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餐桌礼仪的作文(共14篇)
我马马虎虎地洗了一下手,端起满满一碗饭,拿起筷子,先对我最爱的糖醋排骨下手,看着那一个个鲜嫩的排骨,鲜红的汤汁,用筷子轻轻一碰,仿佛就拉起了千层面,鲜红的色泽,丰满的汤汁,看上去就十分令人馋涎欲滴。我顾不上爷爷有没有动筷子了,先下手为强,夹起一大块排骨,送入嘴中,那甜甜的味道穿透心间,我不禁狼吞虎咽,看着自己那狼狈不堪的样子,好像有八百年都没有见过食物了。
这时,爸爸用严厉的眼神望着我,我看着爸爸,将头一侧,装作没看见,爸爸马上说道:“甜甜,你要知道,在吃饭的时候,你也应该做到尊敬长辈。你要等爷爷奶奶都动筷子以后,你才可以动筷子呀。”我望着老人,羞愧地低下了头。等爷爷奶奶都动筷子了,我又迫不及待地拿起了筷子,继续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我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嘴里吧吧地嚼出声音,妈妈又放下筷子对我说:“吃饭时,嘴里不要发出吧嗒吧嗒的声音,像猪吃食;另一只手也不要放在下面,要扶着碗吃饭。”我也有点不耐烦了,心想,不就吃个饭吗,弄这么多规矩干嘛?爸爸仿佛看出了我的抱怨,对我说:“做什么事都有规矩,吃饭时,我们也应该遵守吃饭的规矩,就像我们常说的一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是啊,就像爸爸说的一样,做什么事都要遵守规矩,真是“饭”以修身,俭以养德。
1.1 主宾礼仪
在中国请客吃饭办事是常事, 你是主人, 你应该提前到达提前预定的地点, 然后在靠门位置等待, 并为来宾引座。中国人常说“民以食为天”, 这反映出饮食文化对中国人的重要性。中国人不但热衷饮食, 而且还很讲究饮食礼仪虽然他们有时说话声音较大, 给人以吵闹的印象但在他们的餐桌背后隐藏着多种礼仪。
1.2 就餐礼仪
就餐时姿势要端正, 脚自然放在自己座位下, 不要任意伸直。手肘不要靠桌子, 或放在临坐椅壁上。进餐时要温文尔雅, 从容安静不要急躁, 进餐时, 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子, 加菜时每次少一些, 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 吃饭时不要出声音, 喝汤时也不要发出声响, 最好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 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 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 不要一边吹一边喝。
1.3 餐具使用礼仪
中国人使用筷子用餐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 古时又称其为“箸”。日常生活当中对筷子的运用是非常有讲究的。一般我们在使用筷子时, 正确的使用方法讲究的是用右手执筷, 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 另外三个手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 并且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
2 俄罗斯餐桌基本礼仪
2.1 主宾礼仪
俄罗斯人到别人家做客或者邀请人到自己家做客一定要提前邀请, 可以口头邀请, 电话邀请, 比较正式的也用书面邀请。这样以确保被邀人在确定时间到达, 以便主人做好迎接客人的准备。俄国人对朋友十分热情实在, 不论家境贫富, 烹饪技艺高低, 都要像俄谚所说, “炉子里有啥, 往桌上端啥”。
2.2 就餐礼仪
俄罗斯人进餐时, 采取分餐制, 使用刀叉。刀叉的摆放位置是:叉子在盘碟的左边, 刀和羹匙在右边, 酒杯在盘碟的前面, 用餐者应右手拿刀, 左手拿叉。吃完一道菜后, 将刀叉并排放在盘上把儿朝右, 服务员会把它们收走。如果下一道菜还要使用刀叉, 盘子左右没有备用的刀叉, 就要把刀叉放在桌子上。
2.3 餐具使用礼仪
俄罗斯人进餐时, 采取分餐制, 使用刀叉.匙。其基本用法是右手持刀或汤匙, 左手拿叉。汤匙的持法与握笔的方法基本相同, 即匙柄置于大拇指与食指之间, 用中指在柄下拖住。刀叉的拿法是轻握后半部, 食指按在柄上。使用刀叉进餐时, 左手拿叉按住食物, 右手持刀切成小块, 用叉子送入口中, 一般是切一块吃一块, 不要一下子切完, 每块大小要掌握在一口量为宜。
3 中俄餐桌礼仪异同之处
3.1 从餐具使用上看中俄文化差异
叉和筷子, 不仅他们的发源地出现的环境不同, 而且使用也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餐具时中俄均有不同的规范。如中餐进餐时不可玩弄筷子 (把它们当鼓槌是非常失礼的做法) , 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当然, 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 这是大忌 (这好像葬礼上的香烛, 被认为是不吉利的) 。在使用刀叉时也有一些禁忌。如手里拿着刀叉时切勿指手画脚。
3.2 从座次安排上看中俄文化差异
中俄都讲究正式的宴请活动的座次安排。中国人请客传统上用八仙桌。对门为上, 两边为偏座。请客时, 年长者、主宾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 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 其余客人按顺序坐偏座。俄罗斯人请客用长桌, 男女主人分坐两端, 然后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 即男女穿插安排, 以女主人的座位为准, 主宾坐在女主人的右上方, 主宾夫人坐在男主人的右上方, 讲究“女士优先”的西方绅士, 都会表现出对女士的殷勤。
3.3 从就餐氛围上看中俄文化差异
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俄罗斯餐桌上的静是中俄餐桌礼仪最根本差异。餐桌气氛上的差异, 中国餐桌上动, 俄罗斯餐桌上静。中国人以食为人生之至乐, 排场之大, 气氛之热闹常常令人叹为观止。中国人一坐上餐桌, 便滔滔不绝, 相互让菜, 劝酒, 尽情的享受山珍海味, 美味佳肴。这样的宴客方式才能体现主人的热情和诚恳, 餐桌上的热闹反映了食客发自内心的欢快。这种“闹”能从某种程度上折射中国人家庭温馨、邻里和睦、国人团结的“一团和气”。俄罗斯人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的去静静的切割自家的盘中餐。喝汤时不能发出响声。如汤菜过热, 可待稍凉后再吃, 不要用嘴吹。吃东西时要闭嘴咀嚼。不要舔嘴唇或咂嘴发出声音。进餐时可以与左右客人交谈。但不要只同几个熟人交谈.左右客人如不认识, 可先自我介绍。别人讲话不可搭嘴插话。音量保持对方能听见的程度。咀嚼食物不要说话, 即使有人同你讲话, 也要等咽下食物后再回答。
3.4 从餐桌话语上看中俄文化差异
中国人请客吃饭时, 摆在桌上的菜花样繁多, 至少有七、八道菜, 如果是盛宴, 主菜会更多, 越名贵、越奇特的菜会越显示主人的殷勤和客人的身份。而主人却往往要说“今天没有什么好菜招待大家”、“菜做得不好, 多吃一点”“多多包涵”、“怠慢了您”之类的话。而俄罗斯盛宴一般四至五道菜, 份量以吃完或稍有剩余为最佳。如果在家里, 最好是吃完所有的菜, 这样女主人会很高兴, 认为大家喜欢她做的菜。
总之, 各国不同的文化才构成世界的丰富多彩, 本文通过对中俄两国的餐桌基本礼仪进行介绍和说明, 使我们对中俄两国的基本礼仪有所了解。通过对比了解到中俄之间的餐桌礼仪文化有很大差异, 这主要归因于两国不同的传统文化、生活习惯、地理物产和气候。但是, 虽有差异, 但本质上都是热情、好客的, 都是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中俄礼仪文化进行详细的对比, 通过各个方面来看中俄文化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对于中国人, 我们一出生便开始了品味中式饮食了, 因而或多或少对厌倦中式饮食。同时我们现在又正处与经济全球化的形式中, 西方饮食的进入使得我们有了新鲜感, 开始习惯出入西式各种快餐店, 这中间就包括俄罗斯式餐厅, 品味与中式饮食不同的俄罗斯快餐。随着中俄关系的不断密切, 礼仪文化不断的渗透两国的礼仪文化会不断的被传承下去。虽然礼仪文化都在不断的变化, 但是我们民族已根深蒂固的礼仪文化传统是不会变的。
摘要:中国和俄罗斯一直是友好的邻国, 始终保持着友好的合作关系。在全球化趋势下, 两国的跨文化交流的趋势尤为明显。然而, 餐桌礼仪文化恰恰是这种跨文化交流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从主宾礼仪、就餐礼仪、餐具使用等几个方面对中俄两国餐桌礼仪基本常识进行介绍, 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并掌握中俄餐桌礼仪知识。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餐桌,礼仪,差异
参考文献
[1]朱一飞.俄语学习[J].2009 (3, 4.6) .
[2]孙飞燕.俄罗斯餐桌礼仪漫谈[J].俄语学习.2009 (03) .
[3]丁昕.丁昕集[M]黑龙江大学出版, 2007.
[4]高永晨.论中西饮食文化差异[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4 (02) .
[5]李天民.现代国际礼仪知识[M].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3.
[6]张月明.世界文化史故事大系之俄罗斯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7]吴克礼.当代俄罗斯社会与文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8]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M].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6.
[9]易中天.餐桌上的文化[Z].文汇报:笔会.
别把手肘靠在桌子上。
No 1)elbows on the table!
别剔牙。
Don’t pick your teeth.
你能递给我土豆泥吗?
Could you pass me the
mashed potatoes, please?
你真的在餐桌上说了那些话吗?
Did you really just say that at the dinner table?
原谅我伸手过去拿食物。Pardon my reach.
我能尝点吗?
Could I try a little bit?
你介意递给我沙拉吗?
Would you mind passing me the salad?
噢!别吐在手上!用餐巾!
Ew! Don’t 2)spit that into your hand! Use your 3)napkin!
我真不敢相信她竟然在餐桌上接电话。真是太无礼了!
I can’t believe she answered her phone at the table. How unbelievably rude!
别用筷子敲碗!
Stop playing your bowl with your chopsticks!
那些是餐具,不是玩具。
Those are 4)utensils, not toys.
我一直遵守使用餐具的规则:由外向里。
I always follow the basic utensil rule: From the outside in.
抱歉,我能离开一会儿吗?
I’m so sorry, is it okay if I leave for a moment?
很抱歉,我得接个电话。
I apologize; I have to take this call.
有人介意我把鱼吃完吗?
Does anyone mind if I finish off the fish?
不一会,菜就陆续上来了,我一直盼望我爱吃的鱼也闪亮登场。服务员刚刚把鱼端上餐桌,我就不停地把鱼往我这边转。妈妈小声对我说:“妮妮,要等叔叔先喝鱼头酒才能吃鱼。我给你说了多少遍了?”但叔叔和爸爸一直说话,我看见他慢慢蹭蹭5分钟还没有喝完。我就跑到他跟前,用哀求的语句说:“叔叔,求求你快点喝吧,我的手都快痒死了!”
那个叔叔说:“现在我喝完了,你可以吃了。”其实他并没有喝完,是故意让着我。我正要吃,妈妈把我拦住。对叔叔说:“没事没事,你喝吧,我女儿不懂事。”他喝完鱼头酒,我就大吃特吃起来,都快把整个鱼吃光了。
回家的路上,妈妈说,孩子,一个人要受欢迎,首先要懂礼貌,餐桌上也有很多礼仪的,比如,要等长辈都入座以后,孩子才坐;嘴巴里有食物时不能高声说话,以免食物喷出;不能隔着几个人站起来取自己喜欢的食物;长辈给你夹菜时,即使是自己不喜欢吃的也要接住,并说谢谢等。
我看着这么多的美味,就怕有人会和我来抢吃,于是我随手拿起一把大椅子坐上去,拿起筷子就开始打算狼吞虎咽的开吃,可是却被爸叫住了,原来在大人没有吃之前孩子是不能吃的,我虽然是小孩子,但是要有点礼仪,于是我就坦然的接受了。
过了一会儿,大人们都开始吃了,我也开始真正的狼吞虎咽。我用筷子夹到了一块最大的黑胡椒牛柳,可是没有想到的是爸爸也夹中了这一块,俗语说:“先礼后兵嘛”,于是我先“礼”一场,我用表情告诉他:“爸爸,对不起,这是我的肉,请你去找别的夹吧。”没想到老爸眉毛一跳,也用表情回了我一句:“不,我就要这个,你去夹别的!”我看完之后心想:“看来‘礼’对他不行啊,没办法,只好用‘兵’了!”想完我立马就开始动手了,我用最快的速度夹住牛柳,然后拉回自己的碗里。爸爸早就看穿了我,一秒破功,把我的牛柳打回了盘子里,他用出了“佛山无影手”,我使出了“天马流星夹”,俩人打得根本不分上下,不过在最后的一瞬间,爸爸他分神了,所以最后还是我抢到了那块大牛柳。当我正打算吃的时候,想到了爸爸每天都那么辛苦的工作,连个饭都吃不好也吃不饱,那也太没有人性了吧,于是我把牛柳还给了爸爸,在一旁的妈妈夸奖了我。
小笼包、灌汤包、大肉包、北京烤鸭、麻婆豆腐、京酱肉丝、鱼香肉丝……一提到这些菜,相信许多人口水都已经留下来了。但是,光知道吃还不行,我们还要知道吃什么,怎样吃。那么,这“吃”里面都有些什么讲究呢?
众所周知,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美食种类各不相同。而中国传统饮食分为八大菜系和众多细分菜系。这八大菜系分别是鲁菜、川菜、粤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都具有着各自的地方风味特色。在口味上,常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
而提到“吃”,不得不提一下筷子。作为华人必备的饮食工具,“筷子”也有着不少的含义。
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是不同于一般动物的情感动物;因此,吃饭时也时时提醒人们要节制不当欲望。而筷子一头圆、一头方,圆的一端象征着天,方的一端象征着地,表示天圆地方,是古人对世界原则的基本了解。此外,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是为“天地人”三才之象,这是古人对人和世界的关系朴素理解。并且,筷子常是成对出现的,也与中国太极理念相符:太极是一,阴阳是二。一分为二,这代表着万事万物都是有两个对立面组成的;合二为一,这阴与阳的结合,也意味着一个完美的.结果……
关于筷子也有一个有趣的说法。如果出国旅游,在餐厅里,听到有人说“服务员,来一双筷子。”说明这是中国人。而说“服务员,来两根筷子。”那么这就是外国人了。
仅仅是一双筷子都有这么多讲究,不得不感叹一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在餐桌上,讲究就更多了。
中国人特别爱请客吃饭,不论谈生意、论交情、混官场,请客吃饭是必须的。所以,人们才更应该注意自己吃饭时的仪表,也要遵守中国的饮食禁忌。
如果有长辈,要请长辈先入座,不能只顾着自己,只管着餐桌的菜,而不顾及礼仪了。而且,最年长的长辈应坐上座,其他人依次坐下。但小孩子可以坐在长辈旁边,但座椅不能高于老人的。当全家人围坐好时,大人没动筷子,小孩子也不能动。在吃饭时,不能吧嗒嘴,而且在喝粥、汤或吃面等食物时,不能发出声响,这在别人看来是不礼貌的行为。但是在日本,吃面时发出声响,表示这面很好吃,是对做饭的人的一种赞赏,所以去日本吃面时,发出“吸溜吸溜”的声音可不是不礼貌的行为哦。在吃饭的过程中,不能用筷子敲到碗,夹菜也不能乱搅,这样既不卫生,别人看着也不舒服。吃饭时,不能一手扶着碗,另一只手放到桌子底下,这是很不文雅的行为。如果中途要上个厕所、暂时离开,切记不能把筷子直插在碗里,因为这和上香很相似,被人认为会冒犯逝者。也不能用筷子在桌上摆出个叉形来,这会让餐桌上的人觉得被否定了。如果吃饱了,最好将碗里面的食物吃干净,不要剩余一些食物残留,这不仅不礼貌,还浪费了食物。“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了。
是否遵守这些餐桌礼仪,决定着一个人在别人眼里的地位,别人也能从中看出你的文化底蕴和家庭教养如何。所以,我们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了解中国的餐桌礼仪,不能在餐桌上让别人看了笑话。
一、中西方女性地位的差异
受中国传统文化, 特别是封建思想的影响, 男尊女卑、男优女劣、男刚女柔等观念对女性的角色地位、工作选择及权利发展, 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可说是文化以意识之束缚。当今女性在中国的地位尽管有了一定的提高, 出席社交活动有所增多, 但两性仍无法在平等基础上发展。西方却有着不同之处。18世纪末期, 法国、英国、美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促使女性争取权利运动相继爆发;工业革命的进行为女性走出家门创造了物质条件;资产阶级思想和启蒙学说为女性运动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1963年, 美国女作家B弗里丹娜发表《女性之谜》, 谴责家庭主妇地位对妇女的损害, 以唤醒广大美国妇女, 从此揭开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序幕。20世纪70年代以后, 妇女解放运动从美国波及到欧洲、加拿大、日本等国, 获得了世界范围的影响。从以上的种种表现, 可以看出西方女性一直处于较高地位。
二、餐桌礼仪中女性充当重要角色
由于中西方女性地位的差异, 提及餐桌礼仪, 人们经常会想到西方的餐桌礼仪, 而忽略中国的餐桌礼仪。中国作为具有几千年历史的礼仪之邦, 餐桌礼仪自然很讲究, 只是在中西融合的今天, 中国的餐桌礼仪慢慢被人淡化了。
因为尊重妇女是欧美国家的传统习俗, 在社交场合, 男士处处要谦让女士, 用餐时更不例外, 女性在餐桌礼仪中充当的角色较明显。
1. 进入用餐场所, 男士应前去开门, 让女士先进入。
2. 上下电梯时, 应让女士先行。
3. 男士先为女士找好座位, 先请女士坐好后方可入座。
4. 进餐时先请女士点菜, 等全体客人面前都上好菜, 女主人拿起刀叉示意后方可用餐。
5. 用餐完毕, 女主人站起方可离席。
三、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
“女子无才便是德” (Ignorance is a woman’s virtue.) 、“三从四德” (the three obediences and four virtues) 等这种女子逆来顺受、百依百顺的传统思想和行为在多元化、全球化的社会中已难以适应。女性已成为社交场合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特别是出席国家、商贸宴会活动, 女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掌握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是不可或缺的。
1. 饮食观念的差异。
在中国史书《汉书·郦食其传》中提及“民以食为天”, 孔子在《礼记》里讲“饮食男女, 人之大欲存焉。”可见, “食”是关系到民生问题之首。中国传统观念赋予中国人“和”的思想, 所以中国人常用圆桌宴请宾客, 大家团团围坐, 共享一席, 营造出一种“大团圆”、“团团圆圆”的气氛。而西方重科学饮食, 以营养为最高准则, 特别讲究营养成分的搭配是否适宜, 热量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 以及这些营养成分是否能被饮食者充分吸收, 有无副作用, 菜肴的色、香、味, 则是次一等的要求。
2. 饮食方式的差异。中华饮食以食表意, 以物传情;西方
饮食精巧专维, 自成体系。中国人使用筷子, 习惯同吃一盆菜;西方人使用刀叉, 实行分餐制。
3. 安排座次的差异。
中国人将长幼有序、尊重长者作为排座的标准。地位高、权势大、年长者坐首席 (首席为坐北朝南或正对门厅处) , 主人与首席相对而坐, 其余人按长幼、权位依次入座。左为上, 右为次。受封建思想的影响, 中国个别地区的宴席缺乏对女性的尊重, 还流传着女人不得上席的习俗, 即便是上席, 座位也不是很显著。在西方, 安排座次以女士优先, 尊重女性为排座的标准, 男女主人坐于席两端, 客人坐两旁, 以最近女主人右手为上, 左手次之, 同样以男主人右手为上, 左手次之。
4. 用餐气氛上的差异。
日常生活里, 中国人喜欢静, 一坐上餐桌便滔滔不绝, 尽享美味佳肴之余, 敬酒、劝酒, 排场大, 营造出热闹气氛;这种热闹反映出主人的热情和诚恳, 也反映了客人发自内心的愉快。西方人则恰恰相反, 平日里喜欢嬉笑打闹, 用餐时需遵守某些规则专心致志于餐盘之间。
5. 餐桌话语的差异。
“你吃了吗?”、“吃了没?”是中国人见面寒暄的佳话;而同西方人说“你吃饭了吗?”他会认为你要邀请他吃饭, 让人感到莫名其妙。其次, 中国人在宴请客人时常说:“手艺有限, 菜做得不好, 请大家包涵。”“没有什么好菜招待各位。”等, 这些话语显示出主人的殷勤和对客人的尊敬;西方人则会说:“已经倾其所有来招待大家。”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之大, 倘若处理不当便会予人没有礼貌的感觉, 更糟糕的会影响别人的食欲。要化险为夷, 处理得体, 应牢记西方餐桌礼仪上的八个“不”——— (1) 不插筷, (2) 不剔牙, (3) 不吸烟, (4) 不吐渣, (5) 不沉默, (6) 不劝酒, (7) 不加菜, (8) 不在餐桌上整理服饰。女士出席宴会时, 应穿着得体, 不戴帽子和穿高筒靴子;不宜喷过浓的香水, 以免香水味盖过菜肴味道;用餐前应先将口红擦掉, 以免在杯子或餐具上留下唇印, 给人不洁之感。
四、造成中西方女性在餐桌礼仪上差异的原因
1. 地域上的差异。
地理环境与气候对中西方文化的生成起着直接和间接的作用, 对人类的行为、思维方式也带来一定的影响。中国地域广大, 故中华文明有其稳定性及历史延续性。多数西方国家大都位于海洋附近, 拥有海上交通便利的优势, 海洋给他们带来开放、进取的精神, 赋予他们周全、缜密的做事态度。
2. 宗教上的差异。
在中国, 佛教、道教是传统的宗教, 信奉这两种宗教的人居多, 受其逆来顺受思想的影响, 女性在餐桌礼仪上的重视程度为之甚少。而西方的教义, 讲究受难, 也讲究反抗异族压迫、性别歧视等。这种在宗教上的差异自然造成中西方女性在餐桌礼仪上的差异。
3. 文化上的差异。
中国文化的形成为一元。夏、商、西周、春秋时期,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中国文化开始大踏步的前行, 尊王、大一统思想等文化观念创建十分活跃, 社会风俗文化也应运而生。五千年的文化, 流风余韵至今。西方文化的形成可谓多元。西方文化受埃及文化、巴比伦文化、叙利亚文化与爱琴文化之影响而形成, 再加上意大利之文艺复兴, 乃形成西方近代之文化, 其思想为肯定人的价值、尊重人的权利、重视人的力量。在此背景下孕育的文化必会带有其“人文主义”的特征。如此大的文化差异对现代中西方餐桌礼仪带来不可避免的影响
结语
从女性这一特殊的角度透视了中西方餐桌礼仪上的差异, 了解到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及产生的原因。将两者有机结合, 熟知中西方女性餐桌礼仪上的差异, 对中西方文化、商贸上的交流及扫清中西方文化障碍而带来的失礼于人, 有着很大的帮助。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 国际商贸活动日趋频繁, 跨国交际日益增多, 了解中西方餐桌礼仪, 并掌握和得体地应用它们, 就显得非常重要。从实际出发分析中西方女性在餐桌礼仪上的差异, 特别是强调女性的地位及重要性, 从特定的女性角度进一步剖析中西方餐桌礼仪上的差异, 可以更好地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交际。
关键词:中西方女性,餐桌礼仪,差异
参考文献
[1]董保军.中外礼仪大全[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1.
[2]金正昆.礼仪金说I[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5.
[3]陈弘美.中式、西式、日式餐桌礼仪实用知识[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5.
[4]段洁.餐桌礼仪与口才[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8:1.
关键词: 餐桌礼仪 礼仪行为 礼仪教育
对于幼儿在餐桌上的表现,家长们往往会关注孩子吃得多不多,吃得好不好,却忽略了礼貌礼仪方面的习惯养成。从小培养孩子的餐桌礼仪,有助于孩子像成人一样独立、快乐地吃完一顿饭,从而获得一种成就感,也能完善幼儿的人格,使幼儿成长为有修养的社会人。《礼记》中记载:“夫礼之始,始于饮食。”即饮食礼仪是一切礼仪制度的基础,吃饭时的礼貌反映了一个人基本的教养。所以,在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形成优雅的餐桌礼仪十分必要。
一、幼儿礼仪教育起源于餐桌
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他们不仅要有睿智的思维能力、敏锐的观察力、果断的判断力、娴熟的技能,还必须具备良好的礼仪和礼节。无论是在针锋相对的谈判桌上,还是简单地与人沟通;无论是工作中与同事相处,还是生活中与家人生活,礼仪、礼节无处不在,无处不讲。而良好的礼仪和礼节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和养成的,习惯的养成具有渐进性的特点,即内容由少到多,要求由低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所以,礼仪教育需要从小抓起,从小事做起。然而,不少家长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认为孩子小,任凭孩子吃饭时用手乱抓,好吃的一个人吃,饭前不洗手,饭后不擦嘴,等等。认为树大自然直,等孩子大了自然就会好了,殊不知,这样放纵孩子就让孩子养成许多就餐的坏习惯。从餐桌上就开始对孩子进行培养,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是培养他们的文明行为习惯和责任感,提高孩子自身素质的开始。
二、把餐桌礼仪融合到情境教育中
幼儿园是幼儿主要的学习场所,利用幼儿园的优良环境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餐桌礼仪教育,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能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素养,促使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活动室是幼儿学习、游戏、活动的主要场所,墙面布置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学期初,就应抓住机会,改变以往教师为主体的单一模式,让全体幼儿参与活动室环境的布置,让他们成为班级环境的创造者、设计者和拥有者。
三、幼儿期是进行餐桌礼仪教育的重要时期
有关调查表明,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规律之一就是趋早性,即人的良好习惯萌发于幼儿期,宜从小培养。因为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高级神经系统活动可塑性大,易受外界影响和支配,特别具有易感染、易暗示等特点。所以,幼儿善于模仿,容易接受外界影响和成人教导,并且这个时期接受的教育会给孩子留下终身印象。“少小若无性,习惯成自然”,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而在此时开展餐桌礼仪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餐桌礼仪行为习惯,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并使孩子终身受益。
为了使幼儿良好的行为得到巩固并养成习惯,可采用以下几点做法:一通过具体、形象、有感染力的思想和优秀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与行为影响幼儿,如《漏嘴巴的小弟弟》教育幼儿要养成好习惯。二是抓住幼儿日常良好行为做榜样。三是用教师良好的言行感染幼儿。在幼儿心目中,老师的一言一行他们都乐于模仿,都是学习的榜样。老师的言语、态度、思维、习惯都容易转化为幼儿的行动,所有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好。
四、把餐桌礼仪渗透到日常教育中
幼儿园教育课程是对幼儿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将幼儿餐桌礼仪教育纳入幼儿教育课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幼儿素质启蒙教育。可将餐桌礼仪教育渗透在语言、社会、健康等学科中,例如在语言活动《悯农》和劳动《给种植园地拔草》等活动中,让幼儿体验劳动的辛苦,学会珍惜粮食;社会活动《客人来了》,让幼儿在游戏情景中愉快地练习进餐的正确姿势,养成文明进餐的良好习惯,并学习使用礼貌用语:“好”、“谢谢”、“请”等,可以说两全其美;在健康活动《大家来品尝》中,让幼儿品尝常见的几种营养价值高,但有特殊味道的蔬菜,了解这几种蔬菜在人体中的特殊作用,让幼儿养成不偏食的良好习惯。教师和幼儿可共同创作三字谣,利用朗朗上口的三字谣引导幼儿,在无形中养成好的用餐习惯,并在幼儿朗诵中辐射到每个家庭,事实证明,这样做效果非常显著。
五、不学礼,无以立
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你不学“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身。礼仪是个人、组织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的集中体现,人们往往把讲礼貌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对于个人来说,则是衡量道德水准高低和有无教养的尺子。
餐桌礼仪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们认为,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的方法——也是头等重要的社交经验。餐桌旁的仪态风度是直接反映一个人的文明修养的镜子。所以要注意,就餐不仅仅是吃一顿饭,而更多的是一种社交活动,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你的内在气质和修养的体现。
一股香喷喷的气味向我扑来,啊!一个个美味的菜向我展现出来,我已经馋涎欲滴了。那诱人的虾子,油滴滴的红烧肉,黑椒牛排,还有四季豆……全是我的最爱。我忍不住都想上去抓一把,然后使劲的往嘴里放,可是不行!因为上次就因为这样,我都被打得够惨了。我来回好多次去问妈妈,什么时候吃饭?妈妈总是说等爷爷过来,还说:“如果你把爷爷照顾好的话,那我可以再为你做一个菜!”我听到了,立刻瞪大了眼睛,目不转睛的望着大门口,期盼着爷爷的到来。
终于,爷爷过来了,一开始我就扶着爷爷说:“爷爷,你先上桌吧!”爷爷感觉太阳打从西边出来了,用昏花的眼睛惊奇的望着我。我没想太多,迫不及待的跑向了我的位子上,发疯似的一般把菜往嘴里塞,一下子,两边的腮帮子鼓了起来。爷爷他们看到我这一副洋相,忽然哈哈大笑起来。
我好不容易的吃完了嘴里的`菜,刚准备去吃牛肉,谁都没想到,半路杀出一个“陈咬金”我的爸爸。我看到爸爸也在吃,我心慌了起来,因为我知道我争不过爸爸,我向爸爸求情的说:“爸,你都那么胖了,就让我把剩下的牛肉吃了吧!”爸爸这时什么都没听到,就是一直在那里吃,他的筷子像长了眼睛似的一夹一个准,我没办法的跟他打起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抢我也抢,最后,我只吃了2片牛肉便败给了爸爸,但是这一次吃团圆饭,我非常开心。
活动开始,工作人员首先带领我们参观了后厨。随后,我们来到宴会厅,餐桌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种餐具。好多餐具我以前都没见过呢。我们争抢着坐在桌前。在这里,我知道了主人、客人在餐桌座位的坐法、上菜的方法等。主陪(主人)要坐在对着门口的座位,主陪两侧坐主宾(客人)和副主宾,然后依次坐客人。主陪对面坐副主陪,副主陪两侧坐其他陪客。
哇!原来我抢来的座位是副主陪。我问工作人员:“我的位置是几把(数第几)?”他们说:“倒数第一。”同学们都笑了。工作人员说,上菜要从副主陪的位置上,上菜后要把菜转到主宾的位置,让客人先夹菜。还有倒酒的顺序也是有讲究的,一般先客人后主人。我不禁赞叹,原来餐桌上的学问这么多呀!
新年好!
新一期的《绅淑堂》又和大家见面了,这期的课堂正好赶在中国的新年,在座大部分同学都会和宾朋团聚。许多外国朋友也会到中国家庭过年,中国人认为,用餐不单是吃饭,也是头等重要的社交经验。今天我们的课堂就主要讲中式宴请宾朋和用餐的相关礼仪。
餐桌习俗
中国餐桌习俗对在座的外国朋友比较重要,因为中国人认为饮食与个人命运是息息相关的,如果用饭时犯了禁忌,便会惹来衰运。
比如在香港吃鱼,当吃完了一面鱼身,不要用筷子把整条鱼翻转至另一面,若翻鱼时弄破鱼身,便意味着渔船会翻沉,这是由于香港在开埠初期是一个渔港,渔民很关注船只的安全航行;不可用筷子垂直插入饭碗的中央,因这样有点像在拜祭祖先;用饭后不可说“我吃完了”,这意味自己已死去,不会再有机会吃饭,应说“我吃饱了”;吃完碗中不能剩饭,否则将来的太太或丈夫是“痘皮脸”。这些古老的饮食习俗流传至今成为饮食礼仪。基本文化讲完后我们现在讲整个用餐过程的礼仪!
请客的礼仪
请客需要提前几天通知!如果一月一日6:00入席的宴会,您当日5:50才打电话告诉别人:“唉!朋友,10分钟后到XX吃饭”。给人感觉是:“我这里缺人陪吃饭了,找不到合适的,临时拉你当替补,你赶紧过来吧” 这是非常不礼貌的。
请客的主人一定不能迟到!假如你是客人就可以稍稍迟到5-10分钟,但最好别提前好几小时就到了,守在酒店或者主人家里等着开饭是十分不礼貌的,给人感觉:我肚子饿了,我来守着你做,你可得弄快点、干净点,别往菜里头下毒啊。
入座的礼仪
先请重要客人和长者入座上席,圆桌对着大门的是主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主人右手边的是主客,左手边的是次重要的客人;坐在门边对着主人的,自然是跑腿招呼的陪客坐的啦。主人必须注意不可叫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此为一大忌。
入座后主人没有示意前不要动筷子。我曾经遇到一些性格活泼好动的男士,把筷子在盘子和碗上敲打,就像中国古代的编钟一样,筷子是进餐的工具,餐桌也不是演奏场地,把筷子当鼓槌是非常失礼的做法。
进餐的礼仪
上酒水上菜了!许多外国朋友都喜欢自夸手艺,国人可不兴吹嘘自己点的菜,主人家细心观察凉菜上齐、每位杯中都有酒水后,当立即举杯,欢迎开始之类的话,进餐期间,主人承担一个主动积极的角色——督促客人尽情吃喝。
客人夹菜时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里不停翻动,应先用眼睛看准你想取的食物。用筷子去取一块食物时,尽量避免碰到其它食物。夹好菜后最好让筷子上的食物在自己碟中过渡一下才送入口中。使吃相看起来不那么急切。女士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作为一个淑女千万不能站起来欠着个身子趴在桌子上夹离自己很远的菜,像这样!这样!呵呵,看你们笑得那么开心,一定要记住了哈,不要让自己成为别人的笑柄。
有的人吃饭喜欢咀嚼食物,比如干脆食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整个嘴巴像搅拌机一样,很没有风度,喝汤的话最好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汤太热时可以等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呼哧呼哧”的喝。
现在我提一个问题了:吃到鱼头,螃蟹,排骨等要去骨的东西怎么办?
“老师,我觉得淑女在人前最好不要吃带骨头的东西!”“恩,是个好方法。”“也可以把他们咬碎吞下去。”“MY god,我们班什么时候进来一个牙齿和咬肌都如此发达的同学?”
首先,作为主人家,宴请重要宾客时最好不点或少点需要用手抓或握着吃的菜,这些菜由于吃相不雅,如果不是和特别熟悉的朋友吃饭,会有一种故意让人出丑的嫌疑。如果身为客人,我们可以少吃一些带骨头的食物,吃完的骨头不要往外吐,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
进餐过程中适时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不要只低着头吃饭不管别人。如吃到菜肴有昆虫或碎石,轻巧的用拇指和食指取出,放入盘中。不要大惊小怪,宜候侍者走近,轻声告知侍者更换。
饮料和饮酒的礼仪
茶是中国人的日常饮料,席间任何一位都可为别人斟茶,次序由最长者至最年青者,最后为自己苦斟。当人家为你斟茶时,礼节上应该用手指轻敲桌子,这样做是对斟茶者表示感谢和敬意。
酒在中式聚餐的盛宴上担当重要的角色。在宴会开始时,主人先向客人祝酒,这时客人的饮酒兴致便油然而生。给人斟酒先问:“请再喝一杯?”。如果用手遮掩杯口说明不想喝了,则不必强求。“舍命陪君子”是饮酒者的不自量,席间的干杯或共同敬酒一般以一次为宜,不要重复敬酒。碰杯和喝多少也应随各人之意,以喝多少论诚意的做法是不通情理的。若你不想饮酒,应在宴会开始时便表明,以免出现尴尬场面。
使用餐巾的礼仪
中国古代有句话,“民以食为天。”中华民族有着渊远的历史,发展的不仅仅有科学技术,还有吃文化也随之发展。古人对吃可算是十分讲究的了,像什么日子吃什么,不能吃什么都有定式:清明节吃青团,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等等。还有专门的餐桌礼仪之说。比如说“食不言,寝不语。”吃饭时长辈先动筷子晚辈才能动筷子。在旧社会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下各个阶层人民的吃食也有一些差别。清朝时期皇帝一顿有着上百道山珍海味,皇帝想吃哪道菜,太监便夹哪道菜放进皇帝碗里,未动筷子的菜肴则纷纷发给各宫嫔妃大臣等。上述所说便是关于吃的礼仪。
中国式婚礼通常摆上个几十桌酒席邀请上男女双方的亲朋好友来喝喜酒。大家常常是坐在餐桌前吃着菜喝着酒来见证一对新人。而一些西式婚礼则往往选择教堂,让亲朋好友落座椅子上见证这一神圣的时刻。中国式婚礼对吃食也是大有讲究,因为结婚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人们用吃食来予以美好的祝愿。像北方的婚礼新娘常常会吃子孙饽饽,有些人还喜欢将大枣,花生,桂圆,莲子放到喜床上面寓意着早生贵子。客人的桌子上也有一些特殊的菜肴,像印着喜字的馒头。不单单婚宴上有如此多的考究年夜饭亦是如此。相信大家年夜饭里都有鱼,做法各式各样但都寓意着年年有余。还有许多,好比汤圆寓意着团团圆圆,年糕寓意着步步高升,豆腐寓意着全家福等等。年夜饭是人们用来怀念先祖以及用来犒劳辛苦了一年的自己的,所以在吃上有着许许多多的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这便是吃中的福愿。
“吃”也随着时代不同而不断改变,不同地方的吃食往往有些差异。像北方人喜欢吃面食而南方人吃的普遍是米饭,因为北方种小麦南方种水稻。重庆人喜欢吃辣椒,顿顿都是无辣不欢。因为重庆天气十分潮湿人们用辣椒除湿。沿海地区的人则大多爱浓油赤酱,因为他们吃的海鲜居多,大多喜欢保持海鲜的原汁原味。不单单地方差异宗教信仰也影响着吃食。信仰佛教的人吃素。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不吃猪肉。吃食中也存在多种禁忌。综上体现的“吃”的文化多样性。
“吃”发展到现代人便发生了一些改变。现代科学技术发达生活质量变得越来越好,人们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低脂低卡少盐少油食品渐渐流行起来。
吃饭时也不再是食不言寝不语,人们常常用一顿饭邀请亲朋好友一起聊天。吵架了一顿饭解决了,想交朋友一顿饭解决了。吃饭往往能使人与人之间相处气氛融洽,使人心情愉悦更容易达成预期想要目的。吃饭中聊的话题也很广,学生们吃饭聊学习上的问题,大人们聊事业上工作上的问题,老一辈的人们聊一些关于后辈的事情。现代的吃文化,既是对古代的传承,也是发展。
二、1文明使用筷子,如果暂不使用筷子,应整齐的放在筷架或饭碗旁边,不可放上饭碗上,2进餐时注意吃相,应闭口咀嚼,喝汤时不要吸。3湿毛巾只能用来擦手,水盂是在龙虾、鸡、水果等时用来洗手指的,4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5喝酒时适可而止
三、1进餐时尊者未动筷,其他人不能动筷2及时为尊者服务3上新菜时可将菜转到尊者面前,4与尊者碰杯时,可将对方的杯身轻轻托起,杯子比尊者低。
四、1使用餐具尽量不要发出声音2不要在餐桌上表现的过于懒散,3不能在菜里挑来挑去
五、1吞咽汤时不能发出声音,吃动西时不能说话,2有人在夹菜时不能转动转盘,3不能只盯着一个菜夹
关键词:餐桌礼仪 中西 差异
中图分类号:TS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5)04-0095-01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economy, table manner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an ever before。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the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of table manner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y. Through comparison, we can find tha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table manners. Knowing the differences, we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spective cultural traditions of China and the west,and it will promote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Key Words:table manners;China and the West;differences
1 Introduction
In recent years, China’s economy develops faster than ever before ,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s between Chinese and the westerners. Without knowing other country’s culture, the misunderstandings of communication happen frequently in grand ceremonies, some Chinese businessmen go to other country do business, owing lack of cultural connotation .
2 Similarities in Table Manner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Western table manners have an effect on China and some table manners have been introduced into China. However, we should not drink too much wine, we should drink moderate. When you finish a meal, it is important to show generously and leave staff a good impression.
3 Differences in Table Manner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3.1 Differences in table setting
3.1.1 Table setting in Western countries
When eating delicious food ,western people choose long table. The ranking way of western table is: the host and the hostess should sit at the two side of the table, while guests sit at other seats. In western countries, as is known to all, women are usually first, so gentlemen are always hospitable to women.
3.1.2 Table setting in China
While in China, the round tables are their best choice when they entertain their friends or their family. Chinese people care about how to order table and where is the appropriate seat. In China, host will choose appropriate size of table banquet before invite their friends. If the banquet is small, which has two round tables, the left of which is senior and the right of which is inferior. In Chinese table setting arrangement, there are three rules we should keep in mind: left is honor and right is low, the middle seat is senior, and the seat which opposite of the honor is guests.
nlc202309032116
3.2 Differences in order of courses
3.2.1 Westerrn country
In Western country, before eating dinner, people keep silent and pray ,thank god give their food. Dinner often starts with small dishes ,which is called appetizer. If you are in someone’s family you may see some family member use their fingers when they eating chicken or other birds, you can follow them but never touch meat in bones. The last is dessert, which is coffee or ice cream, you can enjoy it.
3.2.2 China
In China, dinner often starts with cold food, such as eggs, beef and other cold dishes, soft drinks and wine would be served at the same time. The order of courses should be kept in mind: first cold dishes and then hot dishes. It is polite that hot dishes should be put at the left side of the guest, and when small dishes are served, the guest should eat first and then the host, whole chicken, and whole fish cannot put their heads and tails toward the host.
4 Conclusion
In conclusion,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table manners , which endow with different cultural connotation.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able manner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so that they can face globalizing world. Learn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ountries, it can not only help us have a good knowledg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ut also promote exchanges between leaders.
References
[1]Larry A. Sanovar :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M]. Wadsworth Publishing.Table Manners, 2005-12-21 http://www.wzsec.com.
[2]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table manners[J].(2006).China National Tourism Administration.
【关于餐桌礼仪的作文】推荐阅读:
关于作文餐桌前的谈话400字12-04
西方的餐桌礼仪10-13
春节的餐桌上礼仪10-11
孩子要掌握的餐桌礼仪09-16
餐桌上的十大礼仪12-22
餐桌上的礼仪演讲稿12-27
社交礼仪餐桌礼仪07-10
中西餐桌礼仪中的文化差异11-15
西方餐桌礼仪英语06-23
餐桌背景文化礼仪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