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家庭困难学生的关爱

2024-12-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对家庭困难学生的关爱(推荐9篇)

对家庭困难学生的关爱 篇1

关爱帮扶困难家庭

5月29日上午,为庆祝计划生育协会成立三十二周年,耒阳市大义乡举行“关爱贫困母亲,帮扶困难家庭”为主题的捐赠活动。为了响应这次活动,大义乡民营企业家周跃鹏先生累计出资6万元对大义乡的计生困难户进行了帮扶,并对活动现场的29名计生困难户发放了慰问金。在5·29计生协会活动日期间,大义乡还组织了党政领导、联村人员深入计生贫困家庭走访慰问,让计生困难家庭感受到了实行计划生育的优越性。

据了解,该乡通过采取对计生困难户奖、扶、补、免等方式,积极开展对农村贫困计生家庭的结对帮扶,对计生困难户采取帮扶贷款、提供致富技术、直接资金帮扶等措施,有针对性的进行帮扶,使一部分计生贫困家庭走出了困境,去年,该乡仅干部结对帮扶联系的120名计划生育困难户,通过惠农支农政策倾斜,帮扶资金就达32000余元。

对家庭困难学生的关爱 篇2

据相关调查, 高校贫困生人数约占高校学生总数的5%~7%, 生理上已经成熟的他们, 心理活动却处于一生中发展变化最为激烈的阶段。“贫困”的环境使贫困生比同龄人更早地感悟到自立自强的深层内涵, 他们更懂得自尊自爱, 在独立、自主、判断、适应能力方面都显优势;同时“贫困”的环境又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影响。自卑和抑郁是特困生心理问题的突出方面, 由于经济上的重负导致心理上的负担, 加上遇到困难时不能较好地调整心态而造成自我否定, 逐渐形成抑郁心理, 缺乏年轻人的活力和朝气。

贫困生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贫困学生能够刻苦学习, 并且其中相当一部分同学能获得奖学金, 但仍有7%左右的贫困生厌学, 有考试不及格的现象。经济的困难使他们懂得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 现实的难题又使他们长时间地处于心理紧张和焦虑的状态。经济的拮据, 导致了物质生活的匮乏, 使他们在身体、心理上都受到很大的创伤。贫困生都有融入群体的强烈愿望, 都希望得到周围环境的支持, 但却不愿接受别人的同情和怜悯, 在人际交往和群体活动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除人际交往问题之外, 贫困生的问题行为还有学习失败、出走、旷课、偷窃等。据统计, 因学业不良而留级、退学、结业的学生中, 存在经济困难问题的学生比例明显偏高。其他经常无故旷课、出走、偷窃等情况也时有发生。无疑, 贫困给莘莘学子带来了生活上的困难, 但解除他们的“精神贫困”, 安抚他们的心灵创伤却更为重要。

人文关怀, 是以尊重生命和维护健康为基础, 尊重和保护人性和人权, 细心呵护人的生命和健康, 维护人的独立思想和人格, 创造一切条件让人活得有尊严。重视对高校贫困生的人文关怀, 对促进贫困生的自身发展、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强社会的和谐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贫困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的措施

1.掌握思想动态, 促进自我完善。

加强对贫困生进行人文关怀, 首先要及时掌握贫困生的思想动态。新生入校后可以通过问卷、表格等方法掌握贫困生的基本情况, 对家庭背景、思想状况和学习情况等进行详细记录, 并建立健全贫困生档案。其次, 要多深入贫困生的学习生活, 以“朋友”的态度和方式接触他们, 宽容、真诚、平等地和他们交流, 倾听他们的心声, 了解他们的思想和生活状况, 及时给予引导、鼓励和帮助, 让他们充分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此同时, 本着对贫困生人格与尊严的尊重, 让他们在平等的交流中获取信息, 在坦诚的讨论中得到启迪, 在独立的思考中有所提高, 切实体验到积极主动参与的价值, 进而自觉地进行自我完善。

2.解决心理问题, 塑造健全人格。

贫困生是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是大学中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 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更需要关注。在思想上, 我们要充分认识心理咨询对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性, 依靠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 配备专业的咨询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定期开设心理咨询课程和讲座, 开展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 着重帮助贫困生从道理上认识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掌握心理调试以及消除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 完善个人品质, 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要将团体辅导和个别心理咨询相结合, 通过组织团体辅导与行为训练来解决贫困大学生中存在的某些具有共性的心理障碍。通过个别心理咨询引导他们树立自信, 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 鼓励他们进行改善人际关系的尝试, 指导情绪调控等, 以降低心理焦虑水平。

在建立心理服务网站的同时, 扩大心理咨询队伍, 提高专业化水平。开展网上咨询, 旨在利用网络的虚拟空间使一些不愿抛头露面、自尊心强的贫困学生能够得到心理咨询和心理解困。扩大专业队伍, 使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班主任, 也掌握心理咨询的知识和有效方法, 针对贫困生的心理问题, 有效地开展工作。

3.关注交往需求, 提高交往技能。

贫困生有与人交往的欲望, 但怕遭到同学的轻视和拒绝, 而怯于参加集体和社交活动, 行为孤僻、冷漠, 形成心理封闭, 甚至导致信心丧失、自我否定、自我拒绝等自我意识的偏离。这就要求我们关注贫困大学生的交往动机, 使对他们的教育从原有的“政治氛围”向“情感氛围”转移, 努力营造对贫困生理解、尊重、信任、关怀的和谐集体氛围, 使他们感受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而健康愉快地成长。发挥学生党组织和团组织、社团、班级、宿舍的积极作用, 通过各种爱心活动, 为学生营造一个团结友爱、相互关心、和谐融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鼓励贫困大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同学, 增进相互了解和理解, 密切同学间的关系, 帮助贫困生走出封闭,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4.重视自我发展, 树立自立意识。

积极对贫困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帮助贫困生正确、冷静地分析困难, 引导他们勇敢面对暂时的经济困难, 变压力为动力, 形成积极、乐观的性格, 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树立优秀贫困生的典型形象, 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和切身体会, 让其他同学加深对贫困的正面认识, 以榜样带动人, 以精神鼓舞人, 营造“贫困中成长起来的优秀大学生更光荣”的氛围。通过这些典型的宣传, 一方面激励陷入困境的学生走出困境, 同时引导贫困学生根据自己的客观情况确定发展目标。另外,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自强实践活动, 如科技创新、科技作品、学习竞赛、论文等, 使贫困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果, 在获得成果的过程中增强自信、自强、自立意识, 从而不断激发自己开拓进取、奋发向上。

对家庭困难学生的关爱 篇3

摘要:在最近几年,全国各个中职学校对如何正确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并没有建立一套统一的、有效的、科学的认定机制,使得中职学校贫困生认定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的影响到了中职资助工作的开展,使得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得不到及时的、应有的资助,部分的资助资源没有真正的落实与应用到家庭经济困难得学生身上,直接背离了资助的本意。本文主要是对永州市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的分析与研究,为相关部门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更好的完善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确保中职资助的公平性和精准度。

关键词:永州市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思考

1.前言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系统的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制度,永州市政府、社会团体以及爱心人士等对永州市各个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也在逐渐的上升。为了贯彻落实好我国相关的资助政策,本文对永州市中职学校的学生资助管理工作进行一个调查与了解,发现部分学校在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存在些问题,造成了资助的不公平,甚至有少部分家庭经济确实十分困难的学生并没有得到资助,还有的是少部分经济不困难的学生通过认定机制的考核获得了资助,其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建立一套适合中职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机制。因此,本文在此对这部分的内容进行一个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2.研究的相关概述

2.1研究的意义

目前,永州市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作为一项以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工作,还没有一个定性的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永州市中职学校资助的公平性,从而造成了一些该被认定却没有通过认定,不该被认定的却通过了认定的结果,导致部分真正困难的学生得不到应有的资助,使有限的资源落到了家庭经济不困难的学生身上。只有进一步建立健全永州市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机制,才能够有效的对中职资助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营造一个和谐、公平、诚信的中职资助环境。

2.2研究的目的

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是做好中职资助工作的必要条件与重要基础,本文主要是通过加强对永州市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的分析及研究。为相关部门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更好的完善永州市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认定体系,解决家庭经济真正困难学生的经济问题。有助于促进社会、学校、学生更好的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最终使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来自国家、社会的温暖,以提高永州市中职资助的精准度。

3.永州市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的现状分析

3.1永州市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概况

关于永州市2013-2015年在校的中职学生总人数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的基本情况,为了确保情况与制定出更好的对策,对永州市的数十所中职学校进行了调查。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最近三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以及规模等变化幅度并不是非常明显,基本上处于同一个层次。以下是关于本次的调查情况,如下所示:

以上就是永州市部分中职学校三年的调查统计结果,这些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具备以下这些特点:在性别结构方面上,女生的比例稍微高于男生的比例;在地域结构方面,永州市南六县的学生比例高于北五县学生的比例等。总的来说,其具体的情况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认定的标准。永州市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照困难的程度划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与等级,就是A类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B类,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目前,永州市已建立了永州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平台,作为学生受到资助的基本前提条件,也为精准资助创造了条件。

第二,认定程序。永州市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一般是在每年的十月份开展。其认定的工作对象通常是刚进入学校的新生。如家庭出现了突然的变故,学生可以临时申请困难认定。其认定的具体程序与机制如下图所示:

永州市中职学校认定程序与机制图:

3.2永州市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不完善的地方

3.2.1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无法进行合理与科学的界定

永州市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自全市不同的地方,一些家里离学校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可以通过家访的形式进行一个真实的调查与了解,从而对其困难等级进行界定。其他一些远一点的学生的真实情况就比较难去了解,只能够根据其出具的调查表以及相关的证明来进行一个最终的判定。由于学生开具的证明只能够证明其属于当地的贫困生,但是是否归属于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得学生还无法进行界定和鉴别。这也是我国绝大部分学校认定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难题。

3.2.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所需材料的可信度较低

根据对永州市中职学校的调查发现,在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认定的过程中,主要是以学生出具的贫困证明为最主要的认定材料。但是,学生出具的贫困证明的真实性不高。根据对学生的采访得知,有的学生因为家庭和村里的干部、领导等有一定的关系,就可以随意盖章。并且有部分的村委会在对学生提交的家庭经济困难得申请表格审核不严格,对具体内容的真实性调查不足。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从而造成了贫困证明十分容易得到,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真假难辨。

3.2.3班级民主评议缺乏公正、客观的评价

永州市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过程是由班主任组织部分任课教师和班委会成员组成的小组进行民主评议的一个过程。在新生入校阶段班主任对学生情况不够了解,而对已充分了解学生的班主任和班委会在评审过程中又容易夹带私人感情色彩,况且有的同学与班上的其他同学相处一般,出于心理自卑不敢告诉同学们自己的真实家庭情况,更有些学生虽然家庭经济不困难但因为与同学之间关系较好,也能申请到贫困生指标等等,这些原因都造成班级评议不够公正和客观,甚至不能如实的反映真实问题,造成学校认定结果的准确率不高,缺乏一定的公信力。

3.2.4认定工作实施中标准不够规范

我国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分类总共有两种:特别贫难、一般贫困。按照有关文件中规定,能够支付起在校期间所有的生活费,但是又存在一定困难的属于一般贫困的范围;完全无法承担在校期间学习生活费用的属于特别贫困范围。但是这种界定是非常模糊的,并不能够有效的指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我国并没有制定统一的指标与量化的标准,所以目前中职学校在认定贫困学生的实际工作中只能够灵活认定。但是每个学生的情况又不相同,因此建立一套统一的认定标准是贫困生认定工作标准不够规范的主要原因。

3.3.5学校认定机构设置与人员的配置不合理

由于我国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的不断加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在中职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与地位越来越突显。但目前,永州市各中职学校资助专员的工作非常的复杂与繁琐,学生与资助专员之间的人数配比严重失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时常被资助专员的其他工作所埋没,资助专员在资助工作开展过程中缺乏创新,从而导致中职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不到位,效果并不明显。

4.完善永州市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的对策

4.1教育行政职能部门应当实行监督,建立学生意见反馈机制

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对学生资助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建立意见反馈的渠道。由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生活、学习是比较密切的,所以可以得知彼此的信息,比如平时穿什么衣服,用什么手机等等,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监督反馈、沟通机制,有效的对学校资助进行管理,促使资助的公平性。监督机制的建立,可以强调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作用。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和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建议与想法,回答学生关于资助方面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效率。

4.2教育行政职能部门应当开展实地走访,建立家访核查机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直以来都是中职学校资助工作的主要对象,对该对象的认定、核查、走访等是核实资助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有针对性的对中职学生受资助情况进行走访调查。开展走访调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加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家庭经济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资助工作。在走访调查中,虽然不能够将学校的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走访到位,但是可以通过随机、实地走访工作的开展,极大避免与杜绝弄虚作假的行为,可以更好的促进中职学生资助工作的顺利展开,维护贫困学生的切实利益。

4.3教育行政职能部门应当严惩弄虚作假,建立诚信追究机制

经过对永州市中职学校学生的实地调查之后,我们发现目前中职学校贫困生认定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建档的问题、甚至还有弄虚作假的现象等。为了有效的避免与杜绝该种情况的发生,教育行政职能部门要建立一套诚信追究机制。如果发现学生存在这种不良行为,取消其资助资格,情节严重的交给学校严肃处理。教育行政职能部门通过建立该机制,可以有效的提高资助育人的效果,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保障教育的公平性。因此,永州市教育行政职能部门要加大诚信资助的宣传力度,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杜绝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育人环境。

5.结束语

本文主要是针对永州市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进行思考,通过此次的分析与研究,发现并总结了目前永州市中职学校在贫困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该机制的建议与对策。总的来说,通过本次研究,加强了对永州市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工作的认识与了解,为今后的管理工作很好地建议。

参考文献:

[1]黄占旺.国家助学金资助对象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2013(5):22.

[2]肖小琼等.新资助政策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初探[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2012(3)14.

[3]张福友.高校在落实国家资助金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0(03):56.

[4]梁小云.浅议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中存在的问题[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4):34.

社区关爱帮扶困难家庭工作总结 篇4

个性化救助,让温暖行动丰富多彩

大桥街道困难对象人数较多、困境家庭类型复杂,为了能提供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救助帮困服务,大桥街道将救助对象分成“助学、助老、助残、助困”四大类,从而开展差异化的救助服务。

针对含有儿童或青少年的救助家庭,街道架起“助学连心桥”,开设助学空中课堂平台,邀请上海大学在读硕士生、博士生提供课业辅导、文体、科技等多元化的专项主题活动,旨在丰富社区困难儿童或青少年的课余生活。今年暑期还开展了线上古诗词欣赏活动,社区有50余名家长与孩子踊跃参加。

针对困难老人家庭、特困人员家庭,街道架起“助老连心桥”。辖区内现有困难老人家庭中人户分离情况较为突出,针对这一现象,救助顾问开展定期电话关怀服务,及时了解老人近期的生活状况、日常与特殊需求,并开展60岁以上老人疫苗接种宣传工作。在疫情封控时期,救助顾问团队特别关注老人的身心健康状况,针对个别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助医代配药等服务。

针对重残无业人员、含有残障人士的低保家庭,街道架起“助残连心桥”。救助顾问团队与残联条线保持积极的业务沟通,打通政策“组合拳”,促进残障人士就业,保障残障人士权益,确保困难残障人士基本生活无虞。街道、居委与救助顾问团队心贴心、面对面地为其解决工作与生活中的痛点、难点问题,落实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把助残工作做到残疾群众的心坎上。

针对支出型贫困、低收入等家庭,以及其他特殊困难家庭,街道架起“助困连心桥”,帮助救助对象链接生活、就学、就业、医疗等方面的政府资源与社会资源,培育和引导其他专业力量和志愿者为救助对象提供服务,解决困难对象的急难愁问题。

汇编救助政策和经典案例

为了更好地服务困难群众,根据现行救助政策文件,救助顾问团队制作漫画版救助政策宣传手册,文字内容通过漫画的形式呈现出来,使社区居民一目了然,更加清晰和直观地了解现有救助保障体系的情况。团队还撰写经典救助案例集、总结工作经验,通过典型帮扶案例集来记录困难家庭受助后发生的变化,回顾帮扶困难家庭的过程,总结救助的思路、模式与心得,推动救助工作行业交流与研究。

社区救助顾问工作,是扶危济困、救急救难的兜底性工作中的最后一道防线,大桥街道社区救助顾问团队将用心抓好社会救助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链接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救助合力,帮扶救助对象形成动态管理,关怀困难群众衣食冷暖,架起与社区困难群众一道又一道的“连心桥”。

多元化慰问,丰富困难家庭生活

除了经济和学业帮困,精神层面的协助也非常重要。对于含有儿童或青少年的家庭,救助顾问团队定期举办室内与户外的亲子活动,积极开展小组工作,在关注儿童或青少年学业情况的同时,也丰富其课余生活,促进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增进亲子间交流与沟通,改善家庭关系。

热闹有趣的户外亲子游戏,考验大家的肢体协调能力与相互配合能力,锻炼孩子们的意志力与耐力,提高其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自主探索的户外玩沙活动,让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兴趣得到了满足,使其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得到较好发展;爱国主义教育、红歌活动,引导孩子们重温并铭记历史,使其感受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发起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热情;曲奇烘焙活动,使孩子们体验到动手、制作的快乐;安全教育活动普及安全常识,提高孩子们的安全防范和健康意识;手工制作送祝福活动,教会孩子懂得感恩,培养孩子对美的认知……

对家庭困难学生的关爱 篇5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系党总支副书记:刘斌

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工作,一直以来得到教育部、省教育厅和我院领导的高度重视,通过政策支持、周密组织、认真落实,资助工作有条不紊的持续开展,下面就我系在这方面的工作调研情况做简要介绍,并积极开展研究探讨,以求更科学、高效的开展基层资助工作。

一、我系学生队伍的整体情况

我系现有学生人数是1304人,比2010年5月份管理工程系分为运输管理系和建筑工程系时候的1087人,多出了217人,主要增加在城轨运营专业,目前全系男生562人,女生742人,男女生比例为1:1.32,入学前城市户口人数是216人,农村户口的人数是1088人,城乡比例为1:5,本学期通过贷款入学的129人,还有近300人是一般困难,通过家庭筹集,勤工俭学尚能维持住学费和生活费用。

二、资助贫困生的工作思路、方法和措施

1、资格认定工作的开展

贫困生的资格认定,是资助工作的首要环节,我们严格按照工作制度,实行班级、学工办、系部三级管理,规范工作程序,严格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认定,首先由学生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然后由各班召开班会,公开评议,同学们根据申请学生的学

费缴纳情况,家庭情况,是否单亲,孤儿,低保,军属烈属,家有重病人和多人就读大学等,结合日常生活标准,到食堂就餐次数,有无手机或mp3等电子消费品等方面进行评定,并进行全班记名投票,报学工办研究后,提交系党政联席会通过。

2、几种资助途径的落实

对学生可能得到的几种资助途径和申办方式和程序进行广泛的宣传和讲解,并帮助学生积极申请。

●国家助学贷款:该项贷款按照每人每学年最高不超过6000元的标准,贷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0年,我系目前有52名新生和77名老生参加了助学贷款。

●国家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是为了激励普通本科院校、高等职业院校和高等专科院校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由中央政府出资设立的奖励特别优秀学生的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8000元;我系去年是苏杭同学获得,今年把指标让给了兄弟院系更加困难和优秀的学生。

●国家励志奖学金:用于奖励资助在校生中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为每人每年5000元;我系今年有38名同学获得此项奖励。

●国家助学金:主要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学生,全国平均资助标准为每人每年2000-3000元,资助面20%左右,我系今年有280人获得此项奖金。

●学院奖助学金:学院给予的奖助学金,今年我系共有222人获得学院各类奖助学金。

●专项奖学金:为了帮助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一些单位、企业或个人出资设立了一些专项奖学金,如我院今年的双汇三年各5000元资助奖金等,我系今年有4人获得此项奖金。

●勤工助学资金:通过设立助教、助研、助管、后勤服务及校园环境维护等勤工助学岗位,优先考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我系目前有33人参加学院勤工助学岗位工作。

●特殊困难补助:补助对象主要是因临时性、突发性灾害发生意外困难,且奖、助、贷等资助方式均没有享受到的学生,缴纳学费确有困难的,可向学校申请缓交、减交或免交,由学校区别情况作出处理。我系学生马东花同学,在校外打工受伤,脸部手部缝合31针,向学生处反映情况后,焦处长第一时间请示谢书记,在得知马东花同学家庭非常困难和住院费用无着落的情况下,学院领导经过紧急研究,决定给予3000元特殊困难补助,由焦处长亲自送到医院病床前并带去学院领导亲切的慰问和关怀,这不是简单的困难救助,分明是情深意切的救命钱哪。

●入学“绿色通道”:新生报到时,为保证考入普通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入学,对录取入学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可以先办理入学手续,再由学校根据核实后的情况,分别采

取“奖、贷、勤、补、减”等不同措施进行资助。我系10级新生中有82人通过绿色通道完成报到。

3、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的把握

在困难生的认定上,我们采取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在各类资助工作中,我们依然要遵循这条不变的法则,不管是哪一类的资助活动,我们都采取班级大会投票方式决定,并进行公示,特别是奖助学金的评选发放问题,我们始终按照学生处要求,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截止目前,没接到同学投诉,也为接到学生处转来的有关资助工作的学生举报。

4、资助后的教育和引导,以求“授之以渔”

为了不断减少资助数量,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攻读学业,我们采取了“授之以渔”的方法,一方面,积极为有的一定专业特长的学生寻找勤工俭学的岗位,另一方面,鼓励其树立高远的目标,树立其拼搏的信念,弘扬愿吃苦、敢吃苦、能吃苦的奋斗精神,使之通过劳动,努力改善自身经济条件,摆脱等救济、等资助的困境,真正起到“授之以渔”的积极作用。

三、存在的不足和工作开展中遇到的困难

1、认定工作不够深入,认定工作仍是资助的首要困难,认定标准缺乏可操作性和可比性。不同的高校甚至我院各系部具有不同的标准。同时地方基层组织的证明材料也缺乏规范性与真实性。这样使有限的助学资源使用效率低下,造成助学资源的浪费,而另一方面也助长了一小部分学生的不道德行为。

2、覆盖仍不够全面,指标分配不够科学,目前仍然是按照班级人数和系部人数来分配指标,不能在一个统一的标准下,以全系同学甚至全院同学为基数,进行指标分配,更科学的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

1、进一步完善公平、公正、公开助困机制,坚持公示制度,杜绝违纪现象。增加资助方式,设立优秀新生奖学金和特困生学费减免机制等具有我院特色的资助模式。

2、改变录取通知书中随机发送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为全部寄发,并增加每学期暑期向老生发放家庭情况调查表,建立动态的助困档案,捕捉家庭经济变更情况,增强资助的时效性。

3、完善健全统一的困难生认定指标体系,从经济上考虑的同时还要考虑到特殊家境。以学生家庭年收入情况、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月消费水平、学生交纳学费的能力和生源地与学校所在地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为依据,确定一般贫困、贫困和特困等级,使我院的贫困生认定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对家庭困难学生的关爱 篇6

一、当前高校贫困生的资助政策

2007年5月13日, 《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出台, 《意见》明确规定:“教育部门要将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情况纳入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各学校要把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工作重点。”在高等教育阶段, 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高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同年6月, 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 (教财【2007】8号) 等相关文件, 对高校家庭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和认定程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做好高校家庭困难学生的助学工作, 首先必须科学认定家庭困难学生的范围, 确定助学政策的目标群体。

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一般流程

首先由个人提出申请。每学年开始学生向班主任提交家庭困难证明等相关材料。然后进行班级民主评议, 由班级评定小组审查学生提交的相关材料, 结合该同学日常消费行为表现, 初步划定资助对象家庭困难等级。各院系成立家庭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组, 审核各班级上报的家庭困难学生的初审名单及困难档次, 通过科学调查申请学生消费等方面的情况, 进而对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做出最终认定, 并予以公示。最后由学校学生资助管理部门核实院系上报的家庭困难学生名单及困难档次, 建立学校家庭困难学生信息档案。

三、当前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 家庭困难学生的界定难度较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中要求各高校合理依据学生的家庭经济收入、家庭成员的组成、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及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消费情况, 并参考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等确定贫困档次。指导意见覆盖面大, 但是缺乏具体性和针对性。部分地方基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缺乏责任心, 监督机制不健全, 民政部门对家庭贫困情况审核不严格。同时, 班级小组评议具有局限性。在班级评议小组进行贫困生评定时, 会出现某些“人缘好”的同学易被认定的现象。

四、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几点建议

1、从学生思想上强调贫困生认定工作的重要意义

首先要宣传国家和学校相关政策。国家对家庭困难学生的态度就是“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困而辍学”, 所以要从这个角度出发, 让学生无后顾之忧能放下心专心学习。

其次加强正面引导, 让学生明白家庭困难不是你的问题, 你上大学的目的是解决这个问题的, 而不是让这个问题继续存在。正面引导要能使学生正视自己的身份, 摆正自己的位置, 努力学习, 顺利完成学业, 成功就业。

最后加强诚信教育。建立学生的信用制度, 并和助学贷款以及部分评奖评优工作挂钩。如果发现弄虚作假现象, 一经核实, 除取消资助资格之外, 还要对虚报家庭经济状况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 在其诚信档案中作不良记录。

2、准确掌握学生的信息, 保证信息及时更新

学校应在新生入校后尽快收集关于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信息。刚入校的学生相对单纯一些, 及时采集信息有利于保证信息的真实性。

3、充分发动学生, 搞好民主评议, 接受学生监督

学生生活在一起, 彼此比较了解, 因此学校要加大对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 使每位同学都了解资助的程序、方法、标准等。

4、班主任、辅导员要在家庭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做到耐心细致

家庭困难学生的认定不能光看表面, 更要看实际。有的班主任老师觉得学生用笔记本电脑、好手机, 穿名牌衣服, 就一味的认定该学生不属于贫困, 我觉得这样的认定比较草率。这只能作为了解是否贫困的一个方面。据我了解, 有一些学生的笔记本电脑、名牌手机并不是学生自己家人买的, 多数是亲戚或是朋友送的;反之, 对于一些单亲家庭的学生, 也不能就简单断定是贫困, 单亲有好多种情况, 如果是离异, 一方可能会赔给带孩子一方不少的抚养费, 这样的单亲就不能算是贫苦, 至多是心理的贫困, 我们要在心理上加以疏导;如果一方是发生重大事故 (工伤或是交通意外) , 带孩子一方可能会得到一大笔赔偿金, 这样也不能算是贫困, 也属于心理上的贫困;还有一种情况, 家里平时还可以, 突然有某一个亲人得了重大疾病, 花费很多医疗费, 最后人财两空;还有就是爷爷奶奶生病, 支付医药费, 虽然有医疗证明, 这个也要区别对待, 一个孩子支付还是多个子女支付。同样孤儿也是一个道理, 也要深入了解, 区别对待。可见, 要真正做到认定贫困生的公平公正, 是要每一个班主任、辅导员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从而做到资助资金的有的放矢。

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使家庭困难学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 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优化教育结构, 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有效手段;是切实履行公共财政职能,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做好高校对家庭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是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的关键, 各高校要根据掌握的信息, 认真开展此项工作。在评定时要尽可能做到公开、公正, 制订科学的评定体系, 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同时要加强校际交流, 多方听取意见, 使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更趋完善。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 (国发[2007]13号) , 2007.

[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 (教财[2007]8号) , 2007.

[3]纪尚革, 赵磊, 钱苗苗.西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方法及资助体系探讨[J].内江科技, 2008 (5) :14-15.

如何关爱单亲家庭的学生 篇7

一、了解有哪些是单亲的学生

从学生到班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了解这类学生。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还可以从其他学生那里得知。把每个单亲家庭学生的情况跟科任老师说明,让他们与班主任我一起关注、留意这些学生。对这些学生的不良行为做出矫正,定期与学生家长联系,掌握单亲家庭学生在家中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

二、用爱心去化解孩子心中的压抑

对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最容易受伤的就是他们的心灵。只要我们班主任多奉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就可能会让他们感觉到幸福,感觉到甜美,感觉到在这个班级过得快乐、惬意。

三、用友情弥补孩子缺失的亲情

学生每天与自己的同学所处的时间是最长的,那么单亲家庭学生所处的环境,特别是他们与所生活的班集体以及与同学之间的良好关系对他们来说就更为重要。在有良好班风的班级中,单亲家庭学生就会感觉是生活在一个充满真情友爱的集体里,他们自然会感到生活充满阳光,感到自己在不幸之中,又特别幸运。

另外,班委会干部是班主任的有力助手,教育和帮助这些单亲子女离不开班干部。我们班的数学课代表就是单亲家的孩子,她做事认真,学习刻苦,积极负责,而且她的数学成绩也非常好,很多学生都挺佩服她的。但是有一次她也犯错了,不想念书了。由于她母亲一直在外打工,父亲在她刚出生时就离开了她,她一直与她的爷爷住在一起,她爷爷说什么她也不听。后来我通过我们班的学生与她聊QQ,在同学们的劝说下,我也及时地与她作了对接交流。她选择了回来,这仅仅与她不想念书的想法相隔半天。由此可见,这些单亲孩子还是向往集体生活的。

四、多鼓励,多表扬,让孩子消除自卑心理

大多数单亲家庭的孩子总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因为自己不像别人那样拥有美满的家庭。他们常常表现出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或不相信自己。班主任可以“委以重任”创造条件发挥他们的自身优秀才能,如安排值勤、担任科代表、主持班内事务等等,尽最大可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我班单亲家庭子女中有个男生,在父母离婚后随父亲生活。他的父亲经常早出晚归,没时间照顾他。因此,他养成了上网吧的习惯。他上课打瞌睡,学习习惯差,作业也经常不完成或字迹潦草,成绩一踏糊涂。而他的父亲对此除了批评还是批评,甚至对他讲只要他把高中上完就行了,结果使他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和自卑心理。我除了在生活上关心他外,还安排班上的一些任务给他。每天的课表由他写在黑板上,讲台脏了由他来整理,慢慢的,他感到自己被尊重,被欣赏,渐渐的,他上课也能主动学习了,连学生都感觉他变了,特别是小高考他也顺利通过了。

“委以重任”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找回自尊,树立自信心,培养责任感,克服自卑感,还有助于把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班级工作和学习中,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五、教育孩子用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

班主任应帮助他们对这一社会现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父母的事由他们自己去处理,孩子无法左右家庭。有一位学生的父母正在闹离婚,对她的影响非常大,她非常害怕,天天脑子里就想着父母的事,成绩一落千丈,甚至开始厌学。她原来是一个沉默的孩子,有一天晚自习下课后我进入宿舍,她主动找我谈心,把自己的情况对我做了一个讲解。她害怕父母离婚,不想做单亲孩子。作为班主任的我及时与他沟通,细心地做工作,还与他的父母沟通。所以当他放月假回家的时候,她发现自己的父母不吵架了,她的心也就放下来了。现在她的成绩又进步了,各种表现也非常不错。

六、严格要求,及时与单亲家长沟通

对单亲家庭学生,一定要关爱他们。如果他们犯了错误,也一定要严格地教育和要求,对原则问题不能迁就。有了违纪行为决不能迁就,耐心的思想教育与严肃的纪律处理是不矛盾的,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单亲家庭的家长承受的压力要比双亲家庭的家长大得多,长期的孤独压抑,很多家长本身的心理不够健康。对孩子的学习动态、思想变化要么一无所知,要么事事关心。待出现问题时管教不得法,对学生造成严重的负面效应,特别是性情粗暴,对孩子要么不管,要么毒打,结果,孩子不服教育,形成逆反心理。

立足本校实际,关爱特殊家庭学生 篇8

关键词: 特殊家庭 德育对策 不良情绪 跟踪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在这种社会形势下,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家庭。有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有的父母离异、有的家庭非常贫穷、有些家庭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等。这些特殊家庭的学生进入学校,无疑给学校的教师带来德育上的一些新问题。因此,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已成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面临的急需解决的新课题。

漳州五中地处漳州老城区,是一所初中、高中、职高三合一的学校,学校采取多样化的办学模式,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的因素,学校的生源很多来自外来务工家庭、离异家庭、问题家庭。学校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学生的行为养成,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和创业精神的培养,重视教育中和家庭的沟通。但是,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生活态度消极、学习惰性严重,内心自卑,对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存在抵触和反感情绪。经过调查,这部分学生大多来自特殊的家庭。

何为特殊家庭,以笔者在一线工作岗位上的观察看,大致有五种家庭:一是教育上的简单粗暴;二是放任不管,任学生自由发展;三是宠爱甚至于溺爱小孩,对小孩的要求都予以满足;四是父母外出务工,小孩留给隔代的老人教育;五是父母离异给孩子造成的心理创伤。

针对这些特殊家庭的学生,我们以学校的班级为单位,对特殊家庭的学生进行摸排调查,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性格特点,了解他们的成长背景,通过大量的了解,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使特殊家庭学生感受到老师真挚的爱,使他们在温暖、健康、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经过调查研究,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淡化特殊家庭的“特殊”

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特殊家庭的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人格都是平等的,渴望受到平等的对待,那么教师在对这些学生实施教育时,就要淡化教师的权威,尊重他们的人格,感化他们的心灵。从心理上要关爱他们,重视他们,关注他们,厚待他们,重视启发式教育,采取他们内心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教育。一般来说,这些学生在长期的学校教育中总觉得和别人有较大的差异,但同时他们自尊心极强,容易对老师的批评和指责产生逆反心理和厌烦情绪。所以老师和这类学生沟通时,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否则很容易使师生关系陷入僵局,其中最重要的是坚持平等原则,放下教师架子,和学生进行朋友式、谈心式的教育,切忌对特殊家庭的学生采取特殊简单的方式,不宜把他们从班级中孤立起来管理,而应把这种教育默默融于平常教学和管理中。

二、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

特殊家庭的学生很容易产生不良情绪,但又不知如何排解,不相信老师,不愿意和老师倾诉,对于这些学生,老师应用情感拥抱他们,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要知道爱是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没有情感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深入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内心诉求,因势利导,因人而异,捕捉教育契机,尊重信任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使这些学生真正感到教师对他们无私的爱护和真挚的关爱。

三、用沟通架起信任的桥梁

这些学生的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在长期的环境和各种因素下产生的,老师应深入仔细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及时和学生个别沟通,忌直接批评、开门见山,忌用“屡教不改”、“不可救药”等语言伤害学生;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登门家访,忌上门“告状”,高高在上,“得理”不饶人,直捣“黄龙府”。要赏识他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感到自己有潜力,体会到教师的关心,从而使他们对学习充满热情。

四、开展圆梦帮扶行――学生成长导师制

漳州五中以机制为先导成立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式的“圆梦帮扶行——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小组;首先选拔合格导师与班级的困难学生“结对子”,并要求导师对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轨迹;每周至少与结对学生谈心辅导一次,对学生反馈问题的及时帮助解决;与受帮扶学生家长进行联系,适时进行家访等。通过实施师生结对子这一策略开始,结对教师坚持对结对学生从思想上进行引导、学业上进行辅导、心理上进行疏导、生活上进行指导,并对优秀生进行培优,对中间生实行激励推进,对后进生进行全方位的帮扶制,使他们从生活、学习、情感、心理等方面健康发展。

五、对特殊学生进行跟踪管理

统计好各年级的特殊家庭学生,并建立档案,做好各年级各学科的特殊家庭学生跟踪,在档案上及时记录存在的问题及本阶段工作取得的成效。通过对他们的跟踪,有利于及时发现并反思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总结教育工作中的经验并加以推广,方便制订下一步的计划和措施,努力做好特殊家庭学生的德育工作。

总之,通过立足本校实际,探索特殊家庭学生教育的德育对策,可以引导他们建立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帮助他们体验到安全感、幸福感和满足感,让他们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相信老师,化敌对排斥为友好,使特殊家庭学生在漳州五中温暖、健康、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董广生.问题的背后——中国“特殊”家庭青少年成长经历述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对家庭困难学生的关爱 篇9

1明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定义和认定标准

2007年, 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出台了《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中明确指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 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意见》还要求各高校合理依据学生的家庭经济收入、家庭成员的组成、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及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消费情况, 并参考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等确定困难档次。结合《意见》的相关规定,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档次标准与实际操作可分为以下几点。

(1) “特别困难”学生, 必须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或农村特困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学生。认定依据:学生出具已加盖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公章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城市低保或农村低保证明及相关证明材料。按照认定标准, 如果没有低保证明, 应不能认定为特困生。

(2) “突发事件特殊困难”学生。认定依据:学生出具已加盖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公章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提供家庭出现突发事件的证据材料, 如病历、发票、事故材料、灾害证明、法院文书等。

(3) “一般困难”学生, 维持日常基本生活困难的家庭的学生。认定依据:学生出具已加盖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公章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 城镇家庭学生的家庭人均月纯收入不高于高等学校所在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0%;农村家庭学生家庭人均纯收入较低 (以《广西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指导意见》为据, 家庭人均纯收入较低的界定标准为:月人均纯收入低于80元) 。事实上在实际生活中, 由于农村居民的生产支出、生产成本难以确定, 从而在实际操作中无法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进行衡量和判定, 最终无法得出确定的认定标准。因此可通过掌握国家和各地市的低保家庭 (困难家庭) 认定的基本思路和做法来判定。

2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的组织和开展

2.1成立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组织机构

为确保认定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公平、公正、有效, 开展认定工作须由上而下成立各级认定、监督工作组。

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全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 →学生工作处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 (具体组织和协调全院困难学生认定工作, 组织各系部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 对全院学生困难档案实施动态管理) →系部认定工作小组和监督小组 (认定小组可由分管系领导任组长, 团总支书记、学生干事、辅导员和班主任代表等担任成员;监督小组可由团总支书记、系部学生会主席和系部、班级学生干部代表等组成, 系团总支书记担任组长。) →班级评议小组和监督小组 (评议小组由辅导员和班团干代表、学生党员代表、普通同学代表等组成, 辅导员担任组长;监督小组由团支部书记、学生党员代表、班团干代表和普通同学代表等组成, 团支部书记担任组长。) 。

2.2有效的认定程序和合理的认定办法

(1) 学生自愿申请。

学生如实填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 将《申请表》、《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和其它相关证明材料交辅导员;如果是再次申请认定的, 若家庭经济状况无显著变化, 可只提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 不再提交《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对一些确实困难但又不提出认定申请的学生, 辅导员应做好学生的思想疏导工作, 使困难学生全部参加认定。

(2) 班级民主评议。

由于无法确定学生的家庭人均纯收入, 因此开展认定工作时, 在查证学生的低保证明等证明 (证据) 材料的基础上, 主要是要考察学生的日常生活消费情况和水平, 及是否申请或参加校内外勤工助学情况等。必要时可查学生校园卡的消费情况。

(1) 以学生宿舍为单位, 宿舍长组织申请困难认定的同学填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基本信息表》, 并组织本宿舍未申请认定的学生对申请者按困难程度进行排序, 如本宿舍申请学生人数较多, 可进行投票排序。 (如表1)

(2) 以班级为单位, 班长、团支部书记组织班团干部编制班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主要考察信息汇总和初步排序表》, 并组织召开班会对申请者按困难程度进行初步排序。 (如表2)

(3) 班级评议小组评议。辅导员组织召开班级评议小组会议, 以宿舍评议和班级大会初步排序为基础, 对申请学生进行复核和评议, 并按困难程度进行排序。评议小组要将评议结果在班级公示无异议后上报系部审核。评议过程中, 监督小组要加强各环节的监督工作, 如有评议和监督组员在被评议之列, 在评议和监督过程中实行回避制度。

(3) 系部评议小组对班级上报的材料分类评议认定, 将最终结果公示、调整, 上报资助办。

资助办汇总全院困难学生, 由学院资助领导小组审批。资助办还要对已审批的全院困难学生建立数据库, 并对数据库进行日常检查和维护。

2.3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据维护与管理

资助办组织系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格复查, 随机抽选一定比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通过信件、电话、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核实。如发现弄虚作假现象, 一经核实, 取消认定结果。在核实过程中如发现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发生显著变化, 对学生困难档案做出相应调整。

3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的实际困难和应抓住的基本信息环节

(1) 《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中记录的是家庭人均年收入, 而认定标准考察的是家庭人均月纯收入, 学生的家庭纯收入无法确定, 从而不能将收入数据来作为唯一标准进行认定。《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提供的家庭收入等基本信息, 其数据仅是我们认定其家庭经济困难的参考依据。

(2) 对学生提供的相关材料的真实性无法进行可靠判定。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是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先决条件, 国家助学金的纯福利性既是学生的“免费的午餐”也与无碍于地方财政, 这使部分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存在质疑之处。认定工作要根据学生提交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及其它相关材料, 以学生家庭人均收入为基本依据, 综合考虑学生的日常消费情况以及影响其家庭经济状况的各种因素, 评议时, 最基本的考察信息点是学生的日常生活消费情况和水平。

(3) 新生的困难认定是一个难题, 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入校时间较短, 学生之间还不了解, 辅导员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消费表现也尚未能够进行深入了解和考察。因此辅导员应正视困难和问题之所在, 在组织认定和评议之前, 尽量通过宿舍走访、个别交谈、开展班级活动等方式进行细致观察多方面了解, 避免评议中出现学生一言堂现象。为使辅导员尽量、尽早了解掌握新生的困难情况, 新生报到接待时可由辅导员负责本班学生费用缓交申请的审核工作, 让辅导员在第一时间接触困难学生, 掌握第一手资料, 建立各种信息数据。

4把握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的关键时间

上一篇:大三学生学年鉴定表自我评价200字下一篇:同济大学2013年自主招生简章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