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库建设

2024-06-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五大库建设(精选8篇)

五大库建设 篇1

该5大iOS开发者最喜爱的库由“iOS辅导团队”成员Marcelo Fabri组织投票选举而得,参与者包括开发者团队,iOS辅导团队以及行业嘉宾。厦门博看文思指出,每个团队都要根据以下规则选出五个最好的库:1)不能投自己写的库;2)排除大的架构,比如游戏类架构;3)排除不在设备上运行的库,例如CocoaPods或者Rack::CoreData也排除在外。

最终评选出了如下5大iOS开发者最喜爱的库:

1)SSToolkit

Sam Soffes简直就是一个Objective-C天才,SSToolkit就是个例子。作者将他在App中实现的各种各样的UI效果做成个代码库,方便其他人使用。

SSToolkit一些基础的类包括SSCollectionView,SSGradientView

从UI部件到便利的Foundation类别都经过精心设计并记录在案,帮助开发者解决一些普遍问题,比如追踪一款设备是否有视网膜显示屏或者是否能剪裁图片

2)GPUImage

GPUImage一个功能五分强大又五分易用的图像处理库。

提供各种各样的图像处理滤镜,并且支持照相机和摄像机的实时滤镜

是基于GPU的图像加速,图像处理速度超快,并且能够自定义图像滤镜

支持ARC 不过现在还缺少一些Core Image拥有的一些先进功能,比如面部探测。

滤镜效果图

3)SocketRocket

SocketRocket是一个WebSocket客户端(WebSocket是适用于Web应用的下一代全双工通讯协议,被称为“Web的TCP”,它实现了浏览器与服务器的双向通信),采用Object-C编写。超级稳固又简单易用,简直就是实时应用的最佳拍档。

SocketRocket遵循最新的WebSocket规范RFC 6455

只有部分比较新的浏览器比如Chrome支持这个库

支持TLS(wss),iOS 4.x系统

使用NSStream/CFNetworking(可免费享用)、使用ARC

采用并行架构

大部分的工作由后端的工作完成、基于委托编程。无任何UI包依赖。

因为Square,才有了SocketRocket

4)HockeyKit

HockeyKit是一个iOS Ad-Hoc自动更新框架。所有的苹果店中的App都可以使用它,它能显著提高整个Beta测试过程,分为两部分:服务器和客户端框架。服务端组件不需要客户端库就能单独工作。

只需在服务器上安装一次服务端,就可以处理bundle identifier不同的多个应用程序(有开发者强烈建议对Debug、AdHocBeta和AppStore发布版使用不同的Bundle identifier)

默认当App启动或唤醒时,客户端会从服务器检测更新,用户可以在设置对话框中修改这个设置:一天一次或手动检测更新

除了支持iOS,HokeyKit也支持Android平台,不过Android版还处在Alpha阶段,支持OTA及应用内更新

为HockeyKit用户提供服务器托管服务

Beta测试演示

5)JSONKit

JSONKit是Objective C平台上比较常用的JSON数据访问工具。

JSONKit能在运行的情况下与libz.dylib自动连接而无须人工连接

在解析期间,如果检测到有gzip文件,JSONKit能自动解压

五大库建设 篇2

1. 实施党建示范工程, 强化组织管理体系建设

在余姚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重视支持下, 余姚市农业机械化管理站着力完善组织体系, 列入市政府直属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 建立党支部和工会组织, 窗口行政审批、路面执法监管一直是作为农机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 并将农机安全生产纳入了政府安全生产考核内容。按照党建示范工程建设要求,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实行“一把手”负总责的“一岗双责”责任制, 加强政务公开和廉政承诺。农机办证中心积极完备设施, 完善各项制度, 合理设置岗位, 做到分工明确。为了提高监理人员整体素质, 根据“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的要求, 在坚持必要的政治理论学习, 努力提高农机监理人员政治思想素质的同时, 切实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 认真组织农机监理人员学习有关农机监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行政处罚法、诉讼法、复议法等法律法规知识, 切实提高农机监管业务水平及工作服务能力, 以此进一步强化农机监理体系建设。此外, 按照应对农机突发事故应急处置要求, 还认真组织开展了农机事故应急处置演练, 提高了部门间的合作处置与应急救援能力。

2. 实施素质提升工程, 扎实提高中心服务质量

一是推进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目前市级已建有300 m2的办证服务大厅、1 000 m2违章处置停车场, 启用了全国农机监理行业标志, 办证人员实行统一着装、统一持证上岗、统一文明服务、统一规范运作。二是公开办事制度。实现制度上墙, 公开各类农机审批事项、条件、内容、程序、权限等, 实现办事透明, 按办事流程科学设立岗位, 通过实行首问责任制、AB岗、一站式服务制度, 切实提高服务效率。三是抓便民服务, 提高综合服务质量。在办证服务大厅内设立电子屏幕滚动播放各类信息、安全宣教片;提供免费茶水、常用药品、余姚农机报、农机杂志, 放置便民箱, 以及代填表格等;设立了行风监督举报箱, 公示行风监督员和投诉电话, 为办事农户提供整洁、温馨、舒适、方便、快捷的服务环境, 自觉接受服务对象监督。四是积极创新服务方式。针对山区路途遥远、合作社机械相对集中等特殊服务对象, 实行上门免费检测、检验服务;针对集中培训学习人员来往不便、不安全的情况, 实行安全宣教下乡、上门培训;通过建立的农机“E”路通短信平台, 及时向服务对象提供农机安全宣传短信、农机检验、保险、注销、报废、违章告知、查询、跨区作业、相关政策等信息服务, 包括购机补贴、新产品技术、农机服务组织、农机经纪人、农机维修和供油点等相关信息查询服务。如2012年就利用移动式检测车组织开展免费实地检验76人次, 实地检验收割机、纯农田作业拖拉机450台次, 送教下乡22次, 短信服务28 000多条, 受益农户5 000多人。

3. 实施基础保障工程, 积极完善农机监理装备设施

一是加强源头管理。为进一步提高农机驾驶人教育质量和考试水平, 2012年建设了无纸化考试室, 2013年又着手建设新农机办证大厅, 计划增加安装检测线、术科电子桩考仪器等设施。积极利用现有的安全检测线、移动检测车定期安排办事人员下乡, 开展免费实地检验, 方便服务对象, 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二是加强现场管理。为满足服务及执法工作的需要, 进一步完善了公安农机联合执法体系, 市级建立公安农机联合执法办公室, 乡镇设区域性公安农机执法联络室, 常年与公安交警部门、工商管理部门对运输拖拉机、农机维修网点等分别开展联合执法活动。三是加强专项治理。在开展农机业务执法的同时, 深入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 有效解决当前农机安全生产领域的非法、违法问题。仅2012年就组织上路执法检查905人次, 出勤208日, 检查拖拉机1 867台次, 查处拖拉机违法载人29人次, 纠正驾驶人其他违法行为198人次, 查扣脱检脱保及无牌无证拖拉机38台次, 专项查处酒驾5次, 排查农机维修网点62家和农机合作社57家, 进一步强化涉农生产经营单位及个人的农机安全生产法制意识, 有效遏制农机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有力打击非法生产经营现象。

4. 实施机制创新工程, 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为深入开展示范窗口建设, 扩大农机化行政服务的执行力和影响度, 市级建有平安农机示范窗口建设领导小组, 建立制度和形成工作方案, 并把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是加强学习, 推进规范化建设。为提升农机行政执法队伍素质, 制定了完整的党员干部学习与培训制度, 对执法人员、乡镇农机责任员多次组织法律、法规业务等专业知识培训, 对农机办证中心人员和联合执法人员实行年度封闭式军事化培训, 进一步规范执法礼仪, 强化执法队伍的精神面貌、团体意识、组织性纪律性。二是从实际出发, 创新工作机制。按照农业部农机监理“两个规范”, 完善岗位职责制度, 抓好对农机办证中心岗位标准化、规范化服务的管理。对农机办证中心实行公示行风监督电话、随机察访、民主恳谈、群众评议、视频监控等制度, 并借助网络舆情, 随时监督一线岗位的服务质量, 着力提升农机监理的服务形象。实行农机手考试考风反馈制度, 从反馈情况来看, 群众满意率达到100%。与此同时, 每年还深入基层, 以开座谈会、走访基层干部、电话调查大户、聘请行风监督员等方式、方法, 全面了解广大农户的意见与建议。三是实行无缝隙的便民服务制度。根据不同季节及日常不同时段的行政审批业务量情况, 适时安排调整窗口工作人员, 优化业务工作流程, 协调保险机构, 开展一站式服务, 减少机手等候时间, 确保审批服务各环节的无缝对接, 努力兑现随到随批、现场申请、当即办结的承诺。

5. 实施领域拓展工程, 扎实提升群众满意度

一是创新机制落实惠农政策。实行免费管理政策, 每年所有的涉农牌证费、检测费等80多万元, 全部列入财政预算。2012年起更是积极推行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 通过采取报刊、网络等媒体的政策宣传与程序公开, 报废回收的市场化运作, 规范的解体回收, 更新补偿监督管理, 便捷的预约上门收购服务等举措, 提高了农户的报废积极性, 仅2012年就累计办理拖拉机报废更新补偿966台, 发放各级补偿资金204.5万元。二是积极探索免费实地检验方式。开展了对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7种农业机械调查登记工作, 截至目前已登记7种农业机械8038台, 并对相关农业机械开展定期送检下乡, 实行上门免费检测、检验服务, 方便服务对象, 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三是积极推进群众满意窗口建设, 营造浓厚的农机监理“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氛围。为提高群众满意的办事窗口形象, 每年投入5万元农机宣传经费, 自行设计制作安全宣教多媒体资料, 利用农机办证中心大厅电子屏幕连续滚动播放;设立青年文明岗, 营造比服务、比贡献的竞争氛围;设立农机安全宣教专栏, 制作农机事故宣传专版, 编制《农机监理服务指南》《农机业务规范》《农机安全小常识》《浙江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及农机各类法律法规等宣传资料, 着力营造安全宣教氛围, 着力提高办事窗口形象。

大学语文试卷库建设略论 篇3

一、大学语文试卷库建设概说

教、学、考构成了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其中,考试是衡量教与学实际效果的重要一环。利用考试,既可以较好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情况,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效果予以检测和评估,最终发现学与教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便于修正和改进。为了强化考试环节的严肃性、科学性和纪律性,减少人为因素对考试过程的干扰,使考试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教学状况,当前,一些高校根据课程的性质、特点等实际情况,建立了试题库、试卷库,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考试与教学相分离。这种做法,有效地督促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认真完成自身教学任务,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建立试卷库管理系统,实现试卷管理自动化,甚至考试在线化,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要内容。许多院校在这方面也进行了有益尝试。

大学语文是一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素养和能力,以期达到人才培养目标中对学生沟通表达能力等的相关要求。其教学要求和内容相对稳定,适合采用试卷库形式开展课程考试、考核工作。大学语文试卷库建设与检测学生大学语文学习状况、提高大学语文教学质量密切相关。尽管应对考试不是大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但它对考查学生学习效果,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大学语文课程,不断深化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的大学语文命题方式虽然大体可适应考试需要,但学生人数和班级数量的不断增加,随堂考试在考试时间、监考人员安排等方面的困难,以及任课教师命题压力大,试卷难度、效度和量度不易保持统一等一些实际问题的凸显,使得着手建立相对完备的大学语文试题库,并在其基础上建设拥有一定数量试卷的大学语文试卷库已成当务之急。

考试,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大学语文考试命题,一般都是任课教师考前集中出题、集中组卷。这一做法存在不少弊端,例如,教师进行大量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浪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加重了任课教师的工作负担,试卷难易程度等指标也不易控制,影响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有鉴于此,许多高校,包括独立学院,都采用了教与考相分离的办法,力求对教学效果做出更为客观、公平、公正的评价。教考分离有利于树立优良学风、考风,有利于任课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建立具有一定试卷数量的试卷库,是实现教考分离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必须加大对试卷库的建设力度,提高其利用效率,进而提升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教考分离实现后,大学语文教学与考试命题工作由不同人员担当,任课教师只承担教学任务,不负责考试命题。这样,促使任课教师严格按照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开展日常教学,同时有利于增强试题的保密性。总之,建立高水准、现代化的大学语文试卷库,有助于将任课教师从繁重的命题任务中解脱出来,使其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去。试卷库建成后,教研室可根据每学期的实际情况,随机抽取若干份试卷用于考试,任课教师不再直接参与期末命题工作。此外,学生为在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将会努力学习、认真复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两方面相结合,实现最终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大学语文试卷库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性工作,涉及试卷数量、考试目标、范围、题型、分值、难易度、效度等具体方面。一份考查点覆盖全面、完备,题型设置科学、合理,测试效果达到预期的大学语文试卷是命题教师较高教学水平和能力的一种集中反映,也是大学语文课程考核方式趋于完善的具体体现。

二、大学语文试卷库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认真做好大学语文考核评估体系建设

目前,大学语文还没有全国统一、广泛认可的课程标准,因此,其考核评估体系也并未统一建立起来。这就需要各院校自行研究,建立科学、合理、全面的大学语文考核评估体系。在建立过程中,一些基本问题是值得关注的重点。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目标,建立大学语文课程考核评估体系。知识、能力、修养等各项考核指标应当建立起来,在评估体系中加以反映。根据考核评估体系,制定考试大纲,为大学语文考试命题提供具体依据。在考试时间、考核形式等考试构成要素方面,需要注意大学语文的考试时间点、考试时长的设定是否合理;注意大学语文的考核形式是否科学。例如,是闭卷,还是开卷;是笔试,还是口试;是统一考试,还是分班考试等。

(二)灵活运用大学语文试题命制策略

根据大学语文课程考核评估体系、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中具体要求的知识、能力、修养等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命制试题。试题难度在注重高中低档题目区分和设计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师在命制试题时,应立足于多数学生的语文水平实际,侧重对基础性知识、一般性应用能力和基本语文修养的考查,来命制各种题型的试题。由于各种题型本身便具有难度差异,选择哪些题型作为大学语文考试的题型,是命题教师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一般来说,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判断题、连线题等属于难度较低的题目;多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问答题等属于难度适中的题目;分析论述题、材料分析题、作文题等属于难度较高的题目。题型确定后,每一种题型命制哪些具体的试题,其难度如何确定,是命题教师接下来需要考虑的问题。例如,一道填空题的命制,通常离不开以下一些构思的角度:

1.要考查的知识点、能力点是什么?它是否适合以填空题的形式来考查?

2.这个知识点、能力点可以从哪些角度来命制填空题加以考查?各自的难度又有何不同?

3.在命题时,需要给出哪些已知条件,留出哪些空白?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用不同方式命制试题。根据命制来源不同,试题可分为直接命题和间接命题两种类型。直接命题,是根据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使用教材等由任课教师自主命制的题目。其优点是贴近教学实际,但对教师的教学经验、命题能力要求较高。间接命题则是从教材课后练习、其他院校试题、网络资源等渠道选取适当题目进行命制。其优点是方便快捷,但往往题目陈旧,不能简单照搬,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和改编。在命制试题的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应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同时,需保证试题与答案的完整、统一。尽管大学语文试题中的不少题目没有绝对标准的答案,但并不意味着没有答题思路和评分准则。考生如何看待和回答某个问题,能否论述有据、自圆其说,依然有章可循,有标准可以衡量。

(三)注意把握大学语文试卷组成规律

大学语文作为公共基础科目,在将试题组合为试卷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注重试卷的考查覆盖面。大学语文试卷的考查覆盖面要略宽一些,以适应该课程基础性、综合性、人文性的特征。合理设置题型、数量和分值。综合考虑大学语文试卷的要素构成,各种题型合理搭配,试题数量适中,使学生能在90至120分钟之内完成满分为100分的试卷。合理控制试卷的难易程度。考虑到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试卷一般以中低档难度的试题为主,尽量避免偏题、怪题。科学安排题目的先后顺序。试题排列一般遵循先易后难的顺序,契合学生作答时的心理适应过程。

(四)分步骤建立大学语文试卷库

大学语文试卷库建设是一个较为复杂和漫长的过程,需分步骤来进行。

1.根据课程考核评估体系、教学大纲和课程教材,制定考试大纲,在考试大纲基础上,按照大学语文试题命制策略命制试题,建设大学语文试题库。

2.在大学语文试题库建设的基础上,按照试卷组成规律,结合院校教学实际,建设大学语文试卷库。例如,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在建设试卷库过程中,充分结合当前学院已将原有大学语文与应用文写作课程合并的实际情况,注重新试卷在内容的统一性、完整性等方面的体现。

3.具备条件的院校,可建设更为现代化的试卷(题)库管理系统。这一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化功能和开放性特征,可以便捷地出题、组卷、在线测试。一些兄弟院校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例如,南开大学的大学语文试题库以多种版本的大学语文教材为命题依据,覆盖面大,试题新颖别致,在注重题目基础性的同时,强调启发性,具备在线出题、测试的开放性功能。

三、大学语文考试目标与范围的确定

大学语文是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全日制本科生必修的考试科目、统一基础科目。其考试目标与范围主要依据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来确定。

(一)考试目标

大学语文考试要求学生在学习大学语文课程的基础上,能够正确掌握规范的汉语言文字,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古今中外的重要作家、作品、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有初步的了解;能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鉴赏。从而使学生能自觉地学习并继承中外优秀的文化传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分析和写作常用应用文的能力,为日后步入社会、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1.文字表达能力

(1)不写错字、别字和其他不规范的文字。

(2)文字通顺,符合汉语语法规范。

(3)语意表达清晰,有较强的逻辑性。

2.文言文阅读能力

(1)熟读教学大纲所列的古代文学作品,并能准确地将古代散文译成现代汉语。

(2)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的意思及虚词的用法。

3.中外文学的基础知识

(1)教学大纲涉及的古今中外各种文体知识。

(2)教学大纲涉及的古今中外重要作家及其主要作品。

第一,作家的朝代、字号、文学成就、诗文集名称、代表作。

第二,重要作品的作者、出处。

(3)教学大纲涉及的各种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

4.作品的分析与鉴赏

(1)能准确分析一篇作品的主旨内容、篇章结构、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

(2)鉴赏。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要求。

第一,结合文体知识进行鉴赏。

第二,史传文学与小说,侧重于人物、结构、语言的鉴赏。

第三,诗词、散文,侧重于抒情、写景、状物、意象、遣词造句等方面的鉴赏。

5.应用文基础知识

(1)应用文的构成要素。

(2)法定公文的行文规则和文面格式。

(3)法定公文、事务文书中各文种的基础知识。

6.应用文分析能力

(1)能针对所给材料分析其构成要素和文面格式的特点。

(2)能分析和评价一篇应用文的在写法上的优劣。

(3)能对存在问题的应用文予以改正。

7.应用文写作能力

能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符合规范的应用文文本。

(二)考试范围

1.选用教材

《新体验大学语文教程》,张强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2.教学大纲涉及的高等语文素养部分教学篇目

(1)现代部分(5篇)

《在母语中生存》《灯下漫笔》《萧萧》《髻》《十枝水莲》.

(2)古代部分(9篇)

《孔孟语录》《老庄选言》《晋公子重耳之亡》《垓下之围》《原毁》《唐诗二首》《宋词二首》《西湖七月半》《黛玉葬花》。

(3)外国部分(1篇)

《我有一个梦想》。

3.教学大纲涉及的应用写作能力部分教学章节

共两个单元,包括第十一单元《法定公文的制作术》和第十二单元《事务文书的写作法》。

四、大学语文考试相关要素的构成

(一)考试形式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的大学语文考试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采取了随堂统一考查的形式,一般安排在每学期最后一个教学周进行。考试方式为开卷。随堂统一考查为笔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考试题型

考试题型包括常识填空或单项选择、古文翻译、分析论述、材料分析、情境写作等。各题型的基本情况如下:

1.常识填空或单项选择题

本题型一般为10道小题,每题2分,共20分。内容范围主要为教学大纲涉及的高等语文素养部分教学篇目和应用写作能力部分教学章节。

本题型侧重于对中外文学和应用文基础知识的考查,知识点覆盖面较宽,答题难度较低。

2.古文翻译题

本题型一般为2道小题,每题5分,共10分。内容范围主要为教学大纲涉及的高等语文素养部分文言文教学篇目。

本题型侧重于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查,知识点覆盖面一般,答题难度一般。

3.分析论述题

本题型一般为1道大题,每题15分,共15分。内容范围主要为教学大纲涉及的高等语文素养部分教学篇目。

本题型侧重于对作品分析能力的考查,知识点覆盖面一般,答题难度较高。

4.材料分析题

本题型一般为2道大题,共15分。第1题为判断题,包括5道小题,每题1分,共5分;第2题为1道材料题,共10分。内容范围主要为教学大纲涉及的应用写作能力部分教学章节。

本题型侧重于对应用文分析能力的考查,知识点覆盖面较宽,答题难度较高。

5.情境写作题

本题型一般为2道大题,第1题为应用文写作题,第2题为阅读赏评题,每题20分,共40分。

第1道大题内容范围主要为教学大纲涉及的应用写作能力部分教学章节。本题型侧重于对应用文写作能力的考查,知识点覆盖面较宽,答题难度较高。

第2道大题内容范围主要为教学大纲涉及的高等语文素养部分教学篇目和课外阅读拓展篇目(以诗歌、散文作品为主)。本题型侧重于对作品鉴赏能力的考查,知识点覆盖面较宽,答题难度较高。

本课题组在结合多年大学语文命题经验的基础上,命制了大学语文试卷13套,并制定了相应的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基本满足了当前学院大学语文考试的实际需要。今后将在稳定大学语文试卷库考查内容和命制题目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实际需要,适当增加试卷库中的试卷数量,使试卷库规模达到20套左右。

五、结语

大学语文作为在高校普遍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修课学生人数多,从课程考核角度来看,命题、监考、阅卷等具有一定难度。期末考试作为衡量教学效果、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形式,处于课程教学活动的最终阶段,对整个教学工作的有序、有效进行起着关键性作用。而大学语文试卷库建设是完善期末考试命题和组织形式的核心环节。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的大学语文试卷库建设起步较晚,目前主要停留在试题归集、人工组卷阶段。任课教师尽管命制了一定数量的成套的大学语文试卷,使试卷库建设初具规模,但还未实现试卷生成和管理的自动化,并未真正建立起大学语文试卷库管理系统。这一方面的建设任重而道远,尚需学校及其职能部门、信科系等兄弟院系在人员、资金、设备、技术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此外,大学语文试卷库的内容建设,也是一个复杂、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不断发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等将不断调整。为适应知识点、考查点、考试要求等的变化,试题需要适时更新、补充,试卷库建设也将随之跟进。从学习和考核方式来看,今后的大学语文试卷库建设,将在不断充实和切实利用试题库资源的基础上,突破单纯利用试题库组卷的局限,通过学校各方面通力协作,建成大学语文试卷库管理系统,并使其在功能上可以面向修课学生开放。例如,开发大学语文在线测试功能,让学生能够随时抽取模拟试卷进行在线自我测试,查漏补缺,最终达到学好大学语文课程的目的。这样将使大学语文试卷库的作用得到更大限度的发挥,使试卷库成为大学语文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辅助工具,从而不断改进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提高独立学院的大学语文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

基金项目:2014年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ZJB20140004)

参考文献:

[1]袁东华.高校试题库、试卷库建设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4).

[2]王群芳.浅谈《大学语文》试题库建设[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2).

[3]李瑞山.大学生母语水平评价与考核初探[C].母语·文章·教育——大学语文研究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李正强,许聪颖.关于独立学院试题库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学园,2014,(20).

五大校园初步建设方案 篇4

为大力推进临沂电力学校文明校园的建设进程,加强学校的内涵发展,推动省示范性学校工程建设,经学校校务会研究决定,从2017年9月开始至2018年12月,大力开展“书香校园”、“智慧校园”、“和谐校园”、“健康校园”、“绿色校园”五大校园工程建设,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的新理念,把“五大校园”建设作为“文明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推动学校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塑化校风校貌的重要举措,作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工匠大师的新途径、新载体,作为进一步推动省示范性学校建设的新举措、新方法。

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师生。

坚持齐抓共管,促进部门联动。坚持科学发展,强化目标实施。

二、总体目标

书香校园:构建全方位、全信息化图书馆,打造校园书香气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培养书香气息。

智慧校园:建立健全教学信息化体系,促进优质资源大力开发,学生学习、饮食、娱乐一体化、信息化,办公无纸化、信息化。

和谐校园:创设良好氛围,打造和谐校园。教师为人正派、做事果断,师生关系融洽,互敬互爱。

健康校园:师生饮食健康、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将我校打造成家长放心、老师爱心、学生安心集聚的健康校园。

绿色校园:校园生态环境优美宜人,师生环境素养全面提升。

三、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个人负责制

(一)“五大校园”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赵福纪

副组长:侯建琪 王前 赵纪勇 黄林

成 员:张作友 李栋 王安祥 王馨璇 王珍峰

石利银 刘林涛 陈慧 徐熙棚

职 责:负责“五大校园”建设中重大问题的决策、指挥、领导等工作。

(二)建设工作小组

主任:侯建琪

副主任:王前

职 责:负责“五大校园”具体工作实施、落实,并成立专门办公室,设立在宣传办,研究解决重大疑难问题。

1.“书香校园”建设工作小组 组 长:王馨璇 副 组 长:张作友

牵头部门:教务处 学生处 配合部门:宣传办 团委 各系

职 责:负责“书香校园”建设方案的制定及组织实

施等工作。

2.“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小组 组 长:王安祥 副 组 长:王馨璇

牵头部门:宣传办 教务处

配合部门:办公室 总务处 学生处 各系

职 责:负责“智慧校园”建设方案的制定及组织实

施等工作。

3.“和谐校园”建设工作小组 组 长:黄林 副 组 长:张作友

牵头部门:党支部 学生处 配合部门:团委 教务处 各系

职 责:负责“和谐校园”建设方案的制定及组织实

施等工作。

4.“健康校园”建设工作小组

组 长:王前 副 组 长:赵纪勇

牵头部门:总务处 学生处 配合部门:团委 教务处 各系

职 责:负责“健康校园”建设方案的制定及组织实

施等工作。

5.“绿色校园”建设工作小组 组 长:赵纪勇 副 组 长:徐熙棚

牵头部门:总务处 团委

配合部门:学生处 教务处 其他部门

职 责:负责“绿色校园”建设方案的制定及组织实施等工作。

四、建设任务与措施

(一)建设书香校园,打造人文气息

1、营造书香氛围,完善各项制度。充分利用走廊、教室、操场等环境,利用好校园的现有资源,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完善图书阅览等相关制度、教师读书计划、书香班级评选制度、阅读之星评选制度等。班级读书计划、读书责任小组、图书管理借阅制度及借阅记录张贴齐全。加强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的建设。学校藏书人均拥有不少于15本。提高图书利用率,完善图书馆借阅制度。充实图书数量,更新及时,经常使用,保证学生人均不少于15本。

2、营造读书氛围,增加人文气息。读书启迪心智,读书滋养心灵,读书涵养人生。我们应努力守住心灵的净土,走进名家伟人的精神世界,与他们进行心灵对话,陶冶自己,提升自己,以读书丰富校园文化,营造书香校园。每学期学校至少举行一次“书香班级”、“书香宿舍”、“好书推荐”活动。

3、设立读书活动周,争当“阅读之星”。各班以快乐阅读为主题,加强读说结合、读写结合,确保读书活动周落到实处,增强阅读和写作训练,读书笔记或日常练笔不少于20篇并以年级为单位举办“读书节”等活动。

4、校园网站增设开展读书活动、创建书香校园的网页。

5、学校在每学年定期举行书香班级演讲比赛、征文比赛、黑板报比赛等活动,用实际行动创建书香学校。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创造性、青春魅力,让先进个人在书香校园的活动中发挥先锋作用。

(二)建设智慧校园,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

1、加快教育信息网设施建设。宣传办牵头,团委、办公室配合完善校园网站建设,本学期,将以学校信息技术管理平台--学校网站为基础,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平台延伸与整合。通过增加栏目,强化管理和使用,拓展和加强校园网管理功能。

2、加快信息化人才培养。我校信息技术普及率达到100%。努力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的能力,全校教师接受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达到100%。

3、多方协商,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制定相关奖惩措施,鼓励教师个人,学科组组建自己的网页或博客。

4、加快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启动涵盖办公、学生、教师、教务等服务学校管理的学校电子校务平台建设。

(三)建设和谐校园,锻造新型师生关系

1、丰富高雅的校园文化,走内涵发展之路。校园文化可分为基础设施文化、自然人文环境文化等,它是学校文化的硬件,看得见,摸得着。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校园文化的载体。本着“追求高品味,着眼实用性,科学规范,合理高效”的原则,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明确校园文化内涵,坚持走和谐校园之路。

2、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措施:(1)倡导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学习生活(课内及课外),及时鼓励学生的进步(课堂激励性评语、每月一次文本评语),及时发现和解决每一个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教师与部分学生不定期谈心),让学生在校园健康快乐地成长;(2)在教职工中建立一种互敬、互信、互帮、互学的和谐人际关系,努力营造人人学先进、人人赶先进、人人做先进的良好氛围;(3)进一步加强班级管理工作,开展各个层次的班主任培训工

作,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3、创建好的学风、班风、校风。措施:倡导一种蓬勃向上的团队作风(团体之间竞技比赛活动),一种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自主、合作经验交流、分享,多种激励卡表彰......各级各类优秀学生评选);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开展“多个一”工程(一本好书、一个班歌、一个班训等);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地面、建筑物等一切可以利用的载体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作品。

4.加强诚信教育,创建诚信、文明的作风。措施: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坦诚相待、说实话、做实事;考试时坚决杜绝舞弊现象,用诚实和实力给自己和老师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5、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弘扬先进文化主旋律,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措施: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宣传日、宣传月等教育契机,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遵纪守法、团结向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道德风尚,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助互爱、和谐共处的人际关系,创建和谐校园。“学校无小事,事事能育人;学校无闲时,时时要留心。”学校要重视和加强学生思品教育,突出德育的首要地位,不断改革德育内容、方法、途径,形成独具特色的“传统教育中育人、实践活动中成长,养成教育中成才”的新的育人格局,使学校焕发出强大活力。要结合 每年“3月5日”学雷锋活动日,着重抓好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多形式、多角度开展学雷锋活动。

(四)建设健康校园,提高师生健康水平

1、推进体育卫生设施建设。加强食堂管理工作,建立目标责任制;厕所、饮水卫生设施基本达到《国家体育卫生条件实行基本标准》规定。

2、注重心理健康,设置多个心理咨询室。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定期开展心理培训活动。提倡并鼓励每个班主任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利用班会等多个时间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3、全面实施“ 体育、艺术、科技2+2项目”,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实现经常参加课外文体活动的学生达100%,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提高体育课程的质量,上好每一节体育课,确保学生在校期间每天锻炼1小时以上。师生要继续坚持做好晨操和课外活动,并纳入学生考核。积极开展体育竞赛活动,定期开展各级各类师生运动会。

4、建立校内控烟的规章制度和措施,创建无烟学校。在学校各个角落实施无烟化,办公室显著位置张贴禁止吸烟等文明标语。对于吸烟学生,实行高压管理,时刻不放松。

5、做好健康服务。师生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学生健康体检的受检率达100%。做好学生常见病和突发病的预防保健工作,特别要加强对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安全教育工作。加强计划免疫接种,新生凭证入学率力争达100%,免疫接种率力争达100%。

(五)建设绿色校园,营造优美育人环境

1、加强绿色教育,打造绿色文化。学校应重视环保教育,将绿色环保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让环保教育走进课堂。学校定期研究环保教育工作和学生养成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培养学生“植绿、爱绿、护绿、兴绿”的环保意识。围绕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绿色环境教育活动,形成共识,目的明确,强化组织管理,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2、种植花木,建设绿色环境。在教学楼、办公室和操场之间,采用整齐精致的观赏乔木、盆景和绿篱,形成优美的中心绿化景观;在校内所有的可绿化的地方种植多种植物,采用乔木、灌木、地被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层次丰富,效果良好的绿地,使学校的环境更加优美。

3、定期培训。领导小组定期参加环境培训,然后由培训教师面向全体师生进行环境教育的讲座,同时利用业务、政治学习时间对教师进行有关环保知识的学习活动。班主任教师对学生在环境教育工作中成绩突出者,学校将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激励其他教师更好的为环保工作做出贡献。

4、加强监督管理。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自主参与校园管理,组织学生打扫公共区域卫生,检查学生的卫生习惯,学校联手检查各班的环境卫生状况,并及时反馈,把这项工作作为“文明班级”评比内容,不断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评比与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礼仪、卫生习惯,并明确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积极营造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宣传调查、监督、保护环境等有益活动。教育学生要爱护、保护生存环境。为绿化、净化出一份力。并能主动地做好义务宣传员,向社会各界宣传环境保护的意义。

5、师生共同参与开展“弘扬生态文明,建设绿色校园”活动。学校将开展丰富多彩的绿色主题实践活动,举办“绿色校园”板报比赛,发动师生积极参与绿色校园的建设工作,大力推动以植树、种植花草为主的校园绿化和环境保护治理活动,号召广大师生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让师生争做生态文明使者,增强师生的环保意识、在学校营造“绿色校园”氛围。

6、注重实践,学用结合。学校成立绿色环保活动小组、校园卫生督导队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相关的环境课题研究。

五大库建设 篇5

王斯敏《光明日报》(2014年07月29日01版)

高校积极发挥智库作用,以研究成果正确引导舆论。图为由福建师范大学等单位主办的“钓鱼岛的历史与主权”展览。资料照片

在全球6826家智库中,中国拥有426家,排名世界第二。《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吹响高校智库建设集结号。

本报北京7月28日电(记者王斯敏)7月18日,在山西大学举行的“全国高校社科科研管理研究会2014工作会议”上,“建设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成为与会代表热议焦点。依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部署,我国智库建设进入井喷期。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2014年初发布的《2013年全球智库发展报告》显示,在全球6826家智库中,中国拥有426家,排名世界第二。

“智库时代”正在中国开启,高校一马当先。2011年,新一轮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启动实施。2014年新春伊始,教育部出台《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迈开了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综合改革、建设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新步伐。

高校发挥智库作用的排头兵,是分布在70余所高校的15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在此基础上,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重大”的总体要求,2013年以来,全国高校挂牌成立了40多个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中心,高校与实务部门之间的联系空前紧密,科研的“问题导向”更加鲜明。

一个个立足高校的“思想库”“智囊团”,正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要求,积极为国家发展贡献智慧——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电信业市场改革、医疗改革等建言献策,“几乎参与了中国改革的每一次决策讨论”;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先后参加了我国三大诉讼法等20多部法律的起草、修改工作,并围绕法治中国的各类热点、难点问题寻找对策;

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为农民工养老保险权益保护、中国企业年金制度建设等提供对策建议,助推了一批政策的修改与出台„„

据教育部社科司统计,近3年来,我国高校社科界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咨询报告和政策建议2.4万份,其中1.3万份被采纳,承担企事业单位委托研究项目5.6万多项。

成果背后,是体制机制的支撑。《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在凝聚高端智库人才、建设中外高校智库交流平台、拓展成果应用渠道、改进科研评价机制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划。与之相应,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体系立项导向也对瞄准国家急需的应用型项目及咨询报告予以倾斜。

“当前,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关于提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社会服务水平的意见》。我们将以更大努力打造一批国家级智库,逐步形成以学者为核心、以机构为平台、以项目为抓手的高校智库发展格局。”教育部社科司司长张东刚介绍。

(《“象牙塔”走出“智囊团”——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界积极建设国家智库》见4版)“象牙塔”走出“智囊团”——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界积极建设国家智库

“象牙塔”走出“智囊团”

——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界积极建设国家智库

王斯敏 《 光明日报 》(2014年07月29日

04 版)

对中国高教界而言,这个夏天,热的不只是天气。

一个千呼万唤的“智库时代”,在中国面前轰然开启。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部署,到新一轮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和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启动,再到《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发布,一项项政策急管繁弦。随之激荡的,是哲学社会科学学人的家国情怀。

以全国151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为主阵地,众多学者正奔走在“聚焦重大问题,服务国家战略”、打造国家级智库的路上。为民族振兴建言献策,为社会文明传承创新,为国家富强运筹韬略、怀珠抱玉的他们,从未袖手于国家发展的隆隆足音之外。

“几乎参与了中国改革的每一次决策讨论”

4月暮春,山朗水润。地处北京大学朗润园的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迎来二十周岁之喜。

从蹒跚学步的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到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再到大幅扩容的科研教学综合体,由林毅夫等“经济学六君子”联手打造的这块科研高地,已经成为中国高校国家级智库的典型代表。

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国家”“发展”,盛载着林毅夫和众学者“书生报国”的热望与行动。

“建立一个为中国改革出谋划策的咨询机构,这是林老师回国之初就有的梦想。可以说,在他们那代人的带领下,国发院这二十年来几乎参与了中国改革的每一次决策讨论。”现任院长姚洋告诉记者。

从林毅夫持续建言推动新农村建设开展、周其仁力主电信业市场改革成为现实,到今天学者李玲参与医疗改革首次提出“顶层设计”概念,姚洋领衔撰写的咨政报告《未来十年的中国》备受中央重视,国发院的很多建议直接影响着政府决策,他们的视线已超越经济学一门学术,瞄准了“国富民强”的终极目标。

在84岁高龄的著名法学家陈光中心里,也深藏着一个“国富民强”的法治中国梦。

刑事诉讼法是陈光中着力最多的领域。在1996年、2012年我国刑诉法的两次修改工作中,他带领团队积极投身、广泛调研,拿出了极具分量的修改方案。1996年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吸收了他们65%的建议。

“不能满足于做关门苦读的‘书斋学者’,要以利国利民为自我要求。”陈光中说。这是他毕生科研的真实写照,也是他所在的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的精神传统。从1999年成立至今,研究院的学者们先后参加了三大诉讼法等20多部法律的起草、修改工作,并围绕法治中国的各类热点难点问题寻找对策。今天,他们服务社会的心愿有了更大的平台——2013年初,由中国政法大学牵头,联合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及30余个司法机关、行业组织、国际创新力量组建的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正式运转,使高校与实务部门之间的联系空前紧密,科研的“问题导向”更加鲜明。

国力民生的点滴提升背后,总有高校社科学人的默默支撑——

2013年末,“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新政落地。在延续数年的调查研究中,取消二胎生育间隔限制,改革再婚、未婚生育政策„„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成员们的心血变成现实,一步步推动着中国人口政策走向健全; 社会保障水平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晴雨表。养老、医疗、失业保险„„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的学者们心神系之。他们为农民工养老保险权益保护、中国企业年金制度建设等提供对策建议,助推了一批政策的修改与出台;

南海问题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如何回击个别国家的挑衅,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和周边和平发展环境?由南京大学牵头成立的“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启动南海数据库建设、证据链搜集整理、话语权建设、综合情势推演和高端人才培养五大工程,为国家战略决策提供依据„„

教育部社科司提供的数据显示,近三年来,我国高校社科界共承担企事业单位委托研究项目5.6万多项,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咨询报告和政策建议2.4万份,其中,得到采纳的1.3万份,“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逐渐凸显。

“高校具有建设高水平智库的天然优势:人力资源集中,聚集了80%以上的社科力量;学科门类齐全,能够迅速整合开展跨学科研究;基础研究力量雄厚,对外学术交流广泛深入,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国际学术网络。”教育部社科司司长张东刚一一盘点。

“愿意用自己的学术专长为发展‘治病’”

北京飞往上海的航班上,一位清癯老人就着舷窗外的微光摊开资料,陷入沉思。

他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原所长、71岁的朱威烈教授。今年适逢中阿合作论坛成立十周年,朱威烈和学者们几乎是夜以继日地调研分析、撰写报告,还要参加会议、接受访谈,引导公众形成正确认知。

不久前,他因翻译推介阿拉伯文化而获得了“阿卜杜拉国王世界翻译奖”,这令他颇为感慨:“我们做资政研究,很多‘成果’无法具名,更没有奖励可言。但能把自己的兴趣和国家需要结合起来,就是幸福的。”

和朱威烈一样,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翟振武也体会着这种幸福。令他感动的是青年学者们的担当精神:“他们牺牲发论文的时间来做调研、写报告,把国家需求放在第一位,难能可贵。”

人口问题治理,其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可以想见。为准确把握农村生育状况,多年来,研究团队联合全国20所高校,培训了数千名农村学生联合调研,足迹遍布2100个村庄、10多万户家庭;为论证社会抚养费存废问题,在2003年“非典”最严重的日子里,他们和国家相关部委负责人围坐在户外空地上开会商议。其后,学者们用两年多时间深入各省农村调研,形成了高水准的系列研究报告。

很多新问题、新领域,正是在调研中闯入了学者们的视野,进而影响决策。

2002年,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段成荣教授在北京丰台开展流动儿童调研。有位旁观妇女一脸羡慕地插话:“真好,我的娃儿还待在老家,你们能不能也关心一下?”段成荣被触动了。很快,他带领团队展开调查,并于2003年提出“留守儿童”概念。四年后,他向教育部提交了相关建议,当年9月,国家教育统计指标体系中便增设了有关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统计指标。

要成为国之智囊,“接地气”的实践必不可少,学术水平的自我提升也不容放松。

“关键在于跨学科。做对策性研究,只‘专而精’不行,还得‘多而通’。”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沈固朝深有感触。本是信息情报学专家的他,自从1991年开始南海问题研究后,一脚踏进了新天地。“南海资料涉及各种文字,你还要研究法律、海洋学、测绘等相关学科,要查阅海量资料。我到今天还在不断学习。” 在姚洋看来,“智库不能只做政策阐释,更要走在政策前面”,“这就要求我们有底气在国际舞台上发声,甚至领跑。”

有底气,也要有勇气。令姚洋感佩的是国家发展研究院宋国青教授2001年初挺身揭露股市“老鼠仓”、维护股市健康秩序的义举。这也是林毅夫、周其仁等学者共有的风骨——“他们愿意用自己的学术专长为发展‘治病’。在他们心里,没有什么比改造世界、推动发展更重要。”

制度建设为高校新型智库发展护航

一份《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成了沈固朝的案头必备。他还记得几个月前这份计划出台所带来的喜悦:“它既明确了智库建设的思路和举措,也回应了探索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给我们吃了‘定心丸’。”

最大的“定心丸”,莫过于对评价机制改革的明确阐述——“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评价导向,把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实际贡献作为科研评价的核心标准,完善以贡献和质量为导向的绩效评估办法,建立以政府、企业、社会等用户为主的评价机制。”在沈固朝看来,这意味着困扰高校已久的“评价标准重基础轻应用”问题有望获得实质性突破。

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邓大松对《推进计划》中“拓展成果应用渠道,打造高端发布平台”的做法深以为然。令他振奋的,还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体系立项导向的转变。近年每次立项前,他都会收到教育部发给专家们的征求意见函,在备选题目中,“纯粹的基础研究相对少了,应用性、针对性、跨学科的研究题目多起来了,都是瞄准国家急需。”教育部还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增加了应用研究招标课题的比例,专设发展报告项目;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专设研究咨询报告类别。

从1999年着手建设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到今天集中力量打造2011协同创新中心,我国高校建设新型智库的两个重要抓手已初步形成。当前,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关于提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社会服务水平的意见》,一场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改革就在眼前。

在利好政策鼓舞下,各高校自己的智库建设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2012年,武汉大学提交人文、社会科学类研究与咨询报告371篇,其中298篇被采纳,总数居全国高校第一。2013年,他们关于“长江经济带”“质量网络监测平台”等的科研成果屡获上级部门好评。这背后,是武汉大学“顶天立地”的社科发展理念。

“‘顶天’,就是要积极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引领未来;‘立地’,就是要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推动当地科学发展。这不仅是大学的职责所在,也是哲学社会科学扎根实践、深化发展的自身要求。”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骆郁廷介绍。

形成一整套智库建设的标准体系,这是中国政法大学的工作重点之一。“我们要求智库建设抓好‘五实’:贴实情、发实问、务实理、出实招、求实效,为党和国家提供切实有效的咨询建议。”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张保生说。

浙江大学构建“研究中心—平台—研究院”三位一体的智库网络,实施个人与组织两个层面相结合的激励措施;北京师范大学加强智库人才引进工作,探索“旋转门”机制;清华大学积极推进与国际知名智库的合作,“把智库建设到海外”„„

沈阳城市建设呈现五大特点 篇6

2001年以来,沈阳市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立足现实,规划长远,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相继开展了“绿化年”、“项目年”、“环境年”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显著增强,城市面貌明显改观,沈阳一跃成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同时,“一宫两陵”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6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成功申办,使沈阳的国际知名度不断提高,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也得到进一步巩固。

4年来,全市累计完成城建投资266亿元,主要进行了道路、排水、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绿化、水系、大气污染治理等生态环境建设,供水、燃气、供暖、公交等公用设施建设,铁西、浑南、棋盘山、农高区等新区建设,实现了城市建设的全面快速发展。

特点一 加大城建投资力度,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4年来,全市共建设和改造道路948条、面积2320万平方米。相继完成了市府大路、南京街、东陵路、沈南大道、南北二干线、生态旅游路等标准化街路建设和改造;全面实施小街小巷整修工程,市民出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城市道路交通框架体系基本形成。

新建和改造仙女河、满堂河、沈水湾、五里河等5个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率由2000年的17%提高到2004年的71%,污水处理体系已经形成(今年我市正在新建和扩建污水处理厂4座,建成后城市污水处理率将达到84%);新建大辛和老虎冲两座垃圾处理场,全市生活垃圾实现了100%无害化处理,结束了沈阳只有垃圾排放场而无垃圾处理场的历史。

同时,高标准建设了公和桥、富民桥、浑河新桥和胜利大桥等桥梁项目。实施浑河南部污水截流工程,进行西北部、西部排水系统改造,进一步提高了汛期的城市排洪能力。

特点二 加强环境建设,人居质量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我市相继实施了东北楔、西北楔绿化;建成了五里河公园、沈水湾公园、体育场公园等大型绿地;实施了大规模的单位庭院、住宅小区组团、铁路公路沿线、水系沿岸绿化和城市街头绿地建设,新增城市绿地69平方公里,是2001年前绿化面积总和的2.5倍。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0.65%,绿地率提高到35.9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基本形成了“外围森林环抱、内部绿化成网”的绿化格局。同时,以故宫、昭陵和福陵为重点,陆续开展了保护性建筑修缮和周边环境整治,进一步彰显了沈阳这座历史名城的文化底蕴。

2002年以来,我们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城市水系治理、重点环保项目建设为重点,大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连续3年对42公里长的浑河城市段进行了污水截流和清淤整治,建设并改造了一批人工湖;实施了集中供热、扬尘覆盖等7项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共拆除烟囱3240根、锅炉房1250座。经过不懈努力,城市环境得到显著改善。2004年,我市大气优良天数达到301天,汽车尾气合格率达到85%以上,被命名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实现了城市建设的历史性突破。今年,我市还将继续开展生态城市规划工作,实施大气和水环境综合整治,计划拆除烟囱1000根,锅炉房400座,并大力推进燃气汽车推广工作,进一步改善我市生态环境质量。

特点三 以满足市民需要为出发点,公用事业建设成效显著 几年来,建设和改造供水管网319公里,泵站1223个,基本解决了“三峰”供水问题;投资2.66亿元,改造地下燃气管网290公里;解决遗留的煤气拖期开栓问题14.4万余户。

进一步加大集中热源建设力度。2003年、2004年全市新建、改建、扩建集中热源项目39项,新增供热能力近2000万平方米。

进一步方便市民出行。截止2004年末,我市共有公交线路140条,公交车辆5357台;每万人拥有公交车数量由2001年的9.4台增加到13.6台;公交线网密度由2.5公里/平方公里增加到3公里/平方公里;市民乘坐公交车的步行半径由500米降至300米;市民乘坐公交车一次出行的时间由55分钟降至40分钟。

特点四 加强宏观政策引导,房地产开发总量持续增长 2001年—2004年,全市房地产开发建设累计完成投资714亿元,建设规模667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507亿元,施工面积5107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1250万平方米。

住宅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涌现出万科花园新城、河畔新城等一批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小康住宅示范工程和国家商品住宅AAA性能认定工程。城建东逸花园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认定为“中国国际花园社区”;万科四季花城、格林梦夏、中房凌云花园小区在2004年“中美大众住宅国际研讨会”上获得“中国大众住宅范例奖”。

大力实施旧住宅区改造。3年间,共整治住宅区(含组团)2510个,建筑面积6500万平方米;实施房屋平改坡工程146栋、46.94万平方米,进一步改善了普通住宅区环境。

全面推进棚户区改造。2001年—2002年,棚户区改造完成投资39.6亿元,改造总占地面积451公顷,建设规模851万平方米。2003年以来,进一步加大了棚户区改造工作力度。2003年完成平房区改造40820户,拆迁建筑面积122万平方米;2004年完成平房区改造40240户,拆迁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

与此同时,加强政府补贴住房和廉租周转住房的建设。截至2004年末,全市建设和购买廉租周转住房1200套、6.7万平方米;建设政府补贴住房8000套、40万平方米。

特点五 不断加快新区建设步伐,为城市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几年来,通过不断加快新区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布局,逐步形成了东部“世园会”展区、西部铁西新区、南部浑南新区、北部农业高新区。通过产业调整,拉开了“大沈阳”的新格局。

铁西新区通过实施森林公园、仙女湖水系、城市出口路等重点绿化工程,新建绿地1万多块,绿化覆盖面积达到336万平方米。以仙女湖建设为基点,向北延伸改造卫工明渠,向西拓展改造仙女河,建成了仙女河污水处理厂和污水泵站,使具有半个世纪污染历史的细河得到初步治理,卫工明渠成为清澈的水系。浑南新区开发建设至今,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近55亿元,配套面积达30平方公里,形成了东、西产业区、中心区、大学城、新加坡园区、出口加工区等功能性区域,初步具备了接纳项目落地的基础设施配套条件。几年来,浑南新区建设和改造道路59条,长达73公里;水系工程投资5.3亿元,主要进行浑河防洪工程建设,改善了新区防洪能力,提高了综合环境水平。

棋盘山开发区投资2.4亿元实施了森林野生动物园一、二期工程建设;拓宽了沈棋路,建设了生态旅游路;建成了植物园原机车博物馆和多功能冰雪服务楼。

农业高新区自2002年建成以来,大力实施“筑巢引凤”工程,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后建设和改造道路17条,长达34.4公里;实施绿化2033亩,植树195万余株;投资6600万元,进行了电网改造,基本保证了住区居民和企业的正常用电;投资8500万元实施通讯设施建设,为企业和用户提供信息服务。

智库助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 篇7

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是中蒙俄三国人民的美好愿景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是古丝路精神发扬光大的重要载体, 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 是有效对接三国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 是互尊互信、合作共赢、文明互鉴的伟大构想, 是惠及三国人民长远利益的美好愿景。

从古代草原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和地缘看, 中蒙俄是古代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国家和通道, 是古代草原丝路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承载地。三国山水相连, 睦领友好, 交往频繁, 亚欧人民堪称三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典范, 知识交流、相互学习的先行者。比如, 中蒙共同享有相同族源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这些资源渗透在两国的历史文化中, 也存续在两国现实社会生活中, 是中蒙两国游牧文明的真谛和草原文化的胸怀在经济全球化的现代进程中发扬光大, 是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文化瑰宝和文化力量。再比如, 从18 世纪中叶到20 世纪初, 中国北方草原有一条通向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亚腹地的“茶叶之路”。这条茶路由二连浩特出境, 途经乌兰巴托、恰克图等地, 终点为俄罗斯贝加尔湖一带, 横跨亚、欧大陆, 绵延万里, 创造了辉煌的商业奇迹。中俄“万里茶路”, 带动了沿途城镇、商业、加工业、服务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 展现了民间社会密切交往的共同需求, 也是一条商贸之路、文化之路, 友谊之路。这些历史记忆是留给现代中国、蒙古国、俄罗斯的一份重要文化遗产, 以这条“万里茶路”为主题, 三国联合签署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宣言, 开启了尊重历史、传承文化、开拓未来的重要合作新篇章, 是有利于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底蕴深厚的共享资源, 是一种崭新的历史观, 也是中国倡导“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出发点, 是再现“茶叶之路”辉煌的创新之举。

从现实的政治、地理和经济地缘上看,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是一个符合三国发展愿景的巨大合作平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向北在陆地上的延伸、向南与“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接的一种新跨境合作战略构想, 既缩小了俄罗斯和蒙古国与亚太地区的时空距离, 又体现了俄罗斯和蒙古国的国家利益和经济发展要求。中蒙俄经济走廊”战略构想是实现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蒙古国“草原之路”和俄罗斯“亚欧大铁路” 的有效对接。编制《中俄蒙经济走廊合作规划纲要》, 根据公布的中期路线图可以看到, 三方正在将发展战略对接落实到具体合作领域和项目上来。 在经贸合作方面, 为进一步提升三方贸易便利化水平, 包括在相互贸易中扩大使用本币结算, 三方将探讨建立经贸主管部门合作机制。完善三国工商会合作机制, 推动定期举办洽谈会和经贸论坛, 加强三方间贸易、投资和商务伙伴关系。开展三方海关合作, 举行三国海关署级会晤。继续定期举行三方交通运输部门和机构工作组会晤。中蒙俄三国落实发展战略对接, 打造经济走廊, 将进一步拓展三方合作空间, 更将带动整个欧亚地区的发展。古老的“茶叶之路”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前景可期, 将为该地区国家和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中蒙俄三国加强沟通与合作, 不仅巩固了中蒙俄三国双边关系, 同时还可强化以中俄为主的多边合作机制。在地理地缘上, 目前复杂的国家关系和地区格局中, 只有中蒙俄三国的双边、三边关系最为稳定, 且处在历史最好时期。中蒙俄三国关系未来走向对东北亚, 乃至中亚、东亚发展举足轻重。在经济地缘上, 虽然东北亚六个国家的地上、地下资源各有千秋, 但是更多的能源性、战略性资源还是集中在中蒙俄三个陆地国家。中蒙俄经贸合作成为东北亚经济复苏发展的助推器。“中俄蒙经济走廊”战略构想一方面加强了中俄与蒙古国各经贸领域的全方位合作。特别会使蒙古国经济从简单的双边合作向多边合作转移;从单一内陆经贸合作向陆海并重转移;从单纯的资源原料运输向多元化经济合作转移;从粗放型运营向环境保护型转移。另一方面, 中俄蒙三国首脑会晤首先开启了东北亚区域内新的多边对话模式, 还可以进一步提高三国的地区影响力以及对地区局势的掌控能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旨在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 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为我们描绘出了和平发展的美好蓝图, 符合三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是三国人民的共同美好愿景。

智库是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引擎

智库为影响政策而生, 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智库 (thinktank) 的叫法起源和美国有一个集聚美国“最强大脑”的别号叫智库街的影响, 以及智库在世界历史上的独特作用反复证明, 智库已成为国家外交的重要主体, 智库在谋划发展蓝图, 推动合作共赢、促进国家间友好交往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智库间的合作已成为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实现“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这一宏大愿景, 是复杂的系统工作, 涉及多元合作伙伴、多个区域板块、多类实施主体、多项重点任务, 更加离不开各方智库的影响和推动。当务之急迫切需要集中了各类高端人才的三国智库的积极参与、服务和务实合作, 搭建三国人文交流的文化走廊, 发挥智库的重要引擎作用。

智库的引擎作用还表现在智库相当于芯片, 即智库= 芯片的“智库+ 模式”。“中蒙俄经济走廊”战略构想是一项系统工程, 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实现三国战略对接和一系列的具体规划及项目对接, 这客观上迫切需要智库进行前瞻性、战略性和可操作性的务实研究, 有效发挥智库的党委政府的“外脑”、社会舆论的“向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及外交的润滑器作用, 以加大理解和共识, 加强政策引导和阐释, 提供智力咨询和服务, 破除各种难题和困境。具体讲“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以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五通”为主要内容。政策沟通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保障, 民心沟通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社会根本。作为咨政建言和人文交流的重要力量, 智库不仅是本国政策与学术研究之间的桥梁、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桥梁, 也是各国之间深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政策沟通的桥梁。充分发挥智库的专业研究能力及对政府和公众的影响力, 对促进三国政策沟通、民心相通, 为共建“中蒙俄经济走廊”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意义。此外, 除了从宏观视角的政策沟通、民心相通外, 其余的“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等微观的内容同样需要强有力的智库智力支持和服务, 发挥智库的智力芯片作用, 每一通都有智库服务的相关要素支撑的一系列的“智库+ 模式”, 如智库+ 贸易畅通, 即可以分解为智库+ 政府决策 (影响) 、+ 高端智库人才、+ 高端产业 (聚集) 、+ 金融创新服务、+ 智库专业咨询, 由此形成以政府政策开放带动、参政议政的高端人才聚集推动、高端产业集聚拉动、金融服务融合互动、专业咨询创新驱动为核心的全智能智库服务链条。以上智库= 芯片的“智库+ 模式”和具体每一项的衍生的智库要素的组合服务模式使智库智力服务的架构和体系更加清晰完善, 五通的内容植入智力的芯片, 插上芯片的翅膀, 动力更强, 飞得更远, 增添强有力的智力内生动力, 有力推动“五通”的顺利实施, 有力提升智库话语权、影响力, 使智库成为“中蒙俄经济走廊”不可或缺的重要新引擎。

智库合作交流是助推“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路径

为了实现“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 我们必须构建打造智库联盟, 加大智库间合作交流。三国学术界应抓住有利时机, 增强使命意识, 把握时代特性, 积极探索智库对话新模式, 全面拓展务实合作新途径, 不断完善智库合作新机制, 进一步推进智库间的广泛交流合作。我们应秉持共商共建、互利共赢、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构建国际开放智库平台, 特别是要实现三国智库有效对接, 有效整合三国的智库资源, 最大限度发挥智库的集聚效应, 携手共同打造三国智库共同体, 有效发挥三国智库的优势, 共同关注和致力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研究, 使三国智库成为实现三国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的有效平台和重要支撑。

促进中蒙俄国家智库交流合作, 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增信释疑, 凝聚共识, 提供政策支持。通过三国智库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和交流, 充分调查、反映三国困难、问题、关切与疑虑, 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对接, 增强信息交流, 促进政策沟通, 共同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 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问题, 促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思路创新、决策咨询、磋商沟通与方案设计, 进而实现国家间政治互信、政策协调。

大数据助力智库建设 篇8

大数据是支撑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要“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健全决策咨询机制”。大数据研究对智库建设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大数据改变智库研究的数据意识。作为信息载体,大数据可以使智库研究者的“数据意识”有所转变,既重视直接数据,也重视关联数据和比较数据,既重视单一数据,也重视多元数据和互动数据,从而有效提高决策前定量分析的可靠性。

大数据技术为智库研究提供强有力的工具支撑。大数据海量、非结构化的特点,决定了智库研究者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分析,需要清洗工具、分析工具、存储设备等。随着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大数据处理技术日新月异,增强了数据的收集、挖掘、清洗和分析能力,为智库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处理手段,使大数据分析成为智库研究的重要手段。

大数据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智库“资政启民”的效率。基于大数据瞬时、即时的特点,智库获知公众意见的渠道会更加便捷,从而极大地提升了智库的决策咨询能力。

国家高端智库的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的决策失误率约为30%,西方发达国家却只有5%左右。这说明,我国智库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撑的能力、水平和影响力还不够。从研究成果的质量看,目前国内智库偏重对当前具体问题的临时性、应急性、短期性的研究,普遍缺乏前瞻性、储备性、战略性研究,真正能够对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发挥作用的思想性、创新性、系统性的成果不多,基于定性分析的判断多,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成果少。国家决策越来越重视发挥智库的作用。

国家高端智库的形成。智库在国家决策中的“资政建言”作用是逐步形成的。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这是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要重视发挥智库的作用。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这是在中共中央文件中首次提出“智库”概念,表明智库建设已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德国时强调,中德两国要加强政府、政党、议会、智库交往,把智库合作提升到了国家外交层面,“智库外交”成为我国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第二轨道”。

2014年10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进行治国理政,必须善于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广泛力量,要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重视专业化智库建设,重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这表明,党和政府对智库发展有了新的要求,要建立一批为国家决策服务的高端智库。

国家高端智库的作用。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文件提出,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端智库,充分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重要功能;并明确国家专业化高端智库要为决策提供咨询,要在理论上进行探索,要有效引导舆论,服务社会公众,发挥国际交流作用。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2015年12月1日,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高端智库的基本职责是服务国家决策,围绕国家发展战略,提升咨政建言能力,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高端智库应在阐发中国理论、贡献中国智慧方面走在前列;要树立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保持应有的学术追求和学术担当,全面深入地总结中国实践、提炼中国经验,用中国理论回答中国问题,用中国话语解读中国道路,更好地在国际上发出中国声音,让世界真正读懂中国,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中国思想、中国价值。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智库建设要把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要加强决策部门同智库的信息共享和互动交流,把党政部门政策研究同智库对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和推动智库建设健康发展、更好发挥作用。

国家高端智库的特点。《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高端智库应是“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就是要坚持高端定位,有突出的专业特色,有较强的理论和政策创新能力,以高质量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国家高端智库要为决策提供智力服务,必须具备5个特点:一是围绕政府决策,提出可操作的建议,研究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储备性的政策问题;二是引导社会舆论,发挥“资政启民”作用,阐发中国理论、贡献中国智慧,解读宣传国家政策,引导社会预期;三是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开展智库研究合作,配合国家对外战略开展对外交往活动,在世界舞台上能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响亮地提出“中国主张”,及时地发出“中国声音”,能在国家战略决策中,提出具有独创性、重要性的知识贡献、思想贡献;四是具有一支国际视野高水平的专家团队,能在国际智库思想交流中提供中国的思想和智慧;五是有完善高效的运行机制,为智库研究提供内部管理的制度保障。

提供精准依据

决策咨询研究需要大数据分析的信息化技术作支撑。《国家高端智库管理办法(试行)》对高端智库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一要具有功能完备的信息采集分析系统,拥有专业资料室和网站;二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加强专业数据库、案例库和信息系统平台建设,为决策咨询研究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技术保障。

智库信息化建设需要专业化的大数据服务。信息系统、专业数据库、大数据分析是专业高端智库开展问题研究分析的基础工具,是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咨询和政策建议的信息基础。大数据时代,专业化分工使智库可以不必自己专门建设所需要的数据库、网络信息系统,进行大数据分析,可以将需求外包给专业数据信息服务公司和网络服务公司,而智库应将精力更多地专注于决策咨询服务上。

大数据研究为智库决策咨询提供精准依据。大数据分析可以为智库提供全样本统计分析,这就为决策咨询提供了精确的基础信息,使智库的决策咨询研究、提出的政策建议有了可靠的数据支撑。我国人口生育政策就是基于大数据研究分析调整的。2000年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并在未来20年呈加速发展之势。根据2010年开展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自2015年至2053年,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阶段,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从2.12亿增加到4.87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由15.5%上升到34.8%,即每3个人中,就有一位是60岁以上的老人。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十三五”规划中,国家决定放开生育二孩政策。

上一篇:资源共享问卷调查下一篇:地铁应聘简历