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防控工作小结(精选7篇)
根据《关于开展xxxx年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的通知》(宁卫计办发〔xxxx〕xx号)文件,为了迎接自治区对我县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推进我县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有力有序开展,县疾控中心慢病科于x月x日至x月xx日对全县xx家医疗卫生单位慢性病示范区工作的进展及各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进行了督导检查,现将检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部分单位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机构健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安排专(兼)职人员负责。档案资料整理基本规范,但部分指标未达到要求。其中xx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工作全面展开,测血压率达到xx%以上,各医疗单位均设立了健康指标自助检测点,各乡镇、社区均成立了x-x个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并已开始逐步开展活动。做的比较好的单位有立岗卫生院、金贵卫生院、常信卫生院。
二、存在的问题
(一)大部分单位的主要领导对创建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工作人员较少,并且人员职责分工不清,行动迟缓,未按照《关于印发x县卫生系统创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实施方案的通知》(贺卫计发〔xxxx〕xx号)文件要求落实各单位工作任务,影响了全县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的进度。
(二)xx家医疗机构都未进行人员的培训,未见培训相关的内容及资料。
(三)全县成立了xx个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团结社区、友爱社区、如意湖社区、暖泉农场职工医院成立了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工作但无活动记录,自我管理活动没有按照规范的讲义内容授课,资料不完善。
(四)各医疗机构单位均开展自测点检测工作,但登记填写不完整,除x社区卫生服务站自测点检测有明确的标识,其余自测点检测都没有明确的标识。
(五)医疗单位xx岁首诊测血压工作落实不到位,没有完全做到首诊测量血压,尤其是第一人民医院,首诊血压测量率没有达到xx%以上。
(六)x已完成高血压登记管理任务;x社区(xx.xx%)高血压登记管理任务完成率较低。x社区和x社区已完成糖尿病登记管理任务,其余医疗卫生均未达标,健康管理率较低的有x社区均为xx.x%、x区xx.x%。
所有单位老年人体检率均未达到xx%,目前全县老年人健康体检了xxxx人,健康体检率为x.x%,其中按照规范要求体检老年人xxxx人,健康管理率为x.x%。
(七)高危人群的发现和管理工作不到位:目前高危人群数量庞大,所有的医疗机构不能对发现的所有高危人群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开展动态监测和随访,只能开展部分高危人群的监测工作。
(八)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但是健康教育讲座资料未按照年度分类装订保存,且缺乏照片、简报、总结;宣传栏无纸质底册小样。
(九)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所有乡镇卫生院都能够开展此项工作,并将死因监测信息系统中发现的心脑血管死亡病例进行填卡报告;目前有x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基本医疗服务,但是无急性心脑血管患者就诊,社区只能将辖区死亡的心脑血管病例进行报告,全县的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整体质量不高,除光明社区以外其他社区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卡片报送不及时。
(十)本季度全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共报告了恶性肿瘤xxx例,其中发病病例xxx例,死亡病例xx例,除妇幼保健所、友爱社区卫生服务站病例x报告外,其他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均有病例报告。《全国肿瘤登记平台》xxxx年首次启用,肿瘤报告卡的录入效果不佳;第一季度全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共报告死亡病例xxx例,除妇幼保健所死亡病例x报告外,其他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均有病例报告。本季度卡片报告及时率xxx%;身份证报告完整率xxx%;多死因链填写完整率xx.x%。
三、下一步工作的具体要求
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是xxxx年卫生系统的重点工作,我县xxxx年已被卫生厅命名为自治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xxxx年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将接受自治区的复审。各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我县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工作,要作为当前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将具体任务再分解、再落实,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确保我县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各项指标全面完成。具体工作如下:
(一)县级医疗单位、乡镇卫生院对管辖的村卫生室、社区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每年不少于x次,资料包括指导记录、签到册、培训通知、培训教材、培训小结、会议记录、现场照片、测试成绩。
(二)各单位要继续把xx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作为常规检查内容,并在门诊日志和病例中记录血压值,要求各医疗单位xx岁以上首诊测血压率达到xx%以上。重点科室放在内、外、妇科、中医门诊等科室。
(三)继续加强健康指标自助检测点的建设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要求检测点必须有固定的房屋、固定的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腰围的仪器设备和明确的标识,对本单位职工进行全面检测x次,并进行结果登记。
(四)医院死亡网络报告率xxx%,无死亡漏报,及时报告率xx%以上,不明原因疾病疾病死亡构成x%以下。资料包括死亡监测的登记本、死亡医学证明书、审核、自查奖惩等资料。
(五)医院肿瘤监测报告率xxx%,无肿瘤病例漏报,资料包括肿瘤监测的登记本、肿瘤卡审核、自查奖惩等资料。
(六)县级医疗单位及时将慢性病高风险人群或确诊的病人转介到所辖社区或镇卫生院进行行为干预、生活方式指导和监测管理、随访工作。
(七)各单位把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工作要纳入日常慢性病防治工作中,逐步扩大自我管理人员队伍及覆盖面。要求每个镇、社区至少建立x-x个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每年开展活动至少x次以上,资料包括活动记录、人员签到名单、宣传资料、宣传海报、照片等。
(八)认真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自治区卫生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的各项措施,加强慢性病患者规范化管理,提高社区高血压和糖尿病管理率。建立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统,开展慢性病管理效果评估。要求高血压、糖尿病管理率均达到xx%、xx%以上,高血压、糖尿病规范化管理率达到xx%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率达到xx%以上。提供资料纸质或电子健康档案,同时进行现场走访。
(九)强化对高危人群标准的宣传,对慢性病高危人群建立健康档案,开展高危人群生活方式干预工作,高危人群干预具体工作参照卫生部《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试行)》相关内容执行;保健所完善两癌筛查的资料。
(十)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要提供至少xx种内容的宣传材料,其中至少有x种覆盖慢性病防控的内容,且每星期播放宣传视频至少x次。
1 面临的挑战
1.1 慢性病防控体制和运作机制不完善
主要是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上不完善。深圳市慢性病防控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离而独立存在自成体系。这种管理模式有利有弊, 利在于慢性病防控机构专职慢性病防控工作力度较大, 便于慢性病防控任务的落实, 弊在于机构重叠, 有些职能与疾控中心交叉, 加之街道这一级没有专门的慢性病防控机构, 造成慢性病防控工作网底不牢。行政上由于市、区慢性病防治机构只是业务指导关系, 市慢性病防治机构对区级人事任免和经费使用方面没有发言权, 管理上造成条块分割、多头领导、政出多门。使慢性病防治机构之间沟通协调不足, 各层级之间职责、职能不够明确、相互支持配合不够。在硬件建设上也存在互相攀比, 造成设备重复购置、资源配置不合理、整体效率难以进一步提高, 使有限的公共卫生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难以发挥整体功能。
1.2 专业人才队伍青黄不接
由于深圳建市较晚, 没有培养高级预防医学人才的医学院校, 以往人才引进主要靠特区的优惠政策。但随着改革的深入, 特区的吸引力也逐渐消失。由于上述原因, 目前深圳市许多慢性病防治机构人才梯队都出现断层, 这是制约深圳市慢性病防治工作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一大障碍。
1.3 慢性病防控形势严峻
深圳毗邻港澳, 是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 不仅人口基数大、密度高、而且境内外人员交往频繁, 流动人口众多。2011年全市常住人口已达1 035万, 而户籍人口不足250万, 人口结构复杂, 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工作及生活环境较差, 自我保健意识薄弱。流动人口和低收入群体中营养不良等“贫穷病”发病率仍维持较高水平;而高收入群体, 恶性肿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发病率高居榜首。据统计, 2011年深圳市恶性肿瘤、心脏病、意外伤害与中毒及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已占据死因顺位的前几位。1997年和2009年分别开展了两次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 结果显示, 1997年全市糖尿病标化患病率为4.70%, 2009年升至6.20%。相对于1997年, 50~55岁、60~70岁年龄段患病率明显升高。中心性肥胖、糖尿病家族史、血脂异常及高血压暴露率分别从21.56%、4.39%、26.34%和11.53%上升至31.88%、12.84%、41.38%和14.61%, 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高血压、冠心病及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发病率也有逐年升高的趋势, 慢性病防控形势严峻。
1.4 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严重危害市民健康
由于深圳快节奏的工作, 广大知识分子生理和心理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一些人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有资料显示:深圳近10年间有3 000多名中年知识分子英年早逝, 平均年龄为51.2岁, 远低于广东省平均寿命 (76.4岁) 。工作压力和快节奏, 也是造成慢性病和精神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深圳市精神卫生研究中心报导:10%的成年人 (含外来工) 患有精神疾病, 主要是抑郁症, 患此病的人约2/3有自杀倾向。深圳市76%的白领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 80%在近6个月内产生过忧郁情绪。大部分白领的生理年龄比自然年龄要高10~13岁, 尤其是30~50岁的年龄段。许多白领身体各项指标检验正常, 但经常失眠, 容易疲劳、乏力、胃口不好、抵抗力低下、出现口腔溃疡等。长此以往, 日后罹患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大。
2 对策
2.1 完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
争取做到全市慢病防控“一盘棋”, 在体制上完善街道一级的慢病防控机构, 加强网底建设, 市、区、街道三级预防机构实行全额管理和垂直领导。政府要进一步加大经费预算及财政支持的力度, 充分体现慢病防控的公益性。加强宏观调控, 开展对各级慢病防控机构的分级管理, 建立和完善三级卫生保健网, 按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 做好机构及人力资源的合理布局和配置, 尽量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 实行等级管理。各级慢性病防控机构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技术水平和服务功能分层次开展工作, 做到职责分明, 各尽其能。市级慢病防控机构要充分发挥技术、设备、人才方面的优势, 结合实际积极开展慢病防控方面的科学研究, 更多地承担、指导下级慢性病防控机构的责任和义务。适当开展面向市场的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服务。转变职能, 在合理范围内积极主动地走向市场, 走进市场, 提高工作效率和效能, 满足居民维护健康水平的需求。如开展病因探索、健康监护、预防保健知识与技术咨询和培训;健康水平的维护与提高、健康教育与促进等。综合考虑各相关因素, 探索慢性病防控工作的经济补偿机制, 如社区健康保险、社会福利补偿, 政府公益投入、社区综合管理等。
2.2 加快人才队伍培养及建设
从目前深圳市慢性病防控人才队伍的现状看, 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技能、管理水平等诸多方面存在许多差异。发展不平衡。提高慢性病防控专业队伍的整体水平, 努力开展各项继续教育, 建立并严格执行专业人员岗位准入制度, 是加强深圳市慢性病防控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要实现“十二五”期间深圳市的慢性病防控目标, 必须调整卫生人力资源的培养方向, 保证有一大批高、中级预防保健型人才, 以适应公共卫生行业高速发展的需要。改革现行的医学教育制度, 加强预防医学教育是当务之急。加大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工作力度, 有计划, 有目的地培养基层慢性病防控专业技术人员, 努力提升深圳市慢性病防控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平和管理能力。
2.3 继续加大慢性病的防控力度
要争取政府和社会的支持、理解和广泛参与;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在慢性病防控上要重点抓好三个环节: (1) 加强对市民的健康教育和预防知识宣传; (2) 积极开展慢性病调查和监测, 准确掌握全市慢性病发展动态, 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治措施; (3) 坚决落实国家制定的一系列防制政策, 务求落实到社区, 落实到每位慢性病患者身上。控制和干预危险因素单靠干预个人行为不如整体干预的效果。慢性病防控战略需前移到社区。社区需加强健康管理活动, 做到从小抓起, 中年强化, 老年坚持, 社区应按善治原则, 加强各部门协调, 按以健康为中心要求部署社区各项任务, 社区健康服务需入户到家庭。
2.4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市民素质
随着20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实现, 21世纪世界将会向更高层次的卫生保障目标迈进, 保障市民健康和长寿是慢性病防控工作的“主旋律”。要在巩固初级卫生保健成果的基础上, 继续搞好社区保健服务, 发动社区群众广泛参与慢性病防控及卫生保健工作, 针对社区卫生需要解决的主要卫生问题, 采取科学可靠, 简单易行, 广大社区群众可以接受的服务。改善环境, 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搞好饮食卫生和营养卫生, 为市民和广大中、低收入人群提供安全食品和饮用水。在公共场所广泛开展禁烟活动;加大健康教育力度, 鼓励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自觉禁烟, 努力增强市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2.5 加强慢性病防控的科学研究
引发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引发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即来自个人的不健康行为,也来自国家和社会层面。在个人的原因中,主要包括吸烟、饮食中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食盐和糖(尤其是含糖饮料)摄入过多,营养结构不合理,缺乏体力活动,熬夜,睡眠严重不足和过量饮酒。这些有害因素,导致了慢性病新发病例的2/3,并明显增加了这些疾病的并发症。
在国家和社会的层面中,诸如一个国家的众多人口居住在准许烟草产品种植销售和准许垃圾食品、伪劣商品营销的地区,这些物品廉价、便利、“美味”,极大地损害了很多人的身体健康;许多人生活在拥挤的城市,不少城市缺乏运动健身场所,没有自行车道,城市绿化不达标,污染严重,疾病防控设施和政策不完善,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广大民众的身心健康,导致慢性疾病发病率上升。
慢性病主要防控对策
大多数慢性疾病都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而且是可防可控的。前不久,世界卫生组织,组织了世界上300多名相关领域的科学家与《柳叶刀》杂志的NCD行动组织和NCD联盟共同起草发表了一份重要报告。该报告提出了五项优先干预措施和五项优先行动。
NCD五项优先干预措施:
加快控烟2040年实现无烟世界,全世界吸烟率控制在5%以下。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吸烟不但是诱发肺癌等多种癌症的罪魁祸首,也是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等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引发与加重因素,所以,每个吸烟的人都应尽早戒烟。等到病已成才觉悟,那是“正月十五贴门神,已晚了半个月。”
重视减盐2025年全世界的人群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替代盐推广在中国有重要意义。
我国大多数人盐的摄入都超标,特别是北方地区的少数人,每日摄入的盐高达18克,其它的人也往往在10克以上。盐摄入过多、是诱发高血压、胃癌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所以,我们每个人从小就应养成吃淡食的习惯,每日将盐的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大家注意,这其中还包括酱油、豆瓣酱、咸菜、咸鱼、咸肉、零食等食品中所含的盐)。
健康饮食和体力活动必须减少不合理饮食,要用公共卫生政策促进全民体力活动。研究表明,肥胖是全球性问题,也是诱发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肥胖的产生,与营养结构不合理、运动不足关系最为密切。
保持健康的饮食,食品的摄入必须多品种多变化,做到主副食、荤与素、粗细粮的合理搭配,适当多食蔬菜、水果;并做到低脂、低糖,少吃动物脂肪,适当少吃红肉(猪、牛、羊肉),最好多以白肉(鱼、鸡等)代红肉;宜少吃煎炸、熏烤、腌菜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应遵照“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的原则进餐。要特别重视早餐,晚餐要少吃,减少暴饮暴食等不合理的饮食;适当节食,每餐吃七、八成饱,避免与减少肥胖的发生率。研究表明,这对延年益寿和慢性疾病防控都有重要意义。
“生命在于运动”是每个人都知道的真理。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重视参加体育锻炼,根据性别、年龄、体质、季节等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每日运动最好不少于40分钟,每周不少于4次,并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工作特别忙的人,应抓紧一切机会进行健身:如工作间隙活动一下四肢,伸个懒腰、打个哈欠;上下班少坐一站车;在家参加一些必要的家务劳动等。
减少有害饮酒过量饮酒会伤肝、害脑、损心、坏胃等,是多种慢性病的诱发与加重因素。所以,每个人都应少饮酒,尤其不可喝醉、不可酒后开车。患有肝胆、肠胃、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者,应绝对戒酒。以往国际对于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干预只有吸烟、不合理膳食、缺乏运动三项,目前将酒精过量也列为慢性病危险行为,将控酒纳入了慢性病防控整体框架。
基本药物与技术的广泛普及NCD的最佳循证临床方案是在初级医疗保健中,如在心血管高危人群和已出现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应联合使用多种药物。此外,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重视“天人合一”,注意四季养生,保持人与自然平衡;保证充足高质量的睡眠,减少熬夜;中年以后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做到有病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对慢性病的防控,都是非常重要的。
NCD五项防控优先行动
领导重视一个国家要想实现慢性病的全面防控,首先国家政府要特别重视,并实施持久而强有力的领导。
加强预防应对慢性疾病的危机,唯一的出路在于全民一致行动,实现全民一级预防,其中控烟和减盐是最优先考虑实施的措施。
重视治疗建立高效的医疗保健体系和分级医疗模式。落实人员培训,推行基本药物和技术,实行以患者为中心的终身医疗保健服务。
国际合作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NCD防控中起着主导作用,各国非政府机构和私立机构的参与配合也至关重要。
监测报告通过国家注册系统,准确完整地登记各种原因引起的死亡,是监控评估NCD预防过程中最有意义的事情。这在发展中国家是一项长期重要的建设项目。
慢性病防控需全社会共同担当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指出,慢性病不仅是医学或公共卫生问题,它还是一个发展问题和政治问题。卫生部门的独自行动,无法切断慢性病的源头问题。慢性病的防控已远远超出了卫生部门直接控制的范围。它需要在更大层面上共同推进,政府和全社会统一行动,共同参与,才能全面完成慢性病的防控目标。
笔者认为,要想全面有效地防控和管理慢性病,必须重视三点:一是认识社会因素与每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关系;二要改变民众的观念;三是要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要达到这一宏伟目标,这就需要各国政府采取协调一致地整体行动,如卫生、教育,、能源、体育、农业、环境、交通和城市规划等部门的协调参与;需要政府加强和重新调整政策和方案,以利于民众在良好的环境中创建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由政府主导加强慢性病防控将成为全球趋势。2011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还将在美国纽约召开慢性病防控高级别会议。陈冯富珍将这一高级别会议称作一次“叫醒服务”,以唤起各国政府全面担当起慢性病防控责任。
目前我国卫生部正在起草加强预防控制慢性病的工作指导意见,分别提出了全国慢性病五年、十年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并明确了加强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
财政局
财政局将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与处室工作有机结合实际,采取三大措施,将廉政教育、制度、监督融入财政工作各环节,使广大干部权责更明晰、工作流程更顺畅、内部监督机制更有效,产生了良好的效应。
措施之一:打牢思想基础
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着力构建以积极预防为核心,以强化管理为手段,覆盖权力运行全过程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提高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推进财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为全局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国家出台的方针政策为财政局顺利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打下了良好思想基础。
措施之二:加强调研学习
为保证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的科学性,管理局要求以广泛调研的形式汲取先进经验。财政局根据管理局党委的安排,深入农场、管理区(作业站)、局直等基层单位,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召开座谈会,这样既深化规律性认识,又为财政局权力运行的更加科学规范化管理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1-
措施之三:严把重点环节
经充分调研和深入研讨,制定了《宝泉岭管理局财政局关于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各部门梳理职责权限、排查廉政风险,并制定防控措施工作。要求各部门将重点放在“摸、找、防、控”四个环节。
一是摸清权力底数。清理和确定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的职责权限,科学编制岗位职权目录,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明确职权行使的岗位、权限、程序、时限,对权力运行流程进行固化,实现权力运行公开化、岗位职权明确化、工作流程标准化。二是找准廉政风险节点。查找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在权力行使、制度机制、思想道德及外部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点,并根据权力的重要程度、自由裁量权的大小、腐败现象发生的概率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评定风险等级。
三是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措施。结合查找出来的廉政风险点和评定的风险等级,按照合理分权、公开示权、有效控权的要求,建立完善规范权力运行的规章制度。
四是加强廉政风险动态监控。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原则,落实防控主体责任,对可能引发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预警,并结合运用风险提示、诫勉谈话、责令纠错等处置措施。
指调中心所有在岗人员二十余人,迅速开展以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对办公区域、院落等进行彻底大清洁。
在活动现场,党员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不怕脏,不怕累,普通员工也不甘示弱,扫把、铁锹、消毒工具在他们手中挥舞着,犄角旮栏也不放过,清理的干干净净。
1、开展社区疾病调查工作,了解本辖区内慢病人数及分布并建立档案。
2、重点对高血压、冠心病加强管理,对就医的高血压、冠心病病人随时建立档案。
3、为社区内35岁以上人群进行免费查体,进一步筛选高血压及冠心病病人,并进行微机管理。
4、对高血压及冠心病病人进行监测及治疗,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使心电图及血压控制在最佳水平,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为高血压病人免费测血压,对冠心病病人发放优惠卡,实行心电图检查半价等措施。
5、定期访视(包括入户访视、电话访视),对冠心病及高血压病人随时了解他们的病情。
6、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对就诊的病人随时进行健康教育,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并通过“健康教育专栏”进行宣传高血压、冠心病的有关知识,增进居民防病治病意识。
7、定期开展高血压、冠心病专题讲座,参加对象为高血压及冠心病病人。
8、通过健康教育等措施对边区居民进行行为干预,使之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宣传戒烟、少量饮酒、适当进行体育锻炼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省、各设区市、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2 方法与内容
采用统一问卷, 通过面对面、电话或信件等方式就各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控的机构设置、人力资源配置、2010年慢性病经费投入等事项进行调查并复核。发放调查问卷95份全部回收, 问卷合格率为10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0录入数据, SPSS 15.0软件包统计分析, 以构成比作为主要统计指标。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省本级、9个设区市、85个县 (区) 均设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其中3家仍为卫生防疫站) , 共95家;66家疾控机构编制人员尚有余额, 11家满编, 18家超编。
2.2 机构设置
省本级和4家县级疾控中心设有独立的慢病科, 占全省疾控中心总数的5.3%;9家设区市和15家县级疾控中心与其他病种合并设科, 占25.3%;49家县级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控工作有指定挂靠其他业务科室, 占51.6%;另有17家县级疾控中心既无单设科室又无明确挂靠科室, 占17.9%。
2.3 人力资源
2.3.1 慢性病防控人员情况
全省有慢性病防控人员157人, 其中省本级12人;设区市级37人;在85家县级疾控中心中有独立、合并、挂靠科室的68家, 有慢性病防控人员108人。专职从事慢性病防控工作29人 (其中省本级12人、设区市级6人、县级11人) , 占慢性病防控工作人员18.5%, 其余均为兼职人员。
2.3.2 慢性病防控人员占疾控中心总人员的比例
全省慢性病 (专、兼职) 防控人员占疾控中心总人员的比例为3.6% (157/4 351) , 其中省本级3.1% (12/387) ;设区市级3.9% (37/958) , 厦门市最高为6.4% (7/110) ;县级3.6% (108/3 006) , 比例最高为梅列区15.8% (3/19) 。
2.3.3 慢性病防控人员专业及学历情况
从事慢性病防控工作157名人员中, 公共卫生专业104人 (占66.2%) , 其他专业53人 (占33.8%) 。学历以大中专为主, 共83人 (占52.9%) ;硕士及以上学历14人 (占8.9%) , 主要分布在省本级和福州、厦门市疾控中心;本科53人 (占33.8%) , 主要分布在各设区市及福州、厦门、泉州的部分县级疾控中心, 其他7人 (占4.5%) 。
2.4 2010年慢性病防控的经费投入
2.4.1 慢性病工作经费
2010年省本级用于慢性病的工作经费为54.2万元;9家设区市中6家有慢性病工作经费, 平均为11.3万元;在85家县级疾控中心中只有34家 (占40.0%) 有慢性病工作经费, 从0.1万元到29万元不等, 平均5.9万元 (中位数3.2万元) , 其余51家均未投入或配套慢性病经费。
2.4.2 慢性病防控经费来源
2010年财政临时拨付的设区市有福州 (1.0万元) 和厦门 (3.0万元) ;县级疾控中心中福州2家, 厦门2家, 平均3.8万元 (中位数2.25万元) 。纳入财政预算的省本级26.0万元;设区市有福州 (5.0万元) , 厦门 (22.0万元) ;县级疾控中心共有7家 (厦门4家、三明1家、泉州1家) , 平均经费为2.7万元, 中位数为3万元。上级拨付专项的设区市有厦门 (6.5万元) , 三明 (24.0万元) ;县级疾控中心有25家, 平均为6.3万, 中位数为3万。
2.4.3 慢性病工作经费占总业务经费的比例
省本级用于慢性病的工作经费为54.2万, 占总业务经费的1.0% (54.2/5 225.7) ;在6家有慢性病防控经费的设区市中, 其慢性病工作经费占总业务经费的2.5%;有慢性病工作经费的34家县级疾控中心, 平均慢性病工作经费占总业务经费的5.2% (201.4/3 848.3) 。
3 讨论与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的日益老龄化, 近几年福建省慢性病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2004年福建省18~69岁成人高血压患病率19.2%[2], 2010年省部分县 (区) 的调查数据显示, 18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23.4%, 糖尿病患病率8.6%;2010年福建省死因监测数据显示, 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前5位死因占全省居民死亡的83.9%。提示福建省慢性病防控形势严峻, 任务十分艰巨。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福建省慢性病防控体制很不健全, 其职能主要以挂靠在其他科室为主, 占51.6%, 既有挂靠业务科室又有挂靠职能科室;与其他病种合并设科的次之, 占25.3%, 其中9个设区市疾控中心全部为合并科室设置;甚至有17.9%的县级疾控中心既无单独设科又无挂靠科室, 一旦承接慢性病工作只能是临时指派人员负责。从组织架构上讲, 慢性病没有一个独立于公共卫生范畴的管理职能, 很难起到有效地组织协调、统筹安排及分步实施的作用, 势必会存在职能不清、职责不明, 缺乏科学、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
全省疾控中心共4 351人, 其中慢性病防控人员仅157人, 占疾控总人员的很小比例, 学历以大中专为主、本科次之, 属公共卫生专业也只占59.2%, 存在人手少、学历低、专业结构不尽合理的现象, 且绝大多数都是身兼数职, 不仅队伍很难适应工作需要, 对全省开展慢性病防控在协调能力、技术指导等方面也存在一定难度, 势必影响到慢性病防控工作的延续性和学科的发展;目前仍有66家疾控中心编制尚未配满, 应着力解决机构设置、人员配备问题, 关心扶持慢性病防控工作的体制建设。
由于慢性病潜伏期长、干预期也长, 且投入大, 显效期又慢的特性, 各地普遍对慢性病防控工作重视不够。本次调查表明:2010年度全省一半以上疾控中心没有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 (其中有3个设区市、51个县) , 这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极不相称, 严重制约了慢性病防控工作的开展;各地要把慢性病防控工作纳入政府议事日程, 贯彻实施卫生部等3部委提出《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 把这项公益性卫生事业纳入当地社会长远发展规划, 统筹安排慢性病防控项目的财政经费预算, 加大经费投入, 支持慢性病防控工作。各疾控中心要结合绩效考核工作, 着重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机构队伍建设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把慢性病防控工作作为全面推进疾控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推进慢性病防控工作向纵深发展。
福建省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由于基础弱、起步晚, 目前仍以监测为主, 工作范围仅局限在部分试点县。随着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和疾控机构绩效考核的实施, 近年来, 各级疾控中心在开展慢性病防控工作中, 由于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投入及能力建设上都较薄弱, 所以暴露出工作力度和深度不够、进展缓慢, 工作方式也欠规范等弊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疾控中心应以卫生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 (试行) 》和省卫生厅《福建省慢性病一体化防治管理工作方案》的出台为契机, 加快慢性病防控机构队伍与能力建设, 加大投资力度, 加强业务培训, 扩大信息化建设, 进一步拓展思路, 提高慢性病综合防控能力, 创新干预方式, 提高慢性病防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孔灵芝.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现状、发展趋势及防控策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 2002, 10 (1) :1-2.
【慢性病防控工作小结】推荐阅读:
慢性病防控工作制度10-01
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报告11-24
慢性病防控宣传标语口号07-02
城关初级中学非传染性慢性病防控实施方案06-18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知识》教学设计07-23
慢性病帮扶工作计划06-27
王店卫生院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07-01
慢性病、重性精神病管理服务项目工作总结06-20
居民慢性病09-21
慢性病健康档案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