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说课稿

2024-07-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说课稿(精选14篇)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说课稿 篇1

《礼仪修养显个人魅力》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一单元第一课《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中第二节课的内容。这节课紧扣“个人礼仪”为中心,主要讲了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以及怎样养成良好的个人礼仪习惯等知识。这节课的内容是第一课的一个重点,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学好本课,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文明礼仪的习惯,提高礼仪素养,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情感目标:尊重自己和他人,提高个人礼仪修养水准,做讲文明、有礼仪的 人。

能力目标:自觉践行礼仪规范,维护自己的文明形象,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3.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

个人礼仪习惯养成教学难点: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

二、【学情分析及学法】

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应在学校做好就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那么,德育教育就应该放在首位。而中职学生大多数文化基础差,学习主动性不强,注意力较难集中,不能被动接受枯燥理论说教;再加之受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现在学生对文明礼仪的意识越来越淡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将内容简单灌输给学生,必须从学生实际入手,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小组竞赛,合作协同形式,组织学生讨论并布置任务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使学生从感情上接受,并变成自觉行动,才能达到德育课的学习目的。

三、【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及自主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四、【课前准备】

为了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我在课前做好了多媒体课件,安排了情景剧的排练,并布置每小组派代表准备作自我介绍。学生预习课文并查阅有关个人礼仪的资料,搜集有关公共场所违背文明礼仪的图片和常用文明用语等相应资源,发布到校园网上“德育之窗”。

五、【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重点介绍一下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这节课我一共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即激趣导入、探索新知、引思明理、学以致用、课堂小结。

(一)激趣导入 2’

播放PPT课件,将站姿、走姿、坐姿、致意、鞠躬等标准仪态的图片展示出来,同时播放不雅姿态,进行对比。让学生直观、真切地了解哪些可取,哪些不可取,以加深印象,激发求知欲,帮助学生规范自己的举止,为导入新课做好铺垫。

(二)探索新知30’

案例一 多媒体展示老布什竞选演讲材料。(设计意图:我校每月举行一次演讲比赛,让学生观看了解,对自己今后参加演讲有帮助和提高。)

材料分析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看了这些材料,同学们有何想法?学生积极思考,发表个人意见。(设计意图:利用经典案例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不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而且很快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通过材料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教材关于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并分析问题:为什么个人礼仪打造良好“第一印象”,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并回答。

互动在线 一分钟专业演讲比赛,将事先设计好的表格发放给每个同学评价打分。(设计意图:既锻炼了上台同学胆量,又对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个人礼仪问题进行分析、点评,强调个人礼仪打造良好“第一印象”,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指出学生的优势和不足,进行点评小结。)

榜样力量 展示彭女士出访的部分新闻报道及图片,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说说为什么彭女士会赢得好评如潮,这又说明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思考、讨论,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的个人形象是很重要的,良好的个人形象可以提升整体素质,同时让学生明白个人礼仪的重要性。仪容之美包括仪容的自然美,修饰美和内在美三个层次,提高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并引出本课重点和难点。)

播放材料,引导探究问题,学生讨论、分析、列举,和老师一起归纳、概括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为了突破难点,我在讲解这一内容时,注意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他们思考与讨论,让学生明白行为心表,言为心声,文明无大事,细节彰显道德,从而落实到行动上,规范自己的言行。

播放课前学生收集的相关违背文明礼仪要求的图片,派代表在全班交流。(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身边的一些不文明行为,让许多平时不以为然的小事和小节,放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中就被放大了,正确与错误产生强烈的对比,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从而教育学生,应学会自尊自爱、加强自律、约束自己的言行。并引发学生心灵震撼,升华感情。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小组竞赛(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文明用语,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检查了课前作业。)

互动在线 学生表演礼貌情景剧(设计意图:通过表演既锻炼了上台同学,又加深了学生对礼仪知识的运用,对其仪容、仪表、仪态也是一个很好的检验和提升。并且懂得文明礼仪习惯应从小事做起,从日常行为开始,突出本课重点。)

三、引思明理 5’

提问:1.2.3.(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在无人监督之下,能自觉遵守行为准则的人才是真正有修养的人。只有内心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懂得尊重别人,才会自觉按社会公德行事。要提高个人礼仪修养水准,就要养成文明礼仪习惯,就必须自尊自爱、自律自强,巩固重点和难点。)

四、学以致用 5’

播放周思敏《现代礼仪知识》视频,让学生边看边练,相互指出每位同学在仪容仪表上的优点和不足。(设计意图: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找出自己在个人礼仪修养方面的不足,完成课后作业①。)

五、课堂小结 3’

1.运用“盘点收获”的方式进行课堂小结。(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小组协作,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代表发言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又在知、信、行、三个方面进行了盘点,符合德育教育理念。)

2.课后作业

①行为训练:仪态训练、坐姿训练,走姿训练、站姿训练。

②观察学校演讲选手的仪容仪表,分别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课后讨论。(设计意图: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落实到行动上规范学生的言行,让学生在行动中体会学习的快乐。)

六、【板书设计】

板书就像是一份微型教案,应简明扼要地将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方便他们理清知识结构。

礼仪修养显个人魅力

七、【教学后记】

1.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舞台,本节内容通过让学生表演和自己收集素材等方式,把要学的东西和学生实际联系在一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实现了知、信、行的统一。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说课稿 篇2

《应用文写作》是湖南化工职工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广告策划书》选自《应用文写作》策划模块中的第三个任务。策划类文体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调查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高职二年级的学生,前期他们已经学习过《市场营销策划》《广告原理与实务》等相关专业课程,但写作习惯欠佳;他们思维活跃,善于学习新知识,好奇心和求知欲强,乐于接受感性的、直观的学习方式,但对应用文写作的积极性不高,存在畏难心理;他们有一定层次的职业定向和主观能动性,但兴趣不够稳定。基于以上的学情分析,我们采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探究式学习模式。

在充分研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市场营销的岗位要求,确定了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和专业技能抽查要求,明确了教学的重点为:广告策划书的内容与结构。难点为:针对具体实例制定一套完整的广告策划书。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我以任务为引领,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次教学内容的设计在建构主义学习等理论的指导下,采用抛锚式教学策略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为主要教学方法,并将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方法融入其中,旨在提高学生应用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资源开发

突破传统课程资源平台的局限,在世界大学城空间,基于情境化、精细化、扁平化、集成化的设计理念,建设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资源。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将多种信息化教学资源,如微课视频、案例视频、教学课件、专题网站等进行整合,利用QQ、微信、电子邮箱、课程交流群组为学生与教师架设起沟通交流平台。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专业课教师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实现专业课和基础课的融会贯通。

四、教学活动组织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利用微信群组给学生发布学习任务单———通过学习任务单来指导学生完成课前的预习。按照分组,给每个小组提供一个广告策划的选题,这些选题来自《市场营销策划》课程的选题库。

(2)接着教师上传自己制作的微课视频至微信群组,学生通过观看《广告策划书的制作》微课视频,完成自主学习,了解广告策划书的具体内容,并对专业课《广告原理与实务》中广告策划的相关知识进行回顾。

(3)在了解了广告策划书的具体内容后,各小组按照专业广告策划团队进行分工,分担策划经理、市场调研人员、策划人员、创意人员等角色后,开始进行资料搜集。由于这些任务在《市场营销策划》课上进行过,学生已完成了前期的专业调查和分析,相应的资料也已被整理进世界大学城空间课程资源库中,学生只需登录专业课教师的空间和专业特色主题空间,就可以找到相应的资料,学生要学会的是如何对资料进行筛选和整理。这样设计,不仅可以有效地和专业课结合起来,而且也巧妙地解决了应用文写作教师在广告策划上的专业难题。除了空间课程资源,学生还可以利用专题网站来搜集相关的资料进行补充。

(二)课堂学习

课堂学习在网络机房进行,共4课时。

1. 案例探讨

教师播放可口可乐系列广告视频,学生观看后利用专业知识对广告策划思路进行讨论,通过借鉴成功广告案例,来探讨自己的选题该如何进行最优策划;接着教师展示可口可乐的策划文本案例,通过探讨该文本的组成部分,来检查学生课前微课的自学情况,从而突出教学重点,即要求学生掌握广告策划书的内容和结构。

2. 写作实施

理清写作思路后,各组长根据小组成员资料整理的情况,来组织完成策划书的写作。通过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广告策划书:组长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和大家汇报的情况来撰写前言等部分,对广告策划书进行整体把握;其他人员则根据课前搜集整理的资料来撰写各个部分的内容,比如市场调研人员,可以利用前期专业课中制作的市场调查问卷和分析结果来撰写正文的“市场分析”部分。

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则在一旁指导和答疑,主要从文章结构、内容、条理和语言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广告策划书初稿完成后,上交至教师邮箱,教师提出修改意见后,团队进行修改。教师还可以利用QQ和课程学习交流群组,在课后给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从而随时随地实现师生互动。

定稿后,策划团队将自己的作品在世界大学城空间进行发布,并要求各小组到其他小组的评论区进行评论,从而形成小组互评。

3. 任务拓展

学生的兴趣态度和岗位要求是拓展的方向。广告策划人员在向客户讲解时常需要用到PPT,因此课外我们要求各小组根据自 己的广告策 划书制作 成PPT,并在课内进行展示和讲解,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也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则对每组的成果进行点评,对各小组在写作过程中容易犯的毛病进行重点提醒,巩固所学内容。

最后,我们对成果进行评比,通过投票评选出最佳活动策划奖、最佳人气奖、最佳团队奖等奖项,利用竞争机制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五、教学效果反馈

《三角形内角和》的说课稿 篇3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课。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流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相关知识的基础。经过第一学段及本单元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直接经验,获得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为了开展有效教学,更好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本节课对概念的形成不直接给出学生结论,而是提供丰富的动手实践的素材,设计思考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来获得。从而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更好的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啊?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形成验证结论的意识;培养学生之间良好的合作学习的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在探索中体验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导出过程,能运用这一规律进行有关的计算。

教学难点: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啊?

(二)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学具:不同类型的三角形、量角器和剪刀。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改理念强调:“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数学活动的过程,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主要采用情境激趣,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猜想验证等方法组织教学。首先,我将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大胆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然后给予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看一看”“说一说”等活动,在经历感知、验证、理解到概括总结的过程中,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啊钡慕崧邸U庋冉谈搜剿髦兜姆椒ǎ痔逑至硕质导⒑献鹘涣鞯刃碌难胺绞剑治暮笮按蚝媚芰 =翁没垢顾钦嬲晌翁媒萄е兄匾牟斡胝哂氪丛煺摺?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他们探究的欲望,我设计了一个隐含矛盾冲突的情境:一个锐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在争论谁的内角和大?自然地引出了课题。这样有效地吸引学生参与到探究新知的过程之中。在学生强烈的质疑、争论中进入了下一个学习环节。

(二)自主探究,操作验证

1.通过前面“谁的内角和大”这一问题,让学生大胆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2.学生猜测后,鼓励验证猜测。我将引导“三角形有无数个,要想验证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埃迷跹プ瞿兀俊贝耪飧鑫侍猓柚延械闹督辛硕淘莸慕涣鳎懒丝梢酝ü掷嗬囱橹ぃ矗喝窠侨切危苯侨切危劢侨切巍H缓螅攀秩醚ゲ饬咳切蔚娜鼋牵⒓扑愠鋈鼋堑暮汀T诩扑愕墓讨校岱⑾郑蛭饬恐谢岢鱿治蟛睿饬康慕峁皇呛茏既罚蛔阋灾っ鹘峁N医徊揭肌坝忻挥懈玫陌旆ɡ囱橹つ兀俊狈攀秩醚俅翁致邸⒉僮鳌⑻骄俊⒔涣鳎岱⑾滞ü簟⑵础⒄鄣确椒ǘ伎梢匝橹と我庖桓鋈切蔚哪诮呛投际?80€啊5贸鼋崧酆螅俜垂唇饩隹吻啊八哪诮呛痛蟆钡奈侍狻;乜壑魈猓由盍硕浴叭魏稳切蔚哪诮呛投际?80€啊!闭飧鼋崧鄣睦斫狻?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我把放手让学生操作和引导有机地结合,鼓励学生开动脑筋,从不同途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分析、推理和想象的活动过程中解决问题,发展空间观念和论证推理能力。)

(三)解决问题,运用提升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设计了以下题目:

1.完全一样的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

(设计意图:两个三角形在拼成大三角形时,有两个角不再是大三角形的内角,所以拼成的三角形内角和仍然是180€埃皇?60€啊8徊嚼斫夂凸塘吮窘诳蔚慕崧郏靼兹魏稳切蔚哪诮呛投际?80€罢庖豢蒲Ы崧邸#?

2.他们说的对吗?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和大于90€埃?

任意锐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和正好等于90€埃?

等腰三角形沿高对折,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90€啊?

【设计意图:本题是判断题,根据不同三角形的特点和内角和去判断对错,既是对本课知识的巩固,又是对前面知识的复习。】

3.拓展练习

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埃蟪鏊谋咝巍⑽灞咝蔚哪诮呛汀?

(设计意图:这道题是一个拓展练习,通过对本课所学知识的迁移就可以完成,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小组合作完成。既对学生进行了思维训练,又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与创新意识。)

(四)互谈收获,分享成功

请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回顾,也是总结。学生可自由发言,收获可以是多方面的,既可以是对学到的数学知识的梳理,也可以是对学习探究方法的总结等等。)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充分体现“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形散而神聚”的教学理念,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设计有层次性,让学生在经历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丝绸之路》的说课稿设计 篇4

1、教材分析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十单元《路》中的《丝绸之路》一课。本单元以“路”为主题组合单元,从道路、商路、求学路、人生路等几个角度选编课文,并通过“语文天地”中的“畅所欲言”把对路的认识扩展到更广阔的领域。

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贯亚洲,以丝绸贸易为主的古代商路。这条道路以我国当时的首都长安为起点,向西北延伸到地中海东海岸,辗转到达罗马各地。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献出了毕生的精力才开辟了丝绸之路。“它”成为促进欧亚和人类文明的纽带。在今天我们要教育学生深切体会张骞的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的编写意图、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做以下设计:

(1)利用网络教学使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3)通过反复读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方法。

3、教学重点:

借助“丝绸之路”专题网站,抓住关键词句复述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经过。

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法。

4、教学难点:

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学习运用这一写法。

二、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已经养成了主动识字的习惯,会使用字典、词典,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借助学法提示,基本能独立进行。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并且具备了相应的电脑知识,会利用网络搜集有用的信息。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在时间和空间上跨度都非常大,我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法,让学生上网搜集信息,独立钻研、探究,通过小组合作整理资料,讨论切磋,推选代表,全班交流的方法,弄清楚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体会张骞深深的爱国情怀。

四、说教学手段。

本节课利用网络资源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丝绸之路》涉及的地理和自然科学知识复杂,非常适宜网络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确定学习目标,走进网络学习。

第一课时让学生在理解字词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并给予一定的时间浏览“丝绸之路”的专题网站,提出自己的学习问题。

第二课时,教师在事先整理学生的学习问题的基础上,出示有价值的研究内容。如:

1、为什么说张骞是古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

2、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是过渡段?他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让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并依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以及兴趣所在,对学习问题进行选择,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夸美纽斯认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创造一种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接下来的时间就放手由学生去漫游网络世界,借助“丝绸之路”的专题网站来帮助自己的学习,引导学生进入“人机交互,自主学习”的环节。

(二)研读课文,网络学习。

学生可通过操作,了解到丝绸之路的来历、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汉代的中国文化与欧洲各国文化的交流,以及本课的学法指导。教师给予学生合作学习的明确要求:

(1)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项内容的调查研究。

(2)围绕所研究的内容,共同上网站查找有关资料,相互交流,集体讨论,形成共识。

(3)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与组合,合作完成学习成果的书面资料。结合书面资料小组内进行学习成果的交流,并每组推举一个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其他小组成员补充。

如此,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导者,既可以通过人机交互学习课文,也可以与周围同学互相讨论,协作学习或向老师请求帮助。在教学网络中教师通过这套系统可以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发现问题并对学生个别指导。

(三)汇报交流,畅所欲言。

通过学生自学前两个问题,已经弄清楚了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过渡段的作用,在此处汇报交流。对于学生来说“交流”是一个十分必要的环节,他们需要在讨论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收获与伙伴共享,需要在争辩的过程中,不断地补充自己的不足。针对同学们共同存在的问题,老师引导学生们提出问题,相互讨论,这种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可以帮助发现问题的同学认清问题,找出原因,又提醒了其他暂时未发现问题的同学,如果碰到同样的问题该怎样解决,加深了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学生在复述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经过的汇报中,利用网站提供的复述方法,在讨论重点句子及关键词语的交流中,深切体会了张骞的爱国情怀,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课内自检,语言积累。

1、首先,学生共同完成“添加过渡段的练习”。

2、其次,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预设了A、B两套自检题,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取作答。此环节可帮助中、差学生查缺补漏,落实语文基础知识,丰富语言的积累。

(五)总结学习,课外延伸。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今天同学们利用网络学习了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使我们又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我们怎能不被张骞那无私无畏、百折不挠的精神打动呢?

智慧的灵感让学生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因此,在对课文已经完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反而产生更多值得研究的问题。从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走向更广阔的学习天地。这就是真正得学习的内涵。教师抓住这个学生的兴奋点,鼓励学生说说自己还想了解些什么,建议学生对专题网站进行内容上的补充,这既是一种学习成果的展示,又为以后学习的同学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形成学习的一种持续性,开拓学生学习的思路,更是打破“学习一定在课堂”的传统观念。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课外更丰富的世界,走进神 奇的网络空间去充实自己,去体味学习的快乐……

六、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体会张骞强烈的爱国热情和理解过渡段承上启下的作用,并学会找过渡段和添加过渡段。我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合作学习。每个人先到“丝绸之路”的专题网站搜索自己有用的信息。再读课文,第五至第七自然段,画出重点句子,再在组内交流关键词语。每人先练习自己说,然后在小组内说,最后小组内推选代表在全班复述。这样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使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反比例函数的说课稿设计 篇5

我是来自XXX学校的XXX,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的《17.1反比例函数》,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设计说明:

一、说教材

首先是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反比例函数”的第一节课。是继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之后,二次函数之前的又一类函数。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进一步体会函数是刻画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从中体会函数思想。

其次是学情分析:(1)在知识经验方面,八年级学生已经经历了函数、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像、性质及应用的探索学习过程,积累了一定的函数经验,并且在日常的生活中存在着很多反映反比例函数关系的实例。这些生活经验是探索本节内容的基础。但估计个别学生生活经验不足,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稍有困难。(2)在能力方面,八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比较强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语言表述能力。学生能够通过实际问题的观察与思考,建立函数模型,采用类比方法,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课标要求和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结合教材内容。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能够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三、说教法,说学法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上,我采用教师引导发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把本节课的课型定为在以学生为主体,以引导为辅的导学式目标探究课。

四、说教学流程

为使教学目标更好德达成,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流程为:”实际问题引入、探索发现、交流归纳、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五个环节。“而这五个环节对应着学生探究学习的五个环节”由实际问题建立模型产生探究兴趣-明确探究目标-经历探索过程-得出探究结论-应用探究结论-反思与总结。“

首先,我设定学生特别易懂的简单实际问题:一个工作问题,一个实际问题,一个长方形面积问题。这几个小题学生比较容易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式。

接下来是探索发现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设计为让学生观察这些关系式的特点,再举两个类似的例子,之后给学生一定的自己思考时间,在学生思考之后,学生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并不完善,甚至不准确,所以我又设置了合作交流的环节,让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利用合作交流来完善,补充结论,同时也个学困生带来同伴的帮助,尽管学生的语言表述并不准确,但这个环节中,给同学充分的时间阐述自己的观点,即暴露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有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的表述能力。通过表述与交流,把对反比例函数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至此,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于是设计一组练习来达成另一个目标:会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反比例函数。

通过这个小题的练习,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增加了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对比。通过练习对比得出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自变量x所在的式子是整式,因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常数k为x的系数。而反比例函数自变量x所在的式子是分式。x在分母中因此x≠0,常数k在分子。到此学生通过比照,对反比例函数的认识又有所提升。

接下来设置第三个目标达成,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首先设定3个实际问题,一个是圆柱体积方面的,一个是电流电压方面的,一个是京沪高铁方面的。有了前面积累的解题经验。这三个小题学会比较快的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在此又增设一个研究互助小环节。目的是为了使班级的学困生再次得到同伴的互助,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再次领悟到反比例函数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

随后设计一组阶梯练习:地基是,y是X的反比例函数,当x=2时,y=6,求y与X的关系式,并求X=5时,y的值。这一练习是直接运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以及求相应的的函数值。指导学生要会规范的书写,自我完善解题规范;台阶一,y与x的平方成反比,其中,x=3,y=4,求y与X的关系式,并求x=10时,y的值。台阶二,y与x-1成反比例,其中,x=3,y=4,求y与X的关系式,并求X=5时,y的值以及y=10时X的值。这组阶梯练习,能够有助于学生抓住问题的关键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及应用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紧接着是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我设定了这样几个小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获得的知识上的收获有哪些,你积累了哪些解题的经验与方法?你能联想正比例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学习,猜想下一节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请做好预习,基础作业教材P46-1,2;选做题为,Y与2X成反比例,当X=2时,Y=1,(1)求Y与X的关系式。(2)X=5时,Y的值。(3)求Y=5时,X的值

《功》的说课稿 篇6

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物理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功》。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分析、教法学法、课堂流程、重点展示六个方面谈下我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首先是教材分析

功是力对空间的积累,是继牛顿第二定律之后,另辟蹊径从能量的角度来联系力和运动的又一桥梁。是后面学习功率、动能定理的先锋知识。所以功起着重要的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本节课按照教学要求,重点是功的定义和表达式、运用功的表达式进行基本的运算。

难点是功的正负的确定、合外力所做的功的运算。

第二是学情分析

我觉得现阶段我校高一学生的学情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学生初中学习了功的计算,有一定的基础,也是本节课学习的一个障碍; 2,学生学习了第一节《追寻守恒量》,加上初中学习的机械能 的知识,对能量的变化和转化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3,学生学习了力的合成和分解以及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对于平行四边形定则和正交分解法有一定的了解,但独立解题的能力不足。

根据我校学生的学情,我制定了针对我校学生的目标达成。

第三是目标分析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了解功的定义,掌握用功的表达式计算功、合力的功。

结合学生学情,重点落在α=0,90,180度三种情况功的计算。

在过程与方法上:结合学校高效课堂的要求,采取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做课堂的主人。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我希望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勇于改变更新旧知识,培养积极创新的思想。

第四是教法学法

通过导学案的任务驱动,学生之间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展示质疑,加以教师的及时点拨,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主导与主体作用。第五是课堂流程

按照学校对高效课堂的要求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3分钟,教师解读学习目标、导学案预习情况总体评价;4-8分钟,学生站起来讨论:统一导学案答案;9-13分钟,学生分小组板演或展示 ;14-35分钟,学生展示、点评、质疑 ;36-37分钟,课堂小结 ;38—40分钟,学生写思维导图 ;41-45分钟,练习反馈。最后是重点展示

高效课堂通过问题引领解决主要知识问题,但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性没有概念,我希望最后通过PPT的形式把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系统的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和体系。

语文教学中的说课 篇7

说课与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研课、磨课等, 都是当前中小学常见的教研活动, 是教师同行之间研究课堂、交流经验、分享智慧、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课堂研究活动。

一、说课的内容

1. 说教材——明。

说教材一般说3句话:说课内容是什么教材的课文。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本课文有什么特色。

2. 说目标——清。

这一环节可分2个层次表达。第一层是说一说你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依据一般有3个, 即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3个维度的描述, 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本身的特点。第二层就是具体描述教学目标。描述教学目标时, 要注意目标的准确性和具体性。描述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按新课标关于目标的3个维度描述, 即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个方面去表达;二是同样从这3个方面去思考, 但表达时可将这3个层次的意思整合在一起。

3. 说重点难点——准。

重难点的确定要根据具体的文章而定, 一般来说, 需分开表述。在确定重难点时, 要注意前后联系, 瞻前顾后, 在教学过程中有具体的体现, 重点是怎样突破的, 难点是怎样分解的。

4. 说过程——实。

说过程是说课的重点, 也是难点, 要花大力气说好这一环节, 就说课的时间分配而言, 说过程至少要花6~7分钟时间。

二、说课的要求

1. 说课语言的要求。

(1) 语言表述要准确、流畅、生动、形象。说课的语言表述必须正确无误, 而且做到用词恰当, 句法规范, 语言连贯, 同时又生动形象。

(2) 语言要有节奏感。说课的语言应当抑扬顿挫, 该快则快, 该慢则慢, 该低则低, 不能从开头到结束, 始终一个腔调, 一种语调。

2. 说课内容的要求。

(1) 内容要求正确。内容正确, 是说课最基本的要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教材的分析、理解, 包括教材的中心、结构、写作特色、重点、难点和通过教材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都必须说得正确无误, 能够体现教材内容的高度科学性;二是在处理教材时, 不能出现知识性的差错, 所涉及的名词、术语、概念必须诠释正确、表述无误, 而且所传授的知识也必须是反映客观事实及其规律性的知识。

(2) 内容要求完整、系统。小学语文说课的内容, 该说些什么, 一般都有一个基本的要求, 如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学法、板书、练习设计、理论依据, 都是通常说课所需要说到的基本内容, 原则上都应当说到, 这是因为说课内容自身是一个结构严密、彼此具有多层次内在联系的网络系统, 每一部分内容在说课内容这个总的网络系统中都有各自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任何一个部分内容的残缺, 都有可能损害这个网络系统在完成说课目的任务中所具有的整体功能。当然, 这并不是说, 每一部分内容都需要平均使用力量, 恰恰相反, 在说课活动中, 有时由于时间的限制或突出重点的需要, 有的内容不仅需要而且应当略讲、少讲, 这就是处理说课内容的灵活性。但略讲或少讲, 不是不讲, 而且即便是略讲或少讲, 也应当以不损害说课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为前提, 不然就会影响说课的质量。

(3) 内容要求有序、连贯。说课, 不同于文学创作, 可以任意正叙或倒叙。它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再说什么, 虽然不是绝对固定的, 但也必须按照其自身固有的内在顺序性进行, 不能错位、颠三倒四。如说教材总是放在说教法、说学法的前面;说学法也总是放在说教法的后面, 而不能移到说教法的前面去说。换句话, 也就是一般总是先说教材, 再说教法、学法, 然后说教学效果。这绝非是刻板的程式, 而是说课过程逻辑性的体现。所以在说课时, 其内容要求做到有序, 而且条理清楚、意思连贯、逻辑严密、结构合理、流畅自然、环环紧扣, 以便为实现说课过程的全程优化提供切实保证。

《秋颂》的说课稿 篇8

2.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体会诗人蕴含在作品中的感情教学中的重难点分别是:

教学重点: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领会品味诗词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作品中所描绘的意境及诗人蕴含在作品中的感情。教学时间计划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如下:

一自读济慈的《秋颂》

1.朗读诗歌

2.简介作者约翰?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诗才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他年仅25岁,可是他遗下的诗篇一直誉满人间,被认为完美地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并被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诗人25岁宏才初展时,就不幸与世长辞。他留下的墓志铭是:“这里安息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3.学生自学并质疑诗歌重点解析:(1)本文的重点是体会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要着重通过读来品味语言文字。通过较师范读,学生朗读来体会这篇文章所包含的感情。

(2)朴素的语言文字饱含着对秋天的深深赞美之情。难点理解:“雾的季节,成熟和结果的季节,是那一切催熟一切的阳光的好友”应该怎么理解?明确:秋季是多雾和丰收、成熟的季节,而太阳则既是温暖的来源,又是使得世上的生物得以成熟的主宰,所以称它为“催熟一切的阳光”。秋季和太阳既然作用是一样的,因之就称它为“阳光的好友”了。

4.《秋颂》写法简析:

(1)总分的结构方式。文章第一节用概括性的语言点明秋天是一个成熟与结果的季节,而后又从果实、果枝、果仁、好花四个方面分别写了秋天是一个果实累累的季节。

(2)拟人的修辞手法。第二节用第一人称----你,以拟人手法描写了一个充满繁忙,心怀喜悦的秋天,显得亲切自然而又真实。

(3)语言赏析:《秋颂》一文朴实的语言文字饱含着对秋天的深深赞美之情。

二比较赏析《登高》与《秋颂》两文同是写秋,你比较喜欢哪一首?谈谈喜欢的理由。引导学生多角度弹出自己的理解。

鸟的说课稿 篇9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应是“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学。

本课选自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综合实践专题课:“鸟”。

《新课程标准》还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了成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为此,本课按照:观鸟――咏鸟――读鸟――议鸟――写鸟的教学流程,由浅入深,逐步推进,让学生自由说话,主动说话,积极讨论,领会深意,感受生活,关爱生命,学会做人。

二、教学目标说明:

1、从内容上讲,专题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专题教学是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践。它把看、听、说、读、写、唱打通,学科间打通,课内外打通,实现综合教学。本专题意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学习、合作学习、积极探究,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内课外互动,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培养其情感,学会学习。

2、从学习方式上讲,本专题课,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尽量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在发现中学习,在探究中提高能力,同时体验成就感,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热情。

三、课堂内容的设计及过程设想

本课在设计中,注重过程与方法,不是简单追求结论。根据本专题学科互通、课内外互通的特点,要求学生在初读本单元课文的基础上,广泛收集课外有关鸟的资料和信息,以供课上补充、加工和整理。

观鸟、咏鸟、读鸟、议鸟,以致到作业中的写鸟,这五个版块既是互相渗透、有机统一的,又是层层推进、逐步深入的。

(一)观鸟――展示台

设计说明:通过观鸟,意在使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的欣赏到鸟的美丽,产生爱鸟之情。同时,还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产生一种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咏鸟――积累库

设计说明:通过收集咏鸟的诗句、谚语、成语、俗语等,意在促使学生积累和传承我国灿烂的文化遗产,延伸和扩展学生的视野,体会鸟中所蕴涵的丰富的情感和知识。

(三)读鸟――阅览室

设计说明:意在使学生在更大更多的范围内了解鸟的知识,体会鸟文化的内涵。

(四)议鸟――问题屋

设计说明: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定位在了“议鸟”上。以思考、交流、讨论的形式将教材的内容和学生收集的资料加以整理、提炼,促使学生思考、关注鸟的命运,而且把这种关注化作爱鸟、护鸟的行动。

(五)写鸟――练功房

设计说明:写鸟,写“倡议书”,意在使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整理、提炼活动中的感悟,训练写作能力,培养学生要有关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从而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通过这节课,我深深的感到:语文教学应该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让学生不仅学到书本知识,而且能够学到课外知识,关注自然、关注人类、关注自然从而去追求真、善、美。这样,学生才能真的有收获,才能真正的全面发展。

因此,我们的教学活动必须遵循新课程的理念,面向未来,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帮助学生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1、目标的设定注意到了三个纬度: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技能领域,层次清楚。

2、教学内容及过程的设计遵循了学生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考虑到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突出。

3、教学方法多样,注意倡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课前预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尤其是第一环节的设计,由学生主持,让学生自述观鸟之美,展示绘画作品、介绍鸟类知识、演唱有关鸟的歌曲,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有辩论的设计、“议鸟”环节的设计都是这节课的亮点。

不足或还需商榷的地方:

1、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合作学习体现得还不够充分;师生互动也表现得不够。

2、问题的探究偏重于老师设计问题,学生回答。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探究体现的不够。“探究”的落脚点很现实,也是热点问题,但缺少新意,不如课后练习更能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

职业生涯规划的说课设计 篇10

说课和教学的有机结合,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从而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必修课程。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要求这门课应在学生入学第一学期就开设,需用32学时。前两单元以职业生涯理论教育为主,后三单元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操作为主。教材内容贴近中职生,旨在提高中职生职业素养、形成职业能力,促进中职生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时代性。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人选用的是高教版的《职业生涯规划》修订内容之一第二单元的第一课第二目《职业对从业者素养的要求》。

本课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从职业教育特点的角度解读了《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突出了素质教育的职教特点。

(三)教学内容处理

笔者综合考虑所学专业、学生实际、社会需要,在教学内容上对所教内容进行了调整与拓展,突出了“如何在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结合所学专业强化训练职业素养”。

二、学情分析

笔者授课的对象是本校护理专业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大多是16、17岁刚入学的新生,有如下特点:

(一)学生的素质

通过学情调查得知,大多数学生爱好护理专业,初步对职业素养有认识,但职业素养有待提高和训练。

(二)动机与兴趣

学生的思维较活跃,求知欲较强,但对问题的理解、分析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存在知识障碍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多数都来自于中考失利的学生。学生的起点较低,文化基础和理解能力较差,厌倦枯燥的灌输教学模式,喜欢生动直观的教学模式。

三、教学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规定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作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根据大纲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制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从五个角度了解职业素养,明确职业素养是“四育”有机融合的综合品质,是可训练的作风和行为习惯。

(二)情感、态度、观念目标

把职业生涯发展与职业素养提升联系起来,为实现“我的职业梦”自觉提升职业素养。

(三)运用目标

在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训练职业素养,养成对应的作风和行为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我校每年结合本专业特色举办“白衣天使风采护理技能大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根据本专业和我校实际情况,确定“职业素养是‘四育’有机融合的结果”为重点。

(二)教学难点

由于学生理解能力较弱,理论知识薄弱,确定了“职业素养的内涵及其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为难点。

五、教学方法分析

(一)教法和学法

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为此,基于新大纲的第一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并结合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特点,笔者确定教法、学法如下:

(二)教学环境

笔者以“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由教为重心,转向学为重心)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用护士分层级、分组的管理模式,把班级分成3个层级6个小组。

(三)教学资源

利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教材、教参、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导,结合本校案例,学生自制采访音频、音乐、动画、校园网视频、多媒体课件等相关资源。

六、教学过程分析

笔者以“理论和实践一体化”为指导思想,重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主动学习,计划用1个课时(45 min)来完成教学任务,共分为4个教学环节,包括组织教学(2 min)→导入新课(3 min)→讲授新课(35 min)→课堂小结—布置作业(5 min)。

(一)组织教学

课前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认知情况。通过分析学情,采用项目教学法,将本课内容设计成6个项目,并采用护士分层级、分组的管理模式,分成3个层级6个小组。根据“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分组原则,抓两头带中间,全员参与。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电视、校园网、报刊等信息化手段,独立探索、分工合作完成项目。

(二)导入新课

通过“我校优秀毕业生马丹华”的案例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对职业素养的关注。

(三)讲授新课

笔者将本课分为三大内容,六个项目。

1. 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的内涵是本课的难点。为了解决该难点,我组织各个项目组汇报展示,引导学生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对职业素养的内涵进行探究。

2. 职业素养是可训练的作风和行为习惯。

通过组织“优秀实习生”项目组播放《吴紫含》的采访,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素养是可训练的作风和行为习惯。

3. 职业素养是“四育”有机融合的结果。该内容笔者采用四种教学法来突破本课重点。

(1)通过首尾呼应的方式,组织第六组回到一开始的案例,播放校园网视频《优秀毕业生》。

(2)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与职业素养的德智体美进行联系,探究职业素养是“四育”有机融合的结果。

(3)通过图片展示我校各项活动。鼓励大家在德智体美方面,有意识地训练职业素养。

(4)通过播放歌曲,引导学生把“我的白衣天使梦”和“中国梦”实现结合。

通过以上四种信息化教学手段,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突破本课重点。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职业素养的关键在于实践。笔者设计了职业素养训练计划书,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我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七、教学反思

(一)本课成功之处

1. 为了真正提高本课教学的德育实效,我注重争取校内外德育资源的支持。

包括家长、优秀实习生、优秀毕业生、团委、德育处、实习就业科和用人单位。从不同角度指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养成对应的作风和行为习惯。

2. 本课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和养成教育。

教学活动的开展从分析身边案例入手,让学生体会到德育课的亲切和实用。围绕护理专业选择教学资源,贴近并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

3. 通过多媒体手段演绎各种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使教学变得丰富新颖,学生乐于接受,从而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4. 任务分层,小组合作,通过调查研究、案例探究,在活动中提高,在交流中形成正确的认识,促进同伴互助交流合作学习,在社会实践中学习。

组内外的互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寻找自己的闪光点。

(二)本课不足之处

1. 资源过于丰富,探究过少,无法及时进行评比。

对此,我将评比放在课后进行。根据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采取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出最佳小组,并奖励《礼仪读本》,形成示范作用,把作业和《礼仪读本》展示在学习栏上。

2. 个别学生学习消极。

因此,需要课后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对个别未能积极参加活动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交流、帮扶,加以适当的鼓励,并加强小组凝聚力建设。

3. 职业素养的提高不是一节课就能实现的,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所以,在今后的德育教学中,要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加强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训练,使德育教学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德育教学的真正意义。

总之,说课就是教师阐述在课堂教学中“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的教学研究活动。说课的内容必须客观真实,科学合理,不能流于形式,教师必须深钻教材,揣摩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研究教学方法,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这样才能把说课说得明白,说得有理有据。

参考文献

[1]杨龙海.高职说课的核心是教学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8):15-18.

[2]任宝贵,陈晓端.说课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9(2):69-71.

水的说课稿 篇11

一、说教材

本文讲述了一个偏远农村因缺水给村民们带来的种种不便,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

1、学会本课的三个生字,一个二类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学生要珍惜水资源。

教学重点:

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学生要珍惜水资源。

教学难点:

理解母亲把“渴”说成“饿”的苦涩心情。

三、说教学流程:

1、初读课文

在这一阶段,应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课文,把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读正确、读通顺(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为下面的精读感悟作好准备。

2、质疑问难,以读促讲

(1)看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思考:水为什么成为村子里最为珍贵的东西?找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让学生边读边画边做批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抓住:十公里之外,很小的泉眼,一个小时……体会缺水的的无奈。

(2)体会以乐写苦的写法

下雨时的快乐的场面

母亲给我们兄弟四个用一勺子水洗澡的快乐

(3)感悟母亲把渴说成“饿”的苦涩之情。

3、总结全文

(1)水是生命之源,学了本文之后,我们应该怎样珍惜水呢?请大家写一句或几句珍惜水资源的公益广告。

(2)说一说,你在日常生活中将怎样爱惜水呢?

四、说板书设计:

《松鼠》的说课稿 篇12

一、教材:

本课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者布丰,本文是一篇说明文。

本单元我们将走进神奇而美妙的“动物世界”。初一学生年龄还小,天真烂漫,对自然界的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学习这个单元,可以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中了解动物的形态、习性、性格等方面的特点,教师适当地加以点拨、引导,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体味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此外,教师要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增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松鼠的特点

能力目标:学会有条理地观察和介绍小动物。

学习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提高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其中学习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提高表达能力。既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教法:

目标的制定,使得课堂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但任务的完成,还得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一种推动力。孟子说:“教亦多术矣。”“术”即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灵活的教法,不拘一格,凡是能达到目的、快的方法,便是好方法。

根据阅读教学的特点和本课的实际情况,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本课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勾画圈点,养成勤动笔墨,积极读书的习惯。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3、比较法:通过《辞海》介绍松鼠的短文与课文语言的比较,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性。

4、归纳法:通过归纳,总结出学习说明文,写好说明文的方法。

5、拓展迁移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介绍一种小动物。

三、学法: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教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起作用,见效率。

就这堂课而言,主要方法:圈点勾画法、朗读法(理由: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良好习惯),体验法(理由:让学生尽情地说自己特别感兴趣的话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南师大教授吴永军先生认为,阅读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自由的生活、精神的生活、智慧的生活;对于文本的解读,谁都不能声称自己具有特别的见解或洞察力,在极端的意义上,所有见解都是旗鼓相当的。)

四、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教法和学法,我把本课设计成一个具体的教学流程,这个流程包括7个环节。

(一)导入:

同学们,我请大家猜个谜语:形状象耗子,生活象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打一动物。学生猜对后,幻灯片出示一组松鼠的图片,请学生联系谜语和图片说说松鼠的特点。

你想进一步了解松鼠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布丰的《松鼠》。

(这个导语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阅读课文的兴趣,创造出较好的学习氛围。)

(二)整体感知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完成两个任务

1、用直线划出文中概括松鼠特点的句子。

2、这些特点具体体现在文章的哪些段落?

(训练了学生对重要信息的筛选、归纳能力,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掌握文章总分的结构形式。)

(三)明确作者思路

思考:“漂亮”“驯良”“乖巧”三个词语能否交换位置,为什么?

(这一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从文章整体的角度体会到根据事物的特点来组织材料的重要性,得出“说明事物要做到言之有序”的启示。)

(四)感受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的描写

1、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你最喜欢小松鼠的哪个方面,作者是怎样来介绍的。

(提示:可从词语、修辞、情感等方面来考虑)

2、除了课文的介绍,小松鼠还想让同学们更多地认识它,了解它。请看《辞海》中对它是怎样说明的(投影)

现在请同学们来比较一下课文和《辞海》中的语言,如果你是小松鼠,你更喜欢哪一种介绍语言?为什么?请结合具体的词语或句子谈谈。

(比较阅读能让学生更感性地体会到课文语言的生动性。)

教师小结:作者喜爱松鼠,他把这份感情融进了人格化的描写和富含感情的语言中,所以把小松鼠写得非常可爱。,希望你们能学习本文的写法,抓住你喜欢的小动物的特点,生动而有条理地向同学们介绍。

(五)拓展

有人认为文章的最后两句话是这篇文章中的一个不和谐音符,你是怎么看的,请说说理由。

(这一部分可能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无论是赞同还是反对,学生关心松鼠的命运,喜欢松鼠的感情都溢于言表,而这就达到了本课培养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这个目标。)

(六)请你帮助我

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可爱的小松鼠正面临着生存危机。它们需要得到我们的帮助,请你为保护松鼠行动设想一个好办法。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想法都有一定的可行性,我代小松鼠谢谢大家。作家刘墉说过:“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这,‘人生的大爱’,爱人群,爱大地,爱宇宙,爱每一个小小的生灵。’就让我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保护松鼠这一可爱的小生灵贡献出应有的力量吧!

(七)作业

学习本文的写法,生动而有条理地向同学们介绍你喜欢的小动物。450字左右

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的说课设计 篇13

说课, 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 即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 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 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 然后由听者评说, 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是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活动。说课比赛, 不仅可以检验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 也有效调动了教师钻研教材和反思教学的热情以及深入思考课程目标与教学大纲的意识, 促进了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是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操作技能之一,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 以学生为主体, 应用一体化教学模式, 对本节内容说课设计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课程, 融合了护理概论和护理技能, 《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法》选自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护理学基础》的第十六章第一节。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是临床病人疾病治疗与抢救常用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 本节课的学习, 对于护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将来的临床实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中专护理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 其特点如下:

1.该阶段学生贪玩, 注意力不集中, 听课积极性不高, 但是又有好奇心大, 可塑性强的特点, 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关键。

2.学生已掌握一定的药理学知识, 是学习输液常用溶液的基础。

3.学生已掌握解剖学基础知识, 对人体静脉的解剖学位置和特点有了一定的理解, 是掌握输液常用穿刺部位的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静脉输液的目的与常用的溶液, 掌握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技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多媒体展示静脉穿刺部位图片, 带学生回顾机体的解剖学特点, 了解密闭式静脉输液常用的穿刺部位。运用示范教学、情景教学、分组练习、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 使学生在做中学, 学中做, 理论联系实践, 进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一体化情境式教学激发学生对静脉输液的兴趣, 培养学生工作中的爱心和责任心, 并切身体会“爱伤观念”。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的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是静脉穿刺的具体操作方法。

四、说教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可更加直观的出示一些图片、视频,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减少板书, 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思考, 讨论, 练习, 突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2.示范教学法。

直观地向同学示范具体操作步骤, 能启发学生理解所学的内容, 激发学习兴趣, 集中注意力, 使学到的知识易于巩固。

3.情景教学法。

在模拟病房进行一体化教学, 理论结合实践, 给同学模拟临床操作情景, 在学习中体验工作的责任和经验, 在工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加快实现从学生到劳动者的角色转换。

4.分组练习法。

学生分组练习, 老师分组指导, 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 又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增加教学互动, 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5.问题探究法。

让学生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通过交流、讨论找出答案。

五、说学法

1.模仿学习法。

学生观看老师示教, 分组模仿、练习操作步骤。

2.合作学习法。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学生有机会从别人那里学到知识, 并意识到合作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途径。

3.发现学习法。

在动手操作过程中, 老师鼓励同学自己发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如穿刺失败的原因,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归纳总结法。

学生总结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 写出学习心得。

六、说教学程序

(一) 教具学具准备

根据需要准备多媒体、模拟病房及相关设施, 静脉输液所需的用物 (注射盘、止血带、小垫枕、治疗巾、输液帖、启瓶器、砂轮、瓶套、输液卡、药液、输液器、输液架、需要时备夹板及绷带) 。因为要采用真人模拟, 所以用物要符合临床操作要求, 无菌物品均在有效期内。

(二)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渐入佳境 (3分钟) 。

导入新课是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 为了在课的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老师通过多媒体出示静脉输液的临床操作情景视频, 提问图片中的护士在做什么?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2.示范教学, 专业规范 (20分钟) 。

示范教学前, 采用多媒体出示静脉输液操作流程, 共15个步骤:核对检查→准备药液→核对解释→初步排气→皮肤消毒→核对排气→静脉穿刺→固定针头→调节滴速→记录挂卡→整理嘱咐→更换液体→巡视观察→拔针按压→整理记录。在模拟病房内运用相关教具讲授并示教每个步骤, 让同学更加直观的学习操作技术, 做到理实一体化教学。其中, 以初步排气和静脉穿刺为重点步骤进行详细讲解、示教。

3.分组练习, 师生互动 (35分钟) 。

在模拟病房内, 学生分组进行真人模拟练习, 教师负责分组指导, 在练习中有疑问及时提出, 师生互动, 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习效率。

4.学生回示, 查缺补漏 (15分钟) 。

找一组同学演示操作步骤, 师生集体观看, 检查训练效果, 纠正操作中的不足之处。

5.提出问题, 分组讨论 (10分钟) 。

回示完毕以后, 给学生以下问题, 让学生分组讨论: (1) 引起初步排气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如何使排气一次成功? (2) 引起穿刺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提高穿刺成功率?学生讨论完毕后, 进行归纳总结, 得出答案。

6.归纳总结, 回顾重点 (5分钟) 。

再次强调本节课内容梗概, 提示重点知识, 使学生加深印象, 条理清楚。

7.布置作业, 巩固新知 (2分钟) 。

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特点, 有目的、有重点的布置作业, 巩固记忆。

(三) 板书设计

为节省时间, 本节课理论知识的讲授以多媒体教学为主, 板书为辅。板书的设计以简明扼要为原则, 列出内容梗概和重要知识点即可。

七、说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活动的审视和分析, 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1.密闭式静脉输液操作步骤比较复杂,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更加合理有效的运用, 另外多媒体可以提供直观图片,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2.向学生进行密闭式静脉输液的演示时, 最好结合角色扮演, 让同学更能亲身体会“爱伤”观念的内涵。演示穿刺过程时, 要采用近距离真人模拟, 使学生更好地观看进针手法和角度。

参考文献

《赶海》的说课稿 篇14

《赶海》叙述了“我”在童年时代跟舅舅去赶海的事,生动展示了赶海的无穷乐趣,表露了作者对大海、对生活的热爱。课文语言生动活泼、趣味横生、贴近儿童、感情真挚,容易引起儿童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一篇深受学生喜爱的课文。

全文分为3段。第一段,以歌词开头,写每当“我”唱起《大海啊,故乡》这首歌,便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巧妙地引出下文。第2段,按“追赶浪花——抓蟹、捉虾——满载而归”的顺序具体记叙了赶海的过程。第3段再一次引用歌词,照应开头,使全文浑然一体。其中第二段是重点。

学情分析

“赶海”是指人们在海水退潮时,到海边去捕捉捡拾海鱼、海蟹、贝壳、海藻之类的东西。对于住在海边的人来说,“赶海”是很平常的事,但对于生活在内陆的孩子来说,对大海并不了解,要激发起他们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有些困难。

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结合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9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似”。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俘虏”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抓住文本语言,借助多媒体、朗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启发想象,感悟赶海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时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

通过抓螃蟹、捏大虾体会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难点:

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体会赶海的“乐趣”。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这一课,我设计了两课时,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首先出示大海波涛澎湃的背景图、播放《大海啊,故乡》的乐曲,把学生带人情景。(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到环境气氛的感染而产生共鸣,背景图和乐曲所营造的氛围很快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时空距离。)

2、在自然地揭示课题后,紧接着我引导学生紧扣课题,思考、讨论:什么叫赶海?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此时,我出示了一组图片,学生看着生动直观的图片,听着老师的讲解,很容易就理解了赶海就是大海退潮后,人们去海边捉鱼虾、捞海带、捡贝壳之类的东西。

二、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段

我是先播放一段《大海啊,故乡》的歌曲,借助优美的音乐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大海的向往,然后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每当我唱起这支歌,便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这句话,体会赶海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多媒体展现大海退潮时的画面,让海水涌动、浪花跳跃的情景和哗哗的海浪声打动和感染学生。再指导学生读课文,从“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飞跑着追赶”体会海浪与赶浪人相互依恋的情趣。从“闹着”、“兴奋极了”体会作者想去赶海的急切心情。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我采取的是让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来学习。(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也能分享别的同学的学习成果。在这样的交流中去相互比较、相互评价,既能丰富学生的学习收获,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我先让学生围绕“趣”字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的语句,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活动中哪些地方是有趣的。然后,组织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间议议自读的感受,互读对方感到有趣的内容,并相互评议。最后,老师组织集体交流,引导学生从“不甘束手就擒”、“东逃西窜”、想像螃蟹逃生时有趣的样子;从“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体会小伙伴抓蟹时的专注努力以及被螃蟹的大螯夹住时疼得龇牙咧嘴的有趣样子;从“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成了我的俘虏……”等词句中体会大虾看似威武,实则无力抗争,只能束手就擒的有趣情景。

在把握这些句子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抓住文中的“武将”、“俘虏”等重点词语的理解,来帮助学生体会赶海的乐趣。在理解“武将”一词时,我出示了一张穆桂英的武将图,让学生通过直观图片把武将头上插着的两根翎毛与大虾摇摆的两条长须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十分相像,更突出了大虾的威武神气。同时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这里,我顺势向学生提出要向作者学习,只有仔细观察,才能把文章写得生动。

3、在充分交流、朗读的基础上,我还抓住了第三自然段的省略号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人们赶海时还会做什么,怎样的有趣,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体验,发散学生的思维。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如果说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更多的表现赶海的热闹有趣、充满动感,那么,课文第四自然段则重在突出大海的平和,优美,展示赶海有趣的另一面。学习这一自然段时,我又向学生展示了夕阳西下、海鸥飞翔的情景,让学生借助图景朗读课文,想象此时海滩的宁静,感受人们三三两两满载而归的喜悦心情。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上一篇:《说勤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下一篇:小学老师请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