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写作与评析》读书笔记(精选9篇)
双语学院英德1301班罗芸蕾
《应用文写作与评析》是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以服务于各级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办公和各级各类学校教学而编写的。以精要、好懂、实用为编写原则,以国务院《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为编写指导。体现了国家意志对公文写作的最新要求,把“新办法”与新国标的要求作为我国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公文格式方面所遵从的统一规范.其内容新,实用性强.全书分行政公文、机关事务文书、经济应用文书、法律文书、日常事务应用文等五编.每编中既有基础知识的讲解,又有范例示范,还有病例评析,便于理解,便于学习写作。该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含成人高校)、党校、行政院校的行政管理、经济管理、秘书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公务员培训、岗位培训用书,还可以作为各级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撰写公文参考。读了这部书之后我知道了应用文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体,是人们传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感情的工具,有的应用文还用来作为凭证和依据。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事情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应用文的功能也就越来越多了。所谓应用文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为处理实际事物而写作,有着实用性特点,并形成惯用格式的文章。关于“应用文”的概念,学界尚并无统一严格的定义,也不可能会有这样的定义,不同的学者和书籍往往有不同的归纳和概括应用文的本质特征有写作目的明确.语言表达规范,格式体例稳定,时间要素明确这几点。
综上所述,可以这样定义应用文:应用文是各类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人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等社会活动中,用以处理各种公私事务、传递交流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所使用的具有直接实用价值、格式规范、语言简约的多种文体的统称。
应用文在内容上十分重视实用性。它是用来办事、解决实际问题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我们都知道,“真实”是文章的生命,一切文章都要求具有真实性。对于这一点,各类文章要求不同。而应用文反映的情况、问题,叙述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发布、传达上级指示精神是确有的,不能经过任何艺术加工。它根据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具体业务、不同的行文目的,选用不同的文种。所以应用文想要在传递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取得好的效果,必须注意时间、效率,讲究时效性。一般来说,应用文往往是在特定的时间来处理特定的问题,尽快的传递相关信息,因此时效性很强。不及时发文,拖拖拉拉,或时过境迁再放马后炮,使信息失败,就会失去其实用价值。应用文有其惯用的外观体式和主体风格。有不少体式 是社会长期约定俗成的,也有一些体式由国家统一规定,如公文。还有一些应用文格式比较简单。不论体式如何,都是为了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发挥它的工具作用。
应用文是一种处理公私事务的工具,是用来说明事实、解决实际问题的,侧重于“以事告人”。所以语言要求朴实无华、开门见山。例如在述职报告中就写“该干什么、干了什么、干得怎么样”,直陈直述,不展开论述,不夸张、不掩饰、更不能虚构。大多数的应用文中不宜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等修辞手法。叶圣陶先生在谈公文写作时说:“公文必须写得一清二楚、十分明确,句稳词妥,通体通顺,让人家不折不扣地了解你说的是什么”。
朴实特征还表现在多用庄重典雅的书面语,少用或不用口语词、方言词、土俗俚语、歇后语。例如某财务大检查通知中写道:“费用错误列支的,务必纠正。今年的要纠正,去年的也不要放过。今后不论超产奖还是什么乱七八糟的这个奖那个奖,统统都得在利润中支付。”这段文字里的“不要放过”、“乱七八糟的这个奖那个奖”、“统统”等词语口头表述尚可,但不宜用于应用文中。
读完《应用文写作与评析》这本书,我不仅学会了如何写应用文,也了解了应用文写作既是现代人的必修课,更是求职与就业者的基本功;从层次上来说,应用文写作也是学校写作教学的继续和提高。说应用文写作是现代人的必修课和求职、就业者的基本功,因为无论是求职时的应聘,还是就职后的日常工作,都无法离开应用文写作,而且表达的效果还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最后的结果;说应用文写作是学校写作教学的继续和提高,是因为应用文写作不仅建立在学校写作学习的基础之上,而且内容更广泛,功效更专业和实用。其次,应用文写作是思想与信息传播途径:写作不但是一种生产,而且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精神生产。其具体产品——文章的制作,就是将思想转化为语言符号,并以一定的体裁样式表现出来。如同物质生产一样,写作也有原料采购、制作加工、总体组装等生产过程,也有设计、制作、检验等全套工序流程;只不过写作的原料是自己所获得的感受与认识,其设备是人的精细大脑,其工具则是人类的语言符号。
关键词:高中语文;读书笔记;指导
【分类号】G633.3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素养的双翼, 双翼的展翅升腾需要广袤的心空。我在教学中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虽在课外读了不少的书,可是往往浮光掠影,不知其精要所在;有些学生虽然读得如痴如醉,但往往光意会不言传,任真实情境下所产生的阅读灵感随风消逝。阅读收效甚微,写作捉襟见肘的现象屡见不鲜。仔细审视我们的教学,留给学生自由读写的时空是十分有限的。为了给学生的自由阅读和自由写作创设情境,提供机会,让学生能读到自己爱读的书,写出自己想写的话;通过自由阅读引领自由写作,又通过自由表达引发深沉的思索,进一步激发阅读的动机;在读写心智活动的不断交替中,发展阅读能力,提高写作能力。
一、理论依据
新课标特别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应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并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二、阅读及笔记的指导
1.读物的选择
对于读物的选择我们应该以学生的自主选择和教师的积极引导相结合为原则。引用亚瑟·李在《给一位爱好读书的孩子的信》中所说的话就是“你最好尽可能选些能震撼心弦的高贵作品来读,这种作品对你心灵的激荡,才有真正的好处。要想这样,你首先得知道应该摈弃那些无价值的书,凡是浪费你时间的、该烧毁的、教坏孩子的以及使人懦弱而不使人坚强的作品,都该摈弃。”
2.阅读方法的指导
学生的阅读不是随随便便的读, 笔记也不是信手拈来的记,而是具有一定质量的阅读成果的纪录,因此必须交给学生一些遵守作者思维、探究作品内涵的礼节, 授之以阅读之“渔”。
(1)质疑阅读
宋儒张载说:“读书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学生在读书笔记中,可以就文章的主旨、作者的观点、人物形象、写作手法、文句的哲思进行质疑,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尤其是能在作者思维的矛盾错位上发问,这就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和深度。能在无疑处生疑,就是阅读能力的体现,若能进一步回答问题,这样的读书笔记就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
(2)比较阅读
茅盾提倡应多读作品评论和作者传记, 并与其他名著进行比较,抓住其特点。他认为,多读、精读、思考和比较,是读文学名著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文学修养的必然路径,舍此则别无他途。比较的方式可以有很多,如相同题材的不同作家的作品的比较,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的比较,书上的结论与实际生活的比较,过去的看法与今天的现实的比较,不同的人对同一问题看法的比较,同一个人前后不同时期看法的比较,多种工具书不同解释的比较,等等。在比较中,学生有了新的发现,新的收获,他们就不再等着教师公布一个标准答案,而是有着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探究。
(3)批判阅读
学生应该批判性地阅读,敢于质疑经典,不迷信权威,尽信书不如无书, 能跳出作者的思想客观评价是难得的思维品质。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在阅读和笔记中, 大胆挑战权威,并学会用各种资料来论证自己的质疑,在多元的碰撞中激发起自己思维的火花。然后在读书笔记的交流中,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我为什么不同于你, 你为什么不同于我的事实,启发学生承认不同个人间文化的深刻互连性,关注大家如何带着差异共同生活在一起, 从而共同丰富语文的文化情感内涵。
(4)创造阅读
创造阅读, 指通过想象和联想在原有信息基础上创建新信息。在阅读中,学生要慧眼独具地发现作品特有的“空白”和“未定点”,并引发自己生活、情感、知识的积淀与之连接,对文本做合理的补充和续接。如可以依据所读之作中的某一语句激发起自己的情思, 进而联想起平日的诸多零星体验来完善和丰富文本的情节和结构,使文本的旨趣有合乎情理的衍生,并将此诉诸读书笔记。
三、读书笔记的双向交流
1.师生交流
高中生的思想还不尽成熟, 对作品内涵的感悟有时较为偏激,只要他们能在读书笔记中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真切体验,老师就应该毫不吝惜地给予肯定和鼓励。当然学生有不足,理应指正,最好委婉一点。每周评阅完学生的读书笔记后,教师应及时地进行讲评反馈。让学生在肯定中增强做读书笔记的动力,在指正中及时修改、调整,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2.生生交流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在解读文本过程中自我与他人的交流过程,这是与学习同伴间的交流,是一种最为平等的对话,在对话中也最容易产生共鸣。这样,通过交流与碰撞就能使学生获得更深入的理解,从而不断生成新的意义。为此,我们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来实现生生对话。读书笔记的评阅上我采取小组负责制:全班分成五组,每组八到九人,教师每天评阅其中一组,改组则评阅其余各组。之后每周老师可以将全班笔记评阅一遍, 同學之间也有了一次深入交流读书心得的机会。学生在批注栏上写上自己的读后感悟,可以赞扬、质疑、批判,作者还可以回应反驳。
3.完善自我
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地感受着,思考着,反省着,探索着,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与自我对话。值得注意的是,读书笔记中的自我对话,不同于一般的对话,因为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而且还能通过自我对话使学生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因此,读书笔记中学生的自我对话,应该是一种趋向真善美的对话。
综上,高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平时的读书笔记的指导,教师要在读物选择、方法引领等方面加强具体的指导,并且适时组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和自我反省,让学生的读书笔记质量不断提升,并且使之从中获得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1]宋红艳.高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方法教学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7).
[2]朱曼雯.高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初探[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32).
1. Types
2. Choice
3. Synonyms
4. Dictionaries
Learning English words
Sound – spellingEn cy clope dia
1.Types of Words
(1)Common: frequency
TextbooksVocabulary overlapping between units
(2)Technical
Computersand portable ones
A desktopa laptop
(3)Nonstandard
Schoolschedule
Never use it, but know it if possible.Standard language for foreigners to learn
Oral – Listening – Basic
2.Choice of Words
1.for general or special purposes
G noun referring back to its source S noun
Verb:To runTo rush:
root + branches + leaves
runhurryrush hours
Gold Rush
To dash
2.details or summaries
yes vs.no
details about Yes … summary of Yes
details about No … summary of No
3.collocations
a cluster of wordsa cluster of reeds
hit the fish.A traffic accident happened to him.He happened to meet me in the street.3.No Synonyms
Exactly
(1)meaning
(2)implication
(3)(4)stylistic value
4.Some Good Dictionaries
English-English Dictionaries
A hard copy
The first option in pronunciation, spelling or uses
a)Examples and illustrations
Examples: collocations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For a better use
模板:替换练习
Meanings: C – memory / E-understanding
b)Definitions
i.Dictionaries of Idioms
ii.Dictionaries of Collocations
iii.Dictionaries of Synonyms and Thesauri
区分具体与抽象的词
词从语义上可分为具体与抽象两种类别,例如:
抽象具体
goodkind, honest, generous, warm-hearted, selfless, friendly
laughsmile, chuckle, snigger
scientistphysicist, biologist, chemist
fish shark,salmon, perch, eel
tree shrub,bush, pollard, oak, plane, pine, willow
抽象词意范围大,概括力强,但给人以空洞的感觉,适合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等总结性部分。具体词意义有针对性、个性和精确性,给人以确切的概念,适合用于段落中细节的刻画,论点的阐述以及事物的描写。如果用抽象的词来表达具体的事物,便会给人笼统的感觉:
a.抽象: The man is good.具体: The man is selfless.b.抽象: There are three men in the room.具体: There are three little boys in the room.Chapter 3 Making Correct and Effective Sentences
1. Correct
2.Co-& Sub-ordination
3.Effective
1.Correct Sentences
c)Structure
d)A big letter & a full stop
A sentence starts with a big letter and ends up with a full stop.A sentence is like a body.predicateheart
left+right
AuxiliaryVerb
助动词实意动词
(1)Do(a)learn
(2)Be(b)learning
(3)Have(c)learned
(4)will
(5)can一般态 1+a
They(do)work in a factory.He(do)in a factory.He works in a factory.I worked in a factory.= I don’t work there any more.进行态 2+b / 被动态 2+c
I am having class.I am giving a lecture of writing.完成态 3+c
I have worked here for over 20 years.I have worked here since over 20 years ago.I have worked here since 1991.WeEnglish for 20 years.WeEnglish for 20 years.I 4 将来态 4+a
You will hand in your paper by Wednesday.You will finish it in four days.He will be staying in Canada at the moment next year.情态 5+a 情态现在时
5+have + c 情态过去时
I can do it.I could have done it yesterday.If you were here, we would not say so.If you were here, we would not have said so yesterday.If you had been here yesterday, we would not say so.Yesterday if you had been here, we would not have said so.e)an idea
What idea do you want to convey?
Imitate the use of words
Never create anything new
correct + effective = good
2.Co-& Sub-ordination
When I was young, I’d listen to the radio waiting for my favorite songs.I saw him yesterday.I saw him in the morning.I saw him when I shopped with my mother.Subordination: a sentence with a clause or more clauses involved
A clause = an incomplete sentence
Complete in structure but
Incomplete in meaning
Who am I?
I wonder who I am.I don’t know the man whom I saw.I haven’t seen the movie(that / which)I heard of.Clause markers:(1)if / when / because(2)wh~ words
Co-ordination
She is not one of us;she is not like us.Because she is not one of us, she is not like us.She is not one of us because she is not like us.Co-markers:(3)and / but / or
You are so bad a guy and I hate you.You are so bad a guy.And I hate you.I feel ill.So I want to ask for a leave.I feel ill.Therefore, I want to ask for a leave.3.Effective Sentences
a)Unity: 谓语
b)Coherence: a cluster of sentences
Obligation: 下句解释上句 like a chain with overlapping points
c)Conciseness: meaning
英文 – 最最准确、地道的中文
d)Emphasis:
Subject 主语(名词)/ golden verb主句谓语(动词)/
e)Variety:no repetition of the use of words
Correct in structure +effective in usage=a good English sentence
如何增强语句表达力:
1避免使用语意弱的“be”动词
(1)Weak: The trees are bare.The grass is brown.The landscape seems
drab./Revision:The brown grass and bare trees form a drab landscape.(转换为前置定语)
(2)Weak: The team members are good players./Revision: The team members play
well.(3)Weak: Here are the books you ordered./Revision: The books you ordered have
arrived.多用语意具体的动词,保持句意简洁明了
Poor: She is a careful shopper.Better: She compares prices and quality
3尽量运用主动语态
Weak: The biscuits were stacked on a plate.Better: Mother stacked the biscuits on a plate.4防止使用语意冗长累赘的词语
Wordy: My little sister has a preference for chocolate milk.Improved: My little sister prefers chocolate milk.杜绝滥用陈旧词语或难懂的专业术语
Weak: They will not agree to his proposals in any shape or form.Improved: They will not agree to any of his proposals.Chapter 4 Developing Paragraphs
1.by time
2.by process
3.by space
4.by example
5.by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6.by cause and effect
7.by classification
Components
A sentence---sentences = a paragraphsentences in a paragraph:
(1)a topic sentence(TS)
(2)a supporting detail sentence(SD)
(3)a minor detail sentence(MD)
TS: a central noun + an assertion
Popularity of cars in China
Popularity of cars in China has brought about many problems.)=A Paragraph
Popularity of cars in China reflect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in China.Popularity of cars in China reflects the country’s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A Paragraph
1.Development by Time
Components in a story:did
(5)an opener
(6)what happened minute by minute?
(7)An end
The way of telling a storyTime sequence = glue
2.Development by Process
The process of setting a password
Step 1-10
Action sequence
User’s Instructionsdoes
3.Development by Space
Camera engineer’ eyes does
4.Development by Example
Random examples
5.Development by Classification
Three funny things / three features
6.Development by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To make a comparison between Tom and Mary
Why do we need to do so?
Tom / Mary >pupils in the Yinchuan 21st Primary School < top / poor > learn English < skills?
7.Development by Cause and Effect
In a sentence,Clause markers:
Because… V…, …V…./ …V… because…V…./…V… because of..noun.Thanks to..noun, …V…./ …V… due to..noun...In a paragraph,TS introduces the causes / effects.The subject: the topic word = the head
8.Use of comparison
(1)a./ ad.N1 …~er … than…N2…(aux.)
更比
Easier
Difficultermore difficult less a./ad.….than
This dress is not more expensive than that one.This dress is less expensive than that one.This dress is cheaper than that one.N1 …as / so a./ad.… as…N2…(aux.)
一样和
The same + N.=~ similar to
Tom has similar age to Mary.Tom’s age is similar to Mary’s.Tom is right at a similar age to Mary.(2)with no a./ ad.Contrast: extremely the difference
Which one is better?
如何写好段落:
首先,一个段落必须有一个中心即主题思想,该中心由主题句特别是其中的题旨来表达。整个段落必须紧扣这个主题(stick or hold to the topic),这就是段落的统一性(unity)。一个段落内的各个句子必须从属于一个中心,任何游离于中心思想之外的句子都是不可取的。
其次,一个段落必须有若干推展句,使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开,从而给读者一个完整的感觉,这就是完整性(completeness or adequateness)。一个段落的主题思想靠推展句来实现,如果只有主题句而没有推展句来进一步交待和充实,就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段落。同样,虽然有推展句,但主题思想没有得到相对圆满的交待,给读者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样的段落也不能完成其交际功能。
读书笔记的写作指导
作者:王木生 郑 琳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9年第05期
读书笔记主要包括读后感和赏析短文两种,这里笔者以指导“读后感”和“赏析短文”两种个性化写作形式为例,以修改学生文章为实践,来谈谈自己对写作读书笔记的理解。
一、读后感的写作指导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一)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1、确定正副标题,正标题一般标明文章的中心内容,副标题标明题材,一般为“读《×××》有感”。
2、读后感的一般思路:引——议——联——结。
①引——扼要写出“读”的内容或直接引用原文某些语句,很快引出“感”的观点或中心。②议——就自己“感”的重点、观点进行分析议论,说明道理。
③联——就议论的中心展开联想,记叙某些典型事例。也可联系社会和自己的实际抒发感受。
④结——结尾概括中心,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结论可与开头照应,可归纳出结论性的意见,可强调某一重点,可发出号召。四部分中,“议”和“联”是核心;引和结为次要部分。
(二)一篇读后感只论述一个中心。
一篇文章可能有多个中心,如读《执竿入城》这个故事,从不同的角度,确立的感受中心也不尽相同,也就是说从不同的角度可确立以下多个中心,但写作一篇读后感时只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
鲁人的角度:①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必须打破思维定势束缚;②多想才能出智慧;③轻信盲从是可悲的。老者的角度:①好为人师要不得;②自作聪明者戒;③经验主义者行不通等。
(三)读后感要准确选择感受点。
读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所以应对众多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最顺畅的一个感点。
例如《滥竿充数》三个感点:①南郭先生行为——人要有真才实学,靠蒙骗过日子是不会长久的。②齐宣王行为——应当实事求是不要搞形式主义。③南郭先生在两代齐王不同遭遇——应当打破大锅饭,让一部分人混不下去。比较三个感点,对照当前的形势,我们发现第三个感点是当前的热门话题。最切合人们的思想实际,与现实联系最深。
(四)读后感的关键是议和联。首先。针对论点,进行多角度说理。比如例文论点“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讲诚信的人”,作者从两个角度摆出理由:①诚信是做人的一个起码要求;②诚信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
其次,可以运用正反对比说理来突出论点。比如例文论述“诚信是做人的一个起码要求”论点时,进行对比说理使论点更加鲜明。
例文:《亲近自己的双腿》中的残疾车夫坚决只收事先讲好的3元车资,不肯多收一分钱,即使多骑一站路。付出比别人多的汗水和努力,我觉得我们的社会正需要这样讲诚信的人。(引)
诚信是一个涉及人的道德修养和做人准则的问题。做人要讲诚信,要表里如一。要言而有信。(议)
诚信首先是做人的一个起码的要求,是人人都应具有的品质。试想,如果我们做人不讲诚信,那么我们周围的社会就将是一个尔虞我诈、彼此设防、充满虚伪的冷漠社会,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快乐么?(议、联)
其次。诚信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生活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诚信在高度文明的社会大环境中是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议、联)
社会呼唤具有诚信品质的人,讲诚信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结)
(五)学生文章修改前后对照。
修改前:
我们要勇敢面对生命的暴风雨
张抗抗《窗前的树》的中洋槐,在夏日的暴雨中毫不动摇,“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让我感触颇深。
我们要像洋槐一样,勇敢面对生命中暴风雨的侵袭。由此我想到了贝多芬,他在耳朵失聪的情况下创作了《命运交响曲》,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生命中常常会有暴风雨,软弱的人会赶快跑到避风港,把自己保护起来,而那些坚强的人,他们会迎着暴风雨前行,雨很大,风很大,但是刮不倒他们的信念和坚定,暴风雨在他们面前也因此变得软弱。
让我们勇敢面对生命中的暴风雨,做一个坚强的自己。
修改后:
我们要勇敢面对生命的暴风雨
张抗抗《窗前的树》的中洋槐,在夏日的暴雨中毫不动摇,“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我们要像洋槐一样,勇敢面对生命中暴风雨的侵袭。(引)
人生中暴风雨是常有的,与暴风雨搏斗时一定是要受伤的,但如果这样就向暴风雨低头就将意味着将要停滞不前。(议)
贝多芬,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创作了《命运交响曲》,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张海迪,在下身瘫痪,半身不遂的情况下,创造了轮椅上的奇迹,让世人惊叹于她那暴风雨后的美丽。霍金身残志不残,提出了黑洞学说,实现了生命的真正价值。生命中常常会有暴风雨,软弱的人会赶快跑到避风港,把自己保护起来,而那些坚强的人,暴风雨在他们面前也会变得软弱。(议、联)
让我们勇敢面对生命中的暴风雨。做一个坚强的自已。(结)
二、赏析短文的写作指导
写赏析短文是一种很好的学语文的方法,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写赏析,“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对同一篇文章不同的赏析展示的是学生不同的个性,体现了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作品赏析是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认识,它主要考查对文学作品的内容、语言、艺术手法等的赏析。
如何写好赏析短文?
(一)明确鉴赏要点:
1、内容赏析:
(1)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表达格式:本文通过……,抒发了(赞美了)……,并流露出……(通常用在鉴赏短文第1段)
2、语言赏析
赏析短文的语言要做到通顺、流畅,力求生动、有文采。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写作时只有做到语言优美、有文采,才能有助于提高鉴赏的品位。也才会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从语言角度:
(1)用词之美——本文中的……,抓住了……的特点,运用……几个极富表现力的动词,把……写得惟妙惟肖,给我们展现出一幅……的图画,令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所见之景如在目前。
例:说说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请允许我满含泪水地回来》)
之后,她捏紧了口袋中的安眠药。她想找个结束烦恼的地方,但她起不了身。
“捏紧”表现主人公已经陷入深深的绝望,下定了轻生的决心;“起不了身”表现了网友对她的鼓励、关爱和理解使她受到震动,不忍心草率地作出轻生的举动。
(2)修辞之美——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作用: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排比使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强烈;拟人使事物形象可感;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铿锵;反问句增强语气……)
例:自选角度品析下列语句。(张抗抗《窗前的树》)
“雪后的洋槐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槐花如雪。”
赏析:运用了比喻、回环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雪后洋槐银装素裹的美丽姿态,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美妙的画卷,使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3)哲理之美——本文语言极富哲理,特别是……几句,告诉我们……,使我们读后懂得了……的道理,并能启发我们对……进行更深层的思考,令人受益匪浅。
如:品析下列语句的哲理。(张洁《我的四季方舟》)
“一个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未来的四季属于另一个新的生命。”
生命不可能重复,时间也不会再来,要认真对待生命,就要学会珍惜。珍惜生命中的分分秒秒。在人生的春季里,我们更应该懂得珍惜青春,春天去了还会来,青春一去可就不复返了。
3、艺术手法赏析
(1)表达方式角度:
①感官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
②动静结合角度: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
③描写方式角度: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
④描写内容角度: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
(2)表现手法角度:
以小见大、象征、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烘托、对比、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卒章显志、首尾呼应……
(3)具体模式
①小中见大:选文从我们熟知的……人题,抓住……的……特点。让我们从平常小事中领悟到深刻的生活道理。如莫怀戚《散步》。
②象征:选文运用象征手法,抓住了……与……相似的特点。通过对……准确的描写刻画,更好地达到了表现……的目的。如张晓风《行道树》。
③托物言志:选文巧妙地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紧紧抓住……的……的特点,精心刻画,从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生活态度。如周敦颐《爱莲说》。
④烘托:选文大量运用环境烘托,把表现对象的……心理,放在一个……的环境里,更好地表现了人物内心世界,增强了文章表现力。如曹文轩《孤独之旅》。
⑤卒章显志:选文运用了卒章显志的写法,层层铺叙,直到最后才突然揭开谜底,……令人有恍然大悟之感,然后又转入深深的思考。如张晓风《春之怀古》。
(二)把握赏析注意点
赏析中肯与否,最重要的是要读懂文本,如果对所赏析的内容把握不准。或理解失误,就好比走路选错方向,赏析无从谈起;同时要选择好赏析的切入点,善于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法。我们无论从哪个角度人手,只要合情合理,有自己的见解,都是可以的。
《写作业不用靠妈妈》的作者是韩昌旭,在韩国中央艺术大学毕业,当过几年记者,后任投资建设公司专员,目前专职写作,工作室位于可鸟瞰整个沿岸风景的锦江边。著有畅销作品《妈妈不是我的佣人》、《让企鹅起飞》、《沟通达人》等。
这本书主要写的内容是:“怎么办?要动脑筋的作业好难啊!但这次我要自己想,要不靠妈妈也一样能把作业写好!宙思一遇到要动脑筋的作业就头疼,每次都只能向妈妈求救,要妈妈帮忙。有一天他得交出创意大赛的作品,在妈妈拒绝帮忙后,宙思怎么想都想不出好点子,他认为一定是有人把他的点子偷走了。果真,村子里出现了偷点子的小偷,弄得同学们写出来的作业几乎一模一样,连发明家叔叔都想不出发明了。宙思决定找回偷点子的小偷,把自己的点子找回来。”
通过看这本书,我知道了要想有创造力,就必须做一个喜欢思考的人,而且要努力不懈,激发创意。可是,怎么做才能激发创意呢?首先,面对新的事或遇到困难的时候,千万不要害怕退缩。然后,保持自信,以积极的态度专注地思考,这么做一定能很快想出办法。刚开始你可能会需要多一点时间,不过,只要持续思考,好创意就能源源不断哟!
1.只有输出,才是最好的输入。
2.如果是通俗写作,优先读那些经典但又感觉比较轻松、容易进入的书。
3.人类心理都是喜欢晒优越,哪怕吐槽一个东西也是在晒智商。
4.当你完成当天的写作时长,先关闭文档,过几小时甚至一两天后再看。不立刻修改的原因是,如果你写得热情高涨,头脑发热时不容易看出问题来;如果写得不顺,重看一遍只会更沮丧。
5.写作这件事,表达欲很强的人是写不好的,写作的本质不是表达逻辑,而是倾听逻辑。“倾听逻辑”,就是听读者想要表达什么,然后替他们去表达。
5.讲故事,而不是讲道理
6.怎么开头。最好用的办法,就是直接交代时间、地点、人物。
1.怎样写出吸引人的好文章
第一,语言尽量简单化、口语化;
要想让句子简单化,只需要做一件事:修改。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在修改阶段,重点改掉这几种语法结构:一是过长的从句;二是多层的逻辑,比如双重否定;三是连锁的形容词。短句跟长句相比,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容易有节奏感、音律感。想想我们平时说话,一般一口气不超过10个字。记住,多用逗号,会让你的文字节奏更加明快。
第二,用文字营造画面感;
第三,用具体代替抽象。
具体做法:
第一,多用动词、名词,少用形容词。
第二,善于抓细节。
第三,善于使用比喻。
我相信是名词和动词,因为动词和名词是用来描述具体事物的;而形容词描述的是抽象的感知,描述人类复杂的`心理情绪,或描述事物的一种状态,所以,形容词是让读者理解成本更高的词。
使用比喻的时候,一定要避免陈词滥调。
2.如何修改,让文章更有光彩?
某种程度上,修改文章就是修改思想。当你思路不清晰,或想法跑偏了,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一定也是凌乱松散、东拉西扯的。
至于字词的推敲、语句的修改,推荐一个好方法:念出来。
日常与人沟通时,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说话时的简练度、条理性。
修改的原则:不自夸,也不自责
3.写故事要注意的三件事:
一、情感真实。深谙人性的痛点与弱点,努力在作品中追求“情感真实”,而非“事实真实”。
二、表达克制。尽量用最少的词语传达最多的信息。可尝试用英文写。
三、相信市场,而非灵感。
4.故事结构设置的三要素
用悬念、冲突,构建吸引人的叙事结构。悬念最好设在故事的开头
用张弛有度的描写来构建场景,渲染气氛,刻画人物。
结尾,给读者制造惊喜的最后一次机会。
关于写作,有“凤头,猪肚,豹尾”一说。意指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一样精美,引人入胜;主体部分要充实,有理有据,像猪肚;结尾则要像豹尾一般,简洁有力,又有平衡感。这对故事写作也是适用的。
5.如何训练你的逻辑思维
文章的逻辑性比文采修辞更重要。语言平淡,别人就算无感,但还是能明白你的意思。思维混乱,人家根本不知道你在说什么,那真是一脸蒙啊。
所有表达问题,归根结底都是逻辑问题。
6.写作时表达要明确,需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复杂的事情简单说,简单的事情说完整。
第二,慎用双重否定。
7.写作所需要的刻意训练,不单是通过“不停笔”来做量的积累,还要通过持续训练深度思考能力来实现质的飞跃。具体怎么做?
第一,警惕第一时间想到的观点、轻而易举得出的结论。
第二,得出观点之前,确保自己对一件事已经有足够深入的了解。
8.三个技巧,让你更有逻辑地思考
一、列提纲:将素材归类分组
我们的情绪、思想往往重复而凌乱,但文字必须有条理才行。对初学者来说,要训练思维的流畅,就要学会在正式写作之前打腹稿、列提纲。
构思一篇文章的时间,有时比写作时间还长。如果只有一个粗略想法,却没想好主次观点及逻辑结构的话,经常会写着写着就卡壳,然后东拉西扯。提纲可以随手写在纸上,也可以做成印象笔记,来不及的话就打腹稿,在心里想好一二三。
如果你在开始写作之前,已经很清楚文章的中心思想,金字塔原则能帮你轻松搭建好写作框架、规范表达逻辑;如果你动笔前只有一个模糊的想法,那么不妨回到本小节开头,用归类分组的方式,通过分析素材来梳理观点,再从分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中提炼出中心思想。
二、理结构:框架比细节重要。
不要一上来就想文章细节,细节虽然很重要,但不是第一位的。
三、善表达:逻辑连接之术。
第一,理清内部关系。
第二,善用连接词。
第三,注意呈现方式。同一个连接词一用到底,也会很让人扫兴。
9.文字密度:不要啰唆,精简干练
画面感:细节具体,案例鲜活
求职信、个人简历、通知、纪要、请示、报告、函、计划、总结、启事、活动策划书。
应用文的特点:
实用性:应用文是解决实际问题。
程式性:应用文有它惯用的格式和语言风格。
时效性:应用文一般要求在特定时间里处理特
定的问题,时效性很强。
应用文的作用:
◆领导和指导作用: 传达领导意图、部署各项工作、指导贯彻执行。如:通知、批复、计划等。
◆沟通和协调作用:传递信息、交流经验、协调行动,促进各部门的联系。如:函。◆宣传和教育工作:以实际的事例给人以警戒、以教育。如:通报、总结。
◆依据和凭证作用:是各机关最根本、最真实的记录,具有最权威的依据和凭证作用,具有较高的实用和历史资料。如:合同、纪要、条据。
4.语体风格不同
应用文写作:精确、简明、平实、委婉得体
文学写作:鲜活、生动、华美、富于感染力
1.立意明确:
有具体的读者对象和应用目的,并且“直陈其事”。
2.材料真实而典型
真实:文中涉及的人和事必须确有其人,真有其事,甚至连事情的始末细节也必须绝对真实可靠
表达准确平实
用词准确:语意明确、精准、没有歧义
平实得体:所谓平实,指用语平易,风格朴实。
求职信 写作结构:1.标题 2.称呼 3.正文 4.落款
5.附注
竞聘 竞聘词是指竞聘者为了实现竞争上岗,就自我竞聘条件、未来的施政目标和构想所发表的公开演讲所写成的书面材料。
1.称呼与问候语
2.正文
(1)开头——抓住听众、评委的注意力
A.开门见山:自我介绍、表明竞聘意愿
B.委婉曲折:表达给予竞聘机会的感谢、竞选
态度、赞扬竞选的意义
讲清自己的竞聘岗位
②展示施政目标和设想A.工作目标
B.工作方法和态度
C.思想、品质保证
计划
一、计划的种类
按内容:综合性计划、单项计划; 按性质:生产计划、工作计划、学习计划、科研计划、会议计划;
按范围:国家计划、部门计划、单位计划、科室计划、班组计划、个人计划; 按时间:长远规划(跨的计划)、计划、季度计划、月份计划、周计划; 按表现形式:条文式计划、表格式计划。
二、计划的范畴:规划、设想、安排、打算、要点、方案
规划—全局性的、跨的、涉及面广 设想—为长远工作任务做出的粗线条计划 安排—预定在短期内要做的一些具体事情
打算—近期要做的,指标措施较粗略,只做原则要求 要点—对阶段内工作作出简要安排,突出重点、简明扼要 方案—对某项工作实施,从目的到方法都作出周密安排 计划的写作要求:1.要贯彻方针政策
2.从实际出发
3.要有预见性的措施
4.要留有余地
计划的标题由单位名称、计划时限、计划内容摘要、计划名称四个要素组成。一般有以下四种写法:
(一)四要素齐全的标题:
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12-2013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二)计划时限+计划内容摘要+计划名称:《2012-2013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三)单位名称+计划内容摘要+计划名称:《北京大学教师安居工程工作计划》
(四)计划内容摘要+计划名称:《教师安居工程工作计划》
前言——简单扼要地说明制定计划的起因、制定计划的理论依据、上级要求、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分析及总体目标等。
计划事项——这一部分要一一列出准备开展的工作(学习)任务,提出目标、措施、步骤
执行希望(结尾)——用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展望前景、明确执行要求等,也可以不写专门的结尾部分。
• 工作计划在内容上必须有以下三要素:目标,措施,步骤
总结
标题、正文、落款(署名和日期) 总结的特点:
1.具有证明性:用自身的成绩、做法、经验等材料来证明自己总结中提出的观点的正确性。2.具有理论性
总结必须从理论的高度概括经验教训。凡是正确的实践活动,总会产生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成果。作为精神成果的经验教训,从某种意义上说,比物质成果更宝贵,因为它对今后的社会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总结的种类
按内容分,有全面总结、专题总结
按性质分,工作总结、学习总结、生产总结、思想总结、活动总结、会议总结。按时间分,有总结、季度总结、月份总结、阶段总结。按范围分,有单位总结、部门总结、班组总结个人总结。
• 怎样写实习小结
1、前言:x月x日,我到x x(实习地点)进行为期x天的x x实习。我的主要工作是……。通过……,我较好地完成实习任务,现将有关情况小结如下:
2、正文:实习期间,我主要完成了下列几项工作……(需列举事实和数据)
我的体会如下:
3、结尾:简单谈谈实习中暴露的不足之处,并由此引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总结主体部分的内容主要有:
• 做法、成绩、经验
总结的主要目的是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工作取得了哪些主要成绩,采取了哪些方法、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等,这些是工作的主要内容,需要较多事实和数据。• 问题、教训
写总结要一分为二,在总结出成绩的基础上也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应吸取的教训。• 今后的打算及努力方向
下一步将怎样发扬成绩、纠正错误,准备取得什么样的新成就,不必像计划那样具体,但一 般不能少了这些内容。
• 总结的写法——正文
• 前言(导语)——总结的开头主要用来概述基本情况。包括单位名称、工作性质、主要任务、时代背景、指导思想,以及总结目的、主要内容提示等。作为开头部分,要注意简明扼要,文字不可过多。
• 主体——这是总结的主要部分,内容包括成绩、做法和经验,问题和教训、今后的打算等方面。这部分篇幅大、内容多,要特别注意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 结尾——应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今后的方向、任务和措施,表明决心、展望前景。这段内容要与开头相照应,篇幅不应过长。有些总结在主体部分已涉及这些内容,就不必再写结尾。
• 请示
• 请示——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的一种公文。
三、请示的写作格式
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
主送机关 :一个主送机关、一般不能送领导者个人、一般不得越级请示
• 请示注意事项
(一)坚持一文一事; •
(二)不能越级请示; •
(三)不要多头主送;
(四)请示原则上不同时抄送下级机关; •
(五)请示不得直接送领导个人; •
(六)请示要有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报告
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的公文,就是报告 报告的种类:工作报告、情况报告、报送报告、答复报告 报告的写法 :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
工作报告正文的写法:工作情况概述、成绩或收获、经验或体会、问题与打算 答复报告正文的写法 :
1、首先简明叙述上级询问或交办的事项
2、然后写明答复的具体内容
3、交代处理结果,结语
1.XX省人民政府向所属县、市人民政府下发《财政部关于严格控制各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发放奖金的紧急通知》,应用(B)
A、批转通知
B、转发通知
C、传达通知
D、会议通知 2.“民航总局、公安部关于民航安全问题的通知”的标题属于(B)
A、事由加文种
B、发文单位加事由加文种 C、只有文种名称
D、发文单位加文种 3.公文标题中(A)的名称要标注书名号。
A、法律、法规、规章
B、上级文件
B、正规法律
D、转发的文件 4.下列公文中不需要加盖公章便生效的是(C)A、计划
B、意见 C、会议纪要
D、通报
函
按办理的形式:公函、便函 按行文的方向:去函、复函
按内容和用途:商洽函、询问函、请批函、答复函
函的特点:平等性、沟通性、灵活性、广泛性、单一性、多向性 函写作的基本格式: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
函写作的注意事项:一文一事的单一性、行文的多向性、内容的简洁性,语言的礼貌性。
纪要
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的公文,就是纪要。
纪要无需加盖公章。
纪要的特点 :纪实性、概括性、指导性 纪要的类型:情况型、议决型、消息型 纪要的写作结构 :标题、正文、日期 正文的构成是:会议慨况+会议事项+尾语
启事
1.寻找类启事
如:寻物启事、寻人启事等
2.征招类启事
如:招聘启事、招工启事等 3.公告类启事
如:开业启事、更名启事等
求职信
《守望教育》共有六辑,本书充分展现了在当今一个喧嚣的时代里,还有人以一份难得的执著守望着心中的教育理想。书中这样写道:“我们今天的世界确实需要雷厉风行的教育改革家,需要意气风发的行动开拓者,他们站在时代的潮头,引领着现实教育的走向。但这个世界同样需要默默的思想者,他们把目光停驻在喧嚣的背后,寻思现实和历史中那被热闹、浮华所遮蔽、遗忘的问题之域,在无言中追索他们心中的朴素和静谧的思想之路。他们可能常常被名之为实际的脱离者,时代的落伍者,但他们依然在寂寞中执著地思索。”我非常欣赏这一段话。是的,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不是教学改革的先锋者和勇士,但是并不代表我不锐意进取,我坚持每节课都做教学反思,不断反思自己我班级教育管理,尽量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得让学校放心、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满意。
印象最深的是书中讲到转化后进生的问题,刘教授所说的教师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医生诊病一样,医生只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教师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这一认识应该说也是非常独特、耐人寻味、给人启示的。虽说在教学中教师对后进生的确也很关心,但能够像刘铁芳老师对待差生那样,说实话,大部分教师做不到。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和信心,无论朝着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他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天底下最有耐心的人。
***名词解释***
1.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
2.新闻与事实——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3.新闻采访——新闻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究活动
4.第一手材料——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第一手材料具有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优点。
5.吃透两头——吃透“上头”是指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地方党委的政策指示精神;吃透“下头”是指掌握丰富的实际情况。在采访实践中,既要吃透“上头”又要吃透“下头”,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6.“心入”与“身入”——就是采访既要形体深入,更要思想深入。所谓“身入”,就是要到新闻现场去,到群众中去;所谓“心入”,就是要深入到事物内部去,弄清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抓住事物的特点和本质,找出事物的规律性。7.新闻记者 ——通称记者,指的是新闻传播机构专职采访报道人员。同事泛指新闻工作者,包括总编辑、编辑、记者、播音员、通联工作人员等。
8.专业记者——专业记者是专门采访报道某一行业或某一战线的记者。专业记者的最大特点是“专”。他们在自己分工的那个方面掌握着较多的专业知识,并有一定的研究,有独到的见解。
9.特派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特别任务派遣的记者。特派记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往往要比一般记者高出一筹。
10.特约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采写任务约请外单位的同志来完成而给以的称号。特约记者采写的稿件一般比较重要,且有特色。11.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指记者敏锐识别和准确判断客观事物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能力,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是记者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表现。
12.新闻宣传价值——所谓宣传价值,即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并且能够体现传播者的主观意图(思想、观点、主张)的素质。包括一致性、典型性、针对性、时宜性这几个因素。
13.新闻选择——是指记者根据新闻价值、自身媒体的定位或版面(时段)需要对已发现的新闻进行取舍和安排。新闻选择有两个主要标准:一是新闻价值标准,;一个是新闻政策标准。只有新闻价值标准与新闻政策标准的和谐统一,才是新闻的最佳选择。
14.“耳目喉舌”——无产阶段的记者肩负着党的使命,其职责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当好党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耳目喉舌”主要指新闻记者的职责,即及时提供事实的报告,通过采访,尽快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充分发挥记者作为“耳目喉舌”的作用。
15.新闻报道思想——是指新闻机构在一定时期内组织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它体现着新闻报道的方向和意图,表明报道的目的、内容、范围、重点和要求,是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
16.新闻背景(材料)——是指新闻事实出现的缘由、环境和主客观条件。背景是一篇消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补充、反衬或烘托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重要材料。
17.访问——作为一种采访活动方式,是指记者同采访对象交谈,从中弄清事实真相及其来龙去脉,进而收集构成新闻的事实材料。记者必须学会并善于访问,否则绝对当不好记者。18.座谈会——又称调查会,是一种常见的集体访问形式,对于情况错综复杂、矛盾众多的问题,经过座谈会是各方面人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表看法和意见,有利于把握全局,弄清事实真相。
19.开放式提问——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
20.闭合式提问——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特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
21.目击式新闻——目击新闻,着重强调“目击”,具有很强的视觉感,即通过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及时报道新闻事件。
22.巡回采访——也叫游动采访或旅行采访,是记者按照预定设计好的线路对沿途与采访主题有关的情况进行的采访。它具有开阔记者眼界、使报道样式活泼等优点,适用于某些特殊的、重大题材的报道。
23.交叉采访——指记者证因工作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同时交叉采访两条或几条新闻。这种采访可以充分利用交通、通讯和资料等有利条件,防止漏发或迟发重大新闻,并可节省重复找人的时间。
24.报道角度——新闻角度,也称报道角度。它是记者在采写新闻时挖掘和表现新闻的着眼点或侧重点。
25.新闻要素——新闻要素指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一般包括:何时、何地、何事、何故、如何,简称“5W1H”。
26.消息——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27.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不仅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28.新闻特写——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29.新闻主题——新闻主题是指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也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主题在新闻中起主导作用,贯穿全文、支配写作,是新闻构思、选材、表达和运用语言的依据。
30.新闻选材——新闻选材是指挑选那些准备用于写作的新闻事实材料,包括选材和范围和选材过程两部分。新闻选材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极大,因为选材的过程,实质就是组成新闻从而报道新闻的过程,也就是由客观存在至社会传播的过程。
31.新闻结构——指的是新闻内容的组合与构造,也就是新闻作品的谋篇布局问题。其组成部分包括: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等基本成分。
32.新闻语言——通过新闻媒体,向受众传播(报道)最新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用的语言,叫新闻语言。它具有客观、确切、简练、朴实、通俗等特点。
33.新闻根据(由头)——又称新闻由头,指客观事实作为新闻传播的依据或契机,是一个事实所以成为新闻的根据。
34.事件性新闻——是指以某个独立的新闻事件为核心而展开的新闻报道,其事物变动的时态是突发性或跃进性的。事件性新闻包括大量动态消息、现场特写(新闻素描)等。因具体情况的不同,还可进一步分为突发性事件和可预见性事件
35.非事件性新闻——是指与事件性新闻相区别的新闻报道,即对一段时间或若干空间进而发生的情况、经验或问题等概貌性或阶段性的反映,其时态往往是渐进性的。非事件性新闻包括典型报道、深度报道、经验性消息、述评性消息等等。
36.视觉新闻 ——即特写式消息,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来表现事物,取得视觉效果的新闻。它立脚点先具有消息的特征,其次又运用特写的表现手法,最突出的特点是现场感强,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克服枯燥和概念化。
37.一事一报 ——指一篇消息通常只报道一个有意义的新闻事件,或事物发展的某一侧面。主题集中而鲜明,表述直接而朴实,往往直叙其事,用事实说话,语言简洁明了,篇幅短小。38.电头——指电讯稿件播发的新闻单位、地点、时间的说明,也有只说明新闻单位和时间。用电发往外地称“电”,稿件发给当地的称“讯”。39.动态消息——也称“纯新闻”,是最常见的消息类型。它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是反映新事物、新情况、新动向的主要的消息体裁。
40.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是消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它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消息中各项事实内容,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它多用于事实性新闻.41.新闻导语——是就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提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的开头部分。
42.直接性导语——是一种最常用的导语形式,即导语中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突出表现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或最有个性特色、最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它适用于时效性较强的事件性新闻。直接性导语又可以分为叙述式、总结式和评述式等。
43.间接性导语——又称延缓性导语,是相对于直接性导语的种常用的导语形式,即导语中曲径通幽,引人入胜,间接体现新闻主题,迂回舒展地引出新闻的核心事实或新闻要旨。可分为描写式、引用式、对比式、设问式等
44.隐性采访——也称秘密采访或暗访,指新闻记者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公开身份的采访。它是与显性采访相对而言。这种采访的优点是不会因为记者的采访而改变采访对象活动的原貌。
45.采访札记——是记者将采访中所见、所闻、所感摘要记录下来,加以公开报道的一种新闻边缘体裁。其题材范围较小,着眼点在于交流信息,推动工作。主要作用有:阐明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匡正视听、明辨事非和提醒注意等。
46.解释性报道——又称解释性新闻、分析性报道。侧重于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阐述事实发生的原因、结果以及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
47.新闻线索——新闻线索不等于新闻事实,它只是为新闻采访报道担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
48.视觉新闻——即特写式消息,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来表现事物,取得视觉效果的新闻。它立脚点先具有消息的特征,其次又运用特写的表现手法,最突出的特点是现场感强,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克服枯燥和概念化。
49.报道思想——是新闻构和记者在一定时期内组织和采写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包括报道内容、范围、重点和具体要求,是记者旱灾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吃透上下两头,眼观四面八方,是确定正确报道思想的根本途径。
50.新闻价值——事实本身含有的能够引起受众注意的客观价值的总和。
51.宣传价值——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并且能够体现传播者的主观意图(思想、观点、主张)的素质。新闻的宣传价值有一致性、典型性、针对性、时宜性四个因素。
二。问答题
一.新闻与事实的关系
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从本质而言,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具体表现在:
1.只有认识事实,才能反映事实,而对客观事实的认识,尽管可在贯穿整个采访写作过程,但是,认识事实的任务基本上在采访阶段完成;
2.抓新闻就是抓事实,写新闻就是写事实,新闻写作有赖于对事实的采访; 3.采访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4.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新闻写作的基础在于采访,采访决定新闻写作,这是人们对客观事实认识的规律,也是新闻采写经验的总结。
5.在事实成为新闻的转化过程中,新闻写作是一个必经阶段和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采访活动也要受写作的制约和检验,新闻的写作对于采访有能动作用。
总之,按照唯物主义的辩证观点,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既要深入采访,又要讲究写作,二者不可偏废。但从采访写作关系的实质来看,应该说是采访决定写作。
三、采访的目的、任务与作用: 采访的目的就在于获得新闻;
采访的任务:主要是发现、了解和选择新闻,并掌握足以构成新闻的各种事实材料 采访的作用有:1.发现和落实线索 2.获取第一手材料 3.增加感性认识 4.核对新闻事实
四、记者需要掌握的新闻事实材料包括哪些?
一般包括:1.全面情况 2.主要事实 3.有关背景 4.典型事例和细节
五、采访的指导思想: 我们的采访活动,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观察分析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4个方面: 1.坚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2.讲究唯物辩证法 3.要有历史发展观点 4.突出人民群众的作用 由上面四项引申的问题: * 如何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
一是要真正处理好新闻与事实的关系 二是要有实事求是的勇气 三是要遵纪守法坚持原则 * 怎样讲究唯物辩证法? 1.正确地选择事实
2.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观察、分析事物 3.注意事物的相互联系 * 怎样有历史的发展观点? 1.要作发展的眼光看待客观事物;
2.要善于从事物发展中捕捉其特点和新意;
3.要了解事物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及其趋势,发掘事物深刻的内蕴 * 在突出人民群众的作用是,要正确外好几方面的关系: 1.人民群众和领导个人活动的关系 2.先进人物和群众作用的关系
3.领导机关活动与人民群众实践的关系
六、采访的原则:
记者采访活动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无产阶段党性原则。在党性原则的指导下,具体的说,要坚持以下几个采访原则:
1.实事求是 2.依靠领导 3.执行政策 4.内外有别
七、采访的工作路线:
记者采访工作路线,概括地说,就是深入实际,深入群众。
八、如何把新闻写短?
a.直截了当,开门见山陈述事实 b.空话少说 c.一事一报
d.语言准确、洗练 e.善于删改
九、消息的概念和特点
消息——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消息的特点:
a.篇幅较短,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 b.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 c.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 d.更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 e.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
十、通讯的概念和特点
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不及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通讯的特点:
a.容量大,范围广,取材全面;
b.讲究结构变化,展开情切,情景交融;
c.表现手法多样,结合叙述,兼以描写、说明、抒情或议论,富有感情色彩或理论色彩; d.比消息的篇幅长,时效性要求较宽松 特写的概念和特点:
新闻特写——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十一、特写的特点:
a.内容集中在一点,着力于细节描写;
b.现场感强烈,注重记者的直观反映;c.有较强烈的文学色彩,形象化的刻画人物或事物
十二、新闻主题的概念、标准、提炼方法: * 概念:
新闻主题——是指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也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主题在新闻起主导作用,贯穿全文、支配写作,是新闻构思、选材、表达和运用语言的依据。* 确定一个好的新闻主题有以下标准: 1.主题要真实而有意义 2.主题要正确,并有针对性 3.主题要集中、鲜明、深刻 * 主题的提炼方法: 1.从认识事实入手 2.在比较中鉴别 3.上头下头结合 4.选好主题角度
* 关于主题的具体问题
1)在确定主题的标准中,要正确并有针对性,其中针对性的依据是: A.党的政策 B.当前形势 C.客观实际
2)在主题的提炼方法中,第一条是从认识事实入手,其中认识事实的制约因素有: A.事物的多层次,多侧面 B.本质展示的渐进性,阶段性
C.主体的实践水平,认识水平的制约 3)选取角度的方法:
A.从说明或回答政策这一角度提炼主题; B.从人们普遍关切的角度提炼主题;
C.从提倡基本种时代精神或风尚角度提炼主题
十三、新闻选材的概念、原则及要求:
* 新闻选材——是指挑选那些准备用于写作的新闻事实材料,包括选材和范围和选材过程两部分。
* 新闻选材的原则: 一要围绕主题,说明主题 二要区别主次,反映实质 三要以一当十,以少胜多 * 新闻选材的要求:
新闻选材总的要求是最大限度的体现新闻的价值,具体有: 1.选新鲜生动的材料
2.选有积极作用的材料包括选有积极作用的材料要注意三方面的动向:政治动向、思想动向、经济动向
3.选独具特色的材料 4.选别人没有用过的材料
十四、新闻语言的概念、构成因素、特色
? 新闻语言——通过新闻媒体,向受众传播(报道)最新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住处时所用的语言,叫新闻语言。它具有客观、确切、简练、朴实、通俗等特点。
* 构成因素:新闻语言以事务语言诉精练、准确、严谨部分为基础,又从文学语言和评论语言中适当撷取富有感情和哲理的成分,特别是从既通俗又生动的群众语言中吸取营养。* 新闻语言的特色:
客观、确切、简练、朴实、通俗
十五、如何做到客观? 1.中性词多于褒贬词
2.修饰语的限制性多于形容性 3.句子的陈述口气多于感叹口气
十六、如何做到简练呢?
1.要深刻认识事物本质,概括出一个鲜明的主旨,这是语言简练的基本环节;
2.要说短话,写短句。不用过剩的抒情句,不用过多的形容词,不用不恰当的比喻和警句; 3.在结构上,要强调简捷直叙,少曲折迂回,尤其忌讳语言杂质,不要让复杂的结构和修辞手段、表情语言淹没事实。
十七、白描手法
用简练的笔法直接勾勒事物最主要的特征的一种表现手法
十八、新闻敏感的概念、作用、表现及培养 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指记者敏锐识别和准确判断客观事物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能力,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是记者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表现。
* 记者的新闻敏感表现在以下四种判断能力:
1.判断某个事实能否引起受众兴趣的能力,也就是发现新闻价值的能力
2.判断同一新闻事件的许多事实中,哪个最重要,哪个次重要的能力,也就是会分析材料,取舍内容的能力
3.判断某个线索是否可能导致重大新闻发现的能力
4.判断在已发表的新闻中,哪些同记者收集到的情况有关,从而发现更重要的新闻的能力 * 新闻敏感的作用是:
1.可以见微知著,迅速抓住新闻线索,进而发现有价值的新闻; 2.据以挖掘新闻素材,并从中鉴别最有传播价值的事实; 3.有利于选取最佳的报道角度 4.能够预见新闻后面的新闻。* 如何培训新闻敏感? 1.提高政治上的敏感性 2.要懂得新闻价值 3.接触实际,注重实践 4.勤于思考和积累知识
十九、新闻线索的概念、作用、特点和来源
* 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
二十、新闻线索的作用表现在: 1.线索能够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 2.线索可以指明采访的去向 3.线索的价值可以决定报道质量
* 新闻线索具有比较简略、可信性有待证实、大多反映现象等特点。* 新闻线索的来源:
1.直接来源:到实际中去,到群众中去,这是获取新闻线索的根本途径 2.间接来源:上级渠道,书面渠道,社交渠道,会议渠道,传播渠道 新闻选择的标准和运用 * 新闻选择的主要标准:
1.新闻价值标准: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地理/职业/年龄/心理上的接近)、趣味性
2.新闻的政策标准:A.政治标准 B.新闻宣传思想 C.新闻机构自身的编辑方针 * 新闻选择标准的运用:
1.要综合衡量新闻价值要素(新鲜、重要、显著、趣味)2.要全面权衡新闻政策标准
3.要正确处理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 * 怎样处理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
1.某个新近发生的事实,能不能成为新闻,一要看它是否具有新闻价值,二看它是否符合新闻政策。通过新闻媒介公开传播的新闻,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必须兼备,缺一不可
2.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既是互相依存的,又是彼此制约的。新闻报道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而新闻价值的根本作用则为了保证新闻报道的社会效益。从总体来说,我们的新闻政策与新闻价值观念是基本一致的,新闻政策有利于新闻价值的实现。
3.新闻政策与新闻价值也有不一致的情况,就是某个事实具有新闻价值,但不符合新闻政策,这种情况,新闻价值就必须服从新闻政策。
4.在实际工作中,要反对两种倾向:一是只看到新闻价值,不考虑新闻政策;二是只强调新闻政策,不讲究新闻价值。
二十一、新闻记者的概念、分类、职责、任务、素质和修养
* 新闻记者——通称记者,指的是新闻传播机构专职采访报道人员。同事泛指新闻工作者,包括总编辑、编辑、记者、播音员、通联工作人员等。* 记者的分类:
根据专业技术职称可分为高级记者、主任记者、记者、助理记者 根据报道手段可分为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广播记者、电视记者
新闻单位,按记者的活动范围和业务分工可分为:专业记者、地方记者、机动记者、特派记者、驻外记者等 * 记者的职责:
新闻记者的职责,最根本的就是及时提供事实的报告,即通过采访,尽快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我们无产阶级记者肩负着党的使命,其职责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当好党的耳目、喉舌,当然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 记者的任务:
新闻记者的日常工作任务主要有三大项:
1.及时采写新闻
2.反映内部情况
3.做好群众工作 二
十二、关于记者的任务引申的问题: 1)在我国,新闻报道的作用主要是: A.传递信息,沟通情况 B.宣传政策,指导工作 C.宣传典型,表彰先进 D.传播知识,开阔视野
2)记者怎样反映内部情况这一任务? A.要有正确的目的 B.要有坚持真理的精神 C.要实事求是
3)记者要经常和读者联系,特别要做好的三个环节工作是: A.接待群众来访,处理群众来信 B.做好通讯员和作者积极分子工作 C.组织受众评议,掌握反馈意见 二
十三、记者的素质:
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 二
十四、由记者的素质引申的问题
1)提高我们记者的政治素质,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A.在思想上、政治上有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记者讲政治最重要最根本的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正确的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 C.加强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 D.重视政治理论的学习2)记者的心理素质包括:
好奇心理、竞争意识、冒险精神、坚强意志 * 记者的修养:
知识修养、作风修养、职业道德修养
1)当前,记者的职业道德修养,特别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A.重事实,讲真话,主持正义,坚持真理 B.报道内容健康,有益社会进步
C.讲究文德,反对以稿谋私。记者有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侵蚀,坚决反对“有偿新闻” D.处理好与同行的关系
二十七、采访的准备、方法及深化 * 采访准备的实践意义:
1.做好准备,是接近采访对象的第一步;
2.做好准备,能尽快拉近与采访对象的感情距离; 3.做好准备,会使记者成为一个采访的快手;
4.做好准备,将增强记者的新闻敏感,更好地发现和抓住新闻; 5.做好准备,有助于开拓采访的深度和广度。
* 采访的准备工作分为两种,即平时准备和临时准备平时准备:
1.学习理论政策,认清当前形势 2.了解全局情况,掌握社会动向 3.多方面增长知识,扩大采访视野 4.广泛积累资料,适应工作需要 * 关于平时准备的具体问题: 1)了解情况和掌握动向的重点
A.一是各行各业贯彻招待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的情况; B.二是干部和群众在一个时期的思想活动
C.三是实际工作是的成就、经验、矛盾和主攻方向 D.四是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典型,冒尖的人和事 2)积累知识的主要途径是: A.一要读书看报,广采博取; B.二要结合工作,重点攻关; C.注重社会实践,无字“天书”,不可忽视 3)资料积累的分类:
思想积累、情况积累、信息源的积累、业务资料的积累、知识性资料的积累 临时准备:
1.明确报道思想
2.选择、了解采访对象 选择什么样的采访对象? A.选择最熟悉情况的人 B.选择多层次多方面的人物
C.选择不同意见的采访对象
D.对同一类型的采访对象要选择典型 二
十八、提问的方法与技艺
1.问法要多样,开放式闭合式问题要结合使用 2.抓住疑问点 3.尽量具体
4.提倡讨论式,赢造双方交流的气氛 二
十九、提问的分类: 1.开放式提问
——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2.闭合式提问
——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特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三
十、访问的要领
1.因人而异,灵活对待 2.把握重点,启发诱导 3.沟通思想,见机行事 4.少讲多听,广采博纳 5.求同存异,心理共鸣 三
十一、记录的一般要求:
A.记要点 B.记易忘点 C.记疑点 D.记有关原话 E.记典型情景 三
十二、记者核实访问记录材料的方法有: 1.向提供材料的本人核实 2.溯本求源,寻求物证 3.多方证实与逻辑判断 4.技术检验
三
十三、现场观察的作用: 1.辨别真伪,收集素材 2.印象深刻,生动再现 3.获得亲知,深化认识 4.触景生情,寄情于文 5.见多实广,有利积累
三
十四、现场采访中的瞬间印象主要包括什么? 1.变动着的事件细节 2.突发事件的重大疑窦 3.环境气氛与情景
4.现场活动及人们的表情、动作、语言、神态等 三
十五、什么情况下采用隐性采访?
1.把隐性采访作为记者日常观察、发解情况的辅助手段 2.某些批评、揭露性的报道可使用隐性采访 3.某些表扬性的稿件也适合用隐性采访 三
十六、怎样找特点? A.认清形势找特点 B.通过比较找特点 C.具体分析找特点
三
十七、抓什么样的问题? A.抓实际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B.抓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 C.抓带有倾向性的问题
D.抓事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三
十八、采访中“结合艺术”理解: 结合本身是一种艺术,包括:
1.上下结合:将上级精神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2.点面结合:个别和一般、特殊和普遍、局部和整体的结合
3.横结合:纵的认识:对事物历史与发展的完整了解;横的认识:对一事物与他事物有机联系的了解
4.正反结合:相反的两个个别事实之间的联系 三
十九、消息的特点:
1.篇幅较短,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 2.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 3.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 4.更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 5.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
四
十、消息的结构方式常用的有倒金字塔、金字塔、散文式三种 四
十一、消息的分类:
A.按事实性质分为: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
B.按报道内容分为:经济新闻、社会新闻、人物新闻和政治新闻等 C.按写作特点分为:特写式消息、目击新闻、解释性报道和背景报道 D.按篇幅长短分为:简讯、一句话新闻和标题新闻 E.其他样式的分类,有公报式消息、答记者问
F.西方新闻界对消息的分类:硬新闻、软新闻、纯新闻
G.按不同的写作形式、写作特点,把消息分为四大类:动态消息、经验性消息、综合消息、和述评性消息 四
十二、动态消息的概念和特点: 动态消息——也称“纯新闻”,是最常见的消息类型。它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是反映新事物、新情况、新动向的主要的消息体裁。它有两种不同情形:一种是对刚刚发生的或新近发生的单独事件的报道;另一种是对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具有一定持续性变动事件的报道。特点是:
A.能给人以动态感,强调反映事物的最新动态; B.讲究“时间”要素,特别注重时效; C.短小精悍,一事一报。
四
十三、经验性消息的概念及经验的选择:
经验性消息——是反映某地区或某单位在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中,所取得的典型经验、成功做法及其显著效果的一种新闻体裁。它是典型报道的一种,用以推动全局,指导工作。
经验性消息中经验的选择: 1.首先应当具有新闻性
2.要选取新鲜的、富有特点的经验
3.要先取针对性强、能解决当前突出的实际问题的经验
4.要选取具有启边和指导作用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经过实践检验的比较成熟的典型经验 5.不用面面俱到,抓住最主要的经验
四
十四、综合消息的概念、特点及写作要求:
* 综合消息——围绕一个主题思想、从不同侧面概括反映某个事件、问题的全局性情况,或综合报道不同地区、单位具有同类性质又各有特点的多件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
* 综合消息的特点:1.不受空间的限制 2.由多地、多件新闻事实组成 3.从不同侧面表现共同主题 4.报道面广,声势大的。
* 综合消息的两种情形:1.横断面综合反映动态、情况 2.纵深度综合反映成就、经验或问题 * 写作要求:1.善于分析概括 2.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3.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四
十五、述评性消息的概念及写作特点
* 述评性消息——也叫新闻述评,是一种以述为主,边述边评、夹叙夹议的新闻体裁。* 述评性消息的类型:形势述评、工作述评、思想述评 * 述评性消息的基本特点:
A.以报道事实为主,以评述事实为目的 B.述评结合,夹叙夹议 C.针对性强,富有思想性
* 述评性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 A.述与评要事理交融
B.议论要精辟,观点要正确、深刻 C.述评要自然亲切
四
十六、消息的写作要领: 1.更加注重时效性
2.运用客观笔法,用事实说话 3.善于概括和直叙 4.增加信息量
* 注重时效的表现:
A.讲求时效 B.以短、快取胜 C.体现新闻根据 D.要讲究时效,又合乎时宜 * 消息写作为什么要十分强调讲求时效? 1)时效性是消息的基本特征之一
2)讲求时效,才能给受众留下难忘的“第一印象”
3)讲求时效,才能在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讲求时效,如今愈发具有现实意义 * 如何以短、快还应时效? 1)一事一报,以短求时效 2)采用连续报道,体现时效性 3)快中求好,又快又好
四
十七、倒金字塔结构的概念和特点
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是消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它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消息中各项事实内容,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它多用于事件性新闻。它的主要优点: 1.最能体现新闻性 2.开门见山,概括性强
3.切合读者心理,并能引起其“新闻欲” 4.便于编辑处理稿件和制作标题 5.便于记者增加新的重要事实材料。缺点:
1.过于标准化,程式化,而缺乏多样性 2.略输文采,有“虎头蛇尾”之嫌
3.比较容易出现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三重复”现象 四
十八、金字塔结构的概念和特点: 金字塔结构——是按新闻事实发和始末,即依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事实的开始和结束,就是新闻的开头和结尾。它适用二前后时间跨度比较小或者有比较完整、曲折的情节或生动细节的新闻事件,多用于非事件性新闻。优点:
1.行文构思比较方便
2.可以保持新闻事实比较完整的故事性 3.容易清楚地反映新闻事件原委始末的脉络
缺点:篇幅长容易显得平铺直叙;从头说起,容易显平淡或缺乏新鲜感 四
十九、导语的概念、功能、重要性:
* 导语——是就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提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的开头部分。* 导语的两重任务:一是千方百计把重要的新闻事前主其意义表现出来;二是想方设法吸引启发读者来阅读消息全文。* 导语的重要性表现在:
1.导语可以使读者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
2.导语的优劣对编辑决定稿件的取舍和确定其编排地位很有影响,甚至起决定性作用 3.导语写作颇能体现记者的才华和功力
4.导语为整篇消息定下基调,关系着下文如何顺利地展开 5.一篇消息只有一条导语,而它是最优化的方案 6.新闻的实践表明了导语的重要性 * 导语的制作总则
1.研究人们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需要告诉人们的又是什么,把二者和谐的统一起来 2.从新闻内容中选择最重要点
3.应有新闻事实,但要避免与主体内容重复 4.交代消息的来源和新闻根据,给人以可信感 5.文字精,表达巧,凝练、醒目、明快 五
十、在什么情况下用到结尾?
1.只有当结尾能够加深读者对新闻的感觉和理解; 2.能够深化新闻的主题、增强新闻报道的社会效果; 3.能够恰当地“旁人它事”、增加消息的信息量;
4.或者是为“后续报道”作伏笔的情况下,消息才有必要写结尾,并尽力写好它。* 常见的结尾写法分类:小结式、评论式、号召式、伏笔式 五
十一、背景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 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出现的缘由、环境和主客观条件。背景是一篇消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补充、反衬或烘托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重要材料。
* 新闻背景的分类:历史背景、地理背景、人物背景、事物背景、知识背景、社会背景 * 背景的功能:
1.构成显现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
2.说明新闻事实发生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3.分析新闻现象与本质、局部与全局等关系 4.对比映衬新闻事实和主题思想 5.巧妙地表明记者的观点、倾向
6.注释事物的特征以及某些专有名词、术语 * 怎样恰到好处的运用背景材料? 1.不同类型消息区别对待 2.因时因地因读者对象制宜
3.服从新闻主题表达的需要,不柯喧宾夺主 4.要少而精,简明扼要
【《应用文写作与评析》读书笔记】推荐阅读:
经济应用文写作笔记10-24
出版应用写作课堂笔记12-17
语言表达与应用写作07-22
文秘管理与应用写作作业答案02-16
文秘管理与应用写作期末复习指导07-13
2024年文秘管理与应用写作期末考试答案11-02
专科应用文写作复习资料经济应用文写作01-08
应用文写作考题07-17
应用文标题写作09-10
应用文写作大纲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