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分配率

2024-09-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计划分配率(精选7篇)

计划分配率 篇1

2、实际分配率=(实际进料金额-退运金额)/实际出口金额

3、调整。

实际分配率>计划分配率,则表示实际进口料件的比例大于备案的料件比例,也即保税进料部分越多,则表示企业原申报的退税比例偏高,故应进行补税。

实际分配率<计划分配率,国税将按差异比例进行调整和退税。但一个前提,企业应有留抵税(进项税)在帐户中,如无则不予再退。(退税的原则是对于企业缴纳的进项税进行退税)

以上计划分配率和实际分配率的是否准确,影响到企业的每月退税核算,为减少后续的调整,对此越接近越好。

实际分配率<计划分配率,则表示实际进口料件的比例小于备案的料件比例,也即保税进料部分越少,则表示企业原申报的退税比例偏高,故应进行补税。

实际分配率>计划分配率,将按差异比例进行调整和退税。

如果实际分配率<计划分配率,则表示实际进口的料件比例小于备案料件比例,也即实际国内料件或增值部分的比例大于原备案的比例,而原备案是按计划分配率进行核算免抵退税额的,故实际上应该享受更多的退税额,不应该再进行补税!用另外一位会员发的帖子来简单模拟计算和了解一下免抵退。

假定:某公司当期进口保税料件1000万,国内购买料件1000万,保税出口成品2000万,内销产品500万,出口退税率为13%。

(一)计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牌价×(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收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假定: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1000万*(17%-13%)=40万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2000万*(17%-13%)-40万=40万

(二)计算当期应纳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末留抵税额 若应纳税额为正数,即没有可退税额(因为没有留抵税额),则仍应交纳增值税;若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期末有未抵扣税额,则有资格申请退税,但到底能退多少,还要进行计算比较。

假定:

当期应纳税额=500万*17%-(1000*17%-40万)-20万=85万-130万-20万=-65万

(三)计算免抵退税额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税购进原料包括从国内购进免税原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其中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公式为: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货物到岸价+海关实征关税和消费税

假定:免抵退税额抵减额=1000万*13%=130万

免抵退税额=2000万*13%-130万=130万

(四)确定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

若期末未抵扣税额≤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期末未抵扣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期末未抵扣税额; 若期末未抵扣税额≥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0.假定:若期末未抵扣税额≤免抵退税额(65万<130万),当期应退税额=65万

当期免抵税额=130万-65万=65万

因为以上是假定知道当期的实际保税进口额,实际中当月申报退税,是不知道进口的确切数据,故需要用一个计划分配率来进行核算。以上进口保税1000万,出口保税2000万,假定备案手册时不知道比例,而假定为进口/出口保税金额=40%,那么对于免抵退的计算会有怎样的影响?可以进行试算,来最后验证分配率的影响问题。

计划分配率 篇2

关键词: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法,制造费用差异

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法就是按照各生产单位年度的制造费用预算和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 以及事先确定的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采用计划分配率法, 不管各月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多少, 每月计入各产品制造成本的制造费用, 都是按计划分配率分配。对各月按计划分配率分配的制造费用与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之间的差额, 月末不进行调整分配, 这样, 年内各月末“制造费用”账户就会有余额, 余额可能在借方, 也可能在贷方, 借方余额表示超过计划的预付费用, 贷方余额表示按照计划应付而未付的费用。年内各月末“制造费用”账户余额, 按照原会计准则的规定, 月末编制资产负债表时, 应将借方余额列入“待摊费用”项目内, 将贷方余额列入“预提费用”项目内。但新准则颁布后, 取消了“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会计科目, 而且资产负债表上也不再列示这两个项目, 那么计划分配率法下“制造费用”账户月末余额怎么处理?新准则对此没有做专门的解释, 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西方制造费用预定分配率法做法

西方成本会计中制造费用可按预定分配率法进行分配。通常本年度使用的分配率在年度开始前就预计好, 并在全年中使用。企业应用年度预计分配率来分配制造费用。企业设置“制造费用”“已分配制造费用”及“制造费用调整”三个账户。每月制造费用按照预定发生额计入“已分配制造费用”, 预定额和实际发生额之间的差异, 平时通过“制造费用调整”归集, 因制造费用不是每月结清, 财务报表上“制造费用调整”上的余额, 有两种方法表示: (1) 编列于收益表。常采用“表结账不结”法, 列作销货成本的调整数。当“制造费用调整”借方有余额, 调增销货成本:贷余则调减销货成本。 (2) 列于资产负债表作为存货的调整项目, 或列作递延项目借项或贷项.前者把调整数作为期间成本, 后者将其作为产品成本.企业的管理者和会计人员可以选取一种, 但在以后每次中期财务报告中必须沿用下去。

二、借鉴西方做法对我国计划分配率法下“制造费用”账户月末余额处理建议

(一) 列于资产负债表作为存货的调整项目

制造费用和生产成本都是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支出, “制造费用”账户余额从产生的原因来看, 实际上是在产品的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额, 都是在产品占用的资金。而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 在产品属于企业存货, 因此, 月末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制造费用”账户月末余额应与“生产成本”账户余额一样月末并入“存货”项目反映, 作为存货的调整项目, 借方余额调增存货, 贷方余额调减存货。

借鉴西方账户设置方法,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除设“制造费用”科目外, 还可增设“制造费用差异”科目, 将实际与计划的差异在“制造费用差异”反映。月末, 将“制造费用”账户余额转入“制造费用差异”, 结转后“制造费用”账户月末无余额。该账户的核算方法与材料成本差异类似, 实际大于计划时, 应计入该账户的借方, 否则计入贷方。该账户的余额累计到年末进行分配。期末, 将“制造费用差异”账户余额和存货其他有关项目余额合并一起计入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以这种方法编制的财务报告可以使收入和费用得到合理的配比, 消除各会计期间收益非正常波动所产生的影响, 从而有利于投资者正确评价和预测企业的业绩状况。

(二) 列于损益表

西方成本会计中将“制造费用调整”余额列于收益表作为销货成本的调整, 我国可借鉴此法:月末, 将制造费用账户余额转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 即月末编制损益表时, 该余额反映在损益表“主营业务成本”中。这种方法优点是简便易行, 缺点是企业期末存货不等于实际成本, 而且夸大了当期的销货成本, 收入成本的配比性差。从内部管理上的目的来讲, 管理的重点是要抓实际发生的各项制造成本, 而对已分配的制造费用一般并不过分重视。当调整数与同对外报告的各项存货价值以及净收益并无很大的影响时, 可考虑这种方法。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取消了“待摊费用”“预提费用”项目后, 目前计划分配率法下“制造费用”账户月末余额计入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较为合理, 操作也较简单。年末, 制造费用账户余额再分配记入12月份的生产成本中。

参考文献

[1]Edward B.D, Michael.W.M著, 孙庆元等译.现代成本会计[M].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 1992年版.

计划分配率 篇3

关键词:矢量量化;码率分配;带死区的格型矢量量化器

中图分类号:TN919.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8-0000-01

Fast Bit allocation Algorithm of Wavelet Image on DZLVQ

Tie Feng

(Hae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Haerbin150028,China)

Abstract:Dead zone of the lattice vector quantization(DZLVQ)give a new rate-distortion function close rate allocation method.Can be obtained by fitting the exponential function with a dead zone lattice vector quantization(DZLVQ)the rate-distortion function(RD).

Keywords:VQ;Bit allocation;DZLVQ

一、引言

压缩算法要求权衡视觉质量、压缩比和计算复杂度之间的关系。对于一幅静态数字图像,变换编码特别是多分辨率离散小波变换是当前最流行的压缩方法。实际上,小波系数可以在率失真函数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量化和编码,离散小波变换被应用于著名的SPIHT算法和JPEG2000标准。单独考虑多分辨率分解后的各小波子带,就必须解决各小波子带的码率分配问题。在本文中,我们提供一个完整的量化过程,图像经过多分辨率小波变换之后,采用带死区的格型矢量量化(DZLVQ)[1]对小波系数进行量化。DZLVQ方法有较好的性能,由于它允许忽略不重要的小波系数块,从而达到分配给重要的小波系数块较多码率的目的。本文提出一个简单的指数模型用于拟合DZLVQ率失真曲线,基于此模型可以采用解析的方法解决码率分配问题。此方法相对于实际数据多次调用迭代得到率失真曲线计算复杂度大大降低。

二、带死区的格型矢量量化(DZLVQ)

带死区的格型矢量量化(DZLVQ)的死区半径如图1所示。因此,任何一个输入矢量如果小于那么它被零矢量替代,如果它大于则用快速格型矢量量化算法进行量化[2]。在失真一定的条件下,较多的码率被用于重要矢量,因此DZLVQ被应用于低码率矢量量化。带死区的格型矢量化器要求对每一个小波子带确定两个参数:伸缩因子γ和死区半径。调整这两个参数使得在最小是失真的条件下,达到分配给每一子带的码率达到目标码率。

函数用于计算在γ和的情况下的失真。可以证明,可以简化为单变量函数。为了简化码率分配过程,本文提出了一个简单、精确的指数模型用于拟合率失真曲线。

图1

三、率失真函数的逼近及相应码率分配

码率分配方法可以被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拉格朗日方法动态分配、另一种是基于率失真函数的模式化分配。第一种算法的复杂度仅仅取决于优化算法的收敛速度,每一次迭代取得的R-D的值,都需要大量的计算[3]。为了降低复杂度,我们采用的率失真模型从而降低计算R-D的值的复杂度。下面,我们给出带死区的格型矢量量化的率失真函数的性质,凭借这些性质我们可以设计出有效快速的码率分配方法。我们首先根据指数模型给出近似值,然后根据相应的码率分配问题,给出简单的、可解析的算法。

(一)指数模型

指数率失真模型:

为输入矢量的方差,R为目标码率,,g(0)=1。带死区的矢量量化器拟合R-D曲线的指数模型:

参数C和a可以通过使用一个对数线性回归得到,=,k=1,...,L,是码率下的失真。

图2给出在实验得到的lena图像子带率失真函数同我们所给模型逼近的比较。正如所看到的,给出的模型是精确的。

图2

(二)码率分配的复杂度

我们需要计算三个率失真的值来确定小波子带模型的参数,可以通过上式计算出整幅图像的码率分配的复杂度。

表示基本操作(加法、乘法、除法)表示搜索到最小失真的平均迭代次数,例如图像Boat的码率就可以达到0.25 bpp,C值可以下降到63 operations/pixel。

四、实验结果

实验表明,对于不同小波子带FA-DZLVQ与LA-DZLVQ码率分配方法非常接近目标码率,并且非常近似实验所得率失真曲线。FA-DZLVQ与LA-DZLVQ在视觉上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此外,拉格朗日算子法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计算,它的收敛速度取决于初始值,因此FA-DZLVQ比LA-DZLVQ节省45%的计算量。对于Boat图像,当码率为0.125 bpp时,FA-DZLVQ的PSNR接近SPIHT并且优于JPEG2000。

参考文献:

[1]A.Said and W.Pearlman."A new fast and efficient image code based on set partitioning in hierarchical trees",IEEE Transactions Circuits Syst.Video Technol.vol.6,pp.243-250,June 1996

[2]郑莉,董渊,张瑞丰.C++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陈化.浅谈C++语言的教学改革与课程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31:917-918

《乘法分配率》教学反思 篇4

《乘法分配率》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设计是按照海教在线上一课的备课模式的。学生以前已经学习过乘法的运算律,而且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下,学习乘法分配律比较轻松。当学生把两个算式写成等式的时候,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联系?”学生竟然一个都没举手,沉默半分钟左右,然后我考虑到这样问是不是有难度,于是我改了一种问法:“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立刻举手了。

两个问题问法不一样,效果也截然不同,所以我们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一定也要经过深思熟虑呢!这节课上我比较注重学生的.表达。当学生用字母表示这个等式后,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乘法分配律,有个学生说到了“分别”,我肯定了她这个词用的好。课上我还时刻提醒自己,不要重复学生的回答。以前把学生的回答重复一遍,好像成了我的一种习惯,所以以后每节课上注意,一定也可以改掉吧!

矿井风量分配计划 篇5

我矿现有3个进风井,1个回风井,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方式,抽出式通风方法,主扇型号:FBCDZ—6—NO18B,功率2×110KW,回风斜井安装两台FBCDZ№18B风机,配用电机功率2×110kW,一台运转,一台备用,机房各种仪器及反风设施齐全,风机排风量为2412~4590m3/min,主要通风机运行负压2450Pa,等积孔1.82m2,矿井通风系统结构简单,网络匹配,系统稳定可靠。井下南北翼分区通风,采掘工作面并联独立通风,井下共有7个变电所,除中央变电所、2#变电所布置在进风巷道中外,其它变电所都是独立通风。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实现了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和风电、瓦斯电两闭锁,2012年2月份矿井总需风量4241m3/min,实测风量为4468m3/min,风量完全能够满足生产需要。根据2012年2月份生产作业计划和其他用风地点,按照风量计算细则计算需风量,按需风量合理分配。2012年3月份计划供风地点:全风压供风采煤工作面两个,即2013备用工作面和2014综采工作面:局扇供风的掘进工作面3个,即2105进风巷、2105回风巷、南翼轨道巷开拓工作面;其他用风巷道6个,即主风门联络巷、北翼行人大巷联络巷、北翼七部皮带机头联络巷、南翼两个行人联络巷、2105进风巷绕道;硐室9个,即南翼变电所、南翼临时变电所、乳化液泵站、1#变电所、3#变电所、采区变电所、南翼材料库、北翼两个材料库。通过计算本月矿井总需风量为4241m3/min,实测风量为4498m3/min,证明矿井风机能力完全满足生产需要。根据生产作业计划,确定无通风系统改变项目,采区与采区之间风量调整无重大变化,矿井风量分配计划与上月基本相同。

一、采煤实际需要风量:按矿井各个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综合计算:

每个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应按工作面气象条件、瓦斯涌出量、二氧化碳涌出量、人员和爆破后的有害气体产生量等规定分别进行计算,然后取其中最大值。

(一)2104综采工作面需风量计算

2104综采工作面开采2号煤层,煤层平均厚3.15m,工作面长170m,采高3.15m,采用MGTY300/700-1.1D型双滚筒采煤机割煤,采用ZZ4800/38型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支护顶板。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方式。

a、按气候条件计算

Qcf=60×70%×Vcf×Scf×Kch×Kcl

=60×70%×1.0×14.0×1.2×1.2

=846.7m3/min。

中:

Vcf—采煤工作面的风速,1.0

Scf—采煤工作面的平均有效断面积,Kch—采煤工作面采高调整系数

查表取1.2

Kcc—采煤工作面长度调整系数

查表取1.2

b、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Qcs=100×qcg×Kcg

=100×0.78×1.3

=101.4m3/min。

中:

qcg—采煤工作面绝对瓦斯量:0.78m3/min。

Kcg—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取1.3

c、按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

Qcf=67×qcc×Kcc=67×0.71×1.3=61.84m3/min

中:

Qcc—采煤工作面绝对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0.71m3/min

Kcc—采煤工作面二氧化碳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取1.3

d、按炸药量计算

我矿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不用炸药,故此项不用计算

e、按工作面同时工作最多人数计算:

Q采=4N

m3/min

=4×31

=124m3/min

式中

N—采煤工作面同时工作最多人数

4—每人每分钟的供风量不得少于4

m3/min

f、按风速进行验算

(1)验算最小值

Qcf=846.7≥60×0.25Scb=60×0.25×11.47=172.05m3/min

式中:

Scb—采煤工作面最大控顶距时有效面积=5.0×3.15×70%=11.03㎡

(2)验算最大风量

Qcf=846.7≤60×4.0Scs=60×4×9.70=2328m3m3/min

中:

Scb—采煤工作面最小控顶距时有效面积=4.2×3.15×70%=9.26㎡

根据以上计算,2104回采工作所需风量Qcf为846.7m3/min。

(二)2103备用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

2103备用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不得低于其正常生产实际风量的50%计算

Qsc=846.7×50%=423.35m3/min

二、掘进工作面实际需风量计算

(一)综掘工作面需风量计算

a、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Qhf=100×Qhg×Khg=100×0.16×1.16=18.56m3/min

式中:

qhg—掘进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0.16m3/min

Khg—掘进工作瓦斯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取1.16

b、按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

Qhf=67×qbc×Khc=67×0.23×1.19=18.34m3/min

式中:

qbc—掘进工作面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0.23m3/min

Khc—掘进工作面二氧化碳涌出量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取1.19

c、按炸药量计算

我矿北翼两个掘进工作面均采用综掘机,不用炸药,故此不项用计算

d、按局部通风机实际吸风量计算

综掘工作面采用FBD№.6/2×15型对旋轴流式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FBD№.6/2×15型对旋轴流式局部通风机风量为220~370m3/min,风压为600~4800Pa。

本矿掘进巷道为煤巷

Q掘=Q机吸IK=340×1×1.34=456

m3/min

式中:Q掘—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m3/min;

Q机吸—局部通风机实际吸风量,凭经验选取340

m3/min

I—掘进工作面同时通风的局部通风机的台数。

K—防止局部通风机吸循环风的风量备用系数一般1.34。

局部通风机实际吸风量的选取:现我矿现有局部通风机设备型号FBD№6/15×2,额定通风量220—370

m3/min.参与计算时取340m3/min)

e、按工作人员数量验算

Qaf=516.5≥4•Nhf=4×20=80m3

中:

Nhf—掘进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20人

f、按风速进行验算

本矿掘进巷道为有瓦斯涌出的煤巷。

①算最小风量

Qaf=456≥60×0.25Shf=60×0.25×11.1=166.50m3/min

算最大风量Qaf=456≤60×4.0×Shf=60×4×11.1=2664m3/min。

综上所述一个掘进工作面的风量取456

m3/min

(二)炮掘工作面需风量计算

a、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Qhf=100×Qhg×Khg=100×0.16×1.16=18.56m3/min

式中:

qhg—掘进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0.16m3/min

Khg—掘进工作瓦斯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取1.16

b、按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

Qhf=67×qbc×Khc=67×0.23×1.19=18.34m3/min

式中:

qbc—掘进工作面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0.23m3/min

Khc—掘进工作面二氧化碳涌出量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取1.19

c、按炸药量计算

我矿井下布置一个炮掘工作面,为南翼轨道大巷炮掘工作面。采用的是一级煤矿许用炸药。

Qhf=25Ahf

式中:

Ahf—掘进工作面一次爆破所用的最大炸药量,㎏.,取12kg

Qcf=25Ahf=25×12=300m3/min

d、按局部通风机实际吸风量计算

综掘工作面采用FBD№.6/2×15型对旋轴流式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FBD№.6/2×15型对旋轴流式局部通风机风量为220~370m3/min,风压为600~4800Pa。

本矿掘进巷道为煤巷

Q掘=Q机吸IK=340×1×1.34=456

m3/min

式中:Q掘—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m3/min;

Q机吸—局部通风机实际吸风量,凭经验选取340

m3/min

I—掘进工作面同时通风的局部通风机的台数。

K—防止局部通风机吸循环风的风量备用系数一般1.34。

局部通风机实际吸风量的选取:现我矿现有局部通风机设备型号FBD№6/15×2,额定通风量220—370

m3/min.参与计算时取340m3/min)

e、按工作人员数量验算

Qaf=516.5≥4•Nhf=4×20=80m3

中:

Nhf—掘进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20人

f、按风速进行验算

本矿掘进巷道为有瓦斯涌出的煤巷。

①算最小风量

Qaf=456≥60×0.25Shf=60×0.25×11.1=166.50m3/min

算最大风量Qaf=456≤60×4.0×Shf=60×4×11.1=2664m3/min。

综上所述一个掘进工作面的风量取456

m3/min。

三、硐室需要风量计算

a、硐室

经核查采区机电硐室的温度为20℃小于30℃,按经验值取70m3/min,共4个变电所,1个液压泵站硐室,所需风量为:

Q采区机电=70×6=420m3/min,b、材料库

经核查材料库硐室的温度为20℃小于30℃,按经验值取70m3/min,井下一采区有二个材料库,南翼二采区有二个材料库,所需风量为:

Q材料库=3×70=210m3/min

c、井下硐室需要风量为

Qur=

Q采区机电+Q材料库=420+210=630m3/min

四、其他巷道需要风量

a、本矿为低瓦斯矿井,其它巷道风量也不大,且瓦斯浓度均在0.01%以下,经验值取70m3/min,所需风量为:

Qrl其他用风巷道=70×6=420

m3/min

五、全矿井总需风量计算

矿井需要风量按各采掘工作面、硐室及其他用风巷道等用风地点分别进行计算,包括按规定配备的备用工作面需要风量,现有通风系统应保证各用风地点稳定可靠供风。

Qra≥(ΣQcf+ΣQhf+ΣQur+ΣQsc+ΣQrl)×kaq

中:

Qra—矿井需要风量m3/min;

Qcf—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846.7m3min;

Qhf—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1368m3m3/min;

Qur—硐室实际需要风量:630m3/min;

Q

sc—备用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423.35m3/min;

Q

rl—其他用风巷道实际需要风量

420m3/min;

Kaq—矿井通风需用系数,取值1.15。

所以,Qra≥(ΣQcf+ΣQhf+ΣQur+ΣQsc+ΣQrl)×kaq

=

(846.7+1368+630+423.35+420)×1.15=4241m3/min。

2012年4月份风量分配一览表

1、采煤工作面风量分配表

按气象条件m3/min

按瓦斯涌出量m3/min

按二氧化碳涌出量m3/min

按工作人员数量m3/min

计算风量取值

m3/min

2104工作面

846.7

24.36

235.17

120

846.7

2103备用工作面

423.352、掘进工作面风量分配表

按瓦斯涌出量m3/min

按二氧化碳涌出量m3/min

按局扇风量m3/min

按炸药需用量m3/min

按工作人员数量m3/min

计算风量取值m3/min

2105进风巷

24.36

26.32

456

456

2105回风巷

24.36

26.32

456

456

南翼轨道巷掘进工作面

24.36

26.32

456

300

4563、硐室风量分配表

需配风量m3/min

南翼变电所

南翼材料库

北翼材料库(一)

北翼材料库

(二)1#变电所

3#变电所

采区变电所

乳化液泵站

南翼临时变电所

704、其他用风地点风量分配表

需配风量m3/min

主风门联络巷

七部皮带机头联络巷

2105进风巷绕道

南翼行人大巷1

南翼行人大巷2

北翼行人大巷联络巷

705、矿井风量分配表

采煤m3/min

掘进m3/min

硐室m3/min

其他地点m3/min

总需风量m3/min

1270.05

1368

630

420

3688

通风科长: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计划书2 篇6

一、目的: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的要求,以了解我院医院感染目前的状况,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同时下一步制定我院医院感染管理的监控方案,开展目标性监测等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二、参加调查的科室:

全院各临床科室

三、调查时间:

2014年1月1日开始,调查2013年1月1日0点至24点期间内住院病人的感染情况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四、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凡参加调查的各临床科室,在调查开始前通知有关科室做好准备积极配合。时间安排1月1日骨科、儿科;1月2日内一科、内二;1月3日内三科1月4日外科;1月5日妇产科。

五、调查方法:

计划分配率 篇7

随着TD-LTE相关网规网优的深入与细化, 小区专属参考信号功率的调整在优化中被广泛使用, 其配置已形成了一定的经验与原则, 但在不同RS功率配置的场景下, 小区下行功率的分配及其对上下行吞吐率的影响并没有严格的标准和统计。在这种背景之下, 通过对不同RS功率、子帧配比方式、和所组成的TD-LTE网络多场景进行对比测试, 研究得出其对于下行功率分配、RSRP、RS_SINR、RSRQ、上下行吞吐率等方面的影响, 并通过定性与定量的对比分析给出合理化配置建议。

2 下行功率分配

2.1 下行功率控制的目的

LTE下行采用OFDMA技术, 一个小区内发送给不同UE的下行信号之间是相互正交的, 因此不存在CDMA系统因远近效应而进行功率控制的必要性, 即基站对本小区内所有频带都是以等功率发射的[1]。但为避免小区间干扰, 采用下行静态或半静态的功率分配还是必要的。RS RE和正常的PDSCH RE的功率比是由系统半静态地配置的, 不同小区可以采用不同的功率配比[2]。

下行功率分配对各种下行物理信道的发射功率进行控制, 如广播信道、控制信道、共享信道、参考信号等。下行功率分配的目标是在满足用户接收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下行信道的发射功率, 达到减轻小区间干扰的目的。e Node B决定下行发送的每资源单元能量EPRE[3]。

2.2 下行功率分配的影响因素

下行小区专属参考信号EPRE源于下行参考信号传输功率, 由高层参数Reference-signal-power通知。每个OFDM符号内的PDSCH EPRE和小区专属RS EPRE之比使用对应OFDM符号指示的或者定义。

目前大多采用TM2/3/7/8自适应的传输模式, 所以。由高层信令配置的UE级参数, 改变UE的就改变了基站给UE分配的功率, 该参数就是下行功控的输出值。增大, 说明用户的数据RE功率增大, 在小区总功率不变的情况下, 数据RE的接收功率增加, 可以提升SINR, 提高取值, 小区中心用户功率上升, 对邻区边缘用户的干扰增加, 体现为整网平均吞吐率上升, 但边缘吞吐率下降。但如果过大, 对邻区的干扰严重, 且导致控制信道功率降低, 覆盖不平衡。降低取值, 小区中心用户功率下降, 对邻区边缘用户的干扰减小, 体现为整网平均吞吐率下降, 但边缘吞吐率上升。是由RRC信令指出的用户级参数, 按配置编号0至7的取值集合如下:{-6, -4.77, -3, -1.77, 0, 1, 2, 3}d B。

是 (功率因子比率的值) 的索引, 表示PDSCH上EPRE的功率因子比率指示, 该值具体由高层通知 (以RRC信令的方式给出) 的与e Node B配置的天线端口数目决定, 取值越大, Reference signal power在原来的基础上抬升得越高, 能获得更好的信道估计性能, 增强PDSCH的解调性能, 但同时减少了PDSCH (Type B) 的发射功率, 可以改善边缘用户速率。取值及与的对应关系如下:取值集合为{0, 1, 2, 3}, 对应的取值分别为{1, 4/5, 3/5, 2/5} (单天线端口) 或者{5/4, 1, 3/, 4, 1/2} (2或4天线端口) 。

下行信道的功率分配主要和、相关。控制着业务信道RE和RS RE功率的比例, 控制着RS符号上业务RE和非RS符号上业务信道RE的功率比例, 也就是说在载波功率一定的情况下, 以上2个变量, 控制了下行功率的分配, 进而影响着UE的吞吐率。

3 子帧配比

3.1 上下行子帧切换点配置

上下行子帧配比, 为TD-LTE提供了灵活的上下行容量配置, 从而支持不同类型的非对称业务需求, 在同等载波功率的情况下, 不同的子帧配比对下行的功率、上下行吞吐也有相应的影响, 由此也将不同子帧配比纳入了研究的不同场景范畴。

3.2 特殊子帧配比

不同特殊子帧的配比, 会对覆盖范围, 传输下行业务数据的RE数量有影响, 故将该配比也作为不同配置场景的一部分。

4 多场景下行功率分配产生的影响及规划建议

4.1 多场景设置

采用基于子帧和特殊子帧配比、RS配置功率、、等组合的多种场景, 其中子帧配比与特殊子帧配比 (常规CP) 均用配比号表示, 选取常用的1、2号子帧配比和5、7号特殊子帧配比进行两两组合。下行功率相关的3个变量小区RS功率、、的取值集合分别为{9, 12, 15}d Bm、{0, -3}d B和{0, 1}。根据功率利用率分配表, 只选取2组利用率为100%的、组合。验证测试采用单终端同时上传&下载FTP业务, 为降低本/邻小区网络状况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选取了G省某空载TD-LTE室内双流站点为验证测试对象, 测试区域位于天线底。TD-LTE上下行子帧配置[4]:1号子帧配比为5ms转换点周期, UL:DL=2:2;2号子帧配比为5ms转换点周期, UL:DL=1:3。特殊子帧Dw PTS/GP/Up PTS长度 (单位:OFDM符号) [5]:5号特殊子帧配比常规CP下, Dw PTS:GP:Up PTS=3:9:2;7号特殊子帧配比常规CP下, Dw PTS:GP:Up PTS=10:2:2。

4.2 下行功率分配对RSRP的影响

() = (0, 0) 与 (-3, 1) 两组功率利用率为100%的设置中, 后者由于的抬升, 使得同等RS功率设置 (小区功率) 的情况下, RSRP有细微的抬升, 平均为0.84d B, RS=12d Bm时抬升最大, 为1.69d B, 获得更好的信道估计。实际应用测试中, RS功率由12d Bm提升3d B时, RSRP对应的提升为2.58d B。

4.3 下行功率分配对RS_SINR的影响

() = (0, 0) 与 (-3, 1) 两组设置中, 同等RS功率设置的情况下, 较之RSRP, RS_SINR有较明显的提升, 平均为2.70d B, 即 (-3, 1) 较之 (0, 0) 设置能获得额外平均2.70d B的RS_SINR改善, 对提升边缘覆盖率和吞吐率有较大的帮助, 对边缘覆盖有覆盖优化相关需求的推荐使用该配置。同时, 在覆盖较好的情况下加大RS功率配置, 并不会对RS_SINR有明显的影响。

4.4 下行功率分配对RSRQ的影响

两组不同的 () = (0, 0) 与 (-3, 1) 设置中, 变化对RSRP的影响的绝对值, 较之变化对干扰水平 (RSSI) 的影响要小, 体现在同等RS功率设置情况下, (-3, 1) 较之 (0, 0) 设置能获得额外平均2.64d B的RSRQ增益, 能使得参考信号的质量更优, 覆盖更加稳定。

4.5 下行功率分配对下行吞吐率的影响

⑴在验证对比测试中, 不同RS功率设置、 () 组合 (特殊) 子帧配比的多场景下, 功率分配对于部分无线指标虽然有较大的影响, 但对于下行平均吞吐率的影响有限, 在3%以内。⑵在小区RS功率为9d Bm配置时, () 设置为 (-3, 1) 较之 (0, 0) , 在不同的 (特殊) 时隙配比下, 对于下行吞吐率均有提升, 在满足覆盖的情况下, RS功率=9d Bm和 (-3, 1) 的 () 组合是推荐配置。⑶在2号子帧配比, 7号特殊子帧配比的情况下, 将RS功率抬升至15d Bm, 对网络的下行吞吐率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速率约下降了10%, 故此项为非推荐配置, 除非有特殊的覆盖需求。⑷2号子帧配比的情况下, 7号特殊子帧配比较之5号配比, 在实测中平均有13.14%的下行容量 (平均吞吐率) 的提升。⑸1号子帧配比的情况下, 7号特殊子帧配比较之5号配比, 在实测中平均有33.29%的下行容量 (平均吞吐率) 的提升。

4.6 下行功率分配对上行吞吐率的影响

本次验证的多种场景, 理论上只有子帧配比对上行吞吐率有影响, 但实际由于存在上下行相互间的资源调度、HARQ等, 特殊子帧的配比也对上行容量 (吞吐率) 有不可忽略的影响, 本次统计为上行容量的需求规划提供配置参考。1) 2号子帧配比的情况下, 5号和7号特殊子帧配比上行容量 (平均吞吐率) 持平。2) 1号子帧配比的情况下, 7号特殊子帧配比较之5号配比, 在实测中平均有24.64%的上行容量 (平均吞吐率) 的提升。3) 1号子帧配比, 5号特殊子帧配比的情况下, 上行吞吐率表现出较大的不稳定性, 波动较大, 其他均较为稳定。

5 总结

通过对TD-LTE常用的不同子帧和特殊子帧配比、小区总功率 (RS配置功率) 、、等组合的多种场景进行业务验证, 结合TD-LTE下行功率分配的原理, 定性和定量地研究了和对下行功率分配的影响, 进而得出下行功率分配在实际应用中对RSRP、RS_SINR、RSRQ和上下行吞吐率的定量变化, 详细分析了针对性的不同配置场景在实验局中的平均吞吐率业务表现, 为不同场景的覆盖、上下行吞吐率 (容量) 等的后续规划、优化、相关应用配置提供了现网数据参考和合理化建议。

参考文献

[1]陈俊, 彭木根, 王文博.TD-LTE系统功率控制技术的研究[J].数据通信, 2010.4.

[2]沈嘉, 索士强, 全海洋, 等.3GPP长期演进 (LTE) 技术原理与系统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

[3]王映民, 孙韶辉, 等.TD-LTE技术原理与系统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

[4]3GPP TS 36.300 V11.3.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E-UTRAN) Overall description, Stage 2 (Release11) [S].

上一篇:高频试卷12答案下一篇:庆祝建国喜迎中秋文艺晚会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