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音乐 音乐的基本要素教案

2024-08-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一音乐 音乐的基本要素教案(共12篇)

高一音乐 音乐的基本要素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能在聆听与感受音乐作品的过程中,用简短的话说出节奏、旋律、音色、和声、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二、能主动探索音乐的欣赏过程,并在全班交流。

教学重点与难点: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对比、合作、探究、练习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设计意图:在进行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时,我们总是感觉到学生的鉴赏水平不高,没有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对音乐的基本要素也是一知半解。所以,在启始课后,我设计了这堂以音乐的基本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为重点的常规课,补充了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为后面的鉴赏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聆听音乐,根据感受选择相应的词语。(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写出相应词语的序号。)

(1)欢快活泼(2)优美抒情(3)雄壮有力(4)悲惨凄凉

音乐(1)《乱红》(钢琴与笛子)音乐(2)《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音乐(3)《江河水》 音乐(4)《喜洋洋》 2.评价。(自评、互评、师评)3.导题:为什么会这么选择呢?

二、表现与感受

(一)节奏与旋律

1.请同学把下面这一部分内容表达出来。3 3 2 3 6 5 3 2 3 6 5 2.节奏

问题:假设这是音符,好听的音乐,少了什么?——节奏 3.旋律

(1)有了节奏,数字变成了什么?——旋律

(2)旋律的进行:上行、下行、平行、波浪型(举例说明)4.探讨:旋律能脱离节奏单独存在吗?反过来呢?

(二)和声

1.出示《欢乐颂》曲谱,比较不同处。(有和声)

2.演唱,体验和声。学生唱《欢乐颂》高声部,老师唱低声部。3.欣赏

(1)歌曲《音乐故事》(蝌蚪合唱团演唱)(和声饱满时用手势引导学生)(2)民乐曲《春江花月夜》主题(感受乐曲的意境美)(3)管弦乐曲《第五命运交响曲》主题(感受乐队的磅溥气势)

(三)音色

1.聆听歌曲《蜗牛与黄鹂鸟》(童声)问(1)属人声中的哪一类?

(2)假如用男中、男低来演唱,表现出来的意境合适吗? 2.人声的分类。(学生回顾)3.听辨音色(分组抢答)

笛子、二胡、长笛、小提琴、唢呐、大提琴、小号、古筝等。4.聆听乐器音色。(学生不太熟悉的)

单簧管、双簧管、短笛、大管、大号、圆号等。

(四)速度与力度

1.对比欣赏《隐形的翅膀》与《保卫黄河》。问题;速度与力度能不能换一下?2.请用演唱来证明。

(五)调式、调性、织体等。(在以后的课堂中再学习)

三、巩固。

1.聆听《春节序曲》(片段),你能听到哪些音乐要素? 2.学生分组回答。

四、音乐的欣赏过程

1.说说你欣赏音乐时有怎样的心理过程。2.音乐的欣赏过程:

音响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解认识——审美评价

3.思考:是不是每个人都按五个过程的顺序走?每次欣赏每个过程都会有?

五、小结。

高一音乐 音乐的基本要素教案 篇2

舞蹈和音乐的关系非常亲密, 从舞蹈起源的那一刻就拌随着音乐节奏的产生, 音乐和舞蹈都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艺术种类之一。

音乐属于时间艺术, 舞蹈则属于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的综合艺术, 它们关系非常密切, 同属于艺术分类中的表情艺术, 并且它们都具有相同的审美特征, 其中包括抒情性与表现性、表演性与形象性、节奏性与韵律性等。因此, 历来舞蹈家都非常重视音乐与舞蹈的内在联系并在实践中提出要不断加强对音乐的学习, 培养较强的音乐感, 强调音乐感是舞蹈感的基础, 特别是在西方一些国家艺术团体招收编导的考核过程中, 要求考核人员有很强的识谱能力, 从这一点就说明音乐对舞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古代西方音乐文化十分发达, 尤其是古希腊音乐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许多思想家都非常重视音乐理论。从十六世纪末叶开始, 西方音乐出现了许多音乐流派, 主要有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乐派:浪漫主义乐派、民族乐派等等, 并产生了大量优秀的作品, 其中不少为百年经典名作, 所有的这些都与高度发达的音乐作曲理论分不开, 由于舞蹈的流传不能像音乐那样流传下来, 舞蹈的发展程度远不及音乐, 舞蹈艺术的理论和实践都落后于音乐。既然音乐与舞蹈的关系从它们诞生以来就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 再者从音乐与舞蹈的艺术审美特征上来看, 它们具有许多的共性, 那么它们的艺术规律和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必是有所联系的, 同样音乐高度发达的作曲理论就可以为舞蹈所借鉴, 并且这在本世纪末出现了把音乐最高形式与舞蹈最高形式融为一体的交响芭蕾。交响芭蕾、交响芭蕾舞剧形式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特别是交响编舞法成为了当代舞蹈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非常成功。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种方法由北京舞蹈学院教授肖苏华在中国引进并推广开来, 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音乐乐段句式结构分析

舞蹈和音乐的关系是如此紧密, 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我想试着从音乐最基本的乐句、乐段结构的逻辑关系和发展手段, 谈谈舞蹈结构中舞句、舞段的结构发展。

我们知道音乐中最小的具有一定完整性的结构单位是乐段, 乐段内部的乐句、乐节及乐汇是结构单位内部的组成部分。同样舞蹈中的舞段是作品的具体构成。舞蹈的最小单位是单个动作中所包含的各种元素, 由这些元素构成一个动作, 一个或一个以上动作构成一个动机, 动作构成舞句, 两个以上舞句构成舞段。

若干个乐音构成1个动机或乐汇 (舞蹈中的主题动机)

2个乐汇构成1个乐节 (舞蹈中动作层次)

2个以上乐节构成乐句 (舞蹈中的舞句层次)

2个以上乐句构成乐段 (舞蹈中的舞段层次)

在音乐结构中最小的一个乐段是一个乐句, 最方整的一个乐段是两个乐句。首先我们先了解音乐的乐句结束, 音乐结构中乐句有四种结束形式, 这对我们了解音乐的乐段中每一句的结束方式对乐段整体结构的影响很重要。对舞蹈的舞句动作的结束设计和下一句的发展动作的启动, 以及最后一句动作的结束设计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正格终止:通常结束在 (Ⅴ-Ⅰ级音) , 可用于乐句的停顿处或段落结束处, 具有较强的终止作用。最具稳定, 有比较强烈的结束感。

变格终止:通常结束在 (Ⅳ-Ⅰ级音) , 可用于乐句的停顿处或在正格终止后作为补充终止, 加强稳定作用, 有时亦作为独立的终止用于段落结束处。终止的作用较弱于正格终止。结束感不是很强。具有不稳定或需要继续发展、进行变化。

半终止:通常停顿在 (Ⅴ级音) , 用于乐句的停顿处和中间终止处, 亦有停顿的作用, 但由于属和弦不稳定, 故没有完全终止的作用, 是开放性终止。具有发展性可以继续向前发展。

阻碍终止:由属--下属 (Ⅳ级音或Ⅵ级音) 的和声进行构成。在段落结束处造成和声进行的阻碍, 使音乐需要继续进行下去, 达到扩充乐段的目的。

同样舞蹈舞句的上一句结束也就是这一舞句的最后一个结束动作, 应具有可发展性, 以不稳定的变化性动作为下一个舞句的发生作辅垫作用, 下一个舞句表达完整意义以后需要作结束, 那么就要求这个舞句的最后一个动作必须完全终止具有收拢作用。因此, 由舞句层级构成的舞段就表达了比较完整意思的一段。这样, 舞句间的结构发展终止动作也由此可以借鉴发展为多种结束动作形式, 它们要么具有完全收拢性的、强烈结束感性质的结束动作;要么具有开放性的、可发展性动作, 作结束动作, 为下一个舞句发展作准备;同时也应具有停顿性的结束动作, 使其具有不稳定感, 继续发展下去。

以下我们就音乐的一段式分类来分析音乐的系列结构和其美学的基本原则, 并从中借鉴为舞段层级内舞句结构的发展及变化。

1. 一句类: (一句成段)

这种单句成段的音乐形式借鉴到舞句发展成段的过程中采用衍展的手法, 将舞蹈主题扩大, 以致出现高潮具有呈式, 重复展开, 结束。使该舞段内部结构严密, 动作连贯, 整个舞句单独成段, 一气呵成, 中间没有任何具有结束性的代表动作, 直到最后舞句完全结束, 停留在一个具有完全结束意义的动作上也就是音乐概念上的完全终止。这种舞段动作的主题以舞段内的各个小舞句的主题材料的组合关系作为依据分成。同时整个舞段都由前面的核心材料贯穿始终, 连续发展而成。这样它就不能划分为舞句, 没有成句也就没有终止结束的感觉, 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一句类型的舞段。由于它单独成段靠自身的独立地表达内容, 就必须有完整的主题和完整平衡的结构这点很重要。

2. 二句类:分为两句重复的乐段 (平行乐段) 、非重复的乐段 (对比乐段)

(1) 平行乐段:这种乐句是欧洲古典音乐中最典型的结构, 具有完整性。其结构表达图式为:aa’是一种主题再现的单二部形式在舞段发展中可以借鉴为:整个舞段由两个完整的舞句构成, 第二舞句重复第一舞句的前半部分或大部分的主题动作, 这样两个句子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平行的稳定关系, 然后上一句的动作落在半结束状态的动作上, 为下句的动作开始做一个铺垫, 下句的动作最后一系列动作落在具有完全结束意义的动作上具有强烈的结束感。同上句形成呼应关系。同时第一句的后半部分即为“中段部分”与第二句的重复第一句部分主题动作的段落称为“再现段”。它的中段往往与第一部分形成不同程度的对比。

(2) 对比乐段。其结构表达图式为:a-b。

这种曲式为无再现部曲式, 在舞蹈发展中可为:两个舞句的主题材料互为不同, 构成了对比关系, 上句落于半终止没有完全的结束动作下句停在完全结束的动作上具有完整性和上下呼应的特点。它没有划分为明显的中段及再现段的情况, 但是它的对比不能十分的强烈, 两部分的主题往往比较有密切的关系。这样才使整个舞段保持完整性。

3. 三句类:呈“显示———对比———再现”关系的三部性乐段, 称为有再现单三部曲式。

(1) 三句呈重复或变化重复, 其结构表达图式为:a-a’-a”

三个舞蹈句后两句切为前句的变化重复, 第二句与第三句的结构可以缩减, 也可以是自由扩充, 灵活变化。前两句停在于半终止为后句做进入的铺垫, 到最后落成完全结束表达完整。形成前两句和后句的呼应关系。舞段中的主题动作再现, 往往极大成分的有助于舞蹈形象和结构的完整更有助于内容的统一。

(2) 前两句是重复的关系, 后一句的材料则不同, 其结构表达图式为:a-a-b

这种三部式舞段形成了一种非重复的对比关系。前两句的主题动作材料一致, 第二句是第一句的变化重复再现它们结束落在半终止, 后一句的动作材料和前两句完全不一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并停止在完全终止结束。这种结构方式使舞段中的主题和舞蹈形象可以获得比较深刻的印象, 强化了舞段中所要表达的主题和作品所要塑造的艺术形象。

(3) 第一乐句与后两乐句之间对比。其结构表达图式为:a-b-b第一句的主题与后两句的主题形成了对比, 第三舞句变化重复了第二舞句加强了主题材料的印象, 同时这种结构有补充和收束的作用。

(4) 第三个舞句的再现, 第二个舞句与它们形成对比, 三个舞句中, 主题动作材料的不同舞蹈陈述动能产生了“呈示、对比、再现”的三部结构关系, 前两句落在半终止, 后句停在完全终止形成上片与下片的呼应关系。其结构表达图式为:a-b-a

4. 四句类:四句呈起承转合关系的乐段, 其结构样式变化多端。

(1) 下片 (后两句) 以重复上片 (前两句) 开始为平等关系, 具有呼应性关系的特点, 比例结构方整、对称、平稳, 显示出较强的呈示性特点。其结构表达图式为:ab-ab

(2) 前两句的主题相同是严格的重复关系, 后两句之间是变化的关系, 前后四个舞句可分为上下两片形成呼应关系的对比性结构, 后两句之间是变化的重复关系, 前两句结束在半终止上, 尾句结束于全终止。其结构表达图式为:aa-bb’

(3) 前两句连贯发展, 第三句结构分裂, 第四句再现第二句的主题材料, 是一种起承转合的变头合尾的结构关系, 第四句停于完全终止结束。其结构表达图式为:a-bc-b

5. 五句以上类:

五句以上类型为多舞句并列联合结构, 以整体非完整性、并列对比和结构形态的多样化为基本结构特征, 但具有整体的统一性和上下呼应关系。

高一音乐 音乐的基本要素教案 篇3

关键词:音乐要素;聆听;体验;评价;创造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57-1

一、聆听——音乐欣赏的基本条件

1.《2011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学的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从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里提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学会欣赏音乐,用身体感受音乐,往往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引起内心的共鸣。

2.在聆听的基础上,通过音乐要素培养音乐的耳朵。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对速度、力度、节奏、节拍等音乐要素的感知能力。例如在欣赏《命运交响曲》时,开头便是“03 33 1 02 22 7”突出速度、力度、和声等音乐要素,极大地表现了交响曲的宏伟磅礴的体裁形式,体现了贝多芬在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开头,写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从而被引用为本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

3.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恩格斯曾盛赞这部作品为最杰出的音乐作品。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制造一个交响乐多角度视听的氛围,通过音乐要素的变化,让学生感受作品不同主题所表达的不同形象,并从听觉画面中体会作曲家想表达的情感。在这节欣赏课堂当中,教师首先展示音乐要素的表格,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思考。

二、体验——音乐欣赏的基本过程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2011年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的教学过程,提倡让学生完整而充分地体验音乐作品,启发学生在对音乐形态与音乐情感的积极体验中,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发表独立见解。音乐教学,作为一门伟大的艺术类学科,全面强调学习主体——学生的体验。

通过不断地实践和体验,感受音乐作品的内涵,让学生对音乐的主题思想留下深刻的印象。当下的音乐课堂不单单限于重复演唱和乏味的讲解,而要通过对构成音乐基本要素(节奏、节拍、旋律、速度、力度、音色等)的分析、对比、并简单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内容形式、以及作者生平等。变被动为主动体验,通过听,看,想等简单活动体验音乐基本要素,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评价——音乐欣赏的基本方略

1.营造氛围,使学生惯于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音乐课上应该给学生提供评价的机会。音乐教师在课堂上,要多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做出评价,让学生熟悉和了解音乐活动评价。在评价音乐作品时,通过聆听,体验,对比不同的音乐要素以及不同版本的作品进行讨论分析。

2.激发评价兴趣,做学习主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音乐课堂上激发学生评价兴趣,以便他们提高自我评价。在音乐要素的审美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评价的能力,音乐审美活动使学生获得音乐知识和能力,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提高个人修养。

在《命运交响曲》的欣赏课中,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讨论自所理解的音乐要素在作品中表现的音乐形情绪。不同主题表达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通过对速度、力度、情绪、旋律激发学生积极性,锻炼学生敢于发言,乐于发言的能力,营造评价氛围,激发学生评价兴趣,乐于做学习的主人。

四、创造——音乐欣赏的基本保证

《2011版音乐新课程标准》这样描述: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音乐要素的掌握与创造对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从而凸显重要价值。我们每一位音乐工作者都应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创新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欣赏方法,创造最美的音乐课堂。

1.音乐创造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把音乐学习与文学、游戏、等日常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使之形象化、具体化。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争辩、主动参与实践,学生的创新精神才会发扬,才能不断迸发创造的“火花”。

2.只有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才能更好地培养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品格。通过自主地体验,逐步培养创新的意识和胆识,从而使音乐课真正的“活”起来,焕发出创造的活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音乐本身并没有统一的标尺来衡量,教师在音乐课堂中,引导学生不断品尝和体验学习音乐的喜悦和成功,唤起学生的创造热情。

初中音乐欣赏的教学要把音乐的基本要素作为教学重点。建立友爱、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在音乐要素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不断探索研究新型的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积极自主地聆听音乐、体验音乐、评价音乐、创造音乐,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声健.守望音乐教育[M].济南: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

[2]曹理,何工.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刘沛译.音乐教育理论基础[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6.

高一音乐 音乐的基本要素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西方古典音乐,理解和感受

不同的美质。

2、能根据课本上的阅读材料,西方古代音

乐(巴洛克时期到维也纳古典乐派)发 展的线索(轨迹).能够说出本课所欣赏 的巴洛克时期和维也纳古典乐派音乐的 风格特点,以及有关音乐家生平简历。

3、能随乐哼唱并记住本课欣赏乐曲的音

乐主题。

教学重、难点:

1、旨在通过聆听与分析作品,使学生

了解古代音乐发展的线索和音乐上 的成就,及区分开巴洛克时期与维 也纳古典乐派音乐风格的不同。

2、拓宽学生的视野,增进他们对世界

音乐文化的兴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1、人们常说:“音乐是时代的号角,历史的见证”。不同时期的音乐都具有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与 艺术风格,这节课,就请同学和老师一同来了 解一下西方古代音乐巴洛克时期至古典主义时 期的简要历程。

2、首先请同学来欣赏一首合唱曲《哈利路亚》,听 的过程中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①音乐有何特点?

②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画面,联想到什么事物? 学:①庄重、威严、雄浑而崇高„„

②教堂、耶稣、圣母、上帝„„

师:总结:乐曲气势磅礴,给人内心很强的震撼力,旋

律洗炼而悠长,眼前浮现出信徒们在做礼拜时,对上帝的崇敬、赞美、信仰和祈求之心。这首合唱曲,很好的体现了宗教音乐的庄重典雅,成为传世佳作,接下来,我们就一同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宗教音乐?

二、新授:

1、①宗教音乐又称为圣乐。既传达上帝给

人们的启示,是欧洲艺术音乐的源头。②宗教音乐历来以声乐为主,这是因为声乐 具有歌词,便于信徒传经布道。

③宗教音乐包括:弥撒曲、受难曲、清唱剧、康塔塔和众赞歌。

④在18世纪以前,欧洲音乐主要以教会音乐 为主,而18世纪启蒙时期以后,音乐开始 向世俗化发展,进入蓬勃发展时期,但教会 音乐仍占据中心地位。

2、接下来我们就一同了解一下巴洛克时期音乐 的有关知识 ①巴洛克时期(1600——1750)是起源于意 大利并流传于欧洲的一种音乐风格,“巴洛 克”原意为不圆的珍珠,是指17世纪以来,意大利的建筑风格。下面我们通过书上的画面来归纳一下17世纪意大利的建筑风格有何特点?

学:富丽堂皇,热烈鲜艳„„

师总结:富有动力,常给人以紧迫感,当时音乐也大体

具有这些风格,因此,被借用过来,把这一时 期的音乐称为巴洛克时期音乐。

②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维瓦尔第、巴赫、亨 德尔等。

3、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具有巴洛克时期音乐风

格的由维瓦尔第创作的器乐作品《春》。a作者介绍

b①接下来我们采用分段赏析的方法,边欣赏 边听老师作讲解,首先来听第一乐段即音乐主 题,听的过程中大家思考:主题旋律有何特 点?它表现的内容是什么?(音乐华丽而洒

脱,欢乐愉悦;表现内容为: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春意盎然,无比欢欣。好,请同学们牢牢记住这段旋律,如果我们用一个大写字母A来标记,看看主题旋律共出现过几次。

②听第二段旋律,它的主要演奏乐器是什么 呢?(小提琴)大家会发现小提琴以一连串尖 锐的颤音,模仿了一种小动物的鸣叫声(群鸟 的鸣叫),乐谱上标着“小鸟唱着欢乐之歌迎 接春天的到来。”好,我们把这一乐段称为第 一插部,用B来标记。

③接着往下听,这段旋律是否熟悉,对了是主题旋律A再现,往下听这段旋律,大家会发现它有一种连绵不断之感,乐曲用连续不断的十六分音符来表现微风轻佛清泉,泉水叮咚流淌如诗一样的美丽意境。第二插部用C标记。

④这段音乐又回到了主题旋律(A),大家会发现这段音乐的力度与强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预示着什么呢?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大家知道春季是个变化异常的季节,音响的变化预示着“天空乌云笼罩,电光闪闪,雷声怒吼”,作者巧妙地在乐队低音区用同音反复和小提

琴一连串三连音形成对比采构成音响,产生了 很强的威力和暴风雨的效果)。用D来标记,第三插部。

⑤乐曲又回到主题旋律(A),作者标着“雷鸣 电闪转瞬即逝,鸟儿又婉转歌唱”。第四插部,用E来标记。

⑥好,我们来听结尾处音乐。春天主题再次响 起,在明快、欢乐的气氛中结束全曲(A)。c、好,同学们看一下黑板,(ABACADAEA)主题旋律共出现过几次呢?(5次),并且很有规律性多次循环交替出现的,那么这种曲式结构我们称为回旋曲式。A称为主题旋律,B、C、D、E分别是各个插部。好,希望同学们对这种结构有所了解。

d、全曲描绘出怎样一幅画面?把老师分析的内容归纳一下。答:描绘了春天的到来,鸟儿在欢乐的歌唱,微

风轻拂清泉,泉水叮咚流淌,以及天空乌云 笼罩时,电闪雷鸣,又转瞬即失,像诗一样 美丽的意境。

乐曲的音乐风格如何?(明快、欢乐、华丽而洒脱)e、作者维瓦尔第还亲自为这部作品写了十四行

诗,目的在于说明音乐的特征,为了加深同 学们的印象,我们找学生配乐诗朗诵,再来 完整的欣赏一遍。

f、好,希望同学们对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有所了解。

4、①1750年巴赫的去世标志着巴洛克时期的结束,西方音乐史又迎来一个新的音乐时期——古

典主义时期(1750——1830),18世纪后的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在思想上追求平等、自由,作品反映了市民阶级和上升期资产阶级的精神面貌和追求。②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大家所熟悉的海顿、莫 扎特、贝多芬,他们的作品至今仍感动和激励 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力量。

③接下来给同学们介绍一首由海顿创作的《时钟 交响曲》。

a、作者介绍P157,一生写了106首交响曲,被称

为“交响曲之王”。

b、接下来同学们带着这样几个问题来欣赏。乐曲的背景音乐有何特点?(时钟发出的滴答声)音乐风格如何?(音乐清新、自然、均衡、统一、淳朴)

c、这一乐章优美、妩媚的旋律与滴答声交相辉映,颇有些喜剧效果,也难怪这一乐章演奏完后,掌 声如雷、海顿不但不发怒,反而让乐手们重奏一 遍。(交响曲演出时,乐章之间一般不鼓掌,要 直到全曲结束才鼓掌)。

5、①好,通过两首乐曲的欣赏,我们来比较一下,巴洛克与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不同之处。

巴洛克 古典主义 服务对象 王宫贵族 普通城市居民 旋律 较难演唱 具有歌唱性 音乐风格 明快、欢乐、华丽而洒脱 清新、淳朴、自然、统一 ②通过对比,我们了解到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体 现了乐理、乐器使用及作曲家思想上的进步。

6、好,同学们有没有真正了解巴洛克与古典主义

时期音乐的不同呢?那么,我来考考大家,听两 首音乐的片断,来辨别哪首巴洛克时期音乐,哪首是古典主义时期音乐。

师讲解:a、乐曲一开始既由圆号与统乐器组相互呼应,奏出轻捷同音反复和华丽的颤音,形成活跃欢快的气氛,圆号柔和圆润的音色给乐曲增添了一抹妩媚的色彩,音乐风格明快、欢乐、华丽而洒脱。属于巴洛克时期的作品:亨德尔《水上音乐组曲》

b、乐曲音响和谐,逻辑严谨,旋律上则追求优 美流畅,带有德、奥民间音乐的歌唱性,在形式 上追求结构的完美,音乐风格清新、自然、淳朴

统一。属于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莫扎特《弦乐小夜曲》

7、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使一些

音乐音冲破教会的禁锢,用音乐来表达普通 人的情感,世俗音乐得到发展,西方音乐开 始从宗教走向世俗。

8、给同学们补充一下“西洋管弦乐队的乐器分类”。①民族(吹管、弹拔、拉弦、打击乐)②西洋(弦类、铜管、木管、打击乐)

高一情感之声音乐教案 篇5

1感受和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感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2、能分辨出音乐的段落、体裁、演奏乐器及表演形式。

3、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沃尔塔瓦河的主题音乐并根据图片划分段落.【教学内容】

1、欣赏三首不同情感的作品运用音乐要素分析特点.2、了解音乐小知识合唱、交响诗套曲。

3、了解三首作品的作者及创作背景.4、学唱阳关三叠主题。【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悟音乐与情感的作用和意义.难点:让学生学会运用音乐语言分析音乐作品,学唱曲谱.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

二【导学过程】导入: 1很高兴和同学们一同走进这节音乐课,今天的主题是情感之声。设问:人类的情感有哪些?母爱、友情、爱情等 2聆听流行歌曲片断请学生说出哪种情感? 《朋友》《懂你》《好大一棵树》 二新授:通过学案引导学生分析三首作品(一)<<母亲教我的歌>>:

1、播放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

2、对比小提琴版探究找出作品的异同? 讨论喜欢哪个作品,为什么?

3、组织评论乐曲再重复时候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4、请同学介绍歌曲背景、曲作者等。

歌曲背景:德沃夏克《母亲教我的歌》作于1880年。原作为一首歌曲,是作者所作的包括八首歌曲在内的歌曲集《吉普赛之歌》中的第四曲。本曲后来被改编为小提琴、大提琴等乐器的独奏曲以及管弦乐曲、合唱曲等形式。除了大量的器乐作品之外,德沃夏克还创作了不少歌曲,其中歌曲集《吉普赛之歌》被认为是他歌曲创作的顶峰。本曲是其中流传最广的一首。在行板速度上轻轻流动的旋律,带有摇篮曲的摆动感,句尾的切分节奏和大跳音程更增强了波浪式的起伏感,曲调温和亲切,表现了对往事的怀念。当这一抒情的旋律再现时,前两句增加了一些装饰变化,后面的乐句则有新的发展,形成了全曲的高潮,流露出一种难言的伤感,催人泪下。最后乐曲用哀婉动人的旋律终曲,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

(二)《阳关三叠》:

1、聆听 思考:作品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何为三叠?作品中两段插部音乐在表达情感中的作用?

2、教师讲解歌曲背景。

阳关三叠背景:古代琴歌。唐代著名歌曲,歌词即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轻轻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因诗中有“阳关”(今甘肃敦煌南、玉门关南)、“渭城”(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两地名,故又称为《阳关曲》、《渭城曲》,“阳关”也成为送友酬唱的代名词。三叠指的是全曲三段基本上是一个曲调变化反复三次。全曲曲调纯朴而富有激情,略带淡淡的愁绪,表达了离情别意及对远行友人的关怀。

3、学唱第一叠主题。

4、小知识:合唱(三)《沃尔塔瓦河》: 1了解斯美塔那和民族乐派:

2、、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创作背景:此曲是斯美塔那的代表作,创作于1874-1879年间,在音乐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历来被认为是捷克民族交响音乐的起点。作品中充满了爱国的热情,乐曲结构宏伟绚丽,音乐形象富有诗意。斯美塔那是在丧失了听力后用心灵谱写这组作品的,并在每个乐章都加上了内容的说明。1874年的一个秋天,后来被誉为“捷克音乐之父”的斯美塔那,慢慢地走上查理大桥。此时的斯美塔那已完全耳聋,可怕的是他患上了一种“啸鸣性”耳疾,发作起来,满耳全是尖锐的啸鸣声,他被疾病折磨得痛苦万分,他已厌世,他想结束自己的生命。“那天清晨,我缓缓地走向大桥,没有人知道我想干什么,就在这时我突然听见了伏尔塔瓦河的激流在撞击查理大桥的声音„„”,斯美塔那惊喜地扑向桥栏,眼睛紧紧地盯着瑞急的河流,他的热泪夺眶而出,一段优美的旋律在他心中响起„„。

3、了解作者:德沃夏克 斯美塔纳(略)

4、视频了解 《沃尔塔瓦河》创作背景以及留经的地区.5、聆听乐曲片段选择相应图片及不同的乐器: 山涧小溪 长笛单簧 宽广的河 舞会单簧小提 暮色中的河小提单簧 峡谷激流铜管打击 奔流的河单簧小提

6、分段聆听,老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力度 速度 情绪的变化?

7、音乐小知识:交响诗(学案)三拓展: 播放<<感恩的心>>让学生看视频学唱并做手语,感悟母爱的伟大,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感恩社会学校父母,懂得珍惜生命.四小结与作业

高一音乐 崇高美与欢乐美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认真聆听合唱曲《祖国颂》和歌曲《祝酒歌》,感受作品的音乐意境,感受作品的崇高美和欢乐美。

能与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演唱合唱曲《祖国颂》和歌曲《祝酒歌》的片断,体验和表现作品的崇高美和欢乐美。

2、过程与方法

视频导入——聆听——回答问题——讨论思考——演唱——小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说出哪些作品属于崇高美的范畴,哪些作品具有欢乐美的气质与意境。

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使学生能体会崇高美与欢乐美的内涵与真谛。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对作品所描述的内容及作品表现这一内容所用的音乐语言进行分析。

2、教学难点:

合唱声部的均衡、和谐、统一,气息的运用,声音的控制。

三、教学方法: 情感导入法、欣赏体验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师:人们常说“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那么人们通常把自己的祖国比着母亲,由此可见,每个人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应该是世界之最爱。

师:我们先来看一下每天早晨在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过程。(播放升国旗的过程)

师: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听到庄严而嘹亮的国歌声,我们每个人心中对祖国的崇敬与热爱之情将油然而生。如果让我们用其他的音乐语言来表现这一爱国题材,我们该选用什么样的音乐材料?现在请大家想一想,可写出大致思路。

学生活动。

(学生设计、创造有关音响,或组织语言)学生展示。(用音响、语言)教师点评、鼓励。

(二)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刘炽于1957年创作的混声合唱曲《祖国颂》,此曲于1958年元旦首播后便在群众中广泛流传。曲作者采用了采用了合唱、领唱、朗诵、乐队综合表现的形式,抒发了人们对新中国的热爱,使作品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三)欣赏体验

(一)1、分段聆听

这首混声合唱曲是一部单乐章的合唱曲,采用复三部曲式结构。

第一部分是F大调,采用领唱,合唱形式。男高音声部和女高音声部分别用纯净明亮的音色领唱,合唱队加以呼应和衬托。请大家在聆听时注意领唱声部与合唱队在节奏上有什么不同,这一部分前后在节拍上有什么不同,同时根据歌词联想音乐所描绘的画面。

(播放音乐片段)

第二部分是男高音和女高音领唱加合唱的形式。请大家在聆听时注意音乐的旋律,同时与第一段比较在调式上有什么不同,也请大家结合歌词联想一下这一段表现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播放音乐片段)

第三部分是略去朗诵段的第一部分的再现,采用混声合唱形式。请大家在聆听时注意此段音乐前后的节奏有什么不同,(播放音乐片段)

师:了解了这三段音乐之后,现在请大家完整地将这首合唱曲欣赏一遍。思考一个问题:结合音响从音乐的气势、情感及格调等方面分析一下有什么特点?给人一种什么样的美的享受?

2、复听全曲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综合。

(结合音响,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作品以磅礴宏伟的气势、汹涌澎湃的激情、高昂激越的格调,出色地表现出音乐的崇高美。当然表现音乐的崇高美方式,如:虔诚、轻柔、真诚的赞美、歌颂与倾诉等。)

3、分声部演唱这首合唱曲第一部分前两个乐句,进一步感受崇高美的内涵与意境。(教师组织并教唱)

(四)欣赏体验

(二)师:一首气势宏伟、激情澎湃、格调高昂的合唱曲《祖国颂》给我们带来了音乐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美的享受。那么,当人们获得胜利时,在审视自己的创造成果时感到的喜悦的心情,如果让我们用音乐来表现,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音乐材料呢?请大家讨论。

学生思考、讨论、发言。教师综合:

(表现喜悦和欢乐的心情时,音乐往往通过欢快流畅的旋律、活泼跌宕的节奏、明亮的大调性、轻盈的和声以及较快的速度等手法来加以表现的。这也是音乐最重要的美学范畴之一“欢乐美”。)

师:接下来我们欣赏一首由我国著名作曲家施光南创作的《祝酒歌》。作品创作于1976年,歌曲把全国人民在打倒“四人帮”、痛饮胜利酒时难以抑制的欢乐之情表现得畅快淋漓,是一首极富感染力的抒情歌曲。在聆听时思考一下几个问题:

1、全曲可以分几个部分?

2、这首歌曲是通过一些什么样的音乐语言来表现情感的?(提示:从旋律、节奏、速度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播放音乐)

学生聆听、思考,听完后讨论、发言。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已经体会到,一首经典的音乐艺术作品既要有深刻的内容,还要有相应的表现形式。下面请大家把已经感受到的欢乐的情绪,通过自己的歌声表现出来。

教师教唱,学生学唱。(学生合伴奏演唱)(播放伴奏)

教师评价 学生再次演唱。教师评价、鼓励。

(五)课堂讨论

通过对这两首作品的欣赏,结合自己的欣赏经验,你认为有崇高美、欢乐美的音乐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以及音乐语言的运用上各有什么特点?

(六)课堂小结

高一音乐 音乐的基本要素教案 篇7

关键词:音乐要素、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學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与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认为小学音乐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体验为重点,也就是说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上,如何去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

一、音乐欣赏中情景变化要渗透音乐要素的变化

当我们打开音像资料第一遍欣赏音乐是,首先听到的是音乐的旋律,其次是音乐的力度是强还是弱、速度是慢还是快、然后才是考虑是有什么乐器演奏的。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很多老师讲课时,会问学生这段音乐表现了怎样的场面?学生会争先恐后的回答表现了……然后教师非常高兴得说回答的太好了、你真棒。而不再去揭示出表现这个场面的音乐要素是什么?只是来个走马观花的欣赏。在河北版音乐教材第一册欣赏《 小 象 》一课中我注重了音乐表现的情景、场面是由许多音乐要素的变化发展来的,欣赏完之后,问他们能不能听出小象来啊?他们很高兴的举手回答:有的说,听见小象卷起木头,有的说听出小象笨重的脚步声,有的说看见小象的长鼻子,后来我就让他们再听音乐,听得时候,就让学生指出现在小象在干什么呢?学生们显得非常认真,能够把小象的整个音乐形象聆听并表达出来。学生回答第一段的音乐细、轻巧。第二段的音乐浑厚、笨重、低沉。虽然学生由于学的知识少不能说出是通过音色变化听出来的,但学生明白音色的不同能表现出不同得音乐画面。

在对力度、速度这一要素的欣赏教学中,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音乐组人员经过讨论、实践、验证大胆的运用了通过学生说出以音乐要素来表现人物、场景、情景。再例如:在欣赏十一册音乐欣赏歌曲《我的祖国》那段优美的旋律与合唱部分进行比较时学生说出了独唱部分的情绪是:优美抒情的,好像在展示一副优美的画卷。另一段音乐学生则说:气势磅礴,宛如排山倒海一般。我这个时候接着问他怎么听出来的?学生回答:第一段音乐婉转动听、第二段音乐重而且快、很紧张。通过学生对乐曲慢与快得比较,轻与重的比较体会出音乐的强与弱、快于慢的音乐要素的变化。充分体现了音乐欣赏的根本是音乐场面、情境的变化是音乐要素变化的真理。

二、音乐欣赏的情绪、情感变化中要渗透音乐要素变化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情绪与情感是密切相关又相互区别的二种心理形式。但从关联范围来说,情绪比情感要更广泛。虽然当我们体验到某中情感时,总会感到具有一定的情绪色彩,但这种情绪色彩远不如情感那样稳定和持久。情感有强度和深度之分,有高、低层次之分。情绪与情感是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对音乐教学来说,不仅尤为突出,而且,还有特殊的表现内容。从音乐美的本质来说,音乐进行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同时也是音乐要素发展变化的过程,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虽无语义,但却是最生动的心灵语言,常言说;“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的开始”。 语言远远胜过其他艺术门类,其特质就是情感抒发、情感的撞击、情感渲泄、情感交流、和情感审美。

三、音乐欣赏的体裁形式中要渗透音乐要素的变化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一、二年级对音乐体裁的了解是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能够区别独唱、独奏、齐唱、齐奏。《爱劳动》是进行曲体裁的歌曲,老师在进行歌曲教学中,首先通过歌曲中的衬词:嗨哟里格嗨哟嗨嗨?..与劳动的步伐相结合来了解体验“进行曲”这一体裁,音乐与行进的步伐是统一的。聆听《跳圆舞曲的小猫》体会三拍子咚、嚓、嚓,咚、嚓、嚓的舞蹈场面,把音乐场面融合与渗透了音乐情绪、情感,音乐的力度、速度等表现要素体验乐曲的各种节奏形式与音乐体裁的关系。突出了节奏在音乐要素中重要地位。

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首先对音乐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其次欣赏者要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和了解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换句话说,欣赏者要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这是欣赏者在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四、音乐欣赏要把音乐要素贯穿到整个教学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我的观点是在音乐教学中,不能单纯的走马观花的欣赏,而是要充分揭示音乐的要素(节拍、节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而不是进行枯燥的、单纯死记硬背的知识;应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将音乐要素贯穿在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不是将音乐的各种构成元素支离破碎的讲授。要注重艺术的完整性,这正是音乐教育区别其他学科的一项重要原则。与音乐隔离开来的单纯的记忆音乐概念,讲解音乐知识是毫无意义的。

高一音乐 音乐的基本要素教案 篇8

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严格来讲,在各学习领域中,重要的只有两个,一个是感受与欣赏,一个是表现,创作和音乐与相关文化都是围绕着这两个学习领域展开的。另外,从世界各国的音乐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来看,国外也非常重视这两个领域的学习,因为人类接触音乐的主要方式就是欣赏和表现,音乐的表现包括演奏和演唱。在讲解音乐欣赏教学的具体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中有关于音乐欣赏的几个要点:

1.审美性与音乐欣赏

2011 版音乐课程标准增加了“课程性质”部分,而音乐课程性质对实施欣赏教育学具有更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新版音乐课程标准继续坚持“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审美”则更多的是跟欣赏教学相关联的。在课程标准中,以审美为核心,其实是以情感体验为中心,所以在感受与欣赏领域中,我们提到了音乐的情绪和情感的体验。

2.人文性与音乐欣赏

在课程性质人文性这一部分中,第一句话就提到“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很多老师经常在音乐之外利用文学、文字和标题来解释音乐。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新课标中增加了人文性的内容,特别阐述音乐本身的文化属性。一线音乐教师如果没有这样的认识,就可能使音乐课背离音乐本体的价值取向,从而变成其他学科的工具。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有很多老师习惯围绕作品标题进行解释,如果没有标题就不知从何讲起,我们在课标培训中也提到过这个问题,要避免对音乐望文生义的理解。也有不少老师认为只有文学、文字才叫文化,所以音乐课就变成了地理课、历史课、文学课或社会课。因此,这个问题是在人文性这一课程性质中特别强调的。

3.音乐音响的特性

有一句话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曾经两次出现,就是“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这就是说,音乐中很少有我们的生活经验,音乐本身是一种产生丰富联想的艺术形式,是一种直指人心的情感体验,它本身并没有提供我们生活中具象的生活经验。所以,老师们在进行欣赏教学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4.音乐欣赏的特征

很多人把欣赏作为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实践主义哲学曾经批判过欣赏、审美这些活动过于被动,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其实,在课程性质实践性中讲了四个方面,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传播和音乐欣赏。这几个方面都带有自己的文化背景,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都属于实践的内容。所以,音乐欣赏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但是这种实践不同于唱歌和乐器演奏,它主要强调“动于心”。很多中小学音乐教师热衷于参与性的欣赏方式,尤其在小学阶段,用身体的方式、乐器的形式、文学方式或者其他艺术形式参与欣赏。其实,音乐欣赏是从动的欣赏逐步转变为静的欣赏的过程,也就是从“身动”到“心动”的过程。参与欣赏对学生最初理解音乐是有帮助的,特别是对班级教学来说,是可以观察的。但是老师们要明确,音乐欣赏最终是要通过静的欣赏,通过用心聆听,通过与音乐对话的过程来实现。所以,到了初中和高中阶段,音乐欣赏课就不能纯粹为了动而动了。

大众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能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人。人们参与音乐活动的主要方式,一个是表现,包括演唱、演奏,一个是音乐欣赏。但是,欣赏音乐并不是盲目的欣赏,要通过教育培养他们对音乐要素的敏锐感,提升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由于音乐具有不确定性,所以每个人听音乐的感受是不同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发展这种对音乐理解的不确定性,用各种方法让学生获得自己对音乐的领悟与感受,而不是被动接受教师对音乐的理解。所以,从动的欣赏向静的欣赏转变,就是从“身动”到“心动”的转变。

因为很多人批评欣赏是被动的,所以很多老师就进入一个误区,认为欣赏课就要动,不动就不是好的欣赏课,不参与就不是好的欣赏课。其实,每个人对音乐都有自己的感觉,“心动”是心灵的参与,最终的目的是听了音乐以后内心能有所感动,有所感觉。老师们要注意欣赏课不要过于程式化和形式化,过于追求“动”,而是要关注“身动”向“心动”的转化过程。

在教学当中,让学生参与并没有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还是有必要通过参与的方式帮助他们获得音乐体验。但是,教师还是要考虑欣赏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其实,“动起来”是非常外在的,它仅限于对节奏、速度的一种理解,而不是音乐的全部。年级越高的学生越应该注重内心的参与,所以在高年级欣赏课上一定是要在内心参与上下功夫,关注音乐的细节。

5.音乐作品的内容

有一个问题始终在争论,就是音乐作品的内容到底指什么。有些人认为是音乐之外的一些情境,或者是一个故事,或者是一种生活经验,或者是作品标题所提示的一些内容。还有人认为音乐内容主要是人体验到的一种情感,或者是音乐的形式要素。这些说法各有各的道理,但是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我们支持了形式要素作为音乐作品主要内容的观点。通过生活经验和生活现象对音乐产生的共鸣和理解是个体化的行为,不能成为主要的学习内容和追求目标。理解了这一点,就可以一改我们传统音乐欣赏教学的基本做法,取得更好地教学效果。这是对音乐作品本身的认识,也是音乐课程标准修订中提出的对音乐本体的学习和认识的基本要求。

一、什么是音乐要素 在用音乐的思维方式学习音乐的时候,就不仅仅要关注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这么简单了,而是要把这几个方面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织体、曲式等等。这些就是音乐要素,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习的内容。

老师们不应仅局限于对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的讲解,而是更应该关注这些要素逐渐发展的内容,包括节奏、旋律、和声、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等。把理论知识与音乐实践结合起来的时候,音乐作品的深度就被挖掘出来了。

二、如何关注音乐要素

年龄越小的孩子就越能关注到力度的大小,速度的快慢和节奏的变化,所以这些音乐要素教师可以从低年级就开始引导学生进行关注。至于旋律的高低,可以稍微晚一点再加入进来。初中以上,就可以深层一些,关注到和声、曲式、调式等方面的内容。音色是从小就可以进行分辨的。乐器的学习是一种经验,在经验当中获得过,学生就能有所记忆。当然,音色本身并不是孤立的,音乐欣赏是欣赏综合起来的音乐要素。对于音乐本身,如果没有听众,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存在,它就只是一个作品。有人去听,但不同的人去听,就会获得不同的音乐感受了。

1.音乐语言

音乐不是世界上通用的语言,它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每个音乐作品中都蕴含着它自身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认同。在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传播不同音乐文化中的音乐,这也是我们的一个目标。教材建设者把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提供给学生,而不是提供同样类型的音乐作品,就是这个道理。音乐不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从这个层面来说,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除了弘扬自己本民族文化之外,还要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音乐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不是了解风土人情,建筑,生活习惯,生长环境,而是了解音乐本身,了解音乐的语言。

2.音乐情感

音乐直指人的心灵,音乐本身是有情感的。以审美为核心、审美教育、情感教育、情感体验的培养,其实是以情感体验为核心的。演唱、演奏和欣赏的最终目的也都是为了体验音乐中所蕴含的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时代的人类情感。

音乐没有具体的情感,也就是说音乐中没有确定的情感。在教学当中,很多教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个作品表达了什么?”学生的回答只能说明他个人的反应,并不代表这个作品固定的情绪和情感。当然,一首作品可能会有一个大家都倾向的情感,比如欢快的,或者悲伤的。

音乐中的情感从哪儿来?音乐中的情感是听赏者被唤起的情感,所以要调动学生,体验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影响情感的是音乐基本要素,对情感的判断,是人的本能,不需要教育来获得。但是对情感的丰富体验,是需要通过教育来获得的,因为他需要有对音乐要素的敏锐感知能力。

三、如何用音乐的思维方式学习音乐 1.深入理解音乐要素含义

关于音乐要素的构成,2001版音乐课标中是六个要素,2011版音乐课标增加了节拍和调式,这些都是广义的要素概念,不是狭义的。音乐欣赏者首先要把音乐的问题搞清楚,老师们不要经常拿一个广义的概念来提问。在教学过程中,对音乐要素的认识要清晰。一个作品中有典型意义的要素并不多,如果说这个作品中有八个要素,那么并不是这八个要素都具有特点。

2.善于发现有独特性的音乐要素

敏锐的感受音乐要素,而且是独特的感受,这个“独特的”就是要求欣赏一个作品的时候,要理解这个作品中音乐要素的独特性,只要掌握住这个原则,欣赏课就没有上不好的。一个作品中有独特的要素特点,但并不是所有要素都有特点。音乐课标感受与欣赏部分提到音乐风格的问题,音乐风格就是音乐要素的独特性,音乐要素的独特性构成了音乐风格。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音乐作品中有独特表现性的音乐要素。

教参会给老师带来许多引领和启发,但是老师们不能完全依赖教参进行备课和教学。李存老师是在教参的基础上,关注教材本身,再通过研读总谱来备课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聆听、关注总谱,深入的研究作品,带给学生更多的是音乐本身的体验感受和相关的文化,挖掘的是作品的内涵。

四、如何从音乐要素入手欣赏音乐 1.记住音乐主题

音乐欣赏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学生在听过音乐作品以后,要能记得住音乐的主题,再次听到的时候能知道自己听过,老师讲过。其次,能说出这个音乐的特点和一些相关的时代与创作背景。

音乐最大的特点就是百听不厌,所有艺术形式当中只有音乐具有这种特点。无论是看小说、看舞蹈,还是看电影,看得多了都会厌烦,五遍之上不会有人再主动想看了,但是音乐听五遍是远远不够的。音乐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测试,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任何音乐作品听90次之后就永远不会忘记了。所以,音乐经验的积累代表一个人音乐素养的基本状态,而音乐经验的积累是通过听来获得的。为什么记住主题是第一位的?因为对音乐修养来讲,储备音乐经验是第一位的。

一个人的音乐素养跟音乐经验的积累有直接关系。这个人很有音乐修养,音乐素质很高,但是他只知道理论和道理,这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大众来说,头脑中积累的音乐主题越多,就代表着这个人的音乐修养越好。记住音乐主题,甚至可以唱出许多交响乐的主题,就说明一个人很有艺术修养,而且很有音乐文化。当然,一个人不可能把所有音乐作品的主题全都记下来,因为这太难了,特别对于大型音乐作品,例如交响乐,主题不止一个。对于欣赏者来说,能记住这些主题就真的是有音乐修养和音乐素养。但是,如果记住很多曲名,但记不住主题,就没有什么意义了,特别是在经典音乐当中,主题的创作是首位的。

很多年轻人愿意听流行歌曲,流行歌曲中最具有表现力的一句,会在音乐中多次重复。所以,大家记住主题的方式肯定是通过多次的重复来记忆。一些流行歌曲的主题就是通过反复和弥漫的方式让大家记忆深刻的。

用什么方式帮助学生记住音乐主题是音乐教师的任务,教师需要运用一切方法,一切手段,让学生熟记音乐主题。首先,教师应该研究音乐内容,因为教师要传播的就是音乐内容。有很多老师让学生动起来,学生就完全为动而动,完全不听音乐。其实,动的本身就是为了关注音乐,如果教师设计的参与活动和音乐主题没有关系,学生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身体行为上的时候,就会忽视对音乐的持续关注,那么这个参与活动就是无效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所以,老师一定要明白参与本身只是一种手段,一种方法,内容才是要永远放在首位的,因为内容永远比形式重要。

音乐和其他艺术形式不同,音乐作为时间的艺术,对人提出的最主要的要求就是要有好的记忆能力。因为时间的艺术是稍纵即逝的,所以必须有良好的音响记忆能力。记忆的是音响,不是乐谱,音响是可以分辨的,不仅要记住旋律,更要记住它的音响。

对一个人来说,审美能力的体现是在头脑中记忆高质量的音乐,一个人能记住高质量的音乐才可能有很高的审美能力,很高的音乐修养。当我们评价一个人唱歌唱的好不好,乐器演奏的好不好的时候,是因为在头脑中有了一个好的标准。如果今天听到的二胡演奏你认为是你有生以来听到的最好的,那是因为你拿头脑中记忆的标准和音响来衡量你现在听到的这个音响所得出的结论,这也叫做审美能力。

记住主题和音乐本身的特点有关系,因为音乐是时间艺术,所以记忆对音乐来说至关重要。没有记忆就没有音乐,没有记忆力的人就无从谈起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所以记住两点,一是记住音乐的旋律,这是经验积累;另一个是记住音响的质量,这是审美的标准。

很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总是拿着乐谱让学生唱,从真正意义上来说这只能作为手段,其实记住音响比记住旋律更重要。也有不少教师在欣赏教学中解决学生的识谱问题,这种在实践中解决识谱问题的方式是非常好的。但是,这种识谱和记忆主题还是有差异的,利用欣赏课来解决识谱问题也不是欣赏教学的基本要求。老师们理解的课标精神经常和我们所提倡的相距甚远,看着乐谱本身记住的主题和在音响当中记住的主题是不一样的。我们在唱主题的时候,脑子里可以有谱子,但是重要的不是谱子,而是它的旋律。

音乐主题是一个音乐作品的标志。作曲家在创作的时候,首先要创作的就是音乐形象,就是音乐主题。这也是所谓的高雅音乐、传统音乐的创作特点。流行音乐的创作方式和经典的音乐创作方式不同。流行音乐开始几句的旋律通常不太容易记忆,但在高潮处一定会出现一个特别能让人记忆深刻并能打动人心的旋律,这是流行音乐的创作特点。经典音乐和高雅音乐一般要先写好主题,然后围绕主题进行发展。教师的价值取向是传播者,并以传播高雅音乐、经典音乐和传统音乐为主,基本不传播流行音乐,这些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创作方法是不一样的,所以记住主题显得格外重要。

2.听出主题变化

大型作品的音乐主题,一般都有一个原型,之后是各种各样的变化。能够听出主题变化,始终抓住主题,也是非常重要的。

为什么要听出主题变化呢?因为经典音乐、高雅音乐和传统音乐中,一个主题呈现之后,一定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变化。那么,音乐主题是靠什么来发展变化呢?就是通过音乐要素的变化。变化了以后带来了什么呢?带来了情绪情感的不同体验,这就叫音乐学习,是从音乐的审美角度来理解和感悟音乐的。

首先,作为教学,记住主题是一个基本的要求,而听出主题的变化则是人的一种能力。音乐有主题,主题会变化,要听出是主题的变化,还是主题的发展,或是新的主题,这就是在培养人的音乐欣赏能力。相反,这个过程中人的音乐欣赏能力也就形成了。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可能不知道,但老师要让他们听的出来,要在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听出主题的变化。比如讲《梁祝》,《梁祝》有爱情主题,很多老师一讲就是爱情主题,这对音乐教学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其次,这种说法是有风险的。因为音乐是非语义性的,爱情主题是人们后来加上的标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的是间接经验,而直接经验是听完音乐作品的第一感受。这就用概念对学生自由的理解音乐造成了束缚。数理化传递给人们的是一种间接经验,但和数理化不同,音乐教学是所有学科教学中唯一一个需要获得直接经验的学科。

听出主题变化是学习音乐的要求,并不是只知道作品标题和背景就可以了。听出主题的变化实际上是听出音乐要素的变化,听出音乐表现手法的变化。美国音乐课程教学中也提到,音乐教学中,记住主题只是一般性目标,听出主题变化才是我们要进一步完成的任务,是更深层次的要求,是深层次理解音乐作品内容的要求。听出主题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但听出主题变化则是需要我们通过教学才能实现的。

3.听出体裁结构

李存老师在给学生上音乐欣赏课的时候,不说音乐结构,但是在肢体上给予提示。这里就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用肢体来帮助学生分析音乐作品,所以学生能直接获得情感体验。音乐教师的语言是“金”,在上课的过程中很多时候用肢体语言表述会比语言陈述效果要好得多。肢体语言是音乐教师的第二语言,充分利用肢体语言往往会获得出其不意的效果。有时侯学生也会模仿老师的动作,挥一挥效果就出来了。我们过去所说的民歌体裁、交响作品体裁、民族音乐体裁属于知识范畴。在欣赏教学中,体裁既是知识,也是体验。这里所讲的音乐体裁,不是高师教育里所讲的音乐形式,需要把结构讲得特别清晰,分析的很细致,包括几个乐句以及乐句之间的关系。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作品体裁结构本身就是一个知识,不是说这是民歌、这是进行曲、这是戏曲等等,它不仅仅是一个概念问题。老师们在教学中应该注意音响和概念相统一的原则,并不一定要求学生写出具体的作品结构,但是要听出这些部分的变化,把它变成一种审美的要求。因为音乐结构的变化其实就是音乐情绪的变化,或是情感的延续与对比。结构本身是知识,结构很清晰,就是通过听赏、体验的方式以及运用肢体语言传递给学生,这样内容、过程、目标、方法就都具备了。李存老师的课始终跟音乐紧密相连,整个过程没有离开过音乐本身。这就是概念和音响相统一的原则。

其实,上音乐课很简单,是我们教师把它复杂化了。学生主动感受了印象才会更深刻,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做的很好。所以,体裁跟音乐的内容是相关联的。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采用不同的方式,采取不同的角度是可以得到不同的认识的。虽然体裁结构属于知识的范畴,但是它是通过音响来体现的。

高一作文:音乐的魅力 篇9

音乐像黑夜里的烛光,像朗空中的明月;像清晨的露珠,像黄昏的余晖;像春天里的微风,像冬日里的火炉;像亲切的问候,像甜蜜的微笑;像恋人的心扉,像母亲的抚摩;像久别重逢者的狂热拥抱,像依依惜别时的绵绵回望……音乐的魅力,让我无法抗拒,让我深深沉醉。感受音乐,就像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灵魂在与我的心灵亲切交谈。

已经很久没有这样抚摸音乐,同时也被音乐抚摸了。我蜷缩在自己的世界里,闭上眼,细细品味,静静倾听,她款款而来,丝丝萦绕,袅袅展开,一遍又一遍……听吧,一曲《雨打梨花深闭门》正把你包围,那低沉哀婉的旋律触动着你的心。旖旎,婉约,无奈,有些缠绵,有些忧伤,缭绕,挥之不去,挥之不去的是那无尽的忧伤和缠绵。于是,你心里最柔软的地方,被她轻轻巧巧,不费周折的俘虏了;你骨子里的那份孤寂,也慢慢弥漫开来,整个的被湮没,被沉浸……听吧,一首《悲怆奏鸣曲》正把你笼罩,开头那充满悲怆情绪的旋律中透露出一丝坚定,绝无儿女情长似的缠绵悱恻。接着那如歌似的慢板,温馨而虔敬,如同抒情的无词歌。第三乐章的旋律洋溢着青春的明快和不可抑制的生命活力。于是,贝多芬那对命运的激愤之情和刚毅不屈的气度会使你热血沸腾。听吧,一支《站台》正在你耳旁跳动,音乐已化作一个个精灵,激动着你身上的每一个细胞!感受到了吗?血液正在燃烧;听到了吗?心跳正在加剧。于是,你在不知不觉间跟着音乐的节拍翩翩起舞。

一个人,静静的坐在房里感受音乐——享受;一个人,静静地走在湖畔感受音乐——享受;一个人,静静地站在竹林里感受音乐——享受。我的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是:空气、水、书和音乐。这似乎有些夸张,而音乐,在我心里,的确如阳光般,不可或缺。因为它就这么神奇,悲伤着你的悲伤,快乐着你的快乐,幸福着你的幸福。

高一音乐课件 篇10

1、知识目标:能认真听赏音乐作品,并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2、能力目标: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探讨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通过哪些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并与全班学生一起交流、归纳;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出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从而更深入地探讨、挖掘民族音乐,加深对少数民族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等关系的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及课件、电子琴、手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依据听到的音乐片段,利用手边可发生的物体为音乐伴奏。说出自己的感受

二、进入新课

1、 出示我国地图:让学生了解蒙古、xq、xz的地理位置,思考这三个民族在我国各少数民族中的重要性

2、 蒙古族音乐学习

①、欣赏长调民歌《辽阔的草原》

思考:乐曲的旋律、曲调、节奏等音乐要素的特点以及长调歌曲与蒙古族人民生活之间的联系;

②、欣赏短调歌曲《嘎达梅林》

自主学习:通过与长调的对比,归纳出短调歌曲的特点

③、播放创作歌曲《赞歌》

体会创作歌曲中长短调的结合,深刻感受民间音乐在创作歌曲中所起的作用

④、播放马头琴及呼麦的视频片断,多方面了解蒙古族音乐

⑤、总结蒙古族音乐特点

3、 藏族音乐

①、音频欣赏《宗巴郎松》,老师伴舞,请学生说出该曲与蒙古族长调的区别

分析该曲的音乐要素及其音乐产生的背景以及藏族人民的生活

②、了解藏族代表乐器:扎木聂

4、 xq维吾尔族音乐

①、播放手鼓演奏视频,请学生尝试敲击,并请全班学生一起学附点节奏及切分节奏

②、教师弹奏,学生继续敲击节奏

③、聆听《达坂城的姑娘》寻找乐曲中附点及切分节奏出现的地方,并着重训练

④、欣赏《十二木卡姆》

⑤、课件总结xq音乐的特点

高一音乐教学反思 篇11

学生的合唱观念淡薄,缺乏发声,对声部和谐的感性体验和合唱成功经验,因而兴趣不高。既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提高学生能够清晰的演唱好多声部合唱歌曲,合唱教学让我亲身体验到了,它真是一门既要持之以恒、又是一个难度较大的教学。我想如何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和声训练呢?我今后将从以下几方面去进行:

1、先唱准单音,及带有升降记号的单音。

2、先学唱简单的二声部练习,在掌握好的基础上在唱多声部练习。

4、多采用“干扰”听觉练习

5、多听辨旋律

6、多欣赏好的合唱作品。

7、在合唱课上开展声乐擂台赛。一个合唱节目,它不是任何一群人的歌唱都可称之为合唱团,名副其实的歌唱团是一个应充分掌握那些必不可少的合唱技巧和艺术表现手段,以表达作品中所蕴藏的那些思想、感情和思想内容。合唱应该避免歌星式的表演形式,而应强调共性。

童声合唱以其高雅、清纯的艺术魅力和广泛的普及性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教育论文《合唱教学训练》音乐课教学反思》。实际上,训练学生用童声合唱,在指导学生发声的技巧方面,许多学校还有一定的困难。一些学校的合唱队往往不大注意少年儿童发声的特点,不懂得怎样合理、科学地使用嗓音,常常是随教师或歌曲的情绪高声喊唱。少儿时期孩子们的声带是娇弱的,这种唱法对其嗓音发育很不利。另外,这种歌唱方式缺少色调变化和层次感,声音炽白、不柔和,使童声合唱缺乏协调性,破坏了合唱优美、动人的童声美感。通过多次观摩学习,我对童声合唱的发声技巧有了一些了解。我认为:

1、运用“轻声”唱法,能形成正确的发声状态。“轻声”实际上是人体各发声器官协调地发声的基础,这种发声有它的形成条件和发展步骤。“轻声”的合唱训练,有效地克服了发声状态中不必要的紧张和僵硬。总结其中的规律,遵循它生成的过程去发展童声合唱,对防止学生的喊唱,形成正确的发声方法是相当重要的。因此,在合唱训练之前必须要做好放松练习。如打呵欠,长叹一声,让喉咙打开,颈部放松,气息流畅自如。

2、训练正确的气息支持,形成气声结合的歌唱状态。学生唱起歌来有时感到气力不足,容易用胸部呼吸去歌唱,这样,容易出现气僵、喉紧的现象,导致声音不稳定,歌唱不流畅。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呼吸方法。在同一首歌中,教师也要确定要呼吸的地方,使学生形成声音的共性。因此,在歌唱之前教师指导做一些呼吸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音乐组计划高一下学期 篇12

音乐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

本期学校工作以计划为依据,本着开拓、务实、改革、创新的原则,围绕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开展音乐备课组工作,不断提高我校音乐教学质量,使我校的音乐教育教学工作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将道德养成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音乐教学之中。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学科教材以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为主,主要是培养学生欣赏和鉴别分析音乐能力,欣赏是本期教学重点,结合欣赏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人的素质培养,紧密围绕高中音乐教学模块,体现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本期教学内容: 民族器乐合奏,说唱音乐以及常见的音乐体裁,其中民族器乐分为:(1)丝竹乐与吹打乐;(2)民族管弦乐,说唱音乐分为弹词、大鼓与丝弦。常见的音乐体裁包括进行曲、小夜曲、船歌、摇篮曲、舞曲、变奏曲、回旋曲与奏鸣曲。通过欣赏,培养学生热爱中、外一些优秀歌乐曲,养成他们聆听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三、学生现状分析 :

1、学生音乐艺术活动参与面不广,自主学习收集资料,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经验不够。

2、合作意识不强,学生个性发展不突出,艺术潜能没有得到全面开发,对音乐活动缺乏关注和参与。高中的学生已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但他们普遍不愿自我表现,两极分化严重。针对不同班级不同学生将采取多种灵活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其学习热情为主要目的,培养其创造和分析音乐能力,而且培养音乐特长生也是本期教学重点。

四、任务和目的(本期备课任务:怎样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1、规范音乐课堂教学,音乐教师要切实整合教学资源,把握音乐教学的关键所在——围绕音乐展开教学。

2、加强音乐学科的教学交流与课题研究,鼓励全组教师积极撰写音乐教学论文与课例,培养青年教师,夯实学科组中坚力量。

五、教学工作措施

1、积极推广学校艺术教育教学成果,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树品牌教师,使学校音乐学科教育课程改革得到持续、有序发展。

2、组织本学科组成员编辑高中音乐鉴赏课优秀教学设计、课例、课件集,形成我校高中音乐教改资源共享。

3、采用有效的学习型教研方式,开展专题研究,重点研究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音乐高考,不断更新教师观念,不断改善教学行为,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六、实施方案

1、多介绍优秀曲目给学生听,让他们了解音乐是多样化的,世上除了流行音乐外还有许多陶冶人情操的好音乐。

2、适当选择好的流行音乐给学生听,借助他们热爱现代电子音乐的热情,提高他们分析音乐的能力。

3、多开展一些课余活动,如排舞、合唱比赛等形式多样化的娱乐节目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并从中选拔优秀的音乐人才进行培养。

七、新教材培训,促进新课程的实施

1、积极做好新课程培训工作,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针对新课程实验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认真研究对策措施,积极组织并参加省高中音乐课改培训工作。

2、认真组织学习新课标高考大纲,关注音乐教育的发展,关注高中音乐新课标的要求,切实整合教学资源,研究教育动态。

八、教研教改

1、以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相结合的教研方式,开展以说课—上课—反思—评课形式进行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2、完善评价机制,采用“基础+专业”的考试方式,促使学生在高中阶段自觉提高音乐审美欣赏能力,促使学科教育教学尽快接近新课程高考大纲要求。

3、以音乐活动为载体,展示校园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贯彻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课内、课外艺术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艺术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等综合能力。

九、课外活动 :

1、课外活动贴近生活,成立各种音乐活动小组,重视音乐实践,培养学生创造音乐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2、尽量组建立二团一队(合唱团、管乐团、舞蹈队)活动团队,丰富校园音乐文化氛围,因势利导,活跃学习空间。

十、基本情况

本组音乐教师教学工作热情高、事业性强,热爱本职工作,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能够进行大胆尝试,锐意创新。

十一、周工作安排

第一周:制定本学期高一音乐组工作计划,音乐鉴赏课讲解期末试题~!第二周:安排本学期备课组活动要求。

第五周: ①高中音乐鉴赏模块教学专题探讨 ②课外活动。学校一周一课一研 第六—八周: 课堂教学,规范学生专业学习行为。

第九周: ①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探讨 ②观课、议课

第十周:专业期中检测

第十一周:高

一、高二专业生教学

第十二、十三周:①前段学习情况总结 ②教学资料、特长生资料归档管理第十四、十五周:课外活动小组器乐教学

第十六周:期末教学活动

第十七、十八周:①期末检测 ②艺术器材清理

第十九周:期末总结、长清中学高一音乐备课组

张娟

2012年2月22日

a教学目标:

1、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2、突出艺术学科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3、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爱好与爱好,把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欣赏方法,开阔视野,启迪聪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b教学要求 音乐欣赏教学应以聆听音乐为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使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实践活动中熟悉、理解、鉴赏音乐。

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音乐审美活动。

2、利用各种现代化的、直观性的音乐教具与学具,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听觉审美感受。

3、课堂欣赏教学与课外欣赏活动(音乐会、音乐欣赏讲座、教师推荐的音乐作品录音等)有机地结合,充分发挥欣赏教学对课外欣赏活动的指导作用。c教学措施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1、强化治理,突出重点,抓住高考生命线

2、树立坚定的事业心,虚心好学,努力提高专业水平

3、加强教研教改,注重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4、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d教学内容

1、欣赏民歌、艺术歌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歌剧、舞剧音乐、器乐曲、室内乐、交响音乐等音乐作品。介绍有关音乐常识。

2、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了解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调式、织体、曲式等及其表现作用。

3、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外不同历史时期音乐的风格流派、艺术成就及其发展变化。

4、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了解音乐的功能及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的关系。教学内容要求

5、欣赏内容是中外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体现作曲家及其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经典性原则。

6、欣赏曲目的选择重视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以弘扬祖国的优秀音乐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7、注重学习世界各国、各地区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上一篇:沟通生活抒情随笔下一篇:《可贵的沉默》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