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教学尝试

2024-08-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名著阅读教学尝试(精选9篇)

名著阅读教学尝试 篇1

摘 要:现阶段中职生的阅读水平整体不高,其不喜欢名著有专业课程的负担且对名著阅读没有兴趣。中职语文教师迫切需要在阅读兴趣、引导阅读、指导阅读、读书交流等活动中进行尝试,从而提升中职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中职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指导

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如同与名家大师们交谈,可以增长见识,启迪心智,并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现阶段中职生的阅读水平整体不高,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名著,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其阅读兴趣,多读书、读好书是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着手解决的。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激发学生兴趣,唤起良好的阅读意识

当今文化信息来源渠道多且快捷,多数学生沉迷于网络、电视,倾向于“文化快餐”,他们乐于接受各类“名著速读本”。因此,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热情是促使学生搞好阅读的关键。为此,教师不妨尝试做好以下几点。

(1)将节选自名著的课文讲得精彩生动,利用它们吊起学生阅读原著的胃口。例如,笔者在讲解《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时,发现学生对里面人物的服饰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顺势结合当时的服装特点做了介绍,再结合讲中国历史上的服饰特点的变化并播放相关的电影片段,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服饰文化,且穿插着介绍作者的相关经历。这样学生了解的知识面就比较广了,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讨论的热情。

(2)善于营造班级阅读名著的氛围。比如,开展语文课前三分钟“推荐活动”,每堂语文课前,由一名学生向全班推荐名著的经典片段或一位名作家,并写出百字左右的推荐语参与评比,每周组织学生选出一名优胜者的文章,贴在班级宣传栏供全班阅读。时间长了,名著成了大家关注、交流的话题,成了大家心灵的需求,学生觉得不读名著,似乎挺没品位。这样,从交流的需要出发,学生从名著中就能读出乐趣,读出成就感。

(3)运用新型资源有效地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读书时间》等节目,名著改编的电影、电视剧等都可以用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讲解《骆驼祥子》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社会状况等,可以先让学生看电影《骆驼祥子》,这样学生就会更直观地理解小说的内容及人物形象了。然后让学生说说观后感,这样,学生怀着积极的心态投入作品中去,阅读的效果可想而知。

二、引导学生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需要长期坚持才能有效。学生一入学,便可将推荐阅读的名著书目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务必在两年半内有计划地读完。由于不少名著都是鸿篇巨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所以要求学生根据能力每日挤出时间阅读10至20页,把计划页数按日期填好,一个月下来积少成多,400至600页的书就在不知不觉中读完了。这样习惯成自然,阅读就会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要。名著大部分篇幅较长,故事情节复杂多变,再加上作者的写作手法各异。因此,老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更有效地完成阅读,把握名著。

在阅读名著之前,老师应该对作家的生平事迹进行简单的介绍,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作品产生亲切感,更好地进入阅读状态。如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介绍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经历,有利于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深入理解,提高学生阅读的领悟能力。

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所以,老师可以通过示范,理清故事情节来指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书的故事情节,把零散的章节串联起来,做到把握全篇。如《水浒传》,主体故事的内容是写梁山泊108条好汉是如何被残酷的社会现实逼上造反道路的,但是每个英雄人物的故事又可以独立出来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将这些英雄人物各自的故事串联起来,就是整部《水浒传》的中心故事了。

三、做好读书笔记,提高应有的阅读能力

学生在阅读名著时容易犯囫囵吞枣的错误,很少做读书笔记,读完就如过眼云烟“犹雨大海,不留痕迹”(清?章学诚)。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阅读量不少,收获甚微。因此,做好读书笔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有极大帮助的。

要求学生每人一本笔记本,努力做到“不动笔墨不看书”,做好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可将书报中的名言警句、谚语、俗语、要点、成语故事、关键性段落照抄下来,增强记忆。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在烈士墓前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考这段,应该启发学生摘抄在笔记本上,加强记忆,并反复体会其深刻内涵。

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做好摘抄的同时,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注意将自己喜欢的语句圈点、勾画出来,同时以章节为单位,或长或短都可以,写下梗概提纲、简短书评等,有疑问、有异议或产生共鸣的地方,要进行质疑、批注或写下自己独到的感悟。这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而且能提高学生深入揣摩研读文章的能力,加深对原著的进一步深入理解。

四、进行读书交流,感受传统的文化魅力

中职生情感丰富、外显,喜欢丰富多彩、形式灵活的活动。根据这一特点,在读书的交流过程中,主要采取灵活的活动课,力求化简单为灵活,化枯燥为有趣,化深奥为浅显,难易相结合,具体做法如下:

(1)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以学生的读书笔记为基础,鼓励学生把名著带入课堂,引经据典,各抒己见,交流个人独到的阅读感受。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发现自身阅读的不足之处,取长补短完善阅读体验,从而提高名著的鉴赏能力。

(2)佳句佳作推荐,做好推荐工作。每次上课前抽出五分钟时间,按座位号由学生推荐一部名著和一句古诗文名句,并利用课间将之写在黑板右下角,加深学生记忆,引起阅读兴趣。

(3)诗歌、名段朗读,感受语言的魅力。朗诵能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培养学生语感。组织学生通过仿读、分角色朗读、轮读、齐读来完成名著中精彩片段的欣赏。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背诵名著名段,加强学生感受优秀作品的语言感染力,进一步获得作品的思想精髓。

(4)开展讲故事比赛。经典名著中不少章节就是一个完整的、引人入胜的故事,如“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打白骨精”“武松打虎”等。组织学生以6人为一个小组,先通过小组评比,然后推选出优胜者,代表小组进行班级里的比赛。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也实现了读和说的相互促进。

(5)定量定向阅读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在1~2个月里,组织同组成员阅读同一本书,然后让每个学生在组里汇报自己的阅读收获,交流阅读笔记,畅谈阅读心得与领悟,然后由小组推荐交流,有利于收到集体阅读的效果,加深印象,营造班级阅读的氛围。此外,要求学生将平时阅读名著时摘抄的精彩片段、名句箴言、诗歌等制作成手抄报,并进行评比,充分利用班级空白墙面定期张贴,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

五、小结

文学名著是经典作品,作家在文学里投入了深沉炽热的情感,凝聚了作家对人生、对社会、对时代严肃的思考。“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相信只要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其阅读质量,就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能力,让读书成为学生的最爱,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阅读名著使学生与文本对话,能够体验作者深沉的情感、品味其奇妙的语言,领悟文本的意义,从而形成相应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名著阅读教学尝试 篇2

一、激发学生兴趣, 唤起良好的阅读意识

当今文化信息来源渠道多且快捷, 多数学生沉迷于网络、电视, 倾向于“文化快餐”, 他们乐于接受各类“名著速读本”。因此, 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热情是促使学生搞好阅读的关键。为此, 教师不妨尝试做好以下几点。

(1) 将节选自名著的课文讲得精彩生动, 利用它们吊起学生阅读原著的胃口。例如, 笔者在讲解《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时, 发现学生对里面人物的服饰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顺势结合当时的服装特点做了介绍, 再结合讲中国历史上的服饰特点的变化并播放相关的电影片段, 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服饰文化, 且穿插着介绍作者的相关经历。这样学生了解的知识面就比较广了,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讨论的热情。

(2) 善于营造班级阅读名著的氛围。比如, 开展语文课前三分钟“推荐活动”, 每堂语文课前, 由一名学生向全班推荐名著的经典片段或一位名作家, 并写出百字左右的推荐语参与评比, 每周组织学生选出一名优胜者的文章, 贴在班级宣传栏供全班阅读。时间长了, 名著成了大家关注、交流的话题, 成了大家心灵的需求, 学生觉得不读名著, 似乎挺没品位。这样, 从交流的需要出发, 学生从名著中就能读出乐趣, 读出成就感。

(3) 运用新型资源有效地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读书时间》等节目, 名著改编的电影、电视剧等都可以用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讲解《骆驼祥子》时,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社会状况等, 可以先让学生看电影《骆驼祥子》, 这样学生就会更直观地理解小说的内容及人物形象了。然后让学生说说观后感, 这样, 学生怀着积极的心态投入作品中去, 阅读的效果可想而知。

二、引导学生阅读,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需要长期坚持才能有效。学生一入学, 便可将推荐阅读的名著书目印发给学生, 要求学生务必在两年半内有计划地读完。由于不少名著都是鸿篇巨制,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所以要求学生根据能力每日挤出时间阅读10 至20 页, 把计划页数按日期填好, 一个月下来积少成多, 400 至600 页的书就在不知不觉中读完了。这样习惯成自然, 阅读就会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要。名著大部分篇幅较长, 故事情节复杂多变, 再加上作者的写作手法各异。因此, 老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引导, 使学生更有效地完成阅读, 把握名著。

在阅读名著之前, 老师应该对作家的生平事迹进行简单的介绍, 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作品产生亲切感, 更好地进入阅读状态。如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介绍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经历, 有利于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深入理解, 提高学生阅读的领悟能力。

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所以, 老师可以通过示范, 理清故事情节来指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书的故事情节, 把零散的章节串联起来, 做到把握全篇。如《水浒传》, 主体故事的内容是写梁山泊108条好汉是如何被残酷的社会现实逼上造反道路的, 但是每个英雄人物的故事又可以独立出来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 将这些英雄人物各自的故事串联起来, 就是整部《水浒传》的中心故事了。

三、做好读书笔记, 提高应有的阅读能力

学生在阅读名著时容易犯囫囵吞枣的错误, 很少做读书笔记, 读完就如过眼云烟“犹雨大海, 不留痕迹” (清·章学诚)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阅读量不少, 收获甚微。因此, 做好读书笔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有极大帮助的。

要求学生每人一本笔记本, 努力做到“不动笔墨不看书”, 做好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可将书报中的名言警句、谚语、俗语、要点、成语故事、关键性段落照抄下来, 增强记忆。比如,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 保尔在烈士墓前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考这段, 应该启发学生摘抄在笔记本上, 加强记忆, 并反复体会其深刻内涵。

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做好摘抄的同时, 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 注意将自己喜欢的语句圈点、勾画出来, 同时以章节为单位, 或长或短都可以, 写下梗概提纲、简短书评等, 有疑问、有异议或产生共鸣的地方, 要进行质疑、批注或写下自己独到的感悟。这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 而且能提高学生深入揣摩研读文章的能力, 加深对原著的进一步深入理解。

四、进行读书交流, 感受传统的文化魅力

中职生情感丰富、外显, 喜欢丰富多彩、形式灵活的活动。根据这一特点, 在读书的交流过程中, 主要采取灵活的活动课, 力求化简单为灵活, 化枯燥为有趣, 化深奥为浅显, 难易相结合, 具体做法如下:

(1) 定期举行读书交流, 以学生的读书笔记为基础, 鼓励学生把名著带入课堂, 引经据典, 各抒己见, 交流个人独到的阅读感受。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发现自身阅读的不足之处, 取长补短完善阅读体验, 从而提高名著的鉴赏能力。

(2) 佳句佳作推荐, 做好推荐工作。每次上课前抽出五分钟时间, 按座位号由学生推荐一部名著和一句古诗文名句, 并利用课间将之写在黑板右下角, 加深学生记忆, 引起阅读兴趣。

(3) 诗歌、名段朗读, 感受语言的魅力。朗诵能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培养学生语感。组织学生通过仿读、分角色朗读、轮读、齐读来完成名著中精彩片段的欣赏。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背诵名著名段, 加强学生感受优秀作品的语言感染力, 进一步获得作品的思想精髓。

(4) 开展讲故事比赛。经典名著中不少章节就是一个完整的、引人入胜的故事, 如“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打白骨精”“武松打虎”等。组织学生以6 人为一个小组, 先通过小组评比, 然后推选出优胜者, 代表小组进行班级里的比赛。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量, 也实现了读和说的相互促进。

(5) 定量定向阅读交流。以小组为单位, 在1~2 个月里, 组织同组成员阅读同一本书, 然后让每个学生在组里汇报自己的阅读收获, 交流阅读笔记, 畅谈阅读心得与领悟, 然后由小组推荐交流, 有利于收到集体阅读的效果, 加深印象, 营造班级阅读的氛围。此外, 要求学生将平时阅读名著时摘抄的精彩片段、名句箴言、诗歌等制作成手抄报, 并进行评比, 充分利用班级空白墙面定期张贴, 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

五、小结

文学名著是经典作品, 作家在文学里投入了深沉炽热的情感, 凝聚了作家对人生、对社会、对时代严肃的思考。“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相信只要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高其阅读质量, 就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能力, 让读书成为学生的最爱, 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阅读名著使学生与文本对话, 能够体验作者深沉的情感、品味其奇妙的语言, 领悟文本的意义, 从而形成相应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任炳.加强名著阅读教学的尝试与探讨[J].新课程学习 (上) , 2012, (2) .

[2]张志诚.浅析中职生阅读教学中的心理障碍及克服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 2010, (27) .

指导学生阅读长篇名著的一点尝试 篇3

一、因人因时而异,制定阅读计划

1.据时间的长短和学生的理解能力设计相应的阅读内容。平时时间零碎,可读一些短小精悍的作品,寒暑假可读那些长篇名著。

2.根据学段要求推荐不同书目。七年级的学生,可阅读《格林童话》《伊索寓言》《格列佛游记》《童年》等。到八、九年级,学生的思想和阅读能力有了一定提高,可推荐阅读结构复杂、内容较深的名著,如《朝花夕拾》《繁星》《春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名人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简·爱》等等。

3.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制定详细的阅读计划。通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阅读,逐步扩大自己的阅读量,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陶冶情操。

二、指导阅读方法,养成良好习惯

1.保持良好的读书心态。读书的关键是自己不应盲目、无计划的读,应静下心来阅读,读名著需联系时代背景,要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还要精心的揣摩原文,理解作品主题内容,要想做到这些,就得真正的读进去,必须有一个沉静的心态。

2.掌握阅读方法。如默读法、跳读法、精读法、略读法等,学会精读与略读。对精读的作品,可采用圈点批注,摘抄,评析等,教育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对略读的作品大略了解基本内容即可。

3.坚持做读书笔记。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段落、情节梗概、人物细节、内容赏析等,可写成读后感,谈谈自己对人物的评价,对主题的理解,对作品的感悟等。这样引导学生在摘抄的时候关注、思考自己的个人体验,这也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

4.定时交流阅读心得。利用课前几分钟或阅读课进行交流,也可采用宣传栏、办报形式交流,方法不一,只要读有所得就行。

三、研读课本中的名著节选,指导好学生课外阅读

名著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教给学生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水浒传》中一段的文字,2.要求学生能复述自己所喜爱的《水浒传》中的人物及故事; 【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让自己与大师完成心与心的交流,从中有所感悟、收获。当然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也很重要。

二、教学步骤

(一)阅读方法

1.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初步对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大致内容做初步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2.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略读全书整体把握内容,精彩部分和难点精读,从中学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如人物的肖像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等,写作顺序及从中感悟到得人生哲理等等。

3.做点读书笔记。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写批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4.借助工具书及相关参考资料扩展视野。

(二)自主学习

指导学生阅读一段《水浒传》中的文字——《智取生辰纲》选段 1.《水浒传》中有许多精彩的故事,让我们读过之后仍回味无穷,请欣赏《智取生辰纲》中一段精彩的片段。

2.教师指导学生借助字典阅读文字

3.学生复述《水浒传》中自己最喜欢的故事和人物,这些人物长得什么样,你还记得吗?(或者使用什么样的兵器)教师引导学抓住书中的有关文字描写来回答。

说说你在读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

(三)合作交流

1.再读《智取生辰纲》,找出文中的人物的肖像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的句子来

2.从这段文字的描写中,你看出杨志是个怎样的人?吴用是个怎样的人?老虞侯又是个怎样的人呢?你是从哪句话读出来的?

3.把文中你觉得优美的词、句、段下来,写点批注、心得等,并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读书笔记

三、学以致用

1.运用今天所学到的阅读方法阅读《三国演义》,并做好读书笔记

名著阅读教学尝试 篇5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不断变革,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语文教学的理念将更适应时代的需要。语文课程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同时为了促进书香校园建设,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引导学生熟悉经典名著,增强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速度和写作水平,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我们提出了《农村初中名著阅读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这个课题。积极响应《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重点指导学生阅读11部经典名著。课题由我校分管教学王智副校长和教研室刘耀春主任负责,学校语文组全体教师参与。本课题经上级领导批准,有幸成为宁德市教育学会“十二五”期间基础教育科研立项课题。今天,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二、课题名称、课题来源、选题依据:

课题名称:农村初中名著阅读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来源:宁德市教育学会“十二五”期间基础教育科研立项课题

选题依据:课外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有益的延伸和补充。它对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全面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学习语文,如果仅仅局限于学好语文书上的有限的几十篇文章,是远远不能形成较强的语文能力的。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而当前初中生,特别是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尤其是名著阅读现状令人担扰。我们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从调查了解当前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文学名著的基本情况为出发点,分析其原因,探索以课内阅读为本拓展链接课外名著阅读的有效教学策略,寻找提高农村初中生课外名著阅读效绩的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努力促使初中课外阅读文学名著在常规教学管理中的制度化建设。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为最重要的课程理念;同时还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三、关键概念界定:

名著:指那些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有价值的出名著作,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特征。

名著阅读:这里所说的名著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富含文化内涵的重要教育内容。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文化品位以及人文精神的塑造和提升的教育过程。名著阅读版块已成了初中教材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符合学生母语习惯的特点。名著阅读教学对积淀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与习惯、对学生人格的形成都有积极、重大的作用。

有效教学:是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改革的核心追求。在综合有效教学观指导下,有效教学可以界定为“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课前预设的教学方案而实施的兼顾预设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动态有效生成的教学”。

四、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课题组通过多种途径调研后认为,目前很少有人对这个课题进行专门研究,把初中语文学习与名著阅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还不多见,这就为本课题的展开深入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五、课题研究预期目标:

设想通过本课题研究,构建名著阅读平台,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名著阅读指导法案。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将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将完成调查报告,教师论文,导学案、阅读评价方案、结题报告。

六、课题研究对象:

学校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的学生。

七、研究内容: 名著阅读教学内容:根据初中三个年级学生接受水平、教学量等的不同情况,特拟定以下内容:初一:上学期阅读《西游记》《伊索寓言》,下学期阅读《鲁宾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初二:上学期阅读《水浒传》,下学期阅读《骆驼祥子》《朝花夕拾》;初三:上学期阅读《童年》;各年段除进行经典名著导读外,平时视情况适量增加个文学类书籍的阅读。

阅读指导措施: 1.每个班级的图书角上必须有放置名著、作文等方面的书籍,设置浓厚的阅读氛围。2.卡片摘抄,这主要在初一展开并以各种形式进行展示(如张贴、手抄报等),引导培养学生摘记阅读内容的习惯,并初步熟悉名著,激发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3.知识竞赛,每个学期以年段为单位围绕指定的经典名著从文学常识、主要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方面出几份知识竞赛试题。4.朗读和讲故事比赛,以班级为单位,年段为一组,一学期举办一次比赛。5.与作文教学相结合,可以要求学生写读书心得、小论文,并进行展示、比较,最后做出总体评价。

6、广播站增设名著相关知识专栏的播报,每周四下午语文综合课开设名著阅读教学。

八、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在研究的前、中、后期对学校七—九年级学生采取普遍调查的的方法;以问卷调查方式,对学生进行了有目的的调查、分析,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新教材有涉及到的文学名著内容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

3、实践研究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行动,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成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价值。

4、观察分析法:通过对学生在阅读、生活、实践等方面全面而周密的观察,从而获得阅读实践效果的大量真实和客观的了解。

5、经验总结法:针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或本质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九、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为2年,即:2011年9月到2013年12月

(一)准备阶段(2011.9—2012.1)课题组成立,确定研究课题,制定课题方案。明确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各成员确定各自的研究侧重点。

(二)实施阶段(2012.2—2013.2)

1.课题开题;

2、“名著阅读知识”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

3、制订名著阅读有效教学方案,整理编写名著阅读教学导学案;

4、创设文学名著阅读展示板,加强文学名著阅读方法的指导

5、课题组成员每人设计一个教学方案,开展各类阅读活动,初步形成教学模式及检测评价机制,检验研究效果。

(三)总结阶段(2013.2——2013.9)

1、整理编撰福安七中《初中名著阅读教案选集》校本教材一册;

2、举行名著阅读有效教学新模式展示课;3参与研究的成员每人完成一篇名著阅读有效教学经验总结;

4、对各种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论文,形成本课题的总结报告。

十、成果呈现形式:

1、课堂结题报告(论文)

2、整理《名著阅读课堂教学案例集》;

3、整理《“名著阅读教学”教案设计》校本教材

4、编辑《学生名著读后感优秀小论文集锦》

5、整理有关名著知识的语文活动方案及相关资料

十一、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顾问:缪剑锋 杨昌辉 缪 坚(提供信息、课题指导)

组长:王 智(课题负责、协调、主要策略研究、主编校本教材、报告执笔)副组长:缪荣亮 刘耀春(负责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协调、资料搜集整理)组员:

缪丽菊(主持开展课题活动、名著阅读校本教材方案设计及汇编、参与研究)马国辉(策略研究实践操作、名著阅读“课题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研究、实践操作指导等)

李晋峰(教案设计及课堂教学案例撰写、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读后感等、参与研究、实践操作)陈华芳 陈爱英 李 花 黎 云 翁青松 汤少月

十二、课题研究的基础及条件保障:

名著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篇6

一、提出的现实意义:

语文名著阅读的教学,一直是困扰语文老师的难点。当前中考指挥棒下的语文名著教学几乎成了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的“鸡肋”。不但学生对名著阅读困惑很多,而且教师名著教学上也感到困难重重。再加上近年来河北中考语文名著分值不断增加,难度也在上升,以往的背背主要人物形象、浏览主要故事情节等机械式的“伪阅读”早已落伍。2017年的河北中考名著得分率极低,不要说没读过这些作品的学生,就是读过这两部作品的学生得分率也不高,我调查了一下原因:

1、没完整读完

2、缺乏概括能力,表述不清。

3、印象不深,故事情节混乱。

由于课时限制,大部分教师对待名著,往往是蜻蜓点水式笼统的讲讲,效果基本为零。所以亟待探究出一套可行的教学方法。

二、内容

1、调查我校各年级名著阅读的现状。

2、我校的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构建出课外阅读课的教学模式。

3、将微课程模式广泛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提高语文教学的总容量。

4、读书、观影、参观”构成“立体式阅读模式”,即既读“有字书”,又读“无字书”。

5、将“名著阅读”纳入教学评价中,有过程性评价及考试评价,促进学生阅读。

三、方法

1、行动研究法

2、个案研究法

3、经验总结法

4、观察调查法

四、步骤 1.准备阶段 2.实施阶段 3.总结阶段

五、最终成果

1、整合语文教材,将“名著阅读”真正带入课堂

2、建立课题组集体备课机构,利用课堂赏名著人物析名著形象

3、完成微课教学设计若干,撰写教学案例

4、翻转课堂式教学的形成

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篇7

一、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相结合

阅读名著提倡“学生自读, 教师引导, 课外为主, 课内为辅”的原则。教师应在学生阅读某一部名著前, 自己先读过两遍, 认真研究其中的疑点和难点, 并研读相关的研究著作, 加深自己对此名著的理解, 精心设计好需要研究的、有价值的课题。还应随时对学生的名著阅读进行检查和方法指导, 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这样才能确保名著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 我们还必须注意让学生在没有束缚的自由阅读中学会感悟、探索、鉴赏、创新。

二、搭建交流平台, 分享阅读体验

“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它本身就是一种碰撞和融合。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是最直接的思想传递, 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这种交流, 能构建起一种阅读名著的兴趣场和信息场, 单独的感受流通了, 这种流通又往往能增值。萧伯纳曾说过:“你有一种思想, 我有一种思想, 交流之后, 我们就有了两种思想。”因此, 安排读书交流活动是名著阅读指导中最重要的一环, 不可或缺, 势在必行。

三、强化阅读的深度

针对学生对作品匆匆浏览一下、草草收兵的“浅阅读”现象, 教师应带领学生体验作品的人文内涵, 理解人物形象、艺术特点、语言特点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导读和原著相结合, 给名著提问题

一些学生在读原著时往往不容易立刻就理解, 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找有关的解读本、辅导书、参考资料去读。首先对名著的创作背景、艺术风格等一一进行解读。学生在读完解读本后再回过头来阅读原著, 就能感知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了。学生要想从名著中吸取丰富的营养成分, 还必须在读完了导读之后静下心来仔细阅读原著才行。同时要求学生在通读名著之后, 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从阅读心理学角度来说, 学生提出问题是有价值的, 它的最大的价值就是有助于理解原著。因为只有提出问题, 才有可能去进行思考, 去寻求答案, 而且疑问使人的大脑处于一种高度兴奋状态, 使精神高度集中, 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境界。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提问和质疑能力, 无疑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可以更快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2. 与写作结合

初中起步阶段, 可以尝试让学生在阅读中发挥想象, 比如设想主人公的命运逆转情节、改编一些经典短篇小说的结尾, 或者续写一些名著片断, 这样的活动, 一方面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原著的精髓, 明了原著的提示或暗示作用;另一方面促使学生主动接近和亲近文学作品。让学生参与原著的改编, 重新设计故事结局, 使学生有自己也是一个小作家的感觉, 在他们能够胜任独立阅读的同时, 也加深了对作家作品的更深体悟。

名著之所以经久不衰, 具有无穷的魅力, 是因为其内容博大精深、隽永耐读。阅读名著要能透过作品的文字表象, 领悟作品的形象、情感、语言, 从作品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我们定能引领学生将名著阅读进行到底, 在书香浸润中, 取得素质培养和升学考试的双赢!

摘要:文学名著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对于青少年来说, 阅读经典名著, 接受文化传承无疑是非常必要的。为全面贯彻实施语文新课程理念, 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笔者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 对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参考文献

[1]伍尔夫.读书的艺术:如何阅读和阅读什么.博览群书 (杂志选编) .北京:九州出版社, 2004.

[2]尹春峰.名著阅读应把握好四个度.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7 (4) .

[3]王群.名著阅读教学浅谈.文学教育 (上) , 2007 (1) .

[4]张葵.文学名著作品阅读优化教学策略初探.商情 (教育经济研究) , 2008 (1) .

名著阅读有效教学探讨 篇8

【关键词】名著阅读;阅读意义;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学名著是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是人类智慧与精神的凝聚。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文学名著的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学水平,还能提高学生的智慧。文学名著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对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和人文素养具有极大益处,还能丰富学生们的内心精神世界,个人意志也能得到有效的锤炼。但是目前我国语文教学在阅读方面的教学现状令人很担忧,大多数学校,名著阅读教学中老师缺乏正确的指导,学生也失去了阅读的兴趣,这就导致名著阅读根本没有在教学中展开。如何才能让名著阅读教学在初中教学中落到实处,让学生受到更多益处,我们将对文学名著的有效教学做出分析、进行探讨,找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帮助学生们在名著阅读教学中,得到更多锻炼、获取更多知识。

一、名著阅读的意义

(一)丰富知识

名著是历代伟大的文学家们的智慧的结晶,是他们心血的凝聚,也是人类文明中最宝贵的财富,更是几千年世界历史长河中沉淀的艺术瑰宝。名著带给我们的是没有终结的思考,并且在思考中不断的豁然开朗,这些启迪能让我们受用一生。学生们通过阅读名著,可以对这些艺术瑰宝全面了解,受到这几千年来沉淀的智慧洗礼,拓宽自己的见识,获取更多的信息,增长更多的知识,开发更广阔的思维,加深对事物的思考,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加深对生活的理解。

(二)巩固学习成果

在初中的课内安排中课文较少,远远无法满足新课标所要求的阅读量,因此学生们必须要学会定制课外阅读计划,并不断接触各式各样的课外读物,做好阅读练习,这些读物中,名著至少每学期要三四部,这样才能巩固课堂上的名著阅读训练。

(三)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阅读上的积累,可以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加强名著的阅读,可以拓宽学生们的阅读视野。学生们通过大量的名著阅读,奠定良好的阅读基础,能有效地培养自己的语感,名著的阅读可以有效地熟悉文字的应用和语言的规律,良好地把握各种手法的应用,提高自己的协作能力。俗话说:“把名家的作品模仿到极致之后产生的东西,就是属于自己的作品”。阅读名著让自己的文学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增长时,就可以运用到写作中去,写出来的绝对会是一篇用词准确,手法运用恰到好处的优秀作品。通过名著阅读加强,既能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也能提高学生们的写作能力。

(四)提高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

名著给我的启迪都是传递那些真、善、美的东西,比如炽热深沉的爱情、血浓于水的亲情、至死不渝的忠诚、坚定不移的爱国情怀等,表现了丰富的情感内涵。学生们对这些名著的阅读,能使心灵受到感染,激发内心世界的情感,找到正确的价值取向。品味文学名著的艺术形象,能够促进学生的形象性思维的形成,提高审美感受力。所以名著阅读除了可以传授知识,也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塑造心灵。

二、有效教学方式

(一)创造阅读环境

老师在名著阅读教学中,课堂上能留给学生阅读的时间是非常少的,大部分时间还是需要学生们在课外时间去加强阅读训练。这就需要学校为学生们创造一些阅读的环境,只有学生们都处在一个阅读的氛围中,才能激发学生们阅读的兴趣。要创造良好的环境,首先要让学生们有书可读,学校应该加强图书馆建设,让学生们都能在图书馆方便的借到自己想要阅读的名著;接着就是开辟一片专供阅读的场所,让学生们能聚集在一起,在同样的环境下阅读。

(二)激发学生们阅读名著的兴趣

中学生还处于人生的起步成长期,他们的思想才刚刚开始成形,处于很不成熟的阶段,所以在名著的选择上并不是很理性,一般都喜欢故事性较强的名著,这种效果对名著阅读的益处就较少。所以老师就应该找到对策,让学生的阅读尽量完善。据研究,中学生处于感性时期,影音对他们的吸引力特别大,如果把那些拍成电影的名著拿出来给他们先进行观赏,那在后面的名著学习中,他们的兴趣就会增加了。

(三)传授阅读方法,加强实践演练

阅读一定要掌握方法、掌握阅读节奏,许多学生不喜欢阅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会阅读。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先对阅读方式进行教学。首先老师要让学生熟悉名著的一些关联信息,如名著的作者、文章写作的背景、文章的主要故事线索、表达的思想感情等,给学生们讲解清楚,让学生们对文章有个大概的了解,熟悉文章内容。其次就是老师对文章先进行示范阅读,让学生把握好感情语气,并把重要感情的部分、语气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及那些地方的阅读技巧,教授给学生们,为接下来的阅读做好准备。最后就是对学生们的阅读实践进行考核,让学生们自己进行朗读,并对阅读的质量进行分组评比,阅读质量差的可以进行惩罚,罚摘抄阅读文章,因为摘抄可以增加学生们对文章的熟悉程度,也是增强阅读实践的另一种有效方式。

总之,名著阅读对中学生的学习成长能起到许多的积极作用,所以中学生名著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意义重大。语文老师们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到更创新、更能提升学生兴趣的方式,去引导学生们加强名著阅读能力,让学生们的成才之路,走得更好、更稳、更容易、更健康。

名著阅读教学尝试 篇9

安阳镇初级中学罗金虹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名著推荐与阅读<水浒传>》。

学情分析

十三四岁的八年级学生,对我国著名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浒传》应该不会陌生。他们在此之前的学习或生活当中或多或少有所接触,影视节目在寒暑假多次滚动播放。因此,他们对其中的人物形象或多或少有所了解,但这种了解不够深刻、全面,必须引导他们阅读和欣赏。

教学设想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使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并要求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达400万字以上。

《水浒传》这本家喻户晓的文学名著是课程标准推荐阅读书目之一。但在学生平时的阅读中,他们大多只关注故事情节,而忽略了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因此,我决定带领学生通过对重点段落章节的阅读、探究,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深入地了解它的艺术性、思想性。但它是一部长篇小说,要完全在课堂上学习,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这两堂课上,只是简单介绍这部作品,让学生认识到它的价值,了解它的艺术魅力,并通过片段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赏析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初步了解《水浒传》这部名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2、能结合作品故事情节来分析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片段的学习,掌握小说阅读赏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阅读《水浒传》及其他文学名著的兴趣,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

2、初步了解《水浒传》这部名著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

3、通过片段的学习,掌握小说阅读赏析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运用多媒体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

师:同学们听完之后是否有热血沸腾,畅快淋漓之感?那高亢激越的气势,让我们想到了那些“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豪侠之士。那么,你们知道这部连续剧是取材于我国的哪部古典名著吗?你们想到了其中的哪些豪侠之士?

要点提示:取材于《水浒传》;可能想到的豪侠之士:逼上梁山的林冲、醉打猛虎的武松、勇猛憨直的李逵、行侠仗义的鲁智深等。

师:众多的水浒英雄演绎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武松打虎景阳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可以说我们是听着这些故事长大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伟大的著作,去感受那些侠义之士的精神气概吧!

设计意图:开头激趣相当重要,通过同学们熟悉的《水浒传》主题歌,引入《水浒传》,并以行侠仗义的豪侠之士,让他们初步感受梁山英雄的侠义精神,再顺势导入主题。

二、整体感知,全面了解

1、请把你了解的有关《水浒传》及其作者的相关情况向大家介绍。

2、作家作品补充介绍:(多媒体显示。)

施耐庵,元末明初人,一般认为是长篇小说《水浒传》最早的创作者。祖籍苏州。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曾在钱塘一带做过几年官,其余时间一直以教书为业,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即为他的门生。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这部章回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施耐庵的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是我国描写古代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它描写了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直到最后失败的全过程,并写出了农民起义发生的深刻的社会原因。作品有力地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阶级的罪恶,成功的塑造了一大批起义英雄的生动形象,歌颂了他们敢于反抗的叛逆精神。

全书故事情节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至第七十一回,写鲁智深、林冲、杨志、宋江、吴用、武松、李逵、石秀、杨雄、卢俊义等一百零八名英雄好汉被逼上梁山的经过,是梁山好汉的个人英雄传奇故事;第二部分从第七十二回至八十二回,写梁山起义军同官军对抗作战,后来又合伙受招安的过程,是梁山事业发展壮大的写照和梁山好汉的集体传奇故事;第三部分从八十三回至一百回(一百二十回至一百二十回)写梁山义军受招安后奉命征辽、征方腊(一百二十回本包括征田虎、王庆的内容)直至最后失败的经过,是梁山起义的最终悲剧结局。

3、写作背景补充介绍:(多媒体显示。)

《水浒传》的故事发生在北宋末年。当时的社会非常的黑暗,在位皇帝徽宗只知吃喝玩乐,终日不理朝政。蔡京、高俅、童贯、杨戬等奸臣把持朝政,他们与地方官吏勾结、狼狈为奸,贪污受贿、横征暴敛,再加上地主恶霸与豪强劣绅的无法无天、横行霸道,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被迫起来进行武装反抗。因此,整个北宋时期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接连不断。小说中描写的宋江、方腊等起义,就是以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为依据的。

4、自主阅读教材中《名著推荐与阅读<水浒传>》,进一步了解《水浒传》相关知识,并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⑴《水浒传》故事原形及发生年代。

⑵《水浒传》的故事梗概及现实意义。

⑶《水浒传》成书的有关过程及艺术成就。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作者、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及艺术成就全面的了解这部伟大的小说,从而让学生了解小说三要素中的社会环境,为后面人物的解读打下基础。

三、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1、小结语:略。

2、作业:搜集你最喜欢的水浒人物故事,并要求能简要地复述出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你说我说大家说:水浒人物故事大比拼。要求简明扼要的在小组中交流自己喜欢的水浒人物故事,然后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限时1分钟。(整体时间控制在5分钟。)

师:刚才我们大家交流了自己喜欢的人物故事,说得都非常的好。事实上《水浒传》这部小说塑造的人物有很多,仅梁山就有108位好汉。这些好汉当然会赢得我们的喜爱。在这些好汉中,有一位人物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疾恶如仇、敢于反抗的花和尚鲁智深,相信大家也是很喜欢他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重点学习他的一段故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二、片段赏析,掌握方法

1、快速阅读教材中精彩片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片段的大概情节。

2、简介鲁提辖:鲁提辖,名鲁达,提辖是他所任的官职名。他看到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就不由得燃起怒火。为了搭救落难的金氏父女,见义勇为,三拳打死镇关西,因而丢了官职,被迫去作了和尚;真纯豪爽,蔑视一切清规戒律,大闹了五台山,只好到相国寺去看苹果园;又为搭救林冲,大闹了野猪林,连和尚也作不成,只得到二龙山落了草,最终被逼上了梁山。《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就是他的第一次亮相。(媒体展示)

3、结构梳理,感知侠义之举:鲁达为什么要打?怎么打法?打的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以情节的发展来梳理全篇,帮助学生理清结构,让学生了解小说三要素中的情节。

4、品评人物,感受侠义之举: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个故事中,你认为鲁达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那些地方看出来的?请找出相应的文字加以剖析。

(学生快速看课文,在书上注出鲁达的性格特点,并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形式交流归纳,多元解读人物性格形象。教师引导学生主要从这个人物的言谈、举止对人物性格进行品评,并予以适时点评。)

要点提示:疾恶如仇、莽撞粗鲁、粗中有细、有勇有谋„„

5、精读三拳,细品侠义之举:

⑴观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三拳”的视频片段,然后阅读16-18段。

⑵“三拳”分别打在什么部位?“三拳”各自从什么角度写的?每一拳下去,郑屠各有什么反应?鲁达又是如何对待的?

⑶作者为什么要如此详写三拳?

要点提示:⑵三拳分别打在鼻子上、眼角上、太阳穴上,从次要部位到要害部位。三拳分别从味觉、视觉、听觉角度来写。第一拳下去,郑屠叫“打得好”,鲁达斥骂“还敢应口”;第二拳下去,郑屠讨饶,鲁达“偏不饶你”;第三拳下去,郑屠“挺在地上,动弹不得”。⑶详写三拳,更能突出鲁达疾恶如仇的性格,突出作恶者狼狈的下场,更符合被压迫的人民伸张正义、除暴安良的愿望。

设计意图: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对关键段落进行阅读探究,让学生掌握分析小说三要素中的人物性格的方法。

6、各抒己见,辨析“侠义”之举:鲁达为什么不去官府状告郑屠而去亲手惩治他?联系我们现实生活,小组合作讨论,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去看待“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侠义行为呢?

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小说是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让他们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并理解主题、人物、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正确地看待文中的侠义之举。

7、概括阅读、欣赏小说的方法。(多媒体展示)

要点提示:⑴首先要理清故事情节。⑵小说最重要的是把握住人物形象。应抓住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结合文章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行为、心理活动等,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性格形成原因。⑶品味精彩的语言,掌握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即主题思想)。

三、拓展延伸,运用方法

快速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前印发),运用今天掌握的阅读、欣赏小说的方法分析林冲性格特征和性格形成原因。

要点提示:林冲是《水浒传》里的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是一个由安于现状的小官吏被逼上梁山的典型。其性格的最大特征就是“忍”。林冲出身于枪棒教师家庭,是当时颇有名气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生活比较安定。正是这种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养成他安于现状,软弱动摇的性格。当然,他的思想性格里也存在着善良正直刚强的一面,这两方面是矛盾的,反抗思想与委屈求全思想一直处于矛盾斗争之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正是这种斗争最激烈并发生转化的关键阶段。从文中情节可以看出,林冲的性格是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林冲的在这里思想性格的变化可以简单概括为逆来顺受,随遇而安,大怒杀敌,逼上梁山。

设计意图:主要是检验学生阅读欣赏小说方法的掌握及运用情况。

四、阅读激趣,课堂总结

1、水浒人物纵横谈:举例说说你所知道的108好汉的绰号,并试谈谈绰号的由来或人物个性之间的联系。

要点提示:有以长相命名的:如长着豹头环眼的豹子头林冲、黑如炭团的黑旋风李逵等。有以身体的某一特色命名的:如背上刺有花绣(纹身)的花和尚鲁智深、“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的青面兽杨志、鬓边有搭朱砂记的赤发鬼刘唐等;有以个人特长命名的:智多星吴用、祖代屠户出身,杀得好牲口,挑筋剐骨的操刀鬼曹正、神医安道全、鼓上蚤时迁等;有以所用兵器命名的:如大刀关胜、双鞭呼延灼、金枪手徐宁、铁扇子宋清等;有以性格命名的:如拼命三郎石秀、母夜叉孙二娘等;有比作名人命名的:

如小李广花荣、病尉迟孙立、小尉迟孙新等;有以出身身份命名的:如菜园子张青等。

2、除了《水浒传》,你还知道哪些名著?你了解其内容吗?你喜欢吗?渴望看到它们吗?(自由发言)

3、名著对对碰:请你以“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为上联,用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故事情节对出下联。

4、结束语:同学们,浩瀚的文学海洋,有无数的宝贝等着同学们去采撷,让我们以对生活的热爱为舟,与勤奋作伴,以科学的阅读方法为桨,在知识领域走的更远,更远„„

五、课外延伸,作业布置

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水浒传》,并选择一个专题进行自己的研究,可以分析小说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也可以就小说中的精彩情节或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写3-4篇读书笔记。参考题目《我眼中的×××》、《我最喜爱的文学形象──×××》等。

上一篇:中考作文指导:关系型话题作文写作技巧下一篇:澳洲签证最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