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生涯规划反思(精选8篇)
房山区南尚乐中学
于晓帆
南尚乐中学作为一所区属农村完中校,一直以来坚持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心理健康宣传等。高一学生在下学期面临着文理分科,文理分科将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职业方向。因此,我校在高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职业、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学会职业选择。
我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2013年新任教师,由于自己不是“心理学”专业出身,又缺乏课堂教学经验,所以接下此任务时感到很大的压力,但是在学校领导的鼓励和我校心理教师李艳朋老师的热情帮助下,我树立信心,开展我的高中生涯规划教学之路。一年的教学实践,有迷茫也有收获,有困难也有进步!
我曾问过许多学生,你知道将来打算考什么学校?将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大部分同学都是摇摇头,说从来没有考虑过!高中的课堂上,许多同学课上昏昏沉沉,课下生龙活虎,没有任何学习的目标,也从来不用想:到学校里来是来做什么的。我认为,学生对学习的困惑大多源于目标不明确、基础不扎实。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如何使他们的人生更加有目标性?我认为必须从引导他们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抓起,那就是教会他们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提前规划。我认为高中生涯规划课程需要对学生进行如下方面的指导:
1.教育学生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自己是谁,自己有多大的能力,自己的性格如何,有哪一方面的兴趣,多让学生思考:我能做什么?我想做什么?我应做什么?我可以做什么?我自己拥有什么?能充分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就走出了学生生涯规划的第一步。
2.教育学生要接受自己、肯定自己。许多同学由于一直受到父母或者老师的“压制”,从而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认为自己样样不行,缺点多于优点。要教育学生五个手指也不一样长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缺点,教会学生找到自己的优点,从而肯定自己就走出了学生生涯规划的第二步。3.让学生适当走出学校、认识外面的世界。现在学生接受的知识大都来自于书本,而对外面的接触非常少,例如,有同学说,我将来想从事某种职业,但他对这个职业除了知道名字外,对于具体的内容却一窍不通,校和家庭都应该学会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孩子走出学校,去知道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
4.树立个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指导学生学会依照自己额经验与知识,建立自己的价值标准,以符合自己的要求与社会的客观标准。作为一名高中生,如果能够有此认识,逐渐培养一生应该会受益无穷,不但可以做个明辨是非、有正义感的人,同时也会是个国家、社会有用的人。
5.形成个人的生涯目标。在课程的指导下,同伴的帮助下,家长的共同策划下,高中生才能够逐渐形成自己喜欢的、能力所及的、社会需要的生涯目标。当然生涯目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指导学生制定长期目标和中、短期目标。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可以依据实际发生的情况,不断对目标进行调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只有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激发学生兴趣,才让职业生涯规划课走进学生的心灵。接下来,我将简单介绍一下我在指导学生实施生涯规划的具体做法。
一、综合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让学生置身于一个有问题、有引导、有启迪的案例或情景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如,我有时会通过简短的视频导入,振奋人心。结合优秀校友鲜活的案例,让他们看到自己希望。在这种情境中适时地引导激励,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一旦接受你的观点,行动就会有改进,学习就会有成效。我还会经常收集一些与生涯课程有关的小故事,在课上给学生宣讲。故事讲过之后,我开始让学生总结,这些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那就是人生一定要有目标,没有宏伟的目标,就不会付出相关的行动。
二、积极开展课堂讨论、辩论活动。
上讨论、辩论课,不仅能使学生对知识理解透彻,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才和胆量,学习辩论的常识等等。这些活动可为学生提供各抒己见、表现能力、交流切磋、锻炼口才的机会,因此他们都积极参与。只是,往往由于课时的限制,这样的讨论辩论还相当有限。例如,我设计了一次课堂辩论。正方观点“在人生道路上,奋斗更重要”;反方观点“在人生道路上,机遇更重要”。有些同学发言非常精彩,同学自由举手发言,唇枪舌战气氛活跃。
三、精心设计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将课堂激起的思维火花变成课后的思考,让课堂内容走进学生心灵深处。例如,我让学生写了小论文“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从社会及自我发展的角度认识“职业无贵贱”。课下指导学生制定自己的生涯目标,与同学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指导,防止他们的目标过大或者不切实际。我会拿一些规划比较好的同学作为样本,给其他同学进行分析与指导。这样的作业促使每个学生静下心来,对自己的未来进行了一次思考,体会到:生涯规划恰恰解决了自己学业、择业与就业的迷茫与困惑。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四、实行“小组合作、互助共进”。
我校学生普遍基础差,底子薄。学习成绩不太理想,所以我组织学生实行“小组共进”,由同学根据自身情况,自由组合共进小组,每个小组6人,在排座位时将他们6人组合在一起,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进步、共同监督提醒。他们之间采取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方式,在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展开了竞赛,目前实行下来,效果相当不错。有了“生涯规划”做引领,学生有了自己的目标,学习上积极主动多了,课下讨论问题的多了,到办公室主动与老师交流的也多了。
五、充分发挥资源,全面实施生涯教育。
学生在课堂上的所学所感毕竟有限,很多学生需要教师对其进行一对一辅导与咨询,但是时间比较紧张,因此我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利用专门的QQ号码,与学生互动交流,并把有用的信息、资料、文章公布在QQ空间里,主要内容涉及到学习方法、学习信心、专业院校等学生关心的问题。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这样大大节省了时间,提供了效率。
作为高中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新人”,我自知自身能力有限,我的生涯课堂存在着很多不足。但我不曾放弃,我会在平时积极学习心理学知识,查阅生涯教育的相关资料,经过课堂实践积累经验、认真反思、查找不足、努力改善、争取进步。在以后的时实践中,我会坚持进一步完善自身素质,探索生涯课堂的教学策略,把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做扎实,为孩子的未来生涯良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认为生涯规划课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所以我希望今后我们可以有更多专业性培训的机会,向优秀的生涯教师、优秀的生涯课堂学习,借鉴经验,以便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规划教育。
传统的认识是把职业看成一个固定的工作。早期的职业发展理论受人职匹配理论的影响, 把职业前的发展阶段作为研究重点。罗杰斯曾对人职匹配理论提出质疑, 他认为咨询对象具有自我认识、自我成长的能力, 咨询者不应过于干预咨询对象的职业选择。他认为, 关注人的发展潜能及自我抉择的能力, 尊重和支持人的自由发展的权利是职业指导的重点, 这个观点推动了职业指导研究重点的转移: 从开发职业素质测试技术向职业咨询技术的转变。受罗杰斯的影响, 金斯伯格等人通过对不同家庭背景的大学生进行调研, 正式提出了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即职业发展是一个与人的身心发展相一致的过程, 并将职业生涯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五个时期。D. E. Saper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 提出职业指导是协助个人发展并接受统一完整的自我形象, 同时发展适切的职业角色形象, 使个人在现实世界中接受考验, 并转化为实际的职业以满足个人需要, 同时造福社会的观点。职业发展理论的提出, 打破了人们历来把职业选择看作是个人生活中特定时期出现的静态事件的观点, 明确指出人的职业选择是人的一生中一系列连续的行为过程, 职业指导也应该是一个系统的贯穿人的一生的动态过程。这一理论的提出, 为美国90年代职业生涯计划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 美国普遍实施了职业指导计划, 职业指导成了普通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果说霍兰德的人格职业类型理论从横向上拓宽了职业指导的适应性, 那么, 职业发展理论则从纵向上拓宽了职业指导的时空。这无疑是职业指导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20世纪60年代起, 后现代主义成为欧美学界应者云集的理论思潮, 特别是1979年利奥塔的《后现代状况: 关于知识的报告》出版之后, 这一思潮成为哲学的主流, 其影响遍布哲学、社会学、美学、艺术、宗教等诸多领域。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 80年代以来, 生涯教育与职业指导的理论有了新的进展, 诸如建构主义 ( Constructivism) 生涯理论、多元文化主义 ( Muticulturalism) 生涯理论、生涯系统理论框架 ( Systems Theory Framework of Career) 、生涯行动理论 ( Action Theory of Career) 、生涯混沌理论 ( Chaos Theory of Career) 等。有代表性的是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 包括Taylor Rockwell的理论 ( 1987) 和Savickas的理论 ( 1995) 。Taylor Rockwell考虑了重要他人对于一个人正在考虑的职业选择的想法和感受的影响。他认为, 工作角色的发展受到了来自父母老师同伴兄弟姐妹指导者和邻居的影响, 个体在进行职业决策时总是希望获得来自重要他人的支持, 而这种希望强烈地影响他做出某个决定[1]; Savickas认为“职业心理学是现代化的产物”, 职业咨询理论一直以来反映了它们所产生的年代的历史环境由于经济形势和文化价值观在全球的变化。工作世界正经历着一场剧烈的转变, 这意味着人们对逻辑实证主义作为职业心理学基础的完全信赖正是这门学科的致命的弱点[1]。
二、后现代主义的内涵与特征
后现代理论否认科学是一种客观性的知识, 认为它是一种较为主观性的、相对性的知识; 认为科学不能说明一些超历史的、外在的、普遍性的法则, 而只能是局部的、特殊的、一定历史时期内的说明。这样就动摇了科学的本体地位。由于后现代主义放弃了对确定性的追求, 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 而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 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化而不断地改变, 不断地出现新的假设和解释, 所以, 后现代理论的主张, 带来了从确定性知识观到批判性知识观的转变, 从普遍的知识观到情境性知识观的转变, 从一元化知识观到多元化知识观的转变, 从静态、稳定的知识观到动态、生成的知识观的转变, 从客观、公众的知识观到个体性的知识观的转变[2]。
后现代主义看重主体之间的平等对话, 以交往主体形式取代中心主体形式[3], 倡导个人发挥自主创造性, 打破传统思维方式, 提倡反思和批判的思维方式, 突破整体性和统一性结果, 使人们以开放的视野接触外界。
三、对高职生涯教育的几点反思
1. 反思高职生涯教育的目的
按照后现代主义观点, 一个人的工作仅仅是生活情境的一种。生涯应该是一个人一生的过程, 有着多元的选择和可能。而就业只是生涯的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的教育如果局限于就业率和签约率, 会误导教育者盲目追求统计数据, 将教育的目标锁定在就业岗位的单一角色上。心理学家马斯洛在需要层次理论中指出, 人的最高需要是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是指个人可以充分发挥其潜能, 做出自己觉得最有意义和价值的贡献, 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 而不一定是名利。特别在职业咨询中, 来访者表面上关心的也许是就业岗位, 但就后现代主义观点来看, 他关注的是生命的目的和意义。如果只是用各类量表与常模比较数据来解释何种岗位更适合他, 教育的目的就被弱化为仅仅是其谋生的参谋而已。
因此, 教师应突破思维中各类数据的束缚, 鼓励学生多去参加实践活动, 挑战自己想做却不敢尝试的实践, 而高职生在动手实践方面恰好有着一定的优势。潜能的开发往往就是去通过实践来真实感知自己未知的能力的。当发掘和认识到自己做到了原来不敢做不可能做的事, 学生也许会感到一种从未体验过的兴奋与欢愉, 那种感觉犹如站在高山之颠, 也许短暂, 但印象却尤其深刻, 甚至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心理学家称之为“高峰体验”。学生会觉得原来我也可以, 并没有什么难的, 他会发现自己有很多选择的余地。教师要激励学生去获得这种体验。按照后现代主义观点, 教师不能以静态的眼光来看学生, 而应指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自己, 目前的状态并不代表以后的状态, 目前的能力也并不代表以后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励学生发现自己, 鼓励学生从各方面进行尝试, 开发自己的潜能, 使其在不断地成长中逐渐长成为他自己的样子。
2. 反思高职生涯教育的途径
按照后现代主义的主张, 高职的生涯规划教育不应当只追求就业一个目标, 而应当多角度、多元化、多可能地看待就业问题。教育者应该指导学生在将兴趣培养为能力、将能力兑现出价值、将价值强化为兴趣的过程中, 不断摸索探寻和修订自己的职业生涯三叶草模型, 找到自己生涯三叶草的起点, 然后推动它开始循环, 带其进入前所未知的人生[4]。
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就业形势的迫切需要, 也是高职学生个体发展的必然需要, 更是高职创新教育的现实需要。这对当前逐年增大的大学生就业压力现状来说, 也不失是一个缓解的途径。在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 待岗人数逐年增多的现实情况下, 应该鼓励创造和创业, 培育学生开发自身的创业潜能, 从而使学生自身的发展与社会的需求相得益彰。
诚然创新创业不易, 仅有创新创业意识教育和实践还不够。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看, 还需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为学生搭建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的“立交桥”。正如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的, 到2020年, 国家将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 体现终身教育理念, 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引导全社会确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观念, 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职业教育再不是传统观念中的“断头教育”或“次品教育”, 高职学生的生涯发展在知识和能力的提升上有了更多向上伸展的空间。
3. 反思高职生涯教育的方法
首先要加强师资力量。师资力量的强弱严重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目前生涯规划教育内容已经纳入高职院校课程体系, 但师资队伍不稳定, 教育研究力量不足的情况也很突出。高职院校应成立职业生涯规划教研室或课程组, 引进具备国家职业指导师资格和具备教学研究能力的教师, 对从事就业指导和辅导员等工作的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的通识教育, 以便能多方位地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后现代主义提倡学生以批判的、打破惯性思维的方式对待主观的、相对的知识, 教师应当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储备加以应对。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本身还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 因为社会上的各种职业与行业在不断发展变化。作为教师, 应当敏锐地关注社会职业与行业的发展趋势, 结合当前形势以及社会案例来充实和丰富课堂。
其次要改善师生关系。后现代主义倡导平等对话, 主张倾听和尊重他人, 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对这种关系的理解不是简单的单向认同或者“下”对“上”的绝对服从, 而是一种基于平等地位基础之上的双向交流和理解[5]。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基本贯穿整个教育的全过程, 根据不同年级的学习进程, 分阶段实施职业生涯规划体系教学。课堂教学仅解决了高职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普遍性需求, 后续的职业生涯实践教育和课堂外的个性化咨询辅导, 更需要师生之间形成良性循环的和谐对等关系, 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职业生涯教育的质量。
第三要增强实践活动的效果。由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具有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有限性, 借助校内生涯规划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心理健康中心以及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 规划和修订自己独有的职业生涯规划。要引导学生通过到企业中进行调查分析、参加社会实践等方式, 了解社会, 熟悉职场, 提高适应力, 拓宽知识面。也可多组织一些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活动, 如开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组织拓展训练等等, 寓教于乐, 提高学生参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兴趣与积极性, 促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成效。
摘要:后现代主义思潮放弃对确定性的追求, 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变化, 对现代教育的理念影响也反映到高职生涯教育领域, 促使高职院校反思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高职职业生涯教育,影响,反思
参考文献
[1]Nadene Peterson, Roberto Cortez Gonzalez.职业咨询心理学工作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M].时勘, 等, 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168-180.
[2]吴言.后现代理论与职业教育学[J].职业技术教育, 2009, (34) .
[3]陈金美.析后现代哲学的三大特征[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9, (6) :44-48.
[4]古典.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4:7.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教学内容;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 G717.3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2.077
1关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职业院校的学生在中小学的教育中几乎没有接触过“职业生涯”这个概念,在选择专业时不是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气质类型选择专业,而是听从家长或朋友的建议。因此他们选择专业、职业比较盲目,也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他们进入职校后,大多数会表现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纪律不严明等问题。在学习过程中,也反映出他们缺乏对所学专业的了解,缺乏对自己的合理认知,缺乏对未来和就业前景必要的信心。他们往往自我控制能力不高,凡事得过且过,没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没有积极向上的动力。
因此职业生涯教育应该教会学生分析和发掘自己在职业发展上的优势,也要学会找到自己与职业要求的差距,按照即将从事的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职业生涯教育应该引导学生热爱所学专业,帮助他们向自信、自强转化,形成发自内心的学习动力,在校期间认真学习专业课程,增强自身素质和提高职业能力,积极作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2关于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内容的反思
2.1增强教学内容
结合实际,用活教材,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教师不能被教材禁锢,为教教材而用教材,而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及其发展需求,丰富教材内容,灵活运用教材,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比如教材中关于“职业理想”这一教学内容,只是从理论层面阐述了职业理想对于职业选择、职业成功以及对个人人生价值实现的作用,如果照本宣科地教,学生会认为“职业理 想”教条、虚无、不实际。因此,教师必须拓展教材的内容,利用多媒体手段,通过视频、图片等媒介创新教材的呈现方式,将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去领悟教学内容。
2.2教学内容要紧扣专业要求,突出公共课综合化
职业生涯规划要求学生从职业的角度,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从所学专业的角度,了解要从事的职业和发展的途径;从发展的角度,了解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了解就业、创业在职业生涯发展中的作用;从学生的角度,了解怎样为成才打好基础,知道自己的起点和目的地,按计划有步骤地向目标攀登。因此,教师首先要了解该专业的课程计划,了解该专业所对应的各类职业,了解该行业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了解该行业职业技能等级情况,了解企业文化、管理及对员工的要求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找到各自的职业目标。
3关于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质量的路径
3.1大量采用案例教学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课程,不能仅仅通过理论来教学,应该把抽象的理论用一个个形象的案例加以解释说明,这样学生容易掌握和接受职业指导。同时,职业生涯规划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职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陶冶道德情操,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的自觉性。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固有的原理。采用案例教学让学生置身于一个有问题、有引导、有启迪的案例之中,学生在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
3.2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现代教学观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因此每一章节笔者都会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各种方式让学生有效参与课堂。
例如讲“职业兴趣”这一章节,笔者设计了“六岛环游”的活动,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岛屿,分组讨论“为什么选择这个岛,每个组共同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讨论后派一位代表到讲台上演讲。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在课堂上就能消化知识点。
讲解“团队合作能力”环节,让学生四人一组参与“相互支撑”游戏,其他同学注意观察,每折一次报纸后这四位同学是怎么做的,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彼此是怎么交流的,游戏结束询问体现了什么能力。学生异口同声说出是团队合作。然后再讲解如何进行团队合作,这样学生有兴趣听课,容易理解教学内容,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3.3积极开展课堂讨论,辩论活动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现代职场人要有一定的胆量、学识和口才。积极开展课堂讨论、辩论活动,能够使学生更为透彻地理解知识,增强学习兴趣,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口才。学生在讨论、辩论活动中各抒己见、交流切磋,这样既能锻炼口才,也能提高表达能力。
例如,笔者讲“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设计了一次课堂辩论。正方观点“爱一行,干一行”;反方观点“干一行,爱一行”。通过辩论活动,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各班都涌现出一些思维活跃口才好的同学,不仅为其他同学树立了榜样,也为本课程良好学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尧. 职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 [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 杨红.谈《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的想和做 [J]. 华章,2012,(1).
[2] 蒋乃平. 德育必修课“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发:“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再论之十五 [J]. ,职业技术教育,2008,(22).
一、前言
古语有云:志不定,天下无可成之事。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每个人,尤其是在校高中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当我们制定了明确的规划书,我们才会有奋斗的目标和方向,才能时刻检验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正确,才能为自己谋得精彩人生!而且早日定下目标,更有助于将来自身的发展和对自己的约束力,所以,我认为在高中阶段制定高中生涯规划很好很重要。
二、自我盘点
我是一个当代高中生,(平时)是家里最大的希望——成为有用之才,性格外向、开朗、活泼,业余时间爱交友、听音乐、外出散步、聊天,还有上网。喜欢看小说、散文,尤其爱看杂志类的书籍,心中偶像是周恩来,平时与人友好相处群众基础较好,亲人、朋友、教师关爱,喜欢创新,动手能力较强做事认真、投入,但缺乏毅力、恒心,学习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以致一直不能成为尖子生,有时多愁善感,没有成大器的气质和个性。害怕别人在背后评论自己。
三、解决自我盘点中的劣势和缺点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虽然恒心不够,但可凭借那份积极向上的热情鞭策自己,久而久之,就会慢慢培养起来,充分利用一直关心支持我的庞大亲友团的优势,真心向同学、老师、朋友请教,及时指出自存存在的各种不同并制定出相应计划以针对改正。经常锻炼,增强体质,以弥补海拔不够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未来高中生涯规划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所学,在未来应该会向生物和物理两方面发展。围绕这两个方面,本人特对未来两年作高中生涯规划如下: 学业有成期: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及条件优势,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并作为就业准备。完成主要内容:
1、预习
预习最重要的是能发展我们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要在测览教材的总体内容后再细读,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学能力,理清哪些内容已经了解,哪些内容有疑问或是看不明白(即找重点、难点)分别标出并记下来。同时适当地一些课前的习题练习,逐步了解知识点。这样既提高了自学能力,又为听课“铺”平了道路,形成期待老师解析的心理定势;这种需求心理定势必将调动起我的学习热情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2、听课
听老师讲课是获取知识的最佳捷径,老师传授的是经验证的真理;是老师长期学习和教学实践的精华。我制定的听课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A)做好课前准备,即预习。精神上的准备十分重要,保持课内精力旺盛,头脑清醒,以及对探求知识的极大兴趣,是学好知识的前提条件。
B)集中注意力。思想开小差会分心等一切都要靠理智强制自己专心听讲,靠意志来排除干扰。
C)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不要做一个被动的信息接受者,作老师的合作者,学习的参与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紧跟老师讲课的思路,对老师的讲解积极思考。结论由自己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而得,会比先听现成结论的学习效果好。
D)在听取公式定理的同时充分理解、掌握老师的解题方法,学习思路。
E)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即不能忽视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开头,往往寥寥数语.但却是全堂讲课的纲。只要抓住这个纲去听课,下面的内容才会眉目清楚。结尾的话虽也不多,但却是对一节课精要的提炼和复习提示。同时还要注意老师反复强调的部分。
F)做好课堂笔记。笔记记忆法,是强化记忆的最佳方法之一。笔记,一份永恒的笔录,可以克服大脑记忆方面的限制。俗语说,好记心不如烂笔头,因此为了充分理解和消化,我必须记笔记。同时做笔记充分调动耳、眼、手、脑等器官协同工作可帮助学习。有选择的记笔记,记录经典例题。
G)注意和老师的交流,听课要与老师有目光的交流,提问式交流,都可以促进学习。
3、作业
作业是提高思维能力,复习掌握知识,提高解题速度的途径。通过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达到巩固检验自己的目的。完成作业时,一定要做到独立完成,去形成自己的一个独立的思维习惯。
4、复习
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学过即习,方为及时。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就是说,复习过去的知识能得到很多新的收获。这个“新”主要指的是知识达到了系统化的水平,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新水平。我计划的复习要求是一下几点:
A)课后回忆,即在听课基础上把所学内容回忆一遍。
B)精读教材。对教材理解的越透,掌握得越牢,效率也就自然提高了。
C)整理笔记。对课堂笔记及时的完善,勾画出疑点,寻求同学老师的帮助。
D)看参考书。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应考能力。
E)单元复习的要求:
a)本单元(章)的知识网络;
b)本章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应以典型例题形式将其表达出来);
c)自我体会:对本章内自己做错的典型问题应有记载,分析其原因及正确答案,应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五、结束语
大学里想学什么专业?今后的职业规划是什么?这不是要等到高考临近才需匆匆思考的“未来”。随着高考“文理不分科”的改革推进,以后高中生们将提早面临着兴趣和专业方向的选择,有的选择甚至要从一进高中就开始。安徽商报记者从合肥市教育局了解到,目前,合肥一中、八中、六中、168中学、五中、十中等多所高中都已经陆续开启了“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课程。
你有什么才能?了解自己更好选择未来
如今的高中校园里,“生涯规划”成了一门流行课。比如,合肥六中的“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帮助高中生对今后所学专业或从事的职业有一个提前认知;合肥十中开设了的“学生生涯规划指导”校本课程,帮助学生们进行学业规划。“我一点都不漂亮,可能你也一样;我从未考过第一名,可能你也一样;我唱歌走音,800米没达标,可能你也一样;我今天仍未被生活打倒,可能你也一样!那么,你的最优异的智能是什么?来试一试这些智能专业测试吧。”在合肥八中的`高中生生涯规划教程中,安徽商报记者还看到了很多“生涯测评”等辅助工具。据介绍,生涯测评包括性格、能力、兴趣、文理分科、志愿填报五大板块,旨在引导高中生们更加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估自己,从而拥有理性选择的能力。
你有什么规划?“生涯规划”成流行课
在合肥八中,这个暑假里,高二(30)班的陈逸文和几位同学组成一支“体验队伍”走进安医大附院,不仅详细了解医生们的作息时间、工作状态,还通过与病患接触深入了解医生这个职业的酸甜苦辣。临近开学,这几位同学将自己的体验过程及感悟撰写成“生涯规划报告”,这也是他们暑假作业的一部分。他们的同学中,还有多支队伍分别体验高校教师、动车乘务员等不同的职业。“早在五年前,我们学校就开始筹划‘生涯规划校本课程’,那时候这门课在高中算是很超前的,因为很多是高校的毕业生才会接触这一块。”合肥八中副校长赵林说,职业生涯教育不只局限于学校、教室,更要让同学们走进社会、体验职场生活,才能更好地为自己将来进入社会和选择就业积累经验。
八中可体验70门职业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项目化”教学的设计及反思
文/黄运雄
摘 要:教师尝试将项目教学法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在阐述项目教学法的含义及特点的基础上,探讨《职业生涯规划》“项目化”教学的实施过程及其效果,同时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中职;职业生涯规划;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经过自己的思考和教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项目教学法的特点有:实践性――项目的主题与真实世界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自主性――项目的内容和展示形式由学生自己决定,学生能够自主、自由地进行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综合性――项目往往涉及多个学科,具有学科交叉性和运用能力综合性;开放性――学生围绕主题开展探索的方式、方法和展示、评价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过程性――评价注重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发展,测评内容包括学生参与活动各环节的表现以及作业质量。
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项目化”教学的设计
1.任务设计
笔者把《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内容整合成一个大项目,即每位学生以“我的未来我做主”为主题为自己设计一份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是课程的总任务。并明确指出,此任务是学业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完成得好,作品还可以参加市、省、部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根据职业生涯规划的构成,把总任务分解成六个项目,每个项目分为若干任务,布置给学生,给出要求后,由学生去完成,具体如下表:
2.展示分享
职业生涯项目化教学的一个重要成果是学生通过个人努力和小组合作,顺利地完成职业生涯的初步规划。因此,不能忽略一个重要的环节――“成果”展示分享:让学生在课堂上介绍“成果”,展示自己的理想信念,展示自己的宏伟抱负,展示自己的精彩人生,让学生在肯定中获得鼓励,在建议中获得改进。笔者非常重视这一环节,要求每位学生都要把自己的规划作品制作成PPT,图文并茂、简明扼要地向全班同学介绍,并参照广州市技能竞赛的要求制定了评价标准,具体如下表:
3.考核评价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考核与评价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的激励功能,评价不仅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因此,不能沿用传统的纸笔测试后给出一个简单的分数,应从传统的卷面测试向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转变,通过对项目过程跟踪,考核评价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素质形成情况。评价内容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过程的态度、各部分以及整体的产出质量、调查报告、总结等。评价做到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自评、组评、师评相结合:作品展示时,要求学生不仅要介绍项目实施情况,也要交流收获、困惑及自评;学生互评不仅只打分,同时要说明打分的理由;教师的集中点评,既要指出各作品的优缺点,也要提出改进建议,让评价过程成为学生进一步提升的过程。根据总项目的要求,笔者设计了一份“项目考核评分表”,具体如下表:
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成效与反思
1.开展“项目化”教学取得的成效
(1)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明显提高。笔者发现,在实施“项目化”教学之前,学生普遍感觉写一份一两千字的职业生涯规是件很困难的事,规划积极性不高,动手规划能力不强。采用“项目化”教学,让规划“化整为零”,学生的畏难情绪少了,学以致用感受强了。教学中,学生能围绕一个具体目标,基于几项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助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一个个“任务”完成后,学生获得了成就感,进而激发新的求知欲,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最后“化零为整”,小任务合成整体规划,学生在日常的小任务中不知不觉就完成了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
(2)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明显提高。项目教学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为线索,把学习目标巧妙地隐含在每个项目之中,完成项目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形成。这与传统教学仅热衷于传授现成的知识有很大的不同,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还取得经验,有利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笔者发现,在实施“项目化”教学之前,学生从网上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比较欠缺,相互间的沟通交流能力也比较差,实施“项目化”教学后,学生分析职业岗位要求、职业的就业状况和就业前景等都需要上网查资料,需要从他人的评价中认识自己,需要小组合作分析就业形势等,从而提高了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2.开展“项目化”教学时应注意的事项
(1)注意学习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传统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单一的总结性评价,即通过纸笔考试来衡量学生学业成绩的优劣,显然具有片面性,“应试”痕迹明显。实施“项目化”教学后,整个规划过程由学生、学习小组及教师共同完成,既有分工也有合作,每一阶段也有任务标准,因此,要坚持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要坚持过程评价、阶段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只有这样,才更能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业情况。
(2)注意个人探索与小组合作的结合。实施“项目化”教学,有些任务适合由学生独立完成,如,自我分析、家庭条件分析等,而对于知识面广、难度较大、具有共性的任务,如,职业认知、就业形势分析、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等,适合小组合作完成,因此,要注意个人探索与小组合作的有机结合。
(3)注意实施过程做与讲的结合。实施“项目化”教学,项目的完成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结果,主要的任务交由学生去探索完成,但教师也要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作为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适当的讲解和评价是必须的,如,职业生涯规划的构成、对优秀规划案例的分析、对学生作品优缺点的剖析等,这有助学生更好地开展项目,提高项目开展的质量。
实践证明,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开展“项目化”教学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吸引力,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项目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教学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思想,是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质量的一种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蒋乃平。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周欣,吴文勇。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07):64.
一、方向与意义:实践活动在高中生涯教育路径中的价值分析
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活动指采用参观、考察、 调查、志愿者服务等实践活动或研究活动的方式, 进入现场、强化互动体验而开展的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在一份在问及最希望获得的生涯规划指导帮助的调研问卷中,学生的回答依次为:获得职业体验(37%),专业的职业评估(29%),信息提供(29%), 方法指导(13%),问题答疑(13%)。可见,实践体验活动对于当前高中生而言有其现实的需求性。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不是简单的高中学生职业生涯去向指导,其更强调意识、情感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具有树立理想、投身工作、融入社会的动力源泉和能力储备。因此,推进基于实践体验的生涯规划教育路径,有利于更好地实现生涯规划教育中推进学生元能力培养的目标。
(一)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决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依托活动
高中生正处于人的青春期,身体与心理都趋于成熟,思维活跃,经常会提出问题,能独立地判断是非善恶,不轻信别人的结论,但其缺点是往往会以点概面;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对外部的交往有强烈愿望,要求别人了解、理解并尊重自己,希望独立地解决问题,但易波动,会感情用事,有时也会出现盲目的狂热和急躁。在这一时期开展生涯规划教育, 要采用指令、建议、劝告、示范等的直接指令,仅仅告诉他们“该往哪里走”“该如何走”显然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体验活动的有效推进,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生涯规划问题,并探索“我可以往哪里走”“我可以如何走”,在不断地构建、自我认识、社会理解中明确方向,进而逐步明了生涯规划的意义、方法和方向。实践活动的优势就在于能帮助学生通过不断地进入真实生活情境、不断地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不断地体验挫折与问题中学会发现自己、认识自我,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规划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高中阶段的生涯教育目标决定生涯规划教育必须重视实践
综观各地的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尽管其定义和内容各不相同,但强调学生能力发展比抉择本身更重要则是共同趋势。如在新加坡《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中,高中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有关渠道收集信息,具备合成信息以作出正确的教育和职业决策的能力。日本的高中阶段职业生涯教育重点是:自我理解和自我接纳的深化,劳动观和职业观的确定,对未来人生的规划和进入社会前的准备,对显示的体会以及对去向的选择。浙江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意见》则提出,促使学生认识自我条件,发现自我兴趣特长,明确自我发展方向,从而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高中三年学习,并为下一阶段的学习、生活与工作做好必要的准备,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理想和成人成才。
可见,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强调的是,发展科学决策与行动及掌握未来的能力,学会为自己的发展提供需求机会,以及自我管理的能力;关注的是,学生今后如何能真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世界和自我的认识,认真思考自己的当下和未来,主动地去选择并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这是一种元能力的培养,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仅仅依靠信息提供、知识传授、发展辅导是不够的,更要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与活动探索。真实的生涯体验与实践活动,才是开启有效高中生生涯规划之门的钥匙。
二、目标与主题:如何设计高中生涯教育实践活动
许多学校都很重视生涯规划体验活动,但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课内教学时间多而校外体验活动时间少,走马观花、浅尝辄止的活动多,而深入探究、 深度体验的活动少等现象。这也是当前我们在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时常常存在的问题。综观一些活动效果比较好的学校,有效活动设计是其关键所在。
(一)活动目标梳理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不是简单的高中生职业生涯去向的指导,更强调对其意识、情感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具有树立理想、投身工作、融入社会的动力源泉和能力储备。生涯规划目标必然是一种从认知到情感、能力的开放性目标设计。
这可以根据各自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基础有所侧重的确立。例如,绍兴越州中学提出基于社会实践的体验式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其目标为三个方面:以体验为导向的生涯认知,以实践为主体的生涯体验,以活动为中心的生涯决策。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目标为:认识自我、工作世界的探索、 个人与工作世界之间的三方面连接。温州中学的目标则为:认识自我,放眼世界,学会选择,学会规划, 发掘掌握潜能,增强学业和能力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的机会。分析这些目标,基本都体现了以下四方面:具有生涯规划的意识,树立志向,并能积极地为自己的发展提供需求机会;学习生涯规划的方法与策略,并能应用于当下与未来,帮助自己进步;尽可能多地了解当下学习生活与高中毕业后走向社会所必需的发展信息,进行科学的决策与行动;发展计划并掌握未来的能力;等等。这样的总目标设定,基于对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理念、方向的把握,价值与意义的梳理而来的,可以为有效的活动设计提供正确的方向。
(二)设计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
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设计一个与活动目标、 内容、主题、资源及学生的发展需求相匹配的活动体系,有助于生涯体验活动更高效地开展。
1.活动的目的性
关注、体验、研究不同行业的特点,关注、研究自己的性格特点特长,关心自身家庭情况不同行业工作者,了解高校招生信息,都是生涯规划不可或缺的基本内容。进行生涯规划活动设计,必然聚焦在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生活的核心内容上。根据高中阶段的生涯教育目标和内容,将生涯规划教育聚焦到为自我认识、学业规划、职业体验、升学抉择四个方面,并对每个板块进行了分主题设计,而活动则是针对每个主题目标设计的。
2.活动的聚焦性
设计活动应该更多地聚焦在让学生通过实践的体验式指引,促发学生生涯决策的思维方式与策略。如某校针对认识自我板块设计“访谈10名职场人,与他们探讨个性特质与成长路径的相关性”的活动。这样的活动设计,考虑到学生已经接触了霍兰德、舒伯、施恩等职业规划大师的生涯发展理论, 再接触一些如职业倾向测试等专业的职业评估方法。同时,已经知晓其个性特长、兴趣能力、发展条件、梦想信念与一个人生涯发展的关系后,则期望学生通过与职场人的访谈交流,从别人的成长中体悟,从而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进而摆正自己的人生位置在一个人生涯发展中的作用所在。
3.活动的可评估性
在设计活动时应考虑到目标的可评估性。如在认识自己的体验活动“访谈10名职场人,与他们探讨个性特质与成长路径的相关性”中,评估指标可设定为以下三个:(1)观察,自己在需求、性格、兴趣、 能力等方面的倾向;(2)改变,能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悦纳自己;(3)提升,尝试将自我的特点与未来发展相联结。
三、方式与策略:如何推动有深度的高中生涯实践活动
依托各类实践活动的开展是许多学校推进多种形式的生涯体验的方向。这期间,我们可以将传统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三种活动方式应用到生涯体验活动中,这也是推动有深度的生涯体验活动的关键所在。
(一)基于社会实践的生涯活动
基于社会实践的生涯活动是指学校结合学军、 学工、学农等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学生社团活动、假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充分发挥学军、学工、学农等基地的作用,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区、走向社会,进入工厂、农村、部队、企事业单位、高校去实践体验。如目前学校都在开展的实践周体验活动、 企业(单位)考察参观、暑期职业体验等都属于这一范畴。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学生进入真实的工作场景,了解各个行业的现状,了解各种职业所需的资格和能力,了解各种职业环境要求,了解各种工作角色的特性及工作者的工作状态,了解职业世界的变化。
开展此类活动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指导学生做好相关准备,如收集相关信息等;二是落实各种方法强调过程指导,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多用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三是增加反思力度,如可要求学生撰写《生涯人物访谈报告》《考察日记》,从而让体验活动真正为学生收集信息、合成信息以作出正确的教育和职业决策提供支撑。
(二)基于社区服务的生涯体验
美国把义工和志愿者服务作为生涯规划教育三大路径之一,日本也把残障福利机构服务列入生涯体验活动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社区服务(实习)也应该作为生涯体验活动的重要方式。开展社区服务需要注意的三个方面:一是有指向性,学生的服务区域最好是自己感兴趣或好奇的领域。二是对学生的体验活动有要求,使学生通过角色体验,了解该职业相对全面的信息,梳理自己的职业认知和感悟,明了这一行业是否自己想要从事的。此外,还应该通过社区服务,更好地了解社会和环境,树立社会责任感。三是需要有一份有深度的《职业体验(服务)报告》。
(三)基于研究性学习的生涯探索
高中阶段开展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生涯活动体验过程。虽然,研究性学习课题不一定会和学生今后选的职业与专业发生直接关系,但很多学生则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窥探与思考自己所感兴趣的专业方向。同时,从自然、 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进行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本身就是很好的生涯规划教育。
关键词:高中生 生涯规划 发展管理 作用
高中生生涯规划与发展管理是一个较新的课题,不仅社会、学校对此进行研究,而且高中生在学习与运用过程中也对此有自己的理解。笔者以高中生的视角,从高中生生涯规划与发展管理有助于及时认清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合理将个人条件与社会客观结合起来、有助于把个性化发展置入未来职业规划发展等多方面来论述其对高中生所产生的影响与作用。
一、高中生生涯规划与发展管理有助于高中生理性认识职业生涯规划
在高中阶段进行生涯规划与发展管理,一方面,是高中生在身心方面从青少年向成人发展的内在需要;另一方面,又是对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一次梳理。尽管在高中之前,高中生会对自己的未来有所设计,但这种设计是模糊而简单的,如长大了要做科学家,可是不知道自己要做哪方面的科学家,或者说长大了要做医生,可对医生的分类一知半解。而高中生生涯规划与发展管理,将自己的人生职业规划与学习管理结合起来,让高中生正视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这无疑是给高中生雪中送炭。因为相对于小学、初中的懵懂无知,高中生对自己的未来及职业有所认识,并希望得到帮助进一步去理解、规划自己的人生之路。因此,生涯规划与发展管理实际上把大学的职业规划与发展提前到高中来,使高中生尽早为自己的人生进行谋划,有助于高中生理性认识职业生涯规划。
笔者在接触生涯规划与发展管理之前,就认为自己学习好,以后考上好的大学就会有好的工作,也不愁实现不了自己的理想。但在学习生涯规划与发展管理之后,笔者对这样的看法表示怀疑。且不说自己职业规划与自己兴趣爱好联系是否紧密,就连自己的特长与能力认知都有很大的不足。因此,在反思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时,笔者从特长、兴趣、未来学习专业、知识储备与父母长辈期望等因素放在一起,重新去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从而很理性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对未来的人生职业规划有全新的认识。为此,笔者从学习需要、未来发展规划与专业基本素养等方面,对自己的学习有了更好的管理与规划,使自己目标更明确。
二、高中生生涯规划与发展管理有助于高中生规划未来职业选择与发展
高中生生涯规划与发展管理,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还高中生以规划的自我选择权,即通过生涯规划与发展管理来帮助高中生自主选择自我职业规划与发展,将高中生学习、能力与职业规划结合一起,重新帮助高中生插上理想的翅膀飞向更明确的未来。高中生对未来职业的选择与规划,很大程度上来自家庭父母长辈或老师的影响,而不是自己的兴趣爱好或特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很多高中生对未来职业的规划与自己无关,几乎都是父母长辈或老师的决定。高中生生涯规划与发展管理,在解放高中生自主选择职业的同时,也对高中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未来自我职业选择与发展,全系于自己今天的选择与规划,这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因此,在尊重高中生自我选择权的同时,高中生也应向父母长辈与老师寻求更多帮助,使自己更合理地规划未来职业生涯。
笔者有位认识的师兄有志于未来成为律师或法官,立志于献身维护法律尊严。通过生涯规划与发展管理学习,结合职业能力测评、兴趣爱好与师长建议等,他对未来从事律师职业有了更科学合理的规划。首先把自己的理想大学定位于中国政法大学和西南政治大学这两所著名政法大学;其次确定未来专业主攻刑法方向与民法方向,并找到了两所大学相关的专家及专长领域;最后对这两所大学的招生录取形式与高考成绩有较深入的研究,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与课外阅读目标。通过努力,师兄如愿以偿考入理想大学和理想专业进行深造。这一案例不难看出,通过高中生涯规划与发展管理,高中生更明确地提出自己未来职业的选择与发展,并以之为动力努力奋斗。
三、高中生生涯规划与发展管理有助于高中生将兴趣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
大多数高中生不仅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与发展认识不清晰,而且对社会的客观需要与国家的发展需要也不太了解,容易受到社会浮躁风气与父母长辈观念的影响,并盲从于这种影响来选择未来的职业,这从每年高考志愿专业报读的跨度之大可见一斑。高中生要做好生涯规划与发展管理,就要把职业发展理想、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身体状况等与社会需要的客观实际结合起来,把职业定位与大学专业、学习侧重点等结合起来,才能做到兴趣与社会需要的完美结合。否则,出现林黛玉拖着病体去野外考古的现象,就让高中生生涯规划与发展管理失去了意义。
高中生生涯规划与发展管理,引领学生透过校园去客观审视社会,从对社会脉络发展的规律中去找到与自己契合的职业规划。笔者曾对电子产品的生态发展有过一定的了解,智能手机与智能生态系统有机联系就如个人兴趣与社会客观发展一样,只有把个人兴趣、生涯规划放在时代的潮流中,才能在社会生态中产生应有的作用。为此,笔者建议高中生生涯规划与发展管理应当更细分未来社会分工的发展,使高中生对未来社会需要与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才能把自己的实际与职业规划纳入到时代发展的大局中,协调生涯规划与发展管理,选择更有利于自我发展的规划之路。在这一方面,欧美发达国家有更丰富的高中生生涯规划与发展管理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四、高中生生涯规划与发展管理有助于促进高中生个性化发展
高中生生涯规划与发展管理设立的基础,是对高中生自主性的尊重,换言之是对个性化发展的包容与推动,是高中生抵制社会同质化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尽管高中生生涯规划与发展管理要受到社会客观、个体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但最终还是要与兴趣爱好相结合,实现个人定制式发展规划,才能使高中生清晰看到自己未来发展的轨迹,指引高中生为理想目标努力。在这一过程中,每个高中生的定制式生涯规划与发展管理并不相同,这就必然在客观上使定制式发展规划具备个性化发展的特征,才能实现高中生生涯规划与发展管理的有效性。所以,高中生生涯规划与发展管理有助于促进高中生个性发展。
以上述以律师或法官为职业规划的师兄为例,法律人才的缺口依然很大,法制的基础虽有所加强,但尚算薄弱,这个社会客观与师兄高中生的生涯规划相对契合。但在对未来职业有更深入的了解之后,良好的决策能力使他选择刑法与民法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并开始广泛阅读相关著作如《中国法制史》等,这就进一步强化了他果决、积极而又富有行动能力的个性化发展,当然也推动了他对未来职业的规划。由此可见,高中生生涯规划与发展管理协调了社会需要与个性化发展的关系,把个性化发展与职业规划更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推动个性化发展。
总之,高中生生涯规划与发展管理以理清高中生未来职业发展为思路,通过指导高中生理性认识自我,以兴趣爱好和个性化发展来合理规划生涯发展与职业发展,有助于高中生将自我认识与社会客观发展及需要结合起来,及时做出更有成效的生涯规划决策。
参考文献:
[1]杜平.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实施策略研究[J].浙江教育科学,2016,(02).
[2]王莉,杨红艳.新高考模式下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及对策——以焦作市第一中学为例[J].中国教师,2015,(S2).
【高中生生涯规划反思】推荐阅读: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11-03
高中开设生涯规划课程11-04
生涯高中第一课教案06-01
高中人生规划07-25
高中生学习个人反思07-08
美国大学申请高中规划10-29
未来规划的高中英语作文09-10
人生规划高中作文800字范文10-13
高中历史培训反思05-27
高中老师教学反思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