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科教学论教案(共14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懂得美术的概念。
(2)通过各种图画的展示和讲解,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分类,并理解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和现代设计的概念和分类。4.教学难点、重点: 难点:美术的作用。重点:绘画的分类。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是美术课,那么到底什么是美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来初略讨论学习的问题--美术概说(板书课题)三)新授: 美术的概念:
展示小型雕塑一个,绘画作品一幅。讲解美术的概念,着重强调“物质材料”、“造型手段”、“空间”、“审美价值”。、美术的分类
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现代设计、绘画:使用笔、刀等工具,墨、颜料等材料,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表现手段,创造艺术形象。(绘画的分类略加讲解。)展示作品或图片资料若干,(由于缺乏美术教学挂图及相关的幻灯片,所以应找些较大的图片,如单幅单页画、挂历中的画页等,同时应选用较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另外,展示一部分自己的原作,如《女同学头像》、《临“太阳很足的晌午”》、《藏族妇人》,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感受,使学生感到老师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老师。讲解绘画的概念,同时强调绘画的作用: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现代绘画《钢水汗水》:反映了我国当代钢铁工人的社会生活,“钢水的产量和工人的汗水是成正比的”。表达了对钢铁工人的一种敬仰敬佩之情,从刻画细微的画面中,我们似乎听见有人在说:“工人兄弟们,你们辛苦了!”、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雕塑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圆雕、浮雕。举例:茶陵一中进校门处的雕塑(圆雕)。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四周的雕像(浮雕)。c、工艺美术:指实用品的造型设计和装饰性美术。分类:a、日用工艺(染织工艺、陶瓷工艺等)b、陈设工艺(象牙雕塑、装饰绘画)
d、建筑艺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结构方式、内外空间组织、装饰、色彩等各方面的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公共建筑:
分类:民用建筑: 纪念性建筑:、现代设计: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艺术。、美术的社会作用
美术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它具有三大功能: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审美功能
(组织同学们以讨论的方式,谈谈对美术及美术的作用的认识和理解。)总结学生的发言:
美术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广泛应用于建筑、商业、工业等领域
三、课本学生范画赏析
图:紫灰色主调,对比很弱,短直线条杂乱无章,表现出一种灰暗、乱、挣扎的情感。图:黄绿色主调,少量红、紫色,整个画面明亮,对比强烈,犹如阳春三月,春游在外,给人以充满活力、精神饱满的感觉。
四、作业:
一、什么是乡土美术
“乡土”是属于本地区的民间美术, 是其他任何美术形式也替代不了的。就好比我们自家里的东西, 可能不值什么钱, 但对我们每日的生活来说非常有意义。乡土美术 (或称民间美术) 是最丰富、最生动、最质朴、最健康的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以其手工性、情感性唤起人们情感的认同, 其简洁明快、博大宽厚、热情淳朴、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为人们喜闻乐见。在美术乡土教材的编排上, 要充分利用、发挥乡土美术的独特作用, 继承、发扬乡土美术的优良传统。
二、乡土美术运用的现状
作为一个较长时间在农村工作的中学美术教师, 我感到当代的农村美术教学存在着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城市和农村教学条件的差距, 主副课分化的严重性, 家长素质严重参差不齐等, 种种原因决定农村美术教学很难在当地得到发展和重视。根据笔者调查, 当地农村美术教学主要都以教课书为主, 很少利用周围现有的美术资源去进行教学, 并且有时还很难保证学生一星期一节的美术课, 可有可无。可以说, 在当地美术教学乡土教材的运用几乎为零, 乡土教材的运用严重的不足, 严重的滞后。
三、开发乡土美术教材的优势
台州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 乡土美术资源及其丰富, 章安古郡、临海古城墙、温领古鱼港、仙居白塔古镇等文化遗存, 只要教师正确合理的运用这些资源, 再和当地的美术课本相结合, 就能使一节无关紧要的副课变成丰富多彩的一堂美术课。
四、开发乡土美术的途径
长期以来, 我始终将自己所掌握的美术知识及对家乡风土人情的了解融汇到平时的美术教学中, 使学生在中学美术学习阶段从民间美术和乡土教材中学到属于本民族、本地区的独特艺术知识。《美术新课标》中提出“认识本土文化是学生学习艺术, 认识艺术的基础, 是他们走向世界的起点, 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本土文化, 从他们的周围环境开始, 挖掘生活的美, 乡土文化的美”。怎样利用乡土文化这片活水来激活美术课堂教学, 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利用当地古建筑进行教学。
美术教师应充分考虑当地城市和周边农村的文化建筑、园林、民宅等作为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章安史称“章安郡”, 历史文化悠久, 建有明清时期的老街。有记载着1000多年前的故事;有神奇传说的金鳌山;在教学中。我将这些地方的建筑拍成图片, 然后做成幻灯片, 让学生欣赏, 提高学生的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同时, 为进一步引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好奇心, 还利用课余时间, 让学生自发到金鳌山、明清老街等地实地考察、写生, 品味家乡古建筑基石纹样上线条的美感。有的学生试着用纸蒙在瓦当上描摹, 有的用速写本写生家乡的古建筑, 还有的用手抚摸, 感受石刻纹样的凹凸变化, 体验古人用线条表现物象的手法。学生对家乡的古建筑非常熟悉, 但从来没有用美术的眼光去观察它, 通过这样的活动, 既让学生学会了用美术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 又使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2. 利用校内资源进行教学。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教学资源, 包括自然与人文环境及特殊的人才资源, 因地制宜进行利用、挖掘, 并把它实施课堂教学中, 对美术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挑战。但一个重要的问题, 就是怎样才能开发、利用好教材资源。美术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 都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挖掘、丰富的, 它的价值是在“创造性”使用的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它是教材的延伸和发展。总之, 只要我们勤于留心, 善于动脑, 合理地开发利用校内资源, 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校园环境有机有整合起来, 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 利用地域特点进行教学。
乡土美术的运用要求美术教师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 所以美术教师应在教学中, 结合学校实际的地域特点, 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对地域资源进行挖掘、整理、组织成教学内容。教学中教师尽量发掘和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域素材, 从地域资源中挖掘出丰富的教学内容。
家乡的服装业也比较兴旺, 自然废弃的布角料也就多了, 教学中, 我充分利用这一有效资源, 教学生用布角料进行布贴画的创作, 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当我把这些经济实用的原生态材料作为美术学具引进课堂时, 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 调动了学生内在体验, 学生学得主动、愉快、生动活泼。
4. 利用家乡的传统节日资源进行教学。
如在教学中, 可通过家乡的“过春节”、传统的”端午节”、“中秋节节”等活动, 让学生目睹节日盛况, 感受节日氛围, 让学生对民间文化进行审美体验, 了解民风、民俗及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土家文化的艺术情感, 使学生产生一种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 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 如何运用好乡土文化这片活水, 对于地方性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 对于高素质教师的培养以及积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只有不断地进行开发、实践, 才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不断推进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摘要: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 结合当地资源的优势, 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同时又能深刻了解当地的美术资源, 使学生树立热爱故土、建设家园的美好信念。
关键词:美术教学,乡土美术资源,古建筑,地域特点,校内资源,传统节日资源
参考文献
[1]辜敏, 杨春生.美术教学实施指南[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 .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创新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为了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原有教学中的问题,必须重视对初中美术教学方法的改革。因为美术素养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且美术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存在差别。所以在教学中,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真正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没有体现学生的个性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受过系统的美术知识教育,再加上自身教育环境的差距,对美术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是不同的。但是在初中美術教学中,老师并没有意识到学生在这方面的差异,仍然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个性,导致部分学生不能适应老师的教学,美术水平得不到提高。
2.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但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美术老师并没有根据学生的这一特性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变革,只是对美术教材机械地复述,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不了学生的美术水平。
二、初中美术教学改革
1.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还未完全发育成熟,所以在美术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情感变化制订教学方法,因为美术作品也是在传达作者的情感,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将美术作品中的情感充分传达出来,使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
2.为学生营造活泼的课堂氛围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必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美术教学中,应该为学生打造轻松、活泼的美术课堂氛围,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好感”。同时还可以借助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将抽象的美术知识形象化,借助视频、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老师应该认识到美术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并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陈银.论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0(02).
教学目标:一了解现代飞机的基本构成,通过欣赏,收集,研究新型飞机的图片资料,讨论未来飞机的发展与变化,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提高他们的创新水平.二在设计未来飞机的过程中,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美术技能,将自己的创意表达出来.三通过设计飞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教学重难点:研究新型飞机的特点,将自己想像与设计的内容充分表达出来.教学准备:多媒体,范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影吗?喜欢看什么样的电影?昨天老师看了一部片子,觉得十分精彩,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其中的片断吧(教师利用多媒介体播放一段科幻电影,让学生体验未来世界生存的感受)
感觉怎么样?交流.2)游戏揭题
今天我们要来做一个游戏,名字是”突出重围”.假设若干年后,地球面临着毁灭,联合国召开紧急会议,人类要研制最新型的飞行器,能够带着人们飞向天空,寻找新的家园.这个宏伟的计划代号叫作”突出重围”.你们愿意来做这个游戏吗?
二讲授新课.要想玩好这个游戏,必须要过下面的三关.第一关:观察与体验
1)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人类从”向鸟类学飞到研制出第一架动力飞机”的历程.2)你有什么感受?(人类社会的进步凝聚着前人的智慧与汗水,飞机给人类生活带来了便利)
3)多媒体继续展示从第一架动力飞机到最新型的飞机.4)你觉得它们的造型和功能有哪些变化呢?(造型越来越新颖别致,功能越来越强大)
第二关:想像与描绘
刚才我们了解了飞机的发展史,闯过了第一关,那么人类要走出地球,需要更新型的飞机,你觉得未来世界的新型飞机应具备哪些功能呢?
小组讨论,交流
老师总结:,应在造型和功能上两方面进行设计.(出示多媒体)
第三关:创造与设计
刚才同学们设想的很好,如果能把它创造出来就更棒了!
1)欣赏范作(绘画作品,拼贴作品,废旧材料制作的作品)这些同学设计的好不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设计出比他们更好的作品!你们有信心吗?
2)设计作品
可以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做,采取2人合作形式。
三评价与鼓励
做好的同学把作品放讲台上展示,请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1、教材特点:远古时代,我们的先民在极其简陋的物质条件下创造了光辉的灿烂的原始艺术,它以夸张变形的手法、稚拙朴素的表现形式及神秘的艺术风格,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这些原始作品都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的瑰宝。
2、教学目标: ① 技能方面:懂得欣赏原始艺术特点,初步了解原始的艺术风格在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如:设计面具,设计服装等。
② 情感方面:培养学生珍视各民族的文化的宽容态度和健康审美心理,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
3、教师的任务: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收集资料。
4、学生的任务:对原始的艺术进行探究,试用原始的艺术手法画一些面具。
二、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有关原始艺术的一些材料。
学具准备:卡纸、颜色、和收集的一些材料。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知识竞赛导入新课:
(1)有关中国古代的一些知识。
(2)有关世界的原始艺术的知识
(3)现在的土著人的一些趣闻。
2、基础知识:
(1)原始艺术和面具。
(2)原始艺术与图腾,迷信、原始人的生活的关系。
(3)面具设计的特点:夸张 象征 神秘
3、学生分组活动:
(1)、把学生分为 10 个小组
(2)、每组对原始部落中的酋长、部落男青年、部落女青年、部落长老、巫师、太阳神(从上面人物选 2-3 人)分别设计一幅面具。
4、生作业。教师辅导。
辅导要点:
(1)色彩运用和人物的要体现人物的性格。
(2)面具制作要体现原始艺术的特点。
(3)面具制作要符合人的脸部结构。
5、课堂小结:
(1)学生对自己的作品阐述自己创作的理念。
(2)教师对作品进行总结
6、教法:以学生自主合作的形式学习。
7、课堂组织:分组讨论学习。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在电脑中绘画,让屏幕变成画纸,让鼠标变成我们的画笔,你们有信心学好在电脑中绘画吗?——有。
二、新授
1、讲解(多媒体演示)画面软件的使用方法。开机后移动鼠标,单击位于屏幕右下脚的“开始”用光标依次选中“程序”-“附件”-单击“画图”即可打开“画图”软件。
2、具体讲解“画图”软件的工具箱中工具的使用方法。最常用的有铅笔、橡皮、刷子、油漆桶、喷枪、放大镜等铅笔 线条较细,主要用来画轮廓线,它的使用绘画靠鼠标移动来完成的。要想让它象手中的笔一样自如必须熟练使用移动鼠标。可以造各种色彩,点击前景色,到调色板中选择。橡皮 可以擦去你不想要的图形。刷子 可以给画面上色,小范围的可以选择刷子的线条、宽窄。油漆桶 可以用封闭的范围内,点击一下,使它出现你想要的色彩。前提是绝对封闭,否则颜色会溢到画面各处通漏之处。喷枪 可以得到点状雾状的画面效果,粒子的大小也可以选择。放大镜 可以将局部放大,方便我们深入仔细的刻画。工具箱中还有画矩形、圆形、椭远形、圆角矩形的工具以及不规则形,矩形的剪裁功能等等。在编辑中我们还可以用撤消的命令将上几步的操作撤消,但次数有限,所以我们要及时修改。
3、教师示范一个简单的画面。每做一步让学生说出运用的什么工具怎样做的?最后我们可以存盘将自己的绘画保留在电脑中。
4、课件欣赏优秀学生作品。让学生分析一下它们是怎样绘制出来的,运用了哪些工具。
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坚持美育的方向, 以“育人”为中心, 把促进儿童青少年审美发展作为美术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 运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艺术表现和艺术创造, 获得艺术感知。利用艺术欣赏和艺术评价能力, 体验视觉、听觉、动觉等活动带来的愉悦丰富审美经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儿童对审美能力的感知。
教育家袁振国在《当代教育学》中明确指出:“教学即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那么, 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方式方法呢?
一、在美术教学上引导学生发现美、学会审美、创造美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美术作品引导儿童欣赏, 认识什么是美术语言, 有哪些美术语言。美术的语言一般由形状、线条、色彩、纹理等因素构成, 它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巧妙组合, 创造出各种各样、千变万化的视觉形象, 表达丰富复杂的客观物象与思想情感。其次, 设疑解难, 启发思维, 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从学习中学会创造出属于他们内心世界的美术作品来。小学生的年龄还小, 知识经验还不够丰富, 这对他们的思维想象有直接的影响, 如果没有具体的材料让他们依赖, 很难令他们去想象、去创造。因此, 丰富学生的感知认识, 才能使想象和创造有更大的空间。大自然是美术表现的丰富源泉, 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为他们创造用感官去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 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摸、多尝、多想, 从而达到发展感官、增长知识、开过眼界、丰富想象, 才能画出富有个性化的作品。
二、让美术走进生活, 与学生建立情感交流
通过一些半命题画的创作,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提炼生活素材的能力, 提高创造性思维, 诱导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比如举一年童年趣事, 勾起学生的回忆。美术必须从生活出发才能让学生有画可画, 有东西想表达, 只有表达内心的东西, 才会让作品变得丰富多样, 鲜活充实, 并获得持久的学习热情与动力。学生完成一幅作品, 与学生的眼睛、大脑、心灵、甚至双手的各个部位都要有密切关系, 需要对所画对象的细致、敏锐的认知:需要大胆的作画, 敢于把自己所看、所记、所想尽可能地表达出来:需要双手与身体及手脑之间的协调与配合:需要有使用绘画工具的能力, 认识色彩的能力, 完整的全身心地投入。在教学中让学生敢于大胆地去画, 细心去画, 有始有终的画, 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自己画中的问题。这一切都有助于培养学生胆大细心以及锲而不舍的精神。
我们在课堂上要寓理于情, 渗透和体现在教学的心思与教态之中, 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和学习的兴趣。往往一束期待的目光, 一句真情的话语, 一次鼓励性的评价, 不仅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 而且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师生的情感联络和交流得到加强, 学生就能发挥更大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更好完成。
三、将美术课堂充分的还给学生
法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 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 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卡也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 而在于唤醒、激发、鼓励。”什么样的师生角色才能把课堂还给学生呢?在课程改革的《美术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课标》) 中有这样的建议:“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 既重视教师的教, 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主角的现象, 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提高人们文化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 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 具有特殊的作用。然而, 我们现在很多欣赏课, 老师就是一幅接一幅的从作品的来历讲到奇闻趣事, 最后挖掘作品的思想内容。一节课下来口干舌燥, 学生却神色漠然。于是许多老师感叹:欣赏课难上啊!有人说:“有一千个读者, 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老师怎能用教学参考书上的简略文字代替学生们个性化的体会呢?美术《课标》也建议:“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其实我们的欣赏课完全可以让学生先说, 老师后说。让学生占据美术课堂中的主导地位, 这样才能让学生画出自己的内心世界。
总之, 要想让学生在美术课中兴致勃勃, 主动学习, 就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不断总结经验, 不断反思新问题, 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艺术, 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摘要:在传统美术教育中, 只注重传授知识技能, 忽视教育的方法, 忽视儿童个性的发展;教材内容脱离儿童发展实际, 不符合艺术教育特点。在新课改的进程中, 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了重视,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 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 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
中图分类号: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37-01
在素质教育中,美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有非常大的作用。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是提高整个国民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都知道美育是不能忽略的,那么该怎样来进行学生的美术教育,作为教师我们只能从自身做起,改变内部环境,转变观念,从课堂抓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我就美术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注重学生对新事物的理解,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观察是对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察看。观察能力的培养存在于每一学科的教学,只是各有侧重。而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培养,则显得由为重要。因为无论是对事物的构想或表现,还是美术绘画学习过程本身,都应把观察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地位。在中学美术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要重视学生美术观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是从理论研究、绘画训练、临摹欣赏和评论教学四个方面进行实施的。给学生讲授整体的观察方法及对比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学会怎样正确的观察所要描绘的物体。只有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在绘画训练中准确的描绘各种物体。当然还要在绘画训练的同时欣赏优秀的作品进行临摹,来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二、以欣赏、临摹教学的实施,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美术作品的欣赏与临摹教学对学生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学生绘画观察能力的提高。与绘画教学不同之处,临摹、欣赏教学中是以作家和学者的成功创作为观察和学习的对象。那么在对作品欣赏和临摹过程中的观察就不能只局限于这些成功作品表面,在通常情况下,要考虑作者绘画时的内心世界和作品创作过程中所处的历史年代,这是欣赏作品中所必有的常识。在欣赏教学中,利用电脑的有利条件,将图片进行放大处理,学生们就会看到许多在课本上模糊不清的地方。例如在欣赏我国著名的油画家董希文所创作《开国大典》时,要让学生了解作者、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引导学生观察作者刻画人物的生动表情以及所反映的内心世界。该作品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它表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通过对油画《开国大典》的讲述与欣赏,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的伟大成就,提高学生对油画中国民族化特点的欣赏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在临摹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把教学的目的放在以形式美为主要出发点,以作者情感体验为辅。对于画的形式的临摹,要求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一种是用坐标格作准确临摹;另一种是自由而准确的临摹。比如选择一些写实范本。有利于中学学生理解和接受,也便于学生分析和把握。有时,要求学生采取不同的临摹方法,不过在临摹过程中不能脱离成功作品的风格和特点。这样就能在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通过评论教学的开展,提高学生对观察能力培养
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过程中,除了有教学上的构思和环节设计外,在评析教学的过程中,也能够得到一定的培养和提高。在教学设计上,要有展评过程,这样学生可以对彼此的作品各抒己见,谈看法、谈观点,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变相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辩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事半功倍。生活中美无处不在,对于画家与我们来说,不是因为他们是艺术家,而是因为他们具有艺术家的观察力,具有观察美、发现美、创造美、塑造美的能力。通过中学的美术教学,我们的要求不是要培养艺术家,而是要培养学生具有像艺术家那样的观察、创造和审美能力,教学将为我们提供这种创造精神与能力培养的宽广沃土。
四、举办竞赛、展示成果、互相交流、分享喜悦
在美术的学习中,在交流中促进步,求发展。在这一环节中,除了学校进行评比展示外,学校、班级每学期都应举办美术作品竞赛,通过评奖、展示相互学习,激励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各班教室内外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班级墙壁可以为学生设置作品展示版面,黑板报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设计主办,黑板报的定期更换可以在学期初计划安排把班级学生分为若干组,期末进行评比。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珍惜有利资源,充分利用优势条件进行美术教学,使他们的美术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应懂得尊重孩子们的创作欲望。他们的头脑中没条条,少框框,不受什么规章和理论的约束。他们的思想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爱画什么就画什么。对于孩子们亲手画出的作品,美术教师应该多给他们以鼓励和表扬,然后循循善诱,热情辅导。切忌给孩子们泼冷水或武断的否定,孩子的思维是丰富的,孩子的心灵是纯真的、美好的,作为美术教师,哪怕给孩子可爱的构思洒上一点点污浊,恐怕以后就难以再轻易抹去了。尊重孩子们的原创思维,认知孩子们的潜在优势,把学生群体摆在主导地位才是搞好美术教学的必要途径。
?教案名称:美术教案,点线的游戏,教学教案 教案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不详 教案栏目:美术教案 点线的游戏 [教学目的]
1、让学生认识素描的基础语言——点线的变化及其组合。
2、通过游戏,提高学生对画面的整体意识,并运用多中形态的点对画面进行装饰。
3、通过绘画训练,激发学生的想像,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成就感。[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的想像,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成就感。[教学难点] 根据自己的想像,运用多中不同的线有选择地对点进行连线,并适当运用不同形状的点进行装饰。
[教学用具] 挂图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1、我们以前学习过了点和线的种类,首先请同学们说说有哪些点。(有沙粒点、雨点、虫虫点、水珠点、葡萄点、粗点、细点、长点、短点、方点、圆点等等)
2、再请同学们说说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有哪些线条,并请学生上黑板画出来。(二)寻入新课
1、大家都喜欢玩游戏,因为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可以感到快乐,可以产生许多新的体验。
2、玩游戏有一定的规则的,违反规则就要被提出局,就回享受不到那么快乐了,因此要享受快乐,就必须严格遵守游戏规则。
(三)讲授新知:告诉学生今天做点线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认真听老师讲,开动脑筋,并大胆、细心地去做。
1、点中心点 , 现在把纸和笔准备好,我们开始做点的游戏。第一步要求在画纸的中心点上一个点。问学生懂得什么叫中心点吗,就是离上边和下边一样远、离左边和右边一样远的一个点。, 注意只能用眼睛观察,凭感觉,不能用手量,更不能用尺子量。目的就是要锻炼同学们眼睛的准确性。我先做一遍,大家要看
明白。确定的时候,一定要看看上下左右,不能上来就随便一点,那不一定是画面的中心。好你们来试试。(学生在画纸上找中心点,并点上), 点的还不错,稍微偏一点也没关系,不可能头一次都能点得非常准的,以后训练多了自然就会越来越准。, 大家看,这个中心点就把画面分成了上下左右四个小方块。接下来用刚才的方法点出这四个方块各自的中心点。(学生点出四个方块各自的中心点), 要大胆、细心,有时候凭感觉就能找到。, 通过以上几点,就把画面分成出了十六个小格,我们再把这十六个小方格的中心都点出来。(学生继续点中心点,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四)根据想像连线 , 现在纸上出现了21个点。我们现在可以用各种线条把它们连起来,就可以出现非常有意思的画。但是连的时候不要随便连,关键是一定要有想像。想办法把这21个点尽量用上,让画面充满些。你们看这些点像什么东西,(请同学说出自己的想像), 同学们的想像力很好,下面我们一同来欣赏一下其他同学的画。看一看他们在运用点线方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请学生观看后,回答。主要引导学生分析画中心线的运用情况,如种类、长短、粗细、疏密等), 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像,运用多种不同的线有选
择地对点进行连线。(学生继续点中心点,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大家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再经过联想就把一副副画画出来了,这样就轻而易举地学会了画画的方法了。
(三)用点装饰 , 大家能通过手中的画笔把自己美好的想法勾画出来了,有的同学画得很细致,有的同学概括得很好,我们开始感觉到画画真有趣。大家注意游戏还未结束,现在继续进行。, 其实,除了这些常见的点,你还可以创造出自己的点,比如三角点、五星点等。如果把这些点用到你的画中,你的画一定是非常有趣的。试试看,你一定能画出许多独特的点来的。(学生继续点中心点,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五)小结
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雕塑中的浮雕,纸浮雕,并运用画、剪、刻、折的方法制作纸浮雕大鲤鱼。
2、提高学生手工制作技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创造、表现、审美能力。教学重点:纸浮雕大鲤鱼的制作。教学难点:设计制作出其它造型。学生用具:剪刀、水彩毛。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 导入:(板书:浮雕)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什么是浮雕?
(生:...)你知道什么是雕塑吗?(...)雕塑一般分为两种
圆雕和浮雕。圆雕不但有高度、宽度、而且还有深度,是立体的,而
浮雕是在平面材料上凸起的半立体造型。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
纪念碑上的人物造型就是建国以后重要的浮雕作品。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用纸来做浮雕画。
这就是19课纸浮雕大鲤鱼。(板书:19......)新授:
1、示范:怎样使大鲤鱼在平面的纸上凸起呢?请同学们看(边讲边
示范)
首先在纸的背面画出鲤鱼的样子。
再沿实线剪下来。
然后用刀子刻鲤鱼身上的鳞。
最后沿虚线折起来,先折身体再折细部。
好了,学样就做成了一条浮雕鲤鱼。
2、总结步骤:刚才老师做的时候,大家看的很认真。哪位同学能说
说刚才是按什么顺序做的,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板书:画、剪、刻、折)
学生作业: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每人做一条纸浮雕大鲤鱼,然后
集中在这里,(贴在鱼群背景图上)组成鱼群图。
师辅导:(双边活动)
1、可商量,可几人一起做。
2、可以给鱼染上漂亮的颜色。
3、可以设计其它造型(龟、石、水草等)课堂小结:(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共同欣赏)
面对一幅绘画作品,该如何欣赏?这是每一个人都会在心里问的一个问题。在美术界,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而且是一个从来末能形成共识的学术问题。从大量的听课与调查中发现不少欣赏课中,教师讲授时间很多,大部分超过30分钟,有的甚至整节课讲授,学生学的机会很少,这样的课,不单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学得更累,更没有兴趣,这也不适应现在所提倡的减负运动。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也是常常思考着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这里谈一下自己的思考。
一、美术欣赏教学的常见类型 一般说来,常见的美术欣赏教学有以下四种类型。
1、解说型-----教师对美术伤口或是对美术欣赏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讲解、说明。
2、问答型-----教师就作品或欣赏知识、原理提问,学生回答。
3、讨论型------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教师作为援助者。
4、自由型------学生在学校内外自发地、自由地欣赏美术作品。
解说型的美术欣赏教学的类型最常见。象上面所讲的那样,一味由教师讲解,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容易陷入知识灌输型的模式之中。但是,如果能在欣赏话题方面下功夫,对作品作出好的选择,并具有高超的解说技巧,那么,这可以克服上述缺点。
问答型和讨论型的方法有相互关联之处,但相比之下,讨论型的欣赏教学方法更理想。
自由型的欣赏方法的优点在于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时间、喜欢的作品,按自己的方式来欣赏。这种方法是最理想的,但是很可能导致这样的结果,那就是只有一部分的学生掌握了欣赏的能力,而另一部分的学生由于缺乏引导,欣赏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我们应根据不同的课业欣赏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师的授课方式应该灵活多样,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自主学习的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中,观赏者在观赏美术作品时,最初的感受往往是获得美感的重要基础。学生更是凭第一印象(直觉)来欣赏美术作品,学生直觉会受到个体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感受到美的成分和质量都很有限,但确实是亲眼所见,亲身体验。
2、欣赏与绘画、工艺结合,从中领悟作品内涵
欣赏教学与工艺、绘画的教学并不是孤立的,恰恰相反,欣赏教学始终贯穿在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他们的关系是互为作用的,学生有了绘画的实践,能够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而在欣赏艺术作品之后,他们就可以将作品的精华运用到自己的制作中。俗话说:“眼高才能手高。”只有让学生了解作品中的优点和美的因素,才能有效地指导自己的美术学习活动,从中获得美的体验。例如:在教学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时,学生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很想动手做一做,这时妨让学生照着作品的风格、形象临摹一下。
3、情景创设,从中品味艺术魅力
优秀的艺术作品,在总体形式结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或思想,或意念,或某种意味等等精神内涵,即意蕴美。在审美直觉这种表层的心理活动刺激了欣赏者的感觉后,将不满足于停留在表面的连锁反应,这时教师应积极配合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激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我们都知道音乐和美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音乐是一切艺术门类中最为抽象的艺术,可音乐同样也是人类表达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因而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可以展开联想,随着音乐节奏的起伏,眼前情与景在不断地变幻,人的情感也不断地变化。假如在美术欣赏课中有机地把音乐和美术结合起来,将能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的表现深刻主题的教学目的,并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创造力。如欣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紧跟上述欣赏过程,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稍加提示作品背景、内容,让学生再仔细观察纤夫们在学生劳动下的各种不同的表情、姿态,放上一曲《黄河号子》……这时学生就开始自觉地“设身处地”,进入某种情景,而自觉地体验画面纤夫们劳动的艰辛,产生审美同情。这时的欣赏主体(学生)受到欣赏对象(纤夫)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接受其审美思想的启示,展开想象,调动相关的各种感觉实行通感,使自身的情感融入画面。
关键词:美术教学,美育,审美情感
常言道:“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自古以来, 爱美就是人的天性。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 从初次接触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起, 我就能感受到孩子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对艺术的渴望。儿童是爱美的, 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 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热烈。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 采取多种形式来满足他们的愿望, 只有这样, 学生的个性在美的情感作用下, 才能得到发展。我认为, 在美术教学中, 要充分发挥艺术的功能, 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培养道德情感, 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一、以情入境, 感受美
《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需要人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因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 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 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提高审美能力, 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 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我在上苏教版第一册17课《难忘幼儿园》这课时, 因为孩子们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 对幼儿园还留有几分留恋和想念, 所以从贴近孩子的生活经验和感情入手, 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兼顾他们的个性发展和知识技能的需要。如问道:“你们想念幼儿园吗?最想念的是什么?”有的同学说是幼儿园的老师, 有的说是幼儿园的小伙伴, 有的说是幼儿园的那些好玩的玩具……然后我又请他们说说幼儿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通过描述, 小朋友们又重温了那些熟悉而又温馨的事情, 感受到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和爱护他们。让他们把对老师的那份情用丰富的颜色、夸张的画面、稚嫩的笔法表现在画面上, 让他们在思念幼儿园老师的同时感受美、表现美。
二、了解作品, 欣赏美
欣赏美能使人精神振奋。心理学研究表明:仅仅凭借对美的事物的感知, 所体会的美是肤浅的, 并不深刻。只有通过欣赏才能产生相应的体验并得到深化。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学生对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 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感受之外, 还应用语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但是小学生由于受到心理和生理的影响, 对待美术作品往往不能全面理解其艺术内涵, 这也是由他们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 激发他们的兴趣, 让他们主动探究了解作品, 感受美, 欣赏美。入选小学美术教材的作品都是佳作, 其内容并不缺少美的内涵, 都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要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美, 教师就要认真挖掘课文中美的因素, 引导学生领略作品中的色彩美、意境美、人物形象美, 使学生得到美的体验, 丰富美的情感。
在欣赏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把美术作品放到大的文化背景中去介绍, 既要分析美术作品的技法, 又要了解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和感情, 以及作品是怎样表达这种思想感情的联系在一起进行思考, 并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时代特征、代表作品。如在欣赏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时, 通过网络了解正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展览的《清明上河图》及其电子展板, 学生立刻被吸引住了, 在啧啧惊叹的同时都想去了解作品。这时我再介绍其作为不朽的绘画艺术作品, 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带领学生们欣赏此作品的时候要求同学们上网查找资料, 讲一讲当时的历史背景, 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 再分析美术作品, 不但分析该作品的艺术特点, 而且要求学生在画面上寻找一些非艺术类的人文信息, 再根据美术学科的侧重点加以指导。这样, 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前提下, 又引导学生参与了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放手实践, 体验美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的目标:“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 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 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在美术学习过程中, 激发创造精神, 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 完善人格。”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因此, 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采取多种方法, 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 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 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 发展综合实践能力,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个理念告诉我们要充分引导学生发挥能动性, 展示不同个性。小学生是最活泼可爱的, 在他们心中有许多奇特的想法, 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把学生禁锢在老师的思维定式之中, 一定要放手让他们“飞”, 要相信他们的能力。在一年级《拼拼搭搭》的课上, 我让孩子们用不同的形状拼成不同的物体, 为了上好这节课, 我做了一个示范的图, 用方形和三角形拼了一个尖顶的房子, 色彩鲜艳, 形状逼真, 可是做作业时我就发现有一大半的孩子做的房子和我的一样, 无论是房子的形状、颜色, 还是大小, 甚至连方向都是一样的。第二天我在另外一个班级上同样的课, 改变原来策略, 没有进行示范, 而是让学生说自己了解的房子是什么样的, 可以用什么样的形状进行拼搭, 结果孩子们拼出了各种各样的房子, 用了不同的形状, 不同的色彩, 丰富而多彩。他们奇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我惊叹不已。可见要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创造美, 那才是他们自己的体验。当然放手实践并不是不闻不问, 而是教学活动围绕着感受、体验、理解、表现美来进行, 将必要的知识技能融入“体验、合作”学习过程中, 在实践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形象思维运转, 让他们感受到美。
四、发挥想象, 创造美
想象是创造的基石,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 没有创造就没有艺术, 也就没有了审美。实践证明:想象领域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思维的广度。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师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也不能只停留在感受和欣赏的层面上, 而是要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创造的愿望, 为美的对象所感动, 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去创造美。在教《向动物朋友学习》这课时, 通过欣赏, 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开拓课堂教学空间, 如启发学生从老鹰联想到飞机, 从螳螂臂联想到锯子, 从欣赏鱼联想到船和潜水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为人类的创新而惊讶, 同时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运用仿生学的原理, 依据自己熟悉的动物的特异能力想象出各种能服务于人类社会的事物, 在学习中发展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培养创造性思维。另外, 在苏教版11册《变化的柱子》一课中, 书中的图片色彩鲜艳、变化多端, 无疑为引导学生欣赏, 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兴趣, 开发他们的想象潜能, 在无拘无束的想象中产生大量新奇大胆的创造成果创造了条件。想象是创造的翅膀, 它可以帮助学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 深刻地理解教材。因此, 教师应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条件,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拓展其思维空间, 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创新精神也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 所以,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也是美术教学的根本任务。通过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对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的发展是有独特的作用的。
1.发展幼儿双手向各个方向的伸缩能力及协调性。
2.初步体验游戏、合作带来的愉悦。
3.节奏明快的音乐,录音机。
4.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5.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1.小毛巾人手一条。大的浴巾一条。
2.松紧带系在小椅上围成一圈,地上贴上用即时贴剪的水波,布置水池。
活动过程
一、和毛巾宝宝玩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幼儿做热身准备活动)
(一)毛巾宝宝和我们宝宝一样很爱玩,小朋友想和他一起玩吗?那我们就来玩“请你跟我这样做”的游戏。毛巾宝宝跑,宝宝们就跟着跑,毛巾宝宝跳,宝宝就怎样?
(二)幼儿随毛巾宝宝跳、跑、扭动、转圈、蹲、站。
二、幼儿洗澡
(一)玩了那么久。真热呀,毛巾宝宝想慢慢走,我们跟着毛巾宝宝走吧。
(二)这里有个漂亮的水池,我们一起来洗个澡吧。小心水池有点滑,我们先伸一只脚进去,然后再伸一只脚。
(三)赶快洗洗澡吧,从头开始,洗洗头呀,洗洗头,洗洗脖子呀,洗洗胳膊呀,再洗洗身子,还有哪些地方没洗?
(四)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随机引导幼儿向不同的方向洗身体。
(五)重点介绍洗背的方法。
1.一只手抓住毛巾搭在肩上,另一只手抓住毛巾的最下面。手臂上下拉动。洗一会儿再换另一边洗一洗。
2.音乐声中,幼儿尝试洗背。教师巡回指导。
(六)幼儿合作洗背。
1.我发现自己洗背还有些地方没洗干净,请宝宝来帮我洗洗吧。
2.有人帮我洗澡真舒服,你们也去找好朋友帮自己洗洗背。(幼儿合作,教师提醒幼儿互相交换擦背)
3.我们可以站着、坐着洗,还可以怎样洗也很舒服呢?(躺着)你们快试试。幼儿再次合作。
三、结束部分
(一)帮毛巾洗洗澡。
(二)今天的澡洗的真舒服,我来闻闻哪些宝宝洗的喷喷香。我们不但自己会洗澡,还会帮好朋友洗澡,来夸夸自己,我的小手真能干。现在我们出去把毛巾晾起来。
2、在借鉴生活美景中设计图案,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蜡笔水彩图案”的描绘方法,并能较大胆地表现图案的色彩。
难点:图案中点、线、面的组合运用与图案色彩运用能力的培养。
三、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蜡笔水彩画工具、范画
学生:蜡笔水彩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揭题
(1)带领学生参观小灵家的新房子(课件展示)
(2)你能帮小灵把这床单、墙壁打扮得漂亮些吗?(展示小灵的房间)
(3)揭题:我们为小灵房间内装扮的花纹叫图案(板书)
(4)了解图案的作用:图案除了用来装扮床单、墙、地毯外,还可以在桌布、衣服、窗帘、手帕等处看到,有了图案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今天我们就要学用蜡笔水彩的方法画图案。(板书)
2、新授(了解图案的构成及点、线、面的组合运用)
(1)了解图案的构成:仔细观察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点呢?四人小组讨论。(展示6幅图案)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图案中的点、线、面。(点、线、面闪动)
讲解点、线、面的多种形式。
结论:我们发现图案一般都由点、线、面构成(板书)。
(2)了解点、线、面的组合特点:是不是每幅图案都由点、线、面构成呢?观察6副图案。指名回答。
结论:图案可以由单独的点、线、面构成,也可以由点、线、面组合而成(板书)。
(3)比较点、线、面的不同组合效果:老师也用了点、线、面组成了两幅图案,比一比,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课件展示)
结论:用点、线、面组合时,要把它们穿插在一起、分散排列在画面中,那才漂亮!
3、范画(示范蜡笔水彩图案的描绘方法,学会大胆运用色彩)
(1)构思:掌握了点、线、面的组合,我们就可以来画图案了,首先,我们要想好设计怎样的图案,书中的同学是怎么想的,我们来听听吧!(课件展示)
(2)范画:原来在大自然中也能找到这么美的图案,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去看看吧!(课件)
看到这么美的画面,老师真想来设计一幅。
示范。讲解注意点:①设计不是临摹,要有创意;②用蜡笔画时要肯定、有力;③调颜色时,可稍多加水,刷一遍就够了。
(3)比较不同底色的效果:改变底色,效果一样吗?(出示不同底色的两幅图)
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结论:我们发现用这些相邻的色彩放在一起比较和谐,这三组色彩在一起对比强烈、很醒目。(出示色相图)
4、布置作业
(1)激趣:小灵还要大家帮个忙。(课件展示)同学们,愿不愿意当回设计师啊?
(2)欣赏:就让我们边欣赏这美景边构思你要设计的图案吧!(课件展示)简介:这边是大设计师们设计的图案,那边是老师在生活中发现的美的画面,相信同学们肯定看到过更美的,就请你把最美的设计成图案吧!
(3)作业。
5、巡视指导
6、小设计师作品展,讲设计思路。
7、课堂小结:今天,我们每位同学都当了回设计师,帮小灵设计了这么多漂亮的图案,小灵的墙上都挂不过了,你可以带回家装扮自己的房间了。
看到大家这么能干,老师相信同学们长大后肯定能成为一名真正的设计师,把生活装扮得更美!
学生作业展示:
看到这花花绿绿的麻袋,我设计了这幅图。完成后,我怎么觉得像孔雀羽毛了呢!秋天的枫叶随风飘荡,飘洒在天空中,飘落在地上,到处都是秋天了!绿色的荷塘、傍晚的朝霞、风车、彩带、任你想象。
【美术学科教学论教案】推荐阅读:
美术学科五年级教案造型别致的椅子11-08
美术学科教师研修09-25
小学美术学科工作总结06-01
美术学科综合素质评价方案09-15
美术与历史学科综合实践教学设计10-07
论美术课堂教学经验12-17
罗阳小学美术学科建设总结06-19
小学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教学的探索06-15
秋季学期四年级美术上册学科教学计划10-10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