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方案

2024-08-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方案(精选8篇)

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方案 篇1

目录

一、工程项目概况...............1二、编制依据......................1三、管理方针与目标..................1四、管理方案......................2五、管理职责......................2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一、工程项目概况

清华大学大石桥学生公寓A08-A13工程由中建三局(北京)承建,同济设计研究院设计,北京建工京精大房监理公司监理。

工程位于清华园东北角,东靠铁路线,附近无居民区。工程总建筑面积48377m2,地面层用于自行车库,地上六层,建筑物高度27.494m。

二、编制依据

三、管理方针与目标

1、本公司的环境和职业安全卫生方针是:

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不断改善建筑安装施工生产的环境和职业安全卫生状况,保证工地周边及社区的环境质量,降噪除尘;保证员工及相关人员的安全与健康,消除危害。公司承诺:本着防患于未然的宗旨,我们将对全体员工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环境和职业安全卫生培训,努力控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和职业安全风险,不断规范公司的环境行为和职业安全卫生行为,减少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的发生,以人为本,文明施工,节能降耗,持

续发展。

2、环境目标

1)噪声扰民投诉率为0;

2)粉尘污染受到相关部门警告次数控制在0次/全年以内。

3、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目标 1)因公死亡率为0;

2)年工伤频率不超过万分之八。

4、安全生产目标

施工中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认真执行国务院、建设部、北京市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规定,重点落实北京市建委、北京市劳动局发布的《北京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基本标准》,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管理计划,使安全生产工作与生产任务紧密结合,保证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严防各类事故发生,以安全促生产。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通过组织落实、责任到人、定期检查、认真整改,实现因工死亡率为0,年工伤频率≤0.8‰的目标。

四、管理方案

本工程要求创北京市“安全文明样板工地”称号,为达到安全文明样板工地及公司关于环境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手册的要求,根据工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工程的环境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案。

详细见附表,其内容包括:实现的目标、完成的指标要求、主要技术措施、实施的场所。

五、管理职责

为科学安排环境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使之在管理工作中互相协调,各司其责,促进本公司环境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建立以项目经理、执行经理为组长,项目生产副经理、项目总工为副组长,专职安全员、专业工长和施工队班组长为组员的项目环境及职业安全卫生领导小组,在市政府有关部门、建设单位及公司相关部门的领导监督下,项目形成纵横网络管理体制。

项目环境及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图如下:

各主要部门人员具体职责如下:

1、项目经理

1)组织确定本工程项目的环境和职业安全目标;

2)组织项目各部门识别出本项目的环境和职业安全卫生因素,并进行统计,确定重要的环境因素;

3)为有效实施环境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确保项目环境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

4)定期组织更新项目环境和职业安全卫生因素;

5)组织对各类供方及承包方的评估,并监督与检查各部门对供方及承包方施加影响的效果。

2、工程部

1)负责组织对建筑施工噪声、施工废水、建筑垃圾、生活垃圾、能源消耗和职业安全卫生状况等进行例行监测和处置;

2)负责联系当地法定的环境和职业安全卫生监督、监测部门对工程项

目的污染排放、职业安全卫生行为进行监督和测量;

3)负责废弃物的处置,并按照每月分类做好排放量统计记录。

3、技术部(工程内业组)

1)负责保存相关法律、法规和要求等文件,并按照程序发放、传阅给相应管理人员;

2)负责对内外相关信息进行传递和处理;

3)通过检查、监测和测量所反馈的信息掌握不符合情况,组织制定纠正措施、预防和改进措施,并促使实施,跟踪验证纠正措施、=预防和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4)负责接收环境和职业安全卫生有关的行政文件,及时做好相关文件和资料的传递;

5)技术文件的控制,及时收集采用的技术标准、规范的清单,组织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制和审批;

6)在施工组织设计评审阶段考虑如何减少活动对环境和职业安全卫生的影响;

7)保存各种记录、对借阅情况登记等。

4、器材部

1)负责工程材料供方对环境和职业安全卫生影响的监控,并负责原材料的使用;

2)负责工程承包方与供方的资源节约和环保措施管理;

3)与工程技术部共同做好建筑涂料、饰面板材、安全防护设施等材料、设备进行验收、送检和现场试验;

4)负责项目能源使用及节水、节电措施的管理; 5)对机械设备供方进行评估并对其施加影响;

6)负责现场机械设备的环境污染排放指标、安全使用验收和维护保养。

5、行政事务部(代综合办公室)1)管理项目职工教育培训工作; 2)办公用品使用措施的管理;

3)负责办公、生活区域的环境卫生控制;

4)负责对劳务承包方进行评估并对其施加影响;

5)组织内部审核,编制内部审核计划,保存有关审核记录,组织有关人员对纠正措施效果进行验证;

6)负责紧急信息的处理;

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方案 篇2

◎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卫生的影响因素

食堂经营者重利益轻卫生。当前, 大多数高校都是将食堂承包给了来自校外的私人经营者。显而易见, 经济利益才是大部分私人经营者所追求的最终利益, 他们在食堂经营的过程中并没有对食堂食品安全问题足够重视。与此同时, 由于“竞价承包”的现象极容易出现在高校食堂承包的流程当中, 很多私人经营者就会通过采购质量低劣、价格便宜的食材来在较短的时间内弥补自己所上缴高额承包费, 这无疑就为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增添了更多的可能性。

食堂从业人员自身的问题。不难发现, 很多私人经营者在承包了高校食堂之后, 为了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自己的用人成本, 基本都会选择在校外聘用一些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的临时工来从事食堂工作, 这无疑降低了食堂员工的整体素质。与此同时, 作为食堂工作的最关键一环, 这些私人经营者所聘用的厨师也基本上不具备正规的厨师资格证, 严重缺乏专业的烹调知识、食品营养知识以及食品安全意识。显然, 这些现象的存在势必会在增加不同程度的食品安全隐患。

食堂管理上存在很大困难。高校食堂理应在充分结合卫生安全量化管理相关要求的前提下来划分出若干个独立的功能区。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为了降低食堂成本以及经营风险, 很多承包经营者都会将功能健全、独立分区的食堂进行再次划分, 通常都会划分为多个区域实施分包, 甚至个别高校食堂存在三包、四包的现象, 这样的经营管理模式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转包后的区域管理难度, 使得必要的操作流程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在这样的经营环境下, 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势必会逐渐显露出来。

◎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对策

首先, 针对食堂主要的食材, 就算食堂处于托管的状态, 高校也应该建立起独立的食堂监督管理部门, 由该部门对这些食材进行统一、集中的采购。其次, 针对食品的采购问题, 不仅要坚持货比三家、保质保量的原则, 同时应剔除容易出现卫生安全隐患的合作供应商, 从而在源头上实现对食品安全质量的有效管控。再次, 验收工作必须严格依据《餐饮业食品索证管理规定》来实施, 做好采购索证过程、验收过程的记录。尤其是针对食用油的验收, 必须对供应方的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查, 以此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散装食用油的出现。再者, 食堂食材的采购必须在“三级验收”的原则下进行。同时, 在对食物进行加工的过程中, 必须严格依照相关流程标准进行操作, 并确保加工过程中使用器具的清洁卫生。

对于与直接入口食材密切接触的设备要及时消毒, 不可长期重复使用。食品在加工中需要使用添加剂时, 需要全面检查其安全性, 保证符合相关食物安全规定要求后才可使用。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卫生教育是确保高校食堂安全管理有效进行的重要措施。高校应定期组织食堂相关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卫生相关知识教育, 并让其了解到国家食品安全相关规章制度及食品卫生基本要求, 促使食堂从业建立安全食品、卫生服务意识。因此, 高校应定期对食堂工作人员进行全面体检, 避免食堂安全存在隐患, 同时严格要求从业人员依照相关规章制度从业。

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方案 篇3

从“食品卫生”到“食品安全”,我国的食品管理立法走了艰难的历程,期间伴随的是众多食品安全事故的惨痛经验教训。这部法律的出台。凝聚着众多专家学者和民众的智慧和力量,标志着我国食品安全法规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纵观整部法律,可谓亮点纷呈,许多长期困扰食品监管的老大难问题得以解决。

亮点一:明确责任,全程监管不留真空

“几个部门管不了一头猪,十几个部门管不了一桌菜”,长期以来,职责不清和权责不明是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因此,在食品安全立法过程中,许多人建议将食品安全问题交一个部门统一监管,以解决食品监管“九龙治水、各管一头”问题。这种建议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由于食品生产的链条比较长,从农田到餐桌,在现阶段没有哪一个部门能承担起全程监管之责。在这种情况下,《食品安全法》确立了分段监管与统一协调相结合的原则。《食品安全法》重新明确了各个部门的监管职责,确立了分段监管体制。主要是卫生、农业、质检、工商和食药监各司其职。分别负责对食品安全风险的评估、食品标准的制定,对初期农产品,对食品生产环节、食品流通环节和餐饮服务方面的监管,即从原料到产品、从生产到流通、餐饮的全程监管。在此基础上。设立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加强对各个监管部门监管工作的协调和指导。对此,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温孚江、辜胜阻表示,这应该是一个刚性机构,真正发挥协调、组织、惩治、监督等职能作用。应当说,这种模式是当前最适合我国的国情的模式,既能解决部门信息无法共享,公共资源浪费。重复执法增加企业经济负担的问题,又能在全程监管分段实施的过程中,能锁定责任,实现无缝对接。

亮点二:加大责罚,强化经营者的社会责任

我国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经营企业近80万家,这还不包括200多万家个体工商户。如此大量的生产经营企业,显然靠监管部门人盯人是完不成监管的,只有当每一个食品生产经营者真正承担起应负的责任,主动把住安全关时,我们的食品安全才有保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靠法律来建章立制,同时加大罚责,让企业不敢轻易涉法。为此,食品安全法确立了食品生产经营许可、食品安全信用档案、不安全食品召回等一系列制度,在此基础上,严惩食品安全领域中的违法行为。与现行相关法律相比,食品安全法还明显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将现行的最高处以违法所得5倍的罚款提高为货值金额10倍的罚款。在民事责任方面,食品安全法突破目前我国民事损害赔偿的理念,确立了惩罚性赔偿制度。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条还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确立,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积极性。加大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违法成本。与此同时,食品安全法还对监管部门和认证机构人员失职、渎职的行为规定了处罚措施: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对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降级、撤职或开除的处分;对县级以上各监管部门不履行职责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主要责任人应当引咎辞职。

亮点三:重视预防,监管关口前移

食品安全事故一旦发生,严重后果将不可逆转,因此,维护食品安全更重要是预防事故的发生。为此,食品安全法采取了三个措施。将监管关口前移:首先。统一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安全标准”不统一、不完整,一直是国内相关法律的技术性软肋,也是诸多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一方面是未与国际标准接轨,比如食品中是否含有“苏丹红”,欧盟标准早就有了明确规定。我们的标准却“先出事后发布”,标准的预警功能严重缺失;另一方面是标准太多、太乱,多种标准形成;中突,既让守法的企业茫然无措,又让一些不法企业乘机钻了空子。为了解决目前一种食品有食品卫生和食品质量两套标准的问题,食品安全法确立了统一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原则。今后,我国只有一套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除此之外,不得制定其他的食品强制性标准。其次,确立了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和政策的科学依据,已成为许多国家的普遍做法。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制度,由国务院卫生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制定、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由国务院卫生部门负责组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成立由医学、农业、食品、营养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对可能具有较高程度安全风险的食品,应及时提出食品安全风险警示,并予以公布。最后,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暴露了在食品中添加非法物质与滥用食品添加剂是危害食品安全的重要源头,《食品安全法》着重加强了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第四十五条规定食品添加剂只有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且技术上是确有必要的,方可列入允许使用的范围。这一定程度上杜绝了类似“三鹿奶粉”的食品添加剂导致的危害。

亮点四:杜绝虚假广告,明星代育问题食品要问责

社会名人、明星代言会使广告的效应叠加,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近年来明星代言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增多,这些明星在拿走数额可观的代言费、广告费后,心安理得地把一堆的问题和伤害留给社会和群众,对此,法律给予了足够的重视。《食品安全法》第五十四条规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承担食品检验职责的机构、食品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不得以广告或者其他形式向消费者推荐食品,第五十五条规定,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看来今后,社会名人、明星代言广告要小心了。否则可能会被法律“雷倒”!

我们期待这一关系民生的法律能得到切实执行,为群众的食品安全提供一个可靠的法律保障!

食品安全卫生整改方案 篇4

2012年2月12日

马岔乡中心小学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整改方案

为了有效应急处理学校内可能发生的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确保事故处理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的减轻事故造成损失,切实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促进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特制订本方案。

一、领导机构与职责:

1、机构设置:

(1)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蔡旺德

副组长:张宁高志茹

组员:冯俊新张芬张蕊

(2)监督检查组:由教务处和卫生室负责日常的监督检查工作。(张泽李小亚)

(3)医疗救护组:当发生一般轻微食物中毒(3人以下的轻微呕吐、腹泻)先由卫生室观察。当发生较为严重食品卫生安全事故时,应立即向就近医疗机构发出医疗救援,拨打“120”医疗抢救电话。要及时果断将发病人员送到医院抢救。主动向医疗人员报告发病情况,做好秩序维护工作。(马晓梅郑娟)

2、机构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

全面领导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及学校实际,研究制订工作意见,并对预防检查小组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

统一指挥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处理,协调各方面力量进行应急救援,控制事态发展。统一组织事故善后处理工作,落实整改措施,尽快恢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定期组织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总结、研讨、形成评估和反馈意见,并负责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考核与评价。

(2)监督检查组:接到事故报告,立即向领导小组(组长)报告,随时掌握应急处理进展情况,协调各方关系,具体负责人员调度,组织后勤保障,保障应急处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根据工作计划和领导小组的指示,在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食品卫生安全的宣传预防工作,并组织人员对开展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及时向领导小组反

馈检查情况,提出阶段性工作建议。

(3)医疗救护组:发现食品卫生安全疑似病例,及时处置、观察,发生严重卫生安全事故,在上报校长室的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及时送患者到医院救治。

二、日常工作

1、完善制度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学校卫生防疫和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和市、区卫生,教育行政部门下发的有关制度和工作意见的基础上,要求对本校食品卫生安全制度进行全面制度修订完善。

2、强化监督在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以各项食品卫生制度落实为重点,结合学校其它安全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督查,督查结果以通报形式反馈到学校。

3、落实责任校长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安全监督员为直接责任人,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分别在自己的岗位职责内负责,校长考核实行学校食品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

4、加强教育加强对广大师生特别是食堂从业人员的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知识讲座等形式,(从业人员必须取得培训合格证和体检合格证方可上岗)丰富卫生知识,增强卫生意识,提高自觉性和责任感。

5、添置设备学校要对配备标准,逐步完善和提高食品卫生设施的配备。

三、事故应急处理

1、报告制度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发生后必须及时报告。具体为:师生发现少量(5人以下)轻度症状(如呕吐、腹泻)及时向学校监督小组报告,再由监督小组逐级报告:发现较严重食品卫生事故(指出现严重食物中毒症状或出现5人以上相同症状的群体发病情况,下同)应立即向领导小组(组长)报告,由领导小组向区教育局及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同时启动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应急预案。在事故处理中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定时报告制度。

2、救援机制一旦发生较为严重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由校长负责救援指挥。校长应当机立断,立即启动学校应急预案,按照预备方案,各就各位,组织救援行动。

初步摸清症状,群体发病的还应彻查事故原因,排查发病人员,并建立动态性名册,防止遗漏。

3、医疗救援学校发生较严重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应立即向就近医疗机构和卫生防疫部门发出医疗求援,并拨打“120”医疗抢救电话。要及时果断将发病人员送到医院进行抢救。主动向医疗人员报告发病情况,做好秩序维护工作。

4、联系家长学校发生较严重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应及时与发病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如实说明发病情况,不盲目猜测。做好学生家长思想安抚,防止过激行为发生。设立家长联络处,及时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力所能及地为家长做好服务工作。

5、病源保护学校发生较严重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后,应立即封存食堂菜肴样品、可疑食品,以便及时查找致病原因。

6、人员调度事故应急处理人员由领导小组组长统一调度,具体安排,必要时可向卫生防疫部门抽调人员支援事故处理。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听从指挥,确保到位。

7、信息公开保障广大师生和家长在事故处理发生和处理过程中的知情权,及时、准确做好信息公开,并如实向上级部门汇报,不瞒报、谎报。对一些谣言也要及时澄清,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四、事故责任追究

1、对导致事故起因的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追究。

2、对事故瞒报、谎报和不及时上报的行为进行严肃追究。

3、对事故处理中的玩忽职守、推诿扯皮等影响应急方案顺利实施的行为进行严肃追究。

马岔乡中心小学

学校安全卫生工作方案 篇5

学校安全卫生工作方案

学校安全卫生工作,直接关系到师生生命安全和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孩子们的幸福安宁及学校声誉,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上级部门有关安全卫生工作政策、法律法规,确保学校财产和师生生命安全,创建一个平安、舒心整洁的教育教学环境,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结合“一个中心,五个校园”建设,从学校实际出发,并结合当前及今后形势,特制定本期学校安全卫生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营造安全整洁、健康文明的良好育人环境。坚持以服务师生为治校根本,强化校园治安和安全责任;坚持预防为主,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坚持珍爱生命,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坚持综合治理,配合职能部门,维护学校及周边环境秩序。

以促进学生素质综合发展为目的,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创设洁、净、美的学习、生活环境,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组织领导与工作职责

1.为全面推进安全卫生工作,学校成立安全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组 长:杜显贵

副组长:安正友 田小萍 陈兴海 彭明亮 成 员:教育处、少大队、保卫室、各年级组长、各班主任

下设安全卫生办公室,陈兴海兼任办公室负责人,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办公。领导小组职责。

指导、协调、督促学校安全卫生的各项工作。根据学校实际制定学校安全卫生工作的目标与方案,组织开展学校的安全卫生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学校的安全卫生工作再上一个台阶。具体工作措施

1.加大安全卫生宣传力度。学校本期将通过认真组织学习,统一师生思想认识,并认真开展活动,加大安全宣传力度,使师生树立安全稳定压倒一切及“学校是我家,环境靠大家”的思想意识。

①集中开展安全卫生工作宣传教育系列活动,以“安全教育日”“法制宣传日”“廉政文化进校园”“全国爱国卫生月”等安全卫生教育活动作为载体,制定祥实可行的方案,积极开展活动,切实把安全卫生宣传到位。

②设置安全卫生教育宣传专栏,出好安全卫生教育墙报,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及学校LED显示屏宣传安全卫生教育,把安全宣传做细做扎实。

③班级通过安全卫生主题班会、家长会等形式,强化学生安全卫生意识。各班在本期开展1-2次安全卫生主题班会或家长会,班主任认真组织开展并做好记录,学校安全卫生工作小组认真组织督,及时归档,使其不流于形式,真正出成效,达到宣传警示的目的。2.抓好学校安全卫生常规管理工作。

①班级安全。班主任要对本班安全工作负责,要分析班级学生的行为和习惯,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安全工作规章制度;重视安全教育,要经常在班内回顾总结安全上存在的隐患,提出引起注意和需改正的要求;要经常利用班队课、班会等机会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饮食卫生、消防安全、危险物品安全、财产安全、安全预警、预防和应急自救等教育,做到有计划、有内容、针对性强;加强放学路上的管理,教育学生不在路上逗留,注意交通规则;通过看影碟和课堂讲述等渠道,增强学生学会保护自我,学会生存;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教育学生加强安全防火、防溺水意识;检查班级电器是否关闭、有无滞留学生、关好门窗方可离校;严格执行学生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做到及时、准确,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进行1-2次安全演练,加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培养,有专职体育教师的班级由体育教师负责组织开展安全演练,没有的则由班主任组织开展,做好资料收集;平时重视交通、饮食、体育、人身、用电等安全,做到安全教育天天讲,时时讲,处处讲,努力创建“平安班级”,做到无意外事故发生。

②班级卫生。各班级负责好各班教室、门前走廊、清洁区卫生,实行周二、四一大扫,每天两小扫制度;做到责任区无废弃物、无杂物,各班教室内课桌排列整齐,卫生工具堆放有序,地面清洁,窗明几净;班主任认真安排卫生值日生,并督促学生进行认真清扫,特别是二、四大扫除时班主任不得提前离校;班主任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杜绝本班学生带零食进校;班主任加强引导,要求学生做到坐立读写姿势要正确、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勤洗澡、勤洗头、勤换衣服、勤剪指甲、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烫发不染发、衣着大方得体不穿奇装并异服;任课教师对班级上课时教室及教室外走廊卫生负有监管职责,对不清洁的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清扫。

③发挥少大队协助管理的功能。少大队设立卫生监督机制,在各班抽取少先队员成立卫生检查小分队,每天定期不定期对各班卫生及做眼保健操情况进行检查评分,让学生自己参与卫生管理中来,确保校园内全天候卫生清洁。

④学校安全卫生领导小组每周定期不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抽查,并及时公布抽查结果,并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依据,在检查时,每次对不清洁的班级的任课教师罚款5元,每个教师在检查时定为不清洁累计五次以上的,扣除绩效分5分,期末兑现绩效奖惩;各年级办公室安排好教师值日,做好办公室内外地卫生清洁工作,并将值日表贴上墙,便于学校检查值日情况,检查结果作为对年级组长及教师的考核依据。

3.加强学校治安防范工作。学校进一步健全学校安全保卫机构,强化安保干部及安保人员职责,健全管理体系,完善安保机制,并切实加强保障,建立起人防、物防、技防三防有机结合的防范体系,切实提高驾驭和控制校园治安局势的能力。

①学校安保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保卫人员从本期开始值夜班,学校尽快落实保卫人员在校住宿后勤保障、经费补贴等事宜。②安保人员确保学校安全有序,使校园车辆停放规范,校门口通道畅通。认真组织引导学生上放学的秩序,确保在放学时第二、三教学楼学生从侧门出,第四教学楼的学生从正校门出。

③认真做好学校进出人员及车辆的登记工作。充分利用好校园视频监控,及时把握学校安全动态,及时处理上报突发事故。

④针对学校放学时秩序混乱的情况,放学时安保人员在放学后要认真负责学校学生的清场工作,到学校正大门、侧校门、校外街道拐角处等学生拥挤地段进行交通疏导。

⑤安保人员要加强课间巡查,对发现的学生打架斗殴及一些不文明现象,责成班级课间的上节课教师进行及时处理。

⑥发现有外来人员对本校学生或本校大同学对小同学进行无端滋事、敲诈勒索、人身伤害等行为,安保人员要及时按预案进行处理,树立学校威严,防止事态扩大。

⑦安保人员在上学时要对学生进行认真检查,杜绝有管制刀具和零食进校园的现象发生。

4.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制定并落实一系列学校常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管理制度化、科学化、常态化、规范化。

①各项安全制度公布上墙,编写安全教育校本教材,安全管理相关人员人手一册。

②建立安全预警机制,科学制定安全应急预案,确保各种预案适合学校实际,科学适用,针对性强,便于操作。

③实行安全月报制度,学校进行定期与不定期对班级的安全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抽查,检查不合格者,限期整改。

④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等形式,使学校、教师、学长、家长形成安全管理网络,全员参与“平安校园”创建,各明其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5.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及整改。每期开学之初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等校园环境进行安全隐患排查,确保师生有一个安全的教育教学环境,通过认真排查,并把安全隐患排查情况认真记录在案并及时上报,对确实对师生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要采取果断措施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学校通过专题会议着力解决排查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指定专人落实整改,把反馈情况认真记录在案。切实从预防交通、溺水、消防、食品安全等方面开展工作,做好各种预案,避免因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造成有损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安排专人不定期排查学校出现的安全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校园危险处有警示标识,重点部位消防设施安全,性能良好,符合国家标准,师生会使用,并定期检查维护。

6.开展校园和周边治安环境整治。校园和周边治安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关系到师生员工的日常生活和人身安全。学校会同有关部门,通过密切配合,加大对校园周边各类商业网点、娱乐场所、小摊点、流动商贩的整治力度,严厉打击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及侵害师生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针对校园周边复杂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整治,杜绝校园周边有商贩贩卖劣质、变质食品及学生进网吧上网等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现象发生。学校安全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认真组织开展在外租房生的安全排查工作,并及时处理排查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在开展整治工作的同时要认真总结校园和周边治安环境整治的经验,巩固和扩大整治成果,为师生员工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7.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学校坚持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大力加强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法制观念,做遵纪守法的好学生。进行1-2次法制大课,学校邀请法制副校长等专业人士到校进行普法教育,增强学生法制意识,增加学生法律知识。定期不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大课给学生一个阳光心态,充分发挥学校“阳光心屋”作用,加强对留守儿童及失依儿童进行心理干预,疏导其心结,给其以家的温暖,预防和减少其厌世、厌学心理。

德江县第一小学

高考期间食品卫生安全保障方案 篇6

为确保2010年高考的顺利进行,保障参加高考考生和工作人员的餐饮、饮用水卫生安全,杜绝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发生,根据高考领导小组的工作要求,制定高考期间食品卫生安全保障工作方案。

一、组织领导

(一)成立高考期间食品卫生安全保障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成立各驻点卫生监督组(见**市2010年高考期间驻点工作人员联系表)和流动巡回检查组,并做好人员培训及相关准备工作,卫生监督所负责各高考食宿点的食品卫生监督工作,做到手段有力、措施有效、工作到位。

二、工作目标

对各高考食宿点的食品生产加工经营场所、饮用水和公共场所等开展综合性卫生安全执法检查。采取专项执法检查,定点跟踪,全程监控相结合,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种卫生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效阻止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发生。加强卫生知识宣传和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卫生知识。

三、工作程序

(一)高考前的监督(6月4日—6月6日)

高考前,市卫生监督所对各高考食宿点的加工经营场所,根据《食品安全法》、《江苏省食品卫生条例》、《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进行全面的卫生监督检查。工作要求:

1、建立完善的卫生管理和责任制度、明确接待单位一把手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签约保证食品安全承诺书,各岗位班组要有明确的卫生管理人和责任人。

2、制定食谱时,应避免使用易引发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原料。

3、对食品原料供应商的许可进行审查,证照齐全有效并严格按照许可的项目进行食品原料供应,必须与供应企业签订供货协议,食品原料供应商送货人员必须持有健康合格证明;所购食品及食品原材料应新鲜卫生,无毒、无害,不得采购、使用散装、死因不明的禽畜肉制品,采购时索取相应产品的同批次检测报告、卫生检疫证明,原料入库和初加工前后由专人负责验收,做好台帐记录。

4、凡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食品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按规定对双手进行清洗消毒;

5、对食品加工环境进行一次彻底清扫,保持地面清洁卫生,垃圾容器不得散放并使垃圾不得外溢;完善防蝇、防尘、防鼠设施。

6、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生产加工设备、工具做到使用前清洗消毒、保持清洁,做到定位存放。

7、食品生产加工过程应坚持生品、半成品、熟制品分开,做到生熟食品制售人员、制售场所、存放场所(包括冰箱、冷库)、盛装容器、使用的工具用具“五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8、加工场所将蔬菜、荤菜、水产品水池分开使用,蔬菜拣摘后应流水浸泡30分钟以上,经反复清洗后使用,切配、烹调前必须检查是否洗净、有无杂质、泥沙及虫等。

9、烹调要求烧熟煮透,特别是大块食品油炸应无外熟内生现象,酱油等调料必须新鲜卫生。

11、严禁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

12、所有食品应日进、日产、日销,剩余食品不得隔日使用。

13、餐饮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消毒后的餐饮具必须存放在专用保洁柜内备用,未经消毒的餐饮具不得使用,餐具摆台时间距开餐时间不得超过一小时。

14、设置每日每餐菜谱,坚持48小时留样制度。

15、饮用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二次供水设施必须符合《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所用纯净水必须有同批次的检验合格证。

(二)高考期间的监督(6月7日—6月9日)

食品卫生安全保障工作实行专人定点负责。由驻点卫生监督人员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范的要求,对各高考食宿点的食品加工过程、饮用水消毒等实施全程卫生监督。重点监督内容:

1、供应的食品品种、数量应与加工制作场所、加工条件相适应;不得供应《食品安全法》、《江苏省食品卫生条例》规定的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2、食品采购索证、验收、登记台帐规范,证票齐全有效,加工用的原辅材料新鲜并在保质期内。

3、各高考食宿点的温控系统、卫生设施、消毒设施运行良好。

4、食品加工过程应生熟分开;所有食品必须自行加工,烧熟煮透;

食品用餐具(工具)清洗、消毒、保洁操作规范。

5、所有食品成品(200克)应用专用冰箱冷藏48小时留样。

6、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保持个人卫生,有呼吸道、肠道疾患等有碍食品卫生工作的人员一律不得上岗工作。

7、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无病媒昆虫孳生;场所内临时垃圾存放点要加盖密闭,及时清运,厕所要定人定时进行清扫、消毒。

8、卫生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它检查内容。

9、必要时,对重点食品、高危食品以及原料进行抽检。

四、工作要求:

全体卫生监督员端正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对所承担范围内的接待单位要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及标准认真检查,严格要求,扎扎实实搞好博览会期间的卫生保障工作。具体工作要求如下:

(一)、监督检查与服务指导相结合。按照本方案的要求,严格进行现场卫生监督检查,同时树立服务意识,对发现的问题督促指导改进,监督检查落实情况。对严重违法问题要依法处理。

(二)、驻点监督员在现场监督检查时要做好检查记录,对存在的卫生问题要及时提出卫生监督意见,提出整改要求,并督促落实到位。

(三)、与相关部门积极协调配合,做到及时沟通、相互协作。

(四)、做好应急值班工作,保证通讯畅通,对疑似食物中毒、传染病疫情等公共卫生事故,应及时向上级组织报告,并同时按卫生突发事件处理要求做好相关工作。

**市卫生局

高校食堂安全卫生管理措施 篇7

一高校食堂饭菜质量存在的安全隐患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学校内部管理模式的转变,高校的后勤服务大多实行社会化管理,高校食堂食品卫生的管理机制和经营机制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部分学校存在盲目引进,以包代管,使得少数不具备从事学校餐饮工作资质的社会机构或个人承包学校食堂,致使饭菜质量、饮食卫生难以保证。目前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食堂饭菜质量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食堂食品采购模式的安全隐患

高校食堂食品原材料采购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几率。当今,随着高校在校人数逐年增加,大多数高校学生食堂来不及扩建,难以容纳大批增加学生的就餐,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和食堂就餐压力大增。为了缓解这种压力,出现盲目引进、以包代管的情况,使得少数不具备从事学校餐饮工作资质的社会机构或个人承包学校食堂,致使学校食堂食品的采购模式比较混乱。有些承包单位因为规模有限、技术力量不足,只能再次将食堂分包给个体经营者。这些个体经营者为降低成本,不执行统一采购的规定,为贪图便宜,私自采购一些腐败变质、霉变生虫、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感官性状异常以及超过保质期等法律法规禁止食用的食品。

2高校食堂饭菜原材料的安全隐患

市场经济条件下,趋利行为使不法商贩利欲熏心,对食品的原料进行掺假、造假,甚至超标加入添加剂。较常见的如:作坊生产的火腿肠仿双汇火腿,舟山小黄鱼充北海大黄鱼,夹心肉充当腿肉等。蔬菜叶面喷施农药、化肥过多,导致残留物超标,果品用催熟剂催熟,猕猴桃喷施“膨大剂”,黄鳝添饲“避孕药”速肥,生猪添加“瘦肉精”促长,海产品浸泡“防腐剂”保鲜,将变质大米使用矿物油“抛光”,面粉中掺用甲醛漂白增韧,银耳用硫磺熏制增白,豆制品掺入工业用滑石粉等等。

3高校食堂饭菜加工过程存在的安全隐患

由于高校后勤社会化,大多数高校食堂由自身经营向租赁、承包、托管等多元化模式发展。由于利益驱动和食品生产经营等环节复杂的特点,加上高校食堂的从业人员大多数来自农村,自身文化素质低,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淡薄,受各种因素影响,心理及情绪控制能力较差,并且部分食堂内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只参加过临时或短期厨师培训班的学员,缺乏专业系统的烹调理论和饮食营养与卫生知识,使高校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存在很大的隐患,不安全系数自然增加。

目前高校食堂饭菜加工过程存在的安全隐患有:冷冻方法不当或加工不当,从而造成食品的变色、变味、变质等质量问题;不注意个人卫生,致使加工的食物出现交叉污染;夏天食堂防蝇措施不当,致使学生饭菜中经常有苍蝇出没等一系列安全隐患。保存温度低于60℃或高于10℃、存放时间超过2小时的熟食品,再次利用时未充分加热。冷冻熟食品未彻底解冻充分加热食用。有些堂口将回收后的食品经加工后再次销售。

4高校食堂饭菜质量控制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目前,由于缺乏相关标准,高校食堂卫生管理标准建设滞后,有关卫生安全的检测方法不完善,管理局限于经验水平,缺乏科学的控制手段,对员工的日常操作缺乏科学规范,检查流于形式。高校学生食堂中的上层管理人员多为高校的行政管理干部,并不实际参与到食堂的经营管理中去,而食堂内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只经过临时或短期培训,缺乏专业系统的烹调理论和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从业素质一般不高,责任心不够强,一旦管理松散不到位,容易怠工,不能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导致终端产品和服务不符合食品卫生安全要求。

5清洗、消毒、保洁设施的大小和数量不能满足需要

餐具用具清洗消毒水池中,食品原料、清洁用具及接触非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容器混用。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不符合GB14930.1《食品工具、设备用洗涤卫生标准》和GB14930.2《食品工具、设备用洗涤消毒剂卫生标准》等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和要求。有些清洗、消毒、保洁人员素质低下,毫无职业道德,有些承包商为节约成本根本就不用消毒剂,也不进行高温消毒。

二高校食堂饭菜质量管理措施

1创新食堂食品采购模式,坚持食品分类管理,采用不同渠道采购的措施

在严格考察供应商资质、场所、实力、信誉的基础上,每种食品原材料至少要选择两家供应商为学校食堂供货,每学期开学前都要召开供应商会议,签订供货协议和食品安全协议。同时,完善采购制度,对采购原则、采购组织、采购范围、采购程序等做出统一规定,健全物资采购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严格的食品采购与生产检查制度,坚决杜绝食堂私自采购食品饭菜原料,以防止劣质食品进入学校。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人员可根据食品原材料的不同特点,按照大宗物资、普通物资和时令蔬菜三大类分别管理,采用不同渠道进行采购,按照比质量、比价格、比服务择优选择供应商。对于米、面、油等大宗物资采购面向正规生产厂家,采用招投标形式选择两家以上厂家供货:对于鸡、蛋、杂粮、调料等商品在确定采购对象时首先实地考察采购对象的资金实力、信用和商品质量等信息,择优选择两家以上供货商;时令蔬菜每天消耗的量较大,应每天到蔬菜批发市场集体采购,也可“农校对接”。

2采取各种措施,严把原材料质量关

高校食堂虽然无法左右烹饪原料的种植和养殖,但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五个方面的措施,严把原材料质量关,将不符合饮食卫生安全要求的烹饪原料拒之门外。

第一,提高采购人员素质,认真学习各种烹饪原料选购知识,掌握烹饪原料的质量鉴别,精心选购。目前,烹饪原料品种繁多,加上现代交通工具便利,国内的、国外的,陆生动植物性原料、水生动植物性原料应有尽有,如果不能熟悉它们的品质特点、上市季节、质量鉴别及其生长环境等,就很难把好进货质量关。

第二,杜绝采购中的“吃回扣”现象,实行“三公开”,坚持阳光采购。“三公开”就是公开当天采购的食品原材料品种、数量、价格,使不同渠道采购的物品都置于公开监督之下,确保采购人员和不法商贩无机可乘。

第三,与规模大、信誉高的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绿色养殖基地、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联合,借鉴商业销售中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实行层层质量保证制,确保烹饪饮食卫生安全,同时实现企业间的互利互惠。

第四,定期对食堂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增强安全意识,提高烹饪技艺,掌握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掌握特殊原料的加工处理。

第五,严把索证关,对采购的原材料要进行相关证件的索取,坚决杜绝“三无”食品进入高校食堂,确保高校师生健康饮食。

3改善高校食堂的卫生条件,严防食品加工过程的交叉污染

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改善学生食堂卫生设施与条件,使食堂建筑、设备与环境符合我国《食品卫生法》要求,建立有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加工操作间、食品出售场所及用餐场所。同时还要坚决做好高校食堂的清洁与消毒工作,严防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交叉污染。另外,高校食堂从事餐饮的工作人员不得有患传染病的 (如肝炎、结核等) ;不能有外伤、化妆、佩带首饰和带入个人物品的情况;必须具备工作服、帽、口罩、鞋等,并及时洗手消毒。应持有效的健康证,执行体检计划并设有体检档案,涉及到有疾病、伤口或其他可能成为污染源的人员要及时隔离。

4加强对高校餐饮人员的岗位培训

高校要定期安排食堂从业人员接受食品卫生安全方面的专业培训,使之了解国家的食品卫生法律、法规,熟悉高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的相关要求,掌握必要的食品卫生安全专业知识,提高做好高校食堂食品卫生工作的能力。还要对食堂从业人员加强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增强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使其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卫生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操作。成千上万学生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都与学校食堂饭菜质量有着一定关系。责任使人不能懈怠,特别是食堂服务人员每个人每个环节都不允许出错,所以加强对所有食堂服务人员责任意识培训更重要。

加强培训不仅是餐厅也是个人的加油站,也是食堂提高服务质量的保证。因此,高校食堂后勤管理人员可经常组织专业技术比武,经常参加技术比赛,既是技术交流,更是丰富技术经验的活动,通过以上方法,来保证食品质量的提高。

5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厨房内部运行管理机制,建立分配考核激励机制

由于学校食堂是人员聚集之地,大锅菜是学校饮食的主体,所以厨师在主观意识中往往有“萝卜多了不洗泥”的观念,这就势必影响饭菜的质量。因此,高校后勤食堂应建立以厨师长为首的责、权、利相结合的厨房内部运行管理机制,厨师长按照厨师不同的熟练程度、知识水平、技术等级和责任心等各自负担不同岗位的职能。比如粗加工可让厨工来做,精加工如丁、丝、条、片、块原料由厨师来做。另外,厨师长应根据食堂的年度经营情况制订考核指标,对食堂实行独立核算,制订以“责、权、利”相结合的考核分配办法,以节能、降耗、增效为重点,把各项指标分解到班组甚至落实到每一个员工,每月进行责任考核并与经济利益挂钩,做到奖罚分明,杜绝浪费。

参考文献

[1]冯伟.高校食堂实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可行性分析[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1, (33) :108.

[2]武新胜.谈如何加强学校食堂饭菜质量的管理[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 (26) :69.

[3]王富刚.浅议高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的管理与对策[J].教育管理与评价, 2010, 4.

[4]关德军.高校食堂卫生安全隐患及其消除[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1.

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方案 篇8

【摘 要】以从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管理或教学的专家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小组访谈方法,收集专家对卫生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课程模块设置、课程筛选、课程数等意见和建议。结果表明,卫生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应该要求卫生管理专业学生不仅要熟悉医学知识,还要精通管理和法学等知识,课程的设置既要重视管理类课程,也不应该忽视医学学科的教学。因此,卫生管理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体现以医学基础作为背景、医学与管理交叉和融合的特色和优势。

【关键词】卫生管理本科专业 培养方案 定性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C-0022-02

培养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是新的形势下实现医药卫生领域深入发展的现实需要。目前,卫生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与之不是很适应。卫生管理本科专业如何构建完整、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成为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次研究采用小组访谈方法收集专家对于卫生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为卫生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整体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在广西区内选择20名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方面的专家作为调查对象。遴选条件:从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教学5年以上,并且副高及以上职称。

(二)方法与内容

10名调查对象组成1个小组,以拟定的调查提纲为主线,围绕主题进行小组访谈,对卫生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课程模块的设置、课程的筛选、课程的时数等开展讨论。

二、结果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意见

调查对象一致认为,卫生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管理学和医学等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学和卫生管理学基本理论、方法和管理技能,毕业后能从事医院管理、预防保健管理和医疗卫生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卫生事业管理人才。

(二)课程模块设置的意见

90%的专家认为,除去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公共课程外,卫生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应该包括自然科学课程、医学科学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等模块。

(三)课程的筛选意见

75%专家建议自然科学课程设置2门课即可:计算机应用基础和高等数学。95%的专家认为应该将医学类课程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但不应只是单纯的分为一门“基础医学”和一门“临床医学”。85%专家认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应该由管理类课程和工具类课程组成。经小组访谈讨论,初步筛选出各个课程模块的课程目录。见表1。

(四)课程模块的学时数构成意见

85%的专家建议,4个课程模块的学时数构成为:自然科学课程10%:医学科学课程30%:专业基础课程25%:专业课程35%。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90%的专家认为,管理类课程的学时数应占70%左右为宜。

表1 小组访谈初筛出的各个课程模块的课程目录

课程模块课程目录

自然科学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数学

医学科学课程基础医学系统解剖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医学遗传学、生物化学

临床医学诊断学、内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传染病学、外科学

专业基础课程管理学基础、管理运筹学、管理文秘、卫生监督学、预防医学、医学统计学、西方经济学、流行病学、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计量经济学

专业课程公共关系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卫生政策学、行政管理学、医院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学、社区医学、医疗保险学、组织行为学

三、讨论

卫生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不仅要熟悉医学知识,还要掌握管理学等相关知识。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会导致学习范围宽泛而难以深入,给学生造成比较大的压力,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必须做到合理和高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学习的质量,使学生既能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又能系统地了解卫生管理和卫生法学类等相关课程,促进自我的发展。

本次调查显示,专家认为管理类课程相对比较重要, 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管理类课程的学时数应该占到总课时数的70%左右,专家建议卫生管理专业的学生既要掌握卫生管理学、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学等卫生管理的专业基础知识,也要掌握和熟悉医学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达到培养综合性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国内一些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目前高等卫生管理教育存在突出管理专业知识、忽视医学类学科的教育的倾向。因此,卫生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过程中应当重视医学课程的设置。但是,由于医学具有非常突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严密性的特征,同时也具有其特有的内在规律,相对于临床专业医学生的临床课程安排而言,卫生管理专业要将丰富深奥的医学课程在两年时间内消化完,存在一定的难度,不利于医学知识的吸收和运用。目前国内大多院校卫生管理专业的医学课程安排仍然整体套用临床专业,没有充分考虑卫生管理专业特殊性,教学上大多还是采取与临床专业统一教材、统一教学大纲、统一考试以及“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负担沉重,疲于应付各种测验和考试,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了学习的效果,难以培养出体现医学特色的专业卫生管理人才。因此,医学课程的设置,要采取与临床专业教学分离的方式,建立独立的教学体系,将医学课程有机融合成“基础、浅显”的课程体系,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适当删除一些医学内容,以降低学时数。

【参考文献】

[1]毛晨佳,许亮文.我国部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培养方案现状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3)

[2]许亮文,孙淑秀,徐洁蕾,等.我国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9(11)

[3]张旭,陈立明. 高等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J].重庆医学,2006(6)

[4]王悦,李鲁.卫生管理人才素质结构的需方调研及其综合考核体系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5(1)

[5]刘金波,王锦帆,马艳.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2)

[6]张翔,薛军,张太明,等. 基于 STS 教育思想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 医学与社会,2009(3)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0JGA016)

【作者简介】邹 榕(1987- ),男,广西合浦人,硕士,广西医科大学助教,研究方向:卫生事业与医学教育。

(责编 何田田)

【摘 要】以从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管理或教学的专家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小组访谈方法,收集专家对卫生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课程模块设置、课程筛选、课程数等意见和建议。结果表明,卫生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应该要求卫生管理专业学生不仅要熟悉医学知识,还要精通管理和法学等知识,课程的设置既要重视管理类课程,也不应该忽视医学学科的教学。因此,卫生管理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体现以医学基础作为背景、医学与管理交叉和融合的特色和优势。

【关键词】卫生管理本科专业 培养方案 定性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C-0022-02

培养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是新的形势下实现医药卫生领域深入发展的现实需要。目前,卫生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与之不是很适应。卫生管理本科专业如何构建完整、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成为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次研究采用小组访谈方法收集专家对于卫生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为卫生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整体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在广西区内选择20名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方面的专家作为调查对象。遴选条件:从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教学5年以上,并且副高及以上职称。

(二)方法与内容

10名调查对象组成1个小组,以拟定的调查提纲为主线,围绕主题进行小组访谈,对卫生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课程模块的设置、课程的筛选、课程的时数等开展讨论。

二、结果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意见

调查对象一致认为,卫生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管理学和医学等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学和卫生管理学基本理论、方法和管理技能,毕业后能从事医院管理、预防保健管理和医疗卫生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卫生事业管理人才。

(二)课程模块设置的意见

90%的专家认为,除去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公共课程外,卫生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应该包括自然科学课程、医学科学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等模块。

(三)课程的筛选意见

75%专家建议自然科学课程设置2门课即可:计算机应用基础和高等数学。95%的专家认为应该将医学类课程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但不应只是单纯的分为一门“基础医学”和一门“临床医学”。85%专家认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应该由管理类课程和工具类课程组成。经小组访谈讨论,初步筛选出各个课程模块的课程目录。见表1。

(四)课程模块的学时数构成意见

85%的专家建议,4个课程模块的学时数构成为:自然科学课程10%:医学科学课程30%:专业基础课程25%:专业课程35%。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90%的专家认为,管理类课程的学时数应占70%左右为宜。

表1 小组访谈初筛出的各个课程模块的课程目录

课程模块课程目录

自然科学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数学

医学科学课程基础医学系统解剖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医学遗传学、生物化学

临床医学诊断学、内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传染病学、外科学

专业基础课程管理学基础、管理运筹学、管理文秘、卫生监督学、预防医学、医学统计学、西方经济学、流行病学、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计量经济学

专业课程公共关系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卫生政策学、行政管理学、医院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学、社区医学、医疗保险学、组织行为学

三、讨论

卫生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不仅要熟悉医学知识,还要掌握管理学等相关知识。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会导致学习范围宽泛而难以深入,给学生造成比较大的压力,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必须做到合理和高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学习的质量,使学生既能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又能系统地了解卫生管理和卫生法学类等相关课程,促进自我的发展。

本次调查显示,专家认为管理类课程相对比较重要, 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管理类课程的学时数应该占到总课时数的70%左右,专家建议卫生管理专业的学生既要掌握卫生管理学、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学等卫生管理的专业基础知识,也要掌握和熟悉医学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达到培养综合性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国内一些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目前高等卫生管理教育存在突出管理专业知识、忽视医学类学科的教育的倾向。因此,卫生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过程中应当重视医学课程的设置。但是,由于医学具有非常突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严密性的特征,同时也具有其特有的内在规律,相对于临床专业医学生的临床课程安排而言,卫生管理专业要将丰富深奥的医学课程在两年时间内消化完,存在一定的难度,不利于医学知识的吸收和运用。目前国内大多院校卫生管理专业的医学课程安排仍然整体套用临床专业,没有充分考虑卫生管理专业特殊性,教学上大多还是采取与临床专业统一教材、统一教学大纲、统一考试以及“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负担沉重,疲于应付各种测验和考试,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了学习的效果,难以培养出体现医学特色的专业卫生管理人才。因此,医学课程的设置,要采取与临床专业教学分离的方式,建立独立的教学体系,将医学课程有机融合成“基础、浅显”的课程体系,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适当删除一些医学内容,以降低学时数。

【参考文献】

[1]毛晨佳,许亮文.我国部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培养方案现状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3)

[2]许亮文,孙淑秀,徐洁蕾,等.我国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9(11)

[3]张旭,陈立明. 高等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J].重庆医学,2006(6)

[4]王悦,李鲁.卫生管理人才素质结构的需方调研及其综合考核体系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5(1)

[5]刘金波,王锦帆,马艳.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2)

[6]张翔,薛军,张太明,等. 基于 STS 教育思想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 医学与社会,2009(3)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0JGA016)

【作者简介】邹 榕(1987- ),男,广西合浦人,硕士,广西医科大学助教,研究方向:卫生事业与医学教育。

(责编 何田田)

【摘 要】以从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管理或教学的专家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小组访谈方法,收集专家对卫生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课程模块设置、课程筛选、课程数等意见和建议。结果表明,卫生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应该要求卫生管理专业学生不仅要熟悉医学知识,还要精通管理和法学等知识,课程的设置既要重视管理类课程,也不应该忽视医学学科的教学。因此,卫生管理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体现以医学基础作为背景、医学与管理交叉和融合的特色和优势。

【关键词】卫生管理本科专业 培养方案 定性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C-0022-02

培养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是新的形势下实现医药卫生领域深入发展的现实需要。目前,卫生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与之不是很适应。卫生管理本科专业如何构建完整、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成为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次研究采用小组访谈方法收集专家对于卫生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为卫生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整体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在广西区内选择20名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方面的专家作为调查对象。遴选条件:从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教学5年以上,并且副高及以上职称。

(二)方法与内容

10名调查对象组成1个小组,以拟定的调查提纲为主线,围绕主题进行小组访谈,对卫生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课程模块的设置、课程的筛选、课程的时数等开展讨论。

二、结果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意见

调查对象一致认为,卫生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管理学和医学等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学和卫生管理学基本理论、方法和管理技能,毕业后能从事医院管理、预防保健管理和医疗卫生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卫生事业管理人才。

(二)课程模块设置的意见

90%的专家认为,除去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公共课程外,卫生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应该包括自然科学课程、医学科学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等模块。

(三)课程的筛选意见

75%专家建议自然科学课程设置2门课即可:计算机应用基础和高等数学。95%的专家认为应该将医学类课程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但不应只是单纯的分为一门“基础医学”和一门“临床医学”。85%专家认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应该由管理类课程和工具类课程组成。经小组访谈讨论,初步筛选出各个课程模块的课程目录。见表1。

(四)课程模块的学时数构成意见

85%的专家建议,4个课程模块的学时数构成为:自然科学课程10%:医学科学课程30%:专业基础课程25%:专业课程35%。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90%的专家认为,管理类课程的学时数应占70%左右为宜。

表1 小组访谈初筛出的各个课程模块的课程目录

课程模块课程目录

自然科学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数学

医学科学课程基础医学系统解剖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医学遗传学、生物化学

临床医学诊断学、内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传染病学、外科学

专业基础课程管理学基础、管理运筹学、管理文秘、卫生监督学、预防医学、医学统计学、西方经济学、流行病学、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计量经济学

专业课程公共关系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卫生政策学、行政管理学、医院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学、社区医学、医疗保险学、组织行为学

三、讨论

卫生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不仅要熟悉医学知识,还要掌握管理学等相关知识。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会导致学习范围宽泛而难以深入,给学生造成比较大的压力,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必须做到合理和高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学习的质量,使学生既能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又能系统地了解卫生管理和卫生法学类等相关课程,促进自我的发展。

本次调查显示,专家认为管理类课程相对比较重要, 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管理类课程的学时数应该占到总课时数的70%左右,专家建议卫生管理专业的学生既要掌握卫生管理学、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学等卫生管理的专业基础知识,也要掌握和熟悉医学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达到培养综合性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国内一些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目前高等卫生管理教育存在突出管理专业知识、忽视医学类学科的教育的倾向。因此,卫生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过程中应当重视医学课程的设置。但是,由于医学具有非常突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严密性的特征,同时也具有其特有的内在规律,相对于临床专业医学生的临床课程安排而言,卫生管理专业要将丰富深奥的医学课程在两年时间内消化完,存在一定的难度,不利于医学知识的吸收和运用。目前国内大多院校卫生管理专业的医学课程安排仍然整体套用临床专业,没有充分考虑卫生管理专业特殊性,教学上大多还是采取与临床专业统一教材、统一教学大纲、统一考试以及“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负担沉重,疲于应付各种测验和考试,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了学习的效果,难以培养出体现医学特色的专业卫生管理人才。因此,医学课程的设置,要采取与临床专业教学分离的方式,建立独立的教学体系,将医学课程有机融合成“基础、浅显”的课程体系,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适当删除一些医学内容,以降低学时数。

【参考文献】

[1]毛晨佳,许亮文.我国部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培养方案现状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3)

[2]许亮文,孙淑秀,徐洁蕾,等.我国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9(11)

[3]张旭,陈立明. 高等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J].重庆医学,2006(6)

[4]王悦,李鲁.卫生管理人才素质结构的需方调研及其综合考核体系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5(1)

[5]刘金波,王锦帆,马艳.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2)

[6]张翔,薛军,张太明,等. 基于 STS 教育思想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 医学与社会,2009(3)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0JGA016)

【作者简介】邹 榕(1987- ),男,广西合浦人,硕士,广西医科大学助教,研究方向:卫生事业与医学教育。

上一篇:管理就是解决问题下一篇:档案馆消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