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简介(精选12篇)
黑龙关中药材基地位于黑龙关村西南,距镇区3公里,项目实施区占地面积5000余亩,其中,林地面积4000余亩,土地面积1000余亩。该项目是在土地自主流转基础上,实现集中经营的一个成功范例,该基地流转土地700余亩,涉及两个自然村的20余农户。现投入资金600余万元,完成土地平整400余亩,种植有生地、穿地龙、丹参等多个中药材品种,是我镇中药材科技示范和培训基地。
项目由青松专业养殖种植合作社实施,该合作社共有注册资金118万元,社员20名,经营项目主要包括中药材种植、养殖、核桃种植三个部分。
该建设项目分为两期实施,一期完成中药材种植500余亩,其中生地200余亩,穿地龙200亩,丹参50亩,皂角树50亩。同时,设计规划了一个150亩育苗基地,主要特点是:
一是科学论证、因地制宜。聘请专家对我镇土壤、地理、气候、海拔、野生物种类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确定我镇中药材优质种植区10000亩,涉及黑龙关、黄家庄、碾沟等区域。在此基础上,首批实施区域选在黑龙关村委韩家岭、青坪坳。二是精心指导、扎实推进。基地聘请襄汾县中药材种植专业技术人员3名,从选种、种植、管护全程进行指导跟踪服务。实施“统一育苗、统一供苗、统一栽培、统一肥料、统一防治、统一收割、统一交货”的“七统一”模式,有效推动了中药材基地规模化、科学化、规范化进程。
三是示范带动,突出效益。中药材种植基地,以“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辐射群众400余户。共种植穿地龙600亩、生地200亩、丹参150亩、其它中药材100亩。可实现中药材销售总量2750吨,销售收入800万元。药农年人均收入可增加4000元。
1 保证药效
有些中药中苷类化合物是其主要的有效成分, 如果不进行炮制处理, 就会出现酶分解苷类化合物的情况, 这样就会使药物的药效减弱或消失, 所以这时进行中药炮制可以有效保留药效。例如:中药黄芩各种化合物中最重要的成分为黄芩苷, 黄芩苷也是它的有效成分, 黄芩苷对抑制白喉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均有十分明显的作用, 经研究发现冷水浸黄芩, 酶解的程度就比较高, 会出现成品黄芩中黄芩苷含量下降的情况, 黄芩苷会被分解成为黄芩苷元及汉黄芩素, 同时黄芩苷元本身也不稳定, 很容易氧化变绿[3]。因此, 为了更好的保证黄芩的药物疗效, 就使用烫、煮、蒸的炮制方法对黄芩进行处理, 炮制破坏了黄芩中酶的活性, 保证了有效成分黄芩苷的活性, 确保了黄芩苷药效。经冷水浸泡过的生品黄芩, 对白喉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有害菌的抗菌作用较比用沸水煮过或者经蒸制软化的黄芩片要差得很多, 进一步说明了黄芩苷的水解流失。
2 改变药性
含苷类中药地黄在临床上分为生地黄和熟地黄, 熟地黄是生地黄经过酒炖或者清蒸炮制而成, 经过炮制后由生地黄原本清热生津、滋阴养血的功效, 甘、苦、凉的性味变成了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的功效, 甘、微温的性味。经研究发现炮制改变了原来的药性, 生地黄的主要有效化学成分是梓醇, 梓醇是环烯醚萜葡萄糖苷类化学物, 在生地黄经过酒炖或者清蒸炮制后, 梓醇被水解生成黑色沉淀, 同时被水解的多糖和其他苷类增加了熟地黄的甜度。
3 缓和药性
还有部分含苷类化合物的中药因为药效比较猛, 经过炮制可以缓和其药性。例如中药大黄, 大黄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二蒽酮的衍生物和蒽醌类的衍生物。其中起主要药理作用的是大黄苷和番茄苷等苷类化合物, 这些苷类化合物具有泻下的药理作用, 生大黄经过炮制后成为熟大黄, 熟大黄中的大黄苷明显减少, 泻下作用减弱, 临床上更适合使用。有研究发现[4], 生大黄中含有结合蒽醌的量为3.19%, 而酒炒大黄中结合蒽醌的量为2.66%, 醋炒大黄结合蒽醌的量为2.47%, 而大黄炭中结合蒽醌的量仅为1.87%。可见通过炮制使苷类化合物的成分出现降低, 缓和了原本药效强烈的中药, 更有利于临床治疗。
4 降低毒性
有些中药中的苷类化合物是有毒的, 经过炮制可以降低其毒性。例如中药商陆, 商陆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商陆皂苷, 而商陆皂苷是一种毒性成分, 生品商陆经过不同的炮制后 (醋制、奶制、黑豆制) , 其商陆皂苷的成分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降低。有研究报道发现, 经过不同炮制方法进行炮制后, 醋制商陆中皂苷成分下降9.8%, 奶制商陆中皂苷成分下降14.3%, 黑豆制商陆中皂苷成分下降16.7%。因此, 临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炮制, 不但发挥了商陆皂苷的药用功效, 还降低了其毒性作用。
5 提高药效
有些中药中苷类化合物是主要的有效成分, 经过炮制可以使有效成分的含量增加, 更好地起到治疗效果。例如中药续断, 续断的主要有效成分是环烯醚萜、三萜皂苷等成分, 经过盐炙、酒炙炮制后总皂苷的含量会增加, 更好地达到续断活血脉、通经络 (酒炙) 和强肝补肾 (盐炙) 的作用。可见通过炮制可以使部分含苷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出现增加, 进而提高药效。
6 小结
本文通过对中药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进行总结性研究, 总结出炮制可以保证药效, 改变药性、缓和药性, 降低毒性, 提高药效。通过炮制更好地使中药达到临床治疗目的, 最大程度的发挥药效。需要注意的是苷类化学成分大多溶于水, 并且遇酸常会被水解, 所以在临床炮制或者工业制备时软化含苷类化合物的药材时, 一定要尽量少泡而多润, 并且避免用醋;在临床炮制含苷类药物时, 充分考虑药物的功效、有效成分、用药部位等因素, 避免片面地选择炮制方法, 应该根据药物的不同情况进行炮制, 通过不同的炮制方法改变药性、降低毒性, 更好的发挥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刘龙忠.炮制对常用苷类药物中药性能的影响[J].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5, 28 (5) :476-477.
[2]梁百寅, 梁连锦.单味中药临床应用近况[J].时珍国医国药, 2006, 17 (11) :2314-2316.
[3]杨港坚.炮制对中药理化性质和功效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 2001, 12 (5) :416-417.
一般煎法 煎中药不能图省事,煎药的器具,加水量及煎煮时间都是有讲究的。煎药锅应选用陶瓷沙锅或搪瓷锅。加水量则以将中药完全浸泡后再高出2-3厘米为宜,如果中药的种类较多、体积较大、吸水性强或是需长时间煎煮则宜多加一些水。在煎药之前,宜先将中药加水搅拌均匀,然后在水中浸泡30分钟左右后再煎。一般的煎法为先用武火(大火)急煎,待煮沸后再用文火(小火)慢慢地煎煮30-60分钟,然后滤出药汤,此为头煎,之后加入清水重新煎煮,待煮沸后再熬20-30分钟,将药汤滤出,此为二煎,把两次所得的药液混合均匀即可服用。
先煎 先煎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药物的毒性,充分发挥药效。 需要先煎的药物有:①矿石类、贝壳类、角甲类药物。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应先将其打碎煎煮30分钟后,再与其他药物同煎。如生石膏、寒水石、赤石脂、灵磁石、代赭石、海浮石、礞石、自然铜、牡蛎、石决明、珍珠母、海蛤壳、瓦楞子、龟板、鳖甲、穿山甲、龙骨、龙齿、水牛角等。②毒的药物,如乌头、附子、商陆等,要先煎1~2小时后再与其他药物同煎,以达到去除毒性的目的。③某些植物药,如天竺黄、火麻仁、石斛等,只有先煎才有药效。
后下 后下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药物中含有的挥发油发生损耗,避免其有效成分被分解破坏。需要后下的药物有:①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多的药物,如薄荷、藿香、木香、豆蔻、砂仁、草豆蔻、檀香、降香、沉香、青蒿、细辛等。这些药物一般在其他药物煎好前5~10分入锅即可。②不宜久煎的药物,如钩藤、杏仁、大黄、番泻叶等应将其后下。
包煎 包煎是指将药物包裹于原色稀棉布布袋中进行煎煮的方法。需要包煎的药物有:①花粉类药物如花粉、蒲黄;细小种子类药物,如葶苈子;细粉类药物,如青黛等。②含淀粉、黏液质较多的药物,如车前子在煎煮过程中易粘锅糊化、焦化,故应用包煎的方法煎煮。③附绒毛药物,如旋覆花等。将其包煎可避免其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人的咽喉,使人出现咳嗽、哮喘等症状。
烊化冲入 烊化冲入是指对于黏性较大的动物胶类或植物树脂、树胶类药物,宜单独加水将其溶化,再倒入已煎好的药液中和匀内服。用烊化的方法煎煮可以避免胶类药物粘附于其他药物或药罐上而影响药效。需要烊化冲入的药物主要有阿胶、龟板胶、鸡血藤等。
煎汤代水 煎汤代水是指对于体积庞大吸水量较大的药物,宜先用水煎煮,将所得的药汁去渣后再与其余药物同煎的方法。这类药物有丝瓜络、灶心土、金钱草、糯稻根等。
溶化 溶化是指先将药物溶化,再冲入汤剂中应用的方法。需要溶化的药物有芒硝、玄明粉等。
另煎后兑入 一些贵重的药物如人参、西洋参、鹿茸等均可以另煎,也就是单独煎煮,然后将其汁液兑入煎好的汤剂中服用。
生汁兑入 生汁兑入是指将生药汁物直接兑入到煮好的汤剂中服用的方法。可直接兑入汤剂的生药汁有鲜生地汁、梨汁、韭菜汁、姜汁、白茅根汁、竹沥等。
合药冲服 某些贵重的粉剂药物,其有效成分不在水中溶解,或加热后会在水中分解,如人参粉、牛黄粉、羚羊粉、三七粉、麝香粉、全蝎粉、肉桂粉、甘遂粉等,应将其直接合于已煎好的煎剂中搅拌后服用。
2.煮法:净药物加入辅料(或不加辅料)置锅内,加适量清水同煮的一类操作。煮制品未煮透的不得超过2%,有毒药材应煮透,含水份不得超过13%,药汁煮品,豆腐煮品,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2%.分清水煮,甘草汁煮,豆腐煮。
3.法:取净药物,投入多量的沸水中,沸烫至种皮由皱缩至舒展,或种皮松软能搓去时,捞出,放冷水中稍浸,除去种皮,及时干燥。用时捣碎。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1%.煮制品含水分不得超过13%.4.复制法:将净选后的药材用一种或数种辅料,按照所用炮制方法的先后顺序,进行多次炮制的一类操作。多用于毒性药材的炮制,例如天南星,半夏,白附子的复制。
5.发酵法:将配制好的药料置于适宜的温度、湿度环境中,由于霉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其发泡、生衣的一类操作,又称曲法。用药料与面粉发酵的是六神曲、半夏曲、建神曲、沉香曲等;用药料直接发酵的是淡豆豉、百药煎。
6.发芽法:是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促使成熟的果实或种子萌芽发幼芽的一类操作。
7.煨法:是药物用湿面或湿纸包裹,埋在煻火中煨熟的一类操作,又称裹煨。
8.制霜法:是药物经过去油制成松散末,或通过渗透析出细小结晶,或升华、煎煮成粉渣的一类操作。
9.提净法:是某些矿物质,特别是一些可溶性无机盐类药物,经过溶解、过滤、静置或加热,重新析出精制结晶的一类操作。
10.水飞法:是利用不溶于水药物的粗粉末在水中悬浮性的不同,来分离、倾取极细粉的一类操作。
一、公司基本情况
甘肃省甘谷县康久中药材种植农业专业合作坐落于历史悠久的“华夏第一县”甘谷县,正式组建于2012年11月。是一家专注于中药材研究、育苗、种植、销售的创新型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注册资金150万元,净资产560万元,现有员工20多人,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5人,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技术人员2人。合作社具有符合GAP标准的党参种植基地3个,共180亩;黄芪种植基地2个,共120亩,其基地带动当地农业种植中药材面积超过2000亩,经济效益达到500万元。合作社拥有800平方米大型仓库2座,仓库年周转能力可达1500吨。合作社在广州清平中药材专业市产平治理1155号、佛山南方土特产物流中心一期6排12号建立了中药材营销展厅,年供销能力达到1000吨以上。合作社成立了研发部、销售部、全体理事大会等组织,选举马宝军为合作社理事长,优良的创业团体、科学的管理模式,先进的销售体系为康久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信誉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是康久人永恒的追求。合作社将以专业的队伍、严谨的管理、超强的营销体系,锐意革新、进取不息的精神着力打造甘肃地道中药材最佳种植基地,甘肃地道中药材最佳供应商。
二、公司发展规划
公司以项目为支撑,规划GAP种植基地6个,面积800亩年。党参无公害种植基地4个面积400亩。该项目实施后预计产值超过
300万元。
扩建生产基地,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品成本,保障合作社业
务的高速增长;加强营销网络建设,加大学术推广力度,优化营销策
略,提升合作社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
三、成果展示
2005年7月,合作社创始人、理事长马宝军先生成功将甘谷地
道药材红芪直接打入台湾市场。成为甘谷药材进入台湾市场第一人。
2006年8月,马宝军先生将甘肃地道药材党参销到马来西亚。
2008年5月,马宝军先生与香港国盛行合作,将甘肃地道药材
黄芪销售到香港高盛街,销售规模达到120吨。
2010年9月,马宝军先生与广州药业集团签订党参100吨供销
协议。
2010年10月,马宝军先生与重庆慧远药业签订20吨党参、10
吨黄芪、30吨甘草协议。
2011年10月,马宝军先生与重庆国药控股公司签订100吨板蓝
根协议。
2012年2月,马宝军先生与上海华宇药业签订120吨黄芪协议。
2012年5月,马宝军先生与佛山家之福商贸有限公司合作,将
甘肃地道药材销售到广东省佛山市各大连锁超市。
2012年7月,马宝军先生与广州健泽药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12年8月,马宝军先生与广州仲正中药饮片厂签订战略合作
协议。
2012年10月,马宝军先生与广东省药材公司中药饮片厂签订战
略合作协议,专供无硫当归。
一、中药材粉末或纵横切面置紫外灯下观察
1.麻黄:药材纵剖面边缘显亮白色荧光,中心显亮棕色荧光。粉末或药材表面显亮棕色荧光。
2.牛蒡子:粉末显绿色荧光。
3.黄柏:药材断面显亮黄色荧光。
4.地骨皮:外表呈棕黄色,常散有金黄色斑;断面木栓层呈棕色,韧皮部呈淡蓝色荧光。
5.沉香:颗粒部分显海天蓝色荧光,部分显灰绿色荧光。
6.秦艽:横切面显黄白色或金黄色荧光。
7.浙贝母:粉末显淡绿色荧光。
8.麦冬:薄片显浅蓝色荧光。
9.怀牛膝:饮片显黄白色荧光。
10.川牛膝:饮片显淡蓝色荧光。
11.黄连:饮片显金黄色荧光,木质部尤为显著。
12.延胡索:切面或粉末显亮黄色荧光。
二、中药材的水或醇浸出液点于滤纸上,直接或经化学处理后置紫外灯下观察
1.马兜铃:乙醇浸出液滴于滤纸上,显黄绿色荧光。
2.丹参:药材水提醇沉液点于滤纸上,显亮蓝灰色荧光。氨水熏20分钟,显淡亮蓝绿荧光。
3.高良姜:药材95%乙醇浸泡液点于滤纸上,氨熏后显黄色,挥去氨后颜色变浅,喷以1%aicl3试液,置荧光灯下观察,显黄绿色荧光。
4.白芷:水浸液点于滤纸上,显蓝色荧光。
5.前胡:乙醇浸出液点于滤纸上,显淡天蓝色荧光;滴加15%naoh试液后,荧光消失。
6.三七:甲醇浸提液点于滤纸上,显淡蓝色荧光。
7.葛根:甲醇浸提液点于滤纸,喷以1%aici3乙醇溶液,显鲜黄绿色荧光。
8.苦参:甲醇回流液点于滤纸上,喷以5%aici3乙醇液,晾干,显黄绿色荧光。
9.木瓜:水回流提取液点于滤纸上,喷以1%aici3乙醇液,晾干,显蓝色荧光。
10.关木通:75%乙醇回流液点于滤纸上,晾干,显天蓝色荧光。
11.大黄:稀醇浸出液滴于滤纸上,滴加稀醇扩散后呈黄色至淡棕色环,置紫外灯下呈棕色至棕红色荧光。
三、中药材的水或醇浸液直接置紫外灯下观察
1.银柴胡:药材的无水乙醇浸提液呈亮蓝微紫色荧光。
2.苏木:水浸液显黄绿色荧光。
四、药材的水浸液或水煎液置日光下观察
1.秦皮:水浸液可见碧蓝荧光。
2.板蓝根:水煎液可见蓝色荧光。
五、其他
种植品种应避难就易
许多药农致富心切, 往往把价格高的药材作为首选项目, 其实这些药材都有其独特的生长环境, 且种植技术要求较高, 一般人种植成功的概率很小。如果你不是研究机构或大型种植基地, 仅是个人试种, 那么在条件不具备时最好不要引种这样的品种, 以免得不偿失。如果你是初次尝试种植药材, 就应该选择那些适合当地种植、生命力强、易管理的品种, 这类药材虽然价格低, 但容易成功。
种植面积应量力而定
确定种植面积时, 必须考虑到自身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是多人合伙承包土地种植中药材, 有充足的人力和财力, 且自身有种植中药材的经验或有专业人员进行指导, 那么种植面积越大, 药材数量越多, 对药厂采购员、药贩的吸引力也就越大。他们可用专车直接到产地收购装运, 这样销售快, 又可减少促销费用, 收益相对也就更大。但如果你资金有限, 就应从小面积开始, 产品就近到药材收购部或专业市场出售, 有了种植经验以后再扩大种植规模。
不跟价格跑绕着市场转
多数药农都有“种涨不种跌”的心态, 就是什么药材涨价就种什么, 跌价的药材不愿种。然而, 药材价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涨价时大家都去种植, 到产新时往往高价变成低价, 造成上年盈、下年亏的现象;而跌价药材没人种, 其价必然上升。如果你能审视药材市场价格变化趋势, 了解药材价格起伏周期, 种植那些少有人种植、价格暂时偏低的药材, 到时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益。
种植本地“特”“优”药材
因各地自然环境不同, 生产出的药材品质也有差异, 价格有高低, 用量有大小。一般来说, 本地的特优产品最容易受药厂、药商青睐, 价格好, 销得快。所以应先明确哪些是本地的特优品种, 然后选择种植。这样就不愁销路, 也能卖个好价钱。
把握时机出售产品
药农一般在药材产新后就会急于寻找销路, 担心产品卖不出去。其实, 药材和商品一样, 在产新时由于产品大量上市会导致价格下滑, 这时出售肯定没有好价钱。如果你能把药材进行产地初加工, 并好好贮存, 待价格上涨后再适时销售, 就能获得更高的利润。
掺杂金银花金银花是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掺杂品一种是将玉米面及细砂拌入,鉴别时用手握之松开后,可见手上有黏附细粉状物,捻之有顶手感;若取少许用水浸泡,水液混浊且有沉淀物,加稀碘液显蓝色反应。另一种掺杂品是将红糖或食盐化水拌入金银花中以增加重量,鉴别时用手握之较湿润粘手,口试有甜味或咸味。
掺杂红花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掺杂品通常有三种:一是掺入一些极细的泥沙、糖粉或面粉,用手握之松开后,手上留有少量花粉及一层灰黄色细粉样物,捻之有粗糙感。其二是将染色的纸浆切成细丝状,拌入红糖掺入红花中,鉴别时可取少许红花放入水中搅拌,纸浆丝即破碎。其三是将菊花的舌状花染色冒充,仔细观察可见舌状花花瓣,用水浸泡红色即退,水液被染成红色。
掺杂蒲黄蒲黄为蒲黄科植物水烛香蒲、东方香蒲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掺杂品一种是将玉米面、黄土面掺入,鉴别时用手捻之有滑腻感,用力捻之则顶手。若取少许放入水中,部分沉入水底(正品水试全部浮于水面)。另一种是将蒲棒粉碎后掺入,视之呈淡黄色,手捻有抵手感,并有纤维状物,置水中多漂浮于水面,置放大镜下可见大量纤维物。
陵川县农业综合开发局 赵国锋
我国中医药发展前景
(一)全球兴起中医药热
中医药是我国的国粹,也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中医学是从实践中产生的,是中华民族长期同疾病作斗争过程成功经验的积淀和升华。因而中医药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且对世界的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众所周知,美国是现代科技原始创新的主要国家,所以美国人很牛。一个美国医药官员在和我们国家的医药官员交流时讲了一句话,在中美科技交流中,都不会是美国人吃亏,唯独在中医药和传统农业方面,美国人要向中国人学习。
数千年来形成的中医药的资源优势,是我国所独有的财富,中医药所具有的知识产权无与伦比,开发中药产品风险小、周期短、成本低、命中率高的显著优势决定了它在未来人类健康事业中不可取代的地位。丰富的中药资源,既是人类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又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财富。人类正在追求的回归自然、崇尚返朴归真的新医学理念,所体现出的正是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世界对中医药的需求呈快速增加趋势。疾病谱的快速变化,把现代医学在短期内还无法解
决的大量难题推到了中医的面前,而其中的不少内容都是中医的强项,给中医药施展才华提供了更大的舞台。人民健康的需要选择了中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了中医,历史和时代的进程也选择了中医!
中西医药的差别
1、中西医学具有不可通约的理论框架,中西医药治疗有不同的矛盾主要方面。(水沸)
2、中医治疗重视得病的人,西医治疗强调人得的病;中医治疗重视病人临床症状的改善,西医治疗强调病人病理指标的转归。审病求因,治病求本,不像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出口疮)
中药产业化优势
1、优势病种:中药对于治疗慢性疾病及疑难杂症具有明显的优势。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疑难杂症越来越多,化学药在治疗这些疑难杂症方面没有很好的优势,往往因药品的不良反应和疗效不确切使病人不得不放弃化学药物的应用而选择中药来治疗。近年来出现的“非典”和 “手足口病”等的治疗(双黄连制剂对风温肺热症疗效显著,同时发现对HIV、SARS、禽流感等也有一定疗效。八角茴香提取合成的莾草酸可以治疗H5N1病毒感染的禽流感。八角茴香在我国的历史上就是用于治疗流感,同时我们在食物上也经常使用它。)同时在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药物、抗风湿病与类风湿病的药物(骨关节病来说中医治疗骨关节疾病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最好的天然药材众所周知是用了上百年的虎骨但为了保护珍惜野生动物虎骨已被禁止入药,在剩下的药材中要么是疗效好但副作用大如雷公藤马钱子川乌草乌等的药品;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在研究中发现生活在青藏高原冻土层下的中华鼢鼠(又名塞隆)其骨骼干燥后具有和虎骨相同的药性)抗肿瘤的药物、防治性病、艾滋病的药物,中药发挥了极大的治疗优势,人们越来越感觉到中药的绝对优势。
2、用于保健药物:
人吃饱后就是说健康;在抗衰老的药物、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防治肥胖和促进健美的药物(排毒养颜)、美容中药和中药药膳方面具有优势。
3、系统的理论体系:
中医药有显著的疗效、浓郁的民族特色、独特的诊疗方法、系统的理论体系、浩瀚的文献史料,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成为人类医学宝库的共同财富。阿拉伯医药、印度医药、希腊医药相继衰亡。为什么衰亡,因为它们没有完整的理论,没有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底蕴。中医药蓬勃发展,和中医药文化结合为一体。古代讲,不为良相,即为良医。中医不但发展了,还传到日本,叫汉方医;传到韩国,叫韩医。
4、中药的配伍组方
“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配伍组方规律是中医药产业中最具特色的传统技法之一,组方原理—君臣佐使:用药如用兵。药有限方无穷,为中成药的二次开发奠定基础。我国研制出了一批蜚
声海内外、药效独特、经久不衰的中药产品。如六味地黄丸、云南白药、牛黄上清丸、六神丸、蛇药、安宫牛黄丸等,产品大量出口国外。
(二)中药农业大有可为
经济全球化对药业而言,中国最有希望取得国际竞争优势的就是中药。有关部门测算,国际草药市场将以每年10%到20%的速度增长。我国加快推进中药现代化的战略,给中药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发展中药农业,一方面能给中药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将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药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开发前景广阔。据统计,全国药材种植面积超过580万亩,药材生产基地600多个,常年栽培的药材达200余种。当我国大部分农副产品在市场上滞销时,中药材的种植还是个收入较高的行当,不少精明的农民靠种药材发了财。一般来说,普通药材每亩纯收益上千元,种得好的珍稀品种或撞上市场冷门,每亩纯收益可达5000元。世界天然药物的年贸易额已达150亿美元,药用植物及其制品、保健品等成交额达300亿美元以上,而我国相关产品的出口额仅10亿美元,仅占3.3%,中药农业的发展前景还是很大的。
(三)国家扶持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国家已先后几次对中医药的发展实行了扶持政策,2002年国家科技部、计委等八部委颁布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6年,国家出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其中要求要在中医药产业中重点开展理论创新和研究;2007年,国家出台《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建立中医药标准规范体系;今年4月7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则明确提出要加大中医药产业的扶持力度,建设现代中药工业体系,这项政策的提出对我国中医药产业的中长期发展将产生有利的影响,其意义重大。
桔梗GAP规范化种植技术
桔梗(Platycodongrandiflorum)是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味苦、辛、性微温。有祛痰止咳、消肿排脓的功 效,主治外感咳嗽、咽喉肿痛、支气管炎等症。根还可食用,朝鲜族用其腌咸菜、炒食、凉拌,别有风味。
一、简要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株高40一80厘米,全株具有白色乳汁。根肥 大肉质,长圆锥形。茎直立,上部稍有分枝。叶互生。近无 柄;茎中,下部常对生或3—4片轮生,叶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边缘细锯齿。花单生枝顶或呈疏生的总状花序:钟状花,花冠蓝紫色、白色或黄色,裂片5。蒴果倒卵形,成熟时顶部开裂。种子多数,卵形,黑色或棕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
二、生长习性
野生于向阳山坡及草丛中。喜阳光、喜温和湿润气候,耐干旱、耐寒。宜在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土层深厚、疏松、有机质丰富的砂质壤土或壤土中生长。忌积水。全国大多数省区有栽培。
三、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
选择阳光充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每亩施堆肥或厩肥2500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均匀撒于表土后,深耕30一40厘米,耙细、整平,作成宽130—150厘米,高15—20厘米的畦。
(二)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
(三)直播栽培
1.种子处理。播前用温水浸种24小时,或用O.3%高锰酸钾液浸种12小时,可提高发芽率。
2.播种方法。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20—25厘米开横沟,深1—15厘米,将已处理好的种子均匀地撒到沟内,覆土厚1厘米,轻轻镇压。经10一20天出苗。每亩用种量约1公斤。
3.主要管理
①苗高2—3厘米时结合除草进行间苗。
②株距1—2年生收获时为10一15厘米,3年生收获时
为20一25厘米。
四、育苗移植栽培
用育苗移栽的方法,可以选择良种壮苗,合理调整栽植密度,因此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但比直播栽培的须根多、叉多,影响桔梗品质。
1.育苗:要选择粒大、饱满、无病虫害、不霉烂的种子育苗。育苗在苗床上进行。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10厘米开横沟,深1—1.5厘米,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地撒在沟内,覆土O.5一O.7厘米,稍加压实,上面盖稻草或树叶,然后浇水,以保持土壤的湿润,一般经过15天左右即可出苗。出苗时及时撤出覆盖物。苗出土后,要及时间苗,使苗间距保持3—4厘米。当年8—9月出现花蕾时要及时掐除。第二年春季移栽到大田。
2.移栽:将苗分成大、中、小三个等级,分别移栽,等外的或带病的淘汰。要做到随起随栽。
在整好的畦面上横开沟,行距20一25厘米,深为10一15厘米,把栽子按7—10厘米株距斜放在沟内,覆土。覆土深度超过芦头3—5厘米为宜。
黄芩GAP规范化种植技术
黄芩以根入药。具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消炎抗癌等作用。近十几年来,由于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蕴藏量锐减,野生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发展黄芩家种的栽培工作势在必行。
1黄芩的生物学特性
1.1分布
黄芩野生分布于我国西北、东北各省区,四川、云南也有分布。近十几年来开始家种生产,河北、山西、山东等地栽培较多。
1.2生长习性
野生黄芩多生于山坡,地堰、林缘及路旁向阳较干燥的地方,喜阳光(在阳光充足条件下植株叶片深绿色肥大,生长发育快)、喜温,耐严寒、耐高温。冬季在-30℃低温下仍可安全越冬,夏季35℃左右的高温下也能正常生长。
黄芩系深根性植物,宜土层深厚(试验表明105㎝厚度土层的黄芩产量是34㎝厚度产量的3.88倍),土壤要求为中性或微酸性富含腐殖质的壤土。表土宜深厚疏松,下层含砂砾土壤最适。低湿地,过粘或过砂的土质均不宜种植。低湿地,易烂根;过于粘重,排水水利,影响根的品质,根色发黑,且易烂根;过砂,因肥力低,生长不良。
1.3生长发育
4月中旬春播后,湿度15—18℃,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10天左右出苗,3—5天苗齐。黄芩种子一般于8月下旬开始成熟,成熟期很不一致。黄芩地上部较耐寒,至严霜到来时茎叶才枯萎。黄芩生长以后各年,一般4月中旬返青,其生育过程与第1年基本相似,仅开花期及熟始期比头一上略早。黄芩全年生长日约140—170天。黄芩的植株高度和单株地上鲜重,是随生长年限增加而增加而增加。黄芩为直根系,主根在前3年生长正常,根粗开始枯心,以后逐年加重。黄芩不宜连作,否则会发生严重的病虫害和减产。
1.4种子习性
1.4.1种子采集
黄芩果熟期8—10月,待果实成淡棕色时采收。种子成熟期很不一致,且极易脱落,需随熟随采,最后可连果枝剪下,晒干打下种子备用。
1.4.2贮藏与寿命
黄芩种子虽小(千粒重1.49—2.25g),但发芽率较高,一般在80%左右。常温下贮藏2年其发芽率为23%,故最好不要隔年留种。
1.4.3种子萌发
黄芩种子容易萌发,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较大。种子在15—30℃下均萌发良好,20℃左右为最适,高于或低于20℃,发芽率均相应降低。由于不同温度下黄芩发芽速度不同,所以,不同时期播种,出苗所需的天数也不同的。3月中、下旬播种需30—45天;4月上、中旬播种需1
5—20天;5月中、下旬播需10天左右。黄芩的栽培管理技术
2.1选地与整地
作为中药无公害药材基地,应远离工矿企业的“三废”污染源,其灌溉用水、土壤、空气及农残、重金属含量不能超过GAP规定的标准,人土栽培黄芩宜选择土层深厚(大于60㎝),排水良好,疏松肥沃,阳光充足的砂壤土为最佳,富含腐殖的土壤也可种植。选好地后要及时进行耕翻整地,结合深翻每公顷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30000—45000㎏。整平耙细待用。
2.2繁殖方法
2.2.1种子繁殖
黄芩习惯用种子繁殖。种子繁殖多采用直播和育苗移栽方式。
(1)直播
对播种季节要求不严,春、夏、秋均可,各地可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春季雨水较的地方或有灌溉条件的地决,以土地下5㎝,地温稳定在15℃以上时为宜,于3月下旬到4月中旬或下旬较好。春季土壤水分不足,又无条件的地决不宜春季播种,一般在7—8月份雨水较多时播种为佳。
直播黄芩多采用开沟条播。在整好的地决内按行距25—30㎝开深1—2㎝的浅沟,然后将种子均匀散入沟内,覆土9—15㎜,播完后轻镇压,每亩地播种量约1-2㎏。
(2)育苗移栽
如果为不能灌溉的旱地或退耕的山坡
地,直播难以保苗的,可采用育苗移栽法。黄芩育苗时,将育苗地深刨细楼,拣净根茬、石块等杂物,整平地面,然后将种子拌10倍体积的沙或灰进行撒播, 撒播要均匀,播种后要盖1㎝的细土。
移栽方法:当年秋季或第二年春季,按行距25—30开沟15㎝深,按株距8—10㎝垂直栽入沟内,必须保持根部伸开,芦头处处摆齐,覆土以根头在土面下3cm为度。栽后填土压紧,再盖土与地面齐平。
2.3高产田间管理技术
2.3.1中耕除草及定苗
无论是直播或育苗移栽,黄芩幼苗生长较缓慢,出苗后至田间土壤垄,要松土除 草3—4次。第1次在齐苗后,宜浅,以免埋苗;第2次在定苗后,仍不宜深,以视杂草生长等情况再中耕除草1—2次。前两次除草,黄芩处于幼苗期植株较弱,除草时最好用手将靠近幼苗的杂草拨掉,其余杂草可锄掉;到第2、3年,每年春季返青前要清洁田间,搂地松土;返青后到封垄前,仍要中耕除草3—4次,一般为4月下旬,6、8、10月上旬除草一次,以免影响黄芩生长。
综合中耕除草,要对黄芩及时进行间苗、定苗和补苗,齐苗后对过密的部位及时进行苗;苗高5㎝时,按株距10㎝左右进行定苗,并对缺苗部位进行移栽被苗。要带土移栽,栽后及时浇水,以利成活。
2.3.2合理施肥,调节根冠比
黄芩生长期间,每年要追肥1—2次。科学追肥是为了保证植株在整个生长过程中所需的养分,除施足底肥外,合理追肥十分重要。黄芩的优质高产施肥方法措施:(1)深追有机肥。为了诱导黄芩主根发达,并往土壤深处延伸,从种植的第2年春开始,在3月底黄芩未发芽前,在两行之间开8—10㎝深的沟,每公顷施土杂肥3万公斤覆土盖平。(2)适时追化肥:6月上中旬,是黄芩生长代谢的旺盛时期,此时需要养分最多,开沟每公顷施磷酸二铵或氮、磷复合肥750㎏,亦可施充分腐熟的稀人粪尿4500—6000㎏;(3)巧施钾肥:叶面喷施钾肥有利黄芩茎徒长,促进根膨大的作用,此法成本低、肥效快、效果好,能增产10%—15%。方法是在6月份黄芩未油抽穗前,每公顷喷0.5%磷酸二氢钾溶液1500㎏,连喷两次,相隔8—10d,般在下午4时进行,能起到更好的增产效果。但以上方法(2)和(3)中只能用一种,不能同时施用。实验证明,钾肥、氮肥不能混合施用,否则会影响产量和产量。
第3次于10月重施一次冬肥,每亩施人人畜粪水加火土灰、过磷酸钙或饼肥混合堆沤腐熟的复合肥1500㎏,于株间开沟施人,追肥后要培土根部,以利越冬。
2.3.3打顶
6—7月正值黄芩抽苔开花前期,除留种地外,要及时睛天上午将花蕾剪掉,控制养分消耗,以保证根部生长。
.3.4排灌
黄芩幼苗的生长发育需土壤保持湿润,怕干旱,遇干旱时必须适时灌溉,否则枝叶易枯发黄,生长不良。如果成年 植株,一般比较耐旱,但持久干旱也需灌溉;黄芩最怕涝,雨季积水必须及时排出,否则易发生根腐病,致使植株死亡。
3采收加工
1《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 药材中混存的杂质是指下列各类物质
(1) 来源与规定相同, 但其性状或部位与规定不符; (2) 来源与规定不同的有机质; (3) 无机杂质, 如沙石、泥块、尘土等。归结起来, 杂质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植物的非药用部分, 二是药材在采收、加工、晾晒、运输、保管等过程中混入的异物, 三是人为进行掺假。《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对中药材、饮片的性状描述中均未对杂质或掺假物进行描述。笔者认为是否在"性状"项下对杂质进行描述应视情况而定。a对来源与规定不同的有机质和无机杂质, 如数量较多或体积较大时, 应对其进行描述, 并作出项目结论;b对外来掺伪物应进行性状描述并作出项目结论。c如药材或饮片中混村的杂质或掺伪物性状与正品相似或已粉碎, 外观难以辨别时, 可称取适量进行显微、化学或物理鉴别试验以证明其为杂质或掺伪物, 并作出项目结论。d《药典》未明确含杂质标准但规定了药用部位的品种, 《药典》对其"药用部位"、"来源"、"炮制"方法等作了详细规定, 因此, 样品中就不应含有其他异物。但实际情况是许多中药材、饮片中仍含有或掺有非药用部分。笔者认为在药品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书中仍然要对这些杂质或异物进行描述并作出项目结论。
2 对于掺假和杂质含量是否符合规定的判断以及假劣药品的认定
首先应根据检验报告书判断是假药还是劣药, 因为这在检验报告的结论中未加以明确。有下列几种情况: (1) 对《药典》中已明确杂质标准的, 应根据标准进行判断。即杂质含量未超出标准规定的, 判为符合规定, 否则判为不符合规定。杂质不符合规定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 以劣药论处。 (2) 对来源与规定不同的杂质或掺假物, 如杂质含量远远高于标准规定时 (如为50%以上) , 笔者认为可考虑以假药论处。 (3) 对于掺假情况较严重、较明显的中药材、饮片, 虽然部分为正品药材, 但因另一部分为掺入的其他成分, 为伪品。根据《药品管理法》第48条的相关规定, 属于"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情形, 该中药材或饮片应定性为假药。但在处理时应区别对待, 对能够挑拣的, 应挑拣使用其正品部分;对难以区分挑选的, 则应以假药论处。
总之, 药物纯度不高, 轻者会造成临床用药剂量不准确, 重者会使疗效抵消或降低或引起不良反应。及时准确检出杂质或掺伪物并及时作出处理是确保临床用药准确、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目录(目前最全)1西红花提取物 国药准字Z20020040 2蚕砂提取物 国药试字Z20000001 国药准字Z20030087 3雷公藤提取物 国药准字Z43020473 4女贞叶乙醇提取物 国药准字Z20000114 5皖贝母提取物 国药准字Z20030103 6栀子提取物 国药准字Z20040053 7龙胆总苷 国药准字Z20030100 8苁蓉总苷 国药准字Z20050215 9雪上一枝蒿总生物碱 国药准字Z53020730 10骨碎补总黄酮 国药试字Z20020002 11葛根总黄酮 国药准字Z20060428 12三七三醇皂苷 国药准字Z20030108 13雪胆素 国药准字Z53020674 14薄荷脑 国药准字Z34020002 15冰片 国药准字Z43020442 16穿心莲内酯 国药准字Z32020436 17灯盏花素 国药准字Z53020118 18环维黄杨星D 国药准字Z32021252 19积雪草总甙 国药准字Z44023866 20岩白菜素 国药准字Z53021504 21薄荷素油 国药准字Z32020273 22肉桂油 国药准字Z53021347 23红花黄色素 国药准字Z20050145 24三七总皂甙 国药准字Z53020013 25莪术油 国药准字Z20053002
05版药典一部收载的其他植物油脂和提取物 1丁香罗勒油 国药准字Z35020244 2大黄流浸膏 国药准字Z53020211 3八角茴香油 国药准字Z61021680 4广藿香油 未查到文号
5水牛角浓缩粉 国药准字Z35020403 6甘草流浸膏 国药准字Z62020484 7甘草浸膏 国药准字Z65020004 8当归流浸膏 国药准字Z62020696 9远志流浸膏 国药准字Z51020692 10连翘提取物 未检索到文号 11牡荆油 未检索到文号
12松节油 国药准字Z53021495 13刺五加浸膏 国药准字Z23022179 14茶油 未检索到文号
15香果脂 未检索到文号 16姜流浸膏 国药准字Z46020105 17莪术油 国药准字H33021759 18桉油 国药准字Z32020275 国药准字Z32020249 19益母草流浸膏 国药准字Z33020258 20黄芩提取物 未检索到文号 21银杏叶提取物 未检索到文号 22蓖麻油 国药准字Z37020864 23麻油 未检索到文号
24满山红油 未检索到文号
25颠茄流浸膏 国药准字Z37020172 26颠茄浸膏
一、产业现状。
近几年,我县加大中药材产业发展力度,把中药材产业做为富民强县的重点产业,推广“果药间作”“林药间作”等立体种植模式,中药材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产量、品质稳步提高。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4.5万亩,其中枸杞2.2万亩,黄芪、黄芩、丹参、柴胡、知母等中药材2.3万亩。中药材年产量1.5万吨,产值过亿。全县中药材种植形成四大产业带。我县所产药材品质优越,特别是黄芪被称为“燕山黄芪”,黄芩被誉为“金丝黄芩”,党参被称为“都山党参”,青龙枸杞被称为“塞外红宝”。青龙枸杞飘洋过海,远销韩日以及东南亚各国和地区,其它中药材也以其优良品质,深为业内人士看重。
二、存在问题。
1、缺乏龙头企业。我县是药材种植大县,但至今没有一家制药企业,除能对枸杞进行烘干外,甚至没有一家进行分拣、分类、清洗的简单加工企业。我县的黄芪大多经安国出口韩国,安国客商在我县收购鲜黄芪,经过清洗,按粗细、长度进行分类、捆扎,其价值就提高7—10倍。其它如黄芩、知母、桔梗、防风等也存在上述情况。直接出售初级产品,不能体现中药材的真正价值,将直接影响种植户的经济效益,挫伤他们种植药材的积极 1
性。
2、没有品牌。青龙有多种中药材品质优良,地道药材也很多,但一直没有叫得响的品牌,没有一个正式商标,被冠以别人的名号,处于为人作嫁衣的尴尬境地。
3、市场信息不灵。一方面是农民盲目种植,造成积压、滞销,如前几年种黄芪,种子炒到100元1斤,到秋天每斤黄芪0.2元,都不够出土的人工费,严重挫伤老百姓的积极性,以致于这几年行情看好也没人敢种。另一方面在价格上受制于人。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不知外面的市场价格,农民只能贵买、贱卖,即使市场看好,价格也被小商、小贩压到最低、甚至不合理的地步。
4、中药材种植技术水平低。我县中药材种植虽有几十年历史,但受传统、规模等条件制约,种植技术水平一直较低。只有枸杞、黄芪、黄芩、柴胡等品种种植技术比较成熟,其它药材品种的种植还处于摸索阶段, 只有书本知识,缺乏实际经验,没有一整套的种植管理技术,典型引导、技术示范工作亟待加强。
5、规模小,效益低。受上述因素制约,我县中药材种植地块分散,种植品种、面积、产量、品质极不不稳定,难以形成规模,不能发挥效益。
三、我县发展中药材生产的优势条件
(一)自然条件。
我县属温带大陆型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积累,提高药材有效成分。据安国业内人士透露,青龙所产黄芪、黄芩其品质远远高于安国及山东所产,特别是黄芩,我县两年生黄芩的有效成效高于外地三年生的黄芩。因此,我县所产的如枸杞、黄芩、知母等药材近年来一直是安国市场上的抢手货。由于工业欠发达,我县的大气、水、土均无污染,符合环保要求,为标准化生产提供了必要条件。我县属山区,地势起伏,地形多样,有河谷地,有山坡地,有阳坡地,有背坡地,小气候环境丰富,习性不同的药材能找到适宜的生长环境,这是平原地区不能比的。又如柴胡喜欢阴湿环境,我县的背阴山坡适宜其生长,平原地区的就很难找到这样的环境。中药材中有许多品种原本生长在山上,在平地种植其产量、品质很差,病虫害多,在山地种植,由于接近其野生长环境,其品质、产量均较平地大大提高。不同的气候及多样的地形条件,是我们开展中药材种植的独特优势条件。
(二)社会经济条件。
安国是典型的平原农业大县,我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工业欠发达的平原地区,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极大,对土地的期望值也很高。但我县除了耕地外,还有430万亩山场面积,总面积更是安国市面积的7倍。条件的差异必然形成不同的经济发展思路。在我县种植中药材,每亩比大田作物高出200到300元,农民就很容易接受。在我县种植市场需求量大、价格平稳的药材,效益可观,风险不大,农民易于接受。近几年山东、安国等地的黄芪种植很少,有轮茬倒作的原因,也有上述因素影响的结果。我县大力推广的“果药间作”种植模式,引导农民跳出“一分田”的小圈子,在“八山”上做大文章,把药材种植从平地引向山地,提高了效益,还原了药材野生环境,从而提高了药材品质。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中药材的可再生性,一次种植可多次采收利用,实现了循环发展。利用黄芩、柴胡、远志、知母等药材的多年生习性,市场行情好时出土上市,行情不好时继续生长,“待价而沽”,有效规避了市场风险,受到了农民的欢迎。
四、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思路
我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思路是:发展特色优势品种,适度扩大种植面积,推广“果药间作”,培育品牌,建立龙头企业,加快中药材产业建设,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特色优势品种。中药材生产强调其地道性,地道的药材才能被市场认可。要结合青龙实际,推广品质好,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中药材品种。经过几年的发展,结合市场实际,今后几年我县中药材的主栽品种是黄芪、黄芩、知母、丹参。这几种药材在我县种植已获成功,品质优良,为市场大宗用货,价格平稳上升。这次在安国考察时发现,我县的枸杞在安国市场很少见,新引进的韩国枸杞根本见不到,据当地商户说都直接出口韩国了。因此,无论是本地枸杞还是韩国枸杞都有市场前景,今后几年应大力发展。同时,积极引进高产出、高效益品种,进行试验、示范、推广。适度扩大种植面积。没有规模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
就没有效益。我县的枸杞如果没近2万亩的面积,就不会有今天火热的市场,农民也不会得到这么大的效益。我县的黄芪、黄芩、丹参、知母等药材虽有种植,但面积不大,产量有限,收购季节都是供不应求的局面,不存在卖难的现象。推广“果药间作”。实践证明,“果药间作”适合我县“山多地少”的实际情况,有效解决了发展特色种植与耕地不足的矛盾,是一项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种植模式。据统计,全县共有60万亩栽有果树的山坡地,推广“果药间作”如达到四分之一,按每亩增收400元计算,一共可增收6000万,对提高农民人均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培育品牌。对我县的几个优势中药材品种,要联系专业权威机构进行化验、认定,明确其有效成分含量,确定其优质等级,取得鉴定证书。在此基础上,协调企业或协会组织结合GAP认证,注册商标,树立青龙中药材的绿色品牌。建立龙头企业。可以是种籽秧苗供应企业,也可以是药业商贸流通企业,更可以是饮片加工、制药企业,只要能促进全县中药材种植,我们都可以引进来,给予扶持,促其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