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与方程复习课导学案(通用6篇)
【复习目标】
1.梳理、整合说明文的要点知识,明确说明类文章考查的要点。
2.探究中考命题,掌握答题技法与一般套语,提高阅读能力。
【导学过程】
一.自主复习
1.说明文是以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分为和。理解说明文要了解说明的对象、说明的顺序和说明方法。
2.说明顺序一般有三种:,和逻辑顺序,逻辑顺序通常包括从整体到局部、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现象到本质、从主到次从概括到具体等。
3.说明文的结构:、连贯式和并列式。
4.常见的说明方法及作用:①举例子,作用反映一般情况,真切、有力的说明事物。②分类别,作用。③列数字,作用从数量上说明事物,更准确、更具体,使人一目了然比文字说明更有说服力。④作比较。⑤打比方,作用增强说明的形象性、生动性。⑥下定义,作用能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⑦作诠释,作用使说明更通俗易懂。⑧引资料,作用使说明内容更具体、更充实,增强
说服力。引用说明在文章的开头能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⑨摹状貌,作用使说明更
具体形象生动。⑩列图表,作用增强了直观性,使事物特点一目了然。(判断说明方法
作用时要结合具体内容综合分析)
5.说明的语言特点: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例:(1)某句话中的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么,为什么?一般答题模式:①动词、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具体生动(生动形
象)地写出了„②副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表程度、表时间、表限制、表范围等)的情况,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2)一句话中的某两三个词的顺
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一般答题模式:不能。因为①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②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关系。③这些词是递进关
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3)说明文文段中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的有何
作用?一般模式:该句(段)运用了的表达方式,是说明的内容更加具体,更加
形象(或逼真,易于读者接受,提醒人们关注、重视,或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忧虑之
态、关注之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6.考查信息的筛选。例:文中某一现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文章说明对象的特点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这个问题的?等等。这类问题的答案一般可在文中搜
索出来,注意一定要根据问题找到相关区域探因求果,寻找有用的信息筛选整合答案。
7.考查知识的拓展运用。这类开放性试题也有限制,可以各抒己见,但内容要结合文章并联系实际表达自己的看法,不可随意发挥。
二. 合作学习(学生结合初中教材学习过的说明类文章加深对说明文知识要点的理解)
三.互讲巩固(2人小组分别将上述问题答案复述一遍,同位之间进行互讲)。
【精讲点拨】 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讲解,并作拓展练习。
【中考链接】(2012年滨州)学会看食品的“简历”(范志红)
在超市里买东西的时候,你会主动去看包装上的食品说明吗?怎么看懂食品说明,要看的是哪些项目?
首先看食品类别。说明上要标明食品的类别,类别名称必须是国家许可的规范名称,以免企业“忽悠人”。例如,一盒饮料的名字叫做“咖啡乳”,但它究竟是一种饮料,还是一种牛奶制品?如果看见说明上的“食品类别”项目注明“调味牛奶”,这就说明,这是在牛奶当中加了点咖啡和糖,而不是水里面加了糖、增稠剂、咖啡和少量牛奶。这样的产品和牛奶的营养价值比较接近。反过来,如果是在水里加了点牛奶和咖啡,那么在食品类别上就属于“乳饮料”,不能叫做“调味牛奶”。它的营养价值就比牛奶差远了,不能用来替代牛奶给幼儿喝。
第二看配料表。食品的营养品质,本质上取决于它的原料及其比例。配料表有三大看点:
第一大看点,看原料排序。按法规要求,用量最大的原料应当排在第一位,最少的原料应当排在最后一位。例如,某种产品的配料表上写着“米粉,蔗糖,麦芽糊精,燕麦,核桃等”,说明其中的米粉含量最高,蔗糖次之,其中的燕麦和核桃都很少。这样的产品,营养价值还不如大米饭。如果产品的配料表上写着“燕麦,米粉,核桃,蔗糖,麦芽糊精等”,其品质显然会好得多。
第二大看点,看是否有你不想要的原料。如糖、盐、氢化植物油等不健康配料,还有可能产生过敏或不良反应的配料。比如说,如果一个人对花生过敏,那么买饼干点心等食品的时候一定要非常仔细地看看,配料表中有花生的绝不能买。
第三大看点,看其中的食品添加剂。目前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标注也越来越严格了,从2010年6月开始,企业必须明明白白地标注出所有的食品添加剂,而且要放在“食品添加剂”一词的后面。看食品添加剂并不难,看到带颜色的词汇,比如“柠檬黄”、“胭脂红”等,一般是色素;看到带味道的词汇,比如“甜蜜素”、“阿斯巴甜”、“甜菊糖”等,肯定是甜味剂;看到带“胶”的词汇通常是增稠剂、凝胶剂和稳定剂,等等。看多了就习惯了。
第三看营养含量。对很多食物来说,营养者是人们摄取的重要目标,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含量越高越好。而对于以口感取胜的食物来说,也要小心其中的能量(也就是“热量”或“卡路里”)、脂肪、饱和脂肪酸、钠和胆固醇含量等指标。这几个项目,自然是越低越好的。
第四看产品重量、将含量或固形物含量。有些产品看起来可能便宜,甚至贴着“降价”标签,但如果按照产品重量来算,反而比其他同类产品昂贵。也可能一种产品用手掂一下觉得挺重,但重量都来自包装,或者其中加的水,包的冰,结果真正能吃进去的部分可能没多少分量。
第五看生产日期、保质期和保质条件,保质期指可以保证产品出厂时具备的应有品质,过期后品质有所下降,但很可能吃了也没危险;保存期或最后食用期限则表示,过了这个日期便不能保障食用的安全性。在保质期之内,应当选择距离生产日期最近的产品。就算没有过期,随着时间的延长,其中的营养成分或保健成分还是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最后还要看认证标志。很多食品的包装上有各种质量认证标志,比如有机食品标志、绿色食品标志、无公害食品标志、原产地认证标志等,还有QS标志,没有它的食品就不能进入超市销售。这些标志代表着产品的安全品质或管理质量,具体意义在后面还会细致说明。在同等情况下,最好能够优先选择有认证的产品。那些商家自封的标志不必在意,但产地说明还是值得看看的,因为如果产地生态环境好,周围没有污染源,产品的安全质量就会让人
放心。产地污染大的地方,各种污染物质会从土壤、灌溉水中进入植物体内,比施农药还可怕。
细看以上信息之后,产品的优劣就一目了然,广告宣传也不再能够轻易“忽悠”你购买那些对厂家来说利润最大的产品了。(摘自《这样选购食品最安全》有改动)
8.标题中“简历”指的是什么?取这样的标题有什么好处?
9.根据本文提示,如果你再到超市买食品,你要看包装上的哪几大项?
10.文中划线句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1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保质期指可以保证产品具备的应有品质的期限,过期后品质有所下降,但可能吃了也没危险。..
12.一位母亲购买一种给幼儿增加营养的饮料。超市里有两种饮料,一种说明上注明的是“调味牛奶”,一种注明的是“乳饮料”。请你帮助这位母亲选择其中的一种,并结合上文谈谈你的依据。
【达标测评】超级网银沈而默
①“网上银行”又称网络银行、在线银行,是指银行通过互联网向客户提供查询、对账、转账、信贷、网上证券、投资理财等传统服务项目,使客户足不出户就能够安全便捷地管理存款、支票、信用卡及个人投资等。可以说,网上银行是在互联网上的虚拟银行柜台。
②如果你已开通网上银行,你会发现里面新增了一个“超级网银”功能。
③“超级网银”全称是“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通过构建“一点接入、多点对接”的系统架构,实现“一站式”网上跨银行财务管理,是2009年研发的标准化跨银行网上金融服务产品,2010年8月30日正式上线。“超级网银”不仅能使用当前的网上银行服务,还可以跨行查询别的银行账户,甚至能跨行将其他银行账户内的钱汇入当前账户。“超级网银”具有统一身份验证、跨行账户管理、跨行资金汇划、跨行资金归集、统一直联平台、统一财务管理流程、统一数据格式等七种功能。
④一般来说,在使用“超级网银”前,用户首先需要成为签约客户。登录各家银行的网上银行系统主页,在“我的账户” →“账户管理” →“他行(互联)账户查询/签约”下面,一般都可以找到相关的操作选项。
⑤使用传统网上银行系统时,如果想了解自己在各家银行的账户情况,需进行多次登录、查询操作。而“超级网银”通过统一的操作界面,可直接向各家银行发送交易指令并完成操作,查询管理在多家银行开立的账户余额和交易明细,一个U盾可以完成多家银行的网银登录。
⑥对个人转账服务而言,“超级网银”比普通网银更为高效、快捷,甚至可以做到实时到账。对于公司而言,“超级网银”强大的资金归集功能,可在母公司的结算账户与子公司的结算账户之间建立上划下拨关系。
⑦目前“超级网银”的收费标准与普通商业银行网上业务的收费标准相差不大,只有部分银行宣布暂时不收取跨行转账手续费,而大部分银行公布的收费水平均不低于现有普通..
网银。
⑧“超级网银”实现了实时跨行转账和跨行账户实时管理,将引领整个银行业进入一个更加高效和便捷的时代。(选自《半月谈》2012年第6期)
13.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14.文段③主要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超级网银”? ①②
15.文段⑤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6.文段⑦加点词语“暂时”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
【拓展延伸】先独立做,然后小组内交流。
细菌与安全
①我们都知道细菌无处不在,即使是我们认为洗得很“干净”的手上也充满了细菌。虽然多数细菌是无害的,但再多无害甚至有益的细菌,也改变不了有害细菌让我们寝食难安的事实。人们吃出问题的例子,只有一小部分跟细菌无关——比如河豚中毒或者对各种食物过敏,其他绝大多数都是细菌惹的祸。
②到目前为止.加热仍然是杀死细菌的最有效手段。一般来说,在121摄氏度下加热15分.....
钟以上。即使没有把细菌全部杀死,剩下的也成不了气候。但是许多食物要是加热到这种程度,就没法吃了。通常的食品加工,只是把细菌的量减少到一定浓度,不会对人产生危害就行了。
③比如说牛奶,所谓巴氏灭菌的“鲜奶”是把牛奶加热到72度左右15秒。经过这样处理,细菌量会减少到初始量的十万分之一,虽然还有不少,但是在冰箱里放两三周,细菌量也不会长到对人有害的地步。如果是超高温灭菌,则把牛奶加热到135度以上,1秒钟就可以杀死几乎所有的细菌,即使是放在常温下也能保证几个月没有问题。当然,这都是指密封保存的情况。如果对着瓶嘴喝一口,这些处理几乎就算白做了,其中的细菌生长速度会大大增加。其他食物也是如此。
④无数食品科学家和工程师花了不计其数的工夫,想要找到比加热更好的杀死细菌的方式。然而到目前为止,最经济实惠、广泛使用的还是加热。中餐原料有很多不注意卫生的地方,但是中餐的安全问题却不严重,关键就在于中餐一般都是经过高温烹饪、现做现吃。西方的蔬菜多数是生吃的,所以从种植、运输、保存到分销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监控。否则,沙拉吃下去,就开始拉肚子了。
⑤对于个人来说,注意食品安全,良好的卫生习惯非常重要。厨房、冰箱都是藏污纳垢的地方,经常清洁(比如用酒精、醋等都有不错的效果),并且保持厨房通风干燥,有助于减少细菌。家里的食物,尽量减少存货,做饭做菜,尽量吃多少做多少。因为减价而囤积大量原料,或者做一次饭吃上一两周,都会为细菌繁殖提供广阔的天空。尤其是很多特价的蔬菜、肉、蛋、奶、水果,特价的原因就是积压了很长时间,再买回家保存,简直就是考验自己对细菌的抵抗力。
17.细菌与安全有什么关系?
18.第②段中“到目前为止”的作用如何?
19.第③段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用如何?
20.第④段将中餐和西餐的做法进行比较,目的是什么?
第2课:最可爱的人导学案
主备人使用人备课组长审核人
温馨寄语:让激情燃烧成为我们的状态,让精彩的展示成为我们学习的方式 【使用说明】请同学们先用蓝色或着黑色笔完成导学案上的问题,组内交流后用红色笔将出错点、疑问、反思标出或写出来 【学习目标】战役中 的一位战斗英雄,在一次战斗中,他用,自己壮烈牺牲。上甘岭战役最后取得胜利。为夺取敌人的一个高地,邱少云,,壮烈牺牲。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和精神,被誉为“”。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时间、目的和结果;
2、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理解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报告文学作品、电影、书中的插图自学、合作、讨论完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初步理解志愿军战士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认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是为了保家卫国,支援朝鲜人民,其性质是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
【学习重点】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及志愿军战士高度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学习难点】:中国政府派遣志愿军奔赴朝鲜的原因以及对抗美援朝斗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分析
【学法指导】通过课本中的插图获取历史信息;指导学生制作本课的大事年表【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阅读教材 第7页至 10页内容完成下列各题1、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年10月,以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等英雄人物,黄继光是
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三)、自学疑问记录:
二、【合作探究:】
1、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的原因
2、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3、人们为什么称“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
三、【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
四、【质疑探究】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疑问,大家共同解决
五、【自悟自得】通过本节复习,我有不少收获同大家分享,可以是学习方法、知识获得、情感的升华哪一方面都可以
六、【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
(一)选择题
1、.抗美援朝发生在()A.1950年6月B.1950年10月C.1951年6月D.1951年10月
2、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身躯堵住敌人枪眼而牺牲的英雄是()A.黄继光B.邱少云C.刘伯承D.彭德怀
3、“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是什么战争中的一首战歌()A抗日战争B北伐战争C抗美援朝D解放战争 4、1950年10月以 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A朱德B彭德怀C贺龙D刘伯承 5、朝鲜战争中中国军民,五战五捷,并将美军赶回附近()A汉城B副山C金边D“三八线” 6、黄继光是什么战役中的战斗英雄()A上党战役B辽沈战役C上甘岭战役D淮海战役 7、遵守潜伏纪律壮烈牺牲的英雄是()A黄继光B邱少云C雷锋D赵尚志 8、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是哪一个军队()A解放军B八路军C红军D志愿军
(二)材料题:阅读右图,回答问题。
(1)该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该事件开始于_____年,结束于____年。(2)当时部队的司令员是__________。(3)当时涌现出的两位英雄人物是_______。
(4)我们应该学习这些英雄人物的哪些优秀品质?
(三)编写本节的大事年表
(四)中考连接
1、(2009年河南)好的歌曲,能够唱响时代的主旋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唱出时代的主旋律是
A、抗美援助,保家卫国B、转战陕北,斗智斗勇 C、决战平津,瓮中捉鳖D、渡江战役,一往无前
2、(2006年湖北岳阳)下列人物中,属于抗美援助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人物是
学案 教案
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回顾正、反比例的意义
1举例两个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例子
(在小组内说一说为什么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活动二:通过多种方式来描述成正比例的关系
1完成书83页2题
(1)书中通过哪几种方法来描述汽车行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2)表格中的2时的路程是200千米,对应于图中的哪个点?怎样用关系式表示?
(3)每增加1时,路程的变化在表格中如何看出?在图中如何看出?
(4)路程和时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2举出生活中或数学中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变化的例子
活动三找出实际生活中成正反比例的量
1书85页3题
(1)看图填表
(2)从图中可以看出谁是变化的量?
答
(1) (3)你能从图中看出这两个变化的量有什么关系吗?在组内说一说你的方法
答
2书85页4题
(1)在书上完成4题的1、2题
(2)列车运行2分半时,行驶的路程是多少?先独立完成吗,然后在组内交流
列式解答
3书86页5题
写在书上,并在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二检测与反馈
1书84页1题
(1)()比例,理由
关键点
(2)()比例,理由
易错点
(3)()比例,理由
2(1)()比例,理由
关键点
(2)()比例,理由
易错点
(3)()比例,理由
(4)()比例,理由
易错点
教学目标:
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
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能找出生活中成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一预习,质疑
完成学案活动,教师下组指导,了解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选择小组展示
二交流展示
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
展示:每组根据任务安排学生汇报,其他同学听、评,老师相机补充
教学注意
①可以让学生课前进行复习,并收集相关信息,课上展示。
②以小组形式展开交流、反思,然后组织汇报。
③展示部分学生的优秀作品。
教材创设了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并运用表格、图、关系式、自然语言等方式来描述这一关系,使学生体会刻画数量之间的关系的多种形式,并促使学生在几种方式之间进行转化。教学时,教师可以再举出一些实际问题或鼓励学生提供出实际问题,让学生再次经历多种方式表示的过程;教师应通过语言、板书等形式将几种方式进行对应。
举出生活中数学中一量虽另一量变化的例子。将学生的视野由正比例、反比例拓展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这也体现了教材的特点,学生只要举出例子就行了,教师可以让学生说清楚谁随谁变化,对于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表格、兔等大致的刻画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检测与反馈
教学反思:
课题:探索规律复习课
学案 教案
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体会数在图形中的变化规律
1书87页1题
(1)把乘法表填完整写在书上
(2)把你发现的规律和同学交流,比一比,哪个小组发现的规律多。用简单的语言总结你的方法。
2找一找生活中存在的数学规律。在小组内说一说。
活动二利用找出的规律解决问题
1完成书88页3题
(1)你发现气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答
(2)第20个气球是什么颜色?
列式解答
(3)第27个气球是什么颜色?
列式解答
2完成书89页4题
1书89页4题
(1)绿色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该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
答
(1) 再找出一组满足(1)题要求的数
(2)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个关系。答
新课标第一网
二检测与反馈
1书88页1、2题。独立完成在书上,点名质疑 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尽可能多地发现数与数之间的规律,尝试用语言、表格、图、关系式或其中的几种方式刻画所发现的规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索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和变化趋势
一预习,质疑
完成学案活动,教师下组指导,了解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选择小组展示
二交流展示
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
展示:每组根据任务安排学生汇报,其他同学听、评,老师相机补充
教学注意
学生可能会发现:
(1)横着看,每一行都是一个数的倍数。
(2)竖着看,每一列都是一个数的倍数。
(3)找出积相等的数,这些数所对应的两个数成反比例关系。学生可能发现其他规律,只要合理都应鼓励。
三检测与反馈
高三政治组2013-11-
3【考纲考点】
1.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代表的产生和职责。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基础自学】
考点
一、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1.人大代表
(1)法律地位?
(2)产生方式?
(3)任期?
(4)义务?
(5)权利?
2.人民代表大会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性质、地位?
职权?
与其他中央国家机关的关系?
常设机关?
(2)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性质、地位?
职权?
与全国人大的关系?
考点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组织和活动的重要特点(原则)?其表现在哪些方面?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地位、基本内容分别是什么?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是什么?
【课堂探究】如何区分人民代表大会的四种职权?
【答案】四个权力的区分关键是看内容,而不能只看文字中有没有“决定”二字。
如果是有关法律的立、改、废的决定则是立法权(全国人大行驶最高立法权,省级人大及常委会可制定地方性法规,基层政权的人大及常委会没有立法权);
如果是对国家机关干部进行选举、任免、罢免、撤职、调整的决定则是任免权;
关于人大听取审议“一府两院”及其工作人员的上一工作报告则是监督权,但对报告中经济社会发展计划部分的批准属于决定权,人大审议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属于监督权,审议并通过预算属于决定权;
关于国家大政方针、重大事项、规划、下一的计划的是否批准是决定权。
【题例】2012年8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对精神卫生法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会后,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教科文卫委员会、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
1会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听取意见。法律委员会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和各方面的意见,对草案进行了逐条审议。根据材料,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和制定法律法规以行使决定权 ②全国人大立法过程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③人大是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权力执行机关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题例1:C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知识,回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我国人大的职权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知识。全国人大讨论和制定法律法规属于行使立法权,故①错误;人大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但人大不是执行机关,政府是人大的执行机关,故③错误;全国人大立法体现了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故②正确;④表述显然正确,故本题应选C项。
【易错提醒】
1、不能说人民可以直接行使国家权力。也不能说人大代表代替人民行使国家权力。P552、“最高权力机关”与“权力机关”不同。
3、“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有区别:前者是指人民代表大会,后者包括行政机关(在我国,国务院是最高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等。
4、“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不能等同。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既是权力机关,又是立法机关,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只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不是立法机关。
5、人大代表的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建议权等)≠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公民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6、我国的社会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的国家制度(广义上包括国体和政体,狭义即国体)≠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我国的四大政治制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课堂检测】
一、单选题
命题视角1 人大代表的产生、职责
1、(2013上海)古建筑是城市的记忆,也是现代城市的时尚之源。就上海市打造“世界第六时尚之都”,市民小张提出一个保护本市古建筑的方案。他可以„„()
①向相关行政部门递交方案②投寄新闻媒体发表方案③在旁听市“两会”时提出相关议案④通过人大代表向人大转交方案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B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市民小张旁听市“两会”说明小张不是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参加,只有人大代表才用提案权,故③错。故答案:B。
2、(2011海南10)2010年4月,某县一选区6444名选民,投票罢免了一名县人大代表。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①人大代表参加行使的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②人大代表必须满足和实现选民的利益诉求
③县级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④选民可以对本选区人大代表提出控告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解析: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选举人大代表,实现权力授受,由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人民通过法定程序(民主选举)授予人大代表以权力,也可以通过法定程序(投票罢免)剥夺其权力。由此,选项①符合题意。某县一选区选民通过投票直接罢免一名县人大代表,依据法理,可以看出选项③。选项②不准确,人大代表必须代表选民正当利益,反映选民合理的利益诉求,而不是所有利益诉求,也无须“满足和实现”其利益诉求。选项④不符合题意,投票罢免并不是控告。答案为B。
命题视角2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地位、职权
3、(2012全国33)在2012年2月召开的Z市八届人大常委会一次会议上,Z市市长提请关于市口岸局局长的任命并
未通过。市长提请任命的人选被人大常委会否决,这说明()
①地方人大是本行政区的国家权力机关②人大常委会对政府工作行使了决定权
③人大常委会拥有对政府组成人员的任免权④行政权力受到人大常委会的有效制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2011广东29)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决定,将个人所得税修正案草案向社会全文公布征求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再审议表决。根据材料,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全国人大讨论和制定法律法规以行使决定权②全国人大立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③人大是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执行机关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全国人大讨论和制定法律是行使立法权而非决定权,选项①错误;立法征求人民意见,反映人民意志,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本质,也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选项②④正确;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而非执行机关,选项③错误。答案为C。
命题视角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活动特点:民主集中制
5、(2009全国2)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下列选项中,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基本原则的是()
①各级代表大会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②在法律的制定上实行少数服从多数
③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大常委会负责④在贯彻执行上实行严格的责任制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6、(2013安徽6)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依法选举和决定任命了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员。由此可见()
①我国人大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②人大代表享有选举权、审议权和决定权
③全国人大决定国家的一切事务④其他国家机关必须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命题视角4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7、(2012江苏单科)目前,我国的立法重点由制定新法转到修订旧法、抓紧配套方面。2012年国务院计划完成“商标法修订草案”等33项法律的起草、修订,并提请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这表明()
A.国务院行使构建法律体系的职能B.全国人大可以委托国务院行使立法权
C.国务院可以对所有法律进行修改D.立法权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
解析: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权包括制定、修改和废除法律的权利,材料中对相关法律的起草、修订,表明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D项应选。我国只有一个立法机构,且立法权不能委托其他国家机关,国务院只能制定和修改行政性法规且报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备案。A、B、C三项观点错误。
8、(2011重庆)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表决通过了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决定批准关于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这表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A)①集体行使职权②是我国唯一的权力机关③决定国家重大事项④决定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 A。本题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为切入点,考查了全国人大的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因而①正确,②错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全国重大事务,拥有最高决定权和最高监督权,但不能直接决定其他国家机关的工作,③入选,④错误;因此选A。本题应采用排除法,依据所学知识进行筛选。
命题视角5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特点
9、(2011全国新课标)20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期间,全体会议公开举行,绝大多数人大代表团分组会议也对外开放,许多代表团还在讨论结束后留出时间接受中外媒体集体采访。人大会议对外开放是()
①国家权力机关对人民负责的体现②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国家的需要③国家自信和政治民主发展的表现④公民直接参与公共决策的要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通过人大会议对公众开放,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宗旨,也是国家权力机关坚持对人民负责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的体现。①③正确,②不符合题意,④说法本身错误。故选B。
二、论述题(创新试题)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并专题询问报告
【背景材料】《 光明日报 》(2013年10月26日 03 版)本报北京10月25日电。
材料一:2013年10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经过三次审议作出了关于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决定。本次会议听取审议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反贪污贿赂工作情况的报告。会议还听取并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情况和国务院关于国家财政科技资金分配与使用情况的报告,并对报告分组进行了专题询问。数十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充分发表意见,并提出询问。受国务院委托,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资委等相关部委的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并回答询问。
材料二: 在审议和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草案中,常委会提出要正确处理保护消费者正当权益与兼顾经营者合法权益的关系,重点规范相关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在会上张德江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为了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修改环境保护法十分必要,要充分认识环境保护工作的紧迫性、复杂性和长期性,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加强综合治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在听取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反贪污贿赂工作情况的报告时,大家强调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反腐倡廉的重大部署,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贪污贿赂犯罪发生。
大家在肯定有关方面工作成绩的同时,指出我国财政科技资金分配和使用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希望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抓手,更好地发挥财政科技资金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1:分析材料1中全国人大常委会所行使的职权,并运用民主集中制的知识说明政府与人大的关系。
提示:(1)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了立法权、监督权。
(2)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并审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情况和国务院关于国家财政科技资金分配与使用情况的报告,审议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反贪污贿赂工作情况的报告,就体现了全国人大与国务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之间的这种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2:结合材料,分析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行使了哪些权利?针对我国财政科技资金分配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还应行使哪些权利?
要点提示:(1)行使审议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国务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情况的报告,就体现这一点。
(2)行使质询权。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报告进行了分组专题询问,就体现了这一点。
(3)还可以行使表决权和提案权。即常委会组成人员可以对国务院关于国家财政科技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进行表决,可以就其存在的问题依照法定程序,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相关议案。
3、请简要分析,材料二蕴含的哲学道理?(写出四点即可)
要点提示: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张德江指出保护环境关系人民福祉民族未来。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对事物的发展要有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张德江说要充分认识环境保护工作的紧迫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③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要抓主要矛盾。会议提出要正确处理保护消费者正当权益与兼顾经营者合法权益的关系,重点规范相关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④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次要方面也有一定的影响,看问题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在肯定有关工作成绩的同时,也指出我国财政科技资金分配和使用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世界文化之旅》导学案
一、本课学习目标:
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理解因文化不同而导致行为方式的差异,正确对待文化差异。
重点: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难点:认识到文化没有优劣之别,正确对待文化差异。
二、国学积累:
1、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
2、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三、自主探究:阅读教材P56~60,思考完成下列内容:
1、你知道我国有那些传统节日吗?这些节日是怎么来的?在这些节日中有什么传统食品?
你知道外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说出这些节日的文化内涵。
2、讨论不同国家和民族有哪些具有国家代表性的东西;学生按教材要求选取某些国家的文化代表文物并说明理由。
3、阅读教材中“汉译英”的语言故事,思考交流讨论两个问题:
1、古诗翻译上的困难说明了什么?
2、你能找出汉语中吸收外来语的例子吗?
4、有人说全球化就是标准化,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5、体会思考:①得到别人的称赞,你认为哪一种回答更加得体?你更习惯于怎样回答?为什么?②导致中外沟通障碍的原因是什么?这种障碍会对彼此的交往产生什么影响?③这种沟通障碍有可能跨越吗?如果有可能。谁该为此做出努力?该怎样做出努力?
四、教材助读
1、世界文化知多少
(1)中国的两大标志性建筑,他们分别是和。关于中国的标志性建筑你还知道哪些?(请举出5例)
(2)提到中国、美国、日本、巴西,你能想到哪些人物或具有代表性的东西?
2、请结合看到的图片和对课本的阅读进行总结:
如何理解文化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
(1)节日是一种文化习俗,是国家和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所形成的独具一格的,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往往通过表现出来。
(2)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有着各自的。各个国家的文化代表人物,被深深地打上本国、本民族的烙印。
(3)语言至一种,语言存在,不分优劣;文化存在,各有千秋。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有的权利。(4)生活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
3、你同意全球化就是标准化的说法吗?为什么?
4、对待文化差异,我们有哪两种态度?
对待文化差异,我们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一种是。前者过分夸大价值,模式甚至歧视其他民族文化的;后者既是尊重,又尊重的价值,主张、互相学习。
探究案
第一环节:你说我说,共话佳节
录像导入播放《过年》的电影片段,让学生沉浸在喜庆的过年氛围中回忆我国一系列传统
节日。并让学生描述下面的内容:
第1页(共5页)
小结: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节日文化,即使有些看似名称相同的节日,不同的国家又具有本民族的节日特色。如“母亲节”、“圣诞节”等等。从各国传统节日这一文化可以看出: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丰富性,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不同文化的特色。第三环节:此国彼国,选代表
第二环节:你搜我查看世界
外国传统节日采风活动,展示多彩文化。
请同学明白:通过系列的探讨、评选活动,旨在明确不同文化的民族背景,引导其他同学去发现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形形色色的文化,将我们的世界装扮得绚丽多彩。(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以同学们的活动、体验为主,主要通过大家的参与来得出结论。请大家积极参与通过以
上三个环节,充分展示了世界文化“丰富性”的特点。第四环节:语言中的奥妙与千秋 问题探究,认识文化差异(P58)
通过一个“汉译英”的语言故事情节引人,安排学生讨论。两个问题:
1、古诗翻译上的困难说明了什么?
2、你能找出汉语中吸收外来语的例子吗?
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文化的差异,认识到文化没有优劣之别;多元文化的相互
第六环节“哪里哪里”引发的误会 角色扮演,尊重差异文化(P59)
教材设计了一个活动,通过意大利学生和中国同学的对话,同学们可以采用小品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要求表演到位,在言行举止中能体现文化的差异)。然后讨论三个问题:
1、得到别人的称赞,你认为哪一种回答更加得体?你更习惯于怎样回答?为什么?
2、导致中外沟通障碍的原因是什么?这种障碍会对彼此的交往产生什么影响?
3、这种沟通障碍有可能跨越吗?如果有可能。谁该为此做出努力?该怎样做出努力?
达标检测(中考链接)
(一)单项选择题:将下列各题最符合题意的那个选项的字母标号填入下表中。1.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和民族,就会有多少种独特的文化习俗,这是因为 A.各国的代表人物所决定的B.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决定的C.这是本国本民族的经济水平所决定的D.由各国各民族的人口数所决定的2.据调查,在中国人所过的“洋节”当中,前4名依次为:圣诞节、母亲节、3、你能找出
活动之后教材阐述了结论,请同学们仔细看书懂得尊重不同的语言,看到世界多元文化的价值,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第五环节: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请抽到此任务的小组同学引导大家讨论并引导全班同学思考,“全球化等于标准化吗?”
情人节、父亲节。这说明
① 世界文化具有相互交融性
② 中国人和西方人有着共同的文化习俗
③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文化传统趋于统一 ④ 中国人过洋节不再单单追求“原汁原味”,而是利用洋节来表达对朋友、亲人的情感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在世界各种古老文化中,只有一种文化不曾中断而一直延续至今,它是
A.埃及文化B.巴比伦文化C.印度文化D.中国文化 4.“哈日族”“哈韩族”是指一群狂热追求日本和韩国流行娱乐文化,连穿着打扮、思想行为都仿效的人。他们染着时髦的头发,戴着各式各样的帽子,穿着松糕鞋,唱着日韩流行歌曲。对此你的看法是
① 盲目学习国外文化,只能迷失自己② 这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代表了一种时尚,是社会进步的表现③ 学习外来文化要批判地继承④ 中华文化比日本、韩国文化更优秀,“哈日族”“哈韩族”的行为是错误的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5.对待文化差异的正确态度是
A.看重本民族的文化价值,歧视其他文化B.发展自己的,不要其他的 C.平等交流,互相学习D.抬高其他文化,贬低自己文化 6.面对不同的文化,应采取
A.全盘学习的态度B.客观、平等的态度 C.全盘否定的态度D.闭关自守,防止祸水涌入的态度
7.面对来自世界各国的多彩文化,不同的人表现了不同的态度,其中正确的是
A.小敏酷爱韩国文化,她认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与韩国相比 B.小双做梦都想去美国,他常报怨自己不是美国人
C.小君只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对所有的外来文化都嗤之以鼻 D.小明有一个英国朋友Henry,小明跟他学英语,了解英国,同时教Henry说汉语,向他介绍中国
8.竞龙舟与我国下列哪一节日有联系()
A.春节B.端午节C.中秋节D.元宵节
9.不同国家和民族,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下列人物作为法国代表人物候选人的是()
A.林肯B.甘地C.安徒生D.戴高乐
10.下列对“语言”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语言存在差别,不分优劣②每一种语言都有自由生存发展的权利③不同民族的语言都蕴含着人类文明的成果④流传最广的语言是最好的语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三)问答题
12.APEC会议上各国领导人都穿中华民族服装,人们都说很好看,但颜色是领导人自己选定的,在趣的是西方领导都选择了蓝色,而亚洲领导人大多数选择了红色。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制作服装时,为什么要让各国领导人自己选颜色,而不是统一制作一种颜色?
(2)面对这种文化差异我们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
(3)中华民族有许多优秀的文化成果,除了民族服装外,请再列举两例?
(四)材料分析题
13、欧洲的汽车文明,表现在人与车相互尊重,车对人绝对尊重上。在比利时,无论城市大小,都辟有步行街,行人、车辆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城市很少 有红绿灯,却有人人知晓的交通规则;行人第一,马车第二,自行车第三,汽车 最后。人人恭敬让行,秩序井然。在这里,只有人,才是万事万物的红灯。一位 比例时妇女的话非常扑实:“我已经享受着舒适的车,已经很优越,还有什么理由和行人争抢呢?”请回答:
(1)“行人第一,马车第二,自行车第三,汽车最后”的交通规则适合我国 吗?并简述其理由。
(2)你认为“撞了白撞”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3)为了减少我国目前存在的大量交通事故、确保交通安全,你认为具体可 行的措施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D3.D4.A5.C6.B7.D8.B9.D10.A
二、问答题
12.(1)①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一个国家和民族也一样。②对不 同颜色的喜好,从整体上可反映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审美情趣和好恶倾向。③我们 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时,也要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因此,我们在制作服装中,都由参加APEC会议的领导人自己选颜色。
(2)①而对不同的文化,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 的行为的差异。②要善于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和长处。③保护本民族的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④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3)要求: 不与民族服装重复即可1例得1分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课前播放有关普法战争的视频、简易动态地图及文字说明。
二、走近人物,体会感情。
1、你是如何理解课文题目的?(各抒己见)
2、你发现上课前教室里的情形和平时的许多不同了吗?(初读,到文字中去感受最后一课带来的沉重氛围。)
3、变化最大的人物是谁?那天他的心理经历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带着问题读相关段落一一圈划出关键词一一自主探究变化的原因一一合作讨论深化认识一一带着对人物的理解再次自由朗读一一示范朗读和朗读评议一一再一次集体朗读,通过这些环节来体会人物的成长和亡国带给他的震撼。)
4、促进他变化的人是谁?韩麦尔先生为了让同学们记住法国的语言,在“最后一课”上用心良苦地做了哪些事?他最打动你的言行在哪里?(概述韩麦尔先生的主要言行:A:叮嘱一一批评一一自责一一赞美„„B:穿上盛装一一发新字帖一一连上四课„„再通过对最后一部分的增、删、换等手法去品味语言,通过对文章最后一部分的读法探究去体会感情,体会师生们失去语言后的痛心。)
三、拓展迁移,深化认识
1、简介三部分关于日本在中国进行奴化教育的作品,联系课文,探究为什么殖民者都要剥夺母语?
2、集体诵读有关语言文字的诗篇,升化认识,激发学生热爱母语的情感。
一、教学目标:
1、揣摩理解故事中蕴含的真情,体会朴素真挚的语言之美。
2、通过朗读来体味并准确理解文章所蕴涵的父爱深情。
3、使学生能够把课文与生活结合起来,体味自己的亲情。
二、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验父爱。
三、教学难点:
揣摩理解故事中蕴含的真情。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人们都说“世上只有妈妈好”,你认同这个观点吗?
以下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最后总结:母爱是伟大的,是令人难以忘怀的,其实父爱也同样伟大,同样的令人难以忘怀。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父爱,走进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大家课前或者以前都曾经阅读过这一名篇,对之一定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感受,比如感情上的被打动,写法上的受教益。今天我们进一步地研究探讨,当会有更多更深的不同层面的收获。(教师板书课题、作者)(二)初读研讨说人物。
请学生说说课文都写了那些人物,其中最主要的人物是谁?(英子和爸爸)然后引导学生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爸爸。用“这是一个——的爸爸,我的理解是——”的句式说。学生大体上会说出如下答案:
a、这是一个严厉的爸爸;b、这是一个慈爱的爸爸;c、这是一个爱花的爸爸;d、这是一个重感情的爸爸;e、这是一个善于教育孩子的爸爸。
设置本环节的目的是在预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课文,了解爸爸。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做适当的点
拨引导,结论要由学生自己得出。教师最后总结: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引出下一环节的教学。(三)深入探究
1、说情节
请学生说说课文中哪些情节是最令他们感动的,或是特别有感触的,或是能引发他们相关生活体验的。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相关内容。重点是“医院探病”和“赖床挨打”等情节。最后,教师小结,引出以下的教学。
2、品语言
出示话题,让学生进一步品味语言,感受父爱。(1)、我感触最深的句子是(2)、最能引起我联想的句子是(3)、我认为最有哲理的句子是(4)、我还不能理解的句子是
设置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深入文本,进一步地触摸语言材料,品析妙词佳句,从而在字里行间体会父爱深情。当然,也可以根据课堂情况,把以上两个环节糅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四)拓展延伸
1、播放一段《城南旧事》的电影片段,这既可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又为下面一个学习环节蓄势,进行仿句训练。(任选一个)
a、以“爸爸,我想对你说------”的句式,对文中的爸爸或自己的爸爸说一句话。b、父爱是阳光,让我感到人间的温暖;父爱是灯塔,照亮我前行的路;父爱是----(五)结束语:
文中的父亲让我们感受到了父亲对女儿的关爱,我们也体会到了我们的父亲对我们的关爱。那么,让我们在成长的记忆长河中谨记:生活中,有一个人叫父亲,有一种爱叫父爱。下面让我们在满文军《懂你》的深情旋律中结束我们这堂课的学习。(六)布置作业
1、课外练笔《世上还有爸爸好》
2、课外阅读《城南旧事》
导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
⑴ 深刻体会课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之情;⑵ 增强学好祖国语言的责任感和自豪感。2、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 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与创作意图;⑵ 学会对小说进行初步的艺术分析。3、过程方法目标:
⑴ 启发引导学生学会设身处地地感知人物内心;⑵ 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赏析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导学思路】
本文是一篇短篇小说,作为文学作品,要求对它的教学必须遵循文学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其一,优秀文学作品具有巨大感染力和教育意义,这种效果是作品自身散发出来的,因此,应该让学生在不受干扰的自由状态全身
心地去感悟和体会;其二;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知往往是比较表面化和片面化的,因此,要给学生必要的方法指导和思想点拨,引导他们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心理准备
我们将要欣赏的是一篇世界驰名的短篇小说,这篇小说何以驰名世界,它有什么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
19世纪60年代,法国与普鲁士王国为争夺称霸欧洲的地位,斗争日趋激化。终于导致1870年7月19日至1871年5月10日为期10个月的普法战争。战争的结果是普鲁士击败了法国,迫使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格林两个省的大部分土地给普鲁士。法国著名作家都德正是以阿尔萨斯地区被普鲁士占领后,侵略者强迫当地学校改教德语的事件为背景,通过一个淘气调皮的男孩小弗朗士的叙述,表现了阿尔萨斯地区人民对失去国土和母语的由衷悲痛和对侵略者的无声抗议,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依依深情。
二、自由阅读
1、学生专心阅读第一遍,老师不做任何要求。
2、要求用批注评点法阅读第二遍,按上课前、上课时和下课时标出情节发展的几个阶段。
三、尝试复述
1、按情节发展的几个阶段理清故事梗概,列出复述提纲,(包括时间、环境、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2、自己按所列复述提纲练习复述故事情节,并修改完善复述提纲,使之更清晰、简洁、生动。3、在小组内练习复述,并互相点评。
4、各小组推选代表上讲台面向同学复述课文,鼓励脱稿复述。
四、讨论交流
1、说说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是什么样的人?2、读了这篇小说你受到怎样的教育?3、你认为小说有哪些精彩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回顾过渡
上节课我们通过反复阅读和复述,对课文的情节和内容有了比较多的了解和感悟,在这基础上,这节课我们着重从环境、情节、特别是从人物描写上进一步来赏析和探究,从更广更深的层面来深化我们对作品的感悟和认识。
二、赏析探究
学法引导:对下列问题先自主思考,再小组探讨,最后全班交流。
1、环境、情节和人物是小说的三大要素,说说它们在作品中各起什么作用?2、说说《最后一课》所描写的是一个怎样的环境?3、这篇小说是从怎样的角度叙述故事情节的?4、作品是怎样描写人物的?
在自主思考,小组探讨,全班交流之后,大致明确上述问题,师生一起讨论,提供一个参考意见。明确问题1:在小说中,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人物活动和情节发展的特定场所,是人物赖以生存的客观条件的总和,犹如鱼不能离开水而生存一样,人物也不能离开环境而存在。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对于推动情节的变化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情节被称为“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即是说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正是通过情节的一步步发展来完成的。例如小弗朗士由调皮淘气到开始懂事这一性格变化是通过“最后一课”的情节发展展示出来的,所以离开了情节,人物性格也就难以展示。人物是小说的中心,是小说思想感情的集中体现者,小说创作的成败主要看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成功。
明确问题2:小说描写的是一个充分表现出阿尔萨斯地区人民深沉爱国情感的小镇上的课堂,这是一个典型环境,它使小镇上人民对祖国的爱和对侵略者的恨得到集中的表现。
明确问题3:这篇小说的情节是通过小镇上一个淘气调皮的小学生小弗朗士的口叙述的。正如作品副标题所标明的这是“阿尔萨斯省一个小孩的自述。”这样处理,通过这个有些无知和稚气的孩子的自述,展示了他心理的变化,表现了阿尔萨斯人民对失去国土的深切悲痛,对祖国语言的深深眷恋和对侵略者的无声抗议!明确问题4:这篇小说主要运用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等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⑴ 肖像描写:如“韩麦尔先生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写出了他的严厉;“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写出了韩麦尔先生用这种庄严的方式纪念他的“最后一课”,使人物形象更加含蓄深沉。
⑵ 语言描写:如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钢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祖国语言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⑶ 行动描写:如: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写出了人物强烈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告别讲台的沉痛悲哀的心情。
⑷ 心理描写:如: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语唱歌吧!”表现了小弗朗士对侵略者的嘲讽和抗议!
⑸ 细节描写:如作品中两次出现普鲁士军队的操练和军号声,教室里飞进的几个金龟子,郝叟老头的眼镜和初级读本,写着“法兰西”“阿尔萨斯”的字贴等,都极其生动强烈地烘托了气氛,对刻画人物和揭示主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习作训练
结合课文,尽情想象,用第三人称写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下课后的日子里是怎样生活学习的,从《惜别》和《转变》两题目中选择1个,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当堂列出构思提纲,并与小组同学讨论交流,课后完成作文。、拓展练习
1、深入研读《最后一课》,将作品中运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语句全部找出来,列表归类,用心体会,并概括写出它们各自的作用。2、阅读并模仿都德的《最后一课》、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魏巍的《我的老师》、鲁迅的《藤野先生》等写老师的作品,写一篇描写你的老师的文章,用心写出老师对你的深刻影响,注意运用丰富生动的描写手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一)引情导学
1.教师使用“六十年国庆大典阅兵式”PPT设置教学情境,引出“爱国”的主题。教师:今天,我们学习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都德的优秀短篇小说——《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什么一篇不足三千字的小说,会产生如此的艺术魅力呢? 2.出示学习目标(PPT):(1)知识与能力:
了解小说的要素,学习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理解一些词语及句子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
朗读法,自主性学习,互助性学习,反思性学习。(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3.教师指导朗读:
速读课文,选择与你感觉一样的表情(PPT:懊悔、感动、愤怒、难过、惊讶)(1)学生速读课文(2)师生互动:
学生选择表情并阐述理由。4.导学:
(1)教师出示问题(PPT):
①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诧异 懊悔 钥匙 郝叟 祈祷 哽住 挟着戒尺 踱来踱去 ②找出文中的主人公、重要人物,理清文章的情节,标出环境描写的语句。
③勾画出描写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相关句子,体会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情感。④学生自由朗读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⑤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
A.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B.这可怜的人好象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2)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二)合作探究
1.学生自主学习之后,合作小组进行互助学习。2.教师巡回指导。
(三)展示提高
1.学生展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点拨:
(1)作者简介:
都德(1840~1897),法国著名小说家。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自传体小说《小东西》。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应征入伍,后来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 《最后以课》等。《最后一课》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2)写作背景:
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普法战争于1870年爆发,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的土地。普鲁士政府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2.精彩展示记录 生1:
小弗郎士多么想在晴朗的蓝天下,宛转的画眉鸟的叫声中,开心地玩儿,可是他说,“我还能管住自己”。课文中哪些地方表明了他能管住自己?
师生小结:首先,急忙向学校跑去,不再看普鲁士士兵的操练,还有,看见许多人在看布告,他也没有停步;再有,听到华希特跟他开玩笑,还是继续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生2:
为什么说:
韩麦尔先生是个可怜的人? 师生小结:
韩麦尔先生身为法兰西人,但却不能教法语,他辛勤工作了四十年,由于普鲁士的入侵,被无辜地赶下讲台,不能再教祖国的语言。这实在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事,韩麦尔先生身着庄重的礼服来告别讲台,既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也强烈地刺激与调动了小弗郎士的爱国主义激情。小弗郎士对韩麦尔表示了深切的敬、爱,岂只是对老师的敬爱,里面更包含了共同遭遇互相同情等复杂的感情。是以爱国主义感情为基础的。生3:
怎样理解“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师生小结:这是韩麦尔先生针对侵略者禁教法语而说出的话,包含着热爱祖国语言、热爱祖国的深沉感情。生4:
怎样理解“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师生小结:
这里运用了比喻修辞方法。监狱,人失去了自由,任人宰割,敌人占领的阿尔萨斯正是这样,如同监狱。打开监狱大门,指赶走入侵者,让阳光重新照耀在法兰西的大地上。祖国的语言,是联系人们思想的纽带,共同语言,维系了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它能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地激发人们的爱国激情,团结起来,赶走入侵者。所以说语言是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语重心长,含义深刻。3.拓展: 口头作文
读完这篇小说,同学们会有许多想法:是不是小说没有写完呢?为什么小说写到这儿就结束了呢?设想一下:小弗郎士上完了最后一课,在回家途中再看到上学路上看到的景物(包括操练和布告牌)时的感受,以“回家的路上”为题,续写《最后一课》 4.课堂小结:
爱国主义是这一课的主旨,这篇课文一小佛郎士的口吻,叙述了法国阿尔萨斯地区遭受普军侵占以后,师生上最后一课法语课的情景。短暂的最后一课,使我们深切感受到法国人在失去土地时的悲愤、沉痛的心情。板书设计:(PPT)
情节人物
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上学路上(序幕)幼稚、怕提问
【圆与方程复习课导学案】推荐阅读:
五上 简易方程复习07-13
简易方程复习教学反思10-07
《简易方程的与复习》教学反思07-15
高考化学复习的电解方程式总结10-22
《方程解应用题复习课》的教学反思06-12
九年级英语复习导学案10-12
7aunit6复习导学案05-29
《分式方程》教案06-12
列方程解决问题11-12
高考化学复习学案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