知识,在阅读教学中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在这里,我将结合教学实践,对阅读教学谈几点有效性策略。

一、激发兴趣,敲响“第一锤”

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导入是这门艺术之中的序幕,它关系着学生的注意力是否能迅速集中,是否以最佳的状态进入学习活动。我们要重视这“第一锤”。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代讲,支解了教材的丰富内容,学(1)巧妙设疑。小学生好奇心强,巧妙设疑正好迎合了他们的这种猎奇心理。设疑可以从课题入手,也可以从内容入手,我在教学说明文类的课文时,喜欢采用这种方法,以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以此来敲开学生的心门。

(2)以“趣”激“趣”。即用有趣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第一锤”要敲到学生的心坎上,就应该找准学生的兴趣点。我执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借助多媒体这个有声有色的平台,播放了神奇的海底世界,各种各样的鱼在海底穿梭往来,五光十色的珊瑚翩翩起舞,海星在水底慢慢地蠕动……孩子一下子就被这奇妙的世界所吸引,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

(3)以“情”燃“情”。特级教师窦桂梅就非常善于煽情,老师富有激情的话语可以缩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当然,“第一锤”要掌握力度,切莫“过”了头,要把握时间,不要喧兵夺主。

二、注重策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1)“读”字当头。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以读为本”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在阅读教学中,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受到熏陶。同时,教师要学会放手。江西省教育厅教研员徐承芸同志她认为我们在上阅读课时,问题要少提,书要多读。我在阅读教学中大胆尝试,放手让学生去自读,深入感受课文内容。而这一过程,我只是在必要时适当地简单引导。这样,学生不但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取了知识,同时有个别学生还提出了对文中内容的独特见解,使作者情感得到了深化,内容得到了延伸。在检测中的阅读部分,能独立完成的学生越来越多。

(2)精心引导学生“多思” 引导学生“多思”和放手于学生,二者并不矛盾。一个学生,如果没有经历过痛苦的思考,并从思考过的地方生长出自己的思想来,那么,他就不能真正体会到受教育的快乐。一旦我们只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轻松感和单纯的心灵的愉悦,久而久之,学生的思考力便会被这种所谓的快乐教育所磨钝,再也没有力气去探看复杂的世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疑问,以为阅读的过程就是不断呈现疑问的过程。其实,学生在进入阅读情境中,本身就会出现一连串的疑问,但由于年龄小,阅读经验不足,可能无法把问题进行梳理,有时问题在脑海中会稍纵即逝,出现“无疑而不悟”阶段。所以教师必须要吃透教材,吃透阅读内容,善于抓住学生心理特征,精心设计疑问,真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当学生初读课文时,我就抓住了一个问题: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父亲与儿子的了不起?画下有关句子并写上你的体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拿出笔纷纷找到了相关句子并感悟句子。教师的“善导”便会激发学生的“善疑”“善读”“善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促进。

(3)充分调动学生情感参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小学高年级阅读的重头戏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更是举足轻重。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色彩斑斓、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在阅读教学中,要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引导他们游历知识乐园,让学生在学习中使用真情对课文进行理解,才能准确与作者及文中主人翁的思想感情达成强烈的共鸣,形成“心理相融”。记得上学期上全市电教选拔课时,我执教的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当品读父亲牺牲这一段时,我重点挖掘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失父之痛”,富有感染力的话语,加上音乐背景的渲染,我自己都被融入其中,学生的眼睛也不禁红了,这就是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情到深处自然浓”,让学生情感参与,更能更深刻地理解文本。

三、提高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课外阅读量应达到145万字。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扩展和延伸,是学生获取“精神食粮”的重要途径,小学生除了学好教材以外,再阅读一些其他书籍,既可以丰富词语,又可以广泛的学习语言表达方法,提高读写能力,养成自学的习惯。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呢?可组织生动活泼的读书活动,有利于促进课外阅读深入持久地开展。如:开展读书竞赛活动,看谁读的书多;举行故事会,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巩固加深对课外读物的理解;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谈体会,谈收获,相互启发;还可以举行诗歌朗诵会等活动。通过这些检查读书效果。检查后,认真总结,表扬认真阅读的学生,鼓励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育家林格认为:“真正的教育,绝不仅仅是讲道理、传授知识,更不仅仅是开发孩子的智力,而是把自己精神的能量传递给孩子,维护孩子的心力,让他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一个能承担后果、应对变故、改善自身和环境的人。”我们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让孩子真正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上一篇:课堂教学改革案例研究下一篇:个人工资收入证明怎么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