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经验交流材料

2024-12-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科研经验交流材料(推荐8篇)

科研经验交流材料 篇1

——以科学管理提高教育科研成效

我校在实施教育局“以人为本、深化改革、科学管理、优质发展”工作思路过程中,着力以科学管理提高教育科研成效:在平均年龄39岁的45位教师中,不参与课题研究的7人,参与率为84.4%。在2009—2011年立项的十一个小课题,结题率为100%,居全区之首,并立项一个市级和四个区一般课题。在2012、2013年新立项三个市级课题、两个区一般课题和六个小课题。累计为二十七项科研项目(市级课题四个、区一般课题六个,小课题十七个)。

本学年,我校建设教育科研工程经验交流如下:

一、落实目标管理

我校以“实施科研带动战略,提高研究成效和学业质量”为工作目标,确定2012——2014学年教科研工作思路为“以夯实集备为基础,抓规范促转化,运用协作理念促提升”:

在上学期,我们着重夯实集备,提高常规教学管理课题化效益,下学期以“转化”为核心,继续规范教科研管理流程,取得良好成效:数学科组在刘贵华老师带领下,致力于新课标的学习、运用;品德、音乐科组借助每学期一次的学科教研基地开放活动,增强教师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英语科组尝试优化集备环节,提高效益;语文科组全员行动,学习、研究吟诵,提高经典教育工作效果;综合实践活动科组编写校本教材,转化理念,改进课堂教学;体育科组依据研究课题,构建体操课堂教学模式……下学年,我们将在“协作”二字上下功夫,进一步落实目标管理。

二、深化管理过程

我们认为,从小处入手,能克服教育科研的“神秘化”,从发展着眼,能克服教育科研的“功利化”,从实际出发,克服教育科研的 “简单化”。只有深化管理过程,才能迎来教育科研的春天。

1、转化理念,整合工作内容

由于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和理论的提升,以及撰写科研资料都需要不少时间。为减负增效,避免科研活动与日常教学工作之间存在两张皮的现象,我们通过“外请专家指导培训,内部加强交流沟通”的途径,逐步转化教师理念,将课题研究内容与各种教学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我们引导老师以研究的眼光与心态,独立思考并协作处理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困惑,通过“学习培训、研究实践、反思提升”项目管理方式,丰富并整合各项工作内容,加深对教育科研的意义与价值的认识。

2、全程跟进,给予专业指导

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方法。对此,我们坚持对科研工作全程跟进,从“申报立项、签订合同、组织开题、中期检查、完成结题”这些环节入手,给予有效及时的专业指导,帮助老师克服困难,提升科研素养。

在本学年,我校一项国家级子课题成功结题,举行三项市级课题和区级小课题的开题会,四项区一般课题如期完成中期检查工作,并组织两个小课题结题会。

这一系列的科研活动之所以能顺利开展,主要是因为老师们通过接受各级专家与学校科研主管提供的专业指导,学习运用“文献调研、行动研究、问卷调查”等科研方法,掌握“课题申报书、中期进展报告、结题研究报告、实践案例、教学论文”等教科研资料的撰写要求,懂得如何在日常工作中,结合课题研究内容,改进课堂教学,积累研究资料,这样,我校教师对待课题研究不再有畏难心理,反而体验到参与教科研工作的乐趣,获得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3、以师为本,组建科研梯队

我校张蔚、梁晓霞和廖绍华老师,从做区级小课题起步,成长为区一般课题与市级课题负责人。张蔚老师在6月3日举行的区科研工作会议上,汇报、分享了自己投身科研的心路历程。这三位老师和科研主管王爱伦副校长,在本学年陆续完成所主持的课题中期检查工作。他们构成了我校科研骨干第一梯队。

本学年,张宏伟主任承担的国家级子课题顺利结题;吴x、黎x、张x、黄x和雷x老师获得盼望已久的小课题结题证书;詹x、王x和李x老师结合教学实践,深入开展小课题研究工作,得到区教研员的指导与肯定;韦x、林x老师总结去年小课题申报不成功的原因后,今年再接再厉,着重加强理论学习,以不少于20处文中注方式,认真填写申报书,最终她们和张x老师一起成功申报小课题;雷x老师提炼自己和蔡x老师主持并结题的两个小课题研究成果,开展后续深入研究,也和朱x老师一起成功立项了区一般课题,以上教师成为我校科研骨干第二梯队成员。

我们以师为本,根据“二八”管理原则,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指导与帮助教师,以课题为载体,明确努力方向,丰富工作内容,减少纷争烦扰,在成功组建科研梯队的同时,也引领着大家向成为“研究型”教师这一目标迈进。

三、重视文化引领

科研工作是一条需要长期坚持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如果处理不当,会给我们已经超负荷工作的教师增加压力,损伤教师自主发展的内在动机。我校通过以下途径,在教师群体中逐步形成“积极参与,有效合作”的新型教师文化。

首先,以古悦彬为首的学校领导对科研工作高度重视,全力支持,鼎力相助,并和老师们一起进行课题研究;其次,以促进引导为主,着重提高教师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教师在科研工作中的自觉提升,避免强制和重罚,防止盲目或过度的行政推进;此外,我们指导老师分析自身专业发展现状,明确优点,找出不足,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年底进行考核验收……

我校落实目标管理,加强专业指导,重视文化引领,努力营造务实求新的良好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科研经验交流材料 篇2

激光技术是光学专业本科生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技术课, 是一门专门讲述激光应用过程中涉及的基本技术的课程, 课堂授课主要内容包括激光调制与偏转技术、调Q技术、超短脉冲技术、激光放大技术、选频与选模技术、稳频技术等, 共计六章36课时, 课程内容具有工程应用性非常强的特点。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 我们特别注重课程理论知识点与科研实际工作结合讲授,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通过实例分析讲清基本概念与原理

对于众多的专业技术课而言, 课程内容的知识覆盖面一般都比较广, 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将各章节的基本概念与原理讲清、讲透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首先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于本科生而言, 由于多数学生毕业以后并不一定会从事本专业的深入研究工作, 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不一定需要从理论上将专业技术问题分析得过于透彻, 更重要的应该是讲清基本概念与原理, 让学生牢记相关的重要知识点, 并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 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内容的印象, 让他们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一旦遇到需要进一步深究的专业技术问题, 也能够很快找到正确的切入点来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

在激光技术的“调Q技术”章节中, 我们并没有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调Q的速率方程理论分析与介绍上, 而是以各种调Q激光器的工作方式为例来重点分析其工作过程中的谐振腔损耗变化和相应的控制方法, 从而加深学生对激光器实现调Q工作的原理与过程的理解, 最后详细分析了调Q激光器的典型应用代表——激光打标机的整机系统结构、光路构成、各分系统的相互关系和控制过程, 通过形象的实例教学方式将相关的基本概念与原理讲透。同样, 在“激光放大技术”章节中, 在简要介绍激光脉冲放大的基本原理与特性的基础上, 我们重点以用于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控制系统的我国的“神光”装置和美国的国家点火装置为例来分析激光脉冲放大过程的分束行波放大与合光过程, 借此以加深学生对脉冲激光放大器设计要求的理解, 同时也介绍了相关的前沿技术知识。

二、课堂案例密切结合教师的科研经历

案例式教学是专业技术课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如果教师能够密切结合自身的科研经历来精选课堂案例, 就可以结合自己的科研感受将相关的技术与理论问题分析得更加深入, 从而可以在更高的层次上驾驭课程内容。同时, 通过系统介绍科研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与彼此间的优劣对比、最优方案选取的依据、最终的研究结果等, 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了解科研工作的基本过程, 深入领会专业技术课的工程应用价值, 而且教师也可以借此机会, 以言传身教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在“激光振荡谱线选择”章节中, 针对“多层介质膜反射镜选择激光振荡谱线”这一方法, 笔者以自己亲自参与的、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全内腔绿光氦氖激光器”为例, 系统介绍了激光器543nm绿光谱线的振荡条件、膜系设计要求、科研过程与结果。而针对“腔内色散光学元件选择激光振荡谱线”这一方法, 笔者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色散腔选频612nm氦氖激光器”和大恒光电集团的“多波长可调谐氦氖激光器”为例来分析激光器的工作原理与系统构成, 并与笔者自行研制的“全内腔微晶玻璃612nm氦氖激光器”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 一方面提升了学生对激光技术课程的浓厚学习兴趣, 同时也体现了本课程专业技术课的根本特色。

三、关注学科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专业技术课的任课教师积极投身科研工作可以及时掌握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了解了本专业的发展方向与最新成果, 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本学科的特点, 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时地融入课堂, 渗透到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之中, 从而达到优化课程体系、充实和修正教学内容的目的, 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超短脉冲技术”章节中, 我们系统介绍了皮秒、飞秒激光脉冲的相关应用知识和阿秒光脉冲的最新研究前沿内容。在“稳频技术”章节中, 在分类介绍激光器的各种稳频原理与指标的同时, 笔者结合自己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合作科研项目, 系统介绍了高稳定度微晶玻璃系列稳频激光器的结构与工艺特点, 并在激光器关键性能指标方面与传统结构激光器进行对比分析, 向学生系统传授了目前尚处于研发阶段、所有教科书上还没有收录的微晶玻璃系列稳频氦氖激光器的相关知识。还在这一章节中结合国际计量组织推荐的“米”定义复现方法, 介绍了各种激光波长的标准谱线, 以此进一步突出稳频激光器在计量领域的重要地位, 体现本课程知识在激光应用领域的巨大作用。

四、注重交叉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

对大多数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发展而言, 多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是目前一个主要趋势, 这也是新的学科增长点的培育与优势学科方向发展的重要源泉。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 交叉学科知识的融合传授是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创新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激光调制与偏转技术”一章中, 教材系统介绍了各种电光、声光与磁光调制方法, 但对其应用背景的描述主要局限于教材中的通讯、调Q、锁模等应用。实际上, 激光的调制应用方法在微弱光电检测领域也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这也是科研工作与工程应用实际中实现弱光信号检测的常用方法。因此, 笔者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各种激光调制方法阐述了微弱信号检测的基本原理, 强调指出对待测光信号进行主动调制是消除背景光信号影响的重要手段, 并简单介绍了相关检测技术和锁定放大器的基本知识与系统抑噪能力, 还附带讲述了另一种常用的激光调制设备——机械斩波器的基本知识。由于课时安排的限制, 虽然在课堂上无法详细讲授微弱光电检测技术这一专业课程的系统知识, 但实际上已经抓住“抑噪”这一关键的工程应用背景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五、课堂教学内容的适度延伸是开拓学生视野的重要手段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目前本科教学的课程覆盖面已经越来越广, 新增了许多必要的交叉学科甚至是跨学科课程, 这对于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的确大有益处, 但在有限的总课时计划前提下, 部分传统的专业技术课程只能被压缩甚至取消。笔者自己在本科阶段曾系统学习了激光原理、激光技术、激光器件、激光电源四门课程, 在二十多年的科研工作过程中对于这几门课程知识的相关性和重要性有很深的感触, 但目前光学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普遍只安排了前两门课程, 缺乏系统的知识培训。有鉴于此, 笔者在激光技术课程各章节的授课过程中特别注意课堂教学内容的适度延伸, 穿插讲授了一部分激光器件和激光电源的相关知识, 并结合本科生“第二课堂”活动的专题讲座系统介绍各种常用激光器的基础知识以及激光在工业、医疗、军事等领域的应用。通过这样的教学安排形式, 既可以局部弥补现有课程安排在教学内容上的不足, 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的锤炼有利于科研的进一步深化

如果简单地看待“教学”这一过程, 似乎只是将教师早已十分熟悉的理论知识经过整理后系统地传授给学生, 教师每年的备课、授课内容虽有更新, 绝大部分仍然具有重复性。但实际上, 教学的锤炼也是一个教师知识的提炼与再发现过程, 可以产生新的思路、新的方法与技巧, 从而促进科研的进步。

2009年, 我系有一位博士生在课题研究中需要一支629nm的氦氖激光器作光源, 但由于该谱线的增益太弱, 整个国际市场上都没有可用的成品激光器出售, 仅仅是部分实验室在腔长超过一米的半外腔氦氖激光器上观察到了该谱线的微弱振荡, 同时还夹杂有高增益633nm谱线的激光振荡。为了解决激光器的有无问题, 开始我们试用了好几种传统的激光谱线选择方法都没有成功, 正是在激光技术的授课过程中, 笔者受到了“选频与选模技术”一章中“腔内法珀腔选择单纵模激光振荡”这一原理的启发, 提出了“腔内法珀腔选择弱谱线激光振荡”的独创构思, 并在此基础上研制成功了基于微晶玻璃腔体结构形式的全内腔629nm单谱线氦氖激光器, 输出功率达到了150微瓦, 而且腔长只有250mm, 这在国际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科研经验交流材料 篇3

1.通过引进品种资源,培育了一批优良作物品种

1998年以来,白城市农科院分别从加拿大、日本、塞尔维亚、俄罗斯等国家引进燕麦、向日葵、籽粒苋、杂粮杂豆、玉米等优良品种资源2000余份,繁育优良后代品种资源10000余份,培育了白燕1号、白燕10号等10个燕麦品种,白葵杂6等4个向日葵品种,城苋1号等3个籽粒苋品种,白绿6、白绿9以及白红5等10个杂豆品种,部分品种在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等地得到了大面积推广,累计推广面积达500万亩,为我省乃至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2.拓宽国际合作渠道,提高农业技术研发水平

白城市农科院先后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荷兰、德国等20余个国家建立了牢固的国际技术合作关系,并同加拿大农业部联合成立了“中加燕麦科学技术创新中心”;同塞尔维亚农业部联合成立了“中塞向日葵育种技术研究中心”;同俄罗斯东北农业大学联合成立了“中俄燕麦技术合作创新中心”。直接搭建了中外科研合作的平台和技术引进桥梁。

2004年与2007年,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加拿大农业部和吉林省政府联合主办,在白城市成功召开了两届“中国·白城中加燕麦开发战略国际研讨会”,不仅有效促进了中国—加拿大、中国—俄罗斯、中国—荷兰、中国—挪威等国际燕麦合作研究工作,而且还促进了白城市农科院在其他作物研究方面以及加工等领域的技术引进。2005年,分别从加拿大、俄罗斯引进了东方山羊豆、蚕豆等品种资源,进一步丰富了品种资源。2006年,通过技术引进,成功的从加拿大引进了燕麦膳食纤维实验室提取技术,为白城燕麦产业向深层次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吉林省燕麦走向国际市场,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起到了重要作用。2007年,从美国引进了抗玉米大斑病种质资源,在玉米抗病育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将加拿大先进的农业科研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引到我国,并以技术培训的方式让国内更多的农业科研人员掌握和应用。白城市农科院科学技术研究能够与国际前沿靠近,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综合研发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3.依托智力引进吸收,培养一支较高素质团队

白城市农科院近10年来在各有关部门国外智力引进和派出项目的支持下,先后引进外国专家80余人次来我国进行讲学,派出到国外进修学习10余人次。通过外国专家的来访和讲学,使许多专业技术人员更多的了解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方法。通过选派技术人员到国外学习,零距离的参与国外的科学试验,更是极大的提高了白城市农科院相关领域科技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了科技创新与创业能力。2004年,白城市农科院任长忠研究员被确定为国家农业部948燕麦重大项目全国首席专家,2007年被确定为我国公益型行业科研燕麦专项首席专家,2008年又被确定为我国农业部行业科技创新体系首席科学家;白城市农科院张义研究员、尹凤翔研究员也通过国际间合作使得创新能力的提高,分别成为我国公益型行业科研专项,农业部行业科技创新体系建立等岗位科学家。以引智成果为基础,通过国家创新体系等几个国家级项目的运行,白城市农科院成功地在全国范围内组建了我國高素质的燕麦团队、向日葵团队,极大的增强了在燕麦领域、向日葵领域的科研攻关能力。

4.提升区域产业优势,加快地方经济全面发展

以引智成果为依托,白城市农科院在地方农业产业化体系构建上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2004年,同香港金福集团合作成立了吉林省吉鹤燕麦有限公司,研制生产了燕麦纤维素片、燕麦营养早餐、燕麦即食粥、燕麦饼干、燕麦白酒等十余种燕麦系列产品;2006年,又以燕麦优良品种为基础,从挪威引进了国际上最先进的燕麦饮品加工技术,并开始筹建加工企业; 2007年,以向日葵和杂粮杂豆引智成果为基础,同安徽华泰集团联合成立了吉林省华夏农业高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开展以向日葵、杂粮杂豆为主的优良品种繁育与推广。使引智成果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由于优良种质资源和先进育种技术的引进“白城燕麦”、“白城油葵”的品质得到较大的提高,为了扩大“白城燕麦”、“白城油葵”的影响力和产品的知名度,白城市农科院积极开展了对“白城燕麦” 、“白城油葵”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白城燕麦”和“白城油葵”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于2006年9月份和2007年5月份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专家论证。

5.引智项目成效突出,获得国家最高荣誉

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篇4

——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几年来,我校教科研工作,始终坚持以积极稳妥地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教学效益为主题,在“科研为先导”的思想指导下,进一步加强学习与研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理论。紧紧围绕新的课程标准,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层面的课题研究活动,帮助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加强培训,转变观念,提高科研水平“教师的工作离不开研究”,对于这种说法,相信没有一位教师会提出疑义。但一提到“科研”,很多教师立刻觉得深不可测。其实教师要搞的科研就是用科学的态度,理性地去整理我们已经在做的教学工作,将我们所做的研究条理化、规范化、严谨化。将我们的教育行为与教育理念、学生的发展以及个人的提高联系起来思考,这就是科学的态度。为了使广大教师具有这种崇尚科学的态度,学校领导班子达成了“教师是教育教学研究者”的共识。我们搞科研的目的是立足我校实际,是为了解决教学教研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校长亲自主持市级重点课题《以教科研促进学校管理》,目的是研究如何提高我校干部、教师两支队伍的科研素质,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⒈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我校教科室始终把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作为教育科研工作的重点。为把这一工作落到实处,我们规定了理论学习内容为《新课程标准》、《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区教科研通讯》以及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规定教师每人订阅一份报刊,充实学习内容。教科室采取定期集体辅导和个人自学相结合,通过座谈会、专题科研方法辅导讲座、研讨会等形式来培训教师。期末对教师的新理念、新课标和教育科研理论进行测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学习、培训、研究、交流等多种途径,建立了一支师德高、业务精、功底硬、作风实、善创新的优秀教科研教师队伍。同时教科室为各课题收集相关的理论资料,分发各课题组学习参考,提高课题研究的理论水平,促进课题研究健康有序地发展。

⒉加强培养学校科研骨干队伍,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首先我们努力提高课题组人员理论素养。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广泛阅读理论书籍,吸取营养,并及时将有关课题研究的资料分发给大家。在此基础上,形成学习制度,每个课题组有固定的理论学习时间(每两周一次,由课题组自行安排),每位教师要写好理论学习心得,定期交流检查。

其次增强课题研究人员的科研能力。积极组织课题研讨活动,指导教师精心选择适宜的科研方法,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科研方法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二、完善学校科研工作组织制度,创设科研氛围

学校整体科研工作实行“校长→学校教科室→各课题组”层级管理,具体由教科室主任负责全处的教育科研工作。随着教育科研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普及,一套保证教育科研工作能持久健康地发展的相关制度日益完善。我校先后制定了《教科研工作管

理条例》、《课题研究管理办法》、《教科研工作奖惩条例》、《教科室人员职责》等规章制度,并有专门的科研管理档案。为鼓励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我校“四制改革”对这项工作也作了专门的规定,教师综合积分评定设置了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一项。对村级小学有不同的要求,每个村小都有自己切合实际的制度。

我们还注意加强交流,创设学校内开展研究工作的整体氛围。由于大部分教师搞科研尚在尝试阶段,在全处范围创设开展科研活动氛围尤为重要。我处科研工作的努力方向是将科研与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完美地结合起来,立足教研提高校本科研,教研主攻课堂,科研主攻课题;立足实践,在实践中探究问题,找出研究问题的方法。我们是分两步走来实现这一目标的,即先实现“由实践到理论”再向“从理论到实践”过渡。

1、“由实践到理论” 这种提法是针对我校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很多教师对于开展科研工作有畏难心理,或不愿或不敢承担课题的研究,有些老师参与了某些课题的研究,也是被“点将”吸纳进课组的,比较被动,很多老师还不能成为研究的主体。所以要在这种条件下开展科研工作,我们认为首先应该帮助教师形成一种意识:科研是教师工作的一种需要。教师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老师们无不在思考怎样寻求更好的“招儿”来应对时时出现的新问题,以这样的态度工作本身就是在研究。虽然这种研究还不能直接与“科研”画等号,但这就是科研的坚实基础,这种研究一旦有了科学理论的支持与纠正,就将成为科研。

要搞科研,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前提。作为小学教师,我们是具备搞教育科研的条件的,因为我们工作的本身就具有科研的性质。我们的工作中需要把握教育的规律、学生发展的规律等一些本质性的东西,探索这些规律的过程本身就是科研。尽管由于我们科学理论掌握不足,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匮乏,直接影响了我们研究工作的开展,但我们能够正视自身的缺欠,认为不足是可以弥补的。因此,我们鼓励教师多撰写心得体会、教学札记,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升华成教学论文,参加各级论文评选,提高了教师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2、“从理论到实践”

“从理论到实践”需要经历一个从点到面的过程。首先,我们形成了学校的教育科研骨干队伍,这些教师率先变被动参加教育科研为主动参与,并带动其他老师自觉地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善于研究,能在课题组内有意识地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

“小学生语文学习评价改革”这一课题,就是一个由点到面的例证。参与这项实验的教师,在教科室人员的指导下,以科学的方法,从理论及实践两方面积累,提升了自己从事研究的信心。目前这个实验组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实验教师也获得了丰硕的回报,他们当中有17人被评为市、区级教学能手或骨干教师。他们的成长给其他老师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三、加强学校科研科学管理,促进科研工作有序、高效开展。

1、加强课题组自身建设

课题组建设包括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方面要求新成立的课题组人员要精心物色,成员结构合理,以形成合力;制度建设上要求形成一套符合我处实际的制度,以使课题组开展活动有章可循。近年来我们先后制订、完善了“理论学习制度(定期交流、检查、测试)”、“教学研讨制度(周前调讲)”、“课题研究考核制度”等,出台了“学校教科研管理条例”,采取积分制的办法,对每位课题组教师进行学期考核;思想建设上进一步要求大家始终树立热爱科研、积极投身科研的思想。

2、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管理

这也是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新课题研究伊始,课题组重点抓实验计划的制定(期初交教科室),抓具体研究汇报课,抓实验研讨活动,抓每个实验课题的进度及实验情况评估,抓实验资料整理和论文心得写作。每期初教科室将每个课题组的进度开展情况列成表格、宏观控制,确保每个课题组按计划进行活动。同时每个课题组成员认真填写《课题研究手册》,建立个人档案;每个课题组都要定期召开课题组学习会议,记录好每次会议、研讨、活动情况,收集好各类资料,并定期交流,并由校长室、教科室检查评比。

近年来,我处的课题研究,除了课题组的平时研讨外,还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课题研究活动,如“罗庄区小学集体备课现场会”,并邀请市区科研专家、兄弟学校的领导老师来校参加活动,与课题组教师开展学术沙龙,共同探讨课题研究中的问题与困惑,促进学校科研工作科学、有序地开展,使课题研究充分体现研究性。

3、强化激励措施 我处的经济条件在全区来说是比较落后的,但是为了确保各项课题研究扎实开展,每年学校教科室都要根据《教科研管理条例》,对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教科研开展及成果进行专题考核,并对考核获优秀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

四、加强课题规范操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认真组织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水平。

几年来,我校始终坚持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每个课题组,对照学期计划,都开展了丰富、有效的课题研究活动。如我校搞的“教师集体备课研究”,课前课题组教师集体备课,课中课题组教师集体听课,课后上课教师先谈设计思想,然后课题组教师中肯的评议,肯定优点,提出建议。通过这样的活动,促进了学校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学校全体实验教师的发展。2003年,以罗庄区课堂教学达标验收中,我处教师课堂达标优秀率名列全区之首。

2、规范课题管理,提高课题研究质量。

为了规范课题研究,我们教科室认真对学校每项课题进行学期评估,以促进每个课题健康有序地开展,使教科研真正落到实处。我处采用积分制的形式,对教师的学期教科研情况进行考核。同时,我校积极做好课题的评估工作,市级课题《农村小学教师集体备课之研究》顺利地通过了市教科所的结题鉴定。课题研究以研究规范,工作扎实,材料丰富,过程有序,成效显著获专家、领导的一致肯定;另外还有多项区级重点科研课题通过了区级结题鉴定。

五、以课题研究促进新课改

1、加强“语文学习评价方式”的研究

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书本、轻实践的弊端。为了落实语文教学的目标,我们对语文教学的评价进行了改革,注重对学生知识积累,阅读背诵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编发了《小学生语文学习积累手册》。每学期末,教科室组织评委分低、中、高三个年级组同时对全处学生进行专项技能考核。考查内容分阅读、背诵、口语交际、写作、综合能力等几方面。我们采用较科学的量化测量手段,有力地促进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这项改革在省、市两级教育科研部门立项,是省“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此项改革走在了全省教改的前列。此项成果也在全省“评价改革会议”上交流,受到与会专家和代表的肯定。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研究 我校被省教科所审批为“创新教育”实验基地,课题“自主合作学习”自2000年在市教科所立项以来,课题组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我们严格按实验计划开展实验工作,定时召开研讨会,讨论解决实验过程中的问题。组织全体实验教师编写了《我的教育故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专辑)。阶段总结成果在全省“创新教育”会议上交流,并被评为一等奖;《回声》课堂教学案例发表在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张志勇主编的《创新教育实验与研究》一书;有16位教师参加区以上课堂教学改革讲课比赛获一、二等奖或上公开课。目前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已推广全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大提高。

3、其他课题的研究不断深入

科研经验交流材料 篇5

——图们市志诚小学科研室标准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教育科研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是学校依法办学、科学管理、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教育科研决定学校的发展方向,只有紧密结合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实际,深入、持久、系统地研究办学理念、办学策略,确立方向、走对路子,才能办好学校;教育科研决定教师的成长路径,只有基于课堂,关注教学,研究方法与策略,质疑、反思、总结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困惑,才能当好人师。多年来,学校一贯坚持以改革为根本,以基础建设为保证,以科研兴校为战略,以体现办学特色为宗旨。“十二五”以来学校继续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充分发挥科研室职能作用,以研促教,科研兴校。

一、加强组织领导,规范科研室建设

1、领导重视。学校科研工作的成效取决于学校领导班子特别是校长的科研意识。我校注重发挥领导班子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组织班子成员学习科研理论、方法,提高对科研兴校重要性的认识,提升科研课题研究的能力,务求目标达成、任务明确、思路清晰。班子成员均为科研领导小组组成人员,每人均承担科研课题,各负其责、各施其职,削除科研工作与己无关的错误认识。注重强化科研工作的组织管理,坚持将科研全程、全面溶于教育教学工作之中,与教研如影随形,教研组长均为科研领导小组成员,负责组织专项教研活动,注重抓实常态课教学检查与指导,采取推门听课、跟踪听课、问题诊断听课等多种形式,包保领导就课堂教学或学科质量检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深入到教研组内与教师研讨,引导教师质疑和发现,将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作为研究内容,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学研究意识。

2、措施有效。学校制定出了一系列促进全校教科研工作的举措,如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学校教育科研中的问题,制定中长期教育科研工作计划,总结教科研工作;邀请专家、学者到学校讲课,并请他们对我校科研课题工作给予指导和论证;年轻教师坚持每学期上一节研讨课;有经验的老教师上示范课;对获奖论文进行奖励,对有课题的教师在评优选先,评定职称,职务晋升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加分等。这些举措极大的提高了全校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全校上下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

3、设施齐备。学校每班都是多媒体教室,均设有电脑、液晶电视、实物投影设备,完成了校园网的建设,每个办公室、教室都可以快捷上网,教师们在网上查阅信息、备课、观摩、学习,学生们在教室里可以接收到现代化远程教育信息。为了让广大教师更多地与先进教育理念碰撞、接轨,学校定期为课题组购置相关书籍和音像资料,每年订阅教学杂志几十种,在教师阅览室教师们随时可以查阅。

二、注重科学管理,构建教科研网络

1、组织建设。构建教育科研组织,形成教育科研网络,有利于科研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学校成立了由“校长——科研室——课题组——班级(课题参研教师)”构成的教育科研体系,建立了校科研室,科研室主任负责教科研工作,成立了课题小组,由课题负责人任小组长。我校科研工作在校长的领导下,形成了以校科研室为龙头,以课题组成员为中坚,各课题组长、科室负责人密切配合,教师人人参与的科研工作网络。

2、健全制度。学校根据实际,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包括《课题研究管理工作制度》、《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教育科研档案管理制度》、《教育科研学习制度》、《论文评审奖励制度》、《实验教师培训制度》等。

3、档案管理。档案管理是重要的科研方法和手段。我校科研档案分为科研室工作档案、科普工作档案、科研课题档案三类。其中科研室工作档案包括上级公文、学校公文、科研室学期工作计划、总结等;科普工作档案包括报刊订阅目录、科普资料目录等;科研课题档案按计划性资料、基础性资料、过程性资料、活动性资料、成果性资料五部分进行分类。学校将课题档案统一编号、统一存放、统一管理。做到实验资料页页归档,测验数据项项统计,相关信息随时可以查阅。

三、创设氛围,激发教师以研促教意识

1、搭建展示平台,磨炼教师意志。教师的科研意识只有在历练中才能不断提高,我校针对教师自我发展的特点与需求,坚持以教研活动为载体,创设教师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氛围。组织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暨公开教学展示活动,如: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教研组教学研究课等,将研究成果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组织教师“三笔字”竞赛、朗读比赛、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评比、主题演讲赛等活动,将优秀作品进行展评;选派教师参加各级教学观摩、竞赛活动,每学年开展一次送课下乡活动,推出两至三名教师到“捆绑校”上教学研讨课,积极争取机会、创造条件,举荐教师参加州、市级教学竞赛活动,使学科骨干教师能够走出校门,在更宽广的舞台上展示和锻炼,进一步提高专业素养,充分发挥骨干引领和带动作用。

2、搭建交流平台,激励教师学习。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借鉴、交流的良好环境,我校坚持全方位、多角度地为教师创设学习、研讨平台,注重加强教研组建设,使其成为教师敢说真话、敢述困惑的温馨港湾。创设以教研组为核心的教师交流大讲台和以课题组为单元的学术研讨共同体,通过开展教学研讨、学术辩论、才艺展示等活动,为教师提供质疑、互动,发表自己观点、见解的机会。为丰富教师的文化底蕴,提高教师的钻研意识,在全体教师中开展读书活动,由学校每学期为教师统一提供一本精选的书籍,教师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先以教研组为单位交流读书体会,学期末,再由学校组织“读书沙龙”活动,每学期读书活动结束后,每名教师上交一篇读书心得,汇编成册。

3、搭建提升平台,引领教师成长。教师的职业需要的不仅仅是埋头苦干,还要抬起头来看路、静下心来反思。为激励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我校要求教师养成撰写教育随笔的习惯,就如何撰写教育随笔进行专题辅导,教师每月上交一篇教育随笔,学校每学期末将教师的优秀随笔汇编成册;认真组织开展教科研成果研讨交流活动,每年末召开一次主题论文年会,教师汇报课题研究成果,交流教科研实践收获,不断增强反思、质疑、求证意识,为专业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积极选树科研型名师,为潜心科研、精心施教、专心育人的优秀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并在评优、晋职、提干时予以优先,激励更多的教师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执着前行。

教科研交流 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下午好!

首先感谢教体局安排南宽坪镇中心学校与色河铺镇中心学校开展结对研修活动,给我们两校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也感谢宽坪中心学校的热情招待。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课堂,课堂效率提升靠教研。我校注重教学实效,以教科研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以质量促进教科研的持续发展。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完善教科研各项制度

(1)领导引领教研制度。科学、高效的组织领导机制是校本教研制度能否规范实施的首要保证。我校建立了校本教研管理网络,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领导成员是校本教研身体力行者,要参与活动,指导教研,整合各方力量,形成教学、教研一体化的格局,创造良好的教研环境,使教师工作中的困惑能及时得到回应,经验能及时得到关注和分享。

(2)教师教学研究制度。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建立和完善教师教学研究制度,是构建校本教研制度的根本。我们建立了教师理论学习制度,教学反思制度,集体备课制度,课堂常规制度,作业布置和批改制度,学生辅导制度,学生评价与考试制度,教学质量分析制度,从制度上保障校本教研真正为教师教学服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3)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制定包括课题规划立项、开题研究,过程管理,结题验收,档案完善等内容的管理制度,增强了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4)校本教研服务制度。主要从专业支持,校本培训,经费保障,信息交流等方面,为校本教研提供服务保障。

(5)校本教研评价制度。旨在对教师理论学习、教学反思、活动参与、合作交流、课题研究等校本教研的情况进行定期考核评价,适时总结反馈,规范教师校本教研行为,肯定教师创造性劳动,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探索——制定校本研修策略

我校在校本研修中冷静思索,大胆探索,要求广大教师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开展校本研修通过全员参与来改变课堂专业生活方式,提升教育科研的意识。

1、加强培训,把握校本教研的内涵。校本教研是什么,校本教研做什么‛,这些问题曾困扰着我们的教师。为解决这些困扰,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培训。我们以县教育局组织的中小学继续教育为契机,掀起了以校为本的校本教研培训活动。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力求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培训目标重实际。立足学校课改实际,以解决困扰教师的问题,转变教师观念,改进教学行为为基本目标。二是培训内容重实用。以教学反思为桥梁,开展案例分析、行为研究,促进教师由理论向行为的有效转变。三是培训过程重实效。避免培训陷入‚虎头蛇尾的泥潭。同时,我们坚持三个确保(即确保教师全员参与,确保培训时间,确保培训效果)将培训结果纳入教师考核体系,作为评优树模,职称等级的必要依据,保证培训的效果。通过培训,教师理解了‚以校为本的校本教研是一种‚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进行的学习、工作和研究三位一体的教学研究,是一种教师教学方式、研究方式、学习方式、专业发展方式的深刻革命,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个性化、特色化学校的重要途径之一。

2、加强教科研业务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培训。09、10年外教英国伦敦大学麦基教授曾4次来我校培训教师,2012年西航三校到我校对口交流活动。让教师在专家的引领下,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求发展。学校十分重视培养教科研骨干力量,大力支持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科研方面的培训。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培训、研究、交流,从中吸取科研的营养,逐步建立一支师德高、业务精、功底深的优秀教科研教师队伍。

3、抓好名师工程建设。我校有一名教师被被推荐到省上参加优质课赛讲、近年来我校教师业务骨干培养既做到大面积丰收,有做到骨干人员培养,我校教师现有19人,1名市级名师,3名市级教学能手,近年来有8名教师被评为“县级学科教学能手”。目前,这些老师已成为我校教科研的主力军,充分发挥了在教科研工作中的辐射、示范作用.三、立足实际,丰富校本教研活动

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准确选择校本教研的突破口,将常规教研活动与特色教研活动融合,通过集体备课、每周一课、课题研究、教学反思等形式丰富的校本教研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1、以常规教研活动为基础落实校本教研。常规教研活动我们主要做到“三抓”:第一,抓好集体备课。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实行“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定程序。集体备课不仅有利于教师之间集思广益,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更有利于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成熟。第二抓好每周一课,每周一课是我校常抓不懈的一项校级教研活动,每周学校提供一节研讨课,通过授课教师说课,同学科教师议课,分管领导评课的形式进行。第三、抓好教学反思。每天下午进行反思小结会,反思既可以是对自己教学的反思,也可以是对他人授课的评议,既可以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反思,也可以是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既可以是对某节课的评析,也可以是对某阶段的教学的回顾。学校对教师教学反思作品评定等级,择优推荐评奖和发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工作积极性。

2、抓校本课程开发,突出学校特色构建。

特色学校必须有特色课程作支撑,而特色课程又必须依据学校特色去开发。我们学校的特色是留守儿童教育,在校本课程开发上,根据学生在校时间长、精力足,以及留守儿童天性孤僻、自闭、品行素养低等特色,重点开发了艺术课程和校本教育课程两大类。

(1)开展明星校园活动。

学校为了弘扬正能量,积极推进三风建设。学校开辟“明星园地”,在我校每学期推出两期“学习小明星”、“德育小明星”、“卫生小明星”、“纪律小明星”。并要求全校学生向他们学习,争做一流好学生。

(2)校本教育课程健全学生人格,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学校少先队以活动为载体,以评价为推动力,以媒体为导向,全力开发具有育人功能的校本课程。一是举行升国旗,争当红旗手活动,培养学生竞争、自强、自主意识;二是开展《弟子规》经典诵读比赛,体操比赛、祭扫烈士墓等活动,培养学生进取、文明、守纪习惯;四是开展班级周评活动,培养学生爱集体、讲荣誉的情操。

四、重视过程管理,规范课题运作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工作中核心的一环。我校把科研管理的力度重点放在课题研究的管理上,并力求规范化,抓课题申报立项,突出校本课题研究。

我校不仅承担有省、市、县级重点课题研究,而且重视以校为本的微型课题研究。(目前省级重点课题一个、市级重点课题一个、微课题县级两个,镇级三个。)微型课题来源于教学中的细小问题,直指课堂教学实际,秉承问题即课题的理念,它的研究周期短,难度小,见效快,研究成果不需要长篇大论,可以是教学案例、教育叙事、千字小论文等,这样的课题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气力,又能解决实际教学问题,老师们都热衷于此,乐此不疲。“十一五”期间申报的市级课题《克服学生厌学对策研究》和县级课题《现代师生关系研究》、《高效课堂 同课异构在各学科中的运用》均已结题;“十二五”期间申报的市、县、镇级课题都在进行研究。我们主要做好了以下工作:

1、校长挂帅,成立学校课题组抓落实。

推行新课程改革开展教研活动的今天,校长同样有这种榜样作用,小学校长不算什么干部,但他是一所学校的主筋骨,是统涉学校工作的灵魂。校长抓工作不能事必躬亲,但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活动都必须有校长的身影,这样对教师有鼓舞作用,有影响力。为了把课题研究工作落到实处,我校校长自任课题组长,从实施方案到开题报告,从计划制定到组织落实,从参观学习到校内培训,从阶段总结到结题报告,校长自始至终,处处显示引领作用、示范作用、监督作用、评价作用。

(2)选派骨干教师承担艰巨的教研任务,分工负责抓落实。依上所述,校长要处处参加活动,但校长不得包揽所有的工作任务,必须依靠群众智慧,借助教师力量。因为领导在这个方面只有参与教研,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但不参与管理,相信教师,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学校选派学校骨干杨冬梅、张建丽、杨 阳、屈传玲等一批老师担任教研主角,充当项目主研人。让他们组织一线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从问卷调查到归类,从问题确立到探究解决,从标本选取到实验对照归纳,从阶段反思到结题总结,各个环节都让他们去做,让骨干教

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极致。这样学校领导很轻松,但教学成果却硕果宜人。

(3)坚持问题及课题研究原则,学生教育中的问题自己探究抓落实。过去我们的老师认为抓科研就是做秀,搞点材料让人看。通过几年的实践,解决了许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随之认识也发生了变化。学校问题及课题的原则让他们得到实惠,很多不愿参与的教师也都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来。通过研究,我们广大教师已经感到,课题研究不再是高不可攀的难题,也不是抽象的理论推演,而是教育、教学的行为,是在行动中的研究,可以改善原有教育、教学行为,提高实施新课程的适应性水平。

我们通过几年的努力,很多教师解决了教学中的许多实际问题,我校教师近几年来先后有100余篇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在各种征文大赛中获奖;教师先后受到省市县镇的表彰奖励22人次;29名学生在上级组织的活动和征文中获奖;学校也先后20余次受到市县镇的表彰奖励,如2013年弟子规诵读获得市教育局二等奖,2013年获得县督导室“素质教育优秀学校”;学校的教学质量在全县有一定的位次。

诚然,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教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一是我们的理论水平、工作水平和工作责任心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性;二是课题研究工作的进展和成果的推广存在着不平衡性;三是科研活动的安排和措施的落实存在着不平衡性。这些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必须通过新一轮发展来解决。今后我们将在学校领导的正确带领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自加压力,注重教科研工作的指导性、实效性、群众性,在教育科研这块芳草地上再作贡献。

再一次感谢,宽坪中心学校各位领导和全体教师。希望你们今天的经验和成果,成为我们明天的方向和动力。相信我们的友谊一定能浇灌出一片教坛新绿,相信我们的努力一定能谱写宽坪和色河新篇章。

科研经验交流材料 篇7

关键词:科技计划,科技计划管理,国外,专业机构

科技计划管理是政府利用财政资金和政策调控,组织和协调各类科技机构的参与活动,从而实现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通过专业机构管理科技计划项目是国外一贯的做法,伴随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创新形式的日新月异,各国都在不断地进行科技计划改革,以期通过科学管理,进一步提升科技计划对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贡献。

我国采用“项目/课题制”模式管理科技计划,近年来,该管理模式在推进国家经济、科技事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制度本身的设计缺陷和其它配套环境的不完善,导致科研项目管理中暴露出很多问题,如:顶层设计、统筹协调不够,重复、分散、封闭、低效;资源配置“碎片化”,近百个计划(专项、基金等),近40个管理部门;项目众多、目标发散等等,严重制约着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和创新效果。面对世界范围的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挑战,2014年,我国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文件,明确提出未来也将依托第三方专业机构管理科研项目。为此,分析和掌握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科技计划管理的经验,将为我国实施科技计划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国外科技计划实施一般采取决策、管理、咨询和评估相互分离的模式,即由政府部门进行决策,专业机构实施管理,社会相关组织共同参与咨询和评价,如此能够有效调动各方力量参与科技创新事业、保证科技管理的公平、公正。纵观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科技计划管理和实施中的做法,发现其在依托专业机构管理项目方面存在以下特点。

1 科研项目管理相关政策的完善,为专业机构管理项目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了保证科技计划的顺利实施,各国都通过法律、法规政策予以支持,特别是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居多。如美国相继颁布了《总监察长法》《联邦会计和审计法》《单一审计法》《公共法97-258》(1982)、《政府公司控制法》《首席财务官法》(1990)、《政府管理改革法》(1994)等法规,国家预算管理局还根据特殊情况发布多个通告来确保科研经费使用效率。

日本的最高科技部门综合科技会议出台的《关于防止公共研究费不正当使用的共同指导方针》、文部科学省出台的《研究机构的公共研究费的监管指导方针(实施准则)》、政府颁布的《独立行政法人通则法》等法规,都对科研项目专业机构在项目实施、审核、财务审计、人事薪酬等方面做出了严格规定。

2 政府+社会化的专业机构设置模式,既减少政府负担又体现管理民主

专业机构在项目管理中主要负责项目受理申请、评审、立项、实施过程中管理和结题验收等。专业机构的设置存在多种模式:独立于政府部门之外的机构、隶属于政府部门的机构、委托社会化的非营利机构等。如日本既有国立科研机构,又有众多民间机构,国立科研机构参与首创研发类项目管理,民间机构则参与技术应用和再开发类项目管理。美国拥有大量的政府科研机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军事、空间、卫生、能源和基础科学等。英国趋向于发展商业性科研机构,还通过科研机构的“私有化”改革将政府科研机构改造为商业性科研机构,从而减少政府的财政负担[1]。

3 多样化人事制度下实行市场化薪酬管理,鼓励创新

发达国家普遍拥有比较完善的科研人员培养体系,尤其注重对青年科技人员的培养,比如:提供宽松的研究环境、优厚的研究条件、科研贡献奖励等来鼓励年轻科技人员创新[2]。

在人事管理方面,发达国家多采用合同制或公务员制进行科研专业机构的人事管理,如:德国、韩国均采用合同制,日本和法国则根据专业机构类型来确定与之相适应的人事制度。为确保专业机构的持续“专业性”,对机构人员进行内部定期考核,考核方式主要有同行评议和项目评审等。

在薪酬方面,既有固定值,又有额外的奖励值,如美国联邦实验室按照“政府机构与雇员法”规定,对雇员实行政府职员通用的18级工资制,每级设10档[3]。韩国实行“年薪制”,并推行效益分成和奖励政策,允许专利权人拥有部分专利份额,并且还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和减免税款等优厚待遇鼓励机构人员停职创业。

4 严格的立项和结题制度下,给予专业机构自由的管理权限

国外主要发达国家在严格把控项目“头”“尾”,从而给予科研项目管理专业机构较为自由的管理权限[4]。

德国主要是中介咨询机构参与科研项目管理,主要包括项目申报中为申报单位提供咨询服务、帮助筹划申报方案,项目审批期间的各项辅助工作,项目管理中定期项目状态审核和结题时组织专家评审。这些中介机构内部按专业门类设相应的委员会/部门,保持对口专业领域的权威性,掌握着最新的领域研究动态,从而确保对口领域上报项目的科学管理;中介机构性质大多为非盈利公益机构,保证了管理的公正性,确保科研经费的高效应用[5]。

日本的科研机构兼具项目承担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因此,机构既可以申请科研经费,还进行自主的项目管理,政府能做到如此放权,前提为项目都是政府通过非常严格的程序确立并明确了研究方案,专业机构只是执行研究工作[6]。

5 对专业机构的管理效果进行严格的评价监管,保证管理成效

欧美发达国家政府部门不直接参与具体的科研项目管理,而是从宏观管理和监督检查方面进行综合把控。

美国于1993年实施了《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针对大型科研计划/科研部门进行整体绩效评估。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根据《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NSF须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绩效报告,绩效报告是对一类项目或该机构在某方面的特定任务所涉及的诸多项目所开展的综合考评,用以表征其整体的绩效水平。NSF将项目绩效考评指标分为资助结果、内部管理和投资过程三类。

德国采取同行评议法,一方面通过评估促进项目管理主体优化项目内部资源分配,促使其提高管理的效能;同时,也为项目承担方加强自我控制、优化自身结构、提升研究质量方面提供参考。

日本为保证项目实施的预期成果,一方面承担方须向资助方提交项目阶段性成果报告;另一方面科研单位的信用等级作为未来资助的评判标准,国家还专门设国家审计员制度对科技经费进行监管,除此以外,还通过全方位的项目结题评价来对科研项目管理工作进行评估,结题评价内容涉及范围广泛,包括对研究开发项目的评价、对研究机构的评价、对研究人员的评价,评价范围包括体系评价、目标评价、立项评价、方法评价、经营评价、场所评价、时间评价、进度评价、经费评价、创新评价、效益评价[6]等。

对比国外科研项目管理经验,我国在依托专业机构管理科研项目改革中,还需加强管理政策研究,从专业机构确定条件、专业机构管理的项目分配、专业机构的管理效果评估、专业机构的项目经费监管等方面进行具体的实施方法细化。

参考文献

[1]刘云,董建龙.英国科学与技术[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74-79.

[2]杨明华.借鉴韩国经验,加快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Z1):42-45.

[3]朱斌.美国科学与技术[M].北京:专利文献出版社,1999:242.

[4]育东.美国科研机构的运作与管理[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1995(4):5-8.

[5]郭军灵,盛亚.美日德非营利科研机构管理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J].科研管理,2004(5):116-121.

科研经验交流材料 篇8

会上,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省电教馆)尤学贵主任(馆长)介绍了教育信息化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总结了JSERNET建设所取得的良好成绩,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情况以及发展思路并对今后JSERNET建设与安全管理工作作了部署。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以下简称CERNET)华东北地区网络中心通信运行部主任吴剑章老师对2011年CERNET的江苏省网运行和用户服务情况以及十二五规划将要进行的升级改造工作进行通报,江苏电信刘玉东同志对2011年JSERNET运行维护和升级改造情况进行通报,江苏省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办公室周萍处长对教育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做了指导报告。

部分应邀代表做了技术交流发言,主要有:南京中医药大学袁泓《网络及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案例分析》、南京财经大学王晓庆《信息安全源自意识和重视》、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张晓焱《以等级保护工作为契机,加快网络信息安全建设》、江苏金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李云亚《网络及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流程分析与探讨》等,得到各个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

上一篇:劳动合同带试用期下一篇: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